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自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自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自考教师资格小学心理学考试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

2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这个现象叫记忆表象。

29、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33、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在一定刺激作用下,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39、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在意识的控制下,自觉进行地想象.

40、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1、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42、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43、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

44、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

45、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叫抽象思维.

46、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叫发散思维.

47、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叫集中思维.

48、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49、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50、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1、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2、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53、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4、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5、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的过程。

56、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

57、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是需要动力作用的直接体现。

58、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9、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60、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67、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与产品的能力。

72、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73、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

74、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75、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

76、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7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78、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79、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8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

81、创造性——是产生独特非凡而具有一定人类价值产品的能力。也称创造力,或创造心理。

82、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3、品德——即道德品质,又称品性、德性。是指个人依据一定德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德稳定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个性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核心部分。

84、观察学习——是个体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获得示范行为的象征性现象,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85、顺从——是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他人一致,而在认识和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

86、认同——是在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深入一层.

87、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

88、学校心理健康指导——是指在学校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指导。即心理学专家及教育工作者,对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为有认知缺陷、情绪障碍、行为问题、学习障碍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与帮助,促使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89、健康——不仅是没有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

90、心理障碍——是指影响个体正常行为和活动效能的异常心理。是心理活动中,由挫折而形成的轻度创伤。

91、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92、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专门技术,通过咨询者与来访者的良好人际交流,帮助来访者自强、自主、独立,客观分析所面临的困扰并加以克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适应能力的过程。

二、简述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2、学习心理学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有什么意义?(1)在理论上: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2)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4、唯心主义心理观与唯物主义心理观的区别是什么?(1)唯心主义认为心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心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2)唯物主义认为心理的产生有赖于物质的存在,物质是第一性的,心理是第二性的,心理是物质的产物。

5、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关系怎样?(1)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2)两种信号系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第一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独有的;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信号系统调节和控制着第一信号系统的活动,两种信号系统协同活动,产生人的心理。

6、简述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及其建立的条件:条件反射形成的生理机制是无条件刺激物和条件刺激物在大脑皮层上形成了暂时神经联系。条件反射的形成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刺激物与无条件刺激物有时间上要有一定的重合;条件反射需无条件刺激物给予强化才能巩固。

?7、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8、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有哪些?(1)有意注意进一步发展,开始发展对抽象材料的稳定注意(2)有意后注意得到较快的发展(3)注意的品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4)注意的个别差异明显

9、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1)客观原因: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2)主观原因: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0、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

?11、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12、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13、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

14、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1)客观因素: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2)主观因素:人的经验、知识水平。

?15、遗忘的原因是什么?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目前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干扰是主要原因。

?16、简述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7、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18、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

?19?简述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过程(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20?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21、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有何区别?(1)含义不同;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或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是不根据责成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新形象的过程。(2)二者内容的创造性程度不同,再造想象的创造性在程度上不如创造想象。

?22、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23、初中学生情感的特点有哪些?(1)情绪情感的半外露、半隐蔽性特点(2)情绪和情感不够稳定,存在明显的两极性(3)高级情感得到迅速发展

24、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

?25、意志有哪些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26、初中生意志的特点有哪些?近景动机占主导地位,意志行动的动机容易动摇;说和做相脱离;克服困难的毅力逐步增强;(4)在意志品质上的特点:自觉性和幼稚性、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矛盾状态:果断品质有发展,反应快、行动快,有轻率行为表现:自制力有所增强,但自制力水平不高:坚持性还很不成熟,其行为容易虎头蛇尾、半途而废。

?27、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可以分为哪些阶段?(1)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三个环节,即动机斗争、确定目标、选择行动方法和制定行动计划。(2)执行决定阶段。

28、意志行动的特征有哪些?自觉目的性、以随意动作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29、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制约性

?30、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31、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个性的心理结构就是个性的构成。个性是多侧面、多层次的复杂的统一体,它一般由如下三个部分组成:(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

3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33、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34、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

35、结合实际分析影响性格形成的影响:要点:(1)家庭影响:家庭的社会地位、生活条件;父母的性格和思想作风、对子女的期望;家庭的教育方式。(2)学校文化;教育内容:教师的性格和思想;学生集体。(3)社会影响(4)自我教育。

36、简述性格的结构内容: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认知特征

37、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1)意义学习的客观条件:学习材料自身具有的逻辑意义。这里说的逻辑意义,是指材料本身能与学习者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的和非人为性垢联系而言的。(2)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指学习者的内因。第一、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如果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又具备适当的知识基础,那么这种学习材料对于学习者就构成了潜在意义。第二,学习者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意义学习的心向,是指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抽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

38、制约学习兴趣的因素有哪些?(1)熟悉而新颖的刺激(2)学生事物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兴趣伴随着积极的情感体验,能使学生学习需要得到满足。产生愉快、惊喜等积极情感体验的活动易引起兴趣(3)适合学生个性的活动。兴趣受制于人的需要、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特征是学生兴趣发展的重要基础。责任感和义务感。

39、制定学习目的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舍远求近。即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就是眼前的事,而不是指向遥远的未来的目标。(2)具体明确。具体明确的学习目的是建立在可观察到的行为结果上。(3)非难非易。具有适中的挑战性。

