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信息化时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思路

信息化时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思路

信息化时代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思路

姚垚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面对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传统政府的运行方式带来的巨大冲击,中国正不断转变政府职能,积极推

进电子政务这一新型政府管理方式的建设。就目前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而言,中国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尚存在诸多发展不完善的地方。针对电子政务信息化经费比例相对不协调、

领导认识水平和重视度不够、

区域发展不协调、“数字鸿沟”现象严重、重复建设较多等问题,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以及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剖析其根源,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寻求切实可行的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电子政务;信息化;不完善;对策中图分类号:C9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463(2010)03-0030-04

New Insights for China ’s E-Government Development in Information Age

YAO Yao

(College of Law and Politic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China )

Abstract:Faced with the tremendous impact on the traditional government operation mode brought abou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hina is constantly changing government functions and actively

promotes e-government management.However,China is late in e-government construction and a lot ofwork still needs improvement.Consideringthe root causes ofthe current problems in the work,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feasible measures and new perspectiv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government in China.

Key words:e-government affairs ;

informationization ;imperfection;strategy 电子政务最早起源于美国,其涵义是政府机构在管理和服务的过程中,运用信息及通信技术,沟通政府机关之间以及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联系,并向公众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公共服务的新型政府管理方式。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政务的国际呼声愈演愈烈,它已成为各国政府寻求职能转变及管理创新的最佳选择。

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现状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开始在国防、科学和工程计算、统计等不同领域利用计算

机做不同的处理工作,到80年代末为止,全国各地不少政府机构已建立起了各种纵向或横向内部信息办公网络。1993年年底,为了适应全球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潮流,一系列的“金字工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为今后的电子政务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到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的启动正式拉开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序幕,电子政务也开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到2001年12月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式

收稿日期:2010-03-09

作者简介:姚垚(1985-),女,汉族,河北保定人,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生。

2010年5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May .,2010第19卷第3期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Vol.19No .3

进入全面规划、整体发展的新时期。到2005年为止,据新华社电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公布的《2005年全球电子政务准备报告》中,对中国在电子政务方面的努力给予了肯定,中国的全球排名较2004年上升了10位。2006年我国正积极推进国家各项重大电子政务的建设。迄今为止,我国在电子政务的建设上作出了不少的努力,成绩也有目共睹。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已经覆盖了税务、海关、银行、公安等中国大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这为政府提供社会服务、进行社会管理提供了可行性的技术支撑和坚实后盾。现今这种与网络相结合的新型政府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并对我国的政府管理产生了不小的助益。当然,以上的这些成绩我们应予以肯定,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只因为这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忽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分析,去解决。

二、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一些不完善之处

我国作为电子政务起步较晚的国家,在电子政务的建设和发展方面较晚于发达国家,从博弈的角度来说,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方面,因为我国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与发达国家水平相距甚远;另一方面,正是因为起步较晚,我们才有可能通过吸收和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少走弯路少犯错误,铸就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伴随着当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它在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一场全球范围内的政府大变革。政务信息化已经成为衡量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这样紧迫的形势之下,我国的电子政务中仍存在诸多发展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信息化经费比例相对不协调,电子政务基础建设薄弱。自我国提出“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来,国内的信息化建设日渐兴旺。目前我国的治理模式正向着“管理服务型政府”转变,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势必给与之相关的电子政务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从目前现有的情况来看,我国无论在网络传输效率方面还是在管理手段方面均不容乐观。当前,我国信息化领域的改革尚不彻底,“三网融合”迟迟无法推进,直接影响着我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与此同时,政府在不同地域投入的信息化经费比例相对不协调,东部地区信息化经费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并且在每年电子政务的运营经费比较中,东部地区超过四成的政府(40.32%)年维护经费在50万元以上,而西部有57.97%的政府年维护经费不足10万[1]。

