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训俭示康 整理 新

训俭示康 整理 新

训俭示康  整理 新
训俭示康  整理 新

司马光《训俭示康》整理

(周万梅)

壹词汇部分

一、通假字

1.酒酤于市(酤,同“沽”,买酒。)

2.公叔文子享卫灵公(享,同“飨”,宴请,请……吃饭)

二、古今异义

1.同年

原句: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

古义: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

今义:同一年龄,同一年。

2.君子

原句: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远罪丰家。

古义:有地位的人(地位高的人)。

今义:有道德的人(道德高尚的人)。

3.小人

原句: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古义:没有地位的人(地位低的人),百姓。

今义:没有道德的人(品质卑劣的人)。

4.速

原句: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古义:招致。

今义:快速,速度。

5.病

原句:吾不以为病

古义:缺陷

今义:身体不健康

6.书

原句:然后敢发书

古义:请柬

今义:书本

7.恶

原句:恶衣恶食

古义:差,不好

今义:丑

8.第

原句:治居第于封丘门外

古义:官僚贵族的住宅

今义:表序数

9.顾

原句:顾古人之常情

古义:只,不过

今义:看

10.干

训俭示康 文言整理分析

《训俭示康》文言现象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通假 1. 酒酤于市() 2. 公亦少从众() (二)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 2. 吾不以为病() 3. 或三行五行()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 5. 常数月营聚() 6. 然后敢发书()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9.公虽自信清约()10. 石崇以奢靡夸人() 11. 其余以俭立名()12. 聊举数人以训汝() 13. 当以训汝子孙()14. 枉道速祸()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自为乳儿()2)乃簪一花() 3)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5)走卒类士服()6)酒非内法() 7)故就酒家觞之()8)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9)虽举家锦衣玉食()10)季文子相三君() 11)妾不衣帛()12)何曾日食万钱() 13)汝非徒身当服行()14)管仲镂簋朱纮() 2. 形容词作动词 1)人不相非也()2)器皿非满案() 3)益重之()4)人争非之() 5)人莫之非() 3. 使动用法 1)听事前仅容旋马()2)远罪丰家() 3)败家丧身()4)至孙以骄溢倾家() 5)夫俭则寡欲() 4. 意动用法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5. 名词作状语 1)何曾日食万钱()2)常数月营聚() 3)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4)汝非身当服行() 6.形容词作名词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2)果、肴非远方珍异()(四)一词多义 1. 非 1)人不相非也()2)果、肴非远方珍异() 2. 习 1)家人习奢已久()2)子孙习其家风() 3. 服

巩固练习--《训俭示康》

(高二下)《训俭示康》 一、常识 1. 作者,字,世称涑水先生,著名的历史学家,所修历史巨著《》是我国历史上最的体史。 2. 俭,;侈,。 二、解释下列句中词语 1.吾本寒家(寒:) 2.吾性不喜华靡(华靡:) 3.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加:) 4.辄羞赧弃去之(辄:)(赧:) 5.二十忝科名(忝:) 6.乃簪一花(乃:) 7.平生衣取蔽寒(取:)(蔽寒:) 8.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垢:)(弊:)(矫俗:)(干:) 9.但顺吾性而已(但:) 10.人皆嗤吾固陋(嗤:)(固陋:) 11.吾不以为病(病:) 12.以约失之者鲜矣(以:)(失:)(鲜:) 13.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恶:) 14.未足与议也(足:) 15.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诟病:) 16.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岁:) 17.走卒类士服(走卒:)(类:) 18.农夫蹑丝履(蹑:) 19.客至未尝不置酒(未尝:)(置:) 20.或三行、五行(或:)(行:) 21.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止:) 22.肴止于脯、醢、菜羹(肴:)(脯:) 23.人不相非也(非:) 24.会数而礼勤(数:) 25.常数月营聚(数:)(营聚:) 26.然后敢发书(书:) 27.以为鄙吝(鄙:) 28.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靡:)(盖:)

