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问题研究

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问题研究

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问题研究
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问题研究

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问题研究

余步雷1,2周宗放1

摘要: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的目的是增加集团收益或者降低集团经营风险,但在理论模型的描述中缺乏对集团经营风险的考虑,从而导致给出的优化重组方案与实际问题的解决结合得不是很紧密。

在同时考虑集团收益和集团经营风险的情况下,对企业集团的内部资产的重组问题进行了模型分

析。给出了在不同的控制结构下,集团内企业提高投入水平的激励因素。给出了描述集团内部资

产重组的一些结论及其证明,并据此提出了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的一些策略。

关键词: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经营风险;控制结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企业集团是指以母子公司为主体,以产权关系为纽带,众多企业法人为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并借此确立集团整体的市场竞争优势而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法人联合体。

出于提高市场份额、保持可持续竞争力的考虑,生产同一产品的企业或上下游企业为提高生产效益,通过横向或纵向合并催生了企业集团。企业集团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迅速为各国采用。企业集团这种法人联合体的组织形态,在调整企业集团规模和范围、提高整体经营效率上有其异于单个企业的做法,即不是通过要素交易来实现,而是借助频繁的企业组织交易来完成,从而衍生出一系列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国际竞争的日趋激化,全球范围内的企业产业重组发展迅速,形成了许多大型多元化企业集团。但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全球范围内的许多企业集团包括我国的不少企业集团因多元化发展陷入困境甚至破产。这让更多的决策者清醒的认识到企业集团能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和发展壮大并不是简单盲目的纵、横向重组并购就能做到。

华润集团的多元化发展过程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20世纪80年代初,华润集团出于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分散经营风险等因素大肆重组并购房地产、啤酒、纺织、电力、建材等一系列与之不太相关联的业务。然而,华润集团粗犷的并购战略并未达到其预期的影响力,除去啤酒和纺织,能较好体现华润并购战略的理念,其他业务很少能达到起预期效果。因此,华润集团对其对其内部资产进行了重组和优化配置。通过资产再重组产生的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以及人力资源协同效应,让集团得以真正意义上的做大做强,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企业集团之一。

华润集团等典型案例推动了对企业集团重组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使得企业集团的外部重组并购和内部资产的重组问题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但长期以来国内外有关企业集团的研究基本上是涵盖在有关企业、市场、产业组织这一类研究的名下的一些理论方面的定性分析[1-11]。专门以企业集团的外部并购重组和内部资产重组为对象进行的研究并不是很多,已有的研究多数也是一些理论上的定性分析,如企业多元化战略对资本结构的影响[12];特殊制度背景对我国系族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本配置[13];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对成员企业价值的影响[14]等。近期也有一些定量分析的尝试,主要针对的是企业集团或公司重组后绩效的一些实证分析[15,16]。

2003年,文献[17]中关于企业集团重组问题做了一些理论模型化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比较好的结论。但对企业集团重组问题的分析中缺乏集团经营风险这一重要因素的考虑。因此,得出的某些结论显得与实际结合的不是很紧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671017)

作者简介:余步雷(1977-),男,羌族,四川茂县人,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信用风险管理;周宗放(1950-),男,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工程、信用风险管理、运筹优化等。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6卷

2 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公司在决策、经营管理中出现失误而导致公司盈利水平变化从而产生投资者预期收益下降的风险。经营风险时刻影响着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是企业集团重组过程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在同时考虑集团福利和集团经营风险的条件下,对企业集团的内部资产的重组进行了模型分析。分析了在不同的控制结构下,集团内企业提高投入水平的激励因素。描述了集团内部资产重组策略的一些结论,最后给出了企业集团内部资产重组的一些策略和建议。

2预备知识

企业集团的内部资产重组是指企业集团根据集团整体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集团内企业的控制关系和资源进行调整和优化配置,以达到降低风险或增加收益等目的,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其形式也多种多样 。

为了建立一些这方面的模型 ,下面对有关符号及其内容作进一步的明确,并做出一些合理的假设。

记()12,,...,n S s s s =为企业集团中各企业集合,()12,,...,m A a a a =为企业集团的资产集合,

()12,,...,n X x x x =为集团内各企业投入水平的集合。映射:''S A α→表示所有权和控制结构,其中

'S S ?,'A A ?。(')S α 表示企业集合'S 拥有或者能够控制的资产。()i s α表示集团中企业i s 拥有或者

能够控制的资产。

映射:''G

S A α→反映企业集团重组前的某种所有权和控制结构; 映射:''RG

S A α

→反映企业集团重组后的某种所有权和控制结构;

()G i s α,()RG i s α,(1,2,...,)i n =体现了重组前后集团资产在企业间的配置状况。

作为集团内部资产重组分析的前提, 我们假设集团可控资产的总量是不变的。即

1

1

()()n

n

G

RG i i i i A s s αα====

在后面的分析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我们只考虑企业对资产的直接控制(使用)。 即

()()()G G i k s s i k ααφ=≠

以及

()()()RG RG i k s s i k ααφ=≠ 其中φ为空集。

定义企业集团的福利函数为其总利润函数,在集团重组前后分别用[,()|]G

V S S X α和

(),()|RG V S S X α 表示,[,()|]B S S X α、[,()|]i i i B s s x α分别表示集团S 和企业i s 在控制结构()α?下投

入X 和i x 时,减去除风险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后的收益函数。

定义[,()|](())[,()|]i i i i i i i R s s x P s I s s x ααα=?

为企业i s 在控制结构α下的经营风险,也叫风险成本。其中(())i P s α为企业i s 在控制结构α下发生风险的概率;[,()|]i i i I s s x α为企业i s 在该控制结构α下投入i x 时发生风险后的损失。类似可以定义集团的经营风险为

[,()|](())[,()|]R S S X P S I S S X ααα=?

定义:

[,()|][,()|][,()|]V S S X B S S X R S S X ααρα=-

为企业集团在考虑经营风险下的福利函数。该函数有效地描述了集团福利、收益与风险之间的权衡关系。式中ρ是决策者对不确定性风险厌恶程度的指数。ρ的取值反映了决策者对于风险的态度。当1ρ>时,表明决策者风险厌恶,且ρ越大,决策者越厌恶风险;当1ρ=时,表明决策者风险中性;当01ρ≤<时,表明决策者风险偏好,且越小,决策者越偏好风险。

考虑经营风险下的福利函数反映了预期收益、风险以及决策者决策心理的综合效果,符合市场的要求,能够将集团决策人员的经验与集团当前的分析结果有机结合起来。

3 集团内部资产重组中的一些结论

为了更进一步分析集团内企业的经营风险、福利及收益之间的关系以及内部资产的重组问题,作如下合理假设:

假设1 对任何控制结构()i s α,[,()|]0i i i R s s x α≥,[,()|0]0i i R s s α=,[,()|]i i i R s s x α二阶可导,且'[,()|]0i i i R s s x α>,''[,()|]0i i i R s s x α>。

假设2 对任何控制结构()i s α,[,()|]0i i i B s s x α≥,[,()|0]0i i B s s α=,[,()|]i i i B s s x α二阶可导,且'[,()|]0i i i B s s x α>,''[,()|]0i i i B s s x α≤。

