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高中历史《第三单元 第1课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第1课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

伦威尔》教案新人教版选修4

【设境亮标】

省教学要求:

1.了解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活动:领军取得内战胜利、处死查理一世、颁布《航海条例》和就任护国主。

2.评价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功过。

【自主研读】

填空

克伦威尔的统治(独裁)

远征爱尔兰、苏格兰

原因:革命期间,爱尔兰宣布独立,且反对英资产阶级革命革命后,苏格兰拥戴查理二世,发动反对共和国暴乱

影响:①维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扩大资产阶级利益②加剧民族矛盾

担任护国公

统治:对内:建立了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了法律、对文化教育进行扶持,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

对外——维护英国海外利益①三次英荷战争②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的等国签订商约,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与利益

二、【摘疑】

【精讲释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

1、从乡绅到议员:

英国议会:

13C(封建时代)

出现议会

2、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

3、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兴起(阶级)

4、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政策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根本原因)

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进程(1640——1688)

1、1640年,议会召开(筹措军费)——开始的标志

2、1642—1648年,内战时期

A、内战爆发:

①士兵来源:自耕农、手工业者和其他下层民众

②军官选拔:打破骑士、贵族任军官的陈规,不按出身而按勇敢、忠诚提拔

③加强军纪:约法三章

——克伦威尔自组军队成为中坚力量

B、战争转折:1644年,马斯顿草原之战

C、战役扩大:

①1645年,纳西比战役,全歼王党主力军

②1646年,战争结束

③1648年,王党反扑,很快平定

3、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封建专制被推翻,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4、共和国时期:(1649~1660)

5、复辟时期(1660~1688)

6、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

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限制王权,保障资产阶级利益

三、克伦威尔的统治(独裁)

远征爱尔兰、苏格兰

原因:革命期间,爱尔兰宣布独立,且反对英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后,苏格兰拥戴查理二世,发动反对共和国的暴乱

进程:

克率军队

影响:①维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扩大资产阶级利益

②加剧民族矛盾

担任护国公

(!)经过

(2)统治:对内:政治、经济、法律、文教、宗教(实质:资产阶级军事专政)

对外——维护英国海外利益

①三次英荷战争(导火线、结果)

②与瑞、丹、葡的等国签订商约,巩固权威与利益

(3)成就:工业生产超过革命前的水平,逐步确立海上霸权,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3、1658年,克伦威尔于伦敦逝世

四、评价克伦威尔

反封建和发展资本主义方面,贡献巨大:

①打败王党军队,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具有杰出军事才能

②统治期间,建立资产阶级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文化、法律,巩固革命成果

缺点与局限

远征爱尔兰,给当地人民带来灾难;

军事独裁引起社会动荡

总体:功大于过

①伟大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②其缺点与局限,本质上是当时资产阶级发展不成熟决定的。

【问题探究】:

有人说,克伦威尔最大的贡献,是在他专政期间坚持信教自由。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最主要功绩

1、领导资产阶级革命,打败王党军队,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2、利用军事、外交等手段发展资本主义,巩固革命成果

【巩固练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材料二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它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

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尼·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1962年)

材料三如果说在危急的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的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活动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分别是怎样评价克伦威尔的?

(2)材料在对克伦威尔的评价问题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评价克伦威尔的分析反映了什么问题?

(3)你认为应当怎样评价克伦威尔?

2 美国国父华盛顿

〖学习要求〗

了解华盛顿的生平,掌握北美独立战争的过程,华盛顿的军事才能和主要军事活动,理解华盛顿在《1787年宪法》制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的内外措施及其效果,评价华盛顿的历史贡献。

〖知识梳理〗

本课的主要内容:华盛顿的成长经历,北美独立战争的爆发及过程,大陆会议,大陆军,华盛顿的主要军事活动,《独立宣言》,1783年美英巴黎和约,《1787年宪法》,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的内外措施,华盛顿对国家民主建设的贡献,华盛顿的历史贡献。本课的难点:通过比较邦联制和联邦制的不同分析美国建立联邦制的原因,评价华盛顿对美国民主建设的贡献。

〖例题讲析〗

例1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 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 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 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 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解析本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拿破仑的上台,从能力要求来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时势造英雄”,拿破仑上台虽有偶然性,但从当时形势的发展来看却是历史的必然。因此B项正确,D项错误,A、C两项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同步探究〗

一、选择题

1.第二届大陆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①决定制定宪法②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③决定成立大陆军④宣读《大陆宣言》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2.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历史事件是()

A. 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B. 1787年宪法的颁布

C. 《独立宣言》的颁布

D. 第一届联邦政府的成立

3.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二届大陆会议②通过《独立宣言》

③华盛顿任总统④制定宪法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①④③

4.下列战役中,与马斯顿荒原战役有类似性质的是()

