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15年高考语文优题训练系列(17)

2015年高考语文优题训练系列(17)

2015年高考语文优题训练系列(17)
2015年高考语文优题训练系列(17)

2015年高考语文优题训练系列(17)

(一)

第Ⅰ卷阅读题(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受封建宗法制度的影响,徽派建筑的最大特点是规范化、系统化,具体表现为:一、聚族而居,杂姓不得混居。即使同一村落,各族宗祠、民居亦界域分明。二、无论宗族人丁多寡,象征宗法势力的祠堂,展现宗族荣耀的水口等“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三、讲究群体布局,即以封建“风水”术为理论依据,在封建族权的制约下强调宗族建筑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如不符合要求,则须设法修改或弥补。

站远了看,徽派建筑总体布局与封建城池模式如出一辙: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的民居群类似于拱卫内城的外廓;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具有抵御外族入侵的防卫功能;被民居众星拱月般团团簇拥着的祠堂则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表明了宗法势力的至高无上,不容侵犯,也便于在此召集宗族成员议事、祠祭,公布村规民约,行使族权。祠堂在徽派建筑中的地位也体现在其建筑规模上。祠堂的外观形象、内部设施直接反映了一个宗族的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经济实力,是宗族间相互攀比争雄的首要内容。各族各姓对祠堂建设毫不含糊,尽力而为,从族产收入,挨家摊派到主动捐赠,族人有钱出钱,没钱交粮卖力,将祠堂修得高大雄伟,壮观亮堂。

囿于族权的约束,徽派民居的地势、规模均不得超过祠堂,且不能遮挡与其遥相辉映的山峰河流,影响风水,妨碍宗族的繁荣昌盛。民居外廓大,住房多,却井然有序,有回廊彼此连通,按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有序排列,主人住正(厢)房,佃仆散居四周,缜密繁杂,等级森严,堪称封建王室寝宫位序结构的翻版。

水口是走官道进村的必经之地。学子赶考,高官归省,巨贾还乡,族人在此迎来送往,举行欢庆仪式。在显示族威荣耀、宗族凝聚力的同时,教育族中晚辈笃学敬业,勤勉执著,将来光宗耀祖。宗族的荣誉和荫护使族人沾沾自喜,忘乎所以,对水口建设热情洋溢,不遗余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贾更是慷慨解囊,一掷千金,支持家乡的水口建设:育林、砌桥、修亭、刻碑、撰联……大力弘扬水口文化,以协调宗族内部关系,淡化阶级矛盾。值得一提的是,水口砌有专供祭祀孤寡的坟台(不葬灵枢),厚实的石碑上书:孤坟总祭。清明节家家户户竞相祭拜,一时纸钱纷飞,香火袅袅,给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关系蒙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

散布在徽州大地各交通要道上(旁)的牌坊岿然挺立,引人注目,也是封建统治者强化封建功名意识,宣扬封建道义礼教的产物。在宗族攀比竞争意识的诱使下,各族对树牌坊投以巨大热情。他们以封建国法礼教为准绳,制定了谨严繁缛的族规家训,鼓励敦促族人前赴后继建功立业,循规蹈矩为人处世,持之以恒尽孝守节。在这种封建思潮的教导下,一座座因功勋、科甲、忠孝、贞节而建的牌坊冲天而起。徽州大地牌坊数量之多,分布之密集,举世无双,可见程朱理学宗法制度对徽州人思想奴役范围之广、程度之深。

徽派建筑的宗法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使封建社会垂直结构的阶级对立转变为横向结构的宗族之间的内部矛盾,是统治者淡化、消解被统治者反抗意识,巩固政权、族权的外在表现。

1. 从原文看,下列关于“徽派建筑”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派建筑规范化、系统化,表现为聚族而居,杂姓不混居,基础设施全面以及讲究群体布局。

B.徽派建筑中,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宗法势力的祠堂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宗族成员议事、祠祭,公布村规民约,行使族权的重要场所。

