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案1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案1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案1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案12  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教案 稳态与环境

1,细胞生活的环境(液体环境)

1,体液(多细胞生物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细胞质基质 细胞内液 核液 不是细胞液(液泡) (2/3) 细胞器内的液体 血浆

细胞外液(1/3) 组织液(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称为细胞间隙液,水泡) (细胞外的液体) 淋巴(淋巴液) 注意:脑脊液也是细胞外液!

①细胞内液通过细胞膜与细胞外液进行交流!

②不同的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不同的 !即使是同种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也不一定相同。 ③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④呼吸道(鼻腔,气管,肺泡腔),消化道,生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属 于外界!),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⑤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液和血浆)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和淋巴)淋巴细胞和 吞噬细胞(淋巴和血浆)

⑥由肠道吸收的脂肪绝大多数经过淋巴进入血浆

⑦淋巴循环(回收蛋白质;运输脂质和其他营养物质;调节组织液与血浆的液体平衡; 清除异物如病菌等)

血浆 血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⑧水肿的成因(人体组织间隙内有过量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I ,血浆渗透压降低i , 过敏性物质引起的过敏性水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 ii , 营养不良

iii ,肾小管重吸收增强;肾小球过滤作用减弱(肾炎) iv , 淋巴回流受阻(如丝虫寄生阻塞淋巴管) II ,局部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

⑨血浆的成分(90%水,1%无机盐,7%~9%蛋白质以及血浆运输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 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淋巴,组织液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蛋白质含量很少!

对于单细胞生物而言 ,其细胞生活的环境就是水环境(外界),直接与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单层细胞结构: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

管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肾小囊壁细胞,肾小管壁细胞,肺泡壁细胞

原尿也是!蛋白质很少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血浆=血清+纤维蛋白原

锁骨下静脉

2,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PH,温度,一般能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770KPa)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质微粒的数目,即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

的吸引力越大,溶质渗透压越大。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

含量有关

生理盐水(0.9%的NaCl溶液,等渗溶液)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都是来自于钠离子和氯离子(细胞内液,钾离子)PH(7.35~7.45)缓冲对(缓冲物质)

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如: H2CO3/ NaHCO3 Na2HPO4 / NaH2PO4 当酸性物质(如乳酸)增多时H+会与NaHCO3结合形成CO2通过呼吸作用排出

当碱性物质增多时OH- 会和H2CO3结合生成HCO3- 从肾脏排出

温度:人体温度一般维持在37摄氏度左右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注意:内环境不是细胞内!!!

①多细胞生物大多数细胞不能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交换的媒介(但单细胞生物可以)。

②内环境与外环境进行的物质交换,需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参与。

与新陈代谢直接相关的四个系统:循环,呼吸,消化,泌尿

与新陈代谢起着调节作用的系统是:内分泌,神经

③细胞与内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细胞不仅依赖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

成和维护

④内环境不包括细胞结构(如载体)和胞内物质(如血红蛋白,不等价于血浆蛋白)

4,稳态的维持是在神经系统和体液共同调节下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的结果,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6,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是反馈调节

7,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高或过低!

8,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9,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动态平衡)

2,神经调节

脑(大脑,小脑,脑干) 中枢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 脊髓

脑神经(12对)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 (31对)

胞体

2,神经元 树突(几条,短而呈树状分支)

细胞突起 神经 轴突 (一条,长而分支少)

髓鞘 神经纤维 + 膜(结缔组织)

3,神经调节的方式: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内外环境变化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高等动物! 反射属于应激性

生命活动的调节属于应激性,即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如植物的向水性,向光性和根的背地性等)反射特性指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弧做出的反应。生物一般都有应激性,但只有具备较完善的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反射(植物没有系统!) 4,非条件反射(先天) 条件反射(后天)

5,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基础(完成反射既要外界刺激(不可忽略)也需要完整的反射弧!) 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入神经(传导兴奋)——神经中枢(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传导兴奋)——效应器(做出应答反应 )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

能的基本单位是神

经元(神经细胞)

接受刺激,

产生并传导刺激!

不会消退

I ,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有神经节,辨认标识!)

和传出神经元(如膝跳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大多数反射弧还有一个中间神经元

(又称联络神经元),如缩手反射。 II ,感觉: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相应的感觉中枢——形成感觉(不需要效应器) 6,兴奋(动物体内或人体内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成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作神经冲动。

注意效应器的本质!

膝跳反射

缩手反射

脊髓

灰质(神经中枢)

白质(轴突或树突聚集)

8,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单向传递,突触延搁)

I ,神经递质传递①供体:轴突末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胞吐,细胞膜的流动性) ②递质移动方向: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③受体: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糖蛋白)

电位差!

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在膜内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

膜的通透性对钾离子较大,钾离子外流!

注意,只有在离体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反射活动进行时,是单向的!!

④作用:使另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⑤本质: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移走甚至被回收利用(不一定失活)而迅速停止作用。因此,一次神经冲动只能引起一次递质释放,使突触后膜产生一次电位变化。

II,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鹏达形成的杯状或球状,内含许多的线粒体和突触小泡

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

突触突出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

注意,突触小体不属于突触!

