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苏州市博物馆导游词

苏州市博物馆导游词

苏州市博物馆导游词
苏州市博物馆导游词

苏州市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设是我市“十五”期间的重点项目之一,受到社会各方面的极大关注。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高度重视下,经过多方努力,85岁高龄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欣然接受市委、市政府的盛情邀请,亲自担任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并于2002年4月30日正式签定了设计协议。贝聿铭先生以擅长设计博物馆而享誉全世界,他曾应肯尼迪总统遗孀杰奎琳的邀请设计过肯尼迪博物馆,应密特郎总统之邀设计过卢浮宫博物馆,都获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不朽的经典之作。贝先生在中国设计博物馆是第一次。正因为如此,贝聿铭先生在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引起了全球传媒的关注。

苏州博物馆新馆选址位于历史保护街区范围,紧靠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忠王府。具体在忠王府以西,东北街以北,齐门路以东和拙政园以南地块,占地面积约10750平方米。该地块被贝聿铭先生称为“圣地”,在这一地块上设计博物馆是“人生最重要的挑战”,“在这里设计博物馆很难很难,既要有传统的东西,但又一定要有创新,传统的东西就是要运用传统的元素,让人感到很协调、很舒服;创新的东西就是要运用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让人感到很好看,有吸引力,因为时代是在发展的”。按照贝聿铭先生的设计思想和专家组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思路,经过一年的紧张工作,先后完成了概念性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

博物馆新馆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博物馆的主庭院等于是北面拙政园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

新的博物馆庭院,较小的展区,以及行政管理区的庭院在造景设计上摆脱了传统的风景园林设计思路。而新的设计思路是为每个花园寻求新的导向和主题,把传统园林风景设计的精髓不断挖掘提炼并形成未来中国园林建筑发展的方向。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肌理融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到心旷神怡。玻璃屋顶和石屋顶的构造系统也源于传统的屋面系统,过去的木粱和木椽构架系统将被现代的开放式钢结构、木作和涂料组成的顶棚系统所取代。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在玻璃屋顶之下被广泛使用,以便控制和过滤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

形式上,地块已分为三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而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等,该部分还将成为与忠王府连接的实际通道。忠王府将恢复成原貌。由于忠王府难以在现有的结构下提供合适的展览空间,它将被用作展示其丰富建筑遗产的橱窗以及那些通常无需高档展示空间的艺术品,诸如家具和雕塑等。大厅是博物馆的核心,位于入口的前庭与博物馆花园之间。这个拥有八个角的大厅是通过对传统的苏州建筑和中国建筑要素的几何形状转变以及重新诠释设计出来的,它是所有参观者的导向并为去博物馆所有展区提供通道。参照国际通行惯例,临时性的展区设在人流路线的入口处。除了字画、双塔瑰宝、明清瓷器和苏州工艺美术品展区外,还将布置特色家具展区,以强调苏州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在人流路线的终点处,也就是在它的花园庭园处,将安排一个宋代书斋的复制品,主要展示当年的工艺品和家具。字画展区设在自然采光的八角型大厅的二楼,高高的墙面为展示字画长卷提供了背景上的便利。现代美术作品设在博物馆花园东边的一个特别展区里。展区由1.35米的模块组合而成,为布展提供了灵活性。这些模块外饰简洁优美,地面铺设地板,踢脚,木质框架墙体和白色涂料。还有一个灵活的展示窗系统,专门展示那些大小不一的工艺品。由于地块的大小、高度的限制以及博物馆设计规划的要求,相当一部分的博物馆功能空间安排在地下室。游人可以通过室内荷花池上方的悬臂楼梯到达地下室。新石器时代和吴文化文物的展厅,影视厅、多功能厅、卫生间,藏品储藏库,各种行政管理和博物馆内部用房,机械设备用房、停车库以及装卸区域都安排在地下室。

贝聿铭先生集毕生的智慧和感情为家乡苏州设计博物馆,是苏州文化的盛事,也是苏州的荣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

馆,不仅能使苏州博物馆获得极高的名人效应和品牌优势,同时,通过这个窗口,能进一步提高苏州的知名度,扩大苏州的影响,使世界进一步了解苏州,让苏州进一步走向世界。

馆藏国宝:虎丘塔佛宝、七君子图、珍珠舍利宝幢、玉殓葬饰件、唐寅墨宝、万里寻亲图、探秘真山大墓、瑞光塔藏珍、清乾隆白玉大象、虎丘塔秘色瓷。

馆藏精品:两塔瑰宝、明清书画、瓷器、工艺品、玺印、忠王府彩画。

1、两塔瑰宝

在苏州现存古塔中,虎丘塔和瑞光塔因分别在塔中发现一批佛教文物而更加声名显赫。

虎丘塔坐落于虎丘山顶,全称虎丘云岩寺塔,始建于五代周显德六年(959年),竣工于宋建隆二年(961年),是苏州现存最早的古塔。其建筑风格与杭州西湖雷峰塔为同一类型。历史上,虎丘塔曾七次被焚,木构塔檐尽毁,但砖砌塔身却昂然挺立。至迟从明末开始,塔身渐渐向西北倾斜。1956年起着手虎丘塔的维修工作。根据修旧如旧的方针,采取了加箍喷浆的方法整修,使虎丘塔至今巍然矗立,古朴苍凉。虎丘塔中的佛教文物便是在这次维修中发现的。l957年3月30日,维修工人在第二层塔正西门口向砖隙中浇浆。因屡灌而不满,于是揭开部分砖块,发现有一孔道,钻得进去,在第二层塔心有一个砖砌的十字交叉处是一暗穴(天宫),其中有经箱等文物。后来在第三、第四层塔心窖穴(天宫)中又发现了一批珍贵文物。至于塔底,在挖到2.25米深处仍未发现有地宫。

虎丘塔天宫发现的这批文物有经箱和经箱外石函、经卷、刺绣经帙、开元通宝和乾元重宝等钱币、铁铸金涂舍利塔和石函、绢绣袱、秘色瓷莲花碗、铜佛像、檀木雕三连佛龛等,现藏苏州博物馆,其中原置于铁铸金涂塔内的舍利金瓶在发现当年即被重新安置供奉于塔内。

瑞光塔屹立在苏州城西南隅,重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为一座七级八面砖木结构的楼阁式宝塔,也是苏州现存的几座宋塔之一。它原本是江南名刹瑞光禅寺的一个组成部分。千余年间,寺塔被战火焚烧过11 次,历经毁修。清咸丰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国战火起,寺院被毁殆尽,仅一塔孑然独立。在长期的风雨飘零中,它的木制腰檐、平座全部脱落,而且裂隙纵横,野草丛生,鸟雀筑巢其中。

1978年4月12日,三个孩童登上垂危的古塔掏鸟蛋,无意中在第三层塔心一堆干草中发现两尊泥质彩色观音像,如唐代仕女般丰满端庄,色彩依然鲜艳。在塔心扒净干草后,眼前竟出现一块活动的石板,一个很深的窖穴暴露于眼前,穴内还藏有宝物。三孩童将精美的宝物胡乱装入麻袋,欲带往家中,被发现后,遂将文物交到苏州博物馆。苏州博物馆当即派考古部的工作人员到现场再次搜寻,并测量、绘图、研究、修复。在宗教界、工艺界人士的帮助下,才基本恢复了它们的本来面目。这些文物主要有楠木黑漆嵌螺钿经箱、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刻本《妙法莲华经》、雕版经咒、墨书经卷、铜佛像、铜质金涂塔、彩绘泥质观音像、龟纽琥珀“与贞私印”、真珠舍利宝幢和它的内外木函,质地之贵重、制作之精湛,实为前所未见,令人感慨万千。这批弥足珍贵的文物现藏苏州博物馆。

