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免费下载】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措施——11叶品种

【免费下载】寒地水稻栽培技术措施——11叶品种

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

1、优化水稻品种

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确保低温年份正

常成熟。以11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推荐应用垦稻20、龙粳31等。

产量构成设计

以垦稻20品种为例,亩产达到817公斤:公顷理论产量=公顷收获穗数×每穗粒数×

结实率×千粒重=520万×100×90%×27克=12636公斤,扣除收获田间损失率3%,实收公

顷产量12257公斤(即亩产817公斤)。

2、提高旱育壮秧技术

2.1旱育秧田规范化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运苗方便等要求,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

壤肥沃偏酸、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设置适当集中

的固定高台秧田(秧田高度20-30cm),做到合理布局。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

(晒水池)、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培养床土)。育秧棚型,采取大棚育秧,使用育秧微喷技术。

2.2旱育壮秧模式化

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不同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

2.2.1选定秧苗类型

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成熟的前提下,选定育苗的秧苗类型。机械插秧,用早中熟品种,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

厘米左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3

厘米以内,1和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3叶长8厘

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每盘播芽谷100-110克。人工插秧和

摆栽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4—4.5叶,秧龄35-40天,苗高

17厘米左右,带1-2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

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4叶片长11厘米左

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11”即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其余与中苗相同,百株地上鲜重4克以上,每平方米播芽谷200-250克(6盘)。人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谷250-300克(6盘)。钵育大苗,选用486孔钵盘,每钵播芽谷3-5粒,育成2-4苗。

2.2.2做好置床,配好床土

置床上秋季整地做床高出地面8-10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棚3月上旬扣膜,促进土壤化冻,提高土温。每100平方米置床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00-250公斤,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5公斤,均匀撒施并耙入置床0-5厘米土层内。摆盘播种前1天,每100平方米用1%硫酸水(1公斤硫酸加100公斤水)调酸,使土壤PH值达到4.5-

5.5,5小时后每100平方米用30%恶霉灵(土菌消)3-4毫升加2.5%敌杀死2毫升加水300公斤浇施。置床标准:平-床面平整一致;直-置床要直、步道砖摆的直;净-置床内干净,无杂草根茎及石块等;碎-床面土壤细碎无大土块,置床上实下松;干-置床达到旱田干土标准。

床土配制:使用“垦研”水稻液施壮秧剂,按说明书操作。

2.2.3做好种子处理

种子出库后,盐水选种前5-7天晒种2-3天。选晴暖天气,背风向阳的地方,把种子放在铺好的苫布或塑料薄膜上,铺种厚度5-7厘米,经常用木锨翻动,防止戳破种皮,晚间收堆苫好,防止低温霜冻。

用比重1.13盐水(50千克水加大粒盐12.5千克,搅拌溶解均匀)选种,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去附着盐分。

盐水选种后淋去种子表层多余水分,堆放在室内12小时后用种衣剂拌种。1千克种衣剂兑水1.5千克拌种50千克,混拌均匀后堆放48小时阴干,待药膜固化后可袋装浸种。

每100千克种子,用120千克水,加入25%施保克25毫升和0.15%天然芸苔素乳油20毫升浸种。水温保持11-12℃,浸种消毒7-8天。浸种时种子要装袋,并注意经常翻动。浸好种子的标准:稻壳颜色变深,稻谷呈半透明状,透过颖壳可以看到腹白和种胚,米粒易捏断,手碾呈粉状,没有生心。

使用恒温催芽器催芽。高温32℃破胸,露白后温度控制在25-28℃催芽。催芽时间20小时左右。根、芽露出1毫米左右呈“双山”形为准,在阴凉处晾芽待播。

2.2.4摆盘、装土、播种

在置床上浇透底水,进一步整平的基础上,在播种前2-3天摆盘,装床土厚2厘米,按说明书使用垦研水稻液施壮秧剂。用电动苗床精密播种器播芽种4400粒/盘。用带刺的

小滚子把种子压到三面着土。覆土0.5-0.7cm,防止种子芽干。

用钵盘育苗时,在置床浇足底水基础上,趁湿摆盘将钵体压入泥中,每钵装土深四分

之三,浇水后播芽种3-5粒/穴,覆土。(播种后覆土时,不要用含壮秧剂的土覆盖,以免

发生药害)

