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1数怎么不够用了(修订版)

2.1数怎么不够用了(修订版)

2.1数怎么不够用了(修订版)
2.1数怎么不够用了(修订版)

第二章 有理数 2.1数怎么不够用了

[学习目标]

1、 理解正数、负数和0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 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数0的意义;

3、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并正确理解分类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

一、板题、示标(一分钟):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数怎么不够用了(教师板书). 过渡语:要达到什么教学目标呢?请看投影(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1、 理解正数、负数和0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2、 会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数0的意义;

3、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并正确理解分类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我们将进行几次先学后教.请先看屏幕.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步认识正数、负数和0

1.(先学两分钟)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并把表格填写完整(初布了解正负数和0的意义).

2.(后教两分钟)时间到了以后请学生回答并师生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

1、(先学两分钟)师:请看屏幕,并根据你的生活实际,举例还有什么用负数表示的量呢?还有这些量的相反量又是什么呢?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2、(后教三分钟)学生一一举例,教师把例子板书至黑板,把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一一对应,从而讨论得出结论:

用正负数可表示生活中意义相反的量.用正数表示的量,其相反量可以用负数表示.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正数、负数和0的定义和应用

1、(先学三分钟)师:请同学们看屏幕做例一、例二.(进一步熟悉正负数和0的意义)

例1、2月3日,深圳气温零上10℃,哈尔滨气温零下5 ℃,若零上10 ℃,用+10 ℃表示,那么零下 5 ℃如何表示?0 ℃是不是代表没有温度?

例2、我国珠穆朗玛峰高度比海平面高8848米,吐鲁番盆地高度比海平面底155米,若海平面的高度为零米,则它们的高度分别如何表示?

提问: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什么是0?

2、(后教三分钟)请学生解题,讨论出正确答案,回答正负数和0的定义,教师加以总结:

大于零的数叫正数,用“+”号(读做:正)表示;

小于零的数叫负数,用“-”号(读作:负)表示;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还是“基准”数.

3、(再学两分钟)了解正负数在生活中表示的意义相反的量.

(1)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圈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2)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3)某大米包装袋上标注着:“净重量:10kg±150g”, 这里的“10kg±150g”表示什么?

4、(再教三分钟)请学生解题,并讨论出正确答案.

5、(三学两分钟)师:选定一个身高做标准,用正负数表示你们班每位同学的身高与选定的身高标准,你是怎样表示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6、(三教五分钟)学生一一谈论自己的做法并师生讨论得出结论:

举例:若选择170cm作为标准,则170cm记为0cm(0为基准数);

要表示175cm,则175cm比170cm高5cm,则175cm记为+5cm;

反之,要表示163cm,则163cm比170cm低7cm,则163cm记为-7cm.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有理数的分类.

1、(先学两分钟)提问:怎样将所有学过的数进行分类?什么是有理数?什么是非负数?

2、(后教五分钟)请学生回答有理数的分类方法,以及有理数,非负数的定义,教师加以总结: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

3、(再学三分钟)请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3,-7,-32,?6.5,0,418-,15,9

1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整数集合:{ ……} 分数集合:{

……}

4、(再教两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并师生讨论得出最终答案:

正数集合:{

3, ?

