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步步高理科数学选修4-1

2015步步高理科数学选修4-1

2015步步高理科数学选修4-1
2015步步高理科数学选修4-1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1.平行截割定理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__________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______,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________.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它们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________.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①两角对应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

②两边对应成________且夹角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

③三边对应成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____________.

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__________.

③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圆中有关的定理

(1)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其所对弧的度数的________.

(2)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的度数.

(3)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①切线的判定定理

过半径外端且与这条半径________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②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________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4)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________. (5)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其所夹弧的度数的________. (6)相交弦定理

圆的两条相交弦,每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________. (7)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该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________. (8)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一条割线与一条切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的两个交点的线段长的________________.

(9)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①圆内接四边形判定定理

(ⅰ)如果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则此四边形内接于圆;

(ⅱ)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________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 ②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

(ⅰ)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

(ⅱ)圆内接四边形的外角________它的内角的对角.

1.如图,F 为?ABCD 的边AD 延长线上的一点,DF =AD ,BF 分别交DC ,AC 于点G ,E ,EF =16,GF =12,则BE 的长为________.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DC ∥AB ,CB ⊥AB ,AB =AD =a ,CD =a

2,点E ,F 分别

为线段AB 、AD 的中点,则EF =________.

3. 如图,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BC 是直径,MN 与⊙O 相切,切点为A ,∠MAB =30°,则∠D =________.

4.如图所示,EA是圆O的切线,割线EB交圆O于点C,C在直径AB上的射影为D,CD =2,BD=4,则EA=________.

第4题图第5题图

5.(2012·湖南)如图所示,过点P的直线与⊙O相交于A,B两点.若P A=1,AB=2,PO =3,则⊙O的半径等于________.

题型一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例1如图,已知在△ABC中,点D是BC边上的中点,且AD=AC,DE⊥BC,DE与AB 相交于点E,EC与AD相交于点F.

(1)求证:△ABC∽△FCD;

(2)若S△FCD=5,BC=10,求DE的长.

思维升华(1)三角形相似的证明方法很多,解题时应根据条件,结合图形选择恰当的方法.一般的思考程序:先找两对内角对应相等;若只有一个角对应相等,再判定这个角的两邻边是否对应成比例;若无角对应相等,就要证明三边对应成比例.

(2)证明等积式的一般方法是化为等积的比例式,若题目中无平行线,需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证明.

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AB=CD,DE∥CA,且交BA的延长线于E,求证:ED·CD =EA·BD.

题型二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例2如图,Rt△ABC中,∠BAC=

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C于E,EF⊥BC于F.

求证:EF∶DF=BC∶AC.

思维升华已知条件中含直角三角形且涉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时,应首先考虑射影定理,注意射影与直角边的对应法则,根据题目中的结论分析并选择射影定理中的等式,并分清比例中项.

如图所示,在△ABC 中,∠CAB =90°,AD ⊥BC 于D ,BE 是∠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F ,求证:DF AF =AE EC .

题型三 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例3 如图,在Rt △ABC 中,∠C =90°,BE 平分∠ABC 交AC 于点E ,点D 在AB 上,DE ⊥EB ,且AD =23,AE =6.

(1)判断直线AC 与△BDE 的外接圆的位置关系; (2)求EC 的长.

思维升华 证明直线是圆的切线的方法:若已知直线经过圆上某点(或已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连结圆心和这个公共点,设法证明直线垂直于这条半径;如果已知条件中直线与圆的公共点不明确(或没有公共点),则应过圆心作直线的垂线,得到垂线段,设法证明这条垂线段的长等于圆半径.

(2013·广东改编)

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在圆O上,延长BC到D使BC=CD,过C作圆O的切线交AD于E.若AB=6,ED=2,求BC的长.

题型四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例4(2012·辽宁)如图,⊙O和⊙O′相交于A,B两点,过A作两圆的切线分别交两圆于C,D两点,连结DB并延长交⊙O于点E.证明:

(1)AC·BD=AD·AB;

(2)AC=AE.

思维升华(1)应用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要抓住几个关键内容:如线段成比例与相似三角形、圆的切线及其性质、与圆有关的相似三角形等.

(2)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主要用于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计算与证明.解决问题时要注意相似三角形知识及圆周角、弦切角、圆的切线等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

如图,⊙O的半径OB垂直于直径AC,M为AO上一点,BM的延长线交⊙O于N,过N点的切线交CA的延长线于P.

(1)求证:PM2=P A·PC;

(2)若⊙O的半径为23,OA=3OM,求MN的长.

与圆有关的几何证明问题

典例:(10分)

(2012·课标全国)如图,D,E分别为△ABC边AB,AC的中点,直线DE交△ABC的外接圆于F,G两点.若CF∥AB,证明:

(1)CD=BC;

(2)△BCD∽△GBD.

思维启迪(1)连结AF,利用平行关系构造平行四边形可得结论;

(2)先证△BCD和△GBD为等腰三角形,再证明两三角形顶角相等即可.

规范解答

证明

(1)因为D,E分别为AB,AC的中点,

所以DE∥BC.

又已知CF∥AB,

故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CF=BD=AD.

而CF∥AD,连结AF,

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故CD=AF.[5分]

因为CF∥AB,所以BC=AF,故CD=BC.[6分]

(2)因为FG∥BC,故GB=CF.

由(1)可知BD=CF,所以GB=BD,

所以∠BGD=∠BDG.[8分]

由BC=CD知∠CBD=∠CDB,

又因为∠DGB=∠EFC=∠DBC,

所以△BCD∽△GBD.[10分]

处理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的常见思路:

(1)利用圆的有关定理;

(2)利用相似三角形;

(3)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

(4)利用面积关系等.

温馨提醒(1)解决几何证明问题需用各种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推理和现有的结论,要熟悉各种图形的特征,利用好平行、垂直、相似、全等的关系,适当添加辅助线和辅助图形,这些知识都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2)证明等积式时,通常转化为证明比例式,再证明四条线段所在的三角形相似.另外也可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来证明.

(3)弦切角定理与圆周角定理是证明角相等的重要依据,解题时应根据需要添加辅助线构造所需要的角.

(4)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也要熟练掌握,利用该性质可得到角相等,进而为三角形的相似创造了条件.

