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单项选择

1.(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2.木偶戏由演手操纵木偶进行戏剧表演,属于(道具戏)系统。

3.“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念三遍,一夜睡到大天光。”属于(仪式歌)。

4.(孟姜女)是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传说人物。

5.民间文学讲唱者在表达愤怒、不耐烦或强烈不满的情绪时使用的语气语调是(强音、假嗓)。

6.汉族第一首民间叙事长诗《孔雀东南飞》是(两汉)时期的民间叙事诗。

7.从体裁来看,民间寓言主要是在寓意型的(动物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在西方国家,民间文学一般称之为(Folklore)。

9.精卫填海的神话故事是出自于(《山海经》)。

10.在民间传说的讲述中,民众往往将一些同类情节集中安置在某一个人物形象身上,这样的人物形象称之为(箭垛人物形象)。

11.在中国神话中,(射日神话)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大地的主人。

12.水浒故事在(宋末元初)时期就广为流传,并成为讲唱艺人表演的重要内容。

13.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14.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不需要文字作为中介,民众直接用(口头语言)进行创作。15.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挪亚)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16.“尚未崩溃的民间王国”指的是(云南)。

17.在《圣经·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受蛇的引诱偷吃了伊甸园中的智慧果,从而发现了对方的性别差异,上帝只好将他们放逐到了人间。

18.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神话)。

19.“张打铁,李打铁,打把刀,送姐姐,姐姐留我歇,我不歇,我要回去打夜铁……”属于(儿歌)。 20.(梁子)是艺人说书的提纲,一般都是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

21.(交流系统语境)主要回答了一个文化中的特定民俗形式如何与别的形式相关联的问题。

22.民间小戏中,属于道具戏系统的有(皮影戏)。

23.在我国民间传说中有一种独特的种类——(仙话),这种以叙述神仙活动为中心内容的传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24.在(故事)中,讲述人往往有习惯运用的一些开头用语,如“很久很久以前……”。 25.个体传承人对于民间文学的贡献,最重要的体现在(在传承过程中的主观创造性的发挥)。 26.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泥土)造人。

27.“连缀式”民间故事的典型代表是(《一千零一夜》)。

28.民间文学必须使用田野作业的方法是由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和(展演性)所决定的。 29..希伯来人《圣经》中的洪水方舟的故事是出自于(巴比伦神话)。 30.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先秦时期)。

31.(史诗)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民族历史的形象化记载,是“诗性的历史”,即用诗歌叙述的编年体历史。

多项选择

1.民间文学的变异的外在因素包括(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自然环境的差异、社会环境的差异)。 2.能充任传说核的有(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方估计、风俗习惯、动植物的情状和形态)。3.鲁迅说,(歌诗词曲),我以为原是民间物,文人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弄得变成僵石,他们就又去取一样,又来慢慢绞死它。

4.世界上有三种古老的戏曲文化——(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中国戏曲)。

5.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全面普查、专题调查、专项调查、专访调查)。 6.对口相声,由两个演员表演,用对话形式进行,对口的形式可以分为(一头沉、子母哏、贯口)等种类。

7.在汉乐府民歌中,以男女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有:(《上邪》、《上山采蘼芜》、《陌上桑》、《有所思》、《白头吟》)。

8.民间杂剧其种类繁多,主要有(歌舞戏、影戏、木偶戏、滑稽戏)。

9.以超人的神佛仙道为重要角色介入人间生活而构成的故事,有(求好运、请穷神、烂柯山、渔人遇仙)。

10.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著作的作者吸取了民间艺人讲唱故事的成果,对民间艺人的话本加以提炼、充实、完善。

11.在中国,至少有42个民族流传中各种不同类型的洪水神话,其中有(大禹治水的故事、石龟拯救型故事、雷公报仇型故事、天女之恋型故事)。

12.“自下而上”的历史学研究取向中所说的“下”,指的就是(民间文化、基层社会、普通民众、日常生活)。

13.以“偷听话”为核心母题编织的(两兄弟、两老友)故事,只是设置了一个动物精灵向山神报告人间秘密的神奇环境,让两位主角偶然闯人,由其自身作为造成大快人心的善恶报应,构思更为巧妙。14.民间文学的个体传承人的传承渊源有(亲缘传承、业缘传承、地缘传承)。

15.中国的四大传说是(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

16.唱故事中无乐器伴奏,只击节吟诵并具有一定音乐性的称为韵诵体,如(山东快书、金钱板、天津快板)。

17.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讲瞎话、.讲经、摆龙门阵、说白话、讲古)。18.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19.表演情景具有的特点有:(即时性、惯常性)。

20.世界寓言三大发祥地为(中国、希腊、印度)。

21.被称作荷马史诗的有(《伊利亚特》、《奥德赛》)。

22.关于农业种子的来历,中国各民族流传的神话中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中有(神赐说、窃取说、尸体化生说)。

23.呆女婿故事包含多个类型,其中以(借布机、学话得胜)最具代表性。

24.属于长江流域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吴歌、梁祝传说、白蛇传传说、江南丝竹)。25.属于口头史诗的有(《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

26.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文言小说粗具规模,分为(志怪小说、轶事小说),合称为笔记

27.属于生活谚语的有(烧火要空心,为人要真心/酒多人癫,书多人贤/树大分丫,儿大分家)。

28.相声的结构一般由(垫话、瓢把儿、正活、收底)构成。

29.与作家文学相比较而言,民间文学的特征有(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30.歌谣按照格调可分为(四句头、五句子、信天游、爬山歌)等。

31.就具体的表演事件来看,表演的语境是由(表演情景、时间和空间、社会结构、传承人和受众)等不同因素共同构成。

32.根据表演人数的多少和表演形式的差异,相声可以分为(单口、对口、群活)等种类。

填空题

1.《江格尔》这一部著名的史诗是以英雄人物的活动为主线贯串而成的。

2.关汉卿的《窦娥冤》吸取了民间故事素材进行再创作,其故事原型是东海孝妇的故事。

3.蒙古人相信史诗演唱具有驱疫禳灾的作用。

4.清代诗人黄遵宪将民歌比作天籁

5.古代希腊神话中执掌宇宙大秩序的众神之王是宙斯。

6.以顾颉刚、杨宽为代表的历史学家,他们提出了层累的历史观和民族的神话史观,对中国古典神话的一些主要内容和神话人物进行扎实细致的考证和辨析,因而形成了著名的神话学派古代

派。 7.《玛纳斯》是流传在我国新疆境内的柯尔克孜民族的著名的英雄史诗。

8.明代李开先说,“如十五国风,出诸里巷妇女之口者,情词婉曲,自非后世诗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以其真也。”

9.歌与谣的主要区别在于有无乐器伴奏。

10.少数民族民间文学作品的翻译,应忠于原文,翻译的译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1.民间传说总是围绕一定的客观实在物来讲述,其传承范围是相对固定的,从而构成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传说圈。

12.神话在历史上有着两种存在方式。其一是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其二是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13.民间故事的“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经美国学者汤普森所完善的。14.文人作家既能保护民间文学,也会由于某种目的,有有意识地在民间文学作品中强加一些主观因素,比如宋朝李茂诚的《义忠王<梁山伯>庙记》,梁山伯变成了热衷于追求功名、平“寇”有功的“义忠王”。

15.古希腊神话主要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类。

16.公元2世纪的三国时代,出现了第一本古代笑话专集《笑林》,收入了许多民间笑话。 17.《灰姑娘》的故事在世界各地皆有流传的故事,中国版本的《灰姑娘》故事是《叶限》。

18.呆女婿故事与巧媳妇相对应,一男一女,一巧一呆,相映成趣。

19.民间故事的形象塑造多是正反对比,一好一坏,一善一恶等等,体现了“二元对立”的美学原则。 20.文化英雄,属于传说人物,常以兽、鸟、人、半神等各种形态出现。

21.民间文学属于文学的一个特殊类别,是与作家文学、通俗文学相并行的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 22.被誉为“当代的荷马”、“活着的荷马”,世界上唯一一位能够演唱《玛纳斯》史诗的完整内容的演唱大师是居素普.玛玛依。

23.由于民间文学作品是以口头形式进行流传的,具有变异的特征,因此会产生各种异文。24.1920年,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研究会,中国学术界开始有意识地将民间文学看作是一种科学研究的对象。

