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跟师笔记模板

跟师笔记模板

跟师笔记模板
跟师笔记模板

四川省第五批中医药老专家师承

管理单位: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指导老师姓名:罗云

继承人姓名:严欢

记录时间段: 2014-2016年

跟师笔记

学术继承人赵东工作单位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6.1.13

记录地点名医馆记录日期

腊月二十四

记录内容:

主诉:胃脘,胁肋胀痛1月

现病史:1月前,患者与他人生气后,出现胃脘,胁肋胀痛,伴反酸,口苦,无恶心,呕吐等症,无呕血及黑便,此后,症状渐加重,饭后腹胀,胃脘胁肋胀痛尤甚,纳食可,大便稀溏,每日3-4次,小便正常,睡眠欠佳。患者平素四肢不温。

既往史:既往患高血压4年,冠心病2年,无肝炎,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血压:130/80mmhg 脉搏:75次/分,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睑结膜无苍白,头颅五官无畸形,唇无紫绀,颈软,甲状腺未触及,咽红,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心界如常,心率:75次/分,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舌红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胃镜:慢性胃炎。腹部B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胃痞

证候诊断:肝郁脾虚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法:疏肝健脾,行气止痛

处方:附子理中汤合柴胡疏肝散加减

白附片(先煎)30g 干姜10g 红参粉6g(冲)炒白术15g

炙甘草6g 柴胡15g 枳壳20g 当归15g

川芎10g 香附10g 白芍10g 陈皮20g

4剂水煎口服 2日1剂

服药后随诊患者自觉胃脘胀痛症状明显缓解,偶有口干、口苦,大便逐渐转干。

在原方基础上家用吴茱萸10g,黄连5g清胃热制酸止痛。

本例患者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气郁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便溏不爽,肝气犯脾,气机郁结,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舌红苔薄白,脉沉,为肝郁脾虚之证。本症病变在胃,病机在肝、脾、胃。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方中白芍养肝敛阴,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壳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腹痛不适等症。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附子理中汤健脾,脾得温则运,肝得疏则不克伐脾土,本方既温脾又疏肝,服药后病人自觉症状减轻,纳食可,精神好,收到较好疗效。

指导老师签名: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整理

跟师心得 中医师带徒之道,每天与老师朝夕相处,近距离、亲密地学习老师为人、做事、行医继世为人的一切,我心理无比激动,收获破多,由衷产生了心得,如下分享学习强化中医之体会。 一、中医是世界观,中医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哲学范畴,与中医有什么关系?还是让我们先看看作为中医经典之首、理论之源的《黄帝内经》是怎样说的。《内经》有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中医典籍《内经》引入了阴阳学说,从对自然界的认识出发,构建了一整套的中医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整体观念、脏腑气血、经络针灸、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养生保健等等。这套理论的核心就是站在“天人合一”的角度,把人看作与自然界相联系的、本身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阴阳平衡就是健康,阴阳失调就会得病,阴离阳绝就会死人。可以说,建立在阴阳五行学说基础上的朴素的唯物观、矛盾观、系统观、演变观、整体观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从这个角度说,中医首先表现为思辩之学,其次才是治病救人之学,说中医反映了一种世界观是丝毫不过分的。 二、中医探寻调理之法,中医追求养生之道 中医目前走下坡路是个不争的事实。对此痛心疾首之余也只能无可奈何。 我觉得中医本身的局限、现代中医学院教学方式的弊端、对中医理论不正确的阐发、片面强调“经典”或过于强调中西医结合、对现代“快”生活节奏的不适应等等都可能是造成中医目前面临困境的原因,但核心问题我认为是没有很好地秉承中

医传统。我觉得中医有以下三个重要传统。 (一)是中医治未病。这是指中医讲究把握病机。正所谓“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二)是中医重视辨证施治。中医的辨证包含了透过现象看本质、注重发展变化、抓主要矛盾、兼顾其他等几层意思。传统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并考虑天时地理因素,再运用三焦、六经、八纲、卫气营血等辨证方法立法用药。《内经》中记载:黄帝问“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歧伯回答说:“地势使然。”这说明中医自始就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而是系统地、整体地看待人体以及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是中医用药讲究配伍,对证下药,临症加减,极具灵活性。中药在性能上有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因由各种草药构成,中药组方讲究君臣佐使,还要根据症状的改变随时作出变化,实际上就是讲究药物的有机结合、协同作用,这不是随意而为,而是非常严谨的。 三、中医力求和谐之美,中医成就生活方式 中医是很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同样也很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说到这里,似乎有点悬乎,但事实的确如此。 《内经》上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这里强调的是人与自然息息相通,人要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相协调、相统一,说白了就是要尊重自然规律。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适应自然规律。只有适应了自然规律,人体各项功能才能正常运行,精神活动才能正常。人是自然的产物,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受自然界的影响是毫无疑问的。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篇一: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至嫁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 、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