A. 纳西比战役

B. 纽约保卫战

C. 萨拉托加大捷

D. 约克镇战役

5.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美国的政体是()

A. 邦联制,君主立宪制

B. 邦联制,总统制共和制

C. 联邦制,君主立宪制

D. 联邦制,总统制共和制

6.以下关于华盛顿对国家民主建设所作贡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赢得北美独立战争胜利,创立美利坚合众国

B. 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确认美国为总统制联邦共和国

C. 创立总统否决制度

D. 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制度

7.华盛顿总统在第一届任期内努力改善同英国关系的主要目的()

A. 在北美大陆扩张领土

B. 保证国家和平

C. 推进西进运动

D. 防止君主势力上台

8.华盛顿一生最大的功绩()

A. 打败英国,成就西半球霸主

B. 建立国家,促进民主建设

C. 维护国家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D. 军事才能卓越,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9.华盛顿在告别辞中提出“避开与任何外国永久结盟是我们的一项颠簸不破的政策”,这成为美国长时期内遵循的那一项外交政策?()

A. 孤立主义

B. 大棒政策

C. 金元外交

D. 门户开放

二、问答题

10.简述华盛顿担任总统时期内政外交上的主要措施。

〖拓展提高〗

背景材料:

材料一历史上价格最高的美国人肖像画

2006年1月21日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拍卖会上,首位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的肖像画以2130万美元被买走。主办方克里斯蒂(Christies)拍卖行称这是迄今为止拍出的价格最高的美国人肖像画。这幅画是由美国画家查尔斯·威尔逊·皮尔于1779年创作的,该幅油画描绘了指挥战斗的华盛顿,画高2.4米。

材料二美国人民称颂华盛顿是“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也是第一人”。

综合探究:请结合有过史实评述华盛顿一生的主要功绩。

3 一代雄狮拿破仑

〖学习要求〗

了解拿破仑的生平,列举拿破仑一生的主要军事活动,掌握拿破仑一世的对内措施,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归纳拿破仑帝国失败的原因,理解拿破仑帝国的政权性质,分析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知识梳理〗

本课的主要内容:拿破仑的成长经历,土伦战役,欧洲反法联盟,征服意大利北部,远征埃及,雾月政变,奥斯特利茨战役,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的对内措施,《拿破仑法典》及其影响,第一帝国的失败及其原因,客观评价拿破仑。本课的难点:通过拿破仑内外措施及作用的分析揭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政权性质,客观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

〖例题讲析〗

例1 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他的角色会由另外一个人扮演的,这点由下面的事实可以证明,即每当需要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克伦威尔等。”这段话的含义是()

A. 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并不重要

B. 英雄人物适应时代需要而产生

C. 英雄人物的活动是受历史规律支配的

D. 英雄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

解析本题考查的基础知识是拿破仑的上台,从能力要求来看,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时势造英雄”,拿破仑上台虽有偶然性,但从当时形势的发展来看却是历史的必然。因此B项正确,D项错误,A、C两项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例2 “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 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 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 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 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该题旨在考查对逻辑关系的判断力,以及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和对“前提→结论”的推理判断能力。解题关键拿破仑的对外战争的性质:有打击欧洲封建势力的一面,又有侵略性的一面,而题干的结论则是片面的。对题干所示的逻辑关系进行判断,A项正确。

答案 A

〖同步探究〗

一、选择题

1.

二、材料解析题

9.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献血的价值。但是,我必须说这样一句真实的话:看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请回答:

(1)这位意大利爱国者的话因何而发?

(2)如何理解“法国人鲜血”的价值?

(3)为什么他感到“法国人离开是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三、问答题

〖拓展提高〗

第三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共40分)

1.美国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是()

A. 波士顿倾茶事件

B. 第一届大陆会议召开

C. 第二届大陆会议

D. 来克星顿枪声

2.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

A. 表明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

B. 标志着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确立

C.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D. 表明美国赢得了民族独立

3.按时间顺序排列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下列事件()

①波士顿倾茶事件②萨拉托加大捷③来克星顿枪声

④第二届大陆会议⑤《独立宣言》发表⑥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A. ①③④⑤②⑥

B. ①③④⑤⑥②

C. ①②③⑤④⑥

D. ①③②④⑤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5分,共30分)

参考答案

第三单元

1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同步探究〗

1.B 2.B 3.D 4.C 5.B 6.A 7.D 8.C 9.B

10.克伦威尔掌权后,对外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颁布《航海条例》、发动英荷战争,与瑞典、丹麦、葡萄牙签订商约,维护和巩固英国的海上权威和商业利益。对内建立有序的行政机构,改善法律,扶植教育,提倡宗教信仰自由,积极发展工商业,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但是,英国共和制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封建君主思想没有得到彻底批判,旧势力没有被铲除,加之克伦威尔本人也逐渐擅权专断,好大喜功,多次解散议会,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