?40、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客观因素: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主观因

素: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度。

41、学习为什么会迁移?学习迁移之所以会发生,一般取决于两个条件:(1)客观条件,两种学习之间存在共同成分(2)主观条件,学习者必须具有概括出两种学习之间共同成分的能力。

?42、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很多,客观因素有家庭、社会和学校因素:主观因素有智力水平、受教育程度以及道德认知水平。

?43、学生不良品德的原因有哪些?客观原因:家庭的不良教育;学校教育工作上的缺点和错误;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主观原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被强烈的个人欲望所驱使;意志薄弱,道德观念不能战胜不合理的需要;不良行为习惯的作用。

?44、中学生面临的基本心理冲突有哪些?性发育迅速成熟和性心理相对幼稚、性知识缺乏的矛盾;情感激荡要求释放与外部表露趋向内隐的矛盾;自我意识迅速提高和社会成熟相对迟缓的矛盾。

45、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

46、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47、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1)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接纳“现实我”。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积极参加文体活动。(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

48、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

三、填空、选择题

1、《绪论》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额叶、顶叶、枕叶、颞叶。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老师讲课时,, 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

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的主要形式。

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思维的品质表现为: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7、《情感》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情感的功能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按情绪状态分类。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介。“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意志》意志行动对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个环节。意志行动的几个特征中,最能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克服困难。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特征之一,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

9、《个性》个性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动机意向、意图信念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式。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性的。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信念、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直接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叫动机。个性具有稳定性特征,说明人的个性特征是相对的,在评述个性的本质时,主要标志是社会。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作用是调控。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间接兴趣。

10、《个性心理》气质类型首先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后被古罗马医生盖伦继承,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基本能力。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比较著名的广泛使用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的特征。“大器晚成”与“早慧”是能力发展时间差异的表现。直率、易冲动心理活动突发外倾气质属于胆汁质。安静、稳定、反映迟缓内倾的气质属于粘液质,强-不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学生马虎粗心或细致认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对待现实特征。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勇敢、勤劳、朴素的特征主要属于性格。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是创造能力的特征。

11、《学习心理》人类的学习是自觉能动地以语言为中介,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学习理论主要有三大派别,联结学说、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准备律师、练习律、效果律。奥苏贝尔依据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学习动机变量对学习的作用犹如“催化剂”。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学习需要。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特久的行为变化。

12、《学习心理2》以是否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概念作标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华莱士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为: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概念形成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从学习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定势属于顺向迁移。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思想基础。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学生的创造性有三次下降,6岁入学的时候,9岁左右,14岁左右。

13、《品德心理》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的改变经历三个阶段:顺从、认同和内化。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唯智派认为,人的确品德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主张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讲授道德知识。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他们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培养。

14、《心理健康》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缺乏。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三.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心理实质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1)日常生活经验的证明,人们认识到脑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2)临床经验和解剖生理学的发展促进了对脑机能的认识(3)反射概念的提出和条件反射学说的建立,进一步揭露和证实了人脑与人的心理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对客观现实的依存性(2)人的心理反映的主观性、能动性(3)人的心理反映的社会制约性。

?2?如何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改进教学;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防止干扰;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利用丰富、新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2)充分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合理地组织好教学进程;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加强组织性和纪律性教育;正确组织课堂教学(3)要运用几种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提高教学效果。

?3?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学习善于组织自己注意的能力(2)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3)教育学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4)要加强意志锻炼,提高自己排除干扰的能力(5)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6)针对学生注意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4?什么是观察?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意识、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措施有:(1)观察前必须向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在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3)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记录或报告(4)启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5)在观察过程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参加(6)在观察过程中,要有言语活动参加。

?5?联系实际谈谈如何避免遗忘:(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与经常复习相结合:正确分配复习时间:复习时注意排除前后材料的干扰:复习方式多样化(2)适当的超额学习(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

?6?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2)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4)把概念讲深讲透(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7?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8?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6)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9?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兴趣的个别差异表现:(1)兴趣的倾向性(2)广阔性(3)稳定性(4)效能性

?10?举例分析能力个别差异的表现:能力的发展水平的差异;能力发展早晚差异;能力类型方面的差异;能力在性别方面的差异

?11?联系实际谈谈能力的培养:早期教育是能力早期发展的决定条件;加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本途径;兴趣爱好和勤奋是内部动力;教师应坚持正确的观点

?12?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5)合理地组织竞赛(6)正确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7)加强归因指导。

?13?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范例丰富表象(2)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5)模糊概念教学

?14?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1)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2)形成问题解决一般过程的意识(3)注重发现和识别问题(4)尽可能利用外在形成表征问题(5)克服影响问题解决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15?如何培养创造性?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鼓励幻想;鼓励和创造性的人接触;鼓励个人的首创;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16?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2)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和法则的迁移(3)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4)培养可逆联想的习惯(5)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17?结合实际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变过程:(1)消除疑惧心理,融洽师生关系(2)提高道德认识,讲究教育方法(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18?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学习负担过重(2)家庭关系紧张(3)自我评价不客观(4)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华整理 1.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2.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遗传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决定人的发展。(2)环境,环境是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条件,但不决定人的发展。(3)教育,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和促进作用。(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3.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应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因此教育要长善救失,扬长避短。(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因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基本理念 (1)学生为本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

