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学周练的变式训练试题

数学周练的变式训练试题

数学周练的变式训练试题
数学周练的变式训练试题

三牧中学数学周练2的变式训练试题

一、解答题(共22小题)

1、(2010?鞍山)解方程:(1)(2x+3)2﹣25=0 (2)3x2﹣5x+5=7

2、(2008?长春)解方程:x2﹣6x+9=(5﹣2x)2

3、(2005?济南)解一元二次方程:(x﹣1)2=4.

4、(2011?南京)解方程x2﹣4x+1=0.

5、(2010?通化)解方程:x(x+8)=16.

6、(2010?常州)解方程:x2﹣6x﹣6=0.

7、(2011?武汉)解方程:x2+3x+1=0

8、(2010?武汉)解方程:x2+x﹣1=0

9、(2009?武汉)解方程:x2﹣3x﹣1=0

10、(2011?遂宁)解方程:x(2x+1)=8x﹣3.

11、(2010?新疆)解方程:x2﹣7x+6=0

12、(2009?梧州)解方程:(x﹣3)2+2x(x﹣3)=0

13、(2009?新疆)解方程:(x﹣3)2+4x(x﹣3)=0.

14、(2008?巴中)解方程:x2﹣6x﹣16=0

15、(2010?益阳)已知,求代数式(x+1)2﹣4(x+1)+4的值.

16、已知x=﹣1,求代数式x2+2x+2的值.

17、化简:

(1);

(2);

(3);

(4);

(5)(﹣)×;

(6).

18、化简与计算:

(1)

(2)

19、计算

(1)(

)﹣(﹣) (2)

20、计算: (1)

(2);

(3);

(4);

(5)

21、化简下列各式: (1)

(b <0);(2)

(y >0);

(3);(4);

(5)(1<x <3).

22、将(a ﹣1)中的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给号里面.

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解答题(共22小题)

1、(2010?鞍山)解方程:

(1)(2x+3)2﹣25=0

(2)3x2﹣5x+5=7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分析:(1)把常数项25移到方程的右边,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注意把2x+3看作一个整体;

(2)可以运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解答:解:(1))(2x+3)2=25,

2x+3=±5,

2x=±5﹣3,

x1=1,x2=﹣4.

(2)3x2﹣5x﹣2=0

(x﹣2)(3x+1)=0,

x1=2,x2=﹣.

点评:此题考查了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和运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的方法.

(1)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类型有:x2=a(a≥0);ax2=b(a,b同号且a≠0);(x+a)2=b(b≥0);a(x+b)2=c(a,c同号且a≠0).

法则:要把方程化为“左平方,右常数,先把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取正负,分开求得方程解”.

(2)运用整体思想,会把被开方数看成整体.

(3)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要仔细观察方程的特点.

2、(2008?长春)解方程:x2﹣6x+9=(5﹣2x)2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把方程左边化成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将出现两个完全平方式相等,则这两个式子相等或互为相反数,据此即可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即可求解.

解答:解:∵(x﹣3)2=(5﹣2x)2,

∴x﹣3=5﹣2x或x﹣3=2x﹣5

解之得:x1=2,x2=.

点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思想是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解.3、(2005?济南)解一元二次方程:(x﹣1)2=4.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方程左边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开方直接解答便可得出x﹣1的值,进而求x.

解答:解:(x﹣1)2=4,x﹣1=±2,x=3或x=﹣1.

点评:(1)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类型有:x2=a(a≥0);ax2=b(a,b同号且a≠0);(x+a)2=b(b≥0);a(x+b)2=c(a,c同号且a≠0).法则:要把方程化为“左平方,

右常数,先把系数化为1,再开平方取正负,分开求得方程解”.

(2)运用整体思想,会把被开方数看成整体.

(3)用直接开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要仔细观察方程的特点.

4、(2011?南京)解方程x2﹣4x+1=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分析:将原方程转化为完全平方的形式,利用配方法解答或利用公式法解答.

解答:解:(1)移项得,x2﹣4x=﹣1,

配方得,x2﹣4x+4=﹣1+4,

(x﹣2)2=3,

由此可得x﹣2=±,

x1=2+,x2=2﹣;

(2)a=1,b=﹣4,c=1.

b2﹣4ac=(﹣4)2﹣4×1×1=12>0.

x==2±,

x1=2+,x2=2﹣.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要注意解题步骤的准确应用.

(1)选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好使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2的倍数.

(2)选择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找准a、b、c的值是关键.

5、(2010?通化)解方程:x(x+8)=16.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

专题:配方法。

分析:首先把左边的式子展开,利用配方法配成完全平方式直接开平方即可.

解答:解:x2+8x+42=16+42,

(x+4)2=32,

∴x+4=±4,

∴x1=4﹣4,

x2=﹣4﹣4.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的一般步骤: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

(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选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好使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2的倍数.