假设3 如果企业i s 在控制结构α下投入水平为i x 时,发生经营风险,则该企业的风险损失为其投入水平的全部,即[,()|]i i i i I s s x x α=。

假设4 (ⅰ)如果企业集团是风险厌恶,且 '[,()|]0i i i B s s x α>,'[,()|]0j j j B s s x α>

此时,若有[()][()]i j P s P s αα<,则资产α为企业i s 所拥有; (ⅱ)如果企业集团是风险偏好,且

'[,()|]0i i i B s s x α>,'[,()|]0j j j B s s x α>

此时,若有[()][()]i j P s P s αα<,则资产α为企业j s 所拥有。

通常情况下,企业集团中的各企业都是独立的法人,在任何的控制关系下,集团的福利、收益、经营风险即是集团内各企业福利、收益、经营风险之和,即:

[,()|][,()|]i i i i s S

V S S X V s s x αα∈≡∑

[,()|][,()|]i i i i s S

B S S X B s s x αα∈≡∑ [,()|][,()|]i i i i s S

R S S X R s s x αα∈≡∑

企业集团在同时考虑经营风险和集团收益的情况下,企业集团总是遵循集团收益极大化或经营风险极小化原则,因此其重组效果的实际体现为:

[,()|][,()|]G RG B S S X B S S X αα≤

或者

[,()|][,()|]i i G

RG i

i i i i i s S

s S

R s s x R s s x α

α∈∈≥∑∑

不失一般性,不妨假设文中指出的企业集团重组均是成功的集团重组,即企业集团通过重组后提高了集团收益或者降低了经营风险成本。

假设重组前后企业集团投入水平均为X 时,其经营风险保持不变,即

[,()|][,()|]RG R S S X R S S X αα≡

此时,若有[,()|][,()|]RG

G

B S S X B S S X αα≤,则重组的结果不仅没有增加收益,也没有降低经营风险,这与集团内部资产重组的效果矛盾。因此,成功的集团内部资产重组一定有

[,()|][,()|]G RG B S S X B S S X αα<

即企业集团重组前后均投入水平为X 时,其经营风险不变,则集团重组后的收益增加。 同理,如果假设重组前后企业集团投入X 时其收益不变,则集团重组后其经营风险降低。

通过前面的假设分析,不难得到如下一些结论: 结论1 在企业集团重组过程中,如果存在控制结构()RG

α?,使得重组前后在相同投入水平下的边际经

营风险不变,企业的边际收益增加。即

'[,()|]'[,()|]G RG i i i i i i R s s x R s s x αα= (1)

'[,()|]'[,()|]G RG i i i i i i B s s x B s s x αα< (2)

其中对i s S ∈,(0,)i i x x ∈均成立,则企业i s 的均衡投入水平增加。 证明:由结论1的条件知边际经营风险在控制结构()G

i s α、()RG

i s α

下相等,即,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6卷

4 '[,()|]'[,()|]G RG i i i i i i R s s x R s s x αα=

则控制结构()G

i s α、()RG

i s α

下风险福利函数分别为

[,()|]

[,()|][,()|]G i i i G

G

i i i i i i V s s x B s s x R s s x ααρα=-

[,()|][,()|][,()|]

RG i i i RG RG

i i i i i i V s s x B s s x R s s x αα

ρα

=-

假设企业i s 在控制结构()G

i s α、()RG

i s α下的均衡投入水平分别为0i x 、1i x ,则有

0'[,()|]0G i i i V s s x α=

0'[,()|]0RG i i i V s s x α=

由结论1中的(2)式及福利函数易知 '[,()|]'[,()|]G RG i i i i i i V s s x V s s x αα≤

对i s S ∈,(0,)i i x x ?∈均成立。 现定义函数

(,)[,()|]

(1)[,()|]

RG i i i i G

i i i f x V s s x V s s x ξξαξα=+-

其中[0,1]ξ∈,同时定义()i x ξ为(,)0i df x ξ=的解。则有,

()()[,()|][,()|]RG G i i i i i i i i

f

dx V s s x V s s x d x ξααξ?=--?对上式两边同时求关于i x 的偏导得, ()22

()'[,()|]'[,()|]RG G

i i i i i i i i

f dx V s s x V s s x d x ξααξ?=--?由假设1、2可知2

20i f x ?≤?,故 ()'[,()|]'[,()|]0RG G i i i i i i V s s x V s s x αα--≤

所以有

()

0i dx d ξξ

≥。因此(0)(1)i i x x ≤。 由于(0)i x 和(1)i x 分别对应于控制结构()G

α?和()RG

α?下的均衡投入水平0i x 、1i x ,即有01

i i x x ≤即说明在控制结构()RG

α

?下,企业的均衡投入水平增加了。证毕

而对于某项资产α ,如果满足

'[,()|]0i i i V s s x α>,'[,()|]0k k k V s s x α=

对,(0,)i i i k x x ?≠∈,则称资产α对企业i s 是特异的

[17]

结论2 在不考虑经营风险成本的情况下,如果 某项资产α对企业i s 、j s 是特异的,且

'[,()|]

1'[,()|]

i i i j j j V s s x V s s x αα>

对(0,)i i x x ?∈,(0,)j j x x ?∈,则该项资产α为企业i s 所拥有。 结论显然成立,因为当资产α对企业i s 、j s 特异时,有

'[,()|]0i i i V s s x α>,'[,()|]0j j j V s s x α>

根据结论2的条件

'[,()|]

1'[,()|]

i i i j j j V s s x V s s x αα>

知,

'[,()|]'[,()|]i i i j j j V s s x V s s x αα>

即说明企业i s 、j s 分别拥有该项资产α时,企业i s 单位投入所获得的福利比企业j s 单位投入所获得的福利大,因此根据集团福利最大化原则,该项资产α为企业i s 拥有。

结论3 设某企业集团是风险厌恶,如果某项资产α对企业i s 、j s 是特异的,且

'[,()|]

1'[,()|]

i i i j j j R s s x R s s x αα<

对(0,)i i x x ?∈,(0,)j j x x ?∈,则该项资产α为企业i s 拥有。 结论显然成立,因为当资产α对企业i s 、j s 特异时,根据假设1可知

'[,()|]0i i i R s s x α>,'[,()|]0j j j R s s x α>

对(0,)i i x x ?∈,(0,)j j x x ?∈, 又由结论3的条件

'[,()|]

1'[,()|]

i i i j j j R s s x R s s x αα<

'[,()|]'[,()|]i i i j j j R s s x R s s x αα<

即说明企业i s 、j s 分别拥有该项资产α时,企业i s 每单位投入的经营风险比企业j s 每单位投入的经营风险大,集团是风险厌恶,其会尽量避免或减小各项投入带来的风险,因此集团选择单位投入的经营风险小的企业i s 为该项资产α的拥有者。

结论4 如果某项资产α对企业i s 、j s 特异,且有相同的风险偏好ρ,则有 (ⅰ)当01p <<,且01ρ<<,则该项资产α为企业j s 拥有; (ⅱ)当01p <<,且1ρ>,则该项资产α为企业i s 拥有; (ⅲ)当1p >,且01ρ<<,则该项资产α为企业i s 拥有; (ⅳ)当1p >,且1ρ>,则该项资产α为企业j s 拥有。 其中(())

(())

i j P s p P s αα=

,即企业i s 、j s 的发生经营风险的概率比。

证明:因为资产α对企业i s 、j s 是特异的,由假设1、2、3可知,

'[,()|]0i i i B s s x α>,'[,()|]0j j j B s s x α>

[,()|](())i i i i i R s s x x P s αα=?[,()|](())j j j j j R s s x x P s αα=?

