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精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精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精排】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精排】

天津开发区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

TEDA INTERNATIONAL SCHOOL

教学设计手册

姓名:张永红

学科:科学

年级:三

学期:2015-2016第一学期

目录

第一章植物.............................................................................................................................................. - 2 -

1.1我看到了什么 (2)

1.2校园的树木 0

1.3大树和小草 0

1.4水生植物 0

1.5植物的叶 0

1.6植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0

1.7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0

第二章动物.............................................................................................................................................. - 0 -

2.1寻访小动物 0

2.2蜗牛(一) 0

2.3蜗牛(二) 0

2.4蚯蚓 0

2.5蚂蚁 0

2.6金鱼 0

2.7动物有哪些相同特点 0

第三章我们周围的材料........................................................................................................................... - 0 -

3.1我们周围的材料 0

3.2哪种材料硬 0

3.3比较韧性 0

3.4它们吸水吗 0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0

3.6砖瓦和陶器、瓷器 0

3.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0

第四章水和空气 ...................................................................................................................................... - 0 -

4.1水 0

4.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0

4.3谁流得更快一些 0

4.4比较水的多少 0

4.5我们周围的空气 0

4.6空气占据空间吗 0

4.7空气有重量吗 0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1 我看到了什么课型讲授课时 1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整个小学生科学课程的第一节课,旨在让学生经历一次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所以本课安排在看照片获得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回忆之前的观看经历,丰富信息。

由此得出真正的观察活动是具有目的性的,让学生们学会用各种器官对一种食物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一种观察方法

教学目标K&S 对大树的特征具有基本的认识

初步了解什么是科学的观察方法

知道怎样进行科学的观察活动

达标情况:

P&M 识图,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态度

回忆并借助以往经验,进行对比

有序的运用各种器官,并且利用一些工具进行观察活

达标情况:

A 培养学生对科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并引起他们对周围

事物的关注,并且去观察它们的好奇心

达标情况: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全面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进行科学的观察活动

突破重难点

的方法、手段

引导

教学资源课本图片

课前准备PPT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组织学生观察课本P2的图片,获得有关大树的有限信息——启发学生回忆并交

流原有经验——启发学生回忆并交流原有经验,想起更多的信息——明确观察活动的含义——讨论怎么样进行观察活动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老师自我介绍同学们,暑假生活结束了,恭喜

你们成为了三年级的学生,我是

张永红老师。本学期由我担任三

年级的科学老师。

让学生对老师

有简单的了解

学生自我介绍现在请各小组的组长来把班上的

每一位同学介绍给张老师。组长

先进行自我介绍

组长介绍每一个小组成员对整个班级的

学生形成初步

印象

介绍“科学”同学们升入三年级,第一次接触

科学这么课程,对这门课程还不

了解,简单来说,科学这门课是

教给我们如何利用感官观察周围

的世界,是一门“求真”的课程,

即真真切切的去观察,感触我们

周围的所有事物和现象,而并不

因为心情等原因而改变它在我们

心中真正的样子,是一种客观的

记录。比如,我们今天心情好看

到课桌是方的,明天它不会因为

我们心情不好而变成圆的。并且

科学是对我们以后进入中学学习

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门课

程的铺垫,所以希望每位同学都

能认真对待。让学生初步了解下科学这门学科的含义

介绍科学课的要求我们的科学需要同学们用眼睛去

看,用耳朵去听,用鼻子去闻等

等,调动很多器官去观察。同时

还要有一棵善于发现的心,去发

现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

睡在马路中间的一片落叶。并且

学会用工具来记录你们眼里看到

的世界,这中记录包括照相、画

画、写观察笔记等。同学们还可

以将作品交给老师,老师会帮你

们投递到杂志社,优秀的话还可

以发表。

同学们还需要准备两个本子,一

个是18号本子,上面每周都要写

观察笔记,下周上课之前交。还

需要一个本子,19号本子,做课

堂笔记。

提出教学要求

介绍第三册上册的内容我们先来看下本册的内容,打开

课本目录。我们可以看到本册书

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

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

元组成。在第一单元我们对大叔、

小草、水生植物等进行观察,在

第二单元我们会观察蜗牛、蚯蚓、

蚂蚁、金鱼等。这两个单元的内

容是和以后的生物紧密相连的。

让学生了解课

本的大致轮廓

引入

照片中的大树现在就让我们开启神秘的科学之

门。同学们打开课本的第二页,

可以看到一棵大树。(板书:§

1.1 我看到了什么)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棵大树,看看

能看到什么?一会老师找学生回

答。(板书:1。照片上的大树)

“好,时间到,在大树上看到东

西的同学请举手!”选A

“很好。这位同学看到了树叶,

有没有同学看到除了叶子还有什

么别的东西?”选B

···

(板书学生所列事物)

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同学们

再回忆下以前在公园,在校园见

过的大树,同学们都看到过什

么?看P3上面的六幅图,有没有

见过这些东西呢?