总之,克伦威尔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护国主政体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军事独裁政权。

〖拓展提高〗

(1)材料一认为克伦威尔是野心勃勃的军事独裁者,他破坏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制;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领导推翻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共和国,是为国家自由而奋斗的战士;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他毕竟是专制的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2)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评价上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以及评论者的政治观念。

(3)克伦威尔是清教徒的著名代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他于国会军不断失利之际自行组建骑兵队,大败骑士党的军队,挽救了英国革命,随后带队进入伦敦,控制国会,并率军粉碎骑士党的叛乱,处决国王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之后又出征爱尔兰、苏格兰,建立起军事独裁统治。

克伦威尔的活动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打击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的力量得到发展,英国的海上力量得到加强,为资产阶级革命在英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2 美国国父华盛顿

〖同步探究〗

1.A 2.D 3.C 4.C 5.D 6.A 7.B 8.B 9.A

10.内政:组成能反映南北方、保守派与民主派等不同集团意见的内阁;建立国家银行,稳定货币,活跃经济;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通过法令,推进西部开发;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的范例。

外交:努力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保证国家和平;在英法开战情况下,宣布“严守中立”政策,避免介入欧洲战事。

〖拓展提高〗

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开国元勋,建立了丰功伟绩。战争后,反对君主立宪,拒绝做国王,辞去总司令职务,回乡务农。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为美国民主制度的建设作出重大贡献。1789年华盛顿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创立总统否决权制度。两任总统届满后,坚决再次连任,不当终身总统,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两届树立了范例。华盛顿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赢得美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3 一代雄狮拿破仑

〖拓展提高〗

9.(1)拿破仑对外战争(或对意大利的战争)。

(2)拿破仑战胜意大利后,破除封建制度,废除农民服徭役的陈规(或农奴制),推行《民法典》等。

(3)意大利摆脱了奴役。

〖同步探究〗

第三单元测试

1.D 2.C 3.A 4.C 5.B 6.A 7.D 8.C 9.B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教学案例 《旅游地理》§1旅游景观的欣赏 绥林一中张慧文 【课标要求和解读】 1.课标内容: 举例说明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 活动建议----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交流欣赏旅游景观的体验。 2.课标解读: 要正确欣赏旅游资源,首先要以了解旅游资源的不同类型和景观特点为前提,并且对中外著名旅游景点有必要的了解; 不同旅游景观形成原因不同,所以欣赏方法不同; 了解欣赏旅游景观的主要方法----了解景观特点、选择合适的观察位置、把握有利的观察时机、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和历史内涵、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和要求】 1.知识目标:明确旅游景观的描述和欣赏是多角度的,掌握不同景观的一般欣赏方法----了解景观特点、精选点位、把握时机、洞悉文化定位。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不同的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的正确的欣赏方法。 3.德育目标: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素质;激发学生探索神奇大自然的兴趣;巩固学生热爱自然和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在这一章中起导入作用,为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形成感性基础。 对旅游资源的了解,学生兴趣高,但亲身旅游经历少,所以对旅游景观欣赏方法的介绍,需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联系生活实际,先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感性认识,然后分别从地文景观、气象景观、水域景观、人文景观等不同方面,以典型而著名的旅游景观为例,分别介绍洞悉景观的文化定位、精选观赏电位、把握观赏时机、了解人文景观的内涵和特点......这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本节的学习难点。

