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详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详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详案)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详案)

一、情感铺垫

1、谁知道2008年5月12日下午14点,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四川省汶川县经历了7.8级的大地震)

2、现在让我们来重温几组画面。

3、相信刚才的画面给大家留下了深深的震撼。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走进今天的课堂。出示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马克.汉林

二、读课题,质疑课题

1、板书课题,齐读。再深情的读一次。

1、围绕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1)、这是一场怎么样的地震?(2)、地震中发生的怎样的故事?

过渡: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在书本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上面提出的问题

要求:读通句子,遇到不会的生字把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

问题1:这是一场怎么样的地震?(大地震)追问:从哪看出来?(1)句子1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指名读---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这是一个大地震?(30万人,不到四分钟的时间)提示泰顺县人口就是三十几万,上课到现在已经超出了四分钟了,——谁来把这句子读好,特别是读好表示数字的词语—

—评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让人不得不感叹生命的渺小。——齐读

过渡:还从哪看出地震的大?

(2)句2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生读——师:这片废墟原来是什么?(三层教学楼)——师:怎样的三层教学楼?(漂亮的三层教学楼)——怎么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充满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谁来把这种强烈的对比读出来?——两生读——师评: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真让人悄然落泪。齐读。

(3)、图片感知地震的“大”,认读“废墟、瓦砾、爆炸、砸”

这里有一组洛杉矶大地震图片,请大家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图片,师讲解

高高飞架的立交桥眨眼间变成了残垣断壁。

豪华的小轿车被倒塌的房屋砸得面目全非。

大街上随处可见成堆的瓦砾。

地震后发生的大爆炸吞噬着人们最后的希望。

昔日美好的家园如今成了这副模样。

引读词语:

师:地震后洛杉矶遭到了巨大的破坏,变得如此荒凉,这样的地方就

叫作——生:“废墟”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火光冲天的——生:爆炸一片一片的——生:瓦砾

师: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个生字,要读准它的平舌音,谁来——生:砸

个别读2人次——齐读

问题2:地震中发生了怎样的故事?(洛杉矶地震后,一个父亲用手挖了38小时,救出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

3、从这件事你知道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板书:了不起勇敢坚强

三、走进父亲

1、请同学们静心默读1——12节,看看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用“——”把它划下来。

2、交流:

你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许多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与父亲之间的对话

课件出示:

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消防队长挡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这位父亲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谁读一读父亲回答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的三句话(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的?)——从这三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二句和三句完全一样,一句和二三句意思也差不多。——读的时候也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越来越急)——谁来试试?——评(真急,语速越来越快)——读——评(真急,语调越来越高)——分角色练读(谁愿意来尝试读父亲的,重点读好越来越着急,好心人,哪个好心人来,消防队长,来个大嗓门好吗,警察,谁想当警察)

当许多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来劝父亲放弃的时候,父亲一次又一次地问:“你是不是来帮助我?”,父亲一直坚信儿子在等着自己去救他。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这真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过渡: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

出示

课件出示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抓挖练读

抽读——多简单的句子,父亲只用了一个什么动作?(挖)——把挖读好,两人次——在这个过程父亲仅仅是做这么一个动作吗,父亲可能要干什么?(把水泥板搬走,把石块挪掉,翘起水泥板)——是的,

父亲还得搬,拉,捧,撬,多么的辛苦与劳累,你来读出父亲的辛苦和劳累

抓36练读

他已经挖了36小时,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而要8,12,24,36地罗列写?(为了突出时间的长)——36小时是多长?(一天半,两个白天一个黑夜)——这么长的时间父亲在干什么?(挖)父亲是人呀,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还应该干什么?(吃饭,睡觉,休息)——但是父亲都没有做,他就在做一件事,不断的挖,齐读1——这是怎样情况下的36小时,可能会发生什么?(余震)——但是,他(齐读2)——也许会一无所获,也许会挖到其它遇难者的尸体,可是他(齐读3)——是什么支撑着他苦苦的挖掘?——生: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课件出示: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引读:

1)、师:当父亲看到昔日充满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变成一片废墟,让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就是这句话,一起放声读。

2)、当许多好心人,消防队长,警察劝他放弃的时候,回响在耳边的还是这句话!一起读

3)、当他挖了36小时,伤痕累累就要倒要时,给他送来力量的就是这句话!一起读

36小时过去了,让我们看看这位了不起的父亲的模样,谁来读描写父亲此时样子的句子。

课件出示: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2生读——同学们让这位父亲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我们心中,齐读。

四、拓展延伸,小练笔

1、此时此刻,我想起了汶川大地震中常常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几幅画面。课件

2、就让我们再次走进父亲的心,已经挖了36小时,儿子还生死未卜,父亲会对儿子说些什么?

