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

一.填空
1.两希传统是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化。

2.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记》和《奥德修纪》。

3.中世纪文学主要包括教会文学、骑士文学、英雄史诗和城市文学。

4.古希腊悲剧代表人物: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

5古希腊喜剧:阿里斯托芬《鸟》。

6.《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原题为《喜剧》,包括《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分。

7.高乃依是古典注意悲剧的创始人。拉辛是第二个代表,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

8.弥尔顿的代表作《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

9.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10.卢梭代表作《新爱洛伊丝》。被誉为“浪漫主义运动之父”的是(卢梭)。

11.欧洲四大名著《浮士德》《伊利亚特》《神曲》《哈姆莱特》。

12.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提供了思想基础理论。

13.美国浪漫主义文学家:爱默生,梭罗,库柏,爱伦·坡是(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 ,霍桑。

15.大仲马:《三个火枪手》《基督山伯爵》。

16.凡尔纳被称为科幻小说之父。

17.惠特曼《草叶集》。

18.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伪君子形象——(答尔丢夫),
他的另一部喜剧《悭吝人》又塑造了一 个典型的吝啬鬼形象——(阿巴贡)。

19.英国最早的浪漫主义作家是“湖畔派”诗人——(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和(骚塞),
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是 (拜伦)、(雪莱)和(济慈)。

20.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21.古罗马三大诗人: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三大诗人
二.名词解释
1 不和的金苹果:出自古希腊神话故事。古希腊国王珀琉斯和海神的女儿忒提斯举行婚礼时,
邀请了众神而唯独忘了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气恼之下,来到婚筵扔下一个刻有“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字样的金苹果,
这引起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弗洛狄忒的争夺。他们争执不下,宙斯让他们去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
三位女神分别许给帕里斯以富贵、智勇和美女,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许他以美女的阿弗洛狄忒、,
并因此得到希腊绝世佳人海伦为妻,还劫走了大批财产。这惹怒了希腊各部落,他们集结了10万大军去攻打特洛伊城,
进行了长达10年的特洛伊战争。在西方,“不和的金苹果”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因争夺某种巨大利益而造成不幸争端的根源。

2.荷马式的比喻:荷马史诗中善于使用比

喻。其特点是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中选取比喻,既贴切生动、新鲜奇特,
又丰富多彩。例如,把阿喀琉斯的急驰比喻为灌水车向百花盛开的园中注下的急流;把两军投石作战的场面比作
“石头像雪片般秘密落下,仿佛像严冬一日。”荷马史诗中大量使用这样的比喻,称之为“荷马的比喻”。

3.荷马史诗 :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亚战争的历史事件,
有相当长的民间传唱和吟诵过程。公元前9世纪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订完成,故名荷马史诗。
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伊利亚特》的主题是赞美古代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
讴歌他们英雄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奥德修纪》讴歌了古代英雄在同自然力的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机智勇敢和坚强意志,
表达了主人公对部落集体和乡土的眷恋之情。两部史诗结构巧妙、形象鲜明、语言质朴、比喻奇特,
并具有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荷马史诗真实地反映了古代希腊从原始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风貌,
是认识希腊史前社会的重要文献。

4.英雄史诗:英雄史诗是在民间流传基础上以描写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歌颂英雄行为为内容的一种世俗文学。
中世纪欧洲的英雄史诗分为两类:早期英雄史诗流传于各民族大迁徙的时期,形成于中世纪初期,
它反映了氏族社会末期的生活,歌颂部落英雄,有浓厚的神话色彩。其代表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贝奥物甫(夫)》。
中期英雄史诗产生于封建制度形成和繁荣时期,以歌颂英雄的武功和国家的统一为内容。这类英雄史诗以历史事实为基础,
英雄人物英勇善战、忠君爱国,虽有传奇色彩而无神话性质。代表作是法国的《罗兰之歌》。

5.三一律:“三一律”是法国古典主义作家为戏剧创作制定的一条规则,它要求时间、地点、情节的三个整一,
即一个剧本全部剧情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事件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服从统一的主题。在理论上把“三一律”
系统化的是布瓦洛。“三一律”的优点是可使戏剧情节高度集中,矛盾突出,结构紧凑。但作为一种创作规范,
但同时它又容易束缚剧作家的手脚,导致人物形象公式化、概念化,削弱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6.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来自葡萄牙语barocco,原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
后来被用来形容一种建筑风格和文学风格,它与严整、匀称、和谐相对立。巴洛克文学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西班牙,
在17世纪的法国达到高峰,同时流行于西欧,因风格与巴洛克式艺术相像而得此名。它是

