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15.1 功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并能进行相关计算,知道功的单位(是焦J)。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功的原理,知道使用什么机械都不省功。

4.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学习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学习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学习过程】

一、新课引入:

大家对功这个词并不陌生,如功课,功劳、立功、大功告成、事半功倍、用功学习等等。这些词中有的功具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就吸收了“成效”的意思,当然在力学中还有它严格的含义。我们来共同的探究一下在物理力学力功又代表着什么含义!

二、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学生自学教材,在教材中找出功的含义。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课本P104中图15.1-1中几个做功的实例。可以看出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2.观察课本P104中图15.1-2中几个没有做功的实例。想想力为什么没有做功?

师生共同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根据对功的含义的理解,学生判断下列情况是否做了功。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

(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学生活动:

学生阅读教材,找出在力学力,如何来计算功,功的计算公式、单位是什么?

(1)力学里规定,功等于

(2)功的计算公式:

(3)单位:,简称,符号

(4)1焦=1牛·米(1J=1N·m),其物理意义为

出示例题,进行计算。

例1:学校新近买了30套总质量为300千克的实验器材,每套一箱,实验员需要把这批实验器材搬运到15米高的实验室。该实验员在搬运中,对实验器材总共做功多少焦?(g 取10N/kg)

例2:在水平地面上,工人用100N的水平推力推动重150N的箱子,4s内前进了6m,在这个过程中,箱子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m/s;工人对木箱做功为___J;木箱所受重力对木箱做功为___J。

我们身边的物理---估算一下你从教学楼一楼到二楼,克服自身重力做多少功?

演示实验----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功的原理】

使用杠杆、滑轮这些简单机械能够省力,也能省距离,但能否在省力的同时也能省距离呢?假如利用简单机械技既省力又省距离,功=力X距离,我们就省功。针对这个猜想结合教材P106演示实验,动手完成实验内容。

结论:大量事实表明: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是多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这个结论叫做

三、小结

谈谈自己本节课还有什么不理解的。

四、反馈练习

1、如图,物重G=100N,拉力F=40N,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了2m,在这个

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________J,拉力做的功为______J.

2、起重机将1000N的重物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5m后,又将重物匀速水平

移动了5m,整个过程中,竖直向上的拉力对重物做功J。

3、如图中的几种情景中,人做了功的是()

A.踢出去的足球在 B.司机推汽车,C.女孩把一箱报 D.学生背着书包在水平草地上滚动了一段汽车纹丝不动刊搬起来平路面上匀速前进距离

4、如果你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起来放回课桌上,所做的功最接近【】

A.0.02J B.0.2J C.2J D.20J

5、物体在相同的力F作用沿力F的方向移动了距离S,试比较在图示的三种情况中力F对物体做功的多少()

A.w1=w2=w3B.w1>w2>w1 C.w1

6、矗立在福州闽江公园国际雕塑园中的水平大理石基座上正面印文为“北京奥运”的巨石印,重约3.3×105N,底面积约4m2,如图所示。求:

(1)该巨石印的质量是多大?(g取10N/kg)

(2)它对基座的压强有多大?

(3)在搬运过程中,起重机将该巨石印匀速抬高2m做了多少功?

五、作业:完成基础训练

教后反思:

本节课通过学生在课堂上做练习反馈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还是能掌握本节内容的。本节内容相对来讲容易理解,但还有部分学生对在做功时找做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还有一定的困难,可能受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功的理解有所误导。针对此问题,在课下辅导的过程中,注意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两个物理量。本节课自我感觉还算比较成功。

武术教案教学文案

课的内容:武术基本功练习和五步拳 一、课的导入和热身阶段 体委整队,汇报人数。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目标。安排见习生。 队形:成四列集合队形 ××××××××× ○○○○○○○○○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3分钟绕场行进、“蛇”形行进队形变换的慢跑 队形:一列纵队 3、徒手操(4*8拍)(2分钟) 学习、演练武术,对学生的柔韧性要求很高,柔韧性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完成动作的质量。因此,热身时,重点做好腿、腰、肩的活动,防止出现韧带拉伤和扭伤。 教师镜面示范同时口令指挥学生认真听教师的讲解和要求。学生听口令模仿教师一起做。 (1)头部运动 (2)扩胸运动 (3)体侧运动 (4)弓步压腿 (5)手腕脚踝运动 要求:动作整齐、有节奏、有力度 队形:成四列集合队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达成目标阶段 (一)、武术基本手法腿法:(10分钟) 1、手型: 1)掌:掌心开展,竖直,大拇指紧扣 2)拳:拳紧握,拳面平,直腕 3)勾:五指捏拢屈腕 2、步型 1)弓步:挺胸,立腰,前腿弓,后退绷 2)马步:头正,挺胸,立腰,扣足 3)仆步:挺胸,立腰开髋,全脚掌着地。 4)弓步冲拳:冲拳出拳快速有力。 (二)、五步拳(一)(13分钟)

