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0-6岁儿童体检血常规正常值

0-6岁儿童体检血常规正常值

0-6岁儿童体检血常规正常值
0-6岁儿童体检血常规正常值

0-6岁儿童体检血常规正常值

0-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那么你们知道0-6岁儿童血常规的正常值是多少吗?0-6岁的儿童营养发展需要怎样做才算是好的。下面是为你整理的0-6岁儿童血常规正常值,希望对您有用。

白细胞在4-10乘以10的9次方之间的。血红蛋白在120-160g/L之间,红细胞应该在3.5-5.0乘以10的12次方之间。血小板在100-300乘以10的9次方之间。

0-6岁儿童保健的内容(一)新生儿

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重、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母乳喂养,护理和常见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指导。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种卡介苗的第1剂乙肝疫苗,提醒家长尽快补种。如果发现新生儿未接受新生儿疾病筛查,告知家长到具备筛查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补筛。对于低出生体重、早产、双多胎或有出生缺陷的新生儿根据实际情况增加访视次数。

(二)新生儿满月

新生儿满28天后,到所在地乡镇卫生院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并

进行体检,重点询问和观察新生儿的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等情况,对其进行体重、身长测量、体格检查和发育评估。

(三)婴幼儿

分别在3、6、12、18、24、30、36月龄时,共8次,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到所在地乡镇卫生院进行体检。体检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觉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婴幼儿6~8、18、30月龄时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在6、12、24、36月龄时使用听性行为观察法分别进行1次听力筛查。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四)学龄前儿童

4-6岁儿童每年一次健康体检。散居儿童应在乡镇卫生院进行,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服务内容包括: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进行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在每次进行预防接种前均要检查有无禁忌症,若无,体检结束后接受疫苗接种。

0-6岁儿童日常中医保健知识1. 0-3岁儿童日常保健

饮食调养婴幼儿脾胃功能较薄弱,食物宜细、软、烂、碎,营养均衡;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纵儿所好,乳食五度。起

居调摄婴儿衣着要宽松,不可紧束而妨碍气血流通,影响骨骼发育。婴幼儿衣着应寒温适宜,避免过暖;婴幼儿要有足够的睡眠,注意逐步形成夜间以睡眠为主、白天以活动为主的作息习惯;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

2. 4~6岁儿童日常保健

饮食调养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以谷类为主食,同时进食牛奶、鱼、肉、蛋、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多种食物,注意荤素搭配;要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按时,相对定量,不多吃零食,不挑食,不偏食;培养独立进餐的能力。

起居调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作息规律,定时排便;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遵循古训“四时欲得小儿安,常要三分饥与寒”。

运动保健保证每天有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呼吸新鲜空气;加强锻炼,适当运动,如跳绳、拍球等。

3. 儿童饮食禁忌

大便干结宜进食绿色蔬菜(芹菜、白菜、萝卜等)、水果(香蕉、苹果、火龙果等)、粗粮(玉米、燕麦等);忌食香燥、煎炸、辛辣、油腻食品。

腹泻宜进食薏苡仁、山药等;忌食生冷、油腻食品。

食欲减退宜进食扁豆、莲子、山楂等;忌食寒凉、煎炸、甜腻食品。

0-6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方法一、训练感觉器官

视觉:新生儿所在的房间要宽敞明亮,视力所及处要有鲜艳的物品。

听觉:不要避开人的声音,而且要有音乐存在。

嗅觉:让宝宝闻各种各样的气味。

味觉:让宝宝品尝酸甜苦辣的滋味。

触觉:经常抱宝宝,并有意识地用软、硬等不同材质的东西触碰宝宝,让他能够有所感受。

二、发展交往能力

这是宝宝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宝宝进入社会的开始。

爸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宝宝接触同龄宝宝和成人,鼓励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落落大方、行事礼貌;并创造机会比如鼓励宝宝正确称呼客人、给客人倒茶、带宝宝串门等。这样不仅培养了宝宝的语言能力、提高了自信心,而且为其高明的人际交往打下了基础。

三、培养观察提问的能力

教宝宝学会看世界。从衣食住行、花草树木、砖瓦泥石等日常所见来培养宝宝的观察能力,并能够即时地对宝宝的提问作出回应,比如宝宝指天上的星星,爸妈就要立刻告诉他“星星”这一概念,将物与概念对应起来。等宝宝再大些,观察的事物多了,就要引导他进行思考提问,刺激他认识世界的强烈欲求。

