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作业8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作业8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作业8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作业8

题组层级快练(八)

一、选择题

(2014·江西调研)读“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福建省南部局地海岸变迁状况示意图”,完成1-2题。

1.若海岸变迁仅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则由图中信息可知( )

A.早全新世至现代,气候先变冷,后变暖

B.早全新世气候最温暖

C.中全新世气候最温暖

D.现代气候最温暖

2.气候变化对海岸变迁产生影响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侵蚀能力的变化

B.极地冰川融化速度的变化

C.河流泥沙沉积速度的变化

D.海岸地貌形态的变化

答案 1.C 2.B

解析第1题,阅读图例,注意海岸线的变化方向,中全新世海岸线都处于现在的陆地上,海岸线倒退说明该时间段气候温暖海域面积广。从海岸线的变化可以看出全新世以来气候先变暖后变冷。第2题,气候的冷暖变化导致冰川融化速度的变化,进而影响海平面的变化,继而影响海岸地貌。

(2014·山东泰安质检)读“全球气温变化图”,完成3-4题。

3.该图反映的地理现象是( )

A.保温作用

B.大气污染

C.热岛效应

D.全球气候变暖

4.该图反映的现象直接导致的后果是( )

A.全球海平面将下降

B.农作物分布范围发生变化

C.对人类健康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D.干旱、暴雨、洪涝等灾害减少

答案 3.D 4.B

解析第3题,从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出温度呈上升趋势,该图反映了全球变暖的问题。第4题,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影响水循环,旱涝灾害频发,降水

格局发生变化,影响农作物的分布。

读某岛多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回答5-6题。

5.该岛东侧的气候与下列哪一项属于同一类型(甲、乙、丙、丁共用同一坐标轴)

( )

A.甲

B.乙

C.丙

D.丁

6.该岛东侧的降水多属于( )

A.锋面雨

B.地形雨

C.对流雨

D.气旋雨

答案 5.A 6.B

解析第5题,该岛东侧全年高温,降水多,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甲图示意热带雨林气候。第6题,从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可以看出,该岛中部气温低,四周气温高,可知该岛中部海拔较高,为山地,而该岛东侧降水较多,应为山地迎风坡,故降水类型多为地形雨。

(2014·四川成都二诊)下图是“四地月均温与月降水量关系图”。读图,完成7-8题。

7.四地中,分布在大陆东部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四地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正确的是( )

A.①地雨热同期,农作物可一年三熟

B.②地全年降水丰富,有利于水稻种植

C.③地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

D.④地降水集中于夏季,易出现洪涝灾害

答案7.A 8.C

解析第7题,①地雨热同期,且最低月均温在0 ℃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大陆东侧;②地各月降水均匀,气温在0 ℃以上,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③地降水较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地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③地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有机质积累。

(2014·浙江)水分盈亏量是降水量减去蒸发量的差值,反映气候的干湿状况。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盈余,气候湿润;当水分盈亏量<0时。表示水分有亏缺,气候干燥。下图为“我国两地年内平均水分盈亏和温度曲线图”。读图,完成9-10题。

9.某农作物喜温好湿,能够正常生长和安全结实的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评价该农作物在两地的生长条件,正确的是( ) A.①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B.②地温度条件适宜,水分条件不足

C.①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D.②地水分条件适宜,温度条件不足

10.①、②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高原和高山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原和高山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答案9.B 10.D

解析第9题,该农作物喜温好湿,且温度要求是≥20 ℃,最短生长期为4个月。①地每个月温度均在20 ℃以下,虽然水分条件在7、8两个月较好,但满足不了4个月生长期要求。②地有5个月温度在20 ℃及其以上,满足该农作物生长期需求,但②地水分严重缺乏。故选B项。第10题,①地纬度为北纬29. 7°,位于亚热带,但其夏季最热月均温在15 ℃以下,推测其海拔高,为高原和高山气候。②地纬度为北纬39°,位于温带,但其水分盈亏量全年为负,说明全年干旱,推测其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故选D项。

(2014·上海)非洲大陆有甲、乙、丙三个气象测站,三地纬度大致相当,气候类型相同,但由于所处海拔高度、离海洋远近不同,温度与降水量却存在一定差异。读图,回答第11题。

11.三个气象测站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是( )

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B.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C.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根据气温曲线可知三个气象测站7月气温均在一年当中最低,得知三个测站位于南半球,可排除A、B两项。再根据三个测站气温高时降水多,气温低时降水少,可断定不可能是地中海气候,C项错误。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气温与降水变化一致,故D项正确。

(2014·山东潍坊模拟)青海省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回答第12题。

12.歌谣与其反映的地理现象或解释对应错误的是( )

A.“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B.“一日须携四季装”——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