C.按男女长幼、房系嫡庶标准有序排列的徽派祠堂虽然外廓大,住房多,但可通过回廊,彼此连通,仍显得井然有序。

D.水口是走官道进村的必经之地。水口建设有育林、砌桥、修亭、刻碑、撰联等,族人对此不遗余力,功成名就的高官巨贾更是一掷千金。

2. 下列各项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

A.徽派建筑在封建族权的制约下强调整体轮廓必须像模像样,以封建“风水”术为理论依据,讲究群体布局,如不符合要求,有时可以修改或弥补。

B.各族各姓对祠堂建设尽心尽力,可使用族产收入,采用挨家摊派的方式和采取主动捐赠的方式,族人有钱出钱,没钱交粮出力。

C.民居群以祠堂为中心放射状散开,像封建城池中拱卫内城的外廓。水口类似于护城河,地势

险要,易守难攻,具有防卫功能。

D.直接反映一个宗族社会地位、文化素质、经济实力的祠堂的外观形象、内部设施,是宗族间相互攀比争雄的首要内容。

3. 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徽派民居不能遮挡与祠堂遥相辉映的山峰河流,其地势和规模不得超过祠堂,妨碍宗族的繁荣昌盛,这从根本上来说,是受封建族权制约。

B.清明节家家户户在水口竞相祭拜水口砌有的坟台,一时纸钱纷飞,香火袅袅,给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阶级关系蒙上了温情脉脉的面纱。

C.徽州各族对树牌坊投以巨大热情,一座座因功勋、科甲、忠孝、贞节而建的牌坊冲天而起,这是因为徽州人深受程朱理学宗法制度的影响。

D.徽派建筑的宗法意识,是统治者巩固政权、族权的外在表现,使封建社会垂直结构的阶级对立向横向结构的宗族之间的内部矛盾转变。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赵韩王普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普亟出,惶惧迎拜,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②。”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帝问其故,普曰:“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患,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

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

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宫,普立于宫门,久之不去。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

不用。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

赵韩王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③

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④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选自《言行龟鉴》,有改动)

【注】①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②成算所向:以后的打算。

③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④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俟.削平诸国俟:等待

B. 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道:方法

C. 上素嫌其人,不与.与:赞同

D. 普欲除.某人为某官除:贬谪

5. 《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3分)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③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④君臣之间,两无猜嫌

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

A.②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⑥D.①⑤⑥

2020高考语文阅读题试题

2020高考语文阅读题试题 2017高考语文阅读题试题一 (1)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 者们所持有的,就是把考据和批评当作欣赏。 (2)那我在国外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的 讲“版本的批评”: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某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有几次翻印,某一个字在第 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 然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 读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是根据哪些来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 关系如何?“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了这些问题, 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看到片纸只字就以为是至宝。 (3)这些功夫就是中国人所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 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到剧 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看待这种考据 工作呢? (4)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的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的生平都是 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是就了解说,这些历 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 后的关系;要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 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 (5)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 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错误。第一种错误就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 作者一字一画都有来历,于是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艺术是 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史实的支配。第二 种错误是在因考据而忘欣赏。他们好比食品化学专家,把一席菜的

2017年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一卷(含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七

高考语文总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专题训练七 (用时:40分钟分值: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20分) 冬祭 刘建超 ①我和杨晓敏是朋友,杨晓敏写小小说。体格魁梧、剑眉锐眼的杨晓敏在西北雪域高原 戍边十五年。他的小说散文几乎都与喜马拉雅有着不解的情缘。 ②杨晓敏讲过这样一个经历:在西藏有个最偏远的地方叫“雪域孤岛”,驻扎着海拔最高的哨卡,哨卡周围被皑皑林立的雪峰困住,毫无生气。连续几天落雪,一只在哨卡周围时隐 时现的红狐狸,终于耐不住饥寒,钻出来觅食。哨兵一声呐喊,大伙出动逮住了这只红狐狸。它的眼睛是幽怨的,蠕动的姿态是娇嗔的,红艳艳的毛皮光亮柔软,仿佛一团火焰正在燃 烧…… ③杨晓敏说,你知道吗,传说雪域高原的狐狸油可以治疗冻疮,用狐狸皮做的围脖可以 抵住风雪的严寒。几个新兵脸上早冻得裂开了花,嘴唇的血渍使他们不敢大声说话。杀掉狐 狸,做条围巾什么的,让站岗的哨兵轮流戴它,或许对漫长而凛冽的冬季是一种有效的抗御。 ④哨长摸出一把刀,狐狸本能地痉挛起来,恐惧中闭上那美丽绝伦的双眼,悠长地哀鸣 一声。士兵们几乎同一时刻,全扑上来,七八双粗糙的大手伸出来:别……脸上裂开花的新兵呜咽着说,还是放走它吧,有它来这儿和我们做伴,哨卡不是少些寂寞、单调、枯燥,多 些色彩吗?我情愿每晚多站一班岗,也不要狐狸围脖……狐狸蜷曲雪地,试探着抖抖身子, 腾跃着向雪野掠去…… ⑤杨晓敏说到这里时,刚硬的汉子眼里布满了柔情,吐出一口烟,仿佛那团跳动的火焰 还在眼前闪动。 ⑥我被这个故事感染了,羡慕地说,我有机会一定也要去雪域高原看看,去找找红狐狸。 ⑦杨晓敏说,红狐狸是雪域高原的精灵,哪能你想见就见得着。 ⑧这个故事缠绕了我十几年。去年,我和几个朋友自驾游,首选的路线就是西北雪域高 原,我还给朋友们讲了红狐狸的故事,挑逗得几个哥们儿心里痒痒的,开着两辆越野车,向 着喜马拉雅出发。出发前,我给晓敏发了短信:我去拜访你的....雪域高原了。 ⑨自驾游的乐趣就是随心所欲,几个哥们儿如挣脱了缰绳的野马,自由狂野地消失在冰 天雪地之中。晶莹剔透湛蓝如镜的羊湖,冰挂如柱天地相接的珠峰口,穿越荒凉美丽的无人 区,把哥几个大老爷们激动得泪流满面。昆仑山口遇见的奔腾野驴,公路边旷地上悠然自乐 的野兔,峭壁上优雅挺立的藏羚羊统统收入相机中。还就是没有见到红狐狸。 ⑩夜晚我们来到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绒布寺,问寺中僧人,附近可否能见到红狐狸?僧人指着雪山说,以前有,经常可以看到,白雪间,一团火在跳动。现在已经见不到了。我

