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当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特点及对策措施

一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问题

农村社会稳定关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局。随着时代发展,就我国农村整体而言,农村是稳定的、和谐的,但稳定、和谐并不代表农村没有矛盾、没有问题,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些隐患依然存在,并且随时代发展又有了新的不稳定隐患,需要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是城乡差距持续拉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持续拉大。197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是2:1,1997年为2.6∶1,2010年已达到3.33∶1,“落差”幅度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巴西、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城乡收入差距过大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农民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甚至引发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收入差距扩大的过程包含许多不合理因素。如果农民群体的境遇长期得不到改善,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会导致一部分人心理失衡,铤而走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这样会引起整个社会的不稳定。

二是社会保障及民生事业滞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窄、层次低、部分农村地区严重滞后。据2009年4月22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做的《2009年中国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显示,截止2008年底,农村参保人口达到4284.3万,也就是说农村社会保障覆盖率不足5%。同时,区域统筹不够,东、中、西部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差距较大。一些政策措施刚性不强,资金难以得到有力保证,与实际需要有一定差距,部分地区还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此外,最低生活保障金、养老保险还处于起步阶段,合作医疗、救助制度、五保制度仍有待完善,未起到社会“稳定器”的作用,给农村社会稳定带来隐患。

此外,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较低。全国规划内仍有1.7亿左右农村人口尚未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规模化集中供水的覆盖率仍然较低;农村部分地区农民出行难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还有相当部分农户仍在危房居住。农村中小学校舍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公共卫生服务条件仍较差,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比较多,广大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十分突出。这些都不利于农村社会稳定。

三是基层干群矛盾突出,管理能力弱化。当前,因干群矛盾引发的不稳定因素已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一个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的矛盾。一些村干部把权力当成“摇钱树”,不带群众脱困,而是一心一意在村集体的资源上“做文章”,自己首先“致富”,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同时,由于制度建设未跟上,一些村官骗领国家给予农民的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一系列惠农补贴专款和村集体财产,或者巧立名目,用集体款办私事、违规提款等等,损害了农村集体和农民的利益。如合肥市庐阳区村干部刘怀寅收受贿赂近1000万元。这势必导致基层干群关系和党群关系的恶化。二是村干部与村干部之间的矛盾。在村民委员会选举中,有少数村因为家族势力、宗派势力斗争而产生选举矛盾,甚至大动干戈。特别是有的村干部为选举拉帮结派,操纵利用或参与普通群众与其它干部的矛盾,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滋生敌对情绪。三是少数村级基层组织涣散,战斗力不强,缺乏具有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村干部,对群众之间的纠纷不管不问,或互相推诿踢皮球,以致造成矛盾激化。

四是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仍较严重。目前,农村社会治安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是各类侵财案件高发。近年来,一些犯罪分子利用农村交通改善的便利条件,加之农民安全防范意识仍较淡薄,大肆进行各类违法犯罪活动。钱财、摩托、家禽等生产生活资料被盗案件屡屡发生。二是各类严重暴力犯罪时有发生。公安部的一份材料显示:2006年1月至9月,全国农村地区共发生杀人案件8031起、伤害案件5.9万起,均高于城市,一次杀死数人的恶性案件屡有发生。三是乡村恶势力(地痞、流氓、村霸)等横行乡里,欺压百姓。特别是打架斗殴,寻衅滋事等案件居多,严重影响了群众的安全感。四是涉农经济犯罪危害巨大。一些犯罪分子采用不法手段,将劣质的化肥、假种子、假农药、假柴油等卖给农民群众,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危害,激发起农民极大的不满。五是外出打工、劳务输出给农村带来新的不稳定因素。在一些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地方,不可避免地减弱了农村地区的自然防护能力,形成了社会治安“空心村”。如2008年发生在湖北京山县罗店镇徐杨村的一起命案,致6死1伤[3],均为老弱病残。而劳动力输出地蚌埠市政协一份“农村劳动力输出后社会治安状况”的调研显示,该市有260万农村人口,近年来,全市80%以上的盗窃、伤害、强奸、投毒、绑架案件均发生在农村。尤其是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留守家庭的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一些农民形象地说:“养猪跟猪睡,养牛跟牛睡,收了粮食草堆睡,养了鱼蟹塘边睡,反正别想在家睡。”同时,在一些劳动力外流的地方,还出现了村霸、地痞、无赖骚扰留守在家的农村妇女,如村霸霸占留守妇女[4],老农民五旬过后竟横行成村霸[5]等等媒体上时有此类报道。有关调查也显示,农村性侵害案件中有70%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6]。由于夫妻身处两地,极易造成夫妻间感情疏远,为此引发的仇杀、斗殴比比皆是,形成农村新的不稳定因素。以江西定南县为例,2006年审结离婚226件,涉及外出务工人员的176件,占78%[7]。同时,农村“留守孩”因缺乏监管,违法犯罪时有发生。

五是土地征用、房屋拆迁、资源开发等引起的经济纠纷日益受到关注。当前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自然资源的价值不断得到体现,一些过去被忽视的资源随着其价值的提升日益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其中尤其以土地征用、房屋拆迁造成的纠纷最为突出。土地集农民生产、生活资料和社会保障功能于一体,最为农民看重,由于补偿不到位,以及不少农民失地、失业等多方面的原因,引发了大量社会矛盾。而我国农民整体上仍处于弱势地位,缺乏一定的公共参与渠道,当他们的合法利益受损后,一旦这种不满情绪在大部分农民群体中产生共鸣,他们就会在制度外寻找表达愿望与需求的渠道,采取大规模聚集、**等过激方式给政府施压。对和谐农村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极具危害性。同时,市场经济,利益之上,由于农民个体之间交往增多,也产生了不少经济合同纠纷、经济债务纠纷、经济赔偿纠纷、资产权属纠纷等矛盾。这些集中表现在:(1)农民个体或家庭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是由涉及邻里关系的田边地角、地界、沟渠和宅基地等琐事引发的。(2)农民个体与村集体之间的矛盾纠纷。主要是由于土地承包等原因引起的。前些年,外出打工人员比较多,弃田私自转让、送人耕种等现象普遍,而国家取消农业税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农民争地现象比较突出,由此引发的问题已成为农村矛盾的中心之一。另一些长期积累的土地、山林等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土地流转手续不规范等矛盾也逐渐显现出来。

