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专题与综述

收稿日期:2009-10-09;修回日期:2009-11-10。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452840301003542);中山市科技计划项目(20092A203);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科研启动基金(408YKQ04)资助。

作者简介:黄增芳(1976-),河南鹤壁人,博士,主要从事水性高分子胶粘剂和高分子复合材料等方面的研究。E-mail :hzf105@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5055027.html, 通讯作者:瞿晓岳。

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黄增芳,谢

辉,马军现,刘常坤,瞿晓岳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化学与生物系,广东中山

528402)

要:综述了国内外几种丙烯酸酯乳液聚合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可聚合乳化剂作用下的乳液聚合、

核/壳种子乳液聚合、辐射乳液聚合及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介绍了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关键词:丙烯酸酯;可聚合乳化剂;核/壳种子;乳液聚合;辐射;聚氨酯中图分类号:TQ433.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849(2010)01-0053-05

0前言

乳液聚合技术起源于20世纪早期,30年代用于工业生产,目前乳液聚合法已应用于高分子科学和技术等重要领域中。在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四种实施方法中,乳液聚合与本体聚合、溶液聚合和悬浮聚合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1];乳液聚合可以综合几种聚合物的优良性能,是获得性能互补的复合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越来越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丙烯酸酯类树脂具有耐候性好、硬度高、涂膜光亮、耐热油性佳、耐臭氧性好和抗紫外线强等优点;而以乳液聚合为基础制备的水乳型丙烯酸酯胶粘剂是以水为连续相的,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无毒和环境友好等特点,已成为近几年对水性胶粘剂的研究热点。

近年来,为了制得性能优良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及其水乳型丙烯酸酯胶粘剂,相继开发了新的乳液聚合方法,其中可聚合乳化剂、核/壳种子、辐射以及聚氨酯(PU )/丙烯酸酯复配乳液聚合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领域。

1

丙烯酸酯乳液的聚合方法

1.1

可聚合乳化剂作用下的乳液聚合

传统的小分子乳化剂仅仅是通过物理吸附聚集

到单体或粒子表面的,由于容易发生迁移而影响产品的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和乳液的稳定性;而可聚

合乳化剂一端含有亲水基,一端为含有双键的疏水基,双键可以通过聚合连到聚合物表面,避免了乳化剂的迁移。由此,可聚合乳化剂被大量合成并得到广泛应用,制得的聚合物产品性能优良。

Soula [2]等合成出了带有烯苯基醇的可聚合乳化

剂[见图1(1)],用于丙烯酸(AA )单体乳液聚合时,可得到稳定的核/壳结构的乳液。Shaffei [3]等首次研究了具有不同结构的乳化剂对丙烯酸丁酯(BA )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乳液聚合动力学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具有直链结构的乳化剂[见图1(3)]比具有大体积结构的乳化剂[见图1(2)]得到的乳液的稳定性要差。Unzue [4]等以甲基丙烯酸(MA )为原料合成了乳化剂[见图1(4)]用于苯乙烯(St )、BA 、AA 的共聚合。当

m (St )∶m (BA )∶m (AA )=49.5∶49.5∶1时,所得到的三元聚合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大约为2℃,通过低速

连续加入单体,得到的乳液固含量为50%~55%。

Reb [5]等合成出了非聚合和可聚合间二苯甲酸衍生物乳化剂[见图1(5a )和图1(5b )],并将它们用于乳

液聚合;与传统的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相比,双官能团乳化剂[图1(5a )和图1(5b )]能够增加聚合物乳液的稳定性,并能得到较小粒径(40~80nm )的乳液。

马来酸酐型乳化剂不易发生均聚,从而避免了因均聚而降低其乳化效果。Sindt [6]等研究了含马来

中国胶粘剂

CHINA ADHESIVES

2010年1月第19卷第1期

Vol.19No .1,Jan .2010

53--

图1几种乳化剂结构

Fig.1Several emulsifier structure

酸酐基元的阴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进行St、BA和AA 共聚合,在合适的聚合条件下,聚合产率可达80%;当稳定的乳液合成后,继续加入乳化剂,乳胶的稳定性进一步得到提高。Zhu[7]等以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可聚合乳化剂[见图1(6)],将其用于醋酸乙烯酯(VAc)、BA和甲基丙烯酸六氟丁酯乳液聚合,得到的薄膜的稳定性和耐水性优于由传统乳化剂SDS制得的薄膜。Sun[8]等合成了一系列马来酸酐可聚合乳化剂[见图1(7)],用于VAc、BA和丙烯酸六氟丁酯乳液聚合,所得乳液粒径多分散系数(PDI)<0.1,与非聚合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乳化剂(CTAB)相比,乳液稳定性和耐水性都较好。

由于小分子乳化剂可以在聚合物产品表面发生迁移而影响了其性能,怎样利用可聚合引发剂、两亲聚合单体及可聚合乳化剂进行无皂乳液聚合,是乳液聚合的新发展方向;而可聚合乳化剂以化学键嵌到聚合产品上,从而改善了其耐水性、耐化学腐蚀性等一系列性能。但要制备出可与聚合单体共聚而本身难于均聚的高乳化效率的乳化剂,仍然是科技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问题。

1.2核/壳种子乳液聚合

种子聚合采用先聚合一部分单体得到乳液的核(种子),然后再次加入聚合单体和引发剂(不加入乳化剂,是为了避免了新乳胶粒的形成),继续在原来的核上进行聚合得到乳液的壳,以此制备出分布较窄的大粒径核/壳结构的乳胶粒。

Yu[9]等通过种子聚合制备出了一系列MMA/BA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结构的聚合物乳液,得到的乳液粒径在150~250nm之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证实了所得到的聚合物为交联共聚物。Tolue[10]等通过两步乳液聚合合成了丙烯腈(AN)-St-AA乳液,所得到的核层T g在-49.7~-58.7℃之间,壳层T g为104℃左右。Kang[11]等研究了MMA、丙烯酸乙酯(EA)和MA种子乳液共聚。结果表明:在第二阶段,乳液粒径从483nm增加到了829nm,并且大多数核/壳单体比从1∶2降低到了1∶15。Unzueta[12]等用阴离子和非离子混合乳化剂进行了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合成了MMA/BA共聚物;随着非离子乳化剂用量的增加,粒子数会更少,但聚合动力学行为没有受到影响。Plessis[13]等研究了BA种子半连续聚合,当原料处于缺乏状态时,凝胶的比例与引发剂浓度和单体加入速率无关;若增加引发剂浓度和单体加入时间,聚合物支化率将会增加而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将会减少。

核/壳乳胶粒的形成过程和结构形态仍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Zhao[14]等指出:BA首先在PVAc种子的外面形成,然后再迁移到PVAc的内部。Tang[15]等通过两步乳液聚合合成了聚丙烯酸乙酯(PEA)/聚苯乙烯(PS)和(PS/PEA)具有核/壳结构的IPN。网络Ⅰ(核层)聚合服从经典的乳液聚合模型(增速、恒速、降速三个阶段),而网络Ⅱ(壳层)聚合仅仅出现恒速和降速两个阶段。由此表明:网络Ⅱ聚合不再出现新的核,仅仅是在网络Ⅰ的基础上继续聚合的。Shen[16]等利用不同的链转移剂,通过连续的BA和AA两相种子乳液聚合制得了一系列的共聚物乳胶。动态光散射分析表明:在聚合物颗粒的生长过程中没有第二次晶核的形成,最后通过剥离强度和剪切强度分析了所得到的胶粘剂的特性。

核/壳乳液聚合,与传统的乳液聚合相比,制备出的乳胶粒粒径较大且分布均匀,用于胶粘剂时,有利于提高其剥离强度等综合性能;但是根据种子聚合机理,核/壳结构的乳胶粒的形成过程及结构形态仍是进一步要研究的问题。

1.3辐射乳液聚合

微波辐射代替常规加热方法进行聚合反应,有着内部加热、清洁、节能和体系易控制等优点。自从Murray[17]等首次将微波辐射应用到乳液聚合反应以来,研究人员在此领域做了许多工作。Wu[18]等通过γ-辐射聚合得到了MA、BA和丙烯酸酯的两性共聚物。结果表明:这一聚合体系为可控自由基聚合;将得到的共聚物用于St和BA的共聚乳化剂,所得到

m n

中国胶粘剂第19卷第1期n

m

54 --

的聚合物具有单分散性,其固含量为35%~45%。Zhang[19]等以γ-辐射在室温下引发BA微乳液聚合制得了微多孔聚合物材料,并研究了其形态结构和溶胀特性。

超声波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能量和波动形式,能通过液体介质向四周传播,产生超声空化现象;超声空化产生的一系列特殊的物理、化学效应,为各种化学反应提供了极为特殊的反应场所[20]。Ai[21]等以超声波辐射为引发源进行乳液聚合,合成了PS/PBA的接枝共聚物,所得乳液的颗粒粒径分布具有多分散性,粒径大小为25~250nm。另外,他们还以St和BA为基础,在超声波辐射作用下合成出了St和BA 共聚物。没有超声波辐射的作用,聚合便不能进行;随着乳化剂SDS、单体浓度、超声波强度和温度的增加,单体转化率将增加[22]。

