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生物化学题解 新的

生物化学题解 新的

生物化学题解  新的
生物化学题解  新的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制的一门学科。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运动的人体,既涉及从事竞技体育的专业运动员,又更多地涉及进行体育锻炼的不同人群。

2、人体中的糖类最终来源主要是绿色植物。血糖可以合成糖原,在肝中合成并贮存的糖原称为肝糖原,在肌肉中合成糖原称为肌糖原。

3、运动时血清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有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训练水平、环境、运动方式等。

4、生物氧化主要发生部位在线粒体。生物氧化中ATP主要伴随水的生成而合成,二氧化碳由脱羧过程生成,这一过程不能合成ATP。

5、糖的分解代谢包括:有氧氧化、无氧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3种代谢方式。

6、糖酵解过程的3个限速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

7、1分子葡萄糖经糖酵解过程可生成2分子ATP,经有氧氧化过程生成38分子ATP。

8、体内血乳酸浓度主要取决于乳酸在血液中的生成速率和消除速率之间的动态平衡。

9、人体血糖浓度正常值为4.4~6.6mmol/L,肾糖阈是指体内血糖浓度达到8.8mmol/L。

10、运动时的乳酸穿梭现象主要有运动肌乳酸穿梭和血管间乳酸穿梭。

11、脂肪动员是将脂肪细胞中的脂肪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循环,运输到其他组织器官氧化利用。

12、脂肪酸的β-氧化作用通常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进行的,而在细胞液中形成的脂酰CoA不能透过线粒体内膜,需依靠内膜上的载体肉碱携带,以脂酰基的形式跨越内膜而进入线体内膜内侧。

13、血脂是指人体血浆中所含的脂质,包括胆固醇、三酰甘油、磷脂和游离脂肪酸。

14、长时间的中低强度有氧锻炼可以降低血浆三酰甘油水平。一方面体育锻炼通过提高脂蛋白脂肪酶的活性,从而促进血浆三酰甘油的水解;另一方面,训练引起骨骼肌毛细血管通透性适应性增加和毛细血管内皮的表面积增加,加速了骨骼肌等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进而促进三酰甘油从肝脏中运出。

15、氨基酸脱氨后生成α-酮酸。α-酮酸在体内可通过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彻底氧化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供应生理活动的需要。

16、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在于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防止丙酮酸浓度升高所导致的乳酸增加;将肌肉中的NH3以无毒的形式运输到肝脏,避免血氨浓度过度升高,对健康及维持运动能力有利。

17、乙酰辅酶A是三大能源物质分解代谢共同的中间代谢产物。

18、运动时,肌质网释放Ca2+,激活肌原纤维上ATP酶的活性,引起ATP分解和肌纤维收缩。

19、耐力运动中运动性疲劳的发生与肌糖原的大量消耗、血糖浓度的下降、体温升高和水盐代谢紊乱有关。

20、血乳酸可反映运动时糖酵解供能的情况;血氨、血尿素可反映运动时蛋白质代谢状况;尿酮体可反映运动时脂肪代谢的状况。

21、当身体机能下降或运动负荷过大时,尿液中蛋白质就会增多,形成运动性蛋白尿。尿蛋白含量的变化反映运动员的机能状态和运动负荷大小。

22、血红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运动员机能状态;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的含量可以反映机体免疫功能。

23、常采用血乳酸、尿蛋白、血清肌酸激酶等生化指标来评定运动强度;采用血尿素、血红蛋白、尿胆原和血睾酮评定运动负荷;采用尿肌酐和乳酸阈评定训练效果。

24、儿童少年骨骼肌中含量较成人多,而蛋白质、磷酸原与糖原等化学成分较成人低。

25、儿童少年的肌纤维较成人细,肌肉蛋白质数量少,能量贮备低,肌力弱,耐力差,易疲劳。

26、在同一运动中,当运动负荷相同时,机体中能量的消耗量主要由运动强度来决定,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强度越大,则消耗越大,在恢复期超量恢复也越明显。

27、在60%~85%VO2max强度运动时,有氧代谢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是运动前肌糖原的贮备量多少。

28、每分心输出量是影响最大摄氧量的重要因素,在供氧充足、能量物质贮备充足时,影响最大摄氧量的主要原因是有氧代谢酶活性。

29、在3大功能系统中,磷酸原系统供能输出功率最高。

30、在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的训练中,主要采用无氧-低乳酸的最大速度间歇训练和最大强度重复训练两种方法。

31、乳酸阈强度即血乳酸浓度为4mmol/L,运动员的最大无氧耐受乳酸浓度为12mmol/L。

单选

1, 《A》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1.ATP B 糖 C 脂肪 D 蛋白质

2,《B》是生物氧化发生的主要部位

A 内质网

B 线粒体

C 基质 D叶绿体

3,下列有关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C》

A 酶有一个最适PH

B 人体内酶的最适温度为37‘

C 随着温度的升高,催化反应的速度也会加快,所以温度越高越好

D 激活剂是指能够提高酶活性的物质

4,下列哪个酶的作用不是传递氢原子《D》

A FMN

B 辅酶1

C 辅酶2

D 辅酶A

5,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

A 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

B 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TP

C 产生热能,维持体温

D 加速新陈代谢

6,完全在细胞质中进行生物氧化过程的是《D》

A 三羧酸循环

B 脂肪酸氧化

C 丙酮酸氧化

D 糖酵解

7,糖的无氧酵解产生的终产物是《A》

A 乳酸

B 氨基酸

C 核酸

D 柠檬酸

8,当身体机能状态急剧改变时,如损伤.运动或者疾病等,血氢酶活性《A》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稳定

9,关于运动适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经过短时间获得的适应效果消退较慢

B 经过长时间获得的适应效果消退较慢

C 经过长时间获得的适应效果消退较快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0,运动时人体内的水分含量和糖贮备量会有怎样的变化《D》

A水分含量增加,糖贮备增加

B水分含量增加,糖贮备减少

C 水分含量减少,糖贮备增加

D 水分含量减少,糖贮备减少

11,糖酵解的最重要的限速酶是《C》

A 醛缩酶

B 磷酸化酶

C 果糖磷酸激酶

D 乳酸脱氢酶

12,糖的有氧氧化过程是在《A》中进行的

A 细胞质和线粒体

B 细胞质

C 线粒体

D 中心体

13,《B》不是糖异生的原料

A甘油 B 乙酰CoA C 乳酸 D 生糖氨基酸

14,糖异生作用主要在《C》中进行

A 心肌--骨骼肌

B 肾--骨骼肌

C 肝--骨骼肌

D 脾--骨骼肌

15,糖酵解的终产物要转化成糖须经《A》

A乳酸循环 B 三羧酸循环 C鸟氨酸循环 D戊糖磷酸途径

16,运动锻炼可以增加血液中( D )的含量,加速血中胆固醇的运输与排出,对于防止动脉硬化起着重要作用。

1.极低密度脂蛋白 B.中间密度脂蛋白 C.低密度脂蛋白 D.高密度脂蛋白

17.当酮体在血液中达到一定密度即发生酮病,引起(C)

A 酸过剩

B 碱过剩

C 酸中毒

D 碱中毒

18.脂肪动员的关键酶是(D)。

A.组织细胞中的三酰甘油酶 B 脂蛋白脂肪酶

C 组织细胞中的一酰甘油脂肪酶

D 组织细胞中的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19.脂肪酸β-氧化过程为(B)。

A 脱氢-硫解-加水-再脱氢

B 脱氢-硫解-再脱氢-加水

C 硫解-脱氢-再脱氢-加水

D 加水-脱氢-硫解-再脱氢

20.胆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D)。

A 乳糜微粒

B 极低密度脂蛋白

C 高密度脂蛋白

D 低密度脂蛋白

21.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与(A)的含量有关。

A 低密度脂蛋白

B 极低密度脂蛋白

C 高密度脂蛋白

D 乳糜微粒

22.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的分解代谢水平,主要是提高了(A)

A.HDL

B.CM

C.VLDL

D.LDL

23.(A)是外源性脂肪的主要运输形式。

A.CM

B.LDL

C.HDL

D.VLDL

24.下列哪种组织不能利用酮体。(B)

A.心脏

B.肝脏

C.脑

D.肾上腺

25.蛋白质的典型特征是含氮量比较稳定,一般在(B)