六是邪教活动入侵农村社会值得重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大,但目前农村的文化娱乐活动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要。于是乎,各种邪教组织趁虚而入,纷纷上山下乡,将活动重点转向广大农村。他们充分利用农民文化水平低,识别能力差,轻信迷信的弱点,加强对农民邪教思想的灌输宣传,蛊惑人心,导致农民思想混乱,引发社会矛盾。其主要形式是:打着宗教、科学的幌子编造歪理邪说;神化邪教头子,对教徒实行精神控制;建立地下组织,秘密进行非法活动;不择手段地骗钱敛财;反对政府,

仇视社会;宣扬“世界末日来临”,制造恐慌。特别是个别有政治头脑的邪教组织者开始向基层政权渗透,腐蚀、拉拢、胁迫基层干部。个别基层干部一旦被他们俘获,他们会借助基层干部的权力,不断发展壮大。此种现象虽属个别,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基层政权的稳定发展。加之邪教传播手段狡猾,行动诡秘,很难将其彻底根除,这是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在思想领域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当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问题的一些特点

一是日趋复杂性。当前影响农村稳定的一些问题,如矛盾纠纷,既有现实问题,又有历史遗留问题,涵盖面广,表现在其内容、层次和领域各个方面,纠纷主体也由过去的民与民之间的人身、财产权益纠纷扩大到了群众与干部、群众与政府、群众与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纠纷。且往往是经济矛盾、政治矛盾和社会生活矛盾相互交织,形成十分复杂的矛盾网络。

二是利益渐趋多样性。由于利益格局的多元化,现实生活中农村的各种矛盾纠纷大多是由利益冲突引发的。

三是群体性特点明显。因“涉地”原因引发的问题与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波及面广,具有相同利害关系的社会成员对共同利益问题容易产生共鸣,极易形成集体**,甚至集体闹事,群体性特点十分明显。

四是具有突发性。由于信息掌握的不对称,加之个别基层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不实,与农民群众沟通不够,不能正确对待当事人的反映,以致积小成大,矛盾激化,往往会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而引发,使之爆发出来,使一些本来可以消除于萌芽状态的事件被迅速演化成一场突发性事件。

五是兼具危害性。一些纠纷调处难度大,时间长,久而久之会引起群众对政府、干部的不满,降低政府的威信,影响了党群关系,反过来又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而群体性**等对稳定影响更不可小视。

三、完善农村社会稳定的思路

(一)农村稳定的政治基础是村委会[8]的稳定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随着利益不断调整,基层矛盾和问题会越来越突出,加强基层政权组织建设,在维稳工作中充分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村委会是村庄的心脏,村委会的稳定将有助于村庄的稳定,就能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健康协调发展。而一个不稳定的村委会,必然是不为大部分村民承认的村委会,也必然是不能协调乡村社会各种关系,为农村创造和谐、稳定气氛的村委会,同时也最容易激化民间社会的各种矛盾。因此,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亨廷顿指出,“一个政治组织是一种维护秩序、解决争端、选择权威和促进社区发展的安排,并推动社会力量(social forces)(包括宗亲、宗教、种族、地域、经济等团体)之间的和谐与进步”。

同时,事实已经证明,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对基层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并逐步使这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也是农村稳定的不可获缺

的因素。同时,在目前的维稳模式下,通过压制和牺牲弱势群体的利益表达,来实现短期内的社会稳定,成了相当普遍的做法。但这种做法却是将民众的利益表达与社会稳定对立起来,结果是不仅治标不治本,反而起到了维护既有利益格局的作用,甚至对社会公正造成严重伤害[9]。阿尔蒙德指出:“在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里,正规利益表达渠道很可能由富人掌握,而穷人要么是保持沉默,要么是采取暴力的激进手段来使人们听到他们的呼声[10]”。因为在传统的强权政治逻辑中,地方和基层政府容易以国家利益的名义来打压维权的农民,习惯性地使用暴力来迫使农民就范。结果或以暴力打压而平息事端,或以警民暴力冲突升级而危及社会安定。不管何种情况,暴力在社会治理中的滥用必然使政府公信力蒙受损失。因此,警惕地方政府以国家名义滥施暴力,是现代社会谋求善治的内在逻辑。而建立健全社会利益表达的机制,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是完善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的首要环节,是构建和谐农村、稳定农村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农村稳定的经济基础是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建立和谐、稳定、繁荣的农村社会,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需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农村经济的强大才是保障农民利益的根本所在。“仓禀实而知礼节”,温饱尚不能解决,农民必然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经济问题特别关切,为蝇头小利引发的矛盾纠纷也就会不断出现。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尚有3597万人处于贫困状态[11],这些贫困人群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火药库,一旦引爆,对社会的冲击力相当巨大。只有发展生产,使农民彻底脱离贫穷,才能夯实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

(三)农村稳定的社会发展基础是加强社会保障及民生建设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缓解社会矛盾的最直接最有效手段。中国社会的稳定有赖于农村社会的稳定,只有在农村建立起一种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真正在全国范围内筑起一道可靠的、保障社会稳定的屏障,有效地防范和应对社会风险。目前中国的农民无论是在社会待遇上,还是在经济待遇上,都出现了严重的失衡。再加上其他一些经济因素的影响,导致城乡之间经济状况的巨大差别。而目前的状况是这种差距还在进一步拉大,导致农村出现了大量的贫困人口,这些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果政府不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这部分人口的生计问题,就很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引发社会动荡,这种动荡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而建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就是一种解决这个问题的最行之有效的措施之一,它不仅可以解决这部分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而且还可以起到平衡社会差别、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农村社会的作用。同时,据有关专家估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总量已超过6000万,预计到2020年,还会有4000余万人进入失地农民的行列,如何让失地农民生计可持续,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12]。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无疑为我们的社会增添了一架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器”。

