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华南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笔记(私人珍藏版,原著)

华南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笔记(私人珍藏版,原著)

华南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笔记(私人珍藏版,原著)
华南农业大学有机化学笔记(私人珍藏版,原著)

第二章 烷烃

2.6烷烃的化学性质 一.卤代反应

1.甲烷的氧化:难停留在一取代阶段若使反应 限制在一氯代阶段,可采用极过量的甲烷。

2.反应机理:生成自由基中间体。

3.氟里昂自由基反应对臭氧层的影响

4.烷烃的氯代反应(反应活性):三种氢的反应活性比为伯氢:仲氢:叔氢=1:3.7:5

5.反应活性与自由基稳定性的联系(自由基的结构):自由基稳定顺序为 叔>仲>伯

6.键离解能

7.过渡态,活化能

二.氧化反应

三.热裂反应

在高温和没有氧气存在条件下的分解反应。

第三章 烯烃

3.1烯烃的结构和异构

两个相同基团在异侧的称为反式,两个基团在同侧的称为顺式。“Z ”表示在碳碳双键上的优先基团在

双键的同一侧,“E ”表示它们在相反的两侧,先后顺序取决于原子序数。

3.4烯烃的化学性质 一.亲电加成反应

1.加卤素(亲电加成历程)(1)卤素与烯烃加成活性顺序为:F>CL>Br>>I

(2)溴与烯烃的加成是一个亲电加成的两步历程,第一步是烯烃加上一个正

性部分得到正离子,第二步是正离子加上负性部分得到产物

2.加卤代氢(加成取代和重排)(1)加成取代-马氏规则:在不对称烯烃的加成中,氢总是加在含氢较

多的碳上,这是马氏规则,本质是不对称烯烃的亲电加成总是生成较稳定的碳正离子中间体,用超共轭效应解释

(2)碳正离子的重排:基团的迁移称为重排。

3.加浓硫(烯烃对酸的反应活性):烯烃与浓硫酸加成生成硫酸氢酯,硫酸氢酯可以溶在硫酸,硫酸氢

CH

2=CH CH 3CH 2OSO 33CH 2OH 98%H 2SO 4乙醇

4.与卤素水溶液的反应(1)反应过程为a.烯加氯正离子生成环状氯正离子,

b 水分子背面进攻生成钅羊 盐,

c 脱氢生成产物

(2)反应结果相当于加上一个次卤酸分子,产物在碱作用下脱卤代氢生成环氧

烷烃

(3)马氏规则可表示为:带正电的部分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

CH 2=CH 2 + Cl 2/H 2O CH 2CH 2Cl OH

CH 22

Cl OH Ca(OH)2

CH 2 CH 2+ H 2O

O 环氧乙烷

5.硼氢化-氧化(1)硼烷与烯烃加成,在碱作用下用过氧化氢氧化得醇,结果相当于烯烃双键加上一

分子水,得到的醇是反马氏加成产物。顺式加成,没有重排。

CH 3(CH 2)3CH=CH 2

1)B 2H 622CH 3(CH 2)3CH 2CH 2OH

6.烯烃的二聚(碳正离子反应)

二.催化氢化,催化剂,氢化剂,氢化热及烯烃的稳定性 1摩尔不饱和化合物氢化时所放出的热量成为氢化热

三.自由基加成反应

1.烯烃与溴化氢加成,随反应条件不同取向不同:若无过氧化物则符合马氏规则,若有过氧化物,则取向反常

2.因过氧化物存在而引起的溴化氢加成的反马氏取向,叫过氧化物效应

3.过氧化物引发自由基反应,氯化氢,碘化氢无过氧化物效应

CH 2=CHCH 2CH

CH 3CHCH 2CH 3

Br

BrCH 2CH 2CH 2CH 390%

95%2-溴丁烷

1-溴丁烷

四.自由基聚合反应

五.α卤代反应

1.卤素同烯烃进行亲电加成反应,卤素同烷基进行自由基取代反应;

2.在低温下进行离子型加成反应,在高温下或光照下发生自由基取代反应;

3.溴代常用N -溴代丁二酰亚胺(简称NBS )与反应中生成的溴化氢反应,提供恒定的低浓度的溴。

CH 3CH=CH 2

3CHCH 2离子型加成反应

ClCH 2CH=CH 2二氯丙烷

3-氯-1-丙烯

自由基取代反应Cl

六.烯烃的氧化

1.被高锰酸钾氧化.(1)烯烃被冷的高锰酸钾水溶液氧化,生成邻二醇,得到顺式加成物 (2)用酸性,热或浓的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生成低级的酮或羧酸。

C=C C=O + R,,COOH

R

R,

2.溴氧化反应(1)臭氧将烯烃氧化成臭氧化物

(2)臭氧化物加锌粉进行水解得到醛酮。

3.过氧酸氧化:烯烃被过氧酸氧化生成环氧乙烷及同系物。

3.6烯烃的制法

一.卤代烷脱卤代氢

1.反应在强碱条件下进行一般为氢氧化钠的醇溶液。

2.产物主要是双键上烷基较多的烯烃。

二.醇脱水

1.醇在酸催化下加热脱水成烯,有重排反应。

2.为减少对设备的腐蚀,避免重排,工业上采用AL2O3为催化剂,在较高温度下气相脱水,生成烯烃。

三.邻二卤代物脱卤

邻二卤代物在金属锌的作用下,脱去卤素转变为烯。

第四章炔烃和二烯烃

4.3炔烃的反应

一.端基炔氢的酸性

1.乙炔与金属钠作用可生成乙炔钠,在更高的温度下生成乙炔二钠。

2.乙炔的酸性介于水与氨之间。

3.炔氢能与某些金属离子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炔化物。

二.还原成烯烃

1.为使反应停留在烯烃阶段,可用林德拉试剂(Pd/CaCO3)或与P-2催化剂(Ni3B),产物为顺式烯烃。

2.用钠或锂在液氨中进行化学还原,可得反式烯烃。

三.炔烃的亲电加成反应

1.加卤素:反应历程与烯烃相似,得到反式加成产物。反应先生成卤代烯,再生成卤代烷,可停留在卤

代烯阶段。

2.加卤代氢:不对称炔烃与卤代氢加成符合马氏规则,得到反式加成产物。氯乙烯不活泼,反应可停留

在第一步。

3.催化加水:炔烃在硫酸汞,硫酸的催化下与水加成,生成烯醇,再重排为相应的醛酮。

四.炔烃的亲核加成

炔烃与烯烃加成的另一个差别是它能与乙醇,氢氰酸,乙酸这一类试剂进行亲核加成。

五.炔烃的氧化

1.炔烃可被高锰酸钾氧化,生成羧酸或二氧化碳。

2.炔烃可被臭氧氧化,水解后可得到酸。

六.乙炔的聚合

1.在Cu2Cl2,NH4Cl的条件下二聚成乙烯基乙炔或三聚成二乙烯基乙炔。

2.在高温或金属羰基化合物的条件下三聚成苯。

3.在Ni(CN)4条件下四聚成环辛四烯

4.4炔烃的制备

一.乙炔的工业来源

1.用电石(碳化钙)水解制备,电石由煤,生石灰在2000摄氏度高温反应生成。

2.在高温控制下甲烷部分氧化,产物为乙炔,一氧化碳,氢气。

3.轻油和重油裂解在适当条件下可得乙炔和乙烯。

二.炔烃的制法

1.二卤代烷脱卤代氢:(1)邻二卤代物在强碱醇溶液中可脱去一分子卤代氢,得到乙烯型卤代物,反应

可停留在这一步,进一步消除需要更强烈的条件

(2)末端炔烃用热的氢氧化钾醇溶液,得到中间的炔(端基炔会发生重排)。

2.伯卤代烷与炔钠的反应:(1)末端炔氢被金属取代后可与卤代烃进行取代反应,形成新的碳碳键,使

低级炔烃转为高级炔烃

(2)反应只能采用伯卤,不能用叔卤代烃或仲卤代烃,也不能用不活泼的乙

烯型卤代烃。

4.5.二烯烃的分类及命名

一.共轭二烯烃:分子中双键和单键相互交替的二烯

二.孤立二烯烃:分子中两个双键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键隔开。

三.积累双烯:两个双键集中在一个碳原子。

4.6共振论

1.一个分子(或一种结构)能用不同的经典结构式(电子定域式)表示,而这些经典结构式只有电子排

布的不同,没有原子位置及未成对电子数的改变,则分子(结构)存在共振。

2.共振式书写遵循以下规则:(1)共振式中原子的排布完全相同,不同的是电子的排布;(2)共振式中

配对的电子或未配对的电子数应是相等的;(3)中性分子也可以表示

为电荷分离式,但电子的转移要与原子的电负性吻合。

4.8.丁二烯的亲电加成

一.共轭烯烃的1,2和1,4加成

二.动力学控制的热力学控制

一般在较高的温度下以1,4加成为主,较低温度以1,2加成为主。

4.9自由基聚合反应

构型对聚合物的性质有很大的影响,顺式构型弹性大,强度小,反式构型强度较大但弹性较小。

4.10狄尔斯-阿德尔反应

1.丁二烯和顺丁烯二酸酐在苯溶液中加热可以生成环状的1,4加成产物,这个反应叫狄尔斯-阿德尔反应。

2.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是1,4加成反应,产物为六元环的化合物。

3. 狄尔斯-阿德尔反应是顺式加成,加成产物仍然保持双烯和亲双烯原来的构型。

第五章脂环烃

5.1.分类和命名

1.脂环烃是指碳原子成环的烃,其性质和开链的饱和及不饱和的烃类相似。

2.脂环烃中两个碳环共有一个碳原子的称为螺环烃,其化合物名称前加一个“螺”字。

3.脂环烃中两个碳环共有两个碳原子的称为稠环烃。

4.脂环烃分子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碳环共有两个以上碳原子的称为桥环烃。

5.2脂环烃的化学性质

1.环烷烃与烷烃类似,主要进行自由基取代反应。

2.中等和大环烯能发生与烯类似的加成及自由基取代反应。

3.环状的共轭双烯进行狄尔斯-阿德尔反应生成桥环化合物。

4.环烯氧化生成双官能团的化合物。

5.取代环丙烷与氢卤酸加成符合马氏规则,氢加在含氢较多的碳上。

5.4.影响环状化合物稳定性的因素和环状化合物的构象

一.角张力二.扭转张力三.范德华张力四.非键原子或基团间偶极和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

5.5.环己烷的构象横键和竖键

一.环己烷的C-H键分为两组:一组垂直与碳原子所在的平面,称为竖键(直立键),也称为a键;另一

组与这个平面大致平行,称为横键(平伏键),也称为e键。

二.室温下由于分子热运动,环迅速翻转,由一种椅式构象转变为另一种椅式构象。当环翻转时,与碳相

连的键的相对位置不变,但a键变为e键,e键变为a键。

5.6.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一.一取代环己烷

从扭转张角看,甲基处于平伏键有最稳定的反式交叉构象,而甲基处于直立键,相邻碳为较不稳定的邻位交叉构象。从空间张力与扭转张力看都是甲基处于平伏键时稳定,在取代环己烷中大基团处于e键的构象较稳定。

