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编辑:黄修文

本部分学习目标

1、学会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重点)

2、知道“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这两种常用的分类方法

3、能够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和类别把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掌握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重点)

4、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重点)

5、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通过探究活动,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研究、探讨科学问题。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学习过程

思考与交流:

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能够很快就找到你所需要的书?图书馆工作人员在将许多书放上书架之前可能做了哪些工作?大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人们能迅速挑出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当你上网时,是怎样快速查找到自己想找的东西的?

把某些特征相似的物体归类到一起。这种方法叫;这种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研究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思考与讨论]

1、对初中已学过的化学元素、化学反应进行简单的分类?

此种分类方法称分类法,其特征是把大范围物质进行细分,即它是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

[思考与讨论]

初中化学课上曾经学习过哪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请大家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上述概念的从属关系进行分析,并尝试用树状分类图把它

[思考与交流]阅读教材P24内容,这些物质可依据什么来进行分类?

练习:请大家根据不同的属性从不同的角度分别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分类的依据: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来进行分类。标准:可以是物质的某些属性、

物质的组成、物质的状态、物质的颜色、物质的性能、物质的溶解性等等。 从上面的分

类来看,多种物质的分类呈交叉状态。这是由于有的物质具有多种属性,所以在分类时,

就会呈现交叉状态。如:苹果等。这种分类法也称 分类法。

[合作探究]:1、酸可以分成含氧酸和无氧酸,也可分成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

请用盐酸、 HNO 3、氢硫酸、H 2SO 4制一张交叉分类图。

2、我们可以从哪些不同的角度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并尝试用交叉分类图表示出来。空

气、铜、氢气、硫酸铜、食盐水。

[

归纳与整理]

1

、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

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

课后练习:

1

、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

2、以钙和碳为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转化关系,思考归类并图示单质、酸、碱、盐及

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作业P29

习题1. 2.

3.

第二课时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学习过程

复习回顾:1、我们学过两种分类法分别是、;

2

自学P25~26上;

思考与交流:

1、一种物质(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被分散的物质叫,容纳被分散的物质叫。

2、溶液、胶体、浊液等分散系的分散质和分散剂都是液体吗?

3、nm的中文名称是什么?1nm=____m

4、分散质粒子直径为溶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在为胶体;分散质粒子直径为浊液;

5、溶液、胶体、浊液各自的稳定性如何?

探究活动:P26下

思考与交流:

1、复述制取的Fe(OH)3胶体的过程:取一烧杯加入20毫升蒸馏水,加热至,然后向其中加入滴溶液,继续加热,待溶液呈色后,停止加热。将得到的液体是

2、区别胶体和溶液为什么可用丁达尔效应?

3、通过实验得知溶液、胶体的分散质粒子可以穿过滤纸,胶体的分散质粒子不能穿过半透膜,你认为分离淀粉胶体中的氯化钠可采用什么方法?浊液的分散质粒子可以穿过半透膜吗?

课堂练习:几种分散系的比较

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

作业:P29 5、6、7。

P28 科学视野自学思考题:

1、丁达尔效应(胶体的光学性质):

丁达尔效应的重要应用:。

2、_____________________(力学性质)

3、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学性质)

*** 导致胶体比浊液稳定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e(OH)3胶粒带________电荷,你是通过什么判断的?

硅酸胶体能使Fe(OH)3胶体聚沉,硅酸胶粒带________电荷

*** 上网或查资料回答问题:为什么同种胶体微粒会带上同种电性的电荷?(胶体带电吗?)是不是所有的胶体微粒都带电荷?

。一般说:胶粒带正电荷,

胶粒带负电荷。AgI胶粒带_____ ___电荷

解决实际问题: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问题。解决方法之一是把这些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在10-9—10-7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_________,阴极聚集________,理由___ __。

4、胶体的聚沉(凝聚):

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1)。(2)。

通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越好。(3)

本部分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会写电离方程式;认识离子反应的规律,初步学会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离子能否共存;认识离子方程式的拆分原则;初步学会书写并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2. 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使自己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务实求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能够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

第一课时

一、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下列物质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能导电?(填序号)

①金属铜②固态NaCl ③O2④H2SO4⑤碳棒

⑥酒精的水溶液⑦KOH水溶液⑧熔融的KNO3 ⑨蔗糖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 能导电的:_____________ 小结: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研究的是_________,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___________也不是____________。

②电解质导电是有条件的,即通常电解质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才能导电。

③酸、碱、盐、水和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是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H2O除外)、NH3和大部分的有机物为非电解质。

2、电离和电离方程式

电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离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离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HCl、H2SO4、NaOH、Ca(OH)2、NaCl、Na2SO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阴阳离子拆开写,但原子团不能拆;阴、阳离子的个数由化学式决定,带电荷数由化合价决定。

从电离的角度重新定义酸、碱、盐:

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能完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发生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

常见的强电解质:强酸(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碱(例如NaOH、KOH、Ba(OH)2)、绝大多数盐(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金属氧化物(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的弱电解质:弱酸(例如H2CO3、CH3COOH)、弱碱(例如NH3·H2O)和水。

练习: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哪些是强电解质?哪些是弱电解质?