29.风俗颓弊如是(颓弊:) 30.居位者虽不能禁(虽:) 31.治居第于封丘门内(治:)(居第:) 32.听事前仅容旋马(听:) 33.或言其太隘(隘:) 34.此为宰相厅事诚隘(诚:) 35.问其所来,以实对(以:) 36.奈何饮于酒肆(奈何:) 37.所亲或规之(规:) 38.公宜少从众(少:) 39.虽举家锦衣玉食(举:) 40.何患不能(患:) 41.顾人之常情(顾:) 42.一旦异于今日(一旦:) 43.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顿:) 44.岂庸人所及哉(及:) 45.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小人:) 46.枉道速祸(枉:)(速:) 47.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 48.季文子相三君(相:) 49.妾不衣帛(衣:) 50.管仲镂簋朱紘山(镂簋:) 51.公叔文子享卫灵公(享:人) 52.至孙以骄溢倾家(骄溢:) 53.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冠:) 54.子孙习其家风(习:) 55.不可遍数(数:) 56.聊举数人以训汝(聊:) 57.汝非徒身当服行(徒:)(身:)(服:) 三、分析 1.本文是一篇对的训诫。作者要求。2.艺术手法:繁复而不显累赘;而角度不一。

高祖本纪文言现象整理教学内容

高祖本纪文言现象整 理

《高祖本纪》 一、一词多义(实词) 1、相 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 相与共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一起) 苟富贵,无相忘(互相)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辅助、帮助) 2、固 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 3、引 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 4、辄 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 5、解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 秦人憙,秦军解(同“懈”) 6、让 沛公又让不受——(推让)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论语》(谦让) 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礼节) 7、易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高祖本纪》(轻视、看不起)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容易) 平易近民,民必归之——《鲁周公世家》(和悦)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交换)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改变)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更替)《愚公移山》 8、比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楚辞涉江》(比较) 比至定陶,再破秦军。——《项羽本纪》(及,等到) 乃并复丰,比沛(和……一样)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朋比(勾结)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史记·汲黯列传》(靠着) 9、壁 汉王复入壁——《高祖本纪》(营垒) 项王军壁垓下——《项羽本纪》(驻扎) 10、属 乃以秦王属吏——《高祖本纪》(zhǔ交付,委托) 徒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shǔ官属;部属) 诸侯皆属焉——《项羽本纪》 (shǔ从属) 11、数 12、谢 二、一词多义(虚词) 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连词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连词如果)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介词趁机)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介词凭借) 因家沛焉 / 因与俱攻秦军(副词于是) (3)以 乃以秦王属吏(介词把)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介词因为) 啖以利(介词用)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连词而,表承接)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连词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代词这样) 喟然太息曰(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沛公然其计(动词认为……正确) (5)之 杨雄走之荥阳 / 驱之鸿门(动词去、到) 汉击楚军,大破之(代词代楚军) (6)为 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介词,对、向) 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动词,做) 三、通假字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全文翻译

《训俭示康》词句整理及翻译 (一)古今通假 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 (二)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 2. 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 3. 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 5. 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 6. 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 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 9. 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10. 君子以为忠: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 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 12. 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 13. 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 14. 当以训汝子孙: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 15. 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2) 乃簪一花:插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 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 5) 走卒类士服:服,穿 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 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 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

议论文阅读精选试题(一)

