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区位商

区位商

区位商
区位商

基于区域商理论的浙江省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生物环境系天目城规122 陈思瑶指导教师:李光勤内容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使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运用区位商的分析方法对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定量的分析,系统地阐明了浙江省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一定的问题,且通过贸易比率的计算确定区域的优势产业,并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转变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浙江省

0 引言: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构成及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被称为产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是否是合理化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由此得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代表着其合理和高度化的统一。这些产业部门的组成和这之间的比例关系、联系都是不同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自2000以来,浙江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呈迅速发展态势。在2012年里,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5.88%降低为2012年的4.8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53.3%上升为2012年的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6.4%上升为2012年的45.24%。“十一五”发展规划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工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旨在利用区位商指数来分析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分析浙江省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区位商,从而得浙江省产业发展对此建议。

1 研究方法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是衡量一个区域专业化水平的指标,又称区域产业专业化率,反映的是某个部门(产业)在某区域所占的比重与同一部门(产业)在全国的比重之比值。以区位商作为量化指标,采用一个地区产业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某产业值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LQij= (eij/ej)/(Ei/E)

其中, i表示第i个产业,j表示第j个区域。LQij表示j地区产业i的区位商,eij 表示地区j产业i的产值,ej表示地区j全部产业的产值,E i表示全部地区产业i的产值。E表示整个区域全部产业的总产值。区位商所表明的是区域的某一部门(产业)同全国的同一部门(产业)相比较所具有的优势,并用这种优势代表专业化程度。

一般说来,当 LQ>1时,表明某一部门(产业)在该区域专业化程度超过全国,该部门(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为产品输出部门,是区域产业发展的潜力方向。

当LQ<1时,表明某一部门(产业)的专业化水平低于全国,竞争力较弱,为产品输入部门,是区域产业发展的调整方向。

当LQ=1时,说明某一部门(产业)再该区域为一般水平,处于全国平均值。产品可以保证该区域的基本需求。

从国内外的现有研究来看,区位商方法的用途比较广泛,可以用来判别产业集群、就业趋势、优势产业和主导产业选择等等。区位商方法是判断不同部门(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优势部门(产业)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尝试运用此方法分析浙江省的产业结构。

2 浙江省三大产业区位商实证分析

2.1三大类产业分析

表1浙江三大产业区位商/亿元

国内生产总值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产值比例产值比例产值比例

全国518942.1 52373.6 10.09% 235161.99 45.32% 231406.48 44.59% 浙江34665.33 1667.88 4.81% 17316.32 50% 15681.13 45.24% 浙江区位商0.48 1.10 1.0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浙江省统计年鉴2013》,经过整理计算得出。

三大类产业区位商计算,结果见表1。从计算结果得知:浙江第一产业的区位商为 0.48,

第二产业区位商值为 1.10,第三产业区位商值为1.01。说明浙江第二产业位于全国平均值

之上,具有相对优势。第一产业的区位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需要从区域外调入和进口才能

满足产品的数量,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而为比较弱势产业。第三产业接近全国水平,基本

可以满足本地区的需要。三大类产业的区位商表明浙江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转变,由以落后

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化结构转变,进入工业化阶段,但由于第

三产业还不完全具备优势,因而工业化还不够成熟,有待继续推进。因此,政府与社会各部

门要在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和支持第三产业,才能加快工业化进程。

2.2 三大类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2.2.1 农业内部结构分析

表2浙江农业内部结构区位商/亿元

农林牧渔

总值农业(种植)林业畜牧业渔业

产值比例产值比例产值比例产值比例

全国89453.0 46940.5 52.47% 3447.1 3.85% 27189.4 30.40% 8706.0 9.73% 浙江2658.7 1229.4 46.24% 142.1 5.35% 549.0 20.65% 687.0 25.84% 浙江区位商0.88 1.39 0.68 2.6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浙江省统计年鉴2013》,经过整理计算得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农业的区位商和畜牧业的区位商都小于1,特别是畜牧业,仅有0.68,

这是因为浙江处于东部沿海地区,地形多为平原和丘陵,人口密度大,没有广阔的草原和大

片牧场,所以畜牧业属于弱势产业。而农业的区位商为0.88,这是由于浙江省的人均耕地

面积较少,导致农业发展较缓。林业和渔业的区位商均大于1,渔业表现尤为突出,区位商

为2.66,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渔业产品主要为浙江地区外服务,能够提供出口,主要也

是得益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海岸线总长为全国首位,且省内江河

纵横,水域占全省大陆面积的 6.4%,同时拥有全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林业的区位商

为1.39,浙江森林覆盖率达 57.4%,林业发展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2.2.2 工业内部结构分析

表3 浙江工业内部结构区位商/亿元

工业总值

轻工业重工业产值比例产值比例

全国929292 263865 28.39% 665427 71.61%

浙江59124 23228 39.29% 35895 60.71%

浙江区位商 1.38 0.85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浙江省统计年鉴2013》,经过整理计算得出。

表3反映,浙江的工业以轻工业为主。轻工业的区位商为1.38,略高于全国水平,属于比较优势产业。其中最典型的浙江温州就以轻工业为主,2008年中国轻工产品博览会就在温州举行。重工业发展比较薄弱,其区位商为0.85,产品需要从其它地区调入或进口。

2.2.3 服务业内部结构分析

表4 浙江服务业内部结构区位商/亿元

服务业(所有行业)总

值交通运输、仓储和

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旅游业

产值比例产值比例产值比例产值比例

全国150177.94 18398.02 12.25% 32657.30 21.75% 17990.11 11.98% 12891.21 8.58% 浙江9918.78 888.02 8.95% 2119.39 21.37% 1899.33 19.15% 2643.99 26.66% 浙江区

位商0.73 0.98 1.60 3.1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0》、《浙江省统计年鉴2010》,经过整理计算得出。