①CH3COOH ②HCl ③NaOH ④Na2SO4⑤HNO3⑥AgCl ⑦NH3·H2O ⑧H2O ⑨Fe

⑩SO2

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弱电解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请根据物质的组成角度给物质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二、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1、离子反应

实验2-1: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稀KCl溶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下表。

向盛有2mL Na2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2mL BaCl2溶液,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下表。

几种溶液混合前后溶液中离子的存在情况分析

分析:

它们并没有________;①和③混合后,溶液中的____离子和_____离子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而____离子和_____离子相互结合,生成难溶的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子方程式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以Na2SO4和BaCl2的反应为例):

(1)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把它改写为离子方程式。

①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钠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氧化铁与盐酸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碳酸钾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三、离子方程式的意义及离子共存

1、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练习: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OH溶液和HNO3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KOH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结:离子方程式揭示了_____________,不仅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还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Cu2+ + 2OH- == Cu(OH)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H+ + OH- == H2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CO32- + 2H+ == H2O + CO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Cu2+ + Fe== Cu + Fe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硫酸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Ba2+ + SO42- = BaSO4↓

B.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 + 2H+ = CO2↑ + H2O

C.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D.Ca(OH)2浑浊液与稀盐酸反应:Ca(OH)2 + 2H+ = Ca2+ + 2H2O

2、离子共存

(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①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例如Ba2+与CO32-、Ag+与Cl-、Ca2+与SO42-等;②生成气体(挥发性)物质,例如H+与CO32-、H+与HCO3-、H+与SO32-等;③生成水(难电离物质),例如H+与CH3COO-生成难电离的弱酸CH3COOH、OH-与NH4+生成难电离的弱碱NH3·H2O、OH-与H+生成H2O等。

(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①无色透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MnO42-墨绿色等;②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反应的离子;③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反应的离子。练习:(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Ag+NO3-Cl-B.Ba2+Na+CO32-OH-

C.Mg2+Ba2+OH-NO3-D.H+K+CO32-SO42-

E.K+Na+NH4+OH- F.CH3COO-Na+K+ H+

G.H+Ba2+OH-Cl-H.Fe3+ SO42-Cu2+ NO3-

(2)下列各组离子在无色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H+CO32-Cl-B.Cu2+Cl-OH- K+

C.Fe3+ NO3- SO42-Mg2+ D.H+ Cl-Na+NO3-

(3)在无色透明的强酸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Fe3+Ag+NO3-Cl-B.Mg2+NH4+NO3-Cl-

C.Ba2+K+CO32-Cl-D.Zn2+Na+NO3-SO42-

(4)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反应是()A.稀硫酸和烧碱溶液反应B.稀硫酸和氢氧化镁反应

C.稀盐酸和氢氧化铜反应D.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

(5)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若加入OH-就有沉淀析出,若加入H+就能放出气体的是()A.Mg2+Na+Cl-CO32-B.Ba2+K+OH-NO3-

C.H+Fe3+NH4+SO42-D.Na+Ca2+Cl-CO3-

(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A.铜和稀硫酸的反应:Cu + 2H+=Cu2+ + H2↑

B.铝和稀盐酸的反应:Al + 3H+=Al3+ + H2↑

C.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H+ + SO42- +Ba2+ +OH-=BaSO4↓+H2O

D.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CO2 +2OH-=CO32- +H2O

E.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H+ + OH- =H2O

F.石灰石与盐酸反应:CO32- +2H+=CO2↑+H2O

G.铁和稀硫酸反应:2Fe + 6H+=2Fe3+ +3H2↑

H.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Cu + Ag+ = Cu2+ + Ag↓

(7)除去括号中的杂质,写出所加试剂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Na2SO4(Na2CO3),所加试剂: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NaCl(Na2SO4),所加试剂: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u粉(Fe粉),所加试剂:_________,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学习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本质;

2、了解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产、生活中一些用途。

第一课时

一、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把化学反应分为以下4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例如:

(2)分解反应例如:

(3)置换反应例如:

(4)复分解反应例如:

2、根据反应中物质是否得到氧或失去氧,把化学反应分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1)氧化反应:例如:

(2)还原反应:例如:

【思考与交流】

1、根据以上两个例子,请同学们交流一下,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分类标准。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为什么一定是同时发生?