第一幅图是树瘤,有没有同学知

道树瘤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树

瘤是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原因导

致的树内运输营养成分的管道受

到破坏,从而使营养物质堵塞,

堆积形成的。)

第二幅图是树叶和果实。树叶刚

才有同学看出了,但是有没有看

到果实呢?因为我们看到的这棵

树是春夏季节的,而果实是在秋

季长出的,所以等到秋季的时候

我们可以去校园里的开发区第一

棵树下去观察果实。

第三幅图是小动物,这种小虫子

叫“鼠妇”,也叫潮虫。有些小

男孩也许会看见过潮湿的砖块、

石板下经常会有成堆的带小壳的

棕色小虫子,那就是潮虫。

有没有同学在大树上看到过鸟巢

呢?其实在有些树上是有的,这

A答:树叶

B答:树枝

引导学生观察

图片,培养学

生举手回答问

题的习惯。

启发学生回忆

并交流原有经

不仅可以看到,还可以听到,因为鸟儿会叫。

还有大树下的小草,树枝上的藤蔓,苔藓。(板书这些事物)

同学们来看,我们的大树身上住着这么多小生灵,像不像一个热闹的大家庭?所以我们真实的大树,就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我们要保护大树,才能保护这些生命,而我们每个人也是一个生命,所以保护大树也是在保护我们的生命。

介绍科学的观察活动的含义及条件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看这个生机勃

勃的生命体?

当我们想要了解的更多,知道的

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大树

的时候,同学们其实就是在进行

一项科学活动,那就是科学的观

察活动。科学家进行的就是科学

的观察活动。所以我们下面要进

行的就是科学家所经历的过程

(板书:二。观察真正的大树)

同学们现在想一想,如果我们是

在一棵大树面前,大家都想观察

什么?为了尽量多的观察到事

物,我们是不是应该确定一个观

察的顺序?那我们就先站在远处

整体的来看这棵大树,记住他的

样子,再走近些仔细观察大树的

某一部分这样我们既可以看到事

物的轮廓,又能看到他的细节。

(板书:科学的观察活动:

确定观察顺序:由远及近)

走近了大树,我们该如何多方面

的观察它呢?我们可以用眼睛去

看他的样子。可以用··去听大

树上有没有住着小鸟(手指耳

朵),如果想知道树皮是粗糙的

还是光滑的,可以用···去触

摸?(伸出双手),我们还可以

用···去闻叶子的味道?(手

指鼻子)

所以我们在进行观察活动时要善

于调动耳、鼻、口、舌等多种器

学生:想!抛出观察活动

的简单定义

培养学生观察

事物时由整体

到局部的顺序

培养学生观察

事物时由整体

到局部的顺序

引导学生运用

一些简单的观

察和测量工具

完成观察活动

官共同进行,获得更全面的信息。(板书:运用多种器官)

同时我们还可以用放大镜来观察些细微的事物,用软尺测量树干的粗壮程度。总之我们还可以借助一些工具来帮助我们进行观察

(板书:3。运用观察和测量工具)学生答:用耳朵听用手摸

用鼻子闻

板书设计§1.1 我看到了什么

一看到过的大树二观察真正的大树

1.照片中的大树2。回忆中的大树科学的观察活动

树叶树瘤⑴确定观察顺序:由远及近

树枝树叶和果实⑵充分运用多种器官

···小动物⑶运用观察和测量工具···

课后反思教师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科学素养观。科学是人类对自然认识的结果,也是人类本质力量的自我印证。科学是以人为依托的,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对人自身素质的一种认识。科学素养,就人的精神而言,是一种内心自由的精神,表明人在处理与他者的关系上,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就人的行动而言,表现为人的创造性,人在行动中能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成各项任务。因此,内心自由精神和人在行动上的创造性实际上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只有创造,才有自由;只有自由的,才有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是以科学文化为材料来培养学生内心自由的精神和行动上的创造性,而不是让学生臣服于科学。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2 校园的树木课型观察课课时 1

教材简析本课从观察校园里的树木入手,让学生亲身去进行观察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生命体的概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了解了进行科学的观察活动的方法,并且对大树已经比较熟悉

教学目标K&S 让学生用科学的观察活动观察一棵大树

学会从宏观到微观,从远到近,从粗到细的观察顺序

达标情况:

P&M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方法观察树

干、捡取树叶进行观察、收集、记录树的观察记录

达标情况:A 让学生体会到用科学的观察活动观察事物的成就感,

同时学会变废为宝

达标情况:

教学重点观察树木的方法

教学难点观察树木的方法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手段教师细致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观察大树

适时查漏补缺,及时点拨

随时进行反馈,及时纠正偏差,肯定正确方法

教学资源开发区第一棵树

课前准备每人一张A4纸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回顾上节课科学的观察活动的方法——交代观察活动的任务——教学生学会用简图描述一棵树的整体形状——教学生学习怎样拓印树皮的拓片——教学生写观察笔记的方法,养成记录观察记录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科学观察活动

的方法。有哪位同学还记得是什

么?

学生回答承上启下

教授观察活动的记录方法我们说学习科学要用某种方法记

录每次观察到的世界,那么我们

如何用简图来描述一棵大树呢?

以P2的那棵大树为例,老师来做

个示范。同学们也找张纸练习下

(依图画图)

学生学老师画简图培养学生用简

图记录事物的

方法和习惯

我们还讲如果想感受树皮是粗糙

还是光滑,需要用手去触摸,那

么该如何描画树皮的粗糙程度

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方法,那

就是拓印。假设这个水桶是树干,

那我把白纸紧压在水桶上,先用

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彩

色粉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

分染上颜色,就可以得到反映树

皮粗糙程度的树皮拓片。

另外一种方法是记录观察笔记。

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

树的位置、粗壮程度、测量方法、

树皮的颜色、粗糙程度、小动物、

树叶、果实,已经它的生日等。

尝试记录让学生学会观

察笔记的基本

要点

交代观察活动的要求同学们都知道我们国际学校校园

内有一棵闻名的树,叫···?

