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综述

摘要

关键词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人们又称为农用林业、混农林业或农林业。是指为了一定的经营目的,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的前提下,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遵循生态学原理,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有目的地将林业与农业(包括牧业、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以多种方式配置在一起,并进行统一、具有序管理的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力的劳动密集型集约经营方式,有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高效性、尺度的灵活性等特征[1]。现代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初始于20世纪50 年代,经过50 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现已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结合各类农林间作模式带网片点合理配置,多林种和多树种有机结合,时间上有序列空间上有层次,三大效益兼备的农林复合体系[ 2, 3,4]。农林复合经营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 更使生态景观得到了极大改善[5]。研究表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成后, 对农业生态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特别是对局部小气候因子、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尘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5]。还有研究表明,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战略措施[6]。

1 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概况

当今世界各国正面临“人口激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危机。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毁林种粮、弃林从牧等现象,导致农林争地的矛盾日趋严重,造成林业资源被过度消耗,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失调、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林业经营方式迫在眉睫。如何高效、集约经营利用土地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1.1 国外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概况

农林复合系统研究在国外历史悠久。1950年Smith 著的《树木作物:永远的农业》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农林复合的概念,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关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专著,但实际上当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缅甸是第一个实践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的国家, 1806 年在该国出现了一种叫塔亚的系统,此系统是将农作物或用材林实行间作。1873年,塔亚系统被引入爪哇;1887 年引入南非;1890 年被印度和孟加拉国所采用; 20 世纪被引入泰国。此后这种系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7]。农林复合经营研究在亚非洲国家兴起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逐步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开始对农林复合经营开展广泛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用途树种(MPTS)筛选以及经营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促进了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发展,并形成了全球的研究网络,这些网络使农林复合经营形成了一个从研究到推广的完整体系,促进了各地区农林复合系统研究水平的提高[8 -9]。

1.2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可分为原始农林复合经营传统农林复合经营和现代农林复合经营3个阶段。农林复合经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华北平原和中原地区是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类型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而林粮间作是最普遍的类型,据初步估计在林粮间作中采用的树种已有 150 种以上,其中以泡桐、枣树、杨

树为突出的代表,特别是泡桐与农作物间作,不论其应用范围还是研究的深度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10- 11]。农林复合经营的应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便在我国有了蓬勃的发展,如国家级防护林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长江中上游水源涵养林体系、沿海防护林体系等都是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在客观水平上应用的光辉典范。70年代末,在海南岛和云南南部发展林-胶-茶间作模式,该模式在 80 年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在长江中下游丘陵区发展松茶、乌桕-茶间作和泡桐-茶间作等。80年代,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的湿地,发展了林-渔-农复合经营系统。90年代,在西南山地、丘陵地区发展的等高植物篱技术———在坡地沿等高线布置灌木或矮化乔木作为植物篱带,带间种农作物,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他地区如东北的林参间作、华北的果农间作,各地林药间作、林草间作等也有很大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收入[3 ]。

2 农林复合经营效益评价

2.1 生态效益

农林复合经营在水土保持、土壤肥力、防风、净化CO2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行农林复合经营后,树冠能有效地拦截降雨,从而改变雨滴落地的方式,枯落物和低矮农作物构成的地表覆盖物还可降低雨滴的冲击力及片蚀,同时枯落物也是土壤养分来源之一,其分解后可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并增大土壤团聚体大小、稳定性和孔隙度,提高土壤渗透性,减少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流失,从而改善林下层农作物的生长环境[12-14],袁正科等[15]采用径流小区定位法观测丘陵区不同板栗复合经营模式内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林冠能有效地减少土壤流失量,其效果随着林冠生长而不断增强。

2.2 经济效益

农林复合经营是以系统性、社会经济可行性、效益最高及长短利益结合为原则,根据经营目的主要从物种组成、空间结构及时间变化等方面来设计的,因此农林复合经营可实现一地多用和一年多收的目标,促进了资源的高效利用尤其在造林初期间农作物能充分利用林地中空间、气候和土壤等资源,可取得近期经济效益,达到以短养长;同时对林下农作物进行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可以耕代抚,改善了幼树的生长环境,提高了幼树的成活率,也可降低抚育成本。农林复合经营模式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16]。

2.3 社会效益

首先,农林复合经营有多种产品输出,如粮食、油料、畜禽、果品、蔬菜、药材、木材等,可满足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其次,农林复合经营具有集约性的特点,要求投入密集的劳动力,在收购、运输、批发、零售、加工等各个环节可使大量人员短期就业,有利于安排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因此,此类经营不但能够增加长期收入,而且还可增加短期收入,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再次,农林复合经营还培养了大批的农业和林业的科技人员,他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熟练掌握了农林复合的经营技术,弥补了技术人员短缺的缺陷。另外,在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的生产过程中,为国家增加了税源和一定的税值,同时也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17-18]。

3 农林复合经营问题与建议

农林复合经营作为一种高效的土地利用途径已广泛应用于实践,并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但是农林复合经营在研究中仍存在许多问题[16]:

基础理论及系统研究不够、农林复合经营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种群互作、化感作用及养分循环机理等。缺乏区域的最优化模式研究,目前,大多数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各个区域内现有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比较,而缺乏对当地最优模式的探讨。社会经济学与生态学等理论研究不够林农复合经营在农村发展中的社会经济学(社会效应经济效应)研究不够,研究方法不完善,导致人们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农林复合经营的总体效益,对生态效益、生态环境效应也研究较少,因此建立客观的总体效益评价指标至关重要。缺乏品种和无性系层次上研究。缺乏立地生产力长期变化及可持续经营的研究。大量研究表明:林农复合经营能够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等,但这一结论并未没有长期跟踪研究的试验证据。

针对农林复合经营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6]:

(1)加强最优模式及其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农林复合经营作为生态农业的一种形式,其研究在理论上要以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为基础,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原理、整体性原理、边际效应原理地域性原理及限制因子原理,因时因地制宜,研究出合理布局、立体间套、用养结合、互生共利的最优模式。在配套技术方面通过研究各模式内生物间、生物与非生物相互作用来探讨最适的管理技术,从而提供各模式相应简明实用、合理先进简化高效的技术体系。

