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课 课时跟踪训练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单元 第10课 鸦片战争课 课时跟踪训练

[课时跟踪训练]

(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

解析:仔细阅读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知,本材料以比较的方式说明大炮的危害不如鸦片。

答案:A

2.右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虎门销烟”。这一

事件的伟大历史意义在于()

A.宣告了中国禁烟运动的彻底胜利

B.遏制了毒品泛滥给中国造成的危害

C.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D.中国取得了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史实的理解能力。虎门销烟最重要的历史影响是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决心。

答案:C

3.下图是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景,这一事件及此后可能出现的历史情景是()

A.清朝官员普遍为政府放弃“闭关锁国”政策而庆幸

B.中国皇帝认为《南京条约》影响很坏而一直不批准它

C.消息传到英国,英国商人为中国全境通商举杯祝贺

D.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解析:结合《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分析,《南京条约》规定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为此,中国政府派出专员与英国商定进出口货物的税率。

答案:D

4.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在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到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洋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竟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A.丑化了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证英军纪律严明

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解析: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虽不一定客观全面,但作为第一手历史资料,却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夷兵抢夺十三洋行,正是反映了英军的掠夺本性,材料对清军军纪败坏的反映应该是真实的,因此也谈不上丑化了清朝军队,恰恰反映了清军战败的原因。

答案:D

5.马克思称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题干“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可推断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火烧圆明园。

答案:B

6.马克思说:“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文中的“好处”是指俄国()

A.得到大量战争赔款B.取得许多通商口岸

C.在中国内地开设工厂D.割占中国大量领土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所以它得到的好处比其他国家要多得多。

答案:D

7.右面漫画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揭示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A.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签订的

B.是英国侵略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C.说明清政府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政权

D.使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主题的把握能力。图中的“平等谈判”,但手中握枪是关键信息,说明清政府被迫签订,它恰恰揭示了这一条约的不平等性质。

答案:B

8.从本质上看,英国侵略者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都是为了()

A.使鸦片贸易走私合法化

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

C.占领中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D.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造成经济损失

解析: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目的是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

答案:C

二、非选择题(18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

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些点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

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

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1)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他们又想通过“修约”达到什么目的?(6分)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了?具体有哪些内容?(8分)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的关系。(4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结合所学知识去归纳答案。

答案:(1)不满足既得利益。进一步扩大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2)得到了。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等。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教案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海禁”与“闭关锁国” 一、明清以前,封建政府基本采取对外开放政策 决定这一政策的基本因素有三:一是国家强盛,经济、文化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二是海陆交通发达,航海技术进步;三是封建统治阶级实行开明政策。这种对外交往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政治、军事、外交往来;经济贸易往来;科技文化交流和发展。 二、明清时期,对外政策由开放转为闭关自守 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和专制统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闭关自守政策,即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1)主观因素:①从明朝中后期开始,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古老的中国封建制度开始走向衰落。封建统治者只能依靠强化君主专制、加强特务统治、大兴文字狱等手段来维持封建统治,封建统治者害怕和拒绝任何新事物的传入。②几千年来,我国经济结构是小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在落后闭塞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出因循守旧、虚骄自大和闭关自守的思想。

(2)客观因素:①从明中期到清前期,中国先后遭到外国骚扰和侵略:沙俄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倭寇侵扰东南沿海,葡萄牙占据澳门,荷兰侵占台湾。为了防御外国侵扰,封建统治者采取了消极的“闭关自守”政策。②清政府建立了对全国的统治后,各地反清斗争持续不断,东南沿海一带的反清斗争更是此起彼伏。尤其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同东南沿海和流亡海外的反清志士保持密切联系,为“反清复明”而斗争。这也 是清政府实施闭关政策的一个客观原因。 三、闭关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①一定程度上对外来侵略有某种民族自卫作用,保护了封建自然经济。②严重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阻碍了国内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③影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造成了经济技术的落后,导致近代中国大大落后于西方,出现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局 面。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B.私田的大量出现 C.政府为了增加税收D.土地兼并严重 2.下列关于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A.形成于春秋时期 B.封建地主占有全国大部分土地 C.明朝政府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D.历朝封建政府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农民利益 3.“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基本国策,其经济基础是()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B.封建君主专制 C.封建中央集权D.民贵君轻 (二)能力提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优质教案

