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郑州交通职业学院

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浅谈高速公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所属系别交通工程系

专业班级 08级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一班

姓名李婧

学号 200808040410176

指导教师唐华瑞

撰写日期 2011 年 4 月

摘要

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这些影响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等;另一类是环境污染,如噪声、废气和尘埃等注入环境。 为了减少上述不利影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即在充分考虑工程与环境相互影响,工程实施与环境资源开发,以及环境与经济相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本文首先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然后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建设,环境影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Abstract

Highway as necessary to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activities, will produce the surroundings directly or indirectly effect. These effects are generally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one kind is natural environmental damage, such as soil erosion, ecological balance disorders, climate often etc; Another kind is th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such as noise, exhaust gas and dust into such as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enhance the quality of people's life, should adopt some protective measures, namely in full consideration of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each other, project implementation an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the unity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based o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irst analyzes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on the environment influence, and then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protect them.

Key words: road embankment, construction methods, materials

目录

1 引言 (1)

2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状 (1)

3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

3.1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2)

3.2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2)

3.3对水环境的影响 (3)

3.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3)

3.5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 (3)

3.6对地质水文的影响 (3)

3.7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4 优化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4)

4.1优化选址方案 (5)

4.2提出工程的设计要求 (5)

4.3开展科学研究 (5)

4.4提出相应防治对 (6)

4.4.1 防治水土流失措施 (6)

4.4.2节约土地 (6)

4.4.3 水资源防治措施 (6)

4.4.4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对策 (7)

4.4.5对水文地质的防治措施 (7)

4.4.6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7)

4.4.7生态环境的防治措施 (8)

5.结语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1 引言

高速公路的出现,是社会经济的必然产物。他是以“快速、安全、经济、舒适”

为特征的高速公路如同汽车一样,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深刻影响着它所服务的每一个人和触及的每一寸土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开始出现的为汽车交通提,经过七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目前全世界已有8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了20万公里,高速公路不仅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审视世界高速公路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高速公路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需要,也是人类文明和现代生活的一部分。

近十几年来,我国高速公路的建设获得跨越式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进作用。然而.大规模的社会丁程必定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高速公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社会经济、大气环境、声音环境、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等的影响。高速公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公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人类物质的交流和信息反馈提供了条件.但交通噪声、烟尘等又污染环境,破坏原有的环境平衡,必须重视公路生态环境和保护工作

2 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建设发展迅速,中国目前突破了4万公里高速公路。1988年10月31日,上海至嘉定高速公路建成通车,使中国大陆有了高速公路。此后17年间,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1999年突破1万公里,跃居世界第四位;2000年达到1.6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三;2001年达到1.9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2004年8月底突破了3万公里,比世界第三的加拿大多出近一倍。截止到2005年底,中国拥有高速公路4.1万公里。中国高速公路起步于1988年,大规模建设自1995年开始。“十五”期间中国共建成高速公路2.47万公里,是“八五”和“九五”建成高速公路总和的1.5倍,先后跃上了2万公里、3万公里、4万公里三个大台阶,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1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二。

至2010年,中国新建高速公路将达到2.4万公里,总里程将达6.5万公里。近年来我国的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强力地带动了经济得发展。为使我国公路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格局相适应,建立起高效的、快速的、安全的国道主干线系统和重点公路系统,我国制定了国道主干线发展规划和国家重点公路规划,即到2020年建成12条长约35万公里、主要由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组成的“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及总规模8.1万公里的国家重点公路。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大大缩短了省际之间、重要

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加快了区域间人员、商品、技术、信息的交流速度,有效降低了生产运输成本,在更大空间上实现了资源有效配置,拓展了市场,对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天,高速公路的速度和便利也已经走进了平常百姓的生活,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时空观念和生活方式。

3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进行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高速公路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但与此同时,高速公路建设由于其线形技术标准要求高,建设中开挖填筑、架桥挖隧、取土弃土等都不町避免地会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如廊道分割效应、水文影响、植被影响、野生动物影响、水土保持影响、土地资源影响,自然保护区影响等。高速公路建设也占用了大量耕地,穿越了湿地、林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加重了对生态环境土地资源的压力,高速公路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开发建设活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3.1 对土地利用的影响

土地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公路建设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加重了土地资源的负担,因此公路建设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双向互动关系。山区地势陡峻,受区域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限制,公路建设宜多建在地势较平缓的土地上,而这部分土地往往又多是优质农林用地,包括水田、旱地、果园、林地等。并且,公路建设在建设期要比运行期对土地的影响要大。公路建设势必占用这些农林用地,造成农村土地面积大量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加剧人多地少的矛盾。如绥芬河至满洲里高速公路拟(扩)建公路全线占用土地432.25 hm2,拟建项目将拆迁房屋总计780 hm2,拟(扩)建公路全线填方总计1.49×106 立方米,拟建项目借方1.49×106 立方米(折合成自然方)。拟建公路全线共设置取土场16处,占地约130.39 hm2。沿线取土场的设置对自然植被、基本农田以及农业生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2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公路修建过程中,由于开挖路堑,开凿隧道,取土填筑路堤等等,对山坡及表土搅动较大,使周围植被遭到破坏,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复边坡植被需3~5 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若不及时恢复,在大雨条件下,极易引起侵蚀,产生局部水土流失。公路建设改变地表径流,成为沿线水土流失的另一原因。公路沿线桥梁、涵洞的新建

和变更,将影响原有河道、沟渠的断面结构。公路建成后,取弃土场往往处于被放置的状态,成为公路沿线新增水土流失的源头之一,增加了水土流失的潜在风险。高速公路沿线水土流失敏感路段、区主要有:挖方地段,弃土石区,取土区和沿海、沿河路段。

3.3对水环境的影响

对水资源的影响包括对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的影响。前者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体的水文条件产生影响,如弃渣侵占河道,沿河而建的公路,或跨越河流湖泊的桥梁都会影响河流的过水断面、流量及流速等水文条件,引起冲刷动能增大,加速河岸侵蚀,诱发洪水等不良灾害。有些公路建设还可能致使河流改道,池塘、湖泊、水库被毁,对地表水资源、水环境产生危害。公路建设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在施工期主要是施工中的水土流失对周围水环境的不利影响;施工营地的生活污水、粪便等的排放;桥梁施工扰动局部水体使河床泥沙悬浮以及钻孔泥浆、钻渣的跑漏;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含油废水、机械漏油等等。在公路营运期,则主要是路面径流雨水的排放及服务区生活污水的排放,可能对水环境产生影响。