(2)转变研究方式和改进研究手段。林农复合经营是一门边缘性交叉学科,涵盖了林学、农学畜牧学、草学、渔学等学科,因此其研究方式应注重多专业、多学科、多部门间的联合和渗透,以发挥整体研究优势,实现研究、教育、推广、生产一体化,将研究成果更好地应用于林农复合经营的生产。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需注重试验研究和模拟研究相结合。

(3)要广泛开展农林复合经营应用技术的研究。从单项技术研究向组装配套技术研究转变,完善和制定复合经营规范规程和标准,探索经营的最优模式,解决农林复合经营工作中的问题,使复合经营具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4)深入研究农林复合可持续经营的关键问题(立地生产力、基础理论、病虫害综合防治等),增强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的科技支撑力,实现从短期经营向可持续经营转变。

[1 ]胡荟群.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概况及类型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8)

[2 ]姜志林.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兴起[ J] . 林业科技开发,1998, 12(3):54 - 56.

[3 ]梁玉斯,蒋菊生,曹建华.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研究综述[ J]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2):567 - 569.

[4 ]刘俊杰,陈瑶. 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 J] .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05, 28(2):30 - 33.

[5]单宏年.农林复合经营的生态效益研究[ J].《现代农业科技》 2008 年第 6 期1007- 5739( 2008) 06- 0203- 02

[6]汪立三,汪志勤,张金荣,葛恒兵.沭阳县农林复合经营模式经济效益分析.《现代农业科技》 2008 年第 11 期1007- 5739( 2008) 11- 0091- 0

[7 ]王玲玲,何丙辉. 农林复合经营实践与研究进展[J].贵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物科学版, 2002, 21 (6): 448- 452.

[8 ]Nainan R J,Decamps H,Pollock M. The role of riparian corri-dors in maintaining regional biodiversity[J] .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1993,21: 209 - 212.

[9 ]Kumar M,Singshi S,Singh B. Screening indigenous tree speciesfor suitable tree- crop combinations in the agroforestry system ofMiaoram,India[ J] . Estonian Journal of Ecology, 2008, 57(4):269 - 278.

[10] 祝海福.池杉林农复合生态系统经济效益初探[C].中国林学会森林生态专

业委员会. 林农复合生态系统学术讨论会论文集.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 1988.

[11] 黄宝龙,黄文丁.林农复合经营生态体系的研究[J].生态学杂志,1991

(3): 27- 32, 40.

[12]林开敏,俞新妥,洪伟等. 杉木人工林林下植物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J] .

林业科学, 2001, 37(S1):94 - 98.

[13] Moreno G,Obrador J J,Gracia A. Impact of evergreen oaks on soil

fertility and crop production in intercropped dehesas[J] .

Ag-riculture,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2007,119: 270 - 280.

[14] Schoeneberger M M. Agroforestry: working tree for sequesteringcarbon

in agricultural lands[ J] . Agroforestry Systems,2009,75: 27 -

37.

[15]袁正科,袁穗波,姚敏等. 板栗复合经营模式的土壤流失规律[ J] . 中

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5, 3(4):115 - 118.

[16]程鹏,曹福亮,汪贵斌.农林复合经营的研究进展[ J] .南京林业大

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年5 月.第34 卷第3 期

[17]程鹏. 现代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理论与实践[ M] . 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

社, 2003.

[18]高英旭,刘红民,张敏等. 辽西低山丘陵区农林复合经营的效应[ J]. 辽

宁林业科技, 2008(1):31 - 34.

农林复合经营作业

农林复合经营发展状况 摘要:主要介绍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过程、指导原则、模式、和经营措施,为农林复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字:农林复合;经营管理;原则模式 农林复合经营Agroforestry是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一个专用名词。它是一种土地利用系统和工程应用技术的复合名称,是有目的地采用时空排列法把多年生木本植物与1年生作物或牧草等组合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构成一个生产多产品,充分利用土地潜力,保持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平衡的高效能复合生态系统。1978年国际农林系统委员会ICRAF成立之后 ,促进了全球性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开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业大国,在农林复合经营方面有着广泛而深刻的生产经验。从20世纪80年代始,曾先后派出科技人员赴亚洲、非洲的国际研究中心考察和学习。同时在理论研究和生产实践上也作了大量的工作。本文试图通过对农林复合经营概念的理解 ,概述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特点、类型和效益等。 过去,人们把农业和林业的关系看成是矛盾的关系。如今,兼顾多种效益的林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农业养育人类,森林保护农业;农林协调,农林结合,相互促进发展的趋势,必将得到加强。本文将对农林复合经营、农林复合生态经济体系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并能促进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良好性循环做以探讨。 1农林复合系统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 综合李文华、章家恩、王锐等人的观点,农林复合规划设计的原则主要有: 1.1系统性原则 农林复合系统是区域环境、生物和人文、经济属性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由相互作用着的子系统所组成的复杂的土地利用系统。因此,农林复合系统的规划设计必须采取系统论的原则和方法,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中寻求问题的答案 ,采用解析的方法 ,认识系统的状态 ,识别关键的子系统,确定系统优化的潜力、存在问题和阻力,发现适应系统需要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和技术。系统整体功能利益的实现 ,是借助各组分结构的合理搭配和在时、空、量、序上的科学组合。 1.2 因地制宜原则 各地自然条件不同,树木与作物品种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差别很大,某一地区适宜于发展何种类型的农林复合系统模式,要根据该地区的光、热、水、气、