第16课伟大的抗日战争 【新课导入】 以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组在纪录片《中国远征军》录制过程中关于“你听说过中国远征军吗?”的街头随机采访导入新课:当年数十万远征军将士为保家卫国而埋骨异域,可他们大多数人至今无法魂归故里。抗战的烽火硝烟过去不及百年,我们的脑海里却已无丝毫关于他们的记忆,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民族的悲哀! 【新课教学】 一.走进历史之日军罪行 1946年5月到1948年11月,由美苏中等11国法官组成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审理,国际检察局向法庭提交了对日本战犯的起诉书。 设问:你认为国际检察局会起诉日本战犯在二战尤其全面侵华战争时期触犯哪些罪名? (学生自主学习P74-P75页并简单归纳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北平制造_______,也称_______,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爆发,也是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开端,抗战进入战略防御阶段。 2.1937年8月13日,制造_______,进攻上海。 3.1937年12月,攻陷南京后,对_____和平居民进行_____。 4.1941年河北省丰润县_______惨案。 5.在中国东北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即_______,用活人进行实验。 教师: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了卢沟桥事变,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迫使国民政府投降,又制造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从而威逼南京。这幅图反映的是八一三事变后,遭到日机轰炸后的上海南站的情景,图中一个幼儿孤独的坐在废墟中哭泣,他的亲人在轰炸中应该不幸离他远去。而这幅图则是日本国内媒体《东京日日新闻》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这些铁一般的事实正是当年国际检察局起诉日本战犯的三大罪名(破坏和平罪、杀人罪、普通战争罪及反人道罪)共55项罪行之一部分(见下图)。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 10课鸦片战争试题含解析

2018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 争试题含解析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题号 易中 鸦片战争1、23、4、7 战火再燃65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复习提纲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知识网络结构】: 【背景知识与单元线索】 1、“中国近代史”:指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划分标准:社会性质),开始于1840 年鸦片战争,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止时间及标志)在这个时期,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革命任务及性质),因领导阶级不同,又分为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者的分水岭1919 年的五四运动。 2、基本线索: ①中国遭受外来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1840-1901):包括四次战争及五个不平等条约。 ②中国各阶级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包括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 ③图示 旧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840 1842 1851 1856 1858 1860 1864 1894 1895 1900 1901 1911 1919 侵略战争鸦片第二次甲午八国联 战争鸦片战争战争军侵华 不平等条约《南京》《天津》《北京》《马关》《辛丑》 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示意图 1919 1921 1924 1927 1931 1934 1936 1937 1945 1946 1948 1949 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五四中共成立第一次南昌红军七七日本三大 运动(一大)国共合作起义九一八长征事变投降战役 【专题总结】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发动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近代列强侵华战争简表(1) 名称时间发动者影响 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国、法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日本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美俄日法 德意奥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境地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1937-1945年日本 2、强签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2018版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 鸦片战争练习试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鸦片战争 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政府公然违背国际道德,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其直接目的是( ) A.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B.腐蚀清政府的官员 C.抢占市场和掠夺原料 D.为发动战争寻找借口 解析:A 鸦片战争前的半个多世纪,英国向中国猖狂走私鸦片是因为在正常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急需扭转对华贸易逆差,A 项正确。 2.(2017·辽宁大连期末)据不完全统计,从1689年到1839年,清朝官方正式记载的涉外司法诉讼约有39起,这些案件多数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外国人自审案件也有11起。这说明当时( ) A.外国已经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 B.统治者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

