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常见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南

常见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南

常见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南
常见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南

常见传染病消毒技术指南

一、消毒原则

1、目的疫点消毒的目的是杀灭疫点内的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以防止其感染人群。

2、消毒范围与对象疫点终末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应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性由流行病学医师根据有关指征确定。应包括被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污染的物品和环境,患者尸体等。

(1)、对呼吸道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百日咳、白喉、麻疹、肺结核、流脑等进行空气和物表消毒。

(2)、对肠道传染病如霍乱、脊髓灰质炎、伤寒和副伤寒等只进行物表消毒。

(3)、对动物源性传染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炭疽等在消毒的同时进行杀虫或/和灭鼠。

二、防护原则:

对霍乱、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要戴口罩、穿隔离衣、高筒雨鞋、胶手套、防护眼镜。

对百日咳、白喉、麻疹、肺结核、流脑等要戴口罩、穿工作衣、胶手套、防护眼镜。

三、防护用品:

口罩、工作衣、隔离衣、工作帽、鞋套、高筒雨鞋、一次性手套、橡胶手套、防护眼镜。

四、消毒药械:

1、用具:喷雾器、气溶胶喷雾器、水桶、量杯、钢尺、记录表、笔、大胶袋、毛巾

2、手消毒剂:碘伏等

3、常用消毒剂:5%~10%次氯酸钠、漂精片、二氧化氯、来苏

4、杀虫剂:蚊虫驱避剂、敌敌畏、湨氰菊酯、氯氰菊酯等

五、终末消毒程序

1、在出发前,应检查所需消毒用具、消毒剂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2、消毒人员到达疫点,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并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做好防疫知识宣传,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域内。

3、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布袋中(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隔离服、胶鞋(或鞋套),戴口罩、帽子、防护眼镜、一次性乳胶手套等。

4、仔细了解病人患病前和患病期间居住的房间、活动场所,用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据此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5、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雾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 1.5

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的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6、消毒前应关闭门窗,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饮食类物品、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收藏好。

7、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9、室内消毒后,若可能存在污染,对厕所、垃圾、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9、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布袋中带回消毒。所用消毒工具表面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消毒。

10、填写疫点终末消毒工作记录。

11、离开病家前,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

六、消毒人员应遵守下列注意事项。

1、出发前,要检查应携带的消毒工具是否齐全无故障,消毒剂是否足够。

2、应主动取得病家合作和相关人员的配合。应尽量采用物理法消毒。在用化学法消毒时应尽量选择对相应致病微生物杀灭作用良好,对人、畜安全,对物品损害轻微,对环境影响小的消毒剂。

3、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度,以防受到感染。

4、消毒过程中,不得随便走出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毒区内。

5、消毒应有条不紊,突出重点。凡应消毒的物品,不得遗漏。严格区分已消毒和未消毒的物品,勿使已消毒的物品被再次污染。

6、携回的污染衣物应立即分类作最终消毒。

7、清点所消耗的药品器材,加以整修、补充。

8、填好的消毒记录应及时上报。

七、对各种污染对象,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消毒:

1、地面、墙壁、门窗:若只进行物体表面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喷雾消毒可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泥土墙吸液量为150 ml/M2~300 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 ml/M2。对上述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剂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2、空气:人员离开,房屋经密闭后,按每立方米用0.05% 二氧化氯溶液20 毫升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1小时后即可开门窗通风。

3、衣服、被褥、书报、纸张: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或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对污染重、经济价值不大的物品和废弃物,在征得病家同意后焚烧。

4、病人排泄物和呕吐物: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要及时消毒处理。每病床须设置加盖容器,装足量1500mg/L~2500mg/L有效氯

溶液,用作排泄物、分泌物的随时消毒。将排泄物、分泌物直接放入消毒液中,作用时间为30~60分钟。消毒后可直接倒入病房卫生间。

5、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 分钟~30 分钟,或流通蒸汽消毒30 分钟。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6、食物:病人的剩余饭菜不可再食用,煮沸30分钟,或用20% 漂白粉乳剂、有效氯为50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消毒2 小时后处理。也可焚烧处理。

7、家用物品、家俱:可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

8、手与皮肤:用0.5%碘伏溶液(含有效碘5 000 mg/L)或0.5%氯己定醇溶液涂擦,作用1 分钟~3 分钟。也可用75%乙醇浸泡1 分钟~3 分钟。

9、病人尸体:对病人的尸体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湿的布单严密包裹后尽快火化。

10、运输工具:车、船内空间,可用有效氯为1000mg/L~2000 mg/L 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洒至表面湿润,作用60 分钟,消毒后再用清水擦洗表面以去除余氯。密封空间,可按每立方米用0.05% 二氧化氯溶液20 毫升量进行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60分钟。

11、垃圾:可燃物质尽量焚烧,也可喷洒1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作用60 分钟以上。消毒后深埋。