方法与技巧

1.证明等积式成立,应先把它写成比例式,找出比例式中给出的线段所在三角形是否相似,若不相似,则进行线段替换或等比替换.

2.圆幂定理与圆周角、弦切角联合应用时,要注意找相等的角,找相似三角形,从而得出线段的比.由于圆幂定理涉及圆中线段的数量计算,所以应注意代数法在解题中的应用.失误与防范

1.在应用平行截割定理时,一定要注意对应线段成比例.

2.在解决相似三角形时,一定要注意对应角和对应边,否则容易出错.

A组专项基础训练

1.已知△ABC中,BF⊥AC于点F,CE⊥AB于点E,BF和CE相交于点P,求证:

(1)△BPE∽△CPF;

(2)△EFP∽△BCP.

2.

如图,△ABC 中,∠BAC =90°,AD ⊥BC 交BC 于点D ,若E 是AC 的中点,ED 的延长线交AB 的延长线于F ,求证:AB AC =DF AF .

3. 如图所示,已知在△ABC 中,∠ABC =90°,O 是AB 上一点,以O 为圆心,OB 为半径的圆与AB 交于点E ,与AC 切于点D ,连结DB ,DE ,OC .若AD =2,AE =1,求CD 的长.

4.(2013·江苏)如图,AB和BC分别与圆O相切于点D,C,AC经过圆心O,且BC=2OC.求证:AC=2AD.

5. 如图,梯形ABCD中,AB∥CD,若S△ODC∶S△BDC=1∶3,求S△ODC∶S△ABC.

6. 如图,锐角三角形ABC的内心为I,过点A作直线BI的垂线,垂足为H,点E为内切圆I与边CA的切点.

(1)求证:四点A,I,H,E共圆;

(2)若∠C=50°,求∠IEH的度数.

B组专项能力提升

1. 如图所示,已知:在Rt△ABC中,∠ACB=90°,M是BC的中点,CN⊥AM,垂足是N,求

证:AB·BM=AM·BN.

2. 如图所示,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F为AB上任意一点,CF交AD于点

E.

求证:AE·BF=2DE·AF.

3.(2013·辽宁) 如图,AB为⊙O的直径,直线CD与⊙O相切于E,AD垂直CD于D,BC 垂直CD于C,EF垂直AB于F,连结AE,BE.

证明:(1)∠FEB=∠CEB;

(2)EF2=AD·BC.

4.(2013·课标全国Ⅰ)如图,直线AB为圆O的切线,切点为B,点C在圆上,∠ABC的角平分线BE交圆于点E,DB垂直BE交圆于点D.

(1)证明:DB=DC;

(2)设圆的半径为1,BC=3,延长CE交AB于点F,求△BCF外接圆的半径.

答案

要点梳理

1.(1)平行线 相等 相等 (2)比例

2.(1)①相等 相似 ②比例 相等 相似 ③比例 相似 (2)①相似比 ②相似比 ③相似比的平方

3.该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与斜边的乘积 两条直角边在斜边上的射影的乘积 4.(1)一半 (2)它所对弧 (3)①垂直 ②垂直 (4)相等 (5)一半 (6)相等 (7)相等 (8)等比中项 (9)①(ⅰ)互补 (ⅱ)等于 ②(ⅰ)互补 (ⅱ)等于 夯基释疑

1.8 2.a 2 3.120° 4.5

2 5. 6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

例1 (1)证明 ∵DE ⊥BC ,D 是BC 边上的中点, ∴EB =EC ,∴∠B =∠ECD , 又AD =AC ,∴∠ADC =∠ACD , ∴△ABC ∽△FCD . (2)解

过点A 作AM ⊥BC ,垂足为点M , ∵△ABC ∽△FCD ,BC =2CD , ∴

S △ABC S △FCD =(BC CD

)2

=4, 又∵S △FCD =5,∴S △ABC =20,

又S △ABC =12×BC ×AM =1

2×10×AM =20,

解得AM =4,又DE ∥AM ,∴

DE AM =BD

BM

, ∵DM =12DC =52,BM =BD +DM =5+52=15

2,

∴DE 4=5152

,解得DE =8

3

. 跟踪训练1 证明 在梯形ABCD 中,

∵AB =DC ,∴∠ABC =∠DCB .

又BC =BC ,∴△ABC ≌△DCB .∴∠BAC =∠BDC , ∵AC ∥ED ,AD ∥BC ,

∴∠E =∠BAC =∠BDC ,∠EAD =∠ABC =∠DCB , ∴△EAD ∽△DCB . ∴

EA DC =ED

DB

,即ED ·CD =EA ·BD . 例2 证明 ∵∠BAC =90°,且AD ⊥BC , ∴由射影定理得AC 2=CD ·BC ,∴AC CD =BC AC .①

∵EF ⊥BC ,AD ⊥BC ,∴EF ∥AD ,∴AE DF =AC

CD .

又BE 平分∠ABC ,且EA ⊥AB ,EF ⊥BC , ∴AE =EF ,∴EF DF =AC

CD .②

由①、②得

EF DF =BC

AC

,即EF ∶DF =BC ∶AC . 跟踪训练2 证明 由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定理得, 在△ABD 中,DF AF =BD

AB ,①

在△ABC 中,AE EC =AB

BC ,②

在Rt △ABC 中,由射影定理知, AB 2=BD ·BC ,即BD AB =AB

BC .③

由①③得:DF AF =AB

BC ,④

由②④得:DF AF =AE

EC

.

例3 解 (1)取BD 的中点O ,连结OE .

∵BE 平分∠ABC , ∴∠CBE =∠OBE .

又∵OB =OE ,∴∠OBE =∠BEO , ∴∠CBE =∠BEO ,∴BC ∥OE . ∵∠C =90°,∴OE ⊥AC ,

∴直线AC 是△BDE 的外接圆的切线,

即直线AC 与△BDE 的外接圆相切. (2)设△BDE 的外接圆的半径为r . 在△AOE 中,OA 2=OE 2+AE 2, 即(r +23)2=r 2+62,解得r =23, ∴OA =2OE ,∴∠A =30°,∠AOE =60°. ∴∠CBE =∠OBE =30°,

∴EC =12BE =12×3r =1

2×3×23=3.

