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善于寻找新闻的最佳角度

善于寻找新闻的最佳角度

善于寻找新闻的最佳角度
善于寻找新闻的最佳角度

传媒观

2007.05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MEDIAOBSERVER

□石坚

任何一篇新闻报道,没有角度是不可思议的。

任何一个新闻记者,如果不善于寻找“角度”,

那么,他在新闻舞台上则是一筹莫展。

“横看”与“侧看”,观察问题角度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山的

角度不同,山形、山势、山貌因而在看山者的眼中各

有不同。同样,在新闻的采写编过程中,对材料的判

断、取舍、使用,也往往涉及到新闻工作者观察问题、

选择材料的角度各有不同。

“角度”一词来源于摄影,是指摄影者站在不同

的方位去观察客观事物,经过比较,从而选择出最佳

位置进行拍摄。受摄影角度的启发,我们对新闻角度

可以下这样一个定义:即新闻工作者站在不同的出

发点去看待客观事物。换言之,新闻角度就是认识和

表现采访对象的切入点。它包括体验事物的角度,观

察问题的角度,选择新闻事实的角度,展示主题的角

度,表现方式的角度等等。一言以蔽之曰,面对同一

件新闻事实,选取角度不同,写出的新闻报道效果就

会有天壤之别。有时,众多新闻媒介组团去采访同一

件新闻事实,众记者选择角度不同,有的记者写出的

新闻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甚至在全国新闻

大奖中折桂;而有的记者写出的报道则反应平平,名

落孙山。由此可见,选取新闻角度的重要性。

“挖矿”与“打井”,新闻事实开采

著名记者艾丰对于选择新闻角度,有一绝妙的

比喻,在新闻界广为流传,他形象地把选择新闻角度

比作“挖矿”与“打井”。艾丰认为,“新闻角度是指

新闻记者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的角度,新闻价值在

事实内的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

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

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那么,新

闻角度的选择在于这追求新闻价值。”①艾丰还认为;

“选择,从采访就开始了。首先记者从大量的新闻线

索中经过选择,确定报道选题。这是一个重要的选

择——

—具有全局意义的选择,选题选错了,采访和写

作都是很难成功。这犹如打井,打井的地点选错了,

地下没有水,再好的打井技术,再努力的工作,都不

会打出水来。”②

艾丰的比喻是浅显而又深刻的,也是十分贴切

的。同是一条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

不同,挖掘的深浅就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不同,

新闻价值也就不同。那么,新闻角度的选择标准是什

么呢?当然是所报道对象中所蕴含的新闻价值了。新

闻价值应如何界定?艾丰认为:“新闻价值是新近发

生的事实的一种社会属性,是指这个事实可能给人

们带来的新的信息的分量。”③

角度对于新闻采写是十分重要的,这已反复为

新闻界许多实例所证明:

1998年,《新疆日报》决定对新疆的环保问题进

行深入报道,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角度问题。新疆面

积达160万平方公里之多,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

从哪儿跑起?新疆环保问题沉淀极多,风沙肆虐,河

流枯竭,草场退化,良田污染,第一篇新闻报道从哪

里落墨?这好比“老虎吃天,无从下嘴。”经过研究,

他们认为,1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就从塔里木

河写起。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也是新疆的

母亲河。经过艰苦的采访,一篇《塔河还能流多远》

的通讯见报了,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并获1998

年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报新闻奖一等奖和1998

年新疆新闻奖一等奖。

诚如《经济日报》副总编辑庹震所言:“不善于

找‘角度’,是一些当记者的最大的悲哀之一。一篇

报道,文字有限,不可能将大千世界全‘装’进去,必

须有所取舍,有所选择,有所侧重,找准‘角度’,就

善于寻找

新闻的最佳角度

57

MEDIAOBSERVER

2007.05

全国新闻核心期刊·江苏省优秀期刊

可以把该‘装’的一切‘装’进去,把不该‘装’的一切‘筛’

出去。”思辨与表现,选择角度方法

对“角度”,新闻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细细归纳一下,不外乎可以分为这么两大类:一种是观察新闻材料、剖析新闻视角,也就是思辨角度;另一种是在采写新闻时,寻找一个什么样的新闻切入点,即表现角度。本文拟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佳篇常从“格”外出

如何跳出“格”外寻求佳作,是新闻工作者面临的共同课题。

由于长期的习惯思维方式作怪,不少记者观察问题总喜欢循着单因单果的思路想下去,非黑即白,非丑即美。在新闻采写中如何突破这种线性思维方式,扩大视野,开阔思路,往往成为新闻采写成败的关键。

浏览新闻佳作,你就会发现,一些上乘佳作最初的线索,即写作时切入点往往为人们所想不到。原新华社社长郭超人说过三句话,即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想不到,做不到,就不能当记者;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你也能想到,能做到,你能当记者,但可能是一个一般记者;惟有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的,你想到了,做到了,才能当一个好记者。

其实,我们在观察、

分析新闻材料时,在选择写作的切入点时,又何尝不是这样,角度要“新”,切入点要“刁”,必须是多数人所想不到的。

如何才能选出多数人想不到的“角度”?我的理解就是要独具慧眼,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能想到别人所想不到的,而这里往往蕴含着很高的新闻价值。

2002年,亚洲议会和平协会第十三届年会在重

庆召开,新华社记者在会上采访,密切注视着朝韩双方动向。会议第一天,朝方代表做了发言,记者在会议间隙采访了朝、韩、俄等国代表,写出了有关朝韩和解的稿件,但角度不新,采访组领导决定先压一天再说。第二天,韩国议长李万燮发言后,经过通道走向座位时,与起身致意的朝鲜代表金秀学握手,并交谈致意。就在其他媒体记者还感到茫然时,新华社记者吴晶抓住这一切入点,写出了独家新闻“我们将开辟历史的新篇章———记朝韩议会间的历史性握手。”

