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关于落实“五有”要求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落实“五有”要求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落实“五有”要求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落实“五有”要求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于落实“五有”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打造社会事业强区的调研与思考

2011年4月10日

落实“五有”要求,是促进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战略举措。为更好地适应建邺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加快打造社会事业强区,加快推进建设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和国际性人文绿示范区进程,根据区委、区政府的安排,对《落实“五有”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打造社会事业强区》进行课题调研。研究途径主要通过调查、座谈、走访和参阅教育局、民政局、文化局、劳动局、卫生局、体育局、住建局、城管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的“十二五”专项规划及相关资料,学习北京、上海、深圳等先进经验和专家指导等形式,进行研究和思考并形成调研报告。

一、“五有”要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高度,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在社会建设方面提出的目标和作出的承诺。

学有所教就是要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明确各级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不断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促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劳有所得就是要坚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为劳动者创造就业机会、提供就业岗位,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使所有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劳动者都能实现就业,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都能按照他们的贡献获得合理的劳动报酬。

病有所医就是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不至于使群众因贫困看不起病,也不至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老有所养就是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年社会福利事业,使所有老年人都能够分享发展成果,安度晚年。

住有所居就是要将解决住房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始终把改善群众居住条件作为城市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特别要将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作为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职责,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中低价位普通居民住宅建设,逐步改善住房困难群众的居住条件。

二、对落实“五有”要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一)落实“五有”要求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科学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落实“五有”要求,让广大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着力保障和改善民

生,其内涵与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是完全一致的,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二)落实“五有”要求是建设和谐建邺的必然选择。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了2020年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中共十七大报告又明确指出“五有”建设是推动建设和谐社会重要内容。这些表述表明,“五有”建设不仅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邺是个新区,新区的建设和发展在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上显得尤为重要,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高低和公共治理的和谐,直接影响到和谐建邺的建设,因此说,落实“五有”要求是建设和谐建邺的必然选择。

(三)落实“五有”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民生问题事关社会稳定、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城市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劳动就业、创业环境等都将对一座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民生问题处理不好还将对社会稳定产生一定影响。对一座建设中的新城来说,其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都尚未健全,上学、看病、就业等民生问题尤为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因此说,落实“五有”要求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

(四)落实“五有”要求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内在需要。城市竞争力强弱,集中体现于城市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经济发达必然要有较强的社会功能来作保障,社会事业发达必须要有较强的经济功能来作支撑,两者匹配得好了,城市竞争力就会更强。从建邺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我们迫切要做的就是如何做好产业发展需要的公共服务等社会事业。做得好,不仅吸引外资的竞争力会得到增强,而且城市综合竞争力也会得到极大提高,因此说,落实“五有”要

求是增强城市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五)落实“五有”要求是建设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的现实需要。城市现代化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产业结构与生产方式现代化,还有社会服务体系现代化。除了具备一般意义的现代化特征外,还应呈现出科教领先、人民生活富裕、法制健全等现代化景象。做到基础性、社会性和安全性的公共服务现代化。因此说,落实“五有”要求是建设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的现实需要,应当用更高的标准,通过加快高水平“五有”体系建设,不仅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变化,而且让现代化新南京标区得到充分展示。

三、我区“五有”建设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五有”建设情况。

1、学有所教建设情况。辖区内现有各类教育机构60个,其中省四星级独立高中1所,完中1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1所,公办初中8所,公办小学14所,民办及外来工子弟小学各1所,幼儿园29所(幼儿园中教办园5家,集体园6家),直属单位4家。全区教育系统教职员工2953人,在校中小学生28128人。全区幼儿入园率达100%,小学、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达100%,高中教育毛入学率达99%,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比率达90%以上。自2002年新区建设以来,我区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加快建设新校步伐。按照《建邺区基础教育布局调整及新区教育规划方案》,先后投入15亿元以上,扎实推进新校建设,优化教育布局,先后建成开办金陵中学实验小学、建邺实验小学、新建邺实验幼儿园等10余所新校,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另有6所学校正在实施建设,7所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2)坚持办好每一所学校。28所幼儿园中省优质幼儿园比例达70.4%,位居南京市前列。2009年在全市率先通过集体幼儿园“提升工程”验收并被评为先进区。13所公办小学均创建成为省市级实验小学。8所公办初中全面达到省级示范初中标准,在2009年底全市首批初中办学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奖。新城初中、莫愁湖小学成为全市仅有的两所一类标准的学校,建邺高级中学2008年成功创建省“四星级”高中,与金陵中学河西分校双双连续两年获得南京市高中绩效评估考核综合奖和推进奖。

(3)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区义务教育学校100%通过省现代化合格学校验收,中小学小班化率位居全市第一。莫愁职校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并通过省“四星级”初评,是南京市十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之一,在2009年、2010年全市职教系统质量管理考核中连续获得一等奖。特师附小为省“特殊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作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开办的全省第七家社区培训学院,2009年荣获全国社区教育数字化学习先行区称号。全区流动人口子女公办初中100%全接纳,从2008年起全区流动人口一年级新生全部进入公办小学就读。

(4)推进素质教育。区域内生本德育、小班化教育、特色教育、校本课程开发成效凸显,总结提炼素质教育案例20条,顺利实施区域特色教育行动计划。一批学校被命名为“市素质教育示范学校”、“市小班化教育示范学校”、“市体育传统学校”、“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市中小学奥林匹克示范学校”、“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中高考质量连年持续提升。拥有5个市级艺术活动中心和1个市级艺术团。2009年10月虹苑中学被列为全国基础教育课改经验交流会观摩现场,一大批师生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屡获大奖。