跟踪训练3 解 C 为BD 中点,且AC ⊥BC , 故△ABD 为等腰三角形.AB =AD =6, 所以AE =4,DE =2.又AE AC =AC

AD ,

所以AC 2=AE ·AD =4×6=24,AC =26, 在△ABC 中,BC =AB 2-AC 2=36-24=2 3.

例4 证明 (1)由AC 与⊙O ′相切于A ,得∠CAB =∠ADB ,同理∠ACB =∠DAB ,所以△ACB ∽△DAB .

从而AC AD =AB

BD

,即AC ·BD =AD ·AB .

(2)由AD 与⊙O 相切于A ,得∠AED =∠BAD . 又∠ADE =∠BDA ,得△EAD ∽△ABD . 从而AE AB =AD

BD ,即AE ·BD =AD ·AB .

结合(1)的结论知,AC =AE . 跟踪训练4

(1)证明 连结ON ,则ON ⊥PN ,且△OBN 为等腰三角形,则∠OBN =∠ONB , ∵∠PMN =∠OMB =90°-∠OBN , ∠PNM =90°-∠ONB , ∴∠PMN =∠PNM ,∴PM =PN . 根据切割线定理,有PN 2=P A ·PC , ∴PM 2=P A ·PC .

(2)解 OM =2,在Rt △BOM 中,

BM =OB 2+OM 2=4.

延长BO 交⊙O 于点D ,连结DN .

由条件易知△BOM ∽△BND ,于是BO BN =BM

BD ,

即23BN =443,∴BN =6. ∴MN =BN -BM =6-4=2. 练出高分 A 组 1.证明

(1)∵BF ⊥AC 于点F , CE ⊥AB 于点E , ∴∠BFC =∠CEB =90°. 又∵∠CPF =∠BPE , ∴△CPF ∽△BPE .

(2)由(1)得△CPF ∽△BPE , ∴EP BP =FP CP

. 又∵∠EPF =∠BPC ,∴△EFP ∽△BCP . 2.证明 ∵E 是Rt △ADC 斜边AC 的中点, ∴AE =EC =DE .

∴∠EDC =∠ECD ,又∠EDC =∠BDF , ∴∠EDC =∠C =∠BDF .

又AD ⊥BC 且∠BAC =90°,∴∠BAD =∠C , ∴∠BAD =∠BDF ,∴△DBF ∽△ADF . ∴DB AD =DF AF

. 又Rt △ABD ∽Rt △CBA , 因此AB AC =DB AD .∴AB AC =DF AF

.

3.解 由切割线定理得AD 2=AE ·AB , 所以AB =4,EB =AB -AE =3.

又∵∠OCD =∠ADE =90°-∠CDB ,∠A =∠A , ∴△ADE ∽△ACO ,

∴AD AE =AC AO ,即21=CD +22.5,CD =3. 故CD 的长等于3.

4.证明 连结OD .因为AB 和BC 分别与圆O 相切于点D ,C , 所以∠ADO =∠ACB =90°. 又因为∠A =∠A , 所以Rt △ADO ∽Rt △ACB . 所以BC OD =AC AD

.

又BC =2OC =2OD ,故AC =2AD . 5.解 ∵S △ODC ∶S △BDC =1∶3, 且△ODC 和△BDC 有公共边CD ,

设△ODC 和△BDC 在CD 上的高分别为h 和H , 则h ∶H =1∶3,∴DO ∶DB =1∶3,∴DO ∶OB =1∶2. 又∵AB ∥CD ,∴△ODC ∽△OBA . ∴S △ODC ∶S △OBA =1∶4.

设S △ODC =a ,则S △OBC =2a ,S △OAB =4a , ∵S △ABC =S △OAB +S △OBC ,∴S △ABC =6a . ∴S △ODC ∶S △ABC =1∶6.

6.(1)证明 由圆I 与边AC 相切于点E ,得IE ⊥AE , 结合IH ⊥AH ,得∠AEI =∠AHI =90° . 所以,四点A ,I ,H ,E 共圆. (2)解 由(1)知四点A ,I ,H ,E 共圆, 则∠IEH =∠HAI .

又∠HIA =∠ABI +∠BAI =12∠ABC +1

2∠BAC

=12(∠ABC +∠BAC )=12(180°-∠C )=90°-1

2∠C . 结合IH ⊥AH ,得∠HAI =90°-∠HIA =12

∠C ,

所以∠IEH =1

2∠C .由∠C =50°得∠IEH =25°.

B 组

1.证明 ∵CM 2=MN ·AM , 又∵M 是BC 的中点,

∴BM 2=MN ·AM ,∴BM AM =MN BM

又∵∠BMN =∠AMB ,∴△AMB ∽△BMN , ∴

AB BN =AM

BM

,∴AB ·BM =AM ·BN . 2.证明 过点D 作AB 的平行线DM 交AC 于点M ,交FC 于点N . 在△BCF 中,D 是BC 的中点,DN ∥BF ,

∴DN =1

2BF .

∵DN ∥AF , ∴△AFE ∽△DNE , ∴AE AF =DE DN

. 又DN =12BF ,∴AE AF =2DE

BF ,

即AE ·BF =2DE ·AF .

3.证明 (1)由直线CD 与⊙O 相切, 得∠CEB =∠EAB .

由AB 为⊙O 的直径,得AE ⊥EB , 从而∠EAB +∠EBF =π

2

又EF ⊥AB ,得∠FEB +∠EBF =π

2,

从而∠FEB =∠EAB .故∠FEB =∠CEB . (2)由BC ⊥CE ,EF ⊥AB , ∠FEB =∠CEB ,BE 是公共边, 得Rt △BCE ≌Rt △BFE ,所以BC =BF . 同理可证,得AD =AF . 又在Rt △AEB 中,EF ⊥AB ,

故EF 2=AF ·BF ,所以EF 2=AD ·BC .

4.

(1)证明 连结DE ,则∠DCB =∠DEB , ∵DB ⊥BE ,

∴∠DBC +∠CBE =90°, ∠DEB +∠EDB =90°,

∴∠DBC +∠CBE =∠DEB +∠EDB , 又∠CBE =∠EBF =∠EDB , ∴∠DBC =∠DEB =∠DCB , ∴DB =DC .