1、教师示范表演以教师自身刚劲有力的示范动作来感染学生。进一步激发学生“我很想学”这些武术动作的欲望。使学生的求学兴趣到达最高点。 (1)预备姿势:并步抱拳 动作要领:身体成立正姿势,两手握拳抱于腰间,头转向左边。 (2)搂手弓步冲拳 动作要领:左脚向左迈出一步成弓步,同时左手向左平搂后抱于腰间,右拳前冲成平拳。目视前方。 易犯错误:左手没有搂手,弓步后脚没有蹬直。 (3)弹腿冲拳 动作要领:重心前移至左腿支撑,右拳先屈膝提起再向前弹踢。同时左拳前冲成平拳,右拳收抱腰间,目视前方。 易犯错误:弹踢没有收大腿弹小腿。 (4)马步架打: 动作要领:右脚内扣落地,身体左转九十度,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同时左拳变掌,屈臂上架,右拳向右侧冲成平拳,头右转,眼看右侧方。 易犯错误:马步没有收胯。 2、学生尝试。 (1)教师逐一示范单个动作(镜面示范),同时讲解动作名称和要领。 学生边观看边听讲解边模仿老师的动作。 (2)学生自由组合,体验动作。让学生(3—5人)自由结合组成学习小组,选出小组长,通过学生慢动作的演练,在尝试练习中发现自身动作的问题所在。学生慢速体会时,学生之间可用口令控制练习,用自己的标准纠正动作。此时应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的练习积极性。这个环节可多次重复。 (3)学生自由体验。让学生自己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己琢磨动作、看图解学习动作、与同伴互相学习、与教师商讨动作等。重点提示学生在初步掌握动作的阶段一定要记住一点,那就是不要改变方向练习,始终朝着一个方向,这样会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4)集体练习,汇报表演。学生列队练习,先分解再整体,先慢后快。教师巡回指导并且激励掌握动作速度慢的学生。留一些时间,让学生上前表演。根据学生个体差异,重点辅导一般学生。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心,使全班学生均衡发展。从练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谦虚好学的学习习惯。 队形:学生成四路体操队形站开,教师站中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要求:模仿教师动作,动作有力度到位。 三、课的尾声(2分钟) 1、教师鸣哨,集合整队。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功》的教学设计 新课程比较注重物理量引入、建立的来龙去脉,这也是为实现教学三维目标服务的。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2)第七章非常重视概念、规律的探究过程,整章紧紧围绕追寻守恒定律展开。探究守恒定律一定涉及能量的转化过程,而要进一步研究能量的转化,最终得到机械能守恒定律,对功的知识的掌握,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章的第一节《追寻守恒量》是为引入功、进一步探究能量作铺垫的。使学生很自然的联想到功和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紧紧围绕“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条主线展开。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引入功”,还可以利用这个结论探究功是标量还是矢量,同时也为后面学习重力势能、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动能定律等知识打好基础。可以这样说,“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是贯穿于整个第七章的主线,在教学设计、探究过程中应始终立足于这条主线上。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也是以“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为教学线索的。从追寻守恒量谈到能量的转化,从能量的转化使学生明白引入功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从生活中的物质生产的基本动作和学生参与的互动实验,探究“功”的来历和做功的不可缺少的因素;再通过特殊情景引出一般情景,并通过等效思想,借鉴两种特殊情况推导出功的一般表达式;从功的一般表达式的深化研究得出功有正、负;从功的正、负引出功是矢量还是标量,通过“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探究功是标量;通过例题得出几个力做功和它们的合力做功的关系;通过例题的拓展得出的适用条件,并为以后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埋下伏笔。 整个教学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还应紧紧围绕着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展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来历,理解“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只适用于恒力,应为对地位移。 (二)过程与方法 1、从“为什么要引入功”得出“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通过演示和事例,并同时通过启发式探究,使学生明白“功”的来历并掌握做功的两个因素。 3、在推导过程中,通过猜想、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为什么要引入功”和“功”的来历的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并使学生体验到物理学家在追寻守恒量和守恒定律过程中所做的研究过程。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教学用具 弹弓、重物、锯、木板、锤子、钉子、起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功》复习课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功》复习课 课程模块:必修二第五章机械能 姓名:孙辉娟授课班级:高三(7)班授课时间:2016年9月13日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举例说明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理解功”。教科书以人类对能量转换的认识与功紧密联系这一关联引出功的起源,通过举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提出“如果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量发生了变化,那么这个力一定对物体做了功”这一观点,并通过回顾初中知识来介绍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分析力和位移同方向,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成一角度时做功的探究,并通过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推导功的表达式,然后进行辨析讨论,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应用达到巩固和深化。教科书在处理课程目标时,是让学生经过对功能关系的多次探究体验。 (二)对考纲的把握: 1.学生要能认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2.理解功的概念,知道做功的两个要素 3.明确功是标量,会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4.理解正功、负功的概念,会根据公式计算多个力的总功 考纲解读: 1.识记:功的两个要素。 2.理解:功的要素之一位移是力的位移。 3.应用:恒力做正功和做负功的判断和计算。 (三)指导思想 通过回顾高一知识来介绍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和功的计算公式,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究思路,分析力和位移同方向,逐步深入到力与位移反方向时做功的探究,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应用达到巩固和深化。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已有知识与能力 本节内容所面对学生为高三学生,他们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较好的形象思维和逆向思维,并且刚复习完牛顿定律,对过程分析是个优势。 2.存在困难及问题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步骤 广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吴必尊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概念 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一)设计过程具体包括: 1.分析学习需求; 2.确定教学目标; 3.设计解决方法; 4.就解决方法进行实施、反馈、调整方案,再行实施直至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二)设计要素具体包含: 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等基本要素。 (三)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是: 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信息传播学、教育技术学和系统科学方法。 (四)教学设计与写教案的关系: 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五)提倡教学设计的主要目的: 1.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2.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 3.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深化。 二、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现代教学观; 教学观通常是指教育工作者对一些重大的教育现象、问题或事件的比较稳定的看法,它集中反映了教育工作者的教育价值取向。 当代的教育改革都是以教学观念的变革为先导的,故此,转变教学观念已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临的首要问题。 当前必须树立的教学观念有: 1.素质教育观 ①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从三个方面七项基本素质构建素质教育培养目标。 三个方面是:身体、心理、文化科学; 七项基本素质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七项基本素质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身体素质;