25.在艺术形式上,民间小戏多用乡音土语,亲切活泼,具有灵活性,小戏人物形象单纯鲜明,角色一般称之为二小。

26.《江格尔》是流传在我国蒙古民族的英雄史诗。

27.“唱歌不是人发颠,也是前朝古人传;一人传三三传九,河水淘沙渐渐深。”这首民歌非常贴切地表述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

28.俗话说,“一样话,十样说”,同一首歌谣,同一首故事,表述的语言千差万别,鲜明地体现了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

29.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我国诗歌“双壁”的是木兰辞。

30.民间故事有头有尾,顺序展开,很少有违反常规的现象,中间有固定的结构,如“对称式”、“三叠式”等,这种艺术形式上代代相袭的现象体现了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 31.包袱是相声特有的艺术手段,由系、解、结、抖等过程组成。

32.“关于中国民间故事的一种具有相当意义的学术工具书,它是百多年来西方学者所撰写的一部比较有价值的中国民俗力作”指的是《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一书。

33从唐宋开始,中国一些民间说书艺人受佛教“俗讲”的启示,举行专门的讲故事活动,称之为说话。

名词解释

1.采茶戏:答案:主要流传地是江西和两广(广东、广西)。它是歌舞性很浓的民间小戏,起源于采茶灯,也叫茶篮灯,主要是描写采茶人的劳动,是民间茶农采茶叶时所唱的采茶歌与民间舞蹈结合而

形成的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表演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伴随着有趣的舞蹈动作,小丑要走“矮子步”,小旦要表演“扇子花”,增加了视觉艺术成分。代表性的剧目有《瞧妹子》、《采茶歌》、《挖笋》、《拣田螺》等。 2.“口头文本”:答案:“口头文本”或“口传文本”(oral text)在航柯看来,主要来源于民间艺人和歌手,他们脑子里有个“模式”可称为“大脑文本”(mental texts)。当他们表演、讲述或演唱时,这些“大脑文本”便成为他们建构故事的基础。

3.生活故事:答案: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传说:答案: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5.口头性:答案: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6.民间寓言:答案: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7.新生态民间文学:答案: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

8.AT分类法:答案:AT分类法是由芬兰学者阿尔奈提出,后美国学者汤普森完善的一种编制故事类型索引的方法。它将民间故事划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程式故事和未分类的故事五大类,共有2500个类型。

9.民间故事:答案:“民间故事”的定义,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笑话、民间寓言等。10.忠实记录:答案:忠实记录就是采录者对讲述人或演唱者所讲述或表演的一切,包括情节、人物、语言,特别是习惯用语、方言土语,以至贯穿讲唱中表达感情的语气词、感叹词,歌中的衬字、拖腔等均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尽量保持原讲唱的原貌。

11.神话:答案:任何神话都是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神话是已经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13.民间文学:答案: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14、时政歌:答案: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15.民间叙事长诗:答案: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16.幻想故事:答案: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这类故事的幻想色彩十分浓厚,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7.英雄史诗:答案:叙述与部族、民族和国家(或地方政权)的形成与发展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传说的诗作。这类史诗的主要特征是以一个或几个英雄人物的历史活动为中心,展示广阔的社会生活。

论述题

1.在电视、电脑、网络等现代传媒日益普遍的情况下,民间文艺将不再具有原有的审美功能了。

答案:错。民间文艺之所以千百年来久传不衰,根源在于民间文艺具有其他艺术样式不可替代的审美功能。民间文艺与民众生活更直接地融为一体,人们可以通过十分便捷的方式,借助民间文艺的演述,实现情感的宣泄和情绪的表达,展示人的成就感和自尊心理,并且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社会道德习惯,

给生活增添乐趣,变得“富有意味”。有些少年儿童非要听完故事才能入睡;有些歌手不唱歌就孤寂

寡欢,闷闷不乐。假设没有民间故事,人类童年的生活就会失去想象的翅膀,人生的历程就会缺少乐

趣。

在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电视、电脑、网络等现代传媒日益普遍的情况下,很多民间传统艺术面临生存危机,甚至逐渐消失。但是,现代科技带来了民族民间文化载体的更新,民间文化的精神内核可以借助现代传媒的力量,激活族群记忆,加强文化认同。民间艺术固有的愉悦身心、宣泄情感、传承文化的功能,并不见得一定因为现代电子传媒的普及而失落,有时是恰恰相反,电子载体拓宽了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途径,提高了传播的效果,促使地方民族文化在现代转型中走向了新生。

2.民间传说与故事的区别、联系。

答案:民间传说与民间故事尽管联系密切,但是他们有明显的区别:民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

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而民间故事却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构建故事,如果说有些故事中出现

客观实在物,它也不是故事叙述的中心,只是作为情节的需要而安置的。

在民间传说中,主人公有名有姓,有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尽管有虚构成分,但同历史的关联

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却完全不受历史的局限。

二者的叙事风格不同,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对幻想艺术的把握上,民间传说的幻想和虚构是有限的,

因为传说的幻想要受传说核的制约。民间故事则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的限制,因此在民间故事中,

民众可以任意驰骋幻想的翅膀,虚构故事。

3.如何理解史诗演唱艺人的“神授”说?

答案:史诗的创作与传承具有与其他各种文学艺术不同的显著特点。古希腊的柏拉图认为史诗的创作者

是“神的代言人”。我国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三

大史诗的创作与传承均具有与古希腊史诗相类似的情形。一般有“神授”说和“掘藏”说两种。持“神

授”说的民间艺人往往称自己之所以能够创作(演唱)史诗是因为神附身的原因。这些艺人一般都自

称童年时做过梦,尔后生病。梦中曾得到神、格萨尔大王或其他战将的旨意,病中或病愈后又经寺院

喇嘛念经祈祷,并为之开启说唱格萨尔智门,从此,便会说唱了。如昌都老艺人扎巴,他在九岁那年,

到山上放羊时做了一个梦,梦见格萨尔的大将丹玛用刀把他的肚子打开,将五脏全部取出,装上格萨

尔的书。梦醒后回到家里便大病了一场,其间神志不清、颠三倒四地说着格萨尔的故事,家人把他送

到边巴寺请甘单活佛念经祈祷,至13岁才逐渐清醒,以后便开始了说唱生涯。又如:那曲索县的女

艺人玉梅在16岁时,一次到山上放牧,睡着后做了一个梦,梦见一黑水湖中的妖怪与白水湖里的仙

女争夺她,仙女对妖怪说:她(指玉梅)是我们格萨尔的人,我要教她一句不漏地将格萨尔的英雄业

绩传播给全藏的老百姓。玉梅梦醒后曾大病一个月,昏迷不醒,嘴中断续地说着格萨尔的故事,病愈

后便会说唱。有关学者对史诗“神授”说进行考察研究的结果,认为这一说法缺乏科学根据,“是由

行吟诗人欲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编说的。后来的行吟诗人,便一直沿袭了这种神秘的传统。”这些

以演唱史诗谋生的歌手,实际上是一种流浪行乞者,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让人们尊重他的人格,

就说他的本领来自“神授”,表明他不是凡人,而是被神选中的才智超群的人。加之史诗中的英雄人

物通常被人们作为当地宗教信仰中的神灵来崇敬;演唱史诗时,往往还要举行对神灵的祭拜仪式;歌

手也有意渲染神秘氛围,“神授说”便流行开来。还有,史诗歌手们惊人的记忆力和着魔似的激情也

是使人们相信“神授”说的重要原因。尽管“神授说”不足信,但演唱史诗的职业歌手所具有的杰出

艺术才能却不能不令人惊叹。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绪论

1、民间文学: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现场展演的文学样式。两种含义:民间文学作品、研

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又叫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2、民间文学的性质(双重属性):文艺属性、民俗文化属性。

3、(选择)民俗学之“民”的内涵是“民众”。

4、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两个最重要的特征,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本质区别的重要内容。

5、民俗:即民间风俗,一个国家的民众集团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和语言民俗。语言民俗:包括民间语言与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