3、你们动情的话语为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位深情的父亲。课件出示小诗。齐读。

课件出示

总有一个人叫我们支撑,

总有一种爱叫我们心痛,

这个人就是父亲,

这种爱就父爱。

六、总结

下节课,我们一起走进阿曼达,看看这样一位了不起的父亲又有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板书:17、地震中父与子

了不起

勇敢坚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完整版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阅读中,品位作者从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几个方面的描写刻画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3、情感与态度: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激发学生热爱父亲,能够在生活小事中感受父爱的美好感情。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PPT 课时计划:3个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课题10 1、出示一组父子温馨照,请生谈一谈,从这组照片中感受了到什么?你能够想象他们平日里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吗?父子关系如何呢?(围绕幸福、温暖、父子关系和谐融洽即可) 2、再出示一组地震后断壁残垣的照片,并出示6个词语,学生自主选择1——2个,结合图片说一说,你看了什么? (1)6个词语:混乱血迹瓦砾废墟爆炸颤抖 (2)先读一读这6个词语,再结合这组地震的图片,此刻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果你在这样的环境之下,你会想起谁?为什么? 3、小结,引出课题 同学们,在灾难人的感情是脆弱的,人的感情却又是坚强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去认识那里的一对感人至深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概括全文

1、听读课文录音,划出本课生字词。5 B 2、小组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两个问题15 在听读的过程中,你从课文中收获了哪些关于地震的信息?收获了哪些关于这对父、子的信息?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 预设一: (1)关于这次地震——有一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大地震,给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2)关于父亲——在学校的一片废墟里,他不顾爆炸和余震的危险,坚持要把儿子挖出来。因为他和儿子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最终,成功救出了儿子。 (3)关于儿子——在地震中,和同学一起被埋,但是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因为父亲和他说过: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并在等待中鼓励同学坚持下去,最终他与同学都得救了。 (4)父与子的相通之处在于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5)引导学生,概括全文P 1)《地震中的父与子》在同学们的口中慢慢地被讲述出来了,谁能试着来填一填。课文讲述了在()的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的危险,心里想着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他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里救出()的故事。 2)课文讲述了在…… 一位父亲…… 儿子…… 最终…… 三、小结方法 1、生试着总结概括全文的方法 概括全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的六要素法,再找出中心句,遵循着这样的顺序,一点点地把文章的脉络理出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图文稿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 案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墨红中心小学施小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于1994年1月17日凌晨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而在这次地震中,当儿子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的信念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思考这句话的意思,通过提出疑问展开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3.分析文中表现“父子了不起”的句子,在具体的品读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父亲的了不起: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眼神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教师点拨: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 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此时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中你看出了什么) 教师点拨:不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双眼布满血丝”是因为父亲许久没睡了,当人处于极度紧张的时候眼睛里会布满血丝;父亲的衣服之所以会破烂不堪,因为被瓦砾、钢筋等尖锐的东西钩破了;“到处是血迹”,说明尖锐的东西钩破的不仅是父亲的衣服还有父亲的身体。④教师小结:可是父亲有没有因为这些而停下来包扎自己的伤口没有,他依然在挖……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呢为什么他不认为没有希望了,因为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黄丽钦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准备 1、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初步认识本课生字词。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视频,这是一个真实的历史记录,1994年1月17日, 美国洛杉矶的人们像往常一样井然有序地生活着,但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使这个城市在转眼间变成了一片废墟,它使千万个家庭在一瞬间家破人亡!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次地震中的一对感人的父与子,课题是——生说(教师板书课题)。 2、生读课题。教师:再深情一些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师:想象一下昔日里,孩子们在这片欢乐的土地上会做什么? 师生预设:玩游戏------—是啊,快乐地玩游戏 一起认真学习--是啊,依偎在一起学习 快乐地跳舞----是啊,就如文中所说----充满了欢声笑语 但是现在却变成了-------一片废墟 师总结:还有?还有?还有?都没有了,一切都没了,只剩下一片废墟,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废墟;只剩下满目疮痍的废墟! 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如今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 4、过渡、感知内容 就是在这样一场大地震,这对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谁来说? 预设1: 评价:说得已经清楚明白了,厉害了,想要概括(简洁或者完整) 老师这里送你们一个小法宝,看!如果能够再加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就能说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谁愿意来试一试。 预设2: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一位父亲冒着(),历经艰辛,经过()小时的挖掘,终于在()救出儿子和他同伴的故事。 师:父子俩终于又—— 生:父子俩终于又团聚了 师小结: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之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请同学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课文中告诉我们这是一对怎样的父子? (浏览:就是不动笔,用眼睛快速扫课文) 5、引出中心句 预设:你很了不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了这个问题,恰恰文中也有这么一个句子,全班一起读! Ppt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紧紧拥抱在一起。 师边说边写: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了不起)。 6、小结刚刚大家有的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有的用文中的话来概括,这都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少年闰土公开课教学设计

