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

法,熟练掌握绘制弯矩图的叠加法及内力图的形状特征,

掌握绘制弯矩图的技巧。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特点

和受力特点。能恰当选取隔离体和平衡方程计算静定结构

的内力。

重点:截面法、微分关系的应用、简支梁叠加法。

难点:简支梁叠加法,绘制弯矩图的技巧

§3-1单跨静定梁

1.反力

常见的单跨静定梁有简支梁、伸臂梁和悬臂梁三种,如图3-1(a)、(b)、(c)所示,其支座反力都只有三个,可取全梁为隔离体,由三个平衡条件求出。

图3-1

2.内力

截面法是将结构沿所求内力的截面截开,取截面任一侧的部分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计算截面内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1)内力正负号规定

轴力以拉力为正;剪力以绕隔离体有顺时

针转动趋势者为正;弯矩以使梁的下侧纤维受

拉者为正,如图3-2(b)所示。

(2)梁的内力与截面一侧外力的关系图3-2

1)轴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的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沿截面法线方

向的投影代数和。

2)剪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截面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3)弯矩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

3.利用微分关系作内力图

表示结构上各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称为内力图。内力图常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位臵(此坐标轴常称为基线),而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亦称竖标)表示内力的数值而绘出的。弯矩图要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将正值的竖标绘在基线的上方,同时要标注正负号。绘内力图的基本方法是先写出内力方程,即以变量x表示任意截面的位臵并由截面法写出所求内力

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由方程作图。但通常采用的是利用微分关系来作内力图的方法。

(1)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在荷载连续分布的直杆段内,取微段dx为隔离体,如图3-3所示。若荷载以向下为正,x轴以向右为正,则可由微段的平衡条件得出微分关系式

(3-1)

(2)内力图形的形状与荷载之间的关系

由上述微分关系的几何意义可得出以下对应关

系:图3-3

1)在均布荷载作用的梁段,q(x) = q(常数),F

S

图为斜直线,M图为二次抛

物线,其凸向与q的指向相同。在F

S

= 0处,弯矩图将产生极值。

2)无荷载的梁段,q(x) = 0,F

S = 常数,F

S

图为矩形,当F

S

= 0时,F

S

图与

基线重合。

弯矩图为斜直线。

3)在集中力F作用处,F

S

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F;弯矩图在该处出现尖角,

且尖角的方向与F的指向相同。在F

S

图变号处,M图中出现极值。

4)在集中力偶M

e 作用处,F

S

图无变化;M图有突变,突变值等于力偶M

e

的大小。

4. 用叠加法作弯矩图

当梁同时受几个荷载作用时,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很方便。此时可不必求出支

座反力。如要作图3-4所示简支梁的弯矩图,可先绘出梁两端力偶M

A 、M

B

和集中

力F分别作用时的弯矩图,再将两图的竖标叠加,即可求得所求的弯矩图,如图

3-4所示。实际作图时,先将两端弯矩M

A 、M

B

绘出并联以直线,如图中虚线所示,

再以此虚线为基线绘出简支梁在荷载F作用下的弯矩图。值得注意的是竖标Fab/l仍应沿竖向量取(而不是从垂直于虚线的方向量取)。最后所得的图线与水平基线之间的图形即为叠加后所得的弯矩图。

图3-4

上述叠加法对直杆的任何区段都是适用的。只需将直杆段的两端弯矩求出并连以直线(虚线),然后在此直线上再叠加相应简支梁在荷载下的弯矩图,这种方法称为区段叠加法或简支梁叠加法,也简称叠加法。

5.绘制内力图的一般步骤

(1)求支座反力。

(2)求控制截面的内力(分段、定点)。所谓控制截面是指集中力和集中力偶作用的两侧截面、均布荷载的起点及终点等外力不连续点所在的截面。用截

面法求出控制截面的内力值后在内力图的基线上用竖标标

出。

(3)连线。利用微分关系,将各控制截面之间内力图的形状绘出。

例3-1 试作图3-5(a)所示梁的内力图。

解:1.求支座反力

ΣM

B =0, F

A

=16 kN(↑);ΣM

A

=0, F

B

=40 kN(↑)

校核: ΣF

y

=16+40-8-8×4-16=0

2.绘F

S

(1) 求控制截面的F

S

值。

F SA R= F SC L= 16kN;F SC R= F SD = 8 kN;F S

G L= F SB R= 16 kN; F SB L= F SE = -24 kN

(2) 求出上述各控制截面的剪力后,按微分关系联线即可绘出F

S

图,如图3-5(b)所示。

3.绘M图

(1) 求控制截面的M值

M A = 0; M

C

= 16×1 = 16 kN〃m;