二、氧化还原反应

【思考与交流】

分析教材35页的3个反应,讨论氧化还原反应与元素化合价的升降有什么关系。

1、从化合价升降的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定义。

(1)氧化反应:(2)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从微观角度分析在钠和氯气反应中,为什么钠元素的化合价升高,氯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2、从电子转移角度给氧化还原反应下定义

(1)氧化反应:

(2)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注意:①凡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就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也就是没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②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外部特征,电子转移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内在本质。本质决定特征,特征反应本质。

三、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

1、双线桥法:①双箭号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箭号起至所指的均为同一元素;②线上标出得失电子的情况及价的升降、被氧化或被还原等内容。例如:36页。

2、单线桥法:①箭号由还原剂中失电子的元素指向氧化剂中得电子的元素;②线上只标

转移电子的总数。例如:37页。

四、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

37页【学与问】1、是否正确:,理由:。

2、尝试画出交叉分类示意图:

【课堂练习】

1、〖课时详解〗P33【变式题1】

2、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有氧元素的得失

B.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元素化合价的升降

C.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得失或偏移)

D.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3、下列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4、下列哪一个反应表示二氧化硫被还原()

A.SO2+2H2O+Cl2=H2SO4+2HCl B.SO2+H2S=2H2O+3S

C.SO2+2NaOH=Na2SO3+H2O D.SO2+Na2CO3=Na2SO3+CO2

5、请把符合要求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编号填入括号内:

(1)是分解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2)是分解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3)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4)是化合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5)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第二课时

氧化还原反应总结

五、氧化剂和还原剂

1、氧化剂:在反应中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氧化剂具有性,反应时本身被。

常见的氧化剂有:。

2、还原剂:在反应中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在反应时所含元素的化合价。还原剂具有性,反应时本身被。

常见的还原剂有:。※六、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指生成物。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物;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得产物叫做氧化产物。

【课堂练习】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中,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1)3S+6KOH △ K2SO3+K2S+3H2O (2)Zn+2HCl=ZnCl2+H2↑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剂还原剂

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氧化产物还原产物

(3)3Cu+8HNO3

3Cu(NO3)2+2NO↑ +4H2O

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被还原的硝酸的质量占参加反应的硝酸总质量的分数是

2、下列微粒:Fe 、Cl -、H +、F 2,其中能得到电子的微粒有 ,该元素的化合

价 ,表现出 性,是 剂,具有还原性的微粒是 ,

它们在反应中 (填得或失)电子,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

其化合价 。

3、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的是 ( )

A .CO 2+H 2O H 2CO 3

B .3NO 2+H 2O=2HNO 3+NO

C .3Fe+4H 2O(g) 高温 Fe 2O 4+4H 2

D .2Na+2H 2O=2NaOH+H 2↑

4、根据下列反应,推断盐酸应当具有的性质是 ( )

①Zn+2HCl=ZnCl 2+H 2↑ ②2HCl+CuO=CuCl 2+H 2O ③MnO 2+4HCl

MnCl 2+Cl 2↑+H 2O

A .只有酸性

B .只有氧化性

C .只有还原性

D .有酸性、有氧化性和还原性

5、在3Cl 2+6KOH=5KCl+KClO 3+3H 2O 反应中,还原产物是 ( )

A .KClO 3

B .KCl

C .KCl+H 2O

D .H 2O

6、某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则该元素 ( )

A .一定被氧化

B .一定被还原

C .既可能被氧化又可能被还原

D .以上都不是 第三课时

复习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关系图(关键词联想记忆法)

记忆口诀:升失氧还,降得还氧。其含义是:

化合价升高→ 电子(电子对偏离)→被 是→ 剂→具有还原

性(失电子能力);

化合价降低→ 电子(电子对偏向)→被 是→ 剂→具有氧化

性(得电子能力)。

【例题1】在Fe 2O 3+3CO 高温 2Fe +2CO 2反应中 Fe 2O 3 ( )

A. 是氧化剂被还原

B.是氧化剂被氧化

C. 是还原剂被还原

D.是还原剂被氧化

【例题2】下面三个方法都可以用来制氯气:

①4HCl(浓)+MnO 2 △ MnCl 2+Cl 2↑+2H 2O ② 4HCl(g)+O 2 △

催化剂2Cl 2+2H 2O(g)2

③2KMnO 4+16HCl(浓) =2KCl+2MnCl 2+5Cl 2↑+8H 2O

则三种氧化剂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O2 MnO2 KMnO4 B.KMnO4 MnO2 O2 C.MnO2 KMnO4 O2 D.O2 KMnO4 MnO2

【例题3】在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中,被氧化的氯元素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A.1:1 B.5:1 C.1:5 D.3:1

【例题4】下列化学方程式中电子转移不正确的是()

【例题5】〖课时详解〗P35【变式题1】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判断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相对强弱。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

则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如:Br2 + 2Fe2+ = 2Br- + 2Fe3+

可知氧化性:还原性:

【课堂练习】

1、下列反应是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反应:4HCl(浓)+MnO2 △

MnCl2+Cl2↑+2H2O 氧化剂

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

B.1:2

C.1:3

D.1:4

2、在反应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中,得电子的原子和失电子的原子的个数比是( )

