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刚地弓形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刚地弓形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刚地弓形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刚地弓形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刚地弓形虫和杜氏利什曼原虫

TOXOPLASMA GONDII AND LEISHMANIA DONOVANI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终宿主:猫科动物

中间宿主:人、哺乳动物、鸟类、鱼类、爬行类

基本形态

中间宿主体内基本形态

滋养体(急性期假包囊、慢性期包囊)

假包囊内滋养体称“速殖子”,包囊内滋养体称“缓殖子”

终宿主体内基本形态

裂殖体、配子体、卵囊、子孢子

形态

(1)滋养体:寄生于细胞内或散在于细胞外。

(2)假包囊:寄生于宿主细胞内若干滋养体的集合体。见于急性感染期。

(3)包囊:宿主细胞内若干滋养体的集合体,集合体外有一层囊壁。见于慢性感染期。

生活史(LIFE CYCLE)要点

(1)猫是终末宿主,许多哺乳动物及人均为中间宿主。

(2)弓形虫在猫肠上皮细胞内进行裂体增殖及有性生殖而形成囊合子,并随粪便排出。(3)在中间宿主体内的发育:在急性期形成假包囊,不断胀破有核细胞释放速殖子;在慢性期则形成包囊,缓慢胀破有核细胞释放缓殖子。

(4)弓形虫各期均有感染性,人的感染主要来源于动物肉类,也可因食入猫排出的囊合子而感染。

(5)弓形虫可在终末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之间、中间宿主与终末终主之间传播。

致病

弓形虫在人体的各种组织细胞内寄生、增殖,破坏细胞,导致被寄生组织的坏死、炎症。

1.先天性弓形虫病

通过胎盘感染,可造成流产、早产、死产或引起胎儿畸形、智力障碍、眼病等。

2.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

急性患者可有淋巴结肿大,全身不适,低热,严重者可出现脑炎、肺炎、心肌炎等。(机会致病性寄生虫)

A. 多数表现为隐性感染

B.急性感染的常见临床表现: 淋巴结肿大、弓形

虫脑病、弓形虫眼病其他脏器病变。

C.在免疫缺陷者或免疫低下者体内,如AIDS,

弓形虫急剧繁殖,由隐性状态转变急性重症。

实验诊断

弓形虫病原学检查成功率低,临床多用免疫学诊断。

?病原学检查可取脑脊液、渗透液、体腔液或组织穿刺物涂片检查。也可用动物接种、细胞培养等方法查滋养体。

?免疫学试验常用IHA、ELISA试验检测循环抗体协助诊断。

防治原则

?治疗病人、病畜可选用磺胺嘧啶、乙胺嘧啶等药物。

?改变不良饮食习惯、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生肉或半生不熟肉类。注意个人卫生,不玩猫,避免感染囊合子。

杜氏利什曼原虫(Leishmania donovani)

杜氏利什曼原虫又称黑热病原虫,主要寄生于肝、脾、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引起利什曼病(leishmaniasis),又称黑热病(kala-azar)。黑热病在我国主要流行于长江以北的广大农村,与白蛉地理分布一致,国内已基本控制,但仍时有发生。