C.“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

D.“日愁暴雨夜愁霜”——受高原不稳定气流影响,天气多变

答案 D

解析“山下百花山上雪”,反映了海拔高度对气候的影响,属于垂直地域分异规律,A项正确。“一日须携四季装”,反映了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昼夜温差大的特点,B项正确。“日愁暴雨夜愁霜”,白天升温快,易形成对流雨,夜晚降温快,易凝结成霜,C项正确。“日愁暴雨夜愁霜”,主要是反映昼夜天气的差异,不是天气多变,D项错误。选D项。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非洲安哥拉的区域图”。安哥拉全境大部分都是高原,尤其是中部地区海拔更高,年均温在22 ℃左右,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安哥拉中部地区“春天国度”美誉的由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甲、乙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宽扎河是古代恩东戈王国的发祥地,也是进入十六世纪葡萄牙人在安哥拉的航线之一。但是这里欧洲人的死亡率极高,请分析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安哥拉中部地区纬度低;海拔高;受沿岸寒流的影响;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

(2)甲地降水量小于乙地;甲地终年少雨,乙地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原因:甲地受从陆地吹向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且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故终年少雨;乙地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夏半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

(3)因为这个地区的炎热和潮湿气候使它一直遭受许多地方病和传染病的折磨。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安哥拉全境大部分是高原,尤其是中部地区海拔更高;中部地区纬度低,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四季如春,素有“春天国度”的美誉。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①地降水量最多月小于50 mm,降水量小于②地;①地终年少雨,②地冬多夏少,降水有明显的季节变化。①地受从陆地吹向

海洋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交替控制,且沿岸有本格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

故终年少雨;②地纬度低,是热带草原气候,冬半年受东南信风控制,降水较少,

夏半年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多。第(3)题,主要从宽扎河流域气候条件分析不

利于欧洲人的生存。

14.(2014·四川)如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

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

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解析第(1)题,该题主要考查气温季节特征的描述。由表可以看出,此地夏季

均温在25 ℃以上,说明夏季高温;冬季均温在6.5 ℃以上,说明冬季温和;春

秋气温在13-23 ℃之间,说明春秋两季气候凉爽宜人。综合考虑可以看出此地四

季分明。第(2)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旱涝灾害及低温、冻

害等方面。由表中数据可知,此地冬春季节气温较高,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

蒸发旺盛,且降水少,农作物易遭受旱灾;我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季节易发生寒潮,

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夏季降水较多,易发生洪涝灾害。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河流专题(含解析)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高频考点突破5-2 河流的专题 知识系统

考点精讲1.河流特征

2.凌汛防治 课后巩固 (2019·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河流阶地是指在地质作用下,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三峡地区河流阶地结构与旧石器时代遗址综合剖面图,回答1-2题。 1.图中多级河流阶地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侵蚀B.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间歇性下降流水沉积D.地壳间歇性抬升流水沉积 2.任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 A.相对稳定B.持续下降 C.持续上升D.反复升降 【答案】1.D 2.A 【解析】1.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上升时,河床纵剖面的比降加大,水流侵蚀作用加强,使河流下切形成 阶地。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

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这种因构造运动形成的阶地,称为构造阶地。而图中河流阶地 为堆积阶地阶段,因此其形成的地质作用有地壳抬升和流水沉积,故选D。 2.读图可知,图中阶地底部地势平坦,说明在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相对稳定,故选A。 (2019·靖远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着季节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B.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D.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4.湖泊水对河流具有调节的作用,存在着相互补给的关系。下列关于该河流所在地区湖泊、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补给河流、夏季时则受河流补给 B.该地的湖泊中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C.该地的河、湖水不参与陆地内循环 D.该地河流的汛期主要在冬季 【答案】3.D 4.D 【解析】3.读图,该河上游水量小,各月份水量变化相对平缓,7、8月气温高,径流量较大,随着温度变化,冰雪融水量变化,不是降水影响的结果,所以上游是高山冰川融水。下游在冬季径流量大,冬季气温 低,不会是冰雪融水,只能是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 D 正确。 4.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是冬季,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是夏季,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流 量受气温影响大,最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该河流下游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以冰川融水补 给为主。分析气候特征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应是地中海气候,结合图示明显看出,该地河流 的汛期主要在冬季,因此,该河流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河流有冬训,D正确。因此该地的湖泊在冬季时水

