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汇总

2017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汇总

2017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汇总
2017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汇总

2017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汇总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0、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

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

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

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

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

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

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

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

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

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w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高考文言文的第四题,也就是目前试卷格局(除上海卷)的第十四题——“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

正确(或不正确)的项”,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

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

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比如补(译)出的省略成分错误。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

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如果掌握这些字词的同时,又养成阅读时用“/”或序号标出事件起止的习惯,就明确了语境的起

止区间,方便理解判断。

七、其他常用词语

(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长辈。(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

(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6)对:回答或对话。

(7)如:到,往。(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

(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

(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

(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14)孤:幼年失去父亲。

(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16)狱:官司,案件,监牢。(17)白:告诉。(18)与:赞扬。

(19)多:赞扬。(20)遽:急速,就,恐惧。

(21)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优异突出,特别尤其。(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24)按:追究,考察,调查。(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26)令:美好,县令。

(27)执:捉拿。(28)延:延请。

(29)省:减免。(30)谢:道歉,推辞,告诉。(31)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32)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33)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34)赧:因羞愧而脸红。

(35)竟:结束,完。(36)坐:因……而犯罪,因为。(37)寻:不久。(38)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39)造:造访。(40)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41)弑:子杀父,臣杀君。(42)用:财用,因为。

(43)典:主持。

(word完整版)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2017年全国2卷高考文言文《后汉书·赵憙传》 注释试题答案解析译文 (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xǐ)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cóngxiōng。从:用在称谓前的时候,表示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比如,当今所说的堂兄,古代称“从兄”。“从兄”又可以具体分为“从祖兄”“从父兄”。同曾祖父但不同祖父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祖兄”;同祖父但不同父亲,年长于己者,称为“从父兄”。明白了“从兄”,“从弟”也就不必解释了。“从父”作为亲属称谓,指称祖父的亲兄弟的儿子。“从父”又具体可以分为“从伯”“从叔”。年长于父者为“从伯”,也就是如今所称的堂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也就是如今所称堂叔。“从子”:伯父/叔父之孙,不是指自己的亲兄/弟的儿子。“从兄”在2014年四川高考文言文《王筠传》中出现过,“从叔”在2017年新课标卷《宋书·谢弘微传》中出现过)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古同“拒”,抵抗。)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回头。《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谓仇曰:“尔曹(你们。杜甫《戏为六绝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若健,远相我。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即行为动作偏指一方,不同于“相互”,翻译时相当于代词“我”“他”“她”“它”“他们”等。《孔雀东南飞》:“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初七和十九,在玩耍的时候不要忘记我。2014年高考湖南卷文言文《杜琼雪屋记》中有过“相从而学问者甚夥huǒ,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跟随他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教师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教师版(一)答案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C劝学。劝:鼓励,勉励】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A案:通“按”,握持】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B按,考察,察看】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C害:担心,害怕】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C质:底色,底子】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当:判罪,治罪】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项王东向坐。B停车坐爱枫林晚。C不肖子坐罪籍没。D坐法当斩。 【A坐下,其他都是“判罪”】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D、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总督,巡抚,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A】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 ..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 【D矜,夸耀,自满】 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B】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汇汇总