议论文阅读 ①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特别是人格的养成具有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时下一些人没有敬畏,不知珍惜,究其原因,是不懂孝与俭。在家教中应该力倡孝与俭,它们是敬惜之心的发端。 ②为了教育子孙后代,古人精心制定了一些家规家训,其中,孝与俭是我国传统家教的重要内容。曾国藩针对子弟生长于富贵家庭、惯于养尊处优的情况,在家训中,特别强调了“尽孝悌”、“倡勤俭”,教育子女要敬老爱幼,衣勿华美。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教导子孙要赡养父母、尊敬父母,崇尚“俭而不吝”。这些家教,在约束子弟、和睦家族家庭、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③今天,我们所说的孝是指善事父母。首先是物质上赡养父母,其次是顺从,言语和气、态度谦恭、及时回应父母的要求。孝的最高层次是发自内心、不带任何附加条件的对父母的敬爱。 ④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子女正确的孝顺观,可以使子女懂得奉养父母,侍候长辈,是分本。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美德,也是一个人爱家爱国的出发点。 ⑤俭朴是人对待物质的一种态度和精神,体现出对劳动的尊重,对劳动成果的珍惜。诸葛亮的《诫子书》不足百字,思想深刻。“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然被奉为圭臬①。司马光专门写了一篇《训俭示康》,指出崇俭戒奢、劳谦终吉。《朱子家训》中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告诉我 们。 ⑥因此,在家教中倡导俭朴,能够培养人们从小自我克制欲望的能力和精神,使人不滋生贪婪物语,不贪图享受,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 ⑦在家庭教育中从小培养敬老尊长,参加劳动等意识和习惯,从而体会劳动的不易和父母的辛苦,才能使人具备孝和俭的美德。 【注】①圭臬:借指准则和法度。 1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19. 请在第⑤段横线处填上一句话,阐明《朱子家训》中的话与本段论点之间的联系。(3分) 20. 简要分析文章的论证过程。(3分) (二)让“国际不打小孩日”遏制棍棒教育 ①在教育学、儿童心理学、亲子关系发展等理念相对落后的年代,人们由于认知有限,曾将棍棒当做“教育神器”。而在新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的当今社会,我们是否早该对棍棒教育进行全面警醒了呢?【甲】1998年美国反体罚民间组织“有效管教中心”,选定每年4月30日为“国际不打小孩日”,其目的就是要宣传反体罚的儿童人权观念。可以说,让家长和教育者从棍棒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实在太有必要了。 ②任何不尊重孩子的棍棒教育,都是违法的。我国的《教育法》规定“禁止体罚学生”,《义务教育法》一再强调要尊重和爱护学生。《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家长和教育者所谓的“爱心幌子”再动人,也不能将教育法则建立在违法乱纪的平台上,只有教育行为合法、合情,才是好的教育。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点梳理归纳 一、指出下列居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债务) 2、高祖常繇咸阳(“常”通“尝”,曾经;“繇”通“徭”,服役) 3、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坐”通“座”,座位;“诎”通“屈”,) 4、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掠卤”通“掠掳”,抢人抢物;“憙”通“喜”,高兴;“解”通“懈”,松懈) 5、吏人皆案堵如故(“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6、急使兵守函谷关,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无”通“毋”,不要;“内”通“纳”,接纳;“距“通“拒”) 7、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假意) 8、四月,兵罢戏下(“戏”通“麾”) 9、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乡”通“向”,面向)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大度:古远大抱负,今气量宽宏,能宽容人........ 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 生产作业:句中古义“所从事的谋生职业”今义“从事生产活动” (2)纵观,观秦皇帝古:任人自由观看今:从前往后看..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 (4)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古: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域今:山东省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三、找出活用的词,并说明用法,解释意义。 1.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怪:意动 2. 及见怪形作名怪:怪现象 3.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形作动与??交好 4. 因家沛焉名做动安家 5. 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使动使??坐 6.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名作动用目示意 7. 公始常欲奇此女使动使??奇 8. 降章邯使??投降 9.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名作动驾着白车白马 10. 先入关者王之使动使??为王 11. 吾当王关中名作动称王 12. 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 13. 夜往见良连夜 14. 沛公从百余骑使动 15. 项羽遂西名作动

