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掌握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与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张,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学习重点】

宋代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

【学习难点】

1.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的史实。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夯实基础

(1)政治:

(2)经济:

(3)自然:

(4)主观:

二、合作探究,引发求知

(一)根据课本、材料与图片,解决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宋史》载,南宋首都临安是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到13

世纪(南宋后期)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仅有10万人口。《梦粱录》中记载“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早市、夜市昼夜相接,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

(1)根据材料一,分析宋代城市在人口规模、商业活动等方面有哪些新的特点?

材料二宋代海外贸易图P45

(2)宋代对外贸易有何不同?

材料三

北宋纸币铜版拓片南宋纸币“会子”铜版拓片(3)宋代什么代替了金属货币?它的产生具有什么影响?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

材料一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朝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乱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材料二(南方闽国统治者王审知)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政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

——《旧五代史》材料三唐宋之际经历了由暖转寒的气候变化。南方气温变幅小,雨量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纪念科学家竺可桢论文集》请阅读上述材料,小组探讨解决: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示:可从政治、经济、自然环境等方面进行思考)。

三、学以致用,思想升华

材料一宋朝时,北方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破坏较小,相对完好的森林植被可以发挥调节气候、蓄保水分和抗御灾害的作用。

——《相关史事》材料二

通过分析材料一、材料二,你得到什么启示?

四、知识整合,形成体系

五、巩固检测,小试牛刀

1.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 “苏湖熟,天下足。”

D.“无徽不成镇。”

2.有位文物商人向你推销一件冰裂纹瓷器,你推测该文物最早可能出自( )

A.唐代刑窑

B.宋代哥窑

C.唐代越窑

D.北宋景德镇

3.从魏晋到南宋,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其主要原因不包括()

A.中原人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

B.南方战乱较少

C.南方自然条件比北方优越

D. “苏湖熟,天下足”

4.南宋时,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他抵达泉州后应道哪个机

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

B.宣政院

C.市舶司

D.理藩院

5、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应该创作于下列哪个

朝代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6、阅读下列材料并思考

材料一北宋纸币铜版拓片。(见下图)

材料二“唐都长安的坊和市严格分开,店铺商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南宋临安则是大街小巷店铺林立,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各种小贩走街串巷叫卖。”

材料三“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中这种货币的名称叫什么?它与金属货币相比有什么优点?它的出现在历史上有什么意义?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唐代的“市”是什么区?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住行的角度考虑,你愿意居住在唐都长安还是南宋临安呢?说明理由。

(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问题?因此,宋代政府专门设立了什么机构来管理?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导学案--第9课 宋代经济的发展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学习目标】 1.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的具体表现。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况,理解我国古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3.认识宋代的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 【合作探究导学】 知识点一农业的发展 【基础梳理】 1.背景:自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发展。从____________至两宋时期,南方的战乱较少,北方人口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________。 2.概况 (1)南方农业发展速度加快,逐渐超过北方。 (2)自宋代开始,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同时,________、福建和________地区得到很大开发。 (3)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农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3.表现 (1)粮食作物:________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 ①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增加。 ②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________和川蜀一带。 【合作探究】 “苏湖熟,天下足”是自宋朝开始流传的一句谚语,意思是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粮食收成好,天下粮食就充足了。 (1)“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宋朝时期农业的发展。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宋朝时农业发展的表现? (2)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及结果。 知识点二手工业的兴盛 【基础梳理】 1.纺织业 (1)北宋时,南方丝织业胜过北方。四川、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 (2)南宋后期,兴起,海南岛棉纺织工具先进,棉纺织品种类较多。 2.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1)河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2)北宋兴起的江西,后来发展成为瓷都。 (3) 时的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居世界领先地位。 水稻种植面积的增长;北宋时________的传入和推广;优良品种的培育;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水稻由南方推广到北方。【探究归纳】 从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等因素的影响,南方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了北方。