(四)农村稳定的道德基础是加强村规民约等文化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我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在物质利益的驱动下,农村传统道德滑坡,农村良好的社会风气不断弱化,在困惑面前容易滑向道德认知的多元化甚至反主流道德倾向。而农村实际是一个熟人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如果不管发生什么纠纷,都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解决,反而容易激化矛盾。通过道德的力量,通过村规

民约的评议,化解彼此的隔阂,找到相互妥协的交点,更容易加强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同时,农村是形成社会舆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社会舆论充分发挥作用的地方。道德运行的一个重要内驱力就是社会舆论,社会舆论通过影响人的荣誉、尊严、名声和其他方面,引导人们将言行纳入符合其道德价值观的范围内。加强村规民约的建设,则有助于提升农民的道德水准,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四、完善农村社会稳定的政策建议

一是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奠定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物质基础。第一,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帮助广大基层干部提高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提高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能力,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实力,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建设的经费问题。第二,各基层组织要以实实在在的发展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把农民群众的致富追求、创业热情、智慧和力量汇聚到加快发展的目标上来,形成同心协力、大干快上的新氛围,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二是强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第一,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让镇村干部进一步增强为民办实事、解难题能力,坚持“立足基层,着眼苗头,重在调解”的工作方法,做到“早排查,早发现,早处理”,将各种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消灭在源头,提高驾驭市场能力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的本领,打牢构建农村稳定的组织基础。第二,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相结合,全面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和村民议事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选举权和监督权,切实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涉农违纪违法案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是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村民自治是建设和谐农村的核心,是民主法治的根本。第一,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选用党员群众认可、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形象好的人任村干部。第二,要加强民主管理工作,用制度保障广大群众的合法权益,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尊重农民群众的各项权利和首创精神;杜绝少数镇村干部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消除和减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确保村民自治扎扎实实地朝着和谐稳定方向发展。第三,建立完善的利益表达机制。积极引导农民、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把利益表达机制纳入制度化轨道,有效反映农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把矛盾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民生建设。进一步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及救灾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增加对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弥补社会保险的统筹缺口,化解转轨时期的风险;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的筹资机制,加大对农业众多人口的农业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加对社会福利性社会救济和优抚的投入,加大对孤老病、残、困的救助力度,保障农民的基本生存需要。

同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等民生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交通、国土、水务、农业等部门要以新农村建设和土地复耕整理为契机,加强农村道路、水利设施、电网、沼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改水、改厨、改厕、垃圾处理等农村清洁工程,切实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

五是建立有效的预警防范、调处机制。第一,要增强农村的危机管理与防范意识。这是整个预警防范的起点。第二,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体系。要建立一个反应灵敏、分析准确的预警信息系统。保证农村基层政府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捕捉和收集所有可能导致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相关信息,以便通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做出预测。第三,在处理涉农纠纷时,调处者面对情绪激动的双方,要沉重冷静地分析问题,要善于控制局势,不要人为地夸大事态情形。要尽量低调地处理,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不要激怒任何一方,防止使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六是加强村规民约等道德文化建设。要鼓励各地农村加强村规民约建设,并建立健全相关规范和监督的保障制度。积极协调司法、民政等部门,共同参与指导和审查,从程序上监督,从内容上引导,确保规约符合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符合村民自治原则,反映绝大多数村民的利益和意愿。要把宣传、落实“村规民约”与加强农民社会公德教育,开展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破除陋习和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融入农村日常生活。通过规约入户、定期宣传、创建评比等系列活动和措施,增强规约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促使村民信守规约,实现村民自主共建,从而把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国家法律法规和关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政策,转化为村民共同遵守的规则。

七是尊重和理性面对农民的利益诉求。一旦发生农民暴发的突发性**事件,一定要地方领导干部出面“疏导”,尊重和理性处理他们的“诉求”,因为“在信访案件中,90%以上的群众要求是合理的”,要尽量避免使用警力或少使用(打砸抢烧的除外),因为这样容易激化矛盾。同时依照法律和政策处理好这些问题,避免矛盾的激化。

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浅谈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在共同创造辉煌灿烂文明的过程中,也创造了作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的共同信念。这种共同信念,既基于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伟大祖国、捍卫统一的历史事实,也基于56个民族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共同发展凝聚而成的中华民族浓浓血脉。各族人民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同呼吸、共命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形成中华民族多元统一的文化格局。在这种文化格局里,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这种共有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提供了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的顽强生命力,表明了民族之间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民族团结这样一种强烈的价值追求,反映了中华民族海内一家的民族心理和共同情结,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至上的伦理要求。 解放60年以来,新疆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民生持续改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特别是近30年以来,大改革、大发展、大开放更使得新疆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一个昔日贫穷落后的新疆,已经发展成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基础设施极大改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强势新疆。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及内地各兄弟省市、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支持、支援下,在新疆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下,新疆激情演绎着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跨越。 一、“三个离不开”是民族关系的真实写照 1990年9月,江泽民同志在新疆考察时明确指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三个离不开”思想的提出,为我们揭示出一条最简洁最朴素的规律: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睦是繁荣昌盛的基础,和则两利,分则俱伤。 大杂居、小聚居是中华56个民族人口分布格局的特点。在“三山夹两盆”的新疆大地,生活着47个民族,其中世居民族13个。天山流淌的清澈雪水,绿洲捧出的丰硕果实,一同滋养了各民族的儿女。头顶同一片天空,脚踏同一方土地,各族儿女共同奋斗、共同发展,彼此交流、彼此借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结下了亲如骨肉手足的情谊。“家是一个家,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及说明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 第一部分评估报告编制大纲 一、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简述项目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项目单位、拟建地点、建设必要性、建设方案、建设期、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环境影响、资源利用、征地搬迁及移民安置、社会环境概况(含当地经济发展及社会治安、群体性事件、信访等情况)、投资及资金筹措等内容。 (二)评估依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所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等;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意见、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规划、采用的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确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判标准或指标体系。 (三)评估主体。拟建项目的评估主体指定方、评估主体的组成及职责分工,并具体说明其相关部门、社会组织、专业机构、专家学者、群众代表等参与评估工作情况。 (四)评估过程和方法。简述评估工作的程序、步骤和主要过程;说明评估工作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二、评估内容 (一)风险调查评估及各方意见采纳情况。阐述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中风险调查的广泛性、代表性、真实性等进行评估的过程和结果。说明评估主体根据实际需要直接开展或者要求项目单位开展补充风险调查的情况。对收集的拟建项目各方面意见进行梳理和比较分析,形成能够反映实际情况的信息资料,并阐述其采纳情况。 (二)风险识别和估计的评估。一是风险识别评估。对风险分析篇章中风险识别的完整性和确定性提出评估意见;根据风险调查评估结果,对拟建项目可能引发的主要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进行补充完善,并汇总。二是风险估计评估。对风险分析篇章中风险估计的客观性、分析内容的完备性、分析方法的适用性提出评估意见;预测估计主要风险因素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程度。 (三)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的评估。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中提出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进行评估,并补充完善。针对拟建项目可能引发的社会稳定风险,进一步补充完善和明确落实各项防范、化解措施的责任主体和协助单位、具体负责内容、风险控制节点、实施时间和要求。 (四)落实措施后的风险等级确定。对风险分析篇章中风险等级判断方法、评判标准的选择运用是否恰当、风险等级判断结果是否客观合理提出评估意见;结合补充的重要风险因素,综合以上评估结果,确定项目落实防范、化解风险措施后的项目风险等级。 三、评估结论 (一)拟建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二)拟建项目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评估结论; (三)拟建项目的风险等级;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工作总结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工作总结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其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单的20个字涵盖整个农村方方面面,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农村不稳定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社会发展,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农村社会稳定是当前的一个重要 的社会问题。 一、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现状 1、公共事业建设后遗症是新农村稳定的重要隐患。近年,党中央以解决民