少年闰土第二课时教案 节固中心小学李小霞 一.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预习课文,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想不想认识他?你们瞧,(出示画面配乐) [师朗诵第一段]。生谈感受。 2.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 3.这位机智勇敢的少年就是闰土。板书课题:少年闰土 4.同学们一起和他打打招呼吧,齐读课题。 二. 新授 1.导入 这节课我们将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少年。昨天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你们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好,开始吧! 2.请浏览完的学生举手回答,概括闰土讲的几件事。 先写了(回忆),我和闰土的第一次见面,这叫初次相识(板书:初识)。然后写了我和闰土在一块儿相处的过程,(板书:相处)。最后写了我和闰土分开那叫离别(板书:离别)。 同学们,课文正是按照这四部分来写的, 我们都知道在这四部分当中,相处是写得最详细的。好朋友在一起,总有说不完的话。闰土对我说了哪些有趣的事呢?请用几个字概括一下写在边上。(①雪地捕鸟(②海边拾贝)(③看瓜刺猹)(④看跳鱼儿) 同学们,这些有趣的事,你们经历过吗?(没有)像这样没经历过的,没看过的,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的叫什么事?(希奇事)看来同学们对这个词都理解得很好。[板书希奇事] 假如闰土邀请你和他一起做这些希奇事,你最想做哪一件?为什么?(生谈想做的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鲁迅先生写的这四件事,

有什么特点?(①鲁迅先生都用了语言描写的方法来突出闰土的品质。)(②看瓜刺猹和雪地捕鸟详细写,海边拾贝和看跳鱼略写。) 3、学习看瓜刺猹 (1)那么文中最详细写的又是哪一件事?(看瓜刺猹)(出示对话)请看,这就是文中的我和闰土看瓜刺猹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在你觉得特别有趣的地方写下你的感受,那是你心灵的共鸣,开始吧!(生读) (2)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觉得看瓜刺猹的对话中,哪里最有趣。(生谈感受) (3)指导朗读。 同学们,我们和闰土一起来到了西瓜地里,你们看哪,把你的整个身,整个心都投入进去,看哪,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谈,师评价)这猹也太狡猾了,一起来读一读,再次体会体会看瓜刺猹的有趣。(生读)师相机指导:①好奇呀!(管贼吗?)十分的好奇!(管贼吗?)继续。②不,声音太大,会把猹吓跑,月亮地下,读(生读)③这次好多了,但“捏”字,读得还不够轻,“捏”能换成其他的词吗?来,请你换换。(生讲)捏的动作很小,很轻,动作大了,猹就跑了。鲁迅先生用词是多么巧妙啊!再来读,月亮地下(生读)。④担心啊!(生读)十分地担心(生读)⑤快刺啊。(生读) (4)现在,我们把两个小伙伴请到现场(出示图片)你知道哪个是闰土吗?为什么?(戴黑帽的是闰土,戴红帽的是我,因为闰土一边说一边做动作。)那就请同桌之间,一边说一边做动作,分角色来练习练习。开始吧!(生练习)好的,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5)再读第一段 多么迷人的月夜,多么勇敢的少年,多么有意思的看瓜刺猹。听着闰土的话,我的心早已飞到了一望无际的西瓜地里,虽然我并没有亲眼所见,但闰土看瓜刺猹的情景已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当中,(放音乐,出示第一段)读。(生读)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及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理解及答案 在(混乱慌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当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xū sū)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jiǎo jué),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jué juē)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zhe zháo)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我会给文中空白处加标点。(3分) 2、我会用“√”选出正确的词语。(2分) 3、我会划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4分) 4、我会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快步(疾步)坚决(坚定)确定(肯定) " 5、缩句。(6分) (1)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教室楼变成废墟。 (2)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父亲安顿好妻子。 (3)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他想起话。 6、父亲得知了这样的消息有什么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4分)答:父亲当初看到学校成了一片废墟后“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感到悲伤而绝望;想到对儿子说的话后,坚决寻子与决不放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坚韧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深爱儿子的父亲。 【 《地震中的父与子》