高一化学化学氮及其化合物 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高一化学化学氮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硝酸钾是一种无氯氮钾复合肥,宜在种植水果、蔬菜、花卉时使用。关于KNO3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从其阳离子看,属于钾盐B.从其阴离子看,属于硝酸盐 C.它属于纯净物中的无机化合物D.因为含有氧元素,故它属于氧化物 【答案】D 【详解】 A.硝酸钾含有的阳离子为钾离子,则硝酸钾属于钾盐,故A正确; B.硝酸钾含有的阴离子为硝酸根离子,则硝酸钾属于硝酸盐,故B正确; C.硝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是纯净的无机化合物,故C正确; 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并且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纯净物,硝酸钾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不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 故选D。 2.有一充有10mL NO和NO2混合气体的试管,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充分反应后,仍有6mL无色气体,则原混合气体中NO和NO2体积比为( ) A.1∶4B.2∶3C.1∶3D.4∶1 【答案】B 【详解】 设NO的体积为amL,则NO2的体积为(10-a)mL,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发生3NO2+ H2O=2HNO3+NO,根据反应方程式,生成NO的体积为10a 3 - mL,充分反应后,6mL气体 为NO,因此有a+10a 3 - =6,解得a=4,NO和NO2的体积比为4mL:(10-4)mL=4: 6=2:3,答案选B。 3.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一定有NH4+ B.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变浑浊,则一定有CO32- C.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D.某溶液加入稀盐酸酸化的AgNO3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Cl- 【答案】A 【详解】 A. 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产生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则说明该气体为氨气,推出原溶液中一定有NH4+,A项正确; B. 原溶液中若含HCO3-,加入稀盐酸后也会产生无色无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故原溶液中不一定有CO32-,B项错误;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高考语文专题小说阅读试题(带答案) 专题十四小说阅读[学法――把握人事,洞察百态] [考题位置――第11题] (2015?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马兰花李德霞大清早,马兰花从蔬菜批发市场接了满满一车菜回来。车子还没扎稳,邻摊卖水果的三孬就凑过来说:“兰花姐,卖咸菜的麻婶出事了。” 马兰花一惊:“出啥事啦?” 三孬说:“前天晚上,麻婶收摊回家后,突发脑溢血,幸亏被邻居发现,送到医院里,听说现在还在抢救呢。” 马兰花想起来了,难怪昨天就没看见麻婶摆摊卖咸菜。三孬又说:“前天上午麻婶接咸菜钱不够,不是借了你六百块钱吗?听说麻婶的女儿从上海赶过来了,你最好还是抽空跟她说说去。” 整整一个上午,马兰花都提不起精神来,不时地瞅着菜摊旁边的那块空地发呆。以前,麻婶就在那里摆摊卖咸菜,不忙的时候,就和马兰花说说话,聊聊天。有时买菜的人多,马兰花忙不过来,不用招呼,麻婶就会主动过来帮个忙…… 中午,跑出租车的男人进了菜摊。马兰花就把麻婶的事跟她男人说了。男人说:“我开车陪你去趟医院吧。一来看看麻婶,二来把麻婶借钱的事跟她女儿说说,免得日后有麻烦。” 马兰花就从三孬的水果摊上买了一大兜水果,坐着男人的车去了医院。麻婶已转入重症监护室,还没有脱离生命危险。门口的长椅上,麻婶的女儿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马兰花安慰了一番,放下水果就出了医院。男人撵上来,不满地对马兰花说:“我碰你好几次,你咋不提麻婶借钱的事?” 马兰花说:“你也不看看,那是提钱的时候吗?” 男人急了:“你现在不提,万一麻婶救不过来,你找谁要去?” 马兰花火了:“你咋尽往坏处想啊?你就肯定麻婶救不过来?你就肯定人家会赖咱那六百块钱?啥人啊!” 男人铁青了脸,怒气冲冲地上了车。一路上,男人把车开得飞快。第三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她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钱呢?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离开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2019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植物的花香

