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大手法

七大手法

QC七大手法查检表教育训练教材

一.何谓查检表:

查检表是以简单的统计数据,利用让人容易了解的方式,而作成的图形或表格谓之查检表,亦称为点检表或查核表。

二.查检表的目的:

查检表是用来收集数据或确认作业执行是否确实,只做是非、选择的注记或填入规定之查检记号后加以统计汇整,再利用直方图等手法提供量化分析。

三.查检表的分类:

查检表可依其工作的目的或种类分为下述两种:

1.点检用查检表:在设计时即已定义,只做是非或选择的注记,在于确定作业

执行、仪器保养维护实施状况,以防作业疏失或遗漏,例如:汽车定期保养点检表。

2.记录用查检表:此类查检表是用来收集数据,应用不良原因和不良项目的

记录,由于常用于作业疏失、品质良莠等记录,故又称为改善用查检表。

四.查检表的制作方法:

1.点检用查检表的制作方法:

(1)列出需要点检的项目。

(2)考虑非点检不可的项目是什么?

(3)有顺序需求时,须注明顺序排列。

(4)尽可能将机械别、机种别、工程别....等加以层别以利于分析。

2.记录用查检表的制作方法:

(1)决定所要收集的数据及希望把握的项目。

在决定所要收集的数据时,应由相关人员以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来决定,尽可能所有

人员都参加。

(2)决定查检表的形式:

查检表的格式要依据所要做分析层别的程度,去设计一种记录和整理都很容易适合

自己使用的格式。

(3)决定记录形式:

记录形式可用常用的棒形记录,一般用的“正”字记录亦可,或是图形记号○、

X、Δ等。

(4)决定收集数据的方法:

确定由何人收集、期间多久、检查方法。

五.查检表记载的项目:

制作查检表须符合5W1H的原则。

(1)标题:目的何在?……………… …..what

(2)对象、项目:为什么?……… ……..why

(3)人员:由谁做?……………… ……..who

(4)方法:何种方法?………… ………..how

(5)时间:什么时间?相隔多久?… …..when

(6)制程别、检验别:在什么地方?… ..where

六.查检表制作原则:

(1)并非一开始即要求完美,可先行参考他人作法,随时针对需求及目的而作

修改,以求尽善尽美。

(2)愈简单、易懂、易记录愈好。

(3)一目了然,查检的事项应清楚陈述,使作业者在记录问题的同时,即能明

了所登记的内容。

(4)以Team work的方式,大家集思广益,切记不可遗漏重要项目。

(5)设计不会使记录者记录错误的查检表,以免影响日后统计分析。

七.查检表范例:

(1)点检用查检表的范例:

下例为运用于汽车定期保养之查检表,保养技工可逐项检验,可确保重要之保养项目,不易漏失。

(2)记录用查检表范例:

下例为应用于直方图之次数分配查检表,由表中可清楚得知量测值之分布状态。

QC七大手法散布图教育训练教材

一、何谓散布图:

就是把有关联的对应数据,在方格纸上以纵轴表示结果,以横轴表示原因;然后用点表示分布型态,根据分布的型态,来判断对应数据之间的关系。

二、目的:分析对应数据彼此间之相关性,做出正确之判定。而所谓对应数据就是

成对的数据,一般来说成对数据有三种不同的对应关系。

1.原因与结果数据关系。

2.结果与结果数据关系。

3.原因与原因数据关系。

工作场所的光线明亮度与工作生产力的高低所组成的原因与结果数据关系。另外,例如,品管圈开会长短是原因,主题完成的有形效益是结果,这也是属于原因与结果数据关系。

在一群人中身高与体重组成的对应数据就是结果与结果数据关系。但是一群人身高为结果而以他们父母身高数据来看即是原因与原因数据关系。又例如工厂零伤害运动,灾害就是这项运动的结果,但运动中的安全动作与安全设备周全就是原因与原因的对应数据。

如果是两种没有相关联的数据所制作出来的散布图是无法做正确判断。

三、散布图制作的五个步骤:

1.搜集相关的对应数据,至少三十组以上,并且整理写到数据表上。

在特性要因图上对特性和要因,要因与要因加以探讨,这些数据都可以搜集整理写在数据表上。数据太少时是无法明确判断相互间的关系,所以数据至少三十组以上。

2.

