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三)新人教版必修2课件

单元质量检测(三)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巩固(共15分,第1~3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群贤毕.至 毕:全少长咸.集 咸:都茂林修.竹 修:修整

B.????? 畅叙幽.情 幽:幽深内藏人之相与. 与:交往崇.山峻岭 崇:高

C.?????

修短随化. 化:变化终期.于尽 期:至、及向.之所欣 向:过去,以前 D.????? 喻.

之于怀 喻:比喻其致.一也 致:思想情趣列.叙时人 列:一个一个地

解析:选B A 项,修:长,高。C 项,化:指自然。D 项,喻:明白。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舞.幽壑之潜蛟 ②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③顺流而东.也 ④侣.

鱼虾而友麋鹿 ⑤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⑥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⑦火尚足以明.

也 ⑧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A .①③④

B .②⑤⑦

C .③⑤⑥

D .②④⑧

解析:选C ①使动用法,②名词作状语,③⑤⑥名词作动词,④意动用法,⑦形容词作动词,⑧形容词作名词。

3.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于是)邀请客人一同喝酒,吟咏。

B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多么深沉啊,我的情怀,仰望我思慕的人儿啊,(A 卷 学业水平达

她在那遥远的地方。

C.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我知道这是不可能屡次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D.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取用它们无人禁止,使用它们无穷无尽,这是大自然无尽的宝藏。

解析:选A “属”应为“劝人饮酒”。

4.名句默写。(6分)

(1)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二、阅读鉴赏(47分)

(一)课内阅读(19分)

阅读《兰亭集序》,完成5~8题。(19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次:旁边

B.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殊:不同

C.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原因

D.未尝不临.文嗟悼临:诵读

解析:选D 临:面对。

6.下列句中加点的“以”字,与“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中的“以”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以.刀劈狼首B.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C.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D.皆以.美于徐公

解析:选C C项与所给句子中的“以”都是介词“因为”的意思。A项,“以”是“拿,用”的意思。B项,“以”是连词,表目的,“来”的意思。D项,“以”是“认为”的意思。

7.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中国文化史上,《兰亭集序》在文学和书法方面都占有重要地位。其文在思想、语言上具有独特价值,其帖也是书法艺术中的瑰宝。

B.丝竹管弦,是中国的传统乐器,故有时人们用“丝竹管弦”代指音乐,如课文中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句。

C.“齐彭殇为妄作”中的“彭”即彭祖。相传彭祖高寿,在中国文化里,彭祖也就成了长寿的代名词。

D.“流觞曲水”是古代文人中盛行的一种高雅的游艺项目,后成为一种独特的文人文化。它规定了活动的具体时间为“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解析:选D 没有规定必须在“暮春之初,癸丑之日”。

8.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

(2)(这样)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3)(我)本然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贤才都来了,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险峻的山岭、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用(它)来做流觞的曲水,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盛大的管弦齐奏的场面,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吹来心情舒畅。抬头观望寥廓的宇宙,低头察看地上繁多的事物,(这样)借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足够极尽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啊!

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喜欢讲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跟朋友)面对面地交谈;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不受任何约束,放纵地生活。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不觉得老年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古人说:“死生是一件大事。”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发生感慨的原因,(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本然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一记下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抄录了他们的诗作,纵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他们)之所以抒发感慨,是因为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读这本诗集也将有感于这次集会的诗文吧。

(二)课外阅读(2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每小题3分)

西汉末年,士人已不再是无根的游士,士与宗族的结合,产生了著名的“士族”,刘秀就靠着士族的支持建立起了东汉政权。但东汉中叶以后,政权与士大夫阶层日益失去协调。王莽篡位时裂冠毁冕,曾被迫遁迹山林的士大夫们又一次面对“主荒政谬”的时代。夹缝中,他们找到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归隐田园。隐为其表,逸为其实。士大夫阶层的思想意趣成就了一代艺术新风,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

虚无主义的玄学引导着人们对自然山水的追崇,山水成为对抗门阀的依托和象征。“山水有清音,何必丝与竹”,将宅居置于郊野庄园之中是士大夫们相当普遍的选择,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史籍上有所谓“竹林七贤”,“竹林”就是嵇康在山阳城郊的一处别墅。

士大夫一改汉儒穷经入仕为个体情绪表达的同时,并未走向对理想的否定,在自然中人们仍然探求着蜉蝣于天地而亲化万物的生存意义。陶渊明蔑视功名,宁愿回归田园,“种豆

南山下”“带月荷锄归”,布置了“日涉以成趣”的素朴小园,门前以垂柳为荫,“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另一种情形可以列举隐居时的谢安。谢安“于土山营墅,楼馆竹林甚盛,每携中外子侄往来游集,肴馔亦屡费百金,世颇以此讥焉。而安殊不以屑意”。可见,园林中的士大夫,或简朴或奢侈,他们具体的生活方式都直指人生追求。

借山水以怡情一时成为风尚。临水行祭以祓除不祥,谓之“修禊”。但是,像著名的兰亭聚会,名为“修禊”,其实已经升腾为雅致的文化行为。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这种淡泊情怀取之于自然,又以自然来寄托人生追求的行为,是从“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到“足以极视听之娱”,再及“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的一个过程,是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

唐代情形发生了变化,那是隐士最受宠、最春风得意的时代。由于超然世外的隐逸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高尚品德的体现,唐代兴起了一股走“终南捷径”而为官的风气。“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要做隐士,已不必远遁山野林泉,魏晋时代的表隐实逸蜕变为以隐求仕。有“身在江湖,心存魏阙”的孟浩然,有以“中隐”闻名的白居易,还有“隐于朝堂之上”的“大隐”人士李泌。在唐一代,文人在入世行“势”或出世入“道”方面,是最心安理得,最被宽容的。对于山水自然,表现出来的是积极地利用,隐逸已不可能是普遍追求的人生归宿。

(有删改)

9.“魏晋南北朝时,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选出下面不在原因之列的一项( )

A.汉末魏晋时代形成的隐逸之风。

B.士大夫阶层思想意趣的影响。

C.虚无主义的玄学对人们的引导。

D.自然山水已成为个体情绪表达的载体。

解析:选D D项是“崇尚自然的审美理想有了重要的发展”的结果,不是原因。

10.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隐为其表,逸为其实”,深刻揭示了汉魏隐士们归隐的实质是对“主荒政谬”现实的逃避。

B.隐士们有的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如陶渊明;有的则失去了人生目标,如谢安。

C.魏晋六朝隐逸之士的心路历程是:将淡泊的情怀寄托于自然,又从自然中感悟人生应有的追求。

D.“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两句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完全否定。

解析:选A B项,根据原文“或简朴或奢侈”可以看出谢安也在坚持着自己的人生追求。C项,应是自然感发情怀,然后将情怀寄托于自然。D项,“完全否定”错,唐代是“以隐求仕”。

11.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大夫文人们隐与不隐以及选择何种隐逸方式,都受制于社会状况和时代风气。

B.崇尚自然,将自然人格化是魏晋六朝文学艺术乃至社会文化的突出特征。

C.从汉末到唐代,隐逸文化中的自然山水都是隐士们寄托人生情怀的对象。

D.唐代以隐求仕风气的形成是隐逸文化的一次蜕变,也折射出作为封建盛世的唐代政治的宽松和社会的宽容。

解析:选C C项,应是到唐代,自然山水被利用来“以隐求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5题。(19分)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

..,著名节,为郡吏。州举茂才

..,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泰奢,刑罚泰深,赋敛泰重,宜以俭约先天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数月,上知胜非拨烦吏,乃复还胜光禄大夫。胜言董贤乱制度,由是逆上指。

后岁余,丞相王嘉上书荐故廷尉梁相等,尚书劾奏嘉“言事恣意,迷国罔上,不道”。下将军中朝者议,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皆以为嘉应迷国不道法。胜独书议曰:“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由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日暮议者罢。明旦复会,左将军禄问胜:“君议亡所据,今奏当上,宜何从?”胜曰:“将军以胜议不可者,通劾之。”博士夏侯常见胜应禄不和,起至胜前谓曰:“宜如奏所言。”胜以手推常曰:“去!”