朝韩握手一瞬间,是历史性的一瞬间,为许多记者没想到,连凤凰卫视、央视都错过了这一历史性时刻,然而新华社记者却敏感地抓住了这一瞬间,寻找

到了一个全新的角度,一个“人无我有”

的角度。(二)过眼旧闻觅新意

过眼旧闻觅新意,就是新闻采编人员要善于从已经过去的“旧闻”中觅出新意来,将“旧闻”巧妙地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从“旧闻”

中找出新闻来。地铁通车,在不少城市可能算头号新闻,但在1999年的北京早已不是什么新闻了。

早在30年前北京建过地铁一期线,15年前又建过二期环线,如今建起了三期线,不少人每天上下班都乘地铁,北京人早已对此没有多少新鲜劲了。但《人民铁道》报的记者从老问题中找出新角度,抓住了“地铁列车首次穿过世界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这样一个新角度,激活了全文,并把30年前和15年前一期、二期地铁的旧闻当作背景,推陈出新,使得地铁通车这样一个老话题生发出新意来。这条消息荣获1999年中国新闻奖二等奖。

(三)善选一角显全局

何谓新闻最佳角度,简而言之,就是找到揭示普遍社会现象的突破口,对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报道。这个最佳角度,宜小不宜大。当然,这个“小”,必须是即典型生动又事连宏旨的,能通过一滴水来折射太阳的光辉,能通过一枝红杏尽显满园春色。

《中国法制报》1984年曾载过一篇题为《长街无

处不飞花

万紫千红扮京华》的消息,写得是国庆期

间北京街头近有万盆鲜花无一丢失的小事,却在当年的全国好新闻评选中获得大奖,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国庆期间,近百万盆鲜花摆在北京街头,争奇斗艳,百卉吐芳,为节日的北京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却没有一盆丢失和损坏。这种不起眼的细微小事,在有些记者眼中,很可能是小事一桩,不屑一顾。

然而,在北京街头这扇“窗口”中,我们看到了新时期首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看到了首都人民美好的心灵。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谁说又不是大事呢?作者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反映了重大主题。

——————————————————————————————————————————

参考文献:

①见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第128页

人民日报出版

社1999年4月

②见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第17页(同上)③见艾丰《新闻采访方法论》第112页(同上)④见庹震《新闻采写艺术》第6页

中国工人出版社

1996年9月

业务探讨

58

新闻写作练习题有答案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夏玲) 新闻知识写作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2、故意失实 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失实 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4、用事实说话 指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或者说是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总之,是“事实”和“观点”的结合。 5、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 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的下去。 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6、新闻角度 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7、“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倒叙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把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叙述,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叙述。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8、“蒙太奇”结构 把新闻事件的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利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组合和连接而成写作表现方式。 9、新闻语言 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叫做新闻语言。 10、新闻白描 新闻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11、新闻背景 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

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的内容分析

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的内容分析 摘要:本研究使用内容分析研究法,通过对2001年至2008年“百度新闻”中精神病报道的抽样分析,旨在把握大众传媒对“精神病”议题构建的总体特征。研究发现,大众传媒对精神疾病的报道脱轨于健康传播路径,在“精神卫生日”和平日报道中存在着总体风向的差异。另外,大众传媒对精神病人存在“妖魔化”倾向,且缺乏对精神疾病防治和相关体制的结构性反思。 关键字:百度新闻;精神病报道;内容分析 研究目的与意义 据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在各类精神病的患病率已经达到13.4%,全国约有1600万人受到精神病的折磨。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正在逐渐全民化和低龄化。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对精神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如何保障精神病患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如何构建一个将精神病人融入其中的和谐的、充满人性色彩和人文关怀的社会是当下的重要课题。 在福柯的《疯癫与文明》中,我们从历时的维度看到在西方社会中,精神病人是如何作为一个具有特殊隐喻的群体被不断排斥在常人社会之外,并被加诸各种奇异的治疗方法和非人道的对待。时至今日,精神病患者依然被视为社会中的“异类”和“他者”,被贴上各种各样名不副实的标签,生活在人们怀疑和鄙弃的目光中。与作为“虚弱无力、需要他人照顾”的弱者化表征的一般性疾病相反,“精神病”往往让人联想到“狂躁”、“暴力”和“无理智”——在这种态度的形成过程中,大众传媒的符号构建和涵化功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当下媒体中对精神病的报道强度和方式,勾画出媒体报道的群像,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和理性判断媒体与塑造大众精神病相关文化心态之间的关系,也能够发现媒体语境对于“精神病”偏见与误读。另外,从更为实际和宏观的层面而言,精神疾病关涉到人类健康、疾病文化以及各种伦理、法律等各种重大课题。在健康传播维度中,大众传媒在专家意见与公众健康意识之间扮演着桥梁角色,成为疾病防治中的重要环节。因此,这项研究同时也有助于指导媒体如何在精神疾病防治和普及相关的健康知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研究回顾 美国学者Burgner. G .Cross、Wahl. O. F、Roth..R、Rose .D、Wilson. C 、Stuart. H 等学者在对近十年来的纸质和电子媒体研究中发现,大众传媒是公众对于精神病患者和精神疾病相关知识的最主要来源。但是,不论在娱乐节目还是新闻报道中,媒体都倾向于对精神病患者进行负面的再现,给他们贴上暴力和犯罪的标签。而且,媒体的负面呈现对公众态度具有一定的涵化作用,使公众对精神病患者产生了不恰当的排斥、歧视和恐惧心理。 在国内,目前大陆对精神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医学、法学、犯罪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基于传播学的研究尚是一片空白。王正祥在《国外媒体精神病患者负面再现研究及启示》(2007)一文中回顾了国外学者对精神病患者在媒体中形象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对国内的同类研究提出了展望。港台方面,王美珍的《台湾报纸对精神病患烙印化之初探》(2004)探讨了台湾的纸媒对精神病患者形象塑造上存在的刻板印象。 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 话语分析大师米歇尔·福柯认为,“话语与权力密不可分……话语是各种机构通过一种界定和排斥的过程运用其权力的手段”。在一个带有后现代特征的大众媒体环境中,人们也越来越倾向于不再将媒体“看做传送信息和思想的中性的工具”,而是看做文化构建和权力生产的重要中介。“媒体和社会并不是分离的,相反,社会性不断在媒体里得到定义。或者,如后现代主义者所说,媒体即

