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到5的认识教案

1到5的认识教案

1到5的认识教案
1到5的认识教案

一、教学内容: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下限:通过观察和数个数的活动,知道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认识1——5各数。通过用多种方法表示1——5这几个数。

上限:学会用数表达、交流信息,理解数的大小和顺序,获得运用数的经验,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重点: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教学难点:建立初步的数感

教学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小圆片、小棒

三、教学过程:

板书:1——5,五个数字

展示学生摆出的形状教师示范书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教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共10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 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 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 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 2 3 4 5 生a爸爸妈妈教的. 生b:我看电视里老师上课时学的. 生c:我家电话号码是7024123,我经常写就会写了. 生d:我爸汽车号是:909588我喜欢写给小朋友看,就会写了. 生e:我们教室门口牌子上写着一年级、二年级……五年级. 生…… 师:大家真是聪明的孩子,这么仔细,这么留心观察身边事物.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1~5的认识 第1课时》教案

1 1~5的认识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5的认、读、写及顺序 教材第14页至第16页的内容及练习三的第1、第2、第4、第5题。 教学目标 1.会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学习习惯。 3.利用“农家小院”图,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难点:1~5的书写。 教具学具 1. “农家小院”的电脑课件或挂图,1~5各数写法的课件,计数器。 2.学生准备15根等长的小棒,1~5的数字卡片各一张,计数器每人一个,点子图及实物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了解数数情况。 你会数数吗?请你数一数。(同桌互数,从1~10) 2.把同样多的用线连起来。 △△△△△△△△△△△△△△△ ●●●●●●●●●●●●●●● 二探究新知 1.创设动画情境。 老师将“农家小院”图制成电脑课件、投影或挂图:农家小院里,一位老奶奶站在房门前,旁边一只可爱的小狗跟着老奶奶;房顶上有几只小鸟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你们数一数有几只小鸟;再数一数老奶奶身旁有几个大南瓜;小院中的向日葵迎着太阳展开笑脸,几只蝴蝶飞来飞去;还有几只鸭子和小鸡。 2.数数。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画,画中有哪些人和物,分别有多少?

然后把观察到的在小组里交流。 最后集体交流。 老师引导按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量少的,再数数量多的。 3.认、读数字1~5。 在集体交流时,当学生说“1位老奶奶、1只小狗”时,就将1位老奶奶、1只小狗图移到主题图下面(如教材所示)。说明:像这样,1位老奶奶、1只小狗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在小狗图下面贴上数字“1”,同时让学生找出数字“1”的卡片,摆放在桌子上。 提问: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可能有许多答案,如有一座房子等。 2、3、4、5的教学过程可仿照1的教学。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移动5张数字卡片,学生看着这5个数字认一认,并说说这5个数字各像生活中的什么。先在小组里说说,然后集体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1~5各数的形状特征:1像小棒单个摆,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通过这些形象的比喻,加深学生对1~5各数的记忆,并通过儿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学习1~5各数的基数含义。 (1)老师指着“1”问:这个数是几?它表示什么?请你拿出小棒来表示这个数的多少。学生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可让一名学生到前边演示。 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可以摆出你最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学生动手摆,老师巡视。 集体交流,展示自己摆的图形,并说说用了几根小棒。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用数表示物体的乐趣。 (2)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5.学习数序。 (1)逐次感知1~5的数序。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问:“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来表示?”学生回答后板书:“1”。 让学生在计数器上先拨上1颗珠子,然后老师让学生再拨上1颗,看看是几颗。“1添上1是几?”学生拨完后回答,老师动态展示“1颗添上1颗是2颗,即1添上1是2”的过程,并板书“2”。 在2的基础上,依次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1颗、再拨1颗,然后老师利用课件清楚展示2添上1是3、3添上1是4、4添上1是5的过程。 (2)整体感知1~5的数序。 让学生将“点子图”按从少到多的顺序排列,然后老师提问:“1的后面是几?5的前面是几?3在谁的前面又在谁的后面?” 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然后老师再提问。 6.学习1~5各数的写法。 (1)学习1、2的写法。 先展示1、2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仔细观察。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15的认识》的数学教案 1、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内容仅供参考