杨树速生丰产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第2期2005年6月 山西林业科技 SHA NX I FO REST RY SCI ENCE A N D T ECHN OL O GY N o.2Jun.2005 文章编号:1007-726X (2005)02-0043-02 杨树速生丰产林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张太平 (怀仁县林业局,山西 怀仁 038300) 摘 要:提出了林农复合经营的概念,介绍了以农林复合经营方式发展杨树速生丰产林的现实意义,以及当前采用的主要林农复合经营模式。关键词:杨树;复合经营;模式 中图分类号:S 792,11.0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05-03-17 作者简介:张太平(1970- ),男,山西怀仁人,1994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工程师。 农林复合经营是指在同一土地经营单位上,把林、农、牧、副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多种群、多层次、多效益、高产出特点的复合生产系统。又称为农用林业、混农林业。华北地区有种植杨树的传统习惯,在杨树栽培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造林方式的选择和确定,通过科研院所的农林复合经营试验,及河北、山西、山东等林业试验示范的成功实践,初步探索总结出一条杨树速生、丰产、稳定栽培的新途径。 1 发展杨树农林复合经营的意义 1.1 经济意义 农林复合式经营这一生产系统收益高、见效快、投资回收期短,可以起到以短养长、以耕代抚的作用,提高劳力、财力和肥力的利用率,木材收入和农作物 收入累加比单纯农业或单纯林业收入要高出近一倍。根据南京林业大学方升佐等在江苏省宝应县的实验,结果表明,4年生时,6种间作模式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率均高于单农经营,与林分密度的大小顺序一致。河北农业大学裴保华对林龄1a ~13a 的各种模式的杨农间作林木生长量和农作物产量等的研究,计算了集约经营的杨农间作系统与集约经营的纯农业系统(对照1)和粗放经营的纯农业系统(对照2)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杨农间作系统的投入产出比是对照1的108.57%,是对照2的163.75%;投资收益率是对照1的117.00%,是对照2的386.44%。1.2 生态意义 农林复合系统在空间上是多层次的立体结构,在时间上是合理地套种农作物和经济植物,更有效地提高光能和土地资源利用率,充分发挥土地生产潜力。农林复合系统经营比单一经营更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植物种类,减少病虫害,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同时提供更多产品种类,满足社会多方面的要求。河北农业大学裴保华等对间作条件下全轮伐期毛白杨生长情况的研究,说明在平原农区实行杨粮间作是提高林木生长量、培养大径材的有效途径,间作11a 的毛白杨,比相同林龄相似立地条件的纯林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提高30.3%~37.7%。杨农间作还具有明显的防风、降温、降湿和减少蒸发的作用,这对改善田间小气候和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农林复合经营系统,可以同时改变因树种、作物单一而过分消耗地力的状况。由农林多物种构成的系统,食物链更为复杂,这样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也就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3 社会意义 开展复合经营,能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力。农林复合经营系统需要集约化经营管理。由于该系统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还需利用复合系统中的原料开展就地加工,这样就需要较多的劳力,可以使较多的劳力就地“消化”,使乡村繁荣。 2 当前主要的农林复合经营模式 通过林业示范区的成功实践,农林间作、林果间

经营范围

经营范围:农作物、蔬菜、水果的种植;园艺开发、农业观光项目开发;农业科技服务;农产品展示;初级食用农产品销售。 农作物种植,苗木种植,农副产品分拣、包装、销售。 农业种植、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初级加工、储藏保鲜,土地治理,乡村旅游开发。 一般经营项目:农业项目开发;农作物、果树种植;普通绿化苗木:樟树、桂花树,普通花卉:菊花、茶花种植及销售(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9月30日止);园林绿化工程;水产养殖(全民水域或滩涂除外)及销售;畜禽养殖及销售(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4月28日止);初级农产品、水果销售;预包装食品兼散装食品销售(许可证有效期至2016年6月17日止);农业技术信息咨询服务;粮食收购及销售;大米加工(许可证有效期至2014年11月29日止)*(以上项目国家有专项规定的凭有效证件经营 谷物、花卉、苗木、蔬菜、果树种植、销售;水产品养殖、销售;垂钓服务;园林绿化工程施工。 农业观光,果树、果苗栽培、移植,农产品加工销售,咨询服务。 中药材种植,农业技术开发、推广 畜牧养殖、生态蔬菜,观赏农业园等 广州泰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介 广州泰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有机、生态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企业。经营范围有:农林种植、禽畜养殖、水产养殖、种苗繁育、食用农副产品、饲料、植物生长素加工销售、农业技术研发和农业技术咨询服务等。 生产方式:实施一整套科学化的生态养殖规范,采用自主研制的有机生态饲料满足禽畜生长的营养需求,采用有机肥料满足作物生长的养分需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抗生素、激素、人工合成色素、化学合成的非营养添加剂、人工合成肥料、农药及任何有毒有害物质,以负责任的态度为人们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发展模式:采取立体、循环的生态农业模式,形成种养平衡、农牧互动、生态循环、环境友好的生态畜牧业产业体系。不仅让每一亩地增加了效益,也在最大限

黄土高原主要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黄土高原主要旱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张海峰 (陇东学院政法经管系思想政治教育政教二班) 内容摘要: 论述了旱地农业在我国农业中的战略地位,针对黄土高原旱地农业发展的资源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退化严重,干旱程度加剧,水资源短缺,降雨极不均匀,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通过人类积极的活动实现生态环境的重建和恢复,建设农林牧复合性旱地农业,建立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建设特色旱地农业产业化体系,还要制定促进区域发展的各项有利政策,建设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旱地农业信息化管理与服务体系,竭尽可能的实现黄土高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黄土高原旱区生态环境水资源可持续发展 旱地农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干旱程度的日趋严重,水资源日趋紧张,使的发展新灌溉系统的成本不断上升,灌溉农业的效益下降已制约了其发展。因此,旱地农业在农业生产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越来越明显,加快旱地农业的发展,促进旱地农业生产水平上新台阶,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问题。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绵延我国 11个省区境内沿黄河地区,共计约48万平方公里。这些地区年均降水量从不到200毫米(北部沙漠地区)至600毫米(西安)不等。地形有缓坡,也有陡峭的沟壑。生态环境、多变,资源承载能力较低。且这一地区多为旱地农业(旱地农业是泛指半干旱、半湿润地区主要依靠自然降水的旱作农业,也包括干旱地区的灌溉农业。)加之降雨极不均匀,土壤水分损失严重,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具体表现如下: 一、晋陕黄土高原北部丘晋陵半干旱农牧区: 1、复杂多样的地形,强烈的土壤侵蚀。 除北部的鄂尔多斯高原较为平坦之外,南部晋陕黄土高原丘陵地面沟壑纵横,陡坡沟深,加之这一地区人口密度高,宜耕农田不多,陡坡开荒面积大,垦殖指数高,陡坡滥垦使林草植被造到严重破坏,本来抗冲性弱的黄土就更易受水蚀侵害。这是加剧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并且形成“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2、旱灾频繁,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本区大于等于80%保证率的年降水量为250-400毫米,降水变化率较大。从全年雨量变化情况看,一次性小于等于5毫米无效降水多,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9月),且多雨或暴雨,造成灾害。春季多风少雨,春旱十分严重,又受制于地下的影响,河流深切,含沙量大,流量不稳定等因素,限制了农田灌溉作用的充分发挥。春季多风,风沙威胁严重,蒸发强烈,加之黄土抗侵蚀冲刷能力差,植被覆盖率低,从而使的有限降水难以顺利入渗为土壤接纳保蓄以供作物有效利用,这些因素综合导致粮食产量低而不稳。 二、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 这一地区年均降水量500毫米左右,降水稀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降水高峰期与作物需水临界期错位,干旱是该区农业生产的住限因子,而且山坡地比例大,土壤为黄绵土,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差,水土流失及肥力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地下。山地农业靠天吃饭,广种薄收。 三、陇中黄土高原中部丘陵沟壑半干旱农牧区。 本区包括甘肃中部定西,临夏市,积石山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的固原地区。,