新闻评析角度

新闻评析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就是否真实就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就是新闻的生命,就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就是否新鲜,就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瞧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与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就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就是记者认识与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就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与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就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就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就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就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与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与侧重点。 如何评析: 就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就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就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就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与细节描写。就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与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就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就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新闻写作知识》讲义

《新闻写作知识》讲义 一、新闻的概念及基本要求 把新闻作为一门科学进行研究,从1845年德国学者普尔兹所著《德国新闻事业》算起,迄今不过一百多年。若以美国新闻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兴起为标志,也仅为一个世纪左右。我国的新闻学研究迟于欧美国家,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行。由于该学科作为一门专门的研究对象起步较晚,所以,我们在学习新闻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一些著作的提法或者分类并不统一,但它们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原理都是相通的。我国的新闻理论主要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新闻学理论,但又有所不同。 (一)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很多定义,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研究者对它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西方,对新闻的严肃定义有:“新闻就是变迁的记录”——英国《泰晤时报》,“新闻就是新鲜报道”——英国《牛津字典》等等,在国外对新闻的幽默定义也有许多,比如:“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美国《纽约太阳报》博加特等。 我国学者对新闻也有一些定义,比如:“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很重要事实”——范长江;“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 我们一般指的新闻,可以理解为: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这一定义体现了三个要点: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新闻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第一要素。 凡是新闻文体,不论消息报道,还是通讯、特写,在写作上都应当做到新、快、短、活。 (二)新闻的分类 新闻按体裁分类,大致可以分为:消息、通讯、新闻特写、以及新闻边缘体裁。新闻边缘体裁主要包括:报告文学、调查报告、采访札记、工作研究、来信等。 新闻分广义的新闻与狭义的新闻,上段的分类是按广义的新闻进行分类的,它们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中常见的报道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又称电讯(通过电报、电传、电子计算机传输的消息)。它是报纸上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一种新闻报道体裁,也是最直接、最简练、最迅速地向读者传播新闻信息的报道方式。 (三)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要素,是指新闻构成的主要因素。交待新闻要素,是把事实报道清楚的起码条件。一般来讲,在传统的新闻学讲义中,我们常提到的是五要素,所谓五个W(When,Where,Who,What,Why——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在西方新闻学有一个观点,认为新闻学除了五个W外,还应增加一个H(How——怎么样,何果),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 (四)新闻语言 在写新闻时,有的作者常用写散文或者写评论的方式写新闻,其实,它们之间的语言要求是不一样的。文学语言是艺术的语言,评论语言是说理性语言,新闻语言则是表述事实的语言。

新闻的基本结构与要求

新闻的基本结构与要求 魏俊宝 新闻结构,指的是一条新闻报道的外部架构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的内部组织结构形式。 新闻外部架构的组成由:标题、电头、导语、主体、背景、结尾六个部分。 组织形式指的是新闻报道的外部架构组络,就是把导语、主体、背景等基本零件有机的结合。新闻内容的内部结构形式一般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电视新闻还有总分式) 一标题:标题是新闻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 标题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三大作用①揭示主题②表明观点③吸引观众 如:臧天朔:成也朋友,败也朋友(央视),升井!升井!生命奇迹(智利矿难、央视) 突破!李娜闯入决赛创造历史 娜样怒放!李娜荣夺得法网冠军 李娜成亚洲球员大满贯第一人 标题写作要点: 标题要鲜明、准确、简洁,以实题为主,讲究文字的排列美; 尽可能将新闻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写入标题; 标题中尽可能多地纳入新闻五要素; 电视专题标题一般不超过七个汉字。 二导语:是新闻整文的第一个自然段,要求用一句话或简短的一个自然段。将新闻的最新鲜、最主要、最重要的内容进行概括地交待。 一般导语里至少要具备三个以上要素。 导语形式一般有:①叙述式②小结式③描写式④设问式 导语的作用①反映新闻主题②概括新闻基本事实③吸引受众④表明媒体观点 三新闻主体:导语通常是对新闻主体的高度艺术概括,新闻主体承担着进一步具体表现和说明新闻主题的任务。 导语与主体的关系可以看着是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略叙与详叙的关系。 新闻主体部分应注意的问题: 紧扣主题 选材要具体、充实 层次段落分明、起承转合自然 新闻主体写作务必注意层次。如果层次混乱,那么这条新闻就不知所云。什么叫层次呢?层次是新闻主要内容的表现次序。通常也叫意义段,逻辑段。我们在撰写新闻文稿时,是将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一定的关系安排其先后次序,一层层有步骤地表现出来,前后连贯,组织成一条完整有机的文稿。所以,我们安排层次时,一定要做到清晰、连贯。 新闻层次的方式,我们一般采用记叙文的层次结构方式: 一、按照时间的先后安排层次; 二、按照空间的交换安排层次 三、按照材料的性质安排层次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会议报道中的会议内容、领导调研活动中的讲话。层次安排尤为不能混乱。 “认为”一般指“看法” “指出”一般指“问题”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 写作角度或称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同是一条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挖掘的深浅就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不同,新闻价值也就不同。一个优秀的记者,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角度来表现新闻主题。 新闻的写作角度,又可以粗分为两类。 一是观察新闻材料、掂量新闻材料的角度,或者叫思辨角度。这种思辨角度,有时在写作之前的采访过程便已经完成。高明的记者,往往在采访的同时,便酝酿写作角度,做到边采访边思索”心中有数。甚至一俟采访结束,文章结构已酝酿成熟,各段之间的起承转合已经想好,下笔立就。也有的在采访之后,面对一本子材料,反复琢磨、分析,梳理、判断、选择。 二是表现的角度,多指技巧而言,也即如何选准切入点而言,往往比较具体。但两者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本章将两者结合起来谈。 一、全局高度找角度 常常有这种情况,当我们通过采访,记了满满的一本子材料,脑袋里却乱成一团浆糊,不懂得从何下笔,苦思冥想,总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换句话来说,就是不懂得通过哪个侧面去表达。 好些材料,孤立地看,静止地看,在一个部门、一个局部,可能是新鲜的,先进的,有意义的。换句话说,可能是新闻。但是,用发展的观点去看,拿到全局的这个天平上称一称,又可能不是新闻。 对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一件事,你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认为不算新闻,该写的没有写,换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可能是“想断刺