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中医师承关系合同书(范本)

中医师承关系合同书 指导老师 师承人员 签订日期 公证日期

甲方(指导老师):乙方(师承人员): 姓名:姓名: 性别:性别: 出生年月:出生年月: 单位名称及地址:单位名称及地址或家庭住址: 依据《传统医学师承和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考试办法》(卫生部第52号令)的有关规定,经指导老师与师承人员甲乙双方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下,建立师承学习关系,双方订立合同如下: 一、师承教学时间: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总计不少于1500学时(需有教学记录)。 二、师承教学的地点(需为合法医疗机构): 三、师承教学的基本目标(包括职业道德及业务水平): 四、师承教学的主要内容: 1.中医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2.中医学术经验: 3.中医技术专长: 五、师承教学的方式方法: 六、指导老师职责: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保证临床(实践)带教时间,精心组织教学,悉心传授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按照确定的师承教学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带教任务。 七、师承人员职责: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勤奋好学,尊师守纪,保证跟师学习时间。虚心刻苦学习指导老师的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认真做好跟师笔记,及时归纳整理,并

加以研究。诚实地接受指导老师和管理部门的检查和考核,完成教学计划确定的学习任务,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业务素质和水平。 八、其它: 本合同一式三份,双方签字后经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公证,师承关系合同自公证之日起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同等法律效力,另一份由公证机构留存备案。 甲方(签字或盖章):乙方(签字或盖章): 签订日期:年月日签订日期:年月日 注:1、签订本师承关系合同必须用钢笔(或签字笔)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 2、本师承关系合同书应经指导老师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公证机构公证。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课堂笔记-参考模板

1、已知:4C 正电荷由a 点均匀移动至b 点电场力做功8J ,由b 点移动到c 点电场力做功为12J , ① 若以b 点为参考点,求a 、b 、c 点的电位和电压U ab 、U bc ; ② 若以c 点为参考点,再求以上各值。 解: 2、求图示电路中各方框所代表的元件吸收或产生的功率。 已知: U 1=1V , U 2= -3V ,U 3=8V , U 4= -4V , U 5=7V , U 6= -3V ,I 1=2A, I 2=1A,,I 3= -1A 解: ) (发出W 221111=?==I U P ) (发出W 62)3(122-=?-==I U P (吸收) W 1628133=?==I U P (吸收) W 3)1()3(366=-?-==I U P ) (发出W 7)1(7355-=-?==I U P )(发出W 41)4(244-=?-==I U P c =b ?V 24 8===q W ab a ?V 34 12-=-=-==q W q W bc cb c ?V 202=-=-=b a ab U ??V 3)3(0=--=-=c b bc U ??

3、求:电压U 2. 解: A i 23 61==V i u 4610 6512-=+-=+-=u 161

4、求电流 I 解: 5、求电压 U 解: 6、求开路电压 U 3A 0)10(10101=--+I A 21-=I A 31211-=--=-=I I 10A 7310=-=I 0 24=-+I U V 1041442=-=-=I U

解: 7、计算图示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和电流 解: 8、求:I 1,I 4,U 4. A 518902==i A 105153=-=i V 60106633=?==i u V 30334==i u A 5.74304==i A 5.25.7105=-=i i 5 Ω A 15 5102 =+=I V 2225532222-=-=?-+=I I I I U A 15111651==i V 90156612=?==i u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篇一: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1 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

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 2 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

跟师心得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

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3、综合治疗 除了运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还可辅以心理疏导。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询问,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可治愈性及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燥热、油腻的食品。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有情绪波动随时和医生联系和沟通。

(完整版)ps课堂笔记总结

一、Photoshop 1、由美国Adobe公司生产的专业图像处理及图像合成软件 二、基本术语 1、图像与图形 -图像:由像素点组成 分辨率:表示像素的密度 (网页,显示器)72像素/英寸,300像素/英寸(平面设计、打印)-图形:由数学公式表示的线条 特点:放大后清楚 矢量图制作软件:illustrator 2、颜色模式 -一种模式对应一种媒介 -HSB:基于人眼 H:表示色向 S:表示饱和度 B:表示明暗度 -RGB:基于显示器、发光体 R:红、G:绿、B:蓝 三原色分别有0~255种级别的强弱 红=绿=蓝0 黑255 白其它不同级别的灰 255最大级的情况下:红+绿=?红+蓝=?绿+蓝=?