此时,若企业i s 、j s 分别拥有该项资产α时,其均衡投入水平必满足一阶最优条件:

'[,()|]'[,()|](())0i i i i i i j V s s x B s s x P s ααρα=-?= (3)

'[,()|]'[,()|](())0j j j j j j j V s s x B s s x P s ααρα=-?= (4)

由(3)、(4)式分别可得 '[,()|]

(())

i i i i B s s x P s αρα= (5)

'[,()|](())

j j j j B s s x P s αρα=

(6)

由(5)、(6)式可得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学 报 第36卷

6 (())'[,()|]

(())'[,()|]

i i i i j j j j P s B s s x p P s B s s x αααα=

= (7)

(ⅰ)当01p <<且01ρ<<时,由(7)式知 '[,()|]'[,()|]i i i j j j B s s x B s s x αα<

而集团属于风险偏好,只要单位投入能获取更高的

收益,其决策原则就是让均衡投入条件下单位投入获取更高收益的企业j s 拥有资产α;

(ⅱ)当01p <<, 1ρ>,即集团属于风险规避,又由假设4知,只要单位投入均能获取一定的收益时,其决策原则就是在满足最优投入条件下,单位投入获得经营风险更小的企业i s 拥有资产α。

同理,我们可以得出(ⅲ)、(ⅳ)的结论。这里不再赘述。证毕

如果两项资产p α和q α只有一起使用才有效,则称资产p α和q α是互补的[17]

。 即,i s S ?∈,以及p α、()q i s αα∈,

'[,()\{}|]'[,()\{}|]i i p i i i q i B s s x B s s x αααα='[,()\{,}|]i i p q i B s s x ααα=

成立。

结论5 如果两项资产α和θ是严格互补且对企业i s 是特异时,则当α和θ被企业i s 共同拥有时集团福利才可能最大化。

证明:由文献[17]知,资产α和θ是严格互补且对企业i s 是特异时,资产α和θ应被企业i s 控制。因为每个成员企业都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会遵循本企业福利最大化原则,而其他成员企业其控制结构相对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当企业i s 控制的两项资产α和θ福利最大化时,集团福利方能最大化。

4 结语

本文研究发现,通常情况下,集团内各企业的最优投入水平并不是集团整体最优时对应各企业的最优投入水平。因此,为了提高集团的福利,只要资产重组后在边际风险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提高各企业的边际收益,就能激励企业提高其投入水平,从而增加集团的整体福利。同时,在考虑集团收益、集团经营风险以及集团风险偏好情况下,本文通过模型分析,给出了企业集团部分内部资产(例如对特异资产、互补资产)重组过程中的一些优化配置方法和策略,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集团内部其他不具有特异、互补性质的资产重组配置;附加约束条件弱化后的集团内部资产的重组问题,还需要做更深入、具体的探讨和分析,以便能更好的与实际相结合,更好的指导实践。

参 考 文 献:

[1] Goto A. Business groups in a market economy[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1982,19(1):53-70. [2] John Cable, Hirohiko Yasuki. Internal organization, business group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1985, (3): 401-420.

[3] Briosehi F, Buzzacchi L, Colomo M G. Risk capital financing and the 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 in business groups[J].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1989, (13): 747-772.

[4] Buzzacchi L, Colomo M G. Business groups and the 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ownership[J]. 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 1996, (20): 31-51.

[5]伍柏麟.中国企业集团[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

[6]邢伯春.关于我国企业集团发展问题讨论综述[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997,(1):75-80. [7]蒋选.企业集团形成的动因和组建方式[J].工业经济, 1998,(2):29-33.

[8]企业兼并与破产研究课题组.论我国企业集团在兼并扩张中组织结构的调整[J].管理现代化,1998,(2):34-38.

[9]王庆海.国有企业集团化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J].经济

问题, 1999,(3):18-21.

[10]奥利弗·E·威廉姆森.反托拉斯经济学——兼并、协约和策略行为[M].张群群,黄涛译.北京:经济科学

出版社,1999.

[11] 汤谷良,等.多元化企业集团管理控制体系的整合观[J] .会计研究,2009(2):53-60,94.

[12]李强,黄国良.论多元化战略与资本结构[J].商业研究,2007,(1):9-11.

[13] 龚志文,陈金龙.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配置效率研究综述与展望[J].2010,(6):85-87.

[14] 肖星,王琨.关于集团模式多元化经营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9):80-86.

[15] 王晓芳,王刚,李建.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 .2004,(3):26-30.

[16] 李善明,王彩萍等.中国上市公司长期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4,(9):131-136.

[17]张彤,张世英. 企业集团重组问题研究[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3,(9):7-15.

Study on the Internal Assets Restructure in Business Group

YU Bulei1,2, ZHOU Zongfang1

(1.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610054,

china

2. Arts and Science College Si Chuan Normal University,chengdu 610110,china)

Abstract: The aim of internal assets restructuring in business group is to increase profits or reduce operating risks, but there is a lack of consideration of operational risk in the illustration description of theoretical model, thus the optimization and restructuring programmes cannot solve the actual problems properly. This paper analysis the model of internal assets restructuring problems in business group under consideration the benefits and operational risk of business group and to offer business gr oup’s improvement of investment incentive factors under different structure of control. Some conclusions for the internal assets restructuring and corresponding proofs of the business group are given respectively, and some of the internal assets restructuring of business group strategies are also proposed.

Key words:business group;internal assets restructuring;operating risk;structure of control