A 15%

B 16%

C 17% D18%

26,参与蛋白质组成的20中氨基酸都是《C》

Ar-氨基酸 B β--氨基酸 C ɑ-氨基酸 D Ω--氨基酸

27,谷氨酰胺是《B》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在体内的安全存在形式

A NO

B NH3

C O2

D CO2

28,《B》是中枢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A 氨基酸

B 5--羟色胺

C 6--磷酸葡萄糖

D 丙氨酸

29,色氨酸是一种《A》

A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B 生糖氨基酸 C 生酮氨基酸 D 以上皆不是

30,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B)的供应和利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越来越大。

A钙 B氧 C铁 D镁

31.运动时脂肪供能的比例随运动强度的增大而(B),随运动持续时间的延长而()。 A降低,减少 B降低,增加 C升高,增加 D升高,减少

32.(B)是短时爆发性运动如短跑、投掷、举重等项目的最佳供能系统。

A糖酵解系统 B磷酸原系统 C有氧代谢 D无氧代谢

33.运动性外周疲劳与(C)有关。

A神经递质紊乱 B 体温调节 C能源物质大量消耗 D血糖浓度下降

34.运动性中枢疲劳与(A)有关。

A神经递质紊乱 B体温调节 C能源物质大量消耗 D血乳酸浓度上升

35.(C)是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性疲劳产生的主要原因。

A肌糖原耗竭 B肌乳酸堆积 C磷酸原大量消耗 D血糖浓度下降

36.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常用(C)的理论描述。

A堆积 B中毒 C超量恢复 D自由基

37.血清CK酶活性增加说明(D)提高。

A磷酸原供能能力 B CP分解能力 C糖酵解代谢能力 D骨骼肌细胞膜通透性

38.正常安静时,血乳酸值一般在(B)mmol/L以内。

A4 B2 C8 D12

39,受情绪影响变化较大的指标是(D)。

A血尿素 B血红蛋白 C尿肌酐 D尿蛋白

40.大运动量训练后(D)h,蛋白尿基本消除。

A1 B2 C3 D4

41.100m间歇训练10次后,显著增加的是(D)。

A血尿素 B血红蛋白 C尿肌酐 D尿蛋白

42.受膳食影响大指标是(B)。

A 肌红蛋白 B血尿素 C 尿肌酐 D尿胆原

43.一般认为血红蛋白下降(B)%时,比赛成绩往往不好。

A5 B10 C15 D20

44.大运动量训练初期容易出现下降的指标是(D)。

A血尿素 B血乳酸 C尿胆原 D血红蛋白

45.尿肌酐系数主要是评定(A)的供能能力。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供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 A和B

46.尿肌酐系数主要是评定机体的(D)素质。

A力量 B速度 C耐力 D力量、速度

47.10s的极大强度运动,乳酸生成量减少,而所做的总功率增加,这是()能力提高的表现。

A磷酸原供能系统 B糖酵解功能系统 C有氧代谢供能系统 D A和B

48发展有氧代谢供能能力时,可采用(C)训练。

A乳酸 B磷酸原 C无氧阈 D最大强度

49.儿童少年糖酵解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

A糖原贮量低,糖酵解酶活性低 B糖原贮量低 C糖酵解酶活性

低 D乳酸脱氢梅活性低

50.儿童、少年糖有氧代谢能力低于成人,主要因为(B).

A肌糖原贮量低,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B糖原含量少 C 有氧代谢酶活性低 D肌红蛋白少

51.长时间运动时,年龄越小越容易出现低血糖现象,原因是(C).

A安静时血糖水平低 B安静时血糖水平低,且糖贮量低

C安静时血糖水平正常,但糖贮量低 D血糖水平正常,但脂肪供能能力差

52.当儿童少年血液ph下降到(A)时,肌收缩能力明显丧失。

A 7.2

B 7.0

C 6.4

D 7.1

53.运动后有利于血乳酸恢复的最佳运动强度为(B)VO2max.

A 50%

B 40%

C 60% D30%

54.儿童少年运动后,磷酸原恢复的半时反应时间大约为(C)。

A 20~30s

B 60~90s

C 10s

D 2~3min

55.女运动员可以通过有意识的补充富含(B)的食物来满足机体对蛋白质合成代谢的要求。

A 无机盐

B 叶酸 C维生素 D 水

56.女子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比男子低的主要原因(A)。

A女子骨骼肌中ATP、CP的总量较男子低 B 糖原的绝对贮量低于男子

C 皮下脂肪比男子显著发达 D血清高密度脂蛋白高于男子

57.女子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比男子低的主要原因(C)。

A 瘦体重丢失时间比男子早

B 糖原的绝对贮量低于男子

C 肌内碱贮备和pH恒定维持能力弱于男子

D 性激素功能上的差异

58.女子有氧代谢能力比男子低的主要原因(A)。

A女子总的有氧代谢的输出功率低于男子 B 肌酸激酶活性低于男子

C 糖酵解途径中有多中酶的活性低于男子

D 体内碱贮备较低

59体育锻炼使女子肌肉力量得到提高的原因,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A 骨骼肌中三羧酸循环酶的活性提高

B ATP.CP的总量增加

C 肌酸激酶活性增加

D 动员了更多运动单位参加工作

60,中老年人《C》易发生骨折

A 骨弹性降低,硬度和脆性增加

B 骨弹性、硬度均增加

C 骨基质和骨言相对减少

D 骨弹性增加、硬度和脆性降低

61,糖尿病最常见的表现是“三多一少”,其中一少是指(B)。

A 尿

B 体重

C 食量

D 饮水

62.亚健康的主要表现“一多三退”,其中一多是指(C)。

A 睡眠多

B 饮食多

C 疲劳多 D疾病多

63.“代谢综合症”其症状表现为“六高一脂”,其中一脂是指(A)。

A 脂肪肝

B 脂血症

C 脂肪酸

D 脂蛋白

64.“代谢综合征”是导致(A)的重要危险因素。

A 脑中风

B 骨质疏松

C 老年痴呆

D 骨折

65.下列因素影响机体无氧代谢能力的是(A)。

A 快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高,横截面积大

B 慢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高,横截面积大

C 快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高,与横截面积无关

D 满肌纤维的百分组成高,与横截面积无关

66.无氧运动时(D)贮量不是个体无氧运动能力的决定因素。

A ATP

B CP

C 高能磷酸化合物

D 肌糖原

67.体内乳酸堆积时,H+可竞争(A)的结合位点,使ATP水解速率减慢,肌肉收缩力下降。

A Ca2+

B Na+

C K+

D Mg2+

68 下列因素影响机体有氧代谢能力的是(B)。

A快肌纤维的百分做成 B满肌纤维的百分组成 C快肌纤维横截面积 D满肌纤维横截面积

69 下列与最大摄氧量无关的是(D)。

A 每分心输出量

B 血红蛋白量

C 有氧代谢酶活性

D 肺泡弥散氧的能力

70 经耐力训练最大摄氧量增高不超过(B)最大摄氧量。

A 10~15 B15~20 C 20~25 D 25~30

71 大约从1200m海拔高度起,每上升1000m最大摄氧量下降(D)。

A 5%

B 6%

C 8%

D 10%

72 高原世居者血液流变学多具有“浓、”“粘”、“聚” 的典型特点。“浓”是指(C)。

A 全血浓度增高

B 全血浓度降低

C 血细胞压积增高

D 红细胞电泳时间延长

73 在利用高原环境进行有氧代谢训练时要(B)。

A 强度相对较低,量相对较小

B 强度相对较低,量相对较大

C 强度相对较高,量相对较小 D强度相对较高,量相对较大

74 运动时,机体的脱水阈为(D)。

A 270mi/h

B 272MI/h

C 273mi/h

D 275mi/h

75 (C)是很多金属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辅助因子,参与多种代谢反应.

A Zn2+

B Fe2+

C CU2+

D P5-

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有机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为生物氧化,主要是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2.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体,递电子体按照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同时伴有AT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4.乳酸循环:剧烈运动时肌肉中产生大量乳酸,扩散入血液后形成血乳酸,血乳酸经血液循环运送至肝,通过糖异生作用可合成肝糖原和葡萄糖,再进入血液补充血糖的消耗或被肌肉摄取合成肌糖原,这个过程称乳酸循环(或称Cori氏循环).

5.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从乙酰CoA的乙酰基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开始,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不可逆的反应.由于循环的起始物是具有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

6.乳酸阈:指在进行递增强度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上升到4mmol/L所对应的运动强度.

7.脂肪动员:是体内专门用于贮存脂肪的组织,当机体需要时,脂肪组织中贮存的脂肪可被动员分解供给机体能量.

8.脂肪酸β-氧化: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后,经历多次β-氧化作用而逐步降解成多个乙酰CoA.每次β-氧化作用包括脱氢,水化,再脱氢,硫解四个连续的反应过程.