^ 高考文言高频词汇汇总 一、法律类 1.古代刑法: 笞:用竹鞭或竹板打。 仗:杖责,用棍子打。 流:流放徙:做劳役,苦役。 髠(kūn):削发,剃光头。 黥:面部刺字,用墨染黑,个别用朱色。 , 刖:砍脚跟 膑:挖膝盖骨劓:割鼻子 2.法律名称: 三尺:指法律;按律:依照法律;狱:案件;具狱:审理完毕,案件审完放入宗卷,轻易不可推翻。 3、刑具: 桎:脚镣;梏:手铐;枷:枷锁;关三木:颈手足都带上刑具,说明是重犯。械:笼统之刑具;索:绳子,捆人; 钳:束颈的铁圈。 4、法官:理:秦代法官。廷尉:汉代中央法官;司隶校尉:汉代地方法官;功曹、议曹:办案人员;掾吏:牢头,狱卒;大理寺卿、少卿:唐宋中央法官,如狄仁杰;( 有司、案司;有关法律部门。 5、罪犯名:城旦:正在服苦役的罪犯。元谋:主犯。 从而加功:从犯 6、法律方面的词语: 拘:捉拿;购:悬赏捉拿。(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金,邑万家);执:抓住;株:株连;绳:依法制裁,绳之于法;诛:杀或者批评;榜、杖:杖责;讼:告状;鞫:审问;摄:统治、治理;慑:威慑,震慑;劾:弹劾,当面揭发罪状;讦:揭发别人的 隐私;勘:审查;赎:罚款。赎金:罚金;楚:痛苦;坐:因……犯罪;当、论:判决;趣:通“促”催促;“趣”小步快走;婴:缠绕或通“撄”,意触犯;末减:比死 刑降一等,死缓。 究:追查;罔加:受法律制裁;槛阱、 圜墙:牢房; 二、官职人物类: 特征:特别征召。汉代无科举,以地方官举荐,举孝廉,为“秀才”即优秀的人才。皇帝或派专人考察,然后合格者派牛车来接其做官。特,公牛。敕:皇帝命令。笏:朝板;缙绅:官员腰带,借指做官的人。治所:地方政府所在地;万斛:最高的俸禄;二千石:太守,太守的俸禄就这么多;假、理:代理;班赐:皇帝的赏赐;及第:中举;假节:手中的符节;官廨:官员家属的住处; ` 升官、降职了: 擢:升官。陟:升官。授、拜:第一次当官;除;除去旧职升为新官;迁:是右迁的省略,升官;左迁:降职;转:是右转的省略,升官。左转即左迁,降职;古代右比左尊贵,在车上坐围则相反,指导清朝,才是左比右尊贵。斥:被皇帝严厉斥责,降职。出:从京城调到地方。入:从地方到京城做官;黜(绌):罢免;辟:征召。 坐镇:镇守边关; 三、常用实词 1.归:官员告老还乡;女子出嫁,归宿; 隐居。 2.不谷:寡人,诸侯王的自称。 3.昆弟:非亲兄弟,关系密切。 4.息:儿子。例:晚有儿息

2017高考语文文言文真题解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目此儿深中 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遣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翟、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约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听还谢氏。自混亡,至是九载,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私禄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

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参考译文】 谢弘微,师陈郡阳夏人,他的父亲谢思,是武昌太瘦。叔父谢峻,是司空琰的第二个儿子,没有后代,就把谢弘微过继为他的儿子。弘微本名谢密,由于避他过继的母亲(司空琰的夫人)的讳,所以他的字就得以通行。幼年时,他神情端庄审慎,在合适宜的时机才说话。他过继的叔父谢混善于识人,看到他认为他与众不同,就对他的父亲谢思说,这个孩子十分早慧,将成大器。有个这样的孩子,(此生)足矣。谢弘微家境向来贫寒简朴,可是他所过继的人家则很富裕。只给他几千卷的书籍,分发钱财俸禄,完全不关心(钱财的多少)。谢混风度高峻,年轻的时候很少与人结交,只与同族的子弟谢灵运、谢瞻、谢曜、谢弘微一道以诗文吟赏雅聚。他们曾经共同宴集,居住在乌衣巷,因此称之为乌衣之游。谢瞻等人文采出众,富于雄辩,谢弘微常常用简约的语言说服他们,谢混特别赏识他,称他为约微先生。义熙八年,谢混因为刘毅的党派之争而被杀。谢混的妻子晋陵公主把家中的事情委托给谢弘微管理。谢弘微管理经营家业,办事就如同谢混在世时一样,每一文钱每一尺布帛的进出都记录在册。高祖继任,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从谢混去世,到这个时候九年,而房屋的修葺整饬,粮仓充实,门徒学业任用,与平日没有什么不同,天地的开垦,比以前还多,家中的姻亲关系,礼仪风俗,来的人没有谁不感叹,有的人因此而感动得流下了眼泪,深深感佩谢弘微的大义。谢弘微秉性

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总结

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词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汇编