文旅投集团资产重组

政府旅游投资集团的平台化运营创新 在国务院把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的政策背景下,在旅游业投资规模不断突破和社会资本跨界投资高涨的市场环境下,地方越来越重视旅游投融资平台的搭建或转型。在政府和市场的推动下,地方旅游投资集团逐步成为旅游资源重新配置和国有资产重组的主体,将成为区域旅游产业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和主要推手,扛起我国旅游发展的大旗。基于旅游产业支柱地位的逐步坐实以及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深化,未来地方旅游投资集团的发展将何去何从?本文在对各地旅游投资集团的基本情况进行不完全统计的基础上,对其创新发展思路及功能构建进行了探讨。 1各地方旅游投资集团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截止2017年9月,各地已形成了25个省级旅游投资集团(统计标准及集团基本情况详见文末附表),其中国有独资的有17家,混合所有制的有8家(国有控股的6家,国有参股的2家,其中旅游股份已整体完成上市)。 数据显示,25家省级旅游投资集团注册资本总计达到约440亿元(其中超过40亿元的有3家,其他均在30亿元以下),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数量约400个,参股子公司约150个,2016年总资产规模约3000亿元(其中100亿元以上的已有11家),若对各市级、县级旅游投资平台公司的总资产一同进行加总,规模已有近万亿,成为了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中坚力量。 各地方旅游投资集团的发展早晚不一、纷繁复杂、业务多样,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他们既承担市场化功能,诸如旅游项目开发、旅行社服务、会议会展服务等,又承担政府的功能,比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等。由于发展路径不同,各旅游投资集团呈现出不同的主导模式,有的以旅行社服务为主导,有的酒店和餐饮管理为主,有的以旅游交通投资为带动。鉴于各地旅游发展对资金的大规模需求,各旅游投资集团开始探索产业/专项基金、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PPP 融资及上市融资等多元化融资方式。 整体来看,各地旅游投资集团发展还不太成熟,大多数旅游投资集团还处在探索阶段。一些旅游集团市场化程度较强,已经走在了全国旅游企业前列。如在2015年度中国旅游投资企业百强中,可见省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投资、旅游集团、旅游投资集团、省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家公司的身影;同时,省旅游集团还与锦江国际(集团)、首旅集团、省旅游发展集团入选中国旅游集团20强排行榜。2政府旅游投资集团的平台化思维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政府旅游投资集团成为区域旅游综合开发的重要抓手,承载着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产业发展、旅游项目开发及旅游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功能。可是由于起步较晚,丧失了掌控优质旅游资源的先机。组建时政府划拨的资产,大多是旅行社、酒店、车船等,这些资源上虽然具有很强的资产性质,也发挥了重要的服务接待功能,但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价值和经营价值,现金流和利润与资产价值之间不匹配。但是,这些集团拥有强大的政府背景,在对接政府资金、政策以及进行区域外各方优势力量联合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H型和M型组织结构下的内部资本市场比较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财会月刊□2011.8中旬·· □一、内部资本市场的内涵 内部资本市场(ICM )虽然被冠以“市场”之名,但相比外部资本市场(ECM )而言,其在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方面并未形成统一标准。 尽管如此,企业组织内部资金的配置行为却真实存在,并且影响着整个集团的资金配置效率和企业绩效,从而进一步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决策行为。 对于ICM 的内涵,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界定和解释。基于美国联合大企业的组织背景,Alchian (1969)和Williamson (1975)将ICM 定义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围绕资金开展竞争的一种现象,而Peyer 和Shivdasani (2001)则将其理解为企业内部各部门分配资金的一种机制。我国学者周业安和韩梅(2003)认为ICM 和ECM 具有互补关系,并将ICM 看作是企业改善资源配置的一种金融战略。李艳荣和金雪军(2007)将ICM 定义为企业集团内部资本交易行为的总和,并且这种交易行为造成了资源或利益在成员单位之间的实质性转移。 综上看来,虽然不同学者对ICM 的概念界定和阐述并不完全一致,但是我们可以总结出ICM 的基本内涵就是指在M 型(事业部制的联合大企业)或H 型(控股公司)组织结构内部所存在的一种资金筹集和配置的场所与机制。 二、ICM 在H 型和M 型组织结构内部运作的相同之处1.ICM 的运作空间随企业组织业务的扩张得以延展。无论企业组织发展成多法人多层级的H 型组织结构还是多事业部的M 型组织结构,对于整个企业集团来说,其ICM 的构建和运作都得益于组织业务的扩张和发展。正是由于经营范围的扩大才使得组织结构相应作出部门调整和业务划分,从而使集团内部资金能在不同的部门或项目之间有调配的可能性,并扩大ICM 的运作空间。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扩大,ICM 适应多业务发展的特点又激发了集团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来进一步扩大经营广度的热情。Myers 和Majluf (1984)研究表明,企业多行业兼并就是为了建立ICM 从而克服企业与ECM 的矛盾。因此,组织业务的扩张和结构的复杂化有利于ICM 的运作,同时也彰显了ICM 的积极作用。 2.均存在一个“总部”性质的配置中心对集团资金实施 管控。ECM 的资金配置主要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而企业集团内部的资本要想得到顺利和有效的配置,更多的是依赖于“总部”性质的权威来进行。M 型组织结构的集团总部以及H 型组织结构的母公司 (或控股公司)便是拥有这一配置决策权的机构,前者能对各个事业部的财务配置进行全局性的管理,包括公司财务战略制定、投资分配以及财务绩效评价等;而后者虽然给予子公司高度的分配权,但实际操作当中仍然对旗下子公司的资本财务具有较大控制权。 可见,无论企业组织处于何种形式,“总部”这一权威在集团企业整个ICM 的运行过程中起着支配性的作用。 3.实现组织内部资金的集中运作并降低集团的财务风险。 一方面,ICM 有利于集团企业实现集中融资的功能。Stein (1997)指出,ICM 能使企业财务更具协同效应,从而比作为单一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外部融资以满足盈利性项目的资金需求,即ICM 具有“多币效应”。另一方面,集团总部可以将从各分部或成员企业处集中的闲置资金,根据需求进行投资项目间的资金调剂和融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各事业部或子公司盲目投资所导致的价值损失。同时,对于国际化的企业集团而言,资金的集中运作也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内部资金的头寸调剂,避免国际汇率、利率以及金融衍生品波动性风险。 因此,不论是M 型组织结构还是H 型组织结构的企业集团都可以通过ICM 集中运作资本的方式获得上述好处。 4.相比ECM 更具信息和监督优势。ICM 不仅具备集中和调剂内部资本的功能,同时也更具信息优势并肩负着监督激励的作用。相比ECM 而言,由于集团总部能更加充分并廉价地获取到有关分部或成员企业的信息,因而ICM 在对资金利用效率的监督方面更具优势。不论是M 型组织结构中直接拥有分部资产的集团总部还是H 型组织结构中持相对控股权的母公司,其利益与分部或子公司的利益都息息相关,并且在持有总部控制权(剩余控制权)的条件下,也就更有动机和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对分部和子公司实施监控和激励。 5.具有基本相同的资本运作方式。Triantis (2004)将ICM 的资本运作方式归结为五种类型:一个项目的现金被用于另 H 型和M 型组织结构下的内部资本市场比较研究 兰宗 (重庆工商大学重庆400067) 【摘要】本文在简要概括内部资本市场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M 型和H 型组织结构中内部资本市场的共性和差异做了深入剖析,以期对企业集团根据自身组织结构特点来构建和完善内部资本市场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H 型组织结构M 型组织结构金字塔结构77