9.酮体:肝脏细胞内,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CoA.有一部分转变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这3种产物统称为酮体.

10.运动适应:主要是指机体在外界环境(自然环境,训练比赛环境),训练负荷的刺激下所产生的生物学方面的新的动态平衡,实现能量的补充与消耗的新的动态平衡.

11.支链氨基酸:是α-碳原子上含有分支脂肪烃链的中性氨基酸,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和缬氨酸.

12.糖酵解:糖原或葡萄糖无氧分解成乳酸并合成ATP的过程.

13.有氧氧化:糖,脂肪,蛋白质在体内被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

14.运动性疲劳:有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某机能在特定水平上和/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

15.运动性中枢疲劳:由运动引起的,发生在从大脑到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的疲劳,即指由运动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不能产生和维持足够的冲动到运动所需肌肉的现象.

16.超量恢复:在一定范围内,运动中消耗的物质运动后恢复时可超过运动前数量的现象.

17.运动性蛋白尿:正常人在运动后出现的一过性蛋白尿称为运动性蛋白尿.

18.磷酸原能商:用于评定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指在15s内完成的总功与运动前后血乳酸变化量的比值.

19.乳酸阈训练:指在耐力训练是常采用乳酸阈强度训练,即期5强度要以乳酸阈强度(4mmol/L)为训练负荷,虽然不同的人的个体乳酸阈不同,但耐力训练中,血乳酸浓度达到4mmol/L时是合适的.

简述题

运动后乳酸消除的去路有哪些,分别加以叙述。

答:骨骼肌是乳酸生成的主要场所,亦是乳酸消除的主要场所。极量强度运动时骨骼肌生成的乳酸主要在运动后恢复期消除,亚极量以下强度运动时乳酸在骨骼肌内生成的同事便开始消除。乳酸消除的途径主要有如下3条:

(1)乳酸的氧化安静状态亚极量运动时和运动后乳酸的代谢去路主要被氧化成CO2和H2O,主要部位在骨骼肌和心肌,尤其是骨骼肌,这与存在于肌纤维之间的“乳酸穿梭”作用有关。

(2)乳酸的糖异生正常生理条件下,乳酸随血液循环至肝,可经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或肝糖原。运动时血乳酸浓度升高,可以促进肝内糖异生的速度加快。从转移乳酸的数量上看,运动时经糖异生作用消除的乳酸远不及经氧化途径消除的乳酸多,经糖异生途径消除的乳酸约阿

(3)在肝脏内合成其他物质运动中生成的乳酸,运动后在肝脏中可经乙酰CoA合成脂肪酸、胆固醇、酮体、乙酸等其他物质;也可以经转氨作用合成丙氨酸,参与体内蛋白质合成代谢。

2、以软脂酸为例计算其完全氧化后生成的ATP数目?

答:软脂酸是含有16个碳原子的饱和脂肪酸,软脂酸共进行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FADH2、7分子NADH2+H+及8分子乙酰CoA。每分子乙酰CoA通过三羧酸循环产生12分子ATP、每分子FADH2通过呼吸链产生2分子ATP、每分子NADH2+H+通过呼吸链产生3分子ATP。再减去脂肪酸活化时消耗的2分子ATP,所以1分子软脂酸净产生ATP的数目是:(7*2)+(7*3)+(8*12)-2=129个

3、简述葡萄糖—丙氨酸循环的意义?

答:丙氨酸在肝脏异生为糖,有利于维持血糖稳定;防止运动肌丙酮酸浓度升高所导致的乳酸增加;将肌肉中的NH3以无毒的形式运输到肝脏,避免血氨浓度过度升高,对健康及维持运动能力有利。

4、简述磷酸原供能系统的特点。

答:○1输出功率较糖的无氧酵解和有氧氧化过程高;○2不需要充足的氧气而且供能过程没有代谢产物的积累;○3供能时间短,运动开始时最早启用,最快利用;○4可维持最大强度运动约6-8s,与速度和爆发力素质密切相关,是短时爆发性运动的最佳能源。

5、简述有氧氧化供能系统的特点。

答:输出功率较磷酸原和糖酵解过程低,需要氧气的参与且供能过程没有代谢副产物的积累,供能时间长。该系统不能维持高强度、高频率的运动。是耐力性运动项目的基本功能系统。

6、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性外周疲劳的特点是什么?

答:主要表现为磷酸原、糖原的大量消耗,乳酸生成和堆积量增加。在运动至力竭的情况下,磷酸肌酸接近耗

竭,ATP浓度的下降量可达运动前量的30%-40%。血乳酸浓度明显增加,一次性运动达疲劳时可测到血乳酸浓度最高值为18mmol/L左右。血氨浓度的上升也是引起短时间运动性外周疲劳发生的原因之一。

7、何谓超量恢复规律?

答:运动训练中人体的应激反应变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警觉期:这是身体对应激反应的最初反应,是身体的全面动员阶段;第二阶段,抵抗期:如果训练继续进行,训练的应激持续作用于身体,这时就进入抵抗或适应阶段;第三阶段,衰竭期:持续大量训练或过强的刺激易耗竭身体的抵抗力,警觉期的症状可能再出现,所得的适应性反应可能消失,机体内环境明显失衡,如血睾酮下降,免疫紊乱,运动能力下降,应激的负反应出现,如过度训练的早期症状,甚至出现应激的相关病等。

8、简述运动后磷酸原的恢复。

答:运动中消耗的ATP、CP,大部分可经过2-3分钟的休息得到恢复。但当磷酸原数量恢复至原数量的一半时,就可维持训练所需的运动强度。因此,可以把以消耗磷酸原为主的短时间,极限强度运动的恢复时间定为磷酸原恢复的半时反应所需的时间,而目前认为这一时间是20-30s

9、氨的消除去路。

答:○1在肝合成尿素排除体外;○2在脑、肝脏和骨骼肌中合成谷氨酰胺;○3用于合成非必须氨基酸

10、简述运动人体机能评定的意义。

答:1、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依据。

2、评定与监控机能状态的依据。

3、评定运动训练效果的依据。

4、运动者合理营养的依据。

5、预测运动成绩的依据。

11、何谓运动强度、运动负荷?它们各用哪些主要的生化指标进行评定?

答:运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里或单个动作中运动员机体所伴随的一定外部负荷量所引起的内部应答反应的程度。运动负荷是指在持续、连贯身体活动时,机体所表现出的内部负荷的程度

运动强度常用血乳酸、血清CK、尿蛋白进行评定;运动负荷常用血红蛋白、血尿素、血睾酮等指标进行评定。

12、试述不同运动强度时血乳酸值的变化。

答:短时间、剧烈运动,如1-3min全力跑时,血乳酸浓度可达到15mmol/L;短时间、间歇运动时,血乳酸浓度最高可达32mmol/L;周期性项目以低强度训练后血乳酸在4mmol/L,以中等负荷强度训练后血乳酸在8-10mmol/L,以大强度负荷运动时,血乳酸在12mmol/L.

13、血红蛋白有何功能,与运动负荷的关系如何?

答:血红蛋白是红细胞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的载体,同时又维持体液酸碱平衡的作用,因此能直接影响体内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从而影响人体机能及运动能力。正常血红蛋白含量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当运动员处于过度训练状态时,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当训练状态好转时,血红蛋白含量上升。血红蛋白含量上升时,运动员参加比赛,一般成绩较好;当薛红红蛋白含量下降,如下降10%时,运动成绩大都不好;当血红蛋白含量下降20%时,运动成绩大幅度下降。

14、运动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1)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方法主要有:尿肌酐评定法、血乳酸评定法。

(2)糖酵解系统供能能力的评定方法主要有:测定血乳酸最大浓度、乳酸能商(LQ)评定法、实验室负荷法、400m全力跑测定血乳酸等。

(3)有氧供能能力的评定方法主要有:乳酸阈、个体无氧阈等。

论述题

试述不同方式运动时血糖水平的变化特点?

