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湘教版)必修一: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一: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一: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一:2.3.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导学案(含答案)

第三节大气环境

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了解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明确各层的主要特征。2.理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的关系,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3.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⑧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和⑩________。

(1)选择性吸收:臭氧层中的臭氧和高层大气吸收波长较短的?__________光,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____________光。

(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________。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1)地面辐射: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________辐射,地面辐射是?____________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____________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为大气辐射,它属于?________辐射。

(3)大气逆辐射:射向?________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____。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该因素是太阳辐射强度由○21________向○22________递减的重要原因;同样性质的地表,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23____,地面辐射越○24____。

(2)下垫面因素:下垫面是指○2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使世界各地地面辐射的变化并不完全与○26________________相一致。

(3)其他因素:以○27________因素的影响最大。在同纬度地区,○28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会影响到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探究点一大气的垂直分层

【探究材料】

王老师乘飞机到外地出差。在机场时还是细雨蒙蒙,起飞不久后却是晴空万里,阳光普照。

1.请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为什么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3.现在人们乘坐的大型飞机多是在平流层中飞行,为什么平流层适合于飞机飞行?

4.你知道地球大气层到底有多厚吗?

【规律总结】

【考例探究1】

如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C.③D.④

(2)对短波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C.Ⅱ层中部D.Ⅲ层

(3)2008年9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 ℃~20 ℃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探究点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探究材料】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1.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A.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加之晴朗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夜晚,地面辐射增强

2.“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①“烟气”使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②“烟气”的成分主要是CO2,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③“放火作煴”直接把地面烤热④“放火作煴”直接把大气熏热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如果夜间多云,人们是否还需制造烟雾来防止作物冻害?为什么?

4.请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解释新疆谚语“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呈现的现象。

【规律总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和吸收三个方面。

【考例探究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什么辐射:

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

(3)大气能吸收地面辐射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

(4)影响图中①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这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__。(填代号) 答案

课前准备区

①12 ②递减 ③最密切 ④12~50 ⑤递增 ⑥高空飞行 ⑦50 ⑧选择性吸收 ⑨散射 ⑩反射 ?紫外 ?红外 ?越强 ?长波 ?对流层 ?地面辐射 ?长波 ?地

面 ?保温 ?强 ○

21低纬 ○22两极 ○23大 ○24强 ○25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 ○

26纬度的变化 ○27气象 ○28年日照时数的长短 课堂活动区 探究点一

1.这种现象可以用降水的时空变化来解释。大致有三种可能:一是起飞时下雨,起飞以后该区域停止了下雨(时间变化);二是该区域地面下雨(对流层),高空不下雨(平流层→垂直变化);三是机场下雨,机场以外不下雨,即飞机离开了降水区域(水平变化)。

2.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离地面越高,获得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而是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而增温。

3.平流层水汽含量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4.根据人造卫星的探测资料,在2 000~3 000千米的高空,地球大气的密度已经与星际空间的密度非常接近,这个高度可以看作是地球大气的上界。

考例探究1(1)B(2)D(3)C[第(1)题,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排除④;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排除③;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增高,选择B项。第(2)题,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若干电离层(大约80~500千米高空),其带电粒子会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第(3)题,“神舟”七号飞船的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依据图所示读出相关数据即可。]

探究点二

1.“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一是由于受冷空气的影响,二是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导致气温低,故B选项正确。

2.“烟气”的成分主要是CO2,它可以强烈吸收地面的红外线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增强,近地面气温较高,故A选项正确。

3.不需要。原因是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增强,气温不会太低,霜冻出现的几率小。

4.新疆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云量少。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出现“午穿纱”的现象;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损失热量多,近地面气温低,故有“早穿棉袄”的现象。

考例探究2(1)太阳地面大气逆

(2)削弱

(3)7595保温

(4)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角越大,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5)①②

解析由题干可知:太阳、地面、大气之间存在热量的传递,且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对地面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影响太阳辐射强度最主要的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地面单位面积上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越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大气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大部分又归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热量的传递过程。

4.1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精品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二