根据宝幢下面一块垫板上的题记和刻本《妙法莲华经》卷一引首的两则题记,可以断定,这批文物入瑞光寺塔第三层天宫之时间当在北宋天禧元年(1017年)九月十五日。垫板题记云:“寓迹僧子端,幸值诸上善人建第三层浮图,安置诸佛圣贤遗身舍利宝幢,藏盒之次.特舍此木于底,少贵载荷,永假缘结。”经首题记云:“天禧元年九月十五日,雍熙寺僧永宗转妙法莲华经一部七卷,入瑞光院新建多宝佛塔相轮珠内……,”可以想象,公元l1世纪第l7个年头的这一天,瑞光禅寺的僧众和信徒很可能举行了一个隆重的佛教仪式,以庆祝瑞光寺塔第三层竣工。

两塔文物的次第发现,为研究当时苏州地区的生产力发展程度,造纸、印刷、漆器、金银花丝以及丝织、刺绣等手工业生产技术,提供了实物资料,为今天继承民族文化传统、研究和发展当今的工艺品提供了借鉴。同时,这两批文物大部分与佛教的密宗(即真言宗)有关,对研究佛教及密宗、特别是“东密”在五代南方的传播,以及对北宋初期的影响等,颇具重要参考价值。

2、明清书画

苏州历来是声名文物之地、人文荟萃之都。以书画而言,自三国、东晋以来,法家名匠辈出。元代以来,文人名士纷纷视苏州为“城市山林”,及至明朝,苏州作为书画的中心地位正式确立。“吴门书派”、“吴门画派”遂名扬大下,其画家单以人数论,据《吴门画史》记载就有800余名,此后其余韵犹自不绝。

我馆之书画鉴藏,尽得地利之便,日积月累,涓滴成河。1986年3月,中围古代书画鉴定专家组一行,对我馆的上万件书画藏品进行了鉴定,精选了其中的539件进行著录,编入《中国古代书画目录》第5册。后又遴选其中的265件,以黑白版载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第6册,入选精品的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博物馆之首。

明清书画是我馆馆藏的大宗。明代重建南宋的宫廷画院体制,大批的浙江画家被网罗进宫廷,号称“浙派”,绘画首推戴进。戴进技法全面,兼收宋元多家画风,在当时乃至明朝中期影响最大。我馆藏有戴进所作《归舟图》,笔气清劲。

院体复兴的同时,元代文人画传统依然延续。如墨竹名家夏昶,远近驰名,时推第一。我馆所藏《墨竹图轴》,便是其经意之作。

沈周是公认的“吴派”领袖,其山水融会宋元牧溪、元人墨戏以及水墨淡彩写意法,别创一格,启“青藤白阳”之思。找馆藏其《花鸟册》、《岸波图卷》、《松芝药草图轴》、《竹堂访梅图轴》等,均是其中晚年作品,从中可见沈氏的深厚造诣。

文徵明乃继起的领袖,书画俱善,其山水早年以工细为主,青绿细笔,别具文雅、恬静风格,间有粗笔,而晚年粗细兼能,笔墨愈加苍秀。我馆藏其《五月江深图轴》,即其晚年手笔,淡墨细笔干皴,盖以李希古笔描写杜陵诗意。

唐寅亦吴派“明四家”之一,画艺更称全能,其山水取法刘松年,兼学赵孟頫,自树一帜。我馆藏其《农训图轴》,行笔秀润缜密,严谨而不失韵度,率意中透出工致。画上题有七绝一首,更是讽嘲时政,字字珠玑。

仇英之作我馆真迹阙如,但有大量的旧仿本,聊资参考。

除“明四家”外,陈淳以水墨大写意花卉最负盛名,且对后世画家影响深远。《五色牡丹图轴》是其五十九岁时力作,兼工带写,设色妍雅。另有写意山水《水阁飞舟图轴》,笔墨疏宕。

“吴派”弟子众多,俱各成家。师法沈周的有王问、沈灏、张宏、陈焕等。谢时臣取“浙派”及沈周之长,独具风貌。文徵明的子侄、弟子尤多,如文嘉、文伯仁、钱穀、陆治、王穀祥、周天球等,均得真传。吴门体系中,另有侯懋功、孙枝、李流芳、卞文瑜、邵弥、李士达、袁尚统、文从简、钱贡等。以上所言诸家,我馆均藏有其力作。

明代后期,董其吕提出“南北宗”,于文人画实有清源涤流之功。董其昌所作之山川树石,柔中见骨,拙中带秀,清隽雅逸,以平淡天真取胜。我馆藏其《山水册》、《书画卷》、《绿溪青嶂图卷》,用笔秀润丰厚。

当时的画坛,又有宋旭、赵左、沈士充、蓝瑛、项圣谟等名家,皆各有擅长。花鸟名家则有孙克弘、周之冕。其他如尤求、吴彬、丁云鹏之辈,其人物画受仇英影响,亦有自得,山水都不脱吴门体系。以上诸家我馆均有藏品。

明末最富个性的画家当属陈洪绶,其画作造型夸张,形象奇古,勾线精劲。我馆藏其《扑蝶图扇页》、《钟馗像轴》等4件,从中可窥其早、中、晚三期的风貌。

明初书法直承元人,以正、草两体成就较大,“三宋”、“二沈”最为著名。同时,皇家倡导所谓“台阁体”,平整圆润,也风行一时。宣德至成化年间,草书盛行,我馆藏有张弼《草书册》,否拘成法,挥写纵情。

明成化至嘉靖年间,有“天下书法归吾吴”之说,王鏊、吴宽、沈周均有书名,而祝允明、文徵明、王宠、陈道复更被尊为“吴中四家”,其书法上溯晋、唐,风格清新。以上各家手迹,我馆均有,而以祝、文两氏为多,无论册、卷、轴、手札,正、行、草诸体,均有收藏。文氏子侄和弟子尤多,各传其艺,我馆征藏时对此多有留心,时或补书史之阙。

晚明以董其昌、邢侗、张瑞图、米万钟并称四大家,另有陈继儒、黄道周、倪元璐、娄坚、范允临、李流芳、赵宦光、申时行、韩道亨、程嘉燧、卜舜年、万寿祺等,亦擅书名,于我馆均有藏焉。

清前期的绘画,名家林立,美不胜收。根据对政治的价值取向不同,分为以“四王吴恽”六家为代表的“正统派”,和以“四僧”为代表的“野逸派”。我馆所藏六家之作多有精品,而对其支派门下如“娄东派”董邦达、黄鼎、方士庶、张宗苍、钱维城,“小四王”、“后四王”,“虞山派”杨晋、上睿,“常州派”马元驭,花鸟名家王武、蒋廷锡、邹一桂等,亦多有眷顾。此外,“金陵八家”之首龚贤,我馆有卷有册,一“白”一“黑”,均为佳构。“新安派”之查士标、祝昌,安徽画家程邃、戴本孝及其他流派如“江西派”罗牧,以人物肖像著名的禹之鼎、王树穀、上官周,和时负盛名的徐枋、傅山、吴伟业、黄向坚等画家之作,我馆亦片楮为珍。