2、病有所医建设情况。全区有卫生机构91个。其中综合医院1所,中医医院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2个,卫生监督、疾病控制、妇幼保健、专科防治机构各1个,个体诊所及社会办医机构68个。区属医疗机构核定床位280张,辖区其他医疗机构核定床位680张。全区每千人口拥有床位比2.59张(南京市3.53张)。全区有卫生人员2245人,卫生技术人员2114人,卫技人员占总人数的94.16%。区属医疗卫生单位现有在职职工664人,其中卫技人员533人,内含执业(助理)医师287人、注册护士172人。全区医疗机构万元以上设备1135台,其中50万元以下设备750台,50-100万元355台,100万元以上设备30台。基本形成了融医疗、预防、保健、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1)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根据河西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和功能定位,制定了新城卫生建设发展规划,重点抓好新城公共医疗卫生设施的布点建设工作,并对现医疗卫生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完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卫生监督体系、疾病预防与控制体系、预防保健体系,全面做好新城卫生公共配套的建设工作。在成功引进三级甲等医院---南京明基医院的同时,区级医疗中心(建邺医院新址)、南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中医医院新址)、滨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沙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

(2)促进预防保健。全面加强急性传染病、地方病和慢性病的防治,初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艾滋病防治工作局面。基本建成艾滋病监测网络。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覆盖率达到100%。继续计划免疫、传染病管理等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均达到或超过市卫生局下达的指标,健康教育工作继续走在全市的前列。

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工作,开展省等级妇幼保健所创建,实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合理分工,提高了妇幼保健管理水平。

(3)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建立健全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加大了传染病防治监督、母婴保健监督和医疗机构监督工作力度。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了监测预警、应急控制、医疗救治、监督管理、指挥决策等能力。加大“五小行业”治理力度,制定、推行了卫生监督的长效管理工作机制,食品卫生量化分级率、无卫生许可证经营单位的查处率、对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及其制品和有毒有害物质加工食品行为的监督检查覆盖率均达到100%。

(4)稳步卫生队伍。紧紧围绕实施人才战略,加大了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先后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人才。积极开展卫生文化活动,大力营造健康向上的工作氛围。重点加强了社区全科医生培训,从制度落实、科室管理、质量控制、设备配臵、规范操作等环节对各医疗机构临床科室、辅助科室、实验室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等进行督查指导,提升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5)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按照中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全面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围绕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区属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了药房托管工作,深入开展惠民工作,对困难群体实行“五免、五减半、三优惠”。全面推行“全额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基本药品零差率销售,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新运行机制。强化内涵建设,实施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六统一”。率先在江心洲、沙洲和双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了真正意义上的“全额预算、收支两条线管理”改革试点,率先在全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3、劳有所得和劳有所养建设情况。几年来,随着新区建设和发

展水平的快速提升,综合经济实力的显著增强,劳动和保障事业全面、稳步推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1)推进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建设了功能齐全的建邺区人力资源市场大楼,所有街道和社区建立健全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所(站)。按照“六个到位”的工作要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流程规范,服务质量和效率不断提高。完善了对所、站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考评办法。

(2)推进就业再就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采取政府公益性岗位安臵、灵活就业和企业吸纳三种方式,帮助“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鼓励企业开发岗位吸纳“4050”等困难群体就业,给予企业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扶持力度,简化程序,降低贷款门槛,扩大发放范围。对促进就业的各类职介机构、培训机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分别给予相应补贴。五年来,新增就业岗位60534个,实现再就业19509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2839人,成功创建充分就业区和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再就业培训11381人。

(3)推进就业服务能力提升。扎实开展“春风行动”、“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等专项活动,促进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的困难就业人员实现就业。主动到企业上门服务,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积极扶持区域内各类企业健康发展。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大学生就业服务窗口,积极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

(4)推进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10828名被征地农民实现了基本生活保障。32218名企业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管理。企业职工养老

保险及养老、失业、生育保险净增人数逐年增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续保率达90%以上,全区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万余人。按时为失业人员、被征地老年农民、城镇困难老年居民、农村老年居民、插队下放三无人员、三线老军工等困难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及生活困难补贴。

(5)推进维权服务工作。规范劳动合同管理,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8%,协助企业建立工资支付制度,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力度,认真落实信访首问责任制和限时办结制,较好地处理了劳动争议庭审超时限问题。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通过开展“清理整顿劳动力市场秩序”、“农民工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征缴”等专项执法行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案件处理过程中与企业建立交流与沟通机制,指导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企业预防劳动争议的意识。

4、住有所居建设情况。为保障拆迁户能按时住上新居,2006年,开工建设双和园中低价商品房二期、金鼎湾二期等一批房产开发项目。2008年,加快实施双和园中低价商品房、中和村经济适用房建设。至2009年完成中和园中低价商品房建设,莲花村经济适用房实现首批交付。与此同时,着力改造和提升居民居住环境。

(1)提升居住区市容环境。2006年,完成70幢房屋平改坡和立面出新,实施安康村等10个小区新一轮改造,出新面积54万平方米;完成南湖南河等4条河道清淤工程。拆除违建1559处、43万多平方米。2007年,完成南湖片区亮化工程以及部分居民楼亮化。2008年,完成12个老小区共66万平方米小区出新工程。以江东中路和水西门大街为重点,完成75栋楼宇的整体亮化,实施31栋239处门头店招出新改造、10条街巷改造和154幢房屋平改坡及立面出

新工程。拆除违建47万平方米。2009年,完成集庆门大街街面出新及景观改造、61万平方米小区出新、168幢房屋整治和4000平方米门头店招改造,完成集庆门大街和江东地区的楼宇亮化,改造凤栖苑等3个公厕和虹苑垃圾中转站。