二.二取代环己烷

1.反-1,2-二甲基环己烷两个椅式构象:一个为ee型,一个为aa型。

2.顺-1,2-二甲基环己烷两个椅式构象为ae型和ea型,它们具有相等的能量及相同的稳定性。

3.顺-1,2-二甲基环己烷与反-1,2二甲基环己烷不能相互转化,其能量差是指它们的内能差。

三.多取代环己烷

1.具有相同取代基的环己烷,平伏键(e)最多的构象最稳定。

2.环上有不同取代基,大基团在平伏键(e)的构象最稳定。

5.7.十氢化萘的构象

一.十氢化萘有顺反异构。

二.顺反十氢化萘都有两个椅式构象构成。如果把一个环当作另一个环的取代基,则顺十氢化萘两环以ae

键相连,反十氢化萘以ee键相连,反十氢化萘比顺十氢化萘稳定。

5.9.脂环烃的制备

1.如果两个卤素原子连在C1和C3上,用锌粉脱卤素得环丙烷,此法也可制备四元环,但制备五元以

上的环,产率很低。

2.在锌-铜合金存在下,二碘甲烷与烯作用生成环丙烷及衍生物,加成立体化学为顺式加成。

第六章芳烃

6.5.苯的亲电取代反应

一.卤代

1.苯与卤素在三卤代铁的催化下(实际反应中加入铁屑),得到卤代苯和卤代氢。

2.碘与非常活泼的芳香化合物才发生取代反应,常用氧化剂(如硝酸,硝酸银)将碘氧化为碘正离子后

直接引入苯环。

3.反应机理:(1)缺电子的三卤化铁与卤素络合,促进卤素极化,异裂;

(2)带正电的卤素进攻苯环的∏电子,形成苯碳正离子中间体;

(3)苯碳正离子中间体与卤素负离子结合成二卤代烃,也可失去质子形成卤代苯。

二.硝化

苯与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反应,生成硝基苯。

三.磺化

1.含三氧化硫的发烟硫酸在常温下可与苯发生磺化反应,生成苯磺酸。

2.苯磺酸与稀硫酸加热至1000C-1750C时,转变为苯和硫酸。

四.傅-克反应

1.傅-克烷基化反应(1)氯乙烷在三氯化铝催化下与苯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乙苯,放出氯化氢,反应可

逆;

(2)反应产生烷基正离子中间体,反应发生重排;

(3)碳正离子的亲电性不如硝基及SO3,因此苯环上带有某些拉电子基团(如硝基),

傅-克反应不能发生或很难发生。

2.傅-克酰基化反应(1)苯与酰或酸酐在A1C13催化下反应生成芳酮

(2)生成的芳酮会与A1C13络合,如生成羧酸,亦会与A1C13络合;

(3)发应不可逆,亲电的酰基正离子比较稳定,不重排;生成的芳酮中羰基为拉电

子基团,使苯环的活性降低,不致发生进一步的取代。

6.6苯环上的取代反应的定位效应及反应活性

一.定位效应

取代基效应可分为两类(1)邻对位定位基,常见的有-NR2,-NHR,-NH2,-OH,-NHCOR,-OR,

-OOCR,-R,-Ar,-X(F,C1,Br,I);

(2)间位定位基,常见的有-N+HR3,-NO2,-CF3,-CC13,-CN,-SO3H,―

CHO,-COR,-COOH,-COOR这些基团与苯环相连的原子上有极性双

键或带有正电荷。

二.活化与钝化作用

1.第一类定位基除卤素外,均使苯活化;第二类定位基使苯环钝化;环上带有第二类定位基不能进行傅

-克反应,卤素比较特殊,为弱钝化的第一类定位基。

2.一般来说,推电子基团使环活化,吸电子基团使环钝化。

三.定位效应及活化作用的解释

1.第一类定位基(除卤素外)是给电子基团,可活化苯环,有两种类型,一类原子上带有未成键电子对,

另一类是烃基。以甲苯为例对生成的碳正离子中间体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在邻对位取代的中间体的

共振式中都有一个特别稳定的共振式,其特点是甲基与碳正离子直接相连,这时甲基对碳正离子作

用最大。

2.第二类定位基是使苯环钝化的间位定位基,以硝基苯为例,在进攻邻对位时,都有一个特别不稳定的

共振式,因为带正电荷的碳与拉电子的硝基直接相连。

3.卤素是起钝化作用的邻对位定位基,卤素有拉电子的诱导效应,还有给电子的共振效应(P轨道上的孤

对电子可与苯环共振)。

四.二取代苯的定位

1.两个定位基定位效应一致,第三个基团进入它们共同确定的位置。

2.两个取代基定位效应矛盾:(1)两个取代基不同类,定位效应受邻对位取代基控制,但产物主要在间位定位

基的邻位,而不是它的对位,这种现象称为邻位效应。

(2)两个取代基为同一类,定位效应受致活能力较强的基团控制。

6.7.烷基苯芳香侧链的反应

一.烷基的氧化

1.烷基在苯环的影响下可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氧化,生成苯甲酸。

2.叔丁苯没有α氢,它抗氧化,当条件强烈时苯环被氧化,生成三甲基乙酸

二.侧链卤代

1.烷基的卤代可发生在苯环上,也可以发生在侧链上。环上的取代是亲电历程,需要卤化铁作催化剂;侧链

的取代是自由基历程,需要光照或加热条件。

2.氯化苄可进一步取代,生成二氯甲苯,三氯甲苯,控制氯气用量可使反应停留在一取代阶段。

3.自由基稳定性可扩展为:苄基稀丙基>叔>仲>伯>甲基>乙烯基。

6.8.烯基苯

一.烯基苯的制法

1.工业上用苯与乙烯在磷酸作用下制得乙苯,乙苯再在CrO3,A12O3催化下脱氢制取乙烯。

2.实验室用脱卤化氢或脱水反应制得烯基苯。

3.不对称的卤代烃或醇转变为烯基苯时,总是生成与苯共轭的较稳定的烯。

6.9联苯

一.联苯的系统命名是以联苯为母体,分别从两个苯相连处开始编号。

二.工业上用苯在高温下反应制联苯。

三.实验室用碘苯与铜粉加热制联苯,同时生成CuI。

四.联苯的化学性质与苯相似:

1.由于苯是给电子基团,使另一苯环活化,因此联苯的亲电取代取代比苯容易。

2.苯的体积大,有位阻,联苯取代产物除在醋酸酐中硝化时生成邻硝基苯外,其他取代反应基本都发生在对位。

6.10.稠环芳烃

一.萘

1.萘衍生物的命名

2.萘的结构

3.萘的化学性质

(1)亲电取代反应A卤代:萘氯代用苯作溶剂,碘作催化剂;溴代时可不用催化剂;

B硝化:主要发生在α位置上;

C磺化:反应可逆,在较低温度(<800C)主要生成α-萘磺酸,在较高温度(1650C)

主要生成β-萘磺酸;

D傅-克酰基化反应:定位效应与溶剂有关,以CS2或四氯乙烷为溶剂,主要生成α

取代产物,以硝基苯为溶剂,主要生成β取代产物;

E一取代萘的定位效应:当取代基为邻对位定位基时,取代发生在同环,若取代基在1

位,则二取代在4位,若取代基在2位,则取代在1位;当取

代基位间位取代基时,无论取代基在1位还是2位,二取代都

在异环的5位和8位。

(2)萘的氧化和还原

二.蒽和菲

三.致癌芳烃

6.11芳香性和休克尔规则

一.芳香性

芳香化合物有如下共同性质

1.环状化合物,比相应的开环化合物稳定,环不易被破坏。

2.高度不饱和,与亲电试剂易进行取代而不是加成反应。

3.环状的平面的(或近似平面)分子,为一闭合共轭体系,具有∏的环电流与抗磁性。

二.(4n+2)规则

一个具有平面的环状闭合共轭体系的单环烯,只有当它的∏电子数为4n+2时,才具有芳香性。

6.12非苯芳香化合物

一.环丙烯基正离子。

二.环戊二烯基负离子。

三.环庚三烯正离子。

四.环辛四烯双负离子。

五.轮烯。

第七章立体化学

7.1异构体的分类

一.构造异构

构造异构是指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分子中原子结合的顺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可分为:

1.碳架异构,

2.官能团位置异构,

3.官能团异构,

4.互变异构。

二.立体异构

立体异构是指具有相同的分子式,相同的原子连接,不同的空间排列方式引起的异构。即立体异构具有相同的构造,不同的构型的异构。立体异构包括:

1.顺反异构,

2.构象异构:是指分子内单键旋转角度不同而产生的异构,

3.对映异构:(1)二者互为实物和镜像的关系,这种异构称为对映异构,

(2)实物和镜像不能重合的现象成为手性,具有手性的分子称为手性分子,

(3)两个对映体对平面偏振光的作用不同:一个可使平面偏振光向右旋,符号为(+),称为右旋体:另一个可使平面偏振光向左旋,符号为(—),称为左旋体。对映异构

也称为旋光异构。物质能使片面偏振光旋转的性质称为旋光性或光学活性。

7.2偏振光和比旋光度

一.偏振光

通过尼可尔棱镜的光线叫做平面偏振光,简称偏振光。

二.旋光仪和比旋光度

1.用比旋光度[α]tλ表示旋光物质特性,比旋光度与旋光仪的读数α有如下关系:

[α]tλ=α/(L*c)

L:盛液管长度,用dm表示c:溶液浓度g/ml λ:光源的波长t:温度

2.比旋光度表示:1ml含1g旋光性物质的溶液,放在1dm长的盛液管中,利用一定的波长的入射光(以D

表示),测得的旋光度。

7.3分子的手性和对称因素

一.对称面

假如有一个平面可以把分子分割成两部分,而一部分正好是另一部分的镜像,这个平面就是分子的对称面。

二.对称中心

若分子中有一点P,通过P点画任何直线,如果在离P点等距离的直线两端有相同的原子,则点P称为分子的对称中心。

三.四重交替对称轴

如果一个分子沿轴旋转90度,这个轴是四重轴,再用一面垂直于该轴的镜子将分子反射,所得的镜像如能与原物重合,此轴即为分子的四重交替对称轴。

四.旋光性判断与手性碳

1.一个分子如具有对称面或对称中心或四重交替对称轴,则这个分子无手性,无旋光性,反之亦然。

2.如果碳周围的四个基团都不相同,就找不到对称面,对称中心,分子有手性。通常称这个碳为手性碳或

手性中心。

7.4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一.等量的左旋体和右旋体的混合物称为外消旋体。

二.费歇尔投影式

1. 费歇尔投影式的投影规则:投影时将与手性碳原子相连的横着的两个键朝前,竖着的两个键向后,横

线和竖线垂直的交点代表手性碳原子。

2.一般将碳链放在竖直方向,把氧化数最高的基团放在上面。

3.若将投影式中与手性碳原子相连的任意两个原子或原子团对调,对调一次(或奇数次)转变为它的对映

体,对调两次(或偶数次)仍是原化合物。

7.5构型和构型标记

一.D,L标记法

二.R,S标记法

R,S标记法分两步:第一步将与手性碳原子相连的四个原子或原子团根据定序规则排列,较优先基团在前,如a>b>c>d;第二步把最小的(d)放在观察者对面,其余三个基团指向观察者,沿着d的方向看去,如a-b-c是按顺时针方向排列,则构型为R,如a-b-c是按逆时针方向排列,则构型为S。

7.6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一.两个不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1.不是镜像的立体异构称为非对映异构。

2.以n代表分子中手性碳原子数目,那么立体异构的最高总数应是2n个。

二.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这种有手性中心,但无手性的化合物叫做内消旋化合物。

第八章卤代烃

8.3.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一.反应活性的一般规律:1.三种卤代烃的相对活性是:RI>RBr>RC1。

2.烯丙型>一般型>乙烯型

二.取代反应

由于卤素的电负性较强,C-X键的一对电子偏向卤原子,使碳原子上带部分正电荷,容易接受负离子或带有电子对的试剂的进攻。卤素则带着电子对离开,即卤素作为卤负离子而被其他集团取代。