本节内容的学习,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经历得以充分体现,善于运用引言的探索和课后的案例,真正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拟采用“激趣-探究-讲授-反馈-延伸”的教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中要避免景观图像的简单堆砌,必须精选图案,注意知识的扩充和延伸。旅游景观千差万别,旅游主体的人文素养和审美素质也各有差异,必要让学生明白欣赏旅游景观的多样性,在学习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情操。 【教学对象分析】 我们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了解,还只是停留在初步的感性认识,缺乏系统的了解。但是现在生活水平提高,旅游活动活跃,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旅游体验,为学习旅游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为课堂的互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可以通过学生的谈体验、感受发挥他们的主动作用,老师只是需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形成不同类别旅游资源的一般欣赏方法,并帮助他们适当扩充自己的知识面。 【教学实施过程】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册)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通史概要: 中国近代史始于1840年鸦片战争,止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它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后,西方列强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不断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完全形成。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灾难。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进行了顽强不屈的反侵略斗争。在列强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中,广大爱国官兵浴血奋战;从三元里抗英到义和团运动,广大人民群众也肩负起抗击外来侵略的历史使命;最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 课标要求: 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识记鸦片战争的经过、《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八国联军入侵概况、《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运用不平等条约的具体内容,归纳外国列强侵华的共同特点,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概括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升级情况,促使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2)、过程与方法:研读史料,提炼观点;问题探究;历史事件的比较;课堂讨论,问题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东西方发展的差异,带来西方列强疯狂的对华侵略,中国不仅失去了独立发展的环境,反而逐步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产品销售市场,说明落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技本课程是学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 组成了“三级课程”的结构。它可以使学校真正拥有对课程的选择余地,可以使 学校更好地体现办学特色c因此,栓本课程的开发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 亮点。但是,一直以来,课程都是由国家开发,而校本课程的开发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可供学习和借鉴。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与特点 课程模式和课程结构的多样化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基 本趋势。在课程根式多样化和课程结构优化中,校本课程的外发具打重要作用。因此,优化宏观课程结构,也必须重视校水课题的开发与建设。基础教育宏观课程结构大致向=个部分构成:同家课样、地方课程利学校课程。共中,同家课程是根据公民基本素质发展的般要求设计的.仑反映了国家教育标脏,体现了国家对各个地方、社区小小学教育的共向标准。每个地方、每所学校都应认真贯彻文施国家课程,以保rd:国家教育目标的实现。国家教育n标是制定国家课程标准的成本依据。地方课程则主要是根据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实际以及地域特点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入或社区社会发展的实际对学咋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同时,地方课程对该地方或社区的个小学课程实施具有重要的导向作均。学校课程或校本课程必须在贯彻 国家课程标难的基础上,以地方课程方案为依据来加以设计。 凹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者的关系及其比例小向,宏观课程结构的 状况就有差别。在中央集权课程管现体制条件下,国家课程住出现课程结构中 ,1绝对的主导地位,国家课程规定的是国家教育最高标难而不是起码标准、地 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没有应有的地位;而在地方分枚课程管理体制卜,国家课程

第19课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第19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第19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教案 教学目标: 、熟悉十月革命前俄国是社会状况,记忆十月革命的基本史实,理解十月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掌握“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特征,认清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后的俄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 3、通过十月革命必然爆发、新政权的建设等基本史实,初步理解十月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点,教学中要渗透社会主义最终由理想转变为现实的发展观念。 目标一应属于该完成的知识目标,熟悉教材即可解决;目标二体现“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教学中应该从基本概念的阐释入手,结合俄国当时的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目标三属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是较高层次的要求,既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又是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有效培养,在教学中应该以灵活方式处置之。 重点分析: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是学生学习掌握的重点。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发生在俄国不是偶然的,认识它发生的历史条,对理解十月革命的重大意义,由此认识中国革命的发生、胜利都是非常

重要的。 教学过程: 导入:可通过设计“你知道苏联是怎样诞生的吗?”直接导入 师:毛泽东说过:“革命总是从那些反革命势力比较薄弱的地方首先开始,首先发展,首先胜利。”列宁在分析沙皇俄国的时候说:“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也就是说,俄国首先爆发无产阶级革命不是偶然的。请同学们看文第1、2页的内容,分析归纳了俄国具备了哪些革命的条?(稍停)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回答) 一、原因——革命前的沙皇俄国 、资本主义发展落后 20世纪初的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远远落后于美、德、英、法等国。资本主义工业既要依*沙皇政府的庇护以求得发展,又受到前资本主义关系层层密网的困扰。 T:俄国的落后和革命有什么关系呢?上述政治经济状况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现得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 2、社会矛盾尖锐 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

(完整word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本课属于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的一次重要的变化, 主要属于当代历史的范畴, 学生有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并不扎实。由于这一时期的内容离现在并不遥远,课文中许多重要事件,如北约、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对当今复杂多样的世界形势仍然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学生对于这一课的内容很感兴趣。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偏向,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插入了较多历史图片,通过历史图片的展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加深学生对历史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提前组织学生在网上下载精美图片,协助教师制作课件,这样既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也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冷战”的概念及背景,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通过分析“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材料,分析“冷战”形成的背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的应用,引导学生理解两极格局的影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史料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认识“冷战”的形成过程及世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理解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实力决定的,特别是经济实力;理解霸权主义的危害,体会人类和平的重要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和平、为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教学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重难突破: 1,苏美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二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让位于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雅尔塔体系”。美国凭借大战中膨胀起来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力图称霸全球,遏制共产主义,为此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冷战”政策,先后出台了“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并组织“北约”。苏联为尽快恢复战争创伤,捍卫反法西斯战争成果,采取一系列针锋相对的措施,如“经互会”和“华约”。 2,“冷战”对二战后的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方面,美苏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表现,在欧洲,冷战导致德国和柏林的分裂;在亚洲,则表现为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一系列局部战争的发生;美苏两国还曾一度把人类拖到核战争的边缘。总之,冷战使世界分裂成两大对立阵营,互相之间充满敌意和不信任,给世界带来了动荡不安。 另一方面,美苏两国势力均衡,都不敢轻易发动战争,使世界在近五十年时间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 1.结合主题思路大胆取舍,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建议教师:以“冷战”的形成背景、具体表现及其影响为思路对课文内容进行整合。例如,为了更好理解课文内容,适当补充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力量膨胀、二战