M D = 16×2-8×1=24 kN〃m; M

G

= 0,

M

B

= -16×1 = -16 kN〃m

M F R= -16×2+40×1 = 8 kN〃m

M F L= -16×2+40×1-40 = -32 kN〃m

M E = -16×3+40×2-40 = -8 kN〃m 图3-5

(2) 根据微分关系,可绘出M图如图3-4(c)所示。在均布荷载作用区段DE,剪力图有变号处,

在F

S

=0处对应截面M值应有极值,必须求出。欲求M的最大值,可由图3-5(b)中求出截面所在位臵x值,由得,x = 1 m。

取AI段为隔离体,由ΣM

I =0,可得:M

I

= 16×3-8×2-8×1×1/2 = 28 kN〃m。

§3-2多跨静定梁

1. 多跨静定梁的组成

多跨静定梁是由若干根梁用铰相联,并通过若干支座与基础相联而组成的静定结构。图3-7(a)为用于公路桥的多跨静定梁,其计算简图如图3-7(b)所示。

从几何组成看,多跨静定梁各部分可分为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如上述多跨静定梁中的AB和CD部分均直接用三根链杆与基础相联,它们不依赖于其他部分的存在而能独立维持几何不变性,称为基本部分。而BC梁必须依赖AB、CD部分才能维持几何不变。必须依赖其他部分才能维持几何不变的部分,称为附属部分。为了清晰地表示各部分之间的支承关系,可将基本部分画在下层,而将附属部分画在上层,这样得到的图形称为层叠图,如图3-7(c)所示。

图3-7

2. 多跨静定梁的传力关系

从受力分析看,当荷载作用在基本部分上时,该部分能将荷载直接传向地基,而当荷载作用在附属部分上时,则必须通过基本部分才能传向地基。故当荷载作用在基本部分上时,只有该部分受力,附属部分不受力。而当荷载作用在附属部分上时,除该部分受力外,基本部分也受力。

3. 多跨静定梁的计算步骤

由上述传力关系可知,计算多跨静定梁的顺序应该是先附属部分

.....,后基本部

....分.。即由最上层的附属部分开始,利用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后,将其反向作用在基本部分上,如图3-7(d)所示。这样便把多跨静定梁拆成了若干根单跨梁,按单跨梁作内力图的方法,即可得到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从而可避免解联立方程。

例3-2作图3-10(a)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解:(1)画层叠图。ABC与DEF部分为基本部分, CD部分为附属部分。将附属部分画在上层,基本部分画在下层,得到图3-10(b)所示的层叠图。

(2)求反力。先求附属部分BC的反力,将其反向作用在基本部分上,然后再求基本部分的反力,如图3-10(c)所示。

值,然后按微分关系

(3)作内力图。首先求出各单跨梁控制截面的M、F

S

联线,也可用叠加法作弯矩图。其内力图如图3-10(d)、(e)所示。

图3-10

例3-3如图3-11(a)所示为一两跨静定梁,承受均布荷载q,试确定铰D 的位臵,使梁内正、负弯矩峰值相等。

解:(1)画层叠图,如图3-11(b)所示。

便可得出铰D

(2)求各单跨梁的反力。由本题题意可看出,只需求出F

Dy

的位臵。设铰D距B支座的距离为x,由ΣM A=0,可得出F Dy = q(l-x)/2,如图3-11(c)所示。

(3)绘M图。如图3-11(d)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全梁的最大正弯矩发生在AD梁跨中截面,其值为q(l-x)2/8;最大负弯矩发生在B支座处,其值为

q(l-x)x/2+qx2/2。

依题意,令正负弯矩峰值相等,即

可得

x = 0.172

铰D的位臵确定后,可作出弯矩图,如图3-11(e)所示,正负弯矩的峰值为0.0857q2。

图3-11

如果改用两个跨度为的简支梁,弯矩图如图3-11(f)所示。比较可知,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峰值比两跨简支梁的要小,是简支梁的68.6%。

一般而言,在荷载与跨度总长相同的情况下,多跨静定梁与一系列简支梁相比,材料用料较省,但由于有中间铰,使得构造上要复杂一些。

例3-4 试作图3-12所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并求出各支座的反力。

解:按一般步骤是先求出各支座反力及铰结处的约束力,然后作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但是,如果能熟练地应用弯矩图的形状特征以及叠加法,则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不计算反力而首先绘出弯矩图。

有了弯矩图,剪力图即可根据微分关系或平衡条件求得。对于弯矩图为直线的区段,可利用弯矩图的斜率来求剪力,如CE段梁的剪力值为

至于剪力的正负号,看按以下方法确定:若弯矩图是从基线顺时针方向转的(以小于90°的转角),则剪力为正,反之为负。据此可知,应为正。对于弯矩图为曲线的区段,可利用杆段的平衡条件来求得其两端剪力。例如BC段梁,取BC梁为隔离体,由和可分别求得

剪力图作出后,可由结点平衡来求支座反力。取结点为隔离体,由可得

图3-12

§3-3静定平面刚架

1. 刚架的组成及其特征

刚架是由直杆组成的具有刚结点的结构。静定平面刚架常见的形式有悬臂刚架(如图3-13所示站台雨棚)、简支刚架(如图3-14所示渡槽)及三铰刚架(如图3-15所示屋架)等。