司马光《训俭示康》原文及翻译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一代一代(都凭借清白(的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时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害羞地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之中),(参加)闻喜宴(时),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不戴)。”(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违背世俗常情,(表示与一般人不同)求得名誉。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不谦虚,宁愿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的,(那是很)少的。’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生活不如别人)为羞耻的读书人,(这种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作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的)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有时)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之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的时间)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居高位有权势的人虽然不能禁止,(难道能)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够)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文靖)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真宗)。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属于清望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没有隐瞒,越发尊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是)清廉节俭,(但是)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做法才好)。”(张文节)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指南录后序》文言基础知识整理 1.字词解析 ①注意释义 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授官。意思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 都督诸路军马(都督:统率。路:宋代地方行政区域名称,大致相当于今现在的“省”)士萃(cuì)于左丞相府(萃:聚集) 觇(chān) (窥视) 北亦未敢遽(jù)轻吾国(遽:匆忙,马上) 吕师孟构恶(è)于前(恶:坏事。构恶:做坏事。) 境界危恶(è)(恶:困难。) 予羁(jī)縻(mí)不得还(羁、縻:都有束住、系住的意思,文中是被拘留的意思。)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yì)北(诣:到……去。) 天高地迥(jiǒng)(迥:远) 避渚(zhǔ)洲(渚:水中小块陆地。洲:水中陆地,比渚大。) 诋(dǐ)大酋当死(诋:斥骂。) 几自刭(jǐng)死(刭:用刀割颈。) 阃(kǔn)(本意门槛,这里借指守边关的将领) 殆例送死(殆:几乎,差不多。例:类,列,引申为等同、等于。) ②通假字 缙绅(缙,通“搢”。插)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陵,同“凌”。欺侮) 层见错出(见,通“现”。出现) 臣死有余僇(僇,通“戮”。罪) 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具,通“俱”,详细) ③词性活用 A.名词作状语 北虽貌敬(貌:表面上)予分当引决(分:按本份) 草行露宿(草:在荒野里。露:在露天下。)日与北骑相出没(日:每天) B.名词作动词 道海安、如皋(道:取道)则直前诟虏帅失信(前:走上前)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序,为……作序) C动词作名词 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巡徼:巡徼的人) D形容词作动词 北亦未敢遽轻吾国(轻:轻视) ④一词多义 [间] A名词jiān 扁鹊立有间(顷刻,一会儿《扁鹊见蔡桓公》)出没于长淮间(之间) 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B名词jiàn 得间奔真卅(机会)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缝隙《庖丁解牛》) C动词jiàn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复习试题一(含答案) (19)

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 (1)句意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2)句意为: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 (3)句意为: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治,修养。 (4)句意为:虚心地广泛地学习。咨,询问。 (5)句意为: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俗,世俗。 (6)句意为:如果意志不坚强。若,如果。 170.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要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1)广:增长;才:才干。成:达成,成就。(2)损:损害。患:担心。济:成功,实现。 171.本题考查对文言文中心主题的理解和表达。学生能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要求在分析归纳原文有关内容的基础上,以推理的方式,分析和概括在某一叙述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主张和看法。能结合文章做具体分析,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告诫儿子从小就要修身养性,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处事不惊,还要培养良好的品格,勤俭节约,要树立远大志向,勤奋学习,不被眼前的名利所干扰这样,到了老了以后,才不会为过去的碌碌无为而后悔。《诫

高祖本纪文言文

《高祖本纪》文言知识整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大泽之陂(bēi)繇(yáo)乃以秦王属吏(zhǔ章邯(hán 徇(xùn) 献飨(xǐang)军士轵(zhǐ)道 垓(Gāi)下玉卮(zhī) 媪(ǎo)狎侮(xiáwǔ)酤(gū)箕帚(zhǒu)踞床(jù)长揖(yī)荥(Xíng)阳轘辕(Huányuán)黥(qíng)布炘(xīn)跂(qì) 崤(Xíao)山郦食其(Lìyìjī)贳(shì)酒雠(choú) 单父(Shànfǔ) 绐(daì)张(zhàng)饮 二、通假字

(1)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 “卤”通“掳”“憙”通“喜”“解”通“懈” (2)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3)遂坐上坐,无所诎 “坐”通“座”“诎”通“屈”(4)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无”通“毋”“内”通“纳”“距”通“拒” (6)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7)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8)高祖常繇咸阳 “常”通“尝”,曾经。

“繇”通“徭”,服役。 (9)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案堵”通“安堵”,不迁动,不变更。 (10)非有所侵暴,无恐“无”通“毋” (11)兵罢戏下“戏下”通“麾下” 三、特殊句式 1. 判断句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 被动句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 状语后置句

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 定语后置句 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 固定格式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是以兵大败 四、古今异义 (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平民百姓” 今义:“家庭成员”