史肠”,会上头版头条。同样,你是“想断刺史肠”,别人则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你把别人的旧闻当作新闻来写,自然没有命中率。这里头的学问,除了新闻敏感外,与记者站得高不高,看得远不远,心中是否有全局、有大局有关。因此,在选择新闻角度时,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俯视的角度,来衡量所采写的文章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所谓全局的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包括国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总方针、政策,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思想动态,较大围的客观性情况,发展趋势、趋向等。这些构成了新闻的社会背景,没有这些大背景,便无法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全局在胸,才会统筹帷幄,才能“游刃有余”,对所要报道的事实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从中选准最佳角度,写出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新闻来。 1987年,建省的信息传出,引起全国各地极大的兴趣,形成了轰动一时的“热”。作为隔海相望的,如何利用这个机遇,顺应“”这个大潮做足文章,这是人最为关注的。 当时,开放势头正猛,提出“借粤兴桂”。为此,广 西日报社领导要我和承工同志到及两广边境跑一趟。于是,我们跑了半个,走机关,看市场,采访了因“汽车事件”正赋闲的特别行政区原秘书长玉益(后来成为省委副书记兼市委书记),更多的则是向沿途碰上的各级考察团请教对策。采访很认真,记了满满的两个笔记本,到动笔时却犯了难:不知从哪里人手! 可写的题材和角度很多:可以写的开放政策,经济形势;可以写人和商品在;可以写的物产资源、旅游名胜;甚至可以发怀古之幽思,写那位刚直不阿、千古敬仰的人海瑞。作为省报记者,虽然从这些角度写,都有可能见报,但总觉得未把文章做足,未免可惜。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教学总结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 案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 一.新闻体裁 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报道 二.体裁分析 1.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深度的报道。(如:临沧脱贫攻坚系列报道、鉴证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系列报道) 2.专题报道: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评述等,深入系统而又生动反映其发生发展和结果及影响的全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 3.特别报道:是针对特别事件和重大选题,以时序为主线,运用解释、对比、分析等手法,进行事件性报道,使观众全面了解

新闻事实。(如:2013清明记忆-清明节特别报道) 三.选题分析 1.题材分析 针对事件、人物、问题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亮点、寻找特别、确定主题。 2.角度分析 以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的事件、人物为切入口,从不同角度报道篇目的主题。 3.内容分析 以时间为维度,将本单位的工作亮点、工作经验、发展特点、发展成果、发展方向等,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机进行报道。四.前期准备 1.搜寻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整理。 2.采访对象,与事件有关的不同职位、不同年龄的相关人员,使得采访内容具有深度。 3.采访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支撑文章的说服力、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五.方案的实施与运作 1.把采访内容进行总结整理。 2.写稿时要通过事实、人物、事件来体现,使文章主题突出。具有深度。 3.写作时选择切入点要细,注重事情或事件及人物,点和面结合的报道,使文章具有可读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

如何选择新闻报道的角度 新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一个新闻事件,记者站在 什么立场、什么角度去寻找和选择新闻报道的侧重点影响着新闻事实的表现,其新闻价值也会相距甚远。好的新闻角度不仅能使受众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易于接受新闻,更能大大提升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达到最佳的宣传效果;反之,新闻报道简单化等现象则极有可能发生。 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新闻素材,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报道新闻事件,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和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要素。 新闻的主题角度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不可轻视 的重要环节。选择新闻的主题角度应把握好以下两方面:报纸被称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要有强烈的政治性和导向性,因此,新闻的主题角度也就必须紧扣党和政府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中心工作,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新闻报道的主题角度。受众是媒介产品的消费者,也是新闻信息流通的终端接受者;媒体不懈努力希望得到的是受众的注意力,所以媒体要想与受众建立一个有效的传播体系,新闻报道不仅要有指导性和引导性,而且必须具有针对性。现在新闻界有一

