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

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

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
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

课程名称: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课程代码:04270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目标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西方心理学史为心理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心理学入门课。掌握西方心理学的各个派别及其代表的理论观点对扩大心理学的视野,提高心理学的理论水平有重要意义。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通过学习西方心理学史,要求熟悉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及其规律,掌握主要心理学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及其发展、变化,能正确评价、介绍心理学史上的主要人物,主要理论观点,提高自己的基本理论水平。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西方心理学史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中处于基础地位,它要求学生具备普通心理学的知识基础,同时具有一定的理论思维能力。本课程是之后所有心理学的课程的准备课程。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绪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什么是西方心理学,掌握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及心理学史研究的一般问题。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方心理学史的对象与体系,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次重点)

识记:1.西方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存在于英国、法国、德国等西欧国家和加拿大与美国的国家中作为主流心理学存在和发展的历史。

2.前科学心理学时期心理学发展经历的两个阶段:官能心理学阶段和意识经验心理学

阶段;

理解:1.现代西方心理学包括的派别:意识心理学、行为主义、精神分析、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

2.学习西方心理学史的意义。

(二)西方心理学史的编纂学原则(重点)

识记:时代精神说和伟人说;内在说与外在说;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

理解:1.厚古说:主张“为过去而理解过去”,偏重过去而排斥现代;

2.厚今说:强调心理学的短期历史,主张“为现在而理解过去”。

(三)西方心理学史的方法论原则(一般)

识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西方心理学从古希腊、罗马时期到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再到近代时期的哲学心理学思想,理解其中关键人物的理论观点对科学心理学的建立所起的作用。了解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尤其是古代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中的心理学思想对心理学科学独立的贡献。熟悉实验心理学的建立所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和主要贡献者。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次重点)

识记:古希腊、罗马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泰勒斯(水是万物本源)、毕达哥拉斯(数是万物的本源)、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巴门尼德(一切变化皆是幻觉)、恩培多克勒(四根说:土、火、气和水)、德谟克利特(原子说)。

理解:1.古希腊繁荣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产婆术,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柏拉图(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又把灵魂分成三个部分:理性、意气和情欲;理念回忆说)、亚里士多德(《论灵魂》)。

2.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心理学思想,代表人物奥古斯丁和阿奎那。

应用:1.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经验论与唯理论。经验论:一切知识归根到底都来源于感官经验,以培根(重视感官经验)、洛克(白板说)、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和休谟(不可知论)为主要代表。唯理论:科学知识不能以感觉经验为基础,而只能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是理性所固有的。唯理论以笛卡尔(我思故我在)、斯宾诺莎、莱布尼茨和康德为主要代表。

2.联想主义心理学:以经验为基础,以联想为工具,试图揭示观念的形成和发展的规

律。代表人物:哈特莱(联想主义的建立者)、詹姆斯·穆勒(心理力学)、约翰·穆勒(心理化学)、培因(心身平行论)。

3.感觉主义心理学: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重视感觉经验的作用,重视心理与脑的关

系。代表人物:拉·美特利(人是机器)、狄徳罗(感觉是一切知识的唯一源泉)和霍尔巴哈(脑是心理的器官)。

(二)西方心理学的科学起源(重点)

识记:生理学与心理学;物理学与心理学—心理物理学。

(三)实验心理学的建立(重点)

识记:实验心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与主要贡献者。

第一编意识心理学

第二章内容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冯特为实验心理学建立所做的努力,理解其内容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及其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冯特的心理学体系(重点)

识记:心理科学观;心理学的对象:直接经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融合;同化;合并;相继联想。

理解:1.心理学的任务与内容,即对经验或意识的元素进行分析和结合。

2.经验的分析:心理元素,感觉和情感。

3.民族心理学:冯特认为人的高级心理过程不可避免地同语言、神话和风俗习惯等社

会产物联系在一起。我们可以通过对这些社会产物的分析,从中推演出高级心理过程的基本规律。具体研究方法有分析和综合。冯特认为语言、神话和风俗是组成民

族心理学的三要素。

应用:1.经验的综合:联想和统觉(把特定心理内容由意识的范围提升到注意焦点的那种过程),心理复合的规律(创造性综合原则、心理关系原则和心理对比原则)。

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在学习完成之后就立即开始,遗忘的速度呈先快后慢趋势。

(二)对冯特的评价(重点)

识记:1.冯特的贡献:由于冯特的努力,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是他最大的贡献;

他不仅是心理科学的建立者,也是心理学发展的促进者;冯特创立实验心理学的体系时,在心理学问题上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2.冯特的局限:把以经验取代客观现实,把自然科学所研究的自然现象当成主观经验,

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没有彻底摆脱传统的内省法;冯特的理论体系既庞杂又混乱。

(三)德国的其他内容心理学家(一般)

识记:艾宾浩斯关于记忆的研究;格奥尔格·缪勒的主要实验研究。

第三章意动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意动心理学与二重心理学的代表人物及所持的理论观点,理解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区别,掌握二重心理学在二者对立关系的研究中所做出的努力。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布伦塔诺的心理学思想(次重点)

识记:意动;内部知觉;对布伦塔诺的评价。

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动;研究方法:内部知觉和观察。

应用:布伦塔诺的内省与冯特的实验内省法的区别。

(二)形质学派与二重心理学(一般)

识记:形质学派概述;厄棱费尔区分的两种形质;符茨堡学派的代表人物。

理解:1.形质学派与元素主义的关系;

2.屈尔佩的二重心理学提出的内容和机能的差别。

应用:二重心理学的评价。

第四章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詹姆士实用主义心理学产生的思想背景,掌握其心理学体系的主要理论观点,尤其是对自我的划分,并能对其在心理学史上的贡献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体系(重点)

识记:研究对象:意识流;研究方法:内省分析、实验法和比较法;记忆理论:两种要素,初级记忆和次级记忆。

理解:意识流的五个基本特征:个人的、不断变化的、连续的、有用的和有选择性的。

应用:自我理论的内容:经验的自我(物质的自我、社群的自我、精神的自我)和纯粹的自我。

(二)詹姆士的生平和思想背景(一般)

识记:著有《心理学原理》;詹姆士的思想背景:实用主义倾向。

(三)詹姆士在心理学史上的影响(重点)

识记:美国心理学之父。

理解:詹姆士的贡献:把进化论纳入心理学;促进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第五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了解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机能主义的芝加哥学派和哥伦比亚学派的理论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并能正确恰当地看待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理论之争。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铁钦纳的构造主义心理学与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重点)

识记:构造主义;机能主义;研究对象:经验;研究方法:实验内省法;研究任务和内容:三个基本问题之是什么,怎么样和为什么和三种基本元素之感觉、意象和情感;霍尔的复演说;芝加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开始的标志。

理解:1.杜威的心理学思想:他认为心理活动是一个连续体,整个反向弧是一个连续的整合活动;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在环境中发生作用的整个有机体的适应活动;不否认意识作用,将其看作是有机体适应生活的工具。

2.安吉尔的心理学思想:1904年出版《心理学》教科书,意识的基本机能是改善有机

体的适应活动;机能主义就是要分辨并描写在实际生活条件下意识的典型作用,它是关于心理活动的心理学;将行为问题纳入心理学,主张用科学客观的方法补充内省法的不足;主张心理学属于自然科学,而且是一门生物科学;安吉尔的上述观点标志着机能主义芝加哥学派心理学体系的形成。

应用:机能主义者的共性特征:反对意识元素的繁琐分析,强调对机体适应的整体性把握;

具有实用主义倾向;扩展了心理学的范围,推动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发展了多种心理学研究方法;影响了行为主义。

(二)机能主义哥伦比亚学派(重点)

识记:哥伦比亚学派的共同特点;猫走迷笼实验;联结。

理解:1.卡特尔的学术贡献:关于反应时的研究、关于个别差异和心理测验的研究、关于心理物理法的研究、关于知觉和阅读过程的研究;

2.桑代克的三条学习律: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3.武德沃斯的心理学思想:S-O-R模式、将心理动力观引入心理学、主张用客观的实

验和观察的方法。

(三)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和评价(一般)

理解:机能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社会历史条件、进化论的影响、高尔顿的个别差异研究和实用主义哲学;

应用:对铁钦纳构造主义的评价:贡献与局限。

第二编行为主义

第六章早期行为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华生行为主义体系的心理学思想并对华生的行为主义做出合理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华生的行为主义体系(重点)