生为根本,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减免了农业税,实行了种植粮食及油菜补贴,10亿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但在不断建设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农村群体性事件,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及发展。一是移民后期问题影响着新农村稳定。湘西州共有大中小型水库600多座,移民26万人,涉及全州8个县市113个乡镇587个村,是全省移民人口较多,库情最为复杂的地区,虽然政府针对移民问题,出台了优惠的移民后期扶植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方式方法,移民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但离移民的要求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如农产品卖难、子女上学及就业、出行难、生成等等成为移民心病,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撤迁问题影响着新农村稳定。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四通八达,在建设的同时使一部分农

民群众失去了耐以生成的土地,出现了“最牛的钉子户”,一些干部方法简单粗暴,引发了群众与政府及施工单位发生冲突,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稳定。三是不规范的村务影响着新农村稳定。“村集体的钱怎么用,用到那里去”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随着农业税减免,加大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力度,每个村都有了数额不非的村级资金,虽然实行了乡管村用,但管理不到位,村级帐务混乱。农村低保落实、退耕还林到户、生育证发放等村级事物村级主干说了算,村务公开,浮于形式,不公开、不透明,监督难以到位,群众不满,形成新的矛盾,影响着新农村和谐稳定。 2、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新农肌体的毒瘤。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建设者、实践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自农村实行计划生育来,每个家庭的孩子逐渐减少,孩子成了家长宝贝,任其发展,随着孩子,护着孩子,成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难题,影响着

维护稳定工作措施

洛浦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维稳工作 措施 近日,接连发生在新疆的暴力恐怖案件,性质严重,影响恶劣,对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损害。三起惨案,残杀对象都指向手无寸铁的各民族无辜百姓,犯罪手段极其残忍,暴力恐怖特征极其明显,无疑是典型的暴力恐怖案件。这些暴力恐怖犯罪案件,再次让我们看清了暴力恐怖分子敌视国家、危害社会、残害无辜的反动本质和丑恶嘴脸。血淋淋的事实也再次证明,严重危害国家安全、民族团结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暴力恐怖分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也是全世界的公敌。 依法严厉打击各类暴力恐怖活动及其犯罪分子,就要坚决果断,绝不手软。保证公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任何一个政府应有的责任,对各类暴力恐怖犯罪,任何法治国家都不能容忍,任何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都有权依法处置、严厉打击。果断处置严重暴力恐怖犯罪,政府首先责无旁贷,政法机关代表政府执法履责,更是天经地义。这在世界各国都一样,面对穷凶极恶的暴徒,犹豫、拖沓甚至手软,都有可能给人民群众和执法者本人带来更大的灾难。 但是,要维护社会稳定,仅靠政法机关的力量是不够的。

坚决打击“三股势力”分裂破坏活动,不光是政府之责,也是全体公民法定的权利和责任。为此,洛浦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根据实际,特制定近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措施。 一、深入学习、深化认识 紧紧联系近期发生的一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以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社会稳定实际,紧密联系党员、干部的思想状况和实际表现,有针对性地确定集中学习的方法,特别注意运用正反两面的典型事例,形式多样地开展学习教育,确保入脑入心,真正触及思想深处,统一思想认识。重点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重要讲话,学习地委书记闫汾新在全区干部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县委书记陈远华在洛浦县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同时,联系本地本单位实际,选学有关维护民族、维护社会稳定的文件和领导讲话。通过集中学习,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各族干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切实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增强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落实推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各项措施 坚持从领导干部做起、从本单位做起、从身边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大办推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的实事,推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1.1编制依据 1.1.1政策文件及规范性文件 (1)《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 (3)《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 (4)水利部关于印发《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水规计[2012]474号);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 (7)《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 (8)《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建立重大决策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黔委厅[2010]18号); (9)《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移民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0]12号); (10)《贵州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黔移发22号)。 1.1.2社会经济资料 (1)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统计年鉴(2012年、2013年); (2)项目所在地市、县民族志、地方志; (3)项目涉及乡(镇)经济统计年报(2011~2013)。 1.1.3工程相关资料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2)《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以下称“三位一体”

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区市东街道办事处,位于**市区东北部,版图面积平方公里,5个社区,26个居委会,万人,其中流动人口3600余人。建设和谐、稳定、安全的政治环境,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乡镇办事处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如何创新理念,强化措施,努力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现实而重大的课题。近年来,市东街道办事处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把抓好辖区稳定、推进城市化进程,做为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全力营造安全、稳定、和谐的政治环境,有力的促进的全办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近年工作开展情况 随着全国上下改革开放,以及XX区开发建设的不断深入,辖区稳定工作出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由原来的邻里纠纷、干群关系转变为追求经济利益、民主权力和政治地位为主的矛盾体系。即是由道德杠杆为主逐步转变为利益杠杆为调节体系所产生的矛盾冲突,利己主义思想逐渐抬头。于是围绕村务、财务、政务公开,宅基地、承包田、农民负担、计划生育以及开发商与占地群众等利益冲突已成为当前矛盾的主体。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东党工委办