高三地理人口部分专题训练

高三地理人口部分专题训练 高三地理人口部分专题训练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 1965年 B. 1980年 C. 2015年 D. 2045年 2、上题所得年份之后的10年内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 A. 用工成本上升 B. 人口增加 C. 老龄人口增加 D. 人才外流严重 下表为杭州市某区2014年节后2月7日(正月初八)至2月18日(正月十九)部分流动人口调查问卷汇总情况。该区流动人口数量和增长较往年有所提升。据此,完成下列3--5题。 3.该区节后流动人口的特点是以 A. 回校上学的大学生为主 B. 以青壮年劳动力人口为主 C. 旅游后回家的居民为主 D. 来杭州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工为主 4.导致该区节后流动人口比往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该区就业环境改善 B. 市内交通设施完善 C. 该区旅游人口增多 D. 返城的本地人口增加 5.该表反应了该区 A. 产业结构完成优化升级 B. 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大 C. 就业结构性矛盾明显 D. 就业人口性别比协调 人口变动与城市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控制人口总量和增速,是国家对特大城市的要求。下图示意上海市1996年至2015年小学生人数和常住人口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6--7题。 6.据图推断,上海市将小学学制由6年改为5年的时间是 A. 1999年 B. 2001年 C. 2004年 D. 2007年 7.关于上海常住人口及其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和政策有很大关系 B. 近5年常住人口的变化与上海房价和生活费用太高无关 C. 2012年常住人口要比1997年要少 D. 常住人口最多的是2007年 下图是德国和泰国三大产业人口构成的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 8.关于德国和泰国产业人口构成及其变化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 1937~1999年,泰国第一产业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B. 1961~1999年,德国第二产业人口比重呈下降趋势 C. 1999年,两国均以第二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D. 1999年,两国均以第三产业人口比重为最高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一

一、生态问题(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②地表植被稀少③黄土土质疏松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耕)③开矿 治理措施:①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②植树造林③小流域综合治理④在中上游地区开展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梯田)相结合的水土保持工作。 治理的意义:有利于因地制宜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牧副渔全面发展,可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①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②全球变暖,蒸发旺盛;③鼠害,蝗害 (3)人为原因:①过度放牧,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以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平原、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少;②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②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治理措施:(开源节流)①南水北调;②修建水库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④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⑤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⑥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⑦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华北春旱的原因:①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较强②夏季风弱,雨季未到③春耕需水量大) 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①春季气温回升慢,蒸发较弱②有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2019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交通(含答案)

精品地理教辅资料 2019.5 2015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 交通(2015?新课标I卷)甘德国际机场(图2)曾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空枢纽之一,当时几乎所有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都要经停该机场补充燃料,如今,横跨北大西洋的航班不再需要经停此地。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 导致甘德国际机场成为世界上最繁忙机场的主要因素是() A. 位置 B. 经济 C. 地形 D. 人口 5. 甘德国际机场失去国际航空枢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 A. 地区经济发展缓慢 B. 横跨北大西洋航班减少 C. 飞机飞行成本降低 D. 飞机制造技术进步 6. 一架从甘德机场起飞的飞机以650千米/小时的速度飞行,1小时候后该飞机的纬度位置可能为() A. 66.5°N B. 60°N C. 53°N D. 40°N 【答案】4、A 5、D 6、C

考点:航空运输、距离计算。 (2015?重庆卷)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以下问题。 4.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 C.40%-50% D.60%-70% 5.图中2000-2010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 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 【答案】4.B 5.A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化和交通。

(2015?安徽卷)34. (22分)阅读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1)简述福建省交通运输网的变化特点。(10分) (2)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12分) 【答案】 (1)交通运输线路里程增加,站点增多,密度增大;高速公路从无到有,沿海地区及其与中西部之间的交通线明显增多,交通布局更加合理;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为主的省级综合运输网。 (2)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促进了经济发展,推动了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城市数量增多,规模扩大,等级提升,布局合理,沿海地区城市密集,城市等级体系更加完善。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复习

三、河流专题 一、知识体系 二、相关概念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水文特征:包括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汛期长短、流速、含沙量的大小、有无结冰期、有无凌汛现象、水能、航运等。 (一)径流量 1.径流总量取决于流域集水面积大小(取决于地形)、流经气候区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取决于气候,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2.季节变化及汛期 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取决于补给类型,还要分析流经地区的气候特点,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随雨量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以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随气温的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最高,故径流量最大),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形成春汛——东北地区的河流(春汛和夏汛),以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的河流流量较稳定,径流变化较小。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夏季风活动),径流量的季节和年际变化也较大,我国无论是降水还是径流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是南方小,北方大;而西北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季节变化小,径流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热带雨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径流量变化小。 (二)流速:从地形坡度(落差)分析 山区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 (三)含沙量 取决于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和植被覆盖状况,还受流速,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尤其是上游山区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珠江、东北地区的河流。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冲刷严重,含沙量大。(四)冰期

结冰期取决于气温的高低,一般气温低于0℃地区(从纬度位置、气候分析),河流才会结冰。 (五)凌汛 不是所有的河流都有凌汛,而是有结冰期且河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并水流平缓的河段;一般多发于春秋季节。 (六)水能资源 一般在河流的中上游,流量大且落差大的河段,水能丰富,峡谷地区适于筑坝。 (七)航运价值 一般在河流下游较高,特别是水位高、水量大,水流平缓,河道深且宽阔,无急流瀑布险滩的地区通航价值大,当然水运的市场需求也有很大关系。(主要看流经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特别是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 【例题】26.读“我国某地区河流河水补给和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1)该河流主要有地下水、季节性冰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图中A表示___________补给,B 表示___________补给,C表示___________补给。 (2)三种水源补给分别对河流径流量的影响是:A为_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__, C为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河流流量变化,该河为我国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河流,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 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 (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结构而言的。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与地形最密切) ①河流长度、流向②流域面积③支流数量及其形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流域)分水岭。) ④河网形态、密度⑤落差或峡谷分布⑥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 【例题】右图是某大河水系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所示水系形态多分布在 A.平原B.高原C.盆地D.山地 2.图中所示水系分布地区的水循环类型多属于 A.海陆间循环B.内陆循环 C.海上内循环D.以上都不是 3.下列关于该水系干流的水量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上游流量最小B.中游流量最小C.下游流量最 小D.下游流量最大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资料-比较好的高考地理复习资料