6、(2010?常州)解方程:x2﹣6x﹣6=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分式方程。

分析:首先把方程移项变形为x2﹣6x=6的形式,然后在方程的左右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就是完全平方式,右边就是常数,然后利用平方根的定义即可求解

解答:解:(x﹣3)2=15,

x﹣3=±.

∴x1=3+,x2=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种基本方法.

7、(2011?武汉)解方程:x2+3x+1=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方程的特点可直接利用求根公式法比较简便.

解答:解:a=1,b=3,c=1

∴x==.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此法适用于任何一元二次方程.方程ax2+bx+c=0

(a≠0,且a,b,c都是常数),若b2﹣4ac≥0,则方程的解为x=.

8、(2010?武汉)解方程:x2+x﹣1=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分析:观察原方程,可用公式法进行求解,首先确定a,b,c,再判断方程的解是否存在,若存在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a=1,b=1,c=﹣1,

b2﹣4ac=1+4=5>0,

x=;

∴x1=,x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主要有: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直接开平方法等,要针对不同的题型选用合适的方法.

9、(2009?武汉)解方程:x2﹣3x﹣1=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此题比较简单,采用公式法即可求得,首先确定a,b,c的值,然后检验方程是否有解,若有解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解答:解:∵a=1,b=﹣3,c=﹣1,

∴b2﹣4ac=(﹣3)2﹣4×1×(﹣1)=13,

∴x1=,x2=.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准确应用公式.

10、(2011?遂宁)解方程:x(2x+1)=8x﹣3.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分析:运用因式分解法将原式分解因式,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去括号,得:2x2+x=8x﹣3,

移项,得:2x2+x﹣8x+3=0

合并同类项,得:2x2﹣7x+3=0,

∴(2x﹣1)(x﹣3)=0,

∴2x﹣1=0或x﹣3=0,

∴,x2=3.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根据已知将原式分解为两式相乘等于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1、(2010?新疆)解方程:x2﹣7x+6=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因式分解。

分析:由题已知的方程进行因式分解,将原式化为左边两式相乘,右边是0的形式,再根据两式相乘值为0,这两式中至少有一式值为0,求出方程的解.

解答:解:原式可变为:

(x﹣6)(x﹣1)=0

解方程得x1=1,x2=6.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用因式分解解方程的能力.

12、(2009?梧州)解方程:(x﹣3)2+2x(x﹣3)=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原方程的左边含有公因式(x﹣3),可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分解因式求解.

解答:解:(x﹣3)2+2x(x﹣3)=0

(x﹣3)(x﹣3+2x)=0(4分)

(x﹣3)(3x﹣3)=0

x1=3,x2=1.(8分)

点评:只有当方程的一边能够分解成两个一次因式,而另一边是0的时候,才能应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分解因式时,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学过的因式分解的几种方法.13、(2009?新疆)解方程:(x﹣3)2+4x(x﹣3)=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因式分解。

分析:方程的左边提取公因式x﹣3,即可分解因式,因而方程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

解答:解:原式可化为:(x﹣3)(x﹣3+4x)=0

∴x﹣3=0或5x﹣3=0

解得.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

14、(2008?巴中)解方程:x2﹣6x﹣16=0

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

专题:计算题。

分析:解此一元二次方程选择因式分解法最简单,因为﹣16=﹣8×2,﹣6=﹣8+2,所以x2﹣6x﹣16=(x﹣8)(x+2),这样即达到了降次的目的.

解答:解:原方程变形为(x﹣8)(x+2)=0

x﹣8=0或x+2=0

∴x1=8,x2=﹣2.

点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有: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15、(2010?益阳)已知,求代数式(x+1)2﹣4(x+1)+4的值.

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分析:若将(x+1)看作一个整体,那么所求的代数式正好是个完全平方式,可按公式将所求代数式进行化简,然后再代值求解.

解答:解:原式=(x+1﹣2)2

=(x﹣1)2,

当时,

原式==3.

点评:在做此类化简求值问题时,应首先考虑将所求代数式化简,再代值计算.

16、已知x=﹣1,求代数式x2+2x+2的值.

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根据已知可求x+1=,再对所求代数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变形,再把(x+1)的值代入计算.

解答:解:由已知得x+1=,

∴x2+2x+2=x2+2x+1+1=(x+1)2+1=()2+1=2004.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完全平方公式的使用以及整体代入.17、化简:

(1);

(2);

(3);

(4);

(5)(﹣)×;

(6).

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先化简,再约分;

(3)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对二次根式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4)先化简,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5)先把括号里的化简,合并,再作乘法运算;

(6)根据0指数的意义,去绝对值法则,二次根式的化简进行运算.

解答:解:(1)原式=3﹣6+5=;

(2)原式=﹣3=1;

(3)原式=4+10﹣4+2=;

(4)原式=3﹣2+=;

(5)原式=(3﹣4)×=﹣×=﹣3;

(6)原式=1+2+2﹣=.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一般需要对二次根式先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运算,其运算顺序与有理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18、化简与计算:

(1)

(2)

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1)化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化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解答:解:(1)原式

==2x=﹣2x;(2)原式==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性质:=a(a≥0)及分母有理化、合并同类二次根

式的知识点.