对,下面的时间我们就用科学的

观察方法一起去观察下这棵树

同学们要完成的任务包括:

给大树画一个简图、画一个树皮

拓片、做一份观察笔记、捡片树

叶贴在四分之一纸上,回来后把

简图和拓片并排贴在观察笔记的

下面,下次上课的时候交上来。

现在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门外安

静排队,整个观察活动以小组为

单位

学生答:开发区第一棵树

板书设计§1.2校园的树木

1,怎样观察树木

2,观察记录一棵树3,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课后反思

教育者的科学素养不能欠缺。教育者缺乏科学素养,这是我国教师职前教育的一个固有毛病。我国教师培养采取分学科专业方式进行,这有效地提高了培养效率,使得每一门学科的教师在自己学科范围内的技能得以比较熟练。但是,在科学素养的发展上则存在诸多的残缺。其一,文科教师缺乏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训练;其二,理科教师也只懂自己的专业领域知识和基本技能;其三,理科教师的科学素养呈现出片面性,表现为有知识而没有科学精神与科学旨趣。因此,从师范教育出来的教育者能够胜任教书的工作,但却难以胜任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工作。教师们在新课程改革实践中难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一个典型表现。教育者科学素养的欠缺正是成为影响教育实践中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最大障碍。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3 大树和小草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材简析本课引入对小草的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设计了三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一些周围常见的小草,选择一种常见的小草进行观察,用画简图的方式进行描述记录;第二个活动是比较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第三个活动是利用韦恩图整理比较的结果,揭示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特点,指向生命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

教学目标K&S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

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里,都有绿色的叶子,都会

达标情况:

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P&M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韦恩图的表

达方式

达标情况:

A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

有爱护小草,不践踏小草的意识

达标情况: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韦恩图的表达方式

突破重难点

的方法、手段

事物演示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资源图片,香樟树枝,狗尾草

课前准备香樟树枝若干,狗尾草若干,三叶草标本,带有表格和韦恩图的A4纸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认识常见的小草—观察课前准备的小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整理大树和小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认识常见的小草上节课我们一起在校园里观察了

开发区第一棵树以及周围的一些

书,同学们观察的都很仔细,还

有同学拉着老师看了树下的小

草,那同学们都能喊出我们平时

所见的一些小草的名字吗?

看课本P8上的第一张图片,这种

果实串毛茸茸的,像狗尾巴的草

叫做狗尾草,也叫毛毛狗,老师

这里还有几张狗尾草的图片(演

示图片)。这种草的适应能力和

繁殖能力都非常强,在校园。田

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是

属于一年生的杂草。所谓一年生

是指当年开花,结实后便枯死的

植物,如水稻,大豆。

第二幅图是黄花酢浆草,俗称三

叶草。同学们可以看到这种草的

叶子有三瓣,每瓣都像是倒着的

桃心,当发生突变时,也会看到

四个叶瓣的。

关于三叶草和四叶草,有一个美

丽的说法:如果你在三叶草中寻

到了一棵四叶草,这时对它许下

学生举例使学生对常见

的小草产生兴

认识生活中常

见的小草,并

了解一年生,

多年生的意义

愿望,你的愿望定会实现。老师就为同学们带来了老师做的三叶草和四叶草的标本,同学们可以看一下。

第三幅图是蒲公英,这个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在上节课观察大树的活动中甚至有同学摘到了一株蒲公英,

第四幅图是车前草。这种草多分布在我国的江西、河南。老师还

有几幅车前草的图片,同学们再仔细观察下。学生观察图片

认识一些小草

观察小草给每两个人发一棵小草,让其观

察小草的根茎叶,画其简图学生仔细观察狗尾草,并画

简图

巩固其观察能

比较树枝和小草将树枝发给同学们,让其观察,

引导学生寻找树枝和小草的不同

之处(依据分发的表格,从茎的

颜色,软硬程度,粗细,质地。

叶子的形状、颜色、软硬、大小

等,在讨论的过程中,让学生把

结果填写在表格中)

比较不同,学

会总结

整理相同和不同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种记录结果

的方式。(在黑板上板书韦恩图)。

把相同的特点写在中间,不同的

特点写在两边,这种图叫做韦恩

图,以后会经常用到。

学习韦恩图,在表格上将大

树,小草的韦恩图补充完整

能看懂韦恩图

总结从以上韦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

们知道树和草的共同点是有根茎

叶,都开花结果,都长在土壤里,

都需要阳光,水分等。我们的草

和树一样,都是一个生命体提出主旨,草、树都是生命体

板书设计§1.3 大树和小草

常见的小草

比较大树和小草整理相同和不同

课后反思

教育选拔功能的强化。教育本是培养人的活动,但我国的教育负载着更多的人才选拔功能。自我国学校教育出现以来,人们就将教育与人才选拔相联系。1840年以后的一系列民族屈辱,使得“强国”成为人们一直以来的追求。这种“强国梦”民族情结进一步加强了教育的人才选拔功能。强国需要人才,人才就是较好地掌握着科学知识的人,就是在学校教育系统中能够不断升学的人。因此,整个学校课程定位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侧重于科学知识的学习。这种课程定位,从根本上限制了学习生活在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中的范围与程度,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接受得到了突显,而科学旨趣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则被削弱。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4 水生植物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材简析教科书设计了四个活动:一是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二是观察两种水生植物并用简图画下来;三是探究水葫芦能浮在水面上的秘密;最后是总结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和不同。这些总结的相同特点都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生命体的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学习中,了解了陆生植物的一些特征,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要学习水生植物的基本特征,让其发现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区别