A.4:1

B.1:4

C.1:1

D.2:1

3、下列个反应中,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在同种元素中进行的是( )

A. Cl 2+H 2O=HCl+HClO

B. 2KClO 3 2MnO 2KCl+3O 2↑

C. 2KMnO 4 = K 2MnO 4 + MnO 2 + O 2↑

D.2H 2O === 2 H 2↑+ O 2↑

4、下列各组化学反应中,盐酸均为反应物,利用盐酸的氧化性的是 ; 利用盐酸的还原性的是 ;利用盐酸的酸性的是 。 ① 4HCl(浓)+MnO 2 △ MnCl 2+Cl 2↑+2H 2O

② Zn + 2HCl = ZnCl 2 + H 2↑

③CuO + 2HCl = CuCl 2 + H 2O

初三化学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A)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卷(A)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2020重庆卷】2020年6月,某高速路上一辆液化石油气槽罐车发生爆炸,爆炸产生的以下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NO2 B.CO C.粉尘 D H2O 2、【2020贵州遵义】欲将硬水软化,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是() A.加肥皂水 B.静置沉淀 C.加入明矾 D.加热煮沸 3、【2020云南】空气的成分中能供给人体呼吸的气体是() 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4、下列不属于氧气的物理性质的是() A.密度比空气略大B.常温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C.不易溶于水D.能供给呼吸 5、【2020湖南长沙】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下列关于爱护水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上的总水储量很少,所以要节约用水 B.为了节约用水,提倡直接用工业废水灌溉农田 C.生活污水应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 D.为了防止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6、【2020青海】下列对河水的净化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蒸馏 B.过滤 C.加入活性炭 D.静置沉淀 7、下列是某同学进行过滤操作时的一些做法,其中错误的是() A.让滤纸边缘低于漏斗口B.直接向漏斗中倾倒待过滤的液体 C.让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D.让漏斗中液面始终低于滤纸边缘 8、实验室里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依据的CO2性质是() A.密度B.颜色C.气味D.熔点 9、【2020江苏扬州】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常状况下,O2是无色气体 B.相同条件下,O2的密度大于CO2的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 A. CO 2 B. 石墨 C. K 2SO 4 D. NaOH 溶液 2. 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 制得溶液的是 A. 食盐 B. 饱和FeCl 3溶液 C. 蔗糖 D. 碘 3. 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与化学反应有关,下列现象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 A .铜铸塑像上出现铜绿[Cu 2(OH)2CO 3] B .铁制菜刀生锈 C .大理石雕像被酸雨腐蚀毁坏 D .铝锅表面生成致密的薄膜 4. NaHSO 4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Na + 、H + 和SO 42-。下列对于NaHSO 4的分类中不正确... 的是 A .NaHSO 4是盐 B .NaHSO 4是酸式盐 C .NaHSO 4是钠盐 D .NaHSO 4是酸 5.下列反应既是离子反应,又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氯化钠溶液中滴入硝酸银溶液 B .氢气还原氧化铜 C .铁片置于硫酸铜溶液中 D .一氧化碳的燃烧 6. 加入适量的硫酸溶液,可使溶液中下列离子数量显著减少的是 A. Cl - B. Ba 2 + C. NO 3- D. Na + 7. 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 用离子方程式Ba 2++SO 42-=BaSO 4↓表示的是 A. Ba(NO 3)2+H 2SO 4=BaSO 4↓+2HNO 3 B. BaCl 2+Na 2SO 4=BaSO 4↓+2NaCl C. BaCl 2+H 2SO 4=BaSO 4↓+2HCl D. BaCO 3+H 2SO 4=BaSO 4↓+H 2O+CO 2↑ 8. 下列物质混合后,不能.. 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 Na 2CO 3溶液与稀盐酸 B. CuSO 4溶液与BaCl 2溶液 C. H 2SO 4溶液与NaCl 溶液 D. 稀HNO 3与Ba(OH)2溶液 9. 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碳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B. 稀硫酸中加入铁粉 2Fe+6H +=2Fe 3++3H 2↑ C. 碳酸钙中加入盐酸 CO 32-+2H +=H 2O+CO 2↑ D. 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 H ++OH -=H 2O 10. 下列分离、提纯、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Fe(OH)3胶体和FeCl 3溶液