《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

18、《训俭示康》文言文分类整理(答案) 一、文学常识: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朝代)史学家、文学家。主编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定名。 2、文中“勤俭”名言 (1)与其不逊也宁固。 以约失之者鲜矣。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孔子 (2)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御孙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司马光 二、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酒酤于市:通“沽”,买酒 三、指出下列古今异义在句中的含义 1、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 2、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有地位的人 3、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没有地位的人,百姓 4、枉道速祸:招致 5、果以富得罪出亡:招来罪过 四、指出下列词语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1、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名作动,穿;形作名,脏破的衣服 2、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动,以……为耻 3、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名作动,穿士人的衣服。

4、果、肴非远方珍异:形作名,珍贵奇异之品。 5、听事前仅容旋马:使动,使……转身(旋) 6、臣家贫,客至无器皿……,故就酒家觞之:名作动,请人喝酒 7、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名作动,盖布被 8、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使动,使……远离;使……富裕 9、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使动,使……破败;使……丧灭 10、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锦:名作动,穿 11、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使动,使……倾尽 12、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名作动,称冠,位居第一 13、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名作动,穿锦衣,吃玉食 14、上以无隐,益重之。形作动,器重 五、一词多义: 1、服 (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衣服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3)汝非徒身当服行:从事 2、非 (1)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讥评 (2)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非议 (3)酒非内法:(如果)不是 (4)汝非徒身当服行:不 3、病 (1)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缺陷

高祖本纪教学案

高祖本纪 学习目的: 1、了解司马迁笔下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2、认识体会《史记》中“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3、感悟文本,领略《史记》文史结合的特点。 4、了解司马迁首创的互见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史学家的卓越品质和无私精神。 学习重点 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揣摩文本中体现的文学艺术特色。 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及步骤: 第一步: 自读1-4段,疏通字词句: 第1段: 字义:大泽之陂.(水边、堤岸) 已而 ..有身(不久) 特殊句式: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判断句 其先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省略句省略“于” 第2段: 字义:高祖每酤.留饮(买酒) 怪.之(以……为怪,意动用法) 及见怪.(奇怪的现象,形作动) 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同“债”债务) 不事家人 ..生产作业(平民百姓,古今异义) 第3段: 字义:高祖常繇.咸阳(同“徭”,服役) 大丈夫当如.此也(像这样,古今异义) 特殊句式:高祖常繇咸阳省略句省略“于” 第4段: 字义:因家.沛焉(安家,名作动) 坐.之堂下(使……坐。使动用法) 无所诎.(同“屈”,理亏)

公始常欲奇. 此女(使与一般人不同) 特殊句式:迎之门省略句省略“于” 引入坐省略句省略“之” 吕公女乃吕后也判断句 第二步: 小结: 1、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2、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3、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第三步: 疏通5—7字词句: 第5段 字义:沛公引兵西. (向西进发名作动) 西. 过高阳(向西名作状) 可. 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 (被攻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省略句省略“于” 昌邑未拔被动句 与偕攻开封省略句省略“之” 第6段: 字义:降. 章邯(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 (同“掠掳”) 秦人憙. (同“喜”) 秦军解. (同懈) 特殊句式:代为上将军省略句省略“之” 啖以利状语后置句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省略句省略主语“沛公” 第7段: 字义:系颈以组. (丝带) 还军. 霸上(驻军,名作动) 先入关者王. 之(使……为王) 且吾所以.. 还军霸上(……的原因) 特殊句式:系颈以组状语后置句 降轵道旁省略句省略“于”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所以”固定句式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题(答案)

高考文言虚词(18个) 高考文言虚词“而”练习(一) 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图穷而匕见_______________ 《荆轲刺秦王》 2.宗受而藏之于庙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 3.温故而知新_______________ 《论语》 4.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5.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6.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_______________ 《六国论》 8.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 《劝学》 10.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1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_____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 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_______________《愚公移山》 13.盛以锦囊,负而前驱_______________《伶官传序》 1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_______________ 《游褒禅山记》