3.4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主要为扬尘污染。扬尘包括施工扬尘和运输车辆道路扬尘。在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过程有大量的粉尘散落到周围大气中,建筑材料堆放期间由于风吹会引起扬尘污染,尤其是在风速较大或装卸、汽车行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粉尘的污染更为严重。道路扬尘是施工期间的另一种扬尘,道路的起尘量与运输车辆的车速、载重量、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路面含尘量、相对湿度等因素有关,尤其道路施工中,材料运输多行驶在土路便道上,路面含尘量很高,道路扬尘十分严重。此外,高速公路建设后,汽车尾气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3.5对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动、植物的影响主要是工程行为和工程设施将改变和干扰动物的栖息环境。施工噪声将使一贯生活在宁静环境中的动物因噪声干扰而烦躁不安;局部地区树木、灌草的砍伐以及施丁现场扬尘、有害气体对地表水、植被的污染,将可能导致动物因生存条件变化而迁移;公路设施将可能阻隔野生动物出没的通道和改变其活动范围等,这些均可影响其繁衍生息。此外,由于高速公路每开凿一处山槽,所改变的植被面积是平原区的2~3倍,因此对森林植被破坏量较大。

3.6对地质、水文方面的影响

高速公路施工时,由于填方和挖方对地表扰动较大,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尤其是隧道的进出口及仰面坡的开挖,对局部山体稳定不利,可能会引发塌方、滑坡、软土层滑移等不良地质灾害。又因土表裸露、土质松软,增加了水土流失量,造成河流、沟渠淤积、积水淹漫农田。临时施工用地在机械碾压、人员踩踏下,土壤结构发生了变化,一定时期内土壤的肥沃度难以恢复。高速公路沿线穿越不少的平原和低洼地,这些路段均配置较为完善的排灌渠道,达到旱可灌、涝可排。高速公路经过这些地段大多以填方筑堤的方式来建路基的,因而造成许多排灌渠道体系被截断。特别是改变了原来多渠道分散排涝为集中到桥涵口排出,从而影响了排灌系统的正常运行,雨季有些地段因排水不畅而产生内涝现象。

3.7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的建设是带状工程,涉及面广,对其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大。如水土流失、生态平衡失调、气候异常、噪声、废气和尘埃等注入环境。建设初期,由于大量边坡的开挖和填方形成了面积巨大的裸露边坡,同时对区域环境内的原有动植物群落破坏非常严重,极易发生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随后与之相伴的坡面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山体坍塌、滑坡、河流阻塞、水污染等灾害,不仅影响道路的安全和水土资源的保护,而且危及周边地区环境及公共设施的安全。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所造成的生态问题,尤其是裸露的边坡,靠自然界自身的力量恢复生态平衡常常需要较长时间,而陡峭的岩石边坡往往留下永久的伤痕,不能自然恢复。公路运营后,路体分割了生物的生存空间,使公路附近的动物容易被汽车撞伤、压死,而且由于汽车废气、噪声、有害物质的产生,会使生物栖息的生态环境(空气、水、土壤)逐渐恶化,引起生物发育不良,繁殖机能减退,疾病增多,抗病能力下降,从而造成种群数量减少,有时可能会影响整个生物群落。

4 优化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对策

随着《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和各省公路网规划的全面实施,公路建设将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公路建设对土地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生态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与资源两大矛盾也会更加突出。高速公路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贯穿于整个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营运等每个阶段。因此,要实施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实现高速公路建没的可持续发展。

4.1 优化选址方案

在进行公路选线,边坡设计,滑坡治理时,综合考虑地形、土质、材料来源等情况,充分结合植被防护、工程防护、美化环境,从而保护和恢复自然。按主体施工区、土石料场区、弃渣场区、施工营地区、生活区等进行预测,优化选址方案,经过“选址、预备性调研、可研(可行性研究)”3个阶段,使方案编制原则正确。如晋城?焦作高速公路?两段在方案初步设计时,同深度比较线5段的长度为30.59km,达到路线总长的96.7%,方案结合横断面对平面指标进行了高、中、低的尝试,为路线线位控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结合选址方案,针对每阶段工程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统筹协调,对下阶段的工作进行了具体安排,确保各分项工程。同时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保持生态环境的相对平衡,美化了高速公路的效果。

4.2 提出工程的设计要求

总体方案设计应全面考虑与地形、地貌相吻合。对各类防治工程进行典型设计,计算工程量,计算投资费用;设计要求要依据充分,内容全面,项目及项目区概况介绍要清楚,提出下阶段生态防护工程的设计要求,以指导工程设计。边坡防护方案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避免不合理的边坡防护方案造成边坡变形、失稳等环境地质问题,从而减小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山区高填深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直接性的,边坡防护方案选择要帮助恢复自然生态,尽量减少对山体的破坏,以减少水土流失,使得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所选边坡防护方案应注重景观与绿化设计。边坡防护方案应在稳定的基础上美化道路景观,改善沿路的实际景观,保证行车视野开阔,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行车环境。

4.3 开展科学研究

高速公路按集“生态、环保、景观、旅游”于一体的概念进行全面实施,尽快进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景观设计的专题研究,特别是加强对生态恢复技术的研究,以保护高速公路周边的生态环境。如在山西省的运城一三门峡、祁县灵石高速公路项目中,路瓠边坡采用喷播植草、路基边坡采用三维植草试验成功,说明北方地区需要,也能够做好生物绿化防护。在选择防护类型时,设计人员根据沿线各段的地质地貌、土壤、水土流失现状等情况,多次对高速公路线路进行优化调整,要充分了解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和防护效果,应选择经济性好及施工方便的最佳防护类型。如在西汉高速公路设计中,针对高填路堤与高架桥,进行了认真分析比较,用主客观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高架桥>高填路堤,在此方案中高架桥优于高填路堤方案。

加强设计人员特别是项目负责人、专业组长的培训,除施工技术、地质灾害、关键技术、创新技术等专业技能的培训外,强化环保意识、环保技术等综合技能的培养,真正使“环保优先”观念变为现实。运用GPS,GIS,RS集成的3S技术。结合三维数模和三维地模,选择有利的地形条件和地质条件布设线位,对重要工点建立地质一力学模型,进行针对性设计,有利于减少路基填挖,绕避地质灾害,对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4.4 提出相应防治对

4.4.1 防治水土流失措施

高速公路修筑时应尽量减少破坏地貌及植被。在河道和海域边筑路,不得将土石倾入水体,应结合路堤安全措施,修筑沿河防洪堤,废土弃石应合理堆放在指定范围内,或用于加高堤身;工程竣工时应搞好护坡造林和种草,使之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并满足防冲要求。以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区两侧为重点防治区域,采取系统防治措施。针对道路施工按挖方、填方、半挖半填等类型,分别采取护坡、挡土墙和乍物措施。修建拦渣坝,弃渣表面覆土造林,控制危害。

4.4.2节约土地

利用临建施工项目租用民房或公房作生活区,不用或少用临建可以减少公路建设的临时用地;将预制场、砂石料搅拌场建在路基上;将沥青搅拌站建在弃土场。节约用地主要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1)低路堤;(2)以桥代路;(3)以隧代路;(4)土地复垦;(5)以挡墙替代边坡。除上述几种技术方法外,加强节约土地的规划与管理也能在公路建设中节约大量土地。