6.5 ,15,9

1

……} 负数集合:{ -7,-32,4

1

8-

……}

整数集合:{ 3,-7,0,15 ……}

分数集合:{

-32,?6.5,4

18- ,9

1

……}

1、数怎么不够用了_教案2

课题:2.1数怎么不够用了 主备人:审阅人: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总第________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 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负数和有理数的概念 难点:负数的概念的探索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主预习作业】 1、.如果提高10分表示+10分,那么下降8分表示_______,不升不降用_____表示. 2、.如果向南走5 km记为-5 km,那么向北走10 km记为____ 3、.如果收入2万元用+2万元表示,那么支出3000元,用_______表示. 4.某企业以1996年的利润为标准,2000年增加了10%记为+10%,2001年利润为-5%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 5.节约用水,如果节约5.6吨水记作+5.6吨,那么浪费3.8吨水,记作_______. 6、.下面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请用箭头标出其对应关系 二、【教师导入和讲解新课】:1、正、负数概念:P39 注意:_______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例题:例1:(1)如果向南走9米记作+9米,那么向北走7米记作. (2)高出海平面85米,那么-13米表示. (3)5米,那么下降3米记作,不升不降记作. (4)足球比赛中,如果负2场记作-2,那么胜4场应记作. (5)某年龄段学生标准体重为50kg,超出部分记为正,如某学生体重记为+12 kg表示超出标准体重12kg,即体重为62kg,则另一位同学体重记作-8 kg,则说明其体重为kg. 例2:下面各数中,哪些数是正数,哪些数是负数? 1, 2.3,-5.5,68,-,0,-11,+123.

说课比赛《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讲课稿

说课比赛《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石河子第十九中学胡丽芳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就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这三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将分三部分进行阐述。 1.教学背景 首先是教材分析:用数对确定位置是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习了前后、上下、左右等表示物体具体位置及简单路线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第一学段学习内容的延续和发展,让学生用抽象的数对来表示位置,进一步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高抽象思维能力,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与坐标”打下重要基础。其次是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根据需要按一定顺序排列是学生已有的经验。如:教室的座位、课间操站队、放学路队等。但是用数对表示位置顺序,并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因此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创设现实情境,增加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让其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基于以上认识,结合课标的要求,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列、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方法。(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及读写法,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能力目标:经历用数对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位置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感受数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3.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目标要求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为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难点是正确地用数对描述物体的具体位置。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把具体实物图形抽象为直观的点子图、方格图,是本节课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生活中有很多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的共同特点,从而建立数学模型是设计本课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五年级学生与中低年级的学生相比,他们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等方面能力更强。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基于以上的认识,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以教材的情境设计为依托,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对数对学习关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问题意识。 (2)数形结合法:把抽象的知识与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使图形更加直观,从而有效降低教学的难度,加深学生对数对的理解和认识。 (3)合作学习法:在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为每位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帮助学生在多元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围绕这3个基本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同时遵循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我设计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数怎么不够用了——教案

第一课时数怎么不够用了 吴俊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要求: 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正是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将有理数正确分类。 教学思考 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感受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并领悟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相互联系。 重点和难点 重点:能应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难点:运用有理数表示实际生活问题中的量。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我们在小学教学里学过哪些数呢?看图片回忆 我们小学学过整数(0),分数(小数)。 2、这些数是否能满足我们生活的需要呢? 看温度计零下5℃与海拔以下155米,用小学的数无法表示。 探究新知、学习新课 1、看书37页,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 每一队的最后得分是多少?你是怎么表示的? 红色所表示的得分比0分低;带“-”的得分比0分低 这里出现了比0分低的得分,我们可以用带有“-”号的数来表示,如-10(读作:负10)表示比0分低10分的数; 对于比0分高的得分,可以在前面加上“+”号,如+10(读作:正10)表示比0分高10的数。 现在我们可以用带有“+”号和“-”号的数表示各队每道题的得分情况.试完成下表 2、议一议:生活中你见过带有“-”号的数吗?