-CMYK:基于油墨 洋红、黄、青三种油墨K表示黑色 三、启动软件 四、界面介绍 1、标题栏 2、工具栏(放置常用工具) 3、属性栏(不同工具属性不同) 4、工作区 缩放:Ctrl+加号/减号 抓手:空格+拖动鼠标(移动视图) 5、浮动面板 窗口/工作区/……还原默认工作区 6、常用快捷键 -Tab:显示及隐藏工具栏和浮动面板 -F:全屏切换 五、选区、图层、蒙板?** 1、选区:选框以内,注:所有操作均在选区内实现 2、图层:上下层叠关系的透明纸张 注:有在新层中作图的好习惯 3、蒙板:选区以外为蒙板 ——————————————————————————————————一、文件命令 1、新建

设置对应的纸张大小、颜色模式等 2、打开 直接将文件拖入窗口中即可打开 双击界面空白处选择文件进行打开 3、保存文件 常见格式: PSD:PS源文件,默认格式,信息全,方便于备份 Jpg:通用有损压缩格式 Tif:质量好,信息全,适用于要求高的作品 Png:质量好,支持透明 二、选区的创建* 技巧: 配合Shift定比例、配合Alt定中心、配合空格固化1、规则类 -矩形、椭圆形、单行、单列 拖动即可创建 2、不规则类 -套索工具组 *套索工具:拖动鼠标任意绘制选区 *多边形套索工具:单击定点连直线、双击首尾迸连 Detele:删除最近点、ESC:取消所有 注:配合缩放和抓手工具进行抠图

中医师承跟师笔记(最新)

中医的传承,古时师传徒,父传子,还有一些传承的注意事项,古时的衣钵传承都是有很多要求的,不外传,必须拜师等。 【性能】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应用】 (1)外感表证。本品辛温发散,气味俱升,以辛散祛风解表为主,虽不长于散寒,但又能胜湿、止痛,且甘缓微温不峻烈,故外感风寒、风湿、风热表证均可配伍使用。治风寒表证,头痛身痛、恶风寒者,常配以荆芥、羌活、独活等药同用,如荆防败毒散;治外感风湿,头痛如裹、身重肢痛者,每与羌活、藁本、川芎等药同用,如羌活胜湿汤;治风热表证,发热恶风、咽痛口渴者,常配伍薄荷、蝉蜕、连翘等辛凉解表药。又因其发散作用温和,对卫气不足,肌表不固,而感冒风邪者,本品与黄芪、白术等益卫固表药同用,相反相成,祛邪而不伤正,固表而不留邪,共奏扶正祛邪之效,如玉屏风散。 (2)风疹瘙痒。本品辛温发散,能祛风止痒,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本品以祛风见长,药性平和,风寒、风热所致之瘾疹瘙痒皆可配伍使用。治疗风寒者,常与麻黄、白芷、苍耳子等配伍,如消风散;治疗风热者,常配伍薄荷、蝉蜕、僵蚕等药;治疗湿热者,可与土茯苓、白鲜皮、赤小豆等同用;若血虚风燥者,常与当归、地黄等配伍,如消风散;若兼里实热结者,常配伍大黄、芒硝、黄芩等药,如防风通圣散。 (3)风湿痹痛。本品辛温,功能祛风散寒,胜湿止痛,为较常用之祛风湿、止痹痛药。治疗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挛急者,可配伍羌活、独活、桂枝、姜黄等祛风湿、止痹痛药,如蠲痹汤。医学教育网|若风寒湿邪郁而化热,关节红肿热痛,成为热痹者,可与地龙、薏苡仁、乌梢蛇等药同用。 (4)破伤风证。本品既能辛散外风,又能息内风以止痉。用治风毒内侵,贯于经络,引动内风而致肌肉痉挛,四肢抽搐,项背强急,角弓反张的破伤风证,常与天麻、天南星、白附子等祛风止痉药同用,如玉真散。 此外,以其升清燥湿之性,也可用于脾虚湿盛、清阳不升的泄泻,及土虚木乘、肝郁侮脾、肝脾不和、腹泻而痛者,如痛泻要方。 【鉴别用药】荆芥与防风二药皆性微温,温而不燥,长于祛风解表,既可用于风寒表证,也可用于风热表证,二药常相须为用。但荆芥质轻透散,发汗之力较防风强,并有透疹消疮、止血功效;医学教育网|防风祛风之力较强,为风药之润剂,并能胜湿、止痛和止痉,可用于风湿痹证及破伤风等证。