6、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1)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艺术化手段。如有些民族唱情歌是婚恋的一种重要手段。(2)被民众用以传达自己的政治见解。有些时政民谣表达了民众对政府、官员或社会的尖锐抨击。(3)娱乐和放松。如劳动歌可以协调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致。(4)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有效工具。如一些童谣能够起到教育孩子孝敬老人的作用。(5)了解民情民风的有效途径和进行相关研究的参考资料。如司马迁在记述五帝的历史时就主要依据神话传说资料。这说明民间文学是“口传的历史”,对历史学有重要的价值。另外,民间文学以语言为载体,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7、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民俗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农村、山区和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2)历时追溯法。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研究对象在不同阶段和时期的演化状况,以期获得更全面的认识。(3)共时比较法。将研究对象与别的地方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在不同地域发生的传承规律和变异情况。

8、(补充)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界定):被各群体、团体或个人视为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9、(补充)箭垛式:许多具有同样特征的情节都被安放到一个著名的典型人物身上,实质成为聚集很多箭并不断有新的箭射来的垛子,如包公、鲁班。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1、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口头性(最显著的外部特征)、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相对于作家文学最具区别性的特征)、传承性、变异性和表演性。

2、(材料分析)中国民俗学泰斗钟敬文:“民间文学和一般作家文学,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答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1)作者的差异。民间文学是群体所创,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2)作品的差异。民间文学是口传文艺,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作家文学以文字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典雅,有书面化的特点,组品发表后固定不变。(3)性质的差异。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作家文学是“一般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4)功能上的差异。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种生活手段;作家文学的绝大部分作品则不能直接运用于社会生活,只能间接地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3、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的相互影响(关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①体裁和思想内容上的影响。如司马迁对五帝的记述主要取自神话、传说,将口传的故事合理化。②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如宋元间的讲史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是施耐庵《水浒传》的蓝本。③在体裁和艺术手法上的影响。如最早的小说集——晋代干宝的《搜神记》是对民间故事和传说的搜集和整理。④语言上,借鉴民间口语。鲁迅也很注意采用民间口语,他说“方言土语用起来很有意思”。(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①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成功的创作,比原作艺术性更高,思想性、趣味性更强,在社会上影响更大,流传久远。②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一些文人为配合统治阶级的舆论宣传、道德教化的需要,对民间文学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等进行篡改和歪曲。如宋徽宗时《义忠王梁山伯庙计》把梁山伯塑造成一心追求功名富贵、为封侯立庙宁可抛弃爱情。

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略)

(补充)1、搜集、记录与整理民间文学的方法和原则: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补充)2、“三套集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

神话

1、神话:人类在远古时期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高度幻想性的故事,是以原始思维为

基础的关于神的行为的故事。(理解)它有着丰富的内涵,不仅是一种融文学、音乐和舞蹈等为一体

的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而且还是上古初民的世界观和信仰的主要表述形式。

2、(理解)神话的分类(按内容分):自然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自然

万物神话)、社会生活神话(文化发明神话、部落战争神话、民族族源神话)。 3、(简答)洪水再生神

话(女娲伏羲的故事):(1)定义:讲述人类人类在遭受洪水灾害的毁灭性打击后重新繁衍生息的故事。(2)基本情节:特大洪水毁灭了世界,只有几个人得到神灵的帮助而幸存,他们又在神灵的帮助

下成婚、繁衍人类。在中国,常见的情节是洪水后幸存下来的是兄妹俩,他们借以逃生的工具是葫芦,延续人种的方式是兄妹成婚。(3)文化阐释:①洪灾:是原始社会民众生活状况和自然崇拜的反映。

起因一般是人触怒了天神,反映了初民对无法控制的自然力的恐惧和崇拜。②兄妹婚:原始社会群婚

阶段的社会现实的反映,兄妹婚导致生怪胎的后果是出于血缘婚禁忌观念。③葫芦:与我国古代广泛

存在的葫芦崇拜有关。葫芦的中间部分圆鼓鼓的,像怀孕女子的腹部,故在古人观念里葫芦主母性,

是繁殖女神。

4、(简答)开天辟地神话:(1)首见于三国时期东吴徐整的《三五历纪》和《五运历年纪》。(2)文

化意蕴:表现了原始人对人与自然相生相依的和谐关系的认识,表现了人创造世界、控制自然的愿望

和气魄。垂死化身情节体现了原始人灵魂不死的观念和积极旷达的生死观。

传说

1、传说: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描述特定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解释某种地方风物或习俗的传奇故事。

2、(简答)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①首先,传说真实地表露和抒发了民众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情感和评价。②其次,历史题材传说的讲述对象大多是历史上实有的人物或事件。(2)区别:①反映社会的方法不同。传说在根据一定的历史事实反映社会生活时,经过了取舍、虚构、夸张和幻想等艺术加工。而历史记载要求对事实进行实录,不能随意进行虚构、夸张和幻想。②历史观不同。传说能够真实地表达民众基于历史事实所作的朴素评价,而历史记载一般要考虑当政者的观点,反映官方的正统历史观。③取材的角度不同。传说往往选取人们感兴趣的一些人物或事件的某一侧面来讲述生动的故事。而历史记载通常记载在历史进程中有重要影响的人物或事件作正面、全面的记述。③历史一般是不能变更的,而传说总是在传播中发生变异。

3、(简答)传说与神话的联系和区别:(1)联系:①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②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口述故事。③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神话里的超现实因素。(2)区别:①神话的主人公是神,传说的主人公是人,而且很多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②神话与传说都有超现实的幻想,但神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的逻辑,存活于原始部族的生活里和信仰里,具有神圣性和真实性。传说的幻想只是为增强故事的传奇性,幻想的内容都与特定阶段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或地方古迹、风俗相联系。

4、传说的种类: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习俗传说。

四大爱情传说

1、中国古代四大爱情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孟姜女哭传说、白蛇传说、梁祝传说。

民间故事

1、(理解)民间故事:(1)广义:民众口头创作的带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生活故事、神话、传说和童话等。(2)狭义: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品,指除神话、传说以外的散文叙事作品。

2、民间故事的特点:贴近生活、泛指性、类型化。(理解)贴近生活:故事的内容、主题、角色和主要情节都着眼、立足于现实,符合生活逻辑。泛指性:时间、地点和主人公姓名都不确定。类型化: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显著的类型化倾向,如神奇宝物型、巧媳妇型和机智人物型等。

3、(重点)AT分类法:AT分类法是国际上通用的故事情节类型分析法。由芬兰的阿尔奈在《故事类型索引》一书提出,后经美国的汤普森在《民间故事类型索引》中进行完善。这二人的分类体系被合称作“阿尔奈-汤普森体系”,简称“AT分类法”。“AT分类法”把故事分为动物故事、普通民间故事、笑话、各式格式和未分类的故事五大类,共2500个故事类型

4、类型、异文和母题是类型学研究的基本术语。(补充、理解)类型:一个独立存在的传统故事,可以作为完整的叙事作品来讲述,其意义不依赖于其他任何故事。异文:故事的不同版本和经说,包括同一作品的不同变体,也包括同一作品的不同版本。母题:一个故事中最小的反复出现在多种文本中的基本叙事元素。

5、童话:(1)定义:又叫“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2)艺术特征: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3)(重点)经典情节类型:①天鹅处女型(窥视、犯戒、惩罚):穷青年拿了洗澡仙女衣服,仙女变妻子,仙女被天神捉回天界,天神下令将他们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一次面。②田螺姑娘型:穷青年捡到一只田螺带回家,田螺变成了他的妻子,洗衣做饭。若干年后妻子拿到被丈夫藏起来的田螺壳,便离家而去。③灰姑娘型(叶限的故事):一个姑娘受到继母的虐待,她悉心照料由生身母亲变成的一头牛。牛死后她把骨头保存起来,后来穿着从牛骨头里得到节日盛装去参加庆祝活。活动上姑娘结识了一位秀才并与之成婚。④够耕田型:两兄弟分家,弟弟只分得一只狗。他用狗耕田因此富了起来。哥哥借狗耕田,失败,遂将狗打死。狗坟上长出植物,弟弟因此又富了起来。哥哥再一次效仿,又遭失败。⑤蛇郎型:父亲把一个女儿嫁给蛇精,女儿与蛇精幸福地生活着。姐姐妒忌杀掉妹妹假扮妹妹,取而代之。妹妹死后一连串的化身把假期折磨而死。⑥狼外婆型:狼妖精吃掉一个多子女的母亲,化身外婆混到家中把最小的孩子吃了,姐姐识破带着其他孩子用智谋杀死了狼妖精。⑦怪孩子型:略。⑧神奇宝物型:略。⑨画中人型:略。⑩问活佛型:略。