清代中期,“扬州画派”以异端的精神、狂放的笔墨风行一时。金农、黄慎、郑燮、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圳、罗聘、华嵒、高凤翰、边寿民、闵贞、李勉、陈撰、杨法诸子之作,我馆均有收藏。其他如宫院焦秉贞、冷牧,镇江张崟、顾鹤庆、潘恭寿,指画家高其佩、李世倬,善画花鸟竹石的沈铨、诸升、张赐宇、方薰等名家,我馆藏品均不在少数。

我馆书记藉地利之便,于清代以来的书法作品多有收藏,其中的精品有王铎《瑯华馆学古贴册》和行书《临阁贴卷》、傅山草书《七绝诗轴》、傅山和傅眉父子行书《诗词册》、钱谦益行书《字页》、周亮工行书《临贴卷》、金农漆书《童蒙八章卷》等。

晚清及至民围诸家,各地博物馆均有收藏。我馆馆藏既富且全,限于篇幅,此处不再赘言。

3、瓷器

中国瓷器是可以和四大发明相媲美的又一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中国瓷器集造型、书法绘画、雕塑艺术于一身,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晶,是古代中国的象征。智慧的中国人民用最廉价原料,采用最简单的工艺,制造出了既美观又实用的“透明陶器”,直到九世纪中叶的一位阿拉伯商人还曾感叹道:“中国人能用一种优质的陶土制成花瓶,花瓶竞能像玻璃一样透明,花瓶里的水从瓶外都能看见,但它竟然是用泥土制成的” (苏莱曼,《印度中国见闻记》,851年)。令外国人为之倾倒的瓷器在中国唐代已是“无论贵贱,天下通用之”,因此瓷器最初并没有成为收藏的对象,“玩好之物以古为贵”,这里的“古”,主要是指“夏商周三代”,到了明朝初年这种局面才得以改观,“永乐剔红,宣德之铜,成化之窑器,其价遂与古敌”,温润如玉的瓷器开始跻身于收藏家追捧的行列。苏州自唐末五代以来,号称东南首邑,财赋甲区,“人无贵贱,往往皆有常产”。优越的自然环境,发达的社会经济,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商贾达宦来此定居。经过风雅文人的推崇,逐利商人的贩卖,遂使得“江南收藏甲天下”。流风所及,瓷器收藏也蔚然成风,藏家辈出,精品不绝。

苏州博物馆的瓷器收藏,开始于解放初期,当时的苏南文物管理委员会就借地利之便收集了大量瓷器珍品。1953年,苏州文管会收藏的文物划归设于无锡的苏南文管会,此后江苏省政府将原中央博物馆、江苏博物馆、苏南文管会合并,成立南京博物院,苏州文管会大部分精品划归南京博物院收藏。1960年,在苏州文管会和苏州地志博物馆的基础上苏州博物馆正式成立。经过我馆几代人几十余年不懈的努力,社会各界热心人士鼎力襄助,筚路蓝缕,涓滴不弃,目前瓷器类藏品已达3000余件组。概而言之,馆减瓷器有如下特点:l.时代齐全,上自春秋战国,下至民国时期的瓷器,均有收藏(唐以前瓷器均为出土品,另集出版);2.南方窑口产品相对齐全,有如景德镇窑、吉州窑、建窑、龙泉窑、石湾窑、德化窑等;3.官窑器多,并且集中在中国制瓷业最为发达的时期,如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清代康雍乾三朝;4.品种繁多,造型丰富。从用途上讲,有日用器、祭器、装饰瓷、赏玩瓷。从造型上讲,既有常见的碗盘壶罐瓶,也有造型别致的象生器,如人物壶、葫芦瓶,更有精美绝伦的瓷雕作品。

我馆瓷器收藏虽然起步较晚、数量相对较少,但其中不乏精品可陈,如:唐巩县窑褐绿彩绞胎花枕、宋钧窑鼓钉三足洗、明洪武釉里红菱花口盏托、明洪武釉里红缠枝菊花纹大碗、明永乐青花鸡心底碗、清康熙仿成化五彩鸡缸杯、民国居仁堂粉彩梅鹊纹碗盘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巩县窑制造的褐绿彩绞眙纹裴家花枕,纹理神幻、变化多端、浑然天成,美轮美奂,巧夺天工,2008年7月曾作为中国古代科技的杰出代表在奥运大型文化活动《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中展出。

4、工艺品

中国古代文物门类众多,在瓷器、金石、书画等明确分类之外,还有一些难以归类的精美藏品,通常被冠以“杂件”之名,或称之为“工艺品”,也有笼统按材质称为“竹木牙角器”者,然所用材质并不限于此。不过,在业内称其为杂件者居多。说它们“杂”,是因为从材质上讲,既有无机质的石头,也有有机质的丝绸;从时代上讲,上至远古,下至近代都有;从用途上讲,既有庄严神秘的礼器,也有仅供把玩清赏的弄器;从制作方法上讲,既有精雕细琢者,也有浑朴古拙、自然天成者;从原料价值上讲,既有价同黄金的田黄,也有俯首即拾的竹木……总而言之,这一类藏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分,都很难将其归入一个大类。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通常都经过巧妙的构思和加工,工艺水平较高。

苏州枕江倚湖,居运河之枢纽,食海王之饶,拥土膏之利,民殷物繁,自古就是工艺美术品的重要生产基地。自石器时代苏州就开始了工艺美术品的制造,精美的玉器、骨器等时有发现,吴越青铜铸造业更是雄冠天下。宋元以降,“衣被天下”、“苏州一府,赢于浙江全省”,苏州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优越的经济条件,催生了广阔的艺术品消费市场,也培育了大量的艺术门类,史称:“吴中男子多工艺事,各有专家,虽寻常器物,出其手制,精工必倍他所,女了善操作,织絍刺绣,工巧百山,他处所效之者莫能所及。”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苏州逐渐产生了以细腻精巧著称的苏式上艺风恪,如《天上开物》称“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明清时期,苏州更是“百工技艺之巧,他处所不及”,并且产生了“陆子冈之制玉、鲍天成之制犀、周柱之冶嵌、赵良璧之制梳、朱碧山之制银、马勋荷叶李之制扇、张寄修之制琴、范昆白之制三弦子”等一批工艺大师,其绝技“上下百年保无敌手”。据地志资料不完全统计,苏州工艺品的种类达五十余种,并形成了各自的专业化分工,如虎丘捏像、新郭眼镜、横金宝石、承天寺纸作、专诸巷玉石作等。

苏州博物馆借地利之便,以保全民族工艺精华为己任,以苏做精品为重点,通过收购、竞拍,再加之工季常、袁经桢、俞平伯、何泽英、钱镛等热心人士的大力襄助,几十年如一口,孜孜以求,披沙拣金,目前已收集到各类工艺美术品3000余件,种类包括玉器、竹木器、牙角器、漆器、丝织品、泥塑等。其中王鏊旧物犀角杯、陆子冈制白玉牌、周王庙三足碧玉蟾、嘉定派三朱竹雕、潘西凤竹雕、鲍天成木雕香筒、宋缂丝凤穿牡丹图、露香园顾绣作品、沈绣济公图轴、袁经桢嫁妆以及折子戏泥人都是出自一时名家之手的传世之作。还有些作品,虽非出自名家,但也足以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地区的工艺美术特点,或技法新奇、或用料考究、或构思奇妙,亦堪称典范。