当刚架受力变形时,汇交于该结点的各杆端的夹角保持不变。这种结点称为刚结点,具有刚结点是刚架的特点。

从变形角度看,在刚结点处各杆不能发生相对转动。从受力角度看,刚结点

可以承受和

传递弯矩,因而在刚架中弯矩是其主要的内力。

图3-13图

3-14图3-15

2. 刚架的内力计算

在静定刚架的受力分析中,通常是先求支座反力,再求控制截面的内力,最后利用微分关系或叠加法再作内力图。

(1) 支座反力的计算

当刚架与地基之间是按两刚片规则组成时,支座反力有三个,可取整个刚架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求出反力;当刚架与地基之间是按三刚片规则组成时,支座反力有四个,除三个整体平衡方程外,还可利用中间铰处弯矩为零的条件建立一个补充方程,从而可求出四个支座反力;而当刚架是由基本部分和附属部分组成时,应先计算附属部分的反力,再计算基本部分的反力。

(2) 刚架中各杆的杆端内力

刚架中控制截面大多即是各杆的杆端截面,故作内力图时,首先要用截面法求出各杆端内力。在刚架中,剪力和轴力的正负号规定与梁相同,剪力图和轴力图可绘在杆件的任一侧,但必须注明正负号;弯矩则不规定正负号,但弯矩图应绘在杆件的受拉侧而不注正负号。

为了明确地表示刚架上不同截面的内力,尤其是区分汇交于同一结点的各杆

端截面的内力而不致于混淆,在内力符号后引用两个下标:第一个下标表示内力所在的截面,第二个下标表示该截面所属杆件的另一端。例如M

AB

表示AB杆A端

截面的杆端弯矩,F

SCA

表示AC杆C端截面的剪力。

例3-5试作图3-16(a)所示刚架的内力图。

解:1.求支座反力。

ΣFx = 0, 5 + F Bx = 0, F Bx = -5 kN (←)

负号表示与F

Bx

的假设方向相反,即向左。

ΣM

B = 0, 4×F

Ay

+5×2-16×4×2+8×1 = 0, F

Ay

= 27.5 kN(↑)

同理,由ΣM A = 0,得: F By = 44.5 kN(↑)

校核: ΣF

y

= 27.5+44.5-16×4-8 = 0

故知反力计算无误。

图3-16

2.绘内力图。

(1) 作M 图。 求各杆端弯矩(控制截面的弯矩)

M AE = M EA = M EC = 0, M CE = 5×2 = 10 kN 〃m(左侧受拉)

M CD = 5×2 = 10 kN 〃m(上侧受拉), M DC = 8×1-(-5)×4 = 28 kN 〃m(上

侧受拉)

M DB = 5×4 = 20 kN 〃m(右侧受拉), M DF = 8×1 = 8 kN 〃m(上侧受拉),

M BD = M FD = 0

求得上述各控制截面的弯矩后,对无荷杆段,直接联线即可得弯矩图,对受均布荷载的区段,将杆端弯矩联以虚直线后,再叠加上相应简支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如CD 杆中点的弯矩为:

16×42/8-(10+28)/2=13 kN 〃m(下侧受拉)。整个刚架的弯矩图如图3-16(b)所示。

(2) 作F S 图及F N 图。

作剪力图时同样应逐杆考虑。根据荷载和已求出的反力,用截面法求得各控制截面(杆端)的剪力如下:

F SAE =F SEA = 0; F SEC = -5 kN ; F SCD = 27.5 kN

F SDC = 8-44.5=-36.5 kN ;F SDF = F SFD = 8 kN ; F SBD = F SDB = 5 kN

据此,可绘出剪力图,如图3-16(d)所示。

用同样的方法可绘出轴力图,如图3-16(c)所示。

在CD 杆剪力为零处,弯矩图有极值,一般应求出。由图3-16(d)可知

解得:x = 1.72m

故有: M

G

= 27.5×1.72-5×2-16×1.722/2 = 13.6 kN〃m

(3)校核。

内力图作出后,应进行校核,可取刚架的任一部分为隔离体,看其是否满足平衡条件。一般取刚结点为隔离体进行分析,如取结点D为隔离体,有

ΣFx = 5-5 = 0;ΣFy = 44.5-36.5-8 = 0;ΣM

D

= 8+20-28 = 0

可见,结点D的三个平衡条件均能满足。对其他刚结点,也可按同样的方法进行校核,读者可自行校核结点C的平衡条件是否满足。

例3-6试作图3-17(a)所示三铰刚架的内力图。

解:(1)求支座反力。本题计算特点:(1)反力计算;(2)斜杆内力计算及内力图

取整体为隔离体,由ΣM B=0,得: F Ay = 6×6×9/12 = 27 kN(↑)

由ΣM

A =0,得:F

By

= 6×6×3/12 = 9 kN(↑)

由ΣFx=0,得: F

Ax =F

Bx

再取刚架右半部分为隔离体,由ΣM

C

=0,得

F

Bx

= 9×6/9 = 6 kN(←)

故知: F

Ax

= 6 kN(→)