6、(补充、简答)灰姑娘型故事的主题:在男权社会中,女性地位失落,只有依附男子,按男权文化的价值观念与审美标准来塑造、改变自己的自然与社会形象,并通过取悦于男性来改善自己的境遇。宣扬善恶有报的思想,表达了对贪婪的抨击,对弱势的同情,以及对美好事物、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7、(补充)民间故事与神话、传说的关系:(1)相同之处:都是带有虚构性的散文叙事作品,人们有时用“故事”来统称三种文体。(2)不同之处:①神话的内容充满神奇荒诞的幻想,情节是超人化的,主角是神。②故事的内容是生活化的,而且是泛指性的,幻想成分较少,情节符合现实逻辑,主角是人。③传说的内容虽也有较强的虚构性,但都是与实有的人物、事件或地方风物相联系。

8、(补充)巧媳妇故事主要塑造传统文化背景下具有机智、手巧、善辩、勇于抗争等人格特征的已婚妇女形象。

民间歌谣

1、民间歌谣的功能:(1)抒情娱乐功能。(2)教育规范功能。(3)实用功能。(4)文化资料价值。

2、仪式歌:民众在过节贺喜、迎宾做客、祈福消灾和祭神送葬等仪式活动中所唱的歌谣。(理解)分为法术歌、节令歌、礼俗歌。

史诗

1、史诗:讲述天地形成、人类起源或民族历史、民族英雄等内容的一种规模宏大、自古流传的民间叙事长诗。分为创世史诗和英雄史诗。

2、史诗的特点:(1)各民族幼年时期的产物。(2)以神话世界观为基础,又有逐渐增强的现实性。(3)民族的特殊知识总汇。(4)风格崇高,叙述庄严,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3、(补充)如何理解史诗是民族的特殊的知识总汇?(1)史诗里包含着形象化的历史知识。特别是英雄史诗所讲述的事件,很多是本民族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大部分学者都倾向于认为《格萨尔》的主人公原型就是吐蕃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岭国君主格萨尔,其所描述的岭国的地理位置、时代和社会背景与史籍记述的情况也大体相符。(2)史诗中包含着大量的古代社会生活图景,如战争、祭祀、选举、竞赛等重大社会活动,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古代习俗,以及古代的地理、天文、体育、音乐、农业、手工业等各方面的状况,所以史诗是了解、研究先民文化的宝

贵资料。

4、中国享誉世界的三大英雄史诗:藏族的《格萨尔》、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蒙古族的《江格尔》。

5、(理解)(1)《格萨尔》:又称《格萨尔王传》,主要流传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描写了英雄格萨尔大王率领岭国人抗击侵略者、征服邻国,完成西藏统一的历史过程。(2)《玛纳斯》新疆柯尔克孜族聚居区流传的英雄史诗,讲述英雄玛纳斯及其子孙反抗卡勒马克人入侵的故事。(3)《江格尔》: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区和额尔齐勒河流域蒙古族聚居区的英雄史诗,描述了江格尔等英雄的征战业绩,宣扬了一种建立和平幸福的理想国的理想。

民间叙事长诗

1、(分析)哭嫁歌(补充:仪式歌中的礼俗歌):一些地方的姑娘在出嫁时所唱的告别娘家亲人并倾诉自己即将成为别人家媳妇的悲怨之情的民歌。思想内容:生动而深切地反映出男权中心制度对女性的压抑和父系家长制度对媳妇的奴役,表现了妇女的痛苦、不平与反抗,以及对婚姻自由和爱情美满的渴望。变化:今天成了热闹的一种习俗。

2、(重点、简答)简述彝族叙事长诗《阿诗玛》的基本情况:(1)定义:云南彝族支系撒尼人间流传的一部优秀长篇叙事诗。(2)基本情节:①给路日明夫妇生了个女儿叫阿诗玛,长大后美丽聪慧,能歌善舞。②财主热布巴拉家看中了阿诗玛,要娶她给儿子当媳妇,并托哥敌海热做媒人。③媒人说服了给路日明日明夫妇,但阿诗玛坚决拒绝。③热布巴拉派人趁阿诗玛的哥哥外出放羊抢走了阿诗玛。④阿黑回来后追到热布巴拉家与财主父子斗智斗勇,迫使热布巴拉放走阿诗玛。⑤财主请岩神在阿诗玛回家的路上把她变成回声,阿黑喊她吃饭时就应答。(3)思想内涵:塑造了一个勤劳善良、能歌善舞、不畏强权的阿诗玛形象,揭示了光明终将代替黑暗、善美终将代替丑恶、自由终将代替压迫与禁锢的人类理想,反映了彝族撒尼人“断得弯不得”的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谚语、谜语、歇后语(非重点)

1、(理解)谚语:民众口头流传的具有一定认识和教育作用的通俗而精辟的定型化语句。

(理解)可以说是各种俗语的核心。 2、(理解)歇后语的“歇后”:说了前一部分,稍作间歇,再说出后一部分。

3、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组成的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民间韵文作品。分为物谜、事谜和字谜。

4、歇后语的类型:喻义歇后语(公厕里扔炸弹——激起公愤)、谐音歇后语(耗子给猫拜年——拼命讨好)。

5、谜语的艺术特色:(1)谜面与谜底结合奇巧,给人以思维训练和艺术美的享受。(2)善用比喻、拟人、谐音等修辞手法。(3)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民间说唱(非重点)

1、(理解)民间说唱:俗称“曲艺”,以口头叙事为基础、以说唱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民间文学形式。如评书、相声和快板等。

民间小戏(非重点)

1、(理解)民间小戏:流传在村镇间由农民闲暇时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东北的二人转、长江流域的花鼓戏、北方的秧歌。

2、民间小戏和地方大戏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内容上,小戏主要反映农民的日常生活,情节单纯;大戏主要反映社会上层和市民生活,篇幅长,结构较复杂。

②语言上,小戏多用方言土语,曲调多为民间小曲、乡村唱腔;大戏常用文言韵白,唱曲多用宫调连曲、成套板腔。③角色上,小戏一般有两个或三个角色,只有小生、小旦和小丑;大戏的角色较多,分工细致,有生、旦、净、末、丑等。④表演方式上,小戏多载歌载舞,欢快活泼;大戏则比较正式。(2)联系:①从根源上讲,大戏由小戏发展而来,有些小戏记入城市后转化为大戏。②大戏并不断从民间小戏汲取养料,借鉴其素材、剧目、唱腔、曲调和语言等。小戏也受大戏影响,借鉴大戏的长处来丰富、提高自己。

3、民间小戏的类型:秧歌戏、道情戏、花鼓戏、采茶戏、花灯戏等。(理解、判断)道情原本是古代道教在讲经、传教、祈福等活动中一种宣扬教义的歌曲。

4、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日常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故事、反映民众的爱情生活、表现社会矛盾和冲

突。艺术特色:浓郁的喜剧色彩,情节集中、结构单纯,人物形象简约而鲜明,口语化、生活化的乡音土语。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神 话)【圣才】

第3章神话 3.1 复习笔记 一、神话的界定与分类 (一)含义 神话是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体裁,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二)神话在历史上的存在方式 1.作为综合文化现象的神话 神话作为各民族早期历史上的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在创作和讲述过程中往往结合着宗教祭祀、巫术操作、文学叙事、音乐和舞蹈表演等多种活动,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现象。 2.作为单纯文学体裁的神话 (1)“活态神话”:学术界把现代依然在口头流传的神话称为“活态神话”。 (2)神话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与价值观。 (3)神话和原始宗教关系密切。 (4)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三)神话的分类