计量 第四章 (1) 案例分析

第四章 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近年来,中国旅游业一直保持高速发展,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中国的旅游业分为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两大市场,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2.6%,与此同时国内旅游也迅速增长。改革开放20多年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的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4.4%,远高于同期GDP 9.76%的增长率。为了规划中国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定量地分析影响中国旅游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模型设定及其估计 经分析,影响国内旅游市场收入的主要因素,除了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支出以外,还可能与相关基础设施有关。为此,考虑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国内旅游人数2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3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4X ,并以公路里程5X 和铁路里程6X 作为相关基础设施的代表。为此设定了如下对数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 23456123456t t t t t t t Y X X X X X u ββββββ=++++++ 其中 :t Y ——第t 年全国旅游收入 2X ——国内旅游人数 (万人) 3 X ——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4X ——农村居民人均旅游支出 (元) 5X ——公路里程(万公里) 6X ——铁路里程(万公里) 为估计模型参数,收集旅游事业发展最快的1994—2003年的统计数据,如表4.2所示: 利用Eviews 软件,输入Y 、X2、X3、X4、X5、X6等数据,采用这些数据对模型进行OLS 回归,结果如表4.3: 表4.3

由此可见,该模型9954.02 =R ,9897.02 =R 可决系数很高,F 检验值173.3525,明 显显著。但是当05.0=α时776 .2)610()(025.02=-=-t k n t α,不仅2X 、6X 系数的t 检验不显著,而且6 X 系数的符号与预期的相反,这表明很可能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 计算各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选择X2、X3、X4、X5、X6数据,点”view/correlations ”得相关系数矩阵(如表4.4): 表4.4 由相关系数矩阵可以看出:各解释变量相互之间的相关系数较高,证实确实存在严重多重共线性。 三、消除多重共线性 采用逐步回归的办法,去检验和解决多重共线性问题。分别作Y 对X2、X3、X4、X5、X6的一元回归,(quick- Estimate Equation)(求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则选中如x2 x3然后右键鼠标)结果如表4.5所示: 表4.5

七年级上册历史《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在南宋完成南移。 2、通过历史图片对比和史料阅读,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素养。 3、领悟社会安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通过世界领先的宋代文明树立民族自信,增强家国认同观念。【学习重点】宋代农业的发展 【学习难点】宋代商业贸易的繁荣 【学习检测】 一、农业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原因 ①经济因素:唐朝中期以来,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先进__________,增加南方__________。 ②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③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社会相对稳定 ④政策因素:宋代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农业发展的表现 ①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耕作技术提高 ②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传入的_________在北宋推广到东南地区,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品种。到宋代时,_________跃居粮食作物的首位。 ③宋代南方各地普片种植经济作物,________和________是当时的主要经济作物。 二、手工业的兴盛 (1)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 (2)宋代时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南宋时, ________成为我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3)宋朝时,________、________和明州的造船业水平很高,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史最早的船坞,南宋海船上已配备了________。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表现: ①商业城市:宋代商业繁荣,黄河、长江及运河沿岸新建了很多________,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城市中商铺遍及大街小巷,经商时间不在受限制,出现了________和夜市。商业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②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________和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________进行管理。 ③纸币的出现: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____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与铜钱成为并行的货币 (2)结果: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__时期最后完成。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珠三角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在发端于美国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的情况下,以加工贸易为鲜明特色的珠三角地区经济成为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的重灾区。在此背景下,珠三角经济转型面临着更加复杂的背景和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我县的经济发展及招商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集群特点及现状 目前,广东省已形成了一批以专业镇为特色的民营产业集群区域。在1145个县市辖镇中,产值超过10亿元的有300多个,超过20亿元的有120多个,超过100亿元的有24个。在珠三角的404个建制镇中,以产业集群为特征的专业镇占1/4,其中包括佛山、中山、东莞以纺织和服装产业为主的集聚区和佛山、潮州、云浮以陶瓷和建材产业为主的集聚区。 珠江东岸的深圳、东莞、惠州、广州已形成了我国著名的电子信息产业走廊,经济规模近4000亿元,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区,尤其是在深圳建成的高科技园区产业集群,有多家大型企业进驻,如联想、华为、IBM、TCL等。在珠江西岸,形成涵盖佛山、中山、江门、珠海等地的电器机械产业集群,经济规模达1000多亿元,也在全国处于首位。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是中国重要的汽车产业集群,汽车消费市场占了全国市场的 1/4;珠三角的彩电产量占全国1/2强,家用电冰箱产量占1/3,纺织业居全国第二。由于地理位臵的优越、改革开放初期的优惠政策和低成本的优势,珠三角地区吸引了众多的外商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广州、东莞、深圳、佛山等四个主要城市,以港澳台投资商为主。从企业规模来看,以2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的中小型企业居多。 目前珠三角地区主要的产业还集中在第二产业中,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特别是高附加值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电信、物流等部门,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较大。国际金融危机对珠三角的外向型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导致企业陷入困境,出现了大量加工贸易型企业破产和非正常撤资现象。总的来说,珠三角地区仍然处于国际产业链中的低端,低技术含量、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及战略取向