用正、负数表示开始的零上5℃和零下5℃(+5℃、-5℃) 3、获得新知 零上与零下、盈利与亏损、加分与扣分、高出与低于→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升与下降、增与减、收入与支出、胜与负、进与退、多与少、盈利与亏损向东与向西、顺与逆、过剩与不足、重与轻等。 我们数学上都是用正、负数来表示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像10、1.2、17…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比0大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例如-10,-3 …,它们都比0小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区分正、负数的基准 为突出正号,我们可以在正数前加“+”号,如:+5,+1.2,…但为求简便我们也可以忽略不写。 4、尝试应用 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5 .3,157, 25.31,274, 301,0,10 9,25.9,7--- - 5、知识运用: 例1:(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分表示加10 分,那么扣20分怎样表示?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 时针方向转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 了12圈怎样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量检测中,一只乒乓 球超出标准质量0.02克记作+0.02克,那么 -0.03克表示什么? 解 :(1)扣20分记作-20分; (2)沿顺时针方向转12圈记作-12圈; (3)-0.03克表示乒乓球的质量低于 标准质量0.03克. 问:如果向东运动4m 记作+4m ,那么向西运动7m 应记作什么?若在原地不动呢? 6、随堂练习 (1)如果零上5℃记作+5 ℃,那么零下3 ℃记作__________. (2)东、西为两个相反方向,如果-4米 表示一个物体向南运动4米,那么+2米表

《比较数的大小》说课稿

《比较数的大小》说课稿 出处影评 《比较数的大小》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38页例9及练习10的第1-2题。:作文 二、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自主探索”的教学理念。结合低年级的年龄特点,先引导学生“玩”数学;再帮助学生“悟”数学。有意识地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教材分析 教材把比较数的大小分成两种情况教学。一是比较位数不同的两个数,位数多的数较大;二是比较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从最高位起依次比较每一位上的数。 比较时要强调从数位上表示是几千、几百或几十来进行比较。由此,加深学生对数位的意义和数的大小的理解。 1.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话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进行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成功教育的思想为指导,面向全体,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概括的方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的成功和愉悦,同时采用情感激励,评价成功激励的方法,增进师生的感情,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以提高 学生学习数学、探索知识的兴趣。 出处影评