事处结合实际,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从五个方面入手,做好辖区稳定、安全工作 (一)倒序选村,重心下移,合理配置包村工作与力量办事处紧密结合XX区开发实际,针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方法,落实一岗多责,合理配置包村(居)工作和力量配比,职务越高的包情况越复杂的村(居)。即将现有26个村(居)分类、排队,确定现有14名班子成员和副科级干部任包村组长,再由班子成员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在优秀中层中,选出其余12名包村组长。这12名包村组长,得票少的先挑村,班子成员和副科级干部排名在后边的再挑村,以此类推,职务越高的任务越重。同时,经党工委扩大会议研究决定,包村工作落实一个“包”字。对村(居)班子调整、纳新党员,旧村改造、项目开发,特别是对重大经济活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表决会议,包村干部要参加,搞好会议记录,参会人员要签字。同时要求工作重心下移,包村干部、社区书记,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改变以往凡事即找主要领导要解决办法的无序局面,既提高了办事处干部在村(居)中的威信,又不断锻炼、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及时发现,适当调整,集中开展重点村居整治行动 今年以来,办事处加强了重点村居整治工作,将解决近

增考内容之三-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大纲及说明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 分析篇章编制大纲及说明(试行) 第一部分分析篇章编制大纲 一、编制依据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其篇章编制,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求,以及拟建项目建设方案等相关资料开展工作。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政策性文件;(二)项目单位的委托合同;(三)项目单位提供的拟建项目基本情况和风险分析所需的必要资料。(四)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规划;(五)其他依据。 二、风险调查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重点围绕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方面开展。调查范围应覆盖所涉及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充分听取、全面收集群众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现实和潜在的诉求等。 结合拟建项目特点,重点阐述以下部分或全部方面: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拟建项目的合法性;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公众参与情况;基层组织态度、媒体舆情导向,以及公开报道过的同类项目风险情况。 三、风险识别 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利益相关者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方面,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并分析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 重点阐述:在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土地房屋征收方案、技术和

经济方案、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建设管理、当地经济社会影响、质量安全和社会治安、媒体舆论导向等方面重点分析查找各风险因素。 四、风险估计 根据各项风险因素的成因、影响表现、风险分布、影响程度、发生可能性,找出主要风险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估计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分析主要因素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重点阐述:按照风险可能发生的项目阶段(决策、准备、实施、运行),结合当地经济社会与拟建项目的相互适应性,从初步识别的各类风险因素中筛选、归纳出主要风险因素。对每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估计,两个或多个风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包括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时间和形式,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程度。 五、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结果,研究提出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重点阐述:针对主要风险因素研究提出各项综合和专项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提出落实各项措施的责任主体和协助单位、防范责任、具体工作内容、风险控制节点、实施时间和要求的建议。 六、风险等级 分析各项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落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预测落实措施后每一个主要风险因素可能引发风险的变化趋势,包括发生概率、影响程度、风险程度等,综合判断拟建项目落实风险防范、化解措施后的风险等级。 重点阐述:预测各主要风险因素变化趋势及结果,综合判断落实措施后风险等级。 七、风险分析结论 阐述拟建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的主要结论,包括: (一)拟建项目主要的风险因素;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工作调研报告 做好农村社会稳定工作,是为经济建设创造安定环境,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发挥基层在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 一、当前造成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问题。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问题作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这就是“征地补偿”。随着道路建设的发展和工业开发、小城镇建设的推进,建设性项目征地范围逐渐扩大,但由于不同期项目的补偿政策不统一,就容易引起农民的不满情绪。征地补偿问题牵扯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在这个问题上是空前团结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现为集体上访或越级上访,如果处理不妥,将可能会激化为群体性事件。从我乡信访形势来看,反映土地方面问题的占相当一部分。村干部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没有发言权,因为群众认为他们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讲话,因此对他们不信任,有发言权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们在处理涉及征地事件时,一定要谨慎。 2、农村村务公开问题。 农村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是农民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举措,大多数农民对于这项关系自身利益的事情相当关心。但是,在有些村组,村干部却对这项工作并不热心,所以造成村务尤其是财务的公开不规范、不彻底,甚至是流于形式,引发群众上访造成农村

社会不稳定。 3、农民法制意识问题。虽然法制建设在农村逐步加强,但受观念影响,部分农民还不习惯用“法”来解决争端,而依靠单纯的“私力”解决,明明违了法,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4、农村干部的工作问题。 一方面有些乡村干部工作作风飘浮,群众观念淡薄,工作方法简单,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干群关系紧张;另一方面由于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么弄虚作假,要么侵犯农民的利益,把干部直接推向农民的对立面。 5、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加上农村文化的相对缺乏,赌博迷信、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活动在一些农村地区发展蔓延,已成为诱发多种犯罪的社会毒瘤。 6、劳资矛盾问题。 我乡属于工业经济发展乡,基本上每家农户都有人在企业工作,农民与企业主之间因工作、报酬引发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时由于目前办企业的门槛较底,“开关”厂比较多,劳动法律制度执行不彻底,企业职工(农民)的权益不能有效保障,导致了群众性事件的加剧。 7、外来人员管理问题。 近几年,我乡的外来人口逐渐增多,由于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们明显感觉到社会稳定工作的压力,主要包括流氓恶势力、卫生防疫和计划生育等。

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点

中共子中乡委员会子中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2011年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要点》 的通知 各村、乡属各单位: 2011年,全乡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全国、省、市、县政法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服务发展大提升、大创新,矛盾纠纷大防范、大化解,重点群体大服务、大管控,平安建设大推进、大深化”要求,突出健全制度机制、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攻坚破难、搞好统筹协调“四个方面”,深入推 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和“大调解”工作体系建设,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积极维护全乡社会大局持续稳定,为推动我乡经济加快发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一、强化责任落实,服务经济发展 一要强化维稳责任。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发展是政绩,稳定也是政绩”的要求,高度重视维稳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主要领导要主动承担起维稳第一责任,其他领导要