从表 4 可知,属于传统服务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批发和零售业的区位商小

于 1,而金融业及旅游业的区位商大于 1,二者都属于现代服务业,这从一定的程度上反映

了浙江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已经发生了转变,从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的传统服务业升级

为以技术和知识密集型行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浙江“十二五”转型策略中所提到的:形成

以现代服务业为主题的产业结构。这是浙江省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也是浙

江省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的一项重大成果。

3 浙江优势产业分析与确定

当区位商大于1时,意味着本地产出大于本地需求,商值大于1的部分将出口到区外;

反之,意味着本地产出小于需求,所缺的部分需要进口来弥补;当商值等于1时,意味供需

平衡,无需与外部进行贸易。因此,区位商等于1,是对区外贸易与否,进口与出口转变的

临界点。为了更好地突出和了解区位商的含义和显示区际分工与贸易关系,将区位商值减去

1,即LQ-1。我们将(LQ-1)称之为贸易比率,其含义为,某地区某行业的出口额/该地区对

该行业产品的需求份额。贸易比率有正有负,正值反映出口比率,负值反映进口比率,进口

比率最大为1。贸易比率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空间大小的重要指标,它是出口价格与进

口价格之间的比率。

3.1浙江三大产业贸易比率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三大产业中,第二产业贸易比率最大(LQ-1)=0.1,第三产业为0.01,

第二产业最小,为-0.52。反映以农业为主体的第一产业尤其为薄弱,且第二产业优势较为

明显,轻工业更为突出,贸易比率为0.38。第三产业中,旅游业业最具优势,贸易比率为

2.11,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最具劣势。第一产业中,渔业有很强的优势,贸易比率为

1.66;林业有较弱的优势,贸易比率为0.39,农业和畜牧业处于劣势。

表5 浙江经济贸易比率表

3.2行业内部贸易比率

表6 行业内部贸易比率

数据来源:由2009年度浙江省基本单位名录数据计算汇总

从表6可以看出建筑业(0.5350)、制造业(0.3237)是具有优势的行业,而采矿业(-0.930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0.4978)、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0.4804)、教育(-0.4602)、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0.3928)等行业处于劣势。在17个行业中,有15个行业贸易比率为负数,且服务业居多,说明第三产业结构仍需改善与调整。

4 对策建议

区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是内生性增长,产业发展是最关键因素。根据前文区位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与建议:

首先,对于第一产业,由于浙江耕地资源的有限,所以应加大力度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积极支持特色优势农业发展,推广高效农业生态模式。种植业和畜牧业受地理因素影响,为满足本地区人民需要,可以从区外调入或进口。同时,利用好地理环境的优势,大力发展渔业,加大区外出口。

其次,积极推进第二产业。鼓励企业技术创新。轻工业作为浙江省的优势产业,应紧紧围绕调整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和提高增长质量这个中心,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增长态势,在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上一个大台阶。浙江轻工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全省工业经济整体实力的提高,而且为我国跻身世界轻工业产品生产、消费大国队伍作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浙江省经济发展,必须一步步调整转变产业结构。2010年2月,浙江省获得国务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这也是全国唯一的试点,在发展服务业与提升制造业水平上浙江省将其紧密结合,使得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在浙江这个制造业大省,转变其经济发展方式,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国的经济发展趋势。支撑经济发展的关键点将落在服务业上。而目前,浙江各地迅猛掀起一股服务业投资热潮,且增幅高于第一、第二产业也是相当明显的。然而,随着中国进入世界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浙江应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提高区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周锦、顾江.基于区位商理论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分析[A].统计与决策,2013,(17)

[2] 顾春霞.基于区位商分析的浙江省产业结构实证研究[A].理论经济学,2012,(02)

[3] 刘晓红、李国平.基于区位商分析的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6,(03)

[4] 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网站: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1722929.html,/news/node11/index.htm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第六章

第六章:经济与产业 第一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 ①.经济视角的城市 城市的经济特征:从经济产业角度看,城市有着区别于乡村的三个基本特征 A: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活动的高度密集区。 B:城市以农村剩余为存在前提,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发展基础。 C:城市是专业化网络市场分工的交易中心。 2.城市的空间范围 在行政意义上有“建市制”和“建制镇”但从经济角度看,一个城市的影响力并不局限在其行政边界内。行政边界只是基于历史边缘,文化习俗以及行政管理的需要而划定的空间范围。 3.城市的维系和成长 为什么城市能够维系自身的存在?为什么部分城市会持续成长,有的甚至成为人口超千万的特大城市?一个简短的回答是:“集聚经济”。集聚经济,或者说不同经济活动的频繁接触时城市经济的基本特征,也是城市形成,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基础。 ②城市和经济