农林复合技术与经营管理_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农林复合技术原理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 复合农林业,又称农林复合系统,是一种采用适合于当地栽培实践的一些土地经营方式,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将作物与林木或牲畜同时结合或交替生产,使土地生产类得以提高的土地持续利用系统。 2、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历史时期? (1)原始复合农林业萌发时期 大约发生在旧石器时代中后期,盛行于新石器时代,最典型的特征是刀耕火种,可称为游耕或轮垦方式。 (2)传统复合农林业形成时期 发生于公元前2000年前后(经历公元前25~21世纪)。 (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 3、我国现代农林复合业大致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各阶段的特点是什么? (1)原始的复合农林业萌芽时期(旧石器时代的中后期——新石器时代) 方式:①游耕:在开垦的地上种植农作物,1—2年后另寻土地开垦种粮。②轮垦:在同一个地方间隔若干年重新复垦。 (2)传统能力复合形成时期(公元前2000年前后开始——解放前) 该时期,缩短土地休闲期,延长耕作年限,使得森林减少,所以需人工种植林木,实行农作物与经济林间作。 夏朝:出现以家庭为单元的私有制农业→春秋战国时期:庭园经营、间作套作→东汉:在人、水的情况下形成桑基鱼塘→唐宋时期:“麦桑复合”→清:“桑、羊、猪、渔结合”、桑、羊(湖羊)互惠结构 (3)现代复合农林业蓬勃发展时期(解放后,上世纪50年代——至今)

①局部试点,重点突破阶段(上世纪50年代初——50年代末) “防沙治沙,保护农林业生产”、“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 ②扩大规模,普及推广阶段(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后期) “改善农田小气候,防御自然灾害”,此时期出现了“综合防护林体系思想”,次时期防护林的特点:窄林带,小网格为主。 ③体系建设,全面推进(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三北防护林建设局”,简称“三北局”,位于宁夏。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体系建设” 4、什么是农林复合系统的物种结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食物链结构?及技术结构? (1)物种结构: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中生物物种的组成、数量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 (2)时间结构:是指复合系统中各种物种的生长发育和生物量的积累与资源环境协调吻合的状况。(3)空间结构:是指复合农林业系统各物种之间或同一物种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可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4)食物链结构(营养结构):是生物间通过营养关系连接起来的多种链状和网状结构。 (5)技术结构 利用人的智慧,来调节系统。 5、简述农林复合系统的基本特征? 相对单一物种而言: (1)多样性 (2)系统性 (3)复杂性 (4)集约性 (5)稳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其稳定性) (6)高效性

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生物链

目录 1、申请投资报告 2、公司简介 3、项目可行性论证 4、公司相关文件及证书 ○1营业执照○2组织机构代码证○3税务登记证○4食品卫生许可证○5产品生产许可证○6无公害产品证书○7无公害产地证书○8项目合作协议书5、项目有关文件: ○1永州市发改委立项批文 ○2永州市农村办支持函 ○3湖南省农村办支持函 ○4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任务书 ○5永州市科委科研计划书 ○6国家商标局注册受理通知书 ○7项目用地规划批准函

申请投资报告 中国华融国际企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建于2004年12月1日。主要经营天然植物提取物和食品生产销售。注册资金1168万元,法人代表苏睐员。公司2009年被永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称号,资信等级为AAA级,多次被省市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质量过得硬单位”,属“永州市重点保护企业”。 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公司经营范围逐渐扩大到园林花卉、生物制药、保健食品和生态农业等行业。现有主导产品:1、天然植物提取物类:迷迭香、白黎芦醇、核桃油等;2、纯天然有机果蔬粉类:仙人掌粉、南瓜粉、香芋粉、雪莲果粉、桔子粉、红枣粉、香蕉粉、核桃粉等近百类品种;3、植物营养饮料:枣茶、金银花饮料、仙人掌饮料、核桃露饮料、石榴汁饮料、杏仁露等。产品质量符合GMP医药和食品QS检验标准,畅销国内外。 基于上述,为进一步带动广大农民发展地方特色经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贡献,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实施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战略,建设生态农业生物链,正式启动易拉罐饮料生产线;迷迭香芳香

油萃取生产线;迷迭香、仙人掌、薄壳核桃种植基地;牛、鸡、猪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利用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初步况算,该项目需资金4112.98万元:第一期,总投资2459.3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入898.5万元,生产资金1560.88万元;第二期,总投资888. 6万元;第三期,总投资765万元。 报告妥否,请批示! 湖南正乾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010年5月11日

辽宁省农业龙头企业名单

沈阳隆迪高科技粮食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副食集团公司 辽宁禾丰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沈阳华美畜禽有限公司 沈阳乳业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蒲兴禽业集团有限公司 沈阳新北浅食品有限公司 沈阳文成企业集团 沈阳万顺达集团 沈阳市耘垦有限公司 辽宁新大地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辽宁众友饲料有限公司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沈阳市神禾谷业有限公司 沈阳市天地饲料有限公司 沈阳宝仁食品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沈阳绿丰食品有限公司 沈阳市大公牧业有限公司 沈阳富士牧业有限公司 沈阳市弘久牧业有限公司