后数日,复会议可复孝惠、孝景庙不,议者皆曰宜复。胜曰:“当如礼。”常复谓胜:“礼有变。”胜疾言曰:“去!是时之变。”常恚,谓胜曰:“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

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

..,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辄推不受,曰:“吾受汉家厚恩,亡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1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由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B.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由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C.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由嘉/迷国不疑/今举

相等/过微薄

D.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由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解析:选A A项,原文标点:嘉资性邪僻,所举多贪残吏,位列三公,阴阳不和,诸事并废,咎皆由嘉。迷国不疑,今举相等,过微薄。

13.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汉代设置这一科,为儒生进入仕途提供了渠道。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文中指精通经义。

B.茂才:即“秀才”。西汉时,为了避讳光武帝刘秀的名字,将“秀才”改为“茂才”,后来有时也称“秀才”为“茂才”。

C.迁、徙: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官职。左迁,指降低官职,也说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右迁,指升任官职;徙,指一般的官职调动。

D.印绶:旧时称印信和系印的丝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

解析:选B B项,“西汉”应为“东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龚胜好学通经,名重一时。年轻时被举荐为秀才,后又被何武、阎崇推荐,连哀帝对他也早已闻名;王莽篡位后也多次召他为官。

B.龚胜为官刚正,敢于直言进谏。他关心民生,担任谏官时多次上书批评时弊,提倡俭约,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了皇帝。

C.龚胜敢于坚持己见,不愿随波逐流。在讨论王嘉误国乱法及是否恢复孝惠、孝景祠庙问题时,他表达了不同意见,甚至与人发生了争执。

D.龚胜忠于汉朝,坚决不事二主。王莽篡汉后,他屡次称病,拒不接受新朝授予的高官,最终绝食而亡,以死明志,令人感佩。

解析:选B B项,龚胜“揭露权臣董贤扰乱朝纲,因此得罪了皇帝”并非是在担任谏官时,而是在担任光禄大夫之时。

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我视君何若,君欲小与众异,外以采名,君乃申徒狄属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受汉家厚恩,亡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谊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

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2)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

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名誉好、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等事,(说)不能不担忧警醒;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以节俭宽大表率天下。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几个月后,皇上了解到龚胜不是善于处理繁冗政务的人才,于是又让他做光禄大夫。龚胜指责董贤惑乱朝纲制度,因此违逆了皇上的旨意。

一年多后,丞相王嘉上书推荐原来的廷尉梁相等人,尚书弹劾王嘉“说话随便,不负责任,迷惑国人,欺蒙皇上,是大逆不道”。皇帝将此奏章下发让朝中将军大臣们讨论,左将军公孙禄等十四人都认为王嘉确实犯了迷国不道之罪。只有龚胜上书说:“王嘉本性邪恶,他所推举的人多为贪婪残暴的官吏。他位列三公,不能调和阴阳,许多事情都废弃了,罪过都在于他。他犯了迷国之罪毫无疑问,不过,这次推举梁相等人,不算什么大过错。”傍晚时分,讨论(才)结束。第二天又继续讨论,左将军公孙禄问龚胜:“你昨天的议论没有根据,今天要将讨论结果上报皇上,你最后决定服从哪种意见呢?”龚胜说:“将军如果认为我的意见不恰当,就连我一起弹劾好了。”博士夏侯常看到龚胜与公孙禄之间的谈话不愉快,就起身到龚胜跟前对他说:“应当按照尚书奏章所言。”龚胜用手推搡夏侯常说:“走开!”

几天后,众大臣又聚会讨论是否可以恢复孝惠帝、孝景帝祠庙的问题,与会者都说应当恢复。龚胜却说:“应当遵循礼制。”夏侯常又对龚胜说:“礼制也是有所变化的。”龚胜立刻反驳说:“走开!是时势变了。”夏侯常生气了,对龚胜说:“(你知道)我看你像什么(人)吗?你想有点与众不同,在外借此博得名声,你不过是申徒狄一类的人罢了!”

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问候龚胜。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推说有病而不应召。过了两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盖有玉玺的诏书和太子师友祭酒的印绶,前往龚胜的家里拜他为官。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就是推辞不接受,说:“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说完,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时七十九岁。

三、语言表达(8分)

16.把下面的一句话扩展成50字左右的语段,使其更加丰富,要运用比喻、排比、拟人三种修辞中的一种。(3分)

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在句中扩展)苏东坡怀亘古之旷达,携百代之洒脱,走南疆北疆,历黄州惠州,把酒临风,高唱“大江东去”,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

(示例二:在句尾扩展)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走来,向你走来,向他走来,从昨天向今天走来……

(示例三:在句首扩展)身系眉州父老的期望,心系海南百姓的嘱托,带着文章太守的英气,带着书画大家的豪气,苏东坡,穿越千年的时空,向我们走来。

17.王安石通过游览褒禅山,告诉了我们神奇雄伟的景色常常在险而远的地方,必须“尽吾志”以赴之和深思慎取的道理。21世纪的我们面对这个复杂而多变的大千世界又有什么感想呢?请你针对自己所熟悉的某一个问题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100个字左右)(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针对的内容可以是自己身边的小事情,也可以是国际国内的大形势,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答案:(示例一)一千个0比不上一个1,一千次承诺比不上一次付出,一千句空话比不上一次实践。0,看起来大腹便便,再加上一千个,更给人一种貌似强大的感觉,实则依然代表着空无,代表着虚伪;1,看起来虽然骨瘦如柴,但代表着真实,代表着存在。俗语说“君子动口不动手”,但在有些情况下,动动手却更有君子之风。

(示例二)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然在今天,人生中并没有那么多的鲜血,生活也不全是惨淡,但我要说:敢于正视困难、正视“荆棘”的人也是真的猛士。朋友,青春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让我们挺起胸膛,走自己的路吧!(论述“要正确对待生活”)

四、作文(5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50分)

弟子问大师:“天底下谁最睿智?”

“善于学习他人之长处者。”大师答。

“谁最强大?”

“善于自控者。”大师答。

“谁值得尊重?”