C.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 D.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 解析:B 根据材料,在1689~1839年这段时间的涉外司法诉讼本应全由中国政府依照本国法律审理,但有较多由外国人自行审理,这说明当时清政府缺乏近代司法主权观念,B项正确。外国攫取在华领事裁判权是通过1843年的《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获得的,A 项错误;材料中体现不出中国的涉外法律相对西方先进,也没有体现涉外司法诉讼以贸易纠纷为主,C、D两项错误。 3.(2017·山东潍坊期末)1840年12月,琦善照会英方:“其书写禀帖(下级呈上级文书)、谕帖(上级给下级的手令)者,本系历久成规……今既据请存体面,虽系体制攸关,然称谕者,不见增荣;称禀者,不见受辱……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这体现了( ) A.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 D.清政府长期奉行的外交文书范式有了改变 解析:D 鸦片战争对清政府的触动不大,没有产生清朝统治者完全放弃天朝上国心态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容,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爆发后仍严格使用“禀谕”格式与材料中“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不符,故C项错误;从“即不用禀谕,亦尚可行”可知清政府改变了以往的外交文书范式,故D项正确。

1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必修1历史第四单元试题 1.(2011年湖南期末)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1年银川期中)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4.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5.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6.(2011年徐州模拟)“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天京变乱 D.黄海海战 8.(2011年山东师大附中期中)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试题:第16课 抗日战争 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抗日战争 编者选题表 1 (2017·天津滨海期末)《新中华报》发文称“蒋氏的谈话,指出了团结的深切意义,承认了共产党人在全国的合法地位”。这一文章出现的背景是( ) A 国民党“一大”召开 B 国民大革命开始 C 抗战的全面爆发 D 国共间十年对峙 解析:C 国民党“一大”召开时及国民大革命开始时蒋介石并非国民党的最高领导人,故A、B两项错误;抗战全面爆发需要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合作,团结抗日,故C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期间,国民党多次“围剿”共产党的根据地,并不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故D项错误。 2 (2017·浙江湖州期末)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在亲自审定的《第三战区作战指导计划》中指出:“该战区以扫荡□□敌军根据地,并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为作战指导之基本原则。”句中□□处应填入( ) A 南京 B 上海 C 太原 D 武汉 解析:B 根据材料“粉碎在沿江沿海登陆取包围行动之敌,以达成巩固首都及经济策源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为对淞沪会战的指导,其中心为上海,B项正确。 3 (2017·云南昭通期中)1937年太原会战期间,八路军一二九师奇袭了日军的阳明堡机场,有力地支援了正在忻口前线阻击日军的国民党中央军。这说明( ) A 八路军成为抗战的主力 B 国民党抗战完全依赖八路军

C 太原会战成为国共合作的典范 D 国共之间已经没有任何矛盾 解析:C 题干体现了国共合作抗战,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的抗战,故选C。A、B、D 与材料和史实不符,故排除。 4 (2017·河南洛阳期末)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淞沪会战 C 平型关大捷 D 百团大战 解析:D 通过材料中“华北”“主动”等信息可以判断这是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拔掉敌人据点近三千个。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D 项正确。 5 (2017·贵州贵阳月考)1942年初,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进入缅甸作战。中国军队开辟国外战场的直接目的是( ) A 营救被困英军 B 对日军形成包围 C 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D 配合英美军队反攻日军 解析:C 注意题干中“直接目的”这一限定,为了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中国军队入缅作战,故选C。 6 日本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在当年的综合战果报道中指出:“敌大半为中共军,与蒋军相反,在本年交战1 5万次中,和中共的作战占七成五。在交战的200万敌军中,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在我方所收容的19 9万具敌遗体中,中共军也占半数。”这表明(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连续溃败 B 国民党放弃了抗战 C 日本灭亡中国计划被粉碎 D 敌后战场作用重大 解析:D 日军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作战占了七成五,“半数以上也都是中共军”说明敌后战场的存在,消耗了日军大部分精力,其作用非常巨大,D项正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必修1第10课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18世纪到19世纪前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展,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随着生产力的飞速提升,英国对于海外市场的需求更加迫切。鸦片战争以前,英国已建立了东方殖民体系,拥有广袤的领土,无尽资源和庞大人口的中国,成为英国拓展海外市场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目标。鸦片战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两次鸦片战争及其严重后果。沙俄侵犯中国大片领土。 2、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必然性、鸦片战争的侵略性、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3、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历史条件分析法,历史辨证法。 2、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民族英雄,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 2、通过史实树立历史责任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御侮