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
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利诺、
西班牙的贡哥拉主义、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

7.狂飙突进运动:是德国18世纪70—80年代中叶发生的一次资产阶级文学运动,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这一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参加该运动者多属市民阶级的青年作家,
成就较大的主要有赫尔德、歌德、席勒等。其主要特点是:第一,崇拜“天才”,要求个性解放;
第二,否定现存社会,接受卢梭“回归自然”的思想,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第三,强调向民间学习,
发扬文学的民族风格。狂飙突进运动带有自发性和狂热的个人主义因素,作品言辞激烈,热情洋溢,
体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

8.感伤主义文学: 18世纪后期产生于英国并影响到欧洲其他国家,以斯泰恩 的《感伤的旅行》(1768)而得名。
是软弱的小资产阶级情绪的一种反映。他们不满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暴虐,又不理解社会变革的原因,找不到出路,
因而产生伤感情绪。感伤主义作家在创作上突出强调感觉和感情,着力描写个人内心的感觉,
渲染中下层人物的痛苦和不幸,作品充满感伤情调。它为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开辟了道路。
代表作家是英国的斯泰恩、哥尔德斯和法国的卢梭等。

9.湖畔诗人:指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三诗人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
他们因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隐居于英格兰西北部湖区,由是得名。
他们的诗作一般远离社会斗争,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或自然风景,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
;常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其中华兹华斯的成就最高,
他为《抒情歌谣集》在版写的序言,被认为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
湖畔诗人对英国诗歌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10.拜伦式英雄: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在《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塑造的具有非凡性格和鲜明特征的一系列人物的总称。
他们不满“文明”社会的现实,敢于蔑视一切现存的制度和丑恶的势力,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
但他们的反抗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性质,目的不外是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或爱情幸福。他们既倔强高傲,
又孤独无援;既脱离群众又脱离社会斗争,因而最后只能以失败或死亡的悲剧结局而告终。
因这些

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又反映了诗人本人的高傲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
故称之为“拜伦式的英雄”。如《海盗》中的康拉德,《曼弗雷德》中的曼弗雷德等。

11.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特有的一种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现象,
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它反映了骑士阶层的生活习俗和思想感情。
骑士文学虽然也宣扬封建意识和基督精神,
但因描写了骑士的世俗爱情而具有反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有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亦称骑士传奇),
在内容上主要描写骑士的冒险故事和他们与贵夫人之间的爱情。

12.骑士传奇思想上多种因素杂陈,艺术上具有鲜明特色,
在思想上,很多作品美化骑士阶级和骑士制度,宣扬骑士精神,掩盖其为封建主效忠的冷酷残暴的本质,宗教色彩浓厚,
这些都是其消极因素,但有的作品反映了封建阶级的内讧和下层人民的反抗精神,歌颂对禁欲主义有冲击作用的爱情,
赞美锄强扶弱,保护妇女的侠义行为,这都具有积极地意义。为后来欧洲长篇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报给的借鉴。
三.简答题。
1、简述《俄狄浦斯王》中的命运观。
答.在这部悲剧中,命运被写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她像一个魔影,总在主人公行动之前设下陷阱,时期步入罪恶的深渊。
狄浦斯为躲避杀父娶母的厄运四 处奔走,力图自己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值得肯定和歌颂的。然而,
他的抗争却归于失败,命运使这样一个优秀人物成了罪人,他诚实,正直,善良,坚强的优秀品质和敢于直面严酷,
勇于承担责任的责任的刚毅精神。因此,他对命运的正义性和合理性提出了怀疑。
这种对与命运抗争的英雄的肯定和在客观上对命运合理性的怀疑,正是雅典奴隶主政治由盛及衰时期民主派意识的特点,
面对尖锐的社会 矛盾,雅典的自由民一方面相信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又对社会危机感到惶惑与无能为力,
表现出强烈的 悲愤情绪。因为该剧主要表现了人的意志和命运的矛盾冲突,所以被称为命运悲剧。