校核: ΣFy = 27+9-6×6 = 0。可知反力计算无误。

(2)作弯矩图。

首先求出各杆端弯矩,画在受拉侧并联以直线,再叠加同跨度简支梁在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现以斜杆DC为例说明弯矩图的作法。

M DC = 6×6 = 36 kN〃m (外侧受拉)

M CD = 0

DC杆中点弯矩为: 36/2-×6×62/8 = -9 kN〃m(内侧受拉)。内侧最大弯矩所在截面由剪力图确定,其值为11.9 kN〃m。 M图如图3-17(b)所示。

(3)作剪力图。

取竖杆AD和BE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可得

F

SDA = F

SAD

= -6 kN; F

SEB

= F

SBE

= 6 kN

但对于斜杆CD和CE,可分别取这两杆为隔离体,如图 3-17(c)、(d)所示。对杆件两端截面中心取矩即可求出杆件两端剪力。

图3-17

= (36+6×6×3)/6.71 = 21.5 kN F

SDC

F SCD = (36-6×6×3)/6.71 = -10.7 kN

F SCE = F SEC = -36/6.71 = -5.37 kN

F

图如图3-17(e)所示。

S

(4)作轴力图。

仍取AD和BE两杆为隔离体,利用平衡条件即可求出杆端轴力为

F

NDA = F

NAD

= -27 kN; F

NEB

= F

NBE

= -9 kN

对于两斜杆的轴力,则可取刚结点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求出。例如,取结点D 为隔离体,如图3-17(g)所示。由ΣF x = 0,得

; F

NDC

= -17.5 kN

F

NCD

的计算是取CD杆为隔离体,如图3-17(c)所示。沿轴线DC方向列投影方程

; F

NCD

= 1.41kN 同理可求出斜杆CE的杆端轴力。隔离体图如图3-17(g)所示。

F

NCE = F

NEC

= -9.39 kN

轴力图如图3-17(f)所示。

凡只有两杆汇交的刚结点,若结点上无外力偶作用,则两杆端弯矩大小相等且同侧受拉(即同使刚架外侧或同使刚架内侧受拉)。

例3-7 (讲解) p.41

§3-4少求或不求反力绘制弯矩图

1.掌握基本技巧

(1)悬臂部分和简支部分的弯矩图可直接绘出。

(2)充分利用弯矩图的形状特征(铰处弯矩为零、无荷直杆段弯矩图为直线,剪力相同区段弯矩图斜率相同等)。

(3)刚结点处的力矩平衡条件。(4)叠加法做弯矩图。(5)对称性的利用。

2.由弯矩图绘剪力图,再由剪力图绘轴力图,以及求反力。

3. 举例

例3-8;例3-9(讲解) p.42-44

§3-5静定结构的特性

(1)静力解答的唯一性

(2)荷载以外因素的影响

(3)平衡力系的影响

当由平衡力系所组成的荷载作用于静定结构的某一本身为几何不变的部分上时,则只有此部分受力,其余部分的反力和内力均为零。

(4)荷载等效变换的影响

合力相同(主矢和主矩均相等)的各种荷载称为静力等效的荷载。

等效变换是指将一种荷载变换为另一种静力等效的荷载。

当作用于静定结构的某一本身为几何不变的部分上的荷载在该范围内作等效变换时,则只有此部分的内力发生变化,其余部分的内力保持不变。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第三章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绘制弯矩图的叠加法及内力图的形状特征,掌握绘制弯矩图的技巧。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特点和受力特点。能恰当选取隔离体和平衡方程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重点:截面法、微分关系的应用、简支梁叠加法。 难点:简支梁叠加法,绘制弯矩图的技巧 §3-1 单跨静定梁 1.反力 常见的单跨静定梁有简支梁、伸臂梁和悬臂梁三种,如图3-1(a)、(b)、(c)所示,其支座反力都只有三个,可取全 图3-1 2.内力 截面法是将结构沿所求内力的截面截开,取截面任一侧的部分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计算截面内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1 轴力以拉力为正;剪力以绕隔离体有顺时 针转动趋势者为正;弯矩以使梁的下侧纤维受 拉者为正,如图3-2(b) (2)梁的内力与截面一侧外力的关系图3-2 1) 轴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的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2) 剪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截面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3) 弯矩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 3.利用微分关系作内力图 表示结构上各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称为内力图。内力图常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位置(此坐标轴常称为基线),而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亦称竖标)表示内力的数值而绘出的。弯矩图要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将正值的竖标绘在基线的上方,同时要标注正负号。绘内力图的基本方法是先写出内力方程,即以变量x表示任意截面的位置并由截面法写出所求内力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由方程作图。但通常采用的 (1)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梁弯矩图梁内力图(剪力图与弯矩图)

简单载荷 梁内力图(剪力图与弯矩图) 梁的简图 剪力Fs 图 弯矩M 图 1 l a F s F F l a F l a l -+ - F l a l a ) (-+ M 2 l e M s F l M e + M e M + 3 l a e M s F l M e + M e M l a l -e M l a + - 4 l q s F + -2 ql 2 ql M 8 2ql + 2 l 5 l q a s F + -l a l qa 2) 2(-l qa 22 M 2 228)2(l a l qa -+ l a l qa 2) (2 -l a l a 2)2(- 6 l q s F + -3 0l q 6 0l q M 3 92 0l q + 3 )33(l - 7 a F l s F F + Fa -M