9,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大脑最高级中枢

脑部小脑维持身体平衡

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生物节律等

脑干有许多维持生命必要的中枢,如呼吸中枢

脊髓(低级中枢)调节运动

低级中枢受相应的高级中枢调控

10,人脑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

3,激素调节

错;①胃酸刺激小肠的神经,神经将兴奋传给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1,调节胰液分泌②沃泰默的实验(切除通向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

结论: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除干净的缘故,顽固的神金反射对:(斯他林和贝利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一种化学物

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液流向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

小肠粘膜+盐酸+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射

狗静脉胰液分泌

胰液的分泌是促胰液素化学调节的结果发现了促胰液素和激素调节

部位名称成分作用

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性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刺激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垂体抗利尿激素多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生长激素蛋白质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蛋白质促进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分

促性腺激素蛋白质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腺激素的合成分泌

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

的衍生

物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

胰岛B细胞胰岛素蛋白质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

使血糖水平降低

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多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

睾丸雄性激素固醇促进雄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精子的生成,激发并维

持雄性第二性征

卵巢雌性激素固醇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激发并

维持雌性第二性征和正常的性周期

孕激素固醇促进子宫内膜和乳腺的正常发育,为受精卵着床和

泌乳做准备

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氨基酸

衍生物

升高血糖,增强产热,加强呼吸、心跳等

肾上腺皮质肾上腺皮质激素固醇控制糖类和无机盐的代谢,调节机体的防御功能醛固醇固醇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主动吸收以及钾

离子的排出

小肠黏膜促胰液素多肽促进胰液分泌

胸腺胸腺激素多肽调节T细胞的发育、分化和成熟,同时进入血液影

响免疫器官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

①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侏儒症)过量(巨人症);成年生长激素分泌过量(肢端 肥大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

分泌不足(呆小症,身材短小,智力低下)过量(甲亢,

不论年龄) 缺碘会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②(区别)甲状腺激素(动物发育)生长激素(动物生长)

③促性腺激素(超数排卵)性激素(同期发情) 性引诱剂(影响性别比例,防止害虫)

微量高效

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的方式

激素:生物体内合成,由产生部位运输到特定作用部位并对生命活动产生显著的调节作 用的微量有机物。 3,血糖(0.9g/L)平衡的调节

协同作用:I ,调节血糖: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II ,调节体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 素 III ,生长发育: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拮抗作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

生长激素 生长素(IAA) 类别 动物激素 植物激素

产生部位 垂体 主要是分生组织

本质 蛋白质 吲哚乙酸

作用 促进动物生长 促进植物生长

作用特点 无两重性 有两重性

相互拮抗

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4,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

正反馈调节,负反馈调节

5,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6,激素调节的特点

⑴微量和高效

⑵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漫到体液之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各种信息)

外分泌腺: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各种消化腺,皮脂腺,汗腺等

⑶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特定的激素会作用于特定的靶器官和靶细胞,但可以运输到身体的各个细胞!)

注意:i,胰腺既是外分泌腺又是内分泌腺

ii,激素不组成细胞结构,不提供能量,不起催化作用,起调节作用

iii,激素属于信息分子,改变细胞的代谢,不直接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

iv,含氮类激素于靶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固醇类激素与细胞内受体结合

v,不同的激素全身都有分布,但靶细胞不同,具有专一性

vi,激素在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后失活,需要源源不断产生补充

4,神经调节和免疫调节的关系

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组织胺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赛跑时由于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血液中过多的二氧化

碳会刺激控制呼吸的神经中枢使呼吸活动加快,增加通气量,从而排出二氧化碳

2,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体温感觉中枢:大脑皮层)

⑴体温恒定的原因:产热量 = 散热量

产热量:细胞中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肝脏,骨骼肌最多)

散热量:主要通过汗液的蒸发,皮肤内毛细血管的散热以及呼气,排尿,排便

意义:保证了酶的活性,维持内环境稳定是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⑵温度感受器(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

分布在皮肤,内脏,黏膜等,是感觉神经末梢!

①骨骼肌颤栗本身是肌糖原的分解,“起鸡皮疙瘩”是立毛肌收缩

②不论炎热还是寒冷,都会刺大脑皮层,形成相应感觉,并作出行为调节,如增减衣物等

③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说,

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界环境低时,极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界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上升,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下降!(外界与机体的温度差越大,换热越频繁,极体散热越多!!!)

④高烧不退的人不应加盖棉被,因为高烧不退,体温调节功能暂时丧失,加盖棉被不但不会排汗,反而影响了散热!!!

3,水盐平衡的调节(感受器: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当然调节中枢还是下丘脑)

⑴水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饮水,食物中的水,代谢产生的水等

去路:尿液,汗液,呼吸,排便等,其中肾脏是调节水平衡的最重要的器官

⑵血液流经肾小球,从血浆中过滤出一些不含蛋白质的滤液到肾小囊腔中,称为原尿, 原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形成终尿,与原尿相比,99%的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 机盐等被重吸收,而代谢废物很少被重吸收

⑶水盐平衡调节还是神经-体液调节!

⑷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

炎热!

寒冷!

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不是只有肾小管)

4,神经-体液调节

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甲状腺激素缺乏,就会影响闹得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不足是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高等脊椎动物体内性激素含量升高,可诱导动物的繁殖行为。

总之,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到神经和体液的调节,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6,下丘脑(机体内分泌系统的枢纽!)