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推动各项维稳工作措施的全面落实。 二要优化发展环境。完善与执法部门的协作机制,建立健全预防经济犯罪体系,积极支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依法保护和鼓励公平竞争行为。大力整治地区周边治安环境,坚持打击严重危害国家经济安全、侵害人民群众利益、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犯罪行为。 三要加强法制保障。依法打击危害各类经济主体财产安全、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精心处理群体诉讼案件、涉及困难群众的案件、新型民(商)事案件,积极营造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自主创新的法治环境。 四要保障改善民生。加倍重视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加大财政民生投入,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统筹解决相关民生问题,切实解民困、化民怨、护民利、促民和。 二、认真排查调处,化解涉稳问题 一要切实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把抓好矛盾纠纷防范化解作为执政为民的生动实践,作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加强情报信息搜集,严格信息报送制度,健全社会稳定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反复排查不稳定隐患,及时会商研判涉稳突出问题,对重大涉稳突出问题实施专案督导、挂牌督办,坚持定领导、定人员、定时限,包处置化解,做到不欠新帐,还清老帐。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工作总结2800字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工作总结2800字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其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简单的20个字涵盖整个农村方方面面,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但农村不稳定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社会发展,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农村社会稳定是当前的一个重要 的社会问题。 一、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现状 1、公共事业建设后遗症是新农村稳定的重要隐患。近年,党中央以解决民生为根本,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减免了农业税,实行了种植粮食及油菜补贴,10亿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但在不断建设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农村群体性事件,影响着新农村建设及发展。一是移民后期问题影响着新农村稳定。湘西州共有大中小型水库600多座,移民26万人,涉及全州8个县市113个乡镇587个村,是全省移民人口较多,库情最为复杂的地区,虽然政府针对移民问题,出台了优惠的移民后期扶植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方式方法,移民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但离移民的要求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如农产品卖难、子女上学及就业、出行难、生成等等成为移民心

病,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撤迁问题影响着新农村稳定。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四通八达,在建设的同时使一部分农民群众失去了耐以生成的土地,出现了“最牛的钉子户”,一些干部方法简单粗暴,引发了群众与政府及施工单位发生冲突,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稳定。三是不规范的村务影响着新农村稳定。“村集体的钱怎么用,用到那里去”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随着农业税减免,加大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力度,每个村都有了数额不非的村级资金,虽然实行了乡管村用,但管理不到位,村级帐务混乱。农村低保落实、退耕还林到户、生育证发放等村级事物村级主干说了算,村务公开,浮于形式,不公开、不透明,监督难以到位,群众不满,形成新的矛盾,影响着新农村和谐稳定。 2、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新农肌体的毒瘤。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建设者、实践者,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自农村实行计划生育来,每个家庭的孩子逐渐减少,孩子成了家长宝贝,任其发展,随着孩子,护着孩子,成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难题,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一是家庭教育缺乏。少数民族集聚的湘西州,农民群众忙于生计,70%多的父母到沿海地区务工,孩子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期缺少母爱,缺少父母教育,孩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走上歧途,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问题。二是学校教育缺乏。基础素质实行了很多年,但学校注重学生成绩,忙于应式教育,缺少道德素质教育,没有给

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农村社会稳定面临的新形势和挑战 一、发展与稳定是当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要务。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过程中,着重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社会稳定思想。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把“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概括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党所积累的基本经验之一,并在论述这条基本经验时指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首先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邓小平早就论述过稳定对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他反复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事实也正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根本的前提就是我们始终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其次要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但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它们有可能引起社会在一定程度上的失衡。因此,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时,必须注意消除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稳定因素,努力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做任何事情,不能只顾局部利益,而不考虑整体利益,不能只考虑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而不注意整个经济社会全局的稳定和发展。对各种人民内部矛盾,要及时妥善地加以处理,防止矛盾激化而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内部团结,应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各方面的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做到在政治和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基本经验。 最后应当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稳定。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各种不稳定因素,但并不表明改革和发展与社会稳定是相矛盾的。实际上,这种稳定难题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上的历史现象,其产生的最根本原因是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较低。从长远来看,改革和发展与社会稳定是根本一致的。而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根本一致性,不仅表现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前提,而且也表现为改革和发展是实现稳定的基本途径。江泽民同志指出:“改革、发展、稳定,好比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着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每一着棋都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着也会陷入困境,就可能全局受挫。所以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领导艺术。” 二、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正确认识社会稳定问题。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附件5 关于老旧小区供热改造决策事项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评估主体主要领导:(签字) 评估主体(单位):诸城市市政管理局(盖章) 上报日期:

一、前言 为提高供热服务质量,改善诸城市区集中供热管网的运行状况,加强安全保障,推进供热节能,按照潍坊市《潍坊市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备案制度》文件的要求,结合诸城市区集中供热实际,按照区别对待、量力而行的原则,突出供热管网改造工作重点,确定城市老旧小区供热改造项目。 二、主体 (一)决策事项背景或项目概况 我市建成时间比较长的小区,供暖设施老化,管道锈蚀、渗漏等问题普遍存在,加之外墙、门窗等节能标准低、保温效果差,影响供暖质量。勉强维持现状供暖,效果不好,居民和供热公司都有怨言,今年如不进行改造,将无法供暖。但大多数住户不愿出钱。 部分没有集中供暖的小区强烈要求集中供暖,但集中供暖改造成本高、困难大,住户又往往难以形成统一意见,许多急需改造的小区悬而未决,居民呼声强烈。 按照分类实施、先急后缓、逐步推进的原则,稳妥推进老旧小区的供热设施改造。改造费由市财政、供热企业、居民各承担三分之一,供热企业负责改造。对未实行集中供热的老旧小区,若业主提出需要集中供热的,须经70%以上的住户同意,费用由居民自行承担,按新建小区标准执行。