(2)完善居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2003年-2007年间,新发展规范化放心早餐室内店55家,规范管理了便民早餐车;新建、改造菜市场15个、垃圾中转站5座、公厕20座。仅2006年,发展放心早餐室内店14个,新建、改建公厕4座,建成双和园垃圾中转站及双和园菜市场,完成月安、紫鑫中华等标准化菜市场配臵。增开多条公交线路,新城居民“出行难”得到缓解。2008年,中央公园家乐福、“好邻居”生活广场等一批社区商业项目陆续开业,新城综合配套有效改善。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市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和“放心消费城区”。集庆门大街被评为餐饮业污染控制示范一条街。2009年,新开业社区配套商业3万多平方米,完成万达东坊商业街、新安江街等特色街区建设,红星美凯龙、梦都会等数十家大型商业在中部地区开业,“好邻居”等品牌连锁社区商业蓬勃发展,新建、改造菜市场3个,新发展早餐网点12个,居民生活更加便捷。

(3)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南苑、兴隆、滨湖三个新型社区中心建成并运行,功能和规模均居全市前列。完成了30个社区规范化标准改造,社区用房面积平均达到460平方米。区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沙洲、双闸社区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4)促进园林绿化建设。全区绿化面积达1601.23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平方米,是南京市各区中水平最高的区之一。除了大面积园林绿化之外,重点整治和改

造南湖公园和莫愁湖公园周边环境以及外秦淮河风光带建邺段,取得明显成效;“碧水”、“蓝天”、“宁静”三大工程取得新进展,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环保优先”方针得到全面贯彻,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0分以上,河西新城成为全市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之一。

(二)“五有”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有所教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品牌教育资源不足,素质教育成效还不明显。区域现代化教育特色不够突出,教育信息化、国际化层次还不高。幼教层次不齐,高中教育不够薄突出。在内涵发展方面,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有效教学、有效课堂的实施,学校办学特色的打造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等方面与教育强区比较差距较大。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快。河西南部、江心洲等待开发区域教育规划还未到位,中部、北部地区的学校改造及建设尚未完全到位,由市河西建设指挥部配建的4所初中、2所小学,目前尚未启动。所街小学拆迁后,集庆门大街以南、江东中路以东、梦都大街以北地区,目前没有一所小学配套。学前教育问题较多,按规定幼儿园由开发商配套建设,但河西幼儿园配套建设明显滞后于小区建设和居民入住进度。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资源还需进一步优化整合。三是教育队伍整体水平不强。以名特优教师为代表的骨干教师和以名校长为代表的专家型校长数量偏少。目前,我区没有教授级高级教师,有影响的特级教师数量不多,市级学科带头人后备梯队不足,高级教师比例低于市均水平,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仍需加强,教师教育研究能力较弱。校长队伍相对年轻,名校长少,专家型校长缺乏。

2、病有所医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改革

还没有完全到位。卫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较突出,卫生改革与发展滞后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区域内医疗机构存在部门所有、规划滞后、行政管理条块分割,业务管理各自为政,不利于有效地利用卫生资源和发挥卫生资源的最大效益。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应急机制还不健全,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仍十分艰巨,卫生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二是医疗服务模式单一,总体卫生资源利用率不高,综合效益有待提高,尤其是社区卫生提供的服务还比较弱,能力与居民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缓解在医院看病难的作用不明显,小病在大医院就诊的比例仍较高,导致了医疗资源的不足和浪费并存的局面。三是数字化、标准化的信息网络系统建设还比较薄弱,卫生信息化管理手段不高,无法形成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的公共卫生考核管理机制。四是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够合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仍明显不足。辖区内卫生监督、预防保健以及从事健康促进的人员数量不足;同时辖区内各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学历仍未达到现代化医院标准的比例,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和业务骨干队伍尚未形成。部分卫生技术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3、劳有所得和劳有所养建设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劳动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不适应,不同行业劳动力供求不平衡,失地农民、大龄失业职工等弱势群体就业困难。二是企业用工不规范,直接影响劳动关系稳定。少数企业用工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或符合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不予签订,企业不依法支付职工加班加点工资,不为其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用,内部制订的劳动管理制度违反国家劳动法律法规等,不仅增加了企业违法成本,而且还存在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三是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

善,人、财、物整合尚未完全到位,现行居家养老服务存在局限性,为老服务中心吸引力不足,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4、住有所居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是中和村经适房项目建设按期交付有一定困难。主要原因是资金不能按需到位,虽说有政策规定,但也不可能做到完全有保障,在央行调控收紧流动性资金的大环境下,房地产开发贷款势必要受到一定影响。加上前期主要是拆迁、有关手续办理有一定困难,耗费了较多时间,因此要在2012年底交付存在一定难度。二是居住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小区、街巷出新还没有完全到位,污水治理要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老旧小区管理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四、主要对策

为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指出的“五有”要求,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建设社会事业强区,结合当前我区在社会事业建设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落实“五有”要求对策如下:(一)坚持规划引领,确保“五有”建设项目落到实处。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教育、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住建等均制定了各自的专项规划和发展计划,明确了“十二五”时期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建设任务,因此,要强化规划执行力,坚持以规划为引领,在南部、江心洲开发地区,要将学校、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安臵房等在房地产开发中作为一项硬性指标,确保新建九年制学校3所、中学13所、小学22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个、医院4个、经适房150万平方米左右、中低价商品房55万平方米等一批“五有”建设项目落到实处。

(二)坚持“五有”优先,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建设“五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集中体现,坚持“五有”优先,实际上就是坚持民生优先。因此,要高度重视“五有”项目建设,要集中财力,加大对教育、卫生、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安居工程的投入力度。优先安排资金。对政策扶持项目要确保专款专用和按需到位。优先专题研究。对“五有”项目建设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要优先召开专题会及时进行研究解决。优先帮办服务。对“五有”项目实行“一帮一”服务,明确区管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加强领导,确保项目办理如期进行。