12、疫点内的生活污水,应尽量集中在缸、桶中进行消毒。每10 升污水加入有效氯为10000毫升/升的含氯消毒溶液10毫升,或加漂白粉4 克。混匀后作用1.5小时~2小时,余氯为4 mg/L~6 mg/L 时即可排放。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本标准规定了预警的组织、指标和管理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各级中小学。幼儿园、幼儿园和普通高校可参照执行。2下列文件的规范性引用对本文件的应用至关重要。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订版)适用于本文件。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学校系统传染病症状监测,3.2学校传染病症状预警,收集、判断学校传染病信息,达到规定指标后及时处理;3.3对学校校长传染病症状进行监测。班级。3.3专(兼)职人员,经培训合格,能对每班传染病症状进行监测和报告。3.4上午、下午(晚上)检查上午/中午(晚上)健康检查1 WS/T 772-2020,4。组织管理体系4。1学校和校长成立传染病监测预警工作领导小组,作为第一责任人4.2学校应按照GB 28932建立健全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4.3学校应明确学校疫情报告人和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报告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的,应当按照国标28932的规定,班上传染病症状监测员应当是班主任或者班主任。报告员对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应每学期对班内传染病症状监测员进行培训和考核。4.4学校应实施必要的防控支持,包括建立临时观察点、消毒设备和物品、个

人防护用品等,有条件的建议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系统。5学校传染病状况监测5.1内容5.1.1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包括早、下午(晚)检查,5.1.2了解学生是否有发热、咳嗽、头痛、咽痛、腮腺肿大、腹痛、腹泻、呕吐、皮疹等,头晕、乏力、结膜充血等症状,以及出现症状的时间和地点。症状监测的类型可根据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因发热过多、发热减少而引起的体温中枢功能障碍或各种原因,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这通常可以通过判断腋下体温≥37.3℃来判断;—咳嗽:炎症、异物、气管、支气管黏膜或胸膜的物理或化学刺激引起的常见呼吸道症状;—头痛:眉弓、上耳廓、枕线上部疼痛;—咽喉痛:咽部引起疾病,也可由咽喉附近器官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其表现为刺痛、隐痛、灼痛、隐痛、扩张痛、跳跃痛等,可能是阵发性或持续性的;—腮腺肿大:单侧或双侧耳垂下肿胀,表面发热伴压痛,张开或咀嚼时局部疼痛;—腹痛:剑突与耻骨之间的疼痛联合。疼痛的性质包括绞痛、扩张性疼痛、隐痛等。-腹泻:每天排便次数≥3次,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如稀便、水样便、血便、化脓性血便。呕吐:胃的内容物通过反射从口腔排出,常伴有恶心。-皮疹:皮肤颜色异常变化,表面肿胀或起水疱,可

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商场、超市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正常运营的商场、超市等的疫情防控。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疫情防控制度、环境卫生要求、个人卫生防护、冷链食品要求、限流限距措施、应急处理措施等。 二、完善疫情防控制度 (一)落实主体责任,商场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做好员工信息采集工作。完善疫情防控制度,要有适量口罩、手套、消毒剂、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储备,设置应急区域,有属地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 (二)加强培训和应急演练,保证员工熟悉责任分工、环境卫生、个人防护、异常情况处置、人员疏散等工作要求,做到有条不紊。 (三)建立员工健康监测制度,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报告并就医。对经营进口冷链食品等高危风险的从业人员要进行核酸筛查,实施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加强重点人群防护。 三、环境卫生要求 (四)划设进出通道,做好人员分流。在商场、超市入口处,要张贴健康码图识,增加体温测量设备,所有人员健康码和体温检测正常、佩戴口罩方可进入。 (五)对于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其健康码可采取凭有效身份证登记、亲友代办、出示“通信行程卡”等替代措施,做好人工服务引导。

(六)加强通风换气促进空气流通,节日期间人流密集要增加消毒频次,保证室内空气卫生质量符合《公共场所卫生指标及限值要求》(GB 37488-2019);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七)对经常接触的公共用品和设施(如存储柜、电梯间按钮、扶梯扶手、公共垃圾桶等),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三次。重点部位要做好消毒记录。 (八)保持电梯、咨询台、售货区、洗手间、生鲜区等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洗手间、生鲜区要做到无积污、无异味。 (九)公用洗手间每日清洁消毒不少于三次,门把手、水龙头、开关的消毒至少每两小时一次,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或肥皂),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 四、个人卫生防护 (十)工作员工应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口罩、手套和着工作服上岗,做好手卫生。工作服保持干净整洁,定期清洗、消毒。禽畜肉类和熟食区从业人员还应当佩戴工作帽。生鲜宰杀等特殊摊位的经营者除工作服外,按防护要求需穿戴防水围裙、橡胶手套等。 (十一)工作员工在物品交接传递时应当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 (十二)顾客不戴口罩时,应拒绝其进入商场、超市。乘电梯时要全程佩戴口罩。 五、冷链食品要求

医院空气消毒技术规范

2012年《医院空气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空气净化的管理及卫生学要求、空气净化方法和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 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 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 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空气净化 air cleaning ?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洁净手术部(室) 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room)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 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entral air-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system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