江苏无锡第三高中历史校本课程

中国的竹文化 中国的竹文化,是指咱们的祖先在对竹子进行培植、应用以及欣赏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它和前面讲过的兰文化有所不同的就是,它的物质文化属性和精神文化属性两个属性都非常强,它可以分为两大范畴,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它们依托于竹子而产生,又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展,与咱们中国人携手已有数千年之久,可以说是源远流长。 一、竹,人之挚友 竹子是人非常真挚的朋友。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竹子属于多年生禾本科植物,它的根茎和躯干皆以木质化,变得非常硬,还有明显的节。咱们中国人过去把这个节给予升华比附于气节,竹子为什么受欣赏跟它有这个节有相当重要的关系。 据统计咱们中国有250多种竹子,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近些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竹子也逐渐开始向北进军。在北京现在也有很多竹子,过去北方竹子是活不下来的,一到冬天就冻死了,现在气温提高了,所以竹子已经开始向北方扩展了。但是它的原生主要是在长江流域和华南、西南地区。竹子的生命力非常旺盛,而且适应性非常强。山野路旁,庭院庙宇,皆可随遇而安。

它有很多非常美好的品德,是咱们古人观察出来的。 “栉疾风而扬其劲节,沐冷雨而秀其英姿。 映月色而显其窈窕,偎瘦石而衬其轻盈。 依窗而立疏影婆娑增静谧。 临池而长柔身映水更清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育竹和用竹的国家。早在七千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原始社会遗址当中,考古学家就发现了竹子的实物。竹子长得非常快,它光滑柔韧,坚固轻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和先民生活有着密切关系,在古代有多种用途。 在洪荒满目,文明初启之时,即原始社会的狩猎期、采集期,竹子曾经作为武器协助人类与野兽搏斗。竹子在武器发展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竹弓、竹箭到抛石机,之所以弃木用竹,是因为竹子韧性非常强,轻易拉不断。有许多箭也是竹子做的,尤其是南方。北方人喜欢用木,南方人特别习惯于用竹。发展到宋代,有火药箭、竹管火枪等,都离不开竹子的协助。 竹子对咱们中国人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竹子曾经作为建筑材料帮助人类抵御风雨。最早的建筑为各种茅棚,是非常简陋的。竹子,有相当的强度,最早的好多建筑它都是竹子搭的。到现在,在竹乡,竹子还在作为建筑材料被应用着,

十月革命教学设计

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 主讲人:陆俊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二月革命;掌握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及历史意义。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逐步培养学生正确评价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十月革命胜利的重要意义及对俄国和世界的影响,了解列宁在十月革命过程中的突出贡献,认识领袖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照片,指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他是谁呢?(生答:列宁)。对,这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就是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俄国十月革命。 讲授新课: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板书课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板书)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发生的。那么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爆发于何时,结果如何?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第一段。师生共同总结: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教师提问: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继续看课文第2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 生答:没有达到。 师问:那么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政策呢? 生答后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 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板书) 展示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师问: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什么? 生答:列宁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师总结:显然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正是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板书) 那么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是谁呢?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出示《俄国比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图。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看课本。时间:1917年11月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

