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c)

A物质资料生产B经济规律

C社会生产关系D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状况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

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

C.价值D.使用价值和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一般物品的使用价值的区别在于(d)

A.前者是劳动生产出来的,后者是天然具有的

B.前者是为他人生产的,后者是为自己生产的

C.前者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后者不是社会财富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4.马克思说:“我们不可能从对小麦的品尝当中,来判定它是由封建社会的农奴生产的,还是由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劳动者生产的。”这句话表明(b)

A.使用价值是商品和其他产品的共有属性,它体现人类社会共同的经济关系

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它本身不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

C.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与价值共同反映人们的社会生产关系

D.使用价值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劳动力的价值(b)

A.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决定

C.取决于工人和资本家的力量对比和斗争

D.包含一个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6.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d)

A.商品价值B.劳动力自身价值

C.剩余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b)

A.物质资料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8.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雇佣工人(A)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D.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

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剩余价值(A)

A.在生产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B.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和流通领域无关

C.在流通领域中产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中产生,又在流通领域中产生

10.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B)

A.资本各部分有不同的实物形式

B.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起不同的作用

C.资本各部分的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

D.资本各部分的构成不同

11.机器设备成为资本因为它是(c)

A.生产物质资料的手段B.生产商品的手段

C.剥削雇佣劳动的手段D.资本的唯一源泉

12.可变资本的实物存在形式是(d)

A.劳动资料B.生产资料

C.劳动对象.D.劳动力

13.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c)

A.资本运动的连续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4.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15.在资本运动中不仅能占有剩余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剩余价值的资本是(a) A.产业资本B.商业资本

C.借贷资本D.银行资本

16.货币资本的职能是(c)

A.生产剩余价值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D.为剩余价值实现准备条件

17.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18.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是(a)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

C.劳动力D.劳动产品

19.下列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d)

A.原料B.燃料C.辅助材料D.机器设备

20.社会总资本是指(d)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二、多项选择题(20%)

1.商品的价值是(bcd)

A.由具体劳动创造的B.商品的本质因素

C.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D.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

2.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是(abc)

A.使用价值是不同质的,价值是同质的

B.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存在互为前提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

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d)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 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4.劳动力商品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abd)

A.维持劳动者家属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个人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C.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新价值

D.劳动者所必需的教育、训练费用的价值

5. 全面地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对资本应理解为(bd)

A.资本就是生产资料B资本不是静止物,而是一种运动

C.资本是以物为媒介的社会生产关系D.资本是一个历史范畴

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的作用是(ab)

A.生产使用价值B.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C.创造剩余价值D.转移劳动力的价值

7.马克思把资本划分为刁<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意义在于(abd)

A.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

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

D.为资本有机构成理论奠定了基础

8.绝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和超额剩余价值的相互关系是(bd)

A.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靠延长剩余劳动时间生产出来的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因而在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

C.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是少数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本部门的平均劳动生产率

D.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无数资本家竞相追逐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

9.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和联系是(abc)

A.二者具有共同的本质,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提高了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B.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C.相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而绝对剩余价值不以技术进步为条件

D.绝对剩余价值以生产技术的变革为条件,而相对剩余价值不以技术进步为条件

10.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abcd)

A.商品价值下降B.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C.劳动力价值下降D.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试卷2

一、单项选择(20%)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d)

A英国古典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劳动价值论

2.“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生产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购买者)是使用价值。”对这句话应理解为(a)

A.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主导因素

C.商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D.它否定了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

3.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d)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4.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c)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增减不定

5.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于生产者的(b)

A.具体劳动而增殖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D. 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6.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

A.剩余价值率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D.年剩余价值率

7.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c)

A.延长工人工作时间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

C.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D.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

8.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d)

A.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结果

B.延长工人劳动时间的结果

C.单个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D.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9.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的直接动因是d()

A.降低劳动价值B.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获取绝对剩余价值D.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10.从整个社会来说,在不延长工作日且实际工资还有所提高的情况下(d)

A.工人受剥削就会有所减轻

B.资本家攫取的剩余价值不会增加

C.剩余价值量仍可增加,但剩余价值率不会提高

D.剩余价值率仍可提高

11.个别资本通过组织股份公司使生产规模扩大是(a)

A.资本的积累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迅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12.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b)

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

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

13.以资本积聚的方式扩大个别资本的规模,是通过(c)

A.许多分散小资本的集合B,大资本对中小资本的吞并

C.个别资本的资本积累D.组织股份公司

14.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关系是(a)

A.资本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B.资本积累本身就是扩大再生产

C.扩大再生产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D.扩大再生产与资本积累无内在联系

15.资本积聚是通过下列条件实现的(c)

A.资本联合B.资本兼并

C.资本积累D.市场竞争

16.考察资本周转,重点在于分析(d)

A.资本运动的连续性

B.资本运动的间断性

C.资本周转的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D.资本循环所经历的阶段和资本形式的变化

17.资本周转速度和(b)

A.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B.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C.周转时间成正比,周转次数成正比

D.周转时间成反比,周转次数成反比

18.能够作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资本是(d)

A.产业资本B.商品资本

C.可变资本D.生产资本

19.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库存的已生产的商品的(a)

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变化

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变化

20.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要转化为价值的前提是(d)