19、计算

(1)(﹣)﹣(﹣)(2)

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较为简单,直接进行化简计算即可.(1)直接进行化简计算即可.

(2)结合零指数幂和负整数幂的性质,然后进行化简计算即可.

解答:解:(1)原式=(4﹣)﹣(﹣)=3;

(2)原式=﹣2+1+2=1.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结合零指数幂,负整指数幂的性质,计算时注意幂的计算.

20、计算:

(1);

(2);

(3);

(4);

(5).

考点: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

专题:计算题。

分析:把各个二次根式通过变形化为最简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1)原式==;

(2)原式=,

=,

=,

=;

(3)先考查一般情形:=,

故原式=1﹣+﹣+…+﹣,

=1﹣,

=1﹣,

=;

(4)原式=,

=,

=+﹣2;

(5)原式=﹣,

=﹣+1,

=﹣+1,

=﹣+1,

=1.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属于基础题,关键是注意细心运算.21、化简下列各式:

(1)(b<0);(2)(y>0);

(3);(4);

(5)(1<x<3).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专题:计算题。

分析:本题为简单的二次根式开方问题,根据各题中所给出的范围,然后进行开方即可,注意正负号.

(1)题中条件b<0,而250a3b≥0,所以a≤0,然后进行开方即可.

(2)y>0,343x4y3≥0,x4开方后为x2,直接进行开方即可.

(3)π的取值大于3,则3﹣π<0,求出结果即可.

(4)=,x≥,可求的结果.

(5)根据取值范围1<x<3,然后进行开方即可.

解答:解:(1)∵b<0,250a3b≥0,

∴a3≤0,即a≤0,因此==5|a|=﹣5a

(2)∵y>0,

∴==7=7

(3)∵π>3,则3﹣π<0

∴=π﹣3

(4)∵,则1﹣3x≤0

∴==|1﹣3x|=3x﹣1

(5)∵1<x<3 则有x﹣3<0,1﹣x<0

∴+=|x﹣3|+|1﹣x|=3﹣x+x﹣1=2

点评:本题考查简单的二次根式开方问题,计算时注意题中暗含的条件,注意正负号.22、将(a﹣1)中的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给号里面.

考点: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

专题:计算题。

分析:根据根号里面的数必须大于等于0,可以求出a﹣1的符号,然后再把根号外面的因式移到给号里面.

解答:解:∵>0,则1﹣a>0

∴(a﹣1)=﹣(1﹣a)=﹣.

点评:点评此题根据二次根式被开方数的非负性挖掘出隐含条件1﹣a>0,这是问题的关键.

菁优网版权所有

仅限于学习使用,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

高一数学周练

高一数学周练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ABC 中,已知A =30°,B =45°,a =1,则b =( ) A .2 B .3 C . 2 D . 3 2.在ABC ?中,若cos sin c A a C =,则角A 的值为( ) A . 6 π B . 4 π C . 3 π D . 2 π 3.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B A =,1a =,3b =, 则c =( ) A .1或2 B .2 C .2 D .1 4.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122n n S +=-,则222 12n a a a +++=L ( ) A .2 4(21)n - B .1 2 4(2 1)n -+ C .4(41)3n - D .14(42)3 n -+ 5.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中,P ,Q 分别是边BC ,CD 的中点,若AC u u u r =x AP u u u r +y BQ uuu r , 则x =( ) A .2 B . 83 C . 65 D . 1225 二、填空题 6.设α为锐角,若4cos()6 5π α+ = ,则sin(2)12 π α+的值为______. 7.已知0πx <<,且7sin 225x =-,则sin 4x π?? - ??? 的值为__________.

三、解答题 8.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与对称轴; (2)当 时,求函数的最值及单增区间. 9.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cosB 2cosA 2cos a b C c --=. (1)若2b =,求a 的值; (2)若角A 是钝角,且4sin 5A =,求sin 23B π? ?+ ?? ?的值. 10.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且2,n a ,n S 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 (2)若· n n b n a =,求数列{}n b 的前n 项和n T ; (3)对于(2)中的n T ,设21 2 n n n T C a +-=,求数列{}n c 中的最大项.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 课题总结报告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课题总结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背景 1、对当前教育形式和“变式教育”的认识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现代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独创性教育显得分重要。教育者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也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究其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是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获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 有效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数学课堂的“变式教学”,既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

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变式教学”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 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从初中数学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基本上是“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变的狭窄,对所学知识往往只注重数学表象,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核心数学思想。这些促使我们思考:实施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呢? 课题的提出针对以上背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自xx年3月我们小组开始承担了区教研室的教研课题《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这项工作以来,组内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井然有序地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展开工作。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高一数学周练试卷(教师版)