个说法,人们的注意力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有人把媒体的竞争称为眼球争夺战,而新闻媒体要想获得胜利,就必须面向受众。受众关心的、有利害关系的和能引起共鸣的,新闻报道就必须针对这些做出选择,确定主题。 在具体的采访写作中,新闻工作者一定要把受众放在首要位置,写受众想看的东西,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新闻素材进行堆砌。 新闻主题决定了新闻素材的选取,选择什么样的主题就需要与之相应的素材作支撑。不同的主题需要不同的素材,因此报道的主题一旦确定,新闻素材就必须围绕主题作出选择,凡是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的材料一定要抓住不放,凡是与新闻主题无关的材料则坚决割舍,一切素材都为表现主题服务。 新闻的表现角度,指记者对同一主题、同一材料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新闻效果。语言怎样表达、结构如何安排、怎样构思新颖,都是表现角度涉及的范畴,它们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能否成功地吸引住受众的注意力。在主题突出、素材充分的基础上,巧妙的安排素材和新颖的构思才能写出别具一格的新闻作品;反之则可能导致报道的 一般化等情况。因此,新闻报道的成功离不开好的主题角度和选材角度,但表现角度也是不容忽视的。 新闻贵在“新”,无论是新闻的主题角度、选材角度还

新闻专题报道分析

新闻专题报道分析

新闻专题报道分析 ——广州恒大夺取亚冠冠军 一场亚冠决赛的胜利,一个俱乐部赛事的夺魁,何以成为整个中国足球界的盛事,甚至刺激到了整个社会的兴奋点。如果仅仅用足球运动是世界第一大运动的说辞进行解释,恐怕是不够充分的。除却足球本身的魅力,足球与民族主义情绪的勾连非常值得注意。作为非战争时期的集体性对抗项目,22名队员和全场数万名球迷聚合在同一时空下,所碰撞和制造出的激情,折射的是一种民族共同体的想象。 北京时间11月9日,在亚冠决赛的次回合比赛中,广州恒大坐镇天河体育场1-1战平韩国球队首尔FC,虽然双方总比分战成3-3平,不过凭借客场进球优势恒大最终力压对手捧杯,这也是中国球队第一次问鼎亚冠冠军。 这一则新闻在近期也成为了各家媒体报道的重点,在广州恒大参加亚洲冠军联赛开始,就引来了媒体的强烈关注,24年后亚冠冠军又重新回到中国,全国人民在欢庆的同时,媒体也做出了不同的报道。 ·《新闻联播》 作为央视的头号栏目《新闻联播》对恒大亚冠之旅给予了特别关注,开创了央视新闻联播报道足球俱乐部的先河。 央视《新闻联播》重点关注了亚冠决赛次回合比赛,在《新闻联播》开播后的要闻介绍中,播音员王宁说道:“今晚8点,2013年亚洲足球联赛决赛次回合比赛将在广州打响,新闻联播将直播连线天河体育场的央视记者,届时本台多个频道将同时直播。”接着《新闻联播》以“广州恒大队今晚冲击亚冠冠军”为题进行了报道。随后李修平连线了现场记者刘建宏,李修平询问刘建宏现场的情况,但刘建宏表示电话断了,因此连线只能搁浅,李修平表示只能接下来进行报道。2分钟后央视再次连线刘建宏,刘建宏说:“首发阵容和第一回合相比有一个位置上的变化……”《新闻联播》介绍当晚的比赛以及连线刘建宏用时3分30秒。《新闻联播》用如此时长报道一场足球比赛无疑创造了报道历史。新闻频道及时报道恒大夺冠不足为奇,但是《新闻联播》能在重播时插入现

试论怎样选择最佳新闻角度

试论怎样选择最佳新闻角度 [角度,是指观察事物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所谓新闻角度,指的是记者选取新闻事实的立足点,表现新闻事实的切入点,揭示新闻主题的突破口。甘惜分教授在其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中说: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采访和新闻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即记者从什么立足点,什么视角,什么突破口,去寻找、挖掘、认识、选择和表现新闻事实,以更充分、更鲜明地体现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记者善于选择新闻角度,将会有效地挖掘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突出事物的个性特征,使自己的新闻报道不同凡响。 一、巧取角度是新闻报道的客观要求 世间万事万物复杂多样,变化无穷,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状态和意义就会有所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一样。同样在新闻报道中,一个新闻事件的出现,一个典型人物的涌现,一个突发事件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而是诸多矛盾、诸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使其呈现出复杂性和多面性,而且每一侧面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表象与特点。对于同一新闻事实,站在不同的位置和角度去观察和报道,其形态各异,所蕴含的意义、所体现的新闻价值,有时连舆论导向都会有区别,甚至大相径庭。因此,记者在进行采访时,对新闻事实要从不同方向切入,多侧面体现新闻价值,选择最佳新闻角度。新闻角度选的好,不仅能体现和提升报道对象的新闻价值,而且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相反,一个好的新闻素材,新闻视角没特点,人云亦云,老生常谈,就没有多少人看,使其新闻价值被埋没,也造成新闻资源的浪费。 二、选择最佳新闻角度的路径和方法 著名记者艾丰把选择新闻角度喻为“挖矿”。他说:“新闻价值在事实内蕴藏是不均匀的,有各种不同的矿床,选择好的角度,就是为了便于记者更迅速、更顺利地开采这些价值,更准确、更鲜明地表现这些价值。”我们选择新闻角度,就是寻找反映事物的最佳位置,也是记者观察、挖掘、表现新闻事实的切入点、着眼点、侧重点。然而,作者面对大千世界,接触到的新闻事实众多,选择角度在实践中如何操作呢?新闻角度选择的思路多种多样,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择其要者,有以下几种: 1.人无我有,从逆向思维中选择新角度。俗话说:“文章切忌随人后”,“求新”是受众的共同心理。新闻除了立意新,还要角度新,通过某一侧面、角度去反映主题,使内容新鲜、形式新颖、语言清新、底蕴深厚,新意盎然。一个事情,别人已经写过了,你不另选角度,一味跟在人家后面重复,炒剩饭,就没什么味道了。如果换个角度,逆向思维,就会柳暗花明,别有洞天。诸如,有一个时期,许多媒体纷纷报道某市长为民解决屋子冷、暖气不热问题,某书记为民解决看病难、入学难问题,以此说明领导心系群众冷暖,重视民生问题。然而,有一家媒体独辟溪经,刊登了《事事都惊动市长怎么得了!》博得一片喝彩。试想,事事都得市长、书记出面才解决,还要政府职能部门和基层干部作什么?要選择有创