(2)师德为先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5.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客体永久、延迟模仿、主动反应、问题解决。 (2)前运算阶段(2-7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出现符号、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主要特征表现为:守恒、去中心、思维可逆。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主要特征表现为:抽象、推理、假设、反思。 6.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发展任务和存在的心理社会危机,具体如下: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

自考劳动法试题和答案

呃呃呃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劳动法试题 课程代码:0016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选均无分。 1.下列社会关系中属于劳动关系的是( B ) A.作家王某与某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所形成的关系 B.张某在试用期内因视力未达到乙厂录用要求而被乙厂辞退 C.甲公司为其职工购房向银行提供担保 D.某理发店职员陈某在为顾客丙提供理发服务时不慎致其面部受伤,丙要求陈某赔偿 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 2.我国《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单方面解除职工劳动合同时,应当事先将理由通知工 会,工会认为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合同,工会有权( A )

A.提出意见 B.要求用人单位纠正 C.要求重新处理 D.做出处理决定 3.因下列因素拒绝录用劳动者将构成对劳动者就业歧视的是( A ) A.乙肝病毒携带者 B.小学教育程度 C.不符合录用条件 D.没有专业技能资格认证 就业歧视是指没有法律上的合法目的和原因而基于种族、肤色、宗教、政治见解、民族、社会出身、性别、户籍、残障或身体健康状况、年龄、身高、语言等原因,采取区别对待、排斥或者给予优惠等任何违反平等权的措施侵害劳动者劳动权利的行为 4.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的时间是( C ) A.10周岁 B.14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5.下列人员中由国家安置就业的是( B ) A.少数民族人 B.退役军官 C.残疾人 D.农村剩余劳动力 6.甲、乙同在某公司工作。某日上班时,甲因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致使乙左腿伤残。有关该事件的处理意见中正确的是( A )

全国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百科知识

全国中小学生教师资格考试百科知识 2011年(含)及以前已入学的全日制普通院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可以持毕业证书直接申请认定相应的教师资格。2011年以后入学的师范类专业学生,申请教师资格应参加教师资格考试。 1. 教师资格考试的性质是什么? 教师资格考试属于标准参照性考试。 2. 教师资格考试采用什么考试方式? 教师资格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笔试采用计算机考试和纸笔考试两种方式。2012年,幼儿园和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科目一和科目二均采用计算机考试,初中、高中和中职类别的所有的笔试科目均采用纸笔考试。计算机考试考生在计算机上作答,纸笔考试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笔试各科考试成绩合格,才能参加面试。面试采用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考生通过抽题、备课、试讲、答辩等环节,完成面试。 3. 教师资格考试时间怎么安排? 教师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两次,具体时间由教育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提前向社会发布。2012年上半年笔试考试时间为6月30日,笔试各科目考试时间为120分钟。面试考试时间为9月22日-23日,面试考试时间为20分钟。 中职专业课和中职实习指导面试时间为25分钟。 4. 符合什么条件才能报考? 具备《湖北省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鄂教师【2011】18号)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 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报考初级中学、初等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报考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同时还应具备相当于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在校生仅限毕业年级生报考,报考时应提供学校出具的在籍学习证明。 5. 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依据是什么? 命题依据是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和考试大纲。考试标准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标准。考试大纲包括笔试和面试两部分。 6. 教师资格考试标准的作用?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是教师职业准入的国家标准,是从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是进行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基本依据。 13.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作用? 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是命题和考生备考的依据。 7. 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主要考核什么内容? 主要考核申请人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职业道德和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科学文化素养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逻辑推理和信息处理等基本能力;教育教学、学生指导和班级管理的基本知识;拟任教学科(专业)领域的基本知识,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的知识和方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8. 教师资格考试面试主要考核内容是什么? 面试通过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申请人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师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 9. 教师资格考试分几种类型? 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包括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等职业教师资格考试。 10.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保教知识与能力。 11.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2个科目,科目一为综合素质,科目二为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12.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笔试考试包括哪些科目?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为3个科目: 科目一均为综合素质; 科目二均为教育知识与能力; 科目三为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分为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英语、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等学科。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0题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 (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 (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的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 答: (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 (2)@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 (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影响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 (5)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管理体制 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答: (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 (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 (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 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 答: (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漸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 (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計对性 (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 (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 (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 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 答: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決定性因素 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口向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答: (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口向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答: (1)导向功能; (2)选择功能; (3)激励功能; (4)调控功能; (5)评价功能。 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