(2)解 由(1)知:∠CBE =∠EBF =∠BCE , ∴CE =BE ,∴∠BDE =∠CDE , ∴DE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 设交点为H ,则BH =3

2

, ∴OH =

1-34=12,∴DH =32

, ∴tan ∠BDE =3232=3

3,∴∠BDE =30°,

∴∠FBE =∠BDE =30°,

∴∠CBF +∠BCF =90°,∴∠BFC =90°, ∴BC 是△BCF 的外接圆直径. ∴△BCF 的外接圆半径为

3

2

.

(整理)高中数学新课标步步高34

§3.4 定积分 1. 用化归法计算矩形面积和用逼近的思想方法求出曲边梯形的面积的具体步骤为分割、近 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 定积分的定义 如果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用分点将区间[a ,b ]等分成n 个小区间,在每个小 区间上任取一点ξi (i =1,2,…,n ),作和式∑n i = 1 f (ξi )Δx .当n →∞时,上述和式无限接近于某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定积分,记作?b a f (x )d x . 3. 定积分的运算性质 (1)?b a kf (x )d x =k ?b a f (x )d x (k 为常数). (2)?b a [f 1(x )±f 2(x )]d x =?b a f 1(x )d x ±?b a f 2(x )d x . (3)?b a f (x )d x =?c a f (x )d x +?b c f (x )d x (a 0. ( √ ) (3)若?b a f (x )d x <0,那么由y =f (x ),x =a ,x =b 以及x 轴所围成的图形一定在x 轴下方. ( × ) (4)若f (x )是偶函数,则?a -a f (x )d x =2?a 0f (x )d x . ( √ )

2015高考数学全国卷1(完美版)

2015高考数学全国卷1(完美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 1.设复数z满足1+z 1-z =i,则|z|= A.1 B.2 C. 3 D.2 2.sin20°cos10°-cos160°sin10°= A.- 3 2B. 3 2C.- 1 2 D.1 2 3.设命题P:?n∈N,n2>2n,则¬P为 A.?n∈N,n2>2n B.?n∈N,n2≤2n C.?n∈N,n2≤2n D.?n∈N,n2=2n

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 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0.648 B .0.432 C .0.36 D .0.312 5.已知M (x 0,y 0)是双曲线C :x 22 -y 2 =1 上的一点, F 1、F 2是C 上的两个焦点,若 M F 1→· M F 2 →<0 ,则y 0的取值范围是 A .? ???? -33 ,33 B . ? ???? -36 ,36 C .? ????-223,223 D .? ?? ?? -233,233 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 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度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绝密★启用前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2) 理 科 数 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 卷(选择题)和第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 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 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已知集合A={-2,-1,0,1,2},B={x|(X-1)(x+2)<0},则A∩B=( ) (A ){--1,0} (B ){0,1} (C ){-1,0,1} (D ){,0,,1,2} (2)若a 为实数且(2+ai )(a-2i )=-4i,则a=( ) (A )-1 (B )0 (C )1 (D )2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 ) 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硫排放显现 (C )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 ) 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等比数列{a n }满足a 1=3,135a a a ++ =21,则357a a a ++= ( ) (A )21 (B )42 (C )63 (D )84

2017版步步高初高中数学衔接教材:第3课 因式分解(1)及答案

因式分解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的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它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在分式运算、解方程及各种恒等变形中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式分解的方法较多,除了初中教材中涉及到的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只讲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外,还有运用公式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十字相乘法、分组分解法等.因式分解的问题形式多样,富有综合性与灵活性,因此,因式分解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技能.一、提取公因式法 例13x2-6x+3. 二、公式法 例2(1)8+x3;(2)x2+2xy+y2-z2. 三、分组分解法 例3(1)2ax-10ay+5by-bx;(2)x3-x2+x-1. 四、配方法 例4(1)x2+6x-16;(2)x2+2xy-3y2. 五、拆项添项法 例5(1)x3-3x2+4;(2)x3-2x+1. 六、求根公式法 例6(1)x2-x-1;(2)2x2-3x-1. 七、十字相乘法 (1)x2+(p+q)x+pq型式子的因式分解 我们来讨论x2+(p+q)x+pq这类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这类式子在许多问题中经常出现,它的特点是 (1)二次项系数是1;(2)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3)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个因数之和. 对这个式子先去括号,得到x2+(p+q)x+pq=x2+px+qx+pq,于是便会想到继续用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即x2+px+qx+pq=(x2+px)+(qx+pq)=x(x+p)+q(x+p)=(x+p)(x+q). 因此,x2+(p+q)x+pq=(x+p)(x+q). 运用这个公式,可以把某些二次项系数为1的二次三项式分解因式. 例7把下列各式分解因式: (1)x2+3x+2;(2)x2-x-20; (3)x2-5 2x+1;(4)x 2+11x+24. 八、ax2+bx+c型因式分解我们知道, (a1x+c1)(a2x+c2)

2015步步高理科数学选修4-1

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1.平行截割定理 (1)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__________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______,那么在任一条(与这组平行线相交的)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________.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与一组平行线相交,它们被这组平行线截得的对应线段成________.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①两角对应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

②两边对应成________且夹角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 ③三边对应成________的两个三角形________.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①相似三角形的对应线段的比等于____________. ②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____________. ③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角三角形射影定理 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的平方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斜边上的高的平方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圆中有关的定理 (1)圆周角定理:圆周角的度数等于其所对弧的度数的________. (2)圆心角定理:圆心角的度数等于________________的度数. (3)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定理 ①切线的判定定理 过半径外端且与这条半径________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②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________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4)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切线长________. (5)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的度数等于其所夹弧的度数的________. (6)相交弦定理 圆的两条相交弦,每条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________. (7)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该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________.(8)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一条割线与一条切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的两个交点的线段长的________________. (9)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①圆内接四边形判定定理 (ⅰ)如果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则此四边形内接于圆; (ⅱ)如果四边形的一个外角________它的内角的对角,那么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共圆.②圆内接四边形性质定理 (ⅰ)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________;