.下列温度最接近23 ℃的是.人体的正常体温.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当温度发生变化时,物质的状态通常会发生变化。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判断正确的是.初秋的早晨,草叶上出现的晶莹剔透的露珠属于固态变为液态现象.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是气态变为液态现象.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液态变为气态现象.初冬树上的霜是液态变为固态现象.下面是四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4.在测量水的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__乙__,水的温度是__42__℃,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液体的__热胀冷缩__。.摄氏温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 A.120℃ B.100℃ C.90℃ D.80℃ 6.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洗澡时淋浴 的适宜水温是60 ℃第一节物态变化与温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下面分别表示几位同学在练习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实验中的做法,正确的是)8.如图所示的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该温度计的量程是20℃~100℃.该温度计此时的示数约为21℃9.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温度计,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该温度计的示数为39 ℃.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0.1 ℃.常用温度计是根据固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在使用该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10.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__固态、液__态和__气__态。在个标准大气压下5 ℃的酒精、氢气、铁三种物质中,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的是__铁__,既没有固定的体积又没有固定的形状的是__氢气__。11.把①糖、②醋、③白雾、④碗、⑤勺子、⑥味精、 ⑦水蒸气、⑧二氧化碳、⑨干冰按物质的状态进行分类:属于气态的是__⑦⑧__;属于液态的是__②③__;属于固态的是__①④⑤⑥⑨__。均填序号)12.气象学里的平均气温是一日当中的时、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若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此地的最高气温是__5 ℃__,最低气温是- 2 ℃__,一天的温差为_7 ℃__,平均气温是__1.25 ℃。13.在寒冷的冬天,河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若冰面上方气温是-10℃,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冰的上表面为-10℃,下表面是℃.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10℃.整个冰层的温度都是℃.冰层下表面的温度是-10℃14.科学家发明了一种世界上最小的温度计碳纳米管温度计。研究人员在长约10- 米,直径10 - 米的碳纳米管中充入液态的金属镓,当温度升高时,管中的金属镓会膨胀,通过电子显微镜就可读出温度值。其测量范围为18 ℃~490 ℃,且精确度高,可用于检查电子线路 是否异常毛细血管的温度等许多方面。根据以上信息,你认为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碳纳米管的体积在18 ℃~490 ℃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熔点很低,沸点很高.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很小,可忽略不计.金属镓的体积在18℃~490℃之间随温度变化比较均匀15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热胀冷缩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__乙__;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和38.6℃,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38__℃和__38.6__℃。1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__气体__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__左__(选填左或右移动。(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__0__℃。(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__会__(选填会或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17.有一只刻度均匀,但实际测量不准确的温度计,把它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是 4 ℃;把它放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示数是94 ℃。把它放在某种液体中时,示数是22 ℃,则该液体的实际温度是__20 ℃__,当把该温度计放入实际温度为40℃的温水中时,温度计的示数为___40 ℃__。第四节地球上的水循.水是生命的乳汁、经济的命脉,是自然界奉献给人类的宝贵资源。下列关于地球上的水循环和水资源,认知正确的是)A.水循环的过程伴随着水的物态变化过程.水循环按照固态→液态→气态的固定顺序循环进行.地球上的淡水大约占地球总水量的3%,淡水资源丰富.大量开采地下水,对环境不会造成损害,可以解决部分地区饮水问题.霜、露、雾、冰、“白气”中,由液化而形成的是.霜、雾、白气.霜、露、白气.露、雾、白气.露、雾、冰.冬天晾在室外的湿衣服里的水会结成冰,但是冰冻的湿衣服也能晾干, 这是因为衣服上的冰升华成水蒸气了__。.有下列物态变化:①洒在地上的水慢慢变干的过程;②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的过程;③冬天室内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形成“冰花”的过程;④出炉的钢水变成钢锭的过程。其中属于凝华的是__③__,属于吸热过程的是__①②__填写序号。5.有一天,雨、露、冰、雪四姐妹在一起争论自己的出生由来,谁也不认同谁。下列她们的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雨说:我是水汽化而来.露说:我是水蒸气凝华而来.冰说:我是水凝固而来.雪说:我是水升华而来 6.对下列现象的成因解释正确的是.早春,河中的冰逐渐消融——汽化.盛夏,剥开包装纸后冰棒会冒“白气”——熔化.深秋,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液化.严冬,堆起的雪人逐渐变小——升华7.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出热量8.以下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中,放热的是.春天,冰雪消融.夏天,积水干涸.秋天,草木上出现了霜.冬天,冰冻的衣服变干9.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擦在皮肤上的酒精很快变干,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夏天会看到冰棒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寒冷的冬天室外飘起了雪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10.关于自然界的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水蒸气在高空遇冷吸热液化成小水珠.冰山上的积雪只能先熔化,再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江河湖海中的水吸热蒸发成水蒸气升腾至空中.积雪放热熔化成水归入大海11.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升华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凝华__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2.夏天,从冰箱中取出饮料瓶,可观察到瓶子表面有小水珠,擦干后很快又形成,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液化__;南极地区年平均气温是-25℃,降水量很小,但这里的空气却很湿润,这是由于冰发生了升华现象,升华过程需要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13.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已成为现实。人工降雨的原理是用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__升华__,使周围空气温度急剧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凝华__成小冰粒,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__熔化__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均填物态变化名称)1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凝华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吸__热。15.阳光照射下,海洋、陆地上的水会不断地__汽化成水蒸气;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__液化__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形成了雾。冬天,夜晚气温如迅速降到℃以下, 你家窗户的玻璃上会形成一层冰花,这是水蒸气__凝华__而成的,这层冰花在你家窗户玻璃的__内侧__(选填外侧或内侧。16.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升华_(填物态变化名称。(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是错误的原因:__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__。(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__干冰升华吸热__形成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__水蒸气遇冷液化__形成的17.有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水蒸气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凝华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想。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__空气湿润__和__气温在0 ℃以下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想,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第三节汽化和液.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是)A.给播种后的农田覆盖地膜.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给湿头发吹热风.下列哪一种现象属于液化?)A.钢水浇铸成火车轮.倒在地上的水一会儿变干了.清晨,草的叶子上有露水凝结.用久了的灯泡的钨丝比新时.如图是对一定质量的水持续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水的沸点是__98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__吸热__选填“吸热”或“放热”,其温度__保持不变。第题图题图.如图是草叶上出现的露珠,露珠的形成是__液化__现象,形成的过程中需要__放__(选填“吸”或“放”)热。.张家界景区雨后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关于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雾是水蒸气.雾是山中冒出来的烟.雾是水蒸气凝固形成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6.人游泳上岸以后,风一吹感觉身上很凉。这是因为 C )A.水中的温度比岸上的气温高.人的皮肤产生的错觉.人身上的水分蒸发,要从人体吸热.风把身上的热量带走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春天,早晨经常出现大雾,是汽化现象.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表面出现水珠,是液化现象.深秋,枯草上出现的霜,是凝固现象.冬天,窗玻璃上会出现冰花,是汽化现象8.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到100℃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9.夏天,人们常吃雪糕解暑,剥开雪糕包装纸时,雪糕周围冒“白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熔化时要放热.吃雪糕解暑,是因为雪糕汽化时要放热.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汽化现象10.下列关于水沸腾的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B .水沸腾时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水的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水沸腾的现象只发生在液体的表面.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会不断升高11.取一只大的注射器吸进适当的乙醚,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向拉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1节数怎么不够用了1