沈阳波音饲料有限公司 沈阳方正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沈阳阿福食品有限公司 沈阳辽滨饲料有限公司 沈阳树新畜牧有限公司 沈阳金豆食品有限公司 沈阳牧源畜业发展有限公司 沈阳雄洲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沈阳市鸿发生态养猪场 辽宁黑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 大连华农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础明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韩伟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善岛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双兴商品城有限公司 大连三寰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天宝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大连棒棰岛海产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大成食品(大连)有限公司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连壹桥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东方农庄有限公司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金山水产有限公司大连长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大连凯富隆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富谷水产有限公司 庄河市海洋贝类养殖场 庄河市黑岛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 大连魁氏罐头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泽丰农业有限公司 大连国富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海晏堂生物有限公司 大连日鑫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有德渔业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宏业海产有限公司 大连生威谷物有限公司 大连祥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友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陕北黄土高原气候与农业生产研究报告

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第四届论文大赛参赛论文 论文题目陕北黄土高原气候与农业生产研究作者姓名刘建国 专业班级农村区域发展2班 指导教师陈国惠 参赛作品类别 A

A 类为自然科学研究类学术论文 B 类为哲学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含社会调查报告) C 类为自然科学类研究综述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陕北黄土高原气候与农业生产研究 刘建国1陈国惠2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北碚 400715) 摘要:通过查阅资料,收集整理陕北黄土高原相关信息,对陕北黄土高原的气候与农业生产进 行了研究分析,分析了气候形成因素(太阳辐射、季风环流、下垫面),气候形成的特征(光照、 温度、降水),研究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综合这些因素,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未来的发展对 策,使生产可持续发展,达到最优化,大力提高效益。 关键词:气候农业生产对策陕北

前言:陕北黄土高原这块辽阔的地域,海拔大约在800~1300m之间,黄土层厚度达100m左右,最厚的地方可达20Om以上。由于黄土质地疏松,降水多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多暴雨,加上森林和草原大多遭到历代不合理利用和破坏,所以水土流失非常严重,流水把高原侵蚀切割成许多沟堑纵横的黄土地貌。黄土高原绝大部分地区,已成为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丘陵沟谷区。同时,被冲走的土壤,顺着黄河的大小支流,带到下游,淤塞了河道,造成黄河下游的洪涝灾害。所以,同水土流失现象作斗争,不仅成为改变黄土高原面貌的重要措施,也是治理黄河的一个根本问题。 一、陕北黄土高原气候形成的因素 陕北黄土高原是我国农业的发祥地,现在是全国旱涝灾害最频繁、最严重的地区。陕北黄土高原环境的临界性和生态的脆弱性,使得它对气候变化的反应十分敏感。许多学者从考古、气候、地形地貌、植被、古土壤序列、土壤化学物质变化等方面,对陕北u黄土高原进行了研究,本文根据这些研究成果,综述了地质时期第四纪气候变迁与陕北黄土高原演变之间关系,旨在抛砖引玉,进一步引起人们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关注,为陕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指导。(一)太阳辐射的影响 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特征和各月太阳总辐射空间分布的变化 陕北黄土高原地区各月太阳总辐射分布的共同特点是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但各月之间也有显著差异。又由陕北于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因此整体上而言6月份的辐射值最高,11月最低。 1月和2月太阳总辐射总体上是自黄土高原的东北部向南部减少。其中1月份的最高值出现在西宁市,而2月份的出现在甘肃的白银市内,总辐射值分别为340.5MJ/m2和563.8MJ/m2 ;最低值分别出现在陕西省的汉中和甘肃的定西地区,总辐射值分别在200MJ/m2和180MJ/m2以下。 3~4月与1~2月相比有明显变化,主要是受冬季风的影响,沙尘暴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入侵,受沙尘天气的影响,致使3~4月份黄土高原西北部的辐射值相对北部和东北部要小,其中3月的高值区出现在黄土高原的东北部,而4月份太阳总辐射的分布较好地体现了其随纬度增高而增加的特点,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位于其最北

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综述 摘要 关键词农林复合经营, 农林复合经营,人们又称为农用林业、混农林业或农林业。是指为了一定的经营目的,在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态因素的前提下,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遵循生态学原理,以生态经济学为指导,有目的地将林业与农业(包括牧业、渔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空间上按一定的时序安排以多种方式配置在一起,并进行统一、具有序管理的土地利用系统的集合,是一种充分利用自然力的劳动密集型集约经营方式,有复合性、系统性、集约性、高效性、尺度的灵活性等特征[1]。现代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初始于20世纪50 年代,经过50 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发展,我国农林复合系统现已形成了以农田林网为主体结合各类农林间作模式带网片点合理配置,多林种和多树种有机结合,时间上有序列空间上有层次,三大效益兼备的农林复合体系[ 2, 3,4]。农林复合经营不仅产生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效益, 更使生态景观得到了极大改善[5]。研究表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成后, 对农业生态环境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 特别是对局部小气候因子、水土保持、土壤肥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降尘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均产生了良好的影响[5]。还有研究表明,发展农林复合经营是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战略措施[6]。 1 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概况 当今世界各国正面临“人口激增、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三大危机。随着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许多国家和地区出现了毁林种粮、弃林从牧等现象,导致农林争地的矛盾日趋严重,造成林业资源被过度消耗,引起水土流失、气候失调、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改变传统的林业经营方式迫在眉睫。如何高效、集约经营利用土地已成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普遍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 1.1 国外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概况 农林复合系统研究在国外历史悠久。1950年Smith 著的《树木作物:永远的农业》一书中第一次提出了农林复合的概念,该书被认为是第一部关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的专著,但实际上当时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缅甸是第一个实践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模式的国家, 1806 年在该国出现了一种叫塔亚的系统,此系统是将农作物或用材林实行间作。1873年,塔亚系统被引入爪哇;1887 年引入南非;1890 年被印度和孟加拉国所采用; 20 世纪被引入泰国。此后这种系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7]。农林复合经营研究在亚非洲国家兴起后,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也逐步认识到其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开始对农林复合经营开展广泛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用途树种(MPTS)筛选以及经营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促进了农林复合经营研究的发展,并形成了全球的研究网络,这些网络使农林复合经营形成了一个从研究到推广的完整体系,促进了各地区农林复合系统研究水平的提高[8 -9]。 1.2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的发展可分为原始农林复合经营传统农林复合经营和现代农林复合经营3个阶段。农林复合经营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华北平原和中原地区是我国农林复合经营类型非常丰富的地区之一。而林粮间作是最普遍的类型,据初步估计在林粮间作中采用的树种已有 150 种以上,其中以泡桐、枣树、杨