四、进行体能训练

平时多带宝宝进行运动,有条件的家庭从宝宝一出生开始就开始注意这方面的训练,比如新生儿期开始学游泳、1岁半左右学滑冰等。

根据对中美两国儿童的调查,在身体运动、发展体力方面,中国儿童明显不足。

爸妈要提高宝宝的体能训练,让宝宝在拥有健壮体格的同时,还可培养大胆勇敢等品格。

五、训练劳动制作

从猿到人的标志就是:开始用手使用和制作工具。人的个体成长也是需要劳动和制作的。但是现在的独生子女的动手能力却很差,其原因在于爸妈的溺爱剥夺了宝宝的动手权力。所以爸妈要鼓励宝宝培养自我服务的能力,将宝宝力所能及的动手权力还给宝宝,让他在做纸工、玩玩具中体会创造的快乐。

六、培养口语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巴甫洛夫将语言称之为“人类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在早期教育中,要增加语言的信息量,将足够的语言信息输入宝宝的大脑;要用规范化语言,比如每天花20分钟给宝宝朗诵美文。此外,若要学习外语,就让宝宝及早接触

七、学会音乐舞蹈

这是美育教育的范畴。爸妈与宝宝一起欣赏优美的音乐、给宝宝唱儿歌、打节拍,让宝宝在音乐中感受美,提高审美能力,而且爸妈会发现,音乐会令宝宝的表情、动作、容貌等透出优雅的气质。进而从美育切入,让宝宝接触真和善。

八、学习绘画造型

这也是美育的范畴,对刺激宝宝右脑发育,增强想像力、形象思

维力,提高美的鉴赏力有极大的作用。爸妈可带宝宝参观摄影展、雕塑展,并对各种工艺品、绘画、艺术照片等进行评头论足;家里的摆设也要有美的讲究。大凡人的精神生活不能强求,所以爸妈所要做的,就是感染熏陶宝宝,让他自觉地去学习、去追求。

九、给宝宝很好的玩具观

玩具有好多类,如果是买的,爸妈不要买了之后直接丢给宝宝不管,也不要认为玩具是消磨时光的,爸妈要陪着宝宝一起玩;如果不买,也可发现不少不是玩具的玩具,比如吸铁石、闹钟、卷尺等;而最好的玩具则是爸妈和宝宝一起制作的玩具,比如做风筝、风车、灯笼等,宝宝会更有兴趣。

0-6岁儿童身高标准

体重(单位kg )

身高(单位cm)

01月

3.6-5.0

2.7-

3.6

48.2-52.8

47.7-52.0 02月

4.3-6.0 3.4-4.5 52.1-57.0 51.2-5

5.8 03月

5.0-

6.9 4.0-5.4 55.5-60.7 54.4-59.2 04月

5.7-7.6 4.7-

6.2 58.5-63.7 5

7.1-59.5 05月

6.3-8.2 5.3-6.9 61.0-66.4 59.4-64.5 06月

6.9-8.8 6.3-8.1 65.1-70.5 63.3-68.6 08月

7.8-9.8 7.2-9.1 68.3-73.6 66.4-71.8 10月

8.6-10.6 7.9-9.9 71.0-76.3 69.0-74.5 12月

9.1-11.3 8.5-10.6 73.4-78.8 71.5-77.1 15月

9.8-12.0 9.1-11.3

76.6-82.3 74.8-80.7 18月10.3-12.7 9.7-12.0 79.4-85.4 77.9-84.0 21月10.8-13.3 10.2-12.6 81.9-88.4 80.6-87.0 2岁11.2-14.0 10.6-13.2 84.3-91.0 83.3-89.8 2.5岁12.1-15.3 11.7-14.7 88.9-95.8 87.9-94.7

3 岁

13.0-16.4 12.6-16.1 91.1-98.7 90.2-98.1

3.5岁

13.9-17.6 13.5-17.2 95.0-103.1 94.0-101.8 4 岁

14.8-18.7 14.3-18.3 98.7-107.2 97.6-105.7 4.5岁

15.7-19.9 15.0-19.4 102.1-111.0 100.9-109.3 5 岁

16.6-21.1

15.7-20.4

105.3-114.5

104.0-112.8

5.5岁

17.4-22.3

16.5-21.6

108.4-117.8

106.9-116.2

6 岁

18.4-23.6

17.3-22.9

111.2-121.0

109.7-119.6

合理安排儿童膳食营养的方法一.首先,了解学龄儿童的营养和生理特点

学龄期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基础代谢率高,活泼爱动,体力、脑力活动量大,故他们需要的能量(按每千克体重计)接近或超过成人。由于体内三大营养素代谢反应十分活跃,学习任务重,因此有关能量代谢、蛋白质代谢和维持正常视力、智力的维生素必须保证充足供给。加上此时期儿童,易出现饮食无规律、偏食、吃零食过多现象,因此更要加强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

二.针对性地为孩子补充所需的营养素

(1)骨骼发育营养素:钙、维生素D、维生素C

钙:钙对儿童的骨骼与牙齿发育十分重要,儿童缺钙容易引起夜惊、多汗、烦躁不安、消瘦等。可适当为孩子增加牛奶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其次经常吃虾皮、芝麻糊和深绿色蔬菜等。