4.4.3 水资源防治措施

完善排水工程设计,不使路面径流水直接排入敏感水体。施工中,实施排水系统及各类防护工程,以减轻水土流失。桥梁下部结构施工应在枯水季节进行,并采取措施与水体隔开。为降低桥而径流对水体水质的影响,大桥两端岸护坡坡面宜以草皮覆盖。当因公路施工而使农田排灌系统局部改变时,应予重建或改建。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应经化粪池简易处理后排放,生活垃圾应及时清运。公路营运期应设污水处理处,对污水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对含有污染物的施工材料,堆放地点应远离河流、水库、水塘等,以防止雨水冲淋排入水域,废油、废擦布等集中处理,严禁向河道或水库弃土或倾倒施工垃圾。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的车辆在公路上散落物品,造成水体污染。

4.4.4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的保护对策

认真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尽量绕避环境敏感区,公路中心线距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边缘不小于100 m。公路通过林地时,应严格控制林本的砍伐数最;经过草原时,应注意保护草原植被。公路进入法定保护的湿地时,应认真做好设计及施工方案,力求避免造成生态环境的重大改变,以保护水生生物、两柄类生物及鸟类等的生息环境。在有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出没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为动物设置足够数量的过路兽道。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进行完善的绿化设计,中央分隔带内栽植灌木、花卉,地面铺草皮;路基边坡采用工程防护和植物防护(草、藤)相结合的方法;填方边沟外及挖方段碎落台栽植乔灌木。及时恢复因施工而破坏的植被和生态环境。条件许可时,可在道路两侧设置一定宽度的控制绿化带。

4.4.5对水文地质的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规划时应进行各种调查、研究,如气象、生物种类、数量、占地、城市规划、工文化、遗址、居住人口、公用及文娱设施等,以了解公路沿线的现状及其环境,充分考虑路线的走向,尽量减少毁坏设施,少占农田,避绕村镇,避免大规模的拆迁。对沿线经过的大中城市,采取"远而不疏,近而不进"的原则,并紧密结合它们的城市发展规划及国土开发计划。在规划中应考虑不同的土地利用形态所产生的交通需求,通过协调交通与土地使用的关系,降低敏感区域内的交通需求,减少污染产生的基础。另外,在规划区内进行空间敏感性调查,按其生态环境划分敏感区,并根据其保护价值确定敏感程度,通过各区域的敏感度叠加绘制规划区敏感等级分布图,使路线走向尽量避免敏感等级高的地区,从而避免对生态系统的过大影响。最后,需对公路网规划的方案进行比较,优化公路网的格局,降低营运期间汽车排放污染的程度。

4.4.6大气环境防治措施

施工扬尘对施工人员和靠近施工现场的村庄居民有一定的影响。目前一方面采用在施工现场洒水,这样可使扬尘减少70%,收到较好的降尘效果。另外对运输土、砂、石的车辆要求加盖篷布,材料临时堆场也要设置洒水。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公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以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层中的悬浮微粒,又能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公路路域景观的作用。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利用费站对汽车排放状况进行抽查,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

4.4.7生态脆弱区的防治措施

(1)湿地。湿地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大小,取决于所占用湿地的生态功能,也取决于采取的保护措施。假如一条公路必须穿越一片河口湿地,那么用桥梁跨越的生态影响就比填筑路基小得多,因为桥梁能基本保持河口湿地的水文状态,而路基则会使河口封闭和水文状态发生根本变化。所以当公路侵入湿地时,路线宜布设于湿地边缘或采用高架桥、间续修桥等方案。

(2)荒地。高速公路设计中,为了减少耕地和林地占用,公路线位往往首选荒地通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分割、缩小、功能降低等影响,有些动物可能因阻隔或生境恶化而绝迹。所以公路穿越大片荒地时应进行动植物多样性调查,以确定是否有需要救性的保护物种。

(3)自然保护区。公路直接穿越自然保护区时,会使自然保护区的动物资源受到盗猎、偷伐、滥采滥挖的破坏,自然保护区土地亦会受到蚕食,保护区的动植物环也因周围地带的开发利用、水文气候条件变化而逐渐恶化,产生根本性的甚至是毁灭性的影响。所以公路侵入自然保护区时,应严格控制森林的砍伐数量,在有野生动物出现路段,应设置预告、禁止鸣笛等标志,并视需要结合立体工程设置兽道,施工结束后清理河道中的工程废弃物。

5.结语

公路建设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很多的生态问题,我们要以生态学的理论和规律指导公路这一特殊生态系统的建设,在公路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将自然、人和公路进行有机的结合,融人生态设计方法,不仅要考虑到人的活动和公路之间的相互影响,而且也特别注重维护人们与生存的自然条件相互融洽和遵循其自然发展规律,形成行车安全舒适,运输高效便利,景观完整和谐的带状公路交通生态系统和区域交通生态

系统,实现在现有条件下的最大生态化。

参考文献

[1]林晓青.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J].福建环境,2000,17(3):6~8.

[2]徐学珍.云南山区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6.

[3]江玉林,杜娟.高等级公路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与对策[J].公路,2000(8):68—72.

[4]张凤强,论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山东交通科技,2001.

[5]王方杰,高速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城市道桥与防洪.2005

[6] 卢志敏.公路建设中的环保问题[J].山西建筑,2008

[7]方福森.环境工程[M].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

[8]胡长顺,黄辉华.高等级公路对环境的影响.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唐华瑞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唐华瑞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唐华瑞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他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同时还到许多在工作过程中许多同事的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

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宝贵意见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地感谢!

科技对旅游的影响(新)

论科学技术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一.现代科技的进步是产生旅游活动的基础 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所产生,并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展的一种综合性社会活动,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和标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表明了现代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说明了科学技术对发展现代旅游有推动作用,现代科技是产生旅游活动的基础,是现代旅游产业形成的必备条件之一。 1.科技创新改善了旅游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经济活力,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 1960 年以后,世界旅游的最大特点是大众性和休闲性,这一特征的形成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旅游交通和旅游地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如超音速飞机和高速列车的出现相对缩短了世界的空间距离,它们可以把人们快捷、舒适、安全地送到遥远的地方旅游;而高速公路和汽车工业的发展则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现代汽车成为了人们短途旅游和休闲旅游的主要交通工具。旅游地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他们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为游客提供了大量舒适、方便的吃、住、娱、游等的基础设施条件。 通过科技创新使经济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人有能力到国内、国外去旅游;而经济发展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旅游业中,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例如,丽江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就是紧紧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力量的结果。在玉龙雪山、束河古镇等景区、景点的规划和建设中,利用现代建筑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交通运输技术、现代服务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等,为游客提供了富有特色、舒适、方便的游、娱、吃、住、行的基础条件,从而保障了丽江旅游快速、平稳的发展。 2.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闲暇时间增多,出行旅游成为可能 闲暇时间是人们可以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和业余时间,它是旅游行为发生所必备的时间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的管理、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使得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人们的平均日劳动时间大为下降,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如西方国家工人每周劳动时间由20 世纪初的72小时下降到20 世纪60 年代的35 小时。随着人们对“社会人”的认同和许多人性化管理制度的形成,享受带薪休假的工人越来越多,加入到旅游行列的人也就越来越多。 3.现代科技的发展促进了居民经济收入的大幅增加 居民收入增加是旅游行为发生的经济条件,收入增加首先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实力,即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只有国民产生总值和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居民才具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请做环保旅游者 2008-07-07解放日报·余泓· ▲…由网友组织的浙西某山区背包自由行。午餐时,大家围坐在山间林地上吃喝说笑,人走后随风飘落的塑料袋、胡乱丢弃的饮料瓶、快餐盒到处可见,也无人捡拾。 ▲…越来越多的自驾游必将对当地造成一定的空气和噪声污染。一些自驾车主环保意识不到位,所到之处垃圾乱扔,不利于当地长远开发和保护。 ▲“爱护环境,环保旅游”,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公民道德修养与环保意识的体现。 ▲“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除了风景什么也别带走”,只有对大自然真诚爱护,大自然才会处处展现蓝天白云、绿水青山,让人陶醉。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网络编辑) 以“走进自然、感受生态”的生态旅游时尚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急功近利的开发旅游资源,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的破坏现象,所有的负面影响应引起社会各部门和旅游爱好者的关注和重视,我们必须尽早采取措施,用热爱自然、敬畏自然的爱心来善待生态环