教学目标K&S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他们的生长都需要水

分,阳光和空气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

上的原因

达标情况:

P&M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韦恩图

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达标情况:

A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

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达标情况: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突破重难点

的方法、手段

对比法,演示法

教学资源图片

课前准备图片,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引入—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原因—比较金鱼藻和水葫芦的相同和不同—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看到了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

物,其实水中也有很多植物。同

学们知道哪些水生植物呢?学生举手回答问题,列举

知道的水生植物的名称

了解学生对水生

植物的认识情况

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但有些植

物有些同学并没有见过。我们来

看下P10的这几幅图,它为我们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

第一幅图是水葫芦的照片,水葫

芦又叫凤眼莲。同学们可以看出,

水葫芦的叶子是浮在水面上的。

让学生认识几种

常见的水生植物

那同学们再观察下,这4张图片

中还有哪种水生植物的叶片是浮在水面上的?

对,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我们将水葫芦,浮萍这样的叶片浮在水面的植物叫做浮水植物。

再看第二幅图。这是金鱼藻,家里养过鱼的小朋友肯定见过金鱼藻,鱼缸里经常放着这种水生植

物,鱼儿在里面捉迷藏,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金鱼藻是沉在水底的,这种全株沉没在水中的植物叫做沉水植物。

第三幅图是水花生。因为他的叶子和花生的叶子很相似,所以叫做水花生。水花生支柱的一部分是挺出水面的,所以叫挺水植物。同时,水花生还可以在陆地上生长。学生回答:浮萍

学生仔细观察四种植物

的图片

在看图片的过程

中队某些水生植

物的习性、特点等

进行大致了解

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观察图片中水葫芦和金鱼藻的样

子,并用简图将他们画下来

在表格上画水葫芦和金

鱼藻的简图

复习简图画法,让

学生继续观察

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原因同学们通过观察,印证了我们刚

才说的,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

鱼藻是沉水植物,那同学们知道

水葫芦为什么会浮在水面吗?它

的秘密在哪里?

现在看P11中剖开叶柄的水

葫芦的照片,仔细观察,同学们

会发现叶柄中不有膨大的如葫芦

状的海绵状的气囊,所以水葫芦

会浮在水面上。

学生猜想用多媒体向学生

简单介绍水葫芦

的结构特点

比较金鱼藻和水葫芦的相同和不同刚才我们都仔细观察了水葫芦和

金鱼藻,那现在我们来比较下这

两种水生植物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他们的生长环境都需要什

么条件?

我们一其来寻找下。将结果填写

在老师发的韦恩图上。

相同点: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

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

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

水,阳光,空气。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归

纳总结

得出水生植物也

是生命体的结论

不同点:形状不同,且水葫芦浮在水面,金鱼藻沉在水底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看出,水生植物也是生命体

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又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以水葫芦和狗尾草为例:

水葫芦的特点:生长在水中,叶柄膨大有气囊,能浮在水面上行,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狗尾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植株矮小,茎细,较软,需要阳光;有根茎叶,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所以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相同点是生长条件都需要水分,阳关和空气;有根茎叶,都繁殖后代。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同样具有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所以我们的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是生命体,所以我们都要爱护他们

板书设计§1.4 水生植物

1.常见的水生植物

2.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课后反思

科学主义知识观认为,知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揭示,真正的知识是实证的知识,与客观事物的本质相符合,是推动现代社会发展的动力;知识是发现的,只有科学家或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实验或推理的方式去发现知识,其他人只能学习科学家发现的知识,而不能自己去发现知识;科学家发现的知识是通过概念、范畴、符号和命题加以表述的,是客观、确实和唯一的。科学知识在学校通过教材的形式来呈现,因此,学校教学被认为是知识的授受过程,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则是发挥科学知识的作用,学生被视为知识的潜在作用与现实作用之间转化的中介和工具,学习过程就是记住已有知识的过程,学习结果的好坏以知识的再现程度来衡量。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5 植物的叶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材简析本课是在观察了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的个体之后出现的专门观察植物器官的内容。植物的个体具有生命体的特征,植物的叶也具有生命体的一些特征,从而让学生更进一步认识植物的生命特征。

本课分为三个部分:捡落叶,比较叶的相同和不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学情分析学生对捡叶子的经验很丰富,但对叶的结构认识不够,特别是对叶的生命过程认识不够

教学目标K&S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

特征

植物的叶子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丛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

亡,完成了一生

达标情况:

P&M 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

树叶

达标情况:

A 发展学生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达标情况:

教学重点认识叶的结构和叶的生命过程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是同一种树叶

突破重难点

的方法、手段

讨论

教学资源课本,叶片实物

课前准备学生上周提交的作业,上有捡到的叶片标本,可做观察用,各种种类的树叶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导入—比较不同种类叶子的不同点—比较所有叶子的相同点—比较新鲜的叶子和落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介绍叶子的生命历程—总结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同学们回想下,在两周前的那次

课上,我们捡了树叶,在捡树叶

的过程中,同学们都见到了几种

不同的叶子呢?(板书:§1.5 植

物的叶)学生回忆,并列举自己看到

的叶子种类

引起学生回

忆,让学生凭

借以往经验,

联系自己给叶

子分类

观察比较叶子,寻找不同点我们来看几个同学的作业,上面

有很多不同种的叶子。老师想知

道,大家是依据什么给树叶分的

类?不同种叶子的不同点在哪

里?(给学生展示学生的作业)

(板书:一。观察叶子

不同点)

有些同学已经看出不同点了,主

要是从树叶的形状和颜色上区别

了不同种类的叶子。(板书:1。

不同点:形状,颜色)

我们通过课本P12的那几张叶子

学生观察叶子,寻找不同点,

并进行讨论

总结出叶子种

类判断的依

据。同时用例

子为佐证,进

行验证,加深

理解

的图片来验证下我们总结的对不对。

课本上给出的这几个叶子都是不同种类的。我们先来观察叶子的颜色。有几种颜色?