必先自强的道理,确立积极进去的人生态度 基本知识点 (1)熟悉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了解列强的罪恶行径。 (2)识记《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天津条约》的内容,认识这些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本课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次鸦片战争发生的背景、原因,战后丧失的主权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分析中国战败的原因。 难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叙述与讲解,分析图表,史料解读,问题探究 知识结构 西方国家的侵略 ①1840年以前,英国等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 ①战前中国与世界差距 ②战前正当贸易中国的出超地位 ②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鸦片战争,以武力打开了中国门户 ①《南京条约》签订

高中历史 人教版 必修1第四单元 第10课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重点难点 列举1840~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 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1.掌握1840~1860年西方列强发动的两次 鸦片战争的背景、结果。 2.初步掌握两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深远 影响。 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西方发展: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工业革命,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2)中国衰落: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3)鸦片走私:英国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概况:道光帝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大量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英国政府决定借机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深化理解鸦片战争前中英社会比较 英国中国 政治 确立资本主义制度,处于资本主义 上升时期 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阶级矛盾激化,危 机四伏

经济完成工业革命,经济迅速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思想思想文化活跃,近代科技领先世界文化专制,闭目塞听,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外交推行殖民扩张政策闭关锁国,封建保守 军事船坚炮利,战斗力强装备陈旧,军备废弛,战斗力弱 综合国力世界工业强国落后的农业国 概念辨析出超、入超、贸易顺差、贸易逆差 出超即贸易顺差,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入超即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进口贸易总额大于出口贸易总额。 判断正误 虎门销烟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 ) 解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其资本主义发展而要打开中国市场,中国禁烟只是其直接原因即导火线。 二、鸦片战争 1.过程 (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鸦片战争爆发。 (2)扩展:1841年初,英军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3)结束:1842年8月英军侵入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 2.结果: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商定等。 3.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概念辨析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独立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和“半封建”都有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内涵。 2.片面最惠国待遇 指缔约国一方得以均沾对方给予第三国的一切条约权益,但并不给予对方对等利益。最惠国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单元测试题

高中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题第四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个小题2分,共50分) 1.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记亿万千。……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下列对材料的主旨的理解正确的是() A.揭示了鸦片输入的危害 B.说明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因吸烟,中国死亡亿万千人 2.右图为南京静海寺陈列馆最独特的陈列品——警世钟,钟体的正面“警世钟”三个 大字赫然醒目;钟的背面镌有钟的灵魂千古训条“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香港回归之夜,155下的奋力撞击,震荡着古老的南京城。下列与该警世钟有关的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 ) A.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1842年的《南京条约》割香港地区给英国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南京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屈辱 3.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侵略者先后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 京条约》,其中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协定关税 B.公使驻京 C.割让土地 D.开放口岸 4.某班小组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结果出 现以下四种理由,你认为最恰当的理由是()A.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D.担负起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5.从内容上看,《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共同的局限性表现在() ①不能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②带有强烈的小农意识③只学 习西方先进技术④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纪念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百年的邮票,以下关于 这张邮票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这张邮票发行于1953年 ②他描绘的主要是金田起义 ③定都天京可能是画面的主要内容 ④画面中可能涉及拜上帝教的内容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2013年7月23日,日本首相声称登陆钓鱼岛附近岛屿以显示在中日主权纷争中的立 场,引起海内外华人的愤慨。中日钓鱼岛主权之争的历史渊源始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二十一条》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6课《抗日战争》知识点总结

第16课抗日战争 日本侵华大事记(20世纪30年代前) 19世纪60年代侵略台湾 1894—1895年发动侵华甲午战争 1897年参与瓜分中国,将福建作为势力范围 1900年参加八国联军侵华 1904—1905年日俄战争,将侵略势力扩张到我国东北 一战期间日本对德宣战,侵略山东, 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一、日本侵华原因 1.日本: (1)经济危机使日本资本主义发展陷入困境,法西斯政权希望通过对外战争摆脱困境(2)“大陆政策”(蓄谋已久)[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4515068012.html,] 2.中国: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奉行不抵抗政策,正在忙于剿共,对日本蓄谋已久的战争未做好准备(有机可乘) 3.国际:英法美的绥靖政策(国际环境宽松) 二、20世纪30年代日本制造主要的侵华事件?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一?二八事变袭击上海 在中国东北扶植伪满洲国 华北事变威逼平津(标志: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2.全面侵华:1937.7.7卢沟桥事变 [来源:学|科|网Z|X|X|K] 三、全民族抗战