题目:4.1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学习目标】 1. 正确描述环境问题的概念,区分其类型。 2.分析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 【学习重·难点】 1.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前预学】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1.概念:指由于①______________或②______________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③__________________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类型 主要类型(按性质划分) 表现 ⑨__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等 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⑩______、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 生态破坏问题水土流失、森林砍伐、土地荒漠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森林、草原、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 3.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主要类型主要污染物危害 水污染________________、工业废水、农药、 化肥及畜禽粪便等 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 坏______________,造成 ______________ 大气污染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常见的有二氧化硫、硫化氢、 ____________、一氧化碳等 影响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危害植被,腐 蚀材料,影响气候,降低能见度,引 发______________、臭氧层空洞和酸雨 等 土壤污染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 __________等 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形状等发生变 化,并导致土壤自然功能失调、 __________________ 【课上检测】 试着从生活经验,列举自己所了解的环境问题有哪些?【课中研学】说出各个数码表示的意义 【达标训练】 1.关于环境问题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原因是主要的 B.环境发展的必然 C.人为原因更为重要 D.环境问题的产生完全由人类的活动决定

湘教版必修一地理第二章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 第二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考点目标:①分析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根据图和材料判断褶皱、断层等 ②分析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7、地球收到的力:内力(岩浆活动、地壳运动、地震)和外力(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8、六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9、褶皱:⑴背斜:岩层中老外新,始于储存石油,适合挖掘隧道,不适于建水库。 ⑵向斜:中新外老,始于打井。判断背向斜,一定要看岩层的形态,不能看表面的形态(表面由于受到侵蚀的作用,会形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岭的形态)。(结合课本图P39)10、断层:岩层错动,⑴地垒:向上升起的岩层,常形成山脉:例华山、庐山、泰山⑵地堑:向下凹陷的岩层:常形成谷底或平原,例如:渭河平原、汾河平原。断层不适于建水库以及公路。(结合课本图) 11、外力作用:⑴风化作用⑵侵蚀⑶搬运⑷沉积。高处侵蚀,中间搬运,山脚沉积。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 第三节(1)大气的垂直分成 △考点目标:理解大气受热过程,能够说明大气受热过程,能够描述大气保温作用过程。 1、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课本45)

(亦即: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所以说对流层大气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规律:(1)太阳辐射强度由伟向两极递减,地面辐射也由低纬向两极递减。 (2)反射的越多,地面得到的越少,地面辐射的越少,大气得到的就越少。(2)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气压 △考点目标:分析大气运动的形成,结合实例,描述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能够运用大气运动图,运用大气运动原理判断大气运动方向。 1、冷热不均引起的等压面变化特点:(1)高压区向上凸,低压区向下凹 (2)高低空等压线弯曲方向相反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水平气压梯度力:a.垂直于等压线;b.由高压指向低压;c.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风向:a.高空中的风:与等压线平行;b.近地面的风:与等压线成一夹角。 (3)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考点目标:理解气压带风带:能够绘制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分布和移动规律,能够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结合课本图) 1、特点:(1)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为对称轴对称。 (2)赤道地腰带,极地高压带是受热力因素影响 (3)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受动力因素影响。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移动而季节性南、北移动:夏季北移,冬季难移。 (4)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气流流向与气候关系:高伟→低伟:气候干燥,降水低伟→高伟:气候湿润,降水多 2、大气活动中心: (1)北半球------气压带由带状断裂成块状分布 夏季时,大陆形成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大西洋形成亚速尔高压。冬季时,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太平洋上形成啊留申低压,大西洋上形成冰岛低压。原因: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3、季风(结合课本图P53) (5)常见的天气系统 △考点目标:能够结合实例分析封面系统和气压系统的特点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1、气团:(1)冷暖气团的性质比较:冷气团冷而重,湿度小;暖气团暖而轻,湿度大。 (2)受单一气团控制的天气:天气晴朗 3、峰的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4、判断方法:(1)看谁主动(2)看降水位置:暖锋降水在锋前,冷风降水在峰后(3)看符号:暖锋是半圆,冷锋是三角(4)看坡度:暖锋较缓,冷锋较陡 (6)低气压、高气压系统与天气 1、低气压系统(气旋):北(南)半球低压中心------逆(顺)时针天气:阴雨天气 2、高压系统(反气旋):北(南)半球高压中心------逆(顺)时针天气:晴朗天气