(三)坚持国际标准,确保“五有”建设质量。“五有”建设是民生大事,建设国际化、现代化新南京标志区,应该以更高的要求、更高的标准建设“五有”。教育方面:要以“示范幼教、特色小学、品牌初中、精品高中、终身职教”为标准,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九年义务制教育,进一步完善区域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机制,保障区域内流动人口子女全部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医疗卫生方面:要以“百姓满意”为最高标准,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让老百姓在改革中多得实惠。就业和社会保障方面:要以“生活幸福”为标准,完善市导向就业机制和政府援助就业机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佳就业环境,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覆盖面更广、层次更科学、运行更安全的社会保障体系,让弱势群体都过上幸福生活。安居工程方面:要以“小康社会和基本现代化”为标准,重点加强以廉租房为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确保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人均居住面积17平方米以上。

(四)坚持深化研究,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我们要在落实

“五有”要求的同时,深化对资金投入、人才引进、协调发展的机制的研究,不断完善现有的体制和机制,解决制约加快形成教育、医疗卫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困难、矛盾和问题,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要深化投入机制研究,五有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必须加强建设投入机制研究,创新举措,在进一步增加财政投入比重的基础上,研究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投入机制,尽快制定相应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二是深化人才引进机制研究。公共服务需要优秀专业人才,必须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机制的研究,要彻底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要在强化培训提高现有的专业化公共服务水平的基础上,研究各类人才引进实施方案,解决目前教育、医疗卫生等专业性强的人才匮乏、年龄老化等问题。三是深化协调发展机制研究。“五有”项目建设需要多方统筹协调,必须加强统筹协调发展机制的研究。研究区政府、河指、开发商等在“五有”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困难和问题,提出协调发展新举措,形成按规划要求建设的共识,确保各项配套设施建设落实到位。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课后测试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课后测试 单选题 ?1、2018年我国实现()种抗癌药大幅度的降价,并且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 (6.67 分) A 17 B 19 C 22 D 25 正确答案:A ?2、李克强总理指出,稳增长首要是为了()。(6.67 分) A 保就业 B 促发展 C 招商引资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3、2017年我们新增新出生人口虽然只有1723万人,但其中的()都是二孩。 (6.67 分) A 五分之一 B 四分之一 C 三分之一 D 二分之一 正确答案:D

?4、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的比例由原来的50%提高到了()。(6.67 分) A 55% B 60% C 65% D 70% 正确答案:B ?5、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亿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这项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6.67 分) A 9 B 8 C 7 D 6 正确答案:A ?6、我国的八项社会救助中,最重要的是()制度。(6.67 分) A 最低生活保障 B 特困人员供养 C 教育救助制度 D 医疗救助制度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应该说我们的()建设等,都和我们老百姓的基本生存发展问题是密切相关的。(6.67 分) A 经济

B 政治 C 文化 D 社会 正确答案:A B C D ?2、基本的生存问题包括()等层次。(6.67 分) A 基本民生 B 发展性民生 C 享受性民生 D 幸福性民生 正确答案:A B C ?3、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举措包括()。(6.67 分) A 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 B 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C 继续执行阶段性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政策 D 落实税法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4、政府应鼓励()利用闲置场地举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基于托育服务领域,对托育服务提供后备补贴和政策支持。(6.67 分) A 企业 B 机关事业单位 C 社区 D 医院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课后测试标准答案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课后测试答案

————————————————————————————————作者:————————————————————————————————日期: 2

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课后测试答案测试成绩:8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 A 群众路线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 为群众服务 D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正确答案: B 2. 加强作风建设的现实切入点是()。√ A 加大反腐败力度 B 建立直接服务群众制度 C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 D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正确答案: D 3. 经济快速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问题?()√ A 环境污染问题 B 公平问题 C 高耗能问题 D 以上都包括 正确答案: D 4.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是()。× A 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B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C 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D 为民务实清廉

正确答案: A 5.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 A 共同富裕 B 社会和谐 C 生态文明 D 科学发展 正确答案: D 6. 以下观点错误的是()。√ A 取缔非法收入应该坚决打击,规范灰色收入,才可以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B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 C 投资性购房应该抑制,大力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D 医保跨地区转移续接办法至今尚未出台 正确答案: D 7. “紧”的财政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组合效应,是用于()同时保持适度的经济增长。× A 增加社会总需求 B 刺激需求 C 控制通货膨胀 D 扩大信贷规模 正确答案: C 多选题 8. 我国在改善民生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 A 推动教育改革发展 B 促进公共文化发展 C 完善医药卫生体制公共服务 D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税贷醌 构建和谐社会,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坚持和谐发展,是经济发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扎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不断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的治本之策。然而,由于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人们接受教育的不均衡、分配制度的不完整、社会公德中存在的不诚信等因素,使构建和谐社会工程进展缓慢,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任重而道远。那么,我们将如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呢?笔者根据对耳闻目睹的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现象分析,提出以下坚持和谐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意见和建议。 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 当今的中国最主要的问题在于社会发展的不和谐,地区之间的发展的不和谐、城乡之间的发展的不和谐、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不和谐等等。诸多的不和谐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今天中国的发展。因此,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发展环境,实现中国社会

快速、健康、稳定、和谐的发展,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提到全党面前,动员全党全社会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的时候,就曾明确指出“提倡社会和谐”是“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逐步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到那时,“人终于成为自己的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自由的人。”“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是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现实运动的基础上的,指明了人类社会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而不可能为历史的具体演进提供先验的模式、为未来社会规定具体的细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课后测试