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ai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device 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微生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装置。 4??管理及卫生学要求 ??空气净化管理要求 ??医院应根据空气净化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空气净化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医院应对空气净化与消毒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空气净化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知识的培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医院应根据临床科室的感染风险评估,采取适宜的空气净化措施,使其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 ??医院应对全院有关临床科室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 ??空气净化卫生要求 ??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如洁净骨髓移植病房),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 50333的要求。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cm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cm平皿)。 5??空气净化方法 ??通风 ??自然通风 应根据季节、室外风力和气温,适时进行通风。 ??机械通风 ??工作原理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 常用的消毒剂产品以成分分类主要有9种:含氯消毒剂、过氧化物类消毒剂、醛类消毒剂、醇类消毒剂、含碘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环氧乙烷、双胍类消毒剂和季铵盐类消毒剂。 人们常称消毒剂为“化学消毒剂”,按照其作用的水平可分为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可杀灭一切微生物使其达到灭菌要求的制剂。包括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二氧化氯等。 高效消毒剂:指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病毒、真菌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胞也有一定杀灭作用,达到高水平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氯消毒剂、臭氧、甲基乙内酰脲类化合物、双链季铵盐等。 中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包括含碘消毒剂、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等。 低效消毒剂:指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和亲脂病毒,达到消毒剂要求的制剂。包括苯扎溴铵等季铵盐类消毒剂、氯己定(洗必泰)等二胍类消毒剂,汞、银、铜等金属离子类消毒剂及中草药消毒剂。 醛类

常用的醛类消毒剂有甲醛与戊二醛,此类消毒原理为一种活泼的烷化剂作用于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羧基、羟基和巯基,从而破坏蛋白质分子,使微生物死亡。甲醛和戊二醛均可杀灭各种微生物,由于它们对人体皮肤、黏膜有刺激和固化作用,并可使人致敏,因此不可用于空气、食具等消毒,一般仅用于医院中医疗器械的消毒或灭菌,且经消毒或灭菌的物品必须用灭菌水将残留的消毒液冲洗干净后才可 使用。 甲醛具有极强的杀菌力,与氧化剂(高锰酸钾等)结合后所产生的气体进行熏蒸消毒,是空栏后封闭式消毒的最佳消毒剂。但甲醛刺激性气味强,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多用于浸泡、熏蒸消毒;戊二醛气味较少,杀菌作用较甲醛强2~10倍,渗透能力强,对任何细菌、病毒、霉菌及顽固的芽胞等都有极强的杀灭作用,但对碳钢制品有一定的损害,可用于环境及猪体表的消毒,还可用于熏蒸消毒,因其不宜在物体表面聚合,故效果优于甲醛。此类产品如安灭杀(美国先灵葆雅,含有15%的戊二醛)。 季铵盐类 季铵盐类消毒剂是一种离子表面活性剂,属于合成的有机化合物,有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两种。季铵盐类消毒剂,它们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杀菌和去污作用,医院里一般用于非关键物品的清洁消毒,也可用于手消毒,将其溶于乙醇可增强其杀菌效果作为皮肤消

传染病防治与消毒卫生监督执法技术指南Word版

传染病防治与消毒卫生监督执法技术指南 第一部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执法技术指南 1适用范围 本技术指南规定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执法的定义与术语、法律依据、工作要求、检查内容和检查方法。 本规程指引适用于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及其监督机构对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传染病防治工作的日常卫生监督。 2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指引。 2.1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是指从事疾病预防控制活动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2.2医疗卫生机构 是指医疗保健、疾病控制、采供血机构及与上述机构业务活动相同的单位。 2.3病原微生物实验单位 是指从事与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样本有关的研究、教学、检测、诊断等实验活动的单位。 2.4内循环型压力蒸汽灭菌器 是指压力蒸汽灭菌器具有蒸汽内循环功能,灭菌过程中无蒸汽释放到室内环境,避免排气中产生的微生物气溶胶污染环境,适用于实验室污染物的消毒灭菌。2.5个人防护用品 是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为防御物理、化学、生物等外界因素伤害人体而穿戴和配备的各种物品的总称,包括手套、防护服、鞋、口罩、帽子和面部防护装备等。 2.6菌(毒)种 是指可培养的,人间传染的真菌、放线菌、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具有保存价值的,经过保藏机构鉴定、分类并给予固定编号的微生物。 2.7病原微生物样本 是指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具有保存价值的人和动物体液、组织、排泄物等物质,以及食物和环境样本等。 2.8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是指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中规定的第一类、第二类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 2.9 第一类病原微生物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非常严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国尚未发现或者已经宣布消灭的微生物。 2.10第二类病原微生物 是指能够引起人类或者动物严重疾病,比较容易直接或者间接在人与人、动物与人、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微生物。 2.11第三类病原微生物

《城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城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一、适用范围 本指南适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建筑施工、城镇污水、废弃物中转等工作的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内容包括完善疫情防控制度、人员管控、施工现场管控要求、应急处理措施等。 二、疫情防控制度 (一)落实主体责任。 对于在建项目,建设单位是项目落实防控措施的首要责任主体,施工单位是疫情防控的直接责任主体,监理单位是疫情防控的监督责任主体。要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成立项目部疫情防控工作小组,做好施工人员信息采集工作,完善疫情防控制度。要有适量口罩、手套、消毒剂、测温仪等防疫物资储备,设置应急区域,有医疗卫生力量指导支持。 污水处理厂及物业公司负责人对镇区污水处置、废弃物收集、运送、贮存、处置等负责。镇建设管理科工作人员要查阅地下污水管网图,摸清区域内污水收集排放去向,及时堵漏补缺,确保所有污水不渗漏、不外流、去向可控,污水处理厂要加强厂区、尾水消毒,确保出水稳定、达标排放;物业公司要及时对医疗废弃物、口罩等防护用品做好收集和无害化处置。 (二)加强宣传教育。 施工单位要制作、张贴防护宣传标语,宣传和普及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广大施工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项目部落实专人对上级主管部门有