2.什么是浮士德精神?
答:浮士德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是新兴资产阶级巨人形象的象征。代表着自强不息的精神,
否定批判精神,对立统一精神。首先是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
浮士德想“摘下天上最美的星辰”,想“获得人间最大的快乐”,他是一个不断前进,
永不停止的雄心勃勃的追求者。另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他重视实践的积极入世精神。走出书斋是他实践意识的朦胧觉醒,
追求、实践、不满足、再追求,自强不息,浮士德肯定人的作

用,肯定人生的目的在于实践,通过实践不断追求真理,
终于达到“智慧的最后结论”。浮士德的追求,既是对维特式浪漫主义追求的否定,又是他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浮士德精神”是指在追求真理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种精神的实质和内容主要有三点:重视实践和现实;永不满足于现实;不断追求真理。

3.浮士德难题?
答:1.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对立,是人的内心世界中性和欲望的对立,这种内心的冲突使得浮士德处于两难境地:在我的胸中,唉!
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想从另一个挣脱掉:一个在粗鄙的爱欲中,一固执的官能紧付于世界;另一个则努力超尘脱俗,一心攀登列祖列宗的崇高灵境。哦,
如果冥冥中确有精灵,在天地之间活动着从事统治,那么,请从金色的氛围中降临,把我引向那彩色的生活。
2.“浮士德难题”其实是人类共同的难题,它是每个人在追寻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时都将无法逃避的“灵”与“肉”,
自然欲求和道德灵境,个人幸福与社会责任之间的两难选择。怎样使个人欲望的自由发展同社会和个人道德所必需的控制
和约束协调一致起来——怎样谋取个人幸福而不出卖个人的灵魂。歌德的浮士德面临的正是这种两难心态,
即“紧贴凡尘爱欲”与“先人的灵境”之矛盾,他的追求就是把两者结合起来的“新的彩色的生活”。

4.《神曲》的艺术特色 ?
答.1.神曲是一部达到很高艺术境界的作品,但丁描写的地狱,炼狱和天堂,收到古典文学尤其是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启示和影响。神曲不像中世纪文学作品
那样粗糙庸俗,虚无缥缈,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力,精深的神学,哲学修养和新颖的构思,为三个境界设计了严密的结构,
清晰的层次。2.神曲堪称一座多做多彩,形象现货的人物画廊。3.但丁在写人绘景时,常常喜欢采用与日常生活和自然
界的及其通俗的比喻,产生及不寻常的艺术效果。4.神曲的地狱,炼狱和天堂各有33歌,着三个境界的结构也异常匀称,严谨,共有9层,
每部曲的最后一行都已群星一词做韵脚,彼此呼应。这种精神的结构和对称的布局始建立于数字3和10对中世纪文化所具有色神秘的,
象征的意义上的。5.很去的韵律形式是民间诗歌中流行的一种格律三韵句,隔行押韵,连锁循环,贯穿于全诗始终。6.但丁摒弃
中世纪文学作品习惯运用的拉丁语,采用俗语写作神曲,这对促进意大利名族语言的统一,对丰富意大利文学起了重要作用,
7.凡此种种都表明但丁摆脱了中世纪文学传统的羁绊,力图用心的艺术形式表现新时代的思想内容,这是但丁成为意

大利第一个名族诗人。

5.但丁的《神曲》的思想内容:①《神曲》是但丁从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出路和寓言性的总结。②《神曲》在宗教性的构思中反映了中世纪晚期意大利的现实生活,而且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反教会的倾向。③是中世纪文化的总结,是人文主义思想的最初的萌芽

5.人文主义的特征?
答.1.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鲜明的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
文学品格。新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核心,它反对中世纪封建教会鼓吹的
以神为本,主张以人为本,肯定人的价值。2.着力描写现实生活,肯定人的权利,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
封建教会从上帝万能论出发,认为人是上帝的羔羊,人必须无条件的信仰上帝,思考即罪恶。3.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的变更好人主题的根本性转换,使得人文主义
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及其深刻的变化。首先展示人的精神世界,情感特征,欲望要求等成为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艺术追求。其次,与展示人的精神风貌相适应,
中世纪宗教文学中以寓意和象征为特点的基本创作方法,已被一种关注现实,关注人生的新方法所取代。再者,
人文主义文学也扩大了传统文学的题材领域。