1.1.1 物质的分类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1.1.1物质的分类 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2.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3.知道分散系的概念,能说出分散系的分类。4.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5.能根据胶体的性质解释生活中与之有关的现象。 知识点一同素异形体 含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举例 ①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②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1)产生同素异形体的原因 ①组成分子的原子数目和成键方式不同,如氧气(O2)和臭氧(O3)。 ②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2)研究对象 ①同素异形体是指单质,不是指化合物。 ②互为同素异形体的不同单质是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构成它们的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同。 (3)同素异形体的“同”“异”的含义 ①“同”——指元素相同; ②“异”——指形成单质不同,结构不同,性质有差异。 (4)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决定性质” ①同素异形体的结构不同,性质存在差异。 ②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 【典例1】清晨,松树林中的空气特别清新,是因为有极少量的氧气变成了臭氧,反应的方程式为3O2?2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由氧元素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C.产生的臭氧与氧气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D.这个反应属于物理变化 [思路启迪] 解答该题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关键点:(1)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的相似,有的相差较大,同素异形体间的转化是化学变化。 (2)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中的单质,也可能是同素异形体组成的混合物。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指导课件与习题上册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2.1性质活泼的氧气第1课时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教案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二氧化碳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知道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2)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的主要原理和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 (3)认识化合反应、分解反应、认识氧化反应。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新物质的方法。 (4)认识水的组成;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和软水的区别;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 (5)知道地球上水的存在和分布情况,知道水资源短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初步懂得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形成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6)了解天然水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其常规处理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记录化学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体会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2)通过学习氧气、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体会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氧化反应间的区别和联系。 (3)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氧气、二氧化碳的制备方法,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思路。 (4)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归纳总结出水的组成。 (5)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自来水的一系列净化过程,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及使用硬水带来的危害;了解水的净化方法;通过查阅资料、分析图表等形式来了解水资源情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科学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二氧化碳过量排放产生“温室效应”,增加学生的环保意识。 (3)利用电解水实验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实验现象的能力和习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4)从卫生、健康的角度正确选择饮用水,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5)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增强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并能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来关心、保护我们的环境,珍惜水资源,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本章是具体从化学角度系统的研究物质开始,是引领学生真正进入化学世界的台阶。本章以学生熟悉的氧气、二氧化碳、水等物质为载体,围绕物质的组成、性质、用途、制法、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与探究、分析与讨论、调查与研究活动。这些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自然地将学生引入化学领域。 本章教材共分为“性质活泼的氧气”、“奇妙的二氧化碳”、“自然界的水”等三个课题,其主要内容有:氧气的性质及制法、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等概念;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用的药品、发生装置、收集装置的选择、检验和验满的方法,所用的试剂、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原因等知识;水的组成与净化,在展现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同时,又以水为载体,将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以上内容也都是中考重点考查的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级别A级(基础) 1~71314 B级(能力) 8~12151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2.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3.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及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7.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可逆反应D.置换反应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性质活波的氧气 1.O2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空气,溶于水。在标况下,降温至-183℃变为色的液氧,继续降温至-218.4℃变为色状固态氧。 试题演练: 鱼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溶于水。 2.化学性质: 1)助燃性: 注意:现象的描述不能混淆;烟和雾;光和焰;现象要完整。 常考点:(1)可燃物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需要自上而下缓慢伸入瓶内的原因是: 。 铁丝燃烧的实验 (2)需要在铁丝末端系一火柴梗的目的是:。 (3)需要将铁丝扭曲为螺旋状的原因:。 (4)点燃火柴梗后,待,再将扭曲为螺旋状的铁丝伸入瓶内。 (5)瓶底加入少量水或沙的作用是。 (6)实验结束,集气瓶内壁破裂的原因是。 (7)实验中未观察到火星四射的原因可能是、。(8)铁丝燃烧火星的剧烈程度和有关。 (9)使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的优点是、。硫燃烧的实验: (10)瓶底也需要加入少量的水或氢氧化钠溶液,目的是,。