关防控传染病的文件、通知、疫情通报等信息接收,及时将防控疫情的知识向现场所有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充分利用现场黑板报、宣传栏、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介,对职工进行宣传、同时做好原始记录。 同时可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出台预案,适时举办工地出现疫情预警时的应急演练,保证员工熟悉责任分工、环境卫生、个人防护、异常情况处置、人员疏散等工作要求,做到有条不紊。 (三)做好消毒与检查 每天按照说明书,使用84消毒液、酒精等,对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卫生间、垃圾堆场(桶)开展两次以上的消毒工作并记录;对进出车辆严格登记并进行喷酒消毒,未登记车辆严禁驶入工地内部。 (四)落实日报告制度 项目部需完善传染病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每日对员工健康状况进行检查登记,身体不适时应及时报告并就医,每天要公布疫情检查情况、有无新来外省务工人员、有无体温过高人员等情况。 三、人员管控要求 (一)做好新进场人员登记。 对新进场人员,项目部要做好花名册,核实身份证号、手机号等关键信息,记录所有人员所在地、是否与高风险区人员接触、是否有发热症状等,并按规定填写来如人员信息登记表。要加强门卫管理,尽量限制人员在一个出入口通行,集中管理排查。每天对进场人员进

医院空气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空气消毒技术规范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2012年《医院空气消毒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空气净化的管理及卫生学要求、空气净化方法和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50333??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 ? 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 ? 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 ? 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空气净化 air cleaning ?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洁净手术部(室) 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room)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 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entral air-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system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ai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device 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微生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装置。 4??管理及卫生学要求 ??空气净化管理要求 ??医院应根据空气净化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空气净化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医院应对空气净化与消毒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空气净化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知识的培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医院应根据临床科室的感染风险评估,采取适宜的空气净化措施,使其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 ??医院应对全院有关临床科室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指南

医务人员(传染)感染性疾病隔离防护技术 指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关于加强传染病防治人员安全防护的意见》(国办发〔2015〕1号)等法律法规及文件要求,为降低医务人员感染性疾病职业暴露感染风险,更好的为患者服务,特制定本指南。 一、相关概念 (一)医院感染 指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疗服务过程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三)医务人员职业暴露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引起伤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四)医务人员医院感染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获得的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如细菌/真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感染。 (五)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及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六)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及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及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的现象。 (七)医院感染聚集 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增多,并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的现象。 二、医院感染常见的传播途径 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途径十分复杂,有时某种疾病可同时通过几种途径传播。医务人员感染性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经虫媒传播。 (一)相关概念 1.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感染)源或储存宿主排出后,侵入新的易感宿主前,在外界环境中所经历的全过程。

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

附件1 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第三版) 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经航空器传播,按照“精准防控、精细施策”的原则,对航班运输疫情防控工作进行分级分类、差异化管理。同时进一步细化机组人员、维修人员及清洁人员的个人防护要求,完善航空器环境清洁消毒和维护要求,增加执行疫情高发国家(地区)特殊运输保障任务(包机等)的防控措施及高风险国家在京转机旅客的处置程序,修订运输航空公司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三版。 一、航班防疫风险分级标准及防控原则 根据航班(含国际、国内)始发地疫情形势、航空器是否安装高效过滤装置及航班客座率、飞行时间和航班特殊任务等指标综合判断,将运输航空航班防疫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级,实施差异化防控。风险应根据疫情发展动态实时调整。分级标准可参照附表1。 二、旅客体温检测 根据航班风险分级,在不同阶段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 (一)低风险航班

根据需要,使用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校准后)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及症状观察,如发现有发热(≥37.3℃)、乏力、干咳等症状的可疑旅客,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并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可疑旅客的交接工作。 (二)中、高风险航班 应实施登机前旅客体温检测,并根据航班航程等在航空运行期间进行机上体温检测。 1. 登机前体温检测 登机前用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备(校准后)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及症状观察,如发现有发热(≥37.3℃)、乏力、干咳等症状的可疑旅客,应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并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可疑旅客的交接工作。 2. 机上体温检测 对于高风险的长航程航班(>4h),航班运行期间应进行机上体温检测,如发现有发热(≥37.3℃)、乏力、干咳等症状的可疑旅客,应按照本指南机上事件应急处理办法实施处置,并及时通知目的地机场,落地后配合当地卫生部门做好可疑旅客的交接工作。 三、机组人员个人防护 (一)防护措施