江苏省新海高级中学高一数学周练试卷(教师版姓名 20151218 一填空题(每题5分,满分70分 1已知x x x f 21(2-=-,则(2f = 3 . 2给出下列命题: (1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2若两个平面平行,那么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3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垂直于其中一个平面的直线一定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4若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则其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 .①② 3若一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体积是12π,则该圆锥的侧面积等于.15π 4. 设点P ,A ,B ,C 是球O 表面上的四个点,PA ,PB ,PC 两两互相垂直,且 1PA PB PC cm ===,则球的表面积为3π 2cm . 5 考察下列三个命题,在“________”处都缺少同一个条件,补上这个条件使其构成真命 题(其中l ,m 为不同直线,α,β为不重合平面,则此条件为________.l ?α ①?????m ?α l ∥m l ⊥β?l ∥α;②?????l ∥m m ∥α ?l ∥α;③? ????l ⊥β α⊥β ?l ∥α. 6设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 β?,αβ⊥,则m α⊥;②若m//α,m β⊥,则αβ⊥;

③若αβ⊥,αγ⊥,则βγ⊥;④若m αγ= ,n βγ= ,m//n ,则//αβ. 上面命题中,真命题... 的序号是__② _____(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7函数x x x f 4(2+-=的单调增区间为__________________.]2,0[ 8已知一个空间几何体的所有棱长均为1 cm ,其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该空间几何体的体 积V = cm 3 .1+ 9.如图,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E ,F 分别为线段AA 1,B 1C 上的点,则三 M N 棱锥D 1-EDF 的体积为 .16 102, 2(3 ,2 x a x f x x a x ?+>=?+≤?,值域为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1a ≥ 11已知三棱锥A -BCD 中,AB =CD ,且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为60°,点M ,N 分 别是BC ,AD 的中点,则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________. 60°或30°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有人说“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通过学习数学,不仅可以训练人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在数学中揭示数学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从小善于独立思考,具有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任务。只有有目的地挖掘教材中的思维因素,引导学生积极地开展思维活动,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兴趣是主动学习的动力,是思维的动力。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可见兴趣对智力的开发是重中之重。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首先课堂的引入尽量创设情境激趣,发展形象思维。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游戏、现实生活场景都是他们最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通过有趣的喜闻乐见的场景引入课题,可以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仿佛自己进入了故事情景中,不由自主地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给以下的思维以强动力。例如教学“用8的乘法口诀求商”这节课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多媒体展示)在愉快的音乐声中,快乐的动物旅游团一行32个人来到了森林饭店。森林饭店的主人猫咪笑呵呵地告诉导游:“我们饭店里还有5张空桌子,请随便坐。”导游猴儿一听急了:“才5张桌子,我们这么多人坐得下吗?”猫咪一听也不知该怎么办好了,它转向屏幕,向小朋友求救:“聪明的小朋友,我这里每张桌子坐8个人,他们32个人能不能坐得下呢?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解题思路,最后指出:可以先算一算32人要坐几张桌子?算式是:32÷8。这节课,通过有趣的卡通故事引入课题,很好的吸引了学生兴趣。在讨论中学生初步地感受到了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学生暂时还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给学生设置了一道障碍,在求知心理与问题之间制造了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思维的源泉被打开,滚滚的泉水尽情地流淌。 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起来了,自然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后面的教学活动之中。 二、突破定势,转换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突破一般思维定势,从对立、颠倒、相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我们常用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学习司马光的机智

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详解

课题名称: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阶段报告 研究内容:初三阶段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 关键词:数学概念变式教学 一、问题提出: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十年来,我一直担任初中数学的教学工作,也做了很多全国各地中考题和辅导书上的练习题,慢慢发现很多题实际上考查的知识点都是同一个内容,只是题目的立意,创设的情景不同而已。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认为学生已经很熟知的知识,但只要对问题的背景或情景做一些改变,学生就做不出来了。现在社会需要的是创新人才,需要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为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我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了“关于初中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的课题研究。 针对以上背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我们组内全体成员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展开工作。 (二)研究的目的、意义 1、研究的目的: (1)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以及相关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熟悉概念在解题中的运用。 (2)提高我校初三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研究的意义: 数学概念的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起点,变式教学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而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以及利用概念来解决相关的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早已不适合现代的教学节奏,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对于数学变式教学进行过研究。如:形式变式、内容变式和方法变式等。结合我校实际,我的研究课题,力求在数学概念的变式教学研究中,找到符合知识体系,符合学生发展认知规律的课堂教学模式。 (三)、概念界定: 1、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变更概念非本质的特征、改变问题的条

最新初中数学中的几道变式训练题

初中数学中的几道变式训练题一、已知: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 OA=4,OB=5,OC=3 求∠AOC的度数。 变式1:在△ABC中,AB=AC,∠ OA=4,OB=6,OC=2 求∠AOC的度数。 变式2: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 ∠BOC=135°试问:(1)以OA、OB、OC为边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若能,请求出三角形各内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2)如果∠AOB的大小保持不变,那么当∠BOC等于多少度时, 以OA、 OB、OC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 二、已知:C为AB上一点,△ACM和△CBN为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 求证:AN=BM A B C O A C A B C O