维生素D:学龄儿童每天应进行充足的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和耐力,也有利于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促进钙的吸收。如果儿童有缺钙症状,则应同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

维生素C:促进骨骼和牙齿的生长,增强毛细血管壁强度。

(2)智力发育营养素:锌

锌是孩子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物质,对提高孩子免疫力、味觉形成都有重要的影响。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都是锌的良好来源,也富含锌。

(3)“美瞳”营养素:维生素A

孩子视力发育的“黄金期”,家长应为孩子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A充足,可增大眼角膜的光洁度,使眼睛明亮有神。同时要让孩子科学用眼,注意阅读休息时间以及看电视时间不能过长。

3.合理安排孩子的一日三餐

孩子处于身体发育成长的高峰期,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将有益于身体的发育。

早餐(7:00~8:30) 能量占比:25%~30%

食物:米粥或包子、果蔬、含蛋白质丰富的牛奶、鸡蛋等,加上

1-2种坚果,补充不饱和脂肪酸。

午餐(11:30~13:00)能量占比:30~40%

食物:注意粗细、荤素搭配。如米饭或面条为主食。适量的肉鱼禽蛋豆,一定量的蔬菜。

晚餐(18:00~20:00)能量占比:30~40%

食物:五谷食物类(米面或者糙米、红薯等)为主食,配以适当的肉类食物和一定量的蔬菜。晚餐注意不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0-6岁儿童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临床意义]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淋巴细胞增高见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结核病、疟疾、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某些病毒感染等。 淋巴细胞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长期化疗、X射线照射后及免疫缺陷病等。 单核细胞增高见于单核细胞白血病、结核病活动期、疟疾等。 5、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EOS) [正常参考值] 50~300 ×10的6次方/L(50-300个/mm3)。 [临床意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 出血性疾病检查

血常规正常值参考

1:白细胞计数(WBC)(参考值:4~10),(单位:10^9/L) 2: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3:血红蛋白浓度(HB)(参考值:120~160),(单位:g/L) 4:红细胞压积(HCT)(参考值:40~48),(单位:%) 5: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参考值:80~97),(单位:fL) 6: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参考值:26.5~33.5),(单位:pg) 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参考值:300~360),(单位:g/L) 8:血小板计数(PLT)(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9:淋巴细胞比值(LY%)(参考值:17~48),(单位:%) 10:单核细胞比例(MONO%)(参考值:4-10),(单位:%) 11: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参考值:43~76),(单位:%) 12:淋巴细胞计数(LY)(参考值:0.8~4.0),(单位:10^9/L) 13:单核细胞计数(MONO)(参考值:0.3~0.8),(单位:10^9/L)14: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参考值:1.2~6.8),(单位:10^9/L)15:红细胞分布宽度(参考值:11~14.5),(单位:%) 16: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参考值:9~18),(单位:%) 17: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参考值:7.4~12.5),(单位:fL)18:大血小板比例(P-LCR)(参考值:10~50),(单位:%) 红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临床意义]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血红蛋白测定 [正常参考值]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白细胞计数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临床意义]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血小板计数 [正常参考值] 100~300 ×10的9次方/L(10万-30万个/mm3)。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红细胞计数(RBC)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 【正常参考范围】 新生儿:(6.0~7.0)×1012/L 婴儿:(5.2~7.0)×1012/L 儿童:(4.2~5.2)×1012/L 成人男:(4.0~5.5)×1012/L 成人女:(3.5~5.0)×1012/L 2.血红蛋白(Hb)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机体向器官、组织运输氧气和运出二氧化碳的功能。其增减的临床意义基本上与红细胞增减的意义相同,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贫血按严重程度可分为:极重度贫血,HbL<30g/L;重度贫血,Hb在31~60g/L;中度贫血,Hb在>61~90g/L;轻度贫血,Hb在>90g/L与低于正常参考的下限之间。 【正常参考范围】 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3.血细胞比容(HCT)是指抗凝血液在一定条件下离心沉淀,而测出红细胞在全血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男40%~50%; 女35%~45%。 4.白细胞计数:指计数单位体积血液中含的白细胞数目。正常的外周血液中常见的白细胞有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正常参考范围】 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5.白细胞分类计数(DC)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其百分比。 【正常参考范围】 中性粒细胞N0.5~0.7(50%~70%) 嗜酸性粒细胞E0.01~0.05(1%~5%) 嗜碱性粒细胞B0~0.0l(0~1%) 淋巴细胞L0.20~0.40(20%~40%) 单核细胞M0.03~0.08(3%~8%)