识记:心理学的性质:自然科学;研究对象:反对意识,主张研究行为;研究方法:观察法、条件反射法、口头报告法、测验法。

理解:华生关于遗传与环境关系的论述(环境决定论)。

(二)行为主义的历史背景(次重点)

识记:实证主义哲学与实用主义哲学。

理解:行为主义产生的心理学背景: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动物心理学的发展,巴甫洛夫的客观心理学。

(三)对华生行为主义的评价(一般)

识记:贡献与局限。

第七章新行为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行为主义与在早期行为主义的联系和区别,及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的理论观点。重点掌握斯金纳操作行为主义的思想体系及其在教学上的应用。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斯金纳的操作行为主义(重点)

识记:斯金纳箱;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理解:操作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建立、消退和分化;强化;条件性强化。

应用:斯金纳的操作强化原理在教学上的应用: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二)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次重点)

识记:心理学:研究整体行为;整体行为的特征;符号学习;期待。

理解:中介变量;潜伏学习;

(三)赫尔的逻辑实证主义与从早期行为主义到新行为主义(次重点)

识记:内驱力;赫尔的假设-演绎系统的三个特征。

理解:新行为主义产生的背景: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操作主义的影响,行为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

第八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的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观点,掌握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内容,熟悉自我效能理论的含义及其在生活中的个人体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重点)

识记:观察学习及其类型;个人、行为和环境的交互决定论;自我调节的三个过程: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

理解:观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储存,动作复现过程—记忆向行为的转变,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为。

应用:1.行为操作的三类诱因源:直接的诱因、替代性诱因、自我诱因。

2.自我效能的含义。

3.影响自我效能形成的因素:行为的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的唤起

和情境条件。

(二)从新行为主义到新的新行为主义(一般)

识记:新的新的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表现。

理解:对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评价。

第三编精神分析

第八章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体系的主要思想,能够客观的评价弗洛伊德理论思想。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主要理论(重点)

识记:本能论;潜意识;人格论;固着和倒退;焦虑的性质、根源和种类。

理解:1.精神分析的对象:无意识现象和内容;

2.研究方法:自由联想、梦的分析和对日常生活的分析。

应用:1.人格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及三者的活动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和至善原则)。

2.人格发展: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期(3-5岁)(恋母、恋父情

结)、潜伏期(5-12岁)、生殖期(12-20岁)。

3.自我防御机制:压抑、投射、移置、否认、反向作用、退行和升华。

(二)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的评价(次重点)

理解:1.弗洛伊德理论的贡献: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

2.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在方法论上的局限;学说生物

学化倾向;主观色彩浓厚。

(三)精神分析运动的历史背景(一般)

识记:1.精神分析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2.精神分析产生的文化思想渊源:心理学思想(莱布尼兹和赫尔巴特的影响)、哲学

思想(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和科学思想的影响;

3.心理病理学的背景。

第十章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家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分析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掌握分析心理学与个体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与经典精神分析的异同。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重点)

识记:个体潜意识;心理类型学:态度类型、功能类型及二者的组合;心理动力学。

理解:情结;原型:阿妮玛、阿妮姆斯、阴影和自性;人格面具。

应用:1.情结理论:情结是一些相互联系的潜意识内容的群集,是整体人格结构中一个独立存在的较小的人格结构;它是自主的,带有强烈的情绪和情感色彩,具有自己的内驱力;情结虽然是潜意识的,但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并足以影响意识活动;人人都有情结,只是在内容、数量和来源等方面各不相同。

2.集体潜意识: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世代累积的人类祖先的经验,是人类必须对

某件事情做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它的主要内容是原型。

(二)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重点)

识记:个体发展理论:意识与潜意识的交互作用理论;创造性自我。

理解:生活风格;自卑感;自卑与超越;社会兴趣:职业活动、社会任务和爱情婚姻;

理解生活风格的三种途径:出生顺序、早期记忆和潜意识梦境。

(三)荣格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重点)

理解:童年时期(从出生到青春期);青年时期(从青春期到35岁或40岁);中年时期(从35岁或40岁到老年期);老年期;

第十一章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安娜自我心理学与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的异同,掌握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观点,尤其是人格发展的阶段,把握自我心理学的发展及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思想观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埃里克森的自我心理学(重点)

识记:自我:赋予了自我许多积极的特点;同一性危机;人格发展的渐成论原则。

理解:自我同一性:个体性、整体性和整合性、一致性和连续性和社会团结性;

应用: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是依据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发展性危机来划分的;

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是人格发展的基础;

2.自主对羞怯和疑虑(1-3岁),控制排泄;

3.自主对内疚(3-5岁);

4.勤奋对自卑(5-12岁),学习成为儿童的主要活动;

5.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角色混乱指个体不能正确地选择适应社会环境的

角色;

6.亲密对孤独(20-24岁),成年早期;

7.繁殖对停顿(25-65岁),成年期;

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老年期。

(二)安娜自我心理学与哈特曼自我心理学(次重点)

识记: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未分化的基质;能量的中性化;

理解:自我的自主性的发展:

1.初级自主性,是指那些先天的独立于伊底的没有冲突的本能,与外界刺激具有更加

分化的关系,它们是现实的自我发展部分。它使自我与一般的心理过程联系起来,使精神分析从病理心理学范围转向研究正常人。

2.次级自主性,防御在本能水平上已经存在,这种存在于本能中的机制后来可以服务

于自我并演化成自我应付伊底的手段。

应用:弗洛伊德自我心理学与安娜自我心理学:

1.弗洛伊德重视伊底的作用,伊底为自我提供能量,而安娜认为自我仅是以抵御外界

的中介,伊底通过自我来对付外界;

2.弗洛伊德认为伊底控制自我,安娜则坚持自我为其他心理机构的观察提供媒介使分

析的目的得以重建;

3.安娜进一步总结扩展了弗洛伊德对自我防御机制的研究,补充了5种防御机制;

4.弗洛伊德以分析伊底作为治疗和理论的起点,安娜把分析自我作为解决所有精神分

析问题的起点。

(三)对自我心理学的评价(一般)

识记:1.评价。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贡献:把自我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将人格发展阶段扩展到整个生命周期;提出的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等概念已成为人们日常使用的概念。埃里克森自我心理学的局限:理论体系不够严密,思辨多于科学性。

2.哈特曼自我心理学:

贡献:澄清了弗洛伊德与安娜对自我心理学的概念和体系的模糊思想,探讨了没有冲突领域的自我心理学的规律;扩大了精神分析的目的和范围;

局限;哈特曼理论中对正常心理的解释和病态心理的解释是不协调地存在着的;未能将整个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具体的统一起来;未能给自我以真正独立的力量。

第十二章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及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重点掌握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的理论内容。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霍妮的社会文化神经症理论与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理论(重点)

识记:神经症:偏离了是文化所规定的正常的行为模式;基本敌意、基本焦虑与基本冲突;

神经症需要;性格类型;社会性格;社会潜意识。

理解:1.神经症人格及其类型:顺从型(接近人)、攻击型(对抗人)与退缩型(远离人)。

2.神经症自我:真实自我、理性自我和现实自我,及三者的关系。

3.人的处境: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他人的关系和人与自我);

生与死的矛盾;人的潜能的实现与生命之短暂的矛盾。

4.人的需要:爱与自恋:关联需要;创造与毁灭:超越需要;母爱与乱伦:寻根需要;

独立与顺从:同一感需要;理性与非理性:定向需要。

应用:1.霍妮的神经症理论的总体思路:个人在充满矛盾的社会文化和失调的人际关系中生活,因缺乏安全感而产生基本焦虑,为解除焦虑而产生神经症的需要,进而形成特定的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并使自我陷入冲突之中;于是他又去寻找解决冲突的策略,由于神经症病人只会强迫性地使用一种策略。结果他又陷入新的焦虑和冲突之中。 2.弗洛姆论逃避自由:自由与安全不可兼得;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个人摆脱了中世纪社会强加在个人身上的各种束缚,特别是经济和政治束缚,在新的制度中,个人可以积极地独立地发挥作用,但同时个人所摆脱这些束缚正是过去给人带来安全感和归属感的那些东西。世界不再限制人,人自由了,但这种自由同时意味着孤独,与他人相隔离并受到各种威胁。个人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就像一个人被抛入到了漫无边际的危险世界之中。

(二)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形成(次重点)

识记: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形成的历史背景:

1.社会现实。患者的问题主要是社会生活的困境、人际关系的失调所造成的人格扭曲,

新的现实促生新的理论模式,而新的临床经验是新的理论形成的基础。

2.学术背景。20世纪兴起的社会科学新范式把人看成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把人

格解释为个人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把理论和实践的重心从个体内部转移到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上。

理解: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的基本理论观点:(重点)

1.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动机和人格的动力学观点;

2.继承了弗洛伊德重视童年经验或亲子关系的传统,但抛弃了本能决定论、婴儿性欲

论和人格结构论;

3.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反对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化的倾向和女性心理学;

4.受过传统精神分析正规训练,掌握了精神分析治疗技术;

5.相信人的潜能的建设性,相信通过改变社会生活条件和不合理的人际关系可以实现

健康的人的生活。

(三)论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一般)

识记:社会改革论。

理解:逃避自由;异化;现代人的性格与潜意识;对纳粹主义和希特勒的心理学研究;心理健康的概念。

第四编认知心理学

第十三章格式塔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主要代表人物,掌握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并恰当地评价格式塔学派的影响与贡献。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格式塔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重点)

识记:研究对象:直接经验与行为;直接经验:主体直接感受到或体验到的一切;现象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理解: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图形与背景的关系、接近原则、相似原则、闭合原则。

应用:1.顿悟学习:从一开始就考虑到情境结构的行为称为顿悟;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现、速变、飞跃的过程。

2.顿悟学习的特点:问题解决前尚有一个困惑或沉静的时期,表现得迟疑不决,有长

时间停顿;从问题解决前到问题解决之间的过渡不是一种渐变的过程,而是一种突发性的质变过程;在问题解决阶段,行为操作是一个顺利的不间断的过程,形成一个连续的完整体,很少有错误的行为;由顿悟获得的问题解决方法能在记忆中保持较长的时间;由顿悟而掌握的学习原则有利于适应新的情境,解决新的问题。

3.格式塔学派对试误说的批判:第一,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桑代克所设计的实验情境

迫使动物根本不可能全面地加以考察,并且这一情景过于复杂,超出了动物可以理解的范畴;第二,他们反对桑代克的练习律和效果律;第三,格式塔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指出桑代克把学习看做是一种渐进的量变过程是错误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和主要代表人物(重点)

识记:心理学内部的影响:马赫的影响和形质学派的影响;

理解:主要代表人物:惠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三)对格式塔学派的评价(一般)

理解:格式塔学派的影响与贡献:对冯特元素主义的反击具有进步意义;引发了知觉心理学的革新;格式塔的学习理论独具特色;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影响较大;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起了推动作用。

第十四章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作为格式塔学派成员之一的勒温的理论体系及其对格式塔心理学的创造性发展,尤其是使用场论观点应用于心理学研究中。要求学生掌握勒温场论的主要思想,熟悉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并能适当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勒温的场论和团体动力学(重点)

识记:需要;紧张;效价;三种冲突类型:趋近-趋近冲突、回避-回避冲突和趋近-回避冲突。

理解:1.心理场:又称心理学动力场,勒温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心理场中发生的;它是由个人生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件经验和思想愿望组成;是一种认知结构。 2.蔡戈尼克效应:半途被终止的任务要比已被完成的任务在回忆时占显著的优势,这

就是由于后者所引起的紧张系统作业已松弛,而前者所引起的紧张系统则仍在继续。应用:改变社会的三个阶段:第一,“解冻”或减少与团体过去标准的关联;第二,引进新标准;第三,坚实地建立在新标准之上的“再冻结”过程。在这三个阶段中,个体参与团体决定,这样比单是向他们提出要求改变,在效果上要好的多。

(二)社会认知心理学(次重点)

识记:海德的“P-O-X”模型;认知失调:认知失调是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等认知成分的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理解:1.海德的认知平衡理论的主要观点:人的认知结构是平衡的、和谐的,一旦出现不平衡、不和谐,就会产生一种紧张和恢复平衡的力量去改变这种状态,重新恢复认知系统的平衡状态。

2.认知失调理论的主要观点:费斯廷格从勒温的团体动力学推演出认知失调的动力

学,强调认知过程有寻求平衡的倾向。一个人的认知因素必须协调。一旦出现不协调,就会产生内心压力,就会产生减少或消除不协调的动机。减少或消除不协调的过程就是形成与改变态度的过程。

应用:费斯廷格认为减少认知失调的三种途径:第一是改变行为,使主体对行为的认知符合态度的认知。第二是改变态度,使主体的态度符合他的行为。第三是引进新的认知元素,使之与原有的认知成分协调一致。

(三)对勒温理论的评价(一般)

识记:勒温对心理学的主要贡献和不足。

第十五章皮亚杰学派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来源,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原因及其机制,掌握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特征,熟悉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内涵并能客观看待皮亚杰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重点)

识记:图式:图式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具有概括性的特点,它可以从一种情境迁移到另一种情境中去。

同化:把外界元素整合于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也即主体以其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为基础去吸收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改变原有的图式或建立一个新的图式以容纳一个新鲜刺激的过程。

平衡:是同化和顺应两种活动的平衡,是不断成熟的内部组织和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理解:1.儿童心理发展的实质与原因: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

2.适应:皮亚杰主张把适应理解为一种动态的平衡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机体被环

境不断影响着,但同时有机体产生的变化又增加了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就更利于有机体的生存。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3.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成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和平衡。

4.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儿童心理发展可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阶

段的先后顺序是恒定不变的;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构造的过程;发展的结构不是阶梯式的,而是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应用: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智力阶段-儿童思维的萌芽(0-2岁):这一阶段的儿童仅靠感知动作的手

段来适应外部环境,他们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该阶段儿童所蕴含的逻辑是动作逻辑,他们具有动作智慧而没有表象和运算的智慧。

2.前运算阶段(2-7岁):由于符号功能的出现,使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

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表象性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的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的智慧活动具有了守恒性和可逆性,

以长度、质量、体积、面积和质量等守恒的出现为标志。但这个时期的儿童运算离不开具体事实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于具体的或观察所及的事物,而不能把逻辑运算扩展到抽象概念之中。

4.形式运算思维阶段-抽象逻辑思维(12-15岁):此阶段的儿童不受具体内容的束缚,

而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的,或从前提出发得出结论。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次重点)

识记:发生认识论:实质是一种研究认识的结构、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心理起源的学问,认识发生和个体发展结构及概念和范畴的发生、发展的过程。

理解:认识的心理发生论:皮亚杰根据心理发生学的分析,认为认识既不来自客体,也不来自具有自我意识的主体,认识是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依赖于动作这一中介来实现的,因此可以说,认识来源于动作。通过这种“同化于己”和“顺应于物”相互作用,主体实现了对客体的适应。

(三)皮亚杰理论的生平、思想来源、对皮亚杰理论的评价(一般)

理解:1.皮亚杰理论的思想来源:受康德的影响;结构主义哲学思想影响;生物学的影响;

心理学家鲍德温的影响。

2.皮亚杰理论的贡献:把认识论与心理学紧密结合起来,促进了科学认识论的发展;

促进了儿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在学习心理学的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皮亚杰创造的临床法事对儿童心理学研究的一个贡献。

3.皮亚杰理论的主要缺陷:存在着生物学化倾向;存在唯科学主义和逻辑中心主义的

倾向。

第十六章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兴起的历史背景,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熟悉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所取得研究成就,恰当地评价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和局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研究方法(重点)

识记:1.基本观点:把人的认知过程和计算机进行功能比较,用计算机程序和计算机语言来模拟人的思维策略和初级信息加工过程是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就是想用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中的基本规律来解释人类复杂的行为现象。

研究重心是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从心理物理研究转向心理内部机制的探讨。信息加工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主动寻找信息、接受信息,并进行信息编码,在一定的信息结构中进行加工的过程。

2.研究方法:实验法(反应时实验和眼动实验)、口述报告法和计算机模拟的方法。

(二)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对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评价(次重点)

识记:研究领域:感知觉、注意与信息选择、记忆问题、问题解决等。

理解: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的贡献:

首先,从研究对象上说,它恢复了对高级心理过程的研究,实现了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否定之否定,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第二,从研究方法上说,它既继承了传统心理学的方法,又吸收了现代科学技术,在心理学研究方法上实现了新的突破;第三,它以整体论的观点看待人的认知过程,并吸收了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第四,它把人的认知过程看成是信息从低级的感知到高级的记忆、思维的流动,是真正地研究了心理的“活动”。