我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及战略取向 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政策的引导下,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自主增长机制明显增强。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达到%,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点。与以往的经济周期性变化相比,目前经济增长的速度不仅恢复到了潜在的经济增长率水平,而且表现出了许多新的结构性特点,预示着经济发展已经开始进入新的阶段。 一、新阶段的主要特征 从近两年经济增长及其结构变化趋势看,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重化工业主导的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这一阶段的经济发展有三个明显特征。 1、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变化,形成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高增长 20XX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为%,其中重工业增长率为%,轻工业增长率为%,20XX年则分别提高到%、 %和%。两年中重工业比轻工业的增长分别高出1个百分点和4个百分点,重工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例也从%提高到%。重工业增长不仅明显超过轻工业,成为带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而且从整个经济增长来看,重工业增长也发挥着主导作用。1998―20XX年工业增长为%,同期GDP增长为%,工业增长高出GDP增长个百分点;20XX年GDP增长%,工业增长%,工业增长高出GDP增长个百分点。20XX年GDP增长%,在农业和服务业增长速度均比上一年有所减慢的情况下,工业增长速度却达到%,高出GDP增长个百分点。因此,工业尤其是重工业增长速度的提高,不是短期因素所为,而是由长期积累因素作用的结果,反映了我国经济未来结构变动的趋势。 经济高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的高增长。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新高。与近几年消费增长平稳和净出口增速下降的情况相比,投资的增长无疑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从理论上讲,投资高增长是工业化进程中重化工业加速发展阶段支撑经济高增长的必要前提,与前期以轻工业为主和后期以服务业为主的发展阶段相比,新的发展阶段必然伴随着投资的大量增加。20XX年我国工业投资14460亿元,同比增长%,提高了个百分点。带动投资高速增长的主要工业行业大多集中在重化工业领域,据20XX年统计公报显示,在500万元以上项目中,钢铁投资增长%,电解铝增长%,水泥增长%,汽车增长%,纺织增长%,煤炭增长%。另外,就长期趋势而言,投资增长的作用也反映在近几年我

美国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美国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二战后五十多年来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与基本特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通过列表、制作示意图,反映美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大致情况,培养学生根据图表、数据说明有关历史现象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认识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资本主义自我调节与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美国在国际事务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从而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内涵,领会经济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或是突出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也受制于政治形势。战后美国经济的周期性发展,与国际形势的变化密切相关,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可结合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分别突破。 教学设计思路 二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战争结束后,经过恢复与改造,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南部呈现繁荣景象;第二阶段,面对危机与“通胀”,经过调整,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沉重;第三阶段,通过调整政策,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在叙述上,教材特地以“战后的繁荣”、“危机和经济调整”以及“新经济的出现”三目介绍了战后五十多年美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教学媒体 视频、课件 教学结构和过程 【导入新课】 (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财产被毁。而作为主要战场的欧洲、亚洲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战后的世界,一片凋零,到处都是残破、萧条。可是有一个国家却在这次大战后,迅速的发展、强大起来了。这是哪个国家呢? (回答) (讲述)在战争初期,美国向交战双方出售武器,大发军事横财,一直到日本轰炸美国军事基地——珍珠港为止。这之后虽然美国也宣布参战,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都是由于战场距离美国很远,所以它受到的战争破坏也相对较少,这就帮助它在战后很短的时间内,获得了很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大家结合“导入框”中关于“硅谷”的知识,我们一起看一看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如何创造的。 【讲述新课】 一、战后的繁荣 (讲述)刚才说了,美国因为在战争中的损失相对较小,所以在战后的重建过程中,它很快地恢复了往日的繁荣。美国成为了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它的富强都表现在什么方面呢? (学生结合教材的大字和小字内容,进行回答) (补充一些图片,讲述)从小字部分的“工业生产极大发展”,可以看出教材结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照片“美国学生在使用计算机”是美国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例证;材料“发展高新科技”、照片“从月亮上看地球”,则印证了战后“美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术成果,改进传统工业的生产技术,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 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体现在了各个方面。整个美国,相对于战后