血糖浓度在正常空腹时较为恒定,大约为4.4—6.6mmol/L,(80—120mg/dL)。

安静时,肌肉肌肉吸收血糖的量不多,氧化时耗氧量不到肌肉总耗氧量的10%。

运动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取决于肝输出葡萄糖的速率(包括运动前、运动中补糖消化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及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量,尤其是工作机的摄取利用量来决定的。

1—2min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时,骨骼肌主要依靠肌糖原酵解功能,此时不但不摄取血糖,还能释放少量葡萄糖到血液中;由于运动持续时间较短,肝受神经体液调节儿增加肝糖原分解,引起输出葡萄糖速率加快的现象也不太明显,所以,血糖浓度基本上无明显变化。

4—10min全力运动,骨骼肌仍以利用肌糖原进行有氧氧化及无氧酵解为主要的能量代谢方式,摄取利用血糖很少,但这时肝输出葡萄糖的速率已明显增进,进入血液中的葡萄糖速率明显超过被组织器官摄取的葡萄糖速率,所以,血糖浓度明显上升,可超过肾糖阈,可达到10—11.1mmol/L,出现尿糖现象。

15—30min全力运动,运动肌以糖有氧代谢为主要供能方式。由于肌糖原消耗增多,吸收和利用血糖供能的比率上升,消耗血糖的速率达到或超过肝释放葡萄糖的速率,血糖浓度开始回落,但仍显著高于休息状态,大约在7.2—7.7mmol/L之间。

1—2h长时间运动至疲劳时,由于肌糖原大量排空,骨骼肌摄取利用血糖速率显著增多,肝糖云储存

量大量排空,利用糖异生作用来生成和输出葡萄糖逐渐变得重要起来,血糖供能比例可高达总耗氧量的40%,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接近最大值。肝释放葡萄糖的速率低于血糖利用速率。血糖水平即处于正常范围,也属于低限区间。

超过2—3h运动之疲劳时,如果没有外源性葡萄糖的补充、利用糖异生产生和输出的葡萄糖,已很满足运动机的需要,可能出现低血糖,严重时还会出现低血休克。运动3h以上,血浆葡萄糖可抵达2.5mmol/L。

所以,运动时血糖浓度的变化实际上与运动强度大小、持续时间长短、营养状态、训练水平高低、情绪状态及运动前不久或运动过程中补充糖的情况有密切的关系。

?试述运动时酮体代谢的重要意义?

(1)酮体是肝脏输出脂肪酸类能运物质的一种形式酮体在肝脏产生,容易释放进入血液,并以游离形式通过血脑屏障及肌肉毛细血管壁,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2)酮体参与脑组织和肌肉的能量代谢运动时酮体在一定程度上可代替血糖为脑组织和肌肉供应能量,尤其对脑组织更具有重要意义,这在机体糖储备减少时降低脑组织对血糖的依赖性、防止中枢疲劳、节省血糖以保持运动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

(3)参与脂肪动员的调节长期有氧代谢训练使肌体脂肪供能增强,血酮体通过对胰岛素的激活作用,促使血浆胰岛素升高,抑制脂肪组织内肢解作用;血酮体还能直接抑制脂肪组织中的肢解作用。借助这两种代谢调节步骤,可及时中止运动后超长的脂肪动员速率,促进恢复,从而提高肌体的代谢能力。

(4)血、尿酮体浓度可评定体内糖储备状况当体内糖储备充足时,肝醣代谢生成的α—甘油磷酸较多,α—甘油磷酸与脂肪酸酯化生成三酰甘油或者磷脂。当体内糖储备下降时,肝糖代谢减弱,α—甘油磷酸及ATP含量不足,脂肪酸酯化量减少,大多数脂肪酸在线粒体氧化,致使酮体生成量增多。所以,在长时间耐力运动中、后期,血、尿酮体水平上升能间接反应体内糖储备的情况。

3、试论述影响无氧代谢运动能力的因素

人体无氧代谢能力包括磷酸原供能能力和糖酵解供能能力,它不仅受个体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的影响,而且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表现为年龄、性别和训练水平的差异。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无氧代谢能力。

?肌肉的结构和机能肌肉中肌纤维类型和横截面积直接影响收缩时无氧功率输出,表现为快肌纤维百分比越高和快肌纤维横截面积越大,维持最大功率输出的时间相对越长。

?能源物质的含量短时间全力运动时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高能磷酸化合物(ATP/CP)和肌糖原。但无氧运动时肌糖原的储量不是个体无氧运动能力的决定因素,儿ATP/CP储量是短时间无氧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之一。

?代谢产物的堆积在局部肌糖原储备充足的情况下,肌内H 堆积是影响无氧运动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代谢途径的效率无氧运动时ATP生成速率也赖于CP和糖原分解的代谢能力。

?氧的转运和利用。

?遗传的影响。

?训练的影响。

【高考生物】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生物科技行业)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运动生物化学考题(A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4分) 1.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2.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 3.糖酵解作用 4.酮体 5.氨基酸代谢库 6.运动性疲劳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分支,是研究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变化及其的一门学科。是从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体育科学和生物化学及生理学的结合。 2.据化学组成,酶可以分为:类和类,在结合蛋白酶类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之为,非蛋白质部分称为(或辅助因子)。 3.人体各种运动中所需要的能量分别由三种不同的能源系统供给。即、、。 4.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是通过电子呼吸链进行的,在呼吸链上有两条呼吸链,一条为:NADH 氧化呼吸链,一分子NADH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的ATP;另一条为FADH2氧化呼吸

链,一分子FADH2进入呼吸链后可产生分子ATP。 在肝脏,每分子甘油氧化生成乳酸时,释放能量可合成ATP;如果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时,则释放出的能量可合成ATP。 5.正常人血氨浓度一般不超过μmol/L。 评价运动时体内蛋白质分解代谢的常用指标是尿素氮;尿中。 血尿素在安静正常值为毫摩尔/升 6.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有、、;运动负荷量的生化评定指标主要有:、、、。 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如果表述错误,请将正确的表述论述出来。每题判断正误2分,论述2分,共16分) 1.安静时,运动员血清酶活性处于正常范围水平或正常水平的高限;运动后或次日晨血清酶活性升高;血清中酶浓度升高多少与运动持续时间、强度和训练水平有关。运动员安静时血清升高是细胞机能下降的一种表现,属于病理性变化。 2.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 3.所有的氨基酸都可以参与转氨基作用。 4.脂肪分子中则仅甘油部分可经糖异生作用转换为糖。脂肪酸不能转化为糖。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大全

《生物化学》题库 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蛋白质中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和__色氨酸__3种氨基酸具有紫外吸收特性,因而使蛋白质在 280nm处有最大吸收值。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最基本的有两种类型,它们是_α-螺旋结构__和___β-折叠结构__。前者的螺距为 0.54nm,每圈螺旋含_3.6__个氨基酸残基,每个氨基酸残基沿轴上升高度为__0.15nm____。天然 蛋白质中的该结构大都属于右手螺旋。 3氨基酸与茚三酮发生氧化脱羧脱氨反应生成__蓝紫色____色化合物,而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 生成黄色化合物。 4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两性离子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以负 离子形式存在。 5维持DNA双螺旋结构的因素有:碱基堆积力;氢键;离子键 6酶的活性中心包括结合部位和催化部位两个功能部位,其中前者直接与底物结合,决定酶的 专一性,后者是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催化反应的性质。 72个H+或e经过细胞内的NADH和FADH2呼吸链时,各产生3个和2个ATP。 81分子葡萄糖转化为2分子乳酸净生成______2________分子ATP。 糖酵解过程中有3个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这些酶是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丙酮酸激酶9。 10大肠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σββα'2组成;核心酶的组成是'2ββα。参

与识别起始信号的是σ因子。 11按溶解性将维生素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性维生素,其中前者主要包括V B1、V B2、V B6、 V B12、V C,后者主要包括V A、V D、V E、V K(每种类型至少写出三种维生素。) 1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是以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运输氨基酸的工具,蛋白质合 成的场所是 核糖体。 13细胞内参与合成嘧啶碱基的氨基酸有:天冬氨酸和谷氨酰胺。 14、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延伸阶段,氨基酸是以氨酰tRNA合成酶?GTP?EF-Tu三元复合体的形式进 位的。 15、脂肪酸的β-氧化包括氧化;水化;再氧化和硫解4步化学反应。 二、选择题 1、(E)反密码子GUA,所识别的密码子是: A.CAU B.UG C C.CGU D.UAC E.都不对 2、(C)下列哪一项不是蛋白质的性质之一? A.处于等电状态时溶解度最小 B.加入少量中性盐溶解度增加 C.变性蛋白质的溶解度增加 D.有紫外吸收特性 3.(B)竞争性抑制剂作用特点是:

生物化学习题【题库】

生物化学习题集 生物化学教研室 二〇〇八年三月

生物化学习题 第一章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一、选择题 1、热变性的DNA分子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复性,条件之一是() A、骤然冷却 B、缓慢冷却 C、浓缩 D、加入浓的无机盐 2、在适宜条件下,核酸分子两条链通过杂交作用可自行形成双螺旋,取决于() A、DNA的Tm值 B、序列的重复程度 C、核酸链的长短 D、碱基序列的互补 3、核酸中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是:() A、2’,5’—磷酸二酯键 B、氢键 C、3’,5’—磷酸二酯键 D、糖苷键 4、tRNA的分子结构特征是:() A、有反密码环和 3’—端有—CCA序列 B、有密码环 C、有反密码环和5’—端有—CCA序列 D、5’—端有—CCA序列 5、下列关于DNA分子中的碱基组成的定量关系哪个是不正确的?() A、C+A=G+T B、C=G C、A=T D、C+G=A+T 6、下面关于Watson-Crick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叙述中哪一项是正确的?() A、两条单链的走向是反平行的 B、碱基A和G配对 C、碱基之间共价结合 D、磷酸戊糖主链位于双螺旋侧 7、具5’-CpGpGpTpAp-3’顺序的单链DNA能与下列哪种RNA杂交?() A、5’-GpCpCpAp-3’ B、5’-GpCpCpApUp-3’ C、5’-UpApCpCpGp-3’ D、5’-TpApCpCpGp-3’ 8、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 B、碱基相同,核糖不同 C、碱基不同,核糖不同 D、碱基不同,核糖相同 9、下列关于mRNA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原核细胞的mRNA在翻译开始前需加“PolyA”尾巴。 B、真核细胞mRNA在 3’端有特殊的“尾巴”结构 C、真核细胞mRNA在5’端有特殊的“帽子”结构 10、tRNA的三级结构是() A、三叶草叶形结构 B、倒L形结构 C、双螺旋结构 D、发夹结构 11、维系DNA双螺旋稳定的最主要的力是() A、氢键 B、离子键 C、碱基堆积力 D德华力 12、下列关于DNA的双螺旋二级结构稳定的因素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3',5'-磷酸二酯键 C、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B、碱基堆积力 D、磷酸基团上的负电荷与介质中的阳离子之间形成的离子键 13、Tm是指( )的温度 A、双螺旋DNA达到完全变性时 B、双螺旋DNA开始变性时 C、双螺旋DNA结构失去1/2时 D、双螺旋结构失去1/4时

生物化学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蛋白质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就是( E ) A、氢键 B、疏水键 C、盐键 D、二硫键 E、肽键 2、蛋白质变性后可出现下列哪种变化( D ) A、一级结构发生改变 B、构型发生改变 C、分子量变小 D、构象发生改变 E、溶解度变大 3、下列没有高能键的化合物就是( B ) A、磷酸肌酸 B、谷氨酰胺 C、ADP D、1,3一二磷酸甘油酸 E、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4、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中,首先合成的就是( A ) A、IMP B、AMP C、GMP D、XMP E、ATP 6、体内氨基酸脱氨基最主要的方式就是( B ) A、氧化脱氨基作用 B、联合脱氨基作用 C、转氨基作用 D、非氧化脱氨基作用 E、脱水脱氨基作用 7、关于三羧酸循环,下列的叙述哪条不正确( D ) A、产生NADH与FADH2 B、有GTP生成 C、氧化乙酰COA D、提供草酰乙酸净合成 E、在无氧条件下不能运转 8、胆固醇生物合成的限速酶就是( C ) A、HMG COA合成酶 B、HMG COA裂解酶 C、HMG COA还原酶 D、乙酰乙酰COA脱氢酶 E、硫激酶 9、下列何种酶就是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 D ) A、醛缩酶 B、烯醇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磷酸果糖激酶 E、3一磷酸甘油脱氢酶

10、DNA二级结构模型就是( B ) A、α一螺旋 B、走向相反的右手双螺旋 C、三股螺旋 D、走向相反的左手双螺旋 E、走向相同的右手双螺旋 11、下列维生素中参与转氨基作用的就是( D ) A、硫胺素 B、尼克酸 C、核黄素 D、磷酸吡哆醛 E、泛酸 12、人体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就是( B ) A、尿素 B、尿酸 C、氨 D、β—丙氨酸 E、β—氨基异丁酸 13、蛋白质生物合成的起始信号就是( D ) A、UAG B、UAA C、UGA D、AUG E、AGU 14、非蛋白氮中含量最多的物质就是( D ) A、氨基酸 B、尿酸 C、肌酸 D、尿素 E、胆红素 15、脱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方式就是( B ) A、在一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B、在二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C、在三磷酸核苷水平上还原 D、在核苷水平上还原 16、妨碍胆道钙吸收的物质就是( E ) A、乳酸 B、氨基酸 C、抗坏血酸 D、柠檬酸 E、草酸盐 17、下列哪种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 E ) A、糖的无氧酵介 B、糖元的分解 C、糖元的合成 D、糖的磷酸戊糖途径 E、三羧酸循环 18、关于DNA复制,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D ) A、真核细胞DNA有多个复制起始点 B、为半保留复制 C、亲代DNA双链都可作为模板 D、子代DNA的合成都就是连续进行的

运动生物化学学习重点大全

绪论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运动生物化学:是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运动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体现在:1、解释人体运动变化的本质;2、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3、科学的知道体育锻炼和运动训练。 第一章 1.酶催化反应的特点是什么?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一、高效性;二、高度专一性;三、可调控性 一、底物浓度与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二、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三、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四、激活剂和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2.水在运动中有何作用?水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人体内的水是进行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水还具有参与体温调节、起到润滑等作用,并与体内的电解质平衡有关。 运动时,人体出汗量迅速增多,水的丢失加剧。一次大运动负荷的训练可以导致人体失水2000~7000ml,水丢失严重时即形成脱水,会不同程度的降低运动能力。 3.无机盐体内有何作用?无机盐代谢与运动能力有何关系? 无机盐在体内中解离为离子,称为电解质,具有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等重要作用。

4.生物氧化合成ATP有几种形式,他们有何异同? 生物氧化共有两种形式:1、底物水平磷酸化;2、氧化磷酸化 相同点:1、反应场所都是在线粒体;2、都要有ADP和磷酸根离子存在 不同点:1、在无氧代谢供能中以底物水平磷酸化合成ATP为主,而人体所利用的ATP约有90%来自于氧化磷酸化的合成即在有氧代谢中主要提供能量;2、底物水平低磷酸化不需要氧的参与,氧化磷酸化必须要有氧;3、反应的方式不同。 5.酶对运动的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运动对血清酶有何影响? 一、酶催化能力的适应;二、酶含量的适应。 ①、运动强度:运动强度大,血清酶活性增高 ②、运动时间:相同的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越长,血清酶活性增加越明显 ③、训练水平:由于运动员训练水平较高,因此完成相同的运动负荷后,一般人血清酶活性增高比运动员明显 ④、环境: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下明显。 6.试述ATP的结构与功能。 ATP分子是由腺嘌呤、核糖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的核苷酸,其分子结构 功能: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合成磷酸肌酸和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7.酶:酶是生物体的活性细胞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蛋白质。 生物氧化: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生物氧化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故又称为细胞呼吸。 同工酶:人体内有一类酶,他们可以催化同一化学反应,但催化特性、理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 蛋白质化学 一、填空题 1.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种,一般可根据氨基酸侧链(R)的大小分为侧链氨基酸和侧链氨基酸两大类。其中前一类氨基酸侧链基团的共同特怔是具有性;而后一类氨基酸侧链(或基团)共有的特征是具有性。碱性氨基酸(pH6~7时荷正电)有两种,它们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酸性氨基酸也有两种,分别是氨基酸和氨基酸。 2.紫外吸收法(280nm)定量测定蛋白质时其主要依据是因为大多数可溶性蛋白质分子中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或氨基酸。 3.丝氨酸侧链特征基团是;半胱氨酸的侧链基团是 。这三种氨基酸三字母代表符号分别是 4.氨基酸与水合印三酮反应的基团是,除脯氨酸以外反应产物的颜色是;因为脯氨酸是α—亚氨基酸,它与水合印三酮的反应则显示色。 5.蛋白质结构中主键称为键,次级键有、、 、、;次级键中属于共价键的是键。 6.镰刀状贫血症是最早认识的一种分子病,患者的血红蛋白分子β亚基的第六位 氨酸被氨酸所替代,前一种氨基酸为性侧链氨基酸,后者为性侧链氨基酸,这种微小的差异导致红血蛋白分子在氧分压较低时易于聚集,氧合能力下降,而易引起溶血性贫血。 7.Edman反应的主要试剂是;在寡肽或多肽序列测定中,Edman反应的主要特点是。 8.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基本类型有、、 和。其中维持前三种二级结构稳定键的次级键为 键。此外多肽链中决定这些结构的形成与存在的根本性因与、、 有关。而当我肽链中出现脯氨酸残基的时候,多肽链的α-螺旋往往会。 9.蛋白质水溶液是一种比较稳定的亲水胶体,其稳定性主要因素有两个,分别是 和。 10.蛋白质处于等电点时,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 11.在适当浓度的β-巯基乙醇和8M脲溶液中,RNase(牛)丧失原有活性。这主要是因为RNA酶的被破坏造成的。其中β-巯基乙醇可使RNA酶分子中的键破坏。而8M脲可使键破坏。当用透析方法去除β-巯基乙醇和脲的情况下,RNA酶又恢复原有催化功能,这种现象称为。 12.细胞色素C,血红蛋白的等电点分别为10和7.1,在pH8.5的溶液中它们分别荷的电性是、。 13.在生理pH条件下,蛋白质分子中氨酸和氨酸残基的侧链几乎完全带负电,而氨酸、氨酸或氨酸残基侧链完全荷正电(假设该蛋白质含有这些氨基酸组分)。 14.包含两个相邻肽键的主肽链原子可表示为,单个肽平面及包含的原子可表示为。 15.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当pH>pI时,氨基酸