高考文言阅读高频词汇编 一、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1、俸:俸禄,薪俸。旧官吏所得的薪金。 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立名誉,以取尊官厚俸。 2、禄:官吏的薪俸。 如《韩非子·人主》:有功者受重禄。 3、秩:官吏的俸禄。 如《后汉书·百官志二》:本四百石,宣帝增秩。 4、饷:军粮及军队的俸给。 如《史记·高祖本纪》: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罢:通“疲”,疲劳。转饷:运输军粮。) 二、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亡 1、治:治理得好,太平,与“乱”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2、乱:无秩序,不太平,与“治”相对 如《战国策·秦策三》:以乱攻治者亡。 3、兴:兴起,建立,与“衰”或“亡”相反。 如《史记·文帝本纪》: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 4、盛:旺盛,兴盛。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5、衰:力量减退,衰落,没落。 如《新五代史·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6、亡:灭亡。 如苏洵《六国论》: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三、表人物地位:贵、贱、卑、豪 1、贵:显贵,禄位高,与“卑贱”相对。 如《老子》: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本:根本。基:基础。)

2、贱:地位低下,卑贱,与“高贵”相对。 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素贱人。 3、卑:地位低微,卑贱。 如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鄙:见识短浅。) 豪:收天下之豪杰。所居郡,必夷其豪。 卓越的人,豪杰。 强横的人,豪强。 四、表人物个性的:鲠(gěng)、耿(介)、厚、(仁)矜、悫(què)、刚、毅、恺(kǎi)悌、鲠切、聪、慧、敏、木讷、奸、佞(nìng)、诈、谄(chǎn )、谲( jué) 1、鲠(gěng):直爽,正直。骨鲠:正直,刚强。 如《后汉书·任隗(kuí)传》:鲠言直议,无所回隐。(回隐:回避,隐藏。) 2、耿(介):光明正大,正直。 如《韩非子·五蠹(d 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蠹:蠹虫,咬器物的虫子。比喻危害集体利益的坏人。虽有:即使有。勿怪:不足为奇。) 3、厚:忠厚,厚道。 如《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勃为人木强敦厚。(木强:性格质直倔强。)4、矜、仁矜:矜,慎重,庄重。仁矜,仁爱,善体恤人。 如《汉书·冯参传》:参为人矜严,好修容仪。 5、悫(què):悫,诚实,谨慎。 如《史记·孝文本纪》: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6、刚:刚强、坚强。 如《论语·公冶长》:吾未见刚者。 7、毅:意志坚定,果断。 如《论语·泰伯》:士不可不弘毅。(弘:广大,宽广。) 8、恺(kǎi)悌:亦作“岂弟”,或作“恺弟”。平易近人。

2017年高考试题新课标II文言文深度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II) 语文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憙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方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 ..,闻其二 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 ..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 ..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 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 ..近郡。”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及薨,车驾往临吊。时年八十四。谥曰正侯。(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分值】3分 【答案】A。 【解析】答题时首先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大体理解所断语句的意思;然后再抓住一些外在标志作为辅助依据,如本题中的人物“憙”不是“孙憙”,而是赵家的后代“赵憙”;对话标志“云”等。最后还可比对各选项,尤其要仔细思考辨析断句停顿有出入的地方。在此基础上,不难选出正确答案。正确标点为: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解题思路】主要从意义上理解,其次对选项进行比较,使用排除法。 【考查方向】能正确进行文言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点】不仔细理解句子中一些特殊字词的含义,随意猜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附答案)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及检测 综合检测 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灌婴,睢阳贩缯者也。(丝织品) B.若发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彩色的丝织品) C.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黑色的绢帛) D.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粗布) 2、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华美的衣着) B.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泉。(袜子) C.怀黄金之玉,结紫绶与腰。(丝带) D.沛公加冕。(戴上帽子) 3、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古代指十八岁) B.出入平津邸,一见孟尝君。(官邸) C.久之,雨坏庑舍,有司不修,至于废弛。(通“无”) D.周瑜曰:久不与子义同榻,今宵抵足而眠。(案桌) 4、下列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附从者升进,忤逆者中伤。(不孝顺) B.不孝子秦桧,自小忤逆。(不顺从,违逆) C.每令鼓瑟,终日达夜,无忤色。(不高兴的脸色) D.燕国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斜着眼看) 5、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自郡吏以下,皆与之有抵牾。(争斗) B.其人自矜功伐,目无人,莫敢与之牾。(争吵) C.众遣其劾帅,已而去。(告知) D.投劾于帝,帝怒而出之京,流黄州。(揭发罪状的文状)