试题演练: 1)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的原因是。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 A.硫燃烧后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雾 3)下列实验现象中,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 B.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有大量白色气体生成 C.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或产生大量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2)氧化性 (1)定义:化学反应中物质得电子的能力(或反应后元素的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具有的性质)。 (2)氧化反应:有氧气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 (3)典型的缓慢氧化反应有:、、、。试题演练:铁丝燃烧和铁生锈的产物是否相同:。 3.氧气(或氮气)的工业制法: 方法:。 原理:。 所属变化类型:。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①②③。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②试管口放一蓬松的棉花团的作用:。 ③制取气体的实验,实验前需要。 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出现气泡时,为什么不能立即收集?收集的时机是什么: ⑥用排水法收集满气体的标志是,集满气体后应,取出后正放在实验台上。 ⑦实验结束后应先,后;防止水倒吸造成试管炸裂。 ⑧检验氧气的方法是。 ⑨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⑩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先快后慢的原因是 。 ⑾如果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能否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 ⑿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混合加热制氧气,高锰酸钾是催化剂吗? 。 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是、。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必修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测试题 班别座号姓名评分_____ ___ 相对原子质量:Na 23 Al 27 Fe 56 Cu 64 H 1 O 16 C 12 S 16 Cl 35.5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3 小题,1-9题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0-13题每题有1-2个答案,每小题4分,共43 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Na2O C.NaClO D.FeSO4 2.根据广州中心气象台报道,近年每到春季,我省沿海一些城市多次出现大雾天气,致使高速公路关闭,航班停飞。雾属于下列分散系中的 A.溶液B.悬浊液C.乳浊液D.胶体 3.能用H++OH-=H2O来表示的化学反应是 A.氢氧化镁和稀盐酸反应B.Ba(OH)2溶液滴入稀硫酸中 C.澄清石灰水和稀硝酸反应D.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4.下列反应中必须加入还原剂才能进行的是 A.Cl2→Cl-B.Zn→ Zn2+C.H2→H2O D.CuO→CuCl2 5.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液体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B.沸水C.NaOH溶液D.NaCl溶液 6.某溶液中只含有Na+、Al3+、Cl-、SO42-四种离子,已知前三种离子的个数比为3∶2∶1,则溶液中Al3+和SO42-的离子个数比为 A.1∶2 B.1∶4 C.3∶4 D.3∶2 7.在碱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K+、MnO4-、Na+、Cl-B.K+、Na+、NO3-、CO32- C.Na+、H+、NO3-、SO42-D.Fe3+、Na+、Cl-、SO42- 8.对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下列说法:①不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②只能是复分解反应;③可能是置换反应;④不能有分子参加。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③B.③C.①②D.③④ 9.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CaCO3+2HCl=CaCl2+CO2↑+ H2O B.CaO+H2O=Ca(OH)2 C.2H2O22H2O+O2↑D.CaCO3CaO+CO2↑ 10.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氯化铜溶液与铁粉反应:Cu2++Fe=Fe2++Cu B.稀H2SO4与铁粉反应:2Fe+6H+=2Fe3++3H2↑ C.氢氧化钡溶液与稀H2SO4反应:Ba2++SO42-=BaSO4↓ D.碳酸钙与盐酸反应:CO32-+2H+=H2O+CO2↑ 11.从海水中提取溴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Na2SO4+3H2O,与该反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 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 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最新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总结

身边的化学物质知识点总结(化学汇总) 一、我们周围的空气; 1.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 (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氮气(化学式:N2):78% (2)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 实验的原理、装置、注意事项等(教材P27)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如下: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再 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 弹簧夹。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红磷燃烧时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热,产生大量白烟。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P + 5O2 ==== 2P2O5 ?2)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使集气瓶中的氧气反应完全,该实验选用红磷的原因是生成的P2O5为白色固体,不影响实验结果。可否用硫代替,为什么?不能,因为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影响实验结果。 ?3)步骤④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水沿导管进入集气瓶,水的体积约为瓶内体积的1/5。 原因是红磷燃烧消耗了瓶内氧气,导致集气瓶内的压强减小,因而水倒流。 此实验的结果通常水进入集气瓶不足1/5,试分析原因:1.红磷用量不足,集气瓶中氧气没有消耗完。2.装置没有冷却到室温。3.装置漏气。 此实验的结果水进入集气瓶超过1/5,试分析原因: ?4)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是:氮气,通过该实验可推论出该气体的性质有氮气难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5)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2.认识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1)几种主要成分气体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①氮气(教材P28):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氮气难溶于水,标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化学性质:不活泼。 用途:主要用于化工原料、制冷、保护气(焊接金属时、灯泡中充氮、食品包装充氮等利用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超导实验提供低温环境等。 ②稀有气体(教材P29~30):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用途:主要用作保护气(体现化学性质)、电光源(体现物理性质)、激光、制冷以及医疗(液氦冷冻)等。

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单元测试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单元测试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两个实验.(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Ⅰ中药品Ⅱ中药品Ⅲ中药品 实验1 块状大理石、浓 盐酸 硝酸银溶液紫色石蕊溶液 实验2 MnO2、H2O2溶 液 白磷 热水(80℃) 白磷 冷水(10℃)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1,可观察到Ⅱ中硝酸银溶液变浑浊,能说明浓盐酸有挥发性 B.实验1,可观察到Ⅲ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能说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实验2,装置Ⅱ、Ⅲ中均有气泡产生,试管Ⅱ中的白磷发生燃烧 D.实验2,通过对实验过程的观察分析,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有氧气和温度达到着火点 2 . 如图所示微观变化的化学反应类型,与下列化学反应的类型一致的是:()

A.2KClO32KCl + 3O2 ↑ B.2HI + Cl2 =2HCl+ I2 C.C+ CO22CO D.CO+ CuO Cu + CO2 3 . 对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B.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的白雾 D.铁丝能在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4 . 下列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5 .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是