2019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植物的花香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17题。 (1)植物的花香有着很多作用。 (2)植物的花有香味是为了传宗接代。植物花朵为了引诱昆虫前来 授粉,不但表现各种艳丽夺目的色彩,还会散发各种迷人的花香。于 是引来蜂蝶竞相采蜜,正所谓“蜂争粉蕊蝶分香”。结果,花粉黏附 在昆虫的身上,随着昆虫的飞行迁移而四处落户安家了。 (3)香花内部有一个专门制造香味的“工厂”——油细胞,这个 “工厂”里的产品就是令人心醉的芳香油。这种芳香油除了散发香味,吸引昆虫传粉外,它的蒸气还能够减少花瓣中水分的蒸发,形成一层“保护衣”,使植物免受白天的强烈日晒和夜晚的寒气侵袭。 (4)植物的花的香味除了有益于自身的生长繁衍,绝大部分还有益 于人类。香气能刺激人的呼吸中枢,从而促动人体吸进氧气,排出二 氧化碳。因为大脑供氧充足,所以能使人保持较长时间旺盛的精力。 此外,香味信息能够深刻地留在人的记忆中,刺激嗅觉,使人的记忆 增强。 (5)利用花香来保健和防病,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医圣华佗,曾用丁香等制成小巧玲珑的香囊,悬挂在室内,用以防治肺结核、吐泻等疾病。古代民间把金银花放入枕内,用来去头痛,降血压,同 时还有消炎止咳的作用。 (6)不同的花香,能引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如桂花的香味使人疲 劳顿消;菊花的香味使人思维清晰。不过,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有 些花香也会给人带来副作用。如百合、兰花的浓香,会引起眩晕和瞬 时的迟钝。 12.给加点字注音。 繁衍瞬时

13.本文的说明内容是。 14.第(4)段说花香“有益于人类”是从哪两个方面说的?(每方面六个字以内) 答:① ② 15.第(4)段画线的句子在文中起的作用是。 16.植物的花香“绝大部分还有益于人类”中的“绝大部分”为什么不能删掉? 答: 17.第(5)段中列举了两个例子,目的是为了说明