(分析:如对此题多做一些引申,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探索一:设CM 、CN 分别交AN 、BM 于P 、Q ,AN 、BM 交于点R 。问此题中还有其他的边相等以及特殊角、特殊图形吗?给予证明。 探索二:△ACM 和△BCN 如在AB 两旁,其它条件不变,AN=BM 成立吗? 探索三:△ACM 和△BCN 分别为以AC 、BC 为底且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其它条件不变,AN=BM 成立吗? 探索四:A 、B 、C 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AN=BM 成立吗? 三、轴对称:已知直线l 及同侧两点A 、B ,试在直线l 上选一点C ,使点C 到点A 、B 的距离和最小。 变式1:如图,请你设计出两种方案的路线和最短的行走路线(画图 并说明理由) 方案1:小华由家先去河边,再去姥姥家; M A C B B A l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策略 从小学到高中,数学都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也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学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不过,数 学的计算过程复杂,知识抽象性很强,尤其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 思维尚且不够完善,学习起来困难很大.变式教学是一门重要且效率 极大的数学教学方法,值得教师推广应用. 无论应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师都需要先了解其理论基础.数学 变式教学同样具备其独有的理论基础.对于人类的生长周期,我们能 够应用逻辑学中的“运算”实行划分,其中,人类的智力成长周期能 够分为四个阶段,依次是感触规律阶段、规律探索阶段、运算作用阶段、运算规律操作阶段.根据智力成长的周期特性,我们不难发现, 学习其实是需要准备的,尤其是对数学知识这种抽象性很强的知识, 更需要学生做出充分的准备和积极的探究.初中生的智力成长正在运 算作用阶段,逐渐向运算规律操作阶段发展,当然,这不是绝对的, 每个学生都不一样,有些学生水平较强已经发展到运算规律操作阶段,而有些学生则还处于规律探索阶段.所以,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水 平正在发展,对于学生理解水平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数学中有很多 概念和符号都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时会出现很大难度,难以快速地 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文字讲解加符号教学的方式实行教学,这对学生知识理解的协助作用 是微乎其微的.学生在难以理解知识的情况下,智力成长也会受到防

碍,从而导致学习效率无法提升,初中数学教学失去意义.在初中数 学变式教学中,其教学活动是围绕着培养学生理解水平这个主题展开的,通过教学知识的理论与应用,将传统的理论教学变成应用教学. 二、发挥变式教学的作用 在明确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后,还需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行 应用,充分发挥其作用.变式教学的基本教学思路是,在教学中增加 一题多变、一法多用、一题多解等模式的应用,通过培养学生的思维 理解水平,提供教学有效性.在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中,对于某一知识 难点的理解,教师不能沿用过去硬性灌输的低效方法,理应将理论与 应用相结合,围绕同一理论知识,设计多种类型的题目,然后引导学 生在解题的过程中,理解其中蕴含的数学理论知识,这样学生能够对 数学理论知识有非常透彻的理解,将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题型,学生 都能发掘其理论知识本质,从根本找出解决的方法.在变式教学中需 要用到非常多的例题,看起来与题海战术有相似之处,但两者的本质 是完全不同的,变式教学引用例题,不是为了让学生见到更多题型, 按套路解题,而是在教学抽象理论知识的时候,通过灵活多变的题目,将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演绎出来,让学生运算规律操作得到充分的锻炼.在初中数学中应用变式教学,能够有以下三个作用. 其一,数学理论知识的变式突显教学的重点.变式教学能够很好 的促动数学理论知识教学.在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中,对于数学抽象理 论知识的教学,无论是定理、概念、性质还是公式,都能够与其应用