劳动法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劳动法:狭义上的劳动法,一般指国家最高立法机构制定颁布的全国性、综合性的劳动法,即法典式的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2、国际劳立法: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国际劳工公约和国际劳工建议收也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3、三方性原则:主要是指在涉及劳动问题上,劳工代表、雇主代表应与政府代表处于地位,共同协商做出决定,以协调劳动关系。 4、国际劳工标准:国际上通常将国际劳工组织通过的国际劳工公约和建议收合称为国际劳工标准。 5、劳动法学体系:劳动法体系,是指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整体。 6、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中,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7、劳动权利:狭义上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获得和选择工作岗位的权利,与工作权、就业权同义,具体包括职业获得权、平等就业权和择业权;广义上理解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据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所获得的一切权利,包括工作权、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结社权、集体协商的权利、民主管理权、劳动争议权等。8、平等就业权:是指劳动者平等地获得就业机会的权利,即在就来机会的获得方面,劳动者不因性别、年龄、种族等人的自然差别而受歧视就来机会面前一律平等。 9、自主择业权:是指劳动者可以自主选择职业的权利,包括是否从事职业劳动、从事何种职业劳动、何时从事职业劳动、进入哪一个用人单位工作等方面的选择权。 10、获得劳动报酬权: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劳动后而由用人单位支付的合法收入,应当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获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包括报酬请求权和报酬支配权。 11、休息休假权:是指劳动者在一事实上时间的劳动(工作)之后所获得的休息休假的权利。 12、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关系。 13、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依法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14、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 15、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主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6、职业介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服务工作专门机构。 17、境外就业中介机构:是指为中国公民境外就来或者为境外雇主在中国境内招聘中国公民到境外就业提供相关服务的活动。 18、就业服务:是指为劳动力供需双方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活动。 19、下岗职工:是指由于用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状况等原因,已经离开本人的生产或工作岗位,并已不在本单位从事其他任何工作,在社会上没有再就业,但仍与用人单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20、失业人员:是指在16周风度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未人事有酬劳动,当前有就业可能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 21、定期劳动合同:是指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中明确规定了有效期限的劳动合同。 22、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是指没有规定期限的劳动合同,即双方当事人在合同书上只规定合同生效的起始日期,没有规定合同的终止日期。

教师资格证考试必背简答题123

1.近代教育的变化(公立十一) ①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3.调查研究步骤 ①明确调查目的②制定调查计划 ③准备调查材料和工具④实施调查 ⑤整理调查材料和撰写调查报告。 4.行动研究步骤 ①发现问题②分析问题③设计研究方案 ④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⑤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 ⑥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8.学校教学的独特功能 ①学校教育为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具有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④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9.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其教育意义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③不平衡性?抓关键期 ④互补性?长善救失 ⑤差异性?因材施教 10.教育目的的功能(向鸡评选) ①导向功能②激励功能 ③选择功能④评价功能 教师劳动的特点: 复杂性和创造性;主体和示范;延续和广延;长期和间接;个体和群体; 13.教师知识素养包括哪些方面 (1)学科专业素养 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②了解该学科的发展脉络 ③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④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法和方法论(2)教育专业素养 ①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②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4.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理论 ①关注生存阶段:②关注情境阶段 ③关注学生阶段: 15.新教师成长的途径 ①加强理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职前) ②借鉴他人经验,加快自身发展(职后) ③参与行动研究,提高自身素质(进修) ④反思教学经验(自我教育) 16.制约课程的因素 ①社会需求②学科知识水平③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④课程理论 19.课程实施结构 ①安排课程表②确定分析教学任务 ③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④选择确定教学模式⑤规划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⑥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⑦评价教学活动与结果。 20.影像遗忘的因素 ①学习材料的性质 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 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

教师资格证心得

成功不是一两天的付出之木土姑娘教师资格证备考心得 一.考前准备 我是大四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资格证培训班的,但是想要当老师的殷切愿望,却是从小就根植在心底的。所以这就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你的目的。可能有的人是羡慕教师的两个固定假期,或是教师的神圣感,但无论如何,你都要明确一个目标,只有有了目标之后,你才能有动力坚持下去,毕竟需要掌握的知识很多。在大三期间,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并开始尝试做相关的习题,这也为我日后的成功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大学期间所学习的是英语专业,所以在实习期间,我就选择了在高中实习的教师岗位,在实习的半个月期间,我试讲过很多次,这也无形之中提高了我实战的经验。所以,在考前阶段,我做足了准备,但是对于一些临时决定考取教师资格证的同学们,我的唯一建议就是找到目标,并为之努力。 二.考试流程 1.笔试部分 我们今年(2015)是第一次国考,所以科目由两科增加到三科,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我报的是初中英语)。整整三本书,十分厚重。我们学校组织的培训班进行了一周的突击,但是只有两科,而且更多的是教你记忆的快速方法,而不是注重细节,但是这些记忆方法在以后的备考过程中也十分适用。培训班结束后,开始了自学的阶段。我准备了三个月,做了一套真题,两套模拟和无数的网络真题,可能是我在大学期间养成了这种大量做题的习惯,但是这个方法未必适合所有人。有的人看了一周的,也有过的。所以选择什么方法还是要看个人习惯的。在突击的后半段,我无意中走进了石头老师的课堂,认识了很多战友,我们一起提问题,听网课,互相帮助,众人拾柴火焰高嘛。所以在考试之前我是信心满满的。当然了对于每科考试我也有相应的心得。综合素质是相对三科里面我个人认为最好突击的一科,因为其中含有作文,而且分数占据很大的比重。综合素质中还有较多关于法律法规,百科知识等很多选择题,就是长时间积累可以掌握的习题。教育知识与能力,在我看来,十分难搞定,因为知识系统庞大,知识点繁多,人物难记忆,大题很繁琐。但是在培训期间我学会了很多记忆的方法,比如首字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等,这些不单单适用于教师资格证的考试,同样适用于所有科目。以至于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些德育方法,德育原则什么的,哈哈。其中的简答题其实也有规律可循,首先表明态度,其次说关键点,比如涉及什么知识和如何解决,最后总结概括。最后一科学科知识与能力,我报考的是初中英语,选择题的范围涉及初中,高中和大学的所有知识,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归纳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模块一、教育基础 古代教育的特征 1、阶级性 2、道统性 3、专制性 4、刻板性 5、教育的象征性占主导地位 教育的个体功能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 2、教育对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 2、促进文化延生和发展的功能 3、调节人与自然的关心 4、促进经济的发展功能 5、对社会发展的负功能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作用 1、导向作用 2、激励作用 3、评价作用 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容 1、人的发展同所处的社会条件是相联系的 2、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3、大机器的工业生产提供了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 4、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人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基本精神 1、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接班人 2、坚持政治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3、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脑力和体力和谐发展 4、适应时代,个性发展,培养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5、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建立学制的依据是什么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人口的发展状况 4、民族文化传统 5、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新学制的特点 6、民族、男女平等