再来看看叶子的形状。一一作解释,说明叶子的形状。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叶子的颜色和形状的比较我们可以判断出叶子的种类。

那大小能不能作为我们判断叶子

种类的依据呢?看课本P12下的

这几片树叶,他们是不是同种树叶?

为什么呢?这几片树叶大小也不一样,看起来很不像啊?

对了,这是叶子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的样子,就好像我们从小到大,个子是不一样的,但同是一个人。而且叶子的破损也不能影响到他的分类。一个人患有残疾,他同样还是他。学生回答:红、黄、绿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仔细观察,体悟结论

学生回答:能

学生讨论回答

归纳总结叶子的共同点同学们再来观察下这些叶子,他

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共同点?(在

黑板上画片树也,进行分析)

所有的叶子都有上面这样各种形

状的较大较软的部分,叫做叶片。

下面这根较硬的和树枝相连的部

分叫做叶柄。所以我们的叶子主

要由两部分组成——叶片和叶柄

(板书:2。相同点:叶片,叶柄)

同时仔细观察叶片,我们可以看

到很多脉络状的习惯,这些习惯

叫做叶脉,是运输水分和营养的

通道。

学生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对

叶子的观察了解叶子的结构

让学生通过观

察,在老师的

引导下寻找共

同点

比较新鲜的叶子和落叶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刚才我们一直在比较不同的叶

子,同学们有没有观察过新鲜的

叶子和落叶?它们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板书:二。观察叶的生

长变化)

学生回答:新鲜的有活力让学生对新鲜

的叶子和落叶

的生命力有大

体的感悟

对,通过以往的生活经验,我们知道,新鲜的叶子是活的,而落叶的生命力已经非常差了,接近死亡。

当然,相同点是结构和形状都相同。

介绍叶子的生命历程从新鲜的叶子到落叶,是叶子经

历的一个生命历程,叶子从发芽

到枯死,它的整个生命历程是怎

样的呢?

现在我们来观察一种植物的

叶子,看看他的生命历程(看图

片)

我们可以看出,叶子的生命历

程包括叶芽,小叶片,嫩叶,成

熟的叶,老叶,将枯的叶,枯叶

等。这就像我们人类,整个生命

过程包括幼年,童年,青少年,

青年,中年,老年,死亡。

观察叶子生命历程不同时期

的特点

通过观察不同

时期叶子的特

点,总结叶子

的生命历程

总结所以叶子就和我们人类一样,是

有生命的,他从叶芽长成小小的

嫩叶,又慢慢长大,变老。许多

植物的叶子从春天长出来,到秋

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

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他

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衰老和死

亡的完整过程。

我们的叶子有生命,所以我们要

像爱护我们生命那样去爱护每一

片叶子。现在同学们知道老师在

上次课的时候让同学们捡树叶而

不是摘树叶了吗?

对,这样做我们既保护了环境又

保护了叶子生命,何乐而不为

呢?学生回答:爱护树叶总结叶子的生

命历程。启发

学生像爱护自

己生命般爱护

叶子生命

板书设计§1.5 植物的叶

一.观察叶子

不同点:颜色,形状相同点:叶片,叶柄二.观察叶的生长变化

课后反思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工业经济下的教育观,以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生产者和劳动者、成为生产和消费工具为根本目的,其着眼点在经济的增长,而非人的发展。因此,它强调的是人的劳动力价值,而非人之为人的价值。

现代工业生产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因此学校教育和学习突出科学的实用价值,学

习科学就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使科学技术从潜在的生产

力变为现实的第一生产力。从劳动者角度来看,知识和能力正是人成为劳动力的

重要要素,是劳动力水平高低的评判依据。工业生产中的劳动力,从本质上讲是

活的机器,它们获得生产中所需要的自然科学知识,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课堂教

学学习理科课程。夸美纽斯在论证班级授课制时,也正是从工业生产需要出发,

把工业生产模式运用于学校教育中,将人的培养活动转变为劳动力的生产活动,

人从本质上转变为“物”,学校中的人被赋予了更多的物的因素。因此,作为整个

工业经济的折射,在教育上则形成了科学知识灌输、培养人力的教育观,它内在

地忽视了人之为人的要求,强调人之为物的因素;在科学素养的形成上,则必然

强调科学知识的获得与运用。

国际学校教学设计手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1.6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型新授课课时 1

教材简析本课承接了上一节课的内容,主要叙述了植物在秋冬季各方面的变化,通过让学生思考观察植物变化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植物的变化,用测量和记录的方法在前后的对比过程中发现他们的变化

学情分析从开学到现在:学生一直在观察植物,对植物的变化有所了解,但并不知道植物有了哪些变化

教学目标K&S 植物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

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

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时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达标情况:

P&M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

变化

达标情况:

A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

变化记录表

达标情况: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一株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突破重难点