1. 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⑴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 ①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选择某地为梯田,理由: 该地地势平缓,坡度较小,在此开垦梯田,既扩大耕地面积,又利于水土保持,达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登山选择某线路,原因:该地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2. 海洋资源小专题: ⑴渔业资源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原因: ①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 ②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 ③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⑵海底矿产资源分布规律: ①近岸带的滨海砂矿: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 ②大陆架浅海海底: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 ③海盆:深海锰结核(主要集中于北太平洋) 3. 盐度和洋流小专题: ⑴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 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⑵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 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⑶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 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 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 ③巴尔喀什湖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⑷世界表层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 ⑸判断某洋流性质为寒(暖)流,判断理由是: 温度方面:洋流流经海区温度较同纬度其他海区低(高), 方向方面:由较高(低)纬度流向较低(高)纬度。 4. 河流及交通小专题: ⑴中国南流出境河流境内外名称变化: 元江---------红河澜沧江---------湄公河 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 ⑵西欧河流航运价值大的原因: 河流水量充沛,水位稳定,含沙量小,无冰期,航运价值大. ⑶俄罗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航运价值不大的原因: 纬度较高,封冻期长,有凌汛现象. ⑷极地航路开辟的重要意义:缩短航程,节时节能.

2020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训练:人工岛 (附参考答案)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 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水下泥沙堆积体)位于现代长江三角洲以北、旧黄河三 角洲以南的江苏岸外浅海区,规模巨大。沙脊群由辐聚辐散的潮流将周边泥沙带至该 处塑造发育形成。该区域生物资源丰富,沙脊间的潮汐水道深而稳定。 2010年,“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空间开发利用及环境生态评价技术”项目启动,项目之一拟在“东沙”修建超大型人工岛。下图为南黄海辐射状沙脊群示意图。 (1)指出形成该沙脊群泥沙的主要来源。(4分) (2)监测表明,东沙面积缩小,中部淤高,试分析其原因。(6分) (3)分析在东沙修建大型人工岛的优势及面临的困难。(8分) (4)依托该区域海洋资源条件,请你为东沙人工岛的产业开发提出建议,并说明理 由。(8分) 参考答案:(26分) (1)旧黄河所携带的入海的泥沙;现代长江入海泥沙;海岸及海底的侵蚀物。(每 点2分,满分4分) (2)黄河改道,泥沙来源减少;边缘受海浪侵蚀,面积缩小;部分侵蚀泥沙向东沙 内部推移,使中部逐渐淤高。(每点2分,满分6分)

(3)优势:潮间滩浅且面积较大,建岛相对容易(相对沙脊,填海工程量较小); 距大陆较近,建成后利用方便(建设过程中,便于设备及材料运输)。(每点2分,满分4分) 困难:多台风、风暴潮等气象灾害,影响工程施工;潮滩环境,淡水资源缺乏。 (每点2分,满分4分) (4)沙脊间潮汐水道深而稳定,可修建港口,发展航运;区域生物资源丰富,可发 展水产养殖、捕捞及水产加工业;利用海岛发展临港加工贸易产业;利用独特的海岸 景观及优质天然环境,发展滨海旅游业。(每点2分,满分8分)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珠江口伶仃洋临近中华白海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貌条件独特、 水沙条件复杂的敏感海区,也是我国乃至世界沿海航线最密集、船舶密度最大的水域 之一。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隧道的东、西两端各设置一个海中人工岛,选定在珠江口 的伶仃洋之上,以衔接桥梁和海底隧道。承建方在世界范围内首次提出深插式钢圆筒 快速成岛技术,用120个巨型钢筒直接固定在海床上插入到海底,然后在中间填土形 成人工岛。这种锁定结构可以固定钢筒里填埋的泥沙,也不用移走海量的淤泥。 材料二:在人工岛进入海底隧道前,先要经历一段白色天体顶篷的露天隧道。 在西人工岛隧道入口处一段300多米长的露天隧道徐徐而下,正式驶入海底隧道;在海底隧道东端的尽头,又通过一段露天隧道,从东人工岛隧道出口驶出不到200米就是大桥的香港段。 上图为港珠澳大桥的西人工岛 (1)根据材料,分析人工岛海上施工存在的困难。 (2)简析人工岛采用钢筒快速成岛技术的优点。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交通运输区位专题练习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交通运输区位专题练习 一、选择题(共44分) 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某区域,甲为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某段公路,乙为2015年底竣工的某段高速公路。据此完成1~2题。 1.推测甲公路建设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与耕地B.聚落与气候C.资金与植被D.地形与技术 2.修建乙公路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通行能力 B.减少占用耕地C.避免洪水威胁D.增加通车里程下图为某地区城市(镇)分布图,图中a、b、c、d、e、f表示规 模不等的城市(镇)。据此完成3~4题。 3.现需在其中两座城市设立百货中转站,最合理的是 A.a和b B.b和d C.a和d D.c和d 4.f地山区林产品丰富且有一大型煤矿,需修建一条交通线,有关这一 交通线说法正确的是 A.修建交通线主要考虑的是社会经济因素 B.修建交通线只需要考虑f与a的距离最短 C.山区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不适宜修建铁路 D.f城镇的发展规模今后不会超过其它五个城市 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第四大湾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的港珠澳大桥总长55km,是迄今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主体工程由6.7km的海底沉管隧道和22.9km的桥梁组成,沉管隧道是由预先制成的管道沉入开挖好的海底稳定地层并连接而成的隧道,下图为粤港澳大湾区和港珠澳大桥示意图。据此完成5~7题。