7、面向农工 8、教育为生产建设服务 9、重视职工干部的再教育 10、方针、任务的统一性 我个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的内容与时代的联系性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月素质教育相一致的评价考试制度 6、实现三级课程的管理制度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立足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基础教育的改革 2、改革课程单一化的状况,设置多样化的课程类型 3、改革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 4、改革学生单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5、改革课程管理方式,实现三级管理 6、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和全面性评价 行动性研究的特点 1、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行动质量。改进实际工作,解决实际问题 2、研究主体是教师,强调教师做学者型和科研型教师 3、强调教师月专家专家相结合,开展群体研究 4、采取理论与实践、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5、重在应用推广、重在实效 6、样本小、个性化研究、重在相互借鉴 模块二、学生指导 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体差异性 遗传的意义 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6、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7、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8、遗传在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 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 7、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了现实 8、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着消极和积极的之分 9、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是也不是消极的和被动的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期主导作用 1、学校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的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劳动法名词解释

1)劳动法:狭义的劳动法是指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于1994年7月5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广义上的劳动法是指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劳动关系:劳动法中所称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所在单位(即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劳动法所调整的这种劳动关系,也可以称之为狭义的社会劳动关系。 3)劳动法的体系:是指劳动法各项法律制度的结构体系。我国劳动法的体系由促进就业制度、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组成。 4)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制定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某些关系的基本准则。劳动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体现在劳动法制度和法律规范之中。确立我国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应以我国宪法为基本依据。 5)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依据劳动法律规范,在实际社会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它是劳动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是劳动关系为劳动法律规范调整的结果。 6)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是指构成各种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任何一种劳动法律关系,都是由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劳动法律关系内容和劳动法律关系客体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7)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指在实现社会劳动过程中依照劳动法律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当事人。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具有特定性。劳动法律关系主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的第一要素。

8)劳动权利能力:是指依法享有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资格或能力。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9)劳动行为能力:是指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的能力。只有同时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的劳动者,才能充当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 10)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它是劳动法律关系的基本要素,是联结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媒介,也是劳动法律关系的核心和实质。 11)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共同指向同一对象,才能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构成劳动法律关系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只能是劳动者的劳动行为。可分为完成一定工作成果的行为和提供劳务活动的行为。 12)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它是引起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必要条件。分为行为和事件两大类。 13)行为: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是行为人根据劳动法律规范,按照自己的意志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或者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和不作出一定行为,从而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它可以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14)事件:是劳动法律事实的一种。是指不以行为人(包括单位)的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虽然不以行为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或消灭。事件包括自然现象,也包括劳动能力暂时或永久消失。

教师资格证经验分享

不努力一把,你真的不知道自己会有多优秀 考教师资格证是偶然也是必要,大学的时候家中一直希望我能考一个,从而进编制,但当时年少气盛,不知天高地厚,觉得自己对教师这行不感兴趣,总想着闯一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毕业快三年也沉浮了三年,混迹于培训机构,拿着最少的工资,做着最累的工作。晚自习晚到令人发指的10点多,嗓子上课上到差点肺炎,保底课时像座大山,压得你喘不过气来。你试过那种被家长指着鼻子问,你大学毕业了没有,毕业证书复印件给我看,那种时刻不相信你,质疑你,指责你盛气凌人的样子。考教师证是为了考编制,考编制是为了有一天自己能有足够的底气与拒绝的权利,不因为自己仅仅是个培训机构的老师而被看轻。 其实准备的时间真的不多,屈指算下来15天,真正全身心复习只有最后六天。初中英语总共三科,科目一是综合素质,选择,两道有套路的大题,一篇语文阅读理解以及作文。这科并不难,只是时间特别紧凑,考试的时候作文写到交卷前5分钟。选择的范围很广,人文地理,历史政治,数理化,中华文化常识,音乐美术,总之没有你考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所以大量刷题很重要,这里推荐一个APP,一起考教师很好用。两道答题一题是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任选或混杂,一题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套路多多,背的也少,基本送分题。阅读理解就要看初高中的阅读功底了。作文注意不要偏题,尽量往教师职业上靠。科目二是最容易挂的一门,涉及诸多教育学,心理学,诸多专有名词,选择占分值1/3, 简答四题,背到全靠运气,材料题有可能会很偏,今年考了水下打靶,特别偏的考点。做真题很重要,尤其是历年,虽然说不会太有重叠,但今年考了一个和往年重复的社会实践包括什么,所以真题很重要,一起考教师里有很多简答题总结,非常实用,集中起来背很过瘾。科目三考察很多内容,阅读理解词汇量也很大,考试基本没准备,75飘过,教案设计很重要,40分,理解了套路的东西基本能拿到。如果没有看书,简答题基本靠编,所以就算完全陌生的题目,也要编。 面试准备了好久,结构化+试讲。结构化套路很重要,各种题型都背背,不可能所有题目都准备到,所以要多背一些可以重复使用的内容。试讲的流畅度和熟练度很重要,把各种课型的模版准备好,不用背教案,理解的基础上换成自己的话,做好板书和教姿教态。 1