8 a l e M s F + e M M 9 l q s F ql + M 2 2ql - 10 l q s F 2 l q + M 6 20l q - 注:外伸梁 = 悬臂梁 + 端部作用集中力偶的简支梁 表2 各种载荷下剪力图与弯矩图的特征 某一段梁上的外力情况 剪力图的特征 弯矩图的特征 无载荷 水平直线 斜直线 或 集中力 F 突变 F 转折 或 或 集中力偶 e M 无变化 突变 e M 均布载荷 q 斜直线 抛物线 或 零点 极值 表3 各种约束类型对应的边界条件 约束类型 位移边界条件 力边界条件 (约束端无集中载荷) 固定端 0=w ,0=θ — 简支端 0=w 0=M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常用弯矩图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 程常用弯矩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5-7.试列出下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整体平衡 由 0,0=+?=∑e RA B M l F M 得 l M F e RA - = 由 0,0=-? =∑e RB A M l F M 得 l M F e RB = 则距左端为x 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和 剪力图 弯矩表达式为: ()l M F x F e RA S - == ()x l M x F x M e RA ?- =? = 剪力方程为常数,表明剪图应是一条平行梁轴线的直线;弯矩方程是x 的一次函数,表明弯矩图是一条斜直线。(如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平衡 由 04 5 2,0=??-?=∑l l q l F M RB c 得 ql F RB 8 5 = 由 02 1 ,02=+?=∑ql l F M RC B 得 ql F RC 21 -= 则相应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 AB 段:(2 01l x ≤ ≤) 剪力

BC段:( 2 3 22 l x l ≤ ≤) AB段剪力方程为x 1 的一次函数,弯矩方程为x 1 的二次函数,因此AB段的剪力图为斜直线,弯矩图为二次抛物线;BC段剪力方程为常数,弯矩方程为x2的一次函数,所以BC 段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斜直线。(如图) 5-9 用简便方法画下列各梁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AB段作用有均布荷载,所以 AB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 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BC 段没有荷载作用,所以BC段 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 线段,弯矩图为直线。 在B支座处,剪力图有突变, 突变值大小等于集中力(支座 反力F RB)的大小;弯矩图有 转折,转折方向与集中力方向 一致。(如图) (5)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KN F KN F RB RA 5.6 , 5.3= =

重点_结构力学复习题

《结构力学I》期末复习题 1. 试画出图示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P a a a a a 2.试 画 出 图 示刚架的弯矩图、剪力图和轴力图。各杆长均为l 。 3. 试 求 图 示 桁 架各指定杆的轴力。已知F= 30kN 。 3×4=12m 3F 2 3 1 3m 3m 4 D A C 4kN/m B 10kN D C b a c F F 2×2=4m 2×3=6m 4 8m 3 4kN/m

三、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用图乘法计算图示荷载作用下外伸梁C点的竖向位移Δcy。 2.试画出图示结构的弯距图。并求C点的水平位移和D点转角。已知三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D C 2F 3F b a c 4m 4×3=12m

3.试绘制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并求A 点的垂直位移和B 点转角。已知三杆长均为3m 。各杆EI 均为10000kNm 2。 4.试绘制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并求A 点的垂直位移。各杆EI 均为5000kNm 2。 四.力 法 1.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二杆长均为l ,EI 为常数。 q 5kN

2.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两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3.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三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4.用力法计算并作图示结构M图。已知二杆长均为l,E I= 常数。

五、位移法 1.建立图示结构的方程,求出方程的系数和自由项。已知三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2.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两杆长均为l,EI为常数。 q 3.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绘制弯矩图。已知三杆长均为6米,EI为常数。

剪力图弯矩图例题

第6章典型习题解析 1.简支梁受力如图a 所示。试写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1)求支座反力 由平衡方程 ∑=0B m 和∑=0A m 分别求得 ql R A 83=,ql R B 8 1= 利用平衡方程∑=0y 对所求反力进行校核。 (2)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以梁的左端为坐标原点,建立x 坐标,如图a 所示。 因在C 处分布载荷的集度发生变化,故分二段建立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AC 段: qx ql x Q -=83)(1 )20(l x ≤< 212183)(qx qlx x M -= )20(l x ≤≤ CB 段: ql x Q 81)(2-= )2(l x l <≤ )(81)(2x l ql x M -= )2 (l x l ≤≤ 3.求控制截面内力,绘Q 、M 图 Q 图:AC 段内,剪力方程)(1x Q 是x 的一次函数,剪力图为斜直线,故求出两个端截 面的剪力值,ql Q A 8 3=右,ql Q C 81 -=左,分别以a 、c 标在x Q -坐标中,连接a 、c 的直 线即为该段的剪力图。CB 段内,剪力方程为常数,求出其中任一截面的内力值,例如 ql Q B 8 1 -=左,连一水平线即为该段剪力图。梁AB 的剪力图如图b 所示。 M 图:AC 段内,弯矩方程)(1x M 是x 的二次函数,表明弯矩图为二次曲线,求出两个端截 面的弯矩,0=A M ,2 16 1ql M C =,分别以a 、c 标在x M -坐标中。由剪力图知在d 点 处0=Q ,该处弯矩取得极值。令剪力方程0)(1=x Q ,解得l x 83=,求得21128 9 )83(ql l M = ,