5、玺印

印章的拥有和使用,原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历史上一个共同的文化现象。但在漫漫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其它三个古国的印章逐渐衰落,唯中国的印章长盛不衰,一直紧密地与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宗教、文化、艺术等相结合,并在各个领域发挥其独有的作用。

据现有资料可知,中国印的起源肇于商代,早期称玺,有官、私之分。秦始皇称帝后规定,帝王印独称玺,其他人称印;汉代以后又有称“章”者,这样,玺印、印章通称至今。历史上,印章还有金石、图章、图书、宝、朱记、关防等名称。

印章一般由印面与印台构成,印面是刻印文的地方,而印台上端往往又有隆起的部分,称印钮(有些印章无印钮),上有孔可以穿带,以便钤盖和佩带。官印的材质以铜为主,私印还有金、银、铁、玉、牙、角、陶瓷(含紫砂)等材质,明代以来更以石印为大宗。随着古代封建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官印的尺寸、印材、印钮渐与等级有关,所谓“别尊卑”是也。私印形制则更加活泼多样,日趋艺术化。

古代的印章文字,一开始用当时通行的篆书,汉以后便于书写的隶书楷书等逐渐盛行,篆书逐渐退出实用舞台,但印文还多沿用篆书,这就有了后来所称的“篆刻”。因篆书的笔画易变化,章法好布局,又有一定的神秘感而不便被人模仿,还能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所以至今印章刻篆文仍为首选。印章除了刻文字为主,还可以刻图像,如人物、佛像、生肖、四灵(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

唐代开始,收藏字画之风渐盛,帝王等藏家逐渐喜欢在自己收藏的字画上加盖红色印章,以示己有。后来引起了文人的兴趣,他们觉得这不仅有“征信”作用,还有装饰点缀的效果,于是宋元文人开始探讨用什么样的印章盖在书画作品上才能锦上添花,如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米芾就主张用“细圈”(印文边框细)的收藏印。随着文人对印章的要求越来越高,他们逐渐开始涉足印章的设计与制作,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吾丘衍更是乐此不疲。元末王冕利用天然石材治印,开创了文人刻印的先河。从此,范金琢玉专属匠师,文人学士无不以研朱弄石为一时雅尚。文人的介入加速了实用印章与篆刻艺术分道扬镳的进程。

明正嘉之际,苏州文彭,力肩复古之大任,矫宋元之旧习,开流派印章之先河,创吴门印派。治印之有宗派,自苏州文彭始。由是,皖浙邓歙先后兴起,正统旁支,枝蔓纷纭。大量文人的参与,迅速提高了篆刻艺术的理论水平,逐渐形成了印宗秦汉、印外求印等理论。在理论的指导下,篆刻艺术日渐成熟,其作用不仅是个人标示,也成为书画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苏州庞大的书画艺术市场和创作群体产生了对印章艺术的大量需求,逐渐形成画中有印,印中求画,互相借鉴,互相推动的局面。吴门印派和吴门画派,互为表里,互相推动,并逐步融合,形成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新范式,给画坛带了朱墨灿然,清新典雅的新风气。清末民初,上海经济文化地位日趋重要,海派艺人群雄并起,赵之谦、吴昌硕辈更是印坛巨擘,无人匹敌。苏州居皖浙之核心,沪上之后庭,流风所及,篆刻艺术蓬勃发展,印人辈出。先后出现了太仓汪关父子之娄东派、常熟林皋之鹤田派、赵石之虞山派及吴江杨澥、苏州王大炘、徐星洲等著名印人。加之,乾嘉以来,苏州金石收藏巍然成风,潘祖荫之攀古楼、吴大澄之十六金符斋、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何亚农之灌木楼藏印之中均不乏精品,甚至可以和山东陈介祺之万印楼藏印相媲美。

苏州丰富的古玺印收藏和文人雅士的自用印大多流传至今。这些有利的条件,为我馆玺印收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馆印章收藏开始于苏南文管会时期,最早的大宗入藏来自灌木楼后人何泽瑛女士的慷慨捐赠,此后又通过考古发掘以及收购等方式获得了一些玺印精品。目前我馆玺印收藏以何氏灌木楼旧藏、陈侃如所捐先秦古玺,杨澥及其传人作品,柳亚子、吕凤子自用印和近现代名人印章为主,成为馆藏特色之一。

6、忠王府彩画

建于1860年,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的太平天国忠王府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太平天国历史建筑群之一,建筑群坐北朝南,分成中、东、西三部分,雄伟壮丽,错落曲折。清·同治《苏州府志》中记载:“拙政园……康熙十八年改苏淞常道新署,缺裁散为民居,后归蒋氏名曰复园,又归海宁查比部世倓,复归平湖吴氏,咸丰庚申粤匪踞为伪王府,城复,归官,同冶十年改为八旗奉直会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修订稿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家级现代化大型博物馆,是一组雄伟壮观的仿唐建筑群,占地约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万多平方米。它汇集了陕西文化精华,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过程,鉴于陕西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国家共投资亿元人民币,兴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于1991年6月建成开放。 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别具特色。它将中国古典宫殿建筑和庭院建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色彩协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 博物馆珍藏了陕西出土的文物精品万件(组)展室面积达1100平方米,分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大部分,形象系统地展现出自115万年以前至公元1840年的陕西历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11个朝代在陕西建都,历时1000多年,是我国建都王朝最多,建都时间最长的地区,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陕西古代史是中国历史的浓缩。 ●特点:陕西省博物馆融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于一体,典雅凝重,古朴大方,布局协调,气势宏伟,体现了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馆内设有中央空调、多功能照明系统,采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中央控制系统。设有现代化文物库房和具备多种语言同声传译功能的报告厅。镶金玉镯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筑造型继承唐代博大雄浑、典雅凝重的风格,借鉴我国传统宫殿“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央殿堂, 四隅崇楼”的布局形式,同时运用现代先进技术,把我国盛唐时期古典建筑风格与现代博物馆功能要求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保持了古老风貌,又有现代化的特点。屋顶采用唐代盛行的灰绿色琉璃瓦,显得华贵庄重,古朴大方,墙面材料为仿石棉砖,门窗则采用大块茶色玻璃和铝合金框架,馆内配备可控制温湿度的全封闭中央空调系统,多功能的照明系统,自动防火防盗系统,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设有文物保护科技中心,具有先进的化验、测试技术和文物保护修复手段。为加强中外文化交流,建有电脑控制并拥有30万册藏书的图书馆和6国语言同声传译的国际学术报告厅。此外,还有设施完善的文物库、资料室、购物中心等。