“自重并敬重邻里者。”

“大师所言,皆显而易见。”另一弟子说。

大师微微一笑:“显而易见,不过很多人却视而不见。”

读了上面这段材料,你有什么感悟或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写作指导] 这是一则对话类材料,从弟子问、大师答的内容看,主要表述了下面几个观点:睿智的人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强大的人善于自控,值得尊重的人是自重并敬重邻里的人。同时,另一弟子说大师说的都是显而易见的,大师则说虽显而易见,但很多人视而不见。由此可以看出,材料的立意可以有:①善于学习才能睿智、善于自控才能强大、学会尊重才值得尊重;②知行合一(知与行的关系);③浅显中蕴含真理;等等。

(B卷能力素养提升)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表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孔夫子的“大道天下”,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切编织成一个绵延的思想传统。这一思想传统移植到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身上,蝶化成“五四”启蒙精神。因此从精神谱系上说,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和中国传统文人是一脉相承的。这就决定了中国现代文学强烈的现实品格和浓郁的政治情怀。中国现代文学正是以其浓郁的政治情怀,才成为思想启蒙的重要营垒,才密切融入中国现代化运动中,也才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

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二者之间的矛盾对立往往导致文学屈从于政治现实、知识分子逐渐丧失独立品格。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甚至质疑忧国忧民传统的正确性,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因为对社会职责的放弃,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反而导致了知识分子的自我放逐。这一点在文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一度引领着思想解放的潮流,但到了80年代末期,伴随着“向内转”,文学逐渐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地后撤。

所幸的是,淡薄政治情怀并没有成为文学的主潮,更多作家则是在尝试着以新的文学叙事来表达政治情怀,日常生活叙事逐渐兴起并蔚为大观,从根本上改变了宏大叙事的一统天下,但是日常生活叙事并没有取代宏大叙事,相反激发宏大叙事突破过去的僵化模式,构成

了当代文学中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交相辉映的状况。两种文学叙事表达了解放政治和生活政治两种不同的政治情怀。新时期以后的拨乱反正,也就是中国本土在20世纪末期重新启动现代化的“解放政治”。但发生在中国本土的现代化又是一种后发式的现代化,它使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处在同一时空之中,具有鲜明的“时空压缩”的文化特征,因此生活政治在社会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多的空间,它们需要通过文学叙事获得认同。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形成纠缠在一起的难舍难分的关系。这对于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叙事来说,便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中国的改革开放向着纵深发展,在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绩的同时,现代性所带来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欲望扩张、精神匮乏、贫富悬殊、城乡差距、生态恶化等,这些问题关乎民族的命运和未来,也关乎每一个人的个体精神的健康健全的成长发展。因此,一个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既有生活政治的政治情怀,又有解放政治的政治情怀。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解决当今社会的问题。事实上,当代文学进入到新世纪以来,这两种叙事的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让作家们的精神担当越来越落到实处。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精神担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是中国文人精神担当的突出品格。

B.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有着悠久绵延的思想传统。

C.中国现代文学只有有效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才能表现其浓郁的政治情怀。

D.“五四”启蒙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

解析:选C C项,颠倒了条件关系,原文第1段最后一句表明“浓郁的政治情怀”是“有效地承载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担当”的必要条件。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知识分子的政治情怀不会始终与政治现实,尤其是政治权力协调一致,知识分子丧失独立品格,主要因为前两者之间的矛盾对立。

B.因为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所以不少知识分子品格独立,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

C.20世纪80年代末,文学从政治、思想、社会批判等阵地大幅度后撤,意味着部分作家对社会职责的放弃,是一种不可取的做法。

D.一个有精神担当的作家兼有生活政治和解放政治两种政治情怀,通过宏大叙事和日常生活叙事来表达这样的情怀。

解析:选B B项,强加因果,原文第2段说“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但当时不少知识分子把独立品格与政治情怀对立起来……从而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说明“改革开放为知识分子独立意识的觉醒创造了条件”与“放弃了对于社会的精神担当”并不具有因果关系。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学家放弃精神担当,就意味着他们政治情怀的淡薄,对社会职责的放弃。

B.鲁迅先生写小说声援“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体现了鲁迅先生具有浓郁的政治情怀。

C.新世纪文学叙事具有多样性与变异性,从而决定了解放政治情怀和生活政治情怀的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D.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真正有着精神担当的作家应该关注现代性带来的欲望扩张、精神匮乏等问题。

解析:选C C项,因果倒置,原文第3段最后两句说的是“解放政治的情怀和生活政治的情怀在中国当下的现代化处境中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因而决定了文学叙事的多样性和变异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游子吟

侯发山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子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着孟郊的《游子吟》。韦伟心中一动,想起了乡下的母亲,有半个月没有回去看望她老人家了,当即决定回老家一趟。听说可以不学习了,韦大欢呼着跳起来。

到超市采购了一些水果,他们就开车上路了。车上,妻子凌华不忘辅导儿子,说:“韦大,知道《游子吟》什么意思吗?”韦大从窗外收回目光,摇了摇头。“《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就是说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凌华一张嘴就卡壳了。她没有做过针线活,也不会做针线活,怎么去讲这首古诗呢?

果然,韦大天真地问道:“妈妈,什么是针线啊?”

“儿子,回到老家我给你讲啊。”韦伟开着车,不容分心。

看到韦伟一家子回来了,母亲既感到意外又感到高兴。

韦大给奶奶打声招呼就去跟村里的一帮野小子疯去了。

说了一阵子话,母亲系上围裙,忙着和面擀面条。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妈,晚上也吃面条啊?”婆婆迟疑了一下,说:“起脚饺子落脚面,是咱这儿的风俗。”韦伟接上话茬给凌华解释道,家里有人外出或者欢送客人,要请上路的人吃饺子,这叫“起脚饺子”,说是饺子的样子像古时的银锞和元宝,希望他(她)出门发财;家人归来或者有客登门,接风的饭必定是面条,这叫“落脚面”,传说面条像绳索,绊住来客的腿,要他多住几天,表示亲热。

怪不得每次回来都是吃面条,回城时都是吃饺子。原来有这么多讲究,凌华心里感慨着,忙晴了脸,挽起袖子去帮婆婆做饭。

晚上吃罢饭,母亲坚持自己收拾家务,说还要给韦大洗一洗裤子。韦大出去疯了一下午,裤子弄得脏兮兮的。韦伟知道拗不过母亲,就去休息了。

临睡前,韦伟就给韦大讲他小时候的事:

有一天下午放学,他跟村里的几个孩子在路上玩耍。一会儿下河摸螃蟹,一会儿上树逮知了,一会儿山上捉迷藏,一会儿沟里丢手绢……听到大人们的呼喊,他们才发觉天已经黑了。回到家里,他才发现自己的裤子上磨破了好几个洞。第二天咋去上学呢?他就这一条裤子。不到过年,家人是不会给买新的。母亲也没有责怪他,叹了口气说:“这条裤子已经穿了好长时间,早晚要破的……你赶紧吃了饭睡觉,我给你缝。”吃了饭,他就上床睡了。母亲坐在煤油灯下,就着昏暗的灯光,一针一线地缝起来。他半夜起来上厕所,看到母亲还在煤油灯下佝偻着腰,仔细地缝着……听到父亲吆喝母亲起来做饭,他才睁开眼,看到趴在桌子上瞌睡的母亲醒过来。母亲把裤子撂给他,他发现裤子上的几个洞已经被密密麻麻的针脚缝好了。当时,他咧开嘴巴笑了。要不然,穿个破裤子,小伙伴们还不叫他“叫花子”啊?

讲到这里,韦伟自己也被感动了,鼻子酸酸的,眼角潮潮的。他转脸去看儿子,发现儿子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韦大起床穿衣服时,发觉裤子跟往常不一样,“哇”的一声哭起来。伤心又委屈。

母亲揉了揉红肿的眼睛,尴尬万分地说:“嗨,奶奶不中用了,眼花了,多年不拿针了,缝得不好……乖乖,别哭!乖乖,别哭!”

原来,母亲连夜把韦大裤子上的几个窟窿全都给缝好了!