6.,《堂吉诃德》的艺术魅力所在?
答.作者对堂吉诃德倾注了自己的全部美好的感情,透过令人忍俊不禁的一件件荒唐事,人们可以看到堂吉诃德锄强扶弱,维护正义,
嫉恶如仇,见义勇为的英雄气慨。他冲向羊群,戳破酒囊,与风车搏斗,是因为在他眼中这些都是社会的丑恶势力。而他的骑士职责
便是要挣得民主自由平等,并随时准备为理想去赴汤蹈火。2.这时塞万提斯笔下的骑士已不是中世纪的骑士,而是为了美好的
理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的勇敢斗士了,他发表的关于自由,美德,人的意志的言论是那么的有条理,铿锵有力。他对人类美好的未来具有那么坚定不移的信念,他的身上
体现出人类最普遍,最美好,最崇高的思想感情。


7.莎士比亚的“问题剧”
答.莎士比亚的悲喜剧,带有文体剧的特色,他的创作主旨和描述重心,在于揭露社会,提出问题,现实生活的真实面目,而不在于解决问题,指明戏剧的悲喜结局,
因此,他在艺术构思上,有意识的打破悲与喜的严格界限,在戏剧的框架内表现具有悲剧性矛盾和冲突,在沉郁,一男的气氛中,揭示社会问题的严重性。尽

管他也安排,设计了
喜剧性的结尾,但却清楚显露出问题并未真正结解决,因为悲剧的根源和种子依然存在,随时都有可能冲突再起。这种悲喜相间
,悲喜混杂的戏剧形式和喜剧风格,虽然尚未完全定型,但却体现出了莎士比亚锐意革新,大胆创造的精神,因而为后世正剧和社会问题剧的创作,提供了有意的借鉴。


8.为什么说悲剧主人公哈姆莱特是一个处于现实矛盾中的人文主义者的形象。(人物形象)
答.1.哈姆莱特是丹麦的王子,他在上大学时接受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议论体现了人文主义者对人,对社会所寄托的理想,说明
哈姆莱特是个怀抱理想的乐观的人文主义者。正是这种乐观的思想,使他将父亲看成一个十全十美的理想君王,将母亲看成圣母一样纯洁的女性。父亲是理想的化身,
母亲是爱的象征,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便是理想与爱的结合,能使这种结合得以实现和存在的世界自然是美好的花园,那是的哈姆莱特是快乐的王子。2.但是,这种美好的世界
在《哈姆莱特》一剧中几乎是不存在的,剧本一开始,世界便已颠倒混乱,人们噩梦不断,惶惶不可终日,面对父死母嫁,王位被篡夺的严酷事实,哈姆莱特想一夜间遭到严霜袭击
的娇花,精神颓唐,痛苦与忧虑是他成为一个忧郁的王子。

9.《悲惨世界》 主题内容?
答.1.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原因在于小说一社会底层受苦受难的穷人为对象,描绘了一幅悲惨世界的图景, 提出三个问题
贫穷使男子沉沦,饥饿使女子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雨果揭示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富人们为所欲为,而劳动人民则注定过贫苦的。雨果特别强调那些处境最悲惨的人都是诚实善良的劳动者,可是,不管他们如何挣扎,注定是悲惨和凄苦的命运。
小说同时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就是为了维护剥削阶级利益而存在的。因此,人民来反抗这个制度就是正义的了,如小说描写共和党人的起义。
小说最重要的主题是仁慈、博爱才能拯救社会的思想,这种思想主要是通过冉阿让、卞福汝主教的形象与沙威、德纳弟的形象从正反两方面表现出来的。雨果要揭示:以刑罚为基本手段的法律,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因此它是一种低级的法律。冉阿让受到法律的判决,反而更仇恨社会,卞福汝主教用仁慈的方法,能把他改造成新人。雨果认为,这才是高级的法律。雨果是坚定的人道主义者,对仁慈、博爱的力量确信不疑。在《悲惨世界》中,他使冉阿让、沙威等都被感化,被道德力量征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