第二层次:心理素质; 第三层次: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 第四层次:劳动素质、交往素质。 ②承认差异、因材施教、发展个性: 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同的,因此,人的差异性是绝对的。 要求通过有效的教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同时,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③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上要着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思维活跃、平等和谐、积极参与和探索的教学氛围以及教学情景; ④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学会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为终身教育打好基础; 学会生活:主要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和健康生活的能力,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学生做人: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爱国情操,做一个遵纪守法、文明有礼的现代公民; 学会生存:重点培养学生适应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 2.系统方法观 所谓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体与部分(或要素)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考察和处理研究对象,实现整体优化,以求系统获得最大功能的一种科学方法。 教学过程就是一个系统,组成要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 系统方法应用于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三个特征: ①整体性: 即教学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是互相关联、互相作用,缺一不可的。因此,要求教学系统中的各个组成要素必须匹配、相容,且达到最优组合,使产生最大功能的“整体效应”,这样,才能使教学系统达到最佳的预期目标。 因此,教学设计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分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协调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组合,使系统功能得到最佳发挥。故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将系统各要素按照它们的内在联系的规律,加以配置、组合的过程。 ②有序性: 教学系统有序性是指教学要结合学科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学生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初中物理:功教学设计

功 教材分析: 本节对功的概念,以及功的计算方法做了阐述,并使学生理解怎样才算是做了功。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知道什么情况下物体做了功,什么情况下物体没有做功. ●掌握功的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初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难点: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教学器材:弹簧测力计,长木板,铁块,小车,细绳 .二、教学过程 (一)引人新课 提问:平时,我们常用力去移动物体,使其位置改变。下面请同学们一起做三个小实验。 (学生实验*用手匀速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和4本书分别提到桌面上。 问:两次移动的距离怎样?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两次移动的距离相同,提书包“累”一些,因为提书包需较大的拉力。 [附板书门移动相同的距离,需要的力越大越“累”学生实验用手将放在桌旁地面上的书包分别匀速提到凳子上和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呢?为什么? 答:提到桌面上“累”一些,因为移动的距离较大。 (附板书2)用同样的力移动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越“累”。 [学生实验3j用手将书包提5厘米左右和将4本书从地面提到桌面上。 问:哪次“累”一些?为什么? 答:无法比较,因为两种情况需要的拉力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同。力的大小不同,移动的距离不同,无法比较哪次更“累”。 讲述:由此,人提物体“累”的程度,不能仅仅单独由力的大小或单独由移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或表示,所以我们引人一个新的物理量——机械功(简称功)。 1

功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 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然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格斗基本功教案演示教学

批准人: 年月日 单兵体能训练教案 (格斗基本功) 编写人:涂洪全 二○○四年三月

作业提要 课目:单兵体能训练 目的:通过格斗基本功练习,使同志们提高自卫和制敌能力,增强警卫执勤水平。 内容:格斗基本功 方法:讲解示范,组织练习,小节讲评 时间:4小时 地点:篮球场 要求:1、严格遵守训练场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勤学苦练,互励互学,共同提高; 3、克服外界因素对本次训练的影响。 器材保障:(略)

作业进程 一、作业准备 1、带队入场,整队,清点人数,向在场最高首长报告; 2、宣布作业提要(课目、目的、内容、时间、方法、要求); 3、组织活动身体(10分钟); 徒手操 ①颈部运动(4×8拍) ②肩绕环(4×8拍) ③扩胸运动(4×8拍) ④体转运动(4×8拍) ⑤弓步压腿(4×8拍) ⑥侧压腿(4×8拍) ⑦下体转(4×8拍) 4、理论提示: 格斗基本功是由拳打、脚踢、摔打、夺刀等搏击,散打的基本动作组成。练习格斗能使全身各部位得到比较全面的活动,各关节的灵活性和柔韧性,以及快速瓜能力都

得到提高,还有自卫和制敌的作用。 二、作业实施 1、讲解示范: 同志们:今天根据连队军事训练计划安排,由我和大家一起对体能训练中的格斗基本功进行学习,上节课我们进行了理论学习,这节课我们进行动作练习。为了给同志们一个直观印象,下面由我给大家做一遍连惯动作,请同志们注意看。手型分拳、掌、勾、爪四部分。步法分马步、弓步、虚步、仆步四部分。拳法分预备式、直拳、摆拳、勾拳四部分。脚法分正踢腿、侧踹腿、鞭腿三部分。(示范一遍) 为了使同志们尽快掌握动作要领,由我给大家边讲解边示范,请同志们注意看。一是手型:(拳)四指拼拢握紧,拇指扣在食指的第二关节上,通常分立拳、反拳、平拳三种。(掌)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弯曲紧扣于虎口处。分立掌、横掌、抽掌、八字掌四种。(勾)五指第一节捏拢在一起,屈腕。(爪)五指的第一、二关节掌心方向弯曲并用力。分虎爪、鹰爪两种。提问:同志们对以上手型动作要领有没有不清楚的地方?(如有,则进行解答)二

武术基本功教案--杨文富

武术基本功!

基本部分一、武术简介: 武术定义:武术是以技击作为主 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 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 育项目。 抱拳礼:并步站立,左手四指并 拢伸直成掌,拇指屈拢,右手成 拳,左掌心按贴右拳面,左指尖 与下颚平齐,右拳眼斜对胸窝置 于胸前屈臂成圆,肘尖略下垂, 拳掌与胸相距20~30厘米,头正 身直,目视受礼者.活动前后均 须先行抱拳礼. 二、学习基本功: 1、基本手型 1、掌 要点:四指并拢伸直、拇指屈紧 扣于虎口处。 2、拳 要点:四指并拢卷握,拇指紧扣 食指和中指的第二指节。 3、勾 要点:五指第一指节捏拢在一 起,屈腕。 一、注意力集中,认真听讲教师介 绍,提高对武术的兴趣。 二、学习基本功组织教法: 1、教师示范动作1-2遍。 2、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动作1-2遍。 3、教师领做并讲解动作3-4遍。 4、教师口令指挥学生集体练习。 5、学生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6、纠正错误动作,强调动作要领。 7、学生再集体进行练习4-5遍。 8、教师讲解动作的攻防含义。 9、学生分组练习体会。 教授拳、掌、勾队形: ○○○○○○○○○ ○○ ○♀○ ○○ ○○○○○○○○○ 1 分 钟 5 分 钟 3 — 4 次