企业资产两次重组中财务会计问题的处理研究

一、企业资产的两次重组模式资产重组已成为时下我国证券市场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术语之一,但实际上,各方面对资产重组的理解却不统一。在一些著述中,资产重组常常同所谓的“资产经营”、“资本运营”或是“资本重组”等概念混淆。在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著作中,常见的说法是“reorganizition”或者是“restructure”,这实际上是指企业内部的资产重整过程,不涉及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同我国所谓的“资产重组”并不一样。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这一提法相近的概念有两个,一是并购,即兼并收购(M&A);另一个是资产经营。这两个概念都是指公司间涉及资产项目变更的经营行为,但不同的是,兼并和收购一般指影响产权变更的资产变动,而资产经营应该是指公司为了控制所控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调整证券资产和实物资产组合从而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行为。一般来说,资产经营并不涉及产权的变更。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这一概念的涵概并不是很清楚,而是兼并、收购、托管、资产置换、借壳,买壳等行为的总称。实际上,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内容早已超越了资产的范畴,如国有股的无偿划拨、无资产注入的公司控制权的变化以及债务重组等。可见,我国证券市场所常用的“资产重组”不是一个边界较为分明的概念,而是已被市场约定俗成为一个边界模糊的、表述一切有关上市公司重大非经营性或正常性变化的总称。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是我国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现象,是在我国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证券发行机制、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和股权结构不合理的条件下的一种市场主体和市场本身重新调整的过程。因此,一般来说,资产重组概念可作如下归纳;所谓资产重组,就是通过兼并、收购、合并、出售等方式,实现资产主体的重新选择和组合,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的总体质量,最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更富有竞争力的资产组织体系。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较宽泛的概念。从内涵上看,它是指以上市公司为主体而从事的各种资产重组。从外延上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既包括公司上市前的资产重组(股份制改组式的资产重组),又包括企业上市后的资产重组;既包括上市公司之间的兼并和收购,又包括上市公司兼并收购非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既包括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又包括外资并购中国的国有企业。一般来说,上市司资产重组的模式可以分为初次重组模式和再次重组模式。初次重组是企业为了向社会募集股份并上市交易,通过合并、分离等资产重组方式,调整股东权益和财务组织结构,以达到有关法律法规和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的过程。申请上市的企业在上市前,对企业结构的重组常常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资产重组模式进行:(1)整体改组上市模式;(2)合并改组上市模式:(3)整体改组分立模式;(4)部分改组分立模式;(5)共同重组模式;(6)买壳上市模式;(7)借壳上市模式。企业在上市后,为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发挥资本最大效益的经营目的,需要实施进一步重组,从而向最优的资产结构和组织形式靠拢。这种再次重组的过程是对上市公司以上市为目的初次重组的深化。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司上市以后进行的再次重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市场规则的资产重组,一般来说其效率与效果也较初次重组好得多。近年来,伴随着上市公司并购和资产重组热的兴起,上市公司再次重组的模式也不断推陈出新,归纳起来,大体有资产剥离、兼并收购、合并重组、资产托管等几种主要模式。[!--empirenews.page--] 二、初次重组中财务会计问题的处理(一)关于基本会计报表基本会计报表是指改制企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编制的,反映其前三年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资金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一般来说,拟上市企业只有在股份公司正式成立后才形成真正的会计主体,但为了反映它前三年的经营业绩,通常都假设按资产重组方案改制后设立的股份公司在前三年已经存在并持续经营,以此编制前三年及最近一期的会计报表。但是,基本会计报表的主体只是虚拟的,它从未正式存在过。如果企业是整体改组,原核算主体单一,不存在复杂的投资控股关系,则可编制较为简单的基本会计报表;但如果企业采用共同改组或分立式改组模式,涉及大范围的资产重组,或原企业核算主体较多和存在复杂的投资控股关系,那么基本会计报表应按那一种组织架构编制还有待

内部资本市场

内部资本市场理论综述 摘 要:内部资本市场理论是研究企业内部资金配置最重要的理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研究开始规范化,不少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见解,它对于研究企业投资行为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新兴市场国家正在逐步接受并实践这些理论。因此,对该理论进行系统研究就很有必要。本文围绕内外部资本市场的区别、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性、配置效率及最优规模等几个方面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归纳和梳理,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一个逻辑起点。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资本配置;存在性;配置效率;最优规模 A Survey of the Theory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Abstract:The theory of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ICM)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eories to study the allocation of the internal funds within firms. The research became formal since 1990’s, and many economists put forward some useful views, which are very useful for the research of firms’ investment behavior. What’s more, these theories are gradually accepted and practiced in emerging markets. Therefore, it’s necessary to systematically study the theory of ICM. This paper organizes the material around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pital markets, the existence, the allocating efficiency and optimal size of ICM. The goal of this paper is to provide a logic foundation for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 Internal Capital Markets; Capital Allocation; Existence; Allocating Efficiency; Optimal Size JEL Classification: D230,G310 一、引言 钱德勒(1987)认为现代企业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它们包含许多不同的业务部门。由于不同业务部门拥有不同的投资机会,企业总部为了追求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需要用一只“看得见的手”在不同部门之间调配资本、劳务和技术等内部资源,以提高投资效率。这种资本、劳务和技术的再分配使得企业内部实际上形成了一个内部市场,它包括内部资本市场(Internal Capital Market, ICM)、内部劳动力市场以及内部技术市场等。 Richardson(1960)、Alchian(1969)、Williamson(1975) 和Myers & Majluf (1984)等对ICM进行了早期研究。Richardson(1960)认为,当一家企业的经理试图与外部投资者签订一项长期合同时,即使他有充分的信息使自己相信其项目是低风险的,但若其不能使他人相信,合同将难以签署。正是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External Capital Market, ECM)信息的不对称性使得ICM取代ECM成为可能。Alchian(1969)认为,ICM的关键是它规避了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以及困扰ECM的激励问题,也就是说公司总部在监督和信息方面可以做更好的工作。Williamson (1975) 认为ICM 代替ECM的原因有三个:第一,ECM由于在获取企业内部信息时存在

资产重组可分为哪些类型

资产重组可分为哪些类型 1.企业资产的重组包括收购资产、资产置换、出售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受赠资产,对企业负债的重组主要指债务重组,根据债务重组的对手方不同,又可分为与银行之间和与债权人之间进行的资产重组。 2.资产重组根据是否涉及股权的存量和增量,又大致可分为战略性资产重组和战术性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分为内部重组和外部重组。内部重组是指企业(或资产所有者)将其内部资产案优化组合的原则,进行的重新调整和配置,以期充分发挥现有资产的部分和整体效益,从而为经营者或所有者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在这一重组过程中,仅是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资产配置发生变化,资产的所有权不发生转移,属于企业内部经营和管理行为,因此,不与他人产生任何法律关系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外部重组,使企业或企业之间通过资产的买卖(收购、兼并)、互换等形式,剥离不良资产、配置优良资产,使现有资产的效益得以充分发挥,从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这种形式的资产重组,

企业买进或卖出部分资产、或者企业丧失独立主体资格,其实只是资产的所有权在不同的法律主体之间发生转移,因此,此种形式的资产转移的法律实质就是资产买卖。 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看,资产重组的实质在于对企业边界进行调整。从理论上说,企业存在着一个最优规模问题。当企业规模太大,导致效率不高、效益不佳,这种情况下企业就应当剥离出部分亏损或成本、效益不匹配的业务;当企业规模太小、业务较单一,导致风险较大,此时就应当通过收购、兼并适时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开展多种经营,以降低整体风险。 从会计学的角度看,资产重组是指企业与其他主体在资产、负债或所有者权益诸项目之间的调整,从而达到资源有效配置的交易行为。 资产重组根据重组对象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对企业负债的重组和企业股权的重组。资产和债务的重组又往往与企业股权的重组相关联。企业股权的重组往往孕育着新股东下一步对企业资产和负债的重组。 对企业资产的重组包括收购资产、资产置换、出售资产、租赁或托管资产、受赠资产,对企业负债的重组主要指债务重组,根据债务重组的对手方不同,又可分为与银行之间和与债权人之间进行的资产重组。