1.神话内容庞杂,如果将世界各民族神话资料汇集起来,数量十分巨大。 2.目前,国内外研究者主要从民族、题材、母题三个角度来考察神话的基本形态进而作出科学分类。 3.三种分类方式各有长短: (1)按民族划分神话的方式简便但笼统,不能深入内容; (2)按题材划分神话可以归纳各族神话的共同主题,但不能进入细节; (3)按母题划分能深入神话内容的细节,但比较繁琐。 二、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 中国神话按照其表现的内容,可以分为宇宙起源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族群起源神话、文化发明神话、战争神话六大类。 (一)宇宙起源神话 宇宙起源神话是原始人解释宇宙来源和宇宙基本面貌的神话,一般包括天地的形成,日月星辰的出现和运行,以及其他自然现象起源的神话。 (二)人类起源神话 1.所有民族的神话都会讲述人类如何起源及其最初发展的过程,这就是人类起源神话。 2.关于人类如何起源大体分为三类:(1)自然变化;(2)神灵生育;(3)神灵创造。 (三)洪水再生神话和其他灾难神话 1.这类神话讲述的是人类在遭遇洪水几乎灭绝之后重新繁衍的故事。它包含两个相互联系的情节:洪水的起因、结果,以及人类如何重新繁衍。

2020年1月广东省自考11342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2020年1月广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民间文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113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2.传说中千里寻夫、哭倒长城的人物是 A.蔡文姬 B.王昭君 C.李香君 D.孟姜女 3.《灰姑娘》的故事属于 A.幻想故事 B.生活故事 C.民间笑话 D.民间寓言 4.《格萨尔》是一部 A.史诗 B.神话 C.传说 D.民间长诗 5.“举秀オ,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是 A.民间传说 B.民间故事 C.民间歌谣 D.谚语 6.“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是 A.成语 B.格言 C.俗语 D.谚语 7.艺人说书的提纲,通过口传心授得来的是 A.柁子 B.扣子 C.梁子 D.悬念 8.明代中后期是中国民间歌谣搜集整理的一个小高峰,其中以的成就最为突出。 A.刘邦 B.唐太宗 C.无名氏 D.冯梦龙 9.著名的《刘三姐》的歌词大多是人民以汉语创编的。 A.藏族 B.苗族 C.壮族 D.族 10.1950年3月,由任理事长,老舍和钟敬文任副理事长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 A.郭沫若 B.茅盾 C.叶圣陶 D.周扬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11.一个民族集体创造和传承的口头文学,主要体裁有等。 A.神话 B.民间史诗 C.俗语 D.歇后语 E.民间说唱 12.从散文体作品看,故事结构完整,有头有尾,按顺序展开,模式化、类型化结构十分普遍,通常有 等结构形式 A.对称式 B.三叠式 C.连锁式 D.四季歌 E.五更调 13.被誉为我国古代民间叙事长诗的“双子星座”是 A.《氓》 B.《陌上桑》 C.《孔雀东南飞》 D.《木兰诗》 E.《西洲曲》 14.汉族作为中国华族的主要凝聚核心,它在历史上广泛流传的一些经典民间文学作品,如四大传说,在许多少数民族地区也流传甚广。 2020年1月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和答案第 1 页共 4 页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

民间文学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民间文学概述 一、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性质 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 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点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二)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三、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 1.英国: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 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作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2、芬兰 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协会的会址都在芬兰。 历史地理学派,也称为芬兰学派。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撰的主民民间文学工具书AT分类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3、德国: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采录出版以及对神话的研究;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非提出的流传学派。 4、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学派,以“自生说”来解释故事主题的起源,以“外来说”来解释故事情节的起源,认为主题可以自生,情节可以借用。 1928年,普罗普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出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因素:“功能”和“行动范围” 5、日本:柳田国男研究“口承文艺”。 提出“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反复出现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提出“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 关敬吾:研究民间故事结构 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 1、田野调查法:最重要也最常用 2、历时追溯法: 索绪尔:共时(特定时期或阶段的静止状况),历时(不同阶段和时期的

民间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民间文学发展历程 摘要 中国历史悠久,地广人多,长期的创作与积淀,使中国民间文学成为一个令世界钦羡的巨大宝库。中国民间文学源远流长,影响深广。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周代的民歌民谣开始,各民族历代都有大量的民间文学作品产生、流传。中国的民间文学是扎根于本土文化之上、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间文学,它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一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根”。本文主要从民间文学的起源、传承与发展,从原始社会到当代,对民间文学的发展历程作简要梳理。 关键词:民间文学发展历程 一.中国民间文学的发生与起源——原始社会 民间文学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在原始社会,人类的文化还是混沌一团的统一体,所以民间文学不是一种单纯的文学活动,它与初民的劳动、语言、宗教、游戏、风俗、阶级斗争和人际交往等紧密连成一体。 原始形态的民间文学具体来说,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二是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我们今天称之为“神话”;三是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原始的口头文学当然不可能原封不动地保留到今天,我们现在只能根据考古文物、古籍上的零星记载和当代原始民族的口头文学来推测它们的形态。 关于原始歌谣的起源,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的先民曾经有过无数的歌谣创作,可惜他们那原始的歌声,与他们那粗犷彪悍的舞姿一起早已随着时间飘逝了。而神话的起源,既与先民们为争取生存而与大自然的斗争有关,也与人类心理的特定发展阶段联系在一起。对民间传说和故事的起源,原始人关于神的故事即神

话,其讲述多与特定的宗教活动有关。因为对神的虔诚,使他们在讲述这类神圣故事时存在着许多禁忌,这一点已为大量的田野调查所证实。因此,他们在平时的闲暇中,很可能会讲一些较为轻松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传说与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的神话逐渐衰亡,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逐渐成为民间文学中数量最多的一种叙事作品。 中国民间文学的源头,发轫于原始时代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那些直系先祖们的创造。考古发掘表明,中国出土的古人类文化遗迹,从腊玛古猿到北京猿人,从旧石器文化到青铜时代,从无文字社会到狭义的历史时代,有一条较明晰的文化进化链,中华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一个文化传统。 二.先秦古籍对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 先秦时期,古籍杂陈,很多民间文学资料从这时起就有了零散的记载。先秦古籍里,记载神话资料最为丰富的,当首推《山海经》。很多重要的神话都赖此书得以存其大概,这些神话,脉络清晰,情节生动,不仅富于想象,而且包含有部族观念、图腾信仰,展现出我国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质和不同时期的神话形态。但这些先秦古籍并不是专门的神话书籍。 与神话相比,先秦古籍中所保存的歌谣更为丰富。除后人记录的生动概括了古人狩猎活动的《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以及《孟子》引《尚书·汤誓》所载相传为反对夏桀虐政的歌谣“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等外,《周易》里还保存了不少周以前的民间歌谣。 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被认为是我国采风之始。《诗经·国风》号称十五国风,有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曹、桧、豳等地民歌一百五十多首,包括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河北、湖北等地区,是中国古代民歌的总汇。《国风》绝大部分内容都来自各地的民间创作,内容相当广泛,反映了当时民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和愿望。《诗经》可以说是先秦时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北方民歌,与之相隔大约四百年左右的《楚辞》,则可以看做是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南方民歌的代表。《楚辞》在我国歌谣学方面的一大贡献是保存了楚歌,即楚地民歌。 除古代神话、民歌外,先秦古籍中还记载有大量的寓言。战国时代是寓言产生和蓬勃发展的时期,也是中国寓言创作的黄金时代。

刘守华《民间文学教程》 章节题库 (神话)【圣才出品】

第3章神话 一、填空题 1.记载我国神话的古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答案】《山海经》;《淮南子》;《列子》 【解析】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由于是集体口头创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较晚,并且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所以系统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较少。收录神话较多的古籍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庄子》《楚辞》等。 2.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所说“事无形”,即“________”,这是巫的原型。(中山大学2012年研) 【答案】事看不见的鬼神 【解析】许慎《说文》:“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巫又称祝,专事鬼神,“事无形”,即“事看不见的鬼神”。 3.屈原吸收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创作的作品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离骚》;《九章》;《九歌》;《天问》 【解析】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楚国的热爱,体现