七年级地理上册 1.1 我们身边的地理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我们身边的地理》 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尚未解开的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 初步形成联系实际、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观念,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3.通过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培养对地理的探索兴趣。 重难点1.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期盼心理”。 预习新知任务一:阅读课本第2页一、二自然段“解开地理之谜”,完成1—2题。 1.查阅资料,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与我们的地理知识密切相关?看谁的发现多? 2.你对哪些地理问题疑惑不解。 任务二:阅读课本第2—6页,完成1—3题。 1.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西方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 2.学习地理可以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知道变化,了解世界各地的,提高对生活的能力。 3.人类的生产活动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和条件;在解决全球性的、、问题等方面,地理学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导学达标活动一:解开地理之“谜” 1.小组内交流“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一”。 2.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你还有哪些疑惑不解的问题?其中哪些是地理问题? 3.读教材第2页的“地理”一词的来历。在课本上标出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地理学》的作者是谁? 活动二:地理与日常生活 1.小组内相互检查“预习新知”中的“任务二”。 2.讨论交流,完成教材第3页活动题1、2题。 活动三:地理与生产建设 1.读教材第3页“地理与生产建设”正文第一段,讨论分析: (1)你居住的地方主要以哪种粮食作物为主?哪些粮食作物不是当地的?它们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关系吗? (2)你居住的地方主要生产哪些水果?哪些水果不是当地生产的? (3)假设有一片山林,要建一个家具制造厂,请你帮忙确定该厂应建在山林旁边还是靠近城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必修2 第一章 §2-1 柱、锥、台体性质及表面积、体积计 算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7,23-28完成下面填空 1.棱柱、棱锥、棱台的本质特征 ⑴棱柱:①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底面),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即侧棱都). ⑵棱锥:①有一个面(即底面)是,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是 . ⑶棱台:①每条侧棱延长后交于同一点, ②两底面是平行且相似的多边形。 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本质特征 ⑴圆柱: . ⑵圆锥: . ⑶圆台: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 ②过轴的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③母线长都相等,每条母线延长后都与轴交于同一点. (4)球: . 3.棱柱、棱锥、棱台的展开图与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 ①若干个小矩形拼成的一个, ②若干个, ③若干个 . (2)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4.圆柱、圆锥、圆台的展开图、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5.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C)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 (D)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 2.根据下列对于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 (1)由8个面围成,其中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六边形,其他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着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旋转180°形成的封闭曲面所围成的图形。 3.五棱台的上下底面均是正五边形,边长分别是 6cm和16cm,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侧棱长是13cm,求它的侧面面积。 4.一个气球的半径扩大a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强调(笔记): 【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 5 .如图:右边长方体由左边的平面图形围成的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图1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章测试题 一.选择题 读右图,回答1—2题 1.形成该地貌的主要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2.该地貌的名称是 A.冲积扇 B.洪积扇 C.三角洲平原 D.河漫滩平原 读图,回答3~5题。 3.图中M 处的地质构造是 A .山岭 B .谷地 C .背斜 D .向斜 4.图中N 处的地质作用是 A .沉积作用 B .变质作用 C .外力作用 D .岩浆活动 5.南水北调工程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图1表示。读图完成6—9题。 6.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 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 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 ④——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7.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A. ①和② B. ②和③ C. ③和④ D. ②和④ 8.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中,吸收③辐射的主要是 A. 水汽和氧气 B. 氮气和水汽 C. 二氧化碳和水汽 D. 氧气和氮气 9.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 ②增强,③减弱 B. ②减弱,③增强 C. ③增强,④减弱 D. ②减弱,④增强 以下是某中学高一年级丁强同学的日记片段“星期天,天终于放晴了,风也小了,虽然一直没有下雨,可天出奇地冷,我不得不再加了件毛衣。爸爸一早就去修补被风吹坏了的塑料大棚。我和妈妈拿着扫把也去帮忙。大棚上积压了一层厚厚的尘土。二伯他们也在田里忙着,他们在麦田边点起一堆一堆的柴草,浓烟滚滚……”据此回答10~12题: 10.从日记描述来看,这里刚刚经历了一场 ( ) ①沙尘暴天气 ②冷锋过境 ③台风过境 ④寒潮过境 A. ①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 11.造成此天气系统过境无降水的可能原因是 ( ) A.过境前这里的空气为冷空气 B.过境前这里的空气比较干燥 C.过境前这里的空气做下沉运动 D.过境后这里的空气为暖空气

(完整版)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集(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位置、地形)导学案年级:七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 【学习重难点】 亚洲以高原、ft地为主的地形(重点)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亚细亚”和“欧罗巴” 1、古代,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以西的地方称为“”,后来,亚细亚成为的名字,欧罗巴成为的名字 2、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连为一体合称,这是世界上面积最 的大陆 二、亚洲和欧洲的位置 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 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 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 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 亚洲主要位于、,它同时跨四个半球 3、读图 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 相邻,东隔海峡与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