化学氯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氯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练习题及答案 一、 高中化学氯及其化合物 1.一定量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所得混合物用1100mL3.00mol L NaOH -?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 的物质的量为0.0500 mol 。 (1)所得混合物与NaOH 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 (2)所得溶液中NaCl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3)所用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22n Cl :n H =________。 【答案】2H OH H O -++=、22Cl 2OH Cl ClO H O ---+=++ 0.250 3:2 【解析】 【分析】 由溶液中含有0.0500 mol 次氯酸钠可知,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氯气过量,反应得到氯化氢和氯气的混合气体。 【详解】 (1)氯化氢和氯气的混合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时,氯化氢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次氯酸钠和水,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为OH —+H += H 2O ,Cl 2+2OH —=Cl —+ClO —+H 2O ,故答案为:OH —+H += H 2O ,Cl 2+2OH —=Cl —+ClO —+H 2O ; (2)根据溶液电中性原则可知:n (Na +)=n (Cl -)+n (ClO -),n (Cl -)=n (Na +)-n (ClO -)=0.1L ×3.00mol/L-0.0500mol=0.250mol ,则所得溶液中NaCl 的物质的量为0.250mol ,故答案为:0.250; (3)根据Cl 原子守恒可知,n (Cl 2)=12 ×n (NaOH )=0.15mol ,由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生成0.0500 mol 次氯酸钠消耗过量氯气0.0500 mol ,则与氢气反应的氯气为0.15mol-0.05mol=0.1mol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H 2+Cl 22HCl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故氯气和参加反应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n (Cl 2):n (H 2)=0.15mol :0.1mol=3:2,故答案为:3:2。 【点睛】 所得混合物冷却后用NaOH 溶液恰好完全吸收,测得溶液中含有NaClO 的物质的量为0.05mol ,说明氢气与氯气反应中氯气有剩余,溶液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的混合液,根据钠元素及氯元素守恒可知2n (Cl 2)=n (Na +)=n (Cl -)+n (ClO -);根据电子转移守恒,计算氯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氯离子的物质的量,溶液中Cl -来源于氯化氢及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计算反应后混合气体中氯化氢的物质的量,根据氢元素守恒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是解答关键。 2.KClO 3和浓盐酸在不同温度下反应,发生以下两个反应。其变化可表示为 反应1:2KClO 3+4HCl (浓)=2KCl +Cl 2↑+2ClO 2↑+2H 2O 反应2:KClO 3+6HCl (浓)=KCl +3Cl 2↑+3H 2O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散文阅读(含答案)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三:散文 一、天津卷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虹关何处落徽墨 石红许 在冬天,在春天……为了寻找一截久违的徽墨,我孑然一人蹀躞在在虹关【注】墨染了一样的旧弄堂里,闯进一栋又一栋装满了故事的深宅老院。我安慰自己,哪怕是能遇见寸许徽墨,也心满意足。行走在虹关,我一次又一次向墨的深处挺进,去追寻墨的风月身影。 婺源一文友善意地提醒我,虹关徽墨以及制作徽墨的人很难找了,你这样没有目的地寻找,不啻于白费心神徒劳无功。我不甘心,相信在虹关的后人中一定还有人掌握了徽墨制作技艺,他们会告诉我很多关于徽墨的记忆。学.科网 欣慰的是,季节扯起的丹青屏风里,总有一棵需十余个大人合抱的千年古樟,华盖如伞,累了,就在树下坐一坐,仰望绵廷浙岭,聆听“吴楚分源”的回声。穿村而过的浙源水、徽饶古道在炊烟袅袅里把日常琐碎的生活串成一幅恬谧幽静的水墨画,人在画中,画在人中,昔日贩夫走卒、野老道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徽墨涂抹的山水间,一丝淡淡的忧伤悄然在心里泛浮,随着雨滴从瓦片上、树叶间滚落下来,把人带进梦里故园。 一堵堵布满青苔的墙壁上还隐约留存着经年的墨迹,那是徽墨的遗韵吗?石板路上,不时与村人擦肩而过;老宅门内,不时与老人目光相撞。在虹关,我拾掇了一串烙上徽墨溫度的词语:质朴、慈祥、安然,小桥、流水、人家……虹关,允许我拾取半截残墨,记下一串与徽墨有关联的大街小巷地名。 虹关伫立,徽墨式微。近百年来,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五花八门的书写工具,使得人们迅速地移情别恋,墨与砚台的耳鬓厮磨,也早也被墨汁横插一杠,固态磨便黯然失色,近年来渐渐被人遗忘。到后来,实现了从纸张到数字化的华丽转身,书写也已成为少数人的事情了,墨块更是被束之高阁,制墨传习几乎无人问津。 墨,松烟的精灵,千百年来忠实地在纸上屐行职责,一撇一捺站立成墨黑的姿勢,氤氲香气里传承着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徽墨,制作滥觞于南唐,兴盛于明清,享有“落纸如漆,万古存真”之美誉。有权威人士言之凿凿指陈,北京故宮博物院还保存着数十块虹关徽墨。徽墨无声,虹关有幸,虹关人因此而自豪。水口、民居,显然还有徽墨等,不负众望,终于为虹关换来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金字招牌。 虹关徽墨,不小心逝失在古村落、古驿道边,等待人们去擦亮这张泛着黑色光泽的名片——“徽墨名村”。在一栋民居内,我兴奋地发现,有人在挖掘、研发传统徽墨工艺,遗憾不见墨工,不知那一双手是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全国卷3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3) 语文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 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郭城镇,虽然面貌焕 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快速的、 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是“乡愁”无处安放?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 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物质文化记忆,如日常生活 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 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乡村物质文化记 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哲学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 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至于哪些乡村基因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 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在 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呵护乡村记忆, 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 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 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训练讲课讲稿