(全国版)2020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5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含解析)

概括新闻内容分析报道角度 一、对点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2题。 材料一: 3月24日,在渭南师范学院,汉阳陵博物馆工作人员向大学生讲授穿着汉服的礼仪。 当日,一场主题为“传承历史文化培育人文情怀”的穿汉服、学礼仪活动在渭南师范学院举行。大学生通过学习汉服文化知识、汉族礼仪、汉服展示等活动,感受中华文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以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身着汉服在汉阳陵博物馆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汉代体育游戏——投壶,在互动与交流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渭南新闻网记者崔正博报道) 材料二: 我们小组就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与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 途径展开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是楚雄师范学院在校学生。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 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37%)最多。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最主 要的途径是课堂教育,我们选取了三个历史典故——“闻鸡起舞”“投笔从戎”“三顾茅庐”进行调查,有67.5%的同学仅仅是“了解一些”,还有16%的同学甚至“不了解”。我们还就大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进行了调查,以“对武则天评价”为例,选择“没考虑过此问题”和“不 清楚的”分别为15%和17%,“完全否定”的占16%,“完全肯定”的占20%,而选择“功过参半”的占31%。对四大文学名著, “都没有看过”和“没有看过并且也不打算看”的受访者共计5%,而“多次看过”“都看过”和“看过其中一两部”的比例分别为20.7%、31.5%、42.8%。 (摘编自《关于大学生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 报告——以楚雄师范学院为例》) 材料三: 我不赞成对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特别是虚构出来的关于民国文化 和上海30年代文化的美丽“神话”。我并无意于简单地彻底否定什么,只是想提醒,我们应该用一种更全面的眼光和胸襟,去对待文化,去看取历史。 2003年参加上海城市精神大讨论,我在《城市:寻找精神的力度》一文中写道:“当我们赞美着名门淑媛从豪宅楼梯上风情万种款款而下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杨树浦走在瑟瑟寒风中面黄肌瘦的芦柴棒、小珍子。” 其后,我在各种文化研讨中不断提出,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的文化有其鲜明特色,也有它值 得肯定的历史业绩,特别是作为民族历史进程的一个环节,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简单、粗暴地否定,不是科学的态度。但我不赞成对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文化的简单肯定和赞美,特别是虚构出来 的关于民国文化和上海30年代文化的美丽“神话”。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 新闻的结构,是指新闻这种文体的“结合构造”的样式。 新闻有无结构,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任何一种文体都是有结构的。这里要讨论和研究的是:新闻这种文体的结构有没有特点?是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新闻在广义上说,分新闻(指消息,下同)、通讯和特写三大类。这三大类中,通讯和特写的结构,我们以为至今还没有什么特点,它们与一般写实记事文体的结构大体相同。如果一定要套用“凤头、猪肚、豹尾”等说法,也只能衍化出“生动的开始,曲折的过程,巧妙的结束”等一类大同小异的模式来。因此,可以这样说,通讯和特写作为一个总体,它们的结构还说不上有什么特点或特色。 新闻则不一样了。它在漫长岁月的演变中,特别由于它的功能——快速传播信息的功能的突出发展,它已经在结构上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点或特色。换句话所,新闻作为一个总体,它和通讯、特写不一样,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独特的结构样式了。 “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是来源于国外(美国)的一种有关新闻结构的说法,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 所谓“倒金字塔”式结构,是指新闻的结构样式,如同倒过来的金字塔,把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最前面,紧接着的是次要事实,然后是

再次重要的事实……,以此递减到结束。例如—— 尼克松耳后切除一块癌肿块 美联社纽约8月8日电纽约市康奈尔医疗中心的医生上周为前总统尼克松做了四小时的手术,从他左耳后面切除了一个一平方英寸(六点五平方厘米)的癌肿块。 上星期四用一种当地的麻醉剂为尼克松做手术的普赖奥洛医生说,“肿块已全部切除”。 普赖奥洛昨天说,尼克松患的是一种基础细胞癌,类似于从里根总统结肠内切除的皮癌。这是一种“非常轻微类型的癌,实际上永远不会向别处扩散”。 普赖奥洛说,“这是一个大肿瘤。”并说他从尼克松左肩取下一块皮肤移植到伤口上。 尼克松在切除肿瘤的当天便出了院,并到他的新居休养。 这种结构样式的新闻,有助于最迅速地传播新闻消息,并方便编辑编发稿件、读者阅读新闻,因此至今仍为大多数新闻工作者所接受。 “倒金字塔”式结构的说法也有缺点: 第一,它容易使人机械地理解,新闻结构非要这样严格地按照“第一重要内容”、“第二重要内容”、“第三重要内容”……这样的排行来安排不可,而客观事实的重要性,时常是很难像用天平那样秤得准足的。 第二,新闻工作实际中的情况也非完全如此,有时候最重要的内