生物化学题库及答案1

生物膜 五、问答题 1.正常生物膜中,脂质分子以什么的结构和状态存在? 答:.脂质分子以脂双层结构存在,其状态为液晶态。 2.流动镶嵌模型的要点是什么? 答:.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都有流动性,膜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蛋白质附在膜表面或嵌入膜内部 3.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在提取性质上有那些不同?现代生物膜的结构要点是什么? 4.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生物膜可以几种状态存在? 5.什么是液晶相?它有何特点?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对生物膜的相变影响的? 7.物质的跨膜运输有那些主要类型?各种类型的要点是什么? 1.脂质分子以脂双层结构存在,其状态为液晶态。 2.蛋白质和脂质分子都有流动性,膜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蛋白质附在膜表面或嵌入膜内部 3.由于外周蛋白与膜以极性键结合,所以可以有普通的方法予以提取;由于嵌入蛋白与膜通过非极性键结合,所以只能用特殊的方法予以提取。 现代生物膜结构要点:脂双层是生物膜的骨架;蛋白质以外周蛋白和嵌入蛋白两种方式与膜结合;膜脂和膜蛋白在结构和功能上都具有二侧不对称性;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组分之间有相互作用。 4.生物膜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变化过程为生物膜的相变,一般指液晶相与晶胶相之间的变化。生物膜可以三种状态存在,即:晶胶相、液晶相和液相。 5.生物膜既有液态的流动性,又有晶体的有序性的状态称为液晶相。其特点为:头部有序,尾部无序,短程有序,长程无序,有序的流动,流动的有序。 6.影响生物膜相变的因素及其作用为:A、脂肪酸链的长度,其长度越长,膜的相变温度越高;B、脂肪酸链的不饱和度,其不饱和度越高,膜的相变温度越低;C、固醇类,他们可使液晶相存在温度范围变宽;D、蛋白质,其影响与固醇类相似。 7.有两种运输类型,即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被动运输又分为简单扩散和帮助扩散两种。简单扩散运输方 向为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帮助扩散运输方向同上,需要载体,但不需能量;主动运输运 输方向为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一、选择题 1.生物氧化的底物是: A、无机离子 B、蛋白质 C、核酸 D、小分子有机物 2.除了哪一种化合物外,下列化合物都含有高能键? 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B、磷酸肌酸 C、ADP D、G-6-P E、1,3-二磷酸甘油酸 3.下列哪一种氧化还原体系的氧化还原电位最大? A、延胡羧酸→丙酮酸 B、CoQ(氧化型) →CoQ(还原型) C、Cyta Fe2+→Cyta Fe3+ D、Cytb Fe3+→Cytb Fe2+ E、NAD+→NADH 4.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中,有一组分不是蛋白质而是脂质,这就是: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默认分类2010-05-15 20:53:28 阅读1965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6) 医学试题精选2010-01-01 21:46:04 阅读195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第六章生物氧化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呼吸链 3.氧化磷酸化 4. P/O比值 5.解偶联剂 6.高能化合物 7.细胞色素 8.混合功能氧化酶 二、填空题 9.琥珀酸呼吸链的组成成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0.在NADH 氧化呼吸链中,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此三处释放的能量均超过____KJ。 11.胞液中的NADH+H+通过____和____两种穿梭机制进入线粒体,并可进入____氧化呼吸链或____氧化呼 吸链,可分别产生____分子ATP或____分子ATP。 12.ATP生成的主要方式有____和____。 13.体内可消除过氧化氢的酶有____、____和____。 14.胞液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酶是____,线粒体中α-磷酸甘油脱氢酶的辅基是____。 15.铁硫簇主要有____和____两种组成形式,通过其中的铁原子与铁硫蛋白中的____相连接。 16.呼吸链中未参与形成复合体的两种游离成分是____和____。 17.FMN或FAD作为递氢体,其发挥功能的结构是____。 18.参与呼吸链构成的细胞色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呼吸链中含有铜原子的细胞色素是____。 20.构成呼吸链的四种复合体中,具有质子泵作用的是____、____、____。 21.ATP合酶由____和____两部分组成,具有质子通道功能的是____,____具有催化生成ATP 的作用。 22.呼吸链抑制剂中,____、____、____可与复合体Ⅰ结合,____、____可抑制复合体Ⅲ,可抑制细胞色 素c氧化酶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23.因辅基不同,存在于胞液中SOD为____,存在于线粒体中的 SOD为____,两者均可消除体内产生的 ____。 24.微粒体中的氧化酶类主要有____和____。 三、选择题

运动生物化学 名词解释

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化学是生物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及方法,研究人体运动时体内的化学变化即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的特点与规律,研究运动引起体内分子水平适应性变化及其机理的一门学科。 1、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生物体内物质不断地进行着的化学变化,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或分为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2、酶:酶是由生物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和高度专一性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但蛋白质不都具有催化功能。 3、限速酶:限速酶是指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某一代谢体系常需要一系列酶共同催化完成,其中某一个或几个酶活性较低,又易受某些特殊因素如激素、底物、代谢产物等调控,造成整个代谢系统受影响,因此把这些酶称为限速酶。 4、同工酶:同工酶是指催化相同反应,而催化特性、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不同的一类酶。 5、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长发育和代谢所必需的一类小分子有机物,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 6、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指物质在体内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实际上是需氧细胞呼吸作用中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又称为细胞呼吸。 7、氧化磷酸化:将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最终生成水,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合成ATP的过程。 8、底物水平磷酸化:将代谢物分子高能磷酸基团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 9、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的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形成一个连续反应的生物氧化体系结构,称为呼吸链 。1、糖酵解:糖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经细胞液中一系列酶催化作用,最后生成乳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 2、糖的有氧氧化:葡萄糖或糖原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该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 3、三羧酸循环:在线粒体中,乙酰辅酶A与草酰乙酸缩合成柠檬酸,再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最后生成草酰乙酸;接着再重复上述过程,形成一个连续、不可逆的循环反应,消耗的是乙酰辅酶A,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循环首先生成的是具3个羧基的柠檬酸,故称为三羧酸循环。 4、糖异生作用:人体中丙酮酸、乳酸、甘油和生糖氨基酸等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能生成葡萄糖或糖原,这种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 1、脂肪:脂肪是由3分子脂肪酸和1分子甘油缩合形成的化合物。 2、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从外界摄取以完成营养需要的脂肪酸。如亚麻酸、亚油酸等。 3、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储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释放出脂肪酸,并进入血液循环供给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4、β-氧化:脂肪酸在一系列酶的催化作用下,β-碳原子被氧化成羧基,生成含2个碳原子的乙酰辅酶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的过程。 5、酮体:在肝脏中,脂肪酸氧化不完全,生成的乙酰辅酶A有一部分生成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这三种产物统称酮体。 1、氧化脱氨基作用:通过氧化脱氨酶的作用,氨基酸转变为亚氨基酸,再水解为α-酮酸和氨的过程。

生物化学试题库(试题库+答案)