北京博物馆导游词

北京博物馆导游词 【篇一:北京故宫博物院导游词】 (故宫午门前) 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参观,我感到很高兴。这里就是世界闻名的 故宫博物馆,一般大家都简称它为故宫,顾名思义,就是昔日的皇 家宫殿。自1911年清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迫宣告退位上溯 至1420年明朝第三代永乐皇帝朱棣迁都于此,先后有明朝的14位,清朝的10位,共24位皇帝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城里统治中国长达 五个世纪之久。帝王之家,自然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时至今日这 里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家宫 殿建筑群。由于这座宫城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 和独特风格,所以在建筑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建筑艺术的 经典之作,1987年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究其由来,是由天文学说和民间传说相互交融而 形成的。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将天上所有的星宿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十一天区。其中的三垣是指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紫微垣在 三垣的中央,正符合“紫微居中”的说法。因此,古人认为紫外线微 垣是天帝之座,故被称为紫宫。皇帝是天帝之子、人间至尊,因此 他们也要模仿天帝,在自己宫殿的名字上冠其紫字,以表现其位居 中央,环视天下的帝王气概。还有一个说法就是指“紫气东来”。传 说老子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 果然老子骑了青牛前来,喜便请他写下了《道德经》。后人因此以“紫气东来”表示祥瑞。帝王之家当然希望出祥瑞天象,那么用“紫” 字来命名也就顺理 成章了。“禁”字的意思就比较明显了,那就是皇宫禁地,戒备森严,万民莫近。此话决无半个虚字,在1924年末代皇帝被逐出宫后这里 正式开放以前平民百姓别想踏近半步,大家可以想像紫禁城过去是 多么崇高威严,神圣不可侵犯啊! 紫禁城建在北京,是有其历史的,也因为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说 起来话长。故宫从明永乐四年(1406)开始修建,用了14年的时间 才基本建成,到今天已有570多年的历史。大家看到了,故宫是一 级红墙黄瓦的建筑群,为什么这样呢?据道家阴阳五行学说认为,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其中土占中央方位,因为华夏民族

博物馆导游词

博物馆 我们要去参观的是博物馆最精华的部分三大珍品馆,西汉古尸专题展,古代漆木器精品展,最后的是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楚汉时期的丝织品。丝绸、丝绣、距今2300多年了也是在其他博物馆看不到的。向大家介绍一下博物馆的概况,建于1958年,到现在呢有50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几十的年的发展中我们馆内的占地面积已经达到5万平方米,馆藏文物14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就达到了600余件。这个数量也很多省会博物馆都是比不上的。那么在2008年荆州博物馆被国务院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现在咱们湖北省内的一级博物馆也只有3家,其余的2家都在武汉,一个是武汉市博物馆,还有一个是湖北省博物馆。 第一个要参观的是凤凰山168号汉墓展,168号汉墓呢就是西汉古尸墓葬的编号,这具西汉古尸是1975年6月8日出土于我们楚国故都纪南城,纪南城在荆州城北5公里,它就是当时楚国的首都。大家刚才在青铜器馆看到纪南城的模型,我们整个就是文物是从纪南城把古尸的葬具啊、随葬品全部都是拿到博物馆进行展出。首先大家看到的就是里面的2层套棺,因为它的葬具是一裹2棺,外面还有一层大的。它的套棺就是一层套一层,大的套小的,男尸刚出土的时候就是躺在前面小的内棺里面,棺木都是上等的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楠木的防虫防腐的效果非常的好。所有大家看在地底下埋藏了2100多年也是保存非常完整。这些棺木呢在外面经过专门的脱水处理之后就在这边直接展出了,大家在上楼的时候可以看一下右手边最外面的一层椁室,这2层棺就是放在椁室里面的。椁室也是大块楠木做成的,每一块重达千斤。咱们现在上楼来参观一下裹室的内部结构,大家往这边走,往下面看,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裹室的内部结构了,大家可以看到它里面呢是分为3个部分,棺室、头箱和边箱。棺室就是把刚刚大家看到的大小2个套棺放在里面的,头箱和边箱是放它的随葬品,它的随葬品数量达到了563件,种类非常的多,漆器、陶器、吃的用的一应俱全。而且大家可以看到他的椁室内部居然还有门和窗户的设计。这门窗啊是为了方便墓主人的灵魂可以自由出入的。整个椁室的内部格局大家可以看像不像我们现在的居住2室一厅的格局。就像他在阴间住的房子一样。那么墓主人究竟是个什么人呢,我们到这边来看一下他的随葬品。了解一下他的姓名、身份。首先大家看到的是一枚玉印,这枚印章是在他的嘴里发现的,也就是含在嘴里下葬的,它是汉白玉雕刻而成,印章上面刻有他的名字叫做遂字,也就是现在隧道的“隧”不要豹尔旁。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遂先生,那么他究竟是个什么人呢,在墓葬里面有确切文字的出土,也就是这块竹牍。竹牍是墓葬里面唯一的一个文字记载。它是当时墓主人下葬的时候,地方的官员写给地府官员的一封信,在信里面他说到什么呢,大家看一下上面的标牌,第2行内容为13年5月庚辰,他下葬于汉文帝13年5月13日,江陵城敢告地下城,江陵的地方官请求地下官员,他说了什么呢?西乡市阳里有一位5大夫,交代了这个墓主人的籍贯和爵位。那么5大夫这个级别他是多大的官呢,汉代官它是分为20级爵。他相当于第9级,也就是中等地位的官员,我大家比喻一下,大家就非常清楚了。这个级别就相当于现在的副厅级干部,也就是荆州市的副市长这个级别。到这边呢大家可以来看下有一双麻家袜,这个是原件,保存完好的麻家袜,距今2170多年了,是墓中保存非常完好的,是墓主人身前穿过的,在这个袜子上面发现有磨损的痕迹,这个补丁是他生前补的,但是这个补丁呢可能并不是说是他穿破了之后去补的,可能是他爱惜吧,买了新袜子之后就在容易磨破的地方给他加厚一层,就像我们现在西服的胳膊肘后面打一个补丁是一样的。在这边大家看到的是墓中随葬的漆木器,漆器在当时可以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那么像这种漆木器都是木头制作在外面用生漆经过100多层工序给刷上去。漆器呢在制作工艺是非常复杂的,在当时呢也是只有像身份地位比较高的人又钱人才会去使用,像这个耳杯是古人喝酒的酒杯,非常的大因为古人一般喝的是米酒、黄酒度数不高。像这边的是装酒水的啊装食物的啊,还有到这边的展柜里面大家可以来看一下,这边就是先前提到的男奴有28人啊女奴18人啊,就是这些木俑和木马。并不是真人到了汉代渐渐的取消了真人的陪葬。一般都是木俑或者是陶俑去陪葬的,虽然是木俑也反映了墓主人的生活非常的富裕的生活。有牛车船只,牛车在当时身份的象征,一般人不可能使用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 陕西导游词)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4231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Guide words of Xi'an stele forest museum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篇1: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原名陕西省博物馆,创建于1944年。它是在具有900多年历史的“西安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的一座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 西安碑林博物馆馆藏文物种类丰富,包括历代碑石、墓志、石刻造像、画像石等石刻文物和书法、绘画、碑拓等其它文物,尤以碑刻墓志、历代拓本为具有特色的馆藏品。 收藏碑石、墓志的数量较多,藏品时代系列完整,时间跨度达20xx多年。 馆区由孔庙、碑林、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34667平方米。xx以来,新建成以“长安佛韵”为主题展陈的石刻艺术馆,并荣获*优质工程“鲁班奖”与“十大精品”陈列奖,形成“一轴两翼”的展陈格局。 篇2: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文昌门附近,馆内由碑林、石刻艺术等部分组成,其中由历代碑石、墓志组成的碑林是馆内的亮点,其中包括颜真卿、柳公权、怀素等书法名家的碑刻,还有《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唐代碑刻。 在碑林博物馆内,你能够欣赏到历朝历代的碑刻和墓志,这里收藏的碑刻和