昆明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昆明市山地核桃农林复合经营项目支

昆明市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昆明市山地核桃农林复合经营 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报告 一、项目概况:含项目立项背景及目的,预算收支情况。 按照《昆明市财政局昆财农(2016)1号文件精神》、《昆明市林业局核桃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根据云南省政府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昆明市财政局昆财农(2017年)42号文件,昆明市林业局核桃丰产栽培示范基地建设的通知要求,昆明市财政局已下达昆明市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10万元,主要用于昆明市山地核桃农林复合经营、抚育管护风,核桃生物有机肥料费,核桃修剪伤口涂抹剂等项目实施工作,发展核桃林下中草药、油用牡丹、林菌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不仅是林业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可充分利用核桃林空地在林下种植中草药、油用牡丹实现以耕代抚,以短养长、降低成本,增加林下作物的收入,提高核桃综合效益,采集的种子可培养新苗,为下一步油用牡丹推广种植提供苗储备。 二、评价结论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利用富民县绿健农业开有限公司早实核桃园100亩和禄劝县中屏乡忠义核桃合作社三台核桃园100亩,以核桃标准化丰产栽培技术管理为基础,重点推广山地核桃农林复合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核桃林空地在林下种植矮杆植物中药材、油用牡丹、林菌等实现以耕代抚、以短养长、提高核桃综合效益,建成昆明市农林复合经营示范基地300亩,使昆明市核桃农林复合经营技术得到示

范、推广运用,促进全市核桃产业的发展。通过该项目的实施2017年禄劝县忠义合作社发展会员320户,共1240人,直接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102户;合作社成立以来,广贤纳仕,注重培养,造就了一批高素质的管理、技术员工队伍,合作社现有职工117人,其中:高级管理员19人,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1人,大专本科以上学历的占23%,高中占50%,职高占27%,大大充实和优化职工队伍结构。农林复合核桃培训两期,培训人员近200人次;富民县绿健农业开有限公司早实核桃园100亩林下种植油用牡丹,根据其小气候和特殊海拔对油用牡丹的试验示范,同时通过林下种植油用牡丹以耕代抚,核桃产量增加5%,为昆明市油用牡丹种植提供了有效数据及油用牡丹种植提供了苗木储备。 三、经验、问题和建议 1.主要经验及做法: (1)核桃-中药材复合经营模式 在海拔2400-2550米的禄劝县忠义核桃合作社核桃林下套种附子、续断、草乌、滇重楼等中药材。 (2)核桃-林菌复合经营模式 在海拔2400-2550米的禄劝县忠义核桃合作社核桃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灵芝等菌类。 (3)核桃-油用牡丹复合经营模式 在海拔1700-1800米的富民绿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核桃林下间种油用牡丹,每亩间种凤丹、紫斑油用牡丹1500-2000株;一年灌水

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农业概况

苏家屯区农业概况 苏家屯区位于沈阳市南郊,素有“天下第一屯”之美誉。地处辽宁中部城市群的中心地带,地理位置极其优越。长大、沈丹、沈吉、沈吉铁路在此交汇,沈大、沈本、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沈阳桃仙国际机场近在咫尺,交通十分便利。全区总面积762平方公里,人口43.5万。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日照充足,是国家商品粮基地、无公害大米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粮食自给工程项目示范区、辽宁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近年来,我区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都市农业,建立了水稻优质米、温室葡萄、绿色蔬菜、肉鸡养殖、优质苹果梨、农产品深加工六大农业生产加工基地;构筑了绿岛旅游度假区、白清寨风景区、马耳山生态旅游区三大景区和一个生态旅游自助采摘体验带;形成了西部永乐农业经济区、北部浑河新城、东部绿岛空港旅游经济区三大经济板块。 区内现有规模较大的农事龙头企业155家,其中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 产业企业19家;省级现代化农业园区、示范基地9个;无公害生产面积50万亩、绿色食品生产面积23万亩、获绿色食品证书24个;创建了“耘垦”香鸡、“香野”葡萄、“双

翼”苹果梨、“杨城寨”草莓、”辽丰”大米、“新开河”西红柿等一批知名品牌。辽宁省稻作研究院坐落于我区,该所多年来共承担国家总理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攻关、全球水稻分子育种、跨越计划、农业结构调整重大专项等各级各类科技项目260余项,获得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成果89项,通过审定的水、旱稻新品种72个。 这里是一方投资兴业的广阔天地,这里是一片播撒希望收获未来的理想沃土。开放、和谐、发展的苏家屯热忱的欢迎国内外有识之士来我区投资发展,共创美好灿烂的明天! 农业发展规划: 以“做精一产”为导向,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 大力优化产业结构。以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经营为目标,中西部以发展葡萄、蔬菜、花卉为主,东部以发展林果旅游产业为方向,全年新增设施农业面积6000亩、温室大棚2500栋、高附加值特色种植面积1万亩,形成富民小区50个、养殖小区20个。申请绿色认证5个,新创知名农产品品牌3个。做好国家粮油创高产示范基地和水稻精确栽培示范区建设,提升我区粮食单产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推进中粮集团30万吨大米深加工、辽宁宏洲食品、台湾农民创业园、农业部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示范基地、十里河花卉贸易基地等项目建设,全年新发展投资500万元