5.港珠澳大桥的桥头堡——珠海,曾经是一个渔村,在20世纪80年代快速发展,影响因素是A.地形B.气候C.科技 D.政策 6.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岛—隧”方式修建的主要目的是 A.躲避台风侵袭B.缩短桥梁长度 C.便于江海联运D.避免雾霾影响 7.港珠澳大桥对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是 A.提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B.加强城市区域交通拥堵 C.弱化区域内部经济联系 D.降低区域间物流周转率 京张高铁是连接北京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城际铁路,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设施,预计于2019年12月31日正式开通运营。下图为京张高铁沿线站点分布略图。据此完成8~9题。 8.京张高铁东南段站点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东南段沿线 A.交通线路少B.人口密度大 C.地形较平坦D.资金较雄厚 9.京张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后,将有利于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资料

成华区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资料高中地理中心组编 二〇〇六年三月一日

统计图表 一、地理统计图表 地理统计图表是反映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构造特征,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和空间特征的很重要方法。是以各种统计图、表格的形式,给出某一中心问题的相关信息,然后让学生进行分析、判断,得出结论。它主要考查学生熟练使用和说明各种自然要素和社会经济的统计资料及图表,考查学生运用地理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考查学生使用各种分析资料,进行地理信息的提取、认定、判断及反思,同时还考查学生在给定时间内,完成各种地理计算或逻辑推理的过程。 二、地理统计图表的类型: 统计图表分类 三、解读地理图表的关键: 1、明确地理图表所反映的地理事物或现象。 2、弄清带有坐标轴的图中坐标轴的属性、数值和单位。 3、观察曲线的变化趋势、变化幅度、最大值、最小值出现的时间,并对有多条曲线的图,对其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 4、结合平常所学知识分析形成的原因、时空分布特点和变化的趋势。 四、统计图表的判读分析方法: 统计图表类型 表格 平面直角坐标图:柱状图、折线图、曲线图等 三维坐标图 结构图 矩状结构图 扇状结构图 柱状结构图 饼状结构图 其它特殊类型: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 坐标图

1、要明确目的。就是判读图表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准备通过读图解决哪些问题。教会学生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疑问去读图。 2、要有正确的指导方法。指导学生怎样读图。教会他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大致按以下步骤判读分析。 (1)判读图的类型(图标表现什么内容?) (2)判读图表的组成要素(图表中有哪些地理要素、图号、图线、图目……) (3)判读图形(弄清图线、图号等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形态、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等。) (4)读图注说明,认识理解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5)在以上基础上对图表所示内容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 例如:《中国农业结构图),在分析时首先应对比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值的相对多少。找出极大值和极小值,其次将它所占比重与发达国家相对比,最后借鉴他人经验,提出我国农业结构的特点和今后农业发展的方向。 又如:<世界和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其分析思路大致为: a:各自对比最初消费构成的比重状况; b:分别横向分析某一能源所占比重及变化; c:分别分析变化的影响因素; d:预测各自今后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趋势; e:将世界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两幅图对比其特点,找出其异同点(包括变化趋势)。 四、题例分析: 【例1】(2005年全国卷Ⅰ第10~12题)右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3题。 1.图4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三角洲