资产重组,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享受

资产重组,这些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享受 近年来,为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的资产重组效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针对企业资产重组的税收优惠政策,在促进企业优势互补、转型升级、做大做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近日,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优化企业兼并重组市场环境的意见》,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又联合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扩大了资产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适用范围。南京地税就企业资产重组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 产权关联转让:不征营业税 近年来国家不断扶持装备制造业发展,一大批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已经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市场上价廉物美的新选择,而装备企业强强联合,也为企业快速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前段时间,六合区一家专门制造汽车配件的老牌企业,将全部资产和负债转让给了另一家具有核心技术的装备制造公司,成立了新的集团公司,在核心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上踏上了新台阶,市场占有率也有所提高。但是企业的赵会计在申报税收时却遇到了问题:因为是合并形成的集团公司,新公司的合并究竟符不符合国家不征收营业税的条件,能不能享受优惠。带着疑问,赵会计来到了六合地税局。 税务人员指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营业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51号)规定:“自2011年10月1日起,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不属于营业税征收范围,其中涉及的不

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按照这个规定,纳税人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重组方式中,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的。这里的不征收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企业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二是与转让资产相关的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也转移给接受全部或部分实物资产的其他单位和个人。 该政策对于集团企业重组安排来说,无疑带来了企业所得税方面的极大利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集团企业内部之间股权或资产划转的税务成本,有利于集团企业通过低税负的重组实现资产或业务的剥离和重新划分,优化集团企业内部的业务架构和资源配置。 特殊股权收购:不征企业所得税 近期,南京某投资公司准备收购一家科技企业70%的股权,共计700万元,其中70万元股权用现金支付,630万元股权用投资公司的股权支付。收购前就了解到该科技企业拥有2项获得国际认可专利技术,价值是研发成本的数倍,投资公司是否需要为本次收购缴纳企业所得税? 税务人员解释,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以及《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促进企业重组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4]109号)的规定,股权收购,收购企业购买的股权不低于被收购企业全部股权的50%,且收购企业在该股权收购发生时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以下规定处理:1.被收购企业的股东取得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2.收购企业取得被收购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以被收购股权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3.收购企业、被收购企业的原有各项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和其他相关所得税事项保持不变。因此,本次收购行为满足上述政策要求,原有资产的计税基础可以保持不变,不需要为此缴纳企业所得税。

企业资产两次重组中财务会计问题的处理研究

企业资产两次重组中财务会计问题的处理研究 一、企业资产的两次重组模式 资产重组已成为时下我国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术语之一,但实际上,各方面对资产重组的理解却不统一。在一些著述中,资产重组常常同所谓的“资产经营”、“资本运营”或是“资本重组”等概念混淆。在西方学和管著作中,常见的说法是“reorganizition”或者是“restructure”,这实际上是指企业内部的资产重整过程,不涉及公司控制权的变更,同我国所谓的“资产重组”并不一样。与目前我国的“资产重组”这一提法相近的概念有两个,一是并购,即兼并收购(M&A);另一个是资产经营。这两个概念都是指公司间涉及资产项目变更的经营行为,但不同的是,兼并和收购一般指影响产权变更的资产变动,而资产经营应该是指公司为了控制所控资产的风险和预期收益,调整证券资产和实物资产组合从而分散风险。提高投资收益的行为。一般来说,资产经营并不涉及产权的变更。在中国证券市场上,“资产重组”这一概念的涵概并不是很清楚,而是兼并、收购、托管、资产置换、借壳,买壳等行为的总称。实际上,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的内容早已超越了资产的范畴,如国有股的无偿划拨、无资产注入的公司控制权的变化以及重组等。可见,我国证券市场所常用的“资产重组”不是一个边界较为分明的概念,而是已被市场约定俗成为一个边界模糊的、表述一切有关上市公司重大非经营性或正常性变化的总称。

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活动是我国在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现象,是在我国证券市场发育尚不完善,证券发行机制、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和股权结构不合理的条件下的一种市场主体和市场本身重新调整的过程。因此,一般来说,资产重组概念可作如下归纳;所谓资产重组,就是通过兼并、收购、合并、出售等方式,实现资产主体的重新选择和组合,优化企业资产结构,提高企业资产的总体质量,最终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更富有竞争力的资产组织体系。 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较宽泛的概念。从内涵上看,它是指以上市公司为主体而从事的各种资产重组。从外延上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既包括公司上市前的资产重组(股份制改组式的资产重组),又包括企业上市后的资产重组;既包括上市公司之间的兼并和收购,又包括上市公司兼并收购非上市公司以及非上市公司并购上市公司;既包括国有企业海外上市,又包括外资并购中国的国有企业。一般来说,上市司资产重组的模式可以分为初次重组模式和再次重组模式。 初次重组是企业为了向募集股份并上市交易,通过合并、分离等资产重组方式,调整股东权益和财务组织结构,以达到有关法规和证券监管机构的要求的过程。上市的企业在上市前,对企业结构的重组常常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资产重组模式进行:(1)整体改组上市模式;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模式及启示 ————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 基于哈药集团的研究 2013年11月04日 规模经济优势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使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和运 作成为可能。哈药集团是大型国有企业,较早完成了内部资本市场构建,并通过对内部资本市场的有效运作,不断促进企业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鉴于此,笔者以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运作模式,分享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运作的成功经验,提出内部资本市场构建的有效模式,以期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和有效运作提供借鉴。 一、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现状 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现状 (一)国外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经济学家威廉姆森(Williamson,1975)最早提出内部资本市场(ICM)的概念,认为:“这些体现M 型组织原则的联合大企业,最好还是将其看成一个内部资本市场,因为它把各条渠道的现金流量集中起来,投向高收益的领域。”ICM 的存在是因为其在监督、激励、内部竞争、资本的低成本配置等方面具有外部资本市场不可比拟的优势。ICM 多存在于大型企业集团当中,基于企业的多元化、内部资金集中管理和规模经济等特点,大型企业集团运用ICM 进行资源有效配置更能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效率。对ICM 的研究,国外先于国内。国外Alchian(1969)、Williamson(1975)、Myers & Majluf(1984)等对ICM 进行了早期研究。其中Alchian(1969)较早提出了ICM 的关键是它规避了投资项目信息的披露以及困扰外部资本市场(ECM)的激励问题。其后,相继有很多学者对ICM 作了多视角的深入研究,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但研究结论多倾向于发现在国外企业集团中ICM 效率普遍较低。尤其是金融危机后一些学者对韩国、日本等一些企业的ICM 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其效率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有降低趋势。 (二)国内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国内在20世纪末才开始有人关注ICM 问题,但引起广泛关注并陆续开展研究则是从进入21世纪后逐渐开始的,日前对ICM 的研究还主要处于理论探讨阶段。卢建新(2006)对ICM 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综述;冯丽霞、范齐芳(2007)对我国国有企业集团ICM 效率进行了影响因素的分析,构建了影响国有企业集团ICM 效率因素的综合模型;叶康涛、曾雪云(2011)的分析表明内部资本市场的经济后果受集团战略和投资者保护的双重影响:专业化战略可以降低集团信息不对称问题、抑制经理人代理成本,而投资者保护可以缓解企业集团的外部融资约束,抑制大股东财富转移。但在诸多研究中,对ICM 效率进行专向研究的学者较少,尤其对具体企业进行ICM 深入研究的数量则更少,据笔者统计,截至2011年6月,进行案例企业ICM 运作效率研究的文献不足10篇。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使研究企业内部问题比较困难。笔者参加了哈尔滨国资委直属企业调研课题,对哈药集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能够对哈药集团ICM 运作问题展开较系统的研究。 二、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构建与运作 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构建与运作 (一)哈药集团内部资本市场的构建基础。哈药集团积极响应深化国企改革的号召,逐步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战略,吸引外部资源,优化企业架构,有效运作ICM,使企业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脱颖而出。 哈药集团组建于20世纪80年代末,2005年通过增资扩股改制成为国有控股的中外合资企业。2004年12月,哈药集团与中信资本冰岛投资有限公司、华平冰岛投资集团、黑龙江辰能哈工大高科技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三家公司正式签署《重组增资协议》。三家公司以现