境和文明旅游,使生态旅游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一.旅游业所面临的问题 借开发生态旅游之名,竭泽而渔,破坏了生态环境,一些游客不文明的旅游行为,也使一场生态之旅变成了污染之旅。 1.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和利用,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少问题,煤、电、石油、能源和水源消耗增大,必然伴随大气、水体污染物和各种物质消耗所产生的固体污染物、废气物总量增大。旅游设施(如宾馆饭店等)所带来废水废渣、油污排放、以及生活垃圾、汽车尾气、各种噪声等正在污染和破坏环境。有的招待所、餐馆以砍伐景区林木为燃料,违法经营国家野生保护动物,又将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景区的现象。不少生态环境大规模砍伐树林,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森林面积急剧下降,使原来良好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2.为了经济效益,违规建造宾馆饭店、停车场、道路、索道、商场、歌舞厅、游乐场等旅游设施,这降低了植被覆盖率,导致景观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对旅游环境的生态格局和风景结构的整体性、统一性造成了破坏。集聚的旅游设施和过量的游客又使风景区的大气环流受到影响,致使生态环境的气候反常。由于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在风景名胜区邻近盖工厂、办企业、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有的风景区对名胜古迹随意修建,人工修整痕迹过重,与其“自然本色”极不和谐;有的风景区不顾环境、条件,乱建寺庙、佛像和不伦不类的主

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管理主要存在问题及建议

关于高速公路工地试验室容易忽略的问题 一、工地试验室方面: 1.工地试验室所做试验要在母体所授权范围内,没有授权的要外委到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外检。 2.试验室负责人要在母体试验室进行岗位登记。 二、仪器管理方面: 1.仪器设备要有检测证书和检定证书或校准证书。 三、水泥、混凝土方面: 1.水泥室、混凝土配合比室空调要连接电源、且是冷暖空调。 2.水泥试验时要记录环境温度和湿度。 3.混凝土试验台账涂改不规范,要采用“杠改法”;抗压强度试验报告不规范。 3.水泥混凝土抗压试件未实际测量尺寸,试件尺寸公差为1mm。 4.标养室混凝土试件摆放要彼此间隔10~20mm,标养室温湿度要满足温度在20±2℃内,相对湿度大于95%。 5.水泥混凝土试模自校周期为3个月。 6.水泥初凝试验数据初凝前数据均为0mm的情况下,直接在下次测试时达到初凝。 7.水泥达初凝和终凝时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测。 8.水泥密度测试时的温度应以“李氏瓶刻度上的温度”为准。 9.水泥比表面积试验,两次平行试验结果相差不能超出规范规定的2%偏差要求。 四、粗集料方面: 1.粗集料检测只做一个合成级配,没有各单粒级的筛分原始数据。 五、土工试验方面: 1.CBR试验应有曲线图,凹线时要进行原点修正。 2.土壤筛新规范已将“0.074mm”筛孔修改为“0.075mm”筛孔。 六、钢筋原材料方面

1.钢筋拉伸试验,伸长量测量结果,要保留到“0.25mm”的倍数。 2.光圆钢筋拉伸试验原始标距为5d。 3.光圆钢筋冷弯冲头应为d=a。 七、现场压实度检测方面: 1.压实度试验原始数据有转抄现象。 2.压实度检测不合格时,复压后复检时要加倍抽检,并要出具检测报告。 3.压实度检测时含水率取样要大于100g.(注:用小型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1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500g。用大型灌砂筒测定时,对于细粒土不少于200g,对于各种中粒土,不少于1000g。) 4.路基填土要注意层厚不能大于试验段所总结数据,填料粒径不得超过层厚的2/3。 5.压实度检测台账记录不连续。 6.压实度检测时测试含水率的盒号一天不能出现两次。 7.压实度检测时未记录实测压实层厚度,但报告上又体现的厚度数据。 8.压实度试验报告中所采用的灌砂筒锥体内体积与其标定数据不同。 9.压实度检测报告中,存在多个位置压实度厚度与所挖试坑体积明显不对应。 八、检测方面: 1..水泥、钢筋、粗细集料、水泥混凝土试件抗压等外委试验频率不低于自检频率的5%。 2.各种外委检测,要送到有相应检测资质的单位进行外检。且监理试验室与施工单位自检不能送同一检测单位。 3.对各种特殊材料要进行跟踪处理,防止未检先用或不合格材料用到实体工程。 4.外委送检台帐未建立,并对检验不合格材料无跟踪检验资料。 5.外委检测试验报告检验指标不全,外委材料送检不及时,检验报告未加盖交通行业等级证书标识章。 九、试验管理方面:

浅谈如何改进化学试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浅谈如何改进化学实验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抚顺市第二十三中学孙晓薇 环境问题是当代人类普遍关注的环境问全球性问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控制环境污染已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在环境污染的诸多因素中,部分中学化学实验的废气、废液和废渣对大气和水质、土壤的污染也是比较严重的。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和影响。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化学实验中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有害气体有很多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在实验过程中及实验完成后的废液、废渣对人体、环境有害的也有许多种,如废弃的硫酸、盐酸等。这些气体和排放的废液、废渣直接或间接地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危害了人类的健康。 那么,应如何改进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呢? 首先,必须强化师生的环保意识。在教学中涉及有害物质产生的化学实验时应和传授环保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并结合有毒物质的性质,阐述其对人类和大自然将会产生的危害和影响,以此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如在二氧化碳的分组实验时,教师要适当地分析二氧化碳对人体和大自然的危害性,并介绍防止污染的措施和方法,加强学生对环保的重要性、必要性的理解。 其次,对产生有害气体和废液的实验进行改进。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某些有害气体实验不能用封闭式系统装置所取代,可用微型装置进行实验,同样可以达到减少、控制污染的目的。如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一氧化碳产生在15×150厘米的具支试管中,甲酸的用量为小半滴管,浓硫酸为5毫升,在水浴条件下产生的一氧化碳通过长约10厘米内装少量氧化铁的玻璃管,反应后产生的尾气用排水法收集在集气瓶中,下课后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处理瓶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影响 化生系生物技术11 麦柳明学号:2011111778 一、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有效保护资源和环境,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旅游业发展中,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就不可能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得到精心保护,处在良性状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才能激起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变为现实的旅游需求。只有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发展旅游业,资源消耗少,环境成本低,一般不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直接的硬消耗,有利于自然文化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永续利用;可以替代部分资源消耗大、污染重的传统产业,达到减轻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破坏的目的。还可以为一些地区的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旅游业对生态脆弱的贫困山区的环境保护,可产生积极作用。发展旅游业可以增强地方政府和当地群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发展旅游,可以使一些地方逐步认识到,优良的环境就是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和管理,也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威胁乃至破坏。它可能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就必然会对资源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污染;也会造成对资源和环境的危害。 二、我国旅游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现状 (一)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二)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旅游业获得的资金又可以使自然保护区、历史文物古迹得到更好的保护。 2、提高环境质量 旅游业可以绿化和美化环境;还可以控制大气污染等和其他环境问题,促使环境的全面净化。 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三)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 1.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