剪力和弯矩

根据作用在梁上的已知载荷,求出静定梁的支座反力以后,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可利用前面讲过的“截面法”来求解,如图7-8a所示简支梁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在讨论距支座距离为的截面上的内力... 步骤/方法 1.剪力和弯矩 根据作用在梁上的已知载荷,求出静定梁的支座反力以后,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可利用前面讲过的“截面法”来求解,如图7-8a所示简支梁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在讨论距支座距离为的截面上的内力。 图7-8 简支梁指定截面的剪力、弯矩计算 根据截面法计算内力的基本步骤“切、代、平”,计算梁的内力的步骤为: ①、首先根据静力平衡方程求支座反力和,为推导计算的一般过程, 暂且用和代替。

②、用截面假想沿处把梁切开为左、右两段,如图7-8b、7-8c所示, 取左段梁为脱离体,因梁原来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被截取的左段梁也同样保持平衡状态。从图7-8b中可看到,左段梁上有一向上的支座反力、向下的已知力作用,要使左段梁不发生竖向移动,则在截面上必定存在一个竖直方向的内力与之平衡;同时,、对截面形心点有一个力矩,会引起左段梁转动,为了使其不发生转动,在截面上必须有一个力偶矩与之平衡,才能保持左段梁的平衡。和即为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其中内力使横截面有被剪开的趋势,称为剪力;力偶矩将使梁发生弯曲变形,称为弯矩。 由于外载荷的作用线垂直于梁的轴线,所以轴力为零,通常不予考虑。 剪力和弯矩的大小可由左段梁的静力平衡方程来求解。 2.剪力与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用截面法将梁切开分成两段,同一截面上的内力,取左段梁为脱离体和取右段梁为脱离体所得结果虽然数值相等,但方向却是相反的,为此根据剪力和弯矩引起梁的变形情况来规定它们的正负号。

梁的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

5.4.1 梁的剪力、弯矩方程和剪力、弯矩图 梁在外力作用下,各个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一般是不相等的。若以横坐标表示横截面沿梁轴线的位置,则剪力Q 和弯矩M 可以表示为坐标的函数,即 它们分别称为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与绘制轴力图或扭矩图一样,可用图线表明梁的各截面上剪力和弯矩沿梁轴线的变化情况。作图时,取平行于梁轴线的直线为横坐标轴,值表示各截面的位置;以纵坐标表示相应截面上的剪力、弯矩的大小及其正负,这种表示梁在各截面上剪力和弯矩的图形,称为剪力图和弯矩图。 例5-1 简支梁AB 承受承受均布荷载作用,如图 5 - 10a 所示。试列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绘制剪力图和弯矩图。 图5-10 解:(1) 计算支反力以整梁为研究对象,利用平衡条件计算支反力。由于简支梁上的载荷对于跨度中央截面是对称的,所以 A 、 B 两端的支反力应相等,即 (1) 方向如图。 (2) 建立剪力、弯矩方程以梁左端A 为的坐标原点,取坐标为的任意横截面的左侧梁段为研究对象。设截面上的剪力Q () 、弯矩M () 皆为正,如图5-10b 所示。由平衡方程

将(1) 式代入上面两式,解得 ( 2 ) ( 3 ) (2) 、(3) 两式分别为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3) 绘制剪力图、弯矩图由式(2) 可知,剪力图为一直线。只需算出任意两个截面的剪力值,如A 、B 两截面的剪力,即可作出剪力图,如图5 - 10c 所示。 由式(3) 可知,弯矩图为一抛物线,需要算出多个截面的弯矩值,才能作出曲线。例如计算下列五个截面的弯矩值:当时, M =0 ;当时,;当时,。由此作出的弯矩图,如图5-10d 所示。 由剪力图和弯矩图可知,在靠近A 、B 支座的横截面上剪力的绝对值最大,其值为 在梁的中央截面上,剪力Q =0 ,弯矩为最大,其值为 例5-2 简支梁AB 承受集中力偶M0作用,如图 5 - 11a 所示。试作梁的剪力图、弯矩图。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常用弯矩图 (1)

