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9届历史二轮 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 专题卷(全国通用)

2019届历史二轮 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 专题卷(全国通用)

2019届历史二轮 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 专题卷(全国通用)
2019届历史二轮 板块1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__先秦秦汉 专题卷(全国通用)

板块1 中华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第一部分通史构建专题突破

(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河北唐山二模)在传统中国家庭中,晚辈对长辈不能直呼其名,否则会被视为大不敬;同辈的兄弟姐妹一般也不以名字称呼兄姐,否则会被视为没有家教,而要根据顺序用亲属称谓来称呼。宗法制的深远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先秦宗法制( )

A.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

B.蕴涵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

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

D.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

解析:B 材料强调宗法制的影响,而不是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A项错误;根据对材料的理解,在传统的家庭中用宗法制的原则确立的礼制能起到标识社会成员身份的作用,宗法制蕴涵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B项正确;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是指各民族已经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能分割的整体,C项与材料不符;材料反映的是宗法制带来的影响,而不是固化了爱有差等的秩序社会,D项错误。

2.(2018·四川名校联考)《韩非子·显学》云:“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求贤于他国的情况也相当常见,特别是秦国,尤以善于使用外来的客卿著称。以上现象反映了( )

A.封建制下等级观念破坏殆尽

B.任人唯贤逐渐成为战国时期的普遍现象

C.封建官僚政治制度自此确立

D.抑制旧贵族势力成为这一时期中心任务

解析:B 材料的意思是那些最后干成大事的人往往都是从基层做起的,“求贤于他国的情况也相当常见”说明材料意在强调任人唯贤成为了战国时期的普遍现象,B项正确;封建制下等级观念是森严的而非破坏殆尽,A项不符合题意;战国时期封建官僚政治制度并未确立,官僚

政治确立是在秦朝,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任人唯贤而非抑制旧贵族势力,D项不符合题意。

【新知生成】春秋战国时期,世官制逐渐丧失在选官中的主流地位。春秋初期,世官制虽仍在继续发挥作用,但一些开明的诸侯国国君,已经不再拘泥于世卿世禄制选官要求身份地位尊贵的束缚,大胆起用某些地位较低而才干出众的人。

3.(2018·重庆二模)出土文献秦简《法律答问》有如下法条解释:“(父)擅杀子,黥为城旦舂。”“殴大父母(祖父母),黥为城旦舂。”(城旦舂:一种强制服役的徒刑,男犯筑城,女犯舂米。)这突出说明秦律( )

A.厉行轻罪重罚

B.保留原始习俗

C.条文细密完备

D.维护伦理秩序

解析:D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秦代给予未成年人生存权利保护,同时将孝道纳入法律体系当中,意在保护长者在家族中的权威,主要说明秦统治者在依靠法律手段的同时,已经认识到道德在保障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D项正确。材料中“黥为城旦舂”属较轻的刑罚,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伦理道德的作用,没有体现出原始习俗的作用和法律条文的完备,B、C两项不符合题意。

【新知生成】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作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4.(2018·河北保定一模)西汉时郡守自行辟除掾属(自行招聘府内幕僚)就已成为通制,东汉时把辟除郡县吏作为仕进之路的风气更甚,一些名流贤士也以被辟举公府为荣,两汉时期地方长官辟除掾属( )

A.对中央造成巨大财政负担

B.对专制主义集权形成威胁

C.是寒门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

D.利于保证政治生态的清明

解析:B 两汉时期地方长官辟除掾属,使地方长官有下属任免权,容易形成小集团,这不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官吏任免的控制,B项正确;地方长官辟除掾属,不会对中央财政造成负担,A项错误;寒门学子入仕的主要途径是隋唐时期的科举制,材料没有涉及官员的出身,C项错误;地方长官辟除掾属容易结成小集团,导致政治腐败,D项错误。

5.据西周青铜铭文记载,周王举行大阅一类典礼时,准备参加典礼的诸侯群臣都要觐见,觐璋是觐见时的必备物品,它的价格是贝币十八朋,折合十田。铭文中“田”被作为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说明当时( )

A.井田制度逐步瓦解

B.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C.周天子权力的衰微

D.存在土地买卖现象

解析:D 根据材料可知,“田”作为价格的计量单位,并能与贝币进行折算,这反映出“田”本身是有价格的,说明当时存在土地买卖的现象,故D项正确。井田制逐步瓦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并非西周,A项错误。材料中诸侯觐见周天子,并献上觐璋,说明周天子的权力受到尊重,分封制没有遭到破坏,B、C两项错误。

6.(2018·湖南长郡模拟)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

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阻

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

解析:A 《诗经》的内容是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反映的是黄河流域的社会生活,黄河流域在当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诗经》中的“风”部分记录了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及反抗精神,体现了经济发展之下较为复杂的社会关系状况,楚辞反映的是楚地的社会生活,但多记录自然山川,神鬼巫术,当时楚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黄河流域,A项正确;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阻在材料中没有涉及,B项错误;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与当时史实不符,C项错误;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D项错误。

7.(2018·重庆二模)下表是古籍中涉及大秦(罗马帝国)的部分记载。据此判断,汉魏时期( )