2021届高三地理小专题训练:三角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三角洲是河流在汇入海洋、湖泊或其它河流时,因流速降低,所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而成的。其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底边为其外缘,所以叫三角洲。尼日尔河在中上游甲处湖沼地带形成了较明显的内陆三角洲,近年该三角洲有扩展的趋势,读图完成1~2题。 1. 尼日尔河内陆三角洲的扩展方向 A. 向北 B. 向南 C. 向西 D. 向东 2. 尼日尔河从巴马科到通布图 A. 流量逐渐加大,携带更多泥沙在湖沼沉积 B. 流速逐渐加大,所携带的泥沙在湖沼沉积 C. 植被覆盖率下降,入河泥沙不断减 D. 地形渐趋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 【答案】1. A 2. D 【解析】试题通过尼日尔河流域图,考查河流三角洲。 1.由材料可知,三角洲应向地势低的地方扩展,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和三角洲形状可知,向北扩展,A正确。 2.从图中看,尼日尔河从巴马科到通布图等高线稀疏,地形趋平坦,流速减缓,泥沙堆积,D正确。 里海为一封闭海盆,水平面变化主要受制于伏尔加河径流量。近百年来,里海水平面升降幅度大,1930~1977年,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伏尔加三角洲位于里海北部,以多汊道著称。右图示意伏尔加三角洲分区及相邻各地貌单元,图中a为伏尔加三角洲顶部地区,b为上三角洲平原,c为下三角洲平原,d为前三角洲(三角洲水下部分),短虚线为人工开挖的鱼类洄游水道。据此完成3~5题。

3.伏尔加三角洲多汊道,与其形成相关的是 A.地势起伏较大B.河道下切严重 C.水量变化较大D.人工开挖排水渠 4.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伏尔加河下游相继建成一些大型水库用于农业灌溉等,水库建成后的伏尔加三角洲地区 A.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缩小B.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大 C.下三角洲平原侵蚀加剧D.前三角洲面积可能减小 5.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三角洲上 A.主要汊道河床变宽、缩短B.与主要汊道相邻的汊道将萎缩废弃 C.人工鱼道的作用减小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3. C 4. D 5. B 【解析】 3. 伏尔加三角洲地区地势平缓、河床较浅、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因此河流经常改道,形成众多汊道,故C 项正确。 4. 水库建成后,注入里海的水量减少,河水含沙量减少,沉积作用减弱,三角洲顶部地区面积不会缩小,上三角洲平原沉积物颗粒变小,A、B两项错误;水库建成后,入湖径流量减少,里海水平面下降,下三角洲平原将向里海延伸,前三角洲面积可能会缩小,C项错误,D项正确。 5. 在里海水平面快速下降时期,伏尔加河入湖径流量减少且集中在主要汊道,三角洲主要汊道河床下切、加深,致使相邻的汊道萎缩废弃,A项错误,B项正确;前三角洲面积减小,水深变浅,人工鱼道发挥的作用增大,C项错误;入湖水量减少,伏尔加三角洲的生物多样性减少,D项错误。 河口三角洲是河流入海后流速急剧下降,河流所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在近岸的河口处,沉积物沿着流水移动方向不断堆积的结果,泥沙随着流水的作用发生垂直和水平分选,颗粒表现有粗细之分。下图为法国第二大河流罗讷河流域图。据此完成6~7题。

地理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分类集锦

地理高考高中地理复习 专题分类集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地理】高考高中地理复习专题分类集锦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它兼有人文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要求同学们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分析整合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数字处理能力。因此,不少高中生在学习地理时感到十分困惑,甚至头疼。好的方法是成功的基础,只有“会学”才能“学会”。同学们要想学好高中地理,一定要注重“四抓”。抓“概念”重“消化”同学们在学习地理时,要重视概念的学习,要对所有的地理概念一一消化、理解、吸收,不留夹生饭。只有概念清楚了,判断、推理问题才能正确无误。要把那些特别容易混淆的概念罗列出来,一一对比其差异。诸如:天体、天球;日冕、日珥;近日点、远日点;角速度、线速度;时区、区时;短波辐射、长波辐射;气旋、气团;天气、气候;寒潮、寒流;矿物、矿产、矿床;岩溶、熔岩;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物群落;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国土、领土等等。当然,概念学习不是孤立的,要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抓“原理”重“理解”同学们应从基础知识抓起,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过“地理原理”关。如:地球表面热量分布不均的原因;四季、五带的产生和划分的依据;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季风与季风气候;气温与气压的关系;海拔与气温、气压的关系;空气的水平运动与垂直运动的成因;水循环的动力及其过程;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发生及其变化机制;生态平衡的条件;光、热、水、土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人类与环境的对立统一等等。掌握了这些原理、法则和规律,分析事物就有了说服力。抓“综合”重“联系”综合性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统一性,就是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内在联系及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为什么亚马孙河流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这不仅仅是纬度决定的,与大气环流、地形结构、洋流影响也有密切关系。西欧为什么成为典型的温带海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5交通运输专题卷

微专题 (十五) 交通运输 (2017·安徽淮北二模)“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D.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材料提到,“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四川和西藏相邻,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是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第2题,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由于四川是盆地地形,冬季冷空气受到北侧山脉阻挡,则可知“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是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 (2017·河南省模拟)瓜亚基尔市位于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西岸,始建于1535年,工业发达,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工矿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下图为瓜亚基尔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横线表示港口区,黑点表示仓储区)。据此完成3~5题。