5-7.试列出下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整体平衡 由 0,0=+?=∑e RA B M l F M 得 l M F e RA - = 由 0,0=-?=∑ e RB A M l F M 得 l M F e RB = 则距左端为x 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和 剪力图 弯矩表达式为: ()l M F x F e RA S -== ()x l M x F x M e RA ?- =?= 剪力方程为常数,表明剪图应是一条平行梁轴线的直线;弯矩方程是 x 的一次函数,表明弯矩图是一条斜直线。(如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平衡 由 04 5 2,0=??-?=∑l l q l F M RB c 得 ql F RB 8 5= 由 021 ,02=+?=∑ql l F M RC B 得 ql F RC 2 1 -= 则相应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 AB 段:(2 01l x ≤≤) BC 段:(2322l x l ≤≤) 弯矩方程为x 1的二次函数,因此AB 段的剪力图为斜直线,x 2的一次函数,所以BC 段剪力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剪力图

AB 段作用有均布荷载,所以AB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BC 段没有荷载作用,所以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 在B 支座处,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大小等于集中力(支座反力F RB )的大小;弯矩图有转折,转折方向与集中力方向一致。(如图) (5)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KN F KN F RB RA 5.6,5.3== AB 与BC 段没有外载作用,所以AB 、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CD 段作用均布荷载,所以CD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 在B 处,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大小等于集中力F 的大小;弯矩图有转折,转折方向与集中力方向一致。(如图) (7) 解:AB 段作用有均布荷载(方向向下),所以AB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 二次抛物线;BC 段作用有均布荷载(方向向上),所以BC 段的剪力图为上倾直线,弯矩图为上凸直线。(如图) 试用叠加法画下列各梁的弯矩图。 (1) (4) 题型:计算题 题目:试作图所示悬臂梁A B 的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 1、列剪力方程 和弯矩方程 取坐标原点与梁左端点A 对应。选取距梁左端点A 为x 的任一截面,如图(a )所示,以该截面左侧梁段上的外力,写该截面上的剪力和弯矩表达式,即可得到梁A B 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 其剪力为不定值,第一式的适用范围为。由于截面B 有集中力偶作用,则其弯矩也为不定值,第二式的适用范围为 关于这个问题,待后面作进一步 F RB F RA D F =2KN q =4kN /m 2m 1m 1m A B C 剪力图 弯矩图 a a B q A C q 剪力图 qa 弯矩图 qa 2 + B C A F =10KN M e = 3m 3m B C A M e = 3m 3m B C A F =10KN 3m 3m = + = 弯矩图 + = D C B A q F = D C B A F = D C B A q 弯矩图 + =

剪力与弯矩的计算方法

1.剪力和弯矩 根据作用在梁上的已知载荷,求出静定梁的支座反力以后,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可利用前面讲过的“截面法”来求解,如图7-8a所示简支梁在外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现在讨论距支座距离为的截面上的内力。 图7-8 简支梁指定截面的剪力、弯矩计算 根据截面法计算内力的基本步骤“切、代、平”,计算梁的内力的步骤为: ①、首先根据静力平衡方程求支座反力和,为推导计算的一般过程,暂且用和 代替。 ②、用截面假想沿处把梁切开为左、右两段,如图7-8b、7-8c所示,取左段梁 为脱离体,因梁原来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被截取的左段梁也同样保持平衡状态。从图7-8b中可看到,左段梁上有一向上的支座反力、向下的已知力作用,要使左段梁不发生竖向移动,则在截面上必定存在一个竖直方向的内力与之平衡;同时,、对截面形心点有一个力矩,会引起左段梁转动,为了使其不发生转动,在截面上必须有一个力偶矩与之平衡,才能保持左段梁的平衡。和即为梁横截面上的内力,其中内力使横截面有被剪开的趋势,称为剪力;力偶矩将使梁发生弯曲变形,称为弯矩。 由于外载荷的作用线垂直于梁的轴线,所以轴力为零,通常不予考虑。 剪力和弯矩的大小可由左段梁的静力平衡方程来求解。

2.剪力与弯矩的正负号规定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用截面法将梁切开分成两段,同一截面上的内力,取左段梁为脱离体和取右段梁为脱离体所得结果虽然数值相等,但方向却是相反的,为此根据剪力和弯矩引起梁的变形情况来规定它们的正负号。 图7-9 剪力、弯矩的符号规定 ①、剪力正负号的规定如图7-9a、7-9b所示,在横截面处,从梁中取出一微段,若剪力使微段顺时针方向转动,则该截面上的剪力为正;反之为负。 ②、弯矩正负号的规定如图7-9c、7-9d所示,在横截面处,从梁中取出一微段,若弯矩使微段产生向下凸的变形,即上部受压,下部受拉,则该截面上的弯矩为正;反之为负。

各种梁的弯矩计算

弯曲变形:杆件在垂直于其轴线的载荷作用下,使原为直线的轴线变为曲线的变形。 梁Beam——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直杆称为直梁,简称梁。 弯曲bending 平面弯曲plane bending 7.1.2梁的计算简图 载荷: (1)集中力concentrated loads (2)集中力偶force-couple (3)分布载荷distributed loads 7.1.3梁的类型 (1)简支梁simple supported beam 上图 (2)外伸梁overhanging beam (3)悬臂梁cantilever beam 7.2 梁弯曲时的内力 7.2.1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剪力shearing force和弯矩bending moment 问题: 任截面处有何内力?