(二)决策事项评估方法和过程 根据重大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等四个要素,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评估。 1、是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国家、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重大决策以及暂行办法。 2、是否符合本省、本系统近期和长远发展规划,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否兼顾了各方利益群体的不同需求,是否考虑了地区的平衡性、社会的稳定性、发展的持续性。 3、是否经过充分论证,是否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意愿,所需的人力、财力、物力是否在可承受的范围内并且有保障,是否能确保连续性和稳定性,时机是否成熟。 4、对所涉及区域、行业群众利益和生产生活的影响,群众对影响的承受能力,引发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 5、其他有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问题。 (三)可能引发稳定风险评估分析预测 诸城市市政管理局高度重视老旧小区供热改造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成立了专门负责的评估小区,针对评估事项举

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对策思考 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重要前提,也是体现执政意志确保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现实需要。当前,维护社会政治环境的安全稳定工作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影响社会稳定的不和谐因素增多,化解社会矛盾的任务变得更加繁重。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咸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工作实践,就深化地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作如下初浅思考。 一、当前影响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不平衡、不协调和不可持续的问题,许多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原有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暴露,新的矛盾还在不断产生,一些矛盾问题一旦处臵失当将给发展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和困难。当前,引发不稳定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因征地拆迁安臵补偿问题诱发稳定隐患。征地拆迁安臵补偿问题是近几年来重点工程建设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敏感问题。现实表明,绝大部分群众对征地拆迁与安臵补偿的态度是积极的,能够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利益的关系。但是,现实也表明,一些负责征地拆迁安臵

补偿的组织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擅自降低安臵补偿的标准,拖延安臵补偿时间,实行强制、野蛮拆迁等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极大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引发了群众的对立情绪,滋生了不稳定因素。近些年出现的所谓“钉子户”问题就是一个典型的缩影。 2、因对企业改制不满诱发稳定隐患。企业改制是企业为自身生存与发展而采取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举措,其根本目的是激活企业经营机制,消除企业在原有经营模式中不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因素,进而推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但是,由于企业改制必然要调整诸多企业原有的经营机制,如企业人事制度的变化、分配收益制度的改革等,就势必会对企业职工的利益带来了“冲击”。当职工一旦认为自身利益“今不如昔”时,就会引发不稳定因素;此外,个别企业负责人在企业改制的过程中采取“暗箱操作”方式,借企业改制之机,侵吞国家、集体利益,这更加容易激发职工对企业负责人的不满,进而对企业改制政策不满,从而形成不稳定因素。 3、因刑事犯罪问题诱发稳定隐患。刑事犯罪问题是影响社会治安大局稳定的重要因素。当前,黑恶势力犯罪活动更加隐密,暴力犯罪时有发生,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个人极端行为增多,形成严重社会危害,并容易造成恶劣影响,进而有可能引发政治事件;网络违法犯罪威胁增大,黄、赌、毒违法犯罪屡禁不止;新型犯罪案件不断

重大项目社会稳定风险与评估试卷-100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 1.风险等级的评判,一般采用采()的综合评判方法。 A.定性 B.定量 C.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D.定量为主、定性为辅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2.为了把握风险防范化解措施的效果,重点需要对研究提出的风险防范化解措施进行可行性和()的分析。 A.合法性 B.有效性 C.必要性 D.全面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3.风险评价的含义:将估计后的风险与给定的风险准则(风险评判标准)进行对比,来决定项目整体风险的严重性(评判项目初始风险等级)、研究提出防范化解措施及进行措施后()分析,评判措施后风险等级的过程。 A.合法性和合理性 B.全面性和完整性 C.可行性和有效性 D.针对性和容忍性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4.风险分析(估计)是指系统地运用相关信息来确认风险的来源,并对各主要因素风险的()进行估计。A.发生概率 B.影响范围 C.风险程度 D.发生时间 用户答案:[C] 得分:6.00 5.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核准或者核报国务院审批、核准项目的重要依据为()。 A.评估主体作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B.项目单位组织编制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 C.工程咨询机构提出的评估咨询意见 D.社会安全主管部门审查意见 用户答案:[A] 得分:6.00 6.对风险调查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对风险调查的全面性进行评估,对()进行评估;对风险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可信性进行评估和进行复核、补充调查。 A.风险调查方法的适合性 B.公众参与的完备性 C.风险调查过程的正确性 D.风险调查范围的合理性 用户答案:[B] 得分:6.00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工作总结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 工作总结 关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发展工作总结 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其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明、村容洁、管民主简单的20个字涵盖个农村方方面面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指明了方向但农村不稳定诸多因素制约着农村社会发展给社会带来了重大影响。“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社会稳定关系到国家发展大局农村社会稳定 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 一、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因素及现状 1、公共事业建设后遗症是新农村稳定的重要隐患。近年党中央以解决民生为根本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做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住有所居学有所教减免了农业税实行了种植粮食及油菜补贴10亿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但在不断建设的同时出现了一些问题引发了农村群体性事件影响 着新农村建设及发展。一是移民后期问题影响着新农村稳定。湘西州共有大中小型水库600多座移民26万人涉及全州8个县市113个乡镇587个村是全省移民人口较多库情最为复杂的地区虽然政 府针对移民问题出台了优惠的移民后期扶植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方 式方法移民一些问题得到解决但离移民的要求目标还有一段距离。