1.开始标志:卢沟桥事变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原因 (1)决定因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推动因素:抗日救亡运动运动不断高涨的推动[来源:学.科.网] (3)主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倡议、主导和积极促成 3.全民族抗战的史实 (3)国外战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①目的:确保滇缅公路这条国际交通线 ②战果:中国远征军救出被围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初,在英美军队配合下,中国远征军击败侵缅日军。 四、日本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杀 1937.12 2.潘家峪惨案 1941 3.七三一部队

高中历史高一必修一试题:第16课_五四爱国运动_word版含解析

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 巩固提能?夯实双基宁编者选题表 一、选择题 1. 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说:“中国人民从巴黎决议的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了一个整体。”这段话评价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 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 C.义和团运动 D.太平天国运动 解析:A “巴黎决议”是巴黎和会的决议,“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 合成了一个整体”指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而引发的“外争国权,内惩国 贼” 的五四运动,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2. (2017 ?山东青岛期末)“青岛问题未及,福州交涉又起。某国恃强凌弱,骄横蔑 视公理。一面提倡国货,一面仇物抵制……国民皆用国货,何惧强邻无理。”这首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戊戌变法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解析:D 通过材料中“青岛问题” “强邻”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事件是五四运动。 3. (2017 ?辽宁大连期末)梁漱溟说:“我算是北京大学的一个人,这一次被捕学生 中间,也有我的熟友我的意思很平常,我愿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 ...... 在道理 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 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据此可知,梁漱溟认为() A. 应该在法律框架内认识该事件中的学生行为 B. 学生的爱国行为虽然突破法律,但值得肯定 C. 曹、章罪大恶极,学生侵犯他们,合情合理 D. 五四运动中的学生行为推动革命进入新阶段 解析:A 从材料中“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纵然曹、章罪大恶极,在罪名未成立前,他仍有他的自由。我们纵然是爱国急公的行为,也不能侵犯他,加暴行于他”说明梁漱溟认为学生的行为即使是爱国的,但也是违法的,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0课

第四单元第十课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有(B) ①土地高度集中,农民丧失土地现象十分严重②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③军备废弛,军纪败坏④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A.①②③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④ [解析]由教材知识可知,①②③④均反映了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状况。故答案为B 项。 2.(2018·海口高一期末)历史课上,老师给学生出示了下列材料,其反映了(B) B.这是清王朝长期以来闭目塞听的表现 C.中国没有做好战争准备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D.英军的真正目的是武力威慑清政府 [解析]A、C两项说法错误,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制度。D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故选B项。 3.(2018·海南学业水平测试)史学家陈旭麓说道:“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这场战争是指(A) A.鸦片战争B.火烧圆明园 C.虎门销烟D.第二次鸦片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阶段特征的再现能力。计算时间为1514+325=1839,能够得出此时中国被侵略的战争是A项。B、C、D三项不符合以上特征。 4.历史题材的漫画可以形象地再现历史,从某种程度上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基本立场和思维角度。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C)

①漫画的作者可能是中国人②《南京条约》是在平等基础上签订的③中英两国在鸦片战争中的胜败④作者意在表达对外国侵略的不满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结合漫画中英国入手里拿着枪以及清朝官员大汗淋漓等内容可知,该漫画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质,即清政府是在鸦片战争战败的前提下被迫与英国侵略者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据此排除含有②的选项,答案为C项。 5.(2018·北京学业水平测试)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这说明中国丧失了(C) A.领土主权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D.关税主权 [解析]在正常情况下,外国人在中国触犯了法律,应受中国法律的制裁,题干所述事实明显与此相违背,这说明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践踏。 6.(2018·南京高一检测)不平等的《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在浙江开放的通商口岸是(D) A.杭州B.温州 C.镇海D.宁波 [解析]《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其中位于浙江的是宁波,故选D项。 7.(2018·潮州高一统考)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C) A.鸦片贸易合法化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D.获得最惠国待遇 [解析]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要打开中国市场,而只有大大降低关税,才能满足其对华商品输出的需求,故选C项。 8.(2018·北京西城区高一测试)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天平天国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太平军北伐、西征、东征;太平天国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重建领导核心;后期防御战;天京陷落。 (2)理解:太平天国迅速发展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的空想性。 (3)运用:探究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讲析培养其系统的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使学生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重点与难点 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太平天国领导者洪秀全的塑像及洪秀全的《吟剑诗》:手持三尺定山河,四海为家共饮和。擒尽妖邪扫地网,收残奸宄落天罗。东西南北敦皇极,日月星辰奏凯歌。虎啸龙吟光世界,太平一平乐如何。