生物化学试题库及其答案——糖类化学 一、填空题 1.纤维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2.常用定量测定还原糖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试剂和 ________________试剂。 3.人血液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肝脏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 ________________,肌肉中含量最丰富的糖是________________。 4.乳糖是由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和一分子________________组成,它们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_糖苷键相连。 5.鉴别糖的普通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试验。 6.蛋白聚糖是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共价结合形成的复合物。 7.糖苷是指糖的________________和醇、酚等化合物失水而形成的缩醛(或缩酮)等形式的化合物。 8.判断一个糖的D-型和L-型是以________________碳原子上羟基的位置作依据。 9.多糖的构象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决定其构象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 1.[ ]果糖是左旋的,因此它属于L-构型。 2.[ ]从热力学上讲,葡萄糖的船式构象比椅式构象更稳 定。 3.[ ]糖原、淀粉和纤维素分子中都有一个还原端,所以它们都有还原性。 4.[ ]同一种单糖的α-型和β-型是对映体。 5.[ ]糖的变旋现象是指糖溶液放置后,旋光方向从右旋变成左旋或从左旋变成右旋。 6.[ ]D-葡萄糖的对映体为L-葡萄糖,后者存在于自然界。 7.[ ]D-葡萄糖,D-甘露糖和D-果糖生成同一种糖脎。 8.[ ]糖链的合成无模板,糖基的顺序由基因编码的转移酶决定。 9.[ ]醛式葡萄糖变成环状后无还原性。 10.[ ]肽聚糖分子中不仅有L-型氨基酸,而且还有D-型氨基酸。 三、选择题

生物化学新试题库[含答案]

第28章脂代谢 一、判断题(每小题1.0分) 1.脂肪酸合成的碳源可以通过酰基载体蛋白穿过线粒体内膜而进入胞浆。( F )2.甘油在生物体内可转变为丙酮酸。( T) 3.在脂肪酸合成中,由乙酰辅酶A生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反应需要消耗两个高能键。( F) 4.只有偶数碳脂肪酸氧化分解产生乙酰辅酶A。( F ) 5.酮体在肝内产生,在肝外组织分解,是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 F ) 6.胆固醇是环戊烷多氢菲的衍生物。( T) 7.脂肪酸的合成是脂肪酸?-氧化的逆过程。( F) 8.用乙酰辅酶A合成一分子软脂酸要消耗8分子ATP。( F ) 9.脂肪酸合成的每一步都需要CO2参加,所以脂肪酸分子中的碳都来自CO2。( F )10.?-氧化是指脂肪酸的降解每次都在α和?-碳原子之间发生断裂,产生一个二碳 化合物的过程。(T ) 11.磷脂酸是三脂酰甘油和磷脂合成的中间物。(T ) 12.CTP参加磷脂生物合成,UTP参加糖原生物合成,GTP参加蛋白质生物合成(T)13.在动植物体内所有脂肪酸的降解都是从羧基端开始。( F) 14.不饱和脂肪酸和奇数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与?-氧化无关。( F ) 15.胆固醇的合成与脂肪酸的降解无关。( F ) 16.植物油的必需脂肪酸含量较动物油丰富,所以植物油比动物油营养价格高。( T )17.ACP是饱和脂肪酸碳链延长途径中二碳单位的活化供体。( F ) 18.人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胆固醇,如果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不足,人体就会出现胆固醇缺乏症。( F ) 19.脂肪酸β—氧化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其所需的五种酶均在线粒体内。( F )20.细胞中酰基的主要载体一般是ACP。( F ) 21.脂肪酸的从头合成与其在微粒体中碳链的延长过程是全完相同的。(F)22.脂肪酸的分解与合成是两个不同的过程,所以它们之间无任何制约关系。( F )23.脂肪酸的彻底氧化需要三羧酸循环的参与。( T) 24.动物不能把脂肪酸转变为葡萄糖。(T) 25.柠檬酸是脂肪酸从头合成的重要调节物。( T ) 26.已酸和葡萄糖均含6个碳原子,所以它们氧化放出的能量是相同的。( F)

关于运动生物化学知识总结

辨析体能、体适能、体质、身体素质。 体能,即运动员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体适能是Physical Fitness的中文翻译,是指人体所具备的有充足的精力从事日常工作(学习)而不感疲劳,同时有余力享受康乐休闲活动的乐趣,能够适应突发状况的能力。 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 健康体适能的主要内容如下: ①身体成分:即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的百分比,身体成分保持在一个正常百分比范围对预防某些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有重要意义。 ②肌力和肌肉耐力:肌力是肌肉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肌肉耐力是肌肉持续收缩的能力,是机体正常工作的基础。 ③心肺耐力:又称有氧耐力,是机体持久工作的基础,被认为是健康体适能中最重要的要素。 ④柔软素质:是指在无疼痛的情况下,关节所能活动的最大范围。它对于保持人体运动能力,防止运动损伤有重要意义。 技能体适能包括灵敏、平衡、协调、速度、爆发力和反应时间等,这些要素是从事各种运动的基础,但没有证据表明它们与健康和疾病有直接关系。[1] “体适能”可视为身体适应生活、运动与环境(例如;温度、气候变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综合能力。体适能较好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从事体力性活动或运动皆有较佳的活力及适应能力,而不会轻易产生疲劳或力不从心的感觉。在科技进步的文明社会中,人类身体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营养摄取越来越高,工作与生活压力和休闲时间相对增加,每个人更加感受到良好体适能和规律运动的重要性。在测量上,体适能分为心肺适能、肌肉适能、与体重控制三个面向。 体质: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人类个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方面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特性,与心理性格具有相关性。个体体质的不同,表现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上的某些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所以,对体质的研究有助于分析疾病的发生和演变,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 身体素质,通常指的是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

生物化学习题集题库

糖 一、名词解释 1、直链淀粉:是由α―D―葡萄糖通过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没有分支的长链多糖分子。 2、支链淀粉:指组成淀粉的D-葡萄糖除由α-1,4糖苷键连接成糖链外还有α-1,6糖苷键连接成分支。 3、构型:指一个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空间排列。这种排列的改变会关系到共价键的破坏,但与氢键无关。例氨基酸的D型与L型,单糖的α—型和β—型。 4、蛋白聚糖:由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相连的化合物,与糖蛋白相比,蛋白聚糖的糖是一种长而不分支的多糖链,即糖胺聚糖,其一定部位上与若干肽链连接,糖含量可超过95%,其总体性质与多糖更相近。 5、糖蛋白:糖与蛋白质之间,以蛋白质为主,其一定部位以共价键与若干糖分子链相连所构成的分子称糖蛋白,其总体性质更接近蛋白质。 二、选择 *1、生物化学研究的内容有(ABCD) A 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 B 研究生物体的代谢变化及其调节 C 研究生物的信息及其传递 D 研究生物体内的结构 E 研究疾病诊断方法 2、直链淀粉的构象是(A) A螺旋状 B带状 C环状 D折叠状 三、判断 1、D-型葡萄糖一定具有正旋光性,L-型葡萄糖一定具有负旋光性。(×) 2、所有糖分子中氢和氧原子数之比都是2:1。(×)# 3、人体既能利用D-型葡萄糖,也能利用L-型葡萄糖。(×) 4、D-型单糖光学活性不一定都是右旋。(√) 5、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 四、填空 1、直链淀粉遇碘呈色,支链淀粉遇碘呈色,糖原与碘作用呈棕红色。(紫蓝紫红) 2、蛋白聚糖是 指 。 (蛋白质和糖胺聚糖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 3、糖原、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由组成的均一多糖。(葡萄糖) 脂类、生物膜的组成与结构 一、名词解释 1、脂肪与类脂:脂类包括脂肪与类脂两大类。脂肪就是甘油三酯,是能量储存的主要形 式,类脂包括磷脂,糖脂。固醇类。是构成生物膜 的重要成分。 2、生物膜:细胞的外周膜和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 #3、外周蛋白:外周蛋白是膜蛋白的一部分,分布 于膜的脂双层表面,通过静电力或范德华引力与膜 结合,约占膜蛋白质的20—30%。 二、选择 1、磷脂作为生物膜主要成分,这类物质的分子最重 要的特点是:(A) A 两性分子 B 能与蛋白质共价结合 C 能替代胆固醇 D 能与糖结合 2、生物膜含最多的脂类是( C ) A.甘油三酯 B.糖脂 C.磷脂 3、下列那种物质不是脂类物质(D) A前列腺素 B甾类化合物 C胆固醇 D鞘 氨醇 4、“流体镶嵌”模型是何人提出的?( D ) A、Gorter和Grendel B、Danielli和 Davson C、Robertson D、Singer和Nicolson 5、下列哪一种脂蛋白的密度最低( A ) A、乳糜微粒 B、β-脂蛋白 C、β-前 脂蛋白 D、α-脂蛋白 *6、生物膜中分子之间不起主要作用的力有( D E ) A、静电力 B、疏水力 C、范得华力 D、 氢键 E、碱基堆积力 三、判断 生物膜内含的脂质有磷脂、胆固醇、糖脂等,其中 以糖脂为主要成分。(×) 2、生物膜在一般条件下,都呈现脂双层结构,但在 某些生理条件下,也可能出现非双 层结构。(√) 3、甘油三酯在室温下为液体者是脂,是固体者为油。(×) 4、生物膜质的流动性主要决定于磷脂。(√) 5、植物细胞膜脂的主要成分是甘油磷脂,动物细胞 膜脂的主要成分是鞘磷脂。(×) 6、生物膜的流动性是指膜脂的流动性。(×) 四、填空 生物膜主要由、、组成。(蛋白质脂质多糖) 2、磷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含一个的头部和两 个尾部。(极性非极性) 3、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脂质、多糖组成。 4、根据磷脂分子所含的醇类,磷脂可分为