5回忆我的母亲公开课获奖【一等奖教案】.doc

《回想我的母亲》教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母亲普通巨大的终身,学习劳动公民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韧刚强的优 秀道德。 2、了解要点词句的深刻含义。 3、学习文章言语朴素,爱情真诚的特色。 4、感触作者对母亲的赞扬、酷爱与思念之情。 [ 学法点悟:] 学习本文要在朗诵中领会作者对母亲的爱情,并感触文章言语朴素美丽的魅力。通 过自学归纳朱德母亲的特色,然后组织沟通评论,在了解文章内容的一起,知道文 章选材典型的特色。 [[ 全体感知: ][ 全体感知: ][ 全体感知: ][ 全体感知: ][ 全体感知: ][ 全体感知: ][ 全体感知: ]] 本文是朱德同志在得到母亲逝世的音讯后,以极端沉痛的心境写的一篇回想母亲的 文章,是一篇爱情真诚、文笔朴素的散文。课文选取了哪些资料?体现了母亲的哪 些优秀质量?课文是怎样将许多的资料有条有理地组织为一个全体的?这便是咱们 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分要侧重考虑的问题。 [[ 疑问解析: ][ 疑问解析: ][ 疑问解析: ][ 疑问解析: ][ 疑问解析: ][ 疑问解析: ][ 疑问解析: ]] 质疑:课文选取了哪些资料?体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质量? 解惑:课文环绕“勤劳”精选典型案例,杰出了母亲的优秀质量。如烧饭、种田、 喂猪、养蚕、纺棉花、挑水挑粪等体现了母亲的勤劳简朴;没有打骂过咱们,没有 同人吵过架体现了母亲的宽厚;周济和照料比自己更穷的亲属体现了母亲的仁慈; 在家庭遭受不幸时不悲观体现了母亲的刚强;对“我”从事的工作的了解体现了母 亲对革新的支撑,??这些案例普通而又典型,体现了母亲作为“我国千百万劳动 公民中的一员”的优秀质量。 质疑:课文是怎样将许多的资料有条有理地组织为一个全体的? 解惑:课文环绕母亲“勤劳终身”这一叙事头绪,标明工作的时刻并按次序组织记 叙的内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第二课时)教案教 学设计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播放制作有关地震的录相片]。同学们今天我们在上课前先观看一段录相片,请大家认真看并说一说看过后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正处其中又会怎样呢? 生:(谈感受) 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是大地震的情景,给人的感觉确实是惊心动魄,地震中也会发生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事,今天我们学

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发生在一次大地震中的一对父子身上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自由读文,初读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1)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句子认识本课生字和新词。(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使你深受感动地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述的是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难救出自己的儿子及同伴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感动? 引导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得知儿子有危险。“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的情况。) (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父亲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是去,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发自心底的痛苦声,该怎样读呢?(绝望、失去了一切……)指名读,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公开课