A.使用价值要转化为价值B.具体劳动要转化为抽象劳动

C.复杂劳动要转化为简单劳动D.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

二、多项选择题(20%)

1.就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来说(bc)

A.价值的存在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关系

D.价值的大小决定于使用价值

2.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反映(cd)

A.不同商品之间的关系

B.同一类商品中不同商品之间的质量关系

C. 同一生产部门内部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D.不同生产部门的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3.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商品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上,价格(abd)

A.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价值的变化

B.以价值为基础,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

C.与价值变化的幅度始终保持一致

D.与价值背离,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4.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abcd)

A.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D.预付资本量的多少

5.加速资本集中的强有力杠杆是(cd)

A.成本B.价格C.竞争D.信用

6.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各自作用是(abd)

A.资本积聚扩大了个别资本总额B.资本积聚有利于资本集中

C.资本集中是资本积累的直接结果D.资本集中扩大社会资本总额

7.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原因在于(abd)

A.这一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B.这一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

C.这一规律决定资本主义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全部过程

D.这一规律决定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过程

8.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ac)

A.不变资本所占比重扩大,可变资本所占比重缩小

B.可变资本所占比重扩大,不变资本所占比重缩小

C.固定资本的比例增加,流动资本的比例减小

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绝对量都在增加,不变资本比可变资本增长得更多

9.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abd)

A.绝对地租产生的条件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

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

10.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原因在于(abd)

A.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

B.在资本积累过程中,劳动力的供给绝对增加

C.人口数量绝对增加

D.物质资料生产增长缓慢

试卷3

一、单项选择(20%)

1、社会生产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多项选择

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库存的已生产的商品的(a)

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变化

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变化

3.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要转化为价值的前提是(d)

A.使用价值要转化为价值B.具体劳动要转化为抽象劳动

C.复杂劳动要转化为简单劳动D.私人劳动要转化为社会劳动

4.担当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特点是(a)

A.想象的或观念的货币B.现实的货币

C.足值的货币D.金属的自然形式即金属条块

5.资本价值构成是指(a)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6.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必要劳动的报酬

7.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a)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C.资本集中D.资本积累

8.成本价格是指(a)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和

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C.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流动资本

9.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c)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成本价格的增加额

10.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b)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 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11.利润率反映了(c)

A.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B.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C.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D.商品价格的高低

12.资本价值构成是指(a)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C.生产资本和货币资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13. 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格D.是必要劳动的报酬

14.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a)

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C.资本集中D.资本积累

15.成本价格是指(a)

A.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之和

B.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可变资本

C. 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

D.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流动资本

1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是因为(c)

A.剩余价值被视为不变资本的产物

B.剩余价值被视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C.剩余价值被视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被视为成本价格的增加额

17.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因为剩余价值被看作是生产商品中所(b) A.耗费的可变资本的增加额B.预付的不变资本的增加额

C.预付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D.耗费的全部资本的增加额

18.利润率反映了(c)

A.工人受资本家剥削的程度B.资本家与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C.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D.商品价格的高低

19.把生产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转移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20.固定资本的实物形式是(a)

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

C.劳动力D.劳动产品

二、多项选择题(20%)

1.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表述,正确的有(abcd)

A.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B.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而价值是由抽象劳动形成的

C.使用价值和价值既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D.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它不会随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而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2.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所以价格的变化(ad)

A.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同方向的变化

B. 与商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方向的变化

C.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同方向的变化

D.与货币价值量的变化成反方向的变化

3.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主要有(abd)

A.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B.两者按同一方向变化

C.利润率总是小于剩余价值D.两者反映的关系不同

4.利润率的变动与(abc)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B.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反方向变化

C.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5.股票价格(abd)

A.是资本化的股息B.与股息成正比

C.与股息成反比D.与利息率成反比

6.资本所有权同使用权的分离,使平均利润分割为(bd)

A.银行利润B.企业利润

C.产业利润D.利息

7.下列现象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实质的有(bc)

A.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

B.利息表现为货币资本所有权的产物

C.资本主义工资是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D.工人有权出卖或不出卖劳动力

8.平均利润形成以后(abc)

A.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高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

B.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低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

C.资本有机构成等于社会资本有机构成的部门得到的平均利润等于本部门的剩余价值

D.排除了各个资本家企业之间利润率的差别

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值、生产价格和价格的关系是(abd)a

A.全社会的商品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B.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

C.各部门的商品生产价格等于商品价值

D.商品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

10.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可以(abd)

A.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B.按一定汇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兑换

C.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D.充当储蓄手段

试卷4

一、单项选择(20%)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d)

A英国古典经济学B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劳动价值论

2.在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c)A.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B.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

C.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D.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

3.企业向职工发放工资时,货币执行的职能是(c)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

4.在商品的流通中,货币的作用是(c)

A.能决定商品的价格,也能实现商品的价格

B.能决定商品的价格,不能实现商品的价格

C.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只能实现商品的价格

D.不能决定商品的价格,也不能实现商品的价格

5.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a)

A.生产价格B.成本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

6.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b)

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D.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7.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是(d)

A.超额剩余价值B.成本价格

C.平均利润D.超额利润

8.商业资本的职能是执行产业资本循环中的(d)

A.货币资本的职能B.生产资本的职能

C.流通资本的职能D.商品资本的职能

9.资本主义商业利润的实质是(d)