-血常规各项检查参考值以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 (WBC) 4.0~11.0 ×109/L 临床意义升高:各种细胞感染,炎症,严重烧伤.明显升高时应除外白血病。降低:白细胞减少症,脾功能亢进,造血功能障碍,放射线,药物,化学毒素等引起骨髓抑制, 疟疾,伤寒,病毒感染,副伤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百 分率 (LYMPH%) 20~40 %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单核细胞百 分率(MONO%) 3.0~8.0 %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注意事项 中性粒细胞 百分率 (NEUT%) 50~70 %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百分率(EO%) 1.0~5.0 % 临床意义 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减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烧伤、大手术后,患大叶性肺炎、伤寒、猩红热等疾病严重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 百分率 (BASO%) 0.0~2.0 % 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何杰金氏病、癌转移、铅铋中毒。 注意事项 淋巴细胞绝 对值(LYMPH) 1.0~3.5 ×109/L 临床意义 增高: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免疫缺陷 注意事项 单核细胞绝 对值(MONO) 0.0~0.8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结核,伤寒,疟疾,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中性细胞绝 对值(NEUT) 2.0~7.5 ×109/L 临床意义增高:细菌感染,炎症降低:病毒性感染 注意事项 嗜酸性细胞 绝对值(EO) 0.0~0.7 ×109/L 临床意义增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慢性溶血性贫血。 注意事项 嗜碱性细胞0.0~0.1 ×109/L

血常规参数

血常规参数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第三种细胞是单核细胞(代表符号为M),约占1%~8%,产生抗体。第四种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符号E),约占0.5%~5%,机体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可增加比例数。末位是嗜碱性粒细胞(符号B),约占0~0.75%,各种比例如不协调,预示可能有某种病。 血小板系统:血小板(PL)约为(100~300)×109/L,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4-5) *1012/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g)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 g/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血常规正常值

血常规正常值 血红蛋白(Hb):男性120~160 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 网织红细胞计数: 0.5%-1.5%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0~0.1)×10*9/L 淋巴细胞(0.8~4.0)×10*9/L 单核细胞(0.12~0.8)×10*9/L 血细胞比容(Hct): 微量法男性:0.467±0.039L/L 女性:0.421±0.054L/L 温氏法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手工法82~92fl 血细胞分析仪法80~1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 手工法27~31pg 血细胞分析仪法27~34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RDW-CV 11.5%~14.5%

血常规各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男:4.0~5.5 ×10的12次方/L(400万-550万个/mm3)。 女:3.5~5.0 ×10的12次方/L(350万-500万个/mm3)。 新生儿:6.0~7.0 ×10的12次方/L(600万-700万个/mm3)。 红细胞减少①红细胞生成减少,见于白血病等病:②破坏增多:急性大出血、严重的组织损伤及血细胞的破坏等③合成障碍:缺铁,维生素B12的缺乏等 红细胞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2、血红蛋白测定(HB或HGB) 男:120~160g/L(12-16g/dL)。女:110~150g/L(11-15g/dL)。儿童:120~140g/L(12-14g/dL)。 血红蛋白减少多见于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血红蛋白增多常见于身体缺氧、血液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气肿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10的9次方/L(4000-10000/mm3)。新生儿:15~20 ×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3)。 生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剧烈运动、进食后、妊娠、新生儿。另外采血部位不同,也可使白细胞数有差异,如耳垂血比手指血的白细胞数平均要高一些。 病理性白细胞增高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病理性白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传染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放疗化疗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类(DC)英文缩写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 嗜中性粒细胞N 0.3 ~0.7 中性秆状核粒细胞 0.01 ~0.05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 ~0.70 (50%-70%) 嗜酸性粒细胞E 0.005~0.05 (0.5%-5%) 嗜碱性粒细胞B 0.00 ~0.01 (0~1%) 淋巴细胞L 0.20 ~0.40 (20%-40%) 单核细胞M 0.03 ~0.08 (3%-8%)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高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大出血、严重组织损伤、慢性粒细胞膜性白血病及安眠药中毒等。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减少多见于某些传染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等。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牛皮癣、天疤疮、湿疹、支气管哮喘、食物过敏,一些血液病及肿瘤,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鼻咽癌、肺癌以及宫颈癌等。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白细胞IWBC或LEU)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4.0~10.0)×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5.0~20.0)×109/升;6个月~2岁为(11.0~12.0)×109/升;4~14岁为8.0×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2.白细胞分类(DC) 【单位】百分比(常用1.0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0.40~0.75(40%~75%),儿童0.30~0.65(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0.005~0.05(0.5%~5%)。 (3)嗜碱性粒细胞(B):0~0.01(0~1%)。 (4)淋巴细胞(L):成人0.20~0.45(20%~45%),儿童0.3~0.56(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0.02~0.06(2%~6%),儿童0.02~0.08(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血常规检查各项目的正常值范围。 红细胞(RBC) 男性:4.0--5.5 X 10的12次方/ L(400万—550万/mm的3次方); 女性:3.5—5.0 X 10的12次方/ L(350万—500万/mm的3次方); 血红蛋白(HB) 正常参考值 1.男性:120~160g/L(12-16g/dl); 2.女性:110—150g/L(11-15g/dl); 3.新生儿:170—200g/L(17~20g/dl)。 红细胞形态改变 正常参考值 1.红细胞压积:男性:42%--49%;女性:37%--48%; 2.红细胞平均直径(MCD):7.33土0.29μm; 3.红细胞平均体积(MCV):80~94fl (80—94μm的3次方); 4.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26—32pg; 5.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6.细胞生存时间:110—130天; 7.红细胞半生存时间:26—34天; 8.循环红细胞量:29.1--30.3ml/kg体重; 9.网织红细胞数:0.5%~1.5%,24--84X 10的9次方/L (2.4万—8.4万/mm的3次方)。 白细胞(WBC)总数 正常参考值 1.成人:4--10X10的9次方/L(4000—10000/mm的3次方); 2.儿童:5.0—12X10的9次方/L(5000—12000/mm的3次方); 3.新生儿:15—20X10的9次方/L(15000—20000/mm的3次方)。 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1.中性粒细胞:50%-70%(0.50—0.70);杆状核:1%—5%(0.01—0.05);分叶核:50%—70%(0.50~0.70); 2.嗜酸粒细胞:0.5%—3%(0.005--0.03); 3.嗜碱粒细胞:0%—0.75%(0--0.0075); 4.淋巴细胞:20%--40%(0.40--0.60); 5.单核细胞:1%--8%(0.01--0.08); 6.嗜酸粒细胞计数:0.05—0.25 X 10的9次方/L(50—250/mm的3次方)。