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附答案)

1. 古代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统治者掌控着证券,能不能接受教育和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其社会地位所决定的; (2)教育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服务,知识的实用性不被重视,主要学习的是儒家经典和一些伦理道德规范; (3)教育过程是通过对儿童管制、灌输来进行的,不考虑结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过分注重经典的识记和背诵,具有一定的刻板性和专制性。 2. 近现代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特征 (1)逐步明确了小学教育为普通教育、义务教育的性质; (2)学制改革逐渐向世界其他国家靠近,采用修业年限为6年的“4—2”学制; (3)逐步明确小学教育是为培养合格公民打基础的教育; (4)从小学堂到小学校都有公立和私立两类。 3. 我国小学教育取得的成绩有哪些? (1)小学教育普及率稳步上升; (2)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3)教师队伍建设日趋完善; (4)办学体制走向多元化; (5)课程改革不断深化。 4. 简述小学教育的特点 (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具体包含社会发展层面的基础性、个体发展层面的基础性、课程内容层面的基础性; (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 (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5. 学校管理的基本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2)教务行政管理; (3)教学工作管理; (4)总务工作管理。 6. 学校管理的常用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 (2)法律、法规管理方法; (3)经济管理方法; (4)思想教育方法; (5)数理统计方法。 7. 教育的构成要素 (1)教育者; (2)受教育者; (3)教育影响。 8. 简述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社会属性

中职类教师资格证考试经验

中职类教师资格证考试经验 笔试: 首先我经历过省考,所以对于国考的教师资格笔试部分,还是可以比较一二的,相对来讲国考较省考来讲,考察内容更全面一点,也就是不仅仅要考省考的教育学、心理学部分,还增加了一个综合素质,考过公务员考试的应该会了解一些,很相似。至于省考国考哪个更容易过,我认为对于一般中小学的考生来讲,国考应该更难一些,因为加了一项专业知识部分,要知道中小学的专业知识部分还是很有难度的。但对于我们中职类的考生,我个人认为,国考相对简单一点。但是对于笔试的准备,我个人认为还是要认真踏实,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让大部分的知识点能在脑海中清晰地回顾一遍才可以,不能糊里糊涂地盲目准备,尤其忌走马观花,看似一直在看书,自己也感觉自己一直在看书,但是书一合上,不能将书上的知识在脑海中清晰地呈现出来,那么很抱歉,在笔试的过程中,你的简答题肯定不会过高,因为这类的考试做题思路,步骤大家都懂,只看你的脑海中是否有货。 笔试简单说一点,有感兴趣的,可以发邮件给我(282509431@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2510890.html,) 面试: 对于面试,要说的多一点,我很庆幸我的笔试顺利通过。之后我像其他的考生一样带着激动、紧张的心情提前准备面试,其实中职类的很好准备的,因为中职类有相应的指定教材,在江苏省教育考试网上可以找到。提醒一点,原则上来讲,需要用指定的教材(这一点我打电话咨询过考试院,他们的要求是必须能用指定教材,除非你的专业未指定教材),但是我在考试的时候看到好几个考生用的都是非指定教材,是否通过不得而知。不过有一点,考官手里是没有教材的,也不会去看你的教材。所以…….. 专业概述准备: 根据选择教材开始准备工作,首先准备专业概述。专业概述,在网上也没有找到对他的定义,由于国考刚刚试行,因此大家对这个的界定也没有那么严格,专业概述,我个人凭经验认为就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介绍自己的专业,让考官知道你是干嘛的。但此处切忌将专业概述讲成说课的形式,因为有同考的考生在此处栽了跟头。专业概述内容量要起码一页A4纸,因为要讲3分钟左右,不易过