①作为感受器(下丘脑有渗透压感受器,可以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从而调节水

盐平衡

②作为效应器:具有分泌功能,合成的激素有促(甲状腺/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

尿激素,但只释放前者!

③调节中枢(不是感觉中枢):体温,水盐,血糖的调节中枢

④传导:可传导兴奋至大脑皮层等高级中枢,如传导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至大脑皮

层的渴觉中枢进而形成渴觉。

5,免疫调节

1,免疫系统(不是人体的八大系统之一!包括运动,内分泌,神经,循环,呼吸,消化,生殖,泌尿八大系统,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器官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淋巴结、脾、扁桃体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淋巴细胞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溶菌酶等 (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2,免疫系统的功能(通过免疫,机体会识别“自己”,排除“非己”,能抵抗病原体的入侵,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癌变、坏死的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⑴监控功能:识别并清除体内已发生突变的异常细胞 ⑵清除功能:清除体内衰老和破损的细胞

⑶防卫功能 第一道防线:皮肤(分泌物)、黏膜(纤毛)的保护作用 人体的三道防线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 溶菌酶等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所有病原体都起作用(无专一性) 针对特定病原体起作用(有专一性) 生而具有 后天逐渐形成 作用弱,时间短

作用强,时间长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反过来又会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二者相辅相成!!

I ,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物质(抗原决定簇!免疫细胞和抗体识别抗原的标志,但是只有暴露的抗原决定簇能为免疫系统识别) 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 细胞结合

异物性 :一般来说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也可以是自身的组织或细胞,如癌细胞 II ,抗体: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并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主要分布在血浆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如新生幼儿可通过获得母乳中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III ,体液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识别并清除侵入

机体的抗原

注意吞噬细胞和淋巴

细胞都是白细胞,由造

血干细胞发育而成!

IV ,细胞免疫

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暴露抗原决定簇并呈递给T 细胞,这种呈递多数通过细胞表面的直接接触来完成!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二次免疫(记忆B 细胞会很快增殖分化形成新的效应B 细胞核记忆B 细胞)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入侵但患病之前将其消灭

同样会有部分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抗原决定簇然后呈递给T 细胞进而刺激T 细胞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 细胞和记忆T 细胞!

效应T 细胞与靶细胞紧密接触,激活细胞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的通透性改变,渗透压的改变使细胞大量吸水,裂解死亡而抗原也被释放出来被消灭

效应T 细胞会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

T 细胞产生淋巴因子刺激B 细胞增殖分化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与病原体结合抑制其繁殖或对宿主细胞的黏附

浆细胞的来源!

病原体如麻风杆菌,结核杆菌,病毒等

感应阶段

反应阶段

效应阶段

裂解时T 细胞本身不受损杀! 浆细胞是唯一不能识别抗原的免疫细胞 记忆细胞寿命长

3,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不足或缺陷)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 ,AIDS)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 )

HIV 攻击T 细胞,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被破坏,从而无法抵御其它病菌、病毒的入侵或发 生恶性肿瘤死亡 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RNA 病毒易变异)

4,自身免疫病:免疫系统过于灵敏 ,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5,过敏反应:已发生免疫的个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如花粉,海鲜,动物的毛屑,水果,青霉素等 ①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②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③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二次免疫!

6,免疫的应用

①疫苗是将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经过人工减毒或灭活等方法

制成的制剂(主动免疫!!)

②免疫治疗

③器官移植(用正常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 地位和作用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这一章是高中生物《稳态与环境》模块的第一章,通过本章的学习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为本模块的后续学习做铺垫。 2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性质,理解稳态意义,知道过敏水肿等现象的根本原因。 (2)能力方面: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实验设计能力。 (3)情感价值观方面:通过组织水肿现象的学习使学生感悟稳态与健康的关系,体验学习生物知识的好处。 3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内环境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二学生分析 本章内容所面对的是高二学生,通过高中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学素养,积累了一些生物学基本知识,不过本章内容较为抽象,所以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设计的解释、资料的阅读、问题的讨论和思考以及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本章的内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引导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内环境概念。进而引入新课。 2 图文研习,讲授新课 根据《红楼梦》中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引出体液概念,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信息,明白不论女人还是男人,老人还是孩子其实都是水做的。 由课本图1-1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总结三者之间的转化关系,进而可引导学生回忆手脚磨出水泡的情境,说明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等,然后提出问题:劳动后为什么会磨出水泡?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进行讲解总结。 通过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引出内环境的概念,提出问题: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什么不同?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根据课本第四页资料分析,以血浆的化学组成为例让学生来归纳总结内环境的成分。以内环境中一些钠离子和氯离子为例,讲授内环境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让学生讨论课本上的问题: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是必须使用生理盐水?进而讲解稳态的重要性。