2.2.5秧田播种期

要严格掌握种期,育大苗要早播中苗后播,最佳播种期为4月5-20日间。三覆盖(大棚膜、小棚膜、地膜)可在4月5-15日间播种,采用机械播种。

2.2.6秧田管理

以稀播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标准,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管

理关键时期,培育标准壮秧。

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第一叶露尖)约7-9天。以培育种子根为主,棚

温33℃以上要开膜通风,床土过湿处要散墒,缺水或顶盖处适当补水,露种处理适当覆土。

第二个时期:第1完全叶伸长期(约5-7天),管理重点:地上部以调温控水,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1叶同伸的鞘叶节5条根系。出苗80%时撤出地膜。棚温控制在22-25℃,超过28℃通风练苗。在秧苗1.5叶时追施液施壮秧剂。

第三个时期:离乳期(从2叶露尖至3叶展开,约10-14天),此期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健壮生长;地上部要控制好1叶和2叶、2叶和3叶的叶耳间距

各1厘米左右,防止茎叶徒长。秧苗2.5叶期防治立枯病,发现中心病株及时清除。在稗

草2叶期,每亩苗床用10%千金60ml加48%排草丹160ml加水40千克,均匀喷洒除草。

要加强通风练苗,2叶期棚温控制在22℃以内,3叶期控制在20℃左右。根据早晚秧苗叶

尖吐水有无、中午是否卷叶、床土表面是否发白,确定是否浇水,每次水要浇足,控制浇

水次数。秧苗在1.5叶和2.5叶期,结合浇水追肥一次,并喷水浇苗,防止烧苗。如秧苗2.5叶期发现脱肥,每平方米用硫酸铵2克,硫酸锌0.25克,稀释100倍叶面喷肥,喷后

及时用清水冲洗叶面。同时,在秧苗2.5叶期每棚用天然芸苔素2克、米醋150ml加水

20㎏喷茎叶。

第四个时期:第四叶伸长期(育4.1-4.5叶大苗时有此时期,约为5-7天),管理重点:地上部控制3和4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地下部促发与4叶同伸的1叶节根9条,棚

温不超过20℃,昼间揭开,夜间低温时覆盖。按叶尖吐水、卷叶及床土表面发白情况,及

时补水。

第五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移栽前3-4天),要控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移栽前一天做好三带: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带药,每100平方米

苗床用70%艾美乐6克加水6千克喷洒,预防潜叶蝇;带“平安福”生物菌肥,按产品说

明施用。

3、主要农时标准

寒地优质稻生产,必须适时完成各项农事作业,才能充分发挥优质高产技术作用,确

保安全出穗,充分成熟。

3.1大棚扣膜。为促使置床土壤解冻增温,在3月2日前大棚要扣好棚膜。

3.2秧田播种。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播种,4月18日前结束,保证中苗秧30-35天,大苗秧龄35-40天。

3.3泡田整地。使用打浆平地机水整地,5月5日前结束。

3.4插秧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5℃时开始插秧,5月23日插秧结束。

3.5齐穗期。7月25日前,确保水稻结实期间最少活动积温在800℃以上。

4稻田耕作整地技术

4.1条田建设标准化

加速老稻田改造,实现田、渠、路、林配套,灌排畅通,格田平整的条田。

4.2建立少耕、轮耕体系

有机质含量高、排水不良的低洼地,要强化排水改洼,采取深翻或深松两年,旋耕两年,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稻田,采取深翻、深松一年,旋耕两年的轮耕制度。深翻18-