单选题 ?1、根据我国国情,在继续增加公共服务的同时,要改变国家现代基本公共服务()性供给的局面。(6.67 分) A 均衡 歧视 C 分散 D 统一 正确答案:B ?2、当前,我国人口结构呈现明显的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 (6.67 分) A 平稳 B 升高 减低 D 波动 正确答案:C ?3、()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6.67 分) A 政府 国家 C 地方 D 企业 正确答案:B ?4、“十三五”规划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6.67 分) A

B 绿色 C 开放 共享 正确答案:D ?5、“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6.67 分) A 劳动效率 B 劳动人口 劳动报酬 D 劳动技能 正确答案:C ?6、我国同发达国家的科技经济实力差距主要体现在()能力上。(6.67 分) 创新 B 改革 C 发展 D 法治 正确答案:A ?7、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6.67 分) 创新 B 改革 C

D 法治 正确答案:A ?8、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以补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现行标准下,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有()。(6.67 分) A 700万 B 7000万 C 万 5000万 正确答案:B ?9、“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6.67 分) 决胜 B 中间 C 关键 D 以上皆是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根据“十三五”规划,缩小收入差距具体有()做法。(6.67 分) A 扶低 B 扩中 C 调高 D

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

二、论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30分) 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 民生是和谐社会之基,科学发展之要。民生连着民心,民生关系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1)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的核心内容。坚持科学发展,是时代的要求,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使广大群众真正成为科学发展的主力军,在发展中实现团结和谐、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2)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的客观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时期各项工作的主线。这一切从根本上说都是为了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都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因此,只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目的才能真正达到。 (3)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中,有许多涉及经济结构、发展质量、社会效益、节能减排、人均享有、生态环境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都是如何改善民生的问题。 (4)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党执政能力的根本标准。 总之,只有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改善民生,才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发挥民力,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事业。 2、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 (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关键

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在实践,贵在实效,应结合实际加以运用,要在具体落实上下功夫。就我省而言,民生领域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集中表现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GDP的增长相关度过低。要让我省人民过上体面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必须采取超常措施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使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应当着力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领导干部为官一任,最大的政绩是造福一方百姓,干任何事情都要想着为老百姓带来好处,从人们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入手,切实关心群众疾苦,解决好关系群众生产、生活的问题,尤其是着重解决好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看病、子女上学、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这样一些人们最关心、最急迫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理顺群众的情绪,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量力而行。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转变政府职能。保障和改善民生,关键在于政府职能的科学定位和加快转变。不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就将受到很大制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就将大打折扣。因此,我们要加快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的行政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要更加注重强化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在政府机构设置、职能明确、资源配置等方面,强化公共服务,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这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具体体现,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 要用制度来保障和改善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转变观念,更需要加强各方面的制度建设。要把五中全会提出的“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等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落到实处,需要建立和健全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明确规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要与GDP增速基本保持同步,让老百姓的钱包跟着GDP一起鼓起来。这样才能使各级政府真正做到对事关民生的工作决不松懈,对涉及民生的问题决不推诿,对落实民生的政策措施决不敷衍。 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干? 保障和改善民生,怎么干?代表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要让百姓的“钱袋子”更鼓。 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首先要促民富。“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年均增长7%,而城镇居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习题

1、2018年,我国及时的推出了()的一系列重大举措。(6.67分) A稳就业 B促经济 C减出口 D增补贴 正确答案:A 2、我国规划2019年城镇新增就业()万人以上。(6.67分) A1000 B1100 C1200 D1300 正确答案:B 3、()不属于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6.67分) A社会救助 B社会教育 C社会保险 D社会福利 正确答案:B 4、我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已经覆盖了()亿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这项制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6.67分) A9 B8 C7 D6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们要(),切实保障基本民生。(6.67分)A尽力而为 B量力而行 C全力一搏 D背水一战 正确答案:AB 2、我们未来要重点解决的民生问题包括()等方面。(6.67分) A教育 B医疗 C养老 D住房 正确答案:ABCD 3、针对我们国家()这样一个现实,要实现全面两孩政策的目标,促进我们国家人口可持续发展,须制定和实施与生育政策相配套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政策。(6.67分) A生育成本越来越高 B国民生育意愿下降 C生育率持续走低 D生育津贴越来越少

4、政府应鼓励()利用闲置场地举办托育机构,鼓励社会资本基于托育服务领域,对托育服务提供后备补贴和政策支持。(6.67分) A企业 B机关事业单位 C社区 D医院 正确答案:ABC 5、精准脱贫重点要保障的是()。(6.67分) A义务教育 B基本医疗 C住房安全 D食品安全 正确答案:ABC 6、我国要从()方面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6.67分) A加快改善乡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B抓紧解决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 C保障进城务工人员、拆迁子女的教育问题 D大力发展互联网+教育 正确答案:ABCD 7、无论是公办还是民办幼儿园,只要符合(),政府都会支持。(6.67分) A安全标准 B收费合理 C家长放心 D幼师待遇高 正确答案:ABC 判断题 1、2019年是我们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6.67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2、我国计划2019年保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6.67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3、我国2019年规划设立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奖学金。(6.67分)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4、如果我国过低的生育率不能得到扭转,会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成严重的挑战。(6.62分) A正确 B错误

浅谈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2014 ~2015 学年第二学期 期末考查 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 系(专业)外国语言文学系 年级2013级1班 学号134040411024 姓名杨敏 教师朱兰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研室制 二零一五年五月