21世纪,环保节能的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重视,清洁节能无污染的辐射乳液聚合,为乳液聚合提供了新的场所。在今后乳液聚合的研究和利用中,怎样利用辐射代替常规的加热方式,必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丙烯酸酯/PU复合乳液在胶粘剂中的应用

水乳型胶粘剂以水为连续相,具有成本低廉、安全无毒和环境友好等特点,近年来对水性胶粘剂的研究已成为胶粘剂的热点。Sakdapipanich[23]等研究了一种新的乳液聚合体系,以50%BA和15%EA(质量比)进行混合,混合后的聚合物乳液表现出较好的粘接性能。当EA在聚合后加入时,180°剥离强度最高为10.46N/100mm;而当EA在聚合前加入时,180°剥离强度最高为4.30N/100mm。Gower[24]等固定丙烯酸酯用量,并通过改变BA、丙烯酸异辛酯(2-EHA)和MMA等用量,制得了一系列丙烯酸酯压敏胶。结果表明:随着剥离速率的增加,剥离强度主曲线发生分散的程度变大;而随着BA含量的增加,剥离强度值也在增加[25]。Moghbeli[26]等采用BA、2-EHA和少量丙烯酸酯,制得了丙烯酸酯乳液压敏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2-EHA用量的增加,所得复膜胶的剥离-破裂强度降低;当w(2-EHA)>50%时,该强度才基本恒定。陈裕[27]等通过种子半连续聚合法,在乳液的种子聚合阶段加入松香作为打底,制备出一种快干型水性复膜胶;当共聚物的T g=-10℃时,剥离强度最高(为0.51kN/m)。

复合粘合剂产品有PU类、PA类和橡胶类等[28]。单一丙烯酸酯复膜胶具有耐水、耐碱性等优点,但不耐低温,耐油性也不高,具有热粘冷脆的缺点。PU胶粘剂因具有卓越的低温性能、较高的粘接强度、优良的柔韧性和耐水、耐油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纸塑粘合、塑塑粘合和铝塑粘合等包装材料领域中。

Du[29]等制备出了一系列水性PU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胶液的粘度、力学性能、耐热性和粘接强度等受n[二苯基甲烷-4,4′-二异氰酸酯(MDI)]∶n[1,6-己二异氰酸酯(HDI)]∶n[聚(己二酸-1,4-丁二酯)二元醇(PBA)]∶n[1,4-丁二醇(BDO)]比例的影响,提高n(MDI)∶n(HDI)或n(PBA)∶n(BDO)比例,将会增加PU胶粘剂的热稳定性。另外,他们制备了PS改性水溶性聚氨酯(WPU)胶粘剂。研究结果表明:合适的m(PS)∶m(PET)比例能够提高胶粘剂的机械性能、热性能、耐水性以及初粘强度[30]。Ren[31]等合成了PU改性AA的UV固化压敏胶。研究结果表明:增加黏性树脂的用量将会降低胶粘剂的储能模量和损耗模量,增加T g和剥离强度。

单一WPU胶粘剂的粘接力强,具有优越的弹性、耐磨性和耐低温性;但耐水性、成膜性不够好,机械强度不高,乳液稳定性、自增稠性和固含量等方面还满足不了包装复合膜的使用要求。IPN是一种新型的聚合物,具有优异的阻尼性、耐热性和高强度[32]等性能。

Athawale[33]等制得了PU/PA的杂化乳液,并对其进行了FT-IR和热失重(TG)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杂化比物理混合所得到的乳液,其PU和丙烯酸酯的相容性要好,以至于使其化学和力学性能都得到了提高。陈亚东[34]等采用WPU种子乳液与AA共聚的方法,制备了稳定的改性WPU胶粘剂乳液。结果表明:AA的共聚改善了WPU膜的耐水性、非极性基材之间的粘接力,用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作为复膜基材,其胶膜的T剥离强度可达8.38N/cm。

采用丙烯酸酯和PU复合技术制备的IPN乳液,可使制得的复膜胶既具有丙烯酸酯的耐水性、耐候性和耐光性,又具有PU良好的耐低温性、柔韧性以及粘接强度;这样,可将两者的优点结合起来,克服各自的缺点,发挥协同作用的优势,从而制备出性能优异的复膜胶。

3结语

(1)丙烯酸酯主链的碳链和各种各样的酯键,为聚合物提供了多种优良性能,如化学稳定性、耐候性、耐久性、硬度、柔韧性、溶解性和混溶性等。

(2)丙烯酸酯聚合物已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

第19卷第1期黄增芳等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55

--

应用[35]。2001年,美国罗门哈斯公司将其在欧美市场取得巨大成功的水性复膜胶引入中国市场,为中国的食品包装行业带来了一场环保革命[36]。

(3)近年来,将环保、安全和绿色水乳型胶粘剂用以代替有毒性污染的溶剂型胶粘剂,已成为胶粘剂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研究丙烯酸酯新的乳液聚合方法和制备性能优异的乳液,可推动其在合成涂料、纺织、造纸、卫生材料、洗涤剂、分散剂、絮凝剂、增稠剂、皮革和塑料助剂(特别是水性胶粘剂)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尤其是PU/丙烯酸酯复合乳液的开发,为制备耐水性、耐候性、耐光性、耐低温、柔韧性和高粘接强度的水性胶粘剂提供了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张军营.丙烯酸酯胶粘剂[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6.

[2]

SOULA O ,GUYOT A.Styrenic surfmer in emulsion copoly -merization of acrylic monomers (I ):Synthesis and charac -terization of polymerizable surfactants[J].Langmuir ,1999,15(23):7956-7962.[3]

SHAFFEI K A.The first study of the effect of surfmer back -bone structure on the stability and the course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butyl acrylate monomer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108(3):1949-1957.[4]

UNZUE M J ,SCHOONBROOD H A S ,ASUA J M ,et al .Reactive surfactants in heterophase polymerization (VI ):Synthesis and screening of polymerizable surfactants

(surfmers )with varying reactivity in high solids styrene-

butyl acrylate -acrylic aci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1997,66(9):1803-1820.[5]

REB P ,MARGARIT -PURI K ,KLAPPER M ,et al .Poly  ̄merizable and nonpolymerizable isophthalic acid deriva -tives as surfactants i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J].Macro -molecules ,2000,33(21):7718-7723.[6]

SINDT O ,GAUTHIER C ,HAMAIDE T ,et al .Reactive surfactants in heterophase polymerization (XVI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butyl acrylate-acrylic acid in the presence of simple maleate reactive surfactants [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0,77(12):2768-2776.[7]

ZHU MING-YUE ,QIAO WEI-HONG ,LIU HONG-ZHU ,et al .Synthesis of a novel polymerizable surfacta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vinyl acetate ,butyl acrylate ,veova 10,and hexafluorobutyl methacrylate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107(1):624-628.[8]

SUN YING -LI ,QIAO WEI -HONG ,LIU HONG -ZHU.Synthesis of a novel series of polymerizable surfactants and application i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J ].Poly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gies ,2008,19(9):1164-1167.

[9]YU HAI -BO ,PENG JING ,ZHAI MAO -LIN ,et al .Syn  ̄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poly (n -butyl acrylate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latex i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 -

works by radiation-induced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J].Radiation Physics and Chemistry ,2007,76(11-12):1746-1750.