韦伟和凌华知道事情原委,哭笑不得。

韦伟给母亲解释:“妈,现在城里流行这种有破洞的衣服,叫作‘乞丐服’。裤子买来时,韦大嫌裤子的颜色新,洞不大,凌华找来砂布打磨了好几个晚上呢。”

“以为你们日子过得艰难,回家拿钱呢……”母亲从口袋里摸出一团零碎的票子,不好意思地说。

看来,要让韦大理解《游子吟》的内涵是很难了。韦伟叹了口气。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韦大摇头晃脑地朗读孟郊的《游子吟》,表明他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也自然引出他向妈妈提出疑问让妈妈卡壳的情节。

B.作者注意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凌华“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不仅流露出她内心的不悦,同时也反映了她不了解传统习俗,不理解老人的用心。

C.小说注意运用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如韦伟被故事感动而儿子却睡着了,表现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极深,用说教的方式是难以填平的。

D.小说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多而剧烈,语言平实但意蕴颇深,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出了作品主题。

解析:选B A 项,“对唐诗有极大的兴趣”有误;C项,“用说教的方式”欠妥;D 项,“矛盾冲突多而剧烈”错,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虽然较多但并不剧烈。

5.小说中的奶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勤俭持家,任劳任怨。她勤劳节俭,一刻不停地忙碌着,毫无怨言。②体贴晚辈,善良无私。她体贴儿子媳妇,疼爱孙子,把平日积攒的零钱拿出来补贴儿子一家。(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小说以“游子吟”为题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以《游子吟》为线索来叙述故事,串联情节。②借《游子吟》内涵的时代变迁来刻画人物,揭示主题。(答出一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以义制命”,动荡年代的生命姿态

经济学家杨敬年在2016年9月4日结束了动荡而不悔的一生。

杨敬年1908年出生在湖南汨罗。那年,还叫“光绪三十四年”。但在他出生前一周,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离世。新旧交替,整个国家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动。

他的家庭又偏偏支离破碎。父亲离家出走后杳无音讯,母亲在他10岁时改嫁。家境既贫寒又破碎,他不得不选择那些提供免费读书的学校。

到1932年,他几经周折考入了当时不缴纳学费的中央政治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去江苏

省民政厅的工作机会,选择到南开大学继续念书。皇天不负有心人,杨敬年在1945年如愿被选拔为第八届留英公费生,到牛津大学攻读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专业。1948年,40岁的杨敬年在50%的淘汰率下拿到博士学位,他放弃了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应约回到南开。当时,天津解放在即,他心中窃喜:“有所作为的时代终于来到了。”

1974年,他的妻子因脑溢血瘫痪。1976年,唯一的儿子又得急病离世。“文革”结束后,到1979年获得平反,能名正言顺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时,杨敬年已71岁,但仍决定要再工作20年。他同那个时代的很多人一样,渴望把在动荡中浪费掉的时光追赶回来。

在被迫离开讲台的22年里,他坚持“以义制命”原则,做尽了所能做到的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包括翻译7部经济学著作,校审、定稿180万字的联合国文件翻译。所有这些几乎都不能署名,很少甚至常常毫无报酬,“无所谓,只要能够工作”。

杨敬年将发展经济学引入国内,也是在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的人。该学科目的是通过探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规律,以寻求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社会发展,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增长。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中西碰撞和差距,在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方面,对发展经济学的需求是可以想象的。

90岁时,杨敬年翻译了74万字的、被公认为现代汉语中最好译本的《国富论》。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中,杨敬年还向会议提交了书面发言。他在发言稿中讲述翻译历程,“用了11个月的时间,每天早晨从3点到7点连续工作四个小时,翻译大约三千字,下午校对”。到2016年他翻译的《国富论》已是第16次印刷,共发行了7.2万册。

杨敬年在晚年写的《人性谈》还对制度与人的发展做出了严肃的思考,探讨人性与各种社会制度的关系,提出世界一切动乱在于两个根本问题:政治方面权力分配的不公平和经济方面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人性有善恶,好的制度能让坏人变好,坏的制度则让好人变坏。他肯定了制度对人的决定性影响,但不否认人的主体性。

面对那些动荡,他没有过惊天动地的抵抗,却始终在“以义制命”,能做什么,就做点什么。在一个变动的年代,我们个人究竟该怎样和自己、周围人乃至整个世界对话?活着时很清醒的杨敬年逝去了,而这样的人格却依然在为后世“醒”着。

“杨先生70多岁对我讲的那句‘只要开始,就永远不晚’,不仅是我的,而且已经成为我儿子的座右铭了。”学生赵津说。

(摘编自罗东《“以义制命”,动荡年代的生命姿态》、

王京雪《超越生命长度的力量》等)

相关链接:

杨敬年说:“我的年龄是100多岁,但在旁人看来我的生理年龄只有70岁,而我的精神年龄却只有30岁。”百岁之年,杨敬年又出版了27万字的自传——《期颐述怀》。学生们送他一块匾额:“生命从百岁开始。”

(韦承金《尽心尽性智圆行方——追记杨敬年先生》)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杨敬年出生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国家变动,家庭破碎,选择就读免学费学校,反映他求学生涯的多舛,也严重地影响他日后事业的高度。

B.天津即将解放之时,杨敬年内心涌出喜悦之情,表明他深恶动荡的时代,对工作无限渴望和热爱。这种情感因素也激励他要“有所作为”。

C.“文化大革命”期间,杨敬年与很多人一样,也遭受迫害,而此时自己妻子瘫痪,儿子离世。面对家国的动荡,他没有过抵抗,只是默默工作。

D.杨敬年的学生们在他百岁之年送给他一块匾额:“生命从百岁开始。”可见,在学生心目中,杨敬年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百岁之后。

解析:选B A项,“严重影响他日后事业的高度”不准确,原文没有根据;C项,对应原文是“面对那些动荡,他没有过惊天动地的抵抗”,而不是没有抵抗;D项,理解有误,杨敬年的学术成就主要集中在后半生,而不是说一百岁之后。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

A.1948年,40岁的杨敬年在牛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他毅然放弃了去美国工作的机会,应约回到南开,因为在美国他的才华难以施展。

B.对自己的译著,没署名,很少报酬,杨敬年都“无所谓,只要能够工作”。这表明了他无可奈何的精神状态。

C.杨敬年将发展经济学引入国内,并在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开设“发展经济学”课程,在经济和社会现代化建设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D.90岁时,杨敬年还翻译了74万字的《国富论》,翻译《国富论》时每天连续工作时间长。这表现了他刻苦勤奋的精神。

E.杨敬年晚年写的《人性谈》对制度与人的发展做出了严肃的思考,他肯定了制度对人的决定性影响,否认了人的主体性。

解析:选CD A项,“因为在美国他的才华难以施展”错,因为杨敬年具有热爱祖国的品质;B项,“这表明了他无可奈何的精神状态”错,这表明了杨敬年淡泊名利,热爱工作的精神;E项,“否认了人的主体性”错,杨敬年并不否认人的主体性。

9.文本多处提到“以义制命”,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与认识。(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杨敬年虽年事高,但仍决定要再工作20年,把在动荡中浪费的时光追赶回来;②做尽了所能做到的一切跟学术相关的事(一生追求学术);③即便遇上动荡岁月(遭遇挫折),他都是能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

(意思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益,都官员外郎。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

擢进士

..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知鄞县,起堤堰,

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通判

..舒州。文彦博为相,荐安石恬退,乞不次进用,以激奔竞之风。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修以其须禄养言于朝,用为群牧判官,请知常州。移提点江东刑狱,入为度支判官,时嘉.祐.三年也。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风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不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收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且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至议变法,而在廷交执不可,安石傅经义,出己意,辩论辄数百言,众不能诎。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罢黜中外老成人

...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

(选自《宋史》,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B.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C.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D.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

解析:选A “而已”在文中连用,且常用在句末,据此排除C、D两项;“者”在文

言文中起提顿作用,其后宜断开,据此排除B项。故选A。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通判:官名。宋初,为制衡各地权势过大的藩镇,乃派朝臣通判府、州的军事,和地方主官共同管理政事。有考察知府或知州忠贞程度的任务。

C.嘉祐:宋仁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D.老成人:指年高且资历深厚的人,带有贬义。

解析:选D “老成人”指德高望重的人,并无贬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安石记忆力超群,文思非常敏捷,写的文章非常精妙,而且口才非常好,在辩论时常常旁征博引,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

B.王安石任签书淮南判官期满后,并没有像其他官员一样,按照惯例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这表现了他特立独行的性格。

C.王安石任地方官时就采用把官仓中的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息偿还等方法,积累了许多变法的经验,这体现了王安石务实的工作作风。

D.王安石很早就有变法的思想,他在当政后就推行变法,变法虽遭到了朝廷中许多官员的反对,但这并没有动摇他变法的决心。

解析:选A “把对方说得心服口服”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只是说“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他的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了以后)为他播扬美名。

(2)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有的事情,却没有万一出现祸患的忧虑吗?