江西省兴国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数学周练试题Word版无答案

兴国三中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数学周周练(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关于集合,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 .0?N B .∈φR C .0?N + D .∈2 1Z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方程x 2+2x +1=0的根构成的集合为{-1,-1} B .{x ∈R | x 2+2=0}=? ????????<+>+∈03,012|x x R x C .集合M={(x ,y ) | x +y =5,xy =6}表示的集合是{2,3} D .集合{1,3,5}与集合{3,5,1}是不同的集合 3.已知集合A={1,2,3},则B={x -y | x ∈A ,y ∈A }中的元素个数为 A .9 B .5 C .3 D .1 4.集合A={x | x =2k ,k ∈Z },B={x | x =2k +1,k ∈Z },C={x | x =4k +1,k ∈Z },又a ∈A ,b ∈B ,则有 A .a +b ∈A B .a +b ∈B C .a +b ∈C D .a +b ?A ,B ,C 中的任何一个 5.设集合A={-2,0,1,3},集合B={x | - x ∈A ,1-x ?A },则集合B 中元素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6.下列两集合是相等集合的是 A .M={(3,2)},N={(2,3)} B .M={3,2},N={2,3} C .M={(x ,y ) | x +y =1},N={y | x +y =1} D .M={1,2},N={(1,2)} 7.已知集合A={x | x 2 -1=0},则下列式子表示正确的有 ①1∈A ,②{1}∈A ,③?φA ,④{1,-1}?A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8.已知集合A={0,2,3},B={x | x =ab ,a ,b ∈A ,且a ≠b },则集合B 的子集的个数是 A .4 B .8 C .6 D .15 9.已知A ?B ,A ?C ,B={1,2,3,5},C={0,2,4,8},则A 可能是 A .{1,2} B .{2,4} C .{2} D .{4} 10.设A={x | 23 B .m <3 C .m ≥3 D .m ≤3 班级 姓名 座号 得分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11-08-22T17:23:20.15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吴永才 [导读]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吴永才(大关县吉利镇回龙村完小云南大关657400) 【摘要】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 【关键词】数学;思维训练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 激发学生思维动机,理清学生思维脉络,培养学生思维方法,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 1.发学生思维激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它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的动机 2.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它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它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脉络。我们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就是抓住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2.1 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这就是思维的开端。 2.2 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学应适时地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3.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化、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与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等思维方法。 3.1 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 3.2 具体与抽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 ”应放在逐步过渡上。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3.3 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了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定势。 3.4 一般与特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与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加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1)

增强小学数学教学中说的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但在低年级,而且在中高年级教学中,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说,增强对学生说的训练。 现在多数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提升学生的计算水平和应用题、几何图形的解题水平,这是对的,无可非议。但是用什么手段来实现教学要求呢?很多课堂教学中存有的问题是教师讲得过多,越到高年级,学生说话的机会越少,到了毕业班,只能是教师“满堂灌”了。课堂里,教师讲,学生听,把课堂教学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相活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作业负担沉重,在课堂里做练习,放学后有时还得参加“基础班”、“补课班”或“智力班”等,无非也是完成各种练习。毕业班可能还要加码,参加课外的“提升班”,回家还要完成大量作业,“六?一”前夕,一位五年级学生离开家长,走到我的桌前诉苦:“老师,我们的作业负担太重了,每天作业都要做到很晚,有一次数学老师布置了一百零三道数学题,其中五十道是应用题!”这位教师“望生成龙”也够狠的!象这种不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却“堤内损失,堤外补”,练习题不加选择,实行“题海战术”,学生对数学课只能望而生畏! 这种现象一定要改变,从学校内部来说,一定要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课程教材改革正在推行,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增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水平,提升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增强说话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实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于即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能够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于学生思维水平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但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2、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在小学阶段,因为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准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水平的提升。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水平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水平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理解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水平,包括口头表达水平。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水平的提升。 4、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很多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20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六周周练试题(理奥,无答案)

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20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第六周周练试题(理奥, 无答案) 一、选择题 1.若 6,则的终边在第 A. 一 B. 二 2. Sin( 19200)的值为 1 1 A. B. 2 2 象限。 C.三 D.四 C. D.辽 2 2 5.将函数y sin2x 的图像向左平移 一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 1个单位长度,所得到的图 4 像对应的函数是 A. y cos2x B . y 1 cos2x C. y 1 sin(2x ) D . y cos2x 1 4 6.为了得到函数y sin(2x —)的图像,可将函数y cos2x 的图像 A. 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B.向右平移 个单位长度 6 3 C. 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D.向左平移 -个单位长度 6 3 7.函数 y 2sin( -2x)(X 6 7 6 ' 6 )的增区间是 0,- 7 5 5 A. B. 12' 12 C. , D. 3 3 6 6 3. 已知 的终边在直线y 2x 上,则 f( A. B. 0 4. 函数 y tan(x 5)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 (— k k ). k Z 2 2 3 7 C. ( k , k ). k Z 10 10 sin( cos C. B. D. 7 10 cos( ) 2 sin 3 10 D. k ). ).k

8. w 0 , f(x) cos(wx -)在(一,)上单调递减,则 w 的取值范围是 能的是 面积相同的材料做成的体积相同的几何体,最节省材料的是 APO BPO CPO 300,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旦 B. 8 C.楚 D. 16 A. C. 0,3 D. 0, 2 9. y tan(2x -)的图像向右平移a 个单位后所得的图像关于点 ,0) 对称,则a 不可 12 A. 12 B.— 3 10. 已知是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且 sin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 1— 12 2 cos ,则这个三角形是 3 C.直角三角形 D. D. 11 12 等腰三角形 11. 12. A.正方体 B.圆锥 C.圆柱 D. 已知P, A, B,C 是球O 球面上的四点, ABC 是正三角形, V p ABC 13.角的终边过点P( 5,12),则 tan( ) 2cos() 14. 函数y - 25 x 2 log sinx (2s in x 1)的定义域为 15. 2 f(x) x sinx x 2 1 的最大值为 1 M ,最小值为m ,则M m 16. 在三棱锥 ABC 中,APC 450, BPC 600, PA AC, PB BC 且面 PAC 面 PBC ,V P ABC 口,则三棱锥 3 P ABC 外接球半径为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