基本部分2、基本步型 1)弓步 要点:前腿弓,后腿绷,挺腰、 塌腰;前后腿成一条直线。 2)马步 要点:膝不超过脚尖,大腿接近 水平,挺胸,塌腰。 3)虚步 要点:两脚前后开立,屈膝半蹲, 左脚脚跟离地,脚面绷平,脚尖 稍内扣。挺胸,塌腰,虚实分明。 教授弓步队形: ○○○○○○○○○ ○○ ○♀○ ○○ ○○○○○○○○○ 弓步:前腿弓,后腿绷;脚尖内 扣挺胸,塌腰、沉髋; 教授马步队形: ○○○○○○○○○ ○○ ○♀○ ○○ ○○○○○○○○○ 马步:挺腰塌腰;脚根外蹬 教授虚步队形: ○○○○○○○○○ ○○ ○♀○ ○○ ○○○○○○○○○ 虚步:挺腰、塌腰,虚实分明。 8 分 钟 8 分 钟 中 4 — 5 次

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请自举一具体课例来说明)。(一)教学设计的基本步骤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目标要实际、具体)。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请自举一具体课例来说明 课堂教学设计表

二、结合教学时间与本科内容,思考如何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1.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供直观材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想学乐学的基本情感,是创造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通过下列途径进行:(1)设疑激趣自然界的生物之谜很多,教师可利用各种机会使学生产生疑问并激发兴趣。如讲授鸟的飞行时质疑:“鸟为什么能飞,而人类又不能飞呢?”;讲授病毒时质疑:“为什么病毒必须营寄生生活?”讲授激素调节时提问“有些人多吃糖后,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但1~2小时以后,血糖浓度却又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问题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学习兴趣提高,这就为上好本节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直观激趣教师在授课中可充分利用多种直观教具,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如讲血液循环时,让学生观看录像,从录象中了解循环的途径;再通过录像将心脏的各部分解剖在画面上,逐一分析各部分的功能,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加深了理解。(3)情境激趣教师在授课时,结合教材内容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兴趣。如讲克隆技术时,给学生讲克隆羊多莉的故事和介绍一些有关克隆的影片,当学生沉浸在故事的情境中时,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小结克隆技术的原理和过程,同学们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使课堂教学出现了高潮。.在教育信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教师应该精心设计好教学媒体的应用,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呈现实物、标本、模型,充分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尤其是电视、录像、影碟、多媒体电脑等。现代教育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除了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交互性外,更明显的是它可以让学生获得书面教材无法出现的声像信息。它可恰当地呈现大到生态系统,小到生物分子结构的图像,也可以把复杂的或微观的生理活动、生命现象简洁地、直观地表现出来。 二、加强观察、实验和实践活动。 生物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我们的目的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生物学的初步研究能力等。因此生物教师应该努力克服困难开足实验。观察能力是人们认识事物,增长才干的最基本途径,是培养智能的基础,对于生物学这种实验性学科尤其如此。学生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进行仔细观察、记录,而后经过一定的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过程,得出某个结论。因此,思

(完整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功》教案

陈汉青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知道机械功的概念。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概念,知道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并会计算功。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小亮同学做清洁时,提着一桶水在水平方向前进了一段距离。因为他用了力,我们说他在“工作“。而在力学中功的概念是怎么定义的?怎样才叫做功?又怎样计算做功的多少?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和研究的内容。 二、新课学习 1、力学中的功 “功”的含义很多,有“贡献”的意思,还有“成效”的意思。力学里所说的“功”包含有“成效”的意思,但它具有更确切的含义。下面是几个做功的例子。课本图15.1—1,物体在绳向上拉力的作用下升高,拉力对物体做了功。静止的小车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前进,拉力对小车做了功。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竖直下落,重力对物体做了功。力学主要是研究力和运功的关系。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我们在分析下面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力做功? (1)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但因为惯性通过一段路程,如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一物体由于惯性做匀速直线运动。(F=0) (2)物体受到力,但没有移动距离,即通过的路程为零。如一人用很大的力推一辆汽车,汽车没移动。(S=0) (3)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不是在力的方