结合两会热点谈谈对如何改善民生问题的看法 摘要:通过对2015年两会热点的解读后“十二五”规划提出,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的重要工作。改善民生,是当前十分重要的经济工作。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大民生投入,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切实把发展成果更好地用到改善民生问题上。 关键词:十二五改善民生两会热点 我国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不平衡发展趋势加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民生问题日益凸显,民生问题成为社会探讨的焦点之一,民生问题的解决程度决定了社会的进步程度。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在“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各项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同时,大量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仍然存在。就业压力大,教育、医疗、住房以及基本社会保障水平需要尽快提高, 从党和政府提出的很多改善民生的措施和政策上看,我得出以下总结。应该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着手,在经济上,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共同富裕。在政治上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加强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在文化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公民价值体系,提高全民族素质。 具体而言,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要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让孩子们能够上得起学、尤其要在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要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要努力增加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就业公平,继续实行积极就业政策,并加强全面培训劳动者、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取向;在分配方面,深化收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课后测试

"十三五"发展新理念之共享:共享发展,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100.0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我国从()时期开始,将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沿用的“计划”调整为“规划”。√ A 九五时期 B 十五时期 C 十一五时期 D 十二五时期 正确答案: C 2. “十三五”一个重大的变化是,传统的人力资本、资源等优势正在(),为此必须通过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动力。√ A 加强 B 减弱 C 协调 D 统一 正确答案: B 3. “十三五”规划指出,()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A 创新 B 改革 C 发展 D 法治 正确答案: A 4. 根据我国国情,在继续增加公共服务的同时,要改变国家现代基本公共服务()性供给的局面。√ A 均衡 B 歧视 C 分散

D 统一 正确答案: B 5. ()提出国家全面放开二胎化政策。√ A 十八届六中全会 B 十八届五中全会 C 十八届四中全会 D 十八届三中全会 正确答案: B 6. “十三五”规划指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A 协调 B 绿色 C 开放 D 共享 正确答案: D 7. 我国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2014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 A 15.0 B 14.0 C 13.0 D 12.0 正确答案: A 8.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 A 决胜 B 中间 C 关键 D 以上皆是

正确答案: A 多选题 9.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提高教育质量,需要做到()。√ A 优质教育资源应公平分配 B 国民教育年限应增加 C 要提高教育现代化程度 D 无法确定 正确答案: A B C 10. 改善民生共享发展的基本原则有()。√ A 坚守底线 B 突出重点 C 完善制度 D 引导预期 正确答案: A B C D 判断题 11. “十二五”规划的主线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2. “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农村地区彻底消灭贫困。√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13. 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持续。√ 正确 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新形势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新形势下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和影响社会和谐安定问题的关键。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明确了社会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并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求不断扩大公共服务,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理顺分配关系,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要求不断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其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重点。这项工作涉及面广、纷繁复杂,既要全面推进,又要有所侧重。突出解决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好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保障性住房、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等关键环节,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环保系统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现实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提到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报告中,胡锦涛列举了7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涉及资源环境、平衡发展、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民生和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基层党组织、干部作风与消极腐败现象等。其中,排在第一位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报告提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为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科学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民生为先。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环保系统的每一项工作都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关注和改善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利益,事关党和政府的形象,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解决民生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清醒地认识到与党和人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的差距和不足,进一步增强解决民生问题的责任感、紧迫感,进一步做好解决民生问题的有关工作。 (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中共十七大报告将“民生”具体概括为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和住有所居。民生问题源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直接反映群众的生活水准,关系着人民群众长远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进民生福祉,发展为了人民”复习课学案 一、时政热点: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坚持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生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现阶段的主义矛盾是人民日益增强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是: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国家的根本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5.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6.改善民生的七个方面: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 7.维护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做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人民得到更多好处; 10.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11.“中国梦”本质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三、小组合作探究:

申论范文: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指导之申论范文——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根本目的 一、深刻认识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意义 民生即人民生活,既包括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包括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既包括对衣食住用行等生活资料的追求,也包括在生态和环境等方面更高的要求;既包括本代人生活,也包括后代人的生活。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目的。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待是无止境的,人们奋斗拼搏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更好的生活。就全社会而言,如果为增长而增长,就容易陷入一味追求GDP的泥潭,社会发展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就企业而言,如果不顾一切地追求利润,忽略相应的社会责任,不考虑员工的生产环境和生活状态,这样的企业迟早会失去消费者的信赖,其发展也不会长久。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宏伟目标既包括经济指标,也涵盖了城乡居民收入、住房、环境、教育、社会保障等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在促进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不断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的物质和精神福祉,切实得到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过上更加美满幸福的生活,才是广大人民群众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小康社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与资本主义制度相比,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一方面是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是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建国初期的73元和改革开放初期的134元增加到2011年的6997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建国初期的235元和改革开放初期的343元增加到2011年的21820元。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已实现小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我们当前的发展水平和生活状况与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的愿望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二)

第一部分 ;判断题 1. 十九大报告对民生改善和社会治理创新,主要提出了两个方面的任 正确√ 务,一个方面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第二个方面是建设平安中国。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2. 由于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转变,所以我国的基本国情已不再是“中 正确√ 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3. 本讲提到,教育方面要解决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素质教育,第二 正确√ 是教育公平。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4.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性工程。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5. 十九大报告提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 正确√ 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6. 房子是用来住的,也可以用来炒的,以此带动经济发展。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B 正确答案:B 答案分析: 无

7. 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叫“一合多元,融合共治,群策群力,稳 正确√ 步推进”,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方针,也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建设、 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的一些独特的地方。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8. 按照资本、管理、知识、技术、劳动进行收入分配属于按要素分配。正确√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9.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总的思想是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减机制的 正确√ 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 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10.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真脱贫、脱真贫是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 正确√ 乃至向全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 A. 正确 B. 错误 您的答案:A 正确答案:A 答案分析: 无 第二部分 ;单选题 1. 十九大报告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 正确√ 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 A. 职业教育 B. 初中阶段教育 C. 高中阶段教育 D. 高等教育 您的答案:C 正确答案:C 答案分析: 无

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方案.