空气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空气消毒技术规范》 上传《医院空气消毒技术规范》 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空气净化的管理及卫生学要求、空气净化方法和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院。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GB 50333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学评价规范卫生部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清洗规范卫生部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空气净化 air cleaning 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颗粒物等使其达到无害化的技术或方法。 3.2 洁净手术部(室) clean operating department(room) 采取一定空气洁净技术,使空气菌落数和尘埃粒子数等指标达到相应洁净度等级标准的手术部(室)。 3.3 自然通风natural ventilation 利用建筑物内外空气的密度差引起的热压或风压,促使空气流动而进行的通风换气。 3.4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central air-conditioning ventilation system 为使房间或封闭空间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设定的要求,而对空气进行集中处理、输送、分配的所有设备、管道及附件、仪器仪表的总和。 3.5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air cleaning and disinfection device 去除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微生物、颗粒物和气态污染物的装置。 4 管理及卫生学要求 4.1 空气净化管理要求 4.1.1 医院应根据空气净化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规定,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空气净化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4.1.2 医院应对空气净化与消毒设施的使用和管理人员、医务人员进行空气净化与消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等知识的培训,明确各自的职责和任务,确保空气净化设施的正常运行。 4.1.3 医院应根据临床科室的感染风险评估,采取适宜的空气净化措施,使其室内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应标准的要求。 4.1.4 医院应对全院有关临床科室的空气质量进行检查和指导。 4.2 空气净化卫生要求 4.2.1 洁净手术部(室)和其他洁净场所(如洁净骨髓移植病房),新建与改建验收时、更换高效过滤器后、日常监测时,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应符合GB 50333的要求。 4.2.2 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病房、

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一、化学消毒剂的基本分类\ 按用途分类: 环境消毒剂和带畜(禽)体表消毒剂(包括饮水、器械等) 按杀菌能力分类: ⑴高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微生物。 ⑵中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除细菌芽胞在外的各种微生物。 ⑶低效(水平)消毒剂:即只能杀灭抵抗力比较弱的微生物,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结核杆菌,也不能杀灭如肝炎病毒等抗力强的病毒和抗力强的细菌繁殖体的。 按物品性状: 按化学性质分类 (一)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指能产生具有杀菌能力的活性氧的消毒剂 杜邦子公司Antec的“Virkon”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等。 缺陷及危害: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不稳定、刺激性强,长期使用对人和动物眼睛、呼吸道黏膜、环境有强力的破坏 (1)有机含氯消毒剂: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二(三)氯异氰尿酸、氯胺-T、二氯二甲基海因、四氯甘脲氯脲等的消毒剂 (2)无机含氯消毒剂:漂白粉(CaOCl2)、漂(白)粉精(高效次氯酸钙Ca(ClO)2 2H2O)、次氯酸钠()、氯化磷酸三钠(Na3PO4 . 1/4NaOCl . 12H2O)等。 缺陷及危害:代谢物:三氯甲烷高致癌、绝大多数刺激性强,无表 面活性作用

(1)传统的碘制剂:碘水溶液、碘酊(俗称碘酒)和碘甘油。 (2)碘伏(Iodophor):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溶剂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有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及阴离子型三大类;其中非离子型碘伏是使用最广泛、最安全的碘伏,主要有聚维酮碘(PVP-I)和聚醇醚碘(NP-I);尤其聚维酮碘(PVP-I),我国及世界各国药典都已收入在内。 非离子型:元素碘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聚维酮碘(PVP-I)、聚醇醚碘(NP-I)、聚乙烯醇碘(PVA-I)、聚乙二醇碘(PEG-I。使用最广泛的是PVP-I 和NP-I。 阳离子型:元素碘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季铵盐碘 阴离子型:元素碘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形成的络合物:例如:烷基磺酸盐碘 (3)其他复合型:碘酸溶液(百菌消:碘、硫酸、磷酸、表面活性剂)等 碘制剂性能对照表

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五版)

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 (第五版) 为防范疫情经航空途径传播,进一步指导运输机场开展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固化和完善运输机场疫情防控举措,推动落实旅客出行防控措施,加强环境公共卫生管理,特别是室内场所不同人员密度的防控管理,特制定运输机场疫情防控技术指南第五版。 一、旅客出行防控措施 1. 提倡自助手机APP值机和扫码登机,减少人员接触。 2. 加强旅客管理,要求其佩戴口罩进入候机楼。采取相应的控流疏导措施和预警机制,及时向旅客/人员发布动态提醒提示,告知和引导旅客/人员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防止人员大量聚集。当候机大厅内旅客过于密集时,及时引导疏解。不同人群密度时的具体控流措施,参考附表1。控制厢式电梯每次乘坐人数,避免密闭空间内人员聚集。 3. 优化机场行李领取流程,提高行李领取速度,避免旅客等待时间过长。在等候区设立立柱和地面标记,使旅客保持1m 以上相隔距离,避免旅客聚集。 4. 在候机楼适当位置配备经过校准的非接触式体温检测设