教师资格证考试阅卷内幕早知道,避免只得69分!.doc

教师资格证考试阅卷内幕早知道,避免只得69分! 为您整理了《教师资格证考试阅卷内幕早知道,避免只得69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这里祝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 教师资格证考试阅卷内幕早知道,避免只得69分! 谁负责阅卷 笔试结束后,由各省考试负责单位将笔试答题卡扫描数据和试卷统一报送,答题卡采取“分省扫描、分科打包、数据交换、集中评卷”的方式进行,阅卷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组织。 教育部委托浙江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大学4个评卷点作为评卷院校。所以不是各省负责自己省份的阅卷,而是全国范围内统一指定评卷点。 统一阅卷的作用就是把教师资格证的评审高度提高,由教育部统一负责。也就是说,现在想要拿到教师资格证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考试。 阅卷老师资质 阅卷老师由负责评卷的省份在全省范围内选聘,主要从师范院校中推荐。 阅卷教师应具备的条件:有较高的本学科业务水平的大学教师,工作责任心强、作风正派;自觉遵守评卷工作纪律;身体健康,能胜任评卷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55岁;无直系亲属参加本次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熟悉计算机操作技能。 4个学校的老师进行阅卷,选拔资格这么严。每个老师的日阅卷数量可想而知,所以格式整齐,观点明确,分点分条答题,字迹清楚,无涂抹痕迹这些都很重要。同等质量的卷子,分数差异就看这里。 试卷阅评模式

答题卡评阅全部采用网上评阅模式,网上评卷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的管理模式。客观题部分由系统自动判定,主观题部分由阅卷老师评分,最后由阅卷系统统计成绩,生成各种报表。 所以客观题只看知识熟练度,主观题看得则是知识的精准度。两方面都要把握哦。 笔试合格线划定 阅卷结束后,教育部考试中心依据当次考试情况,对各科目划定考试合格线,再通过线性转换得出最终考生的报告分。 简单的说,就是把150分数折算成120的分数。但是实际操作会这么简单么?其实合格线的划定一方面是折算分数,另一方面是通过计算把合格率把控在一定的范围内。 虽然据说通过这种线性转换,可以不改变考生成绩的高低顺序。但是要注意的是,通过这种复杂的运算,会把很多有可能过线的同学变成过不了线的同学,毕竟合格率卡的很死。这就导致了很多同学的分数变成了差一点点就70分的尴尬境地。 有很多同学总离分数线只差那么一两分,实际上,这些同学不是在和题竞争,而是在和通过率竞争。而唯一可以让自己通过的方法,就是再努力一点,让自己分数提高一点。松一口气,很可能让你后悔很久很久…… 所以,越是考试临近越不能松懈,付诸自己百分之百的努力争取一个好成绩! 教师资格证考试栏目为您 202X年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时间 202X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流程全面解析 202X年教师资格证面试报名时间安排(全年) 202X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准考证打印入口

劳动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劳动法的调查对象:是指其所调整的劳动关系及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社会关系。 .劳动法调整的劳动关系:是指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社会劳动关系。 .《学徒健康与道德法》:是年英国议会颁布的历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劳动法规。该法规定了英国纺织厂岁以下工人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小时,禁止岁以下工人晚上九时至翌日时之间夜班工作。虽然这些规定的劳动条件仍然很苛刻,但就当时来讲,法律对工作时间限制可以看作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雇主的剥削。继年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之后,欧洲一些工业化发展较早的国家,也开始制定了改善劳工条件的法律。 .劳动法体系:使之构成劳动法律部门中不可缺少的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法律规范的统一体系。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包含在整个劳动法体系之中,集中体现劳动法的本质和基本精神,贯穿于各项劳动法律制度之中,贯穿于劳动法的立法,执法,司法的全过程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准则。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是指任何具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工作的人都有获得有保障的工作的权利。.狭义上理解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获得和选择工作岗位的权利,与工作权,就业权同义,具体包括职业获得权,平等就业权和择业权。 .广义上理解的劳动权利;是指劳动者依据法律,法规和劳动合同所获得的一切权利,包括工作权,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权,职业培训权,社会保障权,结社全,集体协商的权益,民主管理权,劳动争议权等。 ,劳动者的基本义务;是指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的要求,劳动者在劳动和工作过程总履行的基本劳动义务。 .劳动法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形成的法律上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 .劳动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依劳动法的规定,能够享有权利与承担义务的劳动法律关系的参加者。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是指劳动者根据劳动法的规定,能够像有劳动的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的能力。 .劳动者的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劳动者能够以自己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承担劳动义务,从而使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时至劳动法律关系双方洗发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时至劳动法律对反确认的劳动关系主体享受权利和获得利益的可能性。 .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承担的义务:使之富有义务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依照劳动法律规范,为满足权利主体的要求,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的必要性。 .劳动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劳动法律事实:是指劳动法律规范规定的,能够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生产,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职业介绍:市直相关部门或机构依法为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劳动者求职与就业所提供的就业中介服务。 .职业介绍机构:是指依法设立的,从事职业介绍服务工作的专门机构。 .境外就业中介:市值为中国公民境外就业国者为境外雇主在中国境内招聘中国公民到境外就业提供相关服务活动。 .就业服务:是指为劳动力提供的一系列服务活动。