墓志时间跨度长达20xx多年。其中的珍品有: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 除了书法大家的石刻外,最受游客欢迎就是《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两块碑刻。《石台孝经》,是儒家经典,碑文由两个皇帝以四种字体书写的,即:唐玄宗李隆基以隶书书写碑文,又以楷书作小字注释,又在碑刻成后在碑侧用行书作批注,而此这块碑的碑额是由唐肃宗李亨用篆书所写的。《开成石经》刻成于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一共包括诗,书,礼,易,春秋等十二部经书。 在碑林博物馆浏览时,还可以在馆内的“石刻艺术馆”中观赏到四神墓门、唐昭陵六骏图、孔子见老子图、青龙朱雀图等精美的石刻。游玩后,还可以购买到用原碑刻拓印出来的“碑帖”,不过这里的“碑帖”价格不算便宜,从几百元至上千元不等。如果你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在碑林边上的书院门步行街上购买碑帖,价格相比较便宜些。 篇3: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共一千多块。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西安碑林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人所称的石经,包括公元745年唐玄宗李隆基书写的和公元837年刻成的。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通用3篇)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通用3篇)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1各位游客: 我叫刘XX,今天是你们的导游。 我们今天来到的地方是大家都知道的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古迹—北京故宫历史博物馆。 故宫博物馆始建于1406年,建成于1420年,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又名紫禁城。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屋子有9999间半,故宫四周饶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河城。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北京故宫门前。 各位游客,你们看,这座故宫的四个城角上都有一座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的角楼。 故宫座北朝南,开有四条门。 各位游客,这里就是故宫的正门,叫午门,意思是正午的太阳光芒四射。 各位请看!在10米高的城墙上耸立着五座崇楼,楼顶飞檐翅起,从上面看就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午门又称五凤楼。 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外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它们主要有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太和殿,它是三大殿中最为高大

的,它金碧辉煌,这个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子上雕刻着云龙云凤的图画,末代皇帝溥仪就是在这里举行了他的登基大典礼。 看完了太和殿,我们再来看中和殿。 大家请看!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等待吉时、稍事休息的地方。 下面,请大家跟我来一起参观当时的国宴厅——保和殿。 各位游客,这座大殿是故宫前朝三大殿中的最后一座大殿—保和殿,这座大殿被称为清代的国宴厅及科举考场,自乾隆皇帝以后,这里便成为每四年一次的皇家科举考场。 北京自然博物馆导游词2 北京自然博物馆位于天桥南大街126号,它的的前身是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始建于1950年,1959年建成,占地1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展览面积6,000平方米。 以展示生物和人类发展史,普及自然知识为主中,是一座大型自然主题博物馆。 这里有生动的.生物进化史陈列,展示了形形色色的动物,千姿百态的植物的各种个样的生物化石和标本,自然博物馆有5个展厅,分别是四个基本陈列和一个恐龙世界博览。 馆藏文物、化石、标本10余万件,大型整体古哺乳动物化石数量居世界第二,黄河古象化石、恐龙化石名扬海内外。 “动物陈列”按系统发育顺序展示了现生主要动物类群,

陕西历史博物馆英文讲解词

Introduction of Shaanxi History Museum Hello, ladies and gentlemen, welcome to Shaanxi History Museum. First, I want to give you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is museum. Shaanxi History Museum is a sizable national museum with a wide range of artifacts, about 375,000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 which were all excavated in Shaanxi Province. It covers an area of 70,000 square meters, with a floor space of over 50,000 square meters. Shaanxi Province had been the cradle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people often say that the ancient history of Shaanxi is a microcosm of Chinese history. The museum shows a great deal of elegance and originality in style. It was designed by Zhang Jinqiu, a very famous female architect in China, and assumes the architectural features of ancient Chinese palaces and courtyards of Tang Dynasty. PREFACE HALL Now we are in the hall. The giant stone walking lion was originally erected in front of Shunling Mausoleum, the tomb of Empress Wu Zetian’s mother of the Tang Dynasty. With its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and imposing appearance, the lion is believed to rank the first in Asia. Since lion and their carving skills were introduced to China from Afghanistan through the Silk Road in ancient times, so this lion also represents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other countries. THE MAP OF SHAANXI PROVINCE Lying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northwest region of China, Shaanxi Province serves as the gateway to the northwest of the country, and offers a link of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Southwest, Northwest and East China. Shaanxi Province covers the area of about 205,800 square kilometer, and has the total population of 37 million. Topographically, Shaanxi Province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natural regions. The top part is the Loess Plateau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Shaanxi Province. The middle part is Guanzhong Plain, and here is Xi’an city where 13 dynasties set their capitals during 1,100 years in Chinese history. The southern part of the Shaanxi Province is mainly about some mountainous regions. This is Qingling mountainous region, which is not only the natural boundary in separating the northern and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but also the watershed of the two greatest water systems in China—the Yellow River system and the Yangtze River system. THE PREHISTORIC AGE

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doc

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 内蒙古博物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的国家一级博物院,来自各地的游客慕名去参观,导游要做好博物馆景点的解说,让游客了解博物馆的特色。下面是带来的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内蒙古博物馆导游词篇一 各位团友,大家好,今天要带领大家参观的景点是内蒙古博物馆。现在在我们车行前方出现的一坐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顶楼塑有奔腾的骏马的白色建筑,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了。内蒙古博物馆成立于1957年5月1日,内部分为四大展厅,在这里您除了可以领略到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了解中国北方少数民族的发展进程外,还可以看到亚洲最大的恐龙化石,体会与恐龙近距离接触的震撼!现在就请您随同我一起进馆参观。 我们现在参观的第一展厅为古生物厅。生命是地球上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现在地球约有45亿年的历史,而在它形成初期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原始海洋大约在39亿年前出现,当时地球表面火山喷发频繁,地壳发生褶皱,有的隆起形成高原和山峰,有的收缩下陷形成洼地和山谷。我们现在所处的呼和浩特位于阴山脚下,其实这是经历了地壳的几次变迁而形成的地貌,当年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阴山海峡,由此您便不难理解为什么内蒙古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了。 大约在32亿年以前,生命在原始海洋里诞生,也在其中发展和演化。人们按照地壳运动和生物演化的顺序,一般将地球历史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和新生代。

元古代——低等藻类时代。大量出土的化石资料证明,在距今十八亿年至六亿年的震旦纪,内蒙古阴山地区曾是汹涌的海洋,繁盛着低等植物蓝、绿藻。这一时期出土的藻类化石,是内蒙古迄今为止知道的最早的生命遗物。 古生代——从无脊椎动物(三叶虫时代)到脊椎动物(鱼类时代)。古生代的内蒙古是海洋占有时的时代。那时,南部有"鄂尔多斯海",东部、东北部有"蒙古——兴安海"。陈列的三叶虫、珊瑚等无脊椎动物化石,是当时海洋世界的主人。同时大量裸厥厥类植物化石表明,在古生代晚期陆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内蒙古出现了原始森林。 中生代——恐龙时代。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6500万年前的已灭绝的爬行动物,内蒙古在中生代时期曾是恐龙等爬行类生息的乐园。恐龙可分为两大类:蜥臀类和鸟臀类。这是根据恐龙的腰带(骨盆)构造不同而划分的。 在我们的印象当中。恐龙似乎都是一些庞然大物,但您现在看到的鹦鹉嘴龙是一类身体较小的恐龙,有的甚至只有猫那么大。它的脚似鸟脚,靠两足行走。头既短又重,嘴弯曲成钩状,象鹦鹉的嘴,所以叫鹦鹉嘴龙。它主要生活在山地,以植物和一些昆虫为食。 接下来大家所看到的就是非常著名的剑龙了。剑龙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它的背部有这些大型骨板的分布,您能猜出这是做什么用的吗?有科学家认为它起的是调节体温的作用。剑龙是一种典型的食草恐龙,它的身躯相当于现在的大象,但是它只有一个小的可怜的脑袋,脑容量比小狗还要小,因此科学家认为它是一种很苯的恐龙。