第二,领导认识水平和重视度不够。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但是各级政府部门,特别是县、乡两级政府对政府信息网络化建设重视度不够。部分领导对政府电子政务的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不了解其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和远大前景。一方面,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宣传自己,抬高自己的噱头;而还有部分人认为耗费国家巨大人力、物力建设起来的“虚拟政府”,其实只是一种摆设,它远不如某一项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或某一个普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来得实际。另一方面,有的领导虽然基本了解电子政府建设的重要意义,但是主观上仍不情愿与之配合,推进其发展。因为,电子政务的建设势必会对政府行使的公共权力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政府信息透明化、管理规范化,这些要求将不同程度地对公共权力的行使起到相应地规制和监督作用。这也正是少数领导产生抵触情绪的原因。但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政务的推行是大势所趋,顺应时代潮流是我国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三,区域发展不协调,存在大量“数字鸿沟”。到目前为止,我国仍存在诸如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信息经费的投入比重悬殊明显、各地区之间公务员及社会公众之间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水平差异较大之类的问题,这些问题纷繁错杂在一起,产生了大量的“数字鸿沟”。据CNNIC2009年发布的第23次调查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我国的互联网普及率较去年增长了41.9%,但是各个省份的差距仍然较大,在北京、上海发达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60.0%和59.7%,而在安徽、西藏这些欠发达地区仅仅只有11.8%和16.4%;而北京、上海所拥有的cn下注册的域名数分别占cn域名总数的24.0%和6.0%;而安徽、西藏的比例仅仅只为0.6%和0.1%[2]。

第四,部门间缺乏信息的有效共享,重复建

设问题较多。部门间信息共享是决定电子政务整体效益的关键。目前,部门间信息难以得到及时、有效地共享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统一的技术标准,各部门之间在建设信息资源系统的过程中固步自封,各自为政的现象屡见不鲜。一方面导致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统一的规划,比如技术设备、数据库格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等等多方面的差异,造成部门间不能形成及时有效的信息共享,电子政务反而成为了信息孤岛,在浪费资源的同时,也直接影响着政府的办公效率和信息沟通,极大地限制了我国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第五,服务理念落后,网上服务应用层次较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普遍存在着重“硬”轻“软”的现象,所谓的“硬”就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而“软”则主要指信息技术和服务。相当多的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网仅仅只是机械地把一些法律法规和政府的政策从纸上搬到网上,缺乏必要的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网络平台以及与之配套的政务处理程序,缺乏高水平的网上服务,公众使用效率较低。据CNNIC2008年1月发布的第二十一次调查报告显示:目前访问政府网站的网民中,浏览政府动态或新闻的占77.5%,仅有2.5%的人网上办理税务、企业注册等业务,在线互动交流的人群也仅有3%[3]。这充分说明我国的电子政务发展还仍停留在网上发布信息和低级发展阶段,缺乏与公众建立双向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渠道。

第六,电子政务立法滞后,法制环境尚不成熟。法律和法规是保证电子政务有序进行的基本力量[4]。纵观世界电子政务相对发达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拥有着一系列趋于完备的相关法律法规。比如美国的《电子政务法》、《政府信息公开法》、《美国联邦信息资源管理法》,日本的《IT基本法》、《电子签名及认证服务法》等等。相比较而言,我国的电子签名法于2005年4月才开始实施。从我国现阶段的电子政务发展状况来看,与之相关的立法较实践应用需要仍然进展缓慢,法律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使得电子政务现实发展中仍存在法规缺位的现象。

第七,信息安全保障机制仍不完善。保证网络信息安全是发展电子政务中需要格外关注的一个问题[5]。互联网作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应用平台,它的开放性特点无疑使其不可避免地遭遇到诸如计算机病毒、黑客以及信息间谍等多种多样的威胁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是我们一直思考但是仍不能妥善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虽然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建设,但是从整体开看,信息网络的安全防护能力依然比较薄弱,比如对于各种软硬件网络防火墙的认证、安全性检测、系统恢复等研究仍不够到位,技术跟不上,容易遭受到许多隐性的和未知的安全威胁,以上种种都极大地挑战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建设。