备,对所有进出港旅客应进行体温检测,并设置发热隔离区。对如发现发热旅客,应立即登记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及时通知机场医疗部门进行隔离;报告当地卫生部门,并配合做好发热旅客的交接工作。 5. 应在候机楼内为旅客提供必要的手部清洁消毒产品。 6. 对搭载有可疑旅客的航班宜远机位停靠,并设置专门的旅客通道。 二、安检、医务、地面清洁、值机人员个人防护 不同类别人员采取不同防护标准,参考附表2。个人防护时应注意: 1. 佩戴口罩应紧贴面部,完全罩住口鼻。佩戴期间和摘口罩时,手不能触摸口罩外面,避免污染。口罩被分泌物浸湿或其他污染时,必须立即更换,更换前后均需进行手部清洁消毒。 2. 所有一次性防护用品使用后均放置于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中,清理前用含氯消毒剂(500mg/L~1000mg/L)喷洒或浇洒至完全浸湿,扎紧塑料袋口后按医疗废物集中处理。 3. 使用含醇类消毒湿巾或快速手消毒剂,做好手部清洁消毒,当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打喷嚏或咳嗽时,尽量低头或转头避开周围人员,并用纸巾或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在接触或处理污染物后,应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流动水下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公文]《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WS/T 772-2020。 1个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的组织管理制度、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和信息报送、预警指标和处置。本标准适用于各级中小学。托幼机构和普通高校可参照实施,学校工作人员传染病症状监测可参照实施。 2份规范性参考文件。 以下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至关重要。 对于所有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只有注明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对于未注明日期的参考文件,适用于本文件的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订单)。 GB 28932“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档。 3.1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 系统、持续地收集和分析临床诊断前能反映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的学生症状信息,从而开展相应的公共卫生调查。 3.2学校传染病症状预警。

对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中的信息进行汇总判断,达到规定指标后及时处理,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 3.3级传染病症状监测记者。 学校专职(兼职)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负责各班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 3.4早、中(夜)检。 每天上午和下午第一节课前,都会对所有学生进行寄宿生和参加晚自习的学生晚自习前疾病的调查、记录和上报。 4组织管理体系。 4.1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工作。 4.2.学校应按照GB 28932建立健全各类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程序,规范信息上报流程。 4.3学校应指定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和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按GB 28932设置,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由班主任或班主任出具。 学校传染病报告人每学期对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合格的方可承担相关工作。 4.4学校落实必要的防控保障,包括设立临时观察点,配备消毒设备用品、个人防护用品等,有条件的地区要建立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信息系统。

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消毒指南

公共场所疫情防控消毒指南 一、消毒区域 各类公共场所地面、墙壁、货架、库房、厨房、门把手、楼梯及其扶手以及场所内的各种物品表面、室内空气,公共交通工具内物体表面及空气。 二、消毒方法 (一)物体表面: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每天至少消毒一次。有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应先完全清除污染物再消毒,无肉眼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次氯酸钠或消毒泡腾片兑成500mg/L的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喷雾或浸泡消毒;也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消毒作用时间不小于30分钟,金属等物体表面消毒30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对室内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剂消毒或使用消毒剂进行擦拭。消毒前应关闭门窗。 (二)空气消毒:首选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无人条件下可用紫外线灯照射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超低容量喷雾对空气进行消毒,作用30分钟-60分钟;有人条件下采用循环风式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三)衣服、被褥等纺织品:用次氯酸钠或消毒泡腾片兑成有效氯为250mg/L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 (四)餐(饮)具:首选煮沸消毒15分钟,也可用0.5%过氧乙酸溶液或次氯酸钠或84消毒液兑成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五)其他: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清洗并消毒。抹布、拖把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可用次氯酸钠兑成1000mg/L含氯消毒液浸泡消毒,作用30~60分钟后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三、消毒试剂 根据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性均可有效灭活病毒。 四、操作流程 1、先清洁。室内地面及物体表面应先彻底清洁,移去

化学消毒剂的分类

一、化学消毒剂的基本分类 \ 按用途分类: 环境消毒剂和带畜(禽)体表消毒剂(包括饮水、器械等) 按杀菌能力分类: ⑴高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包括细菌芽胞在内的各种微生物。 ⑵中效(水平)消毒剂:即能杀灭除细菌芽胞在外的各种微生物。 ⑶低效(水平)消毒剂:即只能杀灭抵抗力比较弱的微生物,不能杀灭细菌芽胞、真菌和结核杆菌,也不能杀灭如肝炎病毒等抗力强的病毒和抗力强的细菌繁殖体的。 按物品性状: 按化学性质分类 (一)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指能产生具有杀菌能力的活性氧的消毒剂 杜邦子公司Antec的“Virkon” 过一硫酸氢钾复合盐消毒剂等。 缺陷及危害:过氧乙酸、过氧化氢、过氧戊二酸不稳定、刺激性强,长期使用对人和动物眼睛、呼吸道黏膜、环境有强力的破坏 剂 (1)有机含氯消毒剂:如二氯异氰尿酸钠、二(三)氯异氰尿酸、氯胺-T、二氯二甲基海因、四氯甘脲氯脲等的消毒剂 (2)无机含氯消毒剂:漂白粉(CaOCl2)、漂(白)粉精(高效次氯酸钙Ca(ClO)2 2H2O)、次氯酸钠(NaClO.5H2O)、氯化磷酸三钠(Na3PO4 . 1/4NaOCl . 12H2O)等。 缺陷及危害:代谢物:三氯甲烷高致癌、绝大多数刺激性强,无表 面活性作用