20厘米,深松24厘米,旋耕14-16厘米。

4.3秸秆还田

结合深翻作业,实行稻秆还田培肥地力,每三年最少还田一次。禁止焚烧秸秆。

4.4稻田整地

在充分旱整平的基础上进行水整地,充分利用水源,提早泡田整地,提高格田内平整度,高低差3厘米以内。

5、移栽时期与密度

5.1移栽时期

根据种苗型,适期早栽。钵苗移栽不伤根,可适期早栽;中苗机插或人工插,可安排

在适期中间;带蘖大苗秧龄长,可在适期后段栽植,在5月23日前栽插结束,5月末进入

分蘖,对利用早生分蘖,提高有效穗数,是基础措施。

5.2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类型、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栽培水平来确定。一般穗重型品种稀些,穗数

型品种密些;活动积温高的地区可稀些,活动积温低的地区宜密些;肥地稀些,瘦地密些;栽培水平高的可稀些,反之宜密些。

机械插秧,以30厘米×13-15厘米为主,每穴4苗,平方米确保22-27穴,如有缺苗适时补插。

人工插秧,以(40+20)×13-14厘米为主,每穴4苗,平方米确保25穴。

钵苗摆栽,以(40+20)×16厘米的规格为主,确保平方米20钵以上。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宜大面积推广钵苗摆栽,提高栽插质量,加强插秧机手的培训和机具维修,备贮零

部件供应,保证插秧效率和机插质量.人工插秧,要做到苗数均匀,每平方米穴数均匀、满

(地头埂边插满)。采取以质论价,农场统一插秧费标准。

6、施肥技术

6.1施肥用量和时期

有测土配方施肥条件的,施配方肥。其他地块按以下方法施肥:

6.1.1基肥。每公顷尿素63㎏,二铵105㎏,50%硫酸钾126㎏,生物硅肥(神归)150㎏,基施旺生物有机肥5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田施入或与搅浆整地同时用施肥器

施入,随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

发生。

6.1.2蘖肥。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每公顷50㎏硫

酸铵全田施入,第二次每公顷用13㎏尿素在11叶品种6叶期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

6.1.3调节肥(接力肥)。每公顷尿素21㎏,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

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使用。高产攻关的地号必须施用调节肥。

6.1.4穗肥。在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田间观察飘长叶出现后一个叶片就是

倒二叶, 11叶品种在10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每公顷施尿素63㎏,50%硫酸钾84㎏,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出现拔节黄褪淡时

则晚施;底叶有枯萎、干尖现象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有稻瘟病发生应晚施,先晒田

壮根或先防病后施肥。

6.1.5粒肥。高产攻关田依据田间叶龄诊断,在抽穗后如田间出现落黄现象时,每公

顷补施尿素15㎏,在水稻抽穗后8天以内施完。

6.2施肥建议

6.2.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化验结果,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20毫克/公斤时,亩可适当

减少磷肥用量1公斤左右,同时,配合施用硅肥、解磷生物肥和叶面追施磷酸二氢钾等。

6.2.2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号,在现有氮肥施肥水平的基础上不能降低氮肥用量,因为,在秸秆腐烂过程中需要消耗一定数量的氮素,所以,秸秆还田的地号增施尿素2公斤/亩。

6.2.3水稻生育后期视田间水稻长势长相,按照水稻叶龄进程做到三看施穗肥,切忌

中后期氮肥用量过大,田间水稻长势过旺,加重水稻病害、倒伏现象的发生。

6.2.4、水稻全生育期结合防病叶面追肥(主要是磷酸二氢钾等促早熟微肥)2~3次,

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提高防病及追肥效果。

7、灌溉技术

寒地水稻灌溉的基本要求是:壮根、增温、节水、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水稻可持续生产。

7.1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充分利用引黑龙江水灌溉的自然资源优势,推进节水灌溉。井灌区,采取综合增温措施。

7.2综合应用井水增温措施

井水灌溉必须配套四项主要增温措施,即设置井供水面积2%-3%的洒水池,池内设隔

墙晒水,并扣膜增温,出水口用叠板式闸门,取增温表水灌田;井口设15-20米长小白龙,扎孔喷水增温;延长灌水渠道,采用宽浅式水渠,扣膜增温;推行夜间灌水,浅水灌溉,严禁串灌。保证6月分蘖期水温15℃,7月长穗期水温17℃,减数分裂期水温18℃,8月结实期水温20℃。