1.水解:活泼卤代烃与水共热,卤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相应的醇。

2..醇解:卤代烃和醇钠作用,生成相应的醚,该反应可称为醇解(卤代烃被醇分解)。

3.氰解:卤代烃与氰化钠在乙醇溶液中反应,卤原子可被氰基(CN)取代而生成腈,该反应称为卤代烃

的氰解。

4.氨解:卤代烃与氨(NH3)作用生成有机胺,卤原子被氨基(NH2)取代。

5.酸解:卤代烃与羧酸钠反应,生成酯,卤原子被羧酸根(RCOO-)取代。

6.与炔钠反应:卤代烃与炔钠反应生成炔烃。

7.卤素交换反应:氯代烃和碘化钠在丙酮中反应,生成相应的碘代烃和氯化钠。因为NaI在丙酮中溶解

度较大,生成的NaC1不溶于丙酮而沉淀出来。

8.与硝酸银酒精溶液作用,生成硝酸酯和卤化银沉淀。

9.1,2,3,4,5,6反应用的均为伯卤,用仲卤或叔卤会发生消除反应。

10.烯丙型卤(包括苄卤),三级卤代烃,和一般碘代烃在室温下就能和硝酸银酒精溶液迅速作用而生成

卤化银沉淀。一级,二级氯代烃,溴代烃要在加热下才能起反应,而乙烯型卤(包括卤苯)即使加热也不发生反应。

三.消除反应

1.脱卤代氢(1)β消除:卤原子总是优先与含氢较少的β-碳上的氢一起消除,主要生成双键碳上取

代较多的烯烃产物;卤代烯烃脱卤化氢时,消除方向总得倾向生成稳定的共轭

二烯。

α消除:氯仿(CHC13)在氢氧化钠作用下生成二氯卡宾(:CC12)是卤代烃α-消

除的典型实例。

2.脱卤素:邻二卤代物在锌粉作用下加热,脱掉卤素生成烯烃。

四.与活泼金属反应

1.与金属镁反应(1)卤代烃与金属镁在无水乙醚中反应生成金属镁有机物(RMgX);

(2)制备格氏试剂的卤代烃活性为:RI>RBr>RC1,烯丙型,苄基型卤代烃反应很容易,而乙烯型氯代物必须选择沸点更高的溶剂四氢呋(THF)在较高温度下才能反应。

2.与金属钠反应卤代烃在乙醚等惰性溶剂中与金属钠共热时,发生偶联而生成高级烷烃。

3.与金属锂作用(1)卤代烃与金属锂作用生成锂有机物;

(2)有机锂与碘化亚铜反应可生成另一种重要试剂―二烷基铜锂R2CuLi,二烷基铜锂与卤代烃反应生成烷烃;

(3)虽然R’X仅限于伯卤,但在R2CuLi分子中的R可以是仲烃基或伯烃基,而且R,R’都可为乙烯基型的烃基。

五.还原反应

8.4.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一.两种主要的机理(S N1和S N2)

1.单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 N1:以重排为特征,生成碳正离子中间体。

2.双分子亲核取代机理S N2:无重排,无碳正离子中间体。

二.影响反应机理及其活性的因素

1.烃基结构影响(空间大小),反应活性S N1叔卤>仲卤>伯卤,S N2叔卤<仲卤<伯卤<甲基卤

2.离去基团的影响(1)离去基团的碱性弱(不易给出电子,有较强的承受负电荷的能力),离开中心碳原

子的倾向强(成为较好的离去基团);

(2)HX的酸性:HI>HBr>HC1>HF,X-的碱性:I-

(3)碱性弱,易离去。易离去利于S N1 ,难离去利于S N2。

3.亲核试剂的影响

(1)S N1与亲核试剂无关,S N2与与亲核试剂有关,亲核性强,易与中心碳原子结合;

(2)亲核性与下列因素有关:a试剂的碱性:碱性强,亲核性强(非质子性溶剂);

b试剂的可极化性:可极化性大,亲核性强;

c溶剂的影响:碱性:I-

亲核性:I->Br->C1->F-(非质子性溶剂)

I-

d溶剂效应:氯化苄在水中水解按S N1机理,在丙酮中水解则按S N2机理。

六.芳环上的亲核取代

1.在卤原子的邻对位有吸电子基团存在时,可以发生水解,醇解,氰解,氯解等亲核取代。

2.反应活性:C1->Br->I-,与脂肪卤代烃的顺序相反,用加成-消除机理解释。

3.处在吸电子基团间位的卤原子不能被取代。

4.消除-加成机理,生成“炔苯”中间体。

8.5.消除反应的机理

一.两种消除机理(E1和E2)

1.单分子消除机理:第一步,离去基团先带着电子对离开中心碳原子,经由第一过渡态断裂C-Br键,形成

碳正离子;第二步,碳正离子经由第二过渡态失去β-质子而生成烯烃。反应会发生重排。

2.双分子消除机理:C-H键和C-Br键的断裂,∏键的生成是协同进行的反应一步完成,卤代烃和碱都参与

形成过渡态。

3.同位素效应是指反应体系中由于有同位素标记原子存在而造成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二.影响消除反应机理及其活性的因素

1.烃基结构(1)E1,E2卤代烃的消除活性:叔卤>仲卤>伯卤

(2)烯丙型,苄基型卤代烃消除后,一般都形成稳定的共轭烯烃,所以具有更高的消除活性。

2.卤素种类:消除反应的活性顺序:RI>RBr>RC1

3.碱试剂:E1不受其影响,E2受其影响。

4.溶剂:高极性溶剂有利于E1,低极性溶剂有利于E2。

三.消除反应

E1,E2反应均优先消除含H较小的β-C上的H,生成双键上烷基较多的烯烃。

五.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竞争

1.卤代烃的结构,取代和消除的倾向为取代:甲基卤>一级>二级>三级;

消除:甲基卤<一级<二级<三级。

2.试剂的碱性和亲核性:主要表现在双分子反应中,试剂的碱性越强,浓度越高,越有利于消除;反之碱性较

弱,浓度较低则有利于取代。

3.溶剂的极性:极性较高的溶剂有利于取代,极性较低有利于消除。

4.反应温度:提高反应温度将增加消除产物的比例。

8.6卤代烃的制法

一.由烃卤代

1.一般卤代在烷烃卤代反应中,溴代的选择性比氯高,一适当烷烃为原料可以得到一种主要的溴代物。

2.α卤代(1)如果用烯烃为原料,则可以优先在α碳上进行卤代,这是制备烯丙型,苄基型卤代物的较好方

法;

(2)在实验室制备α溴代烯烃或芳烃时,常用N-溴代二酰亚胺(NBS)做溴化剂,该法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3.芳环上的卤代

二.烯烃和炔烃的加成

三.由醇制备

1.醇分子中的羟基用卤原子置换可以制得相应的卤代烃。常用的卤化剂有HX,PX3,PX5,SOC12

2.制备溴代烃一般用NaBr和H2SO4产生的HBr与醇作用。

3.制备氯代烃往往是在无水氯化锌存在下,用浓盐酸与醇作用,制备氯代烃时最常用的试剂是SOC12。

四.氯甲基化

向芳环上直接导入一个-CH2C1基团的反应,称为氯甲基化。

五.卤素交换反应

第九章醇和酚

9.3醇的化学性质

一.羟基中氢的反应(O-H键断裂)

1.羟基氢被金属钠,钾置换:醇分子中的羟基也可被金属钠置换,生成醇钠;醇钠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

强碱试剂,也可向有机分子中导入烷氧基。

2.醇的酸性及烷基的电子效应(1)酸性顺序是;伯醇>仲醇>叔醇,用烷基的推电子效应来解释,叔醇分

子中有较多的烷基推电子,减小了O-H键的极性,从而削弱了羟基

氢的酸性;

(2)当烷基与∏电子体系或碳正离子直接相连时,表现出一定的推电子作

用,而但它们连在负离子或饱和碳原子上时,表现出一定的吸电子性。

3.与Mg和A1反应(1)醇与Mg作用生成醇镁,反应需要少量I2作催化剂;

(2)醇与铝(汞齐)反应生成醇铝。

二.羟基被卤原子取代(C-O键断裂)

1.与氢卤酸作用(1)反应机理:烯丙型醇,苄基型醇,叔醇,仲醇一般采取S N1机理,伯醇一般采取S N2

机理;

(2)相对活性:烯丙型,苄基型醇≈叔醇>仲醇>伯醇<甲醇

(3)卢卡斯试剂(无水氯化锌与浓盐酸混合物)鉴别伯,仲,叔醇(六个碳以下的):叔

醇(立即浑浊),伯醇(几分钟内浑浊),伯醇(长时间不出现浑浊);

(4)涉及邻基参与的反应:亲核试剂总是优先进攻承受能力较强的碳原子。

2.醇与卤化磷(PX3,PX5)作用(1)醇与PBr3,PI3作用生成卤代烃和亚磷酸;

(2)如果伯仲醇与PC13反应,由于C1-的亲核性较差,主要产物不是氯

代物,而是亚磷酸酯(RCH2O)3P;

(3)醇制备氯代烃的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氯化亚砜(SOC12)。

3.醇与亚硫酰氯作用(1)醇与SOC12反应具有一定的立体化学特性,产物构型保持;

(2)如果在醇与SOC12混合液中加入吡啶,则得到构型转化的氯代物。

三.脱水反应(C-O键断裂)

1.分子内脱水成烯(1)反应机理:E1

(2)反应活性烯丙型,苄基型醇>叔醇>仲醇>伯醇

(3)脱水取向:醇脱水成烯的取向和卤代烃一样,遵循萨伊切夫规律。

2.分子间脱水成醚

3.一般来说,较低温度有利于生成醚;较高温度有利于生成烯。

四.取代和消去反应中的重排

1.取代中的重排

2.消去(分子内脱水)中的重排:优先重排规律:(1)C6H5->R-

(2)给电子基团-C6H4->C6H5->拉电子基团-

C6H4-。

五.生成酯的反应

1.硫酸酯:醇与硫酸作用相当快,产物为硫酸氢酯。

2.磷酸酯:硝酸和硫酸一样,能很好地与伯醇成酯,而与叔醇作用时,也生成烯烃。

3.磷酸酯:由于磷酸地酸性比硫酸,硝酸弱,磷酸酯一般是由醇和磷酰三氯作用制得。

4.磺酸酯:(1)醇与磺酰氯反应则生成磺酸酯;

(2)磺酸酯的取代一般是S N2机理,消除一般是E2机理;

(3)在由醇制备烯烃时,常将醇转化为磺酸酯,然后进行消除,可以有效防止重排,在这一点上磺酸酯与卤代烃的作用是相当的;

(4)得到的酯保持原料醇的构型。,进行E2消除时是反式消除。

六.醇的氧化和脱氢

1.伯醇氧化成醛和羧酸(1)伯醇在K2Cr2O7-H2SO4(或CrO3-HOAc,浓HNO3等)溶液中,先被氧化成醛,

后者继续被氧化,最后生成羧酸;

(2)沙瑞特试剂(CrO3和吡啶的络合物)可以把伯醇的氧化控制在生成醛的阶段,

产率较高,且对分子中的双键无影响。

2.仲醇氧化成酮:不饱和仲醇除用沙瑞特试剂外,也可以用琼斯试剂,该试剂将CrO3溶于稀硫酸,再滴到

醇的丙酮溶液中,可得高产率的酮。

3.叔醇不易被氧化

4.邻二醇被高碘酸氧化

邻二醇于高碘酸反应,发生C-C键断裂,生成两分子羰基化合物,在反应混合物中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七.频哪醇重排