A.海陆交通都可到达大秦

B.中国与大秦直接往来频繁

C.中西方交往以海路为主

D.史籍对大秦已有详尽记载

解析:A 根据材料中“海西即大秦也,掸国西南通大秦”“从加那调州(今缅甸丹那沙林,一说在孟加拉湾西岸)乘大舶……乃入秦”“大秦道既从海北陆通,又循海而南”可以看出海路和陆路都可以到达大秦,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与大秦之间直接交往,B项错误;C项材料体现不出;材料对大秦的记载并不详细,D项错误。

8.(2018·河北唐山二模)汉代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俗之所贵,主之所贱。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晁错意在( )

A.指出社会贫富分化的严重危害

B.主张实现农工商的协调发展

C.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政策调整

解析:D 材料强调加强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A项并非材料主旨;材料没有涉及农工商协调发展的信息,而是强调当时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批评官员以及百姓的趋利心理,C项错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汉代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已经出现法律与实际背离的现象,所以强调加强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D项正确。

9.《论语》词约义丰,《孟子》文辞繁富,说理畅达,《荀子》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富瞻。能够说明这一变化的是( )

A.中国古代思辨哲学的发达

B.儒家学派写作经验的丰富

C.春秋战国社会变革的频繁

D.不同学派相互诘难的需要

解析:D 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材料理解能力。春秋时期的《论语》“词约义丰”,但到了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则“文辞繁富,说理畅达”“逻辑谨严,结构严密,分析深入,文辞

富瞻”,结合这一时期“百家争鸣”的史实可知,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诸子百家为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与其他学派争鸣的需要,说理透彻是为了让他人接受本学派的主张。故答案为D项。

10.(2018·河北衡水摸底)武王伐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临战倒戈取得胜利。周公将之总结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周朝贵族对周之所以取代商这一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一思考带来的结果是( )

A.提出了中央集权思想

B.形成了官僚政治理论

C.确立了宗法分封制度

D.出现了“天人感应”学说

解析:D 中央集权思想是将权力集中于中央,与材料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不符,且西周时政治统治相对松散,因而中央集权思想与西周史实不符,A项错误;西周政治为贵族政治,因而不可能形成官僚政治理论,B项错误;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各级贵族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则是分封的依据,与材料中“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不符,C项错误;材料中周武王灭商利用了商朝士卒的倒戈,由此得出“民之所欲,天必从之”,说明人的行为能感应上天,天意与人事相呼应,与“天人感应”相符,D项正确。

11.(2018·河北保定一模)汉历,中国传统历法之一,也被称为“阴历”“农历”。一方面以月球绕地球运行一周为“一月”,另一方面设置“闰月”使每年的平均长度尽可能接近回归年,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中国古代历法( )

A.服务于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

B.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

C.违背了“天人感应”学说

D.未受国家政治因素的影响

解析:A 根据材料“农历”“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反映季节的变化特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以看出与农业相关,服务农耕经济,A项正确;材料论述了中国传统历法,并未涉及外来历法问题,没有体现中国古代历法极力排斥外来历法成果,B项错误;二十四节气反映的是人类顺应节气变化,说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现了“天人感应”学说,C项错误;传统历法,服务农业,与国家重农政策有一定关联,故D项错误。

12.(2018·河北保定一模)关于关羽斩颜良史事,在史书《三国志》中载:袁绍遣大将颜良围曹操,操令关羽刺颜良于白马;而《三国演义》中对此事的记载却增加了许多虚构的故事情节。这种变化体现出( )

A.明代相关史料更加丰富

B.作品内容受制于作者阅历

C.史书更能反映历史原貌

D.小说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

解析:C 《三国演义》属于文学作品,不属于史籍,有许多虚构的故事情节,故不能说明明代相关史料更加丰富,A项错误;历史著作要尽可能接近事实,而艺术家作品可以加工再创作,材料信息与作者阅历无关,B项错误;《三国志》属于史书,《三国演义》属于小说,材料中“史书《三国志》中载……”,相对可信更接近于历史事实,C项正确;小说是随着市民阶层兴起而出现的文学形式,并没有受当时统治者的推崇,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 37分)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宗法制在周代完备而严格,继位的族长在宗族中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这种关系不断发展的结果是君统宗统的合一。

——冯尔康等《中国宗族史》材料二清末民初,宗族组织原则发生了某些变化。1905年,上海王、朱两氏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从事家族立宪”。1918年增订族会章程,1924年修改,并经会员大会讨论通过。曹氏宗族的管理体制也开始近代化,规定族众有参与宗族事务的重大权利。此外,浙江绍兴阮氏宗族在1923年之前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实行任期制,由选举产生。

——常建华撰《中国文化通志·宗祖志》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周代宗法制的特点,并分析该制度的影响。(1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宗族管理和周代相比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产生的背景。(12分)

解析:第(1)问“特点”结合材料一从嫡长子继承制,等级森严等方面概括;“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分析。第(2)问“不同”据材料二“将祠堂族长制改为族会制”“增订族会章程”“设立该族议事、执行二部”等内容与材料一对比分析;“背景”结合清末民初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发展状况分析。

答案:(1)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体系完备;等级森严(族长具有专断权力);与政治关系密切(家国一体)。