高速公路建设基本程序

高速公路建设基本程序 一、前期工作 1.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项目业主负责项目的前期工作。工可编制由其委托具有甲级工程咨询资质的单位完成,并负责上报审批。“678网”内属于国家高速公路“7918网”内的项目(以下简称“国高项目”),由省区发改委、交通运输厅分别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审查,由国家发改委审批。“678网”内的其它高速公路项目(以下简称“地高项目”),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前期工作的通知》规定,由项目业主依据批准的规划,分别向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和环境保护等部门申请办理规划选址、用地预审和环评审批等手续。完成相关手续后,报省区发改委批复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交通运输厅负责项目的行业审查。 2.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前,项目业主还应组织完成下列工作: (1)项目涉及通航河流(含规划中的通航河流)的临河、跨河、拦河等建筑,应及时与航道管理部门联系,进行相关论证,并取得许可。 (2)项目涉及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环境敏感目标的,需向相应的行业主管部门办理许可手续。 (3)项目建设资金需落实,资本金由项目业主承诺,银行贷款要取得商业银行的贷款承诺文件。 3.从项目工可审查开始,应听取管养单位的意见,确保管养设施、收费设施等的合理设置,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变更,甚至投入运营后再来改造。 4.项目的其它前期工作,如水保评估、地质灾害评估、压矿调查、林地手续、文物调查等,应同步开展工作。 二、项目法人组建 1.项目法人的组建要严格按照交通运输部《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试行)》(交公路发〔2001〕583号)执行。作为高速公路的项目业主,必须达到该标准的甲级公路建设项目法人资格标准。

浅谈化学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2.3 能源化学与人类生活 能源是指能够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电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形式的自然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的利用和开发一直为人类所重视,而能源化学则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人们生活中常用的汽油、煤油、柴油都不是最原始的存在,而是经过一定的化学方法,即将原油分馏、裂化、重整、精制加工后得到的一系列产物中的一部分。而作为最原始存在的原油,则只有经过处理后才能被用于所需要的行业,在这,能源化学便起着处理的作用。在能源的供需矛盾日趋紧张的今天,石油等传统能源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各种各样的新能源便被人们发现并利用起来。进入电气时代后,电能便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传统的水力等发电手段已不堪重负,就在这时,人类开始运用核能。核能可由原子核衰变、裂变和聚变产生,而人类核能发电利用的则是核裂变产生的核能。它是由一个慢中子轰击某些重核后产生的能量,人们先用它将水转变成水蒸气,再用水蒸气产生动力,转动涡轮,然后产生电能。核能的利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类的能源危机,这也让人们意识到了能源化学的重要性。 化学那强大的创造力,为人类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基础,如今的人们生活在一个名副其实的化学世界中,化学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化学对人类生活环境的重要性 3.1 环境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 面对当今种种的环境问题,人体希望通过研究天然物质、生物物质和合成化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以寻求有效的治理办法,于是环境化学便应运而生了。 对于不同的环境介质,环境化学又有大气环境化学、水环境化学和土壤环境化学三个分支,而当今的环境问题也不外乎这三类。针对酸雨现象、温室效应以及臭氧空洞等大气环境问题,人们提出煤的脱硫,植树造林和运用溴化锂代替氟里昂等治理方法;针对水体无机污染等水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了加入化学物质与污水中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治理方法;针对土壤无机污染等土壤环境问题,人们提出控制污染物的排放等治理方法。不同的环境问题都有着不同的产生因素,环境化学的作用便是将其分析出来,并相对应地提出治理的方法,所以在环境治理这方面环境化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2 绿色化学与人类生活环境 随着各种环境问题的出现,人们开始反思传统化学工业的不足,在治理环境问题的同时,也注重了环境问题的预防,于是人们发展出了绿色化学。绿色化学旨在提高生产效率或优化产品效果的同时,能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率,减轻污染程度,改善环境质量。 随着人们绿色意识的提高,绿色化学的发展也在逐步加快,应用也越来越广。人们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氢能和生物质能;人们使用生物催化剂、稀土催化剂等低害无害催化剂;人们使用各种新产品,如生物柴油、生物农药和生物可降解塑料;人们开始运用清洁工艺和节能技术……这一切都为人类环境的保护作着贡献,也预示着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那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着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个不可小觑的问题--环境问题。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着前所

浅 析 旅 游 对 环 境 的 影 响

浅析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改革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预计将达1.4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中的第八位。与此同时,我国旅游业资源破坏、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字:旅游与旅游业、旅游环境、环境问题、原因、对策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 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 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目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高速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手册》

第一篇工程建设管理会议 建设管理会议旨在检查,督促参建各方对合同的执行情况,协调有关各方的关系,促进各方认真履行工程承包合同所规定的职责、权利和义务。 工程建设管理会议包括第一次工程建设管理会议和建设管理会议。会议由建设单位主持,参加人员包括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以及设计单位的代表。会议在指定地点召开。 第一章第一次建设管理会议 一般在下达项目开工令后的适当时间召开,其会议议程如下: 1 介绍与会者:建设、设计、监理与施工单位相互递交主要负责人任命书以及各自组织机构、职责和联系方法。 2 建设单位介绍工程概况、施工难点、土地、资金落实情况。并根据招标文件、工程合同、法律法规,对参建各方指定具体要求,包括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合同、安全、环保的要求。 3 监理单位汇报监理人员到位情况,驻地建设情况及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和对施工单位的检查情况。 4 承包人汇报人员、机械到位情况。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驻地建设情况以及需要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帮助解决的困难。 5 设计单位汇报整个设计情况,并对施工进程中的服务质量进行承诺。 第二章建设管理会议 一般每季度召开一次,在每个季度第一个月的5日—10日期间召开,旨在监督、管理工程施工和监理过程中合同的执行情况,协调各方的关系,促进工程施工优质高效的进行。 会议由建设单位主持,参加人员包括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及有关人员,会议主要议程为下: 1.监理、施工单位向会议提交上季度工作执行情况的书面报告,并说明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措施,移交本季度工作计划和重点及关键工作方案。 2.对工程施工中的主要问题进行研究计划,确定处理方法或解决方案。 总结上季度工程建设管理各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对本季度工作指定目标和要求。 3.确定下次管理会议召开的时间和主要议程。 第二篇工作联系单管理规定 1