了他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精神。 4.写出下列作品所属民族:《创世纪》________,《梅葛》________,《密罗陀》________,《开天辟地》________。(中山大学2010年研) 【答案】纳西族;彝族;瑶族;布依族 【解析】《创世纪》是纳西族原始神话中最出名的部分,共有二十个章节,热情歌颂和赞美了人类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梅葛》是彝族民间歌舞和民间口头文学的总称,几乎反映了彝族人民历史文化、生产生活的全貌,被视为彝家的“根谱”、彝族的“百科全书”、长篇叙事史诗。《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融神话、创世、英雄为一体,描述了女神密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壮烈业绩。《开天辟地》是布依族的神话史诗。 二、选择题 1.神话资料最为丰富,情节原始而完整的文献是()。 A.《庄子》 B.《国语》 C.《山海经》 D.《左传》 【答案】C 【解析】《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主要记述古代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是保存神话资料最完整的著作。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关于杨家将与契丹人作战的传说可归为( C ) A、农民起义传说 B、起义英雄传说 C、反抗外来侵略传说 D、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2、1846年,发明了“Folklore(民俗)”一词的英国考古学家名叫 ( B )、 A、阿兰?邓迪斯 B、威廉?汤姆斯 C、马林诺夫斯基 D、斯密斯?汤普森 3、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世界上篇幅最长的史诗是藏族的《格萨尔》, 它长( B ) A、10多万行 B、50万行以上 C、20余万行 D、30万行以上 4、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5、河北农村流传的表述农民传统婚姻观念的谚语"休前妻,毁稚 苗,后悔到老",在内容的类型上可归为( B )、 A、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 B、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 C、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 D、其它 6、民间文学在民俗学的学科体系中属于( D )、 A、精神民俗

B、社会民俗 C、物质民俗 D、语言民俗 7、段成式《酉阳杂俎》是一个笔记体作品集,记录了大量民间故 事、该书出现于( A )、 A、唐代 B、先秦时期 C、魏晋时期 D、明代 8、有一种评书讲述绿林英雄行侠仗义,除暴安良,比武打擂,拜山攻寨等内容的故事,或讲述清官秉公破案,惩恶扬善的故事,这种评书 的种类名称为( D )、 A、世情书 B、袍打书 C、神魔书 D、短打书 9、歇后语的目的语在字面上是呼应引语部分的意思的,实际上却 另有所指,从而以双关的形式构成( C )、 A、岔断型幽默 B、情感释放型幽默 C、干涉型幽默 D、含蓄型幽默 10、鬼故事属于( D )、 A、魔法故事 B、变形故事 C、动物故事 D、生活故事 11、许多地方在结婚仪式上都念诵撒帐歌,如"一把栗子一把枣, 小的跟着大的跑"等,这种歌谣属于( D )、 A、法术歌 B、情歌 C、节令歌 D、礼俗歌

华中师大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讲述

第一章:绪论 (GJM DMF整理) 定义: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里集体创作、在漫长历史中传承发展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有关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也是该民族集体持有和享用的一种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生活文化。 范围:神话,史诗,民间+传说、故事、歌谣、长诗、谚语、谜语、说唱、小戏。 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同——形式上通俗易懂;异——创作者(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个人); 流传形式(口语创作和流传/书面创作流传);内容与思想倾向(民族集体创作,反映民族或整体的思想情趣/个人的生活感受,商业因素相关,思想与艺术水平良莠不齐)。 我国民间文学起源:源于原始社会时期的口头文学活动。主要有建立在劳动节奏基础之上,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歌谣活动;宗教活动中与仪式行为相伴随的神圣叙事(神话);休闲时借以消遣的传说与故事。 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即“民间文学之学”。 性质:既有交叉性,又有独立性,还具有国际性。 1、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 2、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3、民间文艺学更加需要历史学帮助; 4、民间文学与民族学关系密切; 5、民间文艺学需要依靠语言学,因为民间文学以口语为载体; 6、民间文艺学与哲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关系密切; 7、民间文艺学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历史地理法)。 任务:立足于中国民间文学的丰富文献积累和新开掘的大量鲜活资料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探索;在研究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论的基本精神,兼容中国传统治学方法和国外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比较文学等学科的新成果。 目的:丰富文学知识;增进对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面了解;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民间文艺学知识。 要求: 1、对中国民间文学各种体裁及其代表作品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学会民间文学鉴赏方法; 2、初步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学的理论体系、基本课题、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历史; 3、初步具备从事民间文学工作的某些能力,如调查、采录民间文学,进行专题性的研究等。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出路_陈友康

2009年1月 河北学刊 Jan.,2009第29卷第1期 H ebe iAcade m ic Journal Vo.l29 No.1 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出路 陈友康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650031)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研究陷入低谷,研究队伍和生存空间萎缩,学术关注度降低,彻底走向人文科学的边缘。民间文学研究遭遇危机的主要原因,一是社会大环境发生变化,二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含混不清而导致自我消解。现行的民间文学价值观存在着一定错位和越位现象,需要作重新思考和定位。在民间文学跨学科研究中,要坚守文学本位,强化学科自觉,从丰富社会精神资源、促进民族文化发展、维护文化多样性的高度来认识民间文学的价值。 [关键词]民间文学;价值错位;文学本位;发展思路 [作者简介]陈友康(1963 ),云南省宾川县人,云南民族大学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和民间文艺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7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071(2009)01-0105-04 [收稿日期]2008-08-10 一、民间文学研究步入低谷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大体上是与五四新文学运动同步进行的,以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为开端,民间文学研究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1950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成立,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学术团体。这一事件具有象征意义,它表明民间文学研究受到国家重视。尽管在以后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研究像其他学科一样也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但总体上保持了在文学研究中的显要地位。 文化大革命 结束后的近十年间,民间文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点,研究队伍壮大,学术期刊增多,学术活动频繁,学术成果丰富,学科建设成效明显,成为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史上的黄金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间文学研究一方面摆脱了传统意识形态影响下所形成的虚热态势,变得更加学理化,并在某些领域向纵深稳步拓进。例如,刘守华对比较故事学和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学的研究,吕微对神话的新阐释,刘亚虎对史诗的研究,户晓辉对民间文学现代性的追寻,陈建宪对民间文学理论的思考,朝戈金、尹虎彬对口头程式理论的译介和研究,高有鹏、陈勇超对中国现代作家民间文学观的梳理等,标志了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在这一时期所达到的新高度。民间文学 三套集成 的陆续出版, 格萨尔王传 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则是一些重要的标志性成果;另一方面,与本学科历史上曾有的辉煌和其他学科的发展相比,民间文学研究走入了低谷。 一是发表民间文学作品和研究论文的专业期刊或停刊,或转向,一般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发表的民间文学论文极少,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学研究的生存空间迅速缩小,出版界印行的民间文学出版物也大为减少。 二是研究队伍萎缩。老一辈研究者的辞世或逐渐淡出研究领域本属正常现象,但耐人寻味的是,原来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并在该领域占有一定地位的学者却转向了其他学术领域。这表明,民间文学研究丧失了其应有的吸引力。有志于从事民间文学研究并具有深厚功底和优良资质的后继者骤然减少,是这一学科遭遇危机的突出表现。 三是学科地位尴尬。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民间文学作为独立的二级硕士专业,与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等并列,设置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之下。1998年,专业调整取消其独立性,把它作为民俗学的一部分放置在社会学之下。这种处理方式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与国际接轨,按照通行方式,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于是把民间文学并入民俗学;二是民间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是作为中文专业的独立课程设置的,已经成为一种历史和传统。为了照顾到这种情况,设计者没有断然否认民间文学的学科合法性。这反映了专业设计者的谨慎,更反映了民间文学在当前学科体系中的模糊身份和尴尬地位。但是,它客观上削弱了民间文学的独立性,导致民间文学研究主体从文学专业向社会学或其他社会科学的转移。这种转移又会产生两种负面影响:一是民间文学研究被淡化;二是不能充分探寻民间文学的精神价值。按照国际上公认的学科分类,文学属于人文科学,社会学属于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有很大的不同,人文 105