资产重组方案

资产重组方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公司资产重组方案 公司因生产经营和发展的需要,现需将其实体经营的资产和业务重组。根据公司资产状况和生产经营流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特草拟以下方案供公司参考。 方案一:企业分立 一、具体操作 将公司不同业务采用派生分立的方式相互剥离,原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继续存续,将A公司的部分业务以及与其相关的资产、债权、债务和劳动力一并剥离成立新公司B。A公司股东按其原在A公司的持股比例持有A公司和B公司的股份。A公司按其剥离的净资产金额办理减资变更登记,B公司按剥离投入的净资产金额办理注册登记,A公司和B公司为并列平级公司。 二、企业分立依据 企业分立是指一个企业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分立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的法律行为。公司分立以原有公司法人资格是否消灭为标准,可分为新设分立和派生分立两种。财税〔2009〕5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中规定企业分立属于企业重组的方式之一。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且被分立企业股东在该企业分立发生时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可以选择按特殊规定进行税务处理。

三、企业分立涉税事项 (一)增值税 符合条件的企业分立不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纳税人资产重组有关增值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13号)规定:“纳税人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属于增值税的征税范围,其中涉及的货物转让,不征收增值税。” 财税【2016】36号《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附件2《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中(二)不征收增值税项目第5条规定:“在资产重组过程中,通过合并、分立、出售、置换等方式,将全部或者部分实物资产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债权、负债和劳动力一并转让给其他单位和个人,其中涉及的不动产、土地使用权转让行为”属于不征收增值税项目。 (二)企业所得税 符合条件的企业分立不确认企业分立所得 财税〔2009〕59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企业重组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适用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1、具有合理的商业目的,且不以减少、免除或者推迟缴纳税款为主要目的。

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

2012年第1期下旬刊(总第469期) 时 代 金 融 Times Finance NO.1,2012 (CumulativetyNO.469) 资产重组的实质就是产权的流动和转让,也就是指两个以上的法定主体之间所发生的财产所有权及其派生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等各项权能的部分或全部有偿转移的法律行为。资产重组的运作必然要涉及财务、会计、法律、税收、土地等有关实务内容,这些既是资产重组运作的重点,又是资产重组运作的难点。 一、企业资产重组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企业资产重组概念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买方市场的逐步形成、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快以及我国加WTO以后,政府、企业和学术界都意识到发展企业资产重组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企业资产重组的发展。目前,我国的企业资产重组发展已初具规模,良性发展的局面真正逐渐形成。同时,资产重组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货币或有价证券为手段,是有限的经济资源在市场各主体之间进行再分配的过程。它体现为价值的运动和利益的转移。因此,资产重组是企业进行资本经营的重要环节。当企业通过增量的方式,例如企业并购来整合企业时,它既打破了原有的资本结构又打破了原有的资产结构,使资产进行重新组合。当企业通过存量调整来改善企业的资产结构时,也离不开企业的重新组合。所以,无论是增量调整,还是存量调整,企业总离不开通过资产重组来进行资本经营。 二、企业资产重组的财务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关于并购中的债务重组与不良资产的处理 现代企业资产重组科学技术已经可以提供多种流程贯通一气的方法和技术。我国的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仍遵循“大而全”、“小而全”的管理模式,往往自成一个封闭的系统,与开放式的全球制造和供应链管理模式相去甚远。企业的生产设计往往只考虑生产过程本身,而没有考虑供应链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基本上是各自为政,相互脱节,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缺乏战略合作关系,没有形成一条完整的供应链;企业内企业资产重组机构及资源配置重叠,企业资产重组活动分散且效率低下,库存量大、资金积压和资产重组成本居高不下现象比较严重;大型企业较多地追求所需物品的高自制率而忽视企业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影响和制约了产品的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在这种情况下,系统深入地分析药品制造企业企业资产重组的中的财务问题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实施资产重组管理创新,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降低资产重组成本,提升其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对实现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和理论意义。 (二)公司合并的两种会计处理方法 目前本人在农干校财务科工作,虽然资产重组一再成为热点,但并非只要重组就可以真的改善学校的经营和发展,例如,国家股无偿划拨类型的股权转移学校发展变化具有滞后性。通常重组当年学校发展并无改善,明显的学校的发展改善多发生在重组的第二年,但是在此之后,学校发展增长率又转为下降,说明增长的持续性不强;政府介入较深的重组主要从两个方面带来学校发展的改善。相比之下,由于重组领域选择不当或自身的历史包袱过重等原因,资产重组对学校发展的影响尚不明朗。面对如此巨大的资产重组供应网络,公司如果没有建立有效而完整的资产重组系统是很难满足企业飞速发展要求的。所以,公司如何建立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资产重组系统,实现企业柔性生产和及时供货,使企业从资产重组方面来进一步降低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资产重组的理论与实践有很多专家进行了研究,但针对企业在供应链环境下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但在当前全球制造的大环境下,包括企业在内的我国制造企业融入全球供应链的程度及供应链管理水平还比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的差距。 由于我国加入WTO的时间较短,企业还没有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加之我国企业的市场体系不健全和市场发育还不是很完善,从而造成我国企业市场流通秩序比较混乱。因此,在我国企业流通领域里出现众多的资产重组企业,而这些企业由于其规模和市场占有率都比较小,使得我国企业流通领域内形成市场分散且效益低下的不利局面。这样很难参与国际领域的市场竞争,而企业供应链所表现出的这些特点都与我国政府调控不力有着密切相关。正是由于我国政府的调控不力而造成国内企业的数量众多和经营分散的不利局面出现,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然会导致企业间无序竞争和过度竞争,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非常低和缺乏市场竞争力。 总之,资产重组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势必会对我国的企业和大型生产企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它的出现将改变企业传统的粗放式的资产重组管理观念,使企业尽快适应加入WTO后的市场竞争影响,积极对自己企业的资产重组管理进行精益化改进,努力提高企业的资产重组管理水平,从而保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资产重组思想与战略思想一样,它主要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杜绝生产管理中的一切无价值的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生产系统的价值最大化,这样一来也才能为企业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提供了有力保证。所以,企业采用资产重组思想来实现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价值最大化的原理与企业采用战略思想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原理是相同的。 三、结论 总之,企业间的兼并收购在会计上表现为股权投资。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企业相互持股、合并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证券市场的日益发展、完善,企业兼并、控股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而其中解决财务问题将越来越重要。 参考文献 [1]石朝宏.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2]王城栋.并购中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3]翟雪改.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探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7月:133. 作者简介:赵建秀 (1978-),女,汉族,淮安市淮阴区农干校财务科,研究方向:企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 (责任编辑:刘晶晶) 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问题探讨 赵建秀 (淮安市淮阴区农干校,江苏 淮安 223001) 【摘要】在企业兼并这种主要的资产重组形式中,财务问题涉及面较广,它包括目标公司的评估,公司兼并的资金来源与兼并费用,兼并价格与成本的确定,一般财务处理以及商誉问题等。本文主要探讨企业资产重组中存在的财务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企业 资产重组 财务风险 10 Times Finance

