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例感染心内膜炎发生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1例感染心内膜炎发生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1例感染心内膜炎发生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1例感染心内膜炎发生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卫生部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刘丽杰刘海岩

我科于2012年7月26日收治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全身剥脱性皮炎,经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治和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皮肤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历介绍

患者男性,75岁,因“发热待查”于2012年07月26日入院。胸部CT提示肺部陈旧炎症,既往5月份在肿瘤医院诊断为直肠中分化腺癌,行直肠癌术。8月15日血培养结果粪肠球菌(D群),8月16日PET-CT:脾脏下极低密度灶,代谢活性增高,不除外肿瘤转移;直肠癌术后改变及多部位慢性炎症改变。08月27日普通超声心动图:LVEF 60%,二尖瓣赘生物可疑,左房左室扩大,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主动脉瓣钙化(轻),左室舒张功能减低。9月4日经食道超声心动图:LVEF 60%,二尖瓣前叶(A2)脱垂,二尖瓣腱索断裂,二尖瓣前叶赘生物(10*6mm),二尖瓣关闭不全(重),三尖瓣脱垂,三尖瓣关闭不全(中),肺动脉高压(中,56mmHg),左房左室扩大,主动脉瓣钙化(轻),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9月6日下午患者出现多发红色丘疹,直径3-5mm,以四肢为主,无水泡。皮肤科会诊诊断剥脱性皮炎,建议应用抗组胺药。9月7日四肢开始出现水泡,皮肤会诊,考虑药物过敏,建议停用所有可疑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停用万古霉素、比阿培南及速力菲、改为替考拉宁0.2g一日两次,继续原有抗组胺药物,给予氢化可的松300mg 一日一次。9月10日水泡部分融合,有好转趋势继续原方案治疗因应用激素,体温未再升高,9月11日中午时发现新出现大量水泡,多见于双侧前臂,直径5-10mm不等,水泡液清亮,为淡黄色,且颜面部、眼睑及双手水泡明显增多;双下肢可凹性水肿。皮疹加重。皮肤科葛主任会诊:考虑药疹可能性大,不除外类天疱疮,原皮疹有好转,现又加重,考虑可能与新药相关,建议激素加量。停用替考拉宁,9月12日开始应用利奈唑胺600mg 一日两次,将氢化可的松加量至400mg 一日一次。水泡逐渐融合,较大水泡进行穿刺抽液。陈旧水泡逐渐吸收,表皮开始剥脱。

2. 护理

2.1 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2.1.1初发期(无水泡期)护理:多发红色丘疹,

(一)因全身散在大片皮疹,局部破溃渗液,皮肤完整性受损,加之患者有感染性心内膜炎,血钾低(2.9—3.3mmol/h),免疫机制下降,抵抗力低下,极易诱发创面及全身的真菌感染,故将其安排在单人房间,暴露皮肤创面,促进恢复。(二)将病室温度控制在20--22度,湿度在50%---60%,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晚紫外线消毒房间,每次的消毒照射时间为一小时。护士进入房间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消毒剂清洗双手,戴口罩,病房床头交接班时,首先交该病人的病情,再交其他病人。

(三)接触创面时,要戴无菌手套,有粘液渗出时要及时处理,用无菌棉块蘸生理盐水冲洗,待干后用10%络合碘消毒创面,并暴露皮肤进行烤灯照射,时间为20分钟。

(四)室温适宜的情况下,要暴露皮肤,以免衣服、被服与皮肤摩擦,防止皮损加重,还能避免外敷药物沾染衣服,能使药物与皮肤充分接触,更好的发挥疗效。协助患者更换舒适体位。皮肤瘙痒不能耐受时,嘱患者不能抓挠皮肤,并给以修剪指甲,防止感染

(五)协助医生予以建立锁骨下静脉通路,保持穿刺伤口的清洁,及时更换伤口敷料,注意勿撕破贴敷料的皮肤。建立皮肤压力伤追随表,督促,鼓励,协助患者翻身,操作时动作轻柔,用力适中,防止损伤患者皮肤。

2.1.2 发展期(水泡期)护理

(一)碘伏消毒大水泡,以无菌注射器穿破水泡抽取水泡内液体,保持穿破后水泡表皮的完整性,以促进其自然尽快自行吸收和恢复。对于小水泡,松弛渗液少的水泡,让其自然吸收,勿使其破溃。皮肤瘙痒时用炉甘石洗剂涂抹。

(二)会阴及肛门的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进行会阴冲洗两次,并用10%络合碘将无菌纱布浸透后涂于阴囊,阴茎及周围皮肤破溃处,并用烤灯照射,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加强巡视,及时使用无菌纱布吸干破溃处的渗液,暴露皮肤,覆盖被罩,防止受凉。该患者有肠道造瘘口,保持造瘘口的清洁干燥,防止粪便溢出污染皮肤。

2.3 恢复期护理

2.1.3患者全身水泡破溃处以为黑色结痂,陆续脱落,患者精神状况好转,在保持床单位清洁的同时,予以患者心理护理,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时提供可及性护理服务,向患者介绍皮肤恢复期的相关知识,解除患者顾虑,保持良好心态,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3.2恢复期,患者可床旁坐起进餐,告知患者勿抓破结痂皮肤,待其结痂自然脱落,避免用热水烫脚,或用肥皂水洗脸。

2.3.3 防色素沉着护理防止日光充足时拉开窗帘照射皮肤,穿宽松衣服,保证充足的休息。

2.2 心内膜炎的护理

2.2.1.发热的护理

监测体温,更换衣物、保持床单位整洁,加强口腔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严格无菌操作、正确留取血培养。

2.2.2.心衰的护理

心衰是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致死的主要原因[1]。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水量,观察患者心功能情况,是否出现憋气、夜间不能平卧或双下肢水肿,予以吸氧治疗。

2.2.