A.丙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丁和乙的质量之和 6 . 铺设火车轨道时,技术人员常利用反应:2Al+Fe2O3Al2O3+2Fe,无缝焊接铁轨,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该反应因为需要高温条件,所以反应是吸收热量的C.该反应中还原剂是Al D.该反应说明铝比铁的化学性质活泼 7 .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忘记加催化剂,其结果是 A.不放出氧气B.放出氧气速率不变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D.放出氧气总量不变,但反应速率变慢 8 . 下列实验方案中,设计合理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B.用MnO2来区别水和双氧水 C.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D.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9 . 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镁+氧气氧化镁 B.碳酸→水+二氧化碳 C.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D.氯化氢+氨气→氯化铵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知道酸、碱、盐是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知识链接】 1、金属能导电的原因? 2、NaCl溶液能导电的原因? 【学习过程】 例1、NaCl的电离 例2、如图表示的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请回答: (1)分别写出HCl、NaOH的电离方程式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该反应的式子(即离子方程式)为 (4)从图中可看出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___ .即该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H2O,使溶液中离子的浓度减小。 (5)反应开始前,向NaOH溶液中加几滴酚酞,溶液显色。滴加足量盐酸后,溶液显色。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分析,能够使酚酞显红色起作用的离子是。 例3、为证实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的反应是离子反应,实验设计和实验过程如下: 如图所示连接好装置,向烧杯中加入25 mL 1 mol/L的Ba(OH)2溶液,再一边不断地滴加 1 mol/LH2SO4溶液,并轻轻振荡。试完成下列内容: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aCl的电离方程式: .

(2)在下列有关粒子之间反应的示意图中,用“О”表示体系中的微粒, 并在“О”中写明微粒的化学式(原溶液中水分子不需表示出来)。 (3)分别写出H 2SO 4、Ba(OH)2的电离方程式 (4)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该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 ,使溶液中 离子的浓度减小。 (6)右图是Ba(OH)2溶液中滴加H 2SO 4溶液反应过程中沉淀质量 变化的图像,BC 段沉淀质量不变的原因是: (7)已知: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有关, 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下图是向25 mL 1 mol/LBa(OH)2溶液中滴加H 2SO 4溶液过程中混合溶液的 导电能力与滴加硫酸溶液体积间关系的图像。 ① AB 段导电能力减小的原因: ② B 点导电能力最小的原因: ③ BC 段导电能力增大的原因: (8)向一定量的AgNO 3溶液中逐步加入NaCl 固体过程中,混合溶液导电能力随加入NaCl 的质量变化 的图像(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 ①写出AgNO 3电离方程式: ②NaCl 固体溶解时发生电离的方程式: 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⑦反应过程中导电能力几乎保持不变的原因: 25 mL 1 mol/L 的Ba(OH)2溶液 1 mol/L H 2SO 4溶液 A B C

九年级化学第2章知识点沪教版

第二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一节 性质活泼的氧气 一、空气的组成(体积分数):氮气78%,氧气21 % ,氦、氖、氩等稀有气体 0.94 % ,二氧化碳0.03 % ,其他气体和杂质0.03 % 二、氧气 1.物理性质:(1)无色无味(2)密度比空气略大(3)不易溶于水 (4)液态氧是淡蓝色的。 2.氧气是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具有氧化性,助燃性。 (1)氧气和木炭反应 文字表达式:碳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符号表达式: C + O 2??→?点燃 CO 2 现象:在空气中燃烧发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 + 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 水 符号表达式:石蜡+O 2点燃CO 2+H 2O 现象:在氧气中燃烧更剧烈,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瓶内壁有水雾出现,倒入石灰 水会使之变浑浊。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物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文字表达式:铁 + 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符号表达式: Fe + O 2 ??→?点燃 Fe 3O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4)红磷燃烧 文字表达式:磷 + 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符号表达式: P + O 2??→?点燃 P 2O 5 现象: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5)镁带燃烧 文字表达式:镁 +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符号表达式: Mg + O 2 ??→?点燃 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3.氧化反应:(1)剧烈氧化:比较剧烈的氧化反应。如:各种燃烧 (2)缓慢氧化:缓慢的氧化反应。如:新陈代谢,金属锈蚀,食物腐烂, 有机肥的腐熟。 4. 氧气的用途: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5. 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是 物理 变化。 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 沸点 不同分离氧气的。首先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使空气 液化 。将温度控制在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之间,将沸点较低的液态氮气先蒸发出来,剩下的就是沸点较高的液态氧。 6.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高锰酸钾(颜色: 紫黑色 )制氧气 谐音记忆:茶庄定点收利息 如图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 ①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②装: 装入药品 ; ③定: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在试管口放 一团棉花 ,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 ④点: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先 预热 后 集中药品加热 ); ⑤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待气泡 连续而均匀冒出 再收集); 怎样判断是否收集满? 当气泡从瓶口向外冒出时 ; ⑥移:实验结束后先 从水中移出导管 ; ⑦熄:最后 熄灭酒精灯 。(防止试管冷却,水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KMnO 4 ??→?加热 K 2MnO 4 + MnO 2 + O 2↑ (2)双氧水制取氧气 药品:双氧水(6%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颜色: 黑色 )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2.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3.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及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7.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可逆反应D.置换反应

2019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教案(1)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目录 一、高考要求和命题趋向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复习思路 一、考纲要求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第二节离子反应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3、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2、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3、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高考纵览