血常规正常值

血液常规检验参考正常值 RBC 红细胞计数男:4.0Xl2一5.5 X1012/L 女:3.8X1012一5.0X1012/L HGB(Hb) 血红蛋白男:120~160 g/L (血色素) 女:110一150g/L HCT 红细胞比积男:40一50% (PCV) 女:35一45%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80一94fl MCH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26~32pg MCHC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10一350g/L 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GLU 血糖3.6~6.2mmol/L CHO 总胆固醇2.3~6.0mmol/L TG 甘油三酯O.2~1.7mmol/L 尿常规参考正常值 PRO 蛋白质neg(阴性) GLU 葡萄糖norm(正常) KET 酮体neg UBG尿胆原norm BIL 胆红素neg NIT 亚硝酸盐neg LEU 白细胞neg ERY 红细胞neg SG 比重1.003~1.030 PH 酸碱度4.5~9.O VTC 维生素C <0.6mmol/d ERY 红细胞阴性(镜检0~3)个/H LEU 白细胞镜检0~3个/HP 脉搏参考正常值 60--100下/每分钟 血压参考正常值 140/90(成年女性往往略低),脉压差为30--40 骨密度参考正常值

血常规检查正常值

血液病常规检查正常值 血液检查正常值 ------------------------------------------------------------------- (2009-8-4) (一).一般检查: 总血量65~90毫升/公斤体重 比重全血男性1.054~1.062;女性1.048~1.059 血浆 1.024~1.029 血红蛋白男性127~153克/L 平均140克/L;女性113~136克/ L 平均125克/L 红细胞数男性4.29~5.38×10 12平均4.83 ×10 12; 女性3.83~4.838×10 12平均4.33 ×10 12 网织红细胞 0.5~1.5﹪ 红细胞压积男性42.0~49.0﹪平均45.6﹪;女性37.0~43.0 ﹪平均40.0﹪ 红细胞平均体积 82~92立方毫米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7~31微微克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20~360克/L 红细胞直径 7.0~7.6微米平均7.33微米 平均红细胞厚度 2微米 饱和指数 0.85~1.15 血色指数 1(0.9~1.1) 体积指数 0.9~1.1 红细胞沉降率短管法(Culter法)男性 0~8毫米/1小时女性0~10毫米/1小时 长管法(Westergren法)男性0~15毫米/1小时女性0~10毫米/1小时 白细胞总数 4.0~10.0×109/L 白细胞分类 中性粒细胞 50~70﹪平均66﹪ 嗜酸粒细胞 0.5~3﹪平均1.5﹪ 嗜硷粒细胞 0~0.75﹪平均0.5﹪ 淋巴细胞 20~30﹪平均26﹪ 单核细胞 1~8﹪平均6﹪ 嗜酸粒细胞直接计数 50~300/毫米 (二)出血性疾病检查: 血小板计数 100~300×109/L 出血时间 Duke法 1~3分钟 Lvy法 0.5~6分钟 凝血酶原时间(Quick_期法)11~13秒 凝血酶原消耗时间>20秒为消耗正常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5.7±7.1秒 再钙化时间﹤3分钟