影响:积极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提高家族、民族凝聚力。

消极方面: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约束,一定程度上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观念相违背。 (13分)

(2)不同:宗族管理具有民主性、规范化和分权色彩,与政治关系分离。

背景:政治近代化的推动(维新运动、清末立宪运动、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思想的解放、现代媒体的发展;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资本主义的发展等。(12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出现了举世闻名的“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不仅是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解释,也是对它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应该说,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

——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评析。(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几种观点或者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观点(可以是材料中的观点,也可以是自己提出的新观点),如根据材料信息“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对当时文化学术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样的评价似乎并不恰当”“‘百家争鸣’……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等可以提炼出两个观点:一是同意《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解释与评价;二是认为“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或者在材料的基础上提出其他观点。其次结合相关知识对提炼的观点加以评析。

答案:示例一观点:“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学术界互相辩争的风气,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评析:战国时期,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有所发展;周王室衰微,诸侯混战,士阶层日益活跃,追求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废除奴

隶主阶级特权;面对社会大变革,一批杰出思想家相互争辩,相互学习,各自提出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可以说,“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是当时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12分)

示例二观点:《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并不恰当,“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其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评析:战国时期,学术领域“百家争鸣”的出现,绝非偶然,《辞海》对“百家争鸣”的评价仅侧重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出发,具有局限性。夏商周三代,尤其是东周春秋时期,为“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奠定了人才和思想资源基础。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孔子和老子分别是儒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其思想也受到先代文化的影响;他们开创的思想学派在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可以说“百家争鸣”不是一时凭空出现的“风气”。“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有助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和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的特点。因此,“百家争鸣”的形成源远流长,成果丰硕,影响深远。(12分)

历史二轮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罗马 时间跨度 约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 1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古希腊:克里特文明—公元 前146年 古罗马:罗马城修建-1453 年东罗马灭亡 特征农耕文明海洋文明 表现政治文明 (1)以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 法制,构成了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 度的主体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 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3)对外关系由主动开放走向闭 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1)古代希腊辉煌的奴隶制 民主政治,成为近代西方代议 制的渊源 (2)博大而缜密的罗马法律 制度是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 献,也是近现代法律的源头 (3)海外扩张,航海和海外 贸易发展 经济文明 (1)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小农经 济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经济模式 (2)“重农抑商”政策下的手工 业、商业发展,明清时期资本主义 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但始终未能 突破自然经济的束缚 (1)海外贸易兴盛,奴隶制 工商业发达,推动了雅典民主 政治的兴起与繁荣 (2)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 张、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罗 马法律不断演变完善 思想文明 (1)以儒学为主体的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乃至世界 影响深远 (2)中国传统科技发达,思想科技 文化繁荣 古希腊从智者学派到苏格 拉底等都以人和人类社会为 探索的主体,成为近代人文主 义思想的发源地

第1讲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1.先秦 (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____________”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________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2.秦汉 (1)秦朝:确立____________的皇帝制度,中央设立____________,地方推行郡县制,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汉朝:汉初频繁换相,形成中外朝制度;地方推行郡国并行制,王国威胁中央,后来,汉武帝颁布“__________”,解决了王国问题;地方设刺史代表中央监督地方。 (3)选官制度:从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二、经济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1.农业 (1)生产工具:从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到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的转变;汉代出现犁壁和二牛一人犁耕法;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2)经营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____________的发展过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____________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最基本的经济形态。 (3)土地制度:历经原始社会氏族公有、商周时期________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成为土地兼并现象的根源。 2.手工业 (1)官营手工业:商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全部由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的局面被打破。西汉时期煮盐、冶铁、铸钱等行业都收归官办。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学案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发展

二“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人民版) 三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董仲舒的新儒学 [图画证史] 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

[图示总结] 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 [概念阐释]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 [微点拓展] “盐铁官营”政策 “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都加强了盐铁专卖。 [问题探究1]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

质上是相同的吗? 提示:“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3.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纸的发明