2019年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理解训练

散文阅读理解训练 题点对点练7 联系文意,紧扣语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不忍的句号 迟子建 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春光注定是参差不齐的。三月,我离开故乡时,它还是一世界的白雪,可是到了广东,花间已是落英缤纷了。一个似晴非晴的日子,我来到了南海丹灶镇的苏村,拜谒康有为故居。 一入苏村,看到的是一幅安恬的乡村生活图景:青砖的民居旁蜷着打盹的狗,荷花在水塘里静悄悄地开。挎着菜篮的妇女缓缓地通过石桥,耕牛在树下休憩,这一切,似乎都与我心目中康有为出生地的情景大相径庭,它是那么的和风细雨、欣欣向荣,没有丝毫的荒凉之气、沧桑之气。青少年时代生活在这里的康有为,其心中日益积聚的政治“风暴”,缘何而来? 我对康有为的了解,基本上限于历史教科书上的“定义”,至于他个人的内心经历,不甚了了。看过康有为故居,我很想走近他,了解他。 康有为发蒙读书时,萦绕耳际的除了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还有异乡战事中兵戈相击的声音。这一“士”风与另一“仕”风的交汇,影响了康有为的人生,他日后心中积累的政治风暴,与这两股风的吹拂有关。 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他痛恨朝野的“不作为”和软弱,痛恨洋人蚕食祖国的疆土。这不安和愤懑压迫着他,难以解脱。康有为似乎迷途了,他一度遁入风景秀丽的西樵山。康有为在西樵山静坐,其实是想把自己幻化为一支可以烛照人生的蜡烛,这样他面对沉重的黑暗时,内心会有勇气。康有为走出西樵山时,开始了更广博的读书,他的阅读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文学方面,而是扩展到自然科学上。同时,他还对西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西学的科学民主与人道精神的渗透,与中国传统的儒学思想的滋养,使康有为视野开阔起来,他恍然觉得“道”已在心中。 一八八八年,康有为离开故乡,向着京师北行,开始了他维新变法的旅程。然而,康有为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康有为活了七十岁,但他的生命,在戊戌年他四十一岁时,已然终结。尽管其后他在印度撰写了《大同书》,但他身上的勇气和锐气,在戊戌年后,已不复存在。康有为曾请人在一枚印章上刻下了这样的文字:“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可惜这些“眼界”并没有让他变得开阔和深刻,他在归来后反对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支持和参与的是张勋复辟。直到他去世的那一年,他还赴天津,为溥仪祝寿。但康有为还是了不起的,“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使他成为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鼻祖,成为个性解放的先驱。 读过关于他的一些文字,我在四月份来到青岛。广东的春天过去了,但青岛的春天正在高潮,桃花点点红,樱花簇簇白。我去了康有为在福山路最后的寓所,门厅里摆放着一幅徐悲鸿先生画的康有为的肖像,他白发苍苍,目光温和,但这温和中却掩饰不住茫然。他嘴角微蹙,似在咀嚼着荣辱和苍凉。他坐在那里,坐在四月的微风中,看着来来往往的人。我想,以他不羁的性情,他并不喜欢坐在画框中。在他心中,那也是一种“牢”吧。 康有为的墓地,在浮山脚下,朝向大海。拜谒他墓地的那天,是个晴好的日子。本该是万木葱茏的时节,可墓地却衰草凄凄。他的墓是圆形的,青白色。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句号。康有为就躺在这个句号中。康有为

历年高考语文阅读语文阅读理解

。。 . . 。。.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手法,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并更能引起读者情感的共鸣!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客观实在 二、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 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2013高考语文阅读理解高效训练:小说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

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我们不能够再帮忙你什么吗?’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住了。 “门开了,两个兵把他押了出去;脚镣声愈去愈远。一切回到平静了。 “‘这个拉狄焦夫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凄然地问。 “‘有一天教堂中正在举行婚礼,新郎是一个有钱的中年商人,新娘是本村中出名漂亮的小家女子。拉狄焦夫忽然闯进来,用斧头把新娘、新郎都砍倒了。新娘后来死了,新郎成了残废。拉狄焦夫并不逃走,他被判了终身惩役罪,也不要求减刑。从此他的口就永远闭上了。’禁卒一面说,一面望着桌上的三角琴,最后加了一句:‘三角琴也弄坏了。’你母亲就花了一点钱向禁卒买来了三角琴。她把它带回圣彼得堡。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硫及其化合物 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