答案:1~2连词,表承接“来”“就”。3~6连词,表并列“和”“并且”。7~8连词,表转折“却”。9~11连词,表递进“而且”。12~13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4.连词,表因果“因而”。 高考文言虚词“何”练习(二) 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3.豫州今欲何至_______________ 《赤壁之战》 4.然则何时而乐耶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_______________ 《赤壁之战》6.徐公何能及君也_______________ 《邹忌讽齐王纳谏》7.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_______________ 《伶官传序》 8.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_______________ 《石壕吏》9.今日之事何如_______________ 《鸿门宴》 10.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_______________ 《五人墓碑记》

高三语文-2016届高三上学期9月周练(一)语文试题

2016届高三语文周练(一)2015.9.20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命题人:戴晓锦)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 ____________ 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除了驾驶员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丰富的驾驶经验外,汽车本身的状况,也是保证行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 B.帮助家境不好的孩子上大学,是我们应该做的,况且这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我们一定要帮助她圆大学梦。 C.说到人才培养,人们往往想到要学好各门课程的基础理论,而对与这些理论密

《训俭示康》知识整理 (1)

《训俭示康》知识整理 一、文言实词 (一)古今通假 1. 酒酤于市:酤,通“沽”,买酒 2. 公亦少从众:少,同“稍”,稍微 (二)古今异义 1. 世以清白相承:古义:纯朴的家风;今义:纯洁,没有污点 2. 吾不以为病:古义:缺点;今义:生病 3. 或三行五行:古义:次数;今义: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 4. 治居第于封武门内:古义:修筑;今义:治理 5. 常数月营聚:古义:积攒,引申为准备;今义:经营,管理 6. 然后敢发书:古义:请客的帖子;今义:书籍 7. 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古义:少;今义:指食物鲜美 8. 自奉养如为河南掌书记时:古义:指生活待遇或生活水平;今义:侍奉或赡养(父母或其他尊亲) 9. 公虽自信清约:古义:自己信奉;今义: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愿 10. 君子以为忠:古义:指有名望的人;今义:指道德高尚的人 11. 石崇以奢靡夸人:古义:炫耀;今义:夸奖 12. 其余以俭立名:古义:其他的;今义:剩余的 13. 聊举数人以训汝:古义:姑且;剩下的;今义:聊天 14. 当以训汝子孙:古义:教诲,劝诫;今义:训斥 15. 枉道速祸:古义:招致;今义:速度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 1) 自为乳儿:乳,吃奶 2) 乃簪一花:插 3)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服,穿(衣服) 4)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志,有志 5) 走卒类士服:服,穿 6) 酒非内法:内法,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 7) 故就酒家觞之:觞,一种酒器,,这里指请人喝酒 8) 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布被,盖布被 9) 虽举家锦衣玉食:锦衣玉食,穿绸缎的衣服,享用珍贵的食物 10) 季文子相三君:相,效力 11) 妾不衣帛:衣帛,穿丝绸衣服 12) 何曾日食万钱:食,吃 13) 汝非徒身当服行:服,从事 14) 管仲镂簋朱纮:镂簋朱纮,使用刻有花纹的簋2. 形容词作动词 1) 人不相非也:非,讥评 2) 器皿非满案:满,摆满 3) 益重之:重,器重 4) 人争非之:非,讥评 5) 人莫之非:非,非议,认为不对 3. 使动用法 1) 听事前仅容旋马:旋,使……转身 2) 远罪丰家:远,使……远离;丰,使……富裕 3) 败家丧身:败,使……败 4) 至孙以骄溢倾家:倾,使……倾 5) 夫俭则寡欲:寡,使……少 4. 意动用法 1)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耻,以……为耻 2) 孔子鄙其小器:鄙,以……为鄙 3) 吾不以为病 5. 名词作状语 1) 何曾日食万钱:日,每天 2) 常数月营聚:数月,用几个月 3)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饘粥,用稀粥 4) 汝非身当服行:身,本身 5) 锦衣玉食 (四)一词多义 1、非 1) 人不相非也:讥评 2) 果、肴非远方珍异:不是 2、习 1) 家人习奢已久:习惯 2) 子孙习其家风:习染 3、服 1)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穿: 2) 长者加以金银华靡之服:衣服 3) 汝非身当服行:从事 4、果 1) 果、肴非远方珍异:水果 2) 果以富得罪出亡:果然 5、及 1) 岂庸人所及哉?:赶得上