先秦、秦汉

古代中外文化交流史 1、文化的分类 物质文化:指人在物质生产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产品,以及创造这些物品的手段、工艺、方法等。这是最表层的一种文化类型。 制度文化:人们为反映和确定一定的社会关系并对这些关系进行整合和调控而建立的一整套规范体系。例如国家、社会、家庭的组织模式,法律秩序等等。 精神文化:也称为观念文化,以心理、观念、理论形态存在的文化。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存在于人心中的文化心态、文化心理、文化观念、文化思想、文化信念等。二是已经理论化对象化的思想理论体系,即客观化了的思想,比如哲学、宗教等等。这是最深层次的文化类型。 2、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途径、形式 基本途径:民间的:民族迁移,商品交换基本方式:和平方式、战争为方式官方的:朝贡贸易,使节往来,留学生交流 第一章春秋战国时期的丝绸之路和中外文化交流 1、周代西南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及与域外文化的交流 中国西南地区是亚洲大陆与东南亚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衔接处。其中云南、四川的西部地区,有独龙江、澜沧江、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渠江等河流自北向南奔流,犹如在崇山峻岭中开辟了若干条南北交通的走廊,自古以来便成为民族迁徙、经济往来的通道。 至迟于公元前4世纪,中国西南各族人民和东南亚中南半岛各族人民在自然条件恶劣、道路崎岖难行的情况下,迈开双脚,驱赶重驮货物的骡马,沿着横断山脉河谷的天然通道,攀行高悬绝壁的栈道,跨金沙,渡澜沧,万里传输,血汗滴石,开凿出"天府之国"和长江中游地区通向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通道,亦称"南方陆上丝绸之路"。 关于西南陆上丝绸之路的最早记录司马迁的《史记》。 《史记》卷116《西南夷传》云:"元狩元年,博望侯张骞使大夏来,言:居大夏时,见蜀布、邛竹杖。使问所从来,曰:'从东南身毒国可数千里,得蜀贾人市。或闻邛西可二千里有身毒国。'骞因盛言:大夏在汉西南,慕中国,患匈奴隔其道。诚通蜀身毒国道,便近,有利无害。“《史记》卷123《大宛列传》云:“骞曰: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国人往市之身毒,身毒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大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云。其人民乘象以战,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汉西南,今身毒国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 1、中国历史上最早发现业已存在的西南陆上丝绸之路者,是汉武帝时候的张骞。诚如英国人李约瑟所云:"张骞事实上巳清楚地知道,在四川和印度之间,通过云南和缅甸或阿萨密有一条商路。“ 2 、张骞通西域之前,穿行在川滇缅印古道上的贸易商人,绕过青藏高原东南部,经横断山脉高山峡谷,过缅甸,到印度、阿富汗,开通了最古的丝绸之路一西南陆上丝绸之路。中外学者对这条古道,绝大部分取认同态度。 3、西南陆上丝绸之路中外文化交流的内容:丝绸、铁器、棉花、宝石、海贝 第二章秦汉时期对外交通的开拓及与域外的文化交流 一、秦汉与东邻朝鲜的经济文化往来 1、商周时期的中朝交流 据《尚书大传》、《史记》、《三国遗事》等中朝两国的历史文献记载,公元前11世纪殷末周初,殷商贵族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向讨王进谏,被囚。周武王于公元前1046年灭殷,

秦汉史期尔雅末考试答案 (2)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2历史上,通过()的驱使才能实现大义灭亲。(1.0分)1.0 分 A、 利益 B、 惩罚 C、 金钱 D、 官位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3汉代的法律系统是()。(1.0分)1.0 分 A、 法家化的 B、 道家化的 C、 儒法化的 D、 儒家化的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4所谓的“挪置罪名”是指将有罪的()可以说成无罪之人。(1.0分)1.0 分A、 官吏的恩宠 B、 官员 C、 道德的模范 D、 人民的公仆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5下列人物中,不主张发展福利国家的是()。(1.0分)1.0 分 A、 王安石 B、 韩非子 C、 司马光 D、 桑弘羊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6西方历史上,所谓的“重商主义”是指重视对商业的()。(1.0分)1.0 分A、 尊重 B、 管控 C、 发展 D、 投资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答案解析: 7()是秦制与封建制的主要区别。(1.0分)1.0 分 A、 经济发展模式 B、 政治制度 C、 文化模式 D、 附庸或者奴才的管理方式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8()是秦制成功的关键所在。(1.0分)1.0 分 A、 使人人平等 B、 改善人民生活 C、 提高国际地位 D、 发展经济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从()开始,中国法律逐步儒家化。(1.0分)1.0 分 A、 春秋时代 B、 明清时代 C、 曹魏时代 D、 秦汉时代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答案解析: 10儒家学说认为,()是个人的身体所有者。(1.0分)1.0 分 A、 国家 B、 自然 C、 自己 D、 父母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答案解析: 11()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答案解析: 12从()开始,尚书成为了一个庞大的机构。(1.0分)1.0 分 A、 西汉 B、 三国 C、 唐代 D、 东汉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王晖先秦秦汉史史料学笔记