这首诗表达了洪秀全要领导农民推翻清朝反动统治的决心。洪秀全出身于农民家庭,曾经和千千万万个学子一样,他的理想是希望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然而,我们并没有在清朝的官员中见到他的身影,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走上反清的道路,是什么原因使他可以一呼百应,又是什么原因使他可以成为太平天国的精神领袖呢? 新课学习 一、金田起义 展示材料: 材料一英国棉纺织品于1840年至1845年的五年之间,输入量增加了四倍多。究其原因,其货物美价廉也! 材料二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大量外流。平均每年外流白银3500万两,约占清政府全年财政收入的二分之一。银价继续上涨,1838年,白银一两可换铜钱1600文,1849年已涨到2350文。 材料三腐败的清政府,为支付2000万元战争赔款和弥补战争中7000万元的军费开支,极力进行搜刮,不断加捐加税。“贪官甚于强盗,酷吏无异虎狼,民之财尽矣,民之苦极矣!” 材料四广西地瘠民穷,水、旱、蝗灾不断,灾害严重。 设问:有人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你是如何理解的? I归纳: 1.直接原因:自然灾害; 2.间接原因:外国侵略; 3.根本原因:阶级矛盾激化; 过渡: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洪秀全用什么来发动群众呢? 4.洪秀全的准备:创立“拜上帝会”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在面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冲击了通商口岸及附近地区的传统经济结构,造成了一部分手工业者的破产;鸦片输入量连年激增,白银外流更为严重,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影响;鸦片战争的战费和赔款分摊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鸦片走私的原因和虎门销烟的概况。 (2)掌握鸦片战争爆发的概况、《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3)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影响。 2 理解和运用 (1)通过鸦片战争发生的历史背景和经过学习、探究,学生能够对鸦片战争的性质、原因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认识,澄清和批驳在这一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和谬论,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批判的能力。 (2)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史实,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能够全面认识问题的能力以及借鉴别人观点、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情境再现:鸦片战争前后的东西方社会的差异。 (2)多种途径获取信息,运用信息说明自己观点的方法。 (3)师生讨论,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鸦片战争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面临严重危机的时刻,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进行殖民扩张不可避免的结果。 (2)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以掠夺为目的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对中国来说,这场战争完全是一次反抗侵略的自卫战争。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鸦片战争为后人提供的宝贵教训。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是每个青年学生的历史重任。 (3)被称为“万园之园劳的圆明园,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火烧圆明园是侵略者对中国文化的摧残,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悲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第一幅巨型浮雕,就是虎门销烟的激动人心的场面。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之举,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华民族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标志着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伟大起点。为什么说虎门销烟是正义之举?鸦片输入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危害?英国为何会以此发动鸦片战争?为何中国会失败?它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鸦片贸易与当今的毒品走私有何区别? 新课学习 一、虎门销烟 国内: ①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②政治日益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③军纪松散,军备废弛; ④闭关自守,沉醉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 (2)国际: ①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法美等国工业革命相继发展; ②资本主义列强疯狂对外扩张,夺取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鸦片走私 英国为扭转对华正常贸易逆差,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致使中国白银大量外