A.商品贱买贵卖的收益B.商品售卖劳动创造的价值

C.商品的批发价与零售价的差额D.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10.股票价格的计算公式是(b)

A.股息与银行利润之比B.股息与银行利息率之比

C.股息与利润率之比D.股息与创业利润之比

11.北京某繁华地段上一家店铺月租金为5万元,另一地段上相同店铺的月租金为3万元,前者多交的2万元属于(b)

A.绝对地租B.级差地租Ⅰ

C.级差地租ⅡD.垄断地租

12.资本主义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是(d)

A.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B.农业工人提供了剩余劳动

C.农业工人工资低于其他部门D.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13.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是(a)

A.土地优劣程度的不同

B.土地的资本主义垄断经营

C.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

D.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14.“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却包括那种不属于单个资本循环范围内的商品流通,即包括那些不形成资本的商品的流通”。这句话是指(b)

A.单个资本循环包括个人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一般的商品流通,而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则不包括

B.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包括个人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一般的商品流通,而单个资本的循环则不包括

C.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和单个资本的循环,都不包括个人消费和媒介这种消费的商品流通D.社会总资本的循环和单个资本的循环,都包括个人消费的媒介这种消费的一般的商品流通

15.再生产需要两大部类之间、各生产部门之间必须保持一定比例关系,这是(b)

A.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B.一切社会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C.人类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D.社会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1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最基本的实现条件是(a)

A.Ⅰ(v+m)=Ⅱc B.Ⅱ(c+v+m)=Ⅰ(v+m)+II(v+m)

C.Ⅰ(c+v+m)=Ⅰc+ⅡcD.Ⅰ(v +△v +m/x)=II(c+△c)

17.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是(a)

A.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B.自由竞争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C.垄断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D.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

18.“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生产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购买者)是使用价值。”对这句话应理解为(a)

A.商品的二因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B.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主导因素

C.商品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D.它否定了商品的本质因素是价值

19.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d)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的对立

C.资本与劳动之间的对立D.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20.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里创造的价值(c)

A.增加B.减少

C.不变D.增减不定

二、多项选择题(20%)

1.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它可以(abd)

A.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B.按一定汇率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兑换

C.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D.充当储蓄手段

2.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是(bd)

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C.货币经过一次交换退出流通,商品仍继续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价

D.商品经过一次交换退出流通,货币仍继续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3.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abc)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发行量D.货币流通速度

4.资本主义股份公司是(abc)

A.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而联合经营的企业

B.大资本控制和支配中小资本的一种形式

C.私人资本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的扬弃

D.它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企业的资本主义性质

5.在数量上相当于平均利润的剥削收入有(abc )

A.产业利润B.商业利润

C.利息D.地租

6.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有(acd)

A.产业利润B.工资

C.商业利润D.利息

7.只是在一定时间内让渡了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未转让商品所有权的商品交换有(acd)A.劳动力商品的买B.车站、码头的小件行李寄存

C.住宅、店铺的租赁D.城市各项建设用地的买卖

8.资本主义商业形式主要有(abcd)

A.批发商业D.零售商业

C.期货市场D.消费信贷

9.银行资本从所有权看,其主要构成(ab)

A.自有资本B.借人资本

C.借贷资本D.生息资本

10.股票的特点在于(abd)

A.风险性与收益性 B.流通性

C.参与性

D.不返还性

试卷5

一、单项选择(20%)

1.在商店里出售的各种商品,都有价格标签。这些价格标签表明货币是在(c)A.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B.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

C.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D.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

2.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赊买赊卖的情况所体现的货币职能属于(d)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3.复杂劳动可以折合(换算)为倍加的简单劳动,这种折合比例是(b)

A.参加交换的商品生产者自觉协商出来的

B.在多次的交换过程中自发形成的

C.由经纪人自己规定并取得买卖双方同意的

D.由社会主管部门自觉地计算出来的

4.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5.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是(b)

A.资本主义土地经营权的垄断

B.资本主义土地私有权的垄断

C.对同一土地追加投资数量的不同

D.土地肥沃程度和地理位置的优劣

6.土地价格是(d)

A.土地价值的货币表现B.资本化的绝对地租

C.土地使用价值的货币表现D.资本化的地租

7.土地价格等于(a)

A.地租与利息率的比率B.地租与土地资本的比率

C.地租与借贷资本的比率D.地租与平均利润的比率

8.垄断价格是(b)

A.生产价格加平均利润B.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C.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D.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10.马克思指出:“某些商品的垄断价格不过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具有垄断价格的商品上。”这段话说明(c)

A.垄断资本家剥削中小资本家

B.垄断资本家获得的利润是中小资本家创造的

C.垄断价格不可能增加商品价值也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D.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随意制定的

10.金融资本是指(c)

A.归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

B.与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发展成的资本

D.国家参股和控股的金融机构的资本

11.垄断资本主义最基本的经济特征是(c)

A.国际垄断同盟的形成B.资本输出具有重要意义

C.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D.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1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c)

A.工业资本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D.产业资本

1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目的是(b)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克服无政府状态

B,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政权,为其攫取垄断利润服务

C.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D.实施各种社会福利措施,缓解社会矛盾

14.垄断利润是(a)