1.城市发展离不开经济增长 城市经济增长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首先,可以用地区生产总值(GDP)来衡量,其次,增长也反映城市平均工资的增长或人均收入的增长,除此之外,传统的,非地理意义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资本构成深化。物质资本包括,人类用一生恒产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物质资料。 B:人力资本增长,人力资本包括人的知识和技能,是通过教育,培训和时实践获取。 C:技术流程 2.城市是经济发展的只要发生地 工业化—城镇化,服务化—城镇化的关系已经密不可分。 3.把握城市发展需要认识经济活动 A:推动和塑造城市化的核心动力是经济活动。 B:城市规划以土地使用规划为核心,传统的土地利用规划机制仅仅能够有效防止不合需要的发展不会发生,但不能保证真正需要的发展在他们所需要的地方和时间发生。 4.城市规划机制是基于市场失灵 A:一般认为,市场机制是社会资源配置最具效率的机制,所以市场机制要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西方区位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区位理论的发展与演变:一个理论综述 摘要:古典区位理论被视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理论来源,但是由于其存在极大的片面性,可用性不强。现代区位理论通过对古典区位理论假设条件的不断放宽,使其能在更一般的条件下较为准确的解释现实经济。本文主要对古典区位理论和现代区位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与评述。 关键字:区位;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 1 区位与区位理论 区位(location)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根据其产生与发展的先后,区位理论可以分为古典区位论和现代区位论。 2 古典区位理论 2.1 古典区位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论点 杜能经过潜心研究于1826年出版了《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在书中杜能根据自己多年生产经营实际所获得的资料,通过大量计算分析,提出了围绕消费中心、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成圈层分布的思想。杜能在农业区位论的研究过程中采用了科学抽象法,并且首次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研究。杜能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韦伯在1929年写出了《工业区位论》一书,进一步对集聚经济现象的形成机理、动力机制、集聚类型、竞争优势等等内容加以梳理与补充,使古典区位理论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除韦伯之外,俄林、罗奈、伊萨德等人也对古典区位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主要是针对韦伯理论的薄弱之处,着重论证了工业区位、原材料产地及消费市场三者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韦伯在研究中将抽象和演绎的方法应用于工业区位研究中,建立完善的工业区位理论体系,他研究出最小费用区位原则,不仅适用于工业,也同样用于其它产业布局。 德固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于1932年出版了《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在书中他系统阐明了“中心地理论”他从中心居民点、城市供应、行政管理、交通等主要职能出发,论证

地理知识点梳理-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

1.影响因素:产业活动所具有的区位特征,与产业部门特点和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2.部门差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选择受产业的特点及科学技术的影响,各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差异较大。主要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及区位选择目的分析如下表所示:

1.产生原因 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2.方式 1.自然条件 光照、热量、地形、土地和水分等。 2.技术经济因素 劳动力、技术装备、生产技术、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等。3.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运输、农产品消费状况等。 【重点分析】 1.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区位选择的影响

2.社会经济因素、农业技术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4.进行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思路 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很多,在进行区位选择时应抓住主导区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一般说来,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和地形,人文因素中的市场和交通,往往成为农业区位选择中的主要因素。 (1)从宏观角度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区位分析和选择 (2)小地域范围的农业区位选择思路

农业地域类型 常见类型????? 热带种植园农业 地中海式农业混合型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区位因素分析与评价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谷物生产国和出口国,这与其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密不可分,现分析如下:

3.中美商品谷物农业的比较 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与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相比,既有相似区位条件,也有不同之处。 (1)相似之处: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区位条件。 (2)不同之处: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农场由家庭经营,我国的农场一般是国营的;②美国特殊区位条件——高度发达的工业基础、先进的农业科技、农工商一体化(即经营专业化)等; ③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区位优势:大面积可垦荒地、肥沃的黑土等。 (3)借鉴之处:大规模经营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先进的科技和一流的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一体化经营,延长生产链,提高综合效益。 工业区位因素 主要区位因素 企业和政府在进行厂址选择时,为获得最佳效益,需要考虑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策、技术、信息、环境等多种因素,具体如下:

从企业发展看区位理论

从企业发展看区位理论 摘要:生产作为经济活动的基础,成为讨论经济活动区位的重要环节,而区位理论就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区位理论有两层基本涵义:一层是从空间区位出发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最佳的组合方式;另一层是从区位主体本身出发,以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特征,分析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从中选择最佳区位。河南省一直享有“中国粮仓”之名,作为粮食生产及粮食外调大省,在空间区位已知的情况下,根据河南省的空间地理特性、食品产业的经营项目,投入与产出的分析,食品产业最佳的区位主体组合分析。 序言:郑州市中国三强方便面生产商白象食品集团。为河南省大型食品产业集团,从1997年创建以来,历经19年,至今已在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江苏、四川、陕西、吉林等省市布局10个方便面生产基地、2个面粉生产基地、1个挂面车间和2家调味料公司。2003年至今,白象方便面始终保持18%左右的市场占有率,一直稳居全国方便面行业三甲之列。白象年产业消化面粉已超过90万吨,实现小麦转化120万吨,全国300多万户农民因此受益。与此同时,白象产业还直接带动面粉厂、造纸厂、机械制造、调味料、运输等上下游相关企业3000多家,全国超过50万人从事于白象的相关工作。白象在为河南及全国的粮食深加工转化、农业产业化努力。 在近些年的白象发展过程中,更是体现了区位理论的两层基本涵义:一层是从空间区位出发根据该空间的地理特征、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研究区位主体最佳的组合方式;另一层是从区位主体本身出发,以区位主体本身固有特征,分析该区位主体的可能空间,从中选择最佳区位。 从一层区位理论涵义看企业产生:一层涵义决定企业定位;合适的空间区位将为企业诞生创造沃土。 白象集团前期为河南省正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成立初期 政策方面:财政政策上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加强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从1994年起专门拨出一定比例的资金,设立产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的山东省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山东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和产业结构快速变动时期,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与 优化来实现山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本文运用区位商分析方法对山东省三大产业的结构进行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定量分析,比较具体地阐明了该区域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山东省产业结构 2012年山东省GDP首次突破5万亿元,同比增长9.8%,成为除广东、江苏外第三个5万亿梯队成员。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省内产业结构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与波动。区位商分析方法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学者广泛地运用于某地区、某行业、地区间的产业结构研究。如王子龙、谭清美对区域高新技术主导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研究,其中就运用到区位商分析方法;胡序勇、陈闻君对新疆产业结构区位商的分析明确了新疆优势产业,提出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刘晓红、李国平用区位商分析法对陕西省的区域产业结构进行了实证研究。 本文采用总量分析,利用山东省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山东省各产业的区位商进行计算,分析山东省的优势产业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区位商及其计算方法 区位商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 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LQ ij = e ij ÷e it / E ij ÷E it ; 式中 e ij 是 i 地区 j 部门的产值,e it 是 i 地区的总产值,E ij 是全国 j 部 门的产值,E it 是全国总产值。 区位商的另一种表达形式是:Li=e i ÷e t / E i ÷ E t ; 式中e i 为城市中i部门职工人数;e t 为城市中总职工数;E i 为全国i部门职 工数;E t 为全国总职工数。Li为区位商。 第一种形式是根据生产总值比重体现产业专业化程度,第二种形式是根据城市中某一部门职工人数体现基本活动部门范围,但是这种分析方法的假设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在国家没有外贸出口和全国各城市都有相同的生产率和消费结构的前提下才能成立。对于重要的出口部门,用全国比重去衡量城市满足本地需要的部分,显然标准就偏高了。城市之间在同一部门生产率的实际差别和消费习惯的不同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综合考虑,本文采用第一种形式计算区位商。 在第一中形式中: Li> 1的部门表明该产业在该地区的专业化程度较高,超过全国水平,意味着该产业在该地区生产较为集中,具有相对规模优势,发展较快,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在考察主导产业时,Li大于1的部门是具有基本活动部分的部门,可以为外地服务,是从城市以外的地区为城市所创造收入的部分,也是城市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我们把这部分部门叫做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Li< 1表明该产业专业化程度低于全国水平,其规模比较弱势,意味着该地区该行业的产出不能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还需要由区域外供给产品或服务。