省博物馆导游词

省博导游词 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您此次省博之行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朱。在这里,我代表我们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最最热烈的欢迎。旁边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师傅---李师傅。李师傅有着长达十年的驾驶经验,车技娴熟,大家尽可放心乘坐。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们将竭力为大家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希望大家今天玩的舒心,游的尽兴。 湖北省博物馆筹建于1953年,是全省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更是全省考古勘探和文物保护研究的中心。馆名为原国家主席董必武于1960年亲笔题写。博物馆占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拥有各类馆藏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将近千件。馆藏的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举世闻名,为该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说着说着我们就到了,好,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去感受一下荆楚风云,古曲清音。 好了,这里就是楚文化展区。楚国地处长江中游,是四方文化融合之地。楚国有精致灵巧的青铜器、典雅华丽的漆器、色彩鲜艳而且种类繁多的丝织刺绣。这些无不向我们展示着楚国文化的厚重与丰富. 作为湖北省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的越王勾践剑便也是出于这个时期。英雄美人的故事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西施、范蠡、夫差、伍子胥,听到这几个名字,有没有勾起大家记忆中的某些片段呢?春秋末年,夫差之父,也就是前一任吴王攻打越国,战败后回国就气死啦。夫差为报父仇,大败越王勾践于会稽。勾践被迫屈膝投降,亲到吴国服侍夫差。在吴期间,勾践一边忍辱负重,一边重用范蠡、文种等贤人。终于等到被放归回国。经过“十年生聚又十年教训”,最终,在姑苏山上大败夫差。 不可否认,勾践遭遇战败重击后,没有一蹶不振,反而忍辱负重,甚至为向夫差表其臣服之心,为其亲尝粪便、而后又卧薪尝胆,成功反击的故事的确是鼓舞人心,能忍常人之所不能,也不愧为一代霸主。但是对其成事后对待功臣的做法实在难以苟同。“可与之共患难,不能与之共富贵”、“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之死何尝不比夫差对伍子胥的放逐更加令人心寒呢。或许君主之心,大抵难测。难怪说“伴君如伴虎啦”。让我不由想起电影“铜雀台”里,曹操对他的儿子曹丕说的一句话:“我之所以走到今天,就是因为我,不相信任何人”。不过呢,我们大家现在与人交友,还是诚挚最为重要哈! 好了,故事讲完,大家继续看这边。这柄越王勾践剑通身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5厘米,重875克。它是于1965年冬天出土于湖北省荆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剑上用鸟篆铭文刻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八个字。专家通过对剑身铭文的解读,证明此剑就是传说中的越王勾践所用的剑。越王勾践剑最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但剑身丝毫不见锈斑,大家可以猜猜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越王勾践剑主要成分为铜,经过硫化处理的剑身长期被地下水浸泡,剑身完全与氧气隔绝是其不锈的主要原因。 看过郧县人头骨化石、盘龙城遗址和屈家岭文化展之后,现在,让我们来到我们今天游览的最后一个展区,也就是曾侯乙墓。 曾侯乙墓的发掘地点是在现在的湖北随州。从曾侯乙墓的出土文物来看,在礼制上它沿用了周的一套东西,但在许多器物上反映了强烈的楚文化特色,有的则是周、楚文化艺术特色的综合。因此,很难单纯的把它归于楚文化还是周文化的范畴。学术界一般单称其为曾侯乙墓,而不称其为“周墓”或“楚墓”,有人干脆提出了曾文化的概念。既然曾侯乙墓既不属于周,又不属于楚,而又同时具有两者的特色,我们可否说它反映的是中国上古时期文化的主流--中原周文化和南方楚文化呢?从这一点上看,曾侯乙墓发掘的意义不亚于秦始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中国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高官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鸦片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新疆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近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中国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中国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陕西历史博物馆可以看待古代人们生活的模样和文化。下面是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篇一 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西安参观游览,我是你们的导游员XX。有一句话这么说,“秦中自古帝王都,陕西文物甲天下”。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参观具有“古都名珠,华夏宝库”之称的陕西历史博物馆。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郊,大雁塔的西北侧,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于1991年6月正式建成并对外开放,它是遵照周恩来总理的遗愿作为国家715重点工程而建,由张锦秋女士设计,是一座仿唐建筑,再现了大唐时期恢弘大气的时代特征。在建筑布局上,体现了“中央殿堂、四隅重楼、中轴对称、主从有序”的特点,整体给人以古朴凝重、典雅大气之美。 陕西历史博物馆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临时陈列三大部分。馆藏各类文物37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859件,国宝级文物18组,主要有青铜器、历代陶俑、唐金银器、唐墓壁画四大主题。 我们今日参观的是它的基本陈列。基本陈列以时间为序分为史前、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七个展段。系统地展示了陕西自蓝田猿人到鸦片战争的发展历程。

进入序言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唐代的走狮和一组黄河、黄土高原的巨型雕塑。眼前这座走狮,既有东方的雄浑厚重,又有西方的瑰丽神奇之美,堪称东方第一狮。衬托狮子背景的是奔腾不息的黄河和绵亘无垠的黄土高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而黄土高原则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它们是陕西人和陕西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这个序言大厅以无言之序实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现在我们就来到了陕西古代史陈列的第一个展段—史前史。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蓝田猿人头骨化石。它是1964年科学工作者在蓝田公主岭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距今约有115万年,蓝田猿人是亚洲北部最早的直立人,人类就是由此蹒跚站立起来,书写了属于人类的文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距今约50006000年,人类进入了仰韶文化时期,属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半坡遗址是仰韶文化遗址中最为典型和较完整的一处遗址,半坡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中,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器,这些器皿的形状、色彩和用途各异,著名的有人面鱼纹盆、尖底瓶等。人面鱼纹盆是半坡彩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史前史展段的参观到这里就结束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以农兴国、以礼定邦的周文化展段,这里的周包括周民族、周方国和西周王朝。 周人的先祖姓姬,名弃,他曾在关中大地上教民稼穑,数艺五谷,开创了中国的原始农业。公元1046年,西周定都陕西,由此开创了陕西作为中国14个王朝都城的序幕。周人依托富饶的关中平原和改良的政治制度创造了奴隶社会最鼎盛的时代。琳琅满目的青铜器是这