四烃基乙二醇叫做频哪醇,它在硫酸作用下生成频哪酮。

9.4醇的制法

一.发酵法

二.卤代烃水解

三.由烯烃制备

1.酸性水合:不对称烯烃与水的加成方向符合马氏规则。

2.羟汞化-脱汞反应:一般先使烯与醋酸汞水溶液反应生成羟汞化合物,不必分离,再用NaBH4处理就可

以得到高产率的醇。反应不重排,常用来制备由体积效应的醇类。

3.硼氢化-氧化法:反马氏加成,立体化学为顺式加成。

四.通过格氏试剂合成醇

1.格氏试剂和甲醛反应制得伯醇。

2.格氏试剂与醛反应制得仲醇。

3.格氏试剂与酮反应制得醇。

五.由醛酮制备

六.1,2-二醇的某些制法

1.烯烃氧化:烯烃在烯高锰酸钾碱性溶液中被氧化,生成顺式1,2-二醇。

2.环氧化合物水解:(1)环氧化合物容易水解开环生成二醇;

(2)环氧化合物水解开环立体化学为反式。

9.6酚的化学性质

由于酚羟基氧上带孤对电子的P轨道与芳环∏键共轭,使:

a:酚的酸性增强,碱性和亲核性减弱;

b:增强了碳氧键,使之不易发生断裂,难以进行像醇一样的羟基被取代的反应;

c:羟基共轭,给电子作用使芳环上电子云密度加大,更容易进行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一.酚羟基的反应

1.酚的酸性(1)一般来说,酸的共轭负离子比较稳定,酸解离出H+就比较容易,其酸

性就越强;

(2)苯酚分子中,由于氧原子的孤对电子与苯环大∏键发生P-∏共轭,使氧原子上的电子向苯环转移而增加了O-H键的极性,因而氢比较容易解离下来,表现出较强的酸性。

2.与三氯化铁的颜色反应:大多数的酚与FeC13水溶液反应,生成蓝紫色的络离子。凡是具有烯醇式结构

的脂肪族化合物都可以发生这类反应。

3.醚的生成:苯在高温,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脱水生成而苯醚。

4.酚酯的生成:酚成酯比较困难,必须和更活泼的酰氯或酸酐作用才能形成酯。

二.芳环上的反应

1.卤代(1)苯酚与溴水在室温下即可生成三溴苯酚;

(2)苯酚与溴水的反应中,加入溴化氢可使溴代反应停留在二溴代物的阶段;

(3)若反应在低极性溶剂(如CS2,CC14等)中,并在低温下反应,可以得到一溴苯酚。

2.硝化:(1)苯酚在室温下用稀硝酸硝化,生成邻硝基和对硝基苯酚,由于苯酚易被氧化,产率较低;

(2)当苯环上导入一个磺酸基后,抗氧化性增强(在苯环上导入吸电子基团,一般都会增强抗氧化能力),再加硝酸硝化,不发生氧化,最后加热,磺酸基被硝基取代(因为磺化反应是

可逆的,高温时磺酸基可被取代),而生成苦味酸。

3.亚硝化:苯酚和亚硝酸作用生成对亚硝基苯酚,对亚硝基苯酚可用稀硝酸顺利地氧化成对硝基苯酚。

4.磺化:室温下主要得邻位产物,1000C则主要得对位产物。

5.傅-克反应:AlC13可与酚羟基形成铝的络合盐,酚的傅-克反应常用H3PO4,HF,BF3,聚磷酸(PPA)等作为

催化剂;在酰基化反应中,当用BF3,ZnCl2作催化剂时,酰基化试剂可以直接用羧酸,不

必用酰氯。

6.傅瑞斯重排:酚酯在AlC13作用下,酰基可以从氧原子转移到苯环的邻位或对位,生成酚酮。一般来说,

在较低温度下,主要生成对位异构体,在较高温度下主要生成邻位异构体。

7.与甲醛和丙酮的反应:在酸或碱存在下,苯酚与甲醛发生缩合反应,工业上用于酚醛树脂(电木)的制

备。

8.瑞穆-悌曼反应:苯酚和氯仿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可以在芳环上的邻位导入一个醛基,经酸化后,

生成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

9.7.酚的制法

一.磺酸盐碱熔法

二.氯苯水解

三.异丙苯法

异丙苯在1000C-1200C温度下通入空气,经催化氧化生成过氧化氢异丙苯,后者与稀硫酸作用分解为苯酚和丙酮。

四.重叠氮盐水解法

重氮盐是由芳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下反应制备,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即可放出氮气生成酚。

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10.3醚的制法

一.由醇脱水

二.威廉姆逊合成:

1.采用卤代烃与醇钠或酚钠的反应;

2.注意防止发生消除反应;

3.可用硫酸甲酯代替碘甲烷,硫酸甲酯是常用的甲基化试剂;

4.芳环连有吸电子基团的卤代芳烃比较活泼。

5.制备二苯醚时,在较高温度下用铜粉做催化剂,使不活泼的卤苯参加反应。

三.烷氧汞化-脱汞反应:

1.与羟汞化-脱汞反应类似,加成方向符合马氏规则:

2.如加成有较大的空间位阻效应,则用三氟醋酸汞代替醋酸汞:

3.无消除反应。

四.乙烯基醚的制法:

1.乙烯基醚可用乙炔和醇在碱催化下制备;

2.炔烃在汞盐催化下与醇反应制得乙烯基型醚,是醇对炔烃的亲电加成。

10.4.醚的化学性质

一.烊盐的形成:醚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作为路易斯碱,可与浓硫酸形成烊盐。

二.醚键的断裂:

1.醚键断裂是一种亲核加成反应,断裂醚键的氢卤酸活性顺序为:HI>HBr>HCL;

2.醚键断裂反应的机理:当R为伯烃基时,按SN2机理反应,当R为叔烃基时,按SN1机理反应;

3.对混合醚来说,醚键优先在较少烃基一边断裂,醚中有甲基,在甲基一边优先发生断裂,醚中有叔烃

基,优先在叔烃基一边断裂,醚中有芳基,优先在脂肪烃基一边断裂。

三.过氧化物的生成:醚在空气中久置容易生成过氧化物。

四.克莱森重排

1.苯基烯炳基醚在加热时,烯炳基从氧迁移到邻位碳原子上,该反应称为克莱森重排;

2.如邻位已被取代基占据,则烯炳基将迁移到对位;

3.苯基烯丙醚是一种特殊的乙烯基烯丙醚;

4.断键的部位是在烯炳基的一边(即烯炳基碳氧键断裂),乙烯基总是为新生成的键提供电子。

10.5.冠醚

一.冠醚的结构和命名

在“冠”字前后分别标出成环总原子数(X)和环中氧原子数(Y),称为X-冠-Y。

二.冠醚的合成

主要用威廉姆逊合成法制备。

三.冠醚的性质

冠醚中的氧原子可与水形成氢键,具有亲水性,CH2结构具有亲油性,故冠醚可作相转移试剂,这种加速非均相有机反应的作用为相转移催化。

10.6.环氧化合物

一.开环反应

开环反应试环氧化合物的主要反应,可用酸或碱作催化剂。

二.开环的机理

1.酸性开环:酸性条件,弱亲核试剂,反应主要动力来自酸对环氧化合物的质子化;

2.碱性开环:碱性条件,强亲核试剂,反应的主要动力来自强亲核试剂对中心碳原子的进攻。

三.环氧化合物的开环方向

1.碱性开环方向:反应机理与S N2类似,受空间因素影响,亲核试剂优先进攻含烷基较少的环氧原子;

2.酸性开环方向:受空间因素影响不大,亲核试剂优先与取代较多的碳原子结合,本质是亲核试剂优先与

比较能容纳正电荷的碳原子结合。

四.开环反应的立体化学

无论碱性开环还是酸性开环,都属于S N2类型的反应,得到反式开环产物

五.环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1.烯烃的催化氧化:以银为催化剂;

2. β-卤代烃在碱作用下制备:β-卤代烃可用次卤酸对烯烃的加成制得;

3.用过氧酸氧化烯烃。

第十一章醛和酮

11.3.醛,酮的化学性质

一.羰基上的亲核加成

1.加氢氰酸:(1)反应

(2)机理:亲核试剂进攻碳原子;

(3)醛,酮的相对活性:羰基碳原子所连的基团的空间效应和电子效应;

(4)平衡常数及反应范围:醛,脂肪甲基酮和八个碳以下的环酮;

2.加NaHSO3饱和溶液:(1).反应范围:同氢氰酸;

(2).反应的用处:鉴别,分离醛酮,制腈醇;

3.与醇加成:(1)缩醛的生成:先亲核加成,再亲核取代,亲核取代反应类似S N1机理;

(2)缩酮的生成:与生成缩醛类似,不过要使用原甲酸酯HC(OC2H5)3与酮反应;

(3)羰基的保护:将羰基转为缩醛结构,再用稀酸处理,释放羰基;

4.与水加成:甲醛,乙醛与水加成活性较大,其他的活性较低,其三氯代物有较大反应活性;

5.加金属有机化合物:常与格氏试剂反应,若有空间效应则可使用有机锂试剂,本反应可增长碳链。

二.与氨衍生物的反应

1.氨衍生物分子的氮原子有孤对电子。作为亲核试剂与醛酮试剂反应,结果相当于脱掉一分子氢由氨衍生物提供;

2.该反应可根据是否生成黄色沉淀区别醛酮和其他有机化合物,2,4-二硝基苯肼为常用羰基试剂。

三.涉及羰基α-H的反应

1.α-H的活泼性(酸性)和烯醇平衡:可通过外消旋化或同位素交换实验来证实该平衡的存在;

2.α-卤代及卤仿反应:(1)酸催化下的卤代:醛酮转化为烯醇再卤代,反应速度与醛酮和酸的浓

度成正比羰基氧质子化;

(2)碱催化卤代反应;转化为烯醇负离子再反应,碱进攻α-H;

(3)卤仿反应;按碱催化卤代反应生成三卤代物,在卤原子吸电子作用下碳碳键断裂,

生成卤仿,碘仿为黄色沉淀,以此可以鉴别甲基醛,酮,苯反应可制少一个碳原

子的羧酸;

3.羟醛缩合反应:(1)一般的羟醛缩合及其机理a.碱催化下的羟醛缩合(两分子的醛酮分别发挥醛酮的两种特

性:α-H的酸性和羰基的亲核加成性,反应如脱水,氢由一个醛或酮提供。本反应可增

长碳链), b酸催化下的羟醛缩合(H+是脱水的催化剂,本反应更容易脱水);

(2)酮的缩合反应:分子内缩合(优先生成五六元环);

(3)交叉的羟醛缩合:生成的烯烃为反式异构体,碱催化缩合优先发生在取代较少的α碳,酸催化缩合优先发生在取代较多的α碳上,LDA(二异丙基氨基锂)因空间效应进攻较小的

α-H。

四.氧化反应

1.强氧化剂氧化:醛的反应活性比酮高;

2.弱氧化剂氧化:(1)氢氧化钠银氨溶液(吐伦试剂),碱性氢氧化铜(菲林试剂)能氧化醛,生成相应的酸的

盐,不能氧化酮;

(2)吐伦试剂能氧化醛基,但不能氧化碳碳双键;

3.自动氧化

4.拜耶尔-维立格氧化:(1)过氧酸可将酮氧化成酯,反应过程中发生烃基迁移,迁移顺序为芳基>叔烃基>仲

烃基>伯烃基>甲基

(2)过氧化氢在BF3催化下能使酮氧化成酯;

五.还原反应

1.还原成醇:(1)催化还原:催化还原的活性顺序是醛羰基>碳碳双键>酮羰基;