该内力正负如何规定? 例7-1 图示的悬臂梁AB ,长为l ,受均布载荷q 的作用,求梁各横截面上的内力。 求内力的方法——截面法 截面法的核心——截开、代替、平衡 内力与外力平衡 解:为了显示任一横截面上的内力,假想在距梁的左端为x处沿m-m截面将梁切开。 梁发生弯曲变形时,横截面上同时存在着两种内力。 剪力——作用线切于截面、通过截面形心并在纵向对称面内。 弯矩——位于纵向对称面内。 剪切弯曲——横截面上既有剪力又有弯矩的弯曲。 纯弯曲——梁的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没有剪力。 工程上一般梁(跨度L 与横截面高度h 之比L/h >5),其剪力对强度和刚度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故只需考虑弯矩的影响而近似地作为纯弯曲处理。 规定:使梁弯曲成上凹下凸的形状时,则弯矩为正;反之使梁弯曲成下凹上凸形状时,弯矩为负。 7.2.2弯矩图bending moment diagrams 弯矩图:以与梁轴线平行的坐标x表示横截面位置,纵坐标y按一定比例表示各截面上相应弯矩的大小。 例7-2 试作出例7-1中悬臂梁的弯矩图。 解(1)建立弯矩方程由例7-1知弯矩方程为

弯矩剪力支反力计算例题

第三章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目的要求:熟练掌握静定梁和静定刚架的内力计算和内力图的绘制方法,熟练掌握绘制弯矩图的叠加法及内力图的形状特征,掌握绘制弯矩图的技巧。掌握多跨静定梁的几何组成特点和受力特点。能恰当选取隔离体和平衡方程计算静定结构的内力。 重点:截面法、微分关系的应用、简支梁叠加法。 难点:简支梁叠加法,绘制弯矩图的技巧 §3-1 单跨静定梁 1.反力 常见的单跨静定梁有简支梁、伸臂梁和悬臂梁三种,如图3-1(a)、(b)、(c)所示,其支座反力都只有三个,可取全梁为隔离体,由三个平衡条件求出。 图3-1 2.内力 截面法是将结构沿所求内力的截面截开,取截面任一侧的部分为隔离体,由平衡条件计算截面内力的一种基本方法。 (1)内力正负号规定 轴力以拉力为正;剪力以绕隔离体有顺时 针转动趋势者为正;弯矩以使梁的下侧纤维受 拉者为正,如图3-2(b)所示。 (2)梁的内力与截面一侧外力的关系图3-2 1) 轴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的所有外力(包括荷载和反力)沿截面法线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2) 剪力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沿截面方向的投影代数和。 3) 弯矩的数值等于截面一侧所有外力对截面形心的力矩代数和。 3.利用微分关系作内力图 表示结构上各截面内力数值的图形称为内力图。内力图常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截面位置(此坐标轴常称为基线),而用垂直于杆轴线的坐标(亦称竖标)表示内力的数值而绘出的。弯矩图要画在杆件的受拉侧,不标注正负号;剪力图和轴力图将正值的竖标绘在基线的上方,同时要标注正负号。绘内力图的基本方法是先写出内力方程,即以变量x表示任意截面的位置并由截面法写出所求内力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然后由方程作图。但通常采用的是利用微分关系来作内力图的方法。 (1)荷载与内力之间的微分关系 在荷载连续分布的直杆段内,取微段dx为隔离体,如图3-3所示。若荷载以向下为正,x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常用弯矩图

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常用弯矩图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5-7.试列出下列梁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并画出剪力图和弯矩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整体平衡 由 0,0=+?=∑ e RA B M l F M 得 l M F e RA - = 由 0,0=-? =∑e RB A M l F M 得 l M F e RB = 则距左端为x 的任一横截面上的剪力和 剪力图 弯矩表达式为: ()l M F x F e RA S - == ()x l M x F x M e RA ?- =?= 剪力方程为常数,表明剪图应是一条平行梁轴线的直线;弯矩方程是x 的一次函数,表明弯矩图是一条斜直线。(如图) 解:首先求出支座反力。考虑梁的平衡 由 045 2,0=??-?=∑l l q l F M RB c 得 ql F RB 8 5= 由 02 1 ,02=+?=∑ql l F M RC B 得 ql F RC 2 1 -= 则相应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为: AB 段:(2 01l x ≤≤) BC 段:(2322l x l ≤≤) x 1的二次函数,因此AB 段的剪力图为斜直x 2的一次函数,所以BC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剪力

AB 段作用有均布荷载,所以AB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线;BC 段没有荷载作用,所以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 在B 支座处,剪力图有突变,突变值大小等于集中力(支座反力F RB )的大小;弯矩图有转折,转折方向与集中力方向一致。(如图) (5) 解:由梁的平衡求出支座反力: KN F KN F RB RA 5.6,5.3== AB 与BC 段没有外载作用,所以AB 、BC 段的剪力图为平行梁轴线的水平线段,弯矩图为直线;CD 段作用均布荷载,所以CD 段的剪力图为下倾直线,弯矩图为下凹二次抛物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