认识千米教学设计

认识千米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 20-21 也例1 和“想想做做”第1-5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知和认识千米,建立1 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掌握1千米=1000 米,能进行米和千米之间的简单换算。 2、使学生结合实际情境感受千米是长度单位,体会1千米的实际长度,能举出实际例子说明 1 千米的长度,发展空间想像,培养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千米是计量长度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培养主动思考、相互交流等良好品质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对于千米的认识有较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也较多接触了千米的应用。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教学难点:建立1 千米的单位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一、互动对话——生成“千米”的概念 1.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一说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 1 毫米、 1 厘米、 1 分米、 1 米各有多长。

2. 填空:给下面的物体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橡皮长4() 学校跑道一圈长250() 青口到新浦的公路长70()问:为什么青口到新浦的公路 长度要用千米做单位? 3. 说明: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介绍千米的符号学习千米的读法。 4. 举例: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出示图片),你知道每幅图的含义吗? 二、实践体验——建构“ 1 千米”的概念 1. 初步体验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1)猜测: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比较广泛,那么1 千米究竟有多长呢?猜一猜。 ,我们学校操场的跑道1圈是300 米,课前老师带同学们在操场上跑了几圈,(3 圈),然后还沿直线又跑了多少米(100),那我们一共跑了多少米?学生计算汇报:1000 米。 像我们刚跑的1000 米就是 1 千米。板书:1 千米=1000 米大家对于1 千米有什么感受呢?交流交流。 如果我们只在100 米的直线跑道上跑()个100 米才是 1 千米,也就是10 个100 米是1 千米 1千米=1000米,1千米里面有10个100米 4)小结:1千米=1000米,指导学生读出这个算式时要注意前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与加法《 整理和复习》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材简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部分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部分教材是数学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各数表述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能区分几个和第几。 3.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数的组成。 4.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5.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初步培养口算能力。 2.经过小组合作、问题探究的过程,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5以内各数的书写,5以内的加减法的含义。 难点:5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建议 1.本单元的重点之一是学习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初入学的儿童对数字的结构和笔顺不易掌握,有的学生往往把上、下、左、右的位置搞错(如3写成ε)。另外手指也不灵活,写0、2、5等数字时,拐弯不圆滑,要写得整齐匀称就更难了。因此,学写数字要作为一个重点。为了让学生写好0~5各数,教材中做了示范,要求学生从开始就按照一定规格写数字,养成书写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 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本教材从学习1~5开始,就注重了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数感、符号感的培养。教学时,老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用0~5各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个数和顺序,会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示数。在第17页通过富有趣味的图画让学生理解符号“=”“>”和“<”两边的数的大小。类似这样的实践活动,老师应尽可

数字1-5的认识教案

1-5的认识教案 藁城市岗上小学卢晓敏 教案背景:学生在幼儿园已经学过数的认识,只是对数的写法还不太熟练,所以教学过程会很轻松的完成,学生也会有很浓的学习兴趣,有较高的积极性。 教学课题:1-5的认识 教材分析:先通过图片认识1-5的个数,让学生数一数,因为有幼儿园的基础,学起来较为简单,再能过计数器认识1-5,出示数字卡片认1-5的形状,练习写工整,培养学生认真 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利用图片,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方法:利用精美图片和课件激发学生兴趣,利用计数器和小棒直观展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利用课件展示精美图片。 2.数画面中的人和物。 让学生观察以上画面,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画面上有哪些人和物,各有多少个(或多少只)。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指导。数画面上人和物的数量时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用1~5各数表示画面中的人和物。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人和物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按由小到大的顺序 说出图中的人或物。2、3、4、5的教学过程和1的教学过程相同。 4.1~5各数的形状的认识。 在学生用1~5各数表示出图中的人和物以后,课件展示5张数字卡片,学生对着自己摆的1~5这5张数字卡片,念儿歌:“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飘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来卖菜” 5.根据1~5各数的含义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1)教师:“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放在数字…1?的下面。”学生操作,可让一名学生上台演示。 教师:“请你拿出2根、3根、4根、5根小棒,分别放在数字卡片2、3、4、5的下面,并摆出你喜欢的图形,摆摆看。” (2)请学生举例,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个数可用1~5各数表示。 6.做“做一做”。 课件展示:小花、苹果、圆形纸片,学生数一数 7、逐次感知1~5的数序。 在计数器上拨上一颗珠,问:“教师拨了几颗珠,用数几表示?”学生回答后,在计数器上方标上“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计数器练习 8、教学数的写法 ①课件展示1-5的书写笔顺(2遍)及在写字格中的布局,让学生用眼观察;②在书上写字格中描出1-5。提醒学生坐端正,眼与书之间保持一定距离,书写要工整、美观。教师巡视时,发现写得好的拿上台在全班展示,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平面图形精品教案 (15)