3. 画出

纵轴与横轴刻度,计算组距。

搜集的数据都是相对应的数据,一般以横轴代表原因,纵轴代表结果。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横轴和纵轴的长度都要差不多长,不可以相差太多,否则在图形上都无法判断他们的相关性。

组距的计算应以数据中的最大值-最小值,原因与结果的数据都必须可计算出来,将组距除以轴长及得知每一个刻度的数值。 4. 将各组对应数据标示在坐标轴上。

各组对应数据在方格纸上,但如果同一交会处上产生两组数据重 复时可画上两重圆记号,如三组数据同时画上三重记号。

5. 记入必要事项。

当各组数据都标示在坐标轴上之后,把搜集数据的目的、数据数 量产品名称或工程名称、绘制者、日期都记载清楚,并将图形所 得心得纪录图形旁边空白处。

五、散布图的研判:

一般说来有六种型态。

1.X 轴增加,Y 轴也增加,也表示原因与结果有相对的正相关。

2.散布图点的分布较广但是有向右的倾向,这时候X 轴增加,一般Y 轴也会增加,但非相对性,也就是说X 除受Y 原因影响之外,可能还有其它因素影响

X

Y 回轉數 出力

0 ●●

●● ●● ● ●● ●●

●●●●●● ● ● ●●●

●●●●

● ● ●

Y

●●

●●●

着X ,也有必要对其他因素再调查,这种情形叫做似乎有正相关亦称 弱正相关。

3.当X 增加,Y 反而减少,而且呈现一直线发展的现象,这叫做完全负相关。

4. 当X 增加,Y 减少的幅度不是很明显,这时的X 除了受Y 影响之外,尚有他因素影响X ,这种型态叫做非显著性负相关。

5. 如果散布图点分布呈现杂乱,没有倾向时,称为无相关,即X 与Y 之间看不出有关系,这时候应在一次将数据层别化之后在 分析。

X

Y 溫度 黏 度

0 ●●

●● ● ● ●● ●

● ● ●●● ● ●●● ● ● ●●● ●

● ●●●

●●

X Y

溼度 步伐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

溫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假如X 增大,Y 亦随之增大,但是X 增大到某一数值时之后, Y 反而开始减少,因此产生的散布图点的分布有曲线倾向的 型态,称之为曲线相关。

六、使用散布图时应注意事项:

1.注意是否有异常点存在

异常点存在时,应马上查出原因,如属异常就应立即删除,或在散布图上注明原因。

2.是否有假相关

有时候散布图经分析是有相关的现象,但是根据经验告诉我们那是不可能相关,这时后应进一步检什么原因造成者假相关。

3. 是否有必要层别

有时候整体来看散布图看似相关,但如果加以层别法化之后却又发现无相

X Y

年齡 記憶 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有时亦有相反情况发生,整体看似无相关但层别法后却变成有相关的型态出现。所以在散布图必须层别化时,可以用点的形状变化或用颜色区分,这样更能正确判断。

QC 七大手法特性要因图教育训练教材

一、何谓特性要因图:

一个问题的特性(结果)受到一些要因(原因)影响时,我们将这些要因加以 整理成为有相互关系且有条理的图形。

换言之就是造成某项结果(特性)的诸多原因(要因),以有系统方式(图形) 来 表达结果与原因之间的关系---某项结果的形成,必有其原因,其主要目的 在阐明因果关系,亦又称【因果图】,因其形状与鱼骨头相似,故俗称 【鱼骨图】。

二、 目的(功能):