传说时代的专门性文献资料十分少,只有《尚书·尧典》《舜典》《皋陶谟》《益谟》《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帝系》《五帝德》等书篇。其他零星的史料也只是见于战国秦汉的文献之中,如《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礼记·礼运》《易·系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篇。 利用战国秦汉出土的古文献原貌来考证.先秦古书的真伪问题。如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西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十三篇,又出土《孙膑兵法》十六篇的残简,可证实《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都是存在的,传世的《孙子兵法》不为,在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晏子》《太公》及《蔚缭子》不伪。 利用出土文字及其上古汉语语法及其特殊虚词来判断古书的年代问题。例如,从西周春秋时期金文资料可知,利用这种特点可以断定《尚书》中的《商书》诸篇最后的写成年代是在春秋时期,时代不可能太早。 史料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是研究史料的源流价值和利用方法的学科,目的是从事史料的搜集、核勘、考证及其编纂,主要工作是史料的整理与鉴别,其以不同的价值、内容、学科性质、年代为标准。 史料学是有关历史资料研究的学问,其史料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方面:一、传世古文献史料。如十三经、二十五史、历史档案、地方史资料。二、出土的文字资料。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敦煌遗书等。三、考古文物等实物史料。如,古器物、古建筑、古迹遗址等。四、口碑史料。口碑史料又称口传史料,民间流传的历史传说、史诗。战国秦汉时期有关夏商周以及黄帝尧舜的传说史料十分多,实际上这是一种口碑史料,具有很高价值的史料,但需认真鉴别。 先秦秦汉时期史料学演变趋势:一、商代以前是以考古资料为主,古文献资料为辅。因为此时考古资料多,而且多为实物,可谓是第一手资料。而古文献资料则是后代根据传说时代记录下来的。历经千年传袭,难免丧失原味,应谨慎利用。二、西周春秋时期是以古文字资料(金文)为主的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平分秋色的时代。有学者将古文字资料从考古资料中独立出来,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古文献资料三足鼎立的局面,或有学者将其称为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的拉锯战时期,然而两者都应注意,不能偏废。三、战国秦汉以来,以古文献资料为主,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为辅。今天的史料又有了新领域音像资料、胶片、磁带光盘等新型的知识载体亦是将来宝贵的史料。 二重证据法提出背景。 一是针对当时的疑古思潮。疑古源于宋代,清代时期的政治形势,以及前朝理学影响,使得学者重考据,因而生质疑,于是清代古书辨伪风气日盛。三十年代达到高潮。梁启超、胡适、顾颉刚甚至提出“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观点。 二、清末大量新史料的发现。1、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建立甲骨学,按,孔子感叹“殷礼不足征”2、敦煌艺术的发现建立敦煌学,按,宋儒看不到的围巾隋唐时的古书抄本3、汉晋简牍的发现4、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王国维对此深有体会到,古来所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的古器物古文字之学。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赞》典雅纯正﹔文雅不俗。 继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后,陈寅恪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三重证据法”,即在其《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里所讲:

2018高考历史复习: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古代中国农业文明与西方海洋文明的交相辉映

第1讲 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公 元220年)是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成就对整个中华文明起到了奠基作用。 1.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政治逐渐代替了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特征。 2.经济上:农耕经济是古代中国经济的典型特点。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典型经济形态。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文化上:思想领域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方面的《诗经》和楚辞分别成为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文学阶段性的较高成就表现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科技方面形成了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发明创造。 一、政治制度的演变 1.先秦 (1)王位世袭制:夏朝时确立,“____________”的制度由此开始。 (2)分封制:以________为主体,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形成诸侯混战、社会变革的局面。 (3)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形成“家国一体”的社会等级结构。 2.秦汉

先秦、秦汉历史练习题解析

练习题: 第一章先秦时期社会概况和文化 一、单项选择: 1、(五一长假,小聪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 2.(下列远古居民生活的先后顺序是: 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元谋人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3、(中国台湾某旅游团要去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该去 A、大禹陵 B、黄帝陵 C、秦始皇

D、孙中山陵 4、(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度,其方法是 A.父亲传子 B.兄长传弟 C.母亲传女 D.民主推选 5、(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尧时期 B.舜时期 C.禹时期 D.黄帝时期 6、(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建立于 A、距今约170万年 B、公元前207 C、公元前1600年 D、公元前841年 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兵马俑 B、司母戊鼎

C、竹木简 D、青花瓷 8、(下列朝代按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商、西周、东周 C.商、夏、东周、西周 D.商、夏、西周、东周9、(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遂鹿中原,战乱不休,诸侯国的出现源于西周的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0、(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百家争鸣”。其中,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家是 A、孔丘 B、墨翟 C、孟轲 D、荀况 1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12、(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要研究军事家孙武,他们应参考的资料是 A.《论语》 B.《道德经》 C.《孙子兵法》 D.《离骚》 13、(历史活动课上,李明同学在扮演孔子时所说的台词应该是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兼爱” “非攻” C.祸兮,福之所依;福兮,祸之所伏 D.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14、(现在我们到中医那里看病的时候,医生都要给你切脉,你知道是谁最早总结出望、闻、问、切的四种诊断方法的吗?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范缜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秦汉史》期末考试 新 1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78.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分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分
?
A、
西汉末年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分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分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分
?
A、
国王
?
B、
天子
?
C、
国民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分
?
A、
秦国
?
B、
齐国
?
C、
燕国
?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先秦秦汉史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先秦秦汉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先秦秦汉史》是为历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先秦秦汉社会历史的面貌及发展变迁状况,继承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从事历史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报考硕士研究生和撰写学位论文奠定基础。 (三)教学內容 本课程是对《中国古代史》课程“先秦秦汉部分”的深化和拓展,将以专题的形式讲述先秦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情况,结合最新考古成果,介绍学术界在先秦秦汉史研究方面的新成绩。 (四)教学时数 36学时。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组织一次课堂讨论。 二、本文 第一章先秦秦汉史概述与学术热点分析 教学要点:先秦秦汉时期的时代特点及历史地位;先秦秦汉史史料概述;先秦秦汉史研究概况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学时) 先秦时期的历史特点;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先秦秦汉史的基本脉络(1学时) 中国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断代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秦汉史的基本脉络 第三节先秦秦汉史研究概述(2学时) (1)先秦秦汉史研究特点; (2)先秦秦汉史研究方法; (3)先秦秦汉史史料概述; (4)20世纪的先秦秦汉史研究; (5)先秦秦汉史研究展望 第二章秦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教学要点:秦人起源问题上文献学、考古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秦国建立特殊历史背景的探