穿越时空探寻大师语言表达的秘密 ——《少年闰土》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教程】 【设计意图】 一、揭题解字,感知大师文章条理清 1、今天咱们要去认识一个海边的少年(板书:闰土)这是我们著名作家鲁迅的作品。 2、课前布置了大家朗读课文,你们读了吗?那老师要检查一下,你读得是否正确、流利。 (出示句子,引导理解文中一些文言文的词语的意思) 小结:请大家翻开书,再轻轻读读这些句子。当时正是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交替的时代,所以读鲁迅那一代作家的文章,经常会碰到类似的情况。刚才大家用联系上下文换一个词,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或借助工具的方法来读懂这些词语。这就是非常好的理解方法。 3、课文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下面根据你对课文的阅读,思考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完成下面一个 练习。 (出示练习题1:认真朗读课文,请按照课文写作的顺序进行排列。) 相处离别回忆相识 【设计意图】 二、读批并重,感知大师文章画面美 1、理清了文章的顺序,也就了解了文章的大意。说起这段回忆呀,对于作者的确可以说是刻骨铭心。 (出示第一段)请你轻轻地读这段话。 (一)环境描写,读出色彩。 (1)谁来读读第一句话。(随生的朗读及时评价) (2)朗读,最重要的就是读着眼前的句子,脑海里就浮现自己所描绘的画面。请你来读出那些美丽的色彩。 (3)让我们美美地读第一句话。 (二)人物描写,学习批注 (1)谁来读第二三句话? (2)如果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几个少年,你会用什么词? (3)咱们把自己刚才阅读的感受写在这个句子的旁边,这就是批注。老师选一个词语,你可以用自己的,也可以选择同学的。(板书机智勇敢) (4)谁能把这个少年的英雄不凡、机敏读出来。 (三)对比朗读,感受变化 师:下面,我们合作朗读这段话,你们读第一句,我读后面两句。大家看,如果第一句描写的是景物,那么第二三句话描写的就是人物;如果说景物是静态的描写,那么人就是;如果读静的景物用舒缓的语调,那么读动的人物就需要用;读景物要读出它的色彩,那么读人物就要读出他的;动静相生,我们就来比比谁读得更好。 (师生合作朗读) 【设计意图】 三、读中品味,领悟大师文笔妙 (1)作者课文一开头,就在美丽的环境中烘托出一个机敏勇敢地少年,不仅让我们读出了作者对这一画面深刻的印象,也让我们对少年充满了兴趣。那么赶紧让我们去见见闰土的真实面貌吧。(出示外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五一中心小学刘亚兰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废墟、血迹、绝望、瓦砾、开辟、爆炸、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地震的相关资料,了解地震的危害。 2.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请你讲一讲生活中父母对你的爱。 2.是啊,父母的爱是平凡、朴实、无私的。母爱如太阳,热烈而温暖,父爱如海洋,深沉而含蓄。或许,我们并不在意他的存在。可是这种平凡的爱在我们生命遇到危险时会创造出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和作者一起去体验伟大而无私的父爱。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2.讨论划分课文层次。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详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一课时 细巷中心小学孙石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课文中的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书写课文中的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对话,读中感悟地震中父与子的伟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殷殷父爱的同时,增强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演讲(学生评价、体会) 一、导入明标 同学们,从刚才的演讲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父爱的伟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去感受灾难中深深的父爱。 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出示学习目标: 1、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1至12自然段,能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 3、能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自学质疑: 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地震中的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上两个问题,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句子1 :“…… 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30万人”“ 不到四分钟”两个数字词告诉我们这是一场大地震;找好关键词感情朗读突出大地震) 是啊,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的突如其来,势不可挡。还可以从哪些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继续进行课前2分钟交流,谁来说说你所搜集到的有关父母之爱的好句子。 师:是啊,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看大家又从中感悟出什么。 (学生齐读课题)9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检查预习 1、认读生字词。 2、检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交流 三、学习课文。