浅析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612501249.html, 浅析新闻报道角度的选择 作者:张申菊 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05期 【摘要】方便快捷的现代通信手段基本上已经消除了各新闻媒体对重大事件报道的时间差,独家新闻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式。新时期下,我们的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应该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精”式的模式转变。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是今天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实要求。新闻报道是否成功?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报道新闻角度角度选择 在新闻媒体竞争日益激烈,在业界还在为“渠道至上”还是“内容至上”争论不休的时候,媒体人应该从新闻本身找突破——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就是“角度制胜”。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角度决定影响力,新闻角度是一个关乎报道成败的关键因素。所谓新闻角度,是指新闻采写者在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构成事物的各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中国古代著名诗人苏东坡有一句脍炙人口的诗句把这个道理诠释得很明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他描写的是在庐山面前,因看山的角度不同,大山所呈现出不同的风景。同理,对同一新闻事实,不同的媒体不同的记者在同一时期会做出不同的报道,有的新颖出彩,有的则千篇一律。受作者个体身份、性格、素养、情感、学识等因素的影响,判断和选择新闻角度的能力自然就不同。 一个新闻角度就是作者为受众提供的一个观察事物的“窗口”,从不同的窗口就会看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风景。什么是最佳角度?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也是选择新闻角度的坚实基础。构成事物的诸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哪些因素、哪些侧面会给人 以新的感觉、新的启示、新的教育、新的指导,选择哪一个侧面更鲜明、更能叩响受众的心弦,就应该选择哪个侧面作为新闻报道的角度。这个角度既能深刻反映报道对象的本质,又能准确 体现时代的需要,受众最想知道、作者最能讲透、行文引人入胜的角度,这就是新闻报道的最 佳角度。那么,在新闻报道中如何才能寻找、选择到新鲜脱俗的角度,做到“人人眼中有,人人笔下无”,更好地表现报道主题呢?笔者认为,要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坚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三贴近原则,开阔思维,挖掘和选择那些能给人以新感觉、新启示,且脉络清楚、特色鲜明的新闻因素作为最佳报道角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全局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找角度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用这句诗词来形容寻找最佳新闻角度需要登高效应最为贴切。全局宏观高度和大局意识是最能展现全景的角度,从全局高度、宏观视野去全方位地报道新闻事件,突出报道的宏大性、全面性和权威性。这是媒体完成重大事件的主要报道任务的常

记者选择角度发现新闻的几种方法

角度,就是人们观察事物的位置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在新闻采访和写作中认识和表现新闻事实的着眼点和侧重点”。是记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从一事物同它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个性特点和思想意义。构成事物的每个因素和各个侧面,都是新闻报道可以选择的角度。新闻记者对采集的新闻素材,要进行分析比较,找准最佳视点,选取最佳材料,择取最佳表现手法,来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 旧闻里面提炼新闻 新闻突出个新字,但旧闻经过提炼、改造也能变成新闻。有的旧闻有了新闻由头,就能变成新闻;有的新闻刚刚发生,没有事实加以证明,采用旧闻的材料,可以使新闻更加丰富、可信。 旧闻变新闻需要具备三个要素: 1.新闻由头。没有新闻由头,旧闻很难改造成新闻。 2.新闻背景。新闻事件发生有较长的历史背景做积淀。 3.新闻事实。 在河南许昌有一支拥军队伍,20多年来她们把消防官兵当成自己的孩子,为他们洗衣、缝补,给他们家长般的关心和爱护,她们被子弟兵亲切地称为“老妈妈服务队”,每年到了八一建军节各媒体都要对“老妈妈服务队”进行报道,老妈妈们20多年积累下来的拥军情在新闻报道时也被重复表现为洗衣、缝补和理发等看似简单的拥军活动。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老妈妈服务队有了新变化,在老妈妈的影响下,很多年轻的市民自愿加入到了拥军队伍中,“老妈妈”们年龄大了,又有年轻的市民,女的、男的积极接过拥军接力棒加入到服务队,“老妈妈服务队”已经成为市民拥军的代名词。于是就采写了《老妈妈服务队有了接班人》,以老妈妈服务队的接班人作为新闻由头,不仅在新闻中回顾了老妈妈们20多年的拥军情,又以接班人的加入展现了市民大众殷切的拥军情意。 大新闻里提炼小新闻 大新闻提炼小新闻,实际上就是分解新闻,把一篇新闻分成多篇新闻。 分解新闻的常用方法有四种: 1.按时间顺序提炼。就是按照新闻的发生、经过、结束进行提炼,可提炼出连续报道的许多题目。 2.按新闻的内容提炼。 3.按体裁提炼。就是根据新闻事件和人物提炼出消息、特写、通讯、述评等多种体裁,一件事和一个人物可用消息、特写、通讯等不同的新闻体裁进行报道。 共性新闻里提炼独家

新闻评析角度

新闻评析角度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新闻评析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否真实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如何评析: 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和细节描写。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和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

新闻报道拍摄策划方案 一.新闻体裁 系列报道、专题报道、特别报道 二.体裁分析 1.系列报道:围绕同一新闻题材、新闻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作多次、连续的报道,各条报道之间没有外在的时态连续,却集合在同一主题思想下,以求对新闻事实作比较系统、全面、深度的报道。(如:临沧脱贫攻坚系列报道、鉴证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系列报道) 2.专题报道:对现实生活中某些具有典型意义和较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人物、事件、问题、社会现象等,进行记录调查分析解释评述等,深入系统而又生动反映其发生发展和结果及影响的全过程,揭示主题的深刻意义。 3.特别报道:是针对特别事件和重大选题,以时序为主线,运用解释、对比、分析等手法,进行事件性报道,使观众全面了解

新闻事实。(如:2013清明记忆-清明节特别报道) 三.选题分析 1.题材分析 针对事件、人物、问题现象进行分析,发现亮点、寻找特别、确定主题。 2.角度分析 以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的事件、人物为切入口,从不同角度报道篇目的主题。 3.内容分析 以时间为维度,将本单位的工作亮点、工作经验、发展特点、发展成果、发展方向等,运用对比、分析的手法机进行报道。四.前期准备 1.搜寻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整理。 2.采访对象,与事件有关的不同职位、不同年龄的相关人员,使得采访内容具有深度。 3.采访内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支撑文章的说服力、确保报道的真实性。 五.方案的实施与运作 1.把采访内容进行总结整理。 2.写稿时要通过事实、人物、事件来体现,使文章主题突出。具有深度。 3.写作时选择切入点要细,注重事情或事件及人物,点和面结合的报道,使文章具有可读