人教版七下历史(2016)导学案(无答案)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班级_______小组______姓名________ 【学习目标】 1.掌握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 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 ●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 一、农业的发展 1.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______,从越南传入的________,成熟早,抗旱力强,在江南地区推 广。南方的水稻在______也得到较大推广。______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谚语。 2.南方各地普遍种植________,产茶的州县比以往有所增加。 3.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向北推进到________和________一带。 二、手工业的兴盛 1.纺织业:北宋时,南方丝织品有了很大的发展。______________地区的丝织生产发达。棉织业 兴起,________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

2.制瓷业:______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河北________、河南 _______等地炼制的瓷器, 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_____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___________已3.造船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领先世界。北宋________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南宋的海船规模_______,设计________,配备了________。 三、商业贸易的繁荣 1.商业都市:宋代最大的商业都市是________和________。街市到处可以开设_______;经商时间不受限制,出现了_______和_______;乡镇的商业区称为_______。 2.海外贸易:______、______成为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近至 _______、_______,远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 _______,加以管理。 3.货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经济重心的南移: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中心南移,到__________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_________。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归纳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订正后在书中标记) 2.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有哪些?(订正后在书中标记) 一、选择题 1.宋朝时,优良品种占城稻是从哪里引进的?( ) A.xx B.xx C.xx D.xx

发展经济学小论文!!!

《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评述 简介:本文是对速水佑次郎和神门善久的《发展经济学—从贫困到富裕》一书的评述。 关键词:发展中国家 脱贫 技术进步 制度机制 一、 主要内容介绍及该书的组织 发展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的可能性,它着重研究贫困特别严重的低收入发展中国家。当今世界上的低收入经济体如何才能进入经济持续发展的轨道,实现脱贫减困的近期目标和赶上富有的发达经济体的长期目标呢?发展经济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得这一问题的答案。这也是发展中经济的视野——脱贫减困,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今世界是以国家之间非常大的收入不平等为特征的。通过经济发展摆脱贫困和苦难是低收入国家的共同目标。而本书也旨在阐述发展中国家在新千年面临的新问题,重点探讨低收入国家追赶高收入经济体的发展问题。该书基本围绕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思路构思,具体组织如下: 第一章 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第一章旨在建立全书的理论框架。按照这个理论框架,社会体制的发展是经济子系统和文化——制度子系统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本书中,考察的是消除当今世界上低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和高收入的发达国家之间极大的人均收入差距所需的经济发展,如果不考察社会组织和人的价值体系必不可少的重大变化,是无法领悟如此广泛的经济增长的。理解经济变量(诸如资本和劳动力)数量扩张与文化、制度相互作用进而产生出一种有利于人均收入增长的社会制度的过程,应该是发展经济学的最终目标。作为达到该目标的第一步,这章提出了一种分析经济、文化和制度变化之间的复杂关系的理论框架。 文化——制度 子系统 经济子系统 上图即是一个有关社会体制发展的广义的概念性框架。该图是阐述社会体制如何在经济和文化——制度变量之间辩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演进的模型。 之后本章又阐述了经济增长来源于三方面的因素: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和效率提高。第三节用这种理论框架观察发展中经济,指出,当今发展中国家的主要问题是资源禀赋(人口爆炸性增长,土地资源稀缺性加剧)和技术变化的速度缓慢,即所谓的“提出问题”。进而提出其核心思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技术和制度上存在巨大的差距,但这些差距同时可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文化 (价值系统) 制度 (规则) 资源 (生产要素) 技术 (生产函数)