第十四课时 一、课题§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岀问题 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 学生答后,教师指岀: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 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 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 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 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 (二)、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 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C,最低温度是零下5C.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C,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 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 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 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 同学们能举例子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岀: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 第1页共3页

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 教师小结:同学们成了发明家?甲同学说,用不同颜色来区分,比如,红色5C表示零下 5C,黑色5'C表示零上5C;乙同学说,在数字前面加不同符号来区分,比如,△5C表示零 上5C,X5C表示零下5C……?其实,中国古代数学家就曾经采用不同的颜色来区分,古时叫做“正算黑,负算赤” ?如今这种方法在记账的时候还使用?所谓“赤字”,就是这样来的. 现在,数学中采用符号来区分,规定零上5C记作+5C (读作正5C)或5 C,把零下5C 记作-5 C(读作负5C)?这样,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 +”或“ -”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 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高于海平面8848 米,记作+8848 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 米; 教师讲解: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 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 “ +”“ - ”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例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 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 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 课堂练习 任意写出 6 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 正数集合:{ …}, 负数集合:{ …}. (四)、小结 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 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C. 七、练习设计 1 ?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C,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 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 ,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 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3.6 ,-4 ,9651 ,-0.1 ? 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 第2 页共3 页

《数对》说课稿

《用数对确定位置》说课稿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制定的解说流程如下: (一、目光敏锐说教材。二、心明眼亮说学情。三、大处着眼说目标。 四、潜心钻研说策略。五、独具慧眼说流程。六、画龙点睛说板书。)一、目光敏锐读教材——说教材 《用数对确定位置》是人教版六年制数学第九册“位置”单元中的内容。课标中的要求是:“用数对确定位置“要建立在学生日常生活的感性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并依据生活经验习得。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确定位置,发展学生思考,培养空间观念。 二、心目眼亮识学生——说学情 学生在低年级认识了上、下、前、后、左、右,中年级学习了用东、南、西、北等词语描述物体的方向,并在生活中知道用“第几”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但是他们对位置的意识不强,思考问题也不全面。“用数对确定位置”五年级的学生才开始接触,但在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本节课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对确定平面上的一个点,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三、大处着眼定目标——说目标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实际,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知识与技能:①让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明确竖为列,横为行,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②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由具体情境到平面图的过程,提高抽象思维能力,建立空间观念,同时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全局观念,站在大众角度主动简单的表达自己,体现数学的价值 价值观。 教学重点为: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为:用数对在方格纸上确定物体位置。 四、潜心钻研创特色——说策略 课堂教学首先是情感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是知识成长的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在教学中采用以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为主,以小组展示交流为辅的教学方法。并适时运用电教媒体化动为静,让学生更直观地学到知识,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究问题的积极状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我将从图到表、由直观到抽象,呈阶梯状、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地呈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抓关键词。理解列和行的含义,知道列和行的确定方法。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本节课的难点。