参考译文: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父亲王益,任都官员外郎。王安石小时候喜欢读书,而且

看过一次就终生不忘。他写文章时下笔如飞,开始时好像写得很随便,完成后,看过的人都佩服他文章的精妙。他的朋友曾巩把他的文章带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了以后)为他播扬美名。王安石考中进士,被选为上等,出任签书淮南判官。按以前的制度,任职期满允许进献文章要求考试馆阁职务,唯独王安石没有这样做。又调任鄞县知县,修筑堤堰,疏浚陂塘,使水陆交通变得方便;把官仓中的谷借贷给百姓,(百姓)秋后加些利息来偿还,使官仓的谷能够陈谷换新粮,鄞县的百姓都认为很方便。后来任舒州通判。当时文彦博做宰相,向朝廷推荐王安石,说他淡泊名利,安于退让,请求越级提拔任用(王安石),以此来遏制追逐名利的不良风气。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阁职务,他不肯参加。欧阳修推荐他做谏官,他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理由而推辞。欧阳修把王安石需要俸禄养家的情况向朝廷说明了,朝廷任命他为群牧判官,他请求担任常州知州。调任提点江东刑狱,又进京担任度支判官,当时是宋仁宗嘉祐三年。

王安石评议问题高深新奇,善于用雄辩和旁征博引来辅助自己的观点,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有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症结在于不了解法规制度,不效法先王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其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这本来就已经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使用,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使国家出现祸患,出现祸患是因为治理天下的财富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而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把上天赐予的幸运作为常有的事情,却没有万一出现祸患的忧虑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任宰相)掌管国家,他所施行的政策措施,大体上都是按照这份万言书而来的。

王安石性格倔强,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讨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引经据典,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年高有德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聪敏慧黠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再被召回朝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①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 ①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他的《红梅》诗有这样的句子:“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这两句写梅,大意是:认作是桃花吧,却无桃树的绿叶;看成是杏花吧,却有青青的枝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对红梅绿叶与青枝的赞美。

B.“自恐”句既表明了自己真的担心,也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解析:选DE A项,只是表达了对红梅的赞美。B项,“表明了自己真的担心”错误,该句并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C项,“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没有透露出无奈,而是说红梅斗雪凌霜的本性。

15.诗人是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就其中两点做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逐句分析这首诗使用的表达技巧,可从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来考虑。作答时,先指明技巧,再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①拟人。如“怕愁贪睡”四字是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梅花不愿招致愁怨而贪睡的娇憨之态。②用典。“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两句引典故作结,点明主旨,锁住全篇,含蓄蕴藉。③托物言志。借咏梅来表达自己不同流俗的孤高品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生动地刻画出江水水气弥漫的景况。

(2)《赤壁赋》中以月亮作比,描述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语文期中试题 第I 卷(选择题,共18 分) 注:考试时间 120 分钟,满分 100 分。试卷分第I 卷和第II 卷,第I 卷涂在机读卡上,第II 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每小题 2 分,共计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A.寥廓(kuò)拊心(fǔ)峥嵘(zhēng)游说(shuì) B.漫溯(sù)执拗(niù)长篙(gāo)青荇(xìng) C.瞩目(zhǔ)提防(dī)吮吸(shǔn)雏菊(chú) D.窒息(zhì)创伤(chuàng)褴褛(làn)弄堂(lò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 A.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 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 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 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清清ft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ft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ft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 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

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 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 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 诚惶诚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 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 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 自己。 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如《沁 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D.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高中语文说课稿子实用模板(共5篇)

篇一:高中语文说课模板通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几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下面,我将会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本篇课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必修几第几册第几单元第几课的课文,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文章主要叙述的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本篇课文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和什么特色。学习教材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能将知识由课向课外延伸。通过对本篇课文学习,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目标: (一)诗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诗歌教学要以诵读为主,在诵读中使学生领悟诗的思想感情,鉴赏文学作品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同时,本篇诗歌通过典型意象创造出优美的意境,巧妙的将诗人的情感融入其中。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我的知识目标是:品味诗的意象美,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情。 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德育目标是: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反复诵读,鉴赏诗歌意象,体会诗歌的意境美,体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教学难点是: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以及意象的体味与把握。 (二)文言文: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文言文教学要求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容,积累语言知识。同时本课情节、结构、语言等的特点,确立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的基本常识;理解文中所出现的生僻词以及意义特殊的词语;把握文中的主要思想感情,初步鉴赏文中的形象与个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质疑、自主探究、合作解决,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并积累文言文实词、虚词和句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翻译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掌握文章的写作风格和特点;深入分析文章涵,并作出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文:新课标强调了要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初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并学会收集判断、处理信息,具有人文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同时本篇课文,感情真挚,感悟深刻,具有典型的人文性,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以及本篇课文在语言,结构设置等方面的特点,确立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能力目标:领悟本文的写作手法,揣摩语言,体会语言的感情和特色,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同时学习本文对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掌握一定的赏析语言的能力与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出的情感,培养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人生观。 我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我的教学重点是:理清本篇文章的思路,领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新的开始,同样地做题。下面是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chì)遒劲(qiú)橘子洲(jú) B.逶迤(yí)看守(kàn)沁园春(qìn) C.磅礴(pánɡ)中肯(zhōnɡ)怅寥廓(chànɡ) D.遏止(è)当初(dànɡ)岁月稠(chóu) 【解析】B项,“看”应读“kān”;C项,“中”应读“zhònɡ”;D项,“当”应读“dānɡ”。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解析】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答案】B ()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解析】C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A项,“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胜,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B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项,“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般用于形容人。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题word版本