6、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吏民相告讦。(责问,询问) B.秦桧尽选其亲,众恚忿,不敢言,飞擿发之。(揭发) C.籍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江东才俊,惮其威严。(紧张) D.秦舞阳未尝见天子,故震慑。(内心害羞) 7、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修城郭,贬食省用,帝嘉之。(瞧不起) B.每于宴坐,嗤鄙其文,甚衔之。(批评) C.赵衔恨遽出,众人讶异。(心中含恨) D.屈原疾怀王听之不聪也。(通“嫉”,嫉妒) 8、下列加线的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抄小路) B.君臣不睦,多间。(隔阂,嫌隙)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渐渐地) D.坐有间,仰天长叹,离席而去。(间隙) 9、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暗地里) B.夫人谮公于齐侯,齐侯不悦。(说坏话诬陷别人) C.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耻辱) D.牛畜兽有放佚者,不敢诘之。(责备,追问) 10、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懿为杨修所中,惶怖。(中伤,诬陷) B.有言鹿者,赵高因阴中言鹿者以法。(陷害) C.天下诸侯朝觐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朝见天子) D.二世常居禁中,与商决诸事。(禁令) 11、下列加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又蒙恩召回阙廷,有所它任。(朝廷,宫殿) B.畿内户口,倍而增之,高祖患之。(京城或京城管理的地区) C.群臣议定,迁都许昌,造我京畿。(京城)

高考文言文高频词语(练习版)

高考文言文阅读高频词(练习版) 一、重点词。 1.是: 2.必: 3.贷: 4.风、化: 5.荷: 6.禁: 7.期: 8.夙: 9.咨: 10.苟: 11.执: 12.邀: 13.游: 14.趣、趋: 15.闻: 16.矫: 17.质: 18.次: 19.输: 20.造: 21.宜: 22.诣: 23.让: 24.独: 25.善: 26.绳: 27.白: 28.比: 29.旨: 30.适: 31.且: 32.识: 33.当: 34.坐: 35.对: 36.中: 37.工: 38.孤:

41给: 42.表: 43.微: 44.狱: 45.第: 46.被: 47.录: 48.援、引: 49.虑: 50.推: 51.方: 52.顾: 53.集: 54.审: 55.伦: 56.孰: 57.检: 58构: 59.封: 60.卒: 二、疑难词。 1.遽(jù): 2.亟(jí): 3.渍(zì): 4麾(huī): 5.侪(chaí): 6.厥(jué): 7.鄙(bǐ): 8.俾(bǐ): 9.赧(nǎn): 10.靡(mí): 11.肆(sì): 12.奚(xī): 13.曷、盍(hé): 14.甫(fǔ): 15.逋(bǔ): 16.俟(sì): 17.阙(quē): 18.赍(jī): 19.敕(chì): 20.啻(chi):

23.蹙(cù): 24.畀(bì): 25.遘(góu): 26.赡(shàn): 27.籍(jí): 28.檄(xí): 29.僭(jiàn): 30.谒(yè): 31.秩(zhì): 32.轶(yì): 33.祚(zuó): 34.劾(hé): 35.忤(wǔ): 36.掾(yuàn): 37.讦(jié): 38.逸(yì): 39.迄(qì): 40.讫(qì): 三、易错词。 1.短: 2.害: 3.率: 4.折: 5.多: 6.少: 7.劝: 8.课: 9.盗: 10.按、案: 11.克: 12.延: 13.党: 14.论: 15.贼: 16.用: 17.属: 18.辟: 19.责: 20.喻、谕: 21.干: 22.与:

2013-2017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

2013-2017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 2013 送丁琰序 (宋)曾巩 守令之于民近且重,易知矣。予尝论今之守令,有千里者相接而无一贤守,有百里者相环而无一贤令。至天子大臣尝患其然,则任奉法之吏,严刺察之科,以绳治之。或黜或罢者相继于外。于是下诏书,择廷臣,使各举所知以任守令。每举者有姓名,得而视之,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卒亦未见焉。举者既然矣,则以余之所见闻,阴计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而天固不生才于今哉! 使天子大臣患天下之弊,则数更法以御之。法日以愈密,而弊日以愈多。岂今之去古也远,治天下卒无术哉!盖古人之有庠有序,有师友之游,有有司之论,而赏罚之始于乡,属于天下,为教之详至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则皆得行其教;有可教之质,则皆可为材且良,故古之贤也多。贤之多,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咸宜焉,独千里、百里之长哉?其为道岂不约且明,其为致天下之材,岂不多哉?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士也有圣人之道,欲推而教于乡于天下,则无路焉。人愚也,则愚矣!可教而贤者,卒谁教之哉?故今之贤也少。贤之少,则自公卿大夫至于牛羊仓廪贱官之选常不足其人焉,独守令哉?是以其求之无不至,其法日以愈密,而不足以为治者,其原皆此之出也已。噫!奚重而不更也? 姑苏人丁君琰佐南城,南城之政平。予知其令,令曰:“丁君之佐我。”又知其邑人,邑人无不乐道之者。予既患今之士,而常慕古之人,每观良吏一传,则反覆爱之。如丁君之信于其邑,予于旁近邑之所未见,故爱之特深。今为令于淮阴,上之人知其材而举用之也。于令也,得人矣。使丁君一推是心以往,信于此,有不信于彼哉! 求余文者多矣,拒而莫之与也。独丁君之行也,不求余文,而余乐道其所尝论者以送之,以示重丁君,且勉之,且勉天下之凡为吏者也。 (本文有删节)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堪:胜任 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诬:诬蔑 C.则数更法以御之御:防备 D.南城之政平平:安定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皆可为材且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C.人愚也,则愚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 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总结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高中文言文实词高频词310个

1.安:①指示代词:什么,哪 ?2.按:①考察巡视 ?3.案:①文书,案卷②考察,巡视 ?4.拔:①攻取 ?5.跋:①文体的一种②蛮横霸道 ?6.白:①下对上告诉,陈述 ?7.拜:①授给官职 ?8.般:①种类,类 ?9.傍:①靠近,临近②通“旁”旁边 ?10.谤:①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 ?11.被:①蒙受、遭受、覆盖②通披:穿、披散?12.倍:①增加②通背:背叛、后背 ?13.辈:①某一等级,某一类别的人或物②批?14.本:①草木的根或茎干②推究本源?15.崩:①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16.比:①并列,挨着②连接地③勾结④及,等到 ?17.彼:①那②别人,对方 ?18.俾:①使、让 ?19.鄙:①边境②庸俗,浅陋③看不起④谦称自己 ?20.弼:①辅佐,辅助

21.辟:①法度,法律②治理③征召 22.濒:①接近,靠近 23.兵:①军事,战争②军队 24.病:①担心,忧虑,损害②困苦 25.薄:①减轻,减损②轻视看不起③迫近 26.逋:①逃亡逃跑②欠交,拖欠 27.哺:①口中含嚼的食物②喂养,喂食③食,吃 28.部:①统率,指挥②官署,行政机关 29.策:①竹制的马鞭子②竹杖,拐杖 30.长:①经常 31.尝:①曾经 32.常:①永久的,固定的 33.诚:①确实,的确②表假设:如果 34.乘:①趁着,凭借②s hèn 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35.笞:①用竹板,荆条打 36.饬(c hì):①整顿,整治 37.敕(c hì):①告诫,嘱咐②帝王诏书、命令 38.除:①台阶②修治,修整③任命,受职 39.黜:①废,贬退②消除,去掉