3.瓜亚基尔港口区建于该市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较近B.地势平坦开阔 C.工业密度较高D.远离城市水源区 4.瓜亚基尔港地处赤道附近,但港口全年作业环境气温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海湾,海风影响显著 B.海拔较高,地面辐射较弱 C.森林广布,调节功能较强 D.云雾较多,太阳辐射较弱 5.若一艘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最佳的洋流航线是( ) A.西风漂流航线B.北赤道暖流航线 C.北太平洋暖流航线D.南赤道暖流航线 答案 3.B 4.A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北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南部地势平坦开阔,以河口三角洲为主,故南部地区适宜建设港口区和仓储区。第4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虽靠近赤道,但因濒临宽阔的海湾,受海风吹拂影响显著(或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导致夏季气温并不高,冬季因纬度较低且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较高,非常适宜全年港口作业。第5题,读图并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可知,瓜亚基尔港位于南纬2°~3°”之间,与自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几乎在同一纬线上。该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采用该洋流航线,顺水顺风,航行速度较快。 (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7题。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流阶地 典型例题一:读河流阶地相关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河流两侧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每一级阶地由平坦的或微向河流倾斜的阶地面和陡峭的阶坡组成。一条经历长期发展过程的河流,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由河流河漫滩向谷坡上方,依次命名为一级阶地、二级阶地、三级阶地……。见下图。 材料二:河流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河流在以侧向侵蚀为主扩展谷底的基础上,转为下切侵蚀为主加深河谷。前者形成河漫滩或谷底平原,后者将河床位置降低到河漫滩或谷底平原以下。下图a、b、c按顺序表示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材料三:半坡村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属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800~6200年。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它高出河床9米,西距浐河有800米。见下图。

(1)读材料1判断,河流阶地属于何种地貌类型?该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2)读材料2,按a、b、c三个阶段顺序,简述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3)读材料3,先民把村落选在浐河东岸的二级阶地上,有何益处?(4)长江三角洲的形成与河流阶地的形成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分别指出来。 参考答案: (1)流水地貌(河流地貌、河谷地貌、河流侵蚀地貌)流水作用(2)a阶段,河流以侧蚀为主;b阶段,河流以下切侵蚀为主;c阶段,河流再一次转为以侧蚀为主 (3)这里既接近水源,又不会被洪水淹没 (4)相同:都受流水作用而形成;不同:长江三角洲主要受流水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河流阶地主要受流水的侵蚀作用而形成 典型例题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读上图.描述该区域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 永定河沿岸的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上(下图)。阶地的形成首先是河流侧向侵蚀,使谷地展宽;汛期时,河流带来的泥沙大量在沿岸堆积,形成宽阔的河漫滩;最终经过地质作用使原有河漫滩形成阶地。 (2)说出河流阶地形成过程中地质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并分析耕地多分布在河流阶地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雁翅镇着力发展“一沟一品”的特色林果经济,农业生产结构逐年调整。区域内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果种植面价逐年增加,建成苹果、葡萄、香椿、蘑菇等特色农业生产基地,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高三专题复习--《气候类型》 复习目标: 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及成因,并能区分各种气候类型。 复习重点难点: 怎样区分种气候类型 复习流程: 一、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 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见下表) 三、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等方面的归纳与综合 1、只分布在北半球的气候类型(或南半球缺失的气候类型)共四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 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11种),其次是亚洲(10种) 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和高山气候 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 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

(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 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 9、各大洲中分布面积较大的气候类型及缺少的气候类型:(见下表) 四、判断气候类型的几种方法 1、模式法 又叫分布规律法。主要是根据气候类型在全球的纬度分布规律来判断,所以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可以浓缩在一张模式图上。(如下图) 典例剖析:已知地球上四个小岛的地理位置分别为: A(46°N,148°E);B(36°N,14°30′E);C(6°S,134°E);D(51°S,75°W)。那么,四个小岛的气候类型为: A ; B ; C ; D 。 分析:A地纬度为46°N,可知该地为温带,148°E为东亚季风区,故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根据经纬度,可推断出该地为地中海地区,应为地中海气候;C地纬度为6°S,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分布的纬度范围,134°E为东南亚,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51°S为温带,75°W为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2、数据法 根据提供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一般可分为全年几个月或各月气温和降水的统计表,按照一定的标准来判断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中国地理 一、单选题 贵州省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94.6%,耕地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约28.9%,2016年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总产量约1192万吨。下图为贵州省河流年均输沙量(单位:吨/平方千米)等值线圈。读图,完成1-3题。 1.据图估算,贵州省面积大约() A.12.5万平方千米 B.17.6万平方千米 C.20.2万平方千米 D.25.6万平方千米 2.贵州省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的原因是() A.降水季节变率大 B.降水年际变率大 C.地形垂直差异大 D.光照地区差异大 3.推测贵州省西部河流年输沙量大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②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 ③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④降水集中,降水量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B 2.C 3.B【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贵州省经度跨度越6°,纬度位置约30°,纬度跨度约4°,根据经纬度的跨度先计算出经度和纬度的跨度距离,然后计算出面积。通过计算可以得出贵州省面积大约为17.6万平方千米。故选B。第2题,贵州省地处云贵高原,山地、丘陵面积广大,地形垂直差异大,因此多种粮食作物均可种植。故选C。第3题,河流输沙量与植被覆盖率、沙源、人类活动等有关。贵州省西部人口密度高,农业生产活动强度高,且地形崎岖,地面坡度陡,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降水量多,水土流失严重,①②④正确;黄土高原的特点是黄土广布,土质疏松,③错误。故选B。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完成4-6题。 4.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5.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6.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4.C 5.D 6.D【解析】第4题,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限。淮河流入洪泽湖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地理实体作为区域划分界线的标志,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C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的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D项错误。第5题,江苏以长江为界划分苏南、苏北,实际两地大部分地区自然地理区域一致(我国南方,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也不存在人文地理区域上的显著差异,因为长江在历史上成为阻断南北交往的主要障碍而划分了南北,故D项正确。第6题,苏南经济较苏北发达,两地之间存在市场、技术、资金甚至劳动力方面的合作,但从题干要求进一步分析:一是进入21世纪,这里有一个明显的时间变化与材料中“自1999年,陆续建成多座长江大桥”相呼应;二是促使两地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着重理解“更加广泛”,意思是说市场、技术等合作在以前是存在的,只是交通运输的变化使合作更紧密了。故D项正确。 下图为中国部分城市1月平均气温及三类谷物发芽适宜温度图,读图完成7~8题。