浅谈化工与环境污染

浅谈化工与环境污染 班级:化工1204班 姓名:常月 学号:12110432

通过化工专业概论这一堂课,让我对本专业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化学工业是从19世纪初开始形成,并发展较快的一个工业部门。化学工业是属于知识和资金密集型的行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它由最初只生产纯碱、硫酸等少数几种无机产品和主要从植物中提取茜素制成染料的有机产品,逐步发展为一个多行业、多品种的生产部门,出现了一大批综合利用资源和规模大型化的化工企业,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之一,它在各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在西方发达国家化工总产值一般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7%,占工业总值的7%—10%,在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的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国首位,现阶段中国专用化学品工业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加大科技创新,实现化学工业的结构调整,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发展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生产和人们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不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人们生活需要都要求我们向更深处去追求和探索,这就需要把化工产品进一步精细化,也就是精细化工。这同时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方面。 精细化工是当今化学工业中最具活力的新兴领域之一,是新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细化工产品种类多、附加值高、用途广、产业关联度大,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诸多行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各个领域。大力发展精细化工己成为世界各国调整化学工业结构、提升一化学工业产业能级和扩大经济效益的战略重点。精细化工率的高低己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化学工业发达程度和化工科技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精细化工产品按照大类属性分为精细无机化工产品、精细有机化工产品、精细高分子化工产品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摘要:本文在阐释旅游与环境的定义及二者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分析了旅游对各类环境 的正、负影响,尤其分析了旅游对氛围环境的正、负影响,进而探讨了旅游对各类环境之所 以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旅游对环境负面影响的具体措施,为促 进旅游及其环境的良性协调发展提供一定启示。 关键词:旅游环境影响原因措施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在旅游业迅猛发展带来可观经济 效益的同时,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旅游环境质量下降等问题也日益突出。为使旅游业持续协 调发展,有必要探讨旅游业发展给旅游地的旅游环境系统所带来的各方面影响,尤其探明旅 游对环境为何产生负面影响,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我国旅游业的开发、规划及 管理提供帮助。 一、旅游、环境的内涵及二者的关系 1.旅游的内涵。旅游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游客的旅游活动而引起的一 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旅游在本质上属于人类的一种以审美为突出特征的文化活动,是综合 性的审美实践。 2.环境的内涵。环境是指围绕某一研究对象或主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并对研究对象的 生存与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由于环境总是相对于研究对象而言的,不同学科和 研究领域,环境有着不同的主体、客体及范围。本文主要针对以旅游业为主体的旅游环境, 即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各种相关要素的集合。 3.旅游环境的内涵。一般认为,旅游环境系统主要由三部分构成: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和经济环境。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和定义,本文认为旅游环境除了上述三种环境之外,还 包括旅游氛围环境。因此,旅游环境是指围绕着旅游者建立起来的一种通过物质交换、信息 传递以及能量流动等形式与旅游者相互联系的复合环境系统,包括旅游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和氛围环境四个方面。 4.旅游与环境的关系。旅游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二者是一种相生相克的辩证关系。 一方面,旅游的发展依赖于环境,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质量是旅游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旅游环境的脆弱性,旅游发展又给环境带来破坏和影响。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的物质生活变得十分丰富。然而,物质的丰富变得让人满足后,不少人开始寻找精神上的满足,因此最能让我们丰富精神生活的方式——旅游,变得越来越流行。许多城市也开始着力发展自己的旅游业,来拉动城市经济的增长。下面,我将分析旅游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经济、社会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积极影响: 旅游会带来旅游目的地城市的绿化、环境的净化和美化、旅游透明度的提高。通过到自然风景旅游区旅游,公众对环境问题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其次,游客需要在轻松舒适的环境下游览和体验城市风光、风情、历史和文化,这样就促使旅游接待地政府重视环境问题,下工夫改善环境,搞好接待地卫生。 使道路、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和完善。为了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接待地会采取措施改善和完善已有的基础设施,如河湖的疏浚、交通的顺畅等。 促进地区饮食、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由于旅游是个综合性产业,既以其他部门的发展为基础,又能带动和促进其他部门的发展,旅游兴而百业兴,旅游的发展可以促使旅游接待地增加酒店餐饮休闲和娱乐场所,为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旅游环境和暂居条件,从而提高地方的知名度,促进经济的发展。 使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得到维护、恢复和修整。所有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文化遗产通常都是主要的吸引物。为发展旅游业,当地有关部门必然会加强管理,维护、恢复这些旅游发展的基础。如果管理得当,就能促进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从而为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种经济保障。这些资源的持续利用能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和收入,能长期为政府增加税收。 促进了环境的改善,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旅游,特别是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旅游活动,依赖于健康、完好的生态系统。为保持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决策者就必须下决心改善森林、水、空气和风景区的环境状况。有些地方是以林业和煤矿业为经济支柱的,如黑龙江。旅游业的兴起,使得当地在失去林业和煤矿业方面的生活机遇后,逐渐从旅游业和绿色食品生产中找到了新的经济发展机遇。同时,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风景区内游客数量和私人投资的增加为改善自然、历史和文化景区的管理提供了资金保证,促进了森林、河流、湖泊、湿地、草原、火山和人文景观的维护、保护和恢复。 消极影响: 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冲突小,但并不意味着没有矛盾。近些年来一些地方由于无序开发、盲目发展,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损害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旅游对环境的不良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破坏旅游目的地本来的正常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旅游景点的过度开发将会造成对周围野生生物的干扰,导致某些生物灭绝。如保护区人口数量的季节性增加、车辆流动和废气排放都会对动植物本来宁静的生存环境造成干扰,对处于繁育期的水禽造成影响,迫使成鸟弃巢,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破坏生态平衡。旅游开发还会破坏森林植被,使高纬度地区和山区易受水土流失、淤积河道的影响;湿地水位下降,使芦苇和水草枯死,增加了草原火险隐患,破坏了动植物系统。生态资源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环境就会恶化。 破坏旅游目的地。本来的自然景观不当的旅游开发会对土地、植被造成损害,造成自然景观的消失,而且旅游接待设施的过度开发和建设,不和谐的建筑风格、建筑材料或设施规模,无处不在的索道都会产生负面的视觉影响,使当地原有的自然景观、风景名胜遭到破坏,

高速公路项目 工程管理办法

xxxx高速公路 工程管理办法 Xxx Xxxx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工程质量管理 第三章工程进度和现场管理 第四章安全生产管理 第五章文明施工管理 第六章工程变更管理 第七章工程奖励与惩罚 第八章其他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xx省xxxx公路工程建设按期完成,工程质量达到xx省优质工程,投资控制在概算之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xxxx公路工程招标文件,结合xxxx公路工程建设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建设项目目标 工期目标:24个月,阶段目标按合同、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质量目标:确保xx省优质工程,争创部级优质工程。 第三条为了更好地服务施工和对工程投资、质量、进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等进行全方位的项目管理,业主将对工地实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协助承包商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工程监督检查实行检查、巡查制度,对存在问题的承包商和监理单位发出《工程管理通知单》,限期整改并提出处罚意见。 第四条参加xxxx公路工程建设的承包商(包括分包商)、监理单位、建设管理单位和个人均须遵照本办法。 第二章工程质量管理 第一节质量管理依据 第五条 xxxx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现行的国家、部颁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合同文件。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