高中历史必修1笔记第10课 鸦片战争

第10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硝烟 1.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相继开展工业革命,有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的需要。 2.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体,土地高度集中,闭关锁国 3.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西鸦片 4.白银外流,摧残身心 5.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硝烟,英借端发动侵华战争 二.鸦片战争 1. 1840年6月—1841年初,侵入广东海面,沿海北犯,后南下广东 2. 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清对英宣战 3. 1841年初—1842年8月扩大侵华 4. 1842年8 月,抵达南京下关江面,签订《南京条约》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银元 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英商进出口关税由双方商定 影响: 给中国带来巨大屈辱和灾难 从此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 1. 原因: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直接原因:英法美提出修约以扩大侵略权益,被清政府拒绝 2. 第一阶段(1856 - 1858) 1856年英法攻陷广州,进逼天津 1858年与英法分别签订《天津条约》 ①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②赔偿巨额白银 ③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④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3. 第二阶段(1858 - 1860) 不满进京换约路线,再起冲突 攻陷北京、天津,火烧圆明园,咸丰帝逃往热河 1860年与英法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①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一区给英国 ④对英法赔款增至800万两白银 ⑤美俄乘机强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俄趁机抢占大量北方大量领土 4. 影响: 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严重侵害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前言: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急需拓展海外市场,获得生产原料,因此不断向海外扩张,1840年之前,已侵占了孟加拉,新加披,缅甸,阿富汗等地,在东方的殖民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中国已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 总结: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比较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巨变) 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 社会性质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经济结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国家主权独立国家,享有完整主权领土、关税、司法、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 主要矛盾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对外关系闭关锁国被迫对外开放 革命任务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结论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7课《解放战争》教案

《解放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重庆谈判、全面内战、三大战役、北平谈判和渡江作战;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局特点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的教学,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历史现象揭示事物本质的能力; (4)通过解放战争中敌我力量变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用辩证的方法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5)通过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在合作与交流中探究问题。教材中提到的探究的重要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是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在教学中努力教会学生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注意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能基本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初步对所学习内容能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中共以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重,尽力争取和平。中共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确立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历史的选择。 (2)通过对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史实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不可屈服的,中共是领导人民抗战的坚强核心,以此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并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共的思想感情。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三大战役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难点 中共如何应对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两大政治力量——国民党和共产党,政治信仰不同,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两党从合作走向对抗,从争取和平民主走向内战,决定中国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斗争在政治战线和军事战线上同时进行。 新课学习 一、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烽烟不断,人民一直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民生凋敝、苦不堪言。现在抗战胜利了,苦难应该到头了吧,应该可以在民主和平的环境建设家园了吧。然而遗憾的是,一个人却在磨刀霍霍,积极准备发动内战。这个人就是蒋介石。当然蒋介石也知道民心不可违。正当他为了战争借口冥思苦想的时候美国特使赫尔利向蒋介石献计:“蒋委员长可否给毛泽东发个电报,邀他来重庆共商国是。如果他拒绝,你可以接二连三地发电报邀请他,充分显示你的诚意。如果毛泽东明确表示不来重庆,拒绝和谈,你就可以向全世界宣布,共产党不要和平。你就可以大加讨伐,而不负任何责任。”蒋介石闻听此言,眼前一亮,觉得此计甚妙。决定采取这一假和平,真内战的策略。连续三次电邀“特请毛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同时摆出一副“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这样一种关心民生疾苦的嘴脸。 【问题探究】蒋介石喊和平只是一个幌子,为什么蒋介石还要三次电邀毛泽东谈判?其电邀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提示:一方面是迫于舆论的压力。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制造舆论欺骗中国人民,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另一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导学案

第10课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86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再认再现的主要史实有:虎门硝烟、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的签订,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签订。②再认再现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过程,理解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③通过引导学生对鸦片战争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进行内容、危害等方面的深入比较分析,培养、提高学生比较、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本课的图片、视频资料比较丰富,通过“情境再现”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两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打开国门,破坏中国的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列强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认识落后就有可能挨打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激发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封建统治的腐朽没落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迅速崛起;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及危害;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的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2)通过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学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地”看问题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关系等观点,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重点:两次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难点: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原因。 一、复习巩固: 《固学案》127,《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二、知识体系: ★鸦片战争(第一次)(1840-1842年) 1、爆发背景和原因: (2)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国率先完成,为而对外扩张。 ②直接原因: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影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