生物化学测试题与答案

生物化学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B(每克样品*6.25)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 .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E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色氨酸 E .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D A.盐键 B .疏水键 C .肽键D.氢键E.二硫键( 三级结构)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B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 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 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E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 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 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 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 C A.溶液pH值大于pI B.溶液pH值小于pI 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 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 D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D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 为8 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 B A.8 B.>8 C.<8 D.≤8 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E A.半胱氨酸 B .蛋氨酸C.胱氨酸D.丝氨酸 E .瓜氨酸题 选择 二、多项 1.含硫氨基酸包括:AD A.蛋氨酸B.苏氨酸C.组氨酸D.半胖氨酸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ACD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ABD A.苯丙氨酸 B .酪氨酸C.色氨酸D.脯氨酸 4.关于α- 螺旋正确的是:ABD A.螺旋中每3.6 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 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氢键)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ABCD A.α- 螺旋 B .β- 片层C.β-转角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 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ABC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B.肽键平面折叠成锯齿状 C.也可由两条以上多肽链顺向或逆向平行排列而成 D.两链间形成离子键以使结构稳定(氢键) 7.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BCD A.肽键B.疏水键C.离子键D.范德华引力 8.下列哪种蛋白质在pH5 的溶液中带正电荷?BCD(>5) A.pI 为4.5 的蛋白质B.pI 为7.4 的蛋白质 C.pI 为7 的蛋白质D.pI 为6.5 的蛋白质 9.使蛋白质沉淀但不变性的方法有:AC A.中性盐沉淀蛋白 B .鞣酸沉淀蛋白 C.低温乙醇沉淀蛋白D.重金属盐沉淀蛋白 10.变性蛋白质的特性有:ABC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运动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田春兰执笔人:王凯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体育科学学院 课程名称:运动生物化学 课程编号:144213 英文名称:sports biochemistry 课程类型:专业方向任选课 总学时: 36理论学时:36 实验学时: 0 学分:2 开设专业:休闲体育 先修课程:运动解剖运动生理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运动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研究运动过程中机体内物质和能量代谢及调节的规律,从而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一门科学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重视最新科学成就的介绍和体现体育专业的特点及需要。在体育科学和体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体育专业各层次教学中被列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是体育院校学生的必修课。 (二)课程目标 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 1.使学生初步了解运动与身体化学组成之间的相互适应,初步掌握运动过程中机体物质和能量 代谢及调节的基本规律。 2.为增强体质、提高竞技能力(如运动性疲劳的消除和恢复、反兴奋剂及其监测技术、机能监 控和评定、制定运动处方等)提供理论和方法。 3.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科学思维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绪论 1.理解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研究任务,发展、现状及展望; 2.了解运动生物化学在体育科学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学习本学科的兴趣; 3.使学生树立整体观、动态观,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生命、看待运动人体。 重点与难点:运动生物化学的概念;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任务。 第二章糖代谢与运动 1.掌握糖的概念、人体内糖的存在形式与储量、糖代谢不同化学途径与ATP合成的关系; 2.了解糖酵解、糖的有氧氧化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3.掌握糖代谢及其产物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4.熟悉糖原合成和糖异生作用的基本代谢过程及其在运动中的意义; 5.了解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糖代谢产生的适应性变化。 重点与难点:糖代谢的不同化学途径及其与ATP合成的关系 第三章脂代谢与运动 1.掌握脂质的概念与功能、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 2.了解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及运动中酮体代谢的意义; 3.掌握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 4.理解运动、脂代谢与健康的关系。 重点与难点:脂肪酸分解代谢的过程、酮体代谢的意义;运动时脂肪利用的特点与规律。第四章蛋白质代谢与运动 1.掌握蛋白质的概念、分子组成和基本代谢过程; 2.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辩证关系。 3.了解运动与蛋白质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的适应。 重点与难点:运动时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变化的规律;蛋白质的代谢过程; 第五章水无机盐维生素的生物化学与运动 1.了解掌握水的生物学功能与对运动能力影响 2.了解掌握无机盐的生物学功能及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3.了解掌握维生素的生物学功能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六章酶与激素 1了解酶的特点,理解运动中酶的适应变化及运动对血清酶的影响和应用 2了解运动对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1)

生物化学试题(1)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测试题] 一、名词解释:1.氨基酸 2.肽 3.肽键 4.肽键平面 5.蛋白质一级结构 6.α-螺旋 7.模序 8.次级键 9.结构域 10.亚基 11.协同效应 12.蛋白质等电点 13.蛋白质的变性 14.蛋白质的沉淀 15.电泳 16.透析 17.层析 18.沉降系数 19.双缩脲反应 20.谷胱甘肽 二、填空题 21.在各种蛋白质分子中,含量比较相近的元素是____,测得某蛋白质样品含氮量为15.2克,该样品白质含量应为____克。 2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____,它们的结构均为____,它们之间靠____键彼此连接而形成的物质称为____。 23.由于氨基酸既含有碱性的氨基和酸性的羧基,可以在酸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在碱性溶液中带____电荷,因此,氨基酸是____电解质。当所带的正、负电荷相等时,氨基酸成为____离子,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____。 24.决定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的是蛋白质的____级结构,该结构是指多肽链中____的排列顺序。2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蛋白质分子中某一段肽链的____构象,多肽链的折叠盘绕是以____为基础的,常见的二级结构形式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26.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化学键是____,它们是在肽键平面上的____和____之间形成。 27.稳定蛋白质三级结构的次级键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等。 2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____种,除____外都有旋光性。其中碱性氨基酸有____,____,____。酸性氨基酸有____,____。 29.电泳法分离蛋白质主要根据在某一pH值条件下,蛋白质所带的净电荷____而达到分离的目的,还和蛋白质的____及____有一定关系。 30.蛋白质在pI时以____离子的形式存在,在pH>pI的溶液中,大部分以____离子形式存在,在pH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

生物化学试题及答案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物化学 2.生物大分子 蛋白质 一、名词解释 1、等电点 2、等离子点 3、肽平面 4、蛋白质一级结构 5、蛋白质二级结构 6、超二级结构 7、结构域 8、蛋白质三级结构 9、蛋白质四级结构 10、亚基 11、寡聚蛋白 12、蛋白质变性 13、蛋白质沉淀 14、蛋白质盐析 15、蛋白质盐溶 16、简单蛋白质 17、结合蛋白质 18、必需氨基酸 19、同源蛋白质 二、填空题 1、某蛋白质样品中的氮含量为0.40g,那么此样品中约含蛋白 g。 2、蛋白质水解会导致产物发生消旋。 3、蛋白质的基本化学单位是,其构象的基本单位是。 4、芳香族氨基酸包括、和。 5、常见的蛋白质氨基酸按极性可分为、、和。 6、氨基酸处在pH大于其pI的溶液时,分子带净电,在电场中向极游动。 7、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波长为。 8、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除外,均含有手性α-碳原子。 9、天然蛋白质氨基酸的构型绝大多数为。 10、在近紫外区只有、、和具有吸收光的能力。 11、常用于测定蛋白质N末端的反应有、和。 12、α-氨基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色化合物。 13、脯氨酸与羟脯氨酸与茚三酮反应生成色化合物。 14、坂口反应可用于检测,指示现象为出现。 15、肽键中羰基氧和酰胺氢呈式排列。 16、还原型谷胱甘肽的缩写是。 17、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主要靠和维系;空间结构则主要依靠维系。 18、维持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的次级键包括、、和等。 19、常见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包括、、、和等。 20、β-折叠可分和。 21、常见的超二级结构形式有、、和等。 22、蛋白质具有其特异性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排列顺序。 23、蛋白质按分子轴比可分为和。 24、已知谷氨酸的pK1(α-COOH)为2.19,pK2(γ-COOH)为4.25,其pK3(α-NH3+)为9.67,其pI为。 25、溶液pH等于等电点时,蛋白质的溶解度最。 三、简答题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