2015年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1)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A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 设复数z 满足1+z 1z -=i ,则|z|= (A )1 (B (C (D )2 (2)sin20°cos10°-con160°sin10°= (A )2-(B )2 (C )12- (D )12 (3)设命题P :?n ∈N ,2n >2n ,则?P 为 (A )?n ∈N, 2n >2n (B )? n ∈N, 2n ≤2n (C )?n ∈N, 2n ≤2n (D )? n ∈N, 2n =2n (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0.648 (B )0.432 (C )0.36 (D )0.312

(5)已知00(,)M x y 是双曲线2 2:12 x C y -=上的一点,12,F F 是C 上的两个焦点,若120MF MF <,则0y 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3-,3 ) (D )(3-,3) (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 A.14斛 B.22斛 C.36斛 D.66斛 (7)设D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3BC CD =,则 (A )1433AD AB AC =-+ (B) 1433 AD AB AC =- (C )4133AD AB AC =+ (D) 4133AD AB AC =- (8)函数()cos()f x x ω?=+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A)13(,),44k k k Z ππ- +∈ (B) 13(2,2),44 k k k Z ππ-+∈ (C) 13(,),44k k k Z -+∈ (D) 13(2,2),44k k k Z -+∈

数学必修2黄色步步高答案珍藏版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平面 1.A 2.D 3.C 4.D 5.0 6.A∈m 7. 解很明显,点S是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一个公共点, 即点S在交线上, 由于AB>CD,则分别延长AC和BD交于点E,如图所示. ∵E∈AC,AC?平面SAC,∴E∈平面SAC. 同理,可证E∈平面SBD. ∴点E在平面SBD和平面SAC的交线上,连接SE,直线SE是平面SBD 和平面SAC的 交线. 8.证明∵l1?β,l2?β,l1D∥\l2, ∴l1、l2交于一点,记交点为P. ∵P∈l1?α,P∈l2?γ,∴P∈α∩γ=l3, ∴l1,l2,l3交于一点. 9.C10.C 11.③ 12.证明因为AB∥CD,所以AB,CD确定平面AC,AD∩α=H,因为H∈平面AC,H∈α,由公理3可知,H必在平面A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同理F、G、E都在平面AC与平面α的交线上,因此E,F,G,H必在同一直线上. 13.证明(1)∵C1、O、M∈平面BDC1, 又C1、O、M∈平面A1ACC1,由公理3知,点C1、O、M在平面BDC1与平面A1ACC1的交线上, ∴C1、O、M三点共线. (2)∵E,F分别是AB,A1A的中点,∴EF∥A1B.∵A1B∥CD1,∴EF∥CD1. ∴E、C、D1、F四点共面. 2.1.2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1.D2.C3.B 4.D 5.平行或异面 6.(1)60°(2)45° 7.(1)证明由已知FG=GA,FH=HD,

可得GH 綊12AD .又BC 綊1 2AD , ∴GH 綊BC , ∴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 (2)解 由BE 綊1 2AF ,G 为F A 中点知,BE 綊FG , ∴四边形BEFG 为平行四边形,∴EF ∥BG . 由(1)知BG 綊CH ,∴EF ∥CH , ∴EF 与CH 共面. 又D ∈FH ,∴C 、D 、F 、E 四点共面. 8.解 (1)如图,∵CG ∥BF ,∴∠EBF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BE 与CG 所成的角, 又△BEF 中,∠EBF =45°,所以BE 与CG 所成的角为45°. (2)连接FH ,BD ,FO ,∵HD 綊EA ,EA 綊FB , ∴HD 綊FB , ∴四边形HFBD 为平行四边形, ∴HF ∥BD , ∴∠HFO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FO 与BD 所成的角. 连接HA 、AF ,易得FH =HA =AF , ∴△AFH 为等边三角形, 又依题意知O 为AH 中点,∴∠HFO =30°,即FO 与BD 所成的角是30°. 9.D 10.B 11.①③ 12.(1)证明 假设EF 与BD 不是异面直线,则EF 与BD 共面,从而DF 与BE 共面,即AD 与BC 共面,所以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这与A 是△BCD 平面外的一点相矛盾.故直线EF 与BD 是异面直线. (2)解 取CD 的中点G ,连接EG 、FG ,则EG ∥BD ,所以相 交直线EF 与EG 所成的角,即为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的角.在 Rt △EGF 中,由EG =FG =1 2AC ,求得∠FEG =45°,即异面直线EF 与BD 所成的角为45°. 13.解 如图,取AC 的中点P . 连接PM 、PN , 则PM ∥AB ,且PM =12AB ,PN ∥CD ,且PN =1 2CD , 所以∠MPN 为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或所成角的补角). 则∠MPN =60°或∠MPN =120°,

步步高2015(新课标)一轮讲义:实验08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实验八描绘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 考纲解读 1.掌握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连接方式.2.掌握伏安特性曲线的描绘方法.3.理解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为什么不是一条直线.

考点一对实验原理和电路设计的考查 例1(2013·天津理综·9(3))要测绘一个标有“3 V0.6 W”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灯泡两端的电压需要由零逐渐增加到3 V,并便于操作.已选用的器材有: 电池组(电动势为4.5 V,内阻约1 Ω); 电流表(量程为0~250 mA,内阻约5 Ω); 电压表(量程为0~3 V,内阻约3 kΩ);

电键一个、导线若干. ①实验中所用的滑动变阻器应选下列中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20 Ω,额定电流1 A) B .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1 750 Ω,额定电流0.3 A) ②实验的电路图应选用下列的图_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③实验得到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如果将这个小灯泡接到电动势为1.5 V 、内阻为5 Ω的电源两端,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是________W. 图1 解析 ①测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能较大范围地测量数据,所以控制电路部分应用分压式接法,滑动变阻器应用最大阻值小额定电流大的A. ②因为小灯泡两端的电压由零逐渐增加到3 V ,故滑动变阻器应采用分压接法.灯泡的电阻R =U 2P =15 Ω,额定电流I =P U =0.2 A ,由R =15 Ω< R A R V = 15 000 Ω,依据 公式法“大内小外”的原则,可知电流表应采用外接法,故选B. ③在灯泡的I -U 图上作出电源的I -U 图线,交点坐标即为这个电源给这个灯泡供电时的电压和电流,此时P 灯=IU =0.1×1 W =0.1 W. 答案 ①A ②B ③0.1 考点二 对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考查 例2 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从实验室中找到一只小灯泡,其标称功率值为0.75 W ,额定电