[精品推荐范文]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体会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体会 教师资格证随着统一考试,难度大大的增加,它分为两个部分,考察人不同的方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心得体会,希望这些能够帮助你考试。 大家都知道教师资格证考试自从国家统一考试以后考试难度加大,但是教师资格证的含金量也提高了不少。笔试通过率在百分之30左右,面试通过率在百分之50左右(通过率是根据网上资料和身边同学考试数据得出)所以想要通过考试还是需要努力才行,但是我相信只要你肯努力考过其实也没那么难。我是17年下半年(大三上学期)报考的高级中学体育学科,笔试和面试均一次通过。下面讲一下我的一些考试心得,希望对你们能有帮助。 教师资格证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部分,笔试主要考察你的理论知识储备。面试更考验同学的实际授课和说课能力。在校生大专大二可以报考,本科生大三才能报考哟。笔试成绩保留2年,通过面试后会有一个合格证保留三年。(只有通过笔试才有机会参加面试) 一、关于笔试部分 幼教和小学考两门,中学(初高中)三门。幼儿园笔试考两门分别是综合素质和保教知识与能力,小学笔试也考两门综合素质和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初中和高中)

笔试分别是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能力三门。幼教和小学的考试相对简单一点,考试的科目少。初中和高中难度会大一些。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总分150分。卷面分在90左右就能通过,出成绩的时候是公式折算后的分数,70分合格。 1.综合素质是笔试当中比较简单的一门,大题比较固定容易拿分,选择题也比较简单很多常识问题,但是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也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作文所以容易出现时间不够用的情况。需要把握好考试时间作文字体一定要规范。 2.教育知识与能力是最难的一门(大多数考生都容易挂),知识点太多,教育知识理论性强,需要背得东西多。备考时间充裕的同学我建议从头把书过一遍书上一般都画了一定的重点(图书上都画了重点,图书自己上网上或去书店购买即可,如果有朋友之前考过也可以用朋友的)这一阶段需要你尽可能多的记住知识点。第二遍的时候就需要你自己在网上收集特别重要的点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减负了,不能按照书上画的走了,因为书上画的范围还是比较大的。这两个阶段是最累的时候,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多理解去背这样会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完成这一阶段后就可以开始刷题了,我建议把最新的(也就是最近的两次考试试卷)放在最后来做,

教师资格证试题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 小题,每小题0.5 分,共15 分。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涂其代码,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的观点属于( )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二因素论 2.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的办法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差异性 3.新生儿的心理一周一个样,满月以后是一月一个样,周岁以后发展速度相对变慢。这表明儿童心理发展进程的一个基本特点是( ) A.连续性 B.整体性 C.不均衡性 D.高速度 4.当孩子情绪十分激动,又哭又闹时,有经验的幼儿教师常常采取暂时置之不理的办法,结果孩子自己会慢慢停止哭闹。这种帮助孩子控制情绪的方法是( ) A.转移法 B.自我说服法 C.反思法 D.冷却法 5.以下对内部学习动机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满足于学习活动之内 B.学习是因对学习内容感兴趣 C.是达到某种结果的手段 D.由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引起 6.“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 )特点的要求。 A.普及性 B.长期性 C.终身性 D.公共性 7.开放式课堂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 A.信息加工 B.人本主义 C.建构主义 D.认知主义 8.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这种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合作法 C.实践法 D.行动研究法 9.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汇总

(教师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 2、古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1)阶级性,等级性(2)非生产性(3)专门化(4)教育容具有明显的分化趋向和知识化趋向 3、近代学校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生产性;普及性;系统性;双轨制 10、少年期的教育应该注意些什么?重视青春期教育;丰富精神生活;鼓励独立判断独立思考 17、素质教育具有哪些基本特征?主体性、全体性、全面性、长期性、开放性、时代性、实效性。 19、课堂素质教育的四个基本点:认知停*点,情感激发点,思维展开点,心灵交流点。在这四个基本点中,*认知停*点解决学会的问题,*情感激发点解决想学的问题,*思维展开点解决会学的问题,*心灵交流点解决乐学的问题。 21、课堂素质教育应该遵循哪些教学原则?(1)全面施教,整合优化(2)注重个性,鼓励创新(3)目标导向,情境熏(4)动手动脑,和谐发展(5)师生互动心向一致(6)关注学法,改进教法 22、实施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策略:(1)精讲精练加强针对性(2)分层递进,符合规律性(3)学会做人,寻准教育点(4)指导学法,教人会学(5)自主发展,训练自控力

28、学校教育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学校教育系统作为国家对年轻一代进行教育的最严密、最有效的组织,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学校教育制度制定得是否正确和完善,它直接关系到教育目的的实现,教育和教学工作的进行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也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生产力的提高,青少年儿童身心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36、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讲授的容要有科学性;讲授要有系统性连贯性和逻辑性,层次清楚,突出重点、难点;讲授的语言要有条理性、简练性、启发性、生动性、语音、语调要有和谐性;恰当运用板书和体态语言,强化讲授效果。 39、怎样备课?做好三项工作: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好三个计划学年或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计划(教案)45、班集体形成过程:初建松散阶段;基本形成阶段;巩固发展阶段48、毕业班集体管理的容:掌握学生的志愿和思想动态,进行理想教育和毕业指导;指导学生复习功课,迎接考试,关心学生身体健康;做好毕业生鉴定和优秀生评选 50、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组织上的自愿性;容上的广泛性;活动上的自主性;形式上的多样性 52、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53、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自愿原则:(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