数怎么不够用了

第 1 节数怎么不够用了 一、知识要点 1.正负数的意义. 2.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 二、典型例题与分析 例1:用正数和负数表示下列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1)股市涨100点记作+100点,则跌20点记作 (2)-5米表示向东5米,则向西30米表示为 (3)高于海平面200米记为+200米,则低于海平面50米记为 (4)上升-5米表示 5米. 跟踪练习一: 1.如果提高10分记为+10分,那么下降8分记为_______,不升不降用_______表示. 2.如果向南走5 km记为-5 km,那么向北走10 km记为____. 3.某乒乓球比赛用+1表示赢一局,那么用-2表示_______. 4.如果气温是零上50C,那么气温比00C 低30C则记作 . 例2:把下列各数进行分类。 -3,2,-1 4,-1,-0.58,-3.14,13 9 , 0,0.75,8 解:正整数集合:{}负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负分数集合:{}跟踪练习二: 1.下列各数,负数一共有() -11,0,-0.2,3,+1 7,-2 3 ,1,-1 A.5个 B.6个 C.4个 D.3个 2.在0,1 2,-1 5 ,-8,+10,+19, +3,-3.4中整数的个数是() A.6 B.5 C.4 D.3 三、基础训练 1、用正、负数表示:盈利6000元可记作_____元,亏损500元可记作_____ 元. 2、甲、乙两厂本月产值与上月相比,甲厂增产3%可记作_____.乙厂减产1.2%可记作____. 3、如果“–2”表示比95小2的数,那么“+1”表示的数是_____;"–5"表示的数是______. 4、如果把上升10m记作十10 m,那么–3m表示______. 5、0是() A、正数 B、正整数 C、整数 D、负有理数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有理数中,0没有意义 B、正有理数和负有理数组成全体有理数 C、0.3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因此它不是有理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14不是分数 B、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为整数 C、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D、正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8、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正数都是整数 B、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 C、正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D、0不是最小的有理数 9、在-70,+3.14,+5 2 ,101,-0.5, -5 4 ,+3中,整数有()个 A、6 B、5 C、4 D、3 四、拓展提高: 1.在“学雷锋活动月”活动中,甲乙两组同学上街清扫街道,它们分别在街道的两端同时相向开始打扫,街道总长1200米,两组会合时甲组向南清扫了500米,记作+500米,则乙组向北清扫了_____米,应记作_____

近似数说课稿

四年级数学《近似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近似数》是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的知识点,教材先通过国庆60周年庆典中的数据,让学生体会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和使用到近似数,知道近似数与实际值之间有一定的偏差,进而使学生明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并不需要非常准确的数,而是用近似数。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填一填、说一说使学生理解“四舍五入”法并且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最后拓展创新,让学生初步体会根据不同需要,可以在不同数位上取近似值。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归纳法 学法: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三、说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近似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根据要求正确地运用“四舍五入”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2、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实际联系。 3、在求近似数的过程中,培养分析、观察、判断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难点:理解“四舍五入”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一)观看2009年国庆阅兵视频导入新课 看后,让学生说说自己有什么感觉。老师接着学生的话题说:不仅如此,这盛大的阅兵活动中还蕴涵着一些数学信息。 (二)认识精确数与近似数 1、对上面的数据进行分类 2、理解精确数与近似数,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理解“四舍五入”法 1、学生猜想:巨幅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实际面积是18000平方米,而报道称近2万平方米,这合理吗? 2、结合数线图理解18000平方米近似成2万平方米的合理性。 认识约等号及它的读法。 3、将1万与2万之间的105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8000、19000近似成整万数,理解“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合理性。知道近似成整万数也叫四舍五入到万位,此时关键要看第千位。 4、结合上面求近似数的过程,理解“四舍五入”法。 (四)尝试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 1、小组合作学习:参加国庆阅兵的精确人数是233482人,而报道说“约20万人”,这个20万是怎么得到的?(提前发放《合作学习小研究》) 2、全班交流合作学习成果,老师适时点拨。 3、小结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应注意的问题。