[10]TOLUE S ,MOGHBELI M R ,GHAFELEBASHI S M.Prepa -ration of ASA (acrylonitrile-styrene-acrylate )structural latexes via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J].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9,45(3):714-720.[11]

KANG KAI ,KAN CHENG -YOU ,DU YI ,et al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soap-free poly (methyl methacrylate -ethyl acrylate -methacrylic acid )latex particles prepared by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J].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2005,41(3):439-445.[12]

UNZUETA E ,FORCADA J.Semicontinuous emulsion copolymerization of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n -butyl acrylate (1):Effect of mixed emulsifiers in seeded polymeri -zation[J].Polymer ,1995,36(5):1045-1052.[13]

PLESSIS C ,ARZAMENDI G ,LEIZA J R ,et al .Seeded semibatch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n -butyl acrylate.Kinetics and structural properties[J].Macromolecules ,2000,33(14):5041-5047.[14]

ZHAO KE ,SUN PEI -QIN ,LIU DA -ZHUANG ,et al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poly (vinyl acetate )/poly (butyl acrylate )core/shell latex in two-stage seeded semi -con -tinuous starv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J].Euro -pean Polymer Journal ,2004,40(1):89-96.[15]

TANG ER -JUN ,TIAN BAO -YONG ,FU CUI -YAN.Apparent kinetic study of latex interpene trating polymer networksP (ethyl acrylate )/P (styrene )and P (styrene )/P (ethyl acrylate )by two stag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J].Colloids and Surfaces A :Physico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Aspects ,2009,333(1-3):7-11.[16]

SHEN HEN-ZI ,ZHANG JI-YANG ,LIU SHUANG-JIN ,et al .Effect of the chain -transfer -agent content on the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adhesive properties of poly (n -butyl acrylate-co -acrylic acid )latexe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107(3):1793-1802.[17]

胡晓熙,陈文求,李小琴,等.微波辐射甲基丙烯酸甲酯与丙烯酸丁酯的乳液共聚合[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8,24(11):40-43.

[18]

WU ZONG -TAO ,ZHANG ZHI -CHENG.Poly (methyl acrylate )and copolymer of acrylic acid and butyl acrylate

中国胶粘剂

第19卷第1期

56--

Research progress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for acryla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dhesive

HUANG Zeng-fang ,XIE Hui ,MA Jun-xian ,LIU Chang-kun ,QU Xiao-yu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Zhongshan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Technology of China ,

Zhongshan 528402,China )

Abstract :Several kinds of preparation methods of acrylates emulsion ,including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based on polymerizable emulsifier ,core-shell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radiatio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and composite emulsion between polyurethane (PU )and acrylates ,were summarized at home and abroad.Their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adhesives were introduced and expected.

Keywords :acrylate ;polymerizable emulsifier ;core-shell seed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radiation ;PU

第19卷第1期黄增芳等丙烯酸酯乳液聚合及其在胶粘剂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prepared by γ-irradi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1,1-diphenylethen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in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7,105(6):3492-3499.[19]

ZHANG GUANG -XIANG ,XU XIANG -LING ,TANG JIAN -GUO ,et al .Formation of microporous polymeric materials by microemulsion radiation polymerization of butyl acrylate[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0,77(9):1989-1993.[20]徐继红,徐国财,王贞平.超声辐射丙烯酸丁酯无皂乳液聚合[J].化工新型材料,2006,34(3):27-29,42.

[21]

AI ZHAO -QUAN ,ZHOU QI -LONG ,GUANG RO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styrene-g -poly (butyl acrylate )copolymer emulsions with ultrasonic radiation (I ):Preparation technology and coagulum ratio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5,96(4):1405-1409.

[22]AI ZHAO-QUAN ,ZHANG HAI-RONG ,LIU QI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poly (WPSF-co -butyl acry -late )copolymer emulsion with ultrasonic radiation (II ):Monomer conversion rate and characterization[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9,113(5):3196-3201.

[23]SAKDAPIPANICH J ,THANANUSONT N ,PUKKATE N.Synthesis of acrylate polymers by a novel emulsion poly -merization for adhesive applications[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6,100(1):413-421.

[24]GOWER M D ,SHANKS R A.Acrylic acid level and adhesive performance and peel master-curves of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J].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B ):Polymer Physics ,2006,44(8):1237-1252.

[25]GOWER M D ,SHANKS R A.The effect of varied monomer composition on adhesive performance and peeling master curves for acrylic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4,93(6):2909-2917.

[26]MOGHBELI M R ,ZAMIR S M ,MOLAEE B.Resultant syn -ergism in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acrylic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s prepared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of n -butyl acrylate/2-ethyl hexyl acrylate/acrylic acid[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108(1):606-613.[27]陈裕,谢克难,兰玲燕,等.一种快干型水性复膜胶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胶粘剂,2008,17(1):31-34,43.[28]李俊,王瑞明,邓仕英,等.水乳性纸塑复膜胶的研究[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5,27(5):26-29.

[29]

DU HUI ,ZHAO YU -HUA ,LI QI -FENG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dhesive from MDI and HDI[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110(3):1396-1402.

[30]DU HUI ,ZHAO YU -HUA ,YIN NING ,et al .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waterborne polyurethane adhesives modified by polystyrene [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8,110(5):3156-3161.

[31]REN YAO -BIN ,PAN HUI -MING ,LI LONG -SI ,et al .Synthesis of polyurethane acrylates by hydrogenated castor oil and dimer-based polyester diol and study on pressure-sensitive adhesive[J].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 ,2005,98(4):1814-1821.

[32]陈宝铨,韩孝族,郭风春.聚环氧氯丙烷聚氨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互穿网络聚合物的相容性与力学性能[J].高分子学报,1996(4):399-404.

[33]ATHAWALE V D ,KULKARNI M A.Preparation and properties of urethane/acrylate composite by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echnique[J].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 ,2009,65(3):392-400.

[34]陈亚东,张慧波,孙向东.塑料复合膜用水性聚氨酯胶粘剂的合成与表征[J].包装工程,2008,29(6):43-45,51.[35]陶子斌.丙烯酸生产与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6]

伊峻.罗门哈斯在中国推广水性复合薄膜胶粘剂[J].聚氨酯信息,2003(3):15.

(责任编辑:杨谷湧)

57--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丙烯酸树脂胶粘剂配方10例 配方一、丙烯酸酯胶粘剂 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93 甲基丙烯酸1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27 二乙基苯胺0.15 过氧化甲乙酮0.1 环烷酸钴(5.0%—7.0%)0.06 配制工艺: 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0h以上。 应用: 用于铁、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粘接;用于有机玻璃等材料的粘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0.0MPa,有机玻璃>8.0MPa,聚碳酸酯>12.0MPa

配方二、丙烯酸酯黏合剂 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甲基丙烯酸甲酯100 甲基丙烯酸 6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模塑粉28 二乙基苯胺0.13 过氧化甲乙酮0.12 环烷酸钴(7%)0.07 丙烯酸 6 配制工艺: 按照配比依次准确称量各物料,在釜中搅拌均匀,在0.1—0.25MPa压力下,室温条件下,固化24h以上。 应用: 用于铁、铜、铝合金等金属材料的粘接;用于有机玻璃等材料的粘接;用于聚碳酸酯等材料的粘接。 剪切强度:金属材料>21.0MPa,有机玻璃>8.5MPa,聚碳酸酯>12.5MPa

配方三、丙烯酸酯胶 配方组成配比(质量份)乙二醇双甲基丙烯酸酯 6.0—8.5 甲基丙烯酸甲酯55 甲基丙烯酸丁酯12 氯丁橡胶 3 乙二醇-顺酐不饱和聚酯树脂 1 聚苯乙烯35 气溶胶0.8 石蜡0.3 双异羟丙基对甲基苯胺0.5 对苯二酚0.007 配制工艺: 该配方反应活性高,在上述组分中加入3%过氧化苯甲酰的DOP溶液(50%),即可在室温固化。 粘接铝合金和碳钢中,抗剪切强度均在30MPa以上。

常用胶粘剂

常用胶粘剂

常用胶粘剂 合成胶粘剂的几种分类 酚醛-氯丁橡胶胶粘剂 由树脂&tracelog=pd_info_promo" target="_blank">酚醛树脂和氯丁橡胶混炼胶溶于苯或醋酸乙酯和汽油的混合溶剂中配制而成的。由于初粘力强,又能在室温下粘接和固化,使用简便,所以应用较广,适用于粘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市售的商品有铁锚801强力胶、百得胶、JX-15-1胶、FN-303胶、CX-401胶、XY-401胶、CH-406胶等。 有机硅胶粘剂 它的主要组分是有机硅氧烷。它有优良的耐紫外线、耐臭氧、耐化学介质和耐潮湿,还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温柔韧性。它能粘接金属、玻璃、陶瓷等材料,特别能粘接通常不易粘接的硅橡胶、氟橡胶等。主要用于电子工业中的灌封、电器元件连接部位和接头处的密封,以防止灰尘和潮气等的侵害。还可作建筑工程的防水密封材料。有机硅胶粘剂分单组分、双组分、室温硫化和加热硫化等多种,室温硫化型的主要产品牌号有703、704、D-05、FS-203、GD-400等。 瞬间胶粘剂