1、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了不起) 师板书:了不起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屏幕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看看你从哪些地方能体会出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可以在书上画一画重点的句子、词语,也可以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读一读。然后四人一组交流一下。 交流: 师:为什么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父亲呢?请同学们先读读划记的语句,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师板书:父亲 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父亲一开始的心情是怎样的? (3)父亲一开始是伤心绝望,后来却是那么坚定,下定决心要找到自己的儿子,是什么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呢? (4)谁能来读读这段话,读出父亲这种心情的变化?(指导朗读) 生: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地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他们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他们已经死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来帮助我?”没有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对比)把谁和谁进行了对比? (3)师:别的家长是大哭,然后绝望的离开,而父亲却是埋头接着挖。面对同样的情况,这位父亲的表现为什么能与众不同呢?(引读:儿子在等着我!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自由地读读这段话,读出其他家长的绝望和父亲的坚定。 指生读。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指名读这段话,并说说怎样体会出父亲的了不起的。 (2)把“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划上线,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要从8小时写起呢? (3)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时间的漫长。(指生读) (4)师:同学们,36小时到底是个怎样的概念呢?12小时是一个——生接:白天。再过12小时是一个——生接:黑夜。在过12小时又是1个——生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优质课完美版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我”对闰土的回忆,写出我与闰土相识、相处(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的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及分别的过程。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以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并做到不断地运用。 2、让学生以自我体验的方式,深入感受闰土所讲的四件事的有趣,并从中学会写事及词语妙用的方法,并实现对课文第一段的理解记忆。 3、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读课文。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还有四天就到十一长假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假期中你们想干什么? 生:我想去书声城看书。 师:不错的打算,其他同学呢? 生:我想和爸妈一起去爬山,因为爬山可以锻炼我的意志。 生:我想去钓鱼,因为我的妈妈说钓鱼可以修身养性。 …… 师:看来同学们的打算真不少,可见你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在一百多年前,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了解。 课堂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检查预习:(6分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响亮地读课题。 生读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能一眼认出这两个小伙伴中,哪个是闰土吗?(师出示闰土和“我”在一起的图片) 生:我觉得脖子上有项圈的是闰土。 师:他判断的对吗? 生:对。 师:你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他就是闰土? 生:我可以从他那紫色的圆脸中判断,因为闰土生活在海边,风吹日晒脸就变成紫的了,而我作为一个少爷天天在家里,脸就白。 师:你能够从生活环境出发来判断,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生:我觉得从他们穿的衣服上也可以判断,因为我作为一个少爷穿的好,闰土是农民的孩子穿的不好。 师: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中,快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闰土都给我讲了他在海边时的哪几件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划一划。 给生3分钟的时间来读书。教师巡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作一针对性的判断,同时对学生的读书习惯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课文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式。教学重难点: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教学时间:第二课时教学方法:闯关激励教学法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同感受这种浓浓的爱。(板书课题,齐读) 2、请同学们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二)品读感悟,体会亲情

一、闯关激励第一关:体会父亲的了不起过渡:在地震中,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弹指间灰飞烟灭。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阅读课文内容,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在哪里。 1、请同学们细细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父亲的了不起呢?画出重点词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XXXXX:(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重点抓住“冲”这个动作,体会父亲对儿子的担心的心情,他迫切想知道孩子的情况。)(2)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1)引导学生体会父亲失去儿子的撕心裂肺的悲痛心情。2)指导有感情朗读,读出父亲的绝望。(指名读,评读,齐读。)(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1)引导学生从读中体会父亲的坚定信念。(板书:坚定)2)分小组练读,展示读,评读。(4)理解重点句子: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课件出示】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17课 地震中的父与子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 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四、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过的生字,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个字组两个词语。好,同学们都非常棒,看样子已经把这些生字掌握了。我们现在继续来学习第17课(板书课题)

公开课教案《少年闰土》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闰土是个聪明、能干、活泼可爱又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 2、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尝试仿写。 3、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不仅是个健康、纯朴的农村少年,而且非常的勇敢,在作者的心中完全是一个小英雄的形象。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闰土外貌的片段和第一画面——看瓜刺猹的片段,了解闰土是个健康、纯朴、勇敢的农村少年。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感知语言的表达力度,体会闰土的健康和可爱。 体会“深蓝的天空中……的西瓜”的景致描写蕴涵着作者对闰土生活的广阔天地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展示插图,引出闰土。 同学们,很高兴今天能和你们一起走进课堂,一起学习。你愿意和我做朋友吗?今天,我还给你们带来一个朋友呢。 出示课文插图,配乐老师范读第一段。 2、这少年便是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板书课题:少年闰土,生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课文。 (一)你想认识这位少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学生读课文。 1、读的过程中,注意读准字词的音,这是我们学好语文的基础。 出示字词,扭身胯下厨房手套刺猬畜生逃窜允许毡帽看到这些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从多音字平翘舌轻声引导。 (二)学生反馈交流。再次读课文,边读边体会词语的意思。 三、提出问题,互释疑点,保留问题。 鲁迅的文章语言精辟,同学们在读课文时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找一找。 1、指名说说不理解的字词。 2、全班交流理解。 四、学习闰土的外貌。 说说通过朗读闰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作者第一次与闰土相识时,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请同学们找一找二人初次见面时闰土是怎样的形象。 2、指名读,同学们仔细听,听完后说说闰土的形象有什么样的特点。 (看出闰土是一个纯朴、活泼的孩子) 3、下面我们做一个练习,说不定让大家对闰土有更深的理解。 出示句子: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紫色的脸,头戴一顶毡帽。说明闰土年轻,天真,活泼。再仔细读读这句话,看看闰土还有怎样的特点:苍白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紫色的说明闰土整天生活在海边,经历了风吹日晒,已经变成紫色的了,这恰好说明他非常健康。学生说,教师板书:年少健康天真活泼。 4、抓住重点词,亲切地朗读这句话。