血常规化验单简单分析(参考)

血常规化验单简单分析: 注意:只能作为参考用,简单的弄了一下 1.看血常规检查单的各项结果与正常值的比较,异常的常会标出 2.结果分析: 1)白细胞升高,主要为细菌感染 2)白细胞下降,常见原因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造血系统异常。3)血脂升高,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 4)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和/或餐后2h血糖>=11.1mmol/L 提示极有可能为糖尿病; 糖耐量异常(IGT): 空腹血糖<7.0mmol/L且>=6.1mmol/L 或 口服75g葡萄糖液后,血糖>=7.8mmol/L且<=11.1mmol/L 5)血液各种酶和蛋白:异常常需综分析且需要结合其他的检查来分析,常与肝功能异常有关,且某些及其严重。 常见正常值: 血红蛋白(Hb) 正常男性为120~160g/L,女性为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血小板(PLT) (100-300)% 红细胞(RBC)

男性:(4-5)*1012/L; 女性:(3.5-4.5)*1012/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血小板:(100~300)×10*9/L网织红细胞计数:0.5%-1.5%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血常规的正常值

血常规的正常值 一、血红蛋白浓度(Hb) 血红蛋白浓度(Hb)介绍: 血红蛋白浓度指单位提及(L)血液内所含的血红蛋白的量,血红蛋白又称血色素,是红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能与氧结合,运输氧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浓度(Hb)正常值: 男性120~160g/L(12.0-16.0g/dl); 女性110~150g/L(11.0-15.0g/dl); 新生儿170~200g/L(18.0-19.0g/dl)。 血红蛋白浓度(Hb)临床意义: 血红蛋白增高,降低的临床意义基本和红细胞计数的临床意义相似,但血红蛋白能更好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增多有以下情况:(1)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2)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洛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血红蛋白减少见于以下情况:(1)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2)病理性减少:A.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B.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C.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血。 二、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RBC)介绍: 红细胞计数,是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红细胞数目,对于提示累及红细胞系统的疾病有重要意义。 红细胞计数(RBC)正常值: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红细胞计数(RBC)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值增多,可见于以下情况:a)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及心力衰竭等;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c)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d)慢性一氧化碳中毒;e)肾癌,肾上腺肿瘤;f)药物如雄激素及其衍生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等可引起红细胞增多,g)高山居民,新生儿可见生理性增高,红细胞计数值减少可见于以下情况:a)各种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

(2020年编辑)血常规化验单

血常规化验单

1.血细胞计数仪检测项目:WBC,GR#,GR%,LY#和MON#,LY%和MON%,HGB,MCHC,PLT,HCT及推算项目RBC,MCV,MCH,PCT,MPV,RCDW,LCDW。 2.三分群血常规,就是说五种白细胞被分成了大中小三群: LY% 淋巴群 MO% 中间群 GR% 粒细胞群(中性粒细胞、嗜酸 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3.中文名称、英文缩写 (仪器不同,某些缩写也不同,仅供参考)

中间细胞绝对值MO#,MONO#,W—MCC 粒细胞绝对值GR#,GRAN#,W—LCC 淋巴细胞绝对值LY#,LYM#,W--SCC, 淋巴细胞百分比LY%,LYM%,W--SCR% 中间细胞百分比MO%,MONO%,W--MCR% 粒细胞百分比GR%,GRAN%,W--LCR%. 血液化验问答总汇 1.问:血常规检查包括哪些内容? 答:血常规检查是医院中最常见的一项化验,用于对病人身体状况的一般了解和对疾病的初步判断和对治疗疗效的观察。血常规一般应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和白细胞分类计数。但由于现代实验室中做血常规检查常使用多参数血细胞计数,一次测定可以得到多达十几项参数,所测定的项目除上述四个参数外还包括血小板和血小板参数、红细胞各项指数、白细胞分类结果等许多参数,甚至还有三个细胞分布直方图。所以血常规的概念可以扩大为含有多项红细胞参数,血小板计数和白细胞分类等多达十余项指标的一组实验内容,较为常见的是含有16~18项参数的血常规化验结果。血常规具体各项目的名称、参考值、临床意义参考书中各项目的详细介绍。

2.问:什么是血象? 答:这是一个习惯的称呼,某些临床医生和病人习惯将血常规检查称为“血象”,在某些书中甚至专业书中也有类似的写法。如医生说:“先去查个血象”,实际上这时候要病人做个血常规检查,这个血象检查指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就是人们所说的血色素)和白细胞分类等一些最常见的检验项目。 3.问:为什么要常做血常规检验? 答:在医院看病时,医生往往要求病人首先做个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验虽不是什么特异性的实验,但由于血液不断的在全身循环,流经身体的各个重要器官,渗透到各组织中,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调节和维护人体各处机能活动和内外环境的平衡,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改变,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故检查血液中各种细胞成分的量和质的变化即可协助判断肌体各种组织器官的病变情况。血常规中的许多项具体指标都是一些常用的敏感指标,对机体内许多病理改变都有敏感反映,其中又以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最为具有诊断参考价值,所以,许多病人在病因不明时都要做血常规检查。另外,一些已经明确诊断或治疗过程中的患者也需要经常做血常规检查,这时观察治疗效果、用药或停药、继续治疗或停止治疗、疾病复发或痊