A.通过垄断价格实现的B.借助于国家免税政策实现的

C. 依靠对中、小企业的吞并实现的D.依仗和大银行的结盟实现的

15.二战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发展中国(c)

A.放弃了其殖民主义政策B.继续推行领土占领的老殖民主义政策

C.转而推行新殖民主义政策D.时而推行时而放弃殖民主义政策

16.现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在(c)

A.军事领域B..政治领域

C.经济领域D.意识形态领域

17.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a)

A.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

B.互利合作的关系

C.发达国家支持和援助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关系

D.发达国家掠夺和侵略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18.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a)

A.按资本及其实力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B.垄断资本无限追求垄断利润

C.经济发展不平衡

D.竞争加剧的同时调节与合作加深

1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b)

A.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C.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竞争的结果

D.国内企业与国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20.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市场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a)

A.生产价格B.成本价格

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20%)

1.影响市场上商品价格变化的重要因素有(acd)

A.商品价值的变化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D.市场垄断的程度

2.恩格斯指出:“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才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只有通过竞争和价格波动(c)

A.由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

B.商品才能实现等价交换

C.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D.价值才能决定价格

3.马克思指出:“在商品交换中,等价物的交换只存在于平均数中,并不存在于每个个别场合。”这段话说明(bcd)

A.价格和价值不一致是商品交换的客观规律

B.价格与价值不一致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C.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

D.个别场合的商品交换不一定等价,而整个商品交换过程是等价交换

4.资本主义制度根据它产生的原因和条件的不同,可区分为下列基本形式(ab)

A.级差地租B.绝对地租

C.矿山地租D.建筑地段地租

5.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至今,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bd)

A.简单商品经济阶段B.自由竞争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D.垄断阶段

6.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abcd)

A.竞争引起垄断

B.垄断消除了竞争

C.垄断与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D.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

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获得了新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主要有(abcd) A.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B.跨国公司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主要组织形式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成为经济生活强有力的支配者

D.由国家出面组建的国际垄断联合组织的出现

8.垄断利润来自于(abcd)

A.垄断企业雇佣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B.非垄断企业工人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C.工人劳动力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D.国家政府以再分配形式转移的一部分国民财富和掠夺其他国家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9.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并不否定价值规律,因为(acd)

A.垄断价格的形成只是使价值规律改变了表现形式

B.按垄断低价的买卖行为,仍然是等价交换

C.垄断高价是把其他商品生产者的一部分利润转移到垄断高价的商品上

D.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不能完全脱离商品的价值

10.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主要方式是运用(abcd)

A.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B.计划调节

C.社会福利政策D.行政、立法措施

经济史 、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以及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经济史、经济学说史、经济思想史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想解释一下什么是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及经济思想史。 一、经济史 经济史是以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或地区经济活动的具体发展演变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横跨历史学与经济学,具有双重属性。它要求我们还原真实的历史。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经济史研究过去的经济实绩。因此学习研究经济史可以为现实经济建设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要求我们在此基础上对经济活动的发展做出时序性、规律性的阐释。因而经济史分析过去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来研究经济运行的框架。并在合理的经济框架中解释现今的经济政治体制及带来的实绩。经济史是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源泉。这样的创新是建立在过去的基础上的。也正因为这样,才能更容易推动理论的创新。所以经济史可以说是经济学的“源”。并且可以为经济学的实证方法提供基础。一部人类经济史,是市场和市场经济产生、发育的历史,是走向市场化和市场化演变的历史。市场化将古代、近代和现代经济相互贯通,从中可以看到经济现代化产生、发展的过程。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再到凯恩斯的通论。如今的经济学理论已经枝繁叶茂,几乎覆盖了经济学研究领域的所有方面。建国后,经济史学界广泛开展了关于古史分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萌芽等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讨论。这些讨论加深了人们对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了解,发掘和积累了有关经济史的资料,培养和锻炼了一批经济史研究的骨干,尤其是明清经济史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论著数量成倍增长,伴随着正本清源,回归学术本真,经济史学界对既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延续与深化,同时开辟了新的学术领域,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拓宽了近代经济史研究者的学术视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突破时限、放归整体,因此,我认为未来的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必将取得更大的成就。而经济史作为经济分析的方法之一,不仅能告知历史条件和历史的真实状况,还能借助于历史综合分析的方法推知一些不同于经济学方法的结论。前者对于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偏好者来说,是不可或缺的背景知识,后者可以引发经济学家作更深和更全面的思考。总之,经济史不能替代其他研究方法,但也决不是可以忽略的经济分析方法。 一、经济思想史 “经济思想是人类社会经济环境的产物, 某一个时期或某一个地域, 产生某一种的经济环境, 便随着产生某一种特殊的经济思想。换句话说, 就是产生某一种的经济理理论。”经济思想史研究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各种见解、主张、政策方案,以及它们赖以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相互之间的影响等,其中不但包括早期人类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原始观念、见解和主张,也包括以后各个时代产生的比较成型的系统理论化的经济学说。任何文化形式的产生与发展都是时代的产物, 经济思想作为社会文化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与发展总是受到社