【教材结构及重点难点】 一、酝酿与爆发 1.革命思想的传播 2.革命团体的建立 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4.武昌起义 二、中华民国成立 1.中华民国成立 2.《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结局 1.袁世凯篡权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约法》;辛亥革命的失败及其历史功绩 难点:对三民主义的分析和评价;如何正确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谈话和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从感知历史中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在学习中主动参与、学会学习。应用启发式谈话法和讲述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导入新课】 从《南京条约》签定后中国社会开始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到《辛丑条约》签订以后, 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列强对华投资的刺激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限制与阻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为开辟民族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提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要求.从此以后,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广泛地发展起来,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酝酿与爆发 1.革命思想的传播 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严重威胁,像一个可伯的阴影,笼罩着人们的心头."在中国的民主革命运动中,知识分子是首先觉悟的成份."同旧式的举人秀才不同,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懂得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对帝国 主义的压迫有敏锐的感受,有比较强烈的爱国心.1901 年至1905 年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得到 广泛传播.那时候,到国外的不少留学生接受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迅速 壮大起来.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斗争的思想武器.翻译出版了卢梭的《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书籍,还创办了《国民报》、《游学译编》等进步报刊,大力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革命的中心.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等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思想家和宣传家. 引用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的一段话:"在此以前,我还只知道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那一套改良主义 的思想;到上海以后,我即开始接触到孙中山、章太炎他们关于资产阶级革命的宣传;虽然知而不详, 但稍一比较,就觉得革命的道理更为充分.于是,我对康梁的信仰便一落千丈." 让学生思考:这说 明了什么?然后概括指出:随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在国内相继建立起来. 2.革命团体的建立 1894 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约建立了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1904 年初,黄兴、宋教仁 等建立了华兴会,重要成员有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同年冬,一些留日学生和学界建立了光复会,蔡 元培任会长.1906 年,湖北进步人士刘静庵在武昌建立日知会,成员是学界和新军.资产阶级革命团 体的广泛建立,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 3.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的不断出现和各地革命活动的蓬勃发展,为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 政党做了准备.各地起义的失败也使资产阶级革命派认识到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迫切性. 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 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制定纲领和建立政党的不要性) 1905 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同黄兴、宋教仁等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的成员70 多人集会,决定成 立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8 月,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召开成立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推举孙 中山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中国同盟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 地权"作为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民报》为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号《发刊词》中, 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创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校本课程:茶文化教案(2017-2018学年)

第一课不可一日无此君 课时:5课时 教学目标:通过日常生活、诗词故事等讲解茶的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和茶相关的知识 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神农发现茶的故事 茶字字形的演变 二、教学过程 1、教师课件展示故事一首《七字宝塔诗,茶》 教师:阐述诗中蕴含的茶的文化,让学生了解茶文化已经浸透文人骚客的血液,成为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2、茶的起源与传播 解毒的药——祭祀的祭品——僧侣的饮品——贵族的饮品——全民喝茶 3、茶的历史 (1)陆羽《茶经》记载:发于神农,闻于鲁周公。 (2)茶的发源地是中国 (3)青城茶的历史:唐代《茶经》的记载;五代《茶谱》的记载;宋代设茶场。 (4)陆羽和《茶经》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二、欣赏记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一集 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 一、回顾茶的起源与历史 二、探索新知 (一)导入 故事导入:苏东坡轶事一则 引出关于茶的礼仪和风俗 (二)教学过程 1、迎客第一礼:敬茶 老师提问:同学们有没有从苏东坡的小故事中发现关于茶的礼仪?请知道的同学举手回答。 学生举手回答。 老师揭示答案:苏东坡刚到寺庙,主持虽然看不起他,但还是让小和尚给他上茶。由此可

见,有客人来了,要给客人上茶是主人最基本的礼貌,也是古代的风俗。 过渡语:那么现在这种风俗还存在吗? 2、茶的风俗 欣赏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三集中的部分片段 第四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 老师展示自己带来的茶叶,先让学生观察茶叶的外形和茶汤的颜色,然后请学生猜这种茶叶是什么茶叶? (二)教学过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揭示答案,带来的茶叫毛峰,是青城本地产的绿茶的一种。 教师:毛峰是绿茶的一种,绿茶就是毛峰这种的种类。有绿茶,是不是还有红茶、黑茶,赤橙黄绿青蓝紫茶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茶叶都有哪些分类。 出示课件 1、茶的分类 (1)按照季节分:春茶、夏茶、秋茶 (2)按照地域划分:西湖龙井、信阳毛尖、武夷岩茶、青城雪芽、黄山毛峰等 (4)按照销路、制作手法等划分 (5)现代的科学划分:以制作工艺为基础,结合成品的品质,分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茶叶的六大基本种类。 2、茶的包容性 教师:同学们家里肯定也有人喝茶,有没有观察过家人喝的茶是哪种呢?有没有除了六种基本茶叶之外的品种呢? (1)非茶之茶 花茶、药茶、奶茶、酥油茶等的介绍。 课件展示每种茶的代表 老师介绍这些代茶的产地和益处,及主要流行地区。 (2)以茶入菜 教师:茶,除了可以用作饮品之外,还可以用来做菜,完全没有想到吧? 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了解几种茶叶做配料的菜。 第五课时 教学设计 一、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欣赏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第二集 第二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课时:4课时 教学重点:各类茶具的名称、使用方法及茶艺中介绍茶具的表演方式 教学难点:茶具的使用方法和介绍的表演方式