经济学案例分析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下面是本站为大家带来的经济学案例分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案例分析 失业率与宏观经济政策 最近,美国失业率持续一种相对稳定状态,而欧洲的失业率却急剧上升而且持续在30年前的水平之上。 如何解释两地劳动力市场的差别呢,部分原因在于两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同。美国只有一个中央银行,即联邦储备系统。他严格监控着美国经济。当失业率提高影响到居民对经济的信心时,美联储会放松银根,实行用心的货币政策,刺激总需求和提高产出,并防止失业率的进一步提高,实际上这是透过提高通胀率来降低失业率的方法。 而这天的欧洲还不存在这样的机构,欧洲是个国家联盟,它的货币政策由欧洲中央银行统一制定,由于思考到各国状况的复杂性,欧洲中央银行的目标主要是持续物价的稳定,奉行强有力的货币政策,全力持续低利率和低通胀。在这样的状况下,就无法利用通货膨胀政策来降低失业率。 问题 1、什么是失业问题造成失业率高的原因有哪些 2、说明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1、(1)失业问题就是由失业所引起的一系列问题。失业不仅仅仅是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个政治问题,失业是经济问题,因为失业意味着浪费有价值的资源,不利于经济的迅速发展;失业是个政治问题,是因为它使成千上万的人失去工作,收入减少或丧失收入的来源,使人们整天无所事事,生活在痛苦和无奈中,会引起社会的动荡。 (2)失业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①摩擦性失业,是指人们在各地区之间、各种工作职位之间变动所构成的失业。 ②结构性失业,是指因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构成的失业。 ③周期性失业,是由于经济周期的变化而产生的对劳动总体需求不足所构成的失业。

美国经济的发展教案 人教版

第课美国经济的发展预习学案 研学设计

探索研究

同步达标 级基础训练(小试牛刀)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是 .英国.美国.日本.德国 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最迅速的地区是 .西部和南部.西部和东部 .西部和北部.东部和南部 .大幅提高油价引发—年经济危机的地区是 .远东.近东、中东.美国 世纪年代中期以后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是 . 美国. 日本 . 英国. 德国 世纪年代以后,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 .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 信息化和电汽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 信息化和全球化.电汽化和全球化 级能力检测(登高望远)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列选项中不属二战后美国经济繁荣的有利因素是 .占据广阔的国际市场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发动朝鲜战争 .二战后美国经济和科技的成就不包括 .战后初,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以上 .战后初期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的 —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了一番还多 .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世纪年代中期以后美国调整经济政策带来的消极影响是 .经济地位下降.大量工人失业 .受通货膨胀困扰.成为最大的负债国 .新经济时代美国经济现状包括 低通胀低失业率 财政赤字减少高增长率 . .下面关于美国经济发展特点的论断错误的是

. 五六十年代,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北部繁荣. 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实力地位下降 . 年代,通货膨胀明显,债务负担沉重 . 年代,持续稳定发展,进入经济时代 二.材料解析题 . 读下列材料 全世界最大的家高科技公司中,有差不多把公司总部设在“硅谷”。科技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有人统计,年,这里每小时就产生名百万富翁。年,“硅谷”的生产总值达到亿美元,“硅谷”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回答: ①通过“硅谷”创造的奇迹,你可以得到怎样的论断? ②现在中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的是什么? 三.问答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能够呈现繁荣景象的原因有哪些? .概述新经济时代美国的经济状况

最新八级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导学案讲课讲稿

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导学案 第一节交通运输 一、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1、重要作用:人们把交通运输比喻为经济发展的“”。 2、交通运输:指使用把或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一个地方。 3、现代运输工具:、、、等。 4、现代运输方式:、、、 、等。 5、现代各种运输方式的比较: 运输方式优点缺点 公路运输方便、机动、速度。运费较、运量较。 铁路运输速度、运费、运量、连续性好灵活性较差、短途运输成本高航空运输速度、舒适、安全。运量、运费。 水路运输运费、运量。速度受天气影响较大 管道运输方便、速度快运量大、运费低、损耗 小、安全可靠、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灵活性差 6、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①贵重、急需、最小的货物,运距远,适宜选择运输。 ②鲜活的或易变质的货物,运距较近,多采用运输,运量大,运距远,则采用运输。 ③大宗笨重货物,运距离运输,一般选择运输或运输(起止点都临海,选择运输,起止点都临江河,选择运输,起点或终点既不临海也不临河,则选择运输。) 二、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 1、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我国铁路运输网分布格局:东部铁路网,西部铁路网。 3、从铁路基本延伸方向看,我国主要铁路干线分为干线和干线两大组,在铁路干线交会处,多形成重要的。 4、我国主要铁路线:“三横五纵” (P88中的图4.5) 走向干线名称起止点 南北干线 (五纵) 线北京—— 线北京—— ——线——北京—— ————线—————— ——线———— 东西干线 (三横) ————线——北京———— ——线———— ———线——南昌———项目所在省(区)交汇的铁路