分为: (1)传统的碘制剂:碘水溶液、碘酊(俗称碘酒)和碘甘油。 (2)碘伏(Iodophor):是碘与表面活性剂(载体)及增溶剂等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有非离子型、阳离子型及阴离子型三大类;其中非离子型碘伏是使用最广泛、最安全的碘伏,主要有聚维酮碘(PVP-I)和聚醇醚碘(NP-I);尤其聚维酮碘(PVP-I),我国及世界各国药典都已收入在内。

全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技术指南(2016年版)

目录 编审人员 (1) 前言 (2) 编制依据 (2) 第一章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 (4) 1.1组织机构职责 (4) 1.1.1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4) 1.1.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5) 1.1.3医疗机构 (7) 1.1.4卫生监督机构 (8) 1.1.5采供血机构 (8) 1.2传染病信息报告 (8) 1.2.1报告病种 (9) 1.2.2诊断与分类 (10) 1.2.3 登记与报告 (10) 1.2.4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 (14) 1.2.5报告程序与方式 (22) 1.2.6报告时限 (23) 1.3报告数据管理 (24) 1.3.1审核 (24) 1.3.2订正 (26) 1.3.3查重 (26)

1.4传染病疫情分析与利用 (27) 1.5资料保存 (30) 1.6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31) 1.7考核与评估 (33) 1.8传染病报告质量综合评价 (33) 1.8.1评价指标及规则 (33) 1.8.2评价方式和频次 (36) 1.9传染病信息报告质量评价调查和评估 (36) 1.9.1目的 (36) 1.9.2 评估方法和内容 (36) 1.9.3 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 (38) 第二章传染病用户认证与授权管理 (40) 2.1用户管理 (40) 2.1.1用户类型 (40) 2.1.2用户职责 (41) 2.2管理程序 (42) 2.2.1管理员创建 (42) 2.2.2本级与直报用户申请 (43) 2.2.3本级与直报用户创建与系统分配 (43) 2.2.4本级与直报用户授权 (43) 2.2.5用户有效期与延期管理 (44) 2.2.6变更管理 (44) 2.2.7用户停用 (45) 2.2.8用户启用 (45)

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防控技术指南

大专院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防控技术指南 1.开学前应做好口罩、消毒剂、非接触式温度计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培训。 2.对教职员工和学生进行健康监测,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人员,须及时就医排查。 3.在学校入口处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外来人员进行体温检测,体温异常者禁止进入。 4.加强教室、图书馆、宿舍等重点区域通风换气。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如使用集中空调,保证空调运行正常,加大新风量,全空气系统关闭回风。 5.增加对宿舍、食堂、澡堂、洗衣房、公共活动区等环境和门把手、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频次。 6.加强餐(饮)具的清洁消毒,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 7.建议错峰用餐,自带餐具。 8.避免举办群体性或聚集性活动,如培训班、运动会等。教职员工、学生减少外出。 9.校园垃圾“日产日清”,对垃圾点每日进行消毒。 10.在封闭、人员密集或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小于等于1米)时教职员工和学生应佩戴口罩,加强手卫生,随身携带速干手消毒剂或消毒湿巾。 11.加强教职员工和学生防控知识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援助和疏导。 12.教职员工或学生中如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学校应当立即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密切接触者的管理。 13.由专人负责与接受隔离的教职员工或学生的家长进行联系,掌握其健康状况。 14.设立应急区域。教职员工或学生出现发热等症状时,立即在应急区域进行暂时隔离并及时就医。 15.当发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消毒和清洗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用法和用途 摘要:许多化学制剂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用于杀死细菌的化学制剂称消毒剂,通常只能外用。用于抑制细菌生长与代谢的制剂称防腐剂。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繁多,其杀菌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其用法和用途也有所不同。现列表介绍之,以供实际工作中选用(表8-1) 许多化学制剂具有抑制和杀灭细菌的作用,用于杀死细菌的化学制剂称消毒剂,通常只能外用。用于抑制细菌生长与代谢的制剂称防腐剂。 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繁多,其杀菌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其用法和用途也有所不同。现列表介绍之,以供实际工作中选用(表8-1)。 常用消毒剂的种类、用法和用途 类 别 名称用法用途附注 表活 性 面剂 新洁尔灭 杜灭芬 (消毒灵) 0.05%~0.1% 0.05%~0.1% 外科洗手,皮肤粘膜消毒,浸泡器械, 皮肤创伤冲洗;金属器械、塑料、橡皮 管、棉织品等消毒。 醇 类 乙醇70%~75%皮肤体温计消毒 不用于伤口和 粘膜酚 类 石炭酸3%~5%地面、家具、器皿表面消毒 已 烷 洗必泰0.02%~0.05% 常用于皮肤粘膜消毒,手术前洗手,而 0.01%~0.025%浓度可用于腹腔、膀胱 等冲洗。 酸 碱 类 醋酸 乳酸 生石灰 5~10ml/m3加等量水蒸发 10~15g或20ml 2%水溶 液 加温蒸发 加水(1:4或1:8)配成糊状 房间消毒,控制呼吸道感染 可消毒空气100m3,可用于喷雾,空气 消毒 消毒排泄物及地面