《功》教学设计

第十五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定义、计算公式和单位,并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讨论,判断在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在什么情况下没有做功? 2.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的物理规律。 3.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乐于参与观察、实验、探索活动。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重点:理解功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以及做功的计算。 教法与学法:讲授法直观法(演示实验、多媒体课件)阅读指导法讨论法归纳法 教具:木块、木板、细绳、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滑轮、细线、刻度尺(两个)。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提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功”的含义。思考力学里所说的“功”含义。 演示实验:在水平长木板用相同大小的力分别拉一木块和小车。 在实验基础上引入本课内容。思考、回答通过观察木块、小车的运动状态,思考并评价这两个力的作用成效。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具体,便于学生接受。教学过程 一、进行新课 1.由课前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出力学中关于“功”的确切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有了成效,力学里面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2.请学生观察教材图15.1-1中力做功和15.1-2中力不做功的实例,分析、总结一下力学中的做功有哪些共同特点?分组讨论总结。 板书:力学中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实例分析(突破难点) 举例说明在你的周围你发现有哪些做功的例子?比一比,看谁对生活观察得最仔细?学生可能举很多的例子?如起重机吊起重物、火箭升空、马拉车前进等等。教师对正确的例子予以肯定,对错误的例子引导改正。 接下来看老师这里的几个例子是否有做功的情况存在? (1)举重运动员在把杠铃举高过程中是否对杠铃功。举在高处停留5秒过程中是否做功?(2)小球在光滑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 受什么力的作用?是否做功?在水平方向上是否受力?是否做功? (3)起重机使货物在水平方向上匀速移动一段距离,拉力对货物做功了吗? 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事例分析、总结在什么情况下不做功?通过以上的学习,知道了做功不能离开两个必要因素,缺一不可,又知道有三种情况下不做功,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力学中

人教版初中物理 功 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第一节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初步理解功的计算公式、功的单位,学会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对1焦耳 的功形成一个具体的观念。? 【教学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器具】尝试题投影片、投影仪、钩码、示教板(自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功? 板书:第一节?功 师:下面请同学们先来完成下面的尝试题? 投影出示尝试题(一): 1、如图,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画出它的受力示意图。? 2、如图,用细绳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前进时,木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什么力对木块的移动作出了贡献?? 3、?你对"功"这个词怎样理解的?哪些人可以评功受奖?你知道"劳而无功"的含义吗??

学生练习、讨论,教师巡视。请一位学生板演题1木块受力示意图,然后请学生举手回答题2、题3并给予指正和肯定。然后归纳小结: 师:力学中"功",主要吸收了"贡献"、"成效"的意思,指一个力作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的移动作出了贡献,取得成效,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如题2中绳子的拉力对木块做了功。? 二、新课教学? 板书:一、功? (一)?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一部分的内容,然后再完成尝试题(二),体会一下力学中"功"的含义。? 投影出示尝试题(二)? 1、下列各图所展示的现象中,什么力对物体移动有贡献?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 ①人推小车前进?②马拉车前进?③起重机吊起重物? 2、当你端着一盆水不动时,你累吗?你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3、当你使劲地用力拉(固定在地面上的)讲台,讲台移动了吗?你累吗?你做了功没有?? 4、人推木箱前进时,重力和支持力对木箱有没有做功?为什么??

《功》教案

《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和生活中的例子,理解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2.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功的含义,学会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用物理学史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2.通过合作性的探究,展示性交流,增强自信,树立自尊、学会合作的意识,追求学生和谐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明确力学中功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力是否对物体做功。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让学生说一说,含有“功” 的成语或词语,指出其中 “功”的含义。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点评: 现代汉语中的“功”主要有 成效、成功、贡献的意思, 物理学中的“功”吸收了其 中“成效”的意思,但它又 有特殊的含义,这节课我们 一起研究力学的“功”。 板书课题:力学中的“功” 学生思考并回答。 将学生的 语文知识 与物理课 堂有机融 合。充分调 动学生参 与课堂教 学的积极 性。 新课教学 (30分钟)一、力学中的功 1.做功的含义 课件展示: (1)叉车把货物举起;(2) 小明想把大石头移开,但没 学生思考并回答: 叉车的工作有成 效,体现在它施了 力,并且把货物举 高了。小明的工作 运用事例 对比进行 思考,学生 易于接受 新知识。