(2)用LiAlH4, NaBH4还原:LiAlH4的还原能力强于NaBH4,NaBH4对于醛酮的还原不受-COOR,

-COOH,-Cl,-CN,-NO2等基团的干扰,在反应中LiALH4应隔水反应,NaBH4

不与水,质子性溶质作用。两者均不还原碳碳双键和碳碳叁键;

(3)麦尔外因-彭多尔还原:在异丙醇铝-异丙醇作用下,醛酮被还原为醇,异丙醇铝为催化剂,

异丙醇转化为异丙醇铝,欧芬脑氧化是该反应的逆反应。这两个反应

不受其他官能团影响;

(4)金属还原:a单分子还原

b双分子还原(偶联还原):酮与镁,镁汞齐或铝汞齐在非质子溶剂反应水解得邻二

醇。醛酮在氯化钛和其他强还原金属组成的氧化还原体

系催化剂存在下发生还原偶联反应,最终产物是烯;

2.还原成亚甲基:(1)克莱门森还原:醛酮在锌汞齐和浓盐酸作用下,可被还原成烃,羰基变为亚甲基;

(2)乌尔夫-基日聂尔还原和黄鸣龙改进法:加氢氧化钠和肼的水溶液,二缩已二醇;

(3)硫代缩醛酮还原法:在酸性条件下先用硫醇反应,再在兰尼镍存在下氢化脱硫,反应不受

碳碳双键影响;

3.歧化反应:(1)没有α-H的醛与浓碱共热,生成相应的醇和羧酸;

(2)有α-H的醛在碱性条件下优先进行羟醛缩合;

(3)活泼的醛基优先被碱进攻,成为氢的供体,本身被氧化。

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六.其他反应

1.维狄烯反应:(1)相当醛酮与维狄烯试剂交换基团而得烯烃;

(2)适用于制备多烯,环外烯烃;

(3)有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2.安息香缩合

3.与PCl3作用:反应结果是两个碳氯键代替碳氧键。

4.贝克曼重排:酮与羟氨反应生成酮污,再在PCl5或浓硫酸试剂作用下生成酰胺。该反应为分子内的反式重排。

七.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八.α,β不饱和醛酮的反应

1.亲核加成(1)与HCN加成:醛以1,2加成为主,酮以1,4加成为主;

(2)与格氏试剂加成:加在体积较小的双键上;

(3)与羟基锂加成:主要发生1,2加成;

(4)与二羟基铜锂加成:主要发生1,4加成。

2.亲电加成:α,β不饱和醛酮与亲电试剂一般发生1,4加成。

3.还原反应(1)使羰基还原;

(2)使双键还原:使用金属锂-液氨可还原双键而保留羰基;

(3)使羰基,双键同时被还原。

4.氧化反应

5.发生狄尔斯-阿德尔反应

11.4醛酮的制法

一.炔烃的水合和胞二卤代物的水解。

二.由烯烃制备

1.烯烃的氧化

2.氢甲醛化法:烯烃和H 2,CO 作用,相当加上一个醛基和氢原子。

三.由芳脂烃氧化:用三氧化铬-醋酸酐作氧化剂可有效防止芳醛进一步氧化。

四.由醇氧化或脱氢

五.傅瑞德尔-克拉夫茨酰基化

六.盖德曼-柯赫反应:催化剂存在下,芳烃和HCl,CO 反应制得芳醛。

七.酚醛的制备

八.罗森孟德还原:用部分中毒的钯催化剂

九.酰氯与金属有机试剂作用

十.α, β不饱和醛酮的制备

第十四章 羧酸

14.2 酸性

一.取代基对酸性的影响

1. 诱导效应的影响:拉电子基团会增大羧酸根负离子的稳定性,使相应的酸酸性增强;给

电子基团会减弱羧酸根负离子的稳定性,使相应的酸酸性减弱。通过空间传递静电力的效应叫做场效应。

2. 取代基对芳香酸酸性的影响:在对位或间位有拉电子基团的使酸性增强,有给电子的使

酸性减弱;取代基在邻位,不论拉电子还是给电子取代基,都使酸性增强。

14.3羧酸的化学性质

一.与碱反应及羧酸盐 1.与碱反应

2.羧酸盐:可与卤代烃反应生成羧酸酯。

CH 3CH 2

CH 2Cl

+CH

3COONa

CH 3CH 2

CH 2OOCCH 3

二.羰基的反应

1.成酯:

RCOOH

+R ,

OH

RCOOR

,

+H 2O

2.成酰基:无机酰卤如SOCL 3,PX 3,PX 5可与羧酸反应使卤素取代酸的羟基生成酰卤。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基础实验 (一)烃 1.甲烷的氯代(性质)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或集气瓶),用排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气体体积缩小,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体,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 解释:生成卤代烃 2.石油的分馏(分离提纯) (1)两种或多种沸点相差较大且互溶的液体混合 物,要进行分离时,常用蒸馏或分馏的分离方法。 (2)分馏(蒸馏)实验所需的主要仪器:铁架台(铁圈、 铁夹)、石棉网、蒸馏烧瓶、带温度计的单孔橡皮 塞、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蒸馏烧瓶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是:防止爆沸 (4)温度计的位置: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处于支管口(以 测量蒸汽温度) (5)冷凝管:蒸气在冷凝管内管中的流动方向与冷水在外管中的流动方向下口进,上口出 (6)用明火加热,注意安全 3.乙烯的性质实验 现象: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氧化反应)(检验) 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加成反应)(检验、除杂)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 H2O 副反应:2CH3CH2OH CH3CH2OCH2CH3 + H2O C2H5OH + 6H2SO4(浓)6SO2↑+ 2CO2↑+ 9H2O (3)浓硫酸:催化剂和脱水剂(混合时即将浓硫酸沿容器内壁慢慢倒入已盛在容器内的无水酒精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4)碎瓷片,以防液体受热时爆沸;石棉网加热,以防烧瓶炸裂。 (5)实验中要通过加热使无水酒精和浓硫酸混合物的温度迅速上升到并稳定于170℃左右。(不能用水浴) (6)温度计要选用量程在200℃~300℃之间的为宜。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反应物的中央位置,因为需要测量的是反应物的温度。 (7)实验结束时,要先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反之,会导致水被倒吸。【记】倒着想,要想不被倒吸就要把水中的导管先拿出来 (8)乙烯的收集方法能不能用排空气法不能 (9)点燃乙烯前要_验纯_。 (10)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故乙烯中混有_SO2、CO2。

江南大学有机化学期末考试复习笔记

第一章绪论 1.价键的形成是原子轨道的重叠(从电子云的角度讲也可以说是电子云相互交盖的结果)或电子配对的结果,如果两个原子都有未成键电子,并且自旋方向相反,就能配对形成共价键。 1.1)共价键形成的基本要点1.成键电子自旋方向必需相反; 2.) 共价键的饱和性,形成八隅体稳定结构;3.)共价键的方向性——成键时,两个电子的原子的轨道发生重叠,而P电子的原子轨道具有一定的空间取向,只有当它从某一方向互相接近时才能使原子轨道得到最大的重叠,生成的分子的能量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才能形成稳定的分子。 2.由于电子云不完全对称而呈极性的共价键叫做极性共价键,可 用箭头表示这种极性键,也可以用δ+、δ-标出极性共价键的带电情况。例 3.★诱导效应产生的原因: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 4.★诱导效应的传递:逐渐减弱,传递不超过五个原子。 5.★诱导效应的相对强度:一般以电负性的大小作比较 同族元素来说 F > Cl > Br > I 同周期元素来说 - F > -OR > -NR2 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来说 –C≡CR >–CR=CR2 > -CR2-CR3

(CH3) 3C– > (CH3)2CH– > CH3CH2– > CH3– 7.以I表示诱导效应, -I吸电子诱导效应,+I推电子诱导效应(具有+I效应的原子团主要是烷基,其相对强度如下: 第二章饱和烃烷烃和环烷烃 1.构造异构体(Constitutional isomerism):分子式相同,分子中原子互相连接的方式和次序不同的异构体。这种构造异构体是由于碳架不同引起的,故又称碳架异构。P25表2-1 构象异构体:分子组成相同,构造式相同,因构象不同而产生的异构体。(构象:指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围绕s单键的旋转而产生的分子中原子在空间的不同排列. ) 2.普通命名法: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数目表示碳原子数目,正/异/新来区别, 甲烷 衍生命名法: 以甲烷为母体,把其他烷烃都看作甲烷的烷基衍生物,一般选择连接烷基最多的碳原子作为母体甲烷 系统命名法;支链烷烃的命名与普通命名法相同,支链看作是直链烷烃的烷基衍生物 3.★系统命名法:若主链上有几种取代基时,应按“次序规则”,较优基团后列出。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含答案)

化学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 1.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不能使用的方法有:( A) A.蒸馏;B.升华;C.重结晶;D.色谱分离; 2.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时,一般杂质含量不超过:( B ) A.10%;B.5%;C.15%;D.0.5%; 3.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脱色时,活性炭用量不超过:( B ) A.10%;B.5%;C.15%;D.0.5%; 4.重结晶时的不溶性杂质是在哪一步被除去的? ( B ) A.制备过饱和溶液;B.热过滤;C.冷却结晶;D.抽气过滤的母液中; 5.用混合溶剂重结晶时,要求两种溶剂;( C) A.不互溶;B.部分互溶;C.互溶; 6.测熔点时,若样品管熔封不严或加热速度过快,将使所测样品的熔点分别比实际熔点:( B ) A.偏高,偏高;B.偏低,偏高;C.偏高,不变;D.偏高,偏低; 7.如果一个物质具有固定的沸点,则该化合物:( B ) A.一定是纯化合物;B.不一定是纯化合物;C.不是纯化合物; 8.微量法测定沸点时,样品的沸点为:( B ) A.内管下端出现大量气泡时的温度;B.内管中气泡停止外逸,液体刚要进入内管时的温度;C.内管下端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 9.利用折光率能否鉴定未知化合物? ( A ) A.能;B.不能;C.不一定; 10.下面哪种干燥剂不适用于干燥N,N,N’,N’-四甲基乙二胺:( CD ) A.MgSO4;B.CaH2;C.P2O5;D.CaCl2; 11.用下列溶剂萃取水溶液时,哪种有机溶剂将在下层? ( BD ) A.二氯甲烷;B.乙醚;C.乙酸乙酯;D.石油醚; 12.乙醇中含有少量水,达到分离提纯目的可采用:( C ) A.蒸馏;B.无水硫酸镁;C.P2O5;D.金属钠; 13.搅拌器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必须使用:( B ) A.均相反应;B.非均相反应;C.所有反应 14.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馏出液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作用是除去:( A ) A.碳酸钠;B.乙酸;C.硫酸;D.乙醇 15.手册中常见的符号n D20,mp和bp分别代表:( B ) A.密度,熔点和沸点;B.折光率,熔点和沸点;C.密度,折光率和沸点;D.折光率,密度和沸点 1.遇到酸烧伤时,首先立即用( 大量水洗),再用3-5%的( 碳酸氢钠) 洗,然后涂烫伤膏。 2.顺-丁烯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反-丁烯二酸( 大),因为前者( 极性大)。 3.固体化合物中可熔性杂质的存在,将导致化合物的熔点(降低),熔程( 增长)。 4.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混合物的沸点彼此接近时,可以利用( 分馏),的方法来进行分离,并利用( 沸点-组成曲线or相图)来测定各馏分的组成。 5.在加热蒸馏中忘记加沸石,应先将体系( 冷却),再加入沸石;中途因故停止蒸馏后,重新加热蒸馏时要( 补加)沸石。 6.减压蒸馏装置包括蒸馏、( 减压)、( 检测) 和保护四个部分,为防止损坏抽气泵,保护部分常使用氯化钙、氢氧化钠、石蜡等干燥塔,它们的功能分别是:( 吸收水分)、( 吸收酸性气体)、和( 吸收烃类溶剂)。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笔记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笔记 在高中化学课本中,有机化学的特点是知识点较多,有机分子结构复杂,这也是很多学生觉得有机化学难学好的原因。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高中化学有机物知识 乙炔的制取和性质 1. 反应方程式CaC2 + 2H2OCa(OH)2 + C2H2 2. 此实验能否用启普发生器,为何? 不能. 因为1)CaC2吸水性强,与水反应剧烈,若用启普发生器,不易控制它与水的反应. 2)反应放热,而启普发生器是不能承受热量的.3)反应生成的Ca(OH)2 微溶于水,会堵塞球形漏斗的下端口。 3. 能否用长颈漏斗? 不能. 用它不易控制CaC2与水的反应. 4. 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这是为何? 用以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食盐与CaC2不反应) 5. 简易装置中在试管口附近放一团棉花,其作用如何? 防止生成的泡沫从导管中喷出. 6. 点燃纯净的甲烷、乙烯和乙炔,其燃烧现象有何区别? 甲烷淡蓝色火焰; 乙烯: 明亮火焰,有黑烟乙炔: 明亮的火焰,有浓烟. 7. 实验中先将乙炔通入溴水,再通入KMnO4(H+)溶液中,最后点燃,为何?