收集众人的意见,集思广益,找出造成该问题点的所有原因,并分析主要

原因。

三、如何绘制特性要因图(实施步骤): 1.确定特性:

首先先决定问题或品质的特性为何﹖一般说来,特性可以用零 件规格、帐款回收率、制品不良率、客户抱怨、设备停机率、报废 率与品质有关或是与成本有关的人事费、行政费、材料费等加以分 类。特性的选择不能使用看起来很抽象或含糊不清的主题。

2.绘制骨架:

要因

要因

要因

要因

要因

要因

要因

要因

3.概略记载各类原因:

〝〞加上箭头分支,以斜度约60度画向干线,画时应留意较干线稍微细一些。各大要因记载可以以4M+1E:Man、Machine、Material、Method、Environment等五大项。

4.依据大要因,再区分中要因:

细分出中要因之中骨干(同为60度斜线)应较大骨干细,中要因之选定约为3-5个为宜,绘制时应将因果关系之要因归于同一骨线内。

5.要更详细列出小要因:

运用中要因之方式,可将更详细小要因讨论出来。

6.圈出最重要的原因:

式,比较其特性影响度。以〝〞表示,作为进一步检讨或对

策之用。

四、绘制时注意事项:

1.特性以注明(为什么)、(什么)角亦激发联想。

2.特性得决定不能使用含混不清会抽象的主题。

3.收集多数人的意见,多多益善,运用脑力激荡原则,运用时应

注意下列原则:

(1)意见愈多愈好。

(2)禁止批评他人的构想及意见。

(3)欢迎自由奔放的构想。

(4)可顺着他人的创意和意见,发展自己的创意。

4.层别法(要因别、机械别、工程别、机种别)。

5.无因果关系者,不予归类。

6.充分利用过去收集数据。

7.重点应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依结果提出对策,其方法可依5W2H原

则去执行。

(1)WHY(为什么必要)

(2)WHAT(目的为何)

(3)WHERE(在何处做)

(4)WHEN(何时做)

(5)WHO(谁来做)

(6)HOW (如何做)

8.以事实为依据。

9.依据特性分别制作不同特性要因图。

10.记载所依据的相关条件:当特性要因图绘制完成后,别忘了填上

下列要项。

(1)制作目的

(2)制作日期

(3)制作者

(4)参予人员

五、特性要因图之应用:

特性要因图不只在发掘原因而已,还可藉此整理问题,找出最重要问题点,并依循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特性要因图的用途极广,在管理工程上,事务处理上都可使用,其用途可依下列目的分类:

1.改善分析用。

2.制定标准用。

3.管理用:

4.质量管理导入及教育用:

5.配合其它手法活用,更能获致效果,如检查表、柏拉图…。

QC七大手法柏拉图教育训练教材

一、何谓柏拉图:

所谓柏拉图是根据所搜集的数据,以不良原因、不良状况、不良发生位置或客户抱怨的种类、安全事故等不同区分标准,找出比率最大的项目或原因并且以所构成的项目依照大小顺序排列,再加上累积值的图形。

二、柏拉图的功能:

掌握问题点、发现原因、效果确认。

从柏拉图中构成比率很容易了解问题的重点和影响的程度,以比例占最多的项目着手进行改善,较为容易获得改善成果。

三、实施步骤:

1.决定不良的分类项目

2.决定数据搜集期间,并且按照分类项目搜集数据

3.记入图表纸并且依数据大小排列画出柱形

4.点入累计值并用线连结

5.记入柏拉图的主题及相关数据

四、注意事项:

(1)柏拉图之横轴是按项目别,依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其它」项排在最后一位。

(2)柏拉图之柱形图宽度要一致,纵轴与横轴比例为3:2。

(3)纵轴最高点为总不良数,且所表示之间距应一致。

(4)次数少的项目太多时,可考虑将后几项归纳成「其它」项;其它项不应大于前几项,若大于时应再分析。

(5)纵轴与横轴可表不下列内容:

a.纵轴:

(a)品质─不良数、退货数、不良率。

(b)时间─维修时间、作业时间、运转时间。

(c)金额─销货金额、损失金额、人事费用。

(d)安全─灾害件数、故障件数。

(e)其它─缺席率、提案件数。

b.横轴:

(a)现象─不良项目别、位置别、区域别……等。

(b)时间─月、周、季、年别……等。

(c)设备─机械别、治具别……等。

(d)作业者─人别、年龄别、男女别、国别……等。

(e)其它─厂商、作业方法……等。

(6)改善前后之比较时:

a.改善后,横轴项目别依照出现大小顺序由高而低排列。

b.前后比较基准应一致,且刻度应相同。

(7)柏拉图中,连接各项目与结轴对应点之线,各为〝柏拉曲线〞外,但因各项次之数据分配并非连续分配;所以,其连接线为折线而非

曲线。

五、范例说明:

若以TOUCH PANEL 2000年12月的月报为范例所执行步骤如下

1.决定分类项目:依成检验标准不良项目

2.确定所要的时间范围:12/1 ~12/31

T/P不良统计表

收集期间:12/01 ~ 12/31

总检查数:438

备注: 不良PPM=不良数/总检查数*1000000

累计不良PPM=累计不良数/总检查数*1000000

影响度:不良数/总不良数*100%

累计影响度:累计不良数/总不良数*100%

QC七大手法图表与管制图教育训练教材

一、何谓图表?

将繁杂的数据用最简单的图形表达,这图形就是一般所说的图表。

二、目的:

1.方便人的视觉,使能获取更多的情报,并使之能传达更迅述、

更易被人了解、更快看出情报内容。

2.自一组数据把握到更多的情报,而采取必要的对策。

三、完整的图表必须具备的条件:

1.能把握整体---应一看即能完全了解整体的状况。

2.简单明了---绘制力求简单明了。

3.迅速了解---不必任何言词说明,阅读者一看即能判断出来。

4.正确的判断---不论刻度标法、线的大小或虚实、点的大小,都

应刻意讲求,使能正确判断。

5.浮现对策---最高明的图表,是能够从图上看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四、图表的种类:

1.解析用图表:如推移图

2.计划用图表:如进度图

3.计算用图表:如常态机率纸

4.说明用图表:如流程图

5.其它用途图表:如雷达图

五、图表制作的步骤:

1.要明确制作的目的。

2.搜集数据并加以整理。

3.选择适用的图表。

4.记入相关事项。

六、一般常见图表的说明:

1.饼图

举例:某公司调查个人拥有皮包数量,以作为市场销售需求料。

a.调查人数n (通常取n = 100)。

b.将圆分成100等份(3.6度为一个百分比)。

c.于12点钟方向,标示一条基线。(图5-5-1)

d.以基线为起点逆时钟方向,由小而大分类画上线条。

e.若有特殊强调的部份,可以用突出圆周的方式画出。(图5-5-2)

2.柱形图(亦称棒形图)

a.单一、等宽的长柱平行排列而成。

b.柱与柱之间隔约是柱的1/2宽度。

c.若有某一柱形太高,可用波形加以间隔画面。(图5-5-3)

3.折线图(亦称历史线图或推移图)

a.纵轴代表统计的数值,横轴因时间的变化而产生了数值的变化。

b.将变化的数值标上点,再用线连结起来。

c.若有某一点太高,可用波形加以间隔画面。

d若有多种数值可用颜色、线的虚实、或打点形状来区分。

(图5-5-4)

4.管制图

a.区分:

计量值管制图:是针对时间、长度、温度、重量….等等,

可细分至小数点之数据而制成之图表。

如:X―R管制图

计数值管制图:是用来计算不良数、缺点数等无小数点的数

据而做的图表。如:P管制图

a.计量值管制图:

(1)X―R管制图介绍

Ⅰ. 纵轴代表品质变化数据,横轴代表产品的制造日期或编号。

Ⅱ. 画上三条主线:中心线(CL)、管制上限(UCL)、管制下限(LCL) Ⅲ. 将数据标上,并画线连结。

Ⅳ. 公式:

X(平均值)=(X1+X2+---+Xn) / n (通常n取4或5组)

CL(中心值)=X=(X1+X2+---+X n)/ n

UCL(管制上限)=X+A2R

LCL(管制下限)=X-A2R

R(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CL(中心值)=R=(R1+R2+---+Rn) / n

UCL(管制上限)=D4R

UCL(管制上限)=D3

a.管制图的研判:

Ⅰ. 点超出管制界限----应马上追查发生的原因并加以改善。

Ⅱ. 连续7点以上在同一界限限内----应查出原因加以改善。

Ⅲ. 点有上升、下降的趋势(连续7点以上)。

Ⅳ. 点有周期性循环或幅度突然变大或小都表示有问题-----应立即追查原因。

Ⅴ. 点在中心点占大多数(此为良好现象,表示已须调整管制界限)

QC七大手法之直方图教育训练教材

一、何谓直方图?

将所汇集的数据、特性值或结果值,用一定的范围在横轴上加以分成几个相等的区间,将各区间内的测定值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起来的面积用柱型画出的图形。

二、目的

直方图可以了解产品在规格标准之下分布的型态、制程的中心值与差异的大小等情形。

三、实施步骤

1汇集数据并且纪录在纸上

汇集数据时对于抽样分布必须特别注意,不可指取某些部份样品,应就全

部均匀的加以抽查。数据的汇集最好在50~100组之间。

2.找出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

将最大值与最小值分别找出,纪录在每行底列,再根据底列的数据找出全体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计算全距(R)

R=最大值-最小值

4.决定组数与组距

组数就是直方图柱型数量,组数的计算是根据数量的多寡来决定。可由数据分组数参考表(表1),即可决定组数。

另外也可以用公式计算。

公式:

组数(K)=1+3.23log n

组距的计算方式:

组距=全距÷组数

为了方便计算平均数与标准差,组距通常是2、5或10的倍数。

5.决定各组的上组界与下组界

组界的决定由最小一组的下组界为基准以下列公式求出:

最小一组的下组界=全部数据的最小值-量测值最小位数(一般是1)×0.5 最小一组的上组界=最小一组的下组界+组距

最小二组的下组界=最小一组的上组界

如此各组依此类推,计算到最大一组的上组界。

6.决定组的中心点

计算方式:

(上组界+下组界)÷2 =组的中心点

1.制作次数分配表

将所有的数据依照数值的大小记入各组的组界内,然后计算各组界的

次数。

2.制作直方图

以横轴表示测量值的变化,纵轴表示次数,横轴与纵轴取出适当的长度

标上记号,然后将各组的组界分别标示在横轴上,各组次数的多少则用

柱型画在各组距上,柱与柱之间不能有间隙,如此就完成直方图。可在

空白处填上主题、规格、平均值、数据来源、日期等资料。

一、注意事项

1.直方图可根据山型图案分布形状来观察制品工程是否正常。

2.产品规格分布图案可与目标、标准规格做比较,看看是否差异过大。

3.是否要再进一步层别化。

二、如何判断山型图案的分布状态

1.常态分配直方图

计量值的相关特性都处于安定的状况下,制品工程状况良好

2.缺齿型直方图

制作直方图的方法或数据汇集方法不正确所产生的

3.绝壁型直方图

当数据全部被检查过或者制程本身也全部检查过

4.

偏态型直方图

规格值无法取得某依数值以下产生之故

5.双峰型直方图

当抽样检查的样品来自不同机器或不同材料时,便会产生不同的测量值。

6.高原型直方图

不同平均值的分配混合在一起所引起的

4.离岛型直方图

图形的分布上有异常原因混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