区位商理论

区位商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是一种较为普遍的集群识别方法,是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它由哈盖特(P.Haggett)首先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在衡量某一区域要素的空间分布情况,反映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以及某一区域在高层次区域的地位和作用等方面,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指标。在产业结构研究中,运用区位商指标可以分析区域优势产业的状况。通过计算某一区域产业的区位商,可以找出该区域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的优势产业,并根据区位商Q值的大小来衡量其专门化率。Q的值越大,则专门化率也越大。根据有关数据,可分别计算出中部地区以及中部各省份不同行业相对于全国同类行业的区位商。一般来讲,如果产业的区位商大于1.5,则该产业在当地就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合理计算利用区位商对企业决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区位商计算公式如下式所示公式 其中N1为研究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1为研究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N0为背景区域某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A0为背景区域所有部门产值(或从业人员数)。 N1A1N0A0 N1A1N0A0 维普资讯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1722929.html, ■■■-关注政府? OENETGVRMN一、前言的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5%,0但制造业只占1%,0由此可以看出地区1的制造业集中程度较高,即专业化水平较高,有比较优具势。因此,以说,可区位商越大,该地区该产业的比较优势越明显,竞争能力越强。Ll时,明该地区该产业具有比较优当Q>表势,一定程度上显示出该产业较强的竞争力;Ll,明当Q时表该地区该产业处于均势,产业的优势并不明显;Lil,该当Qi时<表明该地区该产业处于比较劣势,竞争力较弱。区位商指标体系在国内诸多学者对产业的实际研究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如唐垒、曾国平(04)用区位商指标对我国西南和西北地区的产业20运结构和布局进行了比较分析;李少游(05)20通过建立区位商指标体系对广西特色产业进行了研究;晓红(06)刘20利用区位商法对陕西的产业进行了测评,分析了区域产业结构,等等。从各实际研究的结论来看,区位商法是明确各部门或产业活动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差异、重点和薄弱环节所在及在评价和判断区域优势产业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本文也将尝试运用此方法所谓地方优势产业是指那些凭借该地区的特殊有利条件,能够相对于其他 区域以更低廉的成本生产某种产品,并且在市场上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业部门。对于地方优势产业的判断和识别,可以根据既定产业产出的地区份额来判定该产业的优势区位或既定区域的优势产业。然而考虑到区域规模的差异性,直接进行市场占有率的比较会低估幅员较小区域的优势,因此利用相对份额来判断区域比较优势产业是较为合理、科学的方法,区位商是计量这种相对份额的重要指标(而郑备,06)20。二、区位商法介绍区位商是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分析区域产业布局和产业优势的指标,它是指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总产值中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x./i∑xiLiQi=对重庆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进行测量和分析。三、重庆市优势产业分析∑x∑∑x/】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两位数工业共分为39个大类,考虑到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为2002年新增,所以在本文研究中只选取了3个大类中的396表1重庆市的显著优势行业行业区 位商排名51.938.078行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烟草制品业区位商15.414.4上式中,表示第ii个产业;表示第jj个地区;ux表示第j个地区的第i产业的产值指标。区位商也称为区域规模优势指数或区域专门化率,表示该地区某一行业的规模水平和排名专业化程度,因此,相应地也可l以根据产业销售收入、企业数2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量、企业从业人数来计算区位3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商。如,例有两个地区,区14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地其中5%集中在制造业;区260地医药制造业12.615.518.49l0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产业布局的区位理论 (一)产业区位理论的形成——古典区位理论 1.杜能的农业区位理论 基本思想:对离城市任何一点距离而言,不同农业生产的利润不同,对土地报价也不同,报价高者获得使用权,从而确定给农场主带来最大地租收入的农业生产布局区间。运输成本差异导致城市周边形成农业布局的圈层结构,即“杜能环”。 2.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其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区位,将生产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的地点。其中区位因子包括劳动力费用、运输费用、地租等等。该理论假定所分析的对象是一个孤立的国家或特定的地区,对工业区位只探讨其经济因素,运输费用是重量和距离的函数。其理论核心是工业布局主要受到运费、劳动力费用和聚集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运费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工业部门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是运费造成的。 (二)产业布局区位理论的发展——近代区位理论 近代产业区位理论已经从对工业区位进行探讨发展为对贸易区位、城市区位进行探讨,将研究对象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第三产业和城市,将研究目标从追求生产成本、运输费用最低转向追求市场最优。 1.一般区位理论——俄林 工业区位的移动既与已经形成的资本和劳动力配置的历史格局有关,也是生产要素在各地区间重新配置和均衡关系变动的结果。 2.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泰勒 中心地等级序列:在某一区域内,城镇作为“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商品和服务。中心地的规模和级别与其服务半径呈正比,与其数量呈反比。规模大、级别高的中心地还含有多个较其低级的中心地。 中心地模式:理论模式是指在—个平原地区,各处自然条件、资源都一样,人口均匀分布,人们在生产技能和经济收入上均无差别,购物以最近为原则,则这个平原上的中心地最初应是均匀地分布,每个中心地的理想服务是圆形服务面 4.市场区位理论——廖什 该理论认为,由于产品价格随距离增大而增大(产地价格加运费),造成需求量的递减,因而单个企业的市场区最初是以产地为圆心,最大销售距离为半径的圆形。通过自由竞争,圆形市场被挤压,最后形成了六边形产业市场区,构成整个区域以六边形地域细胞为单位的市场网络。 经济景观:上述网络在竞争中不断调整,会出现两种地域分异。 (三)产业区位理论的多样化发展——现代区位理论 形成了增长极理论、点轴布局理论、梯度发展理论和理性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等为代表的新理论体系。 1.增长极理论 其理论核心内容是: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由于某些主导部门或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或行业在某些特定的地区或城市集聚,使这一特定区域的经济比周边地区发展更快,就形成了所谓的增长极。 在区域经济运行中,增长极具有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两种效应。 2.点轴布局理论