3.动脉栓塞的预防与护理:

血管栓塞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另一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卜以脑、肾、脾等栓塞最为常见也最为重要.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2]。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偏瘫、失语、肢体疼痛发凉、脉搏搏动消、胸痛、咯血、腹痛、腰痛、血尿等症状,一旦发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并予以对应处理。对脑栓塞患者应注意观察意识变化,加床档,注意保护病人。肺栓塞时应予半卧位,持续吸氧,并酌予镇静剂。出现肢体瘫痪时,应协助病人做被动肢体活动。并观察有无出血倾向(皮肤护理见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2.2.4饮食护理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鸡蛋、酸奶、肉等,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鼓励患者多饮水;若患者出现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应限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控制输液速度。

2.3 心理护理

由于患者皮肤大面积皮疹、水泡,常有恐惧、焦躁不安,入院后由其老伴和家人一直陪伴,增加了安全感,发生皮疹后患者一直住在单间病房,患者有更好的修养环境,避免其他患者的情绪影响。每日固定的责任护士负责护理患者,与患者交流时做到充分解释,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得患者看到护士亲切的脸庞,关切的神情,轻柔的护理动作,无半点嫌弃,使患者更加配合医疗和护理。对患者的心理支持,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3. 体会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全身性重症皮肤病,皮肤症状呈弥漫性潮红、肿胀、脱屑,以面部、手足为重,在皱折及粘膜处均可出现水泡,糜烂,渗液及结痂,有痒及灼热感,手足部脱屑似手套或袜套状,有时并发败血症,中毒性休克及心力衰竭等。通过对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使我们体会到皮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护士要对病人有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除加强一般基础护理外,侧重皮肤的观察及护理,严格掌握无菌操作,合理使用外用药等。我们还要对患者的病情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做好细致的护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整体护理工作。

[1] 孙雯. 3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护理[J].《天津护理》2011,19(1):20

[2]何东权,陈知行,张尔永等.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栓塞的临床分析[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7,14(5):350一353

病例分析——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1例

卡马西平致剥脱性皮炎 ***卫生部临床药师培训学员*** 一、病史摘要 患者***,女,***岁,主因“上腹不适,呕吐,纳差,乏力6天”于2011年3月25日入住消化内科治疗。患者年轻女性,起病急,病程短,患者于2011年3月19日院外行“刮宫”术,术后出现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色液体,无呕血,纳差、乏力。既往史: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有癫痫病史,但否认院外服药治疗。 查体:体温38.7℃,脉搏86 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18/64mmHg,发育正常,神志清楚,精神差,查体不配合,颜面肿胀、充血,全身皮肤干燥浮肿,双肺呼吸音粗,心界不大,心律齐,腹软,无压痛,肠鸣正常,移浊阴性。 辅查(3月25日):(1)血常规:白细胞数:21.31 ×109 /L ,中性粒数6.93×109 /L,中性粒细胞率0.325,淋巴细胞率0.427 ,(2)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174u/l,谷丙转氨酶155 u/l,总胆红素63.1 umol/L,直接胆红素55.4 umol/L,血糖5.2 mmol/L,肾功能正常(3)B超:肝大、脾大、腹腔淋巴结长大。 入院诊断为:1、腹腔感染2、败血症?3、肝功异常。 治疗:“头孢哌酮/他唑巴坦ivgtt 2.0g Bid、奥硝唑 1.0g ivgtt Bid”抗感染治疗、“还原型谷胱甘肽 2.0g ivgtt Qd’护肝治疗,补钾、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3月26日患者出现高热,全身现红色皮疹,面部及全身肿胀加剧。其后治疗期间患者一直出现不规则高热,体温:3月25日36.7℃、3月26日40℃、3月27日39.2℃、3月28日39.0℃、3月29日39.5℃。 于3月29日患者全身皮疹加剧,脱屑,呈鱼鳞样改变,逐考虑由药物引起的“剥脱性皮炎”。3月29日停用“头孢哌酮/他唑巴坦 2.0g ivgtt Bid、奥硝唑 1.0g ivgtt Bid”,换用“去甲万古霉素0.4g ivgtt Q8h”抗感染治疗,“甲基强的松龙80 mg ivgtt Qd ”,口服“酮替芬片1mg Bid 氯雷他定片10mg Qd”抗过敏治疗,继续护肝,补钾、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 辅查(3月31日):(1)血常规:白细胞数12.23 ×109 /L 、中性粒数3.22×109 /L、中性粒细胞率0.263、淋巴细胞数6.16×109 /L、血小板数40 ×109 /L;(2)生化常规:谷草转氨酶387u/l,谷丙转氨酶237 u/l,总胆红素149.7umol/L,直接胆红素138.1 umol/L,血

皮肤科护理手册

皮肤科护理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1)主动热情接待人院病人,介绍医院环境、病区主任、护士长 及规章制度,通知主管医生。 (2)病人人院后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以后每日2 次,3d后改每日1次。体温37.5℃以上者每日4次,39.5℃以上者每4h测量1次,连测3d,正常后每日1次。 (3)注意饮食管理。一般病人给予普食。过敏性皮肤病者,禁食 鱼、虾、蟹、蛋类及刺激性食物。 (4)解除病人思想顾虑,给予心理护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5)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每周紫外线消毒1次,每次30min。(6)保持床铺干燥、平整、清洁。全身大面积皮肤损害者,应及时 更换消毒被单及衣服。 (7)未经医生允许,不得洗澡。 (8)每周剪指(趾)甲1次,嘱病人勿挠抓皮肤,预防感染。 (9)指导并协助病人涂药;全身擦药时,注意避免着凉。随时观察 用药情况,如有反应,及时通知医生。 (10)重危病人每2h翻身1次,并按摩受压部位皮肤,预防褥疮发生。 (11)使用免疫抑制剂及激素治疗时,注意观察有无并发症和副作 用。如出现恶心、呕吐、食欲减退、感染及肝肾功能损害时,应立即通知医生。 (12)按医嘱及时留送各种化验标本。 二、皮肤科常见疾病护理 (一)湿疹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病。皮疹呈多形性,可 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多呈对称分布,瘙痒剧烈,易于复发。 1.观察要点 (1)皮疹形态:一般为多形性,由红斑、丘疹和水疱组成,集簇分布,边缘弥漫不清。 (2)皮疹的部位,以颜面、耳后、手、足及会阴处多见。 (3)湿疹发作与饮食(鱼、虾、蛋)、情绪(紧张、劳累、忧郁) 及其他因素如寒冷、日光、皮毛等的关系。 (4)观察病人服用抗组织胺药后,是否有头晕、嗜睡等副作用。 (5)观察外用药治疗后皮损的变化。 2.护理常规 (1)执行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2)按医嘱给予清淡饮食,禁食鱼、虾、蟹及刺激性饮食。婴幼儿 湿疹系母乳喂养者,其母应暂禁食鱼、虾、蛋类等食物。 (3)避免局部刺激,嘱病人不要搔抓和用肥皂或热水洗烫患处。 (4)湿疹糜烂渗出者,给以湿敷,大面积湿敷时注意避免受凉。常 用湿敷液有3%硼酸溶液、0.1%雷夫奴尔溶液、1:8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等。