2020年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 【导语】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人教版历史必修一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一、学习设计思路 德国有一位的教学学家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因此,本次教学设计将以学生为主体,我将以“走进希腊——感悟希腊——理解希腊”作为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基础性的探究展开对希腊的了解,接着通过感受希腊的民主政治来进一步了解希腊,最后通过对希腊公民的认识达到对古代希腊为何被称为民主政治的摇篮的理解。 二、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希腊地理条件、城邦特点和公民素质,分析理解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条件。 【过程与方法】 从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综合有关知识,分析希腊独特的海洋性自然环境对于希腊文明产生的影响 利用图示法,演绎法等方法,引导深入探究希腊公民的素质 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结合相关素材,合作探究古代希腊作为民主政治的摇篮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希腊民主政治的产生得益于古代希腊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理解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民,一方人民造就一种文明制度。 三、学习重难点 重点: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对于希腊城邦民主政治产生的作用 难点:理解古代希腊是民主政治的摇篮 四、学习方法 采用情景创设的方法神入历史,结合多媒体演示法充实课堂内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

高中历史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高中历史选修1和选修3 课程类型:选修课程 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三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1和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授课时间:36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对象:高二文科班 课程目标(重点):在高一年级和高二年级上学期已经学习了三门历史必修课程之后,我们需要进行更加深入和专门的学习探索,高中阶段开设六门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的具体、丰富和延伸。我们特选《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本册教科书共九个单元31课,包括3课探究活动课。 通过学习,了解古今中外历史上九个影响较大的改革实例,其中中国4个,外国5个,这些内容基本反映了历史上改革的大致面貌和主要特色。使学生了解改革的历史背景和进程,理解改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同学们在学习这些内容的同时,也能够学习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意志,增强学生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为日后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汇报时不必说。解释是可以说。必修1和选修1同时进行.高一已讲过必修1,现在主要讲选修1课程刚要) 根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采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中历史选修1》课程内容进行教学。其课程内容包括: 第一单元梭伦改革(课时2) 第1课雅典城邦的兴起(共0.5课时) 第2课除旧布新的梭伦改革(共0.5课时) 第3课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共0.5课时) 第4课《梭伦改革》单元小结及练习(共0.5课时) 第二单元商鞅变法(课时2) 第1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共0.5课时) 第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共0.5课时)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共0.5课时) 第4课《商鞅变法》单元的小结和练习(共0.5课时) 第三单元北魏孝文帝改革(课时2) 第1课改革迫在眉睫(共0.5课时) 第2课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共0.5课时) 第3课促进民族大融合(共0.5课时) 第4课《北魏孝文帝改革》单元的小结和练习(共0.5课时)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课时2) 第1课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共0.5课时) 第2课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共1课时) 探究活动课一历史上的改革与发展(共0.5课时)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课时2)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共0.5课时)

(新)高中历史校本课程开发

儒家思想的光辉 宁阳四中高二历史校本课程计划 高二历史备课组:万宝奎 一、总体指导思想: 一方面要立足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另一方面努力与史学研究接轨。以问题为核心,确立研究主题;以研究为铺垫,构建课程体系;以乡土历史、文化史中的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生平主张为载体,丰富实践探究。通过课堂讲授、分组讨论、实地参观考察、制作PPT展示、网络辅导等一系列措施。 通过高中历史校本课程的开设与学习,让学生走进历史,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能使学生:第一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知我家乡,爱我家乡”活动的开展,树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定信念和使命感;第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意识;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未来命运,着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第三通过引导学生把历史与自身生活多方面、多层次的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初步对社会历史进行观察与思考,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激发历史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克服轻视历史学习的不良倾向;增强“以史为鉴”的自觉性。第四接受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校本课程理念,塑造走向世界的新世纪公民。 随着薪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热潮的逐步推进,我校上下正全力争创山东省“1751”工程学校的背景下,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笔者就历史校本课程问题不妨抛砖引玉,谨与大家共同交流研讨。 二、前期准备 首先,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山东省现在是实施新课改的第8年,课程改革日益呈现出课程的多元化、开放化、生活化、乐趣化、统整化、弹性化和个别化等趋势。校本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 《俄国十月革命》是鲁教版八下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第1课。它紧紧围绕“十月革命”展开,主要讲述在一战的过程中,19世纪社会主义在俄国由理想变成了现实。它向前承接了巴黎公社后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伟大实践,对后来世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开辟了胜利前进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是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的开始,也对20世纪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本课占有重要地位。下面是大家准备以下的内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俄国十月革命教案一 课标解读: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XX年版)要求学生“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 宁领导的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

我认为“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过程”要求学生能简述就行,不要求掌握;“理解”则要求学生必须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所以世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则是教学的重点。 三、学情分析: 初三学生在下学期已掌握了比较归纳等学习方法,也养成了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大部分 学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发达。这次执教所用的是八年三班的学生,他们学风良好,历史素养好,思维活跃。所以知识大多以问题串呈现,让学生自我解答,只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这样有难度的安排小组讨论。 四、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 结合自己对课标的解读和学生的实际,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1、通过模块一“俄国人民之苦”的探究,使学生了解俄国二月革命发生的原因。 2、通过模块二“俄国人民之怒”,掌握二月革命的目的、结果、性质。