第五编人本主义

第十七章人本主义运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熟悉人本主义运动的背景,尤其是哲学基础和心理学背景,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整体上把握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思想,为以后章节中主要代表人物的心理学理论学习奠定基础。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重点)

识记:研究对象:人的内在意识经验;研究方法:折中融合与整体研究,具体方法上的兼收并蓄;

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罗洛·梅的存在主义价值观、马斯洛与罗杰斯的自然主义价值观和奥尔波特的现象学价值图式。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价值观是一种自主的、有意向的、趋向健康成长的价值体系。它的基本倾向是保持真实性,是自由、自主、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的。

应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人性观:人性的显著特点是“持续不断地成长”;人性是天生善的;

人性是自主的,是能进行自我选择的。

(二)人本主义运动的背景(一般)

识记:哲学基础:人本主义心理学是以存在主义哲学作为基本观点的理论根源,以现象学作为其方法论基础的。1.存在主义哲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哲学来源。罗洛·梅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追寻人类存在的态度,一种研究方法,一种人本主义的态度,是对忽略人类精神的修正。受存在主义观点的影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重视人及其存在感的研究。2.现象学不仅通过存在论给人本主义以启发,而且通过其本身在美国大陆的

传播,深刻影响人本主义,现象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方法。

理解:心理学背景。行为主义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矛头所指,后者是在反对批判前者的基础上形成的;精神分析作为心理学另一重要领域,人本主义对其采取了扬弃的态度;德国机体论、整体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重要影响源。

第十八章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理解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掌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的理论内涵,并能恰当地评价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贡献于局限。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动机理论和自我实现理论(重点)

识记:基本需要;成长性需要;自我实现的涵义:马斯洛将自我实现定义为不断实现潜能、智能和天资,定义为完成天职或称之为天数、命运或秉性,定义为更充分的认识、承认了人的内在天性,定义为在个人内部不断趋向统一、整合或协同动作的过程。

理解:1.自我实现的本质特征:自我实现是在人的各种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的高级需要,这是人的真正的存在状态;自我实现的人是完全自由的,支配他们行为的因素是来自主体内部的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人在其所非常喜爱的工作中显示其巨大的潜能;自我实现的人是摒弃了自私、狭隘观点的人;自我实现的人是人的创造性的最终实现。

2.自我实现人的人格特征:能准确、充分地认识现实,并与现实保持良好的关系;能

接纳自然、他人和自我;自发、直率和自然;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有独立和独处的需要;自主;有反复欣赏生活的能力,并对周围的事物具有持续的新鲜感;有高峰体验;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入、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应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认为,基本需要是分层次的,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是逐级上升的,较高级的需要是在较低级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出现的,但也存在例外。

(二)高峰体验与存在性认知学说和价值理论(重点)

识记:1.高峰体验:这种体验是瞬间产生的、压倒一切的敬畏情绪,也可能是转眼即逝的极度强烈的幸福感,或甚至是欣喜若狂、如醉如痴、欢乐至极的感觉。这种体验不是经常出现的一般性感受,而是在自己生活中最幸福的高峰时刻迸发出的一种短暂的极乐感受。马斯洛着重强调了“高峰体验”与自我实现的密切关系。

2.存在性认知:马斯洛认为存在性认知是“目的性认识”,是终极性认知,是一种超

越。它涵义有:在存在性认知中,对象是作为本质被完全把握的;是一种超文化性认知,不受任何文化和历史框架的制约,能对认知对象的本质进行认识;是一种总体性认知;是真正自由的、来自本体内总的创造性认知活动;是主体对认知对象的全身心投入,通过主体的存在情境透视对象的本质,最终达到对认知的对象作出真正认识的目的;是最终发现了存在的价值的认知;体验是一种被看作是超越利益和目的的高尚情感。

理解:马斯洛价值论体系的内容:人性是善的,恶是派生的,是由人的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引起的;在生物进化的阶梯上,人的心理潜能高于动物的心理潜能,心理潜能高于生理潜能;人的需要有高低不同的层次结构;高级需要包括爱的需要或社会需要,因此,一个人所表现出的利他行为和自我需要的满足是完全一致的;创造潜能的实现是人的最高级需要的满足,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一种“高峰体验”;自我实现者有发自内心的追求潜能发挥的倾向,并有以此为依据的自我评价的能力;高级需要和创造潜能较低级需要微弱,只有经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人的潜能和价值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是内因与外因的关系;人的潜能和存在价值与社会价值并无本质矛盾。

(三)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对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评价(次重点)

识记:研究原则:以健康人为研究对象的原则、整体动力学原则和以问题作为研究中心的原则。

理解:1.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贡献:马斯洛把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并在健康人的心理探讨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强调人的高层次需要和内在价值的人格学说,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现代行为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马斯洛关于人类的潜能及发挥的研究,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巨大的实用价值;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2.马斯洛心理学理论的局限:马斯洛脱离了社会现实生活和社会关系,把自我实现的

人置于乌托邦之中;过分强调生物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个人中心论者;自我实现理论不具有普遍性。

第十九章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罗杰斯的人性观和关于自我的理论,掌握罗杰斯“来访者中心”治疗理论的理论内涵,包括对治疗目标、治疗条件和治疗过程的阐述,熟悉罗杰斯“来访者中心”理论对教育观和教学论的影响。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重点)

识记: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

理解:1.治疗目标:人格成长,主旨在于整个人格的变化;

2.治疗过程:来访者主动求助;治疗者说明情况;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治疗者

要能够接受、认识、澄清对方的消极情感;促进来访者的成长;接受来访者的积极情感;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帮战来访者采取决定;疗效的产生;扩大疗效;来访者全面成长;治疗结束。

应用:治疗条件:罗杰斯非常重视来访者与治疗者之间“心理气氛”的建立,治疗者的任务在于创设一种温暖、友谊、令人可以接受的气氛,以使来访者提高对被尊重的体验。

治疗条件概括起来有:意义性联系;来访者处于不一致状态,体验到焦虑与脆弱;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同感;来访者知觉到治疗者的真诚、无条件积极关注和同感。

(二)罗杰斯的人性观和自我论(重点)

识记:机体经验: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凡是对发展起作用的因素都可谓之“机体经验”;现象经验:儿童所能意识到的经验仅为有限的一部分,叫做“现象经验”。

理解:罗杰斯的人性观:乐观的,富有积极性和建设性的,把人性解释为生长和发展。人的行为是理性的,伴随着美妙的和有条理的复杂性,向着他的机体奋力达到的目标前进。

文化的影响是造成恶行的主要因素。

罗杰斯关于人格的基本假设:有机体有一种先天的“自我实现”的动机,它表现为一个人最大限度地实现各种潜能的趋向。

应用:罗杰斯关于自我实现者的特征:经验的开放性;存在主义的生活方式;信任自己的机体;自由感;创造力。

(三)罗杰斯的教育观(一般)

识记:教育目标:培养具有极高适应变化能力、具有内在自由特性的人。

理解:实现教育目标的条件:学生要形成自我—主动学习;教师应像治疗者对来访者一样对学生产生同情式理解,从学生内心深处了解学生的反应,敏感地意识到学生对教育与学习的看法。教师要学会赞赏学生,包括他们的感情、意见与人格。

第二十章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中对存在感和本体论的描述,掌握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和人格理论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理解对其做出合理的评价。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罗洛·梅的焦虑理论和人格理论(重点)

识记:焦虑;正常焦虑:是与威胁相均衡的反应,它不会使人产生压抑或内部心理冲突;神经症焦虑:是对威胁的一种不均衡的反应,包含着严重的心理压抑和其他内部心理冲突。

理解:1.焦虑的原因:价值观丧失、空虚和孤独。

2.健康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自我意识和自由、创造性活动、勇气(真正的身体勇气、

社会勇气、心理和精神的勇气)、力量(存在的力量、自我肯定的力量、自我主张的力量、攻击的力量、暴力)。

应用:罗洛·梅关于人格发展阶段的划分:人格发展的天真阶段(婴儿期)、寻求建立内在力量的反抗阶段(2-3岁时期和青少年时期)、日常的自我意识发展阶段(与上一阶段有某些时间上的穿插)、自我的创造意识阶段(成熟)。

(二)罗洛·梅的存在分析观(次重点)

理解:1.罗洛·梅提出了发现存在感的原则:“自由”是人的存在的基础;自由的个体是充分“个体化”的;自由的个体必须是“社会整合”的;“宗教道德感”是保证个体存在,促使人格不断变化完善的动力因素;创造性生活的特点是“健康的自我表现”。