1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1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3-15T09:25:14.487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9年第01期作者:王雪 [导读] 报告1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其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控制感染,皮肤护理,黏膜护理,饮食护理等。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 225000 摘要: 报告1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甲硝唑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其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控制感染,皮肤护理,黏膜护理,饮食护理等。2周后肿胀消退,水泡消失,全身鳞屑经反复剥脱后,皮损基本愈合。白细胞升至7.6×109/L,于2018年11月25日康复出院。 关键词: 甲硝唑,剥脱性皮炎,感染,护理 剥脱性皮炎属严重药疹【1】。是有药物通过内服、注射、吸入、灌肠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在皮肤粘膜上发生的急性炎症反应,严重尚可累及机体其它系统。大多数是通过变态反应引起的。1例鼻咽癌的患者在放疗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全身皮肤红斑、合并水疱及口腔粘膜红斑、溃烂,如此严重的皮肤粘膜损伤程度在临床上较为少见,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危及其生命。经积极治疗及细心护理,病情稳定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3岁,因鼻咽癌收入院,完善相关检查后于2018年09月2日始行鼻咽部病灶区放疗,照剂量5040cGY/28FY,患者出现发热2周,体温为38.2-39.5℃,血象中白细胞为11.4×109/L,遵医嘱予甲硝唑注射液静滴3天后,患者全口腔粘膜充血红肿明显,伴多处散在溃疡,灼痛感,张口困难,不能进食,6天后患者相继出现颜面部皮肤溃烂,胸、腹部、颈部、腹股沟、背部、臀部、会阴部及四肢皮肤逐渐出现红褐色斑疹,红斑呈散在状,大小不等,伴有脱屑,个别部位渐成串形融合水泡,部分水泡破溃处流出淡黄色液体,经皮肤科会诊诊断为:药物性剥脱性皮炎,即停用甲硝唑,暂停放疗。 2护理 2.1心理护理 病人在确诊后还没来得及调整心态,便开始进行放疗,现在又出现上述情况,一活动皮肤剥脱疼痛,不敢活动,所以患者对这次放疗后出现症状的恐惧和担心是否会影响疾病预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再加上治疗费用大,因此对生活、治疗都失去信心,心理负担沉重,情绪激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耐心、细致地与病人沟通的同时,做好家属的工作,鼓励病人倾诉内心的感受,减轻病人心理负担,安定病人情绪,操作时动作宜轻柔、准确,生活护理更应细心周到,尊重病人,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并介绍本科以往的治疗经验及成功病例,向患者说明疾病的过程,使其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端正对待疾病的态度,在心理上达到最佳状态【2】。从而通过一系列措施逐渐帮助患者重建信心并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患者顾虑,积极配合相关治疗和护理。 2.2控制感染 因患者全身广泛皮疹、水泡、渗液,创面极易感染,故预防创面感染是治疗取得成功的主要环节,因此要做好消毒隔离:①置病人于单人房,并限制探视,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温度20~24℃,湿度40%~50%),病房每天用紫外线消毒1次,地板用有效含氯消毒液拖2次。②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要严格无菌。患者所有用被服需经高压消毒,每日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勤修剪指甲,并向患者讲明搔抓的危害,避免抓伤皮肤。和病患及其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限制探视人数、次数,限制有任何感染的人探视。专人护理,固定医疗用品,操作带手套,减少进出病房次数,既能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又有利于防止交叉感染。 2.3 建立良好的静脉通道及其维护 2.3.1建立良好静脉通路 因病人患有鼻咽癌需要化疗及放疗,剥脱性皮炎又致大面积表皮脱落,静脉穿刺及固定都非常的困难,为了避免反复穿刺及用药所需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选择了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 2.3.2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的护理 置管后24小时内观察有无渗血渗液,24小时后更换敷料一次,以后每周更换一次。为防止加重皮损,避开皮损处,用绷带作环形固定代替。每日使用管道输液时检查敷料及正压接头情况,勤于观察做到随脏随换、随痒随换。更换敷料要注意无菌原则,用碘酒酒精消毒,以穿刺点为中心扩大至周围10*10cm【3】。为防止堵管及药液的残留,每日睡前、每次输液前后用8-10毫升盐水脉冲式冲管。告知患者穿刺肢体勿过多活动、勿提重物,勿局部重力按压;如脱出或缩进应及时通知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处理,不可擅自插入;如有渗血、渗液、感染、出血倾向,应遵医嘱拔除。教会患者及家属改良术肢衣袖,以免穿脱上衣时将导管拔出,尤其是在睡眠时保护好导管,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输液时将输液袋挂在患者易于观察处,以免患者经常抬头查看液体情况导致套管滑出静脉。 2.4皮肤护理 2.4.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每天用温凉开水清洗皮肤1次,皮疹无溃破可交替涂炉甘石洗剂及比亚芬软膏,病人如有明显皮肤发痒,应避免搔抓皮肤,予采取有效止痒措施。适当服用抗组织胺药物,镇静脱敏,外擦无刺激的止痒剂,如炉甘石洗剂等,以免影响饮食及睡眠。潮湿的皱裂部位予扑5%硼酸粉保持干燥。清理创面时尽量保护水疱,勿使其破裂,大疱未破者,在无菌操作下抽疱液。用已消毒的支被架支起被子,以减少被褥与皮肤创面的摩擦,进行全身暴露干燥疗法,四肢置于适当伸张位,利于通风。 2.4.2颜面部皮肤护理 为促进颜面部皮肤溃疡愈合,防止细菌感染。创面液分泌较多时,可用生理盐水清洗,无菌棉签擦干后涂比亚芬软膏。随着液化物减少涂药次数相应减少,涂药时间间隔相对延长。并指导病人不要用手抓溃疡处皮肤,并告诉患者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忌用手去揭痂皮,让其自行脱落。12天后患者痂皮脱落,原溃疡处生长出新的组织。 2.4.3四肢及躯体皮肤护理 采取暴露疗法,充分暴露皮肤,避免受压、摩擦患处皮肤,建立翻身卡,1~2小时帮助病人变换体位1次。保持皮肤清洁,保持创面干燥。糜烂缺损处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2次,暴露创面用神灯照射20~30分钟/次,皮肤水泡处及渗液糜烂缺损处,清洁消毒后,外用