完整版高一化学必修二化学硫及其化合物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实验结论”与“实验操作及现象”相符的一组是()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 向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l?或SO42-等,A错误; B.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则原溶液中可能含CO32?或SO32?,或HCO3?等,B错误; C. 向某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或Ag+,但二者不能同时存在,C错误; D.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立即产生红褐色沉淀,则沉淀为氢氧化铁,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3+,D正确;故答案为:D。 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SO2使品红溶液褪色B.氯水使有色布条褪色 C.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D.漂白粉使某些染料褪色 【答案】C 【分析】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详解】 A. SO2具有漂白性,与品红结合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而使品红溶液褪色,A项错误; B. 氯水中存在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发生了化学变化,B项错误; C. 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没有产生新物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项正确; D. 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Ca(ClO)2,与CO2等物质结合生成HClO,HClO具有强氧化性,能使

有色物质褪色,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选C。 3.化学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应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用作光导纤维 B.酸雨是指pH<7.0的雨水 C.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可以吸收CO,预防中毒 D.水玻璃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 【答案】D 【详解】 A.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制取太阳能电池板,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不是Si,A 错误; B.酸雨是指pH<5.6的酸性雨水,B错误; C.CO不能溶于水,也不能与Ca(OH)2溶液反应,所以居室中放置一盆石灰水不能吸收CO,也就不能起到预防中毒的作用,C错误; D.硅酸钠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因此可以用作木材防火剂,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4.下列操作或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 B.向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进行如图所示操作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NH4+ C.将某固体试样完全溶于盐酸,再滴加KSCN溶液,没有出现血红色,该固体试样中也可能存在Fe3+ D.向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答案】C 【详解】 A、向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该沉淀不一定是BaSO4,也有可能是AgCl,该现象说明该溶液中可能含SO42-,也可能含Cl-;检验SO42-的方法是向无色溶液中先加入HCl,若无明显现象,再加入BaCl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说明无色溶液中含有SO42-,A错误; B、应将用镊子夹住试纸放在试管口,B错误; C、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Fe和Fe2O3,加入盐酸后,Fe可以和Fe3+反应,使得溶液中没有

高考语文大阅读试题及详细答案

文学作品阅读 班级姓名座号得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亚麻田里蓝莹莹[俄]B.P阿斯塔菲耶夫 ①蔚蓝的天空下,一片蔚蓝的田野。 ②我闭起眼睛——这幅景色清晰地展现在我的面前。在那些葳蕤的、强悍的植物反衬之下,亚麻的绿色枝叶显得纤细柔弱。田地恬静,向信赖的心敞开。在这里主宰一切的是古已有之的对生命的忠顺。这就是对太阳,对这个天体之光的忠顺,田野从太阳那里蓄足了颜色,这颜色素淡、古朴,同时又沉静得可以信赖,它们色调单一千篇一律,令人索然寡味,仿佛是在孤芳自赏,流露出一种婉转取悦的羞涩。在相距不远的地方,田野渐渐溶入朦胧无垠的天际,越是接近地平线,蔚蓝色越是清湛透明,以致于分辨不清哪里是天空,哪里是田野——生意盎然的蔚蓝色,把一切都包容到自己的深邃中去的蔚蓝色。 ③开满蓝色花朵的亚麻田好像在谛听自己的心声,它小心翼翼,几乎是秘密地把碎细的蓝色染料雨点般地洒向外表纤弱的亚麻茎叶上面。亚麻地里和亚麻地的上方充满不可遏制的自信。勿须诱惑,勿须招徕,凡是经过亚麻田的人无一不把目光投到这些亚麻花上,人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如醉如痴地欣赏着。此时此刻,人们的心肠软化了,对昔日发生的某些事情感到疚悔;人们忽然领悟到了:既然大地上还存在着这种赐予人们以享受和希望的美,那么,并非生活中的一切都已丧失。在亚麻花盛开的田地上空,就连蜜蜂和熊蜂也变得温顺谦和,它们悠然地盘旋飞舞,落在亚麻柔韧的细茎上,久久不肯离去。它们全神贯注地对准花朵,触及到了淡色的、辐射状的花蕊,随后便沉入了甜蜜的睡梦之中。百灵鸟忙里偷闲,摆脱掉家里的琐事,抽出片刻,飞向天空,它在亚麻田上空飞行,歌唱,以此来吸引万物对它的赞美。迅猛的苍鹰仔细地搜寻亚麻田深处隐藏的老鼠,霎时间追风逐电的苍鹰从高空直飞落到地面,它两翼扇起的旋风使亚麻田颤抖,漾起了蓝色的波浪,密集的亚麻茎被翻滚的浪劈开了,露出了田埂。此时,从低洼处忽然飘出一股冷嗖嗖的气流,这气流宛‘如无声的闪电,在亚麻地里飞掠而过,亚麻茎底部溅满了水珠,亚麻茎仿佛就站在没膝深的蓝色细流之中。 ④被人们冷落的一轮明月悄悄挂在高空,宣告短促的夏夜降临大地。亚麻田蔚蓝色的微光从田野里向月亮走去。这一时刻,夏夜的天空,夏夜的皓月;都屏住了呼吸,凝滞不动。它们保护苍穹之下的世界不受骚乱和恐慌的惊扰,也保护这羞怯的、默默闪出蓝色微光的田地。 ⑤茫然失措的人,还是沉着些吧!志忑不安的心啊,安静下来吧!倾听吧!谛视吧!欣赏吧!世界充满天赐的恬静爽适。你要相信,它是稳固的,永恒的。不要饶舌,不要哭泣,也不要呻吟——周围是睡梦和安谧。 ⑥这就是俄罗斯! 1.阅读1——2自然段,完成下列题目:(4分) (1)文章首段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描写蔚蓝的田野之前,先写蔚蓝的天空,可以起到怎样的作用?(2)文中第2段充分展现了蔚蓝色田野怎样的特点? 答:(1) (2) 2.文章第5段语言很有特色,请从表述方式、修辞手法两个方面进行评析。(4分) 答:(1) (2) 3.文章以“这就是俄罗斯”作结,颇有画龙点睛之妙。仔细阅读全文,从三个方面概括“这”指代的内容。(6分) 答:(1)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一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是环境主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遇到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面授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为其设定义务。 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设计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使用、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页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 (摘编自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应对气候变化,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提出了气候正义。 B.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限制排放的问题。 C.气候正义中的义务问题,是指我们对后代负有义务,而且要为后代设定义务。 D.已有的科学认识和对利益分配的认识都会影响我们对气候正义内涵的理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