的方法、手段

让学生测量课前准备的叶子,比较变化教学资源

课本,叶子

课前准备

同种种类不同生长时期的叶子

教学过程预设

设计思路引入—探究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观察叶的变化—观察植物的其他变化—记录植物的变化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引入我们上节课讲到叶子和人类一

样,都有自己的生命历程,植物

也是同样。我们每天都在生长变

化,那植物当然也是一样。(板

书:§1.6 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现在是秋季,许多植物都进

入了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

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

我们每个星期都在观察植物,他

们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那我们

该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回顾生活经验,在回忆中开启本课篇章

探究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打开课本P14,老师找几个同学

分角色扮演图中的小朋友,讨论

下该怎样观察植物的变化(选纪

律好的小组进行,要求有感情的

读出句子)

总结:可以看出,我们可以通过

观察植物的根茎叶,果实,种子

的变化来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现在我们以植物的叶子为例进行

比较。

学生在教师安排指导下进行

有感情的朗读

激发学生的兴

趣,引导学生

归纳总结观察

植物变化的方

观察叶的变化老师这里有几片同种类的叶子,

但是他们的大小不一样,也就是

不同生长期,现在我们先用量长

度和宽度的方法来比较叶片的大

小。(板书:

长度

(mm)

宽度

(mm)

1

2

3

4

老师找同学来测量,老师进

行记录。

通过测量,我们可以明显得出对

于同一类叶子,处于不同时期,

他的叶子大小是不同的,所以我

不同的同学进行测量并读

书,其他同学测书上的叶片

通过让学生参

与到观察活动

中来加深其理

解,使结果更

加直观

们可以通过测量叶子的大小来比较植物的大小。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叶子的颜色变化来进行比较。如图P15中,

四张照片显示了叶片从成熟期到死亡的颜色变化。还可以比较叶子的软硬程度,富有生命力的叶

子是比较硬的,而衰老死亡的叶子,就会相对较软。学生观察图片,感受叶子颜色变化所代表的植物的生长变化

观察植物的其他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观察其他变化,

比如比较花蕾的大小,比如大树

的整体相貌等。同学们知道我们

的大树在一年四季的变化中都穿

什么样的衣服吗?

现在我们看课本P16的四幅

图,在春季时候大树穿着一层绿

颜色的薄衣服,夏季时候穿绿颜

色的厚衣服,到了秋季就换成了

黄衣服,等到秋天,就穿上了白

色的小裙子。当然,这是植物在

四季分明的地方的变化,在中国

南方的很多地方,大树都是四季

常绿的。

观察图片,感受大树四季的

变化

为学生观察植

物的变化提供

其他变化

记录植物的变化如果同学们实地去观察一株植物

的变化,该如何进行呢?

我们在第一节科学课中讲过科学

观察的概念,它强调带有目的得

去观察,那我们进行的这项观察

活动同样要做到这点。首先要确

定我们所要观察的目标。我们可

以通过观察什么来观察植物的变

化?

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现在老师

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表格,从树

干的粗细,书馆特点,叶子的变

化等方面去记录一棵大树的生长

变化。同学们将它超载你的观察

周记本上,每半个月观察一次,

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上。

学生回答:叶子大小,颜色,

树冠等

学生在周记本上绘制观察记

录的表格

归纳总结观察

记录植物变化

的方法。

布置任务,让

学生课下去观

察,将课堂延

伸到课外,促

使学生与大自

然接触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 XXXXX: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 XXXXX: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 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设计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科 学 教 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1、(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寿命长短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要经历叶芽、嫩叶、老叶、枯叶的过程。 14、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开花、结果、死亡等过程。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根据茎的不同,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枯死。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5、蜗牛、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阴暗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有六只(足)都长在胸上。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10、蚂蚁的特点:生活在(陆地)上,身体有(头、胸、腹)三节,长着六只(脚),运动(爬行),(群居)生活,食物(多样),会(繁殖后代)等。 12、金鱼的特点是: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有(鳞片),用(鳍)游泳,用(鳃)呼吸,吃(鱼食)和(面包屑)等,会(繁殖后代)等。 13、蚂蚁和金鱼的相同点:都是有(生命)的,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长,会(排泄)废物,会(繁殖后代)等。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全套)

1 玩具里的科学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三、课堂评价 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表现如何?对自己满意吗? 四、拓展活动 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分类,并想一想是怎样分类的。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部编版小学科学 三年级上册 复习资料

三上科学复习资料 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 水:看得见、摸得着、有一定的体积,是液体。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体积,是气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大大增加。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看得见,摸得着,有一定的体积。 水和冰的不同点: 水:柔软、会流动,没有固定的形状,是液体。冰:坚硬、光滑,有固定的形状,是固体。水变成冰后,体积会变大。 温度计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使用酒精灯需要注意的事项: 1.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其他酒精灯。 2.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 3.不能用嘴吹灭火焰。 将滤纸对折两次后,沿着一条边打开,放入漏斗中。 加热后的烧杯,三脚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然是很烫的,不要用手触摸。 空气能占据空间,比如吹气球。 云实际上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搅拌,用热水,我们是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知道的。

用水分离食盐和沙。 用滤布(或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分离食盐和水。 将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加热。 边加热,边搅拌。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 生活中大部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木屑和铁屑混合在一起了,怎样分离呢? 方法一:用磁铁分离出铁屑。 方法二:用水分离,木屑浮,铁屑沉。 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空气特征:无色,透明,很轻。 空气作用:呼吸,光合作用,形成风。 我们感受到的空气的特征: 1.容易泄漏。 2.很轻。 3. 可使袋子鼓起来,但摸起来很软。......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水是液体,石头和沙是固体,空气是气体。 空气和水、石块一样,都能占据空间。 游戏时注射器管口不能对着人。 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水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一、教学目标 1、探究目标: ①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②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 带走一定的热量。 ③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 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 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 二、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投影) 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 ( 二) 探究活动 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 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 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 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