索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嬴秦的起源(2学时) 秦的族源;秦人起源东来说;秦人起源西来说;秦文化特点;秦族的迁徙 第二节早期秦文化探索(1学时) (1)早期秦文化的考古学探索,以甘谷毛家坪遗址和清水李崖遗址为重点; (2)考古学上的秦人来源分析 第三节秦国的建立(1学时) 秦国建立的特殊历史背景;秦人的英雄主义 第三章从封国到帝国 教学要点:从思想史角度分析秦由偏居西隅的弱国而走向统一继而灭亡的原因 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內容: 第一节献公改革与墨家学派(2学时) 献公改革;墨家学派与秦结合的历史因缘;墨家后学与秦的关系;墨者对秦政治传统的影响 第二节商鞅变法与法家思想(2学时) 变法过程及内容;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借鉴;变法的意义与历史影响 第三节纵横家与秦帝业的奠定(2学时) 秦惠文王与张仪;昭襄王对合纵连横策略的利用;远交近攻 第四节秦统一与秦亡原因的思想史探索(1学时) 秦统一原因探索;秦灭亡原因探索 第四章再建帝国 教学要点:统一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艰辛再建历程(从大泽乡起义到汉武帝即位)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本讲通过对康有为和严复思想的介绍,使同学能更深刻的认识维新派的思想实质,并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作了分析和评价。 第一节承秦立汉(1学时) 王政复辟;项羽的军功王政;非承秦无以立汉 第二节汉初政局(2学时) (1)汉初的主要社会、政治问题; (2)汉高帝五年五月诏与社会秩序的建立; (3)有限皇权和联合帝国; (4)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第三节文景之治(2学时) 诛吕安刘与文帝即位;无为政治和长者群体;文帝的统治;景帝的统治 第五章经学与汉代政治 教学要点:以经学发展演变的视角审视汉代政治史的发展脉络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武帝表彰六经(2学时)

先秦、秦汉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专题复习先秦、秦汉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 命制、审核高三历史组 【知识概述】 先秦秦汉文明 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上,农业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变。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科学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古希腊罗马文明 政治上,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在专制主义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逐渐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制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经济上,海外贸易和奴隶制工商业发达,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级崛起,为奴隶制民主政治和法治文明奠定了基础。 思想上,古希腊学者把对神的关注转向人间,出现了西方最早的人文主义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时空坐标】 夏商西周(前2070—前771)春秋战国(前770—前221)秦汉(前221—220) 古希腊:城邦时代(前8—前4世纪)前146希腊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古罗马:王政时期(前8—前509)共和时代(前509—前27年)帝国时代(前27—395年) 【重点探究】 先秦、秦汉时期的文明:西周、秦汉政治制度的演进及创新

分) 2.结合以上表格,概括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并指出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3.西汉的大一统 材料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最独特之处是唯一保持了两千年中央集权制度的国家。这种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模式并非一日建成,……对于专制者来说,想要维持集权统治,必须在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模式、全民思想的控制模式、社会精英的控制模式以及与之相配套的宏观经济制度模式这四个方面完成制度建设。中国历史上的众多制度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都围绕着四大基本制度而展开。这四个基础性制度,如四根“支柱”共同支撑起集权政体的“大厦”。 ——摘编自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大基本制度”在西汉的表现(8分) 二、中西文明的比较

超星尔雅秦汉史答案超全版

如果找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尔星泛雅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社会的特点是()。(1.0分)0.0 分 A、 家族群居性 B、 小家庭性 C、 非宗法性 D、 宗法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2从()开始,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疏远。(1.0分)1.0 分 A、 孔子时代 B、 孟子、庄周时代 C、 老子时代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削弱了。(1.0分)1.0 分 A、 隋唐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秦制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与其他乱臣贼子相比,王莽篡党夺权的特点是()。(1.0分)1.0 分 A、 严重失去民心 B、 手段温和 C、 非常得民心 D、 手段残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汉代时期的五铢钱因为()的原因而对今天的收藏界来说卖不上价。(1.0分)0.0 分 A、 铸钱所用材质廉价 B、 工艺简单 C、 历史时间短 D、 发行数量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6法家制度主张,在()面前人人平等。(1.0分)0.0 分 A、 权利

