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复习提纲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注意区别二者之不同):

原因社会根源对黄金的狂热崇拜

宗教根源传播基督教

商业危机印度、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贸易;奥斯曼土耳其控制商路

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精神

经济根源欧洲14、15世纪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对货币的需求增加

条件航海、造船及制图技术的进步

科学尤其是天文学、地理学的发展一定的物质基础,即葡、西的扶持

二、新航路的开辟:

人物时间国籍赞助国航线结果迪亚士1488葡葡葡→非洲西海岸→好望角发现好望角

达·伽马1497-1498葡葡葡→非洲西海岸→好望角→非洲东海岸→印度

洋→印度

首次直航印度

哥伦布1492意西西→大西洋→美洲(发现"新大陆")发现美洲

麦哲伦1519-1522葡西西→大西洋→南美东海岸→麦哲伦海峡→太平

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西班牙(环球航行)

首次完成环球

航行

三、新航路的开辟的历史影响:

1、对全球的影响:

a 逐渐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 人类由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2、对欧洲的影响

a 欧洲商贸中心由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 殖民掠夺扩大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亚非拉的影响

灾难深重,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亚非拉今天的贫穷落后。(注意评价的多角度)

四、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殖民概况:

国别殖民地殖民方式殖民优势

葡萄牙亚洲、非洲为主;巴西依靠暴力掠杀和敲诈勒索确立印度洋海上霸权;建立商战垄断了从欧洲经非洲沿海到亚洲的海上贸易路线

西班牙以美洲为主;菲律宾掠夺金银,屠杀当地居民;建立农业大庄园和大种植园;在

中南美洲建立庞大的殖民帝国

海军强大

由上表可见,15-16世纪时葡、西两国殖民活动的内容和手段,如奴役和屠杀当地居民、掠夺财富、奴隶贸易等,均具有原始而残忍的特点。并且,更重要的是,两国掠夺的财富并未在国内转化为资本,而是大肆挥

霍,这应该与两国当时均为封建国家有关。(注意:西班牙在美洲掠夺的白银有相当部分流入当时的中国。)

五、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概况:

国别殖民贸易区域殖民扩张手段殖民优势结果

荷兰西北欧的海域贸易,对亚洲的远

洋贸易,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

在北美,建立了“新荷兰”;在亚

洲,强占了印度尼西亚等地,一

度占领中国的澎湖和台湾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东、

西印度公司)

公司资本

雄厚,政府

作后盾;最

早发生资

本主义革

垄断东方香料贸易,阿姆斯

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英国美洲、印度、非洲等海盗掠夺,商业战争,

奴隶制种植园,东印度

公司,三角贸易

政府支持

鼓励,海上

实力强

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

大殖民帝国,积累资本,促

进资本主义发展,推动工商

业发展

两国殖民特点与葡、西两国有所不同:①作为17C上半叶最主要的殖民国家,荷兰殖民方式有了一定的规范性,如组建大型商业公司等,但其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对外贸易远较工业占优势。②英国最早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其早期殖民贸易与海盗劫掠分不开。17C,通过一系列商业战争及黑奴贸易等,于18C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葡、西、荷、英四国殖民特点,可从如下角度加以认识: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可分为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及机器大工业三阶段。16-18C上半期,西方各国基本上还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能力有限,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不大,所以葡、西、荷、英四国殖民扩张所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血腥的、赤裸裸的抢劫掠夺。在工业革命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前的资本积累方式被称为资本原始积累,故四国的殖民扩张尚处在早期殖民扩张时期。

六、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的历史影响:

积极:①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②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以欧洲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消极: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上述地区长时期的贫穷落后。

(注意:通过殖民扩张和掠夺,形成以欧洲为中心、遍及亚非拉的殖民体系,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十、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世界阶段时间途径表现作用

初步16C新航路商业往来及殖民掠夺,具国际贸易及市场中心转各民族由分散走向整体

市 场 形成 开辟后 有暴力色彩

基本

形成

18C 中期至

19C6、70

年代第一

次工业革命促成

以经济、军事实力建立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推销工业品,掠夺原料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贸易中心,火车与轮船使得各地联系更为便捷