——2004)与《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机电工程)(JTG F80/2——2004)进行检查评定,特殊部位按业主制定的标准执行。 工程竣工后要按照交通部规定的省重点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组织验收,缺陷责任期满,将由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终验。 第二节质量目标责任制 第六条 xxxx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实行质量目标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各总承包项目经理是本总承包段工程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各监理单位的总监理工程师是本监理标段的质量监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各承包商、监理单位内部要逐级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 第七条根据xxxx公路工程质量目标,承包商在安排工程施工计划时,必须同时确定施工项目的质量目标,监理单位必须按质量目标进行质量管理控制。 第三节质量管理措施 第八条 xxxx公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实行“承包商自检、社会监理、业主监管、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 第九条为加强对主要原材料进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承包商应对主要材料厂家的质量、信誉等方面进行考察,将质量稳定、信誉好的供应商作为合格分供方。 第十条业主、监理单位、承包商必须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成立质量管理领导小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试行)

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 (试行)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二〇一〇年九月

前 言 为规范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加强进场人员、材料、设备及临建工程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我厅组织有关项目管理单位,依托在建高速公路项目,按照我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的要求,已印发了《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规定》规定(临建设施、人员管理、材料管理分册)(粤交基〔2010〕435号)。按照我省高速公路建设实际,结合部分在建项目的精细化施工管理经验,形成《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管理指南(试行)》(路基、路面、隧道、桥涵、机电、交安、附属区房建等施工技术管理标准化)。 本指南是在现行路基、路面、隧道、桥涵、机电、交安、附属区房建等工程设计、施工、验收等相关标准、规范基础上,总结我省几年来高速公路建设实践经验编制而成。本管理规定着重从施工工序、程序、技术交底、工艺、质量控制的角度对现行标准、规范做进一步补充完善,进一步规范化了施工技术管理,能更有效的消除工程质量通病,全面提高广东省高速公路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在此,对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等单位表示感谢。 省交通运输厅 2010年9月

目录 1. 总 则 (1) 1.1目的和范围 (1) 1.2编制原则 (1) 2.1专项施工方案审查及动态管理制度 (2) 2.2 关键工序的管理 (2) 2.3首件工程验收制度 (4) 2.4重要隐蔽工程管理 (4) 2.5 常见管理盲点及其工作要求 (5) 2.6 材料管理 (8) 3. 路基工程 (10) 3.1 软基处理 (10) 3.2 路堤填筑 (13) 3.3 路堑开挖 (16) 3.4 支挡防护工程 (18) 4. 路面工程 (21) 4.1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基层 (21) 4.2 透层、下封层、防水粘结层 (21) 4.3 沥青混凝土面层 (22) 4.4水泥混凝土面层 (25) 5. 桥梁工程 (28) 5.1 一般规定 (28) 5.2 桥梁基础 (36) 5.3 桥梁墩台 (40) 5.4 梁板预制及运输安装 (42) 5.5 现浇箱梁施工 (44) 5.6 挂篮悬浇施工 (45) 5.7 桥面系 (47) 5.8 涵洞 (50) 6. 隧道工程 (51) 6.1 洞口、明洞与浅埋段工程 (51) 6.2 洞身开挖 (52) 6.3 初期支护 (54) 6.4 二次衬砌 (55) 6.5仰拱和底板 (57) 6.6 监控量测 (57) 6.7超前地质预报 (57) 6.8 防水和排水 (58) 6.9 照明、临时排水、通风、防尘、防有害气体 (58) 7. 交通安全设施 (59) 7.1管理措施 (59) 7.2主要材料的质量控制 (59) 7.3施工工艺及技术措施要求 (60)

化学与社会-环境污染带来的危害.doc

环境污染的危害 地理环境污染geographical environment,pollution of由于人为原因,向地理环境释放物质和能量,影响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与发展,或造成某些地理要素的使用价值下降等现象。地理环境污染的范围,小可以是一座城市、一条河流,大可扩展到全球。地理环境污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直接影响人体健康,危害生态平衡,破坏自然资源。 地理环境污染-污染状况 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原因造成地理环境污染的历史很久。早在城市发展初期,由于人口密集,各种手工业作坊排放出的烟气、污水、废渣等就污染周围的环境。13世纪,英国因烧煤致使伦敦烟雾弥漫,有碍居民生活,曾有对煤炭的“有害气味”提出抗议的记载。所以,地理环境污染首先是从城市开始的。但早期地理环境污染仅限于历史久、人口多和手工作坊发达的城市,对整个地理环境影响不大。 产业革命后,一些工业发达的城市和工矿区,随着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排向地理环境中的废弃物的量急剧增加,不断发生环境污染事件。例如,1850年英国由于排污造成了泰晤士河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事件;19世纪下半叶英国伦敦多次发生严重的有毒烟雾事件;19世纪后期日本足尾铜矿排出的废气毁坏了整片的山林和农作物,受害面积达400平方公里;1940年美国洛杉矶市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等。这个时期地理环境污染强度和范围增大,由一个点(城市)的污染大到一个地区的污染,从对人体产生影响大到对人体和生物造成危害,导致疾病和死亡。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世界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飞跃发展,排向地理环境中的污染物数量和种类都急剧增加,许多地区和国家发生了现代工业带来的、范围更大、情况更加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日本发生了由于Hg、Cd污染水体,再通过食物链的富集,最后造成“水俣病”、“痛痛病”等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由于难以降解并能在生物体内和地理环境中累积的有机氯等农药的使用和滥用,造成某些地区生态平衡的失调和危机。这些农药和其他污染物在盛行风和海流的带动下,传播到地球上各个角落,造成全球污染。对整个地球而言,严重的污染使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高和臭氧层受到破坏。大气中CO2浓度增高产生温室效应,不