是由α-氰基丙烯酸酯单体和少量稳定剂、增塑剂等配制而成的。这类胶组分简单,不用配料,能在常温常压下迅速固化,因此获得瞬间胶粘剂的美称。使用时,被粘物表面不需特殊处理,能满足工业自动化流水线的需要。它无毒,因而应用范围广,不仅适合粘接各种金属、非金属材料,还用于医疗方面的粘结。这种胶的缺点是不适宜于大面积和多孔材料的粘接。常用的是α-氰基丙烯酸乙酯,商品牌号为502胶,医用的α-氰基丙烯酸丁酯,商品牌号为504胶。 厌氧胶 该胶的主要成分是甲基丙烯酸双酯。它在室温、有空气时不能固化,排除空气(即无氧条件)就能迅速固化。根据不同需要,可加入引发剂、促进剂、增稠剂和染料等组分。它的主要用途是作螺纹的紧固密封和轴承的装配。对非活性金属,如不锈钢、锌、银等需加入促进剂以加速固化。它不宜粘接多孔材料和填充较大缝隙。产品分高、中、低档强度和粘度,牌号有铁锚300系列,GY-100、200、300系列,Y-150胶等。 聚醋酸乙烯酯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是醋酸乙烯的聚合物。它就是市售的白胶。这种胶粘剂能在室温下自干,化学稳定性好,容易跟填料、增塑剂等相互混合,粘接度可自由调节,有较好的早期粘接强度。它可以单独使

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

机械汽摩维修5分钟修复 改性丙稀酸酯AB胶,具有极优异的粘接性能,它是室温下固化而且定位速度很快,性能优良.本胶粘剂粘接材料广泛,可粘接钢,铁,铝,蟓胶,不锈钢ABS,PVC,玻璃,缺氧木,陶瓷,水泥,电木,木材料等同种或异种材料的粘接和互粘,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和各种机器零部件的修复,各种产品的胶接组装,薄形材料的结构和加强,铭牌,招牌,标识,装潢饰物的粘贴各种应急抢修和日常用品的修理. 可对金属,塑料,木材,混疑土等材料迅速粘接.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化工管路和贮罐,木工家具,灯具铭牌,玩具,日用杂品等粘接,勿需除油,使用方便. KUNSHENG上海坤盛粘合剂有限公司 环氧树脂AB胶 【产品特点】 1.本品为快速固化系列、透明粘稠状环氧树脂粘接剂; 2. 可低温或常温固化,固化速度快; 3. 固化后粘接强度高、硬度较好,有一定韧性; 4.固化物耐酸碱性能好,防潮防水、防油防尘性能佳,耐湿热和大气老化;5.固化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抗压、粘接强度高等电气及物理特性。 【适用范围】 1.凡需要快速粘接固定的电子类或其它类产品均可使用; 2. 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及工艺品、礼品的粘接固定,对于金属、陶瓷、木材、玻璃及硬质塑胶之间的封装粘接,有优异的粘接强度; 3.不适用于有弹性或软质材料类产品的粘接。

1. 要粘接密封的部位需要保持干燥、清洁; 2.按配比取量, A、B剂混合后需充分搅拌均匀,以避免固化不完全; 3.搅拌均匀后请及时进行注胶,并尽量在可使用时间内使用完已混合的胶液; 4.固化过程中,请及时清洁使用的容器及用具,以免胶水凝固在器具物品上。【固化后特性】 硬度Shore D ≥70 吸水率25℃ %24小时 < 抗压强度 kg/mm2 ≥50 剪切强度(钢/钢) kg/mm2 ≥13 拉伸强度(钢/钢) kg/mm2 ≥22 介电常数 1KHZ ~ 体积电阻 25℃ Ohm-cm ≥ ×1015 表面电阻 25℃Ohm ≥×1014 耐电压 25℃Kv/mm ≥16~18 【注意事项】 1.本品在混合后会开始固化,其粘稠度会很快上升,并会放出热量; 2.注意:该产品固化速度很快,请尽可能减少一次配胶的量!混合在一起的胶量越多,其反应就越快,固化速度也会越快,并可能伴随放出大量的热量,请注意控制一次配胶的量,因为由于反应加快,其可使用的时间也会缩短,混合后的胶液尽量在短时间内使用完; 3.有极少数人长时间接触胶液会产生轻度皮肤过敏,有轻度痒痛,建议使用时戴防护手套,粘到皮肤上请用丙酮或酒精擦去,并使用清洁剂清洗干净; 4.在大量使用前,请先小量试用,掌握产品的使用技巧,以免差错。 【储存与包装】 5.本品需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保质期十二个月,过期经试验合格,可继续使用; 6.包装规格为每组2、10或40kg,其中包含主剂1、5或20kg/桶、固化剂1、5 或20kg/桶。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

氰基丙烯酸酯类伤口快速胶粘剂研究进展[1657] 前言 伤口快速胶粘剂,是一种医用胶粘剂,而医用胶粘剂又可为两大类:一是适于粘连骨骼等 的硬组织胶粘剂,如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另一类是适于粘接皮肤、脏器、神经、肌肉、血管、粘膜等的软组织胶粘剂。一般采用α-氰基丙烯酸酯类为医用化学合成型胶(α-cyanoacrylate)或纤维蛋白生物型胶(fibringlue),如WBA生物胶粘剂。纤维蛋白生物型胶是从异体或自体血液中产生的,它富含纤维蛋白原和因子Ⅷ,对脆弱拟杆菌、大肠杆菌和金葡杆菌等有杀菌作用。耳鼻喉科专家们把这种蛋白胶用于各种动物和人的伤口上,结果令人满意。但是使用异体血制的蛋白胶有传染肝炎和爱滋病的可能性。自体血产品较安全,但不适合急症医治需要,因为要临时从伤员自己身上抽血制取纤维蛋白生物 胶再来粘合自己的伤口,这是很难做到的[2]。并且纤维蛋白生物胶粘合速度慢、强度不高,不适合紧急治疗,因而人们把注意力放在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研究上。 1 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的历史发展 1959年美国发明了Eastman910粘接剂(α-氰基丙烯酸甲酯)[3],它具有对玻璃、五金、橡胶、塑料等材料的快速粘连作用。Coover等人[4]发现它能粘结生物组织、被作为一类新型医用胶粘剂使用。20世纪60年代初生物粘接剂风靡一时,在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到70年代中期,世界各国对它的兴趣有所减弱,主要原因唯恐引起癌症。但20多年来,数以千万计的病例还没有发现产生肿瘤的后果。因此,目前国内外对医用胶粘剂的研究又活跃起来。在临床应用方面,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用于闭合创口、皮肤移植、管腔器官连接以及肝、肾、肺、脾、胰、胃肠道等损伤的止血。此外,眼科、骨科、口腔科都广泛地使用了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氰基丙烯酸酯类胶粘剂主要成分是长链酯单体,用于组织后,在室温下就能形成一层薄膜覆盖伤口。早期产品有引起局部炎症和骨

乳液胶黏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乳液胶黏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学校: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 专业:应用化学 班级:0921 姓名:杨刚 指导教师:哈伍族 乳液胶黏剂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本文简略阐述了丙烯酸酯乳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乳液的合成、研究进展及相关应用。 关键词:乳液胶黏剂、丙烯酸酯乳液、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乳液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s the acrylic acid emulsion, polyvinyl acetate emulsion, vinyl acetate copolymer emulsion synthesis of ethylene-research progress and related applications. Keywords: emulsion adhesive, acrylic acid emulsion, polyvinyl acetate emulsion, vinyl acetate,-ethylene copolymer emulsion 前言: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愈发重视,环境友好型产品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乳液型胶粘剂因具有无毒无害、无环境污染、不易燃易爆、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等优点而逐渐成为未来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可用于乳液型胶粘剂的聚合物包括丙烯酸及其酯类乳液、聚醋酸乙烯及其酯类(PV AC)乳液、醋酸乙烯-乙烯共聚物(V AE)乳液、丁苯乳液以及各种共聚型、接枝型、改进型乳液,广泛应用于建筑、涂料、纺织、纸加工、皮革、包装和木材加工等行业。 近年来,随着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原材料供应、质量的改善和乳化剂及助剂质量及品种的提高,我国乳液聚合物胶粘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产量和质量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1.聚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 聚内烯酸醋乳液型胶粘剂是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一种聚合物乳液胶粘剂,它一般是由内烯酸醋类和甲基内烯酸醋类共聚或加入醋酸乙烯醋等其它单体共聚而成。该胶粘剂耐候性、耐水性、耐老化性能特别好,并目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和很大的断裂仲长率[1]l,广泛用于包装、涂料、建筑、纺织以及皮革等行业。 1.1聚丙烯酸酯乳液合成工艺 将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丙烯酸羟丙酯按计量注入恒压漏斗中以备用,将十二烷基硫酸钠、OP-10、碳酸氢钠加入三口烧瓶中搅拌 5 - 10min,边搅拌边加入1/3的混合单体,搅拌5 - 10 min使单体充分乳化,此时可以看到三口烧瓶中小液滴开始增多,且没有颇色的变化;在恒温下开始滴加过硫酸铵和剩余的单体,乳液逐渐变成乳自色;剩下的原料在1.5h左右滴加完毕。升温到75左右恒温反应4 - 5 h自然冷却到室温,调节ph = 8 - 10,在0.045MPa下抽残余单体,出料,既得产品。 1.2 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进展 聚内烯酸醋乳液型胶粘剂是一类重要的乳液胶粘剂,其独到的特点是耐候性、耐老化性特别好,并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这类胶粘剂粘结强度高,耐水性