血常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数目(WBC) 成人4.0-10.0x109/L 儿童5.0-12.0 x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新生儿15.0-20.0x109/L 中性粒细胞数(NEUT#) 2.00-7.00 x109/L 淋巴细胞数目(LYMPH#) 0.80-4.00 x109/L 单核细胞数目(MONO#) 0.12-1.20 x109/L 嗜酸性粒细胞数目(EO#) 0.02-0.50 x109/L 嗜碱性粒细胞数目(BASO#) 0.00-0.10 x109/L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 50.0-70.0% 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 20.0-40.0% 单核细胞百分比 (MONO%) 3.0-12.0% 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EO%) 0.5-5.0% 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 (BASO%) 0.0-1.0% 红细胞数目 (RBC) 男性4.0-5.5x1012/L 女性3.5-5.0x1012/L 新生儿6.0-7.0x1012/L 血红蛋白浓度 (HGB)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0-100.0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0-34.0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 g/L 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11.0-16.0%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35.0-56.0 fL 血小板数目(PLT)100-300 x109/L 平均血小析体积(MPV)6.5-12.0 fL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9.0-17.0% 血小板压积(PCT)0.108-0.282%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血常规化验单参考值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1.白细胞IWBC或LEU)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成人白细胞数为~×109/升。儿童随年龄而异,新生儿为~×109/升;6个月~2岁为~×109/升;4~14岁为×109/升左右。 【临床意义】 (1)增多: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2)减少:常见于某些病毒感染、血液病、物理及化学损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脾功能亢进等。 2.白细胞分类(DC) 【单位】百分比(常用表示100%)。 【正常值】 (1)嗜中性粒细胞(N):成人~(40%~75%),儿童~(30%~65%)。 (2)嗜酸性粒细胞(E):~%~5%)。 (3)嗜碱性粒细胞(B):0~(0~1%)。 (4)淋巴细胞(L):成人~(20%~45%),儿童~(30%~56%)。 (5)单核细胞(M):成人~(2%~6%),儿童~(2%~8%)。 【临床意义】 (1)嗜中性粒细胞(N):增多或减少,同白细胞(WBC)。

(2)嗜酸性粒细胞(E):①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蚓病,某些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等),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鼻咽癌,肺癌等。②减少。常见于伤寒、副伤寒早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及长期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后。 (3)嗜碱性粒细胞(B):①增多。常见于白血病、某些转移癌、骨髓纤维化、脾切除后及铅、锌中毒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4)淋巴细胞(L):①增多。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急慢性血液病、药物反应、变态反应、溶血性贫血等。②减少。见于淋巴细胞破坏过多(如x线照射、化疗、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j素或淋巴细胞毒素等),免疫缺陷病,霍奇金病及尿毒症等。 (5)单核细胞(M):①增高。常见于感染、血液病、胶原性疾病等。②减少。无临床意义。 3.嗜中性粒细胞(N)核象变化 【单位】百分比(%)。 【正常值】周围血液中幼稚的中性杆状粒细胞(如晚幼粒、杆状核),应为~(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分叶少于4叶,为~(50%~70%)。 【临床意义】 (1)核左移:幼稚中性粒细胞超过正常中性粒细胞的5%,表示中性粒细胞生长旺盛。常见于急性传染病或体内有炎症病煳者。中度感染时,白细胞(WBC)数超过10×109/升时,中性杆状粒细胞大于6%,为轻度左移;大于10%,为中度左移;大于25%,为重度左移。 (2)核右移:为中性粒细胞分叶过多,大部分为4~5叶或更绸(甚者15叶)。表示衰老白细胞增多,造血功能减退,如疾病进行期突然出现核右移(5叶核白细胞大于3%),则为疾病的危险预兆,预后不良。 4.嗜酸性粒细胞(E)直接计数 【单位】个/升(个/L)。 【正常值】(50~300)×108/升。 【临床意义】同白细胞分类(DC)。 5.红细胞(RBC或BLC)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血常规各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白细胞计数(WBC) (参考值:4~10),(单位:10^9/L) 淋巴细胞计数(LY) (参考值:0、8~4、0),(单位:10^9/L) 中间细胞数目(Mid) (参考值:0、1~0、9),(单位:10^9/L) 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参考值:2、0~7、0),(单位:10^9/L) 淋巴细胞百分百(LY%) (参考值:20~40),(单位:%) 中间细胞百分比(Mid%) (参考值:3、0~9、0),(单位:%) 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 (参考值:50~70),(单位:%) 血红蛋白浓度(HB) (参考值:110~160),(单位:g/L) 红细胞计数(RBC)(参考值:3、5~5、5),(单位:10^12/L) 红细胞压积(HCT) (参考值:37~50),(单位:%)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参考值:80~95),(单位: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 (参考值:27、0~31、0),(单位: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参考值:320~360),(单位:g/L)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 (参考值:11、5~14、5),(单位:%) 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 (参考值:35、0~56、0),(单位:fL) 血小板计数(PLT) (参考值:100~300),(单位:10^9/L)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 (参考值:70~11、0),(单位:fL)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 (参考值:15~17),(单位:%) 血小板压积(PCT) (参考值:0、108~0、282),(单位:%) 白细胞(WBC)计数 增多: (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一个人得白细胞总就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就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得病人。 (2)急性细菌性感染与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3)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血常规