4、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的位置 ①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是 ②欧洲全部在,主要在 ③欧洲北临,西临,南临,东临,西南隔 海峡与 相望 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 1、读图 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 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 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 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最高的ft脉,最高的ft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 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ft脉有 、、 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 的,由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由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ft地震带上 2、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 ③地势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 【巩固练习】 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鲁教版高中高一地理必修二导学案全套(全册)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编写:刘龙华 审稿:陆其勇考试要求考点人口增长模式 ①知道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②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 一、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在人类社会初期,生产力水平十分,人们抵御灾害、疾病的能力很差, 人口的增长十分; 2、18 世纪产业革命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 3、二战后,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大大, 国际大环境相对等原因,世界人口特别是国家人口增长。 二、人口增长阶段及其模式转变 1、人口增长模式, 又称,它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人口率率和 率随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2、不同人口增长阶段的比较发展阶段 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增长阶段人口出生率和死亡人口出生率仍保持人口出生率开始下人口出生率、死亡率都比较高,自然在较高水平,但死降,死亡率继续下率、自然增长率都增长率低,且波动亡率迅速下降,人 降,并达到低水平,很低。人口增长缓人口增长特点较大。人口增长处口自然增长率提自然增长率逐渐降慢,有些国家甚至于相对静止或低速高, 人口急剧增长。低。人口增长的速度已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状态。开始减缓 增长。高、、低高、、高高、低、高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型)(型)(型)(型)出现在工业化初欧美发达国家一般期,发达国家一般开始出现的在 20 世纪 50 年代前农业社会时期 18 世纪末到 19 世国家时间、国家 后开始进入这个阶纪初开始进入这个段阶段生活在热带原始森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大多数大多数目前分布地区林深处的一些土著 亚、肯尼亚等国家国家发达国家居民三、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当今世界存在着严重的人口问题,尤以人口增长、数量和人口年龄结构严重等引起的问题最为突出。 2、世界人口增长极不平衡。目前发展中国家人口持续增长势头,而发达国 家人口数量已保持。 3、人口问题的不同表现自然增人口问题典型国长率水平表现后果对策家举例人口增长劳动力、采取鼓励发达保持较和人口 青壮年负担的政策,并接国家水平化等纳来自大多面临人口不利于 出生率、自发展大多赞同实行然增长,以中国、印度、巴中水平较及 0∽14 岁的基斯坦国家政策少儿比重等等问题 问题的解决练习巩固1.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 A.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 B.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 C.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2.在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中,最先转变的是()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生育率读世界人口数量增长图,回答3--4 题: 3.1950 年后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十分缓慢 B.迅速增长 C.速度加快 D.保持稳定4.从图示来看,1770 年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其原因是()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②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③平均寿命延长④人口出生率上升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5.产业革命后,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减少B.没有战争 C.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D.农业的发展6.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处于() A.原始低增长阶段B.加速增长阶段 C.增长减缓阶段 D.低速增长阶段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第四阶段的是()

【K12学习】最新湘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套

最新湘教版初中七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全 套 第一章第一节亚洲及欧洲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亚洲和欧洲的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半球位置 2、分析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等自然地理知识【重难点】亚洲以高原、山地为主的地形【导入】【自主学习】 一、亚洲和欧洲的位置(提示分析位置,要从三方面入手:①经纬度位置②半球位置③海陆位置) 1、根据提示,分析亚洲的位置 亚洲南到,北到,东到,西到,亚洲地域十分辽阔,北部深入以内,南部延伸到以南 2、根据亚洲的经纬度位置,判断半球位置 亚洲主要位于半球、半球,它同时跨四个半球3、读图1-1,分析亚洲的海陆位置 亚洲北临,东临,西临,南临,西南隔运河与洲相邻,东隔海峡与洲相邻,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的大洲 三、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 ( 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

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 1、读图1-1,分析亚洲的地形特征①结合图1-5 图1-6,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分析,亚洲地形以为主,平均海拔,是除南极洲以外海拔最的大洲 ②结合图1-5,亚洲地面起伏,高低,既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最高的山脉,最高的山峰,又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新-课-标-第-一-网 ③亚洲地势中部,四周,以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山脉有、、④大陆东侧和东南侧有世界上规模最,最典型的呈弧形排列的,北向南依次是、、、,这些群岛是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壳活跃,位于火山地震带上【合作探究】 根据亚洲地形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欧洲地形特征 ①地形以为主,平局海拔世界最②地面起伏③地势高,低④以地貌为特色 【精讲点拨】亚洲和欧洲的地形特征提示分析地形特征,要从四方面入手:①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②地势起伏状况③主要地形类型及特殊地形④地形分布【达标测试】 1、频临亚洲的大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 2、下列属于欧洲的平原中,位于最东的是