2.存在的本体论特点:自我核心、自我肯定、参与、觉知、自我意识和焦虑。

(三)对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的评价(一般)

理解:1.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的主要贡献:促进了存在心理学在美国的发展;推动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扩展了人格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深化了心理治疗的理论和实践。

2.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的主要局限:错误的哲学基础;浓厚的宗教色彩;非科学

性的研究方法。

总结与展望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心理学流派的发展与现状,掌握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几种对立的倾向。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西方心理学流派的发展与现状(重点)

识记:精神分析、行为主义、皮亚杰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的新动态。

(二)西方心理学发展中的几种对立倾向(次重点)

识记:向心力与离心力的对立、应用心理学与学术心理学的对立、统合与非统合的对立。

第三部分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

一、教材

指定教材:《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叶浩生 2006

二、助学要求

本课程供5学分,助学课时为9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章次内容学时

绪论. 3

第一章西方心理学的起源与建立 5

第二章内容心理学 4

第三章意动心理学 4

第四章詹姆士的实用主义心理学 4

第五章构造主义与机能主义 4

第六章早期行为主义 4

第七章新行为主义 4

第八章新的新行为主义 4

第九章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 5

第十章其他早期的精神分析家 4

第十一章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 4

第十二章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 5

第十三章格式塔学派 4

第十四章勒温的拓扑心理学 4

第十五章皮亚杰学派 4

第十六章信息加工认知心理学 4

第十七章人本主义运动 4

第十八章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5

第十九章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4

第二十章罗洛·梅的存在分析理论 4

总结与展望 3

合计90

三、关于命题

1.命题比例大致是识记为35%,理解45%,应用20%

2.建议题型为选择题、名词解释题、辨析题、简答题、论述题

四、题型示例

选择题:

艾里克森认为青春期的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B.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 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

D. 勤奋对自卑

名词解释:

集体潜意识

高峰体验

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对错误题目的判断理由):布伦塔诺认为,应当对心理经验进行元素分析。

简答题:

皮亚杰认为哪些基本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

论述题:

试述冯特对心理学的界定及其影响。

西方经济学流派_题库及答案(2)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 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一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 意义:Ⅰ李嘉图等价定理揭示了政府举债的实质,公债无非是以公众未来的税收替代了眼前的税收,消费者的纳税义务并没有消除,只是推迟了而已,即公债是延迟的税收。Ⅱ巴罗提出的当前和未来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始终关心他自己及后代消费的这一论点,引发出政府是否必须用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偿还政府债务的问题。 Ⅲ公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Ⅳ政府债券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 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 Ⅰ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达到健全的前进的成长。如能理解这个基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经济学的老古典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Ⅱ代表人物:阿尔文·汉森、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劳伦斯·克莱因、阿瑟·奥肯。 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 Ⅰ研究对象:政府干预和福利经济学的缺陷和局限Ⅱ方法论的特点:(1)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科学。公共学派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科学或资源配置理论,而是一门交易科学或市场理论。政治市场上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交换。市场是自动交易过程的制度体现(或组织)全体成员之间的复杂交易或契约。经济学就是研究具有不同利益的个体之间的交易或协商的关系,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下通过交易来谋取相互利益,而不同的社会组织就是人们进行合作行动的结果。 (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学派被个人看成是评价、选择与行动的最基本单位,布坎南强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私人活动中、在市场过程还是政治过程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与行动者,而不管产生总体结果的过程与结构有多复杂。 (3)经济人理性原则与利己主义本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个人同样是追求某种最大个人利益,或者是追求某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有价值的东西,它可能是效用,也可能是净财富,还可能是社会地位、名誉等,总之是认为个人总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 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 (1)简单预期:这种预期仅以预测时本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行动。因此, 这种预期往往是幼稚的、简单的, 但在信息闭塞的乡村却普遍存在。(2)外推预期:这种预期以过去经济变量的水平为基础, 根据其变化方向的有关信息作出推断。这种预期无疑比简单预期进了一步.(3)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 (1)政策主张: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的任务只是在于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充分了解的环境,因此,需要的是稳定的经济政策,而

一本研究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教科书_评方福前教授所著_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_

经济评论 2006年第4期ECONOMIC RE VIEW No14 2006 一本研究型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教科书———评方福前教授所著《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马 颖 目前在我国设有经济学院(系)的各个院校中,大都形成了包括“西方经济学原理”、 “西方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流派”这三门课程在内的教学体系。从知识结构上来说,这三门课程之间实际上存在着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补充的关系。国内凡是讲授“原理”的各位同行都清楚,无论他们使用的是“初级”、 “中级”还是“高级”层次的教材,凡是进入“原理”课程的经济学知识基本上是那些已经被学术界所接受并成为定论的假设、定理、模型和结论。尽管在一些国内外教材中介述了一些尚处在学术前沿的存有争议的理论问题,但大部分教材却很少涉及。即使是在那些介绍了新近学术进展的教材中,也很少对那些属于假设、定理、模型及结论之外的知识展开讨论。我们知道,在西方经济学的演进中充满了理论论战。整个一部西方经济学演进的历史就是一部各个理论学派在不断论战的同时,又相互吸收并共同推进理论进步的历史。那些进入被称之为“原理”的教科书中的知识构成了由包括基本假设、基本定理和命题、各种数学模型和基本结论在内的庞大的现代经济学知识体系,但它们都经过了加工,或是被刨去了展现其理论锋芒的“棱角”,或是被做了“截头去尾”处理。因此,原作者的不少原创性思想在筛选进教材的过程中被省略掉了。对于以经济学为专业的学生来说,即使他学过一部流行很广的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仍然有可能回答不了如下问题:那些支撑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关键概念和定理是谁先提出来的?它们又是如何被提出来的?如何被其他人推进和发展的?这些概念、定理及模型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在现代经济学的演进中有何重要意义?在经济理论和政策领域产生了哪些影响?等等。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在国内现行的教学体系内,只能托付给主讲“流派”和“学说史”这两门课程的教师了。 笔者长期以来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授“西方经济学原理”、 “西方经济学说史”和“西方经济学流派”这三门课程。授课的年头长了,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比较关心书市上销售的国内外同行们撰写的教材。近些年来,在市面上能见到不少涉及这三门课程的教材或可以用作参考书的有关专著。在“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教科书当中,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于2004年底出版的方福前教授所著《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以下简称《流派》)引起了我的关注。细读此书,可以看得出,此书是方福前教授长期研究并经过认真思考和细心整理后而写成的。同目前国内流行的其他教科书相比,该书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色: 第一,此书是一部标准的中级层次的研究型教科书。将此书通读下来,我觉得它是一部标准的中级层次的教科书,既适用于硕士研究生层次,也适合于高年级本科生。作为一部中级层次的研究型教科书,作者在全书的安排上颇费心力。首先,作者在内容的选取上做了严谨而独特的安排。作者显然不想使这部教材给人留下把当代西方经济学各个流派简单堆砌在一起的零散的、杂碎的印象,而是一反国内西方经济学流派教材几乎囊括所有流派的惯例,选取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供给学派及新凯恩斯主义这五个主流学派以及新制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奥地利学派共三个非主流学派,而古典学派则作为该课程预备章节也被编入其中。任何人著书立说都需要对所占有的材料进行选取,而不同的选取方式所带来的是不同作者的风格。 551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心理学三大主流派系 一,概述 从心理学的角度划分,世界上的人群主要有三类:正常人、精神病人和天才。其中,天才和精神病是人群中的两个“变态”,正常人是“常态”,以对这三类不同人群的研究为起点(源头),分别形成了世界心理学的三大主流: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派和其他心理学派(包括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学派)。三大主流学派的起源不同,发展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也各异。其中,精神分析学派起源于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是弗洛伊德在对精神病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精神分析学派;反省心理学起源于对“天才”的研究,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在对天才的研究过程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为反省心理学派(杜向阳从1987年开始研究天才,20年后的2007年创立反省心理学);其他学派则是起源于对“正常人”的研究,是在对正常人的研究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最终形成了如内容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流派。三大主流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应用体系都有所不同· 二,精神分析学派 精神分析心理学派产生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是西方颇有影响的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由奥地利医生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是从治疗人的心理障碍开始发展起来的。为了治疗的目的,弗洛伊德重视探索人的动机和行为的根源,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学的不足,改变了心理学研究的趋向。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的结果。精神分析学派后来产生了分化。其中坚持弗洛伊德的性本能、无意识和性心理发展阶段的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流派;重视社会文化因素作用的被称为新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分析学说又称弗洛伊德主义,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始人是奥地利的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界,这个理论是指精神分析和无意识心理学体系,也称为精神病学和深蕴心理学。分为古典和新的弗洛伊德主义。什么是精神分析,按照弗洛伊德自己的说法,精神分析是他“研究和治疗”癔病(神经症)的方法。弗洛伊德心理学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第一部分是精神病的治疗方法及其理论;第二部分是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领域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巨大的世界,它最深层有着神奇的不能被人意识到的东西,这是一个充满魅力的领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阿德勒(1870~1937)和荣格(1875~1961)。弗洛伊德的主要观点:(1)无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把自己的心理学称之为深层心理学,他构筑的心理过程包括三个组成部分:第一层次是潜意识系统,它是人的动力冲动、本能等一切冲突的根源,是人的生物本能、欲望的储藏库,不受客观现实的调节,构成人们心理的深层基础;第二层次是前意识系统(下意识),是意识系统和潜意识系统之间的一个边缘部分,它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执行着“检查者”的作用,其目的是保证适合本能,又要服从现实的原则;第三层次是意识系统,是人的心理最外层次部分,是人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家庭”中的“家长”,它统治着整个精神家庭,使之协调。(2)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把梦的内容所表示的意义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表层意义,是梦的“显意”,指梦者可以回忆起来的梦的情境及其意义;一个是深层意义,是梦的“隐义”,指梦者通过联想可以知道隐藏在显意背后的意义。 三,反省心理学派 反省心理学派成立于2007年12月,创始人是中国学者杜向阳先生,是当今世界上最新的一个心理学流派,也是目前唯一的由中国人开创的心理学流派,反省心理学以反省为主要研究方法,故名“反省心理学”。反省心理学在心理结构、意识流、潜(无)意识、二元心理、智力与天才、天才培养、心理分析、心理调控、心理治疗、创造性思维过程、人工智能、心理的计算机比喻、打开心理黑箱等多项领域里的研究成果超越了西方心理学,并做