2019届高考一轮: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学案(含答案)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考纲要求]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2.体温调节、水盐调节(Ⅱ)。 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稳态 1.体液的组成 小贴士与内环境有关的3组易混名词 (1)血液≠血浆。 ①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②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部分,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 (2)血红蛋白≠血浆蛋白。 ①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是红细胞内的重要成分。 ②血浆蛋白存在于血浆中,是血浆的成分。 (3)内环境≠体内液体。 ①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②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不属于内环境。 2.内环境的概念及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内环境三种成分的转化 3.内环境的成分 (1)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2)组织液、淋巴、血浆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溶质微粒数目越多,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 为7.35~7.45。血浆pH 之所以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 -3、HPO 2- 4等离子有关。 (3)温度: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_℃左右。 5.内环境的作用 完善下图所示内容,概括内环境的作用 (1)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 (2)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6.内环境的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实质: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需要各种器官、系统协调一致的运行,主要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稳态遭到破坏的原因????? 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 7.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渗透压是维持组织细胞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因素。 (2)适宜的温度和pH 是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的基本条件。 (3)正常的血糖水平和氧气含量是供给机体所需能量的重要保障。 8.内环境稳态的实例分析 (1)血浆pH 调节的过程

(完整版)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生物是 A.家兔 B.鱼类 C.鸟类 D.草履虫 2.细胞内液是指 A.人体内全部液体B.人体细胞内的液体 C.人体循环系统内的液体D.人体细胞外的液体 3.人体的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 A.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 4.毛细淋巴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A.淋巴B.组织液C.血浆D.淋巴和组织液 5.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 A.血浆B.淋巴C.食糜D.组织液. 6.在高等多细胞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的正确关系是 7.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滤出的液体a,被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A.a=b B.a=b+c C.a=c D.a>b+c 8.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B.牛奶喝进胃中 C.注射胰岛素D.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 9.下列各组物质中全是内环境成分的是: A.O2、CO2、血红蛋白、H+B.过氧化氢酶、抗体、激素、H2O C.纤维蛋白原、Ca2+、载体D.Na+、HPO42-、葡萄糖、氨基酸 10.一金鱼缸中有正常生长的金鱼藻、小鱼,现将金鱼缸密闭,通入适量的C18O2,—段时间后在小鱼体内存在放射性18O的部位有 ①肺②血浆③组织细胞基质④组织蛋白⑤脂肪组织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11.体内细胞外液的流动方向是 A.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B.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C.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D.血浆→组织液→淋巴血浆 12.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是由循环系统运到 A.泌尿系统 B.泌尿、消化系统 C.泌尿、消化、呼吸系统 D.泌尿、呼吸系统和皮肤 13.直接参与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气体交换的系统是 A.循环系统和消化系统 B.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设计人:审核人: 思维导图 考点分析 1.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的过程; 2.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3.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4.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的调节

模块一 夯实基础 概念导读 生物都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这是生物的基本特质之一。那么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分辨外界的刺激呢?又是如何对刺激做出相应反应的呢?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只有灵敏度地感知到外界环境的变化并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才能维持自身的生存。 核心概念 ①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 ②反射: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内容一:神经系统组成 1.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神经元 (1)神经元结构包括①_______ ;② ________ 。 (2)在长的______外套有一层鞘,组成______,它的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_______。 (3)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包有膜,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条__________。 2.构成神经系统的组织— 组织,具有感受 ,产生和传导 的作用 3.构成神经组成 内容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反射的结构基础— 2.反射弧的组成 (1)写出个部分的名称① ②效应器③传出神经④ ⑤ 3.与语言有关的反射是最复杂的,也是人类特有的。

内容三:人体对环境外界的感知 1.眼球的结构和视觉形成 (1)完成填图1 ;2 ; 3瞳孔;4 ;5 ; 6 ;7脉络膜;8 ; 9 ;10视神经。 (2)视觉的形成:物体的反射光线→ →瞳孔 →晶状体→玻璃体→ →视神经→视觉中枢。 2.耳和听觉 (1)完成填图1 ;2 ; 3 ;4听小骨股室; 5咽鼓管;6 ;7 ;8 。 (2)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 →听小骨→耳蜗→ →听觉中枢。 小试牛刀 1.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位于 ( ) A .小脑 B .大脑 C .脊髓 D .神经 2.杂技团演员在表演走钢丝时神经系统起着主要作用的结构是 (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3.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 ( ) A .脑 B .脊髓 C .神经组织 D .神经元 模块二 重点突破 知识升华 3 4 5 6 7 8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优秀教学设计 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模块为《稳态与环境》,因此,应该让学生开始本模块的学习时,就明白什么是稳态,理解稳态的重要意义。 本章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的要求 知识方面 1.描述内环境及其作用。 2.说明内环境稳态及其生理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能力方面 1.进行实验,了解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 (一)教学内容的特点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本章题图由3张图片组成:边防战士在冰天雪地里巡逻、工人在炼钢炉前工作、抗洪战士在补充营养物质和水分。章引言则就这3