高中语文测试题 一、(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词的读音全部正确 ..的一项是() A.孝悌.dì屯.积tún 内疚.jiù倔强.jiàng B.发酵.jiào 青荇.xìng横亘.gèn 愤懑.mèn C.安分.fèn 颓圮.pǐ执拗.niù骠.勇biāo D.垂涎.xián 睚眦.cì宁谧.mì作揖.yī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 ..的一项是() A.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 ....,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 B.徐志摩神思飘逸、富于变化的个性在《再别康桥》有令人叹为观止 ....的表现。 C.他最终为自己的腐败堕落付出代价,等待他的将是20年的狱中峥嵘岁月 ....。 D.他三天两头到厂长办公室磨洋工 ...,希望厂里解决职工子女上学难的问题。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和工商业的发展,为隋朝的统一创造了有利条件。 B.我们要正确贯彻和深刻理解胡锦涛同志关于经济问题的重要讲话精神。 C.历史已经证明,由于各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文化传统和发展水平的不同,促进和保护人权的侧重点自然会有所不同。 D.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性艺术性,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4. 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 ....的一项是() ①哈萨克白色的毡房错落在草地上,草地上白色羊群、棕色马群与湛蓝天空上的白云相映成趣。 ②汽车颠来荡去,让人很不舒服,放眼窗外,却赏心悦目。③地势渐渐升高,白杨林阴道不见了, 道路变得崎岖不平。④远方天山雪峰银光闪闪,近山却郁郁葱葱,山顶针叶林,山腰阔叶森,接近山麓则是绿草如茵。⑤汽车驶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首府伊宁市,沿白杨夹道的公路向东飞驰,丰饶的原野一如内地。 A.⑤④①②③ B.⑤③②④① C.⑤②①③④ D.④①③②⑤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人与生物圈计划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们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等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重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结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 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1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单元质量检测一 (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基础积累(共25分,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百舸.(ɡě)寥.廓(liáo) 峥嵘.(rónɡ) 挥斥方遒.(qiú) B.颓.圮(tí) 篱.墙(lí) 彷.徨(pánɡ) 默默彳亍 ..(chì chù) C.河畔.(bàn) 漫溯.(sù) 青荇.(xìnɡ) 星辉斑斓.(lán) D.火钵.(bō) 飘泊.(bó) 纤.绳(qiān) 忸怩 ..不安(niǔ ní) 解析:B项,“颓”应读tuí;C项,“畔”应读pàn;D项,“纤”应读qià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沧茫萧瑟油纸伞意气风发 B.惆怅芬芳万户候枯燥无味 C.挑衅抱歉明信片貌和神离 D.荆棘伫立挖墙脚凄婉迷茫 解析:A项,沧-苍;B项,候-侯;C项,和-合。 答案:D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诗歌的意象是指诗歌中融入了作者主观________的客观物

象。它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 (2)吟诵唐诗宋词,可以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提高我们的文学________,使我们获得精神的陶冶和审美愉悦。 (3)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________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合。 (4)杜甫的诗歌,真实地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________,因而被称为“诗史”,他被尊为“诗圣”。 A.情意修养媒介剧变 B.情感休养媒体巨变 C.情意修养媒体剧变 D.情感休养媒介巨变 解析:(1)情意:感情心意。“情意”比“情感”范围大。(2)“修养”指态度与涵养;“休养”指休息调养。(3)媒介: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媒体:指交流、传播信息的工具,如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4)巨变:巨大的变化,多指好的变化。剧变:剧烈变化,多指时事以及不好的巨大的变化。 答案:A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句是() A.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 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 ....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 ....,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 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交融 ....。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 ....,外

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题 (2)教材

临沂商城实验学校高中部2015级必修一测试卷 (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I卷(30分) 选择题答案1—5 : 6—10: 一、(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忸怩.( ní)凌侮.(wǔ)百舸.(kě)咒.语( zhòu) B.颓圮.(qǐ)粜.米(dí)忌惮.(dàn)峥.嵘(zhēng) C.叱.骂( chì)鳏.夫(ɡuān)惆.怅(chóu)荆.棘(jīng) D.抛掷.( zhì)火钵.(bō)洗涤.(dí)污淖.(zh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寂寥廖廓.陨身不恤短小精悍 B.凄婉坎坷义愤填膺生杀与夺 C.演绎枯躁汹涌澎湃自出机抒 D.殴打怜悯酣畅淋漓博闻强识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将3辆现代化的采血车开上街头,在市区主干道的3个广场上设立了采血点,采血车每天按时上街,无偿献血者不绝如缕 ....。 B.从目前播出的情况看,刘威把这位与他实际年龄相差整整二十岁的老头关 守家演绎的栩栩如生 ....,心理脉博也把握得非常准确。 C.王府井人挤人,熙熙攘攘 ....,谁也不会知道这位东张西望的老人是一位一肚子学问、为人天真、热爱生活的大哲学家。 D.王老师舐犊情深 ....,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子女看待,对他们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小狗包弟》这篇散文叙写了一个凄婉的故事,也记录了作者一段复杂的心理,溶入了作者的悲欢怨恨之情。 B.梁任公先生是中国近现代政坛风云人物,也是学术界一位难得的才子,课文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梁任公。 C.一个是掏粪工人,一个是国家主席,两者地位悬殊,却将他们相提并论,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在读者心中会产生很多的疑问。 D.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不仅演绎了今天国家的尊严,彰显了民族的复兴,而且见证了那段历史,时时警醒国人。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电脑杀人 十几年前,前苏联曾发生一起震惊世界棋坛的电脑杀人案:国际象棋冠军尼古拉·古得科夫,与一台超级电脑对弈,在连克三局后,突然被电脑释放的强大电流击毙,倒在了众目睽睽之下。 这宗不可思议的杀人案,是在一台M2-21超级电脑——机器人与世界级象棋大师的比赛进行到第6天时发生的。当时的媒体报道说,古得科夫以出神入化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 模块综合测评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的审美观点,是要求文艺作品服从于道德伦理政治,提倡温柔敦厚、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中和”之美。直到唐代中叶,都持有相似的观点。白居易更是主张文章和诗歌要“为君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禅宗的兴起,打破了这个格局。由于禅宗主张“心即是佛”,内心便是一个可以作无穷探索的宇宙,而中唐从“安史之乱”中醒来的知识分子们,不再想对人世作进取征服,而只想享受心灵的安适,便纷纷投向禅宗,于是,不是人物或人格,更不是人的活动、事业,而是人的心情意绪成了艺术和美学的主题。这形成了一个新的审美趋向。 苏轼便是这个审美趋向的典型人物。他身为北宋文坛的泰斗,却从未有过如韩愈那种“好为人师”的不可一世;在艺术上,则用实践反对白居易的“泛政治化”的主张,开创了一种远离忧愤,不似孤峭,也非沉郁的质朴无华、宁静自然的韵味情趣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思想基础,依然是禅宗自然适意的生活主张,大千世界不过是心的外化物,重要的不是焚香礼佛、坐禅念经的外在形式,而在于向内心的探索。苏轼将这种理论用之于文学,便出现了“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的说法。所以,苏轼的作品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这种风格的另一体现,是苏轼将“平淡”解释为“绚烂之极也”,而这种平淡,还应该包含“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丰富内涵。他的两首脍炙人口的小诗,说明了这种审美趣味,一是写西湖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岂非说明最美的审美对象,正是姿态横生的自然存在。另一首是写李花,“不得梨英软,应惭梅萼红。西园有千叶,淡伫更纤秾”。在东坡先生的眼中,纯白的李花虽然没有其他花卉的绚丽色彩,却是更强烈、更浓烈地传递出春天的信息。这不正是平淡为绚烂之极的生动写照吗?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doc

语文期中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共18 分) 注:考试时间120 分钟,满分100 分。试卷分第I 卷和第 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 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每小题 2 分, 共计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A .寥廓( kuò) . B.漫溯( sù) . C.瞩目( zhǔ) . D.窒息( zhì) . 拊心( fǔ) . 执拗( niù) . 提防( dī) . 创伤( chuàng) . 峥嵘( zhēng) . 长篙( gāo) . 吮吸( shǔn) . 褴褛( làn) . 游说( shuì) . 青荇(xìng) . 雏菊( chú) . 弄堂( lòng)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 A .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 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 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 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 A .清闲运用不仅是 /而且是 B.清静应用不仅是 /而且是 C.清静运用不是 /而是

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A .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 力。 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 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 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全盘否定。 ....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 诚惶诚恐。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 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 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 自己。 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如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 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D.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答案