1.3人口容量 导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1.3 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理解人口增长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2.比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分析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思】 一、人口增长 阅读课本第17页至第18页,完成以下内容 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_______。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_______阶段。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除_______、_______外,还有社会经济、_______、医疗卫生、文化教育、_______等。 3.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人口_______率和_______率共同决定的。 4.当人口出生率超过死亡率时,总人口就会增加,表现为_______增长;当人口出生率小于死亡率时,总人口就会下降,表现为_______增长。 5.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除了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还与当地的人口_______率和_______率有关。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阅读课本第19页至第20页,完成以下内容 1._______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_______发展,就必须拥有足够的_______。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_______。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_______关系,以实现自然资源的_______利用和人类的_______发展。 2.人类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由于_______开发和_______使用,会导致_______失调,引发严重的_______问题,如部分矿产资源枯竭,乱砍滥伐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工业生产造成的大气、水环境恶化等,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人口合理容量 阅读课本第21页至第22页,完成以下内容 1.人口容量是指在_______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_______。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容量是_______与_______共同作用的产物。一般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_______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很显然,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_______于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容量特点有三: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 【议】 探究问题1读图1-13“世界10亿人口年表”,指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探究问题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请你就其中一个因素举一个你最熟悉的例子来佐证。 【检】 一、选择题

2020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湘教版教学案 同步练习附答案汇总

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旨在将“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等涵盖几乎所有版本的教材教案、课件、导学案及同步练习和检测题分享给需要的朋友。 本资源创作于2020年12月,是当前最新版本的教材资源。包含本课对应内容,是您备课、上课、课后练习以及寒暑假预习的最佳选择。 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您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宗旨,欢迎您下载使用! (34套)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湘教版

亚洲及欧洲 集体备课个人空间

1在地图上找到并填写以下地理事物的相应位置: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欧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乌拉尔山脉、白令海峡、苏伊士运河、地中海 2、读图观察亚洲大致的经纬度范围,探讨分析亚洲所属的半球. 3、在地图上找到亚洲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的分界线,并共同探讨亚洲 的海陆位置. 4如何描述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 5根据亚洲位置的分析方法,你认为分析一个地区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6现在你能全面描述欧洲的地理位置吗? 7 谈谈你的收获 〔检查反馈〕 1下列不属于亚洲濒临大洋的是() A太平洋 B北冰洋 C印度洋 D大西洋 2 下列有关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西与北美洲相连 B东北隔苏伊士运河与北美洲相望 C 是世界上第二大洲 D 西南与非洲相邻 反 思 栏 …….

亚洲及欧洲

1、请对应教材地图填写下列地理事物. 高原:① ,② ③ ; 山脉:④ ,⑤ ; 平原:⑥ ,⑦ ; 群岛及半岛:A ,B ,C ,D ,E . 2、通过读图1-1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及世界各大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试分析亚洲的地势特征. 3、找到亚洲最高峰及其海拔,陆地表面最低处及其海拔,并请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检查反馈〕 1、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中部高、两边低 B.中部高、四周低 C 东西低、南北高 D 中国高、伊朗低 2、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产生的是( ) A 喜马拉雅山脉 B 东非大裂谷 C 安第斯山脉 D 落基山脉 反 思 栏 ① ② ③ ④ ⑤ A B C D E ⑦ ⑥

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精编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全册导学案

必修2 第一章 §2-1 柱、锥、台体性质及表面积、体积计 算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7,23-28完成下面填空1.棱柱、棱锥、棱台的本质特征 ⑴棱柱:①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底面),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即侧棱都). ⑵棱锥:①有一个面(即底面)是,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是 . ⑶棱台:①每条侧棱延长后交于同一点, ②两底面是平行且相似的多边形。 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本质特征 ⑴圆柱: . ⑵圆锥: . ⑶圆台: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 ②过轴的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③母线长都相等,每条母线延长后都与轴交于同一点. (4)球: . 3.棱柱、棱锥、棱台的展开图与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 ①若干个小矩形拼成的一个, ②若干个, ③若干个 . (2)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4.圆柱、圆锥、圆台的展开图、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5.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C)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 (D)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 2.根据下列对于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 (1)由8个面围成,其中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六边形,其他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着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旋转180°形成的封闭曲面所围成的图形。 3.五棱台的上下底面均是正五边形,边长分别是6cm和16cm,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侧棱长是13cm,求它的侧面面积。 4.一个气球的半径扩大a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强调(笔记): 【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 5.如图:右边长方体由左边的平面图形围成的是()(图在教材P8 T1 (3))