种场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内环境"的概念比较抽象,教材这 样做,是从宏观方面引入,从外在现象入手,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压图诗是本章的点睛之笔,具有统领全章内容的功能。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 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 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在这部分内容的最后,教材以在内环 境中体内细胞能正常地生活,"内环境与外界环境有哪些差别?"这样 的问题,引出细胞外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内容。 "细胞外液的成分"是学习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等内容的基础。这部分内容以血浆的化学成分为例进行探讨。资料分析所提供 的`材料,比学生在初中曾经学过的相关内容更为详细。资料内容不 要求学生记忆,而是供学生分析细胞外液有哪些主要成分时参考。教 材在这部分内容最后总结"细胞外液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这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这样,就在"内环境"和"生物 进化"这两个核心概念之间建立了联系。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内环境理化性质的三个主 要方面。渗透压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教材用的篇幅稍多,并且用旁栏 思考题的形式,引导学生与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pH的概念,教材用" 学科交叉"栏目引导学生联系相关化学知识;内环境的温度特点比较 好理解,教材仅用一句话来介绍。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细胞与内环境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内容比较好理解。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交换的内容,则比较复杂。教材在此处安排了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引导学生联系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通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答案。本节 教材正文之后,还安排了与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有关 的技能训练,让学生通过这个活动,既练习、领悟构建模型的方法,又 进一步理解有关知识内容。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包括内环境的动态 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内容。"问

专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答案版)

专题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知识点一:眼与视觉 1.眼球的结构 2.视觉的形成 外界物体的反射光线→ 角膜 → 瞳孔 → 晶状体 → 玻璃体 → 视网膜 (形成物像)→视觉神经→ 大脑皮层 的特定区域(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近视及其预防 (1)近视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 长 ,或者晶状体曲度过 大 且不易恢复原状,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等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 视网膜前方 ,看到的是一个模糊不清的物像。这种看不清远处物体的眼,叫做近视眼。 (2)矫正:配戴近视镜—— 凹透 加以矫正。 (3)预防近视:做到“三要”和“四不要”。 知识点二:耳与听觉 1.耳的结构 ?????????→?????????????????????耳郭外耳外耳道鼓膜:声波 中耳鼓室:连通 :传到振动半规管内耳前庭耳蜗:内有听觉 ,将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1)外界声波→外耳道→ 鼓膜 (振动)→ 听小骨 → 耳蜗 →听觉神经→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2) 耳蜗 感受声波的刺激,听觉在 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形成。 3.耳的保健 (1)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和 神经性耳聋 。 (2)遇到巨大响声时,要迅速 张口 ,使 咽鼓管 张开,或 闭嘴 、 堵耳 ,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3)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 外耳道 或 鼓膜 。 知识点三:神经系统 1.神经系统的组成 晶状体 虹膜 角膜 睫状体 玻璃体 视网膜 巩膜 脉络膜 振动 咽 听小骨 感受器

2. 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神经元 ,由 细胞体 和 突起 组成。功能是接受刺激后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知识点四: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指人体通过 神经系统 ,对外界或内部 刺激 作出有规律的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1)各组成结构的功能: 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 神经冲动 。 传入神经:将神经冲动传至 神经中枢 。 神经中枢:接受信号,产生冲动,并将冲动传给 传出神经 。 传出神经:将来自神经中枢的冲动传至 效应器 。 效应器:接受冲动,作出 反应 。 (2)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 3.反射的类型 (1) 简单 反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经过大脑的分析和判断。 (2) 复杂 反射:通过长期生活经验的积累或学习形成的,在 大脑皮层 参与下完成。 (3)与 语言文字 有关的反射是人类特有的反射。 知识点四:激素调节 名称 腺体 作用 过少 过多 生长激素 垂体 调节人体的生长发育 幼年:侏儒症 幼年:巨人症 成年: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 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生长 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 奋性 幼年:呆小症 成年:地方性甲状腺肿 成年:甲状腺功能亢进 胰岛素 胰岛 调节糖类的吸收、转化和糖尿病 低血糖 神经中枢 协调运动 心跳 呼吸 脊髓 脑神经

高考生物复习题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检测含解析

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 [基础达标] 1.(2019·江西吉安新干二中段考)内环境的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 B.组织液中部分物质会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 C.机体严重失水,体内抗利尿激素分泌会增加 D.内环境中葡萄糖氧化分解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解析:选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增加导致其渗透压升高,出现组织水肿,A正确;组织液可进入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回到血浆中,B正确;机体严重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C正确;葡萄糖只能在细胞中氧化分解,不能在内环境中氧化分解,D错误。 2.(2019·贵州遵义四中月考)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各种成分及其相互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乙,O2浓度最高的是乙 B.营养不良时,甲的含量会增多,乙的含量会减少 C.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甲和乙 D.淋巴细胞只分布在丁中 解析:选C。依图中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可判断出甲、乙、丙、丁分别是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和淋巴。人体内含量最多的是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O2通过血液运输至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因此甲处O2浓度最高,A项错误。营养不良时,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组织液含量将增多,B项错误。毛细血管壁内侧为血浆,外侧为组织液,因此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C项正确。淋巴细胞主要分布在血浆和淋巴中,D项错误。 3.(2019·江西上饶中学高三开学检测)下图是家兔组织切片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相应部位的液体,X、Y表示两种细胞。有关该组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X细胞的内环境由①②③共同构成