乙炔与空气(或O2)的混合气点燃会爆炸,这样做可使收集到的乙炔气纯净,防止点爆. 8. 乙炔使溴水或KMnO4(H+)溶液褪色的速度比较乙烯,是快还是慢,为何? 乙炔慢,因为乙炔分子中叁键的键能比乙烯分子中双键键能大,断键难. 高中化学有机物重要知识 一、煤的干馏 1. 为何要隔绝空气?干馏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和木材的干馏各可得哪些物质? 有空气氧存在,煤将燃烧.干馏是化学变化. 煤焦油粗氨水木焦油 煤的干馏可得焦炉气木材的干馏可得木煤气焦碳木炭 2. 点燃收集到的气体,有何现象?取少许直试管中凝结的液体,滴入到紫色的石蕊试液中,有何现象,为什么? 此气体能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能使石蕊试液变蓝,因为此液体是粗氨水,溶有氨,在水中电离呈碱性. 二、乙酸乙酯的制取 1. 反应方程式CH3COOH + CH3CH2OH --浓H2SO4,加热CH3COOCH2CH3 + H2O 2. 盛装反应液的试管为何应向上倾斜45角? 液体受热面积最大.

高中有机化学实验专题练习有答案

中有机化学实验题 浓硫酸 1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为CH3CH2OH ――CH2===CH 2 H2O,反应时,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 醇和浓H2SO4反应生成少量的SO2,有人设计下列实验确认上述混合气体中有乙烯和二氧化硫。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①②③④装置盛放的试剂分别是(填标号):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 ,④__________ A ?品红溶液 B . NaOH溶液 C ?浓硫酸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2) 能说明SO2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使用装置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使用装置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确证乙烯存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制取硝基苯,应选用浓硫酸、浓硝酸在55C?60C条件下生成。 (1) 实验时选用的加热方式是() A ?酒精灯直接加热B.热水浴加热 C ?酒精喷灯加热 (2) 选择该种加热方式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已知下表数据: 某学生做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岀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按装置图安装好仪器后,在大试管中配制好体积比为 3 : 2的乙醇和乙酸,加热至沸腾,很久也没 有果香味液体生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根据上表数据分析,为什么乙醇需要过量一些,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按正确操作重新实验,该学生很快在小试管中收集到了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在图中圆括号表示加入适当的试剂, 编号表示适当的分离方法。

大学有机化学2笔记整理

Chap 11 醛、酮、醌 一、命名 ● 普通命名法:醛:烷基命名+醛 酮:按羰基所连接两个羟基命名 Eg : ● 系统命名法: 醛酮:以醛为母体,将酮的羰基氧原子作为取代基,用“氧代”表示。也 可以醛酮为母体,但要注明酮的位次。 二、结构:C :sp 2 三、醛酮制法: ● 伯醇及仲醇氧化脱氢:(P382) RCH 2OH RCHO RCOOH 及时蒸出 1 醇 醛 酸 。[O]:KMnO 4K 2Cr 2O 7+H 2SO 4CrO 3+吡啶CrO 3+醋酐 丙酮-异丙醇铝等 、 、、、。2 醇 酮 R --?OH R -C -R'? O 氧化到醛、酮,不破坏双键 氧化到醛、酮 通用,氧化性强, 须将生成的醛及时蒸出 ● 羰基合成:合成多一个碳的醛 CH 2=CH 2 + CO CH 3CH 2CHO ]CH 2-CH 2C O 2 ● 同碳二卤化物水解:制备芳香族醛、酮 甲乙酮 CH 3CCH 2CH 3O CH 3CH 2CH 2CHO CH 3CHCH 2CHO CH 3CH 3-C-CH=CH 2O 正丁醛异戊醛 甲基乙烯基酮 CHO 苯甲醛C-CH 3O 苯乙酮 C-O 二苯甲酮 CH 3CHCH 2CHO 3 CH 3CH 2-C-CH-CH 3 O CH 34 3-甲基丁醛2-甲基-3-戊酮β-甲基丁醛 12 3 4 5 苯基丙烯醛3-CH=CH-CHO (肉桂醛)3 2 1 32 1 CH 3CH=CHCHO CH-CHO CH 32-丁烯醛苯基丙醛2-CH 3C-CH 2-CCH 3O O β-戊二酮 戊二酮 2,4-(巴豆醛) 1234苯基丙醛 α-

8大高考状元化学复习笔记分享

8大高考状元化学复习笔记分享 王龙(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系学生,江西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被称为理科中的文科。题目量较多,单题分较少,因此波动性不大,比之数、理较为稳定。它需要识记许多内容,包括基本知识、元素及其单质、化合物性质、基本解题方法等,皆具有某些文科的特点。但它也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如物质推断题中,你好像看到一个摩术师在向你展示其技艺而你不知其所以然。我的化学老师说,学习化学要首先对各物质性质非常熟悉,因为一些题(如物质推断题)并不能用逻辑推理方式,由果推因,只能由一些特征现象“猜”出物质或元素,这就需要对知识很熟悉。在熟悉的基础上要分门别类,列出知识框表,当然这就要求能深刻理解各个概念,否则分类就没有明确标准。就这样一个框套一个框,许多小体系组成若干中体系,再结合,直至整个体系。如我通常用元素周期表来形成最基本框架,下面细分,哪些族氧化能力强,哪些物质可作半导体……同时记住一些特殊现象,如CuSO4 和H2S可生成H2SO4,用弱酸H2S产生强酸。这方面内 容一般老师都会讲,而且比我清楚得多,最好能向老师讲教。胡湛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贵州省高考理科状元):

化学大概是大家感觉比较好的科目,它和数学、物理一样,页 1 第 要把听课、钻研课本、做习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化学中有几个板块: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电化学、有机化学等。我认为学好化学要注意多记、多用、多理解,化学题重复出现的概率比较大,重要题型最好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许多化学反应的特征比较明显,记牢之对于解推断题将会有很大帮助。在平时多做题时要注意总结很多有用的小结论,并经常用一用,这在高考时对提高速度有很大帮助。高考化学试题中选择题占87分之多,因此多解、快解选择题是取得好分数的致胜因素。如何才能做得快呢?这就需要你从大量解题的训练中找出一些小窍门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45克水蒸气和4.4克二氧化碳混合后气体的平均分子量为多少?①45.1,②17.2,③9,④19。如果拿到题马上开始算,大约要2~3分钟,如果你用上自己的小窍门,注意到该混和气体的平均分子量只能在18~44之间,那你可只用二秒钟时间就选出正确答案。类似这样的小窍门还很多,希望大家多留心,注意寻找用熟,迅速提高模考分数。 另外,学好复习好化学并在考试中取胜的一个经验是学会“猜”。这种“猜”实际上是一种层次较高的推断,要有一定的基础,做的题多了熟能生巧,自然会获得一种“灵感”,自己可以创造“猜”法,因为它是你勤劳学习的结晶,不是

高中化学有机实验总结

个人认为比较好的总结所以分享给大家 o(∩_∩)o 化学有机的各种实验 主要有机制备实验 1.乙烯、乙炔的制取 乙烯 乙炔 原理 32222170CH CH OH CH =CH H O 浓硫酸 O C ???→↑+ CaC 2H O HC CH +Ca(OH)222+→≡↑ 反 应 装 置 收集 方法 排水集气法 排水集气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实验注意事项 ①酒精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酒精与浓硫酸混合方法:先在容器中加入酒精,再沿器壁慢慢加入浓硫酸,边加边冷却或搅拌; ③温度计的水银球应插入反应混合液的液面下; ④应在混合液中加入几片碎瓷片防止暴沸; ⑤应使温度迅速升至170℃; ①因反应放热且电石易变成粉末,所以不能使用启普发生器; ②为了得到比较平缓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③因反应太剧烈,可用分液漏斗控制滴水速度来控制反应 净化 因酒精被碳化,碳与浓硫酸反应,乙烯中会混有CO 2、SO 2等杂质,可用盛有NaOH 溶液的洗气瓶将其除去。 因电石中含有CaS ,与水反应会生成H S 2,可用硫酸铜溶液或NaOH 溶液将其除去。 2.溴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①反应原料:苯、液溴、铁粉 ②反应原理: +2 Br Fe ??→ Br +HBr ③制取装置:圆底烧瓶、长玻璃导管(锥形瓶)(如图所示) ④注意事项: a .反应原料不能用溴水。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将溴 从溴水中萃取出来,而并不发生溴代反应。

b .反应过程中铁粉(严格地说是溴化铁)起催化剂作用。 c .苯的溴代反应较剧烈,反应放出的热使苯和液溴汽化,使用长玻璃导管除导气外,还兼起使苯和液溴冷凝回流的作用,使反应充分进行。 d .长玻璃导管口应接近锥形瓶(内装少量水)液面,而不能插入液面以下,否则会产生倒吸现象。实验过程中会观察到锥形瓶面上方有白雾生成,若取锥形瓶中的溶液加入经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会产生淡黄色沉淀,证明反应过程中产生了HBr ,从而也说明了在铁粉存在下苯与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 e .反应完毕可以观察到:在烧瓶底部有褐色不溶于水的液体生成,这是溶解了液溴的粗溴苯,将粗溴苯倒入稀NaOH 溶液中振荡洗涤,可除去溶解在溴苯中的液溴,得到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大的液态纯溴苯。 3.硝基苯的实验室制法(如图所示) 4. ①反应原料:苯、浓硝酸、浓硫酸 ②反应原理: +2HO-NO ? ???→浓硫酸 NO 2 +2H O ③制取装置:大试管、长玻管、水浴加热装置和温度计 ④注意事项: a .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起催化和脱水作用。 b . b .配制一定比例的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酸时,应先将浓3HNO 注入容器中,再慢慢注入浓24H SO ,同时不断搅拌和冷却。