尖字沽乡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的 实施方案 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热切期盼、普得实惠的根本所在。为了进一步办好民生实事,使民生工程惠及更多人民群众,我乡人民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决定在2011年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为民谋利、解民难题”的原则,强化组织领导,倾斜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解决我乡就学难、就业难、出行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深入推进改善民生工作建设。 二、目标任务 (一)扶贫济弱解困行动 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力度,使贫困人口和特殊群体充分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1、提高助学水平。对我乡困难家庭上学子女进行救助。救助覆盖率100%。 2、加大助残力度。资助病残儿童实施康复手术,对残疾人免费提供医药或医疗救助,落实免费扶助用具。为有就业需要的贫困残疾人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持农村残疾人种植、养殖,逐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 3、推进困有所助。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完善农村受灾群众救助制度等方面的工作。同时,发展农村保险事业,充分发挥保险机制在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必要的财产、人身保障,提高农民的保障能力,减少农民的后顾之忧,增加农民的生产投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现有基础上,增加保障人数,提高农村低保补助和城镇低保补助水平,做到应保尽保,扩大患有重特大疾病的特殊困难户住院救助的范围及标准。 4、维护农民工权益。 (1)进一步规范农民用工制度,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依法规范企业用工和工资保障制度,保障工人基本权益。 (2)扩大乡村就业。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市场,加强政策引导和就业培训,积极促进乡村村民多领域、多渠道就业,重点帮助贫困家庭、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鼓励就业困难村民自主创业。 三、调研形式 1.召开动员会议。10月20日组织调研组成员召开动员会,动员和部署调研工作,为调研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努力建设幸福洛阳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建设幸福洛阳 作者:魏晓彤 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17期 摘要: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洛阳市"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社会民生发展,围绕福民强市这一总体目标,通过富民、亲民、惠民、安民把影响群众幸福的现实问题解决好,全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实现洛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关键词:改善民生福民强市幸福指数幸福洛阳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改善民生、发展社会事业放在突出位置,让每一个人活得幸福而有尊严。洛阳市“十二五”规划更加注重社会民生发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各项民生工作,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核心要求,以群众更加满意作为衡量民生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紧紧围绕福民这一总体目标,从洛阳实际出发,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民生问题作为着力点,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民生需求,努力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建设幸福洛阳。 一、坚持以福民为导向,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民幸福”作为新的执政理念,将群众的幸福感转化为政府政策制度和行为,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是考量政府工作成效的一项重要指标,更是考量科学发展的重要依据。群众幸福感如何,是人民群众对于幸福的感受或体验,是对自身生活状态的主观心境与内心感受,包含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内容,幸福感是变化和发展着的,幸福感的变化反映公众对发展需求的满意程度。幸福如何测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目前,许多国家已将“幸福指数”作为测量和定量社会发展的“软指标”,幸福指数其构成应包括引起人们幸福感的客观因素和人们对这些因素的主观感受两个方面。“幸福江阴”课题组将幸福指数分成主、客观两部分。客观部分,标示人的重大需求和生存发展不断走向完美的客观条件,也是幸福所具有的客观内容,即他们所说的“五个有”:以民生为本,个个都有好工作;以民富为纲,家家都有好收入;以民享为先,处处都有好环境;以民安为基,天天都有好心情;以民强为重,人人都有好身体。主观方面,表现幸福所具有的高度快乐的心理体验,是幸福所具有的主观形式,即应对五个客观因素所表现的满意度,包括工作满意度、收入满意度、环境满意度、心情愉快度、身体健康度。 洛阳市“十二五”规划紧紧围绕幸福洛阳建设——福民这一总体目标,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绚丽的亮点。“十二五”规划以民生为核心,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检验标准,实现战略性转型,即由过去的过度注意发展和速度,转向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围绕福民这一民生目标,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努力建设幸福洛阳。 二、围绕福民目标,把影响群众幸福的现实问题解决好

乡镇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的问题

乡镇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的问题 民生问题就是老百姓的生活问题。党的十七大在改善民生方面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按照这一目标要求,结合我乡面临的实际情况,着力解决以下几个人民最关心问题,是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 一是教育问题。我省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力资源数量巨大,但农村中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村教育存在诸多问题,表现在:1、农村教学设施不完备、教学手段陈旧落后,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与城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2、当前农村师资力量资源分布不合理,一些优秀中小学教师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中优秀的教师资源比例偏低;3、当前较高的高校收费,对许多来自农村中的大学生家庭来说,仍然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为此许多学生不得不选择一些收费较低,条件差的学校学习。针对上述问题,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济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每一个孩子都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师资力量的配备,提高农村教师的师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城乡教师流动交流机制,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执教农村,逐步缩小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同时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加大对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

二是社会保障问题。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发展,农村老人养老问题逐步凸显出来。由于农村家庭经济状况和供养水平普遍较低, 虽然农村老人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老人的生活水平大部分还停留在温饱线上。主要表现在:首先,农村家庭的养老仍然主要依靠子女,现今的农村子女外出打工者居多,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其次,农村无养老保险,只能单纯依靠子女赡养老人,经济负担重。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落实农村五保政策,完善农村贫困群众救助制度,发展以扶老、助残、养孤、济困为重点的农村社会福利事业。 三是医疗卫生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自实施以来,使老百姓得到了实惠,但该项制度在惠农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表现为:首先,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窄,好多医院不能列入到医疗补贴中,不能方便农民就医;其次,医疗报销不及时,报销状况不透明;再次,农民即使入了合作医疗,在定点门诊看病门诊收费高,看病难的现象依然存在。为此,政府应加大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让农民了解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激发农民参合积极性;另一方面,政府要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加大县、乡、村三级医疗网基本建设的投入,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使参保农民有更多选择,逐步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为参合农民提供价廉、质优、高效的医疗服务。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学习《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主要立足于随着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已然成为我党矢志不渝奋斗的目标。 而如何引领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主要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满足人民需求,使群众真正得到实际利益。 何为民生”?从字面意思讲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 而从广义上说,民生的概念几乎无所不及,涵盖经济社会政治化等各领域。 因此,关注民生问题,就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即解决人民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等各方面问题,使群众享受到更好的教育拥有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舒适的居住条和更优美的生活环境等。