第一章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下列关于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某些物质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 B.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C.一些组织液可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 D.淋巴与组织液可以相互扩散与渗透 2.毛细血管壁细胞和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分别是() ①血液和组织液②血浆和组织液③淋巴和血浆④淋巴和组织液 。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3.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代谢过程中的生化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 B.肝脏细胞和肾脏细胞都生活在组织液中 C.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在组织液和淋巴中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4.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水(质量分数为%的NaCl溶液)对患者进行治疗,其原理是() A.提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抑制尿液的形成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5.右上图是人运动后血液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A.乳酸与NaH2PO4反应生成H3PO4 B.乳酸与血液中的O2发生氧化反应 C.乳酸与碳酸钠反应被消耗掉了 D.乳酸与NaHCO3反应生成CO2 6.下列关于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三个主要方面 B.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K+ 7.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 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O2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 案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能力目标 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维持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总括必修一、二,引入必修三《稳态与环境》——将在个体和群体水平上认识生命系统内部的调节机制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先看几幅图引入第一章内容。 问题导入: 1.人体的体温不论外界环境是什么样,正常情况是多少? 2.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补充什么?为什么? 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 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新知讲授小结作业问题探讨: 1.图一和图二中各是什么细胞? 2.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它们有什么异同? 给予学生一定的提示 问题导入: 组成我们身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 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 环境是什么?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问题:《红楼梦》里有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 是什么做的呢?阅读相关信息,得出结论。 成年男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60% 成年女性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50% 出生一天的婴儿体内含水量大约是体重的79% 引入概念 细胞内液(2/3)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1/3)组织液 淋巴 指出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具体描述“内环境”的含义 提问: 3.血液的成份有哪些? 4.血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什么? 5.水泡中的液体来源于哪里?是什么细胞外液? 归纳内环境的组成:图片展示: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三 者之间物质交换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三者的关系。 黑板写出: 血浆 回答问题 1.图1中是人 体血液中的血 细胞,包括红 细胞、白细 胞、血细胞 等,图2中是 单细胞动物草 履虫。 2.血细胞生活 在血浆中,草 履虫直接生活 在外界环境 中。相似之处 是,都是液体 环境;不同之 处是血细胞生 活在体内的血 浆中,并不直 接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 换,而草履虫 直接生活在外 界环境中。 学生回答, 阅读、分析、 感悟,自己得 出结论:不论 男女体内都含

2019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方案练习:第8单元随堂真题演练25人体的内环境稳态及实例分析Word版含解

■ ■■随堂真题演练■■■ 川)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I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 O (2017高考全国卷 生理现象是() A ?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 ?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I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I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解析:选C o因为静脉注射的是与血浆等渗的生理盐水,所以机体血浆渗透压是不发生改变 的,A、D错误。注射后血浆量增加,机体通过肾脏等排出NaCI与水后恢复到注射前的正常水平,B 错误,C正确。 & (2016 ?高考全国卷川)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B ?肾小管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解析:选B。细胞外液渗透压变化会使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发生变化,A项正确。水通 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肾小管细胞,肾小管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B项错误。摄盐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饮水增加后可降低渗透压,同时尿量增加,排出多余水分或无机盐,从而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稳定,C项、D项正确。 ?(2015高考全国卷I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I溶液(生理盐水)20 mL 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选A。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 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 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 *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 *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 *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 项错误。 商(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II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人体生命活动的解读

下图是某试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甲状腺激素对蝌蚪生长发育的影响”的实验过程:取两个玻璃缸,分别贴上标签A、B每天记录蝌蚪的生长发育情况。请回答: (1)在这个实验过程中,有两个环节不够严谨,请你指出,并加以补充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第⑤步中,为什么要在A缸中加入少许甲状腺激素制剂,而B缸不加呢?_________________。(3)如果实验按你修改后的方案进行,预计结果是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食物中的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

激素合成减少,使人患_______ _病,常吃________等食品对于防治这种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1)①加入同样水质的水、④加入若干只蝌蚪 (2)形成对照 (3)A缸中先发育成蛙、B缸需要的时间比较长(4)地方性甲状腺肿海带(紫菜 张大爷患有糖尿病。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以 下糖尿病病因、治疗等问题: (1)胰岛位于___________上,它分泌的胰岛素直接

进入细胞周围的________血管,随血液运到全身,发挥调节作用。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调节。(2)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使之稳定在0.1%左右。由此可知,上图中表示张大爷餐后血糖浓度变化的曲线是[]。针对张大爷的病情,医生建议他注射胰岛素治疗。胰岛素不能口服的原因是:它是一种蛋白质,进入消化道后会在________ __内被初步消化,从而失去疗效。 (3)平时张大爷的手偶然碰到刺会立即缩回,而注射时虽感疼痛手却不缩回。从神经调节方式看,前者属于____________反射,后者属于_________反射。注射时感到疼痛,痛觉形成的部位在_________皮层。