有机化学笔记整理

基础有机化学 (邢其毅版) 2011年上海医工院考研笔记整理姓名:庄守群

有机化学理论部分基础知识点 1.保里不相容原理 原子轨道理论 2.能量最低原理 (基态) 3.洪特规则 1.自旋反向平行规则 价键理论 2.共价键的饱和性 3.共价键的方向性 激发态 4.能量相近轨道形成杂化轨道 1.能量相近 分子轨道理论 2.电子云最大重叠 3.对称性相同 规范性示例 化学反应的基本模式:A 试剂 溶剂条件B 补充知识点 Lewis酸的三种类型: Lewis碱的三种类型: 第三章:立体化学 1.无对称面 1.分子手性的普通判据 2.无对称中心 3.无S4 反轴 注:对称轴Cn不能作为判别分子手性的判据 2. 外消旋体(dl体或+/-体)基本概念 1.绝对构型与相对构型 2.种类:外消旋化合物/混合物/固体溶液 基本理论非对映体 差向异构体端基差向异构体内消旋体(meso-)e.g 酒石酸 举例名词解释可能考察的:相对/绝对构型对映体/非对映体外消旋体潜不对称分子/原手性分子差向异构体

3.立体异构部分 ⑴含手性碳的单环化合物: 判别条件:一般判据 无S 1 S 2 S 4 相关:构象异构体ee aa ea ae 构象对映体 主要考查:S 1=对称面的有无 相关实例:1.1,2-二甲基环己烷 1,3二甲基环己烷 1,4二甲基环己烷 ⑵含不对称原子的光活性化合物 N 稳定形式 S P 三个不同的基团 ⑶含手性碳的旋光异构体 丙二烯型旋光异构体 1.狭义c c c 条件:a b 两基团不能相同 2.广义:将双键看成环,可扩展一个或两个c c c 联苯型旋光异构体 (阻转异构现象- 少有的由于单键旋转受阻而产生的异构体) B A a b 构型命名方法:选定一环,大基团为1,小基团为2.另一环,大集团为3,将其小基团转到环后最远处。 ⑷含手性面的旋光异构体 分子内存在扭曲的面而产生的旋光异构体,e.g 六螺苯 4.外消旋化的条件 ⑴若手性碳易成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等活性中间体,该化合物极易外消旋化。 ⑵若不对称碳原子的氢是羰基的-H ,则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极易外消旋化。 含多个不对称碳原子时,若只有其中一个碳原子易外消旋化,称差向异构化。 5.外消旋化的拆分 化学法 酶解法 晶种结晶法 柱色谱法 不对称合成法: 1.Prelog 规则—一个分子得构象决定了某一试剂接近分子的方向,这二者的关联成为Prelog 规则. 2.立体专一性:即高度的立体选择性

苏教版化学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笔记整理

19世纪初,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提出了有机化学的概念。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制取出了有机物—尿素CO(NH2)2 1965年中国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 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元素组成 1.碳氢质量分数法 2.钠融法(检测氮、氯、溴、硫等元素) 3.铜丝燃烧法(若有卤素,则火焰为绿色)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研究 1.李比希的“基团”概念 2.核磁共振(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3.红外光谱(IR,infrared spectroscopy) 4.质谱法 5.紫外光谱法 手性分子2-溴丁烷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成键角度: 四面体型:109.5°平面:120°直线:180° 关于同分异构体: 顺反异构 1.立体异构 2. 碳链异构 3. 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 对映异构 ▲同系物: 化合物的命名: 系统命名法(IUPAC命名法) 以烷烃为例: a. 选母体(主链) ①选最长碳链作主链,支链作取代基,按主链中碳原子数目称作“某烷”。 ②遇多个等长碳链,则取代基(支链)多的为主链。 b. 编序号 ①把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并且官能团或取代基的位次之和要最小; ②取代基距链两端位号相同时,编号从碳原子数少的基团端开始。 c. 写名称 将支链名称写在主链名称前面,在支链的前面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它在主链上所处的位置,并在数字与名 称之间用一短线隔开。如有相同支链,则把支链合并,用“二”、“三”等数字表示支链个数。(注意:数字 与文字之间要加短线) 其他有机物的命名: 杂化轨道理论与有机物分子的空间构 型:

1、选母体:官能团中没有碳原子则为包含官能团所连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官能团中有碳原子则为含有官能团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定编号:尽可能使官能团或取代基位次最小 3、写名称 eg. 醇类的命名烯烃的命名 2-乙基-1、3-丁二醇2-乙基-1,4-戊二烯 ▲有机化合物的反应 1.加成反应不对称烯烃与卤化烃反应时,氢加到含氢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一侧(马氏规则) 多烯烃的1—2加成(温度较低)和1—4加成 2.消去反应O H NaBr CH CH NaOH Br CH CH 2 2 2 2 3 + + ↑ = ? + 醇溶液 3.取代反应HCl q Cl CH Cl CH+ → +) )( ( 3 2 4 一氯甲烷 4.水解反应NaBr OH CH CH O H NaOH Br CH CH+ ? + 2 3 2 2 3 5.酯化反应O H CH OCH CO CH SO H OH CH CH COOH CH 2 3 2 18 3 4 2 18 2 3 3 + ? + 浓 6.氧化反应O H CHO CH Ag Cu O OH CH CH 2 3 2 2 3 2 2 2+ ? + 或 ▲【银镜反应】O H Ag NH COONH CH OH NH A CHO CH 2 3 4 3 2 3 3 2 3 ) (g 2+ ↓ + + ? ? ?→ ? +水浴加热 7. 8.加聚反应 9.缩聚反应(1)酚醛树脂的制取: (2)酯化反应 苯与苯酚: 苯酚: 1.酸性:乙酸〉碳酸〉苯酚 2.显色反应:遇三价铁显紫色 3.苯酚被氧化而呈红色 4.苯酚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 不慎沾到,应用酒精洗去。

最新有机化学实验讲义

《有机化学》 实验大纲和讲义 中药化学及基础化学教研室 2006.05 有机化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有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是有机理论课内容的补充,它在有机化学的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有机化学实验的目的 1.通过实验,训练学生进行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2.初步培养学生正确选择有机合成、分离与鉴定的方法。 3.配合课堂讲授,验证、巩固和扩大基本理论和知识。 4.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和思维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验中所遇问题的思维和动手能力。5.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习惯。二、有机化学实验室规则 (略)详见教材 三、实验室的安全 有机化学实验所用试剂多数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仪器又多是玻璃制品,此外,还要用到电器设备、煤气等,若疏忽大意,就会发生着火、爆炸、烧伤、中毒等事故。但只要实验者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事先了解实验中所用试剂和仪器的性能、用途、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安全防范,就能有效地维护人身和实验室安全,使实验正常进行。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执行下列事项。 (略)详见教材 四、有机化学实验室简介 为了能够安全、有效地进行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室需要配备一些安全装置和实验常用的必要设备,有机实验室必备的装置大致有下列几种。 (略)详见教材 五、有机实验常用仪器及装配方法 详见教材和仪器清单,老师在实验室详细讲解并示范具体装配方法。 六、实验预习、记录和实验报告

实验预习是做好实验的基础。每个学生都应准备一本实验预习本(也兼作记录本),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讲义(是思考,不仅仅是读!),并写出实验预习报告。 做好实验记录是培养学生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精神的重要环节。在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加入原料的量和颜色,加热温度、固体的溶解情况、反应液颜色的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出现,产品的量、颜色、熔点或沸点、折光率等等。将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以及测得的数据认真如实地记录在记录本上(记录时要与操作一一对应),不准记录在纸片上,以免丢失。也不准事后凭记忆补写实验记录,应养成一边进行实验一边做记录的习惯。记录要简明扼要,字迹整洁。实验完毕后,将实验记录交老师审阅。实验记录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纂写实验报告的原始根据,应予以重视。 实验报告是总结实验进行的情况、分析实验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整理归纳实验结果的重要工作。所以必须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详见教材 实验三 无水乙醇的制备 【目的要求】 (1)掌握制备无水乙醇的原理和方法。 (2)学习回流、蒸馏的操作,了解无水操作的要求。 【反应原理】 纯净的无水乙醇沸点是78.3℃,它不能直接用蒸馏法制得。因为95.5% 的乙醇和4.5%的水可组成共沸混合物。若要得到无水乙醇,在实验室中可以采取化学方法。例如,加入氧化钙加热回流,使乙醇中的水与氧化钙作用生成不挥发的氢氧化钙来除去水分。 CaO Ca(OH) 2 用此法制得的无水乙醇,其纯度可达99%~99.5%,这是实验室制备无水乙醇最常用的方法。 【实验步骤】 取一500ml 干燥的圆底烧瓶,放入95%乙醇200ml ,慢慢加入50g 砸成碎块的氧化钙和约1g 氢氧化钠,装上回流装置,其上端接一氯化钙干燥管,在沸水浴上加热回流2~3小时,直至氧化钙变成糊状,停止加热,稍冷后取下回流冷凝管,改成蒸馏装置。蒸去前馏分(约5ml )后,用干燥的吸滤瓶或蒸馏瓶作接收器,其支管接一氯化钙干燥管,使与大气相通。用水浴加热,蒸馏至几乎无液滴流出为止。称量无水乙醇的重量或量其体积,计算回收率。 制得的无水乙醇可用干燥的高锰酸钾进行质量检查。方法为:取一干燥小试管,加入干燥的高锰酸钾一粒,加入1ml 无水乙醇,迅速振摇,应不呈现紫红色,方合格。 无水乙醇的沸点为78.5℃,密度,密度0.7893,折光率n20D 1.3611。 【注意事项】 (1)实验中所用仪器,均需彻底干燥。 (2)由于无水乙醇具有很强的吸水性,故操作过程中和存放时必须防止水分侵入。冷凝管顶端及接收器上的氯化钙干燥管就是为了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反应瓶中。干燥管的装法:在球端铺以少量棉花,在球部以及直管部分分别加入粒状氯化钙,顶端用棉花塞住。 (3)回流时沸腾不宜过分猛烈,以防液体进入冷凝器的上部,如果遇到上述现象,可适当调节温度(如将液面提到热水面上一些,或缓缓加热),始终保持冷凝器中有些连续液滴即可。 (4)一般用干燥剂干燥有机溶剂时,在蒸馏前应先过滤除去。但氧化钙与乙醇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因加热时不分解,故可留在瓶中一起蒸馏。 (5)所用乙醇的水分不能超过0.5%,否则反应相当困难。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和总结(完整版)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 如CH 3CH 2CH 3和(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 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 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 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 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 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 ⑸ C n H 2n +2O :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H 2CH 2OH 、CH 3CH(OH)CH 3、CH 3OCH 2CH 3 CH 2—CH 2 CH 2—CH 2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CH 3 3 CH 3 CH 3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不完全攻略

有机化学考研复习不完全攻略 对于化工、环境、农学、医药、生物的考生来说,有机化学在考研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机化学是专业基础课的基础,知识体系庞大,联系纵横交错,是一块很难啃好的硬骨头。 本文就拣块硬骨头啃,谈一谈有机化学的复习技巧。 一、教材 除了报考院校指定的教材(例如农学用汪小兰的,药学用倪沛洲的)外,以下几本Boss级有机化学教材至少选择一本常备手边,否则很难把有机化学学深学透。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胡宏纹《有机化学》,南京大学出版社 王积涛《有机化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RT莫里森著,复旦有机教研组译,《有机化学》,科学出版社 除了教材之外,我们还要有习题集、相关复习资料、所报考院校的历年考试真题集、以及探讨有机化学某一个分支内容(有机合成、有机推断、立体化学)的书籍。笔者推荐几本。 1.习题集。建议使用考研指定教材以及以上四本教材的配套习题集。 2.相关复习资料。有些是针对某些学校或某些教材编写,公开出版,有些则是高校的内部资料。 3.历年真题。有些院校真题不对外公布。另一些,如北大、清华、复旦、中山、中科院、中科大等,真题对外公布,可以买到正式出版的真题集。这些学校的真题集做一下只有好处没坏处。 4.其他参考书。 Jie Jack Li著,荣国斌译《有机人名反应及机理》,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在各高校的图书馆都可以找到。 斯图尔特·沃伦著,丁新腾译《有机合成切断法探讨》、《有机合成设计(合成子法的习题解答式教程)》,上海科技出版社。这两本书很老了。 薛永强等,《现代有机合成方法与应用》,化学工业出版社 张军良等,《有机合成设计原理与应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巨勇等,《有机合成化学与路线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 有机合成的书细细读一本就足够了,关键是利用这本书把有机化学教材上零散的知识点综合