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 (四)讨论交流 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 (五)小组合作 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 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1、水到哪里去了 蒸发水蒸气 水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 第二课:水沸腾了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 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 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

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 能力目标 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 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 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 【课题】:水沸腾了 (二)实验 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 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 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 特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 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 二.沸腾 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 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 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 点和不同点.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 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教师制订学习课题, 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 【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 沸腾沸点测量水温的方法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大全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在它们的生命过程中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 2、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的新生命,但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 3、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 都有胚根和胚芽。 3、有些种子太小,我们要用(放大镜)来看。 4、播种凤仙花的步骤是选种、放土、下种、浇水。 播种过程:1、要挑选那些饱满的、没有受过伤的种子;2、要将一块小瓦片放在花盆的出水处;种子放在深度约1厘米的小坑后再用土盖上,之后浇上适量水放温暖处;3、已经成株的植物要等土壤差不多干时再浇花,要浇就要浇透。 5、播下去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 (1)在透明玻璃杯的内壁垫几层纸巾,装进一些土壤,使纸巾贴住杯壁。 (2)把凤仙花种子放在杯壁和纸的中间(不同的方向都放置种子)。 (3)往土壤中浇适量水,不要让种子浸在水中。 6、播下种子后你们做了什么?答;管理、观察、记录。 7、种植植物是一项长期研究的观察活动,要做好管理、观察和记录等工作。 8、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根的生长速度较快。每天约5毫米。 9、植物根的作用:1、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2、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10、经过科学家多年的研究,发现多数植物能(自己制造养料),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 11、植物怎样自己制造养料?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光合作用)是植物绿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养料,并释放氧气。 反应式:阳光 二氧化碳+水————→氧气+养料 12、在制造养料的同时,它释放出动物和人呼吸所需的氧气。 13、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绿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萼片、花辨、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15、凤仙花的主要生长过程为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果实成熱这几个阶段。 16、植物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凤仙花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组成的。叶缘小锯齿,叶柄肉质多汁。果实呈纺锤形,有白色茸毛,成热时果皮能裂开,颜色由绿色变成黄褐色。种子是球形的,呈褐色。一株凤仙花大概能结出二十多个果实,每个果实一般有十七八粒种子。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最新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1 、空气占据空间吗 一、像粉笔和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 (弹性)。 二、将漏斗插入小口瓶,用橡皮泥封住瓶口,然后快速向漏斗里倒水,水(不会)漏下 去,因为空气(占据着)瓶子的空间。 三、把一团纸紧塞在杯底,再把杯子竖直向下倒扣在水中,纸团(不会)湿,因为(空气) 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进不到杯子里,所以纸团不会湿。 四、将气球放入瓶中,并用气球口套住瓶口,用力吹气球,气球吹(不大),因为(空气) 占据了瓶子的空间。 五、把注射器的活塞往后拉一段距离,将针筒口堵住橡皮,用力压活塞,等压不动时松 手,我们发现(注射器内空气体积变小,松手后活塞又弹回来);得出的结论是:(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六、压缩空气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 答:压缩空气在生活中的用途有:充气城堡、射钉枪、足球、喷水壶、轮胎、充气 床垫等。 2、空气有质量吗 一、在一根细长木棍两端各挂一个充了气的气球,并使它保持平衡,将其中一个气球中 的气放掉,看到(木棍不再平衡,气球里的气没被放掉这一端往下倾斜),这说明空气有质量。 二、虽然空气很轻,但有一定的(质量),可以用(电子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 三、电子天平的使用方法:①将电子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打开电源。②按“归零” 按钮,确保在称量之前显示数字为“0”。③将要称的物体放在电子天平上,读取数字即可。 四、17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证明了空气是有质量。 五、科学家用精确的实验测得:在接近地面处, 1 升空气的质量约为( 1.29)克,相 于(30)枚回形针的质量。 3、热空气和冷空气 一、是(上升的人空气)使蜡烛火焰上方的纸蛇转动。如果熄灭了蜡烛,纸蛇就(停止) 转动。 二、孔明灯、热气球都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三、热气球会上升是因为热气球里面充满了热空气,热空气会上升,是上升的人空气带 着热气球上升。 四、空气受热会(膨胀上升),冷空气会下沉,(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五、两个同样大小的冷、热玻璃瓶,让热瓶充满烟雾,把冷瓶倒放在热瓶上,(热 瓶中的烟雾就会流到冷瓶里,朝各个方向流动,然后下沉流向热瓶,接着上升,如 此循环流动,使冷瓶和热瓶都充满了烟雾)。如果把热瓶倒放在冷瓶上(没有什么 现象发生)。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冷热空气相遇时,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六、空气的性质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没有一定的形状,透明的气体,要 占据空间,能被压缩,有质量,会流动。 七、、暖气片安放在房间的低处,是因为暖气片周围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能较快提高室 内气温。 八、冷藏柜不加盖是因为冷藏柜产生的冷空气不断下沉包围住食物,使食物尽快达到冷却的目的。