第24讲 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第24讲人体内环境稳态及实例 课后·分层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100分) 1.如图表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物质交换过程,A~E表示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结构,①~②是相关生理过程,则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A为呼吸系统,B为消化系统 B.图中C为泌尿系统,②表示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C.图中D可表示皮肤汗腺对废物的排泄作用 D.图中E表示体液,图示信息表明它可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解析图中E为内环境或细胞外液。 答案 D 2.(2016·江苏盐城模拟)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既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解析激素可定向作用于(而不是定向运送至)靶细胞。 答案 A 3.(2016·兰州模拟)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组织液 B.神经递质、抗体等物质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内环境中Na+浓度下降,会降低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解析神经递质、抗体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合成以后被分泌到细胞外,故B 项不正确。 答案 B 4.关于人体内环境与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 B.内环境pH恢复正常是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 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造成组织水肿 D.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稳定状态 解析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组织液、血浆等;由于缓冲物质的存在,内环境pH维持在7.35~7.45之间;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运动后Na+、K+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答案 D 5.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在①~⑤中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的有几处()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解析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同时内环境中组织液与血浆之间、组织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相互渗透,故图中有3处应当用双向箭头表示,即①④⑤。 答案 C 6.(2016·齐鲁名校协作体联考)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练习题

第23讲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A组基础题组 考点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 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 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 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 2.(2018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和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性激素、抗体和淀粉酶都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 B.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时,体温就可以维持正常 C.人体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的含量会升高 D.浆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进入宿主细胞发挥作用 3.(2018河北武邑中学三调)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需要“媒介”,下列关于该“媒介”的成分、理化性质及其稳态的调节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麦芽糖属于小分子物质,可存在于该“媒介”中 B.该“媒介”的稳态包含理化性质和成分的动态平衡 C.调节该“媒介”稳态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 D.该“媒介”pH的稳定与C O32-和HP O42-等离子有关 4.(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人体稳态的维持是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保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会使细胞外液的pH显著降低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C.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细胞外液中K+和C1-的浓度 D.人体处于稳态时,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稳定不变 考点二体温调节与水盐调节 5.(2017课标全国Ⅲ)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

精心整理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 【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b)???重?????????1???2???3????难??????1???23???1???2???3 1 2A 、内环境: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 B 、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血液PH 维持正常值:---------- 维持因素:血液中存在许多多对酸碱度起:-----------。 C 、稳态机制:在-------------共同调节下,各系统器、官协调活动的结果。 意义:是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 破坏:将引起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如血液中Ca 、P 含量降低时,会导致----病(成 年)和-------------------病(儿童);血钙过高导致--------。 六、课时演练: 1、在人体内,何处的水分不属于体液()

精心整理 A 、血液中的水分 B 、组织间隙中的水分 C 、线粒体基质中的水分 D 、消化道中的水分 2、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所处的内环境分别是() A 、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B 、淋巴和组织液、血浆 C 、血浆、淋巴 D 、血浆和组织液、淋巴和组织液 3、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降低,会引起组织水肿,原因是 A.血浆渗入组织液的速度降低 B.组织液回渗速率降低 C.血浆中的酒精增多了 D.血浆中的K+减少了 4、下列哪些疾病与体内营养与内环境稳态无关() 糖尿病坏血病抽搐色盲性腺发育不全 A 、1、2、3 B 、3、4 C 、2、5 D 、4、5 5、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这项A.B.C.D.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 调节 1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下图是人体神经系统调节某些生命活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人形成视觉的感受器位于[]________上。青少年如果长时间上网,就容易导致近视,可以通过佩戴________加以矫正。 ⑵从反射类型来看,膝跳反射属于____________,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填字母)内,请用数字、字母和箭头表示膝跳反射的基本途径:________________。 ⑶如果⑥受到损伤,膝跳反射能否进行?____,人能否感受到橡皮锤的敲击?____。 ⑷醉酒司机步履蹒跚,动作迟缓,给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醉酒司机动作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酒精麻醉了人的____。 2眼是人体最精密的感觉器官,外界信息主要由眼睛获得。下图 表示人遇到危险时的一种逃避反射,请据图回答: (1)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是因为睫状体能够调节[ ] 的曲度,使外界物体形成的物像始终落在[ ] 上。 (2)要完成反射,必须具有完整的 。视觉感受器的 功能是感受刺激后,产生 。该反射类型属于 反 射。 (3)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人体内分泌 增多,增 强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从而使人体反应更加灵敏。 3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离不开脑和感觉器官,下图一表示耳的 部分结构,图二表示脑。请据图回答: (1)声波引起的振动在中耳和内耳的传导过程是 (用图中的数字和箭头表示),振动引起的神经冲动在【 】 产生。 (2)运动员听到发令枪响后迅速起跑,请写出这一反射的反射弧 ;比赛开始,运动员的呼吸会迅速加快,调节呼吸频率的中枢在【 】 中。 (3)运动员准确的动作是在图二中【 】 的协调下完成的;图一中【 】 能够探测头部运动的方向,对维持人体平衡也 起重要作用。 (4)大脑皮层主要是由神经元的 集合而成;神经元 的形态结构与其它组织细胞有显著差异,这是细胞 的结果。 4 初中学生学业体育测试比往年有了更高的要求。图甲是某校学生参加测试的一个画面,图乙为人体完成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 图,请据 图回答下 列问题 (1)测 试中学生 听到发令 枪声后立 刻起跑,此反射类型是 ,完成此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图乙中的 (填图中字母). (2)在此反射中,学生听到枪声的感受器位于 内。 (3)看到运动员由远及近而来,终点裁判员的晶状体如何调节? 。 (4)某学生突然踩到同伴的脚而迅速抬起,其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是 (用图乙中的字母和箭头表示) (5)测试结束大多数同学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特别是男生1000 米(女生800米)最后冲刺的瞬间,带队老师 情绪激动,并且面红耳赤,心跳加快,血压升 高,这 是 的 结果。 5 我国每年进 行的CBA 篮球联赛,对运动员的智慧和体能都是很大的考验,请结合右侧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及神经元结构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赛场上,运动员从看到篮筐到准确完成投篮的过程中,对投球角度、力度做出准确判断的结构是[ ] ,与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有关的结构主要是[ ] 。 (2)休息时,教练会和队员一起总结优点和不足,沟通需要改进的攻 防策略,这个过程离不开1的表层 中与 有关的神经中枢。 (3)运动员能快速灵敏的进行比赛,还与遍布全身的5密切相关, 该结构是由[ ] 集结成束,外面包膜构成,具有 的功能 (4)比赛中,某运动员因争抢篮板球只是扭伤了腰部,结果造成 下肢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的症状,你分析他应该是扭伤了腰 部的[ ] ,并且该结构中的排尿、排便中枢失去了[ ] 的控制 6 反射是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为帮助大家理解这一概念,老师依次设计了如下几个体验活动:①同学甲不小心碰到很烫的水杯马上缩手;②同学乙拿这只水杯去触碰甲,甲躲避;③老师发出语言指令要求甲去摸那只水杯,甲畏缩不前。请借助反射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1)反射概念中的内容,在甲所发生的3个反射活动中,表现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图文稿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教案设计【扫描高考】 本节知识点主要有内环境的组成及各组分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内环境的动态变化、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细胞内环境的局部模式图、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图是常用的命题素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查一些和内环境与稳态相关的基础知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内环境概念、作用及理化特性,理解稳态意义。 2、能力目标:训练图文转化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识图析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 3、a)以自己为例,认识生物体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关系。 b)通过对内环境与新陈代谢关系的分析,逐步树立科学保健的生活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 落实方案: 1、以人体为例,首先阐明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的组成及其成分间的相互关系。 2、精讲典型实例——缓仲物质对pH的调节过程,说明pH对内环境稳态的影响。