北京北京、、、、 成都四川、 徐州江苏、 株洲湖南、、 兰州甘肃、、、 杭州浙江、 郑州河南、 第二节农业 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1、农业部门:主要包括、、、。 2、重要地位: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西部和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1、东西差异:大致以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东部农耕区和西部牧业区。西部地区农业分布:①天然广布,以业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牧区、牧区、牧区、牧区。P93图 ②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源、河谷和绿洲。 东部地区农业分布:①业:东部和的地区。 ②业:和的林区,以及 部的林区。 ③业:地区是我国基地; 地区是发达。 2、南北差异:东部以业为主地区,以——为界。P94图 耕地 类型 作物熟制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东北平原:年熟 华北平原:年熟 或年熟 、、 、、 、。 秦岭—淮河以南长江中下游平原年熟 华南及海南岛:年熟 、、 、。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这是“”的重要内容之一。 2、考虑条件:①条件:、、、和。 ②条件:市场、运输、 水平、国家。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①: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但是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②: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的地方,适宜种粮。 ③:降水较少,但是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 ④:河湖较多的地方和沿海地区,适宜发展渔业。 四、走科技强农之路:我国必须依靠科技的优势,大力发展、、 、、农业,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的步伐。第三节工业 1、概念:工业生产包括开采,以及对(产品、产品)进行和的过程。 2、分类: 3、重要性: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和、 和等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4、分布格局:东部沿海工业中心,并 集中了主要的工业基地:A 、 B 、 C 、 D ;中部地区工业中心; 西部地区工业中心,分布。 5、北京的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新技术开 发试验区,湖北新技术开发区被 称为“”。 6、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 ,、 、成 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工业以提供资料为主采矿、冶金、电力、机械、化学工业、核工业等工业以提供资料为主纺织、食品、皮革、造纸、钟表、家用电器等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_第9课_宋代经济的发展_导学案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新教材: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导学案 【课标要求】知道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炼自然环境开发、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技术提高与区域扩展、商业与市场等关键词,理解这些因素在宋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体会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途径。 【学习重点】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 【学习难点】商业贸易的繁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名画引领,再现历史 多媒体展示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引导学生在图中寻找信息,感受宋代都市的繁华和市场的繁荣。 师:你看到了哪些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做什么、你对这幅画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生:画中有仕、农、商、医、卜、僧、道、胥吏(xū lì)、船夫等不同身份的人;他们正在赶集、做买卖、闲逛、饮酒、聚谈、推舟、拉车、乘轿、骑马等,遍布大街小巷的店铺。 师:如此繁荣的市场,你可以买到哪些东西呢? 生:馒头、大米、茶叶、布帛(bó)、瓷器、各类材质的装饰品等。 师:商贸市场繁荣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生: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教师由此导入新课。 .专业WORD

二.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设计意图:从在直观的《清明上河图》上收集宋代商业繁荣的信息,到探究商业繁荣的基础,再到表格整理宋代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概况,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宋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生产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学生形成系统分析历史问题的意识,感受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不竭的动力。 二.佐证历史,探究历史:经济重心南移 多媒体出示材料,引导学生填写表中“发展集中的区域”一栏。 师:填写的这些地名集中在中国的南方还是北方? 生:中国的南方地区。 多媒体出示材料,一组整理过的地图、文字资料,反映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全过程。(晋南北朝→唐朝中后期→南宋时期) 师:为什么宋代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出现南方胜过北方的趋势? 生:南方相对稳定,大量北方人口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资源。 在此基础上,教师总结: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有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因素和政策倾向等。 三.引导深入思考,感受人地和谐:南方经济发展的自然条件 师:自晋以来,江南地区不断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南宋时,南方已经超过北方,成为中国经济的中心之一。结合教材《相关史事》,讨论南方超过北方的自然环境因素。 生1:北方:原来气候温和,植被茂密,有利于农业生产。 宋代气候变化,加之北方开发较早,战乱频繁,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严重。 .专业WORD