集群产业区位优化分布模型构建

集群产业区位优化分布模型构建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和梳理集群产业内在关联方式的基础上,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集群产业在一定区位上的分布进行了优化设计,为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布局提供技术和政策支持,以促进产业集聚的有效发生和持续发展。 关键词:集群产业关联方式分布模型 产业集群的研究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其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理论成果,但仍有许多问题尚需继续探讨。本文拟从概念的界定入手,探究集群产业间的内在关联方式和关联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集群产业区位优化分布模型提出建议。 集群产业和产业集群的概念差异 产业集群是指众多具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产品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组织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行业协会等),在某一地理区位上不断聚拢或集结,使它们之间通过互补和协同,从而获得“集聚效益”的经济行为、活动或过程;而集群产业则是指处于集群关系中,借助价值链的作用和关联传导机制而产生的彼此相关的产业群。二者的差异性在于: 产业集群是从过程论的角度来考虑。产业集群可以看作是相关产业在一定区位上的群聚过程,侧重强调“集群”本身,揭示其发生的条件、途径和过程的规律性;而集群产业则是从状态论的的角度来考虑,侧重强调“产业”本身,揭示其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的内容方式、程度以及经济效应。从这个意义上说,产业集群是过程论的概念,集群产业是状态论的概念。 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看。产业集群是产业主体为了获得新的互补性技术,或从外部资本和知识利用中得益,或降低成本,克服市场壁垒,取得协同经济效果等,在某一特定区位内相互聚居的市场化趋利行为。因此,产业集群重在强调行为有效发生的内在机制和外部驱动的环境条件,而集群产业则重在强调这种行为的经济效果,即完成这种集群行为后的产业之间具有孤立单元产业所无法具有的相干性关系及其分享到的“集群效益”。从这个意义上讲,产业集群是一种趋利行为,而集群产业是这种趋利行为的结果。换句话说,只有产业集群发生,才有集群产业存在,二者处于先后相继的因果链条之中。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基于区位商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研究 摘要: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我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显著的地位。2000年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的制造业专业化水平经历了一个此起彼伏的过程。通过采用区位商这一工具,对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制造业2000年至2013年的地区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测度,描述了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专业化的变动趋势。通过对三省一市制造业区位商的研究,发现可能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此提出简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长三角;制造业;专业化;区位商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长期以来,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都非常发达,在全国制造业版图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地理角度看,长三角包括三省一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积极的开放政策及政府观念、职能的及时转变,走在了全国经济发展的前列。并通过技术外溢、产业转移等手段持续带动内陆地区经济结构升级和转变。 2001年中国加入国际贸易组织后,凭借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料成本,承接了大量国际制造业的转移,制造业规模迅速扩大。长三角地区也利用各种先天和后天的优势,占据了全国制造业的相当一部分份额。金融危机导致的全球经济衰退,

对制造业形成了严重的冲击,促使部分生产成本较高的沿海地区制造业开始进行产业转移,进而导致不同地区的专业化程度此消彼长。 一、研究方法 地区专业化的测算方法有很多种,在此选择了易于理解的区位商测算方法。使用区位商进行地区间专业化程度的测量,具有数据获取简便、计算简单、结果直观等优点。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简称LQ)。又称专业化率,其原理是:就全国而言,封闭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应该能满足全国人口的需求,而每个地区必须有和全过类似的结构才能满足地区人口的需求。若是一个地区某一行业所占比例低于全国的平均比例,则需从地区外输入产品或服务:反之则可以为外地提供消费或服务。① 式(1)中,LQij为i地区j产业的区位商;Lij为i地区j 产业的就业人数,Li是i地区全部就业人数;Lj为全国j产业的总就业人数;L表示全国总就业人数。在本文中,将总区域限制为长三角,各地区制造业的区位商即为该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该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的比例与长三角 地区制造业就业总人数占长三角地区所有产业就业总人数 的比例之比。 一般认为,LQ越大,表示该地区某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当LQ>1时,表示该地区i产业j部门专业化水平超过全

旅游产业区位商

二、云南16 个州市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 在分析了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之后,采用区位熵的方法对各州市旅游业 发展实力进行分析。 区位熵可以反映某一地区某一产业部门的专业化程度,它是某地区的某 个产业指标与该地区经济总量的比值与高级区域同样产业的指标占高级区 域经济总量的比值的比,是个比较有意义的指标。区位熵的值大于1,说明 一个地区的某个产业专业化程度较好,有竞争优势;反之则说明不具备竞争 优势。区位熵计算公式为: 运用区位熵的计算公式,结合2010 云南统计年鉴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到 16 个州市旅游区位熵及排名: 根据区位熵分析法的计算分析,云南16 个州市中旅游业比较有竞争优势 的地区分别是:迪庆州、丽江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大理市、怒江州和昆 明市。