如农产品卖难、子女上学及就业、出行难、生成等等成为移民心病引发群体性事件影响着社会稳定及发展。二是基础设施建设征地撤迁问题影响着新农村稳定。随着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交通四通八达在建设的同时使一部分农民群众失去了耐以生成的土地出现了“最牛的钉子户”一些干部方法简单粗暴引发了群众政府及施工单位发生冲突直接影响着新农村稳定。三是不规范的村务影响着新农村稳定。“村体的钱怎么用用到那里去”是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随着农业税减免加大了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力度每个村都有了数额不非的村级资金虽然实行了乡管村用但管不到位村级帐务混乱。农村低保落实、退耕还林到户、生育证发放等村级事物村级主干说了算村务公开浮于形式不公开、不透明监督难以到位群众不满形成新的矛盾影响着新农村和谐稳定。 2、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是新农肌体的毒瘤。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的建设、实践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自农村实行计划生育来每个家庭的孩子逐渐减少孩子成了家长宝贝任其发展随着孩子护着孩子成了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难题影响着青少年身心健康。一是家庭教育缺乏。少数民族聚的湘西州农民群众忙于生计70%多的父母到沿海地区务工孩子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长期缺少母爱缺少父母教育孩子容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蚀走上歧途留守儿童成为了社会问题。二是学校教育缺乏。基础素质实行了很多年但学校注重学生成绩忙于应式教育缺少道德素质教育没有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给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心里留下阴影无法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社会稳定风险分析 编制依据 1.1.1政策文件及规范性文件 (1)《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发改投资[2012]2492号); (2)《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 (3)《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国务院第471号令); (4)水利部关于印发《重大水利建设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水规计[2012]474号); (5)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 (6)《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导则》(HJ/T169-2004); (7)《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290-2009); (8)《中共贵州省委办公厅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建立重大决策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的意见〉的通知》(黔委厅[2010]18号); (9)《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移民工作的意见》(黔府发[2010]12号); (10)《贵州省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黔移发22号)。 1.1.2社会经济资料 (1)贵州省黔东南州从江县统计年鉴(2012年、2013年); (2)项目所在地市、县民族志、地方志; (3)项目涉及乡(镇)经济统计年报(2011~2013)。 1.1.3工程相关资料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2)《贵州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以下称“三位一体”综合规划)。 风险调查 1.1.4调查范围 根据《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的规定,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工作开展风险调查的范围为“凡项目涉及到利益相关者切身利益、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因素,都应纳入调查范围,应当涵盖拟建项目建设和运行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范围。” 1.1.5调查过程 调查组织:为查清登盆水库工程涉及的各种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因素,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项目业主、设计单位等,依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发展改革委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发改投资【2012】2492号)及《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和评估报告编制大纲(试行)的通知》(发改办投资【2013】428号)共同开展社会稳定风险因素调查工作。 由地方人民政府、项目业主、设计单位等共同组成了登盆水库工程社会风险调查工作小组,小组组成成员包括社会、移民、环保、经济、管理、地质等各方面专家和学者。调查流程图如图16-1。 图16-1 社会风险调查流程图

《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心得体会

《依法维护社会稳定》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董仚生副省长《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专题讲座,收获颇丰。董省长先从五个阶段阐述了我党历来高度重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接着深刻剖析了我省维稳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最后就依法维护社会稳定的问题从六个方面做出了深刻思考。作为司法行政系统的一员,对如何加强基层维稳工作,谈谈我的看法: 一、做好人民调解工作,筑牢基层维稳第一防线。当前农村“两委”换届已经接近尾声,一些还没有完成选举的村,大多是矛盾纠纷较多的村,这就要求我们突出抓好这些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努力实现“三个提高”,即发现、控制、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提高,干部群众选择调解作为解决矛盾纠纷解决途径的意识提高,广大群众的满意度提高。切实做到“四个坚决防止”,即坚决防止发生暴力事件、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影响重大的恶性刑事案件和大面积炒作的网络事件。在调处矛盾纠纷过程中,要把实现公平正义做为工作目标,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调处的结果要经得起历史、法律和人民的考验。同时,要处理好法律和道德、法律与情理之间的关系。群众的合理诉求在依法解决的前提下,法律、法规

及现行政策都没有规定的,要遵循公平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原则稳妥处理。 二、管控好特殊人群,夯实基层维稳基础。一是要加强安置帮教工作,着力落实社会管理责任。对辖区内的安置帮教对象,要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不漏管,防止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要建立帮教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要加强与公安、监狱等部门联系,建立起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努力做到不漏不丢,最大限度减少脱管和失控。二是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着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加强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尤其加大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严管对象的监管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社会危害性大、管理难度大的服刑人员和新入矫人员到沧州进行集中教育培训,进一步规范其思想和行为;要严格规范审前调查案件程序,确保每名调查对象都有完整的调查笔录,进一步规范评审程序;要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档案管理,社区矫正的相关法律文书要做到真实、规范、完整,对不完整的档案要做到查漏补缺,但是严禁随意编造。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大纲及说明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篇章大纲及说明(试行) 第一部分分析篇章编制大纲 一、编制依据 重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及其篇章编制,应依据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拟建项目所在地区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要求,以及拟建项目建设方案等相关资料开展工作。 编制依据主要包括:(一)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以及其他政策性文件;(二)项目单位的委托合同;(三)项目单位提供的拟建项目基本情况和风险分析所需的必要资料。(四)国家出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国务院及有关部门批准的相关规划;(五)其他依据。 二、风险调查 社会稳定风险调查重点围绕拟建项目建设实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等方面开展。调查范围应覆盖所涉及地区的利益相关者,充分听取、全面收集群众和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现实和潜在的诉求等。 结合拟建项目的特点,重点阐述以下部分或全部方面:调查的内容和范围、方式和方法;拟建项目的合法性;拟建项目自然和社会环境状况;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诉求、公众参与情况;基层组织态度、媒体舆论导向,以及公开报道过的同类项目风险情况。 三、风险识别 在风险调查的基础上,针对利益相关者不理解、不认同、不满意、不支持的方面,或在日后可能引发不稳定事件的情形,全面、全程查找并分析可能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各种风险因素。 重点阐述:在政策规划和审批程序、土地房屋征收方案、技术和经济方案、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建设管理、当地经济社会影响、质量安全和社会治安、媒体舆论导向等方面重点分析查找各风险因素。 四、风险估计 根据各项风险因素的成因、影响表现、风险分布、影响程度、发生可能性,找出主要风险因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分析方法,估计主要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分析主要因素之间是否相互影响。 重点阐述:按照风险可能发生的项目阶段(决策、准备、实施、运行),结合当地经济社会与拟建项目的相互适应性,从初步识别的各类风险因素中筛选、归纳出主要风险因素。对每一个主要风险因素进行分析、估计,两个或多个风险因素相互作用的影响,包括可能引发风险事件的原因、时间和形式,风险事件的发生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程度。 五、风险防范和化解措施 根据风险识别和风险估计的结果,研究提出风险防范化解措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