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原因:近年,经历“瘦肉精”、“红心鸭蛋”、“大头娃娃”等食品安全事件后,“三鹿奶粉”事件再次把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当前,食品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早前热议的《食品安全法》。是中国食品安全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步骤,食品安全的监管方式成为核心话题。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自身的特点。然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食品安全问题是经济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所共有的社会经济现象;2、我国食品安全立法工作滞后;3、食品安全的管理机构分散、职能不统一;4、缺乏正常的食品安全监督公众渠道;五是社会整体诚信资本的缺失。措施:食品安全具有较强的公共性和社会性,与社会公共利益息息相关。因此,鉴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的现状,1、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创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机制,构建食品安全工作新格局。加快质量电子监管网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手段。建立严密的食品监管网络,对种植养殖、生产加工、包装、储运、销售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管,确保食品安全。2、集中整治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严厉打击“黑窝点”,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生产加工食品行为,取缔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生产许可证的生产加工企业。3、构建食品安全评估评价体系和食品安全信息体系。以国家级食品质检机构和食品安全专家为专业技术支持,对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评估,形成风险评估报告,对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测,及时发布预警公告。 4、完善食品安全相关标准和相关认证。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国食品安全标准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进程。 5、加强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应急体系建设。完善食品安全应急反应机制,建立实施食品安全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全面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的督查督办力度,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查处机制,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和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

最新完整版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宋代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宋代经济的发展》是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中的第4节课,上承金与南宋的对峙,下启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是对宋代社会经济的整体介绍。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盛和商业贸易的繁荣。三个部分关系密切,农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共同推动了商业繁荣局面的出现,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全面发展直接推动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因此教材每个子目都着重介绍南方经济的发展,并将经济重心南移为其线索贯穿全课。同时宋代经济的发展也与这个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密切相关,在彼此不断经济往来过程中,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程度加深。 2、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为经济史范畴,相对而言内容枯燥乏味,而且知识点多而杂乱,初一学生掌握起来存在一定困难。初一年级学生对历史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一方面希望老师讲课内容新鲜、充实、饶有趣味,最怕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已具有接受较系统的知识,理解一些问题的能力,但看问题不深刻,不全面。因此就要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通过史料的补充,问题的设置,充分调动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促使其有效、积极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经济史的兴趣,提升课堂学习质量。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表现,分析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掌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史实,思考宋代经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多媒体手段(史料、图片、视频等)和情境创设、问题探究等方法,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史料实证素养;通过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知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与现实价值,了解宋代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家国情怀素养。 4、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宋代手工业、农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教学难点:宋代商业繁荣

经济学案例分析 (1)

经济学案例分析 价格管制的例子 1、一套房子的房东把房子出租,在市场自由运作之下,能收到的月租是1000元,然而政府为了让穷人也能租得起房子,强行规定房租只能是800元。 如果你是房东,你将如何应对? 答:“钥匙金”、“鞋金”、“签约费”、服务减少,不搞卫生;少提供家具 最低价格分析 2、案例:最低工资法造成失业 问题是否出自曼昆经济学原理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观点:最低工资标准会引发失业副效应赞同:市场价格(工人工资),应由市场的供(劳动力) 求(企业)关系调节,建立最低工资制度,属于政府人为干预市场(劳动力价格)的行为,短期内也许有利于市场的平衡,长期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提高了工人工资,企业的用工成本就增加,企业的盈利少了,用于再发展的钱也就少了,不理于公司的长期发展,所以工人的就业也就收到了影响. 例如:新劳动法出台,更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执行,加上近些年,不断的提高工人工资标准,广东的许多企业纷纷关闭,转向东南亚等消费工资低的国家. 反对: 1.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的转型期,市场机制导向的劳动力市场还没有充分形成。政府的干预更能宏观的调控市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2.在理论上,一般只有当最低工资标准过高,违背了经济规律时,才会导致失业率的上升。但从我国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实践来看,这一最低工资标准水平并不高。 3.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和社会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自从经济学家提出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如果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从而使失业人数增加的理论后, 国内外的许多学者纷纷展开了实证分析。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得到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会增加失业率的明显证据。反倒是,有研究表明,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不仅不会降低就业,却能促进企业提高管理和技术水平,进而改善收入的不平等状况,促进全社会共同富裕。 最低工资增长在有可能减少就业的同时,也会通过增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劳动效率,从而促进就业增长。两者相抵,很有可能促进就业的正增长,维持经济的良性运行。