旅游增长极:(一)一级旅游增长极 选取昆明市和大理市作为云南省的一级旅游从主成分的分析结果看,昆明、曲靖、玉溪、红河经济发展实力得分为正, 说明这四个地区在云南省经济实力最强。 但是曲靖和玉溪市并不适合做为旅游增长极,根据旅游区位熵的计算发现, 这两个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在全省不具备竞争优势。而且两市在空间区位上距离 昆明很近,在昆明辐射范围之内,所以不作为旅游增长极。增长极。红河州的经济实力不错,但是旅游区位熵的值在全省并不突出。从区位上 看,红河地处云南东南部,辐射范围有限,所以不能将其划分成为一级增长极。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省会城市、全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其经济实力的得分 在全省遥遥领先。同时昆明的区位熵值也大于1,说明其旅游业也具有竞争力。 从区位角度看,昆明地处滇中地区,接近全省的中心位置,辐射范围不仅包括 滇中,还包括滇东部分区域。 昆明旅游资源丰富、四季如春,有“春城”的美誉。辖区内环境优美,拥 有石林、滇池、九乡溶洞、西山龙门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此外,昆明 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其中大观楼长联、圆通寺、金殿等文物古迹享誉海内 外。昆明还是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文化交汇的中心,旅游资源的丰富多 彩是昆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另外,昆明在全国的区位优势也很明显,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是我国面向 东南亚、南亚的“桥头堡”,即将完工的昆明新机场是我国四大门户机场之一。 作为铁路枢纽,以昆明为中心,已有成昆、贵昆、南昆、昆河、昆玉、昆大等 铁路向外辐射。昆明作为全省的省会和唯一的特大城市,其作为全省乃至西南 地区旅游集散中心的地位是其他城市无法相比的。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看,昆明理应作为云南旅游业的一级增长极,而且具备 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的条件。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都位于云南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区,和边境其他市州 如临沧市、保山市、普洱市相比无论经济实力的得分或者旅游业区位熵值都高 出很多,优势明显。在旅游资源方面,版纳和德宏的热带旅游资源比较有特色。 其中,西双版纳与缅甸东部第四特区勐拉开展的中缅边境旅游已产生了巨大的 社会、经济效益,是我国与缅方合作实施以旅游业发展替代毒品种植和加工的一 例成功典范,这一成功的合作引起了缅甸政府的重视,不断放宽中国游客入境缅 甸地区的政策,调整政策简化手续,以适应合作发展的需要。 版纳州府景洪市和德宏州的边境城市瑞丽市,都是云南乃至全国对外贸易 的重要口岸,经济地位重要。所以把景洪市和瑞丽市建设为滇南和滇西地区的 二级旅游增长极,成为连接云南和东南亚旅游市场的国际口岸旅游城市。充分 发挥其边境旅游集散中心的作用,增强云南同南亚国家的对外经贸往来,带动 云南省边境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产业,涉及到的行业非常多,限于数据和 资料的取得,本文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难免存在片面的地方。

区位商

基于区域商理论的浙江省区域产业结构实证研究 生物环境系天目城规122 陈思瑶指导教师:李光勤内容摘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使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运用区位商的分析方法对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定量的分析,系统地阐明了浙江省的产业现状特征,发现其存在一定的问题,且通过贸易比率的计算确定区域的优势产业,并对浙江省产业结构的转变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区域经济;浙江省 0 引言: 所谓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生产的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构成及资源在各产业之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产业所占比重,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及产业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方式被称为产业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的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一个地区甚至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由是否是合理化的产业结构所决定的。由此得出,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合理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优化代表着其合理和高度化的统一。这些产业部门的组成和这之间的比例关系、联系都是不同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也不同。 自2000以来,浙江省的三大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二产业所占比例缓慢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例呈迅速发展态势。在2012年里,第一产业占的比重由2000年的5.88%降低为2012年的4.81%,第二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53.3%上升为2012年的5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2000年的36.4%上升为2012年的45.24%。“十一五”发展规划强调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工业结构升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本文旨在利用区位商指数来分析自“十一五”规划以来,浙江省三次产业结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分析浙江省第一、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区位商,从而得浙江省产业发展对此建议。 1 研究方法 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LQ)是衡量一个区域专业化水平的指标,又称区域产业专业化率,反映的是某个部门(产业)在某区域所占的比重与同一部门(产业)在全国的比重之比值。以区位商作为量化指标,采用一个地区产业的产值在该地区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某产业值所占比重方面的比率,其表达式为: LQij= (eij/ej)/(Ei/E)