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1、生态农业经营形式 1.1传统生态农业模式 广西、浙江中南部地区水田农业模式比较典型,其主要包括水稻、萍以及鱼,能够在农业模式中共生,将水田分为垄上和垄下两个部分,上部分用于种水稻,下部分用来养萍和鱼,属于立体的生态结构,使农业与渔业共存在一个经济性生态系统中。 1.2新型生态农业模式 1.2.1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四位一体模式,此种生产经营模式中包含庭院经济和生态农业两个重要因素,基于经济学、生态学、工程学等角度而建立。四位一体的结构是以太阳能为主的动力生产,从而带动沼气的产量。结合种植业与养殖业,利用质能的转换在土壤上实现全封闭组合系统,其中包括沼气池、采光温室、牲畜舍以及厕所4个区域,因此称之为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1.2.2南方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南方生态农业经营采用猪-沼-果模式,主要以沼气为主,成为林业、果业以及畜牧业等生产链中的纽带,以此推动生态农业规模的发展。每户居民都具备沼气池、养猪、种果树。这种经营模式非常适合南方地区,在江西赣南地区已经有大约25万户居民采用,且取得非常高的经济效益。 1.2.3西北生态农业经营模式

西北生态农业经营采用五个配套模式,我国西北地区的特征是干旱缺水,在这一基础上建立生态经营模式需要全面考虑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五个配套经营模式正是为了能够延续这一地区农业持续性发展而构建的。这种模式需要每户配套果园、蓄水窖、暖圈、营房以及沼气池。经营模式中最主要的因素是土壤,之后是其生产的纽带———沼气,以构成农业推动牧业、牧业促成沼气、沼气助长果实、林牧相匹配的配套经营模式,并使之满足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求。 2、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基本特征 从各地区间开展的生态农业经营模式可以看出,实践中的生态农业各具特色,但发展路线与规律却相同,都是围绕资源整合利用与生态系统循环,从而引导各地区的农业生产经营建立在利用有效资源重组与生态环保的大方向上。 2.1综合性 纵观生态农业的整体系统可以看出,其具有组织与发展功能,能够将主要元素衔接起来促进下级生态农业的发展。生态农业系统综合性的整体功能是以农业为切入点,在经营运作的过程中严格遵守整体、协作、循环以及再生的原则,对系统中主要元素进行次序规划并合理调节与优化生态农业系统结构,使农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等生产结构与农业阶梯产业合并在一起,进而促进整体性的综合发展,在综合系统中各个元素之间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协调,从而全面提高生态农业综合生产力。 2.2多样性

辽宁省鞍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年辽宁省鞍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

————————————————————————————————作者:————————————————————————————————日期: 2

2013年辽宁省鞍山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综述2013年鞍山市农业农村工作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以农村新型工业化为引擎,以新型城镇化为支撑,坚定不移地把推进“三化同步”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和总路径,不断激发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着力构筑和完善全产业链条的现代农业整体架构,努力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持续平稳增长。 一、现代化农业成果显著,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2013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31.9亿元,比上年增长4.9%(按可比价计算),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1.克服春季低温多湿,粮食实现第四个高产年。由于2013年全市遭受春季低温多湿的天气影响,春耕工作受到延迟,面对不利的气候条件,全市上下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抗春湿促春耕,充分抓住5月份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抢育、抢播、抢插,把粮食作物全部播在了丰产期,实现了一次播种保全苗。全年粮食产量实现28.1亿斤,比上年增产2亿斤,增产7.7%;粮食作物单产896斤/亩,比上年提高9.4%,粮食生产喜获丰收,粮食产量创历史第四个高产年。 2.畜禽标准化养殖得到加强,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近年来,全市畜牧业生产不断推进标准化养殖场和标准化小区建设,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逐年上升。2013年台安县鸭鹅饲养量达到2亿只,饲养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一,继“台安肉鸭”上年申报国家原产地标志成功后,今年又成功申报成为省“一县一业”示范县。 畜牧业标准化和规模化建设的提高,反映出全市畜牧业行业成熟度日渐提高,抵抗风险能力日渐增强,面对上半年猪周期和H7N9禽流感对畜牧业生产的双重冲击,养殖企业和养殖户积极调整存栏、出栏结构比,成功扭转了畜牧业下行趋势,全年生猪饲养量369.0万头,比上年增长2.1%,其中:存栏量134.2万头,比上年增长5.9%;家禽饲养量为3.6亿只,比上年增长11.6%,其中:存栏量8446万只,比上年24.9%,存栏量的增长,说明养殖户对未来行情的看好。 但由于受到饲养成本的上升压力的影响,全市牛、羊饲养规模连年萎缩,牛饲养量44.5万头,比上年下降3.8%;羊饲养量99万只,比上年下降13.9%。

黄土高原

位置:105°E~114°E ,34°N~长城(36°N、110°E穿过黄土高原中部)。 范围及面积: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峭岭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七省区大部分或一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地形: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 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晋陕峡谷 地势: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地貌及原因:外力作用为主 风力搬运、堆积———黄土高原 流水侵蚀————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内力作用:断层:上升———华山;下沉———渭河平原、汾河谷地 河流及水文特征:河流多为外河流、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结冰期短。黄河(中游,河口~旧孟津)、汾河(山西)渭河(陕西) 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温:暖温带温度较高。降水: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雨季较短)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地面被厚层黄土覆盖,植被多为次生灌木、矮林、覆盖率低,许多地表裸露。 资源: ①矿产资源:煤矿:神府、大同、朔州、西山、阳泉 ②水能资源:(万家寨引水工程)三门峡、小浪底 ③旅游资源:平遥古城、五台山、华山、秦始皇陵兵马俑、云岗石窟、壶口瀑布 农业生产:优势:雨同期热、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光照充足,温差大 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春旱严重,寒潮 主要粮食作物:高粱、谷子、冬小麦 主要经济作物:苹果、梨、桃、杏、柿子 工业生产:主要部门:有色金属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主要城市:太原、大同、西安、兰州

①充分发挥资源能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使这里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基地。 ②更新设备,提高质量,适当限制能源耗费,优化产业结构,延长生产链。 自然灾害:气象灾害:旱涝、寒潮、沙尘暴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 交通:陇海—兰新线、同蒲线、太焦—焦柳线 运煤线路:大秦线、神骅线、焦—兖—日线 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壤侵蚀、 国土整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过度,地形坡度大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度,植被覆盖率低; ④土壤:土质疏松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 ②过度樵采; ③轮荒——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④开矿 整治方针:治理与开发相结合 基本措施: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①农: 压缩农业用地,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提高土地生产率。 ②林:扩大林草栽种面积,营造防风固沙林、经济林、用材林,四旁绿化。 ③矿:土地复垦,存放表土。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规划设计讲解学习