高中地理旅游和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学案湘教版

第二节旅游资源 1.理解旅游资源的特性。 2.掌握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与区别。 3.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重点) 4.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旅游资源的定义和特性 阅读教材P6-P7前两自然段,完成下列问题: 1.旅游资源的定义 (1)定义:能够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并实施旅游行为的事物与因素。 (2)组成:具体的资源和抽象的资源。 (3)旅游活动的异地性和流动性,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相对性。 2.旅游资源的特性 (1)位置相对稳定性:区域性或不可移动性,是旅游资源的根本属性之一。 (2)物质景象组合性:应当注意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合理性和协调性。 (3)美学属性:旅游资源具有美学属性才能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 (4)历史文化属性:旅游资源多具有民族特色。 (5)非消耗性:在合理使用的前提下,是不会被消耗的资源,还趋于增值。 正误判断: (1)只要能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的事物就是旅游资源。( ) (2)娱乐中心属于抽象的旅游资源。( ) (3)四大佛教名山兼有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 ) 【提示】(1)×要想成为旅游资源要具备两个条件:吸引旅游者产生旅游动机,实施旅游行为。 (2)×娱乐中心属于具体的旅游资源。 (3)√佛教名山中的山、水、植被属于自然景观,山上有众多佛教建筑属于文化景观。 教材整理2 旅游资源主要类型

阅读教材P7-P11,完成下列问题: 1.主要类型:自然景观旅游资源、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 2.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以自然界本身的美感来吸引旅游者的资源,主要包括地质地貌景观、山水组合景观、生物景观、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等。 3.文化景观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中保留下来的文化遗存,在环境景观区域内占据主导地位,就形成了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它通常分为三类:宗教文化景观、具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古代遗存、风土民情。 4.自然和文化景观旅游资源:在该类景观区域范围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往往相得益彰。我国许多名山都属于这类旅游资源。 填空: (1)意大利埃特纳火山、中国的腾冲火山群属于________景观,壶口瀑布、尼亚加拉大瀑布属于______景观,自然保护区、天然动物园属于________景观,我国东北的“松花雪柳”、美国夏威夷海滨属于________。 (2)“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的对联主要体现了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 (3)平遥古城是中国迄今保存最为完整的明清时期的中国县城的原型,它是由完整的城墙和街巷、店铺、民居组成的大型古建筑群,这说明旅游资源的________性。 【提示】(1)地质地貌山水组合生物气候与其他自然景观组合(2)物质景象组合(3)非消耗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资源的内涵和特性 [合作探讨 泼水节其实为傣族的新年,是西双版纳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在傣历四月中旬(即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导学案答案

解析几何 2.1.1 直线的斜率 ? 2.11,,172 - 3. 4.3,3 5.180α?- 6.1 7.(1)m>1或m<-5; (2)m=-5; (3)-5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题

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复习题 一、填空题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1)绝大 部分0.175~0.4μm 的紫外光被 吸收。(2)大于0.76μm 的相当数量的红外线被 、 、 和浮尘所吸收。 ②散射作用:波长较短的 光等为大气分子所散射。③反射作用: 可反射一部分可见光。 3、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①地面辐射:地面持续向外释放辐射能量,属于: 波辐射。是 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②大气辐射:大气向外辐射的能量,属于: 波辐射。大气 辐射会使 增温。③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a :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均 不同。b :下垫面因素:地面不同,吸收和反射的 也不同。c : 因素:大气状况不同,日照时数长短影响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 4、大气运动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 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 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5、热力环流的形成:A 地受热较多,空气膨胀 (垂直运动),在A 近地面形成 (高/低)气压,在A 高空形成 (高/低)气压。同时,B 、C 两地受热较少,空气收缩 (垂直运动),从而,在BC 的近地面形成 (高/低)气压,在BC 的高空形成 (高/低)气压。在近地面,由于 力的存在,空气由气压 (高/低)流向 气压(高/低)的地方。 6、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三种力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 、由 指向 。促使大气产生 ,既影响 又影响风向。②地转偏向力:与 垂直,北半球向 偏,南半球向 偏。只影响风向,不影响 。③摩擦力:与风向 。既影响风速又影响 。 7、高空与近地面的风向:①高空风向:受 和 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 。②近地面风向:受 、 及 的共同作用。风向与等压线 。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湘教版地理七下导学案:8.4.1法国