阳离子乳液聚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阳离子乳液聚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化工与材料学院 材化081—18 程如清

阳离子乳液聚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程如清 (大连工业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辽宁大连 116034) 摘要:本文简单的介绍几种比较主流的阳离子乳液的聚合方法,并且介绍了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在 造纸工业和纺织工业以及在建筑业的应用,并对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和发展作了 展望。 关键词:阳离子乳液聚合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应用研究进展 1. 引言 阳离子聚合物乳液对正负电荷具有良好的平衡性能, 用于纸张上浆剂[1, 2]、粘合剂[3,4]以及染印、钻井、化妆品、生物医学等领域[5- 7]。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基本特征是乳胶粒表面或聚合物本身带正电荷,早在60 年代阳离子乳液就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已有很多人从事这方面的研究, 在理论和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要赋予乳胶粒或聚合物正电荷, 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聚合方法。 2. 阳离子聚合物乳液的制备方法 2.1 常规乳液聚合法 用乙烯基单体、阳离子型乳化剂或高分子乳化剂, 在自由基引发剂或阳离子型引发剂作用下, 按常规乳液聚合法可以合成阳离子乳液。如sheetz[8]用十二烷基氯化铵作乳化剂, 在H2O 2- F3+e , pH= 2 中制得了稳定的阳离子聚合物乳液; Sarota 等[9]用十二烷基吡啶氯化铵作乳化剂, 加入少量的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 合成了稳定性良好的PSt 阳离子胶乳; 李效玉等[10]研究了利用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如聚乙烯醇,N ,N - 二甲基,N - 十二烷基,N - 苄基氯化铵,N - 甲基,N - 十六烷基吗啉硫酸甲酯季铵盐(CMM ) 等对合成的阳离子乳液的稳定性、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结果发现: CMM 作乳化剂, 聚合转化率最高, 乳液的稳定性最好。 2.2 转换法 转换法是用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两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某些阴离子胶乳进行转换而制备阳离子胶乳。如Heinz 等[11]采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阴离子聚苯乙烯、丁二烯胶乳进行转换, 得到了阳离子胶乳;B low [12,13]在研究天然胶乳与阴离子合成胶乳时, 考察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胶乳稳定性和胶粒表面电荷的影响, 发现加入阳离子乳化剂使胶乳的稳定性降低, 但是在搅拌下把稀胶乳加到过量的阳离子表面活化剂中, 非常成功地转换成阳离子胶乳; 恩知钢太郎[14]采用烷基取代胺与环氧乙烷的加成物为阳离子乳化剂, 对用转换法生产阳离子丁苯胶乳进行系统研究, 所用的乳化剂除具有同阴离子乳化剂混溶性好的特点外, 还可与胶乳微粒进行交联, 在该转换中, 乳化剂用量占胶乳中聚合物的3- 5% (重量) , 并且边搅拌边向阴离子胶乳(pH 为9- 12) 中定量加入浓度为30% 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然后将pH 值调到8 以下, 从而完成转换过程。 2.3 微乳液聚合法 微乳液聚合法是一种特殊的乳液聚合法, 合成的聚合物具有分子量分布窄、胶乳粒径小等特点, 通常利用可交联的功能单体作共聚单体, 以防止粘度增加

环氧树脂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_杨卫朋

环氧树脂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 杨卫朋,郝 壮,明 璐 (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陕西西安 710129) 摘 要:综述了环氧树脂(EP )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研究进展。介绍了EP 增韧方法[包括橡胶类弹 性体增韧改性EP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 )增韧改性EP 、聚硅氧烷(PDMS )增韧改性EP 、纳米粒子增韧改性EP 和超支化聚合物(HBP )增韧改性EP 等]及相关增韧机制。展望了今后EP 及其胶粘剂的增韧改性发展方向。 关键词: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改性中图分类号:TQ433.437:TQ3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2849(2011)10-0058-05 收稿日期:2011-05-26;修回日期:2011-06-24。 作者简介:杨卫朋(1987—),陕西咸阳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等方面的研究。E-mail :yangweipeng.883245@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5055027.html, 0前言 环氧树脂(EP )是指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两个环氧基团的高分子材料。EP 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能以各种形式(如增强塑料、胶接材料、密封剂和涂料等)广泛应用于诸多领域。未改性EP 固化物脆性大、耐冲击强度低且易开裂(韧性不足),从而极大限制了其在某些重点技术领域的应用空间。本研究重点综述了近年来各种改性EP 的增韧方法,其中绝大部分增韧方法可用于EP 胶粘剂的增韧改性。 1 增韧改性EP 及其胶粘剂 1.1 橡胶类弹性体增韧改性EP 1.1.1 有关橡胶类弹性体增韧EP 的理论 橡胶类弹性体是较早用于增韧EP 的方法之 一。早期的增韧理论有Merz 等[1]提出的能量直接吸收理论和Newman 等[2]提出的屈服膨胀理论。早期的理论虽能解释某些试验现象,但不能普遍获得人们的认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早期理论基础上,建立了初步的橡胶增韧理论体系。目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增韧理论有Bucknall 等[3-4]提出的银纹-剪切带理论。该理论认为橡胶颗料在增韧体系中发挥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应力集中中心诱发大量银纹和剪切带;二是控制银纹的发展,并使银纹终止而不致发展成破坏性裂纹。银纹尖端的应 力场可诱发剪切带的产生,而剪切带也可阻止银纹的进一步发展;大量银纹或剪切带的产生和发展要消耗大量能量,故材料的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另外,影响较大的是Kinloch 等[5]建立的孔洞剪切屈服理论认为:裂纹前段的三向应力场与颗粒相固化残余应力的叠加作用,使颗粒内部或颗粒/基体界面处破裂而产生孔洞;这些孔洞一方面产生体膨胀,另一方面又由于颗粒赤道上的应力集中而诱发相邻颗粒间基体的局部剪切屈服;这种屈服会导致裂纹尖端钝化,进一步达到减少应力集中和阻止断裂的目的。 1.1.2橡胶弹性体的类型 目前用于增韧EP 的反应性橡胶及弹性体主要包 括端羧基丁腈橡胶(CTPB )、端羟基丁腈橡胶(HTBN )、端环氧基丁腈橡胶和聚硫橡胶等。Chikhi [6]等用端氨基丁腈橡胶(ATBN )改善EP 的韧性,并对其热力学性能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 g )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ATBN 的引入能显著改善EP 体系的韧性,其缺口处的冲击强度从0.85kJ/m 2增至2.86kJ/m 2,无缺口处的冲击强度从4.19kJ/m 2增至14.26kJ/m 2;其增韧机制是局部塑性剪切变形、T g 降低所致。赵祺等[7]以内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为固化剂,用聚硫橡胶增韧EP 。研究结果表明:加入20%聚硫橡胶后,EP 胶粘剂的拉伸弹性模量、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断裂能量和冲击强度分别增加了27%、34%、 22%、48%和330%;聚硫橡胶增韧EP 胶粘剂的综合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但其动态模量降低、T g 下降。 中国胶粘剂 CHINA ADHESIVES 2011年10月第20卷第10期 Vol.20No .10,Oct.2011 58--642() DOI:10.13416/j.ca.2011.10.015