荆州博物馆导游词

Ladies and gentleman, Welcome to the ancient city,Jingzhou. I will be your tour guide today. First, please allow me to introduce myself. My family name is , working in TIANMA travel agency. You can call me . The person behind me is Mr Wang, who is the local guide of our tour. Thanks for you your applause.. We are about to visit Jingzhou museum. Jingzhou, with its long and splendid history,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Chu Cluture, and also the cultural aggregation of Three Kingdoms. Jingzhou is also one of 24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ies which were publicity announced by State Council in the first batch. Jingzhou museum represents the essence of Jingzhou city. Now ladies and gentlemen, please follow me to step into that glorious and remote history. Jingzhou museum is a local and comprehensive museum, situated in Kaiyuan Daoist Temple in the west of the city. It covers an area of 70 Chinese acres, whose scale is second to none in the museums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t the same time, it enjoys a good reputation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by its exquisite environment, rich coll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and gem exhibition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lentiful and substantial fruit in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The amount of cultural relics here is more than 10,000, among which 500 belong to Grade I or II cultural relics of the state. In 1994, this museum was reputed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西安碑林博物馆 各位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中国有四大碑林,它们分别在陕西、山东、四川和台湾,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就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了。 西安碑林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三学街15号,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是一座以西安碑林和古代石刻陈列为主,并进行综合陈列的历史文化宝库。西安碑林,以碑石丛立如林而得名。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分别陈列在6个碑廊、7座碑室、8个碑亭中。1961年西安碑林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下面,请大家随我参观。 各位游客,前面已经说过,西安碑林是在原西安府文庙和西安碑林旧址上建立起来的,今天我们的游览也就主要分成两部分。现在我们来到的是第一部分——碑林博物馆前院,也就是文庙,文庙就是孔庙,因唐代封孔子为文宣王而得名,现在仍保持着孔庙建筑的格调。横在大家面前的这条路,叫三学街。三学街不长,却能引发怀古之幽思,常令游客流连忘返。游完三学街步入博物馆大门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边的一座雕梁画栋的木牌坊,名“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万历年间皇族捐资400多两黄金修建而成的。牌坊的南面是照壁,即塞门。只要稍加注意,大家就会发现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个不引人注目的特点,即东西开门。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里孔庙之所以没有南门,因为南面正对明城墙,所以只能在东西两侧开门,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义路”,其意是出入礼仪之门。 大家请看中间这座不大不小的水池。这不是一般的水池,“天下孔庙有泮池”指的就是它。所谓泮池,就是半圆形的池子。古代称学校为泮宫;到清代,中举称入泮,泮池以此而得名。在封建社会,只有考上秀才方可进入孔庙朝拜,并在泮池洗笔。 好了,我们已进入棂星门,它始建于元代。东门额刻有“德配天地”,西门额刻有“道冠古今”。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二道门戟门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李旦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的第一声钟响,即是景云钟钟声的录音。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夏是匈奴族所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由于当时战争连绵不断,各国统治的时间也短,留下的文物极少,因此这匹石马显得很珍贵。各位游客,我们基本游完了碑林的第一部分。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鸦片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专门讲孝道的。李隆基亲自为它注释、作序并书写,目的是要表示自己要以“孝”治理天下。碑额由皇太子李亨亲书。此碑高近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整体造型端庄,风格独特,装饰华丽。 当我们来到西安碑林第一室时,会有一种进入巨大的石质书库的感觉,因为这里陈列着中国目前仅存的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经刻石——《开成石经》。 在印刷技术还不发达的唐代,为避免士子们在学习时传抄的错误,并能永久保存,特刻石经为范本。这套石刻经书内容包括我国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的《周易》、《周礼》、《尚

天津北京自然博物馆展示内容

天津自然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占地面积约2万平方米。分为六大展示区,分别为:动物生态厅、世界昆虫厅、海洋贝类厅、博物馆标本之最、热带雨林观赏区、和触摸池。 动物生态厅 该展厅展示的是按生态地理形式陈列的爬行、鸟兽动物群。既有东北的浩瀚林海,也有辽阔的塞北草原,亚热带的高山林灌,还有南疆的热带雨林。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共约140种,200余件。展览配以高山、流水,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展示了它们生活的动态场景。 世界昆虫厅 天津自然博物馆昆虫照片 展览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昆虫大世界,通过比恐龙出现更早的动物——昆虫;昆虫的近亲;生命的故事——昆虫变态;保全生命的自卫与伪装艺术;一只昆虫的构造解剖,介绍了昆虫的基本知识。第二部分千姿百态的昆虫。 海洋贝类厅 该厅试图通过大量珍稀热带海洋贝类标本向广大观众打开一扇了解海洋,认识海洋贝类资源的窗口,该厅分贝类漫谈、沧海桑田贝壳堤、天津沧桑多变三个部份,由浅入深地向观众展示贝类漫长而复杂的演化过程。 博物馆标本之最 噬人鲨 又称大白鲨。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

又称翻车鱼。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 天津自然博物馆 蝠鲼 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我国的东海,翼展是全国之最。它是双吻前口蝠鲼。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 姥鲨 又称老鼠鲨。这个标本长度是全国个体之最。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我国东南沿海水域。 热带雨林观赏区 热带雨林观赏区 您漫步在盘根错节,郁郁葱葱的热带雨林,观赏美丽的淡水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池中自由自在地游弋之时,您可以欣赏到来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古老鱼类,同时也能看到各种各样漂亮与众不同的其它观赏淡水鱼,看时不仅使人想到大自然是多么伟大而神奇在这充满生机的热带雨林中,您会由然产生一种返朴归真的感觉,恍如置身于神秘的亚马逊原始森林中。 触摸池 在这里您可以亲手触摸憨态温顺的海龟、行动迟缓的海星、奇形怪状的海螺、张牙舞爪的虾蟹、反应敏捷的鱼类、还有舞姿翩翩的海葵……您甚至可以亲手投喂。 海洋生物区 神秘的海底世界,一直是我们人类向往的地方,那里蕴藏着无数的秘密,生活着大量的生命群体—海洋生物。 天津自然博物馆水生动物照片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精选.doc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精选 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到陕西历史博物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欢迎参考! 陕西历史博物馆导游词1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位于陕西西安市内的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 大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拥有现代化的设施的大型国家级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的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展示陕西历史文化和中国古代文明的艺术殿堂。 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大多为汉唐文物,对于看惯了明清文物的爱好者来说,是一大特色。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青铜器、唐代墓葬壁画、历代陶俑、历代陶瓷器、历代建材、汉唐铜镜、金银玉器、历代货币。 西安自古帝王都,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封建王朝在此建都,地上地下文物非常丰富。形成了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陕西历史博物馆建成后,集中珍藏陕西地区出土的珍贵文物37万余件五祀卫鼎。比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类: 青铜器 已登录注册的有39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汉。种类有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其中最为典型的商

周青铜器,许多器物(如多友鼎、师献鼎等)上铸有史料价值很高的铭文。造型较为典型的有先周凤柱受、西周牛尊、它较、战国鸟盖部壶和汉彩绘雁鱼灯等。 唐代墓葬壁画 400多幅,画面面积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后从陕西关中地区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亲国戚和朝廷重臣。画面内容有四神、仪卫、建筑、狩猎、生活及唐与四邻的友好来往等。是反映唐代社会的重要形象资料。 历代陶俑 已注册的有20xx多件。藏品时代包括秦、汉、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质地有陶、彩绘陶、釉陶和三彩。艺术形象有文武官员、甲士侍卫、男仆女侍、西域胡人,以及天王、镇墓兽和马、骆驼等各种动物。 历代陶瓷器 已注册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汉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窑青瓷等。器物种类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历代建材 已注册的有1000多件。藏品时代上起两周秦汉,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种类有陶制的瓦、瓦当、砖、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属建筑构件。 竹节熏炉汉唐铜镜 已注册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样,图案精美。有些还铸刻着吉祥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