3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3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治疗与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治疗与护理经验。方法对3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治疗与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患儿予以全身抗炎以及局部皮肤护理治疗,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最长12 d,最短8 d。结论积极的抗炎治疗与合理的护理方法是治疗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关键。 关键词新生儿剥脱性皮炎;葡萄球菌;护理体会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又称葡萄球菌烫伤样综合征。该病是由特殊类型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红斑,上皮起皱伴大片表皮脱落,黏膜常受累,可伴有发热[1]。本病起病急,可合并败血症,重症可危及生命。现将本院2012~2014年收治的3例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诊疗和护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3例患儿病史分别为:①男,生后2 d,因“发热伴全身广泛红斑1 d”入院,入院2 ~3 d出现全身广泛松弛性水疱伴有表皮脱落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如烫伤样。②男,生后8 d,因“发热伴全身散在疱疹2 d”入院,入院第2天疱疹渐增大并增多,上皮起皱部分破溃伴有表皮脱落。③女,生后1 d,因“双下肢皮肤破溃1 d”入院,入院查体见患儿双下肢小腿以及足面广泛皮肤起皱伴有上皮脱落如烫伤样改变。 1. 2 实验室检查3例患儿血常规白细胞计数>20.0×109/L,中性分类均>75%,C反应蛋白>8 mg/L。肝、肾功能正常,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1例。其余2例阴性。 1. 3 诊断标准根据出生后1~5周发病,皮肤表现为全身广泛性红斑其上皮起皱伴有大片表皮脱落及血常规检查等即可确诊。 1. 4 治疗方法患儿均选用三代头孢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联合抗炎,血培养阳性根据药敏更换抗生素。同时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1 g/(kg·d)],连用2 d。维持水电解质稳定,保证营养供给。 1. 5 临床护理方法患儿入住新生儿隔离病房,裸露置于暖箱中,进行保护性隔离,箱内垫褥均高压消毒,褥面上铺议程无菌纱布,注意将纱布铺放平整,不要有褶皱,更换2次/d,污染后及时更换,箱温维持在30~32℃,湿度55%~65%,使用紫外线照射病房2次/d,并使用消毒液擦拭保暖箱的内外表面,医护人员接触患儿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洗手、戴灭菌口罩,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患儿清水沐浴1次/d,碘伏擦洗2次/d,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不能推拉,脱落表皮不能强行撕拉。破损处涂以莫匹罗欣软膏,每6~8小时1次,根据患儿受损皮肤位置和面积灵活翻身,避免受损皮肤长期

一例丙戊酸钠致全身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一例丙戊酸钠致全身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12-15T10:37:42.36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5年4期供稿作者:王祯[导读] 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定时测量体温,记录24h出入量,观察皮肤的颜色、弹性、脱屑的程度。安徽省安庆市立医院神经外科王祯 剥脱性皮炎是药物性皮炎最严重的皮炎之一,其临床表现有水泡、渗液、糜烂,病程中常伴有大面积表皮剥脱、感染、高热,还常见肺炎、败血症等。我科于2015年5月收治1例因脑瘤术后服用丙戊酸钠过程中导致全身剥脱性皮炎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一个半月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因前中颅底巨大嗅沟脑膜瘤在我院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术后病理示:脑膜瘤(WHO I级),患者于住院20天病情平稳后出院。出院回家带丙戊酸钠片口服1#Bid,于用药第五天患者两侧面颊、躯干及四肢皮肤出现肿胀、并有大量红色片状斑丘疹,伴有瘙痒及疼痛。故此再次入院治疗,体格检查:神志清楚,精神差,T:40℃ P:116次/分 R:22次/分 BP:100/60mmHg, 血糖波动在11.0mmol/L左右,此后继而很快出现全身皮肤散在的水泡,泡液澄清,易破溃;两眼睑膜充血,局部可见浆液非脓性分泌物,口唇干裂糜烂,无法言语、进食困难。并伴有咳嗽、咳痰,双肺呼吸音粗,行胸部CT结果示:右肺上叶炎症,双侧胸腔积液,经相关科室会诊,诊断为脑膜瘤术后口服丙戊酸钠导致特重型过敏性剥脱性皮炎,经过补液、抗过敏、抗感染等一系列的对症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患者于七月二号康复出院。 2.【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病人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的心理,针对这些,护士因主动与病人及家属交流沟通,及时解答病人提出的疑问,讲解疱疹的病理原理,帮助消除顾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及护理,2.2 病情观察:应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记录24h出入量,观察皮肤的颜色、弹性、脱屑的程度;此患者因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甲强龙)且血糖值波动不稳,故应定期监测血、尿等系列指标;注意观察有无呕血、黑便等消化系统出血症状;注意激素的副作用;并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渐减少皮质类固醇激素的用量,定期复查。 2.3 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协助病人取半坐卧位增强肺通气量,指导有效咳嗽,协助排痰,定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并加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鼓励病人多饮水,观察有无窒息,及时做好抢救准备。 2.4 营养支持:由于患者早期进食困难,加上皮肤出现广泛的水泡,脱屑,导致蛋白质大量丢失,故在治疗上加用了丙种球蛋白静脉输注,以增强机体免疫。待病情逐渐好转后,循序渐进,少食多餐,缓慢摄入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如鸡、鸭、瘦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鸡蛋等),禁忌辛辣刺激的食物。 2.4 眼部、口腔的护理:患者双眼睑膜充血糜烂且分泌物较多致粘连,无法睁眼,予以妥布霉素眼水及硫酸软膏素滴眼,并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局部,严重者可用无菌纱布覆盖。患者口腔溃疡及粘膜糜烂明显极易发生细菌感染,同时激素及抗生素的应用也可导致真菌感染,所以每天用碳酸氢钠溶液行口腔护理。 2.5 皮肤受损的护理:采取暴露疗法,充分暴露皮肤,避免受压、摩擦患处皮肤,皮肤糜烂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溃疡液外涂,敷盖无菌纱布,保护皮肤糜烂面,杀灭细菌,减少渗出。同时每1~2h协助患者变换体位1次,使臀部及骶尾部皮肤尽量保持干燥,控制皮损发展。正确处理水疱,小的水疱注意保护,勿抓破;大疱未破者,用无菌注射器严格无菌操作抽出疱液,同时给予烤灯照射,以减少渗液,促进吸收,掌握好照射的时间和距离,并安排专人看护。及时修剪指甲,防止抓破损伤皮肤,保持双手清洁卫生。静脉输液时不用止血带,穿刺部位碘伏消毒,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减少反复穿刺,穿刺后针头用无菌绷带包扎固定,加强巡视,避免药物外渗。 2.6 消毒隔离:将患者置于单人病房,每日于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限制探视人员,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病房内的物体表面及地面清洁两次,医护人员接触病人前严格手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每日更换患者衣服及床单,护理人员在执行各项操作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3.【讨论】 剥脱性皮炎因起病急,常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还应注意预防及控制继发感染,护理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的治疗中还应严格掌握各项药物的副作用及不良反应,而丙戊酸钠的副作用则表现为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倦睡、眩晕、疲乏、头痛、过敏体质者偶可引起皮肤反应,如皮疹。在某些病例有毒性上皮坏死溶解,多形性细斑也有报导。此患者通过系统化的整体护理,恰如其分的饮食指导和正确的心理护理,住院期间再未发生败血症等相关的并发症,大大缩短疗程,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参考文献】 何冰娟,王郡,陈艳梅重症剥脱性皮炎1例的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 年4月第9卷张平平,石建喜,高明秀卡马西平过敏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中国实践与研究 2012年第9卷第7期