细乳液聚合最新研究进展

第49卷第8期2019年8月 涂料工业 PAINT&COATINGS INDUSTRY Vol.49 No.8 Aug.2019细乳液聚合最新研究进展 钟瑞英,付长清%申亮 (1.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涂料与高分子系,南昌330013; 2.江西省水性涂料工程实验室,南昌330013) 摘要:随着高分子合成技术的迅速发展,乳液聚合法的发展创新趋势较为明显,其聚合过程对 商品聚合物的生产至关重要,所制备出的聚合物乳液可直接用作水性涂料和胶粘剂等。文中具体介 绍了细乳液聚合体系的设计方法、聚合过程及稳定机理,重点综述了近年来细乳液聚合在高固含量 细乳液制备、纳米复合材料制备(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及聚合物空心球或 微球制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细乳液聚合;应用;制备;进展 中图分类号:TQ630. 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312(2019)08-0081-07 doi:10. 12020/j.issn.0253-4312. 2019. 8.81 Recent Progress in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Zhong Ruiying,Fu Changqing,Shen Liang (1.Department of P olymer and Coating ^Jiangxi Science&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Nanehang330013, China;2.Jiangxi Waterborne Coatings Engineering Laboratory,Nanchang330013, China)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polymer synthesis technology,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s more obvious.Now it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is more important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mercial available polymers.The emulsion can be directly used for waterborne coatings and adhesives,etc.The preparation technique,polymerization process and stabilization mechanism of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 system were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focusing on the recent progress of minie—emulsion polymerization in the preparation of high solid content polymer mini-emulsion,nanocomposite(fluorescent polymer nanoparticles,organic/inorganic nanocomposites)and hollow or microspheres polymer wa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Key words :minie-mulsion polymerization;application;preparation;development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Lehigh大学的Ugelstad 等学者发现m,在乳液聚合中乳胶粒生成的主要方式 可以为珠滴成核,但单体珠滴必须分散得足够细。在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助稳定剂十六醇 (CA)/十六烷(HD)的共同作用下,通过强力的均化作 用,可以把单体分散成单体珠滴直径为亚微米(50?*500 nm)级的细乳液,并提出了新的粒子成核机理—在亚微单体液滴中引发成核'开发了细乳液聚 合技术。 与常规乳液聚合相比,细乳液聚合在体系中引 进了助乳化剂,并采用了微乳化工艺(简称MP),这样 使得原本较大的单体液滴(直径1 〇〇〇?5 000 nm)被 [基金项目]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拔尖人才项目(2016QNBJRC00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63011) *通信联系人

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有机硅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肖凯斐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机电信息系,陕西省西安市710032) 摘要 :综述了有机硅胶粘剂的组成、种类、性能及其应用,并对硅橡胶胶粘剂在粘接性、导热性、固化性能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叙述。 关键词 :硅橡胶硅树脂有机硅压敏胶胶粘剂 Study on high temperature-resistant anaerobic adhesive Xiaokaifei (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North Institut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han'xi Province,Xi'an 710032) Abstract: The compositions, categories, properties and applications of organosilicon adhesives were reviewed. Moreover , the bonding ability, heat conductivity and curing of silicone rubber type adhesive w ere introduced. Keywords:Silicone rubber Silicone resin Organosilicon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Adhesive 有机硅材料是一类性能优异、功能独特、用途极广的新材料,是高分子新型材料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研究进展 综述了静电植绒胶、复合织物胶、纸塑复膜胶以及压敏胶用丙烯酸酯乳液的配方和工艺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的发展方向做了展望。 标签: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工艺;进展 环丙烯酸及其酯类易和其他单体进行乳液共聚合,制备能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乳液胶粘剂。丙烯酸及其酯类的聚合物有优良的保色、耐光、耐氧化性、耐候性以及对紫外线的降解作用不敏感等优点[1],广泛运用于工、农业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2]。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各国颁布了许多环保法规,促使胶粘剂朝着新型、环保和高性能方向发展。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虽然环保,但也存在耐水性差、粘接强度不高等问题。目前主要的改性方法包括聚合方法改性[3~6]、交联改性[7~14]、有机硅改性[15,16]、增粘树脂改性[17,18]、含氟改性[19,20]等。 本文主要对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用于纺织的静电植绒胶和复合织物胶,纸塑覆膜胶以及压敏胶的配方和工艺进行了综述。 1 纺织用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 1.1 静电植绒用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配方和工艺 静电植绒是利用带有电荷的物体在高压静电场中发生相斥或相吸的物理特性而实现的,具有独特装饰效果,且工艺简单、成本低、适应性强。近年来,我国科研工作者开发了多种静电植绒产品。如阎绍峰[21]等研究了静电植绒用丙烯酸酯乳液合成中单体、乳化剂、交联剂、引发剂的种类及用量对产品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较适宜的配方(表1)。聚合工艺采用纯单体滴加法,所合成的乳液带蓝色荧光,固含量为35%~45%,pH值为4~5,贮存期6个月。 由丙烯酸酯乳液胶粘剂耐老化和耐气候性优良,应用广泛,但手感和湿牢度较差。王春梅[22]通过选择合适的单体、交联剂、聚合方法,研制了具有柔软手感和优良牢度的自交联静电植绒粘合剂RN。其软单体32%(以下均为占单体总量的质量分数),硬单体3%,自交联单体1%,丙烯酸2%;阴/非离子乳化剂(质量比为1∶1.5)4%;引发剂0.3%;反应温度80~82 ℃,反应时间1.5 h;搅拌速度为150 r/min。所制得的柔软型静电植绒粘合剂RN,经工厂试验手感比其他胶粘剂优越。林先核[23]采用纯单体滴加法,选用丙烯酸异辛酯(2 - EHA)作为软单体之一,也成功合成出性能符合静电植绒要求的植绒胶,用该胶生产的植绒布手感舒适、布料挺括、耐磨、耐擦洗。此外,为了使静电植绒胶在低温下能够正常使用,车广波[24]等人以丙烯酸类单体和环氧树脂为原料,OP和十二烷基

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改性研究进展

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论述了影响第2代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的气味性、耐热性能、耐水性能以及贮存稳定性能的主要因素以及改善胶粘剂性能的研究进展。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提出改善丙烯酸酯结构胶性能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气味;耐热;耐水;贮存稳定性 1975年美国杜邦公司率先开发出了第2代丙烯酸酯胶粘剂(SGA)[1],随后ITW、Loctite、lord等公司也陆续开发出拥有自己特色的SGA产品。国内对于SGA开发起步略晚,但经过一段时期的技术积累,产品性能已与国外品牌相当。如北京天山、湖北回天、上海康达、烟台信友等,也都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SGA产品。由于SGA具有快速固化、粘接强度高、柔韧性好、适应性强等优点,已在电子、航天等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2,3]。 虽然第2代丙烯酸酯胶粘剂(SGA)用途广泛,但它还存在具有刺激性气味、柔韧性不佳、耐湿热老化性能差等问题。许多研究者对于SGA改性作过相关报道[4,5],在此基础上,结合作者研发SGA的经验,本文主要从改善SGA的气味性、耐热性能、耐水性能、贮存性能等方面提出新的有效方法,为研究者提供有益的技术参考。 1 改善气味性 第2代丙烯酸酯结构胶主要由丙烯酸酯单体、增韧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和稳定剂等组成,也会根据不同用途加入增韧剂、增稠剂、触变剂、填料和颜料等其他助剂[6]。在这些组成中,易挥发的丙烯酸酯单体是SGA气味的最主要来源,其他助剂也会含有少量挥发性溶剂,增加SGA的气味性,但由于使用量较少,这里不做详细分析。 对于丙烯酸酯单体的气味性,常规判断方法都是从嗅觉上直接感知气味的大小,但会因人的嗅觉差异而造成判断误差。过去很多研究者大都从单体沸点的角度去区分单体气味的大、中、小[7,8],而本文将从蒸汽压角度来考量单体的气味性。 液相中物质的分子可以从液相进入气相,该种特性称为挥发性。在相同的温度下,不同的纯物质蒸汽压是不同的。蒸汽压大者,为易挥发物质,其挥发性较大;反之蒸汽压小者,为难挥发物质,其挥发性较小。表1为单体蒸汽压与气味的关系。 表1 单体的蒸汽压与气味关系 单体 蒸汽压(25℃)/mmHg 气味性 苯乙烯 6.210 大 甲基丙烯酸甲酯 5.530 大 甲基丙烯酸乙酯 4.840 大 甲基丙烯酸羟乙酯 0.364 中 甲基丙烯酸环己酯

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

改性丙烯酸酯胶粘剂(胶粘剂) 机械汽摩维修5分钟修复 改性丙稀酸酯AB胶,具有极优异的粘接性能,它是室温下固化而且定位速度很快,性能优良.本胶粘剂粘接材料广泛,可粘接钢,铁,铝,蟓胶,不锈钢ABS,PVC,玻璃,缺氧木,陶瓷,水泥,电木,木材料等同种或异种材料的粘接和互粘,适用于汽车,拖拉机和各种机器零部件的修复,各种产品的胶接组装,薄形材料的结构和加强,铭牌,招牌,标识,装潢饰物的粘贴各种应急抢修和日常用品的修理. 可对金属,塑料,木材,混疑土等材料迅速粘接.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机械,化工管路和贮罐,木工家具,灯具铭牌,玩具,日用杂品等粘接,勿需除油,使用方便. KUNSHENG上海坤盛粘合剂有限公司 环氧树脂AB胶 【产品特点】 1.本品为快速固化系列、透明粘稠状环氧树脂粘接剂; 2. 可低温或常温固化,固化速度快; 3. 固化后粘接强度高、硬度较好,有一定韧性; 4.固化物耐酸碱性能好,防潮防水、防油防尘性能佳,耐湿热和大气老化;5.固化物具有良好的绝缘、抗压、粘接强度高等电气及物理特性。 【适用范围】 1.凡需要快速粘接固定的电子类或其它类产品均可使用;