最新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和以往的三年级学生相比,这一届三年级显得与众不同,因为他们是伴随科学新教材共同学习成长的。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通过一、二年级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在进行观察、记录、实验、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得到培养。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思维依旧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水”单元: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一种物质,也是液体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已在生活中积累了大量有关水的认知经验,比如水可以用来清洗物品,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从水中可以看见气泡等等。这些知识是有趣的,和生活情境直接相关的,但也是零散的。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对水的感性认识向科学概念转化,引导学生们关注和探究有关水的各种问题。 “空气”单元:在一年级教材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7课,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但研究方法仅限于使用感官对空气进行简单的观察和描述,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进入三年级,学生的探究方法和技能都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因此在“空气”单元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采用感官和各种辅助工具,对空气这种物质进行更为深入的探究。 “天气”单元:三年级的学生对天气现象有粗浅的认识,也对天气的变化有一些直观的感受。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学生注意到天气影响着他们的生活,但是,他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一) 3、蜗牛(二) 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 科学第一单元植物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 1 玩具里的科学 课时1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感知玩具的外形特征,通过改进或设计新玩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问题意识,体验玩玩具的乐趣。 3、知道各种玩具有大小、形状、颜色等不同特征,并会用合适的方式加以描述。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通过玩玩具,用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特征,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够满足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望,体验探究的乐趣。初步感受玩具里面有科学,科学并不神秘,我们也能研究科学。 教学准备学生各自准备一些玩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周围有很多动物和植物,谁能说一说通过课前观察,你们有什么发现? 二、探索新知 活动一:观察研究动植物 我们想知道动植物的某些特点,应怎样观察? 分组讨论:这些方法都很好,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观察自己带的动植物。观察时注意要采用的方法。不要损伤它们,还要注意安全。比一比看哪一组观察的最仔细,发现最多。 小组活动,学生汇报。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知道哪些动植物?让我们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二:给动植物分类 1、谈话: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动植物,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这些动植物分一分类好吗?比一比,看谁的分半多。 2、学生分类活动。(根据用途分类;生长环境分类;生活习性分类;身体颜色…… 3、分类有什么好处? 学生讨论。 全班交流,师总结: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分类动物可以按“天上、陆地、水中”,也可以按“两条腿、四条腿”,还可以按”哺乳,……“等,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分类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 4、提出问题 关于动物、植物你们有什么问题?(生提问) 5、自由活动。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三上小学科学期末复习知识点汇总(教科版 第一单元:植物 一、我看到了什么 1、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看到过什么树瘤(liú)、果实、小动物、鸟巢(cháo)、小草、藤(téng)蔓(màn)。 2、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带着这样的目的去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3、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4、观察可以让我们获得很多信息,观察会使我们发现大树原来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二、校园的树木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个部分。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2、观察一棵树的顺序是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方法有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叶的气味、看果实、拓(tuò)印树皮、捡拾果实和树叶等。 3、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树的相同之处:它们都长在泥土里,都需要阳光、水,都有木质的树干,一般是多年生的。 树的不同之处:树冠有大小,树干有粗细,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结的果实不一样,叶片不一样。 4、拓(tuò)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tū)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三、大树和小草 1、我国常见的四种小草:狗尾草、黄花酢(cù)浆草(别名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

2、狗尾草是一年生杂草,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3、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4、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柳树、杨树、松树、榆树、桃树、苹果树 5、草是草本植物:狗尾草、三叶草、蒲公英、车前草、玉米、小麦、向日葵。 6、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大树和小草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大树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高大,茎粗、很硬,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多年生寿命长,是木本植物。 8、小草的特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植株矮小,茎细、较软,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寿命短,是草本植物。 9、大树小草相同点:长在土壤里,需要阳光、水分,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 四、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和浮萍。我知道的水生植物如水花生、浮萍、莲、菱(líng)、菖(ch āng)蒲(pú)、茭(jiāo)白等。 2、水葫芦浮在水面上的原因是叶柄部位膨(péng)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 3、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4、水葫芦和金鱼藻的相同点有:生长在水中,有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有根、茎、叶;会繁殖后代,会死亡;生长条件需要水、阳光、空气等。

冀教新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科学三年级上册应知应会 第一单元《观察与测量》应知应会 1、测量长度 1.刻度尺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2.用直尺测量笔的长度,注意直尺的零刻度线与笔的一端对齐,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值和单位。 3.测量身高多采用全自动身高测量仪。 4.在身边没有刻度尺的情况下,可以用“拃”“步”等身体上的尺子来估测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远近。 5.体育老师用轮式测距仪测量跑道的长度,建筑工人用激光测距仪测量房屋的长度。 2、测量体积 1.粗细相同、高度不同的两个杯子,高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2.高度相同、粗细不同的两个杯子,粗的杯子能装的水多一些。 3.物体所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物体的体积。 4.量筒是常用的测量体积的工具,量筒壁上标有刻度和单位。 5.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待液面稳定后,平视液面,读数并记录结果。 6.固体体积的单位为立方厘米、立方米等,1毫升=1立方厘米。 3、测量质量 1.天平是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 2.托盘天平由指针、左托盘、右托盘、平衡螺母、游码、底座、砝码和镊子组成。 3.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1)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游码移至“0”处。(2)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3)将待测物体放于左托盘,用镊子向右托盘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的位置,直至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4)记录称量结果。物体的质量=砝码的总质量+加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5)测量完毕,应把砝码放回盒中,并把游码移回“0”处。 4、测量温度 1.用手感觉水的冷与热时,先用手背触摸杯壁,感觉水的冷热,避免烫伤。 2.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通常用摄氏度(℃)来表示。 3.温度计是测量温度的工具。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考试复习资料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