8.4.1 法国 一、预习案 1.预习目标 1.能在法国地图上指出其轮廓特点、地理位置、首都巴黎。 2.能根据主要河流的流向,判断法国的地势特征。 3.能根据法国地形和气候特点,归纳该国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2.预习重点 法国的自然条件及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3.达标练习 一、西欧大国 1.法国位于欧洲_________,大陆轮廓略呈_________。法国地势_________高、_________低,地形以_________和_________为主。 2.法国西部属_________气候,向东海洋性减弱,南部属_________气候。 3.法国工农业都很发达,_________地位突出。工业以_________、_________制造、医药、服装、化妆品为支柱产业。核电占总发电量的70%以上 4.法国农业机械化水平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牛肉等产量均居欧洲西部各国之首,畜牧业和园艺业发达,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_________是主要的农业区。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盛产葡萄,_________产量居世界首位。 5.法国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地位的是() 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纺织工业④飞机制造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有关法国农业的正确叙述是() A.法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对发展农业生产不利 B.法国地中海沿岸以出产质地优良的葡萄闻名于世 C.法国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 D.法国粮食产区主要在地中海沿岸 二、探究案 1.要点回顾 西欧大国 探究一:领土轮廓和地理位置

出示欧洲政区图,指导学生熟读地图 提出问题:法国轮廓有什么特点?法国领土有哪几部分组成?叙述海陆位置特点及经纬度位置特点。 探究二:地形特征 教师展示法国地形图,指导学生读图 1.在地图中找出巴黎盆地、西欧平原、中央高原、阿尔卑斯山。观察图中的颜色分布,对照高度表,描述法国的地形地势特征。 2.在地图中找出塞纳河、卢瓦尔河、加龙河,想一想,它们的流向与法国的地势有何关系。 探究三:气候特征 出示欧洲西部气候类型图与柱状折线图,分析法国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提问:1.法国主要气候类型及特征。分析柱状折线图了解法国气候特点。 气候补充说明 探究四:经济特征 1.展示大量的法国农业图片及阅读材料,请同学们合作探究法国的农业特点。并提问:法国主要农作物小麦分布在哪里?为什么?南部主要种什么?为什么? 过渡:法国农业重要,工业也不逊色,其实法国是一个以工业为主导,工农业都很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居世界第四位。法国有哪些工业部门呢? 2.展示大量图片及法国工业阅读材料,了解法国资源及分布地区。 追问:东北部有铁有煤发展什么工业?铀矿目前主要用途是什么?提问:为什么法国大力发展核电? 教师简单介绍法国的工业状况。并归纳法国的工业特征。 通过阅读材料,了解法国的经济特征。 2.当堂训练 1.法国东南、西南、西北分别频临的海洋是() A.地中海、比斯开湾、拉芒什海峡 B.地中海、拉芒什海峡、比斯开湾 C.比斯开湾、地中海、拉芒什海峡 D.拉芒什海峡、地中海、比斯开湾 2.巴黎是() A.法国最大的工业城市和港口城市

【教育资料】湘教版必修二1.4地域文化与人口导学案学习专用

第四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学习目标] 1.了解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概念。2.举例说明外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和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3.理解不同地区人口的文化差异。 一、文化背景与人口 1.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总和。 2.地域文化: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____________现象。 3.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 (1)初婚年龄 ①发展中国家:初婚年龄____________→妇女生育年龄提前→________________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②发达国家:晚婚乃至不婚、不育→________人口的出生率。 (2)婚姻稳定程度:许多西方国家婚姻关系不够稳定,________较高,再婚现象较多,一般会____________。 4.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扩大势力→一般不反对____________→高出生率。 思考 晚婚的习俗对人口自然增长有何影响? 二、中国文化与人口 1.中国文化对人口的影响:主要表现在________、职业选择、____________等方面。 2.变化????? 从早婚早育→ 从多育多子→ 从“学而优则仕”→“ ” 从安土重迁→“四海为家” 判断 1.地域文化的形成既有长时期的发展过程,又具有相对稳定性。( )

