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蜀国的后继无人

蜀国的后继无人

蜀国的后继无人
蜀国的后继无人

蜀国的后继无人

巴蜀之地,常称“天府之国”,刘备占据并最终雄踞一方,在刘备所建立的蜀国巅峰时期,曾拥有让人们耳熟能详的谋臣大将,在刘备攻取西川之后,蜀国的管理层理拥有着,法正、诸葛亮、马良、马谡、张松等谋臣,军事上拥有着有五虎上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以及魏延等当世名将。而这个曾经拥有者令当时人羡慕的人才的蜀国在末期却只能让年过古稀的老将廖化作为先锋将军跟随姜维北伐。蜀国年轻后备的缺乏可见一斑。

那么,造成蜀国在后期中缺乏年轻干练人才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首先,这和蜀国本身人口的缺少是有关系的,没有人口基础,又怎能诞生出为己所用的人才呢!显然,蜀国在三国时期,无论国土还是人口都是最弱的了,从三国的人口以作对比,便不难看出,最为国力弱小的蜀国要在人才的数量上胜于其余两国是有难度的。《三国志》里记载,魏国443万人、吴国230万人、而蜀国仅仅只有不到百万的94万人口。在这本不占优势的人口基数上乘以人才率自然要小得多。另一个原因与益州当时的地理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三国时期的益州和中原基本上是隔绝的,在刘焉任益州牧后,成为了割据一方的势力,“刘璋暗弱”,这父子二人并没有并吞天下的野心,只有割据益州自保的心理使得益州与当时的人文中心中原的交往更加的稀少了,这样的副作用直接导致了蜀中的人才在中原群雄面前难以出手。建安二十三年,在汉中争夺战当中登场的刘璋部下陈式、严颜、吴兰都以惨败而收场,蜀中与世隔绝的恶果立即体现出来。

那么,在人口基数小,人民受限与地理因素的基础上,入主西川后的刘备在人才的选拔上又哪些举动呢?很可惜的是,这时的刘备已经没有在新野时那样的求贤若渴了,此时,刘备对于自己的组织做了如下的吸引人才的动作“诸葛亮为股肱,法正为谋主,关羽、张飞、马超为爪牙,许靖、糜竺、简雍为宾友。及董和、黄权、李严等本璋收受用也,吴懿、费观等又璋之婚亲也……皆处显任,尽其所能”。加封了本来的兄弟手足,然后只是吸收了本属刘璋的部下。实际上,并没有招募更多的新人。而人员的招募与甄选是组织不断充实新生力量,实现组织内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为组织提供人力资源的保障。正是由于在刘备入住西川后对人才的招募不够重视,使得在后期没有可靠的人力保障。而与此相反的是,在人才竞争中,蜀国面临着的是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魏国,曹魏这是一个强大的外部压力,同样在人才方面绞尽脑汁的曹操在建安二十二年八月又一次发布了求贤令,在曹操的三次求贤令中反复强调了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明确的反对两汉以来奉行的德行和出身门第的传统思想。而这也“标着着政治思想上的大改革”。这样,在一个”人格魅力“不亚于刘皇叔并且拥有更强实力的曹操之间,人才们要选择用武天地自然要深思熟虑一番。然而,曹操对人才的重视,他的后继者曹丕、曹睿并没有忽视,反而不断的加强了,并在曹丕的努力下最终形成了一套严格的体系——九品中正制。所以,在人才的招募上无论是在前期创业还是后续努力上,蜀国都败给了魏国了。这样,在外部有强大竞争对手,内部招募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蜀国要想真正的招募到有用的人才是要话费更大的成本的。

另一方面,在主动招募上不够努力的蜀国是否拥有一个合理的并能吸引人才的组织呢?在刘备的创业前期,他的组织核心价值观在当时“人心沦丧”的乱世中是可取的——“备本不才,欲胜大义与天下”。这在崇尚正统的时代,选

择支持汉室江山的人当让是大有存在的。所以,组织是可以以此吸引人才的,比如赵云正是看重刘备的重信义而跟随左右的,另外向庞统、廖化都是在刘备并不强大的时候主动来投靠的。并且,刘备为了能够实现组织的目标而身先士卒、披坚执锐,对于建设、深化组织文化都具有表率作用,这时期刘备的组织拥有着一个完备的组织文化体系。而在后主刘禅继位后,这个组织的优良作风并没有得到延续。他不但没有身先士卒的行动,而且开始享用前辈们的革命成果了,这样在领导者自身素质不足的组织要合理的处理各项事务碰壁是在所难免的。在刘禅统治的时期,人员们可谓面临着的是随时会被组织解雇,比如大将军姜维,为了逃避组织内部压力而到了沓中屯田避祸。可见,与前期相比,蜀国没有了一个可以吸引人才的组织机构。

再者,是蜀国在人员培训上的失败。最显见的例子便是马谡了。马谡其实可以说蜀国不错的谋臣,有游说东吴,离间司马懿和曹睿,使北伐少了强大对手,并建议以攻心为上的策略统一南方蛮王孟获。然而,在军事实战上,他又成了在世的赵括,在国力弱小的蜀国,要将他培养为军事才干自然是最小成本得到的最大收获。然而,诸葛亮的用心并没用得到实际的回报,并最终导致了第一次北伐的失败。而这一次对于新人培养尝试的失败教训,似乎使得诸葛亮没有了培养人才的雄心。他便在《后出师表》中说道“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大将们都先后逝世,将没有人能够完成北伐的大业,完全没有了培养新人,以图长久计的打算,而是要在,老将们尚在之时完成“还于旧都”的组织理想。

最后,蜀国的组织设计从进入益州后,没有重视荆州、益州人士之间的矛盾,没有合理的调节好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人士的矛盾上是三国都面临着的问题,曹魏和孙吴所做的都是尽力的拉拢地方士族。如,曹魏启用司马家并予以重任,孙吴任用陆逊、顾雍为丞相,而不是张昭。与两国相反的是蜀汉的军政大权始终掌握在外来集团手上,唯一比较明显的笼络本地门阀的举措也就是刘备娶了吴懿的妹妹吴夫人。但是刘备死后,继位的是刘禅,而诸葛亮依旧沿用的是刘备的外来集团老班子,这就导致了本地门阀被排斥、被打压。蜀汉后期的名将姜维、马岱、关兴、张苞,谋士杨仪、蒋琬、费祎、董允,都是出自外来集团。而出身本地的名将谋士除了已故的黄忠、严颜、法正之外很难再找到别人。这样,不同的地方人士,组成的非正式组织严重的影响着正式组织的正常运行,当魏国攻入蜀国,组织抵抗的基本上都是外来集团的人,如姜维、诸葛瞻等,朝堂中的本地门阀谯周等基本都是在劝刘禅投降。蜀汉外来集团对本地集团的排斥是显而易见的,如关羽对黄忠的不满,街亭之战中马谡对王平的不屑一顾,关羽在得知黄忠备封我五虎上将时这样说道“翼德吾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于相并可以。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显而易见的将自家弟兄划在了一起而瞧不上外来人。

终上所述,导致蜀国后继无人的局面并不单面的。它是蜀国在局限与本身地理条件,在人员招募、培训,组织内部矛盾没有得协调而导致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