莆田八中高一语文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一、夯实基础(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 ) A.拊.心(fǔ)寥.廓(liáo)峥.嵘(zhēng)以药淬.之(cuì) B.颓.圮(tí) 阙.秦(quē)彷.徨(pánɡ) 以飨.士卒(xiǎng) C.河畔.(bàn) 漫溯.(sù)刀俎.(zǔ)星辉斑斓.(lán) D.火钵.(bō) 瞋.目(chēn)长篙.(hāo)夜缒.而出(zhuì)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沧茫萧瑟油纸伞意气风发 B.惆怅芬芳万户候枯燥无味 C.挑衅抱歉明信片貌和神离 D.荆棘伫立挖墙脚凄婉迷茫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句是( ) A.无论是国民政府还是中国共产党都在抗战中做出了贡献,但到底谁才是中流砥柱 ....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B.我们还年轻,风华正茂 ....,应像伟人毛泽东一样树立远大目标,不要浪费自己的大好青春。 C.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再别康桥》表现的情和景虽然多,但具有内在联系,水乳 .. 交融 ..。 D.就日本名古屋市长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危言危行 ....,外交部发言人表示支持南京市做出的相关决定。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切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来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 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读完徐志摩的《我所知道的康桥》,读者就会被这诗一般的语言所谱写的回忆梦幻曲所

高一语文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高一,新的开始,同样地做题。下面是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为大家提供参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挥斥(chì)遒劲(qiú)橘子洲(jú) B.逶迤(yí)看守(kàn)沁园春(qìn) C.磅礴(pánɡ)中肯(zhōnɡ)怅寥廓(chànɡ) D.遏止(è)当初(dànɡ)岁月稠(chóu) 【解析】B项,“看”应读“kān”;C项,“中”应读“zhònɡ”;D项,“当”应读“dānɡ”。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漫江碧透火势蔓延轻歌慢舞漫无边际 B.百舸争流苛政如虎道路坎坷克敌制胜 C.苍海桑田苍茫大地满目疮痍天下苍生 D.鱼翔浅底材料翔实神态安祥周密详细 【解析】A项,慢—曼;C项,苍海—沧海;D项,安祥—安详。 【答案】B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生活为背景,叙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指点江山,心潮澎湃。 C.《东方红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D.一匹脚踏飞燕、身姿矫健的骏马气宇轩昂,凌空奔腾,骏马矫健的身影与基石上镌刻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几 个金色大字交相辉映。 【解析】C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A项,“风华正茂”,风采才华正胜,形容朝气蓬勃、富有才华。不能用来形容“学习和生活故事”。B项,“指点江山”指评论国家大事,此处属于望文生义。D项,“气宇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一般用于形容人。 【答案】C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微信是一种更快速的即时通讯工具,具有零资费、跨平台沟通、显示实时输入状态,与传统的短信沟通方式相比,更灵活、智能,且节省资费。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中考试试题(含标准答案)

语文期中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18分) 注: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第I卷涂在机读卡上,第II卷做在答题卷上。 一、(每小题2分,共计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项 A.寥廓.(kuò)拊.心(fǔ)峥.嵘(zhēng)游说.(shuì) B.漫溯.(sù)执拗.(niù)长篙.(gāo)青荇.(xìng) C.瞩.目(zhǔ)提.防(dī)吮.吸(shǔn)雏.菊(chú) D.窒.息(zhì)创.伤(chuàng)褴.褛(làn)弄.堂(lò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没错别字的一项 A.和蔼谄媚打瞌睡横七竖八 B.气概纳粹紫金花一鼓作气 C.沧桑颠峰包身契不假思索 D.嫦蛾吉祥通信网蜚声中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⑴清清山溪,森森古柏,佛塔巍巍,钟磬悠悠,深山中的这一座古刹,真是个去处。 ⑵大千居士的《庐山图》烟云满纸,莽莽苍苍,水墨潇洒不羁。 ⑶袁宏道、归有光这一派作家的随笔小品一代圣人立言的载道之文,书写自我的性灵之作。A.清闲运用不仅是/而且是 B.清静应用不仅是/而且是 C.清静运用不是/而是 D.清闲应用不是/而是

4.下列各句中,加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场上的中国女排攻势凌厉,扣杀凶猛,打得对方前仰后合....,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手之力。 B.著名画家李可染,画艺高超,着手成春,堪称力透纸背....的一代大师,令人敬仰。C.我们要采取科学的态度,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儒家学说进行挖掘、整理,取其精华, 剔其糟粕,既不抱残守旧照搬照抄,也不数典忘祖 ....全盘否定。 D.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 诚惶诚恐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家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在科研和教育 战线上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 B.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略本国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要宣传引导,督促有关方面重视 并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教学和使用。 C.要学有专长,同时努力拓宽知识面,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丰富和提高 自己。 D.为了实现这个宏伟目标,我们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6.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类诗歌仍属于古典诗歌。如 《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全书起自周穆王,终于鲁悼公,以记叙西周末年至 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因其内容可与《左传》相参证,所以有《春秋外传》之称。 D.司马迁是我国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题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遏.(è)制遒.(qiú)劲峥.(zhēng)嵘百舸.(gē) B.寂寥.(liáo)彳亍 ..(chì chù)笙.(shēng)箫下载.(zài) C.青苔.(tái)给予 ..(gěi yǔ)忸怩.(ní)跫.(qióng)音 D.舵.(duò)手房舍.(shè)隽.(jùn)永窗扉.(fē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寥廓峥嵘岁月激浊扬清气势磅礴 B.愁怅色彩斑斓妄自菲薄叱咤风云 C.凄婉死不瞑目气慨非凡雍容华贵 D.辍学哗众取宠民生凋蔽愤世嫉俗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_____国有资财。 ②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_____革命文物。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若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_____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风景觉得更好。 A. 侵吞搜集徘徊 B. 鲸吞收集徘徊 C. 鲸吞收集徜徉 D. 侵吞搜集徜徉 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花湖景区湖光山色 ....,风景宜人;游人熙熙攘攘,兴致勃勃。停车场里停满了来自深圳、东 莞、广州、珠海等地的车辆,在自行车租赁处更是车水马龙 ....。景区环湖绿道长约15公里, 沿途花朵姹紫嫣红 ....,是市民踏青赏春的好去处。一路上,记者不时见到游人一大家子结伴而 行,年轻朋友则三五成群 ....,跑步前行。 A.湖光山色 B.车水马龙 C.姹紫嫣红 D.三五成群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茨城县渔业协会通报,4月4日在北茨城市附近海域捕捞的玉筋鱼幼鱼体内检测出放射性铯超标,这是首次日本震后从鱼类体内检出放射物质超标。 B.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长期问题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尤其是一些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再加上腐败问题,如果处理不好,产生叠加效应,就会阻碍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C.记者统计发现,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省份中,以东部地区居多。从最低工资金额上看,东部地区的浙江超过了一直高居榜首的上海,成为目前全国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省份。D.“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所提出的一项倡议,希望个人、社区、企业和政府在特定的时间熄灯一小时,来表明他们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支持。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丝绸在罗马(节选) 宋蕾 考古学家在一些古罗马的石刻作品和陶器、绘画作品中,经常发现其中的人物都穿有透明的