高三地理河流专题

河流专题 一、河流的形成和发展 在地球的演变历程中,出现过多次陆地板块的分离和碰撞,相应发生过多次的陆海变迁。在不同地质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发育、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喜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期的崛起,导致我国出现西高东低的地势,从而形成我国大部分河流由西向东的流向。又经过相当长期的演变,到第四纪在东部形成广大冲积平原,才出现当今主要河流的雏形。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不断改变着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当外部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剧烈的地质活动、气候上的突变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态或径流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新的河流发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 二、河流特征及成因分析 对河流特征的描述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河流水文特征包括水量、汛期、含沙量、有无结冰期、凌汛、水能; 河流水系特征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 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考查方向有三个,一是建立的水系水文特征基础上的河流与区域的识别;二是不同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与比较;三对具体河流水系水文特征进行成因分析。 (一)河流水文特征 1.径流量 (1)径流量的大小----取决于五方面:第一,降水量的多少;第二,流域面积的大小;第三,干流的长度;第四,支流的多少;第五,蒸发量的大小 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水量主要取决于降水的多少,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来源的河流主要取决于气温的高低。 (2)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或小,若大的话,汛期在什么季节(春汛、夏汛、冬汛)。 2、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地形、植被覆盖率、过水地面土壤的疏松程度。 3、结冰期与凌汛:主要与气温有关。最冷月均温小于0℃有结冰期,若河流同时又是从较低纬度地区流向较高纬度地区的,则还会有凌汛现象。 4、流速----湍急、大、急 5、水能----大小取决于高差的大小和水量的大小。 (二)河流水系特征 1、河流的长度和流向 2、流域面积大小 3、支流的多少及其长短和分布(对称的、向心的、辐射的)-------地势决定着河流的流向,河流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所以,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例如,下图为四川盆地的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图,从图中可以发现,盆地周围海拔高,等高线闭合,河流由周围向盆地中部汇聚,形成向心状水系。 4、地上河 5、入海口(有没有入海口) 6、河流是否弯曲 补充:河流流向的判读 1、根据河流名称判断 这种判断方法的应用基于平时对世界河流的分布及流向的识记,可用于熟悉的河流流向的判断,例如:长江、黄河和尼罗河、亚马孙河、恒河、刚果河、墨累----达令河、密西西比河。 2、根据河谷地貌形态判断 一般情况下,在河流上游,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下蚀和溯源侵蚀为主,使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提纲

高三地理专题复习提纲:中国地理之中国气候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本节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1、中国的气候类型、成因、特点 2、气候特征的描述 3、中国各地形区的气候 4、我国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及热量带、干湿地区的划分 5、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划分 6、我国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本节需掌握的单项能力:影响我国气温、降水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思路和描述★学习内容 读“中国气候图”(见图册),画出中国气候类型

中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 中国气候特征对农业的影响:气候多样,使我国农作物种类具有多样性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使我国种作物种植北界比其他地区纬度高雨热同期,降水过分集中,易引起旱、涝(洪)灾害 2、气候特征的描述词语:气温的特点:冬季是寒冷还是低温,夏季是高温,还是凉爽,日较差和年较差。四季的分布降水的特点:降水多少,季节分配,类型; 3、中国各地形区的气候: 读中国气候类型图,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重要界线是__秦岭—淮河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 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辽东丘陵、山东丘陵热带季风气候:云贵高原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台湾南部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高原、山地气候主要有: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4、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季风)、地形、海陆位置等 读“中国一月气温分布图”和“中国七月气温分布图”,写出 5、我国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原因 冬季:南北温差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