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

浅谈《巧女故事》的艺术魅力 【摘要】:德国作家马克斯?韦伯说:“科学的研究领域不以“事物 ..”的“实际”联 系为依据,而是以“问题 ..”的“思想 ..”联系为依据。凡在以新方法探索新问题并且揭示意义重大的新观点的真理借此而被发现的地方,一门新的“科学”就形成了。” [1](p19)而我则认为民间文学就是这样一门新的“科学”,民间故事是广大民众创作并传承的反映人类社会生活以及民众理想愿望的口头文学作品。在我国民间,各地民众对讲述民间故事有各种称呼,如“讲瞎话”、“讲古”、“讲经”、“说白话”、“摆龙门阵”等等,那么现在我就浅谈一下《巧女故事》艺术魅力的理解。 【关键词】:故事情节;丰富想象;情节程式化;艺术魅力;叙事艺术 在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宝库中,巧女的故事是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的创作。早在晋人裴启所撰的《语林》中,已经记录了两则巧妇能言善辩而压倒文人的故事(原书已佚,见《北堂书钞》卷一三七、《艺文类聚》卷二十五引)。从巧女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民间故事的无穷的艺术魅力。 《巧女故事》体现我国民间故事非凡艺术魅力有哪些呢?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论述。 一、传奇的故事情节 (一)、从故事情节来看,《巧女故事》讲的是一个名叫张古老的老头儿为自己第四个儿子找媳妇的故事,故事一开头指明了张古老其他三个儿子跟儿媳都不大灵活,随后就说张古老想要找一个聪明的姑娘做四媳妇来帮自己管理家事。于是他就想了个巧妙的法子让三个儿媳回娘家探亲,告诉她们说:“大媳妇住三五天,二媳妇住七八天,三媳妇住十五天。三个人要一同去一同回来。”[2](p476)要三个媳妇带东西孝敬他,他说:“大媳妇替我带一只红心萝卜回来;二媳妇替我带一只纸包火回来;三媳妇替我带一只没有脚的团鱼回来。”[2](p476)三个媳妇没想太多就答应了,可是后来才发现她们没法做到公公要求的事就大哭起来,正好遇到巧女就把张老古要的东西告诉了他那三个媳妇,结果到他的三个媳妇返家时,真的带回了他想要的东西,并且是一块回来的。张老古就纳闷他的媳妇们没那么聪明怎么会知道她想要的呢,于是就问他的三个媳妇知道真相后,就这样把巧女说给了四儿子。 就上述的故事情节而言则充满着很大的偶然性、传奇性和戏剧性,新巧奇妙。俗话说“无巧不成书”,而这句话里包含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民间故事的奇巧就在巧女故事中得以体现,就在张老古三个儿媳妇遇到困难而无计可施时,碰巧就遇到巧女从此经过,便是故事得到进步

大三民间文学期末复习完整版

期末复习 1.原生态民间文学 存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民间文学。 2.再生态民间文学 经过整理、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试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 3.新生态民间文学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产生的,融合了各种现代传播手段的民间文学。 4.民众性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民众直接参与创作,直接反映民众的生活,直接表达民众的心声,具有直接的民众性。民众性是民间文学在内容上的本质特征。 表现: ○1民间文学的题材主要是直接表现民众的生活,记述民众的活动。民众的创作是他们在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直接反映他们的生产劳动、社会斗争和生活情况的。他们最熟悉自己的生活,许多反映民众生活的作品是一般文人写不出来的。如明末浙江民歌《富春谣》。 ○2民间文学直接表现民众的思想感情。民间文学是民众对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之情的流露,因而对民众的思想感情表现得比作家更直接更丰富也更强烈。 5.集体性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反映集体的愿望,集中集体的智慧,融汇集体的艺术才能,为集体所享用的特殊文学。集体性是民间文学在创作方式上的本质特征。 表现: ○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这一情况在原始社会时期最为常见。伴随着集体活动,受集体意识的驱使或集体情绪的感染,人们你一句我一句,或一唱一和地即兴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的雏型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民间歌手、艺人的创作时有这种情况。湖北祟阳的民间叙事长诗《双合莲》。 6.口头性及其表现 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儿相传的传播手段,这就是民间文学的口头性。口头性是传统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表现: ○1民间文学的创作活动主要诉诸于听众的听觉,它包含着极大的情感因素,绘声绘色,生动传神。 ○2民间文学作品一旦用文字乃至更先进的辅助手段记录下来,便会失去很多元素。 ○3在长期的口头讲唱实践中,形成了高度程式化的艺术传统。如,民间故事的三段式情节结构,民间传说的草垛式人物形象。 7.变异性及其表现、成因 变异性又称“变易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非最终定稿,只是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15183435.html, 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题参考 1、新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1949~1966 2、论中国民间文学 3、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4、回归民间: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百年反思 5、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 6、现代性论争中的中国民间文学史写作 7、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归属及地位的历史与现状 8、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 9、中国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 10、“中国民间文学批评史”述史模式的可能性探索 11、刘绍棠小说与中国民间文学 12、中国民间文学史 13、中国民间文学采录研究的黄金时期 14、面向21世纪的中国民间文学史 15、从文化翻译看中国民间文学英译中诸悖论的统一 16、中国民间文学的学术传奇 17、中国民间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探析 18、苏联汉学家李福清对中国民间文学的研究 19、佛教与中国民间文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4a15183435.html, 20、世纪描述: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风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纪要 二、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国民间文学经典论 2、表演理论对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意义 3、中国民间文学论文选 4、高校中国民间文学导入课教学设计新探 5、中国民间文学中“鱼”的意象 6、20世纪以来中国民间文学文体研究史略 7、试谈《中国民间文学史》中的两个问题 8、喜读刘守华著《道教与中国民间文学》──兼谈道教对谚语、谜语的影响 9、新中国民间文学五十年 10、作为学科的中国民间文学——兼及对胡适白话文学的新阐释 11、论中国民间文学的多元一体格局 12、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3、中国民间文学的符号学阐释 14、我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 15、对《中国民间文学史》的几点看法 16、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历史丰碑 17、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 18、中国民间文学影响力评价问题研究--以愚公移山故事影响力为中心的考察

民间文学思考题及答案(精心整理版)

1、什么是民间文学?如何理解民间文学之“民间”。 “民间文学”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第二问没找到明确的答案,综合各种东西自我感觉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回答: “民间”包含二义:一是生活于底层社会空间的“民众”,二是“民众的生活领域及精神世界”。民间不是由文人建构的虚拟空间,而是以个永远存在的社会实体。(1)民间文学的创作者是“人民大众”。(2)在内容上是更直接地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理想和愿望。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产物。(3)民间文学的艺术形式的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如: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等。它的艺术风格简朴明朗、刚健清新,表现手法多为情节章句的重迭、复沓,语句的夸张,固有体例和套话的运用,贴近生活的赋、比、兴等。(4)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如各种传说等。 2、试分析作家文学与民间文学的关系。 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多种说法,较为稳妥的说法是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并存论。(1)民间文学的题材和思想内容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①《九歌》——受民间祭歌影响;《天问》《山海经》——受神话传说影响。 ②受乐府民歌影响: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蒿里行》、《七哀诗》、《饮马长城窟行》——汉末政治动乱、战祸的残酷、人世的凄凉。 ③、运用神话传说作为题材:李白《东海有勇妇》——民众不屈的反抗精神 ④、杜甫“三吏”、“三别”——受民歌影响——深刻的人民性,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2)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历代作家在体裁、形制格式、修辞手段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向民间文学学习。 ①、古代许多文学的体裁(特别是韵文)大都来源于民间文学。 韵文——原始歌谣;散文的小说、笔记——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戏剧——原始歌舞;诗歌、词、曲——来自民间,与当时流行的世俗音乐相抵持,于民间广为流传。[笔记小说《笑林》——记录民间笑话;魏晋六朝志怪小说——记录、加工当时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②、民间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在形制格式、修辞手段、艺术风格,民间文学为文人文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和借鉴经验。汉唐诗人广取民歌的艺术手法——“文质半取,风骚两挟” 运用民歌固有的形式——唐·刘禹锡《竹枝词》——土家族民歌 运用民歌比兴手法——《诗经》《楚辞》 李白《静夜思》首句——有南朝子夜歌《秋歌》影响痕迹 古诗文中的“典故”——从民间文学中来——“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总之,民间文学是作家文学的源泉。作家的智慧灵感蕴藏于民众生活和民间创作中,民众把创造的语言和优美的诗思赋予作家。口头文学体裁为作家提供了多样的创作形式,民间文学的内容为作家文学提供丰富的题材。(民间口头文学与作家书面文学始终保持着多方位的双向交流关系[“交融互渗”]。) 以上是老师的总结,但是偶认为还应该加上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如下:从历史上看,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表现在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一)、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积极影响 (1).历代文人作家对民间文学的辑录和保存上有很大的功绩历代文人作家用文字把民间文学作品记录和保存下来,一方面保持了作品的基本风貌,为后人进行研究提供了可靠