B、 皇上 C、 法律 D、 法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 7()是秦汉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0分)1.0 分 A、 关东 B、 关中 C、 关南 D、 关西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明清时代的家族观念是()。(1.0分)0.0 分 A、 家族散居 B、 小家庭 C、 大家庭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10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以后。(1.0分)1.0 分A、 元朝时期 B、 明朝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唐宋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专业考研真题及复试经验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专业考研真题及复试2019 经验一、名词解释(共五个,每个八分)殷商甲骨文。涉考知识点:甲骨文,史料学,史学1. 史,先秦史。涉及领域:甲骨金文与先秦文献。五铢钱。涉及知识点:汉代史,经济史,货币。涉2. 及领域:秦汉史与简牍学。郭守敬。涉及知识点:元史,科技史,人物史,文3. 化史。涉及领域:元代教育与元代文化。四库全书总目。涉及知识点:清史,文化史,目录4. 学。涉及领域:清代学术思想史。今古文经。涉及知识点:汉史、清史,文化史,儒5. 学发展。涉及领域:中国史学史、秦汉史与简牍学、清代学术思想史。二、简答(三选二,三十分)简述百家争鸣。涉及知识点:先秦史,文化史,儒1. 学史,科技史。涉及领域:甲骨金文与先秦文献。简述南北时期的世家大族。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2. 朝史,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涉及领域:中国古代社会史、隋唐五代史(社科院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是一个研究室)。明朝的分封制度和宗藩体制。涉及知识点:明史,3.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政治史,(中外关系史)。涉及领域:明

史。三、论述(三选一,六十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涉及知识点:经济史,1. 社会史。涉及领域:中国古代社会史。唐宋变革论的内容、影响和变迁。涉及知识点:史2. 学史,隋唐史、宋元史。涉及领域:中国史学史。宋明理 学的发展。涉及知识点:文化史,儒学史,3. 宋史、元史、明史。涉及领域:元代教育与元代文化。四、翻译(八十分)太史公自序》,不过列传七十本次的史料来自《史记 记不住是哪几段了,大概是五六百字左右?考察的是释读 正体字,句读,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功。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社科院考察的点不难,但是比较注重学术功底。考察主要内容覆盖面也比较全,和今年的招生领域会有所切合,选考方向的题建议好好做,因为不知道会不会有导师看初试卷的 可能。复试的过程:小时,分方向考试。一般都跟你的研 笔试,150分,2究方向有关系,也和导师的学术爱好有关。导师会在中午达鲁花赤快速浏览。今年元史复试的题目为:怯薛制度授时历。简答和论述:元代理学发展和获得官方蒙古新字. 地位的过程,元代科举发展。忽必烈行汉法和蒙汉二元体郝制。你对四等人制的看法。句读,《元史列传四十四经》, 东师议的前两段。这个句读我应该是错读两字,错断一处,

先秦至秦汉试题库

先秦至秦汉文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传说时期的文学,包括和,它们是中国文学的源头。 2、《鲧禹治水》属于洪水神话;《黄帝擒蚩尤》属于战争神话;那么《盘古开天地》属于神话;《女娲补天》属于神话。 3、我国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章是和,它们是我国散文的源头。 4、《诗经》中,十五国风是,雅是周王畿的乐调,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曲。 5、相传《左传》是左丘明为传述《春秋》而作。《左传》按鲁国君在位的顺序编年,记事起于鲁公元年(722),迄于鲁公二十七年(468)。 6、《战国策》纪事时代上接春秋,下迄秦并六国,主要记载战国后期纵横家、谋臣策士的谋略。西汉末,由编校整理成书,定名为《战国策》。 7、先秦说理散文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创立了语录体;《孟子》也是语录体,但已是对话式论辩文;《庄子》文章则显示出由语录体向专论体过渡的迹象;而、中的专题论文,论点明确,长篇大论,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8、秦代唯一可以称为作家的人物是李斯(?-前208),他的主要作品是作于秦始皇十年(前237)的。 9、屈原《九歌》中属于“祭天神”的篇目分别为:、、。 10、上古时期,严格意义上的文学作品只有和楚辞两部。 11、《诗经》中雅分为大雅和,颂分为《周颂》、《鲁颂》和三部分。 12、《国语》全文七万多字,以为主。 13、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是文学成分较多的一部,其其艺术上的突出特点为。 14、在《诗经》中,最值得重视的是有五篇歌咏周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分别指的是《大雅》中的、、《绵》、《皇矣》、。 15、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是。 16、《九歌》中涉及神、(鬼)人之恋的作品,以、、《山鬼》最为突出。

2016尔雅秦汉史考试答案讲解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
郡县制

A、
?
州县制
B、
?
省县制
C、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
西汉末年

A、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
豪强

A、
?
王嗣
B、
?
庶民
C、
?
循吏
D、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
国王

A、
?
天子
B、
?
国民
C、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
秦国

A、
?
齐国
B、
?
燕国
C、
?
赵国
D、
我的答案:B
7
秦汉社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3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Word版含答案

第33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点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1)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汉代儒学成为主流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 ——郭志坤《评议武帝的“独尊儒术”》核心论点: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不是独崇儒学排斥其他各学派思想,是以儒术为核心,吸收和杂糅其他各派学说的综合。 知识点二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构图解史】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 信息提取: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吸收诸子百家思想,改造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构图解史】董仲舒的新儒学 信息提取: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适应了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实质是文化专制。 【漫画解史】太学的影响 信息提取:太学的建立,开启了儒学教育的官方化,有利于儒家思想主流思想地位的巩固。 重点一董仲舒改造儒学的背景、特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黄老之学 (1)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2)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特点是“无为而治”。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

【2020高考历史通史专题】考点1 先秦、秦汉时期(考试版)