高一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详案

二辛亥革命 课程章节:人民出版社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节《辛亥革命》。 课时:一个课时 一、教材和内容分析 《辛亥革命》选自人民出版社高一上册《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二节。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三大事件之一。但因中国资产阶级主观上的不成熟和客观条件限制而功败垂成,这是中国特殊国情所决定的历史必然结果。因此,本节课主要以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为中心。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与南京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重要 概念及基本史实。 2.根据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及中华民国的成立, 归纳其历史功绩及存在的局限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本内容的阅读,教师借助影像和图片资料,以革命准备—革命爆发—革命成果 —革命结果为线索进行授课,帮助学生系统地把握辛亥革命的这一历史事件过程。 2.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自主思考,通过学习武昌起义后的复杂形势,要认识到 革命潜伏的危机,并分组进行合作探讨:“你是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辛亥革命的全过程,深入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升华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在掌握革命的发展历程之后,有助于学习孙中山等革命派人屡败屡战、愈挫愈奋的人生轨迹,学习辛亥烈士不畏牺牲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执着追求,永不言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刚刚经历过中考,而辛亥革命也刚刚经过100周年,在社会上也出现了追溯孙中山先生、学习辛亥精神的热潮,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应是一个中考的重点,同学们对这块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另外,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像《辛亥革命》等此类爱国电影也接触较多,对于帮助学生了解其基本史实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当中,我们应该鼓励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教案 【篇一: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全套)】 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通史概要: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 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各有时 代特色。概要如下: (1)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在互相争鸣,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也彼此吸收、融合,终于形成中 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 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一个 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提倡“仁政”学说,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当时道家、墨家、 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 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还对“礼” 进行深入的讨论,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2)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灭学之祸”的儒学,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儒术取得独尊地位;太学 的建立,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年 的正统思想;隋唐开始的科举制,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 政治和文化生活。 (3)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形 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 六七百年之久,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论文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论文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论文 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探讨许明芳(云南省临沧市双江县第一完全中学)摘要: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决定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中之重。随着新课程改革程度的不断加深,大力提升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度成为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客观要求。关键词: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放;利用历史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学科,有着自身的特殊性,比如课程资源丰富而复杂等,本文就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知识展开论述。一、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注意的问题作为一个崭新的话题,如何开发并利用好历史课程资源成为我国教育重点关注的.问题,在重点开发与利用的同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开发并利用好历史课程资源,必须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历史作为一门有独特性质的学科,有着丰富的课程资源,值得重视的是,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以及利用,都必须遵循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坚持在国家课程标准宏观的指导下,组织各方面、各种有可能的力量,做好本省、本地区课程资源的规划;其次,开发并利用好历史课程资源,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要想开发一些质量较高、可供学校选用的课程资源和范本,就必须制定一些相应的、能够促进地方课程资源发展的评价手段。二、有效开发并利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措施 1.积极挖掘课文中的隐性信息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最重要的就是分析与解读好课文内容的相关信息,它是开发与利用高中历史校本课程资源的基础。就通常的教材分析而言,它更多地会关注显性知识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这种做法有强烈的必要性,但是它却不是充分存在的。课本征文及相关材料中的信息,既有显性的信息,也有隐性的信息,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去探索,不断地去挖掘。 2.剖析文中典型的素材,提取有效的信息在教学中,人们常常会听到教师在讲”提取”“提炼”等词,其中提炼是指提炼课程教学的灵魂,提取则是指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提取历史事物蕴涵的各种信息,这些方法既有利于推进学生对历史事实的理解,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要学会提问,针对文字材料,可以这样问:”你能从材料中得到哪些信息?”针对图片材料,可

高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辛亥革命》2篇

高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辛亥革命》2篇 高中历史优秀教学教案《辛亥革命》2篇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接下来是wtt为大家整理的2020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希望大家喜欢! 2020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导入新课: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 3.讲授新课: (1)投影第九课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 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 生:孙中山 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

校本课程《自然灾害》教案

地震的分布规律:一个是环太平洋地带,另一个是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地震的类型: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石破裂、错动把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破坏力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 震和人工地震。 地震灾害的特点:地震是群灾之首,它具有特发性、成纵性和续发性等特点,并产生严重次生灾害,对社会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地震的前兆 1.地下水异常 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 的谚语: 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3.人们常形容地震预报科技人员是"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这的确有道理。地 震之前,气象也常常出现反常。主要有震前闷热,人焦灼烦躁,久旱 不雨或霪雨绵绵,黄雾四塞,日光晦暗,怪风狂起,六月冰雹等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