第六章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规划设计 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是科学实施的基础,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及维护资源的再生能力的基础,它们对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林复合经营系统规划与设计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景观生态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从复合系统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内在特征,以及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复合系统结构,使复合系统整体功能最优,达到人的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因此,农林复合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实现复合系统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工具。 第一节规划设计的任务及内容 1. 主要任务 制定今后一段时间内的明确发展目标,调查分析规划区内的自然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包括市场需求等)、人文等特点,分析诊断出规划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意见,重新组建高效复合系统(包括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的重新构建和调整),为各地块提出具体的经济、高效、技术先进的规划设计和作业设计等。 1.主要内容 规划设计过程中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主要包括:规划目标(必须明确在什么区域范围内及为解决什么问题而进行规划)、规划设计的原则、系统的范围、类型、组分选择、组分配比关系,空间结构、时间结构,系统的管理、系统效益预测等。 规划目标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是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而进行的规划,第二类是为当前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而进行的结构调整。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规划设计可分为两个层次,即总体规划与各个地块的调查设计。总体规划一般按大的地域如县、乡(镇)制定,或按基层单位(村、农场、林场)制定。其使命是对农林复合经营工作进行全面布局,确定发展方向,确定农、林、牧、渔及其加工业的比例、规模、进度、主要技术措施、投资与效益的概算等。 地块设计是在总体规划的原则指导与宏观控制下,对一个小流域或一定面积的地块进行具体的调查设计,确定各地块建立农林复合经营系统的类型与技术措施,施工安排及完成施工日期,对种苗、劳动力和物资的需求量以及投资额度,效益计算。 农林复合经营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林业(人工造林技术)或农业(简单的耕作)技术。在进行模式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很多,且复杂。在具体进行设计时,主要应该根据土地、环境、农牧业、林业和经营目标等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时空动态变化规律来进行设计。 第二节规划设计原则 规划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必须有明确的经营目标 在设计系统发展模式时,首先要知道该系统及经营者的经营目标和社会需求,明确近期和远期目标;其次还要从整体或长期角度来考虑经营者对该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进行经营的能力和社会及市场对该模式产品的需求情况。 2 系统性原则 农林复合经营系统追求整体效益,更加注重系统内各组分间关系的协调,因此,农林复合经营的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系统性原则,用系统的思想和方法去研究这一特殊的系统。在坚持这一原则过程中,还必须遵循、理解和掌握以下3条原则。 ①系统的整体性原则 在进行规划设计时,必须把经营单元作为一个系统整体加以考虑,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去调整其组成和结构,协调好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使结构处于最优状态,确保总体(即系统)效益大于各单元效益之和。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指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辽宁省沈阳市农业指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沈阳市农业指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围绕核心要素农林牧渔业指数,农业指数等展开深入分析,深度剖析了沈阳市农业指数情况的现状及发展脉络。 沈阳市农业指数情况分析报告中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协会、相关科研机构等权威部门,通过整理和清洗等方法分析得出,具备权威性、严谨性、科学性。 本报告从多维角度借助数据全面解读沈阳市农业指数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客观反映当前沈阳市农业指数情况真实状况,趋势、规律以及发展脉络,沈阳市农业指数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必能为大众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及参考,提供更快速的效能转化。

目录 第一节沈阳市农业指数情况现状 (1) 第二节沈阳市农林牧渔业指数指标分析 (3) 一、沈阳市农林牧渔业指数现状统计 (3) 二、全省农林牧渔业指数现状统计 (3) 三、沈阳市农林牧渔业指数占全省农林牧渔业指数比重统计 (3) 四、沈阳市农林牧渔业指数(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沈阳市农林牧渔业指数(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省农林牧渔业指数(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省农林牧渔业指数(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沈阳市农林牧渔业指数同全省农林牧渔业指数(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沈阳市农业指数指标分析 (7) 一、沈阳市农业指数现状统计 (7) 二、全省农业指数现状统计分析 (7) 三、沈阳市农业指数占全省农业指数比重统计分析 (7) 四、沈阳市农业指数(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沈阳市农业指数(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省农业指数(2016-2018)统计分析 (9)

休闲观光农业教学设计教案新

《休闲观光农业》教学设计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程选用的教材是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生态农业与庭院经营》。本节课讲的是第八章第一节庭院主要休闲服务模式,二、观光休闲旅游模式。庭院主要休闲服务模式是现代农艺专业重要技术基础课程,使学生认识到休闲观光农业被称为第三大产业,这一产业正在快速发展,对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任何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只有通过学生而起作用。我所任教的学生是农广校农业一线的职工,近几年随着农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收入的不断提高,学生的理念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他们不仅会种植和管理而且善于享受生活,她们利用休闲时间发展庭院经济和外出观光旅游。 【教学目标】 根据职业教育课程标准,为了更好的体现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 2.掌握休闲观光农业的特征。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休闲观光农业的基本内涵, 2.掌握休闲观光农业的特征。 能力目标: 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休闲时间去参观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的发展,体验农业的风光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体验农业不仅仅是经济收入的来源同时也能休闲观光,给人们带来美得享受。 培养学生热爱团场,热爱农业的情怀。 能运用所学知识,在生产实践休闲时间去参观休闲观光现代农业的发展,体验农业的风光美。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休闲观光农业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休闲观光农业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难点解决途径: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图片展示、视频,对重难点进行多次反复的强调、总结,积极让学生多思考。 【教学重点】 掌握休闲观光农业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休闲观光农业的特征是本节课的难点。 重难点解决途径: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图片展示、视频,对重难点进行多次反复的强调、总结,积极让学生多思考。 【教学方法】 采用有优美的休闲观光视频情境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贯穿任务驱动与评价相结合的互动模式。 【学习方法】 学生充分利用导学案,在学习过程中采用实际观光的图片结合休闲观光农业的特征,图文并茂的形式来学习任务;同时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查找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学流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