血常规检查的常规参数 血常规检验报告单内包括有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及白细胞分类计数,红细胞比容(HCT)及血小板(PL)。正常参考值在化验单的右侧都有注明,查出来的结果,除有数字外,还有符号“↑”和“↓”表示比正常参考值高了或是降低。 血常规报告内容较多,各项含义不同,看报告时可分为三大块,即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红细胞系统 红细胞在人体内主要功能是携带氧。如果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都标有“↓”号,提示有贫血存在,组织可能有缺氧表现。如果“↑”显示体内红细胞增多,红细胞增多也是不正常的。 白细胞系统 白细胞在血常规中显示“↑”或“↓”都不正常。它的总数是局限在“正常范围”内的,如刚出生正常新生儿的白细胞总数是(9~30)×109/L,平均是20×109/L。随年龄增长,正常值会逐渐降低,如6月到6岁的幼儿为(6~15)×109/L,平均为10×109/L;7~12岁为(4.5~13.5)×109/L,平均为8×109/L。 超过高值则疑有炎症存在,多为细菌感染,少于低值,可能是病毒感染,或药物作用,以上是指白细胞总数而言,还应进一步了解白细胞是由五种白细胞组成的,各有自己的功能,其中占比例最多的是中性粒细胞(代表符号为N),约占50%~70%(年龄不同,百分比有变化),主要起吞噬杀灭细菌作用。 第二种是淋巴细胞(代表符号为L),约占20%~40%,产生细胞因子破坏细菌结构,使细菌不能生存。 第三种细胞是单核细胞(代表符号为M),约占1%~8%,产生抗体。第四种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符号E),约占0.5%~5%,机体过敏或寄生虫感染时可增加比例数。末位是嗜碱性粒细胞(符号B),约占0~0.75%,各种比例如不协调,预示可能有某种病。 血小板系统 血小板(PL)约为(100~300)×109/L,主要功能是防止出血,如低于正常值可能有出血倾向。 红细胞(RBC) 正常情况:男性:(4-5)*10¹²/L; 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山地区的居民,严重烧伤,休克等。 降低:贫血,出血 血红蛋白(Hb) 正常情况:男性:(120-150)g/L;

医学常见正常值

血常规: RBC(红细胞计数)男(4-5.5)×10 女(3.5-5.0)×10 HCT(红细胞压积)男40-50% 女37-48%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82-92fl HGB(血红蛋白)男120-160g/L 女110-150g/L MCH(平均血红蛋白含量)27-31pg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10-350g/L PLT(血小板计数)(100-300)×10 MPV(平均血小板容积)7-11fl WBC(白细胞计数)(4-10)×10 LYM(淋巴细胞)20-40% MID(单核细胞)1-8% GRA(中性粒细胞)50-70% 血沉:(ESR)男0-15mm/h 女0-20mm/h 凝血四项: PT(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11-14秒 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男37±3.3秒,女37.5±2.8秒 TT(凝血酶时间测定) 16-18秒 纤维蛋白原测定2-4g/L(200-400mg%) 尿常规: GLU(尿糖) BIL(胆红素) KET(酮体) SG(比重)1.020 PH(酸碱度) PRO(蛋白质) URO(尿胆原) NIT(亚硝酸盐) BLO(潜血) LEU(白细胞) 注:Negative(-)Trace(±)Small(+)Moderate(++)Large(+++)Positive(阳性) 24小时尿蛋白定量:0-0.12g/日 正常人总尿量:1000-2000ml/日 空腹血糖:(BS)3.9-6.1mmol/L 空腹(或餐后小时)胰岛素(INS):4.0-15.6IU/L C肽:0.55-3.8ng/ml 肝功能: AST(谷草转氨酶)5-40u/L ALT(谷丙转氨酶)0-40u/L TTT(麝香草酚浊度实验)1-6u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