第一题的课堂笔记

二、四大话题及相关主题词 1. Person人物 重点考察:性格表述 适用结构:point-to-point 信号词: 1)与性格相关的词:personality, quality,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 *万能人物:teacher (leader, staff; parent, kids; friend, friends) 2) 尊敬:v. = respect, admire; n. = idol, role model 3) 影响:influence 4) 发散: a. school, class b. celebrity, dead but famous

2. Event 1) Hobby a. Reading a book (=object, gift, fictional, novel, practical things) b. Listening to the music (= Q2: Should high school open up music class?) c. Sports (=outdoor activity; Q2: Should high school open up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2) Festival a. 传统:tradition, traditional; culture, cultural b. 节日:Holiday, Event, Activity, Festival, Ceremony, Celebration, Time. c. P34 sample里第一句的形容词

中医师承人员跟师工作月记表

XXXXX医院 师承人员跟师工作月记表 带教老师:老师姓名 跟师学员:学生姓名

医院 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月记 带教单位:医院 指导老师老师姓名继承人学生姓名 起止时间自2018年9月 2 日至 2018年 9 月 30日 本月跟师临床(实践)主要病种(内容): 郁症,感冒,咳嗽、鼻渊、喉痹、胃痞、痹症、胃痛、泄泻、月经不调、淋证。 本月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不少于1000字可附页):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跟师老师姓名老师学习期间,得到了老师姓名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敦敦教诲,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老师姓名老师和蔼的问我喜欢学习中医吗?并告诉我学习中医难,要耐心,要心静,多看书,不论是《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等等必须滚瓜烂熟,还得多看其他中医杂志及书籍,教导我学习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除了在理论学习方面,在临床实践中老师还耐心的跟我讲解如何认真的对待来就诊的每个病人,如何“以德行医”。 在跟师的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与老师的学习交谈中,更深一层次的了解中医的内涵,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科学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知道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 在我的医学生涯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

5R笔记法(Word模板)

开篇 主要的想法 为了更好地结合要点所提出的问题 图表 学习的提示 何时填写:听课后复习时 笔记 在这里记录讲义的内容 用简洁的文字 用简单的符号 使用缩写 写成列表 要点与要点之间要留一定的空白何时填写:听课时 总结 记录最重要的几点 写成可以快速检索的样式何时填写:听课后复习时