2.中国古代“学而优则仕”,其中“仕”指工人。() 3.在当代社会,“多子多福”属于婚俗新观念。()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的变化会促进文化交流。() 探究点一文化背景与人口 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日本、德国以及一些工业大国,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推崇少生或者晚育,甚至有人还不准备生育,导致其人口增长率下降,甚至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2019年的统计结果显示,世界上离婚率最高的国家是美国。调查显示,有孩子的夫妻的离婚率要比没有孩子的夫妻低,社会学家们认为没有孩子是很多夫妻离婚的原因之一,至少有66%的离异家庭是没有孩子的。 材料三约85%的菲律宾居民信仰天主教,他们视避孕为不道德的行为,反对节育和堕胎。近年来菲律宾人口快速增长,自然增长率为2.36%,每年约有170万婴儿出生,按这种速度,菲律宾在未来的30年内人口将增至1.7亿左右。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文化现象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菲律宾历史上一直信奉天主教,但近年来人口才快速增长,这说明什么?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差异对出生率的影响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总课时:1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了解地理这一门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一般的学习方法,了解学习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要求;培养学地理情感,初步形成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这一概念,理解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都离不开地理知识。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地理及地理与我们的关系。 学法:1、同学们在初步的学习中应首先培养对地理学科的情感,意识到学习地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 2、学会预习:读标题,了解内容,逐步学会抓要点抓重点,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读图和用图, 课后学会填图,学会运用地图进行分析,推理和记忆书本的知识点。 3、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不能偏科。 4、课堂作业一定要认真、及时完成,不懂的及时问同学和老师。 【自主学习/预习:】 看书2-5页,完成下列填空: 一、解开地理之“谜”:我们生活在之中,就在我们身边。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对生活的。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的影响和制约。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地理展示了各地不同的种族与民族、语言与服饰、文化与宗教、民情与风俗。 【课堂练习:】 1、地理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以下词语与地理无关的是( ) A、辩认方向 B、风土人情 C、心想事成 D、预报天气 2、在干旱地区的自然状态下难以种植的是( ) A、水稻 B、小麦 C、玉米 D、高粱 3、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A、畜牧业 B、林业 C、渔业 D、种植业 4、阿拉伯人穿白色长袍,戴头巾的原因是() A、很洁净 B、比较亮眼 C、白色代表吉祥 D、防沙隔热 【巩固练习:】你喜欢地理这门学科吗?请你说说你准备怎样学好地理这门学科?

湘教版新版必修一第二章 地球表面形态 基础卷

湘教版(2019新版)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 基础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2020·辽宁抚顺一中期末)图1为河谷发育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图1 1.按河谷发育程度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①②④ D.④②①③ 2.阶段④所示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上升 B.断裂下沉 C.岩浆喷出 D.流水沉积 (2019·山西太原五中高三月考)图2为我国江南地区某河谷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图23.形成图中河流阶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侵蚀 C.冰川堆积 D.海浪侵蚀 4.有关该河流地貌发育的说法,可信的是() A.因堆积作用强,南岸阶地地势高 B.平水期流量稳定,对河岸冲刷强 C.洪水期过后,河漫滩因淤积增高 D.河水向东流,造成北岸侵蚀后退 (2020·北京西城区高一期末)读图3“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5-6题。 图3 5.图中灾害类型是()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6.该类型灾害()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2020·江西南昌二中高一月考)沙漠中竖立着无数塔状孤立的石灰岩,称为塔岩荒漠。图4为塔岩荒漠景观,据此完成7—9题。 图4 7.形成塔岩和荒漠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A.风力侵蚀、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流水沉积 C.风力侵蚀、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风力沉积 8.该地形成塔岩和荒漠的条件是()

①气候湿润②气候干早③光照强,昼夜温差大④植被茂密⑤多大风天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9.上述地貌最可能分布于() A.湖南、江西 B.云南、贵州 C.内蒙古、新疆 D.河南、山东 (2020·湖北沙市中学高一期末)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种典型地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读图5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图”,完成10-11题。 图5 10.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11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A.气候、植被 B.植被、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2020·山东临沂重点中学高一联考)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马耳他戈佐岛的西北角,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读图6,完成12-13题。 图6 12.“蓝窗”景观属于()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海蚀地貌 D.山岳地貌 13.一年中,“蓝窗”受外力破坏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读某种地形景观图(如图7),完成14-15题。 图7 14.形成该种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风力侵蚀作用 D.地壳运动 15.该种地形在我国哪个地区分布最为普遍() A.内蒙古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D.黄土高原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2020·河北安平中学高二月考)读黄准海平原地形图和地形图中A、B两点间冲积扇剖面图(如图8),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8 (1)比较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差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