训俭示康练习

《训俭示康》单课小测 一、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司马光,字 ,谥号“ ”,因曾被封为“温国公”,世称“ ”, (朝代)著名文学家,史学家。他主编了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 体史书——《资治通鉴》,编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宋神宗曾认为该书“ , ”,故赐此名。 二、划出通假字,并解释 酒酤于市 三、解释词义 1、世以清白相承( ) 2、或三行五行( ) 3、治居第于封武门内( ) 4、常数月营聚( ) 5、然后敢发书( ) 6、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 7、石崇以奢靡夸人( ) 四、一词多义 1、 靡:(1)吾性不喜华靡 ( ) (2)诗界千年靡靡风( ) (3)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 ) (4) 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 ) 2、 类:(1)走卒类士服( ) (2)枣、柿之类 ( ) 3、 服:(1)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 ) (2)亦不敢服垢弊以矫干名( ) (3)汝非徒身当服行( ) (4)走卒类士服( ) 4、 非:(1)人不相非( ) (2)酒非内法( ) (3)汝非徒身当服行( ) 5、 数:(1)会数而礼勤( ) (2)常数月营聚( ) (3)不可遍数( ) 6、 为:(1)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 (2)参政鲁公为谏官( ) (3)自为乳儿( ) (4)近岁风俗尤为侈靡( ) 7、 多:(1)侈则多欲( ) (2)今多穷困( ) (3)多不过七行( ) 8、 乃:(1)乃簪一花( ) (2)人乃以俭相诟病( ) 9、 少:(1)公今受俸不少( ) (2)公宜少从众( ) 10、身:(1)身岂能长存( ) (2)汝非徒身当服行( ) 11、及:(1)岂庸人所及哉( ) (2)及戌( ) (3)史輶知其及祸( ) 12、以:(1)世以清白相承( )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 (3)以约失之者鲜矣( ) (4)亦不能服垢弊以矫俗干名( ) (5)问其所来,以实对( ) 13、病:(1)吾不以为病( ) (2)今人乃以检相诟病( ) 14、虽:(1)虽不能禁( ) (2)公虽自信清约( ) (3)虽举家锦衣玉食( ) 15、常:(1)顾人之常情( ) (2)身岂能常存( ) (3)常数月营聚( ) 16、行:(1) 或三行五行( ) (2) 汝非徒身当服行( ) 17、相:(1)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 ) (2)季文子相三君( ) 18、鄙:(1)以为鄙吝( ) (2)孔子鄙其小器( ) 19、举:(1)虽举家锦衣玉食( ) (2)聊举数人以训汝( ) 20、恶:(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 (2)侈,恶之大也( ) 21、然: (1) 当时士大夫皆然( ) (2) 然以功业大( )

高祖本纪

《高祖本纪》教学案 编制:吴祥 教学目的: 1.掌握本文文言实虚词及重要句式。 2.了解作者运用对比等刻画人物的手法。 3.熟知《史记》首创的“互见法”,体会《史记》“实录”之精神。教学重点:“目的1、2、3”。 教学方法:研习,讨论。 教学时间安排:3课时 课前准备: 1.复习《鸿门宴》,说说在此文中高祖给你留下的印象。 2.能流利朗读本文,划出不懂或者认为重要的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名学生说说《鸿门宴》中刘邦的形象。 公元前206年12月,在鸿门举行宴会,即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这是刘、项两个军事集团的第一次正面交锋,并由此展开了长达5年的“楚汉之争”。在鸿门宴中,司马迁运用对比,利用矛盾冲突等多种手法,塑造了项羽、刘邦、范增、张良等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鸿门宴中的刘邦坚决果断、能屈能伸、狡诈多端、圆滑机警、能言善变、礼仪备至。今天我们来学习司马迁专门为这位汉代开国皇帝写的传记《高祖本纪》,更深地了解高祖其人,进一步熟悉《史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熟悉课文。 (一)熟悉情节,整体感知。 1.纪传体是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给一个人物写传记该写哪些内容?提名同学介绍刘邦的籍贯、出生和家庭,疏通第一小节。 传记要介绍一个人的籍贯,出生,家庭,一生中的主要事件等。 第一小节叙高祖出生时候赋予传奇色彩,极言刘邦的出生不同凡响。 2.节选部分记叙了刘邦哪些主要事件?(分组概括,同时点击重要字词和句式) (1)自己概括,小组讨论。 (2)依次提名概括各个部分的内容。(泛读) 1-4:出生不凡,好酒色,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却大言“贺钱万”,貌相奇贵得取吕氏。 5-17:见郦生,大战蓝田,入关约法三章,赴鸿门谢罪,被封汉王,明烧绝栈道示无意东归,暗决策东进思夺取天下,进兵追击项羽,垓下打败项羽,氾水称帝,洛阳南宫论成败,入都关中。