2. 广泛应用于电子元器件及工艺品、礼品的粘接固定,对于金属、陶瓷、木材、玻璃及硬质塑胶之间的封装粘接,有优异的粘接强度; 3.不适用于有弹性或软质材料类产品的粘接。 1. 要粘接密封的部位需要保持干燥、清洁; 2.按配比取量,A、B剂混合后需充分搅拌均匀,以避免固化不完全; 3.搅拌均匀后请及时进行注胶,并尽量在可使用时间内使用完已混合的胶液; 4.固化过程中,请及时清洁使用的容器及用具,以免胶水凝固在器具物品上。【固化后特性】 硬度Shore D ≥70 吸水率25℃%24小时<0.15 抗压强度kg/mm2 ≥50 剪切强度(钢/钢)kg/mm2 ≥13 拉伸强度(钢/钢)kg/mm2 ≥22 介电常数1KHZ 3.8~4.2 体积电阻25℃Ohm-cm ≥1.35 ×1015 表面电阻25℃Ohm ≥1.2×1014 耐电压25℃Kv/mm ≥16~18 【注意事项】 1.本品在混合后会开始固化,其粘稠度会很快上升,并会放出热量; 2.注意:该产品固化速度很快,请尽可能减少一次配胶的量!混合在一起的胶量越多,其反应就越快,固化速度也会越快,并可能伴随放出大量的热量,请注意控制一次配胶的量,因为由于反应加快,其可使用的时间也会缩短,混合后的胶液尽量在短时间内使用完; 3.有极少数人长时间接触胶液会产生轻度皮肤过敏,有轻度痒痛,建议使用时戴防护手套,粘到皮肤上请用丙酮或酒精擦去,并使用清洁剂清洗干净; 4.在大量使用前,请先小量试用,掌握产品的使用技巧,以免差错。 【储存与包装】 5.本品需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密封保存,保质期十二个月,过期经试验合格,可继续使用;

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现状

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的研究现状 环氧树脂对各种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热固性高分子材料等具有优良的粘接性,适应性强,不含挥发性溶剂,不需加压即可固化,且固化收缩率低,耐环境性好,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通常环氧树脂胶粘剂是以主剂和固化剂分开的双组分包装形式提供应用。在环氧树脂中配合固化

剂,会立刻开始反应,随时间推移粘度上升,经过适用期达到不能使用为止。但是双组分混合给使用带来不方便,有以下缺点:增加了包装和贮运的麻烦;双组分胶粘剂使用时,混合比例的准确性和均一性将影响粘接强度;在树脂和固化剂混合后使用时间短。胶粘剂中固化剂种类不同其使用期不同,如脂肪胺类为数十分钟,叔胺或芳香胺类为几小时,酸酐类为一天至数天,不能长期存放;配置的胶液若不能及时用完会造成浪费。由于粘度随时间上升,改变了操作工艺性,不能用于自动粘接。而单组分胶粘剂避免了上述缺点,它可以使胶接

工艺简化,并适于自动化操作。将固化剂和环氧树脂混合起来配制单组分胶粘剂,主要是依靠固化剂的化学结构或者是采用某种技术手段把固化剂对环氧树脂的开环活化暂时冻结起来,然后在热、光、机械力或化学作用下使固化剂活性被激发,进而使环氧树脂迅速固化。目前国内外市场出售的单组分环氧树脂胶粘剂几乎都是采用潜伏性固化剂或自固化性环氧树脂,产品的形态有液态、糊状、粉末状和膜状。具有实用价值的单组分环氧胶粘剂主要有以下几种:湿气固化型;微胶囊包覆型:将固化剂封人微胶囊内,与环氧树脂混合后

不会发生固化反应。成膜物质有明胶、乙烯基纤维素、聚乙烯醇缩醛等。胶囊靠加热或加压而破裂,固化剂和环氧树脂便发生反应;潜伏性固化剂型:使用在规定温度以上才能被活化发生反应的热反应性固化剂,包括中温固化型及高温快固化型;阳离子光固化型。 1 单组分环氧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1 1湿气固化型

丙烯酸胶水的配方参考

丙烯酸胶水的配方参考资料 for PM Bath/Sink 1.快固丙烯酸酯结构胶配方技术 一个强有力的氧化还原体系是室温下产生活性自由基这个活性自由基是引发聚合的先决条件,引发剂必须与促进剂、助促进剂有效的组合才能发挥作用。常用的有机过氧化物和固化促进剂的组合体系如表1所示。 表1常用的有机过氧化物和固化促进剂的组合体 过氧化物、促进剂的添加量也对胶的固化速度和机械性能有显著影响,见表2。 表2过氧化物、促进剂的添加量对凝胶时间的影响

注:表中所列数据是在25℃条件下试验所得,基料为甲基丙烯酸甲酯60份,甲基丙烯酸10份,ABS树脂30份 2.专利信息&资料 2.1一个决定固化产物基本性能的单体组合一般选用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羟乙酯或甲基丙烯酸羟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混合,添加5%~20%的甲基丙烯酸可改善胶的固化速度;添加甲基丙烯酸双酯如三缩四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等可提高胶层的交联程度;用(甲基)丙烯酸异辛醇酯、丙烯酸十八烷基酯等代替甲基丙烯酸甲酯,可得到基本无味的产品,但胶的固化速度和强度下降许多。 2.2嵌段、接枝共聚物或高分子弹性体的制备与选用胶黏剂中添加弹性体如氯磺化聚乙烯、氯丁橡胶和丁腈橡胶、热塑性聚氨酯和ABS、SBS等聚合物,可显著改善胶液的脆性,并且可增加胶液黏度。这样一方面可使氧气在胶液中的扩散受阻,保证链增长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由于高黏度也将使长链自由基的活动受阻,链终止速率相对变小,而单体可自由扩散,不断在长链由基上进行链增长反应,结果链增长速率相对较大,自加速作用提前出现,引起聚合速率和分子量迅速上升。但胶液黏度也不易过高,黏度过高不利于单体和引发剂的扩散,固化速度反而会减小。 胶液的快速固化与贮存稳定性矛盾的解决在主剂中加入过氧化物引发剂,虽说在室温下活性较低,但由于其中含有易聚合的丙烯酸酯单体,ー般难于达到20℃下保存半年,这其中根本的问题在于体系中的过氧化物能否在贮存条件下不分解而稳定下来,为此用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作为高效稳定剂,既能保证贮存稳定性,又不影响固化速度。其使用量为总量的0.01%~10%,聚合引发剂:稳定剂=2:1(质量)是可取的。也有加入锌、镍、钴的乙酸盐、丙烯酸盐或加入甲酸、乙酸、甲基丙烯酸的铵盐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贮存稳定性。 3.快固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典型配方分析与配方技术