国有企业资产重组中的财务处理

浅析资产重组中的财务处理 [摘要] 文章由国企改革谈起,从财务的角度分析了资产重组的内涵,针对当前国有企业的重组、改制提出了一些有意义的见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过去国有经济布局覆盖过宽、分布过广,现在则按市场方向有进有退,使国有经济在市场经济充分发挥作用的地区和领域逐步退出,并集中于更有利于发挥作用的领域。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重点是“坚持和完善差不多经济制度,深化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改革”。也确实是讲,现时期的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改革即是一场深刻的体制革命,也是国有经济结构重大调整过程,作为这一改革的重要实现形式,确实是国有企业的大规模重组。本文从财务会计的角度对资产重组这一课题作了一些分析并提出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一、资产重组的含义 (一)概念

资产重组是指通过不同法人主体的法人财产权、出资人所有权及债权人债权进行符合资本最大增值目的的相互调整与改变,对实业资本、金融资本、产权资本和无形资本的重新组合。重组是企业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即猎取利润及股东投资回报率最大化,充分使用治理和资源以及应付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重组会引起资产或资本以及治理策略的改变。 (二)分类 资产重组通常涉及:资产注入,资产或业务的出售,资产重新的整合,债务、资本比率的改变,新形式的资本、债务形式,借款期的改变等。 重组能够以多种形式进行,包括:资产注入、兼并、股份化、破产、出售、建立核心子公司等。既然资产重组能够为不同企业提供较多可选择模式,也确实是我们在采纳重组形式中有了更多的回旋余地。具体包括以下几种模式: 1.所有权换位的资产重组,即资产的所有权在不同的的产权主体之间发生转换或实现重新组合。如注入新资产、兼并、合并、收购。许多

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

中国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现状及其评价 【摘要】本文综述了国内学者对内部资本市场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对内部资本市场相关问题的实证研究和个案研究;阐述了该领域国内研究的优势和不足,指出了对内部资本市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内部资本市场; 资源配置效率; 融资约束; 多元化决策 一、引言 内部资本市场产生于美国,由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1975年提出,上世纪90年代末成为关注的热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多半是伴随着多元化战略的兴起和并购重组的日益频繁而逐渐活跃起来的。国外对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是有效的资源配置(如Gertner,Scharfstein和Stein,1994)还是无效的资源配置(Jensen,1993,1999);二是对内外部资本市场之间关系的研究,即共生(如Williamson,1995和Peyer,20XX等)、危害(如Inders和Muller,20XX等)或消亡的关系(Guilien,20XX等);三是发展中国家内部资本市场的正面效应(如Fauveih Hounston和Naranjo,1998)和负面效应等(如Claessens等,1999)。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以增强核心竞争力为目标的特殊时期,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集团,是我国今后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在外部资本市场欠发达的情况下,对我国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有以下4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第一,随着规模的扩张,集团日益成为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其内部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问题和资金管理问题也逐渐成为理论和实际关注的焦点。 第二,针对我国公司治理尚不完善,代理问题比较严重,股权集中度普遍偏高的特殊问题,控股股东有很强的利益侵占动机,内部资本市场的存在很可能为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创造条件。因此,如何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公司治理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分析和探讨,将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 第三,随着络信息的发展,国内研究型数据库(如CSMAR等)的建立为内部资本市场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有效地弥补了前期研究样本小、数据跨度时间短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对内部资本市场研究的说服力。 第四,随着集团附属公司数量增加,附属公司和母公司之间的信息传递成本、监督、控制成本也将不断增加,内部控制是保证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如何将内部资本市场和内部控制紧密结合,将为我们研究内部资本市场提供另一个新的

商业企业资产重组模式的选择(doc 7页)

商业企业资产重组模式的选择(doc 7页)

商业企业资产重组的模式选择 一、产权交易与股权交易的基本概念 商业企业资产重组就是通过对企业现有资产重新配置,从而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在国外,商业企业资产重组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产权交易,一是股权交易。选择何种交易方式,取决于企业长期发展的方向,也取决于交易的费用。 产权交易是通过对企业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转让,实现资产的保值与增值。产权交易不涉及到企业经营主体的变更,它只是对企业的资产进行优化。从收购方来看,通过资产交易,可以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实现规模的扩张;二是实现经营方向的转换;三是实现经营方式的改变。从出售一方来说,通过资产重组,可以缩小经营的规模,实现经营方向的转移和经营方式的改变。产权交易的客体既可以是有形的资产,也可以是无形的资产。从重组的形式来看,可以是承包、租赁、融资租赁,也可以是单纯的买卖。产权交易与一般的商品交易别无二致,区别是产权交易的客体只能是企业用于经营的资产。这种交易主要是不动产的转让,因此必须依据不动产的转让原则,进行登记或办理必要的过户手续。在以往人们的

概念中,商业企业一般从事商品的购销活动,作为从事商业经营的必要财产(包括经营设备和经营的场地)是不能交易的。实际上,作为一种以营利为目的社会组织,商业企业为了实现自身经营的最优化,可以将这些用于经营的资产重组。在我国商业对外开放的早期,一些著名的商业跨国公司进入我国的商业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运用了产权交易的方式,实现了快速的资本扩张。 产权交易的基本步骤是,选择合理的重组目标,进行必要的资产评估,与企业资产的所有人签订转让协议,办理资产的转让登记与过户手续。 我国国有企业产权交易中,应当避免以下情况出现:一是“产权崇拜”。在国有商业企业改革模式的选择上,有的学者认为,“公有产权不明晰是根本矛盾”,“产权是绕不过去的关键性改革”。他们极力主张在商业领域国有资本全盘退出,通过私有化来改造中国的商业企业。事实上,国有商业企业的全部出售并不能达到改革预期的目的,俄罗斯的私有化运动导致经济的全面崩溃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连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也指出,“经济学中没有一个神话像‘产权神话’那样在人们心目中根深蒂固”。在我国,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有进有退,在竞争领域,逐步实行退出机制。但是,这里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国有企业应当依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进退。对那些具有明显竞争能力的国有商业企业,不能人为地“卖光”或“送光”。更不能以国有商业企业作抵押,向银行等金融企业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