初一同步辅导材料 (第6讲1.数怎么不够用了)

初一同步辅导材料 (第6讲1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1.数如何不够用了 【知识梳理】 1、负数的引入 在现实生活中,常会遇到如此一些问题: (1)温度是零上10℃或零下5℃; (2)运进80筐梨和运出50筐梨; (3)盈利400元和亏损300元; 在那个地点显现的每一对量,尽管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它们差不多上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2、负数的表示方法: 用我们小学学过的数就不容易来区分如此相反意义的量了.比如,零上5℃和零下5℃都用数字5来表示就会产生误会.也确实是说,我们原先学的数不够用了.大伙儿明白,在天气预报中,零下5℃是用-5℃来表示的,“-5℃”读作负5摄氏度.如此我们就引入了负数. 像5,1.2, 2 1 ,500,……如此的数叫做 正数,它们比0大.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 负数,如-10,-3,-2 1 ,-0.3145,……它们比0 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为了突出数的符号,也能够在正数前面加“+”号,如+5,+1.2,+2 1 ,+500,…… 有了正数和负数就能够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了: 3、有理数的概念: 引进了负数,我们学过的数能够分为:?? ? ??负整数 零正整数 整数和???负分数正分数分数 整数和分数统称为 有理数. 4、有理数的分类可有两种方式: (1)??? ? ?????????? ???负分数正分数 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2)???? ? ?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 正有理数有理数 注意,0是一个专门的数,它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一个整数,也是我们在

2.1 数怎么不够用了(1)(2)

2.1数怎么又不够用了(1) 教师寄语: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 学习目标:1、经历无理数发现的过程,感知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同于有理数的数 2、会判断一个数是否为有理数,并能说出理由。 3、在识别某些数是否为有理数的过程中,训练自己的思维判断能力 学习过程: (一)、前置准备 1、把下列各类表示成小数 3,4/5,5/9,-8/45,2/11 2、观察上题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你的发现: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按照教材32页的说法剪一剪,拼一拼,然后想一想,a应满足什么条件? 思考:a可能是整数吗?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你的结论: 2、请同学们思考教材32页“做一做”的问题,通过你的思考,你又得到了什么结论?为什么b不是有理数呢? 你的理由: (三)、合作交流 1、结合前面两个问题的探究学习,现与同伴交流你的想法,从中你有怎样的新发现? 2、如图,在△ABC中,CD⊥AB,垂足为D,AC=6,AD=5,讨论:CD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可能是有理数吗? 学习笔记 我的发现 我还不明白的问题

课下训练 1、x2=8,则x 分数,整数,有理数。(填“是”或“不是”) 2、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有理数,面积为4的正方形的边长有理数(填“是”或“不是”) 3、判断 ①无限小数不能化成分数() ②有理数都是有限小数() 4、拓展题 我国国旗旗面为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国旗通用制作尺寸为长240cm,宽160cm,国旗对角线的长可能是整数吗?可能是分数吗?可能是有理数吗? 中考真题