3、结合新陈代谢的过程与实例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难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突破策略: 1、理解内环境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2、通过人体内血液的PH调节过程,使学生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本原理。 3、配合典型题例加深理解。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预习。列出预习提纲,寻找相关疑点。 2.指导学生思考。根据预习情况对提出的疑点寻找思考线索。 3.指导学生归纳。通过运用实例分析,图解说明、小组讨论等教学手段,最终引导学生归纳出核心内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本节学习内容。 2、学生预习并思考: A、内环境:体液的概念及组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问的关系并用图形描述。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 概念: ---------------------------------- 。 血液PH维持正常值: ----------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教案.doc

专题24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讲考纲 考纲概要考纲解读高考真题 1.稳态的生理意义(Ⅱ)。1.理解内环境的构成及维持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 1.2017新课标Ⅲ卷(4)、2017江苏卷(15)、 2017新课标Ⅰ卷(31)、2016浙江卷(4)、 2015新课标Ⅰ卷(3)、2015江苏卷(5)、 2015海南卷(18)、2015海南卷(27) 讲考点 考点一内环境及稳态的生理意义 1.内环境的组成 (1)内环境 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三种细胞外液构成内环境。内环境即细胞外液,主要包 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2)内环境中的物质转化 (3)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水肿的成因 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其引发原因包括2大层面5项原因,如图所示:

2.内环境的稳态 (1)内环境稳态: 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2)稳态的调节实例 (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例1】(2017年江苏卷,1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浆细胞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 B.饥饿时,血液流经肝脏后血糖浓度会升高

C.寒冷环境下机体通过各种途径减少散热,使散热量低于炎热环境 D.肾小管细胞和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能够选择性表达抗利尿激素受体基因 【答案】B 【跟踪训练1】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浸浴和生存的环境,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的,单细胞生物多数生活在水中,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质和能量的交换 B.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尿液和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D.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A 【解析】内环境是指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生活的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单细胞生物大多直接生活在水中,没有内环境;膀胱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尿液不属 于细胞外液,因而不属于内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内环境;如果 机体自身的调节能力出现障碍,即使外界环境变化不大,也会出现内环境稳态的失调。 讲方法 1.内环境的化学成分与生理过程 (1)内环境存在与不存在的化学物质举例归类 类别物质举例 存在的营养物质无机盐、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甘油 代谢产物淋巴因子、血浆蛋白、神经递质、激素、抗体、溶菌酶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 不存在的 细胞内特有呼吸酶、血红蛋白、DNA聚合酶、糖原 细胞膜上的载体、受体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体液:体内都含有大量以水分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内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细胞外液的成分 a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b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c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注意: (1)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以及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2)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而是外界液体。 (3)血浆蛋白≠血红蛋白,血浆蛋白是血浆中蛋白质的总称,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4)血液中的物质不一定是内环境成分,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属于内环境成分,但血液中的血细胞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5)不同体细胞所处内环境 4、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1)渗透压:分为离子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3)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 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5、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①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②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过少) ③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6、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 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 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 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二、稳态 (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2)意义:维持内环境在一定范围内的稳态是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1、单细胞(如草履虫)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 占优势 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 等离子有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