新闻评析角度

新闻评析角度 1、真实性分析?? 评价一篇新闻报道,内容是否真实是首先需要考虑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的根本要求。?? 2、新闻价值分析?? 迅速而准确地判断某一事实的政治意义?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会引起读者的广泛兴趣?? 及时判断某一事实是否新鲜,是否会对全局产生积极的影响? 及时判断同一新闻事件中的许多事实的重要性大小? 善于从复杂的事实中看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增强采访写作的计划性和新闻报道的预见性。?? 3、主题分析?? 新闻主题是新闻作品的中心思想,是记者认识和提炼新闻事实的思想结晶,是新闻作品内容所具有的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的体现。?? 主题是否符合新闻事实,事实是否构成记者所定主题的依据。? 主题是否具有社会意义、针对性? 主题是否鲜明、深刻、集中?? 4、报道角度?? 新闻角度(视角):新闻记者发现、挖掘和表现新闻事实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如何评析:?? 是否揭示事物本质或能说明问题,思想性的体现?? 是否对某一方面工作具有影响或指导意义?是否适合受众心理?? 5、表达方法分析?? (1)叙述是消息写作使用的主要表达方法,包括顺叙、倒叙、插叙。准确恰当、清楚明白、有条不紊。?? (2)描写——着眼于“样子”;以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想象。分为人物、场景和细节描写。是新闻素描、现场目击这类消息体裁的主要使用手法。? (3)说明: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有关背景资料进行介绍和解释,便于读者理解新闻内容。一般穿插在报道过程中。?? (4)对比把相反或相对的新闻事件或同一事件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或相映衬,明确是非,表达主题思想。运用时应该恰当、鲜明、典型、有力。?? (5)设置悬念:做扣子、关子。在新闻作品中,由于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较为曲折或具有一定戏剧性,作者为增加可读性,趣味性,在作品中能够设置悬念,引起受众兴趣,然后再解释、解除悬念。悬念要与事实相关,做到简而精。?? 6、语言分析?? 新闻语言是表达新闻事实的手段,传播新闻信息的载体,新闻报道要锤炼语言,准确地阐述事实,体现较高的美学价值。??

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

新闻报道的基本结构 【篇一:新闻的基本结构与要求】 第三节新闻的基本结构与要求 魏俊宝 新闻结构,指的是一条新闻报道的外部架构的组织形式和内容的内 部组织结构形式。 新闻内容的内部结构形式一般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悬念式、并列式(电视新闻还有总分式) 一标题:标题是新闻结构重要组成部分,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 看题。 标题的作用概括起来有三大作用①揭示主题②表明观点③吸引观众如:臧天朔:成也朋友,败也朋友(央视),升井!升井!生命奇 迹(智利矿难、央视) 突破!李娜闯入决赛创造历史(法网、央视、2011 6 2) 娜样怒放!李娜荣夺得法网冠军(央视 6 4) 李娜成亚洲球员大满贯第一人(央视 6 4) 消息与通讯专题标题的区别:消息是实题,专题可以实题也可以虚题;消息有单行、多行等多种形式的标题、专题基本是单行形式标 18 题。 标题写作要点: ①标题要鲜明、准确、简洁,以实题为主,讲究文字的排列美;②尽可能将新闻中最有价值的内容写入标题; ③标题中尽可能多地纳入新闻五要素; ④电视专题标题一般不超过七个汉字。 新闻主体部分应注意的问题: ①紧扣主题 ②选材要具体、充实 ③层次段落分明、起承转合自然 新闻主体写作务必注意层次。如果层次混乱,那么这条新闻就不 19知所云。什么叫层次呢?层次是新闻主要内容的表现次序。通常也 叫意义段,逻辑段。我们在撰写新闻文稿时,是将内容分成若干部分,按照一定的关系安排其先后次序,一层层有步骤地表现出来,

前后连贯,组织成一条完整有机的文稿。所以,我们安排层次时,一定要做到清晰、连贯。 新闻层次的方式,我们一般采用记叙文的层次结构方式: 一、按照时间的先后安排层次; 二、按照空间的交换安排层次 三、按照材料的性质安排层次 这里特别提醒的是,会议报道中的会议内容、领导调研活动中的讲话。层次安排尤为不能混乱。 “认为”一般指“看法” “指出”一般指“问题” “要求”一般指“要求做到的” “强调”一般指“务必做到的” 四新闻背景:新闻背景是指与新闻事件或人物有关的历史条件及其与周围事物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与新闻事实(事件)有联系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政治原因、因果联系、地理特征、科学知识等内容。 新闻背景的作用:①交待事件发生、人物成长过程的事件②扩大新闻信息量③传授更多的相关知识④通过比较、存托更鲜明地阐述新闻20 事件的意义、从而提高新闻价值。 新闻背景的作用类型: 一、衬托对比性材料 二、注释说明性材料 三、分析解释性材料 新闻背景的内容类型: ①历史背景②人物背景③地理背景④事件背景 新闻背景应注意的问题: ①紧扣主题,少而精,防止喧宾夺主; ②针对不同媒体、不同传播对象、确定是否交待背景、交待什么样的背景 ③选择最适当的位置。 五、结尾:新闻结尾是整条新闻的最后部分。 新闻结尾的形式一般有①小结式②展望式③议论式④自然式。电视新闻的显著特点:“图文并茂”,即有画面,有声音(解说)声音:作为表达思想内容的手段,从电视机喇叭中传送出来的音频信号,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