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36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氾.fàn南阙.quē秦.杯杓zhuó缒.chuí下 B.淬.cuì火箕踞.jù参乘.chéng飨.xiǎng士卒 C.目眩.xuàn拊.fǔ心.目眦.zì被八创.chuāng D. 瞋.c hēn g目忤.wǔ视鲰.zōu生彘zhì ...肩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句中划线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也行李 ..之往来 B.为之奈何 ..人不敢 ..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D.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 ..之意 4.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③因击沛公于坐,杀之④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⑤臣请入,与之同命⑥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⑦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A.①⑧/②④/③/⑤⑥⑦ B.①/②④⑥/③⑤⑧/⑦ C.①/②④/③⑤⑧/⑥⑦ D.①⑧/②⑥/④⑦/③⑤ 5.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 ) A.以其无礼于晋 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吾其还也 6.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晋军函陵。——晋国的军队在函陵。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我壮年的时候,尚且赶不上别人。 C.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货币和物品 D.夫晋,何厌之有?——晋国,有什么讨厌的呢? 7.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将军战河北(介宾后置,即“将军(于)河北战”) 8.明知“鸿门宴”杀机四伏,不是一次真正的宴会,善于应变的刘邦为何还要“赴宴”呢?选出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从宴前形势看,项强刘弱,刘邦必须“赴宴”。 B.仗着和项伯有“婚姻”关系,项王讲感情,不会杀刘邦。 C.项王一向自高自大,刘邦会见机行事,投项王之所好,以满足其虚荣心,躲过这一关。 D.不去“谢项王”,会立即遭受全军覆灭之灾。 9.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其它两部为《公羊传》《谷梁传》,所以又称为《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 C.《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它的作者是西汉的刘向,《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此书。 D.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北向座,张良则为侍坐。从座次可看出双方力量的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8分) 题乌江亭夏日绝句 杜牧李清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0.下列对诗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胜败兵家事不期”,“事不期”是说胜败之事,不能预料。 B.“包羞忍耻是男儿”,是说项羽遭挫折不灰心,是真正男儿。 C.“卷土重来未可知”,是说如若重整旗鼓,是大有可为的。 D.“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说人要有骨气,不管是活着还是死去,都要顶天立地。 11.对两首诗的鉴赏,表述不当的一项是( ) A.杜牧诗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对项羽的自刎持否定态度。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Ⅰ卷(共131分) 一、古代诗歌阅读(46分) (一)课内文言文,完成1——6题。(25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晋军.函陵军.:军队 B、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 C、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烛之武退.秦师 B、夜.缒而出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3.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 例句: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A、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B、以其无礼于晋 C、夫晋,何厌之有? D、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4、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失其所与,不知 C、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D、往而不反者

5、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A、吾不能 .. 之往来,共其乏困 B、行李 .. 之力不及此 C、微夫人 .. D、樊将军以穷困 来归丹 .. 6.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二)、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秋词 刘禹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7、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答: 8、秋天可写的景物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3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15分) 9.补写下列诗文名句。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一期末考试试卷 一、语言基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遏制(è)倔强(jiàng)甄别(zhēn)瞠目结舌(táng) B.睿智(ruì)骸骨(hái)邈远(miǎo)安土重迁(zhòng) C.坍塌(tān)熨帖(yù)隽永(juàn)拾级登梯(shí) D.忖度(dù)便宜(biàn)搭讪(shàn)温情脉脉(mò)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人们将无权嘲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B.只是隔着窗子,看那飘落的雪花、落寞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秃的树枝上的寒鸦? C.文学作品有了和时代脉搏同跳、和时代精神共振的情感,就会产生震憾人心的力量。 D.另外六只小狼也从柳树丛中跑了出来,它们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着搅在一起。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自从沪杭高铁开通以后,许多在上海工作的人周末到杭州已不再是不速之客,游览西湖后很快就能返回。 B.隋炀帝统一中国也可以说是创造了不可一世的伟业,他下令修建的大运河,连接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C.贝多芬的《命运》《悲怆》这些著名交响曲能让我们肝肠寸断,能洗涤我们胸中的俗浊,能净化我们的灵魂。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B.许多世界名著如《静静的顿河》《巴黎圣母院》这些小说,对我们高中生是非常熟悉的。 C.他的作文写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既不广泛地阅读经典作品,又不勤于练笔而造成的结果。 ①连日来,天气突然变寒,好像是一下子从夏天转入秋天。 ②再过一两个月,池水一结冰,连残荷也将消逝得无影无踪。 ③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然是绿油一片,但是看来变成残荷之日也不会太远了。 ④那时荷花大概会在冰下冬眠,做着春天的梦。 ⑤“既然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⑥它们的梦一定能够圆的。 A.③②⑤④⑥ B.③②④⑥⑤ C.②③④⑥⑤ D.②③⑤④⑥ 6.仿照画线句的内容和句式再写三句话。(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17分) 城市是乡村的纪念碑 刘贤冰 很久没有回家乡了。那个炊烟袅袅的小村子,是一剂良药,须得按时服用。想必是,在田野里耍大的孩子,即使在城里呆得再久, 部分散漫的野性也难以去除吧。这些年,想念村庄,已然成了一项 必修的功课,或者是一种间歇性痛灶,而且,其频率随年岁的增长 而增长。 我了解,城市在不停地讨好我。它永无休止地制造着陌生的事物,不断地变幻着色彩,让各种车辆像池塘里的鱼一样游动……这样看

高中语文必修一测试题.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期中试题 第Ι卷(共 40分) 一.基础知识(共 14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弄( l òng)堂彳亍( chíchú)游说( shuì)呱( gū)呱坠地 B.喋(di é)血着(zhuó)想丝绦( t āo)浑身解( ji ě)数 C.衣钵( bō)颓圮( qǐ)桀骜(ào)呼天( qi āng)地 D.忤(wǔ)逆薯莨(li áng)侪(chái )辈病入膏肓(huāng) 2.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瓶塞艰涩瑟缩色厉内荏 B.滞留投掷对峙栉风沐雨 C.马厩灵柩臼齿一蹴而就 D. 休憩收讫栖身锲不舍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蛰居绊脚石风流倜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B.斐然玻璃钢要言不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C.喝彩紧箍咒韬光养晦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D.倨傲高才生刀光箭影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日本政界的一些人妄图_________日本侵华的历史,引起中日两 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②如果没有 __________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 们的艰难呢。 ③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你都应当懂得欣赏__________的艺术,懂得欣赏自己民族的经典作品。 ④去年4月10日,郑煤集团超化矿发生透水事故后,郑煤集团 _________认真反思事故教训,__________将责任事故演化为“英雄好事”,在当地干部群众中产生不良影响。 A. 窜改体味文雅不仅不/反而 B. 篡改体验高雅不是/而是 C. 窜改体验文雅不是/而是 D. 篡改体味高雅不仅不/反而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是() A. 在纪念抗美援朝战争五十周年之际,邱少云烈士的英雄事迹在神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专题质量检测(一)向青春举杯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曾经用鲜血和生命保卫过衡阳的老兵终于在有生之年得以回到魂牵梦绕的衡阳,重温当年的峥嵘 .. 岁月 ..。 B.霍金在风华正茂 ....之年身患绝症,医生断言他只能活两年,可是他一直坚强地活着,并成为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 C.《沁园春·长沙》中“看”等领字的巧妙运用,既看出了词人创作的思路,更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 读来铿锵有力,字字掷地有声 ....。 D.优美的诗歌都富含意蕴,读诗时只有口传心授 ....,一边读,一边思考,才能领会它的意义和道理。 解析:选D口传心授:师徒之间通过口头讲解和内心领会来传授知识、技能等。A项,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B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C项,掷地有声:形容话语豪迈有力。 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在形式上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名,它从形式上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等,与内容无关;“长沙”是标题,揭示了有关内容。 C.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D.古人按字数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为小令。 解析:选D91字以上为长调,《沁园春》为长调。 3.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沁园春·长沙》的上阕,__①__也是一般的写秋,但这秋景却全是词人眼中之景,打上了词人鲜明的情感烙印。__②__是树叶经霜变红似染过的“万山”,__③__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__④__搏击长空的雄鹰和水中自在来往的游鱼,都是经词人眼中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词人眼光折射出来。__⑤__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不是“悲”,不是“愁”,而是热烈、喜人的场面。__⑥__词人要抒发的是改天换地的壮志豪情,这是一种乐观、昂扬向上的情绪。 解析:选C“虽然”;与第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