强国攫取利益,先进思想及生产方式随之传播

最终 形成 19C 末20C

初第二次工业革命

推动

国际贸易、资本输出、人口迁移、武力逼迫或直接殖民统治等多种方式 国际贸易格局、规模及资本输出剧增,国际分工明显,欧美各国可从

世界范围获得原料、初级产品或倾销商品、进行投资,货币自由兑换,出现世界性经济危机

西方趋强,东方趋变,今日之全球化趋势已具雏形 十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外因 西方文明的强势影响

内因

政治 中国政府的改革的推动

经济

物质和科技发展的促进

思想 民主平等思想的带动 自身 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

十八、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于各领域变化的具体表现:

形体修饰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

变化

形式

变化 趋势

变化 原因

变化 意义

形体修饰

服饰 ①男:长袍马褂;女:上袄下裙→男:西服、中山装;女:旗袍

②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

观(鸦片战争以降,外国生活

方式的影响不断扩大,中西服饰并存的局面反映了清政府统治能力的渐趋衰弱;后来,资产阶级革命兴起,服饰变化也成为反清的宣言)

①中西合璧(中国文化根基深厚,在服饰领域表现出对异族文化兼收并蓄的能力) ②洋装流行,中装改良,服饰面料日趋多元化,由平面向立体发展 ①西式服饰传入的影响 ②清政府受民间影响,对官定服饰制度(主要为军装)的改革

③辛亥革命废弃彰显等级制度的清制服饰

④自由平等思想的传播

衣冠之治

→无等级差别、多元化

发型

剃发结辫→断发剪辫,开始流行分头或平头

辛亥革命后,结辫陋习彻底根除

①西方文化影响和刺激 ②结辫被赋予强烈的政治色彩,辛亥革命后政府正式颁令废除

③结辫在近代化生活中的诸多不便

中国人精神面貌在外观上焕然一新

足形

缠足→放足

根除较晚,且屡禁不止(数千年封建思想束缚,根深难除;缠足女子多足不出户,难以接触和①西方天赋人权、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②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③缠足行为本身于近代化生活的不适宜,尤其是对妇女身心健康的残害

男权压迫

→男女平等

接受新思想)

补充:①晚清末造,尤其是辛亥前夜,衣着、发型等形象不仅代表了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更代表了个人的某些政治倾向。②中山装造型均具有特定的政治含义。③晚清及民国时期,大商人、银行家以及政府要员等社会精英多流行一种中西合璧的穿着:绸缎长袍、西服裤,头顶圆形礼帽,足上是一双乌黑油亮的牛皮鞋。而大中学校的教师、学生等多习惯于上身穿阴丹士林布的长袍,下身穿西式裤子,脚穿布鞋,此种打扮,至民国中后期,成为知识分子的标志性服装。④近代意义的旗袍,大致起源于1920年代。之前,女装受日本影响较大,如女生白衫黑裙便蔚为风尚。后,旗袍借鉴西洋女装优点,加以改良,于1930年代造型趋于完美、成熟,终大行于世。今西人所称Chinese dress者,即指1930年代之旗袍。