2020高考历史通史专题 考点1 中国古代史《先秦、秦汉时期》 1.据《礼记·礼运》记载,在“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大同”社会之后,社会进入“小康”之世,其基本特点是“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表明“小康”之世 A.具有浓厚血缘色彩B.是历史倒退的体现 C.开始出现分封制D.阶级矛盾变尖锐 2.商朝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要由神意来决定。这反映了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A.君权神授B.商代政治受到神权的影响 C.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D.最高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集中 3.西周的道路以周王室为中心向外围延伸,通往各诸侯国,东南西北各个方向均设有主要干线。这在当时有助于 A.形成君主专制的体制B.周王对诸侯领地直接管辖 C.形成中央集权的体制D.周天子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4.春秋时期,五霸争长需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赐予“伯”的称号方可为诸侯之长。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样的重大事件也需要得到周天子的正式认可。这说明 A.分封制得到诸侯严格遵守B.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 C.天下一家的观念成为共识D.诸侯争霸强化了宗法制 5.电视剧《大槐树》讲述的是明朝移民的一段历史。所以至今山东、河北、河南等地区仍流传着一句歌谣:“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结合所学知识,下列选项与这段信息由密切关联的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世袭制D.宗法制 6.据《史记·夏本纪》记载,夏王朝先后有十四世、十七王,其中一次是弟之子死后王位复归于兄之子,两次是兄终弟及,其余都是父死子继。据此,下面结论成立的是 A.夏朝时宗法制度已具雏形 B.夏朝完善了嫡长子继承制 C.我国封建社会自夏朝开端 D.夏朝的王位继承比较混乱

课标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第2讲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精练含解析2

第 2 讲先秦、秦汉时期的经济文明、选择题 1. (2018课标川)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 自然陨铁制作而成, 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 战国以前( ) 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 D 考古发现可以反映时代风貌。读图可知,战国以前,铁器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黄河中下游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选D项。图中反映的是铁器发现地的分布情况,无法由此推断出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A 项排除; 汉代张骞通西域以后,丝绸之路开通,沟通了中原与今新疆地区的联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无法说明冶铁技术的普及,故C项错误。 2. (2019山东威海模拟)《汉书?食货志》在谈到先秦的农业生产时说,“种谷必杂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蓏殖于疆易,鸡豚狗彘毋失其时”。这种生产体现的特点是( ) A. 男耕女织 B. 自给自足 C. 精耕细作 D.因地制宜 答案B材料中没有体现“男耕女织”的生产特点,故A项错误;材料中种植五谷、树桑、种菜及养家畜等,体现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自给自足的特点,故B项正确;精耕细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因地制宜的特点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项错误。 3. (2019 广西柳州质检)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 ) A. 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 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C?说明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中国史学史复习材料

先秦史学的特征: 1、史学撰述体例的特征。 先秦史学在撰述体例方面,历经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演进变化的过程,这与史学形成与发展所应具备的相关要素及相应条件密切相关。文字形成之后,结绳刻画和口述传承被神话传说的追述形式所替代。历法的逐步完善、史官的出现、政事的需要,渐次形成甲骨、金石、竹木等不同载体的政令档案汇编,进而形成早期的编年体史著。随着史官制度的完善和分工的细密、社会生活剧烈变动的需求等诸多因素,史学撰述体例逐渐丰富多样,并驾齐驱,编年体渐趋完备,国别记言体形成,纪传体通史规模初具。 2、史学记载内容的特征。 随着文字的形成、史官及史官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史学撰述体例自身的发展、史学主体意识的形成、史学功能认识的提升,促使并且推动史学记载的内容不断发生相应变化。先秦史学记载的内容,呈现着记事内容从简到繁、单一到多重、简单到复杂、重神到重人、事件到观念、制度到思想、政事到社会人生的全貌的层递式的发展变动演进的特征。 3、史学主体意识的特征。 在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发展变化进程中,中国古代先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争取生存、发展和追逐利欲的纷争中,史学主体意识逐次呈现出从古到近、人数由少到多的自觉意识不断累积增强的发展变化趋势。4、史学功能原则的特征。 随着史学的发展完善,史官制度的发展完备及其职分职责的细密化,历史经验教训的累积,史学意识的自觉化的增进,以及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形势变动的需要,人们对史学功能原则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使之呈现出渐次加深及逐步形成共识的特征。如史学借鉴功能的形成,疏通知远认识功能的形成。 5、史家历史观念的特征。 伴随着史学多重因素的发展变化,历史社会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动,历史典籍的渐次增加累积,史家认识的不断提高深化,史家的历史观念呈现出层出不穷、多家并存、互促互进、各领风骚的竞争不息的特征。先秦史家的历史观念的不断变化,依次或并行而形成天命史观、圣王史观、民本史观、复古史观、循环史观、变易史观等历史观念,不断推动影响着先秦历史的发展进程。 总之,先秦史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它促进并且推动了先秦史学从萌芽到规模初具的发展进程,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形成奠定了坚实宽广的基础,并对其后中国史学的发展演进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史学特征: 1.开创了纪传体编史的先例。 纪传体是秦汉史学的创造,司马迁是开创者。他在《史记》中采用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本纪放在全书之首,按年月次序编写帝王的历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为主,同时叙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表采用表格的形式排列人物或事件;书记载典章制度;世家主要是记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