部编版小学语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瓦砾”等词语。积累文中关于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3.初步感受借外貌、语言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2.感悟坚定的信念与爱的传递,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2、学生准备:认真预习课文,搜集有关地震中感人肺腑的故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引读课题 1.教师边播放地震录像边描述1994年1月17日发生在美国洛杉矶的一场大地震的情景。 2.教师引读:谁来把这个故事的名字响亮地告诉大家。 二、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大声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读完之后,问问自己:哪个地方最让我感动? 2.检查词语:洛杉矶阿曼达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

砾 学习词意:回想刚才的录像,你觉得从录像中可以读懂哪几个词语? 3.整体感悟:说说课文中最让自己感动的地方。 三、研读文眼,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过渡: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同学们最有感触的是父亲用双手挖废墟的场面。(以诗句的形式出示第12自然段的前两句) 在老师看来,这两句话简直就是一首诗,每一句都可以读出很多的联想。同学们,深情地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自己能读出什么来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主要抓住以下三点随机点拨。) 1.研读“时间长”。 (1)体会“时间长”:多长的时间呢?(36小时,2160分钟,两个白天一个黑夜。) (2)感受“父亲累”:在这漫长的36小时中,父亲在做什么? (3)感情朗读:机械单调、繁重危险、势单力薄、无休无止,这是一种无法想象的累!当我们体会到了这些,你又会怎样读这句话?2.研读“没人再来阻挡他”。 (1)了解内容:哪些人曾经阻挡过他?人们为什么要阻挡他? (2)深究原因:后来为什么又没人再来阻挡他了呢? (3)体会情感:没人来帮助他,没人来阻挡他,更没人能理解他,这是怎样的一种孤独与苦闷呢?谁能读出来。 3.研读“可怕的样子”。

人教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及反思

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体会父爱。 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多么地惊心动魄,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它给人类带来多少灾难!但是面对这样的灾难,有一对父子却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的故事。今天就要我们来学习17、《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自学提示: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6分钟后看谁学的最好!

三、检查反馈,初入情境 1.听课文录音,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我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虚、砾、颤”等字形。 (3)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3.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受感动的理由。 (3)练读感受深刻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以“小组练读、分角色读、评读”等形式,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小结: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基本读懂了课文,而且同学们能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到了浓厚的父子之情。 四、课后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生词。 2.摘抄课文中感人的句子。 3.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板书设计: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同学们,我们都在父母的关爱中快乐地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亲情有了越来越深切的体会。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刺破夜幕;亲情是冬日里温暖的阳光,驱走严寒。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爱这种浓浓的爱。(板书,齐读课题) 2.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板书:了不起)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及答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阅读理解及答案在(混乱慌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当时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xūsū)走去。 他知道儿子的教室在一层楼的左后角(jiǎo jué),便疾步走到那里。 就在他挖掘(juéjuē)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zhe zháo)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1、我会给文中空白处加标点。(3分) 2、我会用“√”选出正确的词语。(2分) 3、我会划出文中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4分) 4、我会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3分) 快步(疾步)坚决(坚定)确定(肯定) 5、缩句。(6分)

(1)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教室楼变成废墟。 (2)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 父亲安顿好妻子。 (3)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他想起话。 6、父亲得知了这样的消息有什么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4分) 答:父亲当初看到学校成了一片废墟后“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感到悲伤而绝望;想到对儿子说的话后,坚决寻子与决不放弃,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坚韧不拔、决不放弃、恪守诺言、深爱儿子的父亲。 《地震中的父与子》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xuè xié)迹。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爸爸,真的是你吗?” “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