形态MORPHOLGY

?无鞭毛体圆形或类圆形,胞质淡蓝色,核大、圆形呈紫红色,动基体细小,杆状。

?前鞭毛体梭形,胞核居中部,动基体位虫体前端,基体在动基体之前,并由此发生一根鞭毛。

生活史要点CHARACTERISTIC

?有两个宿主,即白蛉、人或哺乳动物,其中犬是重要的保虫宿主。

?前鞭体寄生于白蛉消化道及唾液腺,是感染期,因白蛉叮咬而传播。

?无鞭毛体寄生于人体或其他哺乳动物的单核吞噬细胞内,尤以肝、脾、骨髓、淋巴结等为主。

致病PATHOLOGY

?肝、脾、淋巴结肿大:以脾肿大最常见。

?贫血

?清、球比例倒置

?出血倾向

?并发感染

?皮肤病损:以皮肤病损为主要表现者为皮肤型黑热病,若以内脏损害为主者为内脏型黑热病。

实验诊断DIAGNOSIS IN LAB

?病原学诊断

A.穿刺检查:骨髓穿刺最常用,检出率也高;淋巴结穿刺常用于考核疗效。肝、脾穿刺检出率高,但不安全。

B.皮肤活组织检查。

C.也可选用体外培养查前鞭毛体及动物接种法查无鞭毛体等方法。

?免疫学检查

可用ELISA、IHA等协助诊断。

防治原则PREVENTION AND CURE

?治疗患者、消灭病犬。治疗黑热病的有效药物为葡萄糖酸锑钠。

?消灭白蛉,防止黑热病的传播。

第二章 原虫--刚地弓形虫

第二章原虫 第六节刚地弓形虫 属于孢子纲,真球虫目,弓形科。是由一法国学者首先在刚地梳趾鼠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故而得名。引起的疾病称弓形虫病,人和动物均可感染,是人兽共患病。 一.形态 弓形虫发育全过程有5个不同形态阶段: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 ①~②阶段寄生在中间宿主(人和各种动物)的有核细胞内;③~⑤阶段寄生在终宿主(猫科动物小肠上皮细胞内) 1.滋养体:在中间宿主有核细胞内发育的阶段,因繁殖速度快,又称速殖子。弓形。被寄生的细胞内以二分裂法、二芽殖法、裂体法繁殖。当多个速殖子聚合在细胞内时形成所谓的假包囊。速殖子繁殖多时,即可挤破细胞,有时可进入血流,侵犯其他组织细胞。 2.包囊: 仍是在中间宿主细胞内形成,是在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速殖子繁殖速度减慢,形成包囊。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外有一层具弹性坚韧的囊壁包住,内含数个至数百个滋养体,包囊内滋养体也称缓殖子。包囊在一定条件下也可破裂, 缓殖子重新侵患新细胞。 3.裂殖体:在猫科动物小肠绒毛细胞内发育增殖而形成。 形态:长椭圆形,裂殖子形如新月, 4.配子体:在小肠上皮细胞内,裂殖体破裂,裂殖子侵犯新的上皮细胞,又形成新的裂殖体 5.卵囊:见于猫粪便中。 形态: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12μm。囊壁:光滑、透明,两层。内含物:为二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4个子孢子。未成熟的卵囊仅见一 个孢子囊,约10天左右发育到成熟卵囊。成熟卵囊也有内含4个孢 子囊的。

二.生活史 1.生活史过程需要二个宿主: 终末宿主:猫科动物——①有性生殖阶段;②无性生殖也进行——即裂体增殖。 中间宿主:非常广泛。哺乳类(包括人、猫均可)、爬行类、两栖类、鸟类2.人体的感染: 感染阶段:①成熟卵囊(子孢子);②假包囊(速殖子);③包囊(缓殖子)。 均有一定的抵抗力,尤以包囊、卵囊具囊壁更强。 感染途径: ①食入污染了卵囊的食物 ②食入含有包囊或假包囊的未煮熟的各种动物的内脏、奶制品、蛋 类等 ③先天性感染: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即血中束殖子可进入血液 中传播。 ④输血、器官移植。 ⑤其他:a.感染动物分泌物、小便、泪水;b.灰尘均可能。 三.致病:致病决定于: 1.虫株毒力(包括侵袭力,繁殖速度、包囊能否形成等) 2.宿主的免疫状态 主要的致病阶段: 1.速殖子——这是致急性症状的阶段 理由:①侵袭细胞能力强 ②内二芽殖法繁殖破坏宿主细胞,导致组织细胞急性炎症水 肿、坏死、破裂。 2.缓殖子——是引起慢性感染的主要形式。 因包囊内缓殖子增殖,挤压组织,或破裂,机体产生迟发变态反应。导致肉芽肿病变,进一步导致纤维钙化灶。 感染弓形虫后,一般多为隐性,即无症状出现,故常被忽视。但有例外:①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如放射治疗、免疫抑制剂应用、药物应用

刚地弓形虫2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Nicolle & Manceaux,1908)是猫科动物的肠 道球虫,由法国学者Nicolle及Manceaux在刚地梳趾鼠(Ctenodactylus gondii)单核细胞内发现,虫体呈弓形,命名为刚地弓形虫。该虫呈世界性分布,人和许多动物都能感染,引起人畜共患的弓形虫病,尤其在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造成严重后果,属机会致病 原虫(opportunistic protozoan)。 一、形态 弓形虫发育的全过程,可有5种不同形态的阶段: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 和卵囊。 1、滋养体:是指在中间宿主在核细胞内营分裂繁殖的虫体,又称速殖子(tachyzoite)。游离的虫体呈弓形成月芽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一边扁平,另一边较膨隆。速殖子长4~7μm,最宽处2~4μm。经姬氏染剂或瑞氏染剂染色后可见胞浆呈蓝色,胞核呈紫红色。 核位于虫体中央,在核与尖端之间有染成浅红色的颗粒称副核体。游离虫体能在螺旋式转动。 细胞内寄生的虫体呈纺锤形或椭圆形,可以内二芽殖、二分裂及裂体增殖三种方式不断繁殖, 一般含数个至十多个虫体。被个被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体称假包囊(pseudocyst),增殖至一定数目时,胞膜破裂,速殖子释出,随血流至其它细胞内继续繁殖。电镜下,速殖 子表膜由两层组成,外层包绕整个虫体,在侧缘向内凹陷而成胞口样微孔,内层稍厚,在前端、侧端和后端有类锥体(conoid)及极环(polar ring)。类锥体是由一组或几组向上 旋曲而中空的弓形线组成。棒状体(rhoptry)8~10条呈球棒状,为腺体样结构,是类锥 体向后延伸的部分。胞核位于虫体后半部,核仁位置不定,高尔基体常位于核的前沿凹陷处, 呈膜囊样结构;线粒体一至数个;虫体还有发达的粗面内质网、溶酶体和核糖体。当虫体进行内二芽殖分裂时可见到:虫体内细胞器消失,胞核的前沿分裂成2个突起物,逐渐伸展 形成2个子核,恢复所有细胞器,虫体分裂成2个虫体。(图1、2)