《美国经济的发展》教案

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 一、导学目标 课标:概述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重点: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 难点: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二、课前预习 1、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简表 2、引发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三、课内探究 1、二战后美国的发展历程可以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当堂训练 1.下面是二战后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变化表。 对该表反映的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描述,较为正确的是() A.一直萎靡不振 B.保持繁荣稳定 C.起伏变化明显 D.保持攀升势头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是() A.持续发展 B.信息化和全球化 C.经济危机不断 D.通货膨胀严重 3.如下《) A C.联邦德国经济增长率超过美国 D.美国丧失世界第一经济大国地位 4.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A.进行社会经济改革 B.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 C.把重工业放在发展的第一位 D.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5.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 A.高速度、低通胀B.改善人民生活、缓和社会矛盾 C.信息化和全球化D.高速度、低失业率 6.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美国对西欧、日本的扶持 C.各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D.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出现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摘自2010年泉州市中考试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演说(1)“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陷”这一目标在美国罗斯福新政中能否实现?为什么? 材料二二战后,美国经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具体体现在对外直接投资即资本输出增加

最新经济学案例分析 最新

内容简介 《经济学案例分析》在内容设计上尝试突破这种界限,在内容上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微观经济学的案例分析,第二部分是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第三部分是发展经济学的案例分析,第四部分是产业经济学的案例分析。 [1] 图书目录 第一篇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供给和需求基本理论案例 第一节商品供给理论案例 第二节商品需求理论案例 第三节均衡价格理论案例 第四节价格政策案例 第五节蛛网模型案例 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案例 第一节消费者偏好与效用理论案例 第二节消费者选择理论案例 第三节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案例 第四节消费者剩余与价格歧视案例 第三章生产者理论案例 第一节生产函数案例 第二节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案例 第三节规模报酬理论案例 第四章成本论案例 第一节成本函数案例

第二节机会成本与沉没成本案例 第三节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案例 第五章市场结构理论案例 第一节完全竞争市场理论案例 第二节垄断市场与价格歧视理论案例 第三节垄断竞争市场理论案例 第四节寡头垄断市场理论案例 第六章生产要素市场理论案例 第一节土地市场理论案例 第二节资本市场理论案例 第三节劳动力市场理论案例 第七章市场失灵理论案例 第一节信息不完全案例 第二节外部性理论案例 第三节公共产品理论案例 第二篇宏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八章国民收入核算 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案例 第二节国民收入核算方法案例 第三节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案例第四节名义GDP和实际GDP案例 第九章简单国民收人决定理论

第一节凯恩斯消费理论案例 第二节其他消费理论案例 第三节乘数论案例 第十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第一节投资理论案例 第二节 IS—LM模型案例 第十一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及效果分析第一节财政政策案例 第二节货币政策案例 第三节两种政策混合使用察例 第十二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第一节总需求理论案例 第二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案例 第十三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一节失业理论案例 第二节通货膨胀理论案例 第十四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 第一节经济增长理论案例 第二节经济周期理论案例 第三篇发展经济学案例分析 第十五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理论案例第一节经济增长和经济增长方式理论案例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第一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总体小康,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十二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据此回答1~2题: 1.对我国现阶段的小康水平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A.只是在经济上实现全面建成小康 B.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C.已经实现全面小康,只是水平仍比较低 D.是少数人的小康,多数人还处于贫困状态 解析:B现阶段的小康水平是总体小康。A、C、D说法错误。 2.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之间的联系表现在() A.全面小康是实现总体小康的基础 B.总体小康是实现全面小康的过渡期 C.总体小康偏重生存资料消费 D.全面小康偏重精神消费 解析:B只有建立在总体小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全面小康,因此B正确, A错误;C、D不是二者的联系。 3.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提高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 D.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解析: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19年翻一番。实现这一目标() ①将为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提供经济保障②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③将为消除社会差别和收入差距提供物质保证 ④将为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解析:A此题考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①②④观点都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意义的正确分析。③错在〝消除〞。 5.建设美丽中国,提升生态文明程度,是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以下措施中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是() ①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②限制工业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发展③推动区域发展的协调性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且重视社会效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A对工业应该调整和优化,而不是限制,排除②。区域协调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没有很大联系,排除③。①④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故正确。 6.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最根本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 D.提高就业和再就业水平 解析: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决定性意义,A正确。 7.我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由〝黑色增长〞转向〝绿色发展〞。政府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政策,引导经济结构改变和调整。这同时也告诉我们() A.全面小康社会衡量经济发展不能以低碳为指标 B.要逐步降低能源生产部门的产量 C.我国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生态文明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