2015年高考全国卷1理科数学(解析版)资料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复数z满足1+z 1z - =i,则|z|= (A)1 (B(C(D)2 【答案】A 考点:1.复数的运算;2.复数的模. (2)sin20°cos10°-con160°sin10°= (A)(B(C) 1 2 -(D) 1 2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原式=sin20°cos10°+cos20°sin10°=sin30°=1 2 ,故选D. 考点: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 (3)设命题P:?n∈N,2n>2n,则?P为 (A)?n∈N, 2n>2n(B)?n∈N, 2n≤2n (C)?n∈N, 2n≤2n(D)?n∈N, 2n=2n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p ?:2,2n n N n ?∈≤,故选C. 考点:特称命题的否定 (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0.648 (B )0.432 (C )0.36 (D )0.312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独立重复试验公式得,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22330.60.40.6C ?+=0.648,故选A. 考点:独立重复试验;互斥事件和概率公式 (5)已知M (x 0,y 0)是双曲线C :2 212 x y -=上的一点,F 1、F 2是C 上的两个焦 点,若1MF ?2MF <0,则y 0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答案】A 考点:向量数量积;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步步高】高中数学 第四章章末检测 新人教A必修2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 1.方程x 2 +y 2 +2ax +2by +a 2 +b 2 =0表示的图形是 ( ) A .以(a ,b )为圆心的圆 B .以(-a ,-b )为圆心的圆 C .点(a ,b ) D .点(-a ,-b ) 2.点P (m,3)与圆(x -2)2 +(y -1)2 =2的位置关系为 ( ) A .点在圆外 B .点在圆内 C .点在圆上 D .与m 的值有关 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A (-3,4,0)和B (x ,-1,6)的距离为86,则x 的值为 ( ) A .2 B .-8 C .2或-8 D .8或-2 4.若直线x -y +1=0与圆(x -a )2 +y 2 =2有公共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1] B .[-1,3] C .[-3,1] D .(-∞,-3]∪[1,+∞) 5.设A 、B 是直线3x +4y +2=0与圆x 2 +y 2 +4y =0的两个交点,则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的方程是 ( ) A .4x -3y -2=0 B .4x -3y -6=0 C .3x +4y +6=0 D .3x +4y +8=0 6.圆x 2 +y 2 -4x =0过点P (1,3)的切线方程为 ( ) A .x +3y -2=0 B .x +3y -4=0 C .x -3y +4=0 D .x -3y +2=0 7.对任意的实数k ,直线y =kx +1与圆x 2 +y 2 =2的位置关系一定是 ( ) A .相离 B .相切 C .相交但直线不过圆心 D .相交且直线过圆心 8.已知圆O :x 2 +y 2 =5和点A (1,2),则过A 且与圆O 相切的直线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 的面积为 ( ) A .5 B .10 C.252 D.254 9.将直线2x -y +λ=0沿x 轴向左平移1个单位,所得直线与圆x 2 +y 2 +2x -4y =0相切,则实数λ的值为 ( ) A .-3或7 B .-2或8 C .0或10 D .1或11 10.已知圆C :x 2 +y 2 -4x =0,l 是过点P (3,0)的直线,则 ( ) A .l 与C 相交 B .l 与 C 相切 C .l 与C 相离 D .以上三个选项均有可能 11.若直线mx +2ny -4=0(m 、n ∈R ,n ≠m )始终平分圆x 2 +y 2 -4x -2y -4=0的周长,则

步步高2015届一轮讲义:13.1动量守恒定律及其指导应用

考点容 要求 考纲解读 动量、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Ⅱ 1.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是本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的热点,动量和动量的变化量这两个概念常穿插在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中考查. 2.动量守恒定律结合能量守恒定律来解决碰撞、打击、反冲等问题,以及动量守恒定律与圆周运动、核反 应的结合已成为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 3.波粒二象性部分的重点容是光电效应现象、实验规律和光电效应方程,光的波粒二象性和德布罗意波是理解的难点. 4.核式结构、玻尔理论、能级公式、原子跃迁条件在选做题部分出现的几率将会增加,可能单独命题, 也可能与其他知识联合出题. 5.半衰期、质能方程的应用、计算和核反应方程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 Ⅰ 光电效应 Ⅰ 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 Ⅰ 氢原子光谱 Ⅰ 氢原子的能级结构、能级公式 Ⅰ 原子核的组成、放射性、原子核衰变、半衰期 Ⅰ 放射性同位素 Ⅰ 核力、核反应方程 Ⅰ 结合能、质量亏损 Ⅰ 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裂变反应堆 Ⅰ 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Ⅰ 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问题,试题一般以基础知识为主, 较简单. 第1课时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考纲解读1.理解动量、动量变化量的概念.2.知道动量守恒的条件.3.会利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碰撞、反冲等相互作用问题. 1.[对动量、动量变化量的理解]下列说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它的动量一定也大 B.动量大的物体,它的速度一定也大 C.只要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不变,物体的动量也保持不变 D.物体的动量变化越大则该物体的速度变化一定越大 答案 D 2.[动量守恒的判断]把一支弹簧枪水平固定在小车上,小车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枪射出一颗子弹时,关于枪、弹、车,下列说确的是( ) A.枪和弹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B.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C.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二者组成的系统动量近似守恒D.枪、弹、车三者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答案 D 解析力、外力取决于系统的划分.以枪和弹组成的系统,车对枪的作用力是外力,系统动量不守恒.枪和车组成的系统受到系统外弹簧对枪的作用力,系统动量不守恒.枪弹和枪筒之间的摩擦力属于力,但枪筒受到车的作用力,属于外力,故二者组成的系统

2015年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新课标全国卷2)