5R笔记法,几乎适用于一切讲授或阅读课,特别是对于听课笔记,5R笔记法应是最佳首选。这种方法是记与学,思考与运用相结合的有效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记录(Record)。在听讲或阅读过程中,在主栏(将笔记本的一页分为左大右小两部分,左侧为主栏,右侧为副栏)内尽量多记有意义的论据、概念等讲课内容。 2.简化(Reduce)。下课以后,尽可能及早将这些论据、概念简明扼要地概括(简化)在回忆栏,即副栏。 3.背诵(Recite)。把主栏遮住,只用回忆栏中的摘记提示,尽量完满地叙述课堂上讲过的内容。 4.思考(Reflect)。将自己的听课随感、意见、经验体会之类的内容,与讲课内容区分开,写在卡片或笔记本的某一单独部分,加上标题和索引,编制成提纲、摘要,分成类目。并随时归档。 5.复习(Review)每周花十分钟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回忆栏,适当看主栏。 这种做笔记的方法初用时,可以以一科为例进行训练。在这一科不断熟练的基础上,然后再用于其他科目。 符号记录法 符号记录法就是在课本、参考书原文的旁边加上各种符号,如直线、双线、黑点、圆圈、曲线、箭头、三角、方框、问号等等,便于找出重点,加深印象,或提出质疑。什么符号代表什么意思,你可以自己掌握,但最好形成一套比较稳定的符号系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自学笔记和预习笔记。在操作时你应注意以下一些准则: 1.读完后再做记号。在你还没有把整个段落或有标题的部分读完并停下来思考之前,不要在课本上做记号。在阅读的时候,你要分清作者是在讲一个新的概念,还是只是用不同的词语说明同样的概念,你只有等读完这一段落或部分以后,才能回过头来看出那些重复的内容。这样做可使你不至于抓住那些一眼看上去仿佛很重要的东西。 2.要非常善于选择。你不要一下子在很多项目下划线或草草写上许多项目,这样会使记忆负担过重,并迫使你同一时刻从几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也加重你的思维负担。你要少做些记号,但也不要少得使你在复习时又只好将整页内容通读一遍。 3.用自己的话。页边空白处简短的笔记应该用你自己的话来写,这是因为自己的话代表你自己的思想,以后这些话会成为这一页所述概念的一些有力的提示。 4.简洁。在一些虽简短但是有意义的短语下划线,而不要在完整的句子下面划线,页边空白处的笔记要简明扼要。它们会在你的记忆里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在你背诵和复习的时候用起来更可得心应手。 5.迅速。你不可能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做记号。你先要阅读,再回过头来大略地复习一遍,并迅速做下记号,然后学习这一章的下一部分内容。 6.整齐。你作的符号要尽量整齐,而不要胡写乱画,否则会影响你以后的复习和应运。当你以后复习的时候,整齐的记号会鼓励你不断学习,并可以节省时间,因为整齐的记号便于你迅速回忆当初学习时的情景,能使你容易而清楚地领悟书中的思想。 笔记整理法 由于种种原因,你在课堂上做的笔记往往比较杂乱,课后复习不太好用。为了巩固学习成果,积累复习资料,你需要对笔记进一步整理,使之成为比较系统、条理的参考资料。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加工的方法是: 1.忆。课后即抓紧时间,趁热打铁,对照书本、笔记,及时回忆有关信息。这是你整理笔记的重要前提。 2.补。课堂上所作的笔记,因为是跟着教师讲课的速度进行的,而讲课速度要比记录速度快一些,所以你的笔记会出现缺漏、跳跃、省略等情况,在忆的基础上,及时作修补,使笔记更完整。 3.改。仔细审阅你的课堂笔记,对错字、错句及其他不够确切的地方进行修改。 4.编。用统一的序号,对笔记内容进行提纲式的、逻辑性的排列,梳理好整理笔记的先后顺序。 5.分。以文字或符号、代号等划分笔记内容的类别。例如:哪些是字词类,哪些是作家与作品类,哪些作品类,哪些是问题质疑、探索类,哪些是课后练习题解答等等。 6.舍。省略无关紧要的笔记内容,使笔记简明扼要。 7.记。分类抄录经过整理的笔记。同类的知识,摘抄在同一个本子上或一个本子的同一部分,也可以用卡片分类抄录。这样,日后复习、使用就方便了,按需所取,纲目清晰,快捷好用,便于记忆。

中医师带徒跟师笔记

跟师笔记 时间2016-1-8指导老师 钱林珍,女,63岁,纳呆,右胁不适,全身乏力,下肢发软,夜寐不安,大便1-2日一行,质正常,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血常规示:WBC:2.9*109/L,HB:105g/L,PLT:41*109/L。 绵茵陈15g炙甘草5g蒲公英30g炙升麻10g 连翘10g炒当归10g乌贼骨30g茯神20g 炒白芍15g川芎10g炒苍术10g生山药30g 仙鹤草50g生鸡金12g炒枳壳10g延胡索10g 体会:老师选用清化治中汤加减,舒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本方以茵陈、连翘、蒲公英疏肝利胆,清化湿热;枳壳理气消胀。泄湿和胃;芍药、甘草酸甘化阴。一则柔肝止痛.一则可防温燥药伤阴耗津之弊。全方共奏疏利肝胆、调和肝胃、清化湿热之功,达到治理中焦病证的目的。患者三系减少,炒当归,川芎,炒苍术,升麻可养血健脾,仙鹤草有提升血小板的功效。 此方阴虚火旺、血虚津亏者慎用。 加减法:泛酸呕苦痛甚舍以左金丸、金铃子散、失笑散。恶心呕吐加半夏l0g、陈皮l0g或代赭石(先下)30g~60g、姜竹茹l0g.发热便秘、苔黄脉实合大柴胡汤、承气汤类。久病气虚加人参(一般用党参l0g~15g)、黄芪l0g~15g、白术l0g,减去茵陈、郁金,营血不足加当归l0g、杞子10g,去苏梗、厚朴。跟师学员:

跟师笔记 时间2016-1-22指导老师 马妹妹,女,57岁,双足踝肿胀,右下肢红疹,否认三高病史,形体肥胖,腰背酸痛,有腰椎间盘突出病史,食纳可,大便日一次,质正常,舌胖大,暗红,苔薄白腻,脉细弦。 黄芪30g桂枝6g桑白皮10g冬瓜皮30g 防己10g生白术20g大腹皮10g丹参30g 茯苓20g泽泻30g陈皮10g蒲公英30g 杜仲10g猪苓10g 体会:本方为五苓散合防己黄芪汤合五皮饮加减。云苓、桂枝、泽泻、白术、猪苓五味中药合成五苓散,温阳化气,利便解表。而“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蒲公英清化湿热,杜仲补肝肾强筋骨。运用:1.本方治疗风水、风湿属于表虚证的常用方剂。以汗出恶风,小便不利,苔白脉浮为证治要点。2.若兼腹痛者,为肝脾不和,宜加白芍以柔肝理脾;喘者,为肺气不宣,宜加麻黄少许以宣肺散邪;水湿偏盛,腰膝肿者,宜加茯苓、泽泻以利水消肿;冲气上逆者,宜加桂枝以温中降冲。3.适用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心脏性水肿、风湿性关节炎等属表虚湿盛者。 跟师学员:

师承跟师笔记模板一

中医规范化培训学员师承 跟 师 学 习 笔 记 本 管理单位: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 指导老师姓名: 继承人姓名: 记录时间段:201*-201*年 记录日期:上午/下午节气: 记录地点:师承门诊 记录内容: 主诉:胃脘,胁肋胀痛1月 现病史:1月前,患者与他人生气后,出现胃脘胀痛,伴反酸,口苦,无恶心,呕吐等症,无呕血及黑便,此后,症状渐加重,饭后腹胀,胃脘胁肋胀痛尤甚,纳食可,大便稀溏,每日3-4次,小便正常,睡眠欠佳。患者平素四肢不温。 既往史:既往患高血压4年,冠心病2年,无肝炎、结核病史,无糖尿病史。 过敏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血压:130/80mmhg,脉搏:75次/分,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睑结膜无苍白,头颅五官无畸形,唇无紫绀,颈软,甲状腺未触及,咽红,扁桃体不大,双肺互相音清,心届如常,心率:75次/分,心音低钝,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服软,肝脾肋下未及,全腹无压痛,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舌红苔薄白,脉沉。

辅助检查:胃镜:慢性胃炎,腹部B超:肝胆胰脾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胃痞 症候诊断:肝郁脾虚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法:疏肝健脾,行气止痛 处方:白附片30 g 干姜10g 红参粉6g 炒白术15g 炙甘草6g 柴胡15g 枳壳20g 当归15g 川芎10g 香附10g 白芍10g 陈皮20g 4剂水煎口服2日1剂 服药后随诊患者自觉胃脘胀痛症状明显缓解,偶有口干、口苦,大便逐渐转干。在原方基础上家用吴茱萸10g,黄连5g清胃热制酸止痛。 本例患者因情志不遂,郁怒伤肝,肝失调达,横乘脾土;脾失健运,湿雍木郁,肝失疏泄而成。肝失疏泄,经气郁滞,则胸胁胀满窜痛;太息可引气舒展,气郁得散,故胀闷疼痛可减;肝气郁滞,情志不畅,则精神抑郁;气郁化火,肝失柔顺之性,则急躁易怒;肝气横逆犯脾,脾气虚弱,不能运化水谷,则食少腹胀;气滞湿阻,则肠鸣矢气,肝气犯脾,气机郁结,运化失常,故腹痛则泻;便后气机得以条畅;舌红苔薄白,脉沉,为肝郁脾虚之证。本症病变在胃,病机在肝、脾、胃。脾胃居于中焦,中焦受阻,土虚木克,气机郁滞则克脾犯胃,脾为后天之本,脾胃之气为一身之气的枢机,中气虚弱则枢转气机被郁,导致中焦脾胃之气升降失调,气血运行受阻出现肝胃不和的一系列症候。因此治疗必须求本,本标结合,故疏肝理气,畅通气机,调理脾胃使之脾胃功能恢复。和胃止痛,与柴胡相伍一散一收,助柴胡疏肝,相反相成共为主药;配枳壳泻脾气之壅滞,调中焦之运动与柴胡同用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以达郁邪;白芍、甘草配伍缓急止痛,疏理肝气以和脾胃,且具有保护胃粘膜屏障和修复粘膜之作用;川芎行气开郁,活血止痛;香附、陈皮理气和胃止痛,且有助于消除上腹痛不适等症。诸药合用辛以散结,苦以降通,气滞郁结方可解除。附子理中汤健脾,脾得温则运,肝得疏则不克伐脾土,本方既温脾又疏肝,服药后病人自觉症状减轻,纳食可,精神好,收到较好疗效。 指导老师批注及签名:

针灸科跟师笔记

针灸科跟师笔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针灸科跟师笔记的相关范文,本文关键词为针灸,科跟师,笔记,篇一,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2,您可以从右上方搜索框检索更多相关文章,如果您觉得有用,请继续关注我们并推荐给您的好友,您可以在学习心得中查看更多范文。 篇一:中医师承跟师笔记60篇-2 20XX县级中医临床技术传承骨干培训工作跟师笔记 篇二: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 跟师学针灸初识针灸 ——浅谈学习针灸疗法的几点体会 巷道卫生院中医馆 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针灸学更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数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学习它,但

是也许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觉得无从学起,不知从哪入手。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跟随朱宝医师从事了几年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临床诊治工作,耳濡目染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医术。在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三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医师的指导,初步掌握了针灸、拔罐、蜡疗、熏蒸、按摩等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谈一下几点针灸疗法的体会。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 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 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平衡针灸创始人——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因此,在针灸的过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适的体位,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顾忌和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以期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取

中医师承跟师总结

中医师承跟师总结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跟师心得?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3、综合治疗 除了运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还可辅以心理疏导。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询问,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可治愈性及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燥热、油腻的食品。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有情绪波动随时和医生联系和沟通。临床观察表明,心理疏导配合药物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同时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另外,还可以运用针刺疗法,常取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穴位。肝火旺加刺太冲,气血虚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阴交等。采用提插捻转法,施以补虚泻实,留针与运针相结合,亦能取得较好疗效。