西方经济学流派

各经济学思想流派观点及评价 (1)货币主义学派(Monetarism)又称“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反对凯恩斯主义的急先锋,其创始人及主要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1950年代就开始反对凯恩斯主义。认为长期内存在“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即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当劳动市场在竞争中达到均衡时,由技术水平、风俗习惯、资源数量等实际因素决定的固有的失业率,包括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和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等。自然失业率是保持零通货膨胀率的最低失业率,当政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短期内由于货币幻觉,实际工资(Real wages)暂时下降,厂商扩大生产,增加就业,但长期内,由于“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工人会要求提高名义工资(Nominal wage),引起实际工资和失业率回升,结果仅仅是通货膨胀(Inflation)。 弗里德曼还提出“恒常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 of consumption),认为消费者不是根据现期收入而是根据“恒常收入”来安排消费,因此短期内扩张性政策不可能刺激消费,再次否定了干预政策的有效性。 弗里德曼认为“唯有货币最要紧”,主张“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Single-rule policy of money),即每年根据实际国民收入的增长按某一固定比例增加货币供给,以稳定货币,稳定经济,根除滞胀。而要稳定货币,就必须放弃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1968年美国经济学家布朗纳(K. Brunner)在《货币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一文中首次袋子使用“货币主义”一词。 (2)理性预期学派(Rational-expectations school)又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最早由美国经济学家穆思(John F. Muth)1961年发表《理性预期与价格变动理论》(Rational Expectation and the Theory of Price Movements')一文提出“理性预期”概念,1970-1973年美国芝加哥大学卢卡斯(Robert Lucas,1937-2001)进一步阐述,受到萨金特(Thomas J. Sargent,1943-)、华莱士(Neil Wallace)、巴罗(Robert J. Barro,1944-)等人重视。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够根据相关信息对经济发展作出正确预测,即所谓“理性预期”。在存在理性预期并且工资与价格具有弹性的前提下,人们将会预料到政府的经济政策并采取相应对策,使之无法影响实际国民收入和失业,即所谓“政策无效性定理”(Policy ineffectiveness theorem)。主张政府放弃干预经济,或实行公开的永久不变的政策。 该学派还提出自然率假说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自然率假说(Natural rate hypothesis)认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一种内在的动态平衡,外力可以暂时打破这一平衡,但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平衡。“实际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s theory)由普雷斯科特(Edward Prescott)、朗恩(John Long)、普洛塞尔(Charles Plosser)等人提出,认为经济周期是一种随机波动现象,由技术、战争、人口、自然等实际因素对供给发生冲击引发,市场能够自动调整适应,无需政府干预。 (3)供给学派(Supply-side school)又称“里根经济学”,认为:凯恩斯主义扩张性财政政策,一方面刺激总需求,使人们过度依赖政府,另一方面导致高税收,抑制企业家的积极性,影响供给,结果导致经济滞胀。该学派重新肯定萨伊定律(Say's law),主张减税节支,减少干预,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刺激企业家精神,促进供给。但实际执行时,“减税容易节支难”,造成高赤字、高利率、高汇率、高外债等一系列恶果。 供给学派又分“极端供给学派”和“温和供给学派”,前者以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商学院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答试题(1)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试卷(A卷) 课号:017A01Y00 经济学081 一、简答题(10*8,其中任选8道) 1.新剑桥学派的政策主张有什么特点? 2.略述帕廷金的非均衡失业理论和克洛尔的双重决策规则。 3.货币主义的主要理论观点是什么?什么是“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4.略述哈耶克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5.简要评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的根本分歧。 6.什么是“凡勃伦传统”?新制度学派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7.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战略与大推进理论有什么区别? 8.举例说明积极的外部性和消极的外部性;如何克服消极的外部性给社会带来的影响? 9.举例说明行为经济学对经济学理论的新认识。 二、论述题(20*1,其中任选1道) 1.在政府对经济进行规制的问题上,西方经济学家有哪些不同的看法? 2.你认为你在本门课程中学到了一些什么样的思想,请阐述你所喜欢的一部分内容。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试卷(B卷) 课号:017A01Y0 经济学081 一、简答题(10*8,其中任选8道) 1.在对“滞胀”的解释上,新古典综合和新剑桥学派有什么区别? 2.托宾如何解释通货膨胀与失业并发症。 3.供给学派经济理论的两大特征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论述税率和税收总额之间的关系 的? 4.哈耶克提出的“中性货币”和传统的“中性货币”概念有什么异同?他是怎样用“中性 货币”的概念来阐述经济周期理论的? 5.试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观点。 6.什么是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它与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7.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意义何在? 8.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9.公共物品有哪些特征? 二论述题(20*1,其中任选1道) 1.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政策含义有哪些?为什么它比货币主义更坚决地反对国家干 预经济 2.怎样理解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体现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兼顾公平与效率?

(完整版)心理学十大流派综述

一、内容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19世纪60年代,内容心理学在德国产生。内容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费希纳和冯特。 费希纳(1801-1887)的心理物理学是关于身心之间或外界刺激和心理现象之间的函数关系或依存关系的严密科学。这是一门介于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独立学科。费希纳受赫'尔巴特的启发,认为心理是可测量的。经过许多实验和推导,他把感觉强度和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概括为如下公式:S=C*org(R/R0),其中S-感觉强度;C-适用于不同感觉中的每个感官的常数;R-刺激强度;R0-在阈限的刺激强度。 这个公式表明刺激的效果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于已有的感觉的强度。费希纳在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中曾创造了三种心理测量的方法:最小可觉差法、正误法和均差法。费希纳把物理学的数量化测量方法带到心理学中,提供了后来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工具。从现代心理学发展的历史上看,费希纳应被认为是现代西方心理学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心理物理学为冯特心理学的建立起到了奠基作用。 冯特(1832-1920)是近代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心理学史上他的名字与心理学的独立和实验(内容)心理学的建立直接联系在一起。 待续...... 二、意动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意动心理学产生的直接原因和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息息相关。可以