种子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种子乳液聚合的研究进展 邵谦1,2*,王成国1,郑衡2,王建明2 (11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济南250061; 21山东科技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青岛266510) 摘要:种子乳液聚合法因具有乳液稳定性更好、粒径分布窄、易控制等优点,在乳胶粒子设计及制备各种功能性胶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制备高固含量乳液及具有核壳结构乳液的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本文综述了 近年来种子乳液的聚合工艺、聚合机理,包括接枝机理、互穿聚合物网络机理、聚合物沉积机理、种子表面聚合 机理和离子键合机理等,以及种子乳液聚合在乳胶粒子设计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影响种子乳液聚合 的各种因素。 关键词:种子乳液;乳液聚合;粒子设计 传统的乳液聚合制得的聚合物乳胶粒粒径一般较小,且粒径分布较宽,不能满足特殊需要。20世纪70年代,Williams[1]根据苯乙烯种子乳液聚合动力学和溶胀等数据首先提出了核壳理论。80年代日本神户大学的Okubo[2]教授提出了/粒子设计0的新概念,在不改变乳液单体组成的前提下改变了乳胶粒子的结构。 与其它方法制备的乳液相比,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的乳液具有稳定性更好、粒径分布窄、易控制等优点。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技术可以容易地制得不同结构的胶乳,是制备高固含量乳液最常见最简便的方法,也是实用化的制备各种功能性胶乳的重要方法之一[3,4]。本文就近年来种子乳液聚合的工艺、机理研究及在乳胶粒子设计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影响种子乳液聚合的各种因素。 1种子乳液聚合工艺 种子乳液聚合法是核壳型乳液的典型制备方法,形成的高聚物一般是均聚物或共聚物,所以制备方法和通常的乳液聚合工艺基本相同[5]。根据壳层单体的加入方式,可以分为间歇法、溶胀法、半连续法、连续法。间歇法是按配方一次性将种子乳液、水、引发剂、乳化剂、壳层单体加入到反应器中,升温至反应温度进行聚合。溶胀法是将壳层单体加入到种子乳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溶胀一段时间,然后再升温至反应温度后加入引发剂进行聚合。Ugelstad[6]介绍了一种制备单分散性胶乳的两步溶胀法,制备出新型的核壳粒子。半连续法是将水、乳化剂和种子乳液加入到反应器中,升温至反应温度后加入引发剂,然后再将壳层单体以一定速度滴加进行聚合。连续法是在搅拌下将单体、引发剂加入到种子乳液中,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连续地滴加到溶有乳化剂的水中进行聚合。工业上普遍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 种子乳液聚合过程中易产生新胶粒,不利于乳液的稳定及最后的性能。为了避免新胶粒的产生,可以采用如下三种方法: (1)进行胶粒增长反应实验,严格控制反应体系的加料速度,维持聚合体系的单体转化率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使聚合体系处于/饥饿0状态; (2)在合成时尽量少用乳化剂,第一步的胶粒增长反应过程中可采用无皂乳液聚合; (3)采用加入油溶性引发剂的方法予以避免。 作者简介:邵谦(1964-),女,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分子材料合成方面的研究; *通讯联系人,Email:gss620818@1631com.

超低温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超低温胶粘剂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对超低温胶粘剂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概述了改性环氧树脂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關键词:超低温;改性环氧树脂;环氧封端聚氨酯;胶粘剂 超低温胶粘剂是指工作在深冷环境(低于-160 ℃)下并具有足够粘接强度的胶粘剂,作为一种深冷环境中的连接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人造卫星[1]、超导磁体、绝热杜瓦[2,3]、LNG[4]、深冷液体的贮箱设备以及核能等领域。超低温胶粘剂由于工作环境苛刻,除了具有一般胶粘剂常温下的粘接强度、适用期、黏度等常规性能外,还必须在超低温环境中保持足够的粘接强度、韧性、耐腐蚀性、耐磨性以及抗疲劳性等,有些甚至要求良好的真空密封性。目前超低温胶粘剂按照基体材料,主要可分为:改性环氧胶粘剂、聚氨酯胶粘剂及其他类型胶粘剂。 1 环氧及改性胶粘剂的研究 环氧胶粘剂具有许多优点,如价格低、粘接强度高、化学稳定性好、耐腐蚀、收缩率低等,是目前综合性能较好的胶粘剂,因此广泛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等工程领域[5]。但由于未改性的环氧树脂固化后交联密度高,呈三维网状结构,不易通过胶层结构变形来缓解应力集中,从而使固化物存在胶层脆,剥离强度低,耐冲击性差,容易开裂等缺点,故未改性环氧在超低温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6,7]。因此通过对环氧树脂进行增韧改性,使其应用于超低温领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 环氧增韧改性方式主要有:聚醚胺、改性芳香胺等柔性固化剂增韧环氧;多官能团环氧树脂、端环氧基聚氨酯等增韧环氧;添加橡胶弹性体、尼龙纤维、刚性粒子等增韧环氧。通过对环氧增韧改性改善环氧树脂在超低温下的脆性,从而提高超低温下的力学性能。 1.1 柔性固化剂增韧环氧树脂 韩孝族等[8]用自制的柔性固化剂并配以固化促进剂对双酚A型环氧树脂进行增韧,制备出一种在超低温下使用的胶粘剂,该胶粘剂在液氮(-196 ℃)下的剪切强度(特种合金)能达到5.88 MPa,并将粘接好的试样经过高低温循环(在70 ℃烘箱中放置2 h,取出后立即放入液氮中,0.5 h后取出再放入70 ℃烘箱中,循环6次)和温度冲击试验(在80 ℃烘箱中放置10 min,取出后立即放入液氮中3 min,再回到80 ℃,为一个循环,经过27个循环)后,元件仍粘接牢固,且具有很好的真空密封效果,可用于绝热杜瓦瓶。 胡小龙等[9~11]用间苯二甲胺和聚醚胺作为混合固化剂,含柔性聚醚链段固化剂使其在超低温下具有一定韧性;芳香胺固化剂可使其在高温仍具有较高的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研究进展

doi:10.3969/j.issn.1009-1815.2012.03.014 第30卷第3期2012年9月 胶体与聚合物 Chinese Journal of Colloid &polymer Vol.30No.3Sep.2012 丙烯酸酯聚合物具有独到的耐气候性及耐 老化性能,并且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以及防紫外线老化,其粘接强度高,耐水性好,因而有着广泛的应用。乳液胶黏剂可以兼顾水溶性和溶剂型胶黏剂的优势,并且在制备方面有着较强可控性,是胶黏剂的重要发展方向。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黏剂具有价格便宜、毒害小、工艺性好、单体选择性广、其乳液黏度变化范围宽、流变性可控性强等诸多优点,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材料包装、织物整理、压敏胶、建筑用胶以及纸张制造等各行业[1]。本文对近年来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 1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研究 聚丙烯酸酯是一类具有多种性能的、用途广泛的聚合物,其乳液一般是以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为主要单体,与甲基丙烯酸酯单体、苯乙烯、丙烯腈等共聚形成乳液。对聚合物的结构或聚合方法加以改进,可使得改性后的丙烯酸酯胶黏剂性能更加优异[2]。1.1有机硅改性 有机硅树脂具有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和耐水性能,利用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类乳液胶粘剂改性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有机功能烷氧基硅烷作为粘合促进剂和交联剂,广泛用于胶粘剂、密封胶和涂料等领域。潘守伟等研究了一种专用于水性体系的有机硅烷Wz-A 在水乳型聚丙烯酸密封胶中的应用,这种水性硅烷可以在不改变产品稳定性的情况下显著提高密封胶的力学性能和粘接性能,Wz-A 的添加量在0.8%~1.6%较为合适[3]。温振华等通过乳液聚合法,用羟基硅油与硅烷偶联剂A-151和KH-570对丙烯酸酯进行化 学改性,借助硅烷偶联剂中的碳碳双键和硅氧烷结构将羟基硅油与丙烯酸酯连接起来,结果发现,通过KH-570改性后的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在各项性能上都有明显的提升[4]。由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端基为乙烯基的硅烷偶联剂开环聚合,制得了乙烯基改性有机硅乳液。在反应温度为80℃、催化剂为十二烷基苯磺酸、硅烷偶联剂为A-151时候,制得的核-壳乳液中乙烯基改性有机硅乳液单体转化率高、乳液稳定性好。将该乳液作为种子乳液用于聚丙烯酸酯乳液的改性,可以制得一种柔软性好、色牢度佳的涂料印花胶黏剂[5]。 1.2环氧改性 将丙烯酸酯与环氧树脂接枝共聚,在固化剂作用下使环氧基团发生交联,可以使体系最终形成以环氧树脂交联网络为骨架,丙烯酸树脂贯穿其中的互穿网络结构。这种改性后的聚丙烯酸酯乳液兼具环氧树脂强度高、粘附性好和丙烯酸酯耐候性优、柔韧性好等特点[6]。邓爱民等采用核-壳聚合技术,环氧树脂的质量分数为30%、共聚物玻璃化温度为243.15K 时,可以制得可固化性乳液压敏胶,固化后对铝合金的粘接强度可达10MPa ,调整环氧树脂的比例以及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可以改变压敏胶的性能[7]。将环氧树脂加入到聚合体系中,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出环氧树脂改性醋-丙乳液胶粘剂,胶粘剂的粘结强度、成膜性能、涂膜硬度和耐玷污性均得到了不 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研究进展 蔡鑫 彭育胡萍孙争光* (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武汉430062)摘要:综述了聚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的改性研究及应用进展,展望了其发展前景。关键词:聚丙烯酸酯乳液;胶黏剂;改性;应用中图分类号:TQ433.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815(2012)03-0141-04 收稿日期:2012-02-25 基金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0CDB04704);功能材料绿色制备与应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作者通讯:孙争光(1973-),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聚合物乳液及有机硅材料的研究.E-mail:sunshine@https://www.wendangku.net/doc/4b15055027.html,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