浅谈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 发表时间:2016-12-07T14:21:07.183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11期作者:冯良云 [导读]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他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四川省华蓥职业技术学校四川广安 63860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11-0022-01 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训练过程。数学教学的思维训练,是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的。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主阵地,所以,要把思维训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各个方面。现就在数学教学中加强思维训练从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理清学生的思维脉络,培育学生的思维方法,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激发学生思维动机 动机是人们"因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反映",他是人们行为活动的内动力。因此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是培养其思维能力的关键因素。 教师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根据学生心理特点,教师有意识的挖掘教材中的知识因素,从学生自身生活需要出发,使其明确知识的价值,从而产生思维动机。这样设计教学既渗透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数学思想,又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可见,创设思维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环节。 二、理清学生思维脉络 认知心理学家指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是寓于知识发展之中的。"在教学中,对于每一个问题,既要考虑他原有的知识基础,又要考虑他下联的知识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思维,并逐步形成知识的脉络。教师教学的关键在于使学生的这种思维脉络清晰化,而理清思维脉络的重点则是抓思维的起始点和转折点。 1、引导学生抓思维的起始点。数学知识的脉络是前后衔接,环环紧扣的,并总是按照发生--发展--延伸的自然规律构成每个单元的知识体系。学生获得知识的思维过程也是如此,或从已有的经验开始,或从旧知识引入,主流是思维的开端。从学生思维的起始点入手,把握住思维发展的各个层次,逐渐深入直至终结。当然,不同知识,不同学生的思维起点,不尽相同,但不管起点如何,做为数学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必须从思维的"发生点"上起步,以旧知识为依托,并通过迁移,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流程清晰化、系统化、逻辑化。 2、引导学生抓住思维的转折点。学生的思维有时会出现"卡壳"的现象,这就是思维的障碍点。此时教师应适时的加以疏导、点拨,促使学生思维转折,并以此为契机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总之,教师帮助学生理清思维脉络,注意思维过程中的起始点和转折点,才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重点所在。 三、培养学生思维方法 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常常需要把面对的问题通过转折、分析、综合、假设等变化成已知的数学问题。在这个思维过程中,要依据具体情况恰当地运用分析和综合,具体与抽象,求同与求异,一般与特殊思维方法。 1、分析与综合。总起来说,思维就是通过分析,综合来进行的。所谓分析就是把已经认识到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分解开来。分析的方法应用在教学中,就是由问题入手,逐层确定解决问题的条件。所谓综合就是把原来还没有认识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在认识中建立起来。综合的方法应用在数学教学中,就是由条件入手,逐层确定能够解决的问题。恰当的采用分析或综合的思维方法,有利用沟通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建立起清晰的思维脉络。 2、具体与抽象。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的形象思维中逐步向抽象思维过度。发展学生思维的"着眼点"应放在逐步过度上。在教学中,结合知识内容,精心组织操作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 3、求同与求异。有些数学知识之间既有差别又千丝万缕的联系,恰当地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相关知识的比较,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一是对同一知识进行变式比较,即求同。二是对易混知识不同点的比较,即求异。显然,通过运用求同与求异的思维方法,不但使学生构建于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且也发展了学生多极化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克服思维趋势。 4、一般与特殊。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共性和个性。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数学知识的一般性和特殊性,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感知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从而使学生树立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培养灵活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运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0450660.html,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运用 作者:赖秀芬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2015年第07期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变式教学的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变式数学是一种根据教学目的,对相关命题进行合理转化的教学模式.变式教学必须从一个或 几个原则进行重点考虑:有效原则、目标指导原则、创新性原则.主要分析了对初中数学变式 教学的认识与研究,为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变式数学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00011 数学是一门最基础的学科,到了初中,学生对这门课程早已经不陌生了.它可以开拓学生 的思维,使学生的逻辑性更强,思维更宽广.然而,数学也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学生学习数 学时并没有什么兴趣.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应适当地采用一些合理有效的方式来提 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经过专家的不懈努力,变式教学的模式应运而生,并且在实际教学中 的应用得到了广大师生的肯定.可仍然有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对变式教学模式不是很熟悉,没有 真正地去理解变式教学的具体含义和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变式教学模式的作用.因此,本文将探讨变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使其能更好地得到推广. 一、数学变式教学的含义 以往的数学教学工作,总是完全围绕课本或教学大纲进行.现如今,在新课程标准的引导下,数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数学不再是完全局限在一个封闭的课本知识领域,而是让学生在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后,运用变式教学的方法,进一步深化学习.这里所说的变 式,指的是教师要有目的地对数学概念和例题进行合理的转化,在保留概念或例题的本质内容的情况下,教师将其进行不断的变换.如变换内容、形式和结果等,从而让学生既学习、掌握 了该数学的概念,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它的本质内容. 二、变式教学的分类应用 数学概念有很多,初中数学教学的秩序一般都是先从概念入手.教师进行概念的讲解,学 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就是能否正确地理解数学的概念.所以,变式教学在数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对还是比较常见的.将变式教学方式运用到数学的概念教学中,学生的想象空间会更宽泛.学生明白了数学概念的同时,还可以与数学的变式知识联系到一起,这样学生在做数学题时的思维会更开放,对解数学题有很好的帮助,从而达到实现变式教学,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效率的目的.数学的魅力就在于难题被解开的那一瞬间,学生获得的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对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也是一种帮助.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分析课题总结报告