对《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 的尝试性回答

对《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的尝试性回答 毛主席曾提出十大关系。辉华兄提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下面是本人的尝试性回答。 聂辉华:关于政治经济学十大问题 制度是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因素,因此中国的制度变迁决定了中国的经济前途和社会发展。作为以制度为主要分析对象的经济学分支,制度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应该为解释和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提供启示。尽管经济学行之已远,但相对于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仍属跬步细流。略带夸张地说,经济学所有的问题仍然是问题,更遑论关涉社稷民生之重大问题。小生不才,虽学力不逮,亦斗胆归纳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十大问题,期待和诸位学界方家同仁共同探讨,为通过经济学研究和教育促进社会进步贡献绵薄之力。 1、为什么大的国家都实行联邦制? 世界上所有幅员辽阔的国家都实行联邦制,例如前苏联、美国、印度、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除了中国。在单纯的组织理论之外,这种国家体制是否存在某种政治经济学含义?中国是世界罕见的单一制大国,并且实行五级财政(乡、县、市、省和中央)。为什么中国不能实行联邦制?给定存在某种现时不可突破的制度藩篱,中国是否可能划分为四级财政和更多(比如50个)省份? 一个民族国家或者一种语言区域,基本上是自然演化出其分布面积和形态。大国政治经济制度无法实现“一个工厂”式的管理,中国单一制是伪装的。根本无法在如此广袤的大地上实行真正的单一制控制。制度的联邦制潜在成分已经在实际上存在和适用着。问题是公开化、法治化,走向名正言顺的联邦制。 2、独裁国家为什么会有黑社会? 象元朝和清朝那样,国家由一个特权阶级或者种族统治,即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既然每一个统治成员本身即是委托人,那么委托人不会允许其他竞争者分享国家权力。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政府是唯一合法拥有暴力的组织。用Olson的话说,政府本身就是稳定的黑社会。那么,为什么在一个独裁国家或者某个集团统治的国家会出现并没有法定权力的黑社会?逻辑上,多党制的民主社会更容易出现黑社会,因为代理人会和其他代理人合谋。但委托人怎么愿意和代理人合谋?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政治经济学史

一、简述《资本论》在政治经济学中实现的伟大革命变革。 列宁评价《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已形成。 1、劳动价值学说 劳动价值学说是马整个经济理论特别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马政治经济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对商品二因素以及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得更深刻,尤其重要的是把价值和交换价值作了严格的区分。 第二,详尽阐明劳动二重性原理及其和商品二重性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三,对价值形式学说作了全面论述,建立了完整的价值形式学说体系。 第四,全面分析了商品拜物教性质。《资本论》中把商品拜物教的本质、产生根源及其历史过渡性揭示了出来,彻底揭露了商品拜物教的根源在于商品生产的私有制;而拜物教也只有在私有制被公有制取代后才能消灭。 《资本论》除了建立了马克思劳动价值学说完整的理论体系,还把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结合起来,解决了导致李嘉图派崩溃的两个难题;同时,劳动价值学说还为完成他的全部经济理论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与前提,尤其为剩余价值学说体系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马的剩余价值学说是在他的劳动价值学说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和基石,剩余价值学说科学体系的创立是马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最终形成的一个根本标志。 《资本论》里,马全面系统而又深入地阐明了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和分配,全面揭示了剩余价值的运动规律。其不同于前期著述的贡献在于: 第一,系统分析剩余价值产生的基础和源泉,科学揭示出剩余价值是以资本和劳动力在流通领域中的等价交换为基础,其源泉则在于劳动力在生产领域的消费过程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其本身的价值。 第二,系统阐明剩余价值是怎样产生的,深刻揭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目的。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的过程,攫取剩余价值就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和目的。 第三,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本质——只不过是剩余劳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转化形态,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剩余价值作为剩余劳动的凝结,只有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才表现为剩余价值。 第四,全面系统研究了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及其相互辩证关系,从而进一步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剥削实质和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对政治经济学的独特贡献或创新性贡献 第五,阐明了剩余价值的流通和分配过程,揭露了资本主义是以榨取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剥削实质,同时,也充分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愈加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楛的事实。 剩余价值学说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根本上建立了。 3、资本学说 马克思揭示了资本的实质,创立了科学的资本学说体系。 第一,阐明资本的起源和本质:商品流通是资本的起点;贸易,是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是通过不同阶段的循环过程,是一种运动。 第二,关于资本的构成。首先,马将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马在资本划分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学说,为阐明平均利润规律的形成、地租理论、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等等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理论基础。其次,将资本划分为固