三、解决当前我国电子政务问题的对策思考

构建电子政务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工程,我们应客观地看待本国的具体国情,有计划、有步骤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子政务[6]。结合以上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在今后建设信息化政府的过程中,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资金瓶颈,积极开展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发达国家的政府和私营企业、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分工负责,共同建设国家基础信息结构,为信息社会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的发展建立基础框架,目标是为全体居民包括偏僻地区的居民,提供方便的、费用能够负担得起的网络连接[7]。我国基础设施尚不完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资金缺乏的原因。为了突破资金瓶颈,促进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政府作为当地资源的掌控者,可以妥善利用自身拥有的资源换取资金;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大胆地吸收民间资本以及非政府组织的资金投入,在确保电子政务安全的大前提下,考虑采取适当的方式与企业共同参与筹资、建设以及运营。

第二,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目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加快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也给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国本身电子政务的起步就较晚,发展仍不完善。在这个关键时刻,各主要领导应充分认识到情势的紧迫性和严峻性,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克服自身利益局限,从整体出

发,给予其足够的支持和肯定,并积极地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建设和发展,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迈入新的篇章。

第三,加大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增强公务员和公民的信息技术水平。区域发展不协调、“数字鸿沟”现象一直影响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前进脚步。对于不发达地区来说,资金一直都是困扰它们的最大问题,它直接影响着不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而发达地区的资金远高于不发达地区,这就造成了目前的区域发展相对失衡的现实局面。对此我们一方面应该加大不发达地区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在资金到位的情况下,应加强对公务员和公民的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信息技术水平,以减小地方差距,填平“数字鸿沟”。

第四,统一规划,有效整改并制定相关的技术标准。政府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建设关键在于统一的整体规划和技术标准。虽然我国政府作出过相关性的具体规定,但是关于电子政务的长远计划和技术标准的制定仍是处于一片空白的状态,导致我国地方之间、部门之间迟迟不能形成有效的信息共享,致使电子政务反而成为了信息孤岛,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进一步发展。为了消除阻碍,实现有效的信息资源共享,一方面,国家应为此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和阶段性目标,并切实地贯彻落实下去;另一方面,可以参考别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在国务院建立电子政务领导机构,统一领导中央和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并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实施规范和技术标准。

第五,改善电子政务服务功能,增强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性。众所周知,实施电子政务的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和大众服务的。现阶段我国也正积极地推进服务型政府的构建,电子政务的建设自然也成为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在电子政务的服务应用方面仍做得不够。对此,一方面我们应加强政府改革创新与电子政务建设的密切结合,把技术创新与体制创新有效结合起来,高技术手段可以为体制创新增强动力,而体制创新才能为技术创新营造必要的环境;另一方面,统一制定一系列与电子政务相对应的政务处理程序,这样,在有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也节约了时间,有效提高了电子政务服务的应用效率,增强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和沟通。

第六,加快制定相关性法律法规,保障信息安全。电子政务的发展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现阶段我国的立法应该站在信息技术发展和电子政务的建设层面上多做考虑,旨在解决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政务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此外,因为我国的网络安全保障机制仍不够完善,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增强公务的安全防患意识、提高政府部门内部的安全机制毋庸置疑;与此同时,配合相关保护网络安全的法律法规,对信息网络的建设、管理以及内容进行必要的规定和约束,从而保障信息安全,促进网络安全运行。

总之,我国电子政务在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有待于加强和完善的地方,面对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构造出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政府形态。从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状况来看,如果想要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但是只要我们勇于摆脱传统的条条框框,从根本上找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那么实现目标的那一天将不再遥远。

参考文献:

[1]吴倚天.“2008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分析报告”正

式发布[EB/OL].[2009-03-03].http://www.china eg.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9012570.html,/tabid/139/InfoID/9567/Default.aspx.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9-01-12].http://w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9012570.html,//html//Dir/2009/01/12/5447.htm.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8-01-17].http://www.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89012570.html,/uploadfiles/doc/2008/1/17/104126.doc. [4]许静荣,兰奇,李晓燕.浅谈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问

题和对策[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83-84.

[5]曾培炎.信息化与电子政务[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222-234.

[6]晁旭.我国电子政府建设的新进展及发展对策探析

[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6(2):69-72.

[7]晁育峰,张勇.我国电子政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1):33-38.

责任编辑:陆新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