2.1数怎么不够用了(2) 教师寄语: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学习目标: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有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 2、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3、在探索无理数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合作能力及自己的辨识能力。学习过程: (一)、前置准备 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它是有理数吗? (二)、自主学习 1、请同学们观察教材26页图2-2,思考3个问题,然后思考怎样探索的a的结果?a可能是有限小数吗?a可能等于什么? 你的发现: 2、请同学们阅读解答教材34页“做一做”的问题,然后说说你的发现? 你的发现: (三)、合作交流 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35页“议一议”的内容,然后与同们交流你的发现? 2、根据你的发现,请构造写出两个无理数。 (四)、例题解析 请同学们自主解决例1,然后与同伴交流你的解决方法 (五)、当堂训练 1、-1,3/2,3.14,- ,3.3,0,2,7/2,4/2,-0.2020020002…(相邻两个2之间的0的个数逐次加1),其中是有理数的是_________,是无理数的是__________,在上面的有理数中分数有__________,整数有___________。 2、判断题 (1)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差都是有理数。()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4)两个无理数的和不一定是无理数() 3、如图1面积分别为1,2,3,4,5,6,7,8,9的正方形

无理数说课稿

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无理数”,选自《北京市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11章第4节的第一课时.下面我从教学背景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的 设计及实施、教学特点的分析四个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教学背景的分析 (一)教学内容的功能与地位 本节课将完成无理数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实现初中阶段第二次数系的扩充,即由有 理数集扩充到实数集,进而使得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建立一一对应关系,并进一步与绝对 值、相反数等相关知识的联系保持一致性.通过利用有理数“两边夹逼”的方法来估算 无理数的大小,既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无理数的特征,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估算能力.同 时,对无理数的认识,是今后学习二次根式及其运算、勾股定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等知 识的必要基础.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学习过有限小数、无限循环小数等概念,在初中已经熟知有理数的概念,并掌握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具备了一定的有理数四则运算能力. 由于无理数概念具有内涵丰富、建立方法特殊的特点,而此年龄段的学生在说理、 推理方面所知方法单一、证明能力较弱,容易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形成“只知其然,不 知其所以然”的局面.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 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了解无理数概念,并会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2.通过折纸、计算估值等活动体会无理数的客观存在,感悟形数互助的必要;并 在探索无理数大小的过程中,培养估算能力. 3.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合作学习、探索交流的乐趣. 本节课的关键是认识到无理数无限及不循环这两个特点,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为无理数的概念,而体会是无限且不循环的小数是本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实施 本节课以认识为主线,分为四个阶段:概念探索阶段、概念形成阶段、概念确立 阶段、小结布置作业阶段. (一)概念探索阶段 1、本阶段主要完成2个任务 ①利用图形“粗估”的大小.

数怎么不够用了

《数怎么不够用了》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并反思如下: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问题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感受符号的优越性。 2、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4、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课后反思: 开课伊始,我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的前面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但是,数学活动不是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更不是“作秀”。因此,在课堂我让学生通过对话、倾听、欣赏、互动和共享,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教学。 1、从同学们举的事例中抽象出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揭示课题;

简述负数的发展史。让学生既有生活体验,又有数学内涵 2、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3、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理解符合所表示的数量关系;会进行符合(数、图形)间的转换。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在使用自己的符号时,最能体会符号的价值,最能感受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这正是符号感最重要的部分。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说课稿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的应用题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的应用题》。 本节课我将按照说教材、说学情、说模式、说设计、说板书、说评价、说开发、说得失八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百分数第93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研究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本思考方法,理清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和“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知道百分数与分数及比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并能够正确解决生活中的有关百分数的问题。而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百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是进一步学习“纳税”、“利息”和有关“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说学情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并掌握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决方法。具有一定的有关

百分数问题的知识储备与自学能力,能够通过有效的自主学习和知识的迁移来解决本节课的内容,但具体思考过程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化理解与规范。 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学情,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 百分之几应用题”的基本思考方法,能正确的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总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思考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基本思考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这个问题的具体含义,弄清数量关系。 三、说模式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知识结构及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本着“尊重学生、注重发展”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五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氛围导入新课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三、观察比较总结方法四、达标检测巩固练习五、师生总结能力提升 四、说设计: 创设氛围导入新课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堂要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对数学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此环节,我这样设计:同学们,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你能回顾以下什么是百分数吗?并出示一组生活中的百分数让学生说说这些百分数的含义。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