政治经济学问题与答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生产包括生产(直接生产过程)、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四个环节之间 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答: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它由货币本质决定,又是货币本质的具体体现。货币具有五种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论述>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商品的价值通过商品的价格表现出来。受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会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主要作用有三个方面:第一,自发调节资源配置;第二,自发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管理,促进生产力发展;第三,会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 答: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数量。 在单位时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不变的前提下,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该商品的劳动 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如何? 答: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物的有用性。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内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论述>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原理的任务是掌握客观经济规律? 答:生产关系的运动规律即是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体现了社会经济运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 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第二,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废除或改造它,也不能随意地创造或制定它。 掌握客观经济规律,可以理解各种复杂社会现象,了解人类发展规律。 .资本流通总公式是什么?总公式的矛盾是什么?怎么解决矛盾?(重要) 答:资本流通总公式:——′。概括了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的共同特点。 总公式的矛盾: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商品交换应遵循等价交换原则,而资本流通的结果却产生了价值增值。 资本流通总公式既等价又增殖的原因:资本家卖到特殊商品劳动力,它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是价值。这样总公式的矛盾就就解决了 .资本的本质是什么?工资的本质是什么? 资本从本质上说不是无而是以物为媒介的一种生产关系,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体现了剥削关系 .不变资产与可变资产划分的意义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1、衡量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标志 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和谐发展。 2、经济活动的基本内容 生产、交换、分配、消费。 大量生产来满足消费需求,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必须以商品经济为主导,公平、公正的环境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保障。 3、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生产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的量 商品价值量不是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劳动时间决定的,(指在现有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大多数劳动者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成反比! 4、在商品经济中,为什么以价值为尺度进行商品交换 商品的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必须以照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 5、实现商品经济的条件,商品经济发展中的基本矛盾 含义:以社会分工进行生产,以交换作为目的的生产方式称为商品经济 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产品私有化 3)等价交换 基本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或者说,产品价值是否能转换成为商品价值的矛盾! 6、价值规律、供求规律 第一,价值规律使供求达到平衡性,有效缓解经济危机,并且引导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均衡转移与分配,有效地避免了经济资源的浪费,达到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二,价值规律调节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利益分配。 有利于大多数劳动者的经济利益。有利于竞争机制发挥和“优胜劣汰”格局。 第三,价值规律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7、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与好处 特征: 第一,本质上是交换经济(通过交换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 第二,是开拓型经济(通过社会分工使产品产出达到最大化) 第三,是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经济 (以商品价值为准绳,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获得利润) 第四,以扩大再生产为特征(为了获得利润不断生产产品和创造社会财富) 好处: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需求达到最大化 有利于生产关系和谐

经济学说史笔记完整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罗马和西欧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一节古代希腊的经济思想 概述 西方最早出现的经济学说产生于古代希腊。 公元前11-前8世纪,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度向奴隶主所有制时代过渡,史称“荷马时代”。古代希腊早期的经济思想就见于此时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中。 在剧烈的阶级斗争中,奴隶主思想家努力寻找维护和巩固奴隶主所有制和奴隶主国家的途径,因而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思想家,他们阐述了古代希腊奴隶主阶级较为系统的经济思想。其中最主要的有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著作:《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居鲁士的教育》、《居鲁士远征记》 《经济论》中,色诺芬最早使用“经济”一词,原意为“家庭管理”,因此他所谈论的经济是家庭经济。管理家庭经济的学说,就是奴隶主阶级的经济学说; 经济思想:经济是关于家庭财产管理的学问,经济=家庭+法律; 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主要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财富,认为财富是一个人能够从中得到利益的东西;十分重视农业问题,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从使用价值角度考察了社会分工问题,认为一个人不可能精通一切技艺,所以劳动分工是必要的,最先论述了社会分工和市场的关系,认识到分工规模取决于市场规模; 触及货币的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柏拉图的经济思想 著作:《理想国》(提出了一个力图实现奴隶主贵族政治的理想方案)、《法律论》 “理想国”最高等级是执政的哲学家(洞察真理,具有美德,富裕知识,能够以政治国) 第二等级是战士(平时训练,学习武术,战时保卫国家) 最低等级是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专门从事经济活动,为其他阶层提供生活资料) 奴隶不是公民,处在三个等级之外(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经济思想:分工思想:分析了分工的必要性,提出了分工的原则——正义原则。按照天赋本性分工; 财富思想:把财富分成三等:第一等精神财富,知识、克制能力以及其他德性;第二等肉体财富,如健康状况;第三等一般的物质财富; 公有财产思想:主张在奴隶主阶级上层消灭私有财产、消灭家庭,实现共产共妻共子,过集体生活,是一种奴隶主的“共产主义”,是在奴隶制基础上实行统治者间的集体制度,与科学共产主义毫无共同之处; 货币和利息思想:从分工出发,认为交换、商业、货币的产生与分工有因果关系,也是自然的。意识到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著作:《政治论》、《伦理学》“古代的黑格尔”,自成“逍遥学派” 经济思想:“自然”的经济伦理思想:按照事物的本性或其本来功用使用物品就是自然的,是合乎伦理的,否则就是对自然的违背;财富是达到幸福目的的物质手段的集合;经济是自然的手段,其目的是满足消费,经济手段包括生产和交换;认为,交换是由物物交换开始,再过渡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即零售业,最后又过渡到以赚取货币为目的交换,即大商业;为财产私有的辩护; 他代表中等奴隶主阶级,希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的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国家是从家庭联合发展起来的,从家庭管理开始阐述其经济思想; 生财之道家务管理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人的消费有一定限度,因而这种财富是有限的,合乎自然的; “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目的是增加货币,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