礼仪风俗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

变化形式变化

趋势

变化

原因

变化

意义

礼仪风俗相见礼

跪拜、作揖,称大

人、老爷等→鞠

躬、握手,称先生、

君等

辛亥革命后民国建立

颁布法令废除旧礼仪

①晚清以降中外交往趋于频

繁,外国人来华渐多。②西方

平等、民主观念的广泛传播

身份的不平等→

人格的平等;体

现自由、民主、

平等、共和等精

婚嫁礼

父母之命,媒妁之

言→自由恋爱,幸

福婚姻,但近代中

国多数地区仍以

旧式婚俗为主

新旧杂陈,即婚俗变

化主要发生在通商口

岸的知识阶层及官宦

人家,广大内地和农

村地区几乎无所变

化,即使在通商口岸

和大城市也是新旧杂

陈,纳妾直至民国时

期也一直存在

①中西交往渐多,在与西式婚

礼的对比中,国人产生了简化

婚礼仪式的要求;②新文化运

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促

进了人们的觉醒

①重礼轻爱→重

爱轻礼

②体现男女平等

但城乡发展不平

丧葬礼

厚葬→文明、卫

生、简洁的西式丧

葬礼

相沿成习,变化最为

迟缓,仅仅在小范围

内革新

①19世纪中期以降,西式葬礼

优点渐为国人所注意;②晚清

部分官员对传统厚葬弊端有所

取缔;一些海归人士更是主动

采用西式葬礼;③辛亥后民国

政府颁令废除传统丧礼制度,

推动以开追悼会为主的新式丧

①铺张浪费,迷

信→无等级差

别,摒弃迷信;

②新式葬礼文明

卫生简朴

附:鸦片战争前后新旧婚俗对照表

旧式婚姻新式婚姻

1.父母之命,媒约之言

2.问名(互问庚贴,卜之)

3.会亲(即订婚)

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1.自由恋爱

2.订婚

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

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

7.娶亲

8.回门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

休闲娱乐在鸦片战争前后之变化

变化形式变化

趋势

变化

原因

变化

意义

传媒报刊

①19世纪出现近代报刊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纸

成为抢手货

③《申报》近代出版时间最长、

影响最大

④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

空前高涨

⑤新文化运动后,报纸在市民

阶层迅速普及

①“新闻”的观念

产生(太平天国)

②通俗性报刊渐为

各阶层民众所欢迎

③报刊渐成宣传政

治纲领和开展政治

斗争的工具

④读报成为民众生

活不可或缺的内容

①西方来华人

士的推动

②西学东渐,向

西方学习的思

想潮流

③新闻出版事

业的兴盛和印

刷技术的进步

(商务印书馆;

石印、铅印)

①及时传播时事信

息、娱乐生活,促

进科学知识普及,

开阔了人们视野

②宣传资产阶级维

新、革命思想,发

挥了教育启迪民众

的作用(报刊的出

现与当时政治形势

密切相关,报刊的

发展变化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社会的

发展变化)

电影

①19世纪末传入中国;未几,

国人便已开始自摄各种题材

的影片

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报纸

成为抢手货

③电影院出现(最初电影是在

戏剧茶园放映)

迅速成为民众喜闻

乐见的新式娱乐活

以活动画面表

现艺术,新颖且

包罗万象,富于

大众性

交通从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轿、

人力车船)向现代交通工具转

出现铁路、轮船航

运、航空、邮政、

电讯

外国资本的进

入,洋务运动开

展;政府投资

①促进了经济的发

展,改变了人们出

行和通讯手段

②转变人们的思想

观念,加强了同世

界的联系,使人们

生活更丰富多彩

饮食主餐

中式为主,引进西餐由沿海渐渐进入内

地,但变化较慢

饮食习惯受物

产条件、生活习

惯等影响

丰富了国人生活,

营养搭配更加合

理,提高国人生活

节奏

饮料

建筑中式为主,出现西式建筑北方以传统民居为

主,南方出现中西

合璧里弄

通商口岸、租界

开辟以及教堂

兴建的影响

西式建筑材料坚

固、安全,空间利

用率高,节省土地,

采光好,利于空气

流通

附:

1、大体而言,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可归结为如下三点:①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

......................................

的影响;②政府政策的推动;③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和世界潮流....................................。总之,中国近代社会生

活呈现出中西交汇的特点,这既是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的产物,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2、新潮冲击下的近代中国社会生活新事物:

服饰西装、中山装、旗袍、高跟鞋

饮食西餐馆、咖啡馆、西式茶室

建筑居住大院、里弄、高级公寓、别墅、花园洋房

文化报纸、期刊、电影

习俗断发、禁缠足、鞠躬、握手、新式婚礼、简洁葬礼

十九、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影响可简单表示为下图: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