说,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是促成布伦塔诺意动心理学的直接动力。 意动心理学派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几乎同时产生,创始人布伦塔诺。 1874年布伦塔诺发表了著名专著《从经验的观点看心理学》。在书中,布伦塔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感觉、判断等思维内容,而是感觉、判断等思维活动,即"意动",并将"意动"概念作为中心的心理学概念进行阐述。 待续...... 三、构造主义心理学派 产生背景及其发展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是由冯特的最忠诚的学生铁钦纳于内容心理学派形成近20年后在美国建立的,是内容心理学思想的继承和进一步发展。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决不等同于内容心理学派,二者无论在形成的时间、地点以及研究方法和具体内容上,都存在着差异。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与铁钦纳的个人努力有重要关系。并在铁钦纳去世后衰退。并在与机能主义心理学派的论战中得到发展。 时代精神: 科学界百家争鸣。德国事实上已经成为当时世界心理学研究的中心。 待续...... 机能派心理学和构造派心理学的争论 构造主义心理学派中只有铁钦纳始终坚持明显的传统,他是一个性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最新资料推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主讲人: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志伟绪论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 20 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 4-11 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 12-15 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1 / 3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不过,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前,曾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如何发财致富问

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考点归纳总结

第11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11.1 考点难点归纳 11.1.1 提纲挈领 收入分配是经济研究中最重要的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工资价格刚性与市场不能自发出清 货币主义学派自然率与新货币数量单一货币政策 理性预期学派理性预期假说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 过高的税率效果适得其反和强调减税 用经济人假设进行政治学分析 借鉴新古典的方法进行对制度的分析 11.1.2 内容提要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概述 1.流派的划分 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流派做出准确的划分是比较复杂的。通常以基本的理论观点、分析方法和政策主张作为划分经济学流派的主要依据。不过,学派的代表人物、师承关系以及地域范围也在一个流派的思想体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划分可参见:本章提纲挈领。 2.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流派的渊源 当代西方经济学是在不断的演进和分化过程中发展起来的。19世纪90年代,马歇尔把约翰·缪勒的古典经济理论和边际学派等一些学派的供求论、效用论、生产费用论等理论进一步综合成一个新的体系,形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新古典学派”。然而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的爆发,使得新古典学派所构造的以均衡价格为理论基础的,自由竞争能够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的信条不再令人信服。1936年凯恩斯出版了《通论》,在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都提出了有别于新古典学派的主张,新古典学派的主流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的新正统。但是凯恩斯主义在一统天下几十年以后,遇到了它无法解释的“滞涨”现象,再加上一些西方国家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的经济政策带来的严重的副作用也逐渐暴露出来,从而使得凯恩斯主义陷入了空前的危机。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围绕凯恩斯主义所进行的讨论已经演变为各种流派,它们或者补充和发展凯恩斯经济学,或者对凯恩斯经济学持有异议,或者反对“凯恩斯革命”。总之,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分为两大派: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和当代自由主义学派。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两支力量是新古典综合学派和新剑桥学派。此外,在20世纪80年代初又出现了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或称为非均衡分析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理论的修正。由于理论和政策的缺陷,新古典综合派受到来自货币学派、供给学派和理性预期学派等非主流经济学派的责难。按时间顺序排列,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了反对“凯恩斯革命”的货币主义。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一批经济学家把“理性预期假说”结合到货币主义模式中,形成了理性预期学派,并进一步发展,理性预期学派也被称为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又出现了供给学派,并且盛极一时。此外,在自由主义阵营中具有影响的还有公共选择学派和新制度主义学派。 二、当代凯恩斯主义学派

西方经济学流派题库与答案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 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 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 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 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 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 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 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 十、拉弗曲线。 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 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 十三、科斯定理。 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 二、简答题 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 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 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 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 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 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 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 三、论述 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 2、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 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论。 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 1、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批判传统的重商主义,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2、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的边际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质疑,主张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 3、第三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强调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 4、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的产生。 5、第五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提出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提出批判。 6、第六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 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 1、就业领域:反对萨伊定律。 2、利息理论:认为利息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 3、工资理论:认为只要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不是由单个的劳动市场供求决定。 4、货币理论:有效需求对物价变动起根本作用。 5、分析方法上:侧重总量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于总量分析。

(福建师范大学)西方心理学流派

《西方心理学流派》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集体潜意思: 集体潜意识是由荣格提出的,认为集体潜意识是组成“心灵”的三个部分的一个。位于心灵的最深处,概念深奥,常把它和原型、原始意象、本能等概念混用。它一般是指人类祖先经验的积淀,是人类作出特定反应的先天遗传倾向;它在每一世纪只能增加极少的变异,是个体始终意识不到的心理内容,其主要内容有本能和原型。 2、图式: 图示是由皮亚杰提出的,是其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具有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能使得主体能够通过与外在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获得智力结构的不断完善和转换。是主体与环境相作用中,经过通化和顺应之后所得到的结果。它是认知结构的单元,是一组动作或操作的内化了的复现表象。能使人对现实的复现表象进行运算,以便得出问题的答案。 3、无意识: 无意识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认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无意识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他认为意识是无意识的产物,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对是无意识现象。 4、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是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在进入自我实现和超越自我状态时所感受到的一种非常豁达与极乐的瞬间体验,是人回归自然或与自然合一的统一性感受(统合感)和快乐情绪。高峰体验既是自我实现者重要的人格特征,又是达到自我事项的一条重要途径。 5、情结理论: 这是荣格提出来的概念。荣格最早提到情结的存在是在使用词语的联想测验进行研究时。荣格认为,人类无意识一定有成组的、彼此联结的情感、思想或记忆,而任何接触到这一情结的词语,都会引起一种延迟性反应。荣格说:“情结这东西……是一种经常隐匿的、以特定的情调或痛苦的情调为特征的心理内容的聚集物。” 6、观察学习: 这是托尔曼提出来的概念。观察学习是指人们仅仅通过观察他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习、无尝试学习。而班杜拉认为,即人的一切社会学行为都是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对他人示范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学习而得以形成的。不必直接做出行为,不依赖于直接强化,具有认知性,不等同于模仿,可提高学习效率。 7、同化: 这是皮亚杰提出来的概念。同化是皮亚杰从生物学移植到心理学和认识论中的概念,同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答案

现代西方经济学流派课后 答案 Revised by BETTY on December 25,2020

第一章凯恩斯的经济学 1、凯恩斯以前的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可以归纳为哪些基本命题(P7) 答: (1)“萨伊定率”:这集中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凯恩斯把它概括为“供给总是能够自己创造需求”的原理和教条。该原理和教条是说,在经济活动中,市场的需求总是没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能够提供多少产品和服务,或者说,社会总供给总是等于社会总需求,不会发生总需求不足(或生产过胜)的经济危机。 (2)市场具有自动调节经济使其趋向或达到充分就业均衡的机制和功能。这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经济中的充分就业应该是一种常态,即使偶尔出现失业或失衡,也会通过市场的调节作用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这就是充分竞争可以自动达到“普遍均衡”(“一般均衡”)的信条。 (3)利息率是货币市场的调节手段。他可以引导人们自动的调节储蓄和投资,使二者达到相等的状态。由此决定了货币市场也总是处于均衡状态。 (4)工资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机制。他可以使劳动的供给和需求自动达到相等。由此也决定了劳动市场也是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5)货币对于实体经济活动完全不起作用。货币只会影响到价格水平等名义变量,而不会影响到社会的是实际就业量和产量。这就是说,货币是中性的。这种观点就是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二分法”观点。 (6)政府应该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货币供给除外)采取自已偶放任态度,而不要加以干预,只要市场机制可以充分竞争下发挥作用,经济就会维持在理想的均衡水平下。在这中情况下 ,经济中的任何经济波动和失衡都是暂时的,不可能长久的。 2、所谓“凯恩斯革命”是什么含义其主要变革何在(含义在P4) 答: “凯恩斯革命”是指凯恩斯否定了以英国剑桥学派为主要代表的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可以自动维持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的和谐均衡状况的理论主张和信条,提出了一整套新颖的有效需求理论,并主张通过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的办法,来消除大规模失业、摆脱经济萧条。这些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被后来的经济学家认为是对以马歇尔,庇古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学自由放任的主要经济思想倾向和政策主张的“革命”。也就是后来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从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1)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2)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4、“凯恩斯革命”的理论特点及意义是什么( P10~P11)