认识平面图形 课题:认识平面图形设计者:授课时间:1 本课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文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 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对过观察、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的一些特征;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 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2)对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点:重点: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文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破空。 教学难点:难点:体会图形之间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力。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活动,用亲身感受的方法来突破。 难点: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突破方法:实际操作的方法 教法学法:教法:实验研究法 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形卡片 学生:学具、图形卡片 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境。 教师带来了几张漂亮的图片,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思考图片是由哪些平面图形拼组成的。(课件出示) 你们想自己拼一拼这些图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平面图形的拼组(板书课题:平面图形的拼组) 二、教学互动 (1)引导探究长方形的拼组。 1)想一想: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平面图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图形拼一拼。3)说一说: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拼成了什么图形: 小结:利用两个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长方形也可以拼成正方形。(2)自主探究正方形的拼组。 你能用几个正方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出示要求: 1)想一想:你准备用几个相同的正方形拼一拼,可以拼成一个 什么样的图形。 2)拼一拼:利用手中的学具拼一拼。 3)说一说:把你用正方开拼成的图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小组合作,探究三角形的拼组。利用几个三角形可以拼组成什么图形呢? 学习提示: 1)想一想:你准备用三角形拼成什么图形,需要几个三角形。联系生活,利用 生活中的平面图 形的拼组激发学 生的兴趣,让学 生感知到原有的 平面图形通过拼 组可以变成漂亮 的图形,以此激 发学生也想要拼 一拼的欲望,为 新知的学习奠定 情感需求,变“要 我学”为“我要 学” 教师引导学生学 习长方形的拼 组,在学习过程 中给予学生学习 方法的指导,让 学生在教师的引 导下掌握一些数 学探究的方法, 为后面的自主探 究奠定基础。 学生欣赏图片 学生先动脑想 一想,再动手拼 一拼,然后动口 说一说。 学生自主探究, 全班交流。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4~1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4小,可能是几?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1.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2.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3.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板书设计: 1 2 3 4 5 生a爸爸妈妈教的.

(完整)小学数学一年级《1-5的认识》教案

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目标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教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索: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回答) 师:凡是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2)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1表示的? 2、认识2(教学方法同上) 3、认识3 (1)问: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3表示的,请你说一说。 (2)师:象这样的,就可以用数字3表示。 (3)你还可以说出哪些物体可以用数字3表示的? (4)请你拿出3根小棒然后想一想,用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什么图形?请你摆一摆。 4、认识4、5(教学方法同上) (二)、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2、数的顺序 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三)、教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个圆片。 三、教学写数字1―5 1、教师教拿笔姿势

八年级 第15课 认识非典 教案讲课讲稿

八年级《认识“非典”》教案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非典主要是靠近距离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染的。 2、了解非典的病症。 (二)能力目标 1、了解预防非典的安全常识。 2、掌握预防非典的基本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要有预防非典的安全意识。 2、养成讲究个人卫生的生活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非典的相关常识。 三、教学难点 掌握预防非典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 情境演练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活动体验法 五、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组收集有关非典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一)回顾非典,导入新课

2002年11月,中国第一例非典病例于广东佛山出现。2002年底,非典开始在中国南部广东省传播流行,并相继导致部分医疗系统人员受到感染,甚至死亡,有关致命传染病的消息通过非正式渠道在广东传播。2003年春节长假后期,广东进入SARS病发高峰期,关于非典型肺炎传染并死人的惊人消息也开始在广东大范围传播。 2003年2月8日到10日,随着传统新闻媒体受体制所限保持沉默、政府权威部门声音的缺失,关于非典的传言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迅速扩散并越来越耸人听闻,终于演变为一场绝大多数家庭都卷入了的大规模抢购风潮。 2003年4月,各省市相继出现“非典”病例,非典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形势万分危急。4月17日,中央终于做出果断决策,全民动员抗击“非典”。4月20日之后,全国形势开始明朗,抗击“非典”取得最终胜利。 (二)走近非典,识其真面目 活动一:医生教你识非典 (每位学生都是小医生,搜集有关非典的知识,分组进行展示。) 1、常识普及 全班分为三大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医生分别负责介绍非典病的病理、症状和传播方式。 2、交流总结,教师强调 极强的传染性与病情的快速进展是非典的主要特点。主要传播方式为近距离飞沫传播或接触患者呼吸道分泌物。 有少数患者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教案