2020高考语文阅读理解训练题(20200408111352)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小通吃 [印度尼西亚]林万里 上午,诊室的门铃响了两下,我就知道看病的人来了。我 一开诊室的门,就看到诊室里坐着三个人。左边的长板凳上 坐着两位年龄都在四十上下的女人,其中一位愁容满面,散 发不梳,身上披着牛仔夹克,我暂时称她为A;另一位呆头傻脑,眼屎未除,颈项上围一条灰色围巾,我姑且叫她为B。这两位女人,从她们邋遢的样子,一眼就能看出是病魔缠身 的人。她们的对面,右边的铁椅上坐着一位明眸皓齿的红装 女人,衣裙、嘴唇和指甲全是红红的,光彩夺目,看上去三 十岁左右,端庄、秀气、俏丽。我敢断定,这种女人肯定人 见人爱。她不像是有病的人,凭经验我心里猜想,她八成是 陪送A、B来的。人们常说宁可做导演,不要做医生。因为 导演是对着漂亮美丽的明星,而医生是对着愁眉苦脸的病 人。今早我可走好运了,总算对着一位美丽的女人,她比明

星还要明星。我注视着她,心里美滋滋的,十分舒坦。医生 和其他人一样都喜欢欣赏美的东西。 “医生,早安。” 一见到我立在门旁,那一位“全是红红的”便开口说。她不 但人长得妩媚,声音也十分悦耳。说了“早安”以后,她转过 头对着A、B说:“你们两位先看吧,你们一起进去吧。”回头又对我说:“医生,她们是我亲戚。先给她们看吧,她们都 病得不轻。等下轮到我,诊费跟我的一起算,由我来付。” 瞧,这美丽的女人,心地多好!A、B进来了,我心不在焉地给她们检查了一下,发现A是患了流行性感冒,B是吃错东西拉肚子。我给她们各打了一针并配了药方,前后不到 几分钟就解决了A、B的问题。她们似乎发现我给她们看病 时的心猿意马,也发觉我是要尽快地把她们打发走。老实说 这时候我脑海里想的是候诊室中正在候诊的那位“全是红红的”,想让她快点进来,好让我好好欣赏。当我开门把A、B 送走,正要招呼那位“全是红红的”的时候,发现我的候诊室 里空无一人。开始以为她上厕所去了,这时厕所的门敞开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