高考命题探究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内容探究:物质的分类主要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考查角度是对概念的辨析;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会结合与社会热点相关的物质、材料、工业流程等进行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主要侧重胶体性 质与应用的考查。形式探究:(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常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2)分 散系的知识考查频率不高,难度不大,一般出现在选择题的个别选项中。 第二节离子反应内容探究:离子反应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是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种重要形式,主要以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的判断、离子是否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判断两种题型考查。综合分析每年的高考题,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主要涉及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拆分问题、是否遵循守恒问题、是否注意用量等三个方面知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主要出现在第Ⅱ卷中,根据题目要求填空;离子在溶液中是否能大量共存的判断主要涉及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是否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是否能发生水解反应、是否能发生络合反应等四个方面的知识;离子检验与推断与离子共存有密切联系,往往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综合性较强。形式探究:(1)离子共存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是高考的热点。(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一般根据信息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是必考点。(3)离子的推断与检验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形式出现,甚 至有实验设计。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内容探究:本节考查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辨析,二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及应用,三是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和配平,四是氧化还原反应的定量计算。形式探究:通过分析近几年各省的高考题,在理综的考试中一般很少以完整的题目单独出现,往往与其他知识点融合,分散到不同题目中进行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多在选择题的某一选项中出现。以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和得失电子守恒思想为基础的“新情境下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热点,在填空题中多有出现,考查了考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命题的方向和重点。高考常将离子反应与氧化还原反应融合在一起考查,即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往往用到氧化还原反应理论,这 类题能很好的考查学生全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教案 (新版)沪教版

第2章身边的化学物质 教学目标 1.认识氧气的主要物理性质; 2.认识氧气的化学性质; 3.观察相关实验现象,掌握碳、铁、硫、磷、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教学重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氧化反应概念的形成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在潜 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葡萄,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 边熟悉的物质,它跟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你对它有哪些了解呢?氧气可供给 呼吸,氧气可支持燃烧,氧气能使物品腐烂,氧气能发射火箭…… 化学上要系统研究某种物质一般都有一个程序,即先研究它的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再通过性质研究它的用途,然后还要研究它的制法。 今天,我们学习氧气也是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 一、回顾、预习与交流 【旧知回顾】: 化学性质是指。物理性质是指,如物质的等。 【新知导学】: 1.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三态的转变。一个大气压下,温度时氧气变为色的体;温度时,氧气变为色的状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许多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在某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反应比较,如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通常比在空气中;某些在空气中不易燃烧的物质在中却可以燃烧。 二、合作、研讨与点拨 (一)认识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色___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_____,氧气______溶于水,液态氧为________色,固态氧为_______色。

2. 化学性质 活动与探究:观察并思考,完成下列内容: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光,放出,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问题思考:如何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是氧气? (2)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色火焰,放出,生成一种有气味的气体。 文字表达式:。 (3)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四射,放出;生成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实验思考:①将铁线绕成状;其目的是,在铁丝的末端系上,其目的是。 ②实验前需在集气瓶底铺或加,其原因是:。 (4)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产生浓厚的烟,放出,生成一种色固体。 文字表达式:。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发出光,放出,集气瓶内壁有,生成的气体能使。 文字表达式:。 3.氧化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与发生的反应。 (1)缓慢氧化:在一些条件下,物质与氧气只能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如动物的、金属的、食物的、有机肥的等变化过程中都是包含缓慢氧化作用。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 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

二、分散系相关概念 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 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 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 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 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 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全套教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课标要求: 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根据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用及其发生的条件;通过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能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能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浓度按不同的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感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化合物(根据组成) 化合物(能否电离) 化合物(根据结构)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CuO+H2Cu+H2O B.C+2CuO2Cu+CO2 C.Fe2O3+3CO2Fe+CO2 D.Fe+CuSO=FeSO+Cu 2.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2CO+O22CO2 B.CaO+H2O=Ca(OH)2 C.C+H2O CO+H2 D.CO2+Ca(OH)2=CaCO3↓+H2O 3.下列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有氧元素的是() ①水②酸③碱④盐⑤氧化物 A.① B.①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4.一定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是() A.氧化物 B.碱 C.酸 D.盐 5.下列物质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的是() A.NaOH B.Na2SO4 C. Na2CO3 D.K 2CO3 7.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 ③H2SO4 ④Ca(OH)2⑤Fe3O4 ⑥CuSO4·5H2O ⑦HNO3⑧AgNO3 ⑨NaHCO3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属于碱的是_______ 属于酸的是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 8.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已经知道了许许多多的物质。如氯化钠、氧化镁、硫酸铜、碳酸钙、金属钠、氯气、氢气、氧气、硫酸、金属铜、硫单质、二氧化硫、硫酸钙、氯化铁、硝酸钾、二氧化氮、氨气、二氧化硅、碘化钾等。(1)请从多角度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并说明你的分类标准。 (2)制作物质分类的示意图,再举出一些你知道的种类别的具体物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