重金属盐类升汞 红汞 硫柳汞 硝酸银 0.05%~0.1% 2%水溶液 0.01% 0.1% 1% 非金属器皿消毒 皮肤粘膜,小创伤消毒 生物制品防腐 皮肤消毒,手术部位消毒 新生儿滴眼,预防淋球菌感染 氧化剂高锰酸钾 过氧化氢 过氧乙酸 0.1% 3% 0.2%~0.5% 皮肤、尿道消毒,蔬菜水果消毒 外耳道、口腔粘膜消毒 塑料、玻璃、人造纤维消毒,皮肤消毒 (洗手) 类 别 名称用法用途附注 醛 类 甲醛 戊二醛10% 先以0.3%NaHCO3调整pH 至7.5~8.5,再配成2%溶液 ①浸泡、物品表面消毒 ②房间空气消毒:10%溶液加等量 水,加温蒸发,密闭房间6~24h; 或加半量高锰酸钾,产生烟雾,消 毒效果更好 用于不能用热力灭菌的物品,如精密仪 器 烷基化合物环氧乙烷塑料袋消毒法:用药量为 1.5ml/L(0.001335g/L,作用 24h(>15℃) 用于手术器械、敷料及手术用品等的消 毒,亦可用于食具、皮毛等的消毒 有毒,使用时要 注意防护;易 爆,严禁与烟火 接触 染 料 龙胆紫2%~4%水溶液表浅创伤消毒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技术指南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的组织管理体系,监测的内容、方法和信息报告,预警的指标和处置。 本标准适用于中小学各级学校。幼儿园和普通高校可参照实施学校工作人员传染病症状监测。 2引用标准 以下文件是应用本文件所必需的。对于有日期的引用,只有有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此文件。对于未注明日期的引用,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适用于本文件。 GB 28932《中小学传染病防治管理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档。 3.1监测学校传染病症状 系统、持续地收集、分析在校学生临床诊断前能反映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的症状信息,开展公共卫生调查。 3.2学校传染病症状预警 为及时发现和控制学校传染病疫情,对学校传染病监测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判断,达到规定的指标后及时进行处理。 3.3类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员 受过培训并负责监测和报告各班传染病症状的全职(兼职)工作人员。 3.4早、午(晚)检

每天第一节课前和下午,我们都要对所有学生进行疾病筛查,并在第一节课前和晚上寄宿和参加学生自习前进行记录和报告。 4组织管理体系 4.1学校成立传染病症状监测与预警领导小组,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与预警工作。 4.2按照GB 28932规定,建立健全传染病症状监测预警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信息报告流程。 4.3学校应明确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及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学校传染病报告人按GB 28932规定设置,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人由班主任或班主任担任。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员每学期培训和考核班级传染病症状监测报告员。只有通过考试的人才可以从事相关工作。 4.4学校实施必要的防控保障,包括设置临时观察场所、提供消毒设备及物品、个人防护装备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建立传染病监测和预警信息系统。 监测学校传染病的症状 5.1内容 5.1.1学校传染病症状监测包括上午和下午(晚上)检查、病案缺勤登记和跟踪、全天健康观察。 5.1.2了解学生是否有发热、咳嗽、头痛、喉咙痛、腮腺肿大、腹痛、腹泻、呕吐、皮疹、头晕、疲劳、结膜充血等症状,以及症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根据传染病疫情情况,可增加或调整症状监测类型。其中包括:

血液透析消毒技术规范

元江县人民医院 血液透析室消毒技术规范 1、人员管理要求 1、2、从事血液透析的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必须更换工作服,换工作拖鞋,进行操作治疗时应戴口罩。严格手卫生,戴手套。 1、2、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院方统一1次/2年),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1、3、患者进入室前须更换拖鞋后方能进入透析治疗区,患者及工作人员拖鞋每周分开清洗消毒一次。 1、4、患者进行透析时应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上下机操作时严禁进行卫生清洁及更换床单。 2、透析室环境物品的消毒管理规范 2、1、空气:治疗室、透析区、物品表面应达到《医院消毒卫 生标准》(GB15982-1995)中规定的Ⅲ类环境要求,并保持安静 与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2次,每次1小时,每季 度进行一次空气培养,空气培养细菌数应<500cfu/㎡。 2、2、墙面、地面:保持清洁,干燥,每次透析结束后地面用消 毒灵拖把进行拖地;透析过程中发生血液,体液污染时立即采取 清洁,消毒处理。 2、3、每位患者透析结束后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必须 一人一用一更换严格执行,有污染时及时进行更换或消毒对透 析单元内所以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的外部, 操作台,床头柜 等)及地面进行消毒擦拭。 2、4、护士站桌面,电话机,电脑每天用清洁毛巾擦拭一次保 持清洁,每周进行一次消毒擦拭。 2、5、本透析室暂未收治传染病人未进行分区隔离透析,新入 透析患者必须进行HBV、HCV、HIV梅毒螺旋体等感染标志物 的检测,检测合格后对透析单元与透析区域相对固定。 2、6、严格一次性用物的管理,患者使用透析器、循环环路一 次性使用严禁复用,注射器应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执行,血压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