京教杯基本功大赛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心系士人情怀深谙春秋礼义——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烛之武人物形象授课人房山区交道中学贲鎏 学科语文学段:必修一年级高一 教材书名:语文一(必修)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认同中国古代优秀文学传统,体会其基本 精神和丰富内涵,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理解古代文 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作品的思想倾向,评价其积极意义 与局限。”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有一个观念已日益深人人心,那就是文言文教学应兼顾 文字、文章、文化三个层面,做到三者的统一。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指出:“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 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 态度。”《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中强调“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基于以上理论的指导,学习历史文章,要让学生学会和历史对话,在历史背景下分 析人物 教学背景分析 内容分析:《左传》长于叙事,善于描写战争、记述行人辞令,《烛之武退秦师》是其中的名篇,烛之武更是以勇赴国难的义勇精神和以三寸之舌说退秦师的雄辩之 才闻名于世。本堂课是第二课时,主题定位为“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烛之武人 物形象”,尝试把“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件放在历史的背景中去观照,把烛 之武放在中国传统士文化中去观照,更全面地了解“烛之武退秦师”这一事 件的历史意义,更深刻地理解烛之武身上表现出的中国传统“士”的特质, 进而理解传统精神的现实意义,使整堂课有一个鲜明而全新的主题。 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基本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在本文的教学中,除疏通文意、巩固文言基础知识外,还应把重点放在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借鉴层面上。我 校是一所普通完中校,学生分析与理解能力略有不足,课前引领学生大量的 梳理历史背景知识,整理资料,对希望通过本节课让学生学会和历史对话, 学习尝试解读历史背景下的人物形象。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信息技术手段 技术准备:幻灯片、文字资料 教学目标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2《功》教学设计

《功》教学设计 授课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从特殊到一般,一般到特殊推导功的一般表达式,知道功的单位。 3、掌握 W = Flcosα只适用于恒力,l应为对地位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事例,探究做功的两个因素。 2、在推导过程中,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理论论证方法,培养学生科学论证能 力和推理能力,并渗透等效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入做功的必要因素,使学生体会到物理来源于生活。 2、通过科学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 1、功的概念的理解 2、功的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 功的正负的理解,总功的计算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小组设计法、讲述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定向:功能关系为高考中的必考内容,而功是功能关系的基础,是学好本章其余八节的前提。本节的重点理解功的概念及功的相关计算;难点在于理解功的正负,计算会总功。 二、情境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能量,在能量转化的过程中伴随做功。看生活中的两个场景: 1.马拉木头前进,马对木头的拉力是否做了功?

2.起重机吊起汽车的时候,汽车在钢绳拉力作用下上升一段距离,钢绳的拉力对汽车是否做功? 三、教学内容: (一)功的概念 分析图片中生活场景,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功的定义: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做功的两个因素: ①力 ②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探究1:怎样计算功的大小? 2、功的计算 用恒力F 表示力的大小,用l表示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用W 表示功的大小。 (1)若力的方向和物体运动的方向一致,则有:功的大小 W=Fl (2)若力F 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成某一角度时, 功的大小W 又该如何计算呢? 过渡:初中学过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上的距离,现在力与位移有夹角怎么办呢? ①分解力:先向位移的方向和垂直位移的方向分解力,再求功。 ②分解位移:先向力的方向和垂直力的方向分解位移,再求功。 学生板演,分析。 3、功是标量,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4、功的理解 (1)功的公式W = F lcos α适用条件是F 必须是恒力,l表示物体相对于地面的位移大小,α是力F 的方向与位移l的方向的夹角。 (2)功是过程量。原因:物体发生一段位移需要时间。所以求解功时需要指明是哪个力在哪段位移做的功。

功的教案

课题功(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能用功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从实例中认识做功需要两个必要因素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简单规律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探究功的计算公式,使学生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归纳的能力,体会实验研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解释,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的理解、计算功 教学准备:木板、小车、弹簧测力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补充歇后语,说说生活中有关功的词语 二、新课教学 1.力做功 功的定义 初步感受做功的事例(要求学生画出两演示实验中小车受到人力的示意图) 演示1、用手沿水平方向拉一小车,使小车在水平方向前进一段距离 演示2、手提升重物向上运动(出示幻灯片:小车、重物受到拉力示意图)