古诗训俭示康翻译赏析

古诗训俭示康翻译赏析 文言文《训俭示康》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

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qiu1)知其及祸;及戌(x ū),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广西玉林市、柳州市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广西玉林市、柳州市普通高中 2021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高考模拟联合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类型,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家风建设正是国家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的重要环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则为新时代家风建设提供了弥足珍贵的资源。 家风,亦称门风、家声、父风等,是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范,是在累世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立身处世之道、道德面貌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 “家风”一词最初使用是在西晋时期。庾信《哀江南赋序》中说,时人潘岳作《家风诗》,被誉为“始述家风”。家风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由家训家教、家礼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积淀而成的,是家文化的表征。传统家风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勤俭齐家的持家文化、蒙以养正的教子文化、崇德向善的修身文化、宽容仁爱的处世文化等。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翻开中华民族文化史,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优秀传统家风文化传承于各个时代,弘扬于社会各个层面,既有礼贤下士、为政以德的君王帝后家风,教家立范、勤政公廉的名门显宦家风,士魂商

才、仁心义路的商界翘楚家风;也有淳风厚俗、仁德范世的义门世家家风,以身示范、睦族善邻的庶族百姓家风;还有救亡图存、济世经邦的志士英烈家风,投身革命、家国天下的老一辈革命家家风。这些优秀家风文化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融入到民族的血液里,为我们提供了安身立命、轨物范世的可贵镜鉴。 家风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和突出表征,重视门声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少传统家训作者都强调继承家族的优良家风。司马光家训中要求为家长者“谨守礼法”,“以义方训其子,以礼法齐其家”。历史上的司马家族是世代贵胄,却一直恪守“世以清白相承”的朴素家风,勤俭持家。司马光在家训《训俭示康》中告诫儿子,一定要吸取同时代人因不良家风致家族破落的教训,而且要用这篇家训去训诫子孙,永远传承节俭为荣、奢侈为耻的“清白”家风。陆游《放翁家训》中要子孙继承祖先宦学相承、清白俭约、注重节操的家风。清朝曾国藩在家书中劝诲其弟,要遵守祖先教诲“以绍家风”,反复告诫子孙“汝曹且勿坠家风”。 家风有优劣之分,对子弟成人成才与否和家族兴衰起着重要作用。家风优劣,不仅关乎个人品行,更关系家国兴衰。重视家风是历代先贤立家处世之本,是我们民族家齐、国治、天下平的前提和基础。今天的家庭仍然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稳定、和谐繁荣的“重要基点”,因而家风建设仍然是当代中国人的必修课。在这方面,作为中华民族先贤智慧结晶的优秀家风文化,无疑可以给我们提供跨越时空的资源,值得我们吸纳借鉴。 (摘编自陈延斌《培塑新时代的家风的丰厚文化滋养》) 1.下列关于“家风文化”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家风文化是家文化的核心内涵和表征,由家训家教、家礼家德等家文化元素教化熏陶积淀而成。 B.家风文化内涵丰富,从传统来看,大致可分为持家文化、教子文化、修身文化处世文化等。 C.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体现于社会各个层面,影响个人,关系家国,需要我们予以重视。 D.家风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先贤智慧的结晶,值得吸纳借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