《政治经济学》重点难点问题解答(五) (第12-14章) 第十二章社会主义社会的市场体系 1.市场体系的特征和作用是什么? (1)市场体系,是指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类型的市场所构成的整体。 (2)完善的市场体系应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市场结构完整。市场应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金融市场、技术市场等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组成。 第二,市场组织良好。就是有纵横交错的市场网络。 第三,市场统一。从国内来看,各种生产要素都可以自由流动。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是相通的,两者密切结合。 第四,市场决定价格。除少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国家决定和管理外,其余大量商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由市场决定。 第五,市场保障健全。要有完整的法律体系和相应的执法制度。 第六,宏观调控有效。健全计划、组织、调节等系统,对市场进行有效调节和管理。 (3)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的标志。市场体系的作用主要有: 首先、市场体系的存在,是企业主体从事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其次、企业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要从市场上获得。 再次、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要在各种商品和生产要素市场销售。 总之,没有完善的市场体系,企业的产、供、销活动就会发生困难,企业也难作为市场主体发挥作用。 2.商品市场的构成和形式是什么? (1)商品市场由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构成。 (2)商品市场的组织形式有: 一是产需之间或产销之间直接交易。 二是零售市场。 三是批发市场。 四是拍卖市场。 五是招标市场。 3.生产要素市场的构成 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它是整个市场体系的枢纽)、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产权市场。 4.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如何? (1)改革价格形成机制,将主要由政府决定价格,改变为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也是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的关键。 (2)理论价格,是按正常生产、合理经营条件下的中等成本,即部门平均成本加合理盈利来计算的价格,它大体反映商品的价值。 理论价格的意义在于,它为企业定价提供基本的依据,为分析各种商品的价格水平和调节价格总水平提供依据。 (3)市场价格,是以理论价格为基础,在市场上商品供求关系的作用下形成的价格。当

政治经济学知识点(详细版)

政治经济学重点及答案(打"的题是老师认为比较重要的) 导言 一、主要概念: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 5?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生产方式:是指人们谋得社会财富的方式。 7?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V) 二、主要问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政治经济学是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统一中研究生产方式,其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方式及其运动规律。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提示生产方式运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 2?社会生产总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V) (1)生产是指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实践活动。它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广义的生产是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体。 (2)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而分配、交换、消费则反作用于生产。具体来说: 生产的决 定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的对象是由生产提供的,没有生产就没有分配、交换、消费。 第二,生产的发展状况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水平、结构和方式。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表现在: 第一,分配、交换、消费是生产的实现,又是生产连续进行的条件,没有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既无意义也不能连续进行; 第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发展有重大影响,如适应生产的要求则会推动生产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 (2)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它包括生产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两个因素,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和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上人与人的关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在这个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第一,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状况;第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第一,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推动生产力发展;第二,当生产关系不适合于生产力状况和发展要求时,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4科学技术与与生产力(结合第九章) 4?经济规律

政治经济学(张维达)知识要点

政治经济学知识要点 一、基本概念 1.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叫做社会生产关系,也叫经 济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三要素与四环节)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作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物,就是价 值)。价值体现在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和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3.私人劳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私人性质 4.社会分工:是超越一个经济单位的社会范围内的生产分工(自然分工的基础上) 5.抽象劳动:撇开了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6.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者生产某种产品的效率或能力 7.剩余价值: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本身价值的价值 8.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9.货币流通规律: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的规律(流通中代售商品数量、商 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10.信用:以偿还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1.垄断: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 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与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与流通,以获取高额利润。 12.商业资本: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独立发挥资本职能,以获取 商业利润为目的的一种资本形式。它是处于流通领域的商品资本的转化形式。它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13.金融寡头: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并且在人事上实行联合,形成金融 资本。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少数既控制银行又控制工业的最大垄断资本家,即所谓金融寡头。 14.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资本家把从雇佣劳动那里剥削来的剩余价值的一部 分用于个人消费,另一部分转化为资本,用于购买扩大生产规模所需追加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15.垄断利润:垄断资本家凭借经济上的垄断地位而长期获得的大于并包括垄断企业本身 生产的剩余价值在内的高额利润 16.通货膨胀:由于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所引起的纸币贬值,物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政治经济学基础知识 政治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和阐述商品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主要经济规律,揭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探讨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矛盾的途径.认识社会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和分析问题,即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来分析和研究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和趋势;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认识个分析市场经济社会中出现的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从而,为学习其它理论奠定基础.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是从物质资料生产开始;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离不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构成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在此基础上得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即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最基本的,起决定作用的。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标志历史唯物主义形式的基本概念 生产方式:是指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得方式,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界之间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体系。人们一般把物质资料生产的物质内容称作是生产力,把其社会形式称作是生产关系,这两者都是生产方式的建设性内容——物质生产方式(物质谋得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社会经济活动方式)。换言之,生产方式是两者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能动统一。 统一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科学构造出大写的科学规定,形成为关于实践科学和批判科学的大写规划 物质生产方式是物质谋得的具体方式和生产方法。这是技术的工艺学概念。生产力:是指生产主体利用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能力,表现为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或者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 从完全的意义看,所谓生产力,乃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和塑造自我的能力,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本质力量在历史中的全部展开。 生产力常以单位生产主体生产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来衡量,故又称生产效率。生产力的本质是指生产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具体可表现为科学技术即人们利用什么样的劳动资料进行生产以及生产规模的大小,以及绝对产权如经济主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使用权等内容。现实应用:在人类历史上,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的五种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决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又反过来制约着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马克思认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就是建立在生产力即主体与客体关系基础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二者之间关系;社会生产过程(生产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环节的相互关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 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及价值规律作用问题,只要看一下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时怎样使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怎样使价格上升;或者反过来,价格上升时怎样使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又怎样使商品的供求关系减少,就容易理解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是受商品的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这一原理了. 1