让同学们归纳讨论、归纳:上述两例做功过程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师引导启发) 共同点——有作用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 不同点——力的方向 总结功的概念:如果物体受力且沿力的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板书) 再次感受做功的过程(fiash动画演示) 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物理学中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才算对物体做功? 演示不做功的事例: (1)竖直上抛乒乓球(2)用力推墙壁 根据功的定义分析人是否做了功 师导出:由以上分析可知,不管是在水平方向,还是在竖直方向的力,功都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这二个必要因素决定的。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的距离(板书) 强调:两个要素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让同学们用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判断下面几种情况下,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出示幻灯片) 请同学们举几个生活中做功和没做功的实例 归纳几种不做功的情况: 物体受力,但没有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物体移动了距离,但在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基础课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基础 课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简单电路》教学设计 基础课教案:临海市杜桥小学金玲玲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电》的第三课时。教材分为两个部分:带灯座的电路和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第一部分让学生利用电池盒和小灯座点亮小灯泡,并画出简单的电路图。第二部分让学生探索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从而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建立电路的经验。 【学生分析】 在前一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已经学会了用1根导线和1节干电池点亮小灯泡,并在此基础上初步感知了电流在一个完整电路中的路径。这一课将在学生已有感知的基础上,利用小灯座和电池盒分别点亮1个和多个小灯泡,进一步了解电流的路径,并感知串并联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 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2.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教学难点: 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器材准备】 每小组小灯座2个、小灯泡2个、电池盒1个、电池1节、导线4根、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思考:为什么这样连接小灯泡会亮?你能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吗? 3.揭题:像这样,由导线、电池和小灯泡构成的一个电路,我们把它叫做《简单电路》。 二、带灯座的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并思考:这两个工具的作用?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如何使用并演示: (1)先将电池盒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并把电池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盒的两个导线接触小灯泡,确定小灯泡能发光。 (3)把小灯泡安装在小灯座上,并两节上导线? 4.学生活动: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5.学生展示:他们的连接实物图。 6.教师介绍:用简单的符号画电路图的方法。 7.学生活动:画出简单电路图(完成记录单1)。 8.汇报展示:将代表性的几张电路图展示下并用红笔完善。 三、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 1.再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3根导线,让学生尝试怎样使两个小灯泡同时亮起来,并画出简单电路图(完成记录单2)。 2.学生活动:学生使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来进行各种尝试,并画出相应简单电路图。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3.读一读,说说每组词语的意思是不是相同。 4.修改病句,并说明修改的理由。 5.熟记12条成语。 6.朗读并背诵两句古代名人的名言。 7.听教师介绍简易洒水壶的发明,抓住要点转述给同学们.学写毛笔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指名朗读这句话。 (2)学生观察字的行款、间距。 (3)这些字你认为哪些书写时是应该注意的?

(4)教师重点指导。 3.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视,及时了解书写情况) (2)根据描红情况,教师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评点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教师请学生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教师谈话:日常生活中,我们在看港台影视片时,或在阅读一些书籍时,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繁体字,举例。 (2)学生说出带有繁体字的句子考教师。 (3)指名读每组前面的简化字。 (4)简化字与繁体字比较。(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比较以上两组简化字与繁体字,特别注意繁、简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汉字,让学生去观察、思考,发现题中还有哪些简化字与繁体字形体变化较大的,怎么去认读出这些繁体字。 3.练习。 (1)(出示幻灯片)指名认读,能读出几个就读几个。(可以多让学

生站起来认读,待大多数同学读熟繁体字后,再齐读繁体字组合的词语) (2)同桌把简化字那边掩盖好,互相检查认读繁体字的情况。 4.反馈。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1)出示幻灯片:演讲一讲演雪白白雪 (2)让学生读,比较前后词义一样不一样,有什么不同。教学中通过读,比较说明理由,让学生体会到组成词语的字相同,但因为字序不同,有的词义相同,有的词义不同。要注意,学生说每组词义,主要是领会,不要求机械记忆。 3.练习。 (1)默读、思考:这题中还有四组词语,比较看哪几组前后词义相同,哪几组前后词义不同? (2)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4.反馈。 哪位同学还能举出一组词义相同和一组词义不同的'? 编选选编人名名人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