区域经济学研究方法

区域经济学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指标 1. 基于GIS 的区位基尼系数、区位商来剖析区域物流演化的过程 从区位基尼系数的年变化曲线中反映产业集聚的态势 2. 中国省去分布矢量地图(空间属性的表达)MAPINEO6.0软件 3. 用SPSS12.0软件进行多变量或者说事因子分析,算的因子得分总结出几个主成分因子 4. 用生产函数分析方法来测量规模经济集聚经济,,作为延伸一般用估计总产出与要素投入测度产业分布部均匀状态的集聚指数之间的关系,是集聚经济一种有效的测度方法 a Y AK L J βλ = 5. 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 AR)以及由脉冲响应函数(IRF)研究区域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 6.专门化空间经济计量软件Anselin 编制的GeoDa 可用于空间分析,而James LeSage 基于Matlap 的计量经济工具箱拥有很多空间统计功能包括时空自回归的估计和Bayesian 估计,Diack Cheikh 编写了一些基于Matlap 的用于空间统计的最大似然估计程序,CSISS 可用于空间计量和空间统计,Kirill Pankrator 基于Matlap 的空间和地质分析工具箱有许多功能,如可用于生成空间权重矩阵 7. MapInfo 软件用于绘制要素的空间分布图 8. 区位基尼系数是描述某种产业在区域中集散程度的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产业分布越集中,其计算公式为: 11,2()1n i ir ir k ir r r r i nr n V V V Q G V V V ====?-∑∑,621页 9. 区位商是产业的效率与效益分析的定量工具,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某一特定区域的相对集中程度 1111 n ij ij j ij n n n ij ij j i j E E L Q E E =====∑∑∑∑ 空间基尼系数,()i i i G x s =-∑,i x 是地区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重,i s 是该地 区某产业就业人数占全国该产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系数越大代表产业在地理上得集聚程度越高 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是地理事物分布不同于空间位置的某一属性值之间的统计相关性,通常距离越近两值之间相关性越大,主要包括全局自相关和局部自相关

古典区位理论

古典区位理论 一、区位及区位理论的概念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具体而言,区位除了解释为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区位就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有机结合的具体表现。 区位主体是指与人类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动,如企业经营活动、公共团体活动、个人活动等。区位主体在空间区位中的相互运行关系称为区位关联度。区位关联度影响投资者和使用者的区位选择。一般来说,投资者或使用者都力图选择总成本最小的区位,即地租和累计运输成本总和最小的地方。 区位理论是关于人类活动的空间分布及其空间中的相互关系的学说。具体地讲,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的空间区位选择及空间区内经济活动优化组合的理论。 二、农业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他于1826年完成了农业区位论专著——《孤立国对农业和国民经济之关系》(简称《孤立国》),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 (一)杜能“孤立国”理论的前提条件 1.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中商品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工业品。 2.“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3.“孤立国”是一天然均质的大平原,并位于中纬,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平原上农业区之外为不能耕作的荒地,只供狩猎之用,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4.农产品的运费和重量与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关系。

基于区位商视角的江门市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区位商视角的江门市产业结构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区位商分析江门市三次产业的总体结构以及三次产业内部的优势产业,根据分析结果发现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为江门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江门市 一、引言 区域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和区域经济能否健全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江门市处于珠三角地区,自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江门市自身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本文拟从区位商的角度分析江门市2007——2016年间的产业结构,摸清江门市产业结构的一般发展规律,以及其产业内部的优势产业,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就问题提出调整策略,助力促进江门市产业结构的优化。 二、区位商分析方法概述 区位商是评价区域优势产业基本的分析方法。区位商又称专门化率,指某一区域某一部门的产值占该区域总产值中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比重的比值。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第i个地区(i=1,2,3……); j——第j个行业(j=1,2,3…..); L ij——第i个地区、第j个行业的产出; LQ ij——i地区j行业的区位商。 当LQ ij>1,即该地区该行业专业化程度的高于全国水平,具有行业优势,竞争力较强;当LQ ij<1时,则表明该行业专业程度低于全国水平,比较劣势;当LQ ij=1时,则表明该行业与全国水平相当,处于一般水平。本文尝试用此种方法分析江门市的产业结构。 三、基于区位商分析江门市的产业结构 1.三大产业分析 根据区位商计算公式和统计年鉴数据,我们计算得到2007——2016年江门市三次产业区位商,如表1,再根据2007——2016年间三次产业的区位商变化得出区位商的变化趋势,如图1。

区域差异分析方法

专题复习《区域差异分析》 作者:杨村一中金玉玲 指导教师:宋印海顾启凤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区域,比较区域的不同点,掌握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区域发展方面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材料、图片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从材料、图片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最终进行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2、通过对习题总结和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会解决不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不同区域差异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观,充分认识到人类对区域可持续发展方面做出贡献。 二、课程标准要求 1、了解区域的含义 2、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3、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三、重点难点 运用区域差异分析的方法解决不同区域异同及其区域发展问题。 四、教学方法 对比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重视学生的探究活动。 五、教学用具 自制幻灯片、相关材料和图片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最近我收到了两位好朋友的来信,信上的邮票吸引了我。(呈现出两幅邮票的画面)同学们能判断出我的朋友是来自哪里的吗你是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个朋友是来自江南地区,另一位来自内蒙古。我们可以通过不同地区的民居判断出来。 【承接】建筑是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缩影,而建筑形式、风格都充分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 【提问】请同学们试着分别说明,两处的建筑怎样反映当地地理环境的特点当地地理环境的特征究竟是什么那 【学生讨论并回答,老师提问并总结】 1、江南水乡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湿度大,通风散热是建筑房屋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屋脊高,房间空间大,利于通风;屋檐宽,利于遮挡阳光,降低室内的温度。南方房屋顶坡度陡是为了容易排水,屋檐宽也是为了雨水排得更远。 2、温带大陆性气候,日夜温差大,风也很大,这里的居民以游牧为主要生产方式,所以便于移动又可以御风保温——蒙古包。 【小结】 民居只是反映不同地区区域特征的一部分,而一个区域的主要差别体现在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方面。我们具体来讨论一下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 【教师承接提问】 区域是人为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的,我们怎么分析一个区域的特征,应该从哪些方