2015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Ⅱ卷文科数学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B A x x B x x 则,30,21 A.(-1,3) B.(-1,0 ) C.(0,2) D.(2,3) (2)若a 实数,且 =+=++a i i ai 则,312 A.-4 B. -3 C. 3 D. 4 (3)根据下面给出的2004年至2013年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单位:万吨)柱形图,以下 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2700 260025002400210020001900 ) A.逐年比较,2008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效果最显著; B.2007年我国治理二氧化碳排放显现成效; C.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呈减少趋势; D.2006年以来我国二氧化碳年排放量与年份正相关。 (4)已知向量=?+-=-=a b a b a )则(2),2,1(),1,0( A. -1 B. 0 C. 1 D. 2 (5)设{}项和, 的前是等差数列n a S n n 若==++5531,3S a a a 则 A. 5 B. 7 C. 9 D. 11 (6)一个正方体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三视图如右图,则截去部分体积与剩余部分体积的比值为 A. 81 B.71 C. 61 D. 5 1 (7)已知三点)32()30(),01(,,,,C B A ,则ABC ?外接圆的 圆心到原点的距离为 A. 35 B. 321 C. 3 5 2 D. 34

(8)右边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来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 分别为14,18,则输出的a 为 A. 0 B. 2 C. 4 D.14 (9)已知等比数列{}=-== 24531),1(4,41 a a a a a a n 则满足 C A. 2 B. 1 C. 21 D. 8 1 (10)已知A,B 是球O 的球面上两点,为该球面上动点,C AOB ,90?=∠若三棱锥O-ABC 体积的最大值为36,则球O 的表面积为 A. 36π B. 64π C. 144π D.256π (11)如图,长方形的边AB=2,BC=1,O 是AB 的中点,点P 沿着边BC,CD,与DA 运动,记 的图像大致为 则数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函到将动点)(),(,,x f x f B A P x BOP =∠ x P O D C B A D C B A 4 24 4 424 24π 4 24X O X O X X O

步步高高中数学 必修 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等比数列前n 项和 一、选择题 1.设数列{(-1)n }的前n 项和为S n ,则S n 等于( ) A.n [(-1)n -1]2 B.(-1)n +1 +12 C.(-1)n +12 D.(-1)n -12 答案 D 解析 S n =(-1)[1-(-1)n ]1-(-1)=(-1)n -12. 2.在各项都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 }中,首项a 1=3,前3项和为21,则a 3+a 4+a 5等于( ) A .33 B .72 C .84 D .189 答案 C 解析 由S 3=a 1(1+q +q 2)=21且a 1=3, 得q 2+q -6=0. ∵q >0, ∴q =2, ∴a 3+a 4+a 5=q 2(a 1+a 2+a 3)=q 2·S 3 =22·21=84. 3.设S n 为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8a 2+a 5=0,则S 5 S 2 等于( ) A .11 B .5 C .-8 D .-11 答案 D 解析 由8a 2+a 5=0得8a 1q +a 1q 4=0, ∴q =-2,则S 5S 2=a 1(1+25) a 1(1-2 2)=-11. 4.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S 3=a 2+10a 1,a 5=9,则a 1等于( ) A.13 B .-13 C.19 D .-19 答案 C 解析 设等比数列{a n }的公比为q , 由S 3=a 2+10a 1得a 1+a 2+a 3=a 2+10a 1,

即a 3=9a 1,q 2=9,又a 5=a 1q 4=9,所以a 1=19 . 5.一弹球从100米高处自由落下,每次着地后又跳回到原来高度的一半再落下,则第10次着地时所经过的路程和是(结果保留到个位)( ) A .300米 B .299米 C .199米 D .166米 答案 A 解析 小球10次着地共经过的路程为100+100+50+…+100×????128=2993964 ≈300(米). 6.已知数列{a n }满足3a n +1+a n =0,a 2=-43 ,则{a n }的前10项和等于 ( ) A .-6(1-3 -10) B.19(1-3-10) C .3(1-3 -10) D .3(1+3-10) 答案 C 解析 由3a n +1+a n =0, 得a n +1a n =-13, 故数列{a n }是公比q =-13 的等比数列. 又a 2=-43 ,可得a 1=4. 所以S 10=4????1-(-13)101-??? ?-13=3(1-3-10). 二、填空题 7.设等比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若a 1=1,S 6=4S 3,则a 4=________. 答案 3 解析 ∵S 6=4S 3?a 1(1-q 6)1-q =4·a 1(1-q 3)1-q ?q 3=3. ∴a 4=a 1·q 3=1×3=3. 8.数列a 1,a 2-a 1,a 3-a 2,…,a n -a n -1,…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那么a n =________. 答案 2n -1 解析 a n -a n -1=a 1q n -1=2n - 1,

步步高2015高考生物二轮讲义:专题2.2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第2讲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 [考纲要求] 1.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Ⅱ)。2.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Ⅱ)。3.细胞呼吸(Ⅱ)。 1.细胞呼吸的过程图解 2.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分析

[ 1.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2013·新课标Ⅱ,3D)(√) 2.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2010·课标全国,2B)(×) 3.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2010·课标全国,2C)(×) 4.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2014·新课标Ⅱ,6C)(×) 5.无氧呼吸的终产物是丙酮酸(2010·课标全国,2A)(×) 6.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丙酮酸只发生在细胞有氧时(2012·上海,25A)(×) 7.及时排涝,能防止根细胞受酒精毒害(2012·福建,1B)(√) 8.无氧和零下低温环境有利于水果的保鲜(2009·浙江,4A)(×) 题组一从细胞呼吸的过程与方式进行考查 1.人的肌肉组织分为快肌纤维和慢肌纤维两种,快肌纤维几乎不含有线粒体,与短跑等剧烈运动有关;慢肌纤维与慢跑等有氧运动有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消耗等摩尔葡萄糖,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 TP多 B.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 TP C.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D.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 TP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 答案 A 解析由题意可知,快肌纤维进行无氧呼吸,慢肌纤维进行有氧呼吸。慢跑时慢肌纤维产生的ATP 主要来自于线粒体内膜。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时,快肌纤维比慢肌纤维产生的ATP要少。两种肌纤维均可在细胞质基质中产生丙酮酸、[H]和ATP,短跑时快肌纤维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故产生酸痛感觉。 2.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呼吸作用方式不同。若分解底物是葡萄糖,下列对呼吸作用方式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若只释放CO2,不消耗O2,则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 B.若CO2的释放量多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 C.若CO2的释放量等于O2的吸收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

2015年高考真题全国一卷理科数学详细解析

★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试题类型:A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3至5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设复数z 满足1+z 1z -=i ,则|z|= (A )1 (B )2 (C )3 (D )2 【答案】A (2)sin20°cos10°-con160°sin10°= (A )3 (B 3 (C )12- (D )12 【答案】D 【解析】原式=sin20°cos10°+cos20°sin10°=sin30°=1 2 ,故选D. (3)设命题P :?n ∈N ,2n >2n ,则?P 为 (A )?n ∈N, 2n >2n (B )? n ∈N, 2n ≤2n (C )?n ∈N, 2n ≤2n (D )? n ∈N, 2n =2n 【答案】C 【解析】p ?:2,2n n N n ?∈≤,故选C.