7.3灌溉

7.3.1泡田整地期灌溉。泡田水深为翻耕垡片的三分之二,水整地后保持水层3-5厘米,不宜落干防土变硬。

7.3.2插秧至分蘖期灌水。插秧时灌花达水,插秧后及时灌水到苗高三分之二水层,

增加泥温促进扎根返青。当多数(50%以上)植株叶尖早晚吐水、发出新根时,进入返青,撤浇水层至3厘米左右,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至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1叶品种7叶),撤水晾田或晒田3-5天,控制无效晚生分蘖,及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壮根及茎粗进一步打好基础。

7.3.3长穗期的灌水。进入长穗期以后,实行间歇灌溉,即灌溉3-4厘米浇水层后停灌,堵住水口,任期自然渗干,直至地表无水,脚窝尚有浅水时,再灌3-4厘米水层停灌,

如此反复。当剑叶叶耳间距正负5厘米期间,对17℃以下低温最为敏感,为防御障碍型冷害,根据天气预报,如有17℃以下低温,应以水温18℃以上的水,灌水层17厘米以上,

以免受冷害。如无低温,可继续问歇灌溉。出穗前3-4天可晾田1-2天,进入出穗保持浅水。

7.3.4结实期的灌水。齐穗后由浅水层转入间歇灌溉,到出穗后30天以上进入腊熟末

期停灌,到黄熟初期排干,过早停灌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要严防深水灌溉并增加晾田次数,提高其抗倒性、抗病性。

7.4出水口和进水口的管理

水稻插秧后及时垫好出水口,出水口高度5cm,防止水淹。水稻生育期每7天更换一

次进水口,防止进水口温度长期过低。

8、主要病、虫、杂草防治

8.1 综合防病

每公顷用2%加收米1200ml+25%施保克900ml兑水80㎏或拿敌稳225g兑水40公斤植

保动力伞航化作业,在水稻孕穗期、始穗期(破口期:有3%露头)、齐穗期分别茎叶喷雾

一次,能有效防治稻瘟病、鞘腐病、胡麻斑病等病害。

8.2综合防虫

主要防治潜叶蝇、负泥虫等。首先是培育壮苗,带药移栽;在本田要浅水灌溉,保持

叶片直立,可减轻虫害;池梗和田边要清除杂草,消灭虫源;在幼虫初发期,每公顷用70%艾美乐120g+2.5%敌杀死450ml兑水60公斤喷雾防治。

8.3防除杂草

8.3.1秧田防草技术

水稻1.5-2.5叶期(稗草2-3叶期),每亩用10%千金乳油60ml+48%排草丹水剂180ml

兑水15㎏喷雾。

8.3.2本田防草技术

插秧前5天每亩用30%阿罗津乳油60ml +吡嘧磺隆30g,兑水15㎏甩喷施药,水层3-

5cm,保水5天。插秧后15天每亩用30%阿罗津乳油60ml+10%草克星10g,兑水15㎏甩喷

施药,水层3-5cm,保水5天。(泽泻、慈姑等阔叶杂草重的可在插秧前5天每亩用80%稻

思达6g兑水2㎏喷施。)

8.3.3池梗除草

用乙草胺+2,4D丁酯防治,注意隔离,不要喷到本田产生药害。

9、收获与干燥技术

优质稻生产必须十分注意收获适期和稻谷干燥,收割过早,青米增加,粒重降低;过晚则着色米多、光泽不良,均使品质下降。干燥不当,易出裂纹米或过干米,严重影响整精米率。

9.1收获适期

在出穗后40天以上,活动积温达800℃以上,多数穗颖壳变黄,小穗轴及护颖变黄,其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时为收获适期。

9.2机械分段收割

割茬高12-20厘米,晒铺6-7天,稻谷水分降至16%左右时及时拾禾脱谷,防止干后遭雨;机械收获,半喂入式收割机可在枯霜前收割,用其他机械在枯霜后直收。严格收脱质量,谷外糙米不超过2%,综合损失控制的3%以内。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