解决民生问题做好民生建设不仅要让人民劳有所得住有所居幼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还要建设好精神民生,让人民享受到更丰富的精神化生活,实现物质建设与精神建设相结合。 其中,化作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我们化工作者去努力实践和完成,是我们重要的任务与使命。 化建设首先要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化教育的权利。 人人都能受教育,人人都能从中获得知识与力量,形成自己独有的化品味和化情趣。 其次,要保障人民群众化选择的权利。 不同的年龄教育背景职业使得人们对于化产品化活动的选择是 不同的。 因此,只要不选择违法违纪损害社会和他人的化活动,我们都要尊重和支持群众的选择。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化活动,满足人民群众的化选择权利,提供多样化的化选择空间。

再次,在群众进行精神化活动时,需要基本化设施的完善 因此,要加大化设施的投入力度,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化产品和化设施。 通过化设施的建设,实现常态化多样性的化活动的开展,给予群众充分活动的场所和享受化的红利,使大家时时刻刻处于化氛围当中,享受化的同时又能创造积极健康的化作品。 最后,要切实了解群众对于化的实际需求,提供更优质的化服务。 随着收入的稳步提升医疗服务的完善生活环境的优化,人们对于精神化的需求,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要拓宽与群众之间的交流渠道,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的心声,从实际情况出发,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品质,让人民充分享受共化服务。 当然,化建设绝不仅仅是满足精神领域的需求,同样还可以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具有巨大的价值潜力,为发展提供新的方向 大力建设化旅游项目,形成独有的化品牌,将化实体化,满足群众

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抓住后发优势,确保同步小康 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美好蓝图,吹响了科学发展的新号角。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坚持?三个不能代替?,突出?三个核心指标?,?实现‘531’、同步达小康?的目标,向全省发出了动员令。沿河作为新阶段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面大、发展滞后,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最大的政治,最根本的任务。沿河作为后发地区,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焕发出的强大动力,抓住国发2号文件和武陵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实施机遇,把握规律,前瞻谋划,高位切入,发挥后发优势,推动加速发展、跨越赶超、同步小康。 构建战略通道夯实发展基础 实践证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通的发达程度。依托交通大通道,很容易实现产业向通道集聚和扩散,使国内外生产要素向通道区域涌流,从而实现通道区域的经济发展。然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境内至今没通高速公路、铁路,交通基础落后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严重阻碍经济发展步伐。地处乌江背部前沿的沿河,打通战略通道意义重大,就需要抓住交通这个根本,突出交通先行的思路,抢抓机遇,全力搞好以高速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创造一切条件、排除一切阻力,加快推进沿河至德江、沿河至酉阳高速公路建设,大力争取沿河至印江木黄、重庆南川

至秀山沿河段高速公路和过境沿河铁路建设,积极构建?三高两铁一航道?的水陆交通骨架,建设北上成渝、东出湖广的快捷通道,实现2小时铜仁、3小时重庆、4小时贵阳、6小时北部湾目标。规划建设沿乌江二级公路,进一步实施乌江航道提级整治,把乌江建成黔中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水上交通大动脉。同时,统筹推进水利基础设施、电力基础设施和通讯基础设施建设,为加速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育支柱产业促进增收致富 沿河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没有全县农村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必须千方百计把增加群众收入,加快推进?减贫摘帽?步伐作为头等大事,依托全县丰富的水能、矿产、旅游、劳动力资源,发挥积极优势,围绕乌江经济走廊战略布局,开发战略性资源,培育战略性产业,进一步发挥支柱产业对全县经济发展、群众增收致富的推动作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产业支撑。一是要大力发展山区新型工业,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矿产品加工、特色轻工等重点工业产业,启动风能发电项目建设,推动项目和产业在园区落户投产,提高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解决工业短腿问题。二是要大力发展山区现代农业,围绕建设?武陵山区农特产品基地县?目标,以?三个万元?工程为抓手,规划建设?三线四园?产业带、产业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生态畜牧、生态茶叶、生态烤烟、生态果蔬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发展生态林、生态竹等具有乌江特色的优势农业产业,走开放农业、市场农业、高效农业、生态农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心得体会 (管陶中心校郑增贵) 顺民心方能聚民力。从根本和长远来看,惠民生方能顺民心。保证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坚持经济增长。两会”只有不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时增进人民福祉,才干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耐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得到怎样解决,今年的两会”恰逢“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新五年的民生蓝图”又将如何就此展开,给“两会”注入了更深内涵,寄予了更多期待。也就是说,民生问题是最大焦点。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已经从GDP财政收入转到普通个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如何实实在分享改革发展效果上来。面对这样的诉求,执政者兑现“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将是未来更多、更大保证和改善民生行动的开端。 进入新世纪,实事求是地讲。中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GDP翻两番,连续逾越意、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而与此同时,一些和睦谐问题也摆在面前:房价攀升,物价走高,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等。可以说,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社会事业还存在不少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2020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与亿万人民不时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相比,民生任务还很繁重,必需下更大气力予以保证和改善。2017年,国GDP达397983亿元,人均GDP达29748元,同期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提升,既为保证和改善民生打下了物质基础,也让满足人民合理的民生诉求、实现社会公平,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迫。黄金发展期往往与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的凸显期、高发期相生相伴。人均GDP突破4000美元,一方面。意味着改革正逐步进入“啃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