政治经济学-填空题+问答+论述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填空+问答+论述) 一、填空题 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5.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6.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交换价值是价值的,价值是交换价值的。 7.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决定的。 8. 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决定的。 9. 商品的价值量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10.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与存在的矛盾。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和的统一。 13.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14.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1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和。 16.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和两部分。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的转化形式。 18.剩余价值既不能,又不能,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9.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0. 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2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和的统一。 22. 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资本积累又是的重要源泉。 2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一般是以为前提的。 24.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5. 和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26.产业资本循环依次要经历、、三个阶段,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27.产业资本循环是和两个过程的统一。 28.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 29.资本循环重点是考察资本运动的,而资本周转考察的重点是则资本运动的。 30.资本的周转时间是和的总和。 31.生产资本按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32.资本周转速度与成正比,与成反比。 33.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都属于资本。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就是劳动产品,二就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就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就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就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就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就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就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与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就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与信贷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与提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在本章中你将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诞生、发展的过程,从而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论来源和研究方法;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其阶级性和科学性,从而理解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同时,你将初识马克思这位伟大的思想家,领略他献身人类解放事业的伟大情怀和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创新精神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生产发展——商品生产者分化——劳动力成为商品和资产阶级形成。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前提:劳动者有人身自由;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 2、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及社会矛盾的暴露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大机器生产为基础,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制度为基本特征。(2-3页)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表现为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解决人类吃、穿、住这类生存首要问题的,是社会发展的前提。(19页)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人类社会运动的基本经济规律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前提和物质基础,其性质和发展的水平决定着生产

关系的性质及与其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并不是消极、被动地适应生产力,而是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它会阻碍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最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就是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经济基础是在一定的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意识形态。同时,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具有反作用,适应、保护、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 3、人类社会运动、发展、变化的永恒性 为了生存发展,为了不断满足自身的物质需要,人类总是力求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生产不断地向前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1、生产方式 通常指人们获得物质资料的方式。它一方面表现为由一定的生产力水平所形成的劳动结合方式和生产的技术方式;另一方面表现为人们在社会生活生产中所形成的社会关系。这二者的统一构成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即以资本形式存在和展现出来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的具体运作形式、内在机制和本质规律.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

政治经济学问答题(白金版)

政经复习提纲(简约版) 1、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方面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如何?P6 A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方面。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关系是狭义的生产关系。 B生产起着决定作用。生产的决定作用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从物质内容看,分配的对象、交换的对象、消费的对象都只能是生产的结果。 C二是从社会形式看,生产的社会形式,即生产关系决定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但是,分配、交换、消费也同样对生产起着积极的反作用。 2、研究生产关系为什么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P7 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等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上层建筑。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起反作用。如果离开上层建筑的反作用而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就无法理解国家对经济的作用。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一定要符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如果离开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许多重要的基本原理就不能有正确的理解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是什么?P4 答:A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研究的出发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 B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 C科学的抽象法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应用。 4为什么说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P6 答:①生产资料所有制指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从根本方面决定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社会性质,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实现。生产资料所有制总是要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诸方面关系得到实现,而且后者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反作用。 5.为什么说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P13 答:统一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矛盾性表现为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相互排斥、相互对立。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不可兼得。只有通过交换,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条件是什么?P10 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需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一: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的前提条件。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不同所有者所有,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 7、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什么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是什么关系?P14 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 2.抽象劳动形成

(完整版)自考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重点讲解

1、政治经济学为什么具有阶级性 政治经济学,无论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包括当代西方经济学还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这是因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涉及人们的经济利益关系,而经济利益关系在存在阶级关系的社会中,会表现为阶级利益关系。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从其整个思想体系来说,是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服务的。政治经济学都是有阶级性的。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一方面,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成熟,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的工人运动。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揭示了资本主义的运动规律。在继承古典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并以此为基础,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3)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政治经济学,主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并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提出了一些预见性设想。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经济学科,它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中获得重大发展发。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它属于经济利益关系。 (3)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诸环节、诸方面的关系,既包括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也包括分配关系、交换关系、消费关系。 (4)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时,不是研究它的表面现象,而是揭示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即研究各种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 (2)二者有差异面。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5、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6、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7、为什么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要,加强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这是因为: (1)这是我国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WTO、国内经济融入国际经济的条件下研究我国的改革与发展,需要联系国际经济关系,借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与运行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2)资本主义经济有新的发展变化。二次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些新现象、新变化、新特点,需要加以研究。

《政治经济学基础》名词解释题、问答题和计算题及答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运用生产资料,以获取人们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物质产品)的社会经济活动。 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即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亦称经济关系或利益关系。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了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为什么要以物质资料生产为出发点? (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在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关系如何?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若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则会促进生产力向前发展,反之则相反。 4、广义生产关系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四个环节之间关系怎样? (1)生产对分配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分配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人们参与生产的方式决定人们参与分配的方式。 (2)生产对交换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分工发展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②生产为交换创造对象。 (3)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的产品数量、质量和结构决定消费的对象数量、质量和结构; ②生产的发展引起人们消费方式的变化。 (4)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 适合生产发展的分配方式就会促进生产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5)交换对生产有反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