《千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中心小学到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换算。(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3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尝试练习:5000米=()千米,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5以内的加法 教案正式版复习课程

5以内的加法教案 教学目标:1、初步体会加法的含义,认识“+”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会用自己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法。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里有很多计算问题,感受数学与 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意识, 并养成认真倾听,尊重不同观点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 教学难点:掌握5以内的加法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在上节课的时候,我们认识了五个好朋友,大家来说说是 哪五个好不好?来考考大家,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好不好 (板书) 恩,小朋友真棒,记忆力真好! (二)体会加法的含义: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画画吗?今天呀,老师也画了一幅画, 大家看一看,老师画了些什么? 恩,这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很不错。 还有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说一说? 恩,小朋友们说得真好! 我们来看,左边有一个小朋友,右边有两个小朋友,我们把

它们怎么样(合起来)对,合起来,合起来呢,我们就用这 个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呢,叫“加号”,在算式里呀,读作 “加”,来跟着老师读一遍,非常好。大家会读了,那大家会 写吗?大家写这个符号的时候要注意了,一横一竖,很像我 们语文课本里写的“十”,小朋友们在自己的作业本上写一写 加号,然后同桌相互看一下,看是不是都写对了。 我们再看哈,这里有一只红色的纸鹤,2只蓝色的纸鹤,我 们就把它合起来,合起来呢,就用加法来计算,今天我们要 学习的内容就是“加法” 来,大我们大家一起把这个算式念一遍,非常好,那谁来说 说这个算式是什么意思呢? 说得真好,你们都知道了吗? (三)拓展练习 小朋友们,喜欢做游戏吗? 下面呀,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吧,什么游戏呢?摆学具的游戏 请大家左手拿3只铅笔,右手拿1只铅笔,拿对了,真不错, 那你们知道你们手上一共有多少只铅笔吗?怎么表示?大 家做个动作给老师看看,xx小朋友,你来说一说,说得很 好。还有哪个小朋友也来说一说,真不错。那么,怎么列式 呢?xx小朋友,你会吗?你可不可以告诉大家,这个算式 表示什么意思呀? 小朋友们说他列的对不对啊?

15的认识教案

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磁扣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彩笔,并摆在桌子上。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练习,为学习新课做好铺垫。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支粉笔,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粉笔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4.5筐苹果能用数字几表示?3把香蕉能用数字几表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1-5不仅能表示单个物体的数量,还能表示一堆物体的数量。 三、出示计数器 1、先拔一颗珠,问:你认为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如果再增加一颗珠,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板书:1、2、3、4、5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数的顺序 1、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彩笔,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 五、全班齐读:正、反读 教师问:3的前面是几?后面呢?与2相邻的两个数是几?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 1、师说,学生操作 1、请你伸出4个手指头 2、请你画出3个三角形 3、请你拿出5根彩笔。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设计意图:在这一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再自己解决,有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乐趣。

《千米的认识 》的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长度的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1000米.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测量1千米的方法.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1千米的长度,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自体会生活中测量1千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你们能用手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吗?1厘米、1米呢?如果测量铅笔的长度,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2.小组交流,整理资料(课初,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课外测量的情况)各小组汇报课外测量情况: (1)测量一下路边两根路灯间的距离为多少米?多远为1000米? (2)测量一下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几圈是1000米?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图片“认识千米”. 师问: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发表自己的看法.2.教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了路旁的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km)、100千米(km)的字样,同时板书“千米”. 3.设疑:计算比较长的路程,为什么通常用“千米”(公里)作单位? 你们想了解有关千米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