化学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附标准答案)[1]

化学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竞赛试题 合分人: 复查人: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不能使用的方法有:( A ) A .蒸馏; B .升华; C .重结晶; D .色谱分离; 2.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时,一般杂质含量不超过:( B ) A .10%; B .5%; C .15%; D .0.5%; 3.重结晶提纯有机化合物脱色时,活性炭用量不超过:( B ) A .10%; B .5%; C .15%; D .0.5%; 4.重结晶时的不溶性杂质是在哪一步被除去的? ( B ) A .制备过饱和溶液; B .热过滤; C .冷却结晶; D .抽气过滤的母液中; 5.用混合溶剂重结晶时,要求两种溶剂;( C) A .不互溶; B .部分互溶; C .互溶; 6.测熔点时,若样品管熔封不严或加热速度过快,将使所测样品的熔点分别比实际熔点:( B ) A .偏高,偏高; B .偏低,偏高; C .偏高,不变; D .偏高,偏低; 7.如果一个物质具有固定的沸点,则该化合物:( B ) A .一定是纯化合物; B .不一定是纯化合物; C .不是纯化合物; 8.微量法测定沸点时,样品的沸点为:( B ) A .内管下端出现大量气泡时的温度; B .内管中气泡停止外逸,液体刚要进入内管时的温度;

C.内管下端出现第一个气泡时的温度; 9.利用折光率能否鉴定未知化合物? ( A ) A.能;B.不能;C.不一定; 10.下面哪种干燥剂不适用于干燥N,N,N’,N’-四甲基乙二胺:( CD ) A.MgSO4;B.CaH2;C.P2O5;D.CaCl2; 11.用下列溶剂萃取水溶液时,哪种有机溶剂将在下层? ( BD ) A.二氯甲烷;B.乙醚;C.乙酸乙酯;D.石油醚; 12.乙醇中含有少量水,达到分离提纯目的可采用:( C ) A.蒸馏;B.无水硫酸镁;C.P2O5;D.金属钠; 13.搅拌器在下列何种情况下必须使用:( B ) A.均相反应;B.非均相反应;C.所有反应 14.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馏出液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后用饱和食盐水洗涤的作用是除去:( A ) A.碳酸钠;B.乙酸;C.硫酸;D.乙醇 15.手册中常见的符号n D20,mp和bp分别代表:( B) A.密度,熔点和沸点;B.折光率,熔点和沸点; C.密度,折光率和沸点;D.折光率,密度和沸点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45分) 1.遇到酸烧伤时,首先立即用( 大量水洗),再用3-5%的( 碳酸氢钠) 洗,然后涂烫伤膏。 2.顺-丁烯二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反-丁烯二酸( 大),因为前者( 极性大)。3.固体化合物中可熔性杂质的存在,将导致化合物的熔点( 降低),熔程( 增长)。 4.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液体混合物的沸点彼此接近时,可以利用( 分馏)的方

沈阳药科大学有机化学笔记

沈阳药科大学有机化学笔记 四重要的羰基酸1,乙醛酸为无色糖浆状液体,易溶于水. 2,丙酮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可与水混溶,酸性比丙酮和乳酸都强. 3,β-丁酮酸又称乙酰乙酸,是无色粘稠液体,酸性比丁酸和β-羟基丁酸强,可与水或乙醇混溶.临床上把β-丁酮酸,β-羟基丁酸和丙酮三者总称为酮体.酮体是脂肪酸在人体内不能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中间产物,大量存在于糖化酶尿病患者的血液和尿中,使血液的酸度增加,发生酸中毒,严重时引起患者昏迷或死亡. 4,α-酮丁二酸又称草酰乙酸,为晶体能溶于水在水溶液中产生互变异构,生成α-羟基丁烯二酸,其水溶液与三氯化铁反应显红色. α-酮丁二酸具有二元羧酸和酮的一般反应.如能成盐,成酯成酰胺与24-二硝基苯肼作用生成2,4-二硝基苯腙等. 立体化学基础按结构不同,同分异构现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的连接次序不同而产生的异构,称为构造异构.构造异构包括碳链异构,官能团异构,位置异构及互变异构等.另一类是由于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位置不同而引起的异构,称为立体异构.立体异构包括顺反异构,对映异构和构象异构. 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在振动的方向与其前进的方向垂直.普通光的光波是在与前进方向垂直的平面内,以任何方向振动.如果使普通光通过一个尼科尔棱镜,那么只有和棱镜的晶轴平行振动的光才能通过.如果这个棱镜的晶轴是直立的,那么只有在这个垂直平面上振动的光才能通过,这种只在一人方向上振动的光称为平面偏振光,简称偏振光. 实验证明,当偏振光通过葡萄糖或乳酸等物质时,偏振光的振动方向会发生旋转.物质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发生旋转的性质称为旋光性.具有旋光性的物质称为旋光性物质,或光活性物质.旋光性物质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旋转的角度,称为旋光度,用α表示.如果从面对光线入射方向观察,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顺时针旋转的物质称右旋体,用+表示而使偏振光的振动方向逆时针旋转的物质,称左旋体用表示. 旋光度和比旋光度旋光性物质的旋光度和旋光方向可用旋光仪来测定. 旋光度的大小和方向,不仅取决于旋光性物质的结构和性质,而且与测定时溶液的浓度(或纯液体的密度),盛液管的长度,溶剂的性质,温度和光波的波长等有关.一定温度,一定波长的入射光,通过一个1分米长盛满浓度为1g ml-1旋光性物质的盛液管时所测得的旋光度,称比旋光度,用tλ表示.所以比旋光度可用下式求得式中C是旋光性物质溶液的浓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有机化学学习心得 杨磊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能、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学科。迄今已知的所有化合物中,绝大多数属于有机化合物。近两个世纪来,有机化学学科的发展,揭示了构成物质世界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键合的本质以及有机分子转化的规律,并设计、合成了具有特定性能的有机分子,它又为相关学科(如材料学科、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技术和材料。有机化学是一系列相关工业的基础,在能源、信息、材料、人口与健康、环境、国防计划的实践中。在为推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努力中,已经并将继续显示出它的高度开创性和解决重大问题的巨大能力。因此,有机化学是整个“化学大厦”中最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学好有机化学是学好整个化学学科的关键所在。 有机化学在我学了一个学期以后明白了有机化学的最大难 处就是化合物多,有机反应多,十分难以掌握。有机化学的另 外的一个特点就是变化复杂。变化中可能还有变化,有的比较 简单的题目,但是稍加变化以后就会很复杂。比如说许多炔烃 的反应要联系到烯烃的反应,一些不同的物质却有着相同的反 应规律,还有命名中有许多小的细节上的变化都可以出题。所 以这些变化更加难学,有机化学的反应多但是及不上变化多,

无论有多少的机理,规律,只要把几个融合一下就可以产生不同的变化,出出来不少的题目,这样就难住的大家。所以有机化学最难学的就是学习规律,学习机理,学习到了以后还要把这些机理融合起来,要知道如何地变化,这样才能把一些机理题和合成题作好,我们学习有机化学才有实用的价值。所以我们可以说有机化学最难的不是那些方程式,而是那些方程式变化了以后你还是否知道的问题,只要在学习的时候多多地总结,多多地复习,多多地了解不同的变化,并且用这些不同的变化来丰富自己的有机化学的知识,这样才是学习好有机化学的正确方法。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学科,其理论也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得以建立和发展的。这就决定了有机化学不可能像其他学科那样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只能是经验或半经验性的。随着学习的深入,起化学反应及现象也越来越多,要记住这些反应及现象也越来越困难,但是有机化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也必然有其理论性和规律性的地方,掌握这些理论和规律对于学好有机化学是大有裨益的。同时掌握对这门课的学习方法,善于归纳总结,并联系实际也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 下面将结合我在有机化学学习中的心得,分类论述我是如何学习有机化学的。 首先,我对通过学习有机化学这门课程学习到的东西进行一个梳理。

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复习重点

一、实验室的常用消防器材 二氧化碳灭火器(最常用的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用于油类着火、用后污染大、难处理)、四氯化碳灭火器(不能灭钾、钠着火,因为CCl4 在高温下会变为有的的光气)、干粉灭火器(用于图书、文件、精密仪器着火)、酸碱灭火器(用于非油类着火) 二、仪器的安装顺序 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条线(全套仪器中的各个仪器的中心线成一直线)、一个面(全套仪器中的各个仪器的轴线都要在同一个平面)、整齐的前提下美观 三、折光率 定义:折光率是有机化合物最重要的物理常数之一n=sin α/sinβ 用途:折光率是衡量液体有机化合物纯度的标志之一,是定性鉴定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手段,也可以确定液体混合物的组成 四、正溴丁烷的制备 原理:NaBr + H2SO4 →HBr + NaHSO4 、n - C4H9OH + HBr n -C4H9Br + H2O 后处理步骤和目的: 1. 等体积水洗涤——除去HBr 、NaBr 2. 等体积硫酸洗涤——除去未反应的正丁醇、副产物正丁醚、1- 丁烯、2- 丁烯 3. 等体积水洗涤——除去过量的硫酸 4. 等体积碳酸氢钠溶液洗涤——中和未除尽的硫酸 5. 等体积水洗涤——除去残留的碳酸氢钠溶液 6. 无水氯化钙干燥——除去水分,出去未除尽的醇 注意点: 1. 加料顺讯不能颠倒,水(减少HBr 挥发、防止产生泡沫、降低浓硫酸的浓度以减少副产物的产生)→浓硫酸→正丁醇→NaBr 2. 加料时应不断摇晃①防止局部过热;②防止局部炭化;③防止NaBr 结块,影响HBr 产生 3. 回流过程中应不断摇晃烧瓶,以增加两相接触几率 4. 正确判断粗产品是否蒸完①馏出液由浑浊变澄清;②蒸馏烧瓶内油层消失;③取几滴馏出液,加少量水摇动,无油珠 5. 馏出液要充分洗涤,分液干净彻底,不能颠倒洗涤顺序,注意产物在上层还是在下层 五、减压蒸馏 用途:分离纯沸点较高或高温时不稳定(分解、氧化、聚合)的液体及一些低熔点固体有机化合物 装置:蒸馏、保护及测压、抽气(减压)三部分 1. 蒸馏部分 热源、圆底烧瓶(少量可用梨形烧瓶)、克氏蒸馏头(避免液体暴沸时直接冲入冷凝管)、减压毛细管(使极少量的空气进入液体呈微小气泡冒出,作为液体沸腾的气化中心,使蒸馏平稳进行)、温度计、冷凝管、真空接引管(三叉燕尾管)、接收瓶(茄形烧瓶) 注:不能使用不耐压的平底仪器和薄壁获有破损的仪器,以防装置内处于真空状态时外部压力过大引起爆炸 2. 保护及测压部分:防止易挥发的有机溶剂、酸性物质或水汽进入油泵 安全瓶、冷却阱、水银压力计、吸收塔(①无水氯化钙——吸收水汽;②粒状氢氧化钠——吸收酸性气体;③石蜡片——吸收烃类气体) 3. 抽气(减压)部分 操作步骤: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