基于广西十四个地级市区位商的贺州市优势 产业分析

基于广西十四个地级市区位商的贺州市优势产业分析 发表时间:2019-09-11T15:11:09.2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谢亘欢 [导读] 摘要:区位商是探究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统计年鉴的基础数据,计算广西14个地市2013年至2017年的区位商,得出贺州市相对于其他13个地市的优势产业与弱势产业,为贺州市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探明路径,更好的指导贺州市城乡规划的编制。 广西壮族自治区城乡规划设计院 530022 摘要:区位商是探究一个地区产业竞争力的定量分析指标,本文通过分析广西统计年鉴的基础数据,计算广西14个地市2013年至2017年的区位商,得出贺州市相对于其他13个地市的优势产业与弱势产业,为贺州市未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探明路径,更好的指导贺州市城乡规划的编制。 关键词:贺州;区位商;产业经济;比较优势;城乡规划 1前言 区位商是区域经济学与经济地理学常用的指标,由英国著名地理学家Peter Haggett首次提出,常用于分析一个地区的优势产业。在产业协同区域整合的大背景下,分析确定一个城市的优势产业,除了考察城市本身的资源禀赋,考虑城市发展的内因,更应该对比城市之间的比较优势,在区域竞争中有优势的产业,结合城市本身的优势资源,将更有可能在区域竞争中胜出。本文将从广西十四个地级市的区位商出发,分析贺州市的优势产业,并预测贺州市未来的产业发展路径。 2区位商与产业发展预测的关系 区位商是一种比较分析法,它并不统计产业经济指标的绝对值,而是分析某地区的产业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是否能为其他地区服务。区位商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均以贺州为例): 第一种: 首先计算贺州市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贺州市所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值A。 接着计算全广西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全广西所有产业从业人数的比值B。 最后以A÷B=区位商C。 当区位商大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重要产业,产业人口在满足本地需求的前提下还有富余,有充裕的产业资源为其他地区提供服务,该产业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比较优势,属于贺州市的优势产业。 当区位商小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次要产业,产业人口无法满足本地的需求,需要购买其他地区的服务,该产业相对于其他地区具有比较劣势,属于贺州市的弱势产业。 由于产业人口与产业效益并不是完全相关,故而通过产业人口计算的区位商主要体现贺州市该产业的就业容量与发展潜力,起到预测产业未来走向的作用。 第二种: 首先计算贺州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占贺州市所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A。 接着计算全广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广西所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B。 最后以A÷B=区位商C。 当区位商大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重要产业,产业效益高于广西平均水平,该产业占贺州市GDP的比重较其他地市为多。在产业效益上相对于其他地市具有比较优势。 当区位商小于1时,说明第一产业是贺州市的次要产业,产业效益低于广西平均水平,该产业占贺州市GDP的比重较其他地市为少。在产业效益上相对于其他地市具有比较劣势。 由于产业效益相较于产业人口而言具有不可预测性与突变性,只适用于分析现状产业的效益优劣势,对于产业未来的发展只能起参考作用。 表1:广西14地市区位商总表(2017)

工业区位论理论综述

工业区位论理论综述 [内容摘要]工业区位选择是随着经济条件的发展呈现出动态的演化过程, 工业区位研究理论也是不断更新完善的过程, 从传统的工业区位研究到今天的新兴工业区位研究,体现了人们对客观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韦伯的工业区位研究是局限在封闭的、假定的、理想的环境下构思,面对如今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缺乏实践性。 [关键词]工业区位;工业区位选择;理论综述 引言 21世纪是经济迅速发展的世纪。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同时也是党和国家政策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转型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工业作为我国的第二大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人们对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关注。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的形成、发展离不开工业的推进。“工业带动农业”、“工业反补农业”等等越来越成为工业重要性的代名词。工业区位的选择不仅会影响工业自身的发展,同时对工业所在地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产业革命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现代工业迅速发展,新的交通工具被广泛使用,社会分工普遍得到加强,企业间竞争趋于激烈,迫使工厂企业寻求最佳区位,以减少生产成本,获得最大利润,区位论就是在这种社会大背景下产生的。韦伯是工业区位论研究的奠基人,经过分析、筛选,韦伯确定运费、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因子为三大主导因子。韦伯分三个阶段构建其工业区位论。 第一阶段:假定不存在运费以外成本区域差异,影响工业区位的因子只有运费一个,根据运费指向来确定运费最低点,形成工业布局的初优区位。 第二阶段:以前一程序为前提,加入劳动力费用因子的影响,即考察运费和劳动费合计为最小时的区位。可以使运费指向的初优区位格局发生第一次偏移,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据一定空间、以不同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区域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 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制作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考虑的一片地区。——埃德加·胡佛 区域的类型依此可概括为:均质区、结节区两种类型 ●自然资源: 概念:自然资源是指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或自然环境要素)。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分类:根据自然资源的赋存条件及其特征划分:地下资源,地表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的国民经济用途划分:农业资源、工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根据自然资源的利用方式划分:直接生活资源、劳动资料资源 根据自然资源能否再生划分: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自然资源 特征 有限性:自然资源的有限性是指自然资源的数量供应与人类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矛盾,即用经济学的观点看自然资源存在稀缺性。—“资源经济学中关于有偿使用各类资源的依据” 地域性:任何一种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都是不均衡的,无论在数量上或质量上都有显著的地域差异。每一种自然资源都有其特殊的地域分布规律。——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的影响整体性:每一个区域的各种自然资源要素彼此有生态上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即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其中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就可能引起系统中其它资源或环境要素的连锁反应。 ●自然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人口自然增长数与年平均总人数之比,通常用千分率表示。 出生率与死亡了之差,即区域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它反映了区域人口在出生和死亡相互作用 下的人口自然再生产规律。 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 人口自然增长率=─────────────×1000? 年平均人口数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人口承载力: 瑞典经济学家维克塞尔1910年的《适度人口》中,指出适度人口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人口规模; 法国人口学家索维(A.Sauvy)在其《人口通论》上、下册中认为,“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之人口”,目标有多少个,“适度”也相应的有多少个。除了经济适度之外,还可以有文化适度、政治适度甚至美学上的适度等等。目标不同,适度人口的规模也不同。如以个人福利为目标的适度人口往往少于以国家实力为目标所需要的适度人口。 所谓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是指一定区域、一定时间、一定条件(生产力水平)、一定的人均消费(或占有)水平下的适度人口和资源人口承载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