三、自主探索,研究问题.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教师说明:路边两根路灯杆间的距离是50米,二十一根路灯杆的距离长1000米; 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结合本校实际)跑两圈半是1000米.那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 师问:你们知道1千米和1米之间的关系吗?(板书; 1千米=1000米)3.估想. (1)师问:1米有多长?50米有多长?100米有多长?两个里程碑间1千米的长度?(让学生闭眼想象) (2)师问: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的里程大约是1千米?(小组讨论)(3)师问:你能说一说你是怎样猜测的吗?想一想,你还知道什么物体间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或者是几千米? 记忆进率. 问:还记得手指游戏吗?现在请你猜一猜“大哥和二哥”之间有什么秘密? 明确:大拇指代表“千米”、食指代表“米”;大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距离较远,正好表示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00. 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看下图,从小林家到什么地方有1千米远,把路线画出来.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想的过程. 2.把每小时的路程和合适的交通工具用线连接起来. (学生订正时,适时加入交通法规教育.) 五、实践.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探究活动“走一走”)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六、看书质疑,全课总结.

一年级数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 0的认识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 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0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9页“0的认识”及练习四的第1、2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点:通过观察与实践活动,使学生知道的两种含义:表示没有和起点。规范0的写法,使学生能规范整洁的书写0。 2、能力点: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合作、探究的能力和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3、教育点:通过紧密联系生活的实践活动,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重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0”的含义 教学难点:0的书写方法,理解“0”的两个含义 教具准备: 1、三只小猴图片,2只桃子、1只桃子和没有桃子的图片 2、实物投影仪,活动灯片二张 学具准备: 1、1—5的数字卡片和1张空白卡片 2、62张练习题。(为写“0”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从开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哪些数字?(1.2.3.4.5.)我们一起来数一遍。(学生大声音的齐说1.2.3.4.5) 2.好,你们都会数这些数字了,现在我们用这些数字来做个猜数字的游戏,好吗? (1)这个数在3的后面,5的前面,它是几?(4) (2)这个数比2大比4小,它是几?(3) (3)这个数比1多1,它是几?(2) (4)这个数在2的前面,比2小,它是几?(1) (5)这个数比1小,它在1的前面,它是几?(0) 同学们真聪明,你们都猜对了,你们还知道0,今天我们就来学习“0”,板书(0的认识)二、创设情境,激情引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位好朋友,看看是谁?(小猴子)对,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看他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猜一猜,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同时出示三幅表情各异的猴子图。 (学生描述三只猴子的表情及其原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只要合乎情理怎么说都可以)三、揭謎底,教学第一种含义 师:你们猜对了,但吃几个桃子,为什么有那么丰富的表情?让我们数数看。 1、提示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 出示2个桃子,问:用几表示?(小猴看到2个桃乐呵呵)学生举起数字卡片2 取走1个桃,问:用几表示?(小猴吃了1个桃,嘴巴鼓鼓的)学生举起数字卡片1 再取走1个桃,出示空盘子,问:用哪张卡片表示?有吗? 师:什么也没有用:0“来表示。 板书:0的认识

《1——5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

《1—5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中第1课时:1-5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通过直观观察物体的基础上认识1—5各个数字。 2、培养学生数字的形成概念,理解1—5的实际数量。 3、培养学生初步了解1—5的数序。并能正确读写1—5各数学。 4、利用“野生动物”图,初步培养学生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受到保护自然环境的教育。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实际认识每个数的实际数量及正确规范地书写1—5各数。难点:认识数字的实际数量表示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 电脑,各种动物图片、及小棒、计算器、数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教学 教学构思: 通过课前谈话导入新课能够生动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小组合作交 流能够培养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精神,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进一步开拓学生学习思路。

1.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游动物园?喜不喜欢?(喜欢)(接着电脑出示挂图) 师:同学们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谁能把整幅图意说一说? 生:这幅图画的是老师带学生去游动物园。 师:那么动物园里有些什么动物?除了动物以外还有什么? 请同学们从上到下,从左往右,从近到远逐一观察 2.分小组讨论:每4个人分一小组进行讨论。(5分钟后汇报) 让他们大胆发现、探讨。 3.结束讨论,引导学生作全面回答。 师:图上有些什么动物?各几只? 生:图上有 1头大象,有2头牛,有3只长颈鹿,有3匹马,有4只小鸟。师:图上1头大象,2头牛,3匹马,3只长颈鹿,4只小鸟各用表示?谁能用手指指给老师看? 生: 1头大象指1个手指, 2头牛指2个手指。 3匹马指3个手指, 4只小鸟指4个手指。 师:图上除了动物园里面动物外,还有什么东西?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15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数字15教案(附教学反思)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小班数学活动认识数字1-5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设计背景,活动目标,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 认识数字(1-5),区分数字(1-5),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 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数字1-5教案吧。设计背景 1本次设计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利用直 观的教具,幼儿就能很快的准确描述(1-5)各数,知道数字符号代表 的意义。 2根据数字儿歌,帮助幼儿认识数字。 3设计一棵果树,树上有许多苹果,每个苹果都是一个数字(1-5)然后让幼儿根据老师的口令涂上颜色!例如:给标1的苹果图上绿色……。 活动目标 1认识数字(1-5)。 2区分数字(1-5)。 3知道数字符号代表的相应意义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数字(1-5) 难点:理解数字符号代表的相应意义 活动准备 1装有5个数字卡片的箱子 2彩色笔若干