40.次:①临时驻扎②按顺序排列,等次 41.殂:①死亡 ?42.窜:①放逐,贬官 ?43.存:①思念②看望,问候③抚恤 ?44.达:①通、通行的,公共的②得志,显贵?45.迨:①等到,到,及②趁着 ?46.殆:①危险②大概,恐怕③几乎④精神疲倦 ?47.逮:①及,到达 ?48.但:①只,仅②徒然 ?49.当:①抵、抵挡、阻挡②执掌、主持?50.得:①能、能够、可以 ?51.登:①庄稼成熟②当即 ?52.邸:①官员在京城的住所②旅社,客店③停留 ?53.第:①次第,次序②科举考试的等级③但,只管 ?54.吊:①慰问 ?55.董:①督查,监督②整顿 ?56.督:①查看、管理②责罚 ?57.独:①仅,只有②难道 ?58.笃:①忠诚,厚道 ?59.度:①揣度,推测

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讲)(含解析)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常识 讲目标 1.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常识类试题基本题型及命题规律。 2.熟练掌握高考文言文阅读断句与常识类试题答题技巧。 讲考点 ※考点一:断句 【高考典例】 1、【2017年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 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 ..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曰:“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通“谬”。 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3分)

【01】谢弘微(教师版+学生版)(2017年高考文言文真题全国一卷)

(一)《谢弘微》(教师版) (2017课标全国I,10-13)(19分)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恩,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瞻等才辞辩富,弘微每以约言服之,混特所敬贵,号曰微子。义熙八年,混以刘毅党见诛,妻晋陵公主以混家事委以弘微。弘微经纪生业,事若在公,一钱尺帛出入,皆有文簿。高祖受命,晋陵公主降为东乡君。自混亡,至是九载, 而室宇修整,仓廪充盈,门徒业使,不异平日。田畴垦辟,有加于旧。中外姻亲 ..,道俗义旧,入门莫不叹息,或为之涕流,感弘微之义也。性严正,举止必循礼度,事继亲之党,恭谨过 常。太祖镇江陵,弘微为文学。母忧 ..去职,居丧以孝称,服阕逾年,菜蔬不改。兄曜历御史中丞,元嘉四年卒。弘微蔬食积时,哀戚过礼,服虽除,犹不啖鱼肉。弘微少孤,事兄如父,兄弟友穆之至,举世莫及也。弘微口不言人短长,而曜好臧否人物,曜每言论,弘微常以它语乱之。九年,东乡君薨,资财钜万,园宅十余所,奴僮犹有数百人。弘微一无所取,自以 私禄 ..营葬。曰:“亲戚争财,为鄙之甚。今分多共少,不至有乏,身死之后,岂复见关。”十年,卒,时年四十二,上甚痛惜之,使二卫千人营毕葬事,追赠太常。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人物传记文言高频实词检测和答案解析(一)