感染性心内膜炎健康教育 护理篇

感染性心内膜炎健康教育 概念 感染性心内膜炎为心脏内膜表面的微生物感染,伴赘生物形成。赘生物为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血小板和纤维素团块,内含大量微生物和少量炎症细胞。 症状 一、发烧,发烧前可能会寒战,一般来说,这种发烧都很厉害,而且治疗很长时间都不好。 二、多数都有基础病变,如果先天性心脏病或者做过瓣膜手术的病人出现长时间发烧,需提高警惕。 三、由于感染坏死的东西会脱落,造成一些小血管的栓塞,可以出现相应的症状,如肢体出现小出血斑点、指(趾)甲下出血等,严重者会出现腹痛、脾栓塞等。 四、如出现心脏结构损害,会有心力衰竭的表现,如咳喘、憋气、晚上不能平卧,饭后腹胀、腿肿等表现。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要根据血培养的结果来定。应用要求足量、足疗程。 二、手术治疗:有些严重感染抗生素无效,或者感染造成心脏结构损

坏,需结合手术。 三、如果体内有植入物者,需通过手术将植入物取出或更换。 护理 1.观察体温及皮肤黏膜变化,发热时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注意病人有无皮肤瘀点、指甲下线状出血等 。 2. 正确采集血标本:未经治疗亚急性病人,第一天采血q1h ×3次,次日未见细菌重复采血3次后开始治疗。已用抗生素者,用药2-7天后采血。急性病人入院后立即采血q1h ×3次。每次采血10-20ml ,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 3. 合理饮食。环境温湿度适宜,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及时更换衣物,促进舒适。 4抗生素治疗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告知病人抗生素治疗是本病的关键,需坚持大剂量长疗程的治疗。严格时 间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地血药浓度。应用静脉留置针,以保护静脉 血培养送检要求: 至少送检2套 1套=1+1(1个需氧瓶+1个厌氧瓶) 每瓶8-10ml

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31T14:11:18.6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1期供稿作者:岳爽吴桂芳蒲蓉于晓艳[导读] 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的患者,因人体免疫力低下、天然保护屏障遭到严重破坏,抵抗力极差,及易发生创面及全身感染。 岳爽吴桂芳蒲蓉于晓艳(四川省南充中心医院传染科 637000) 【摘要】总结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主要包括:预防感染、皮肤、黏膜护理、建立有效静脉通路、营养支持、心理护理、职业防护等。认为做好消毒隔离和身心全方位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治疗成功率。 【关键词】艾滋病剥脱性皮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1-0321-02 艾滋病又叫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致命性传染病,人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侵犯并破坏CD4T淋巴细胞,使机体免疫系统受损,最终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1]。剥脱性皮炎是又称红皮病,皮损呈全身弥漫性广泛潮红、肿胀,以面部及手足为重,可出现丘疹或水泡,后期全身出现鳞片样脱屑,手足呈手套或袜套样脱落,累及口腔和眼结膜。病情严重者可伴有内脏损害,重症患者可因全身衰 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2]。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共收治6例艾滋病合并剥脱性皮炎的患者,其中2例为重症患者,给予积极的治疗和精心地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37岁,因全身红斑、水泡、瘙痒入住皮肤科,因HIV抗体确诊实验阳性,转入。患者精神萎靡,消瘦;全身泛发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的红斑、水泡,部分融合成片,以头面部为甚;眼结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多呈脓性;口腔黏膜覆盖片状白色假膜,有多处溃疡;外阴皮肤破溃,分泌物呈脓性。T:39.80C,P:98次/分,R:22次/分,BP:116/68mmHg。实验室检查示:白蛋白32.0g/L,血常规WBC3.9×109/L,N89%,CD4T淋巴细胞37个/uL。主要诊断:①重症剥脱性皮炎;②AIDS ;③霉菌性口腔炎。 患者,女,62岁,因HIV感染5月,抗病毒治疗11天,发热伴进行性皮损3天入院。全身皮肤可见充血性、弥漫性脱屑样皮疹,和大小不等的水泡,多发性创面破溃,渗出较多,以颈胸部及双上肢为甚。唇周及口腔内见多个溃疡,有血性分泌物。颜面及四肢水肿。T:40.00C,P:98次/分,R:24次/分,BP:136/88mmHg。实验室检查示:白蛋白29.0g/L,血常规WBC4.0×109/L,N90%,CD4T淋巴细胞122个/uL。主要诊断:①重症剥脱性皮炎(药物型);②AIDS。治疗经过:停止一切可引起过敏的药物;抗炎、抗过敏、补充水、电解质、维生素,纠正低蛋白血症等治疗和精心地护理,患者皮损减轻,糜烂及溃疡面愈合,渗出减少,水泡吸收,皮肤呈袜套样脱落,新生皮肤清洁表面干燥。第1例患者治疗6周后好转,转当地疾控中心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第2例患者治疗4周后好转,调整抗病毒方案。2个月后随访患者均无不适。 2 护理 2.1环境要求艾滋病患者抵抗力差,加之皮损面积大,人体天然屏障遭到严重破坏,抵抗力极度低下。及易造成创面及全身感染,做好消毒隔离中作至关重要[3]。安置病人于单人病房,限制探视。每天开窗通风2次,多功能空气消毒机行室内空气消毒。监护仪表面用75%的酒精擦拭,床栏、桌椅等物体表面和室内墙面、地面每日用含有效氯为500mg/L消毒液擦拭或湿拖。床单元清洁、干燥、柔软,无邹褶、渣屑。每日更换被服,污染时随时更换。换下的衣被用黄色塑料袋单独包装,单独清洗后行高温蒸汽灭菌。诊疗用物专人专用,每日消毒。工作人员进病房时穿隔离衣,带无菌手套、口帽,换鞋套。病室温度控制在22~ 240℃,湿度在50~60%。 2.2 皮肤护理 剥脱性皮炎皮肤护理至关重要,是治愈和预防感染的发生的有效保证[4]。盖被用支架托起,避免与皮肤摩擦。被单下垫消毒软垫,定时翻身,皮肤破损及糜烂处,用生理盐水清洗后再用3%硼酸和聚维酮碘溶液交替湿敷每日2次。大水泡在无菌技术下,于水泡的低位处,抽出泡内液体。小水泡注意保护,让其自行吸收。手指、脚趾之间用无菌油纱隔开,防止粘连。翘起的脱皮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软化后用无菌剪修剪。 2.3 局部黏膜护理 2.3.1眼、耳、鼻部的护理患者球结膜充血水肿,眼睑分泌物多且呈脓性,每天用生理盐水冲洗3次;日间用妥布霉素眼药水滴眼,嘱其经常转动眼球;睡前涂抹红霉素软膏,防止眼睑粘连。外耳道及鼻黏膜有分泌物时用消毒棉签轻拭。鼻黏膜糜烂、结痂处用生理盐水清洗;植物油软化后,用无菌镊子取出。 2.3.2口腔护理患者口腔黏膜糜烂、破溃、出血、疼痛分泌物多,使其张口困难,先用生理盐水湿化后清除唇周结痂;再用吸管吸取0.5%的利多卡因漱口缓解疼痛,最后用5%碳酸氢钠含漱,制霉菌素粉剂100万U加碘甘油10ml涂擦溃疡处,唇周涂石蜡油。餐前用0.5%的利多卡因,餐后生理盐水漱口,操作时,动作轻柔,避免损伤黏膜或加重出血。 2.3.3会阴部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2次,碘酊消毒尿道口,便后用侵0.01%新洁尔灭的湿巾纸擦拭,防止污染皮损处。 2.4保证有效静脉通路静脉输液是患者治疗的主要途径。大面积皮肤破溃、渗出,静脉穿刺、固定较为困难,采用浅静脉留置针及股静脉置管的方法,胶布固定时避开皮损处。 2.5 发热的护理鼓励多饮水,戴冰帽,温水(禁酒精)擦拭皮肤完整处,若该降温效果不佳,则遵医嘱使用药物降温。 2.6 营养支持艾滋病合并重症剥脱性皮炎患者因高热,大面积皮肤脱落,渗出较多,分解代谢增加,口腔黏膜溃烂进食困难,引起低蛋白血症、水电解质紊乱,应及时纠正。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温凉流质饮食,补充足够的水分,既保证营养的供给,增强抵抗力,促进皮损早期愈合,又可防止长期禁食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口腔糜烂好转后逐步过渡到软食、普食。避免粗纤维、辛辣、刺激、易引起过敏的虾蟹等海产品。进食量少者静脉输入白蛋白、氨基酸等。 2.7 心理护理患艾滋病的事实本也给患者以沉重的打击,重症剥脱性皮炎皮损严重,语言及吞咽困难,病情凶险,使患者沮丧、恐惧,尚失生的希望,甚至想放弃治疗,护理人员多与之交流沟通,加强心理疏导,引导其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2.8 职业防护给患者进行护理、治疗前,评估环境,保证环境安静、安全,无他人干扰。操作空间宽敞,光线明亮,戴好口罩、手套、鞋套,穿戴隔离衣、裤,必要时戴防护眼罩。操作者沉着冷静,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被污染的锐器及时放入锐器桶内,被病人血液体液污染而无法重复使用物品及时焚烧。送检标本时,标本放在防渗漏的容器内。