民间文学概论期末复习题

1.第11题 远在2500年前结集的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就收录了许多古代民歌。 A.《吕氏春秋》 B.《论语》 C.《诗经》 D.《逍遥游》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2.第12题 各族文学的源头与“奶娘”指的是 ()。 A.史诗 B.民间故事 C.神话 D.歌谣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3.第13题 在中国神话中,()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在艰难的生存环境中,逐渐积累着文化的创造,逐步获得越来越多的安全与自由,终于成为的主人。 A.女娲神话 B.盘古神话 C.洪水神话 D.射日神话 答案:D 标准答案:D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4.第14题 在《圣经·旧约》中说:上帝看到人类道德败坏,于是后悔自己造了人,他准备降下大洪水将人类毁灭,但是顾念到一个名叫()的人,于是教他如何造一只巨大的方舟,让他的一家人躲到方舟避难。

A.孔德 B.伊阿宋 C.挪亚 D.宙斯 答案:C 标准答案:C 您的答案: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0.0 5.第15题 中国古代的民间寓言产生和繁荣于 ( )。 A.先时期 B.两汉时期 C.晋南北朝时期 D.唐宋时期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6.第23题 屈原在吸收()的基础上,创作了《离骚》、

《天问》、《九歌》等一系列作品。 A.吴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B.楚地民歌和神话传说 C.岭南民歌和神话传说 D.北方少数民族民歌和神话传说 答案:B 标准答案:B 您的答案: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7.第24题 女娲神话中,女娲是用()造人。 A.泥土 B.树木 C.空气 D.血液 答案:A 标准答案:A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 8.第25题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绪论 关键概念 1、民间文学 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艺学 答: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3、民俗 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语言民俗 答: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5、民间 答: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是近年来被中外民俗学者普遍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民俗学史上,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民”的概念在外延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的演变过程。大致经历了一下一段演变轨迹:民是以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为主的民众——乡民和野蛮人——乡下人和流入城里的乡下人和他们的后代——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有自己的传统。 在我国,民“民”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大体上可总结为是这样一个过程: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重点指下层平民——“人民”或“劳动人民”,是与“反动统治者”、“剥削阶级”相对的一个群体,是以农民、工人等直接生产者为主的并富于革命性的阶级群体——打破很长时期以来关于“民”的阶级论,重要的民俗,在一个民族里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它不仅仅限于哪一个阶级。 6、田野调查法 答: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 7、采风 答:就是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8、历史追溯法 答: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 9、共时比较法 答: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思考题 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 答: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 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

刘守华主编的《民间文学教程》笔记及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民间传说)【圣才】

第4章民间传说 4.1 复习笔记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与分类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德国民俗学家格林兄弟于1816年出版了《德国传说》。1835年,他们将民间叙事划分为民间故事、传说和神话,并进行了初步的区分。 2.1971年,美国学者乔治斯认为,民俗学家尽管对于民间传说的界定有不同看法,但有三点是共同的: (1)传说是故事或叙事; (2)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置于发生过的历史中; (3)传说的故事或叙事被它的讲述者和听众相信是真实的。 3.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了几种民间传说的定义,这些定义的表述方式大同小异,即认为民间传说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传播,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地方古迹、自然风物、社会习俗相关的故事。 4.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传说论》中提出:“传说这个词,既有人用于广义,也有人用于狭义。” (1)广义,是指把所有古来的传承,自然包括人们记忆流传在口上的说谈,以及较为奇特的信仰或习俗,只要问起就能得到某种说明的,都看着是传说。 (2)狭义,只认为其中的一部分,即仅限于我国发展起来的,分布各地,广泛流传的

有情节的故事才称作传说。民间传说定义: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5.根据我国传说理论研究进展,将民间传说定义加以充实,表述为: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二)民间传说的分类 1.以民间传说的情节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情节为核心编制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明显受到芬兰学者阿尔奈和美国学者汤普森编制的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的影响,并且这个索引本身也包含了大量的民间传说。 (2)以情节为中心的民间传说分类并不强调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的表达和人物形象的描述,而是聚焦于叙事情节的展演,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 2.以民间传说的内容为核心编制的分类系统 (1)以内容为核心的民间传说分类系统受到很多学者的青睐,奥尔里克曾将民间传说分为两种,即起源传说和轶闻趣事。他认为起源传说用于解释一件事情的起源,而且因为这件事情的真实存在而被相信。最为常见的起源传说类型是当地起源传说。轶闻趣事是一种没有被地方化的叙事,它表现的是一个人(通常是名人)处于一种特有的情形中。 (2)我国民间传说的分类: 我国学者对于民间传说的分类主要以内容为标准,将民间传说分为人物传说、史事传说、地方风物传说、风俗传说、动植物传说五类: ①人物传说

民间文学答案

民间寓言 答案: 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47.第20题 民间文学 答案: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8.第27题 生活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9.第36题 时政歌 答案: 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50.第37题 民间叙事长诗 答案: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51.第40题 “母题” 答案: 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

机智人物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 51. 第14题 答案: “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47.第3题 口头性 答案: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48.第22题 传说 答案: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9.第23题 民间笑话 答案: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它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突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50.第32题 史诗 答案: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一种专门描写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的不朽业绩等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规模宏大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52.第34题

民间文学练习题(四).

民间文学练习题(四) 陈白夜 (据中央电大该课期末复习指导材料编定) 四、名词解释题(附部分参考答案举例) 民间文学神话自然神话社会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笑话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民间叙事诗民间歌谣情歌儿歌民间谚语歇后语谜语民间曲艺评书鼓曲相声民间戏剧道具戏采录(采风) 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十六字方针”民间文学:以劳动人民为主体,人民群众自己创作,并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的口文学作品。(仅供参考,下同) 神话:人类最早的散文形式的口头创作,它是原始人最初构思的以神为中心的幻想故事,或者说神话足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关于神的故事。 民间传说:民间传说,作为民间文学体裁的学术用语,是指民间口头叙事文学的一个类别。它是以著名事件、著名人物、地方风情和山水物产为中心所形成的口头叙事文学。 民间故事:具有一定的情节、人物的口头文学。民间故事是无所依傍的、不拘场合讲述的“纯文学”,是比其他民间文学作品更自觉的文学。 史诗:一种规模宏大、具有划时代特征的古典形式的长诗。它有韵可歌,具有民间长诗的特点;同时它又是史.以诗歌的形式叙述一个民族远古时期的生活,叙述民族的英雄业绩和重大历史事件,因其同时具有史的特征和诗的形式,故名史诗。 创世史诗:又称为神话史诗。它主要讲述一个民族在远古与自然的争斗和成长壮大过程。创世史诗具有浪漫性和幻想性,在少数民族地区,它往往与其所信仰的原始宗教相依存而被人们所信仰。 英雄史诗:是为歌颂英雄而产生的颂歌。英雄史诗结构篇幅宏大;抗击侵略、保卫家园、报复仇敌、解救亲人是它共有的主题。 民间叙事诗:是与创世史诗、英雄史诗相并列的叙事诗类别。叙事长诗多叙述各种故事,缠绵感人。 民间歌谣:是劳动人民集体的口头诗歌创作。包括民歌与民谣两部分。 民间谚语:谚语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解释。广义地说,凡是在民间流传的传言都在谚语范围之中,包括歇后语、俗语、绰号等。狭义地说,谚语是劳动人民总结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社会生活经验以及传统道德标准的富于教训意义的一种韵文体的短小而形象的炼话。 民间曲艺:亦称民间说唱,人民口头说唱文学的总称,是一种以文学为基础,配以音乐和表演的综合性艺术。解放后统称为曲艺。 民间戏剧:劳动人民戏剧创作的总称,是产生在民间,由历代劳动人民创作的,在广大农村和城镇广泛流传的歌舞说做并用的综合性艺术。 采录(采风):采录又叫采风,是一项特殊的田野作业,是民间文艺学、民俗学者最基础的活动。采,就是挖掘采集、搜集;录,就是有条理、有头尾地收录民间文艺作品。正确的采录应该是既收集采录了民间作品,又不使之失去民间流传的风格。 民间文学采录工作的“十六字方针”:1958年7月,在中国民间文学工作者大会上,提出了:“全面搜集、忠实记录、慎重整理、适当加工。”这就是民间文学采录工作中影响很大的“十六字方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