怎样写课堂笔记

随着所学内容难度的增加,记笔记越来越重要。课堂上,老师所讲的内容很多是课本上没有的,虽然当时我们觉得听明白了、掌握了,如果不及时记录下来,很快就会忘记。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样,复习的时候便“有证可查”。 一、记提纲 笔记跟不上记是我们记笔记时的一大“心病”。其实‘没必要记下所有的东西。我们应该做到详略得当,提纲挈领。记下提纲就像是把一串杂乱的贝壳用一根绳子穿起来,当我们要把这些贝壳全都提起来时,只要提着绳子的一端就可以了,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记提纲也要讲究方法。如果提前预习了笔记涉及的内容,在记录时可以用简单的只要自己能看懂就行。如果是新学的内容或较难理解的内容,就要多花点笔墨适当记详细些,不能让自己看的时候都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二、记思维 老师总会在上课的时候讲一些题目的解决方法,有些不错的解题方法是翻遍整个课本也找不到的,这些方法中有很多是老师或者前人的思想火花,我们绝不能错过。这时候,我们应该把老师讲的题解思路记下来,但还是以简单为主,自己能懂就行。记思路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对于一道有点难度的题,听了或看了仍头绪不清,这是我们就应该把思路记录的详细些,并记好结论,方便复习和思考。 三、记重点 我们要清楚地知道,一名有经验的老师,其一节课开始和结束的那几分钟绝对是营养丰富的大餐。有经验的学生也一定知道,要想把自己喂饱,这顿大餐不能错过。老师讲课的开头,讲的内容不是很详细,但会把重点全盘托出。记下开头就能明确提纲、把握重点,记录时就有的放矢。结尾也一定要记下来。我们还要高度关注老师反复强调的内容。这就是你吃大餐后的水果,绝对是必要的补充。重点内容在课堂必会得到老师的反复强调,有时老师会把有关内容框出来,或者用彩笔写出来,以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这时就要赶紧记下来。 四、记疑难 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是很正常的。在课堂上听到老师讲难懂的知识点,千万要抓住,如果让它们成为漏网之鱼,我们的学习就会遭到很大的损失。课堂上如果没有完全弄明白,我们可以课后问老师、问同学,一定要把疑难为题弄懂。 五、记补充 鉴于时间和速度的限制,我们没能把所有的内容全都记下来。课后的补充就很重要了。我们可以把漏掉的、缩写的、模糊的甚至记错了的,全都补充好、改正好。这样,我们才不会由于漏记和失误而落后于别人。 六、记总结 会学习的人总是可以把学习内容从薄学到厚,再从厚学到薄。由薄学到厚,是我们不断思考、补充、发问的过程,而由厚学到薄,就是我们归纳总结,明确重点、难点,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每节课听下来,老师就会归纳或引导我们归纳所学知识的精髓,这就是有营养的鸡汤。这么美味的鸡汤,我们又怎么能过错过呢? 七、记感悟 都说新的世纪需要具有创造性的人才。为了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我们要从小事做起,朝这个方向培养自己。我们记笔记不仅要记下老师的东西、记下别人闪光的东西,还要把自己思考和领悟到的东西加上去,这样我们的笔记内容才会更厚实,才会更有用。平时,通过看书、总结笔记和练习,会有一些关于学习的“小火花”,一定不要怕麻烦,赶紧记下来,因为这是我们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是我们自己的知识,以后还会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发展。 记出好的笔记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不能一口吃成胖子。我们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克服笔记给我们带来的各种困难,最后登上胜利的山头。不要觉得这是件很难得一件事,只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完整版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2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跟师心得《金匮要略方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着,是仲景创造辨证理论的代表作。古今医家对此书推崇备至,称之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治疗杂病的典范。书名“金匮”,言其重要和珍贵之意,“要略”,言其简明扼要之意,表明本书内容精要,价值珍贵,应当慎重保藏和应用。通过老师的指导对《金匮要略方论》的学习,我感触颇多: 一、仲景,神人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应该说积累下来了不是文化瑰宝,在传统文化中,一直闪着耀眼光芒的一颗明星,那就是“中医”。中医四大经典中,两本是仲景所着,仲景不是神人是什么? 二、人与自然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篇中这样写道:“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一方面,自然界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同时也存在致病因素可使人发病。 三、治未病“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中医闪烁的一点就是治未病,不仅是要未病防变,还要已病防传,一脏有病课传变他脏,调治未病之脏,这样才能防止疾病蔓延,促使机体功能恢复。 四、上下之病治其中如: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甘草干姜汤方:甘

草四两(炙) 干姜二两(炮) 此病属于虚寒肺痿仲景巧妙的运用仅仅两味药,炙甘草甘温补中益气,干姜辛温温复脾肺之阳。两药辛甘合化,重在温中焦之阳以暖肺,因肺为气之主,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中阳振,肺课温,寒课消,实乃培土生金之意。 五、辩证论治 一仲景在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篇提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泻心汤方:亦治霍乱。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方中虽无止血之品,但本方却有止血之功,泻心汤主治因心火亢盛,不仅扰乱心神,且邪热迫血妄行,形成的吐血,忸血。面红目赤,心烦不安,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有力。泻火即可止血,大黄通腑泻热,釜底抽薪。芩、连以泻心火,三药苦寒直折其热,火降血亦安。二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逆,四逆汤主治。四逆汤方:附子一枚干姜一两半甘草二两炙此病属虚寒性呕吐,而仲景却没有去止呕,而从病因开始,治以回阳救逆。仲景从审因论治着手,这对我们的临床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六位临川提供更多的治病思路 一黄疸病篇中 1 脾色必黄,瘀热以行——告诉我们黄疸病也能够先考虑脾,再考虑肝。2 然黄家始得,从湿得之;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告诉我们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治疗黄疸。 二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猪苓汤主治水热互结伤阴证。而其方药由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组成。全方无清热之药,却可以清热利水养阴。告诉我们当有形之邪与无形之邪相结合,宜治有形之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