高考文言文人物传记高频字词检测(一) 1、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诣:到,去。 B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风、化:教育感化。 C劝学。劝:奉劝、规劝。 D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课:征收。 2、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案:巡视,巡行。 B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际,交往。 C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趋:小步走,跑。 D于是劾其诬罔,一一服罪。劾:举报,检举,揭发。 3、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人之不善,按而诛之。(追究,查办) B卫青兵定河西,即按当地山川民情,觅破敌之策。(按照) C倭寇在渤海郡,横甚,民苦之,请案。(查办,审理) D案古今帝王之言,上下相违者甚多。(查考,考察) 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白:告诉,禀告。 B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进谗言,说坏话。 C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害:伤害。 D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5、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让:责备,过错。 B不党父兄,不偏富贵。党:偏袒。 C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质:抵押。 D且矫诏纷出。矫:假托,假传。 6、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臣欺大王之罪当诛。当:应当,应该。 B王曰:“何坐”,曰:“坐盗”。坐:犯罪,犯法。 C师退,次于召陵。次:临时驻扎。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少:轻视。 7、下列划线字解释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项王东向坐。B停车坐爱枫林晚。C不肖子坐罪籍没。D坐法当斩。 8、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宰相是纵览政务的朝廷官员,他的权力要大于御史大夫。 B、太尉是军事首脑;郎中是尚书的下属官员;侍郎侍中是宫廷侍卫;左右拾遗是唐代谏官。 C、国子监是中央教育机构;御史主管监察百官,如同现在的纪委;主簿是秘书。 D、在清代,官职由大到小的排列是:巡抚,总督,刺史,知州,太守。 9、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确,效率高,三省长官之间互相牵制,把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间接加强了皇权。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其中“三省”中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的机构和“六部”中负责军事、军政事务的机构分别是() A、尚书省、兵部 B、门下省、吏部 C、中书省、刑部 D、尚书省、工部 10、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欺诈,玩弄手段) B、韩愈操行坚正,鲠.言无所忌讳。(鲠,直爽,正直) C、贾谊正道直行,有狷介 ..之操。(狷介,正直孤傲,洁身自守) D、项羽自矜.功伐,永不师古。(矜,珍惜,注重) 11、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 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 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 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 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 12、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高帝又特为起大第.,辇驾亲临之。(大臣或贵族的住宅) B、明年,取进士,登第.。(科举考试的等级) C、江山之外,第.见风帆、沙鸟、烟云、竹树而已。(首先) D、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用在整数的前面,表示次序) 1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太学,就是国学,中国古代最高学府,相当于后来的国子监,是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B、太傅,秦汉前是天子身边重要的辅臣,秦汉以后职能下降,成为专门辅佐太子的老师,也叫“太子太傅”。 C、博士,古代学官名,职责是教授、课试、奉使、议政,如:五经博士,太常博士,太学博士。 D、庠序,都是古代的祭品,夏朝为序,商朝为庠。如: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14、选出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公车特征拜郎中。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B连辟公府不就。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高考文言文必背高频词汇

高考文言文必背高频词汇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诣:到,去。 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课:考核、督促、征收。 风、化:教育感化。 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劾:举报,检举,揭发。 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短:进谗言,说坏话。 害:嫉妒。 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折:指斥,指责,驳斥。

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党:偏袒,伙同,包庇。 矫:假托,假传。 质:作人质;抵押。 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 1.表官职的 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太尉:军事首脑。 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详解

2017年高考语文新课标二卷文言文详解原文译文与注释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赵憙字伯阳,是南阳宛县人。年轻时有节操。堂兄被人杀害,没有儿子,赵憙当时十五岁,时常想着报仇。于是带着兵器约好朋友,前去寻仇。可是仇人们全部生了病,没有人抵抗。赵憙认为乘别人生病报仇杀人,不是仁爱的人所应做的,就暂且放过他们而离开了,回头对仇人说:“你们如果病好了,躲我远远的。”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 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 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更始就征召赵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赵憙还不到二十岁,召见后,即任为郎中,代理偏将军事务,让他到舞阴,李氏就向他投降。 光武攻破了王寻、王邑,赵憙受了伤,有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后拜怀令。战功,回来后拜为中郎将,封勇功侯。邓奉在南阳造反,赵憙平素与邓奉友善,屡次写信给他,恳切地指责他,而造谣的人就诬告赵憙与邓奉合谋,帝以此感到怀疑。等到邓奉失败,光武帝搜得赵憙写给邓奉的信,于是大惊道:“赵憙真是一位长者啊。”后来拜为怀县县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憙下车,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子春,二孙自杀。京师为请者数十,终不听。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gèng更道它所欲。”王无复言。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大姓李子春起初担任琅邪相,豪强掠夺兼并,为人所患。赵憙一到任,听说他的两个孙子杀了人未查出,就极力查问其中的奸情,逮捕拷问李子春,两个孙子自杀。京城为他说情的达数十人,最终没有听从。当时赵王刘良病重将死,光武帝亲临看望赵王,问他有什么要说。赵王说:“我平素与李子春相好,今犯罪,怀令赵憙想杀他,愿乞求留其性命。”帝说“:官吏奉法,法律不可歪曲,你再说还有什么要求。”赵王再没有说话。这年,升任赵憙为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当时平原盗贼很多,赵憙与诸郡讨伐追捕,斩其首领,余党受其株连者数千人。赵憙上书说:“恶人作恶罚及其身就行了,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