(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0.6,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 )0.648 (B )0.432 (C )0.36 (D )0.312 【答案】A 【解析】根据独立重复试验公式得,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22330.60.40.6C ?+=0.648,故 选A. (5)已知M (x 0,y 0)是双曲线C : 2 212 x y -= 上的一点,F 1、F 2是C 上的两个焦点,若1MF u u u u r ?2MF u u u u r <0,则y 0的取值围是 (A )(- 33,3 3 ) (B )(- 36,3 6 ) (C )(223-,223) (D )(233-,23 3 ) 【答案】A (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 米依垣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在屋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米堆底部的弧度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斛的米约有 A.14斛 B.22斛 C.36斛 D.66斛 【答案】B 【解析】

步步高高中数学 步步高选修2-2 第一章1.6

[学习目标] 1.了解导数和微积分的关系.2.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3.会用微积分基本定理求一些函数的定积分. 知识点一 导数与定积分的关系 ??a b f (x )d x 等于函数f (x )的任意一个原函数F (x )(F ′(x )=f (x ))在积分区间[a ,b ]上的改变量F (b )-F (a ). 以路程和速度之间的关系为例解释如下: 如果物体运动的速度函数为v =v (t ),那么在时间区间[a ,b ]内物体的位移s 可以用定积分表示为s =??a b v (t )d t .另一方面,如果已知该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函数为s =s (t ),那么在时间区间[a ,b ]内物体的位移为s (b )-s (a ),所以有??a b v (t )d t =s (b )-s (a ).由于s ′(t )=v (t ),即s (t )为v (t )的原函数,这就是说,定积分??a b v (t )d t 等于被积函数v (t )的原函数s (t )在区间[a ,b ]上的增量s (b )-s (a ). 思考 函数f (x )与其一个原函数的关系: (1)若f (x )=c (c 为常数),则F (x )=cx ; (2)若f (x )=x n (n ≠-1),则F (x )=1n +1 ·x n +1; (3)若f (x )=1x ,则F (x )=ln x (x >0); (4)若f (x )=e x ,则F (x )=e x ; (5)若f (x )=a x ,则F (x )=a x ln a (a >0且a ≠1); (6)若f (x )=sin x ,则F (x )=-cos x ; (7)若f (x )=cos x ,则F (x )=sin x . 知识点二 微积分基本定理 一般地,如果f (x )是区间[a ,b ]上的连续函数,并且F ′(x )=f (x ),那么??a b f (x )d x =F (b )-F (a ).

步步高2015高三物理(新课标)一轮讲义:5.1功 功率

第1课时 功 功率 考纲解读1.会判断功的正负,会计算恒力的功和变力的功.2.理解功率的两个公式P =W t 和P =F v ,能利用P =F v 计算瞬时功率.3.会分析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 1.[功的理解]下列关于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了一段位移,该力一定对物体做功 B .力对物体做正功时,可以理解为该力是物体运动的动力,通过该力做功,使其他形

式的能量转化为物体的动能或用来克服其他力做功 C .功有正、负之分,说明功是矢量,功的正、负表示力的方向 D .当物体只受到摩擦力作用时,摩擦力一定对物体做负功 答案 B 2.[功率的理解]关于功率公式P =W t 和P =F v 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P =W t 知,只要知道W 和t 就可求出任意时刻的功率 B .由P =F v 既能求某一时刻的瞬时功率,也可以求平均功率 C .由P =F v 知,随着汽车速度的增大,它的功率也可以无限制地增大 D .由P =F v 知,当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与速度成反比 答案 BD 3.[功和功率的计算]一质量为m 的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从某一时刻开始受到恒定 的外力F 作用,物体运动了一段时间t ,该段时间内力F 做的功和t 时刻力F 的功率分别为( ) A.F 2t 22m ,F 2t 2m B.F 2t 2m ,F 2t m C.F 2t 22m ,F 2t m D.F 2t 2m ,F 2t 2m 答案 C 4.[对重力做功和摩擦力做功的分析]如图1所示,滑块以速率v 1沿斜面由底端向上滑行, 至某一位置后返回,回到出发点时的速率变为v 2,且v 2

步步高高中数学 必修 5 数列打印版

1.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一) 学习目标 1.理解数列及其有关概念.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并会用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3.对于比较简单的数列,会根据其前几项写出它的一个通项公式. 知识点一数列及其有关概念 思考1数列1,2,3与数列3,2,1是同一个数列吗? 答案不是.顺序不一样. 思考2数列的记法和集合有些相似,那么数列与集合的区别是什么? 答案数列中的数讲究顺序,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数列中可以出现相同的数,集合中的元素具有互异性. 梳理(1)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称为数列,数列中的每一个数叫做这个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项都和它的序号有关,排在第一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1项(通常也叫做首项),排在第二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2项……排在第n位的数称为这个数列的第n项. (2) 数列的一般形式可以写成a1,a2,a3,…,a n,…,简记为{a n}. 知识点二通项公式 思考1数列1,2,3,4,…的第100项是多少?你是如何猜的? 答案100.由前四项与它们的序号相同,猜第n项a n=n,从而第100项应为100. 梳理如果数列{a n}的第n项与序号n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那么这个公式叫做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思考2数列的通项公式a n=f(n)与函数解析式y=f(x)有什么异同? 答案如图,数列可以看成以正整数集N*(或它的有限子集{1,2,…,n})为定义域的函数a n=f(n)当自变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取值时所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不同之处是定义域,数列中的n必须是从1开始且连续的正整数,函数的定义域可以是任意非空数集. 知识点三数列的分类 思考对数列进行分类,可以用什么样的分类标准? 答案(1)可以按项数分类;(2)可以按项的大小变化分类. 梳理(1)按项数分类,项数有限的数列叫做有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做无穷数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