旅游对环境的影响

(一)、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 (1)、造成环境污染 1. 旅游产品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是旅游资源开发时,旅游交通的建设若规划不当,如遇山开路,遇水搭桥,就地随意采石砍树等,破坏了旅游生态环境的协调完整性。二是在旅游食宿措施的建设过程中,水、电及其他能源供应的絮乱,费水、废气、垃圾的处理不及时等都可能对生态环境形成污染。 2. 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生态的不利影响最为明显的表现在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上。旅游产品消费过程中对旅游区环境的污染表现在直接污染和间接污染两方面。直接污染是指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时产生的污染,如旅游者留下的生活污水、粪便以及乱掷垃圾、废瓶、废纸、罐头盒等对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间接污染主要还是大气的污染,旅游离不开交通,交通工具是使旅游者从居住地到风景区的载体,于是,各种车辆纷至沓来,呼啸而过,汽车尾气在空中四处弥漫。这种废气不止污染空气,而且对人体也极为有害。此外,西南与中南地区的酸雨危害面积大,已经使一些地区的树木枯死,环境质量下降。 3. 使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少旅游地超负荷接待游客,或乱建滥造旅游措施,而使得一些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迹或独特、协调的自然、人文景观遭受破坏。因游人乱刻乱画,随意触摸文物,随意丢弃废物,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文物古迹的破坏,更是不胜枚举。如在故宫的宫墙、石板走道、各类门栏上,在泰山的摩崖石刻上,在古老长城的城墙、城楼上,都留有游客不文明的印迹。 4. 传统文化简单、粗糙的舞台化、商品化、导致其文化内涵消失和艺术形式的退化。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迎合旅游者猎奇的需要,各旅游区多放弃传统文化的社会、精神意义及艺术含义,随意改变其传统艺术设计形式,使传统文化粗糙、简单地舞台化、商品化。传统民俗、庆典活动等再也不按特定时间、地点、方式进行,而由“旅游需求”随时随地举行,仿佛其存在基础是旅游者需求而非当地的社会生活。地方特色的工艺品制作转向面对大众市场,机械批量生产,并逐渐走向粗制滥造,失去传统的艺术形象和价值。 5. 直接或间接导致旅游接待地社会道德水平下降。来自世界各国的旅游者有着各自不同的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旅游者消极颓废意识和生活方式,极易使部分旅游区居民失去纯朴的美德,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欲望,从而败坏当地的社会风气,影响社会秩序的安定。旅游供给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开发建设过程和旅游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就旅游供给一方而言,旅游作为污染源与工业污染源有共同之处,即以旅游服务设施所排放的“三废”(废气、废水、废碴)和布局不当造成对环境的污染为主。 (2)旅游对环境的污染来自两方面,即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双方。旅游需求一方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在旅游者的流动和暂时停留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表现为:大量人口的涌人带来拥挤、混乱;人的破坏性行为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大量人口的践踏使土质变化;大量人口的暂时停留带来趁出以往的生产、生活资料的消耗和能源的使用;人群的集中所带来的大气污染、噪音污染、视觉污染等。从旅游者角度分析旅游污染环境的途径可以看出旅游作为污染源存在着不同于一般污染源的特殊性。 (二)、旅游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总是需要开发自然资源。许多开发活动对环境是具有破坏作用的,而健康有序的旅游活动,可以实现部分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减少资源开发对生态的破坏。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环境保护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1、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促进了环境保护的开展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与审计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财务 管理与审计 The document was finally revised on 2021

高速公路建设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基本任务 严格执行国家投资政策和财经法令,正确处理国家、投资者和个人间的利益关系,从而保证国家对宏观经济间接措施得以落实。 依法合理及时筹集建设资金,以保证工程建设资金需求;依规做好资金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核算、控制与监督,以及资金使用效果的考核。 严格执行工程概预算,积极贯彻经济责任制,加强合同管理,合理、节约使用建设资金,努力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 全面准确核定固定资产投资价值,做好固定资产移交工作,确保资产不流失。 做好高速公路基建财务会计工作需掌握或了解的内容: 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和总概算组成及内容 高速公路建设单位会计的内容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财务管理 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审计的范围及内容 在财务会计工作过程中应注意或避免的几个问题 一、高速公路基建程序和项目总概算组成及内容 1、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程序 ?项目建议书(立项) ?可行性研究阶段 ?设计阶段 ?安排年度计划和作好建设准备 ?组织施工

?通车试营运、竣工验收及交付使用 上述公路基本建设程序六个方面的内容,是互相依存和紧密联系的,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通常采取“程序不减、方法变通”、“合理交叉、平行推进”的手段来加快项目进程。从财务角度分析: ~(初步设计批复阶段)这个阶段为项目前期工作阶段,其财务会计主要工作任务是拟订适应项目特点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参与工可与设计文件审查、招标文件编制与审查和有关合同谈判工作。 ~(初步设计批复之后到交工验收之前)为项目建设工程施工阶段,其财务会计工作主要任务是围绕资金及其流转而展开,涉及资金筹集、使用、核算及监督,项目成本管理及核算,资产管理与核算,合同管理及工程价款支付管理与核算,财务分析与评价等。 阶段(即交工验收至交付使用阶段)为项目建设收尾阶段,这一阶段是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财务与会计工作最为繁忙和重要的阶段,其主要工作内容涉及前面两阶段财务工作延伸外,还应重点做好债权债务清理与核对,合同清理与结算,实物资产的清理与盘点,会计档案整理、保管与移交,试通车收支核算与管理,竣工财务决算、配合决算审计及核定交付使用资产等。 2、高速公路基本建设项目总概算组成及内容 ?第一部分是建筑安装工程费 ?第二部分是设备及工器具费用 ?第三部分是其他基本建设费用 ?加上预备费,即构成项目总概算。

国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究

国际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模式探究 吴锋 摘要:高速公路建设由于周期长,涉及面广,社会影响大的特点,其项目管理具有特殊的特点。管理模式的选择是高速公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本文对日本﹑美国和法国等经济发达国家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模式的进行剖析、探究,为我国高速公路项目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速公路,项目管理,管理体制 1引言 高速公路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出现在德国、意大利、美国等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我国的高速公路发展比西方发达国家晚近半个世纪,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管理问题成为当前管理经济学和建筑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为此,本文引入国际上工程项目管理融合先进管理理论的管理模式,为未来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模式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 日本高速公路建设管理―政府控制下的市场运作 日本1957年开始修建高速公路,目前里程己近7000km。它在智能交通系统(ITS)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管理模式经历了四十多年的实践,得到不断的调整、完善、充实,很好地促进了高速公路事业的发展[2]。 1、组织机构:日本高速公路资产属建设省所有,管理工作则由道路公团直接参与,公司领导由建设大臣任命。行政上实行三级制,即公团中有总部、下设若干管理局,管理局再下设管理事务所和营业所。 2、整个管理模式属矩阵式管理模式。纵向由政府集中统一行政管理职能,横向经营职能,如收费、小修保养、大中修、新建、改建工程、道路检查、交通管理等具体业务则委托或外包专业性公司负责。 日本高速公路建设管理的主要特点如下: (1)法制完善。日本政府1952年起就陆续颁布了《道路法》、《道路交通法》、《交通安全对策基本法》、《道路公团法》等政策法规,使高速公路管理有法可依,依法治路。 (2)集中统一行政职能,具体业务实行公司化运作,符合市场运行规律,使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组合。 (3)管理机构的设立先于项目建设,使得公团、处、所三级管理体系目标明确,着眼于长远,建设、管理不脱节,责任无法推卸。 (4)道路公团、普察、消防、医疗机构、协会及其它专业性公司分工协作,巍日本高速公路管理已由封闭式、被动式的单一管理走向开放式、主动式的成熟管理,、由社会进行监督,全民参与管理。 日本的高速公路建设属于“政府控制下的市场运作”,即由国家调控指导,资本方投资建设、收费,在市场机制下由国家特许经营公司建设、管理高速公路,这在汽车工业发达、交通量大、预期收益高的日本,资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