经济学主要流派归纳

现代经济学流派归纳 凯恩斯经济学 一、定义 指凯恩斯在《通论》(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理论。不包括凯恩斯追随者补充、修改和发展了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起始于凯恩斯经济学。 二、学术渊源 1.重商主义的国家干预主义 2.马尔萨斯的有效需求不足论 3.曼德维尔的高消费促进繁荣的寓言 4.霍布森的过度储蓄导致失业和经济萧条的学说 三、凯恩斯革命的含义 它以凯恩斯1936年《通论》的出版为标志,是对传统经济学的背离,在资产阶级学史上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称为“凯恩斯革命”。 1)方法上,凯恩斯建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体系,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2)理论上,否定代表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基本传统观念的所谓“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3)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经济政策,主要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积极干预和调节。 四、凯恩斯经济理论 (一)就业理论 充分就业:就是指没有非自愿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市场上出现的暂时或偶然的供需失调而造成的失业。 自愿失业:指客观上有工作岗位,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而不愿去就业所造成的失业。 新古典学派从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均衡出发只承认上面两种失业。 非自愿失业:是指个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而造成的失业。 (二)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既是指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又是指投资等于储蓄时的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社会上出现较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出有效作用来纠正这种失调。 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或灵活偏好 (三)凯恩斯的投资乘数原理 投资乘数的含义:投资支出的增加必然会导致国民收入和就业量的成倍增加。 乘数原理的作用:凯恩斯通过“乘数”来强调“有效需求”的作用,既把经济衰退或危机的发生归结为有效需求的缩减(投资、消费支出或政府开支的缩减会引起社会总需求按成倍比例缩减),又把扩大总支出(投资支出、消费支出或政府购买支出)以成倍地扩大有效需求,说成是消除经济危机或商业循环的有效手段,从而为倡导国家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四)凯恩斯的货币工资 传统经济学认为:工资具有充分弹性,工资率的变动可以自动调节就业量,劳动力市场是自动实现均衡的,不存在失业;针对传统经济学关于工资率的充分伸缩性的主张凯恩斯提出了“工资刚性”假说。由于工会的集体谈判,使工资向下是刚性的; (五)凯恩斯的利息理论 传统经济学:利率由储蓄与投资决定,利率具有充分弹性;储蓄支配投资: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凯恩斯认为:利率有下降刚性。

心理学各理论流派的比较

心理学各流派的比较 一、西方心理学的哲学起源 古希腊哲学思想中有两个主要的问题,一个是世界的本原,一个是认识论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对世界本原的认识经历了:泰勒士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学及其关系;赫拉克利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恩培多克勒认为万物是由土、水、火、空气组成的;德谟克利特则继承并发展了留基伯的原子论,认为万物的本原是原子。可见,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不断深化,从具体的物体发展到无法看到的物质。而随着人们对世界本原的思考,哲学家开始从注意自然问题转到关心人事问题上来了,尤其是认识和道德问题,而在德谟克利特之前的哲学家大多认为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认识万物的规律,承认理性的真实性,否认感觉的可靠性,这是理性主义的开始。从德谟克利特之后,普罗泰哥拉是古希腊第一位“智者”,他主张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认为没有不变的、持久的真理,没有神认可的法律,没有永恒的价值法规。事物的尺度不是上帝或抽象的科学真理,而是人类的需要和对幸福的探求,这种观点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重要的。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是人的理性中所固有的,教育的作用是把知识引出来,并根据此提出了产婆术,苏格拉底的这种观点被柏拉图发展为理念先于个别事物而存在。柏拉图认为世界本体是由理念构成的,世界万物都是理念派生出来的,只有理念是唯一真实可靠的东西。柏拉图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王,武士和劳动者,把心理分为理性、意气和情欲。理性是最高级的灵魂,相当于哲学王的灵魂;意气指向赢得荣誉和光荣,位于胸部,相当于武士的灵魂而情欲与肉体的快乐位于腹部,相当于劳动者的灵魂。这是心理学史上最早的知情意的心理现象三分法。他提出理念回忆说,认为学习是为了回忆已有的知识,并提出联想的观点促进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认为一切事物都有质料和形式构成,质料是具有可能性的原料,必须取得一定的形式,其可能性才能实现,这种质料形式论是唯物论的思想,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质料是被动的,形式是积极的,这是唯心论的思想。亚里士多德认为灵魂除了认识功能,还具有动求功能。古希腊和古罗马是西方心理学思想产生的故乡,是现代心理学形成的源头。这一时期研究的中心问题是灵魂是什么,把灵魂及其活动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围绕这个问题,思想家们引申出心身关系、心理过程等一系列不同问题的争论,同时奠定了中世纪的灵魂官能心理学的基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哲学思想受到宗教的影响,哲学成为了神学的婢女,以灵魂的官能心理学为主要特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和阿圭那。奥古斯丁认为记忆、理智和意志三者是灵魂的主要官能,但他强调意志的作用,三者在经验上形成了统一体。这一思想是官能心理学思想的起源。近代哲学心理学思想从古代讨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心理学流派列表

学派 时间代表人物理论主张构造主义1879年-1930年冯特、铁钦纳情感三度说:愉快 不愉快、兴奋 压抑、紧张 松驰三对不同的性质机能主义1890-1950詹姆斯、杜威、安吉尔、卡尔、吴伟士、卡特尔机能主义学派认为,意识是不能还原为元素的,相反,意识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其目的在于使有机体适应其环境。意识是机体适应环境达到生存目的的工具;心理学的任务是对意识状态“适应功能”的描述和解释。它认为,意识状态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整体,称之为“思想流、意识流或主观生活流”;人和动物的心理活动都是“本能”冲动的作用。 精神分析1900年-至今弗洛伊德、荣格、弗洛姆、埃里克森人的意识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无意识)三个层次,好像深浅不同的地壳层次而存在,故称之为精神层次。 自我发展理论 第一阶段 获得基本信任感克服基本不信任感 (0-1.5岁) 第二阶段 获得自主感而避免怀疑感与羞耻感(1.5-3岁) 第三阶段 获得主动感而克服内疚感(3-6、7岁) 第四阶段 获得勤奋感而避免自卑感(6、7-12岁) 行为主义1913年-至今华生、桑代克、巴甫洛夫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操作”。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 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 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新行为主义1930年-至今 托尔曼学习理论:认为动物在迷津中学习,除必须被一定刺激物所引起外,还须针对环境的当前特点(他称作对象-符号或符号)调整自己的行为。在尝试中,逐渐过渡到按记忆中的这些特点(他称作意指之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整。这些特点包括对行动的方向、到达目的的距离以及其间的关系(他称作手段-目的-关 系)。在托尔曼看来,动物学习任何迷津,都是对这种特定的整体(符号、意指之物和意指着的手段-目的- 关系)形成认知-地图,从而产生期待的过程。这一整体,托尔曼称之为符号-格式塔。他的这一学说也就被 称作符号学习理论斯金纳: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 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而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操作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应答性行为的产生,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解释操作性行为的产生。教育心理学 1903年-至今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布鲁纳、布卢姆、奥苏伯尔试误说(学习律)、斯金纳箱、强化理论、程序教学法、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发生认识论 (日内瓦学 派) 1950年-至今皮亚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2、前运算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4、形式运算阶段认知心理学1950年-至今加涅信息加工理论斯金纳、托尔曼、赫尔、班杜拉 科学心理学主要流派一览表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思潮及流派 绪论 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是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某些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并且一直延续到现在的经济学说。 (一)古代和中世纪西方国家的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15世纪) 经济学的思想最早产生与古希腊。在公元前4到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一些学者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论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至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导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占主导地位。 (二)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过,在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产生之前,怎经有过一个重商主义经济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的主要特点是,围绕着国家如何才能发财致富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注重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主张国家对经济活动积极进行保护和干预。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主要产生和发展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初级阶

段,即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和取得完全胜利的时期。这一时期大致是17-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派所代表的经济思想与重商主义的理论学说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其主要特点是主张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主义。 古典经济学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要理论基础的一整套经济理论体系。包括价值论、生产理论、资本理论、分配理论、交换理论、货币理论、对外贸易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观点的片面性:对经济的生产和供给较为重视,而对消费和需求没有加以重视。 (三)现代西方经济学体系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 新古典经济学时期是以1871-1874年经济学界发生的“边际革命”为起点,直至19世纪末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的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出版,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新古典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相比,主要变化是将以劳动价值论为主体的客观的价值理论改变为主观边际效用价值论,并引进了运用数学的边际分析方法,由强调供给和生产转变为强调需求和消费。(四)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体系和流派(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在这个时代,既恢复了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潮,使之在经济生活中占据了主流地位,同时也存在原先曾占据主流地位但在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暂据次要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潮。二、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