初中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课题总结报告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与课题的提出 (一)背景 1、对当前教育形式和“变式教育”的认识 新课程标准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现代教育过程中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尊重学生个性的独创性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教育者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同样的学习机会,也要帮助每一位学生充分发展。究其核心就是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运用各种方法、创造各种条件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创造学习。“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数学教学是需要在学生形成初步知识和技能后加以应用的实践训练,即解题。以其来加深和巩固已获知识,那么怎样的问题训练可以既帮助学生提高数学素质和数学能力,而又不重蹈“题海”呢?“变式教学”是很好的载体,符合时代的要求。 有效教学追求的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能够把所学的知识积极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的一部分,数学课堂的“变式教学”,既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系统)、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变式教学”围绕一两道数学问题中所需反映的数学实质进行一系列的问题变化,使学生得以掌握与提高,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转换、独立思考能力,从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培养创新能力的有益途径之一。 2、对教学现状的考虑 从初中数学现状来看,“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仍是主导模式,基本上是“狂轰乱炸”的“题海”战术“淹没”了生动活泼的数学思维过程,这种“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教学,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变的狭窄,对所学知识往往只注重数学表象,而忽视了数学知识的核心——数学思想。这些促使我们思考:实施怎样的数学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概念系统)、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又能深刻体会数学思想的核心作用,提高数学能力呢? (二)课题的提出 针对以上背景,也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的综合素养,自2017年8月开始承担了区教研室的教研课题《数学教学中变式训练的实践与思考的研究》这项工作以来,我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井然有序地围绕这一研究课题展开工作。希望探索构建和谐课堂教学的策略及机制,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课题研究的意义 1、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 当前运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如何重新审视我们的课堂教学,促使课堂教学和谐地生成,

高一数学上学期周练试题(9.11)

河北定州中学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数学周练试题(二) 一、选择题 1. 函数()1y x x x =-+的定义域为( ) A.{}|0x x ≥ B. {}|1x x ≥ C. {}{}|10x x ≥? D. {}|01x x ≤≤ 2.函数24log x y =-的定义域是( ) A. (]0,2 B. (]0,16 C. (],2-∞ D . (],16-∞ 3.函数()sin f x x x =-()x ∈R 的部分图像可能是( ) A . B . C . D . 4.函数2sin ()1x f x x = +的图象大致为( ) 5.如图,不规则四边形ABCD 中,AB 和CD 是线段,AD 和BC 是圆弧,直线l AB ⊥于E ,当l 从左至右移动(与线段AB 有公共点)时,把四边形ABCD 分成两部分,设AE x =,左侧部分面积为y ,则y 关于x 的图像大致为( ) l C D E A B

6.设函数 11(0)2()1(0)x x f x x x ?-≥??=??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的应用研究

初中数学变式训练的应用研究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越来越多的中学数学教师经常用到“变式”练习,这是一种数学教学中的变换方式,通过变式练习可以让学生准确地掌握数学解题方法。同时使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数学方法,使学生从“知识型”向“智力型”转换。变式训练源于课本,高于课本,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纵向联系,温故知新。 关键词:变式训练;课本;分层教学 有些初中学生遇到题目就做,而不注重归纳解题的方法、解题规律,致使在问题解答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知识点纳入自己的知识体,日后一遇到复杂题目和图形也就无法从中分离出其熟悉的题型。因此,纯粹地将每个知识点以习题形式让学生翻来覆去训练,虽然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终究还是囿于同样类型的题目,无法跳出做题的灵活性与拓展性。通过变式训练能使学生多角度地理解数学方法,也是切实提高初中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一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并且多多益善。 一、变式训练遵循的原则

(一)立足于课本 观察近几年的数学中考题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少题目的命题范围立足于课本,有些试题的原型来自课本。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传授课本上的知识为基础,有目的地以课本习题为主线,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以及基础问题做出变化,使其条件或结论的形式或内容发生变化,而我们要面对的很多问题虽然存在不同的层次,但其中的解题方法总有其内在的必然联系。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让学生把蕴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与方法运用到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以期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教学效果,善于“类比”“转化”,实现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二)适度和梯度 在几何变式训练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有一定的梯度,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深度,否则变式训练就会降格为一种低水平的重复。但又不能一味地拔高,否则大多数学生无法理解和掌握,那么就失去教学的意义。 (三)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 变式训练应用要结合教与学的需要,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设计,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在一系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