一例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一例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11-14T13:34:24.3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20期作者:邓俏连 [导读] 剥脱性皮炎属于严重药物性皮炎,病情危重,易引起皮肤化脓和大量皮肤渗液。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内二科广东广州 510510 摘要:目的:探索脑出血恢复期患者严重剥脱性皮炎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6年3月12日收治的一例脑出血恢复期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27d精心护理,患者因严重剥脱性皮炎引发的继发感染完全康复,患者多发皮疹及破溃明显好转,病变基本痊愈。结论: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多引药物引起,病情危重,可能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应在常规抗炎和消毒隔离的基础上,兼顾做好皮肤护理、粘膜护理和营养支持,停服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经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脑出血;恢复期;剥脱性皮炎;护理 剥脱性皮炎属于严重药物性皮炎,病情危重,易引起皮肤化脓和大量皮肤渗液,患者皮肤呈现鳞片状,手部和足部皮肤正片剥脱,患者便有严重炎性症状,如治疗和护理不够得当,可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器官衰竭,继发严重感染死亡。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3月12日收治的一例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全面护理干预,收到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张某,男,61 岁2016年1月因脑出血入我院脑外科治疗,手术治疗后行抗炎治疗。3月12日患者颈部、腹部、足底出现大量红斑疱疹,迅速发展至面部和躯干部位,皮肤破损严重,并出现严重黏膜糜烂。临床确诊为严重剥脱性皮炎。如我科室治疗时,患者嗜睡症状明显,结膜水肿严重,患者出现高热和寒颤等表现,患者背部和四肢皮肤大片剥脱,病情十分危重。 1.2 治疗方法 立即停止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开通深静脉通道,予以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患处外用莫匹罗星,使用专用层流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严格按照要求应用治疗药物,一旦发现药物反应,立即进行处理。 1.3 护理方法 1.3.1 消毒隔离 剥脱性皮炎患者皮肤损伤面积较大,易出现全身感染[1],护理中应首先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病房,持续使用层流床,室内每日进行2次紫外线消毒,地面采用有效氯湿拖消毒,患者被褥和个人衣物每日进行高温消毒,使用医疗器械采用75%医用酒精消毒。保持十年温度为23℃至25℃,湿度控制在45%至55%,诊疗和护理过程严格实施无菌操作,严格控制探访人数和探访时间,避免出现院内交叉感染。 1.3.2 皮肤护理 充分暴露皮肤,每日用滴露溶液水溶剂为患者轻柔清理皮肤,如皮肤出现红斑,外用炉甘石洗剂,对破损皮肤部位湿敷3%硼酸液,并采用改性几丁质喷雾剂进行治疗[2]。注意保持患者皮肤干燥,及时为患者清理指甲,防止患者抓伤皮肤,患者皮肤部分结痂后,采用金因肽与庆大霉素交替外喷,采用油性纱布包裹无菌纱布做好患者手足分隔,防止手指和脚趾出现粘连。 1.3.3 黏膜护理 严重剥脱性皮炎可侵犯患者黏膜,本研究患者双眼均出现粘连,采取了生理盐水清晰结膜囊护理,并日间给予卡波姆滴眼液,夜间给予金霉素眼膏。临床治疗使用大剂量激素和抗生素,患者出现了继发口腔感染,护理中采用口泰漱口液漱口护理,外阴部位采用3%硼酸液湿敷后,并联合使用外用莫比罗星。外耳道粘膜每日采用消毒棉签清理,鼻腔采用生理盐水棉球清理。 1.3.4 营养支持 由于患者皮肤损伤严重,蛋白质消耗大,如营养支持不够,会延缓皮肤愈合[3]。临床护理应给予高蛋白、高纤维流食,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食品,进食前为减轻口腔黏膜溃烂造成的不适,可采用利多卡因漱口。饮食还应注意补水和氨基酸。确保患者有较为充足的营养供应。 1.3.5 心理护理 该患者脑出血后发生严重剥脱性皮炎,患者情绪低落,一度丧失治疗信心。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采用亲情式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因和治疗方式,全面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为防止交叉感染,护理中对探访情况进行了严格控制,为消除患者孤独感和焦炉感,通过智能手机让家属与患者及时沟通,给予患者亲情慰藉。出院前嘱患者避免服用过敏药物,保持心情愉快,注意科学饮食,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检查随访。 2 结果 经过经27d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因严重剥脱性皮炎引发的继发感染完全康复,患者多发皮疹及破溃明显好转,患处皮肤已经结痂,病变基本痊愈,患者康复出院。 3 讨论 剥脱性皮炎是一种可累及全身的严重皮肤疾病,病因多为药物过敏、恶性肿瘤继发、其他皮肤病继发等[4]。剥脱性皮炎对患者皮肤和黏膜侵犯严重,患者多伴有发热和肝肾功能异常等反应[5]。本研究病例为药物过敏引起,患者皮肤化脓感染比较严重,全身多处出现皮疹和破溃现象,患者病情十分危重。临床采取了全面护理干预措施,实施皮肤和黏膜会,全面进行隔离消毒,并采取有效心理护理手段,稳定患者情绪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经过27d精心护理和治疗,患者患处皮肤结痂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总之,脑出血恢复期出现严重剥脱性皮炎,多引药物引起,病情危重,可能引起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应在常规抗炎和消毒隔离的基础上,兼顾做好皮肤护理、粘膜护理和营养支持,停服可能引起剥脱性皮炎的药物,经全面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的中医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4-02T10:53:36.2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月3期作者:刘丽 [导读] 目的对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予以探究。 刘丽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中医医院;四川成都610200) 【摘要】目的对新生儿剥脱性皮炎应用中医护理的效果予以探究。方法以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为例,共62例,随机选自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以接受常规护理的患儿为乙组(30例),以接受中医护理的患儿为甲组(32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与乙组家长护理满意度(73.33%)比较,甲组(93.75%)最高,差异显著(P<0.05);甲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住院时间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护理有助于维持患儿体温稳定,加速症状恢复,减短住院时间,使家长对护理工作予以高度评价。 【关键词】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中医护理;效果 [ 中图分类号 ]R2 [ 文献标号 ]A [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3-0091-01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亦称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属于一种急性皮肤疾病,多见于婴幼儿,具有暴发流行性、病死率高等特点,因此,加强患儿护理干预对其早期治疗及健康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2]。常规护理因缺乏针对性、主动性、片面性等不足之处,应用受限。为此,本文对本病患儿予以中医护理,对其作用效果予以如下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12月的新生儿剥脱性皮炎为例,共62例,所有家长均知晓研究,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以其中行常规护理患儿为乙组(30例,男18/女12,日龄10-25d)。