3幼儿的操作材料包:橡皮泥一根筷子 活动过程 一手指谣。 二认读5以内数字。 1 教师:说说数字像什么依次举出五个数字,让幼儿说出每个数 字像什么? 问题:12345的形状各像什么? 2 根据幼儿的描述选择变成儿歌,帮助幼儿认识数字(1像铅笔能写字、2像鸭子水上漂、3像耳朵听声音、4小旗迎风飘、5像钩子挂东西) 3从数字箱抽卡片,读数字 教师:请小朋友抽出一张卡片,然后大声读出卡片上的数字,这 项练习,幼儿轮流从箱子里摸出数字卡片,并读给大家听。正确的小 朋友掌声鼓励,错误的小朋友再给他(她)一次机会。大家帮助他说 正确,反复进行。 4涂色:(出示大树的图) 教师:让幼儿把树上的数字1涂成红色、数字2涂成绿色、345也用同样的方法,多次进行。 三找找数字1和5。 教师介绍材料操作内容: 问题(1)小朋友看看图上有什么?(小鱼、太阳、数字等) (2)找找看,图中有哪些数字宝宝?(1、2、3、4、5)幼儿找出所有数字大声认读数字。 四理解数字代表的相应意义。

三年级认识千米教案

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页—22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认识并感受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推算、估计等活动中,初步了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意识,发展数学推理、估测能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课前准备:分小组观察100米的跑道,走一走长100米的跑道,记下用了多少步;了解学校环形跑道的长,并记录相关数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创设情境。 1、复习旧知,引发思考 师: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谁能告诉我1学生?米大约多长1分米大约多长??1厘米大约多长 纷纷回答。师:哦!大家用手比划的方式表达出了长度.很好!师: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认识千米)师:想想1千米的长度你还能用手比划出来了吗?那就通过今天的

学习体验,想想用什么方式表示出1千米的长度吧! 2、创设情境,唤醒初识师: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相关信息,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信息呢?(课件展示相关千米的图片)师:现在你对千米有了什么初步的印象呢?学生:千米很长,很远!师:是的,当我们计量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到千米这个单位,用字母km表示,千米还有一个名称是公里。(课件出示概念并板书:km公里)师:接下来老师就邀请大家一起开启我们今天的体验之旅,从多形式,多方位来体验感知1千米的长度! 二、分层体验,构建感知 (一)借助经验,步数量化1千米。 1、师:1千米比较长,我们先来体验100米的长度。大家看这是我们熟悉的学校运动场,这条是

幼儿园大班数学《1到5的认识》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1到5的认识》教案模板范文.docx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1~6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4~16页 教、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设计: 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师:小朋友们,你去过动物园吗?你们瞧,(课件演示)在一个天气晴朗的早晨,老师和同学们来到了野生动物园。(课件出示14~15页主题图),这里有这么多可爱的小动物!跟你的小伙伴讲一讲,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有几个? [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情境"野生动物园"激发儿童主动探究的欲望。] 学生小组内交流,并且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交流中,引导学生按不同事物类型分类数数,并且进行有序观察。 [通过教师参与,渗透分类观察的方法。] 2.学生汇报。 3.老师根据汇报情况适时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 同时让学生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通过小组交流、认读数字卡片以及找出自己的数字卡片等活动,逐步抽象出数。] 反馈实践 1.谈话: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让学生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在丰富的操作和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数的概念,发展数感。] 2.谈话: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数吗? 请告诉你的小伙伴你是用哪种方式来表示这个数的。 3.同桌之间考一考,教师参与到个别组的活动中。 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