以行中医护理患儿为甲组(32例,男20/女22,日龄12-28d),经对比,两组临床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 乙组给予常规护理,即根据医嘱,向患儿提供环境护理、生活护理、生命体征监测、口腔及眼部护理、营养支持等措施,保证患儿机体康复水平。 甲组予以中医护理,如下:①用药护理,评估患儿症状严重程度,根据评估结果,使用清凉膏/普连膏,如大片皮损,利用无菌压舌板取适量膏体,自中心向外均匀涂抹在患处,注意此过程需边擦边揉,2次/日;渗液较多者,使用中医药膏湿敷,即生大黄+300mL温水,煎沸约20min,而后过滤、加300mL温水,煎沸约15min,再过滤,直至100mL,从中取30mL药液,加入100g凡士林,制成大黄膏,并加入粉末状的五倍子、轻粉、铜绿,压制成膏体,平铺在无菌纱布,再贴于创面,妥善固定,1次/8-12h。②皮肤护理,为预防风寒侵犯皮肤,需提供22°-24°单人病房,提供护理操作时,使用屏风挡/床帘,防止风寒侵袭。③发热护理,注意监测、记录患儿体温变化,如发热无汗,偶有微寒者,予以中药降温,以清热凉血、解毒汤剂为主,配以0.5-1g羚羊粉,1次/日;里热盛者,予以通腑之药+清热凉血汤,2次/日,保持排便顺畅,体温下降。④饮食指导,以生津止渴、清热除烦、补肝益血等食物为主,如莲子粥、绿豆汤、猪肝、猪心等,指导家长服用,经母乳喂养,达到调节患儿体温目的。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住院时间,并比较、分析两组家长护理满意度(经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予以评价,满分为100分,a十分满意100-80分、b较满意79-60分、c不满意不足60分。总满意度为(a+b)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以软件SPSS24.0为工具,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等表示“”,以t检验;家长护理满意度表示为“n(%)”,以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 与乙组比较,甲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疱疹干燥时间、住院时间最短(P<0.05),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甲组、乙组的十分满意分别为12例,9例,较满意例数分别为18例、13例,不满意例数分别为2例、8 例,总满意度分别为 93.75%(30/32)、73.33%(22/30)。对比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完成的护理工作。近些年,中医药的特色受到医学领域研究学者的关注及国际护理界的青睐。在当前中医学不断发展下,中医护理理论及技术操作得到进一步完善,在多种疾病临床方面都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例卡马西平过敏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1例卡马西平过敏致剥脱性皮炎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4-07-18T09:26:11.7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5期供稿作者:莫道荣[导读] 每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口唇、糜烂处用碘伏消毒,另予以5%碳酸氢钠液漱口,每日三次,以预防口腔霉菌感染。莫道荣(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湖北襄阳 441001)【摘要】剥脱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斑和脱屑、乏力、高热或低体温,淋巴结肿大。卡马西平是癫痫部分性发作和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的首选药,本文对我院于2012年6月21日收治1例卡马西平过敏导致全身剥脱皮炎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病人转危为安,笔者对此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卡马西平;剥脱性皮炎;过敏;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59-02 卡马西平是癫痫部分性发作和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的首选药,常见不良反应有视力模糊、眩晕、恶心、呕吐、少数患者会出现血小板粒细胞减少,而致严重的剥脱性皮炎实属少见[1]。剥脱性皮炎表现为全身皮肤红斑和脱屑、乏力、高热或低体温,淋巴结肿大。但黏膜一般不受累。我院于2012年6月21日收治1例卡马西平过敏导致全身剥脱皮炎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病人转危为安,现将对此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51岁,于1月前患“中风”在外院口服“卡马西平”治疗的患者,既往“高血压病”病史十余年,“冠心病”病史十余年。于住院前几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红肿,伴脱屑、瘙痒。在当地医院治疗2天(具体用药不详),效果欠佳,后转到邓州市医院治疗2天(具体用药不详),全身皮肤仍红肿,伴大量脱屑。入院查体:体温37.4℃,脉搏8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00/60mmHg,神清,专科体检:全身皮肤红、肿胀,伴大量脱屑,双下肢重度水肿,局部破溃,有大量渗液。依据病史体征诊断为:剥脱性皮炎,追其病因:考虑为“卡马西平”引起药疹。入院后完善相关辅检(如心电图、胸片、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等),停止使用一切可疑药物,入院后患者经过抗过敏、防感染、对症支持治疗及精心护理,入院开始几天内,患者时有高热出现,后经过积极治疗及护理,患者热退,皮肤红肿消退,皮肤脱屑明显减少,无渗出,无瘢痕残留。 2 护理体会2.1 一般护理2.1.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Q4h/次,并详细记录做好严格交接班。 2.1.2 高热时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避免用酒精擦浴)。 2.1.3 密切注意意识、瞳孔的变化。 2.1.4 密切观察是否有喉头水肿,观察患者的呼吸、吞咽、及发声变化等,做好护理记录。 2.2 静脉置管的护理2.2.1 防止空气栓塞:连接输液器前要检查有无连接不紧、漏气等,衔接时一定要排尽空气,保持静滴通畅,加强巡视,及时更换液体,避免液体滴空引起栓塞,防止导管折曲而使导管堵塞。 2.2.2 防止导管阻塞:①尽量不在此处输注血液制品,避免血液凝聚防止血栓形成,抽血标本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管,再连接所需输注的液体。②加强巡视,密切观察并保持导管通畅,输液不时注意观察导管是否打折、受压、弯曲或位置不适合,液体输完后及时用肝素稀释液正压封管,按肝素帽。 2.2.3 防止导管滑出:妥善固定导管,及时更换无菌敷贴,各连接处必须牢固,适当约束肢体,防止患者无意识拔出导管,在再次输液之前回抽时见顺畅血液回流后再输液,搬运病人、更换体位时,注意防止导管脱落。 2.2.4 预防感染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置管部位,每天消毒更换敷料1次,封管液24h更换1次,输液装置每天更换1次,导管留置时间应尽量缩短,拔管后用无菌纱布按压穿刺点,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裹3天。 2.3 皮肤护理采用暴露疗法,保持皮肤干燥,床铺清洁、干燥、平整,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及时更换床单、被套,随时清理脱落的痂皮,以保护皮肤破溃处不受摩擦与污染,患者衣服、被服采取高压灭菌[2],帮助患者修剪指甲,嘱患者切勿用手抓挠皮肤破溃处,皮肤皲裂脱皮处用金霉素软膏涂擦,防止感染,保持皮肤湿润,减轻疼痛。 2.4 饮食护理增加患者机体抵抗力,提供营养丰富、高蛋白质、高热量、易消化的流质包含,进食后用生理盐水漱口,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嘱患者多饮水。 2.5 口腔黏膜护理每日用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口唇、糜烂处用碘伏消毒,另予以5%碳酸氢钠液漱口,每日三次,以预防口腔霉菌感染。 2.6 眼部护理每日用生理盐水纱布擦拭眼部3次,及时清除分泌物,用金霉素眼膏涂抹3次/日,角膜结膜表面糜烂粘连致视力下降时,清除糜烂表皮,剥离后用金霉素眼膏防止粘连。 2.7 会阴部的护理及时清除会阴部脓性分泌物,并予以碘伏液消毒会阴部,每日两次,内衣保持干燥清洁,每天换洗并消毒。 2.8 心理护理患者因病程长而出现过敏反应,易发生焦虑、悲观、恐惧、抑郁情绪,在护理工作中给患者多方关爱,尽量克制容忍,多做解释、安慰工作,在恰当时候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皮疹的发病原因及愈后情况,消除患者的焦虚、烦躁心理,增强信心,消除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佳状态接受治疗。参考文献:

1例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1例剥脱性皮炎的护理体会 剥脱性皮炎是药物性皮炎最严重的皮炎之一,其临床表现有水泡、渗液、糜烂,病程中常伴有大面积表皮剥脱、感染、高热,还常见肺炎、败血症等。药物过敏所引起的剥脱性皮炎,随着医药工业发展,药物品种的不断增多和应用广泛而随之增加[1]。我科于2013年5月收治1例剥脱性皮炎患者,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3 w后康复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19岁,学生。主因上呼吸道感染在当地给予解热镇痛药,青霉素等药物治疗,2 d后出现散在皮肤红斑,继之红斑增多,破渍融合成大片水泡,渗液遍布全身,结痂不明显,伴高热,口唇眼睑缘轻度糜烂,眼结膜、黏膜充血,舌背多处溃疡。于2013年5月6日来我科就诊,经皮肤科会诊,确诊为重度剥脱性皮炎。给予抗感染,抗过敏、激素支持治疗, 3 w后痊愈出院。 2护理 2.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皮损严重且全身创面反复脱痂,病情恢复缓慢,容易产生恐惧悲观心理。根据患者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消除恐惧感。护理人员应与患者多沟通,讲解疾病原因、治疗、护理、营养等措施,减轻心理负担,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顾虑,保持心态平衡,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环境要求患者皮肤损坏面积广,抵抗力低下,创面已感染,做好保护性隔离是关键。将患者安置在特护病房的单人房间,持续层流床使用。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55%~60%,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d,地面湿扫,用含有效氯消毒液擦拭室内物品。患者衣服、床单、被褥均每日送供应室高温消毒,如被渗液污染及时更换,更换时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干痂剥脱。床单位保持平整清洁,干燥。治疗、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严格洗手,避免交叉感染。严格限制探视人数、控制探视时间、次数、预防医院感染。 2.3密切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心率、呼吸、血压、尿量的变化,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注意观察皮疹的变化,皮疹的数量、面积、颜色、出现速度。观察患者使用激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口腔黏膜有无霉菌感染,尿道外口黏膜有无糜烂、脓性分泌物等。 2.4皮肤护理将患者充分暴露避免受压。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护理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避免拖、拉、拽。皮肤小水泡,自然吸收,疱壁尽量保持完整;融合的大水泡,碘伏消毒,进行无菌疱夜抽取,纯碘伏油纱布直接覆盖患处。换药时,用碘伏浸湿碘伏油纱布,连续2 w后表皮干燥,破溃处可见新肉芽生长,纱布自行脱落。对于未剥离的残留皮肤,要注意保护,应尽量保持皮肤的完整性。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翻身时动作要轻,可用气垫床或海绵垫预防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