刚地弓形虫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 弓形虫呈世界性分布,具有广泛的宿主,猫科动物为其终宿主,人和许多脊椎动物为其中间宿主,可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toxoplasmosis)。当人体感染弓形虫后,其免疫功能正常时常表现为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可造成严重后果,为目前医学上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受到重视。 一、形态 在弓形虫生活史中有五个不同形态阶段即速殖子、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其中对人体具致病或传染性的阶段为速殖子、包囊和卵囊。 1.速殖子(tachyzoite) 主要寄生于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呈不对称的新月形,一端较尖,一端钝圆,一侧扁平,另一侧膨隆,大小约4~7μm×2~3μm。 用姬氏液染色后,可见核位于虫体中央偏后,呈紫红色,胞浆呈蓝色,在虫体靠尖端半部有染成浅红色的颗粒为副核体。从有核细胞内逸出游离于体液或组织液中的速殖子能作螺旋式转动。在细胞内寄生的虫体以内二芽、二分裂及裂体增殖等方式不断增殖,一般含有数个至十几个虫体,这个由宿主细胞膜包绕的虫体集合体称为假包囊(pseudocyst)。 2.包囊(cyst) 包囊寄生于中间宿主组织内,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小至5μm,大的可至100μm 以上。最外层为虫体分泌的一层富有弹性的坚韧囊壁,囊内为生长缓慢、不断增殖的缓殖子(bradyzoite),虫体的数量由数个至数千个,缓殖子在形态上与速殖子相似,但是虫体较小,核稍偏后。包囊可在宿主组织内长期存活,在一定条件可破裂,释出的缓殖子又侵入周围的细胞形成新的包囊。 3.卵囊(oocyst) 卵囊是随猫科动物的粪便排出体外,为圆形或椭圆形,大小约10~12μm, 有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囊内充满均匀的小颗粒。成熟的卵囊多为椭圆形,大小约为9~11×11~14μm,内含2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有4个呈新月形的子孢子。 二、生活史 生活史要点: 1.两个专一性 (1)终宿主猫及猫科动物。 (2)终宿主体内寄生的细胞肠上皮细胞,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孢子增殖产生卵囊) 2.两个随意性 (1) 中间宿主人及猪、鼠、猫、牛、羊及家禽等多种脊椎动物。 (2) 滋养体寄生细胞内或游离于体液或组织液中假包囊寄生于除红细胞外的任何有核细胞。3.感染阶段--非特异性 (假包囊、包囊、滋养体和卵囊) 4.感染途径--多样性 弓形虫各感染阶段均可经口感染。 速殖子损伤的皮肤粘膜 输血 器官移植 经胎盘血流致胎儿感染。 5.宿主转换--非定向性 包囊寄生于肠外的各器官组织(脑、眼等)

弓形虫感染常识

弓形虫感染 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所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它广泛寄生在人和动物的有核细胞内。特殊人群如肿瘤患者、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患者、先天性缺陷婴幼儿感染率较高。 在人体多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临床表现复杂,其症状和体征又缺乏特异性,易造成误诊,主要侵犯眼、脑、心、肝、淋巴结等。还会导致心肌炎,心包炎,心律不齐,早搏,心绞痛,血压不正常,血栓,血管炎等疾病。 弓形虫是孕期宫内感染导致胚胎畸形的重要病原体之一。可造成胎儿畸形、先天愚和死胎等。本病与艾滋病(AIDS)的关系亦密切。 弓形虫感染途径 弓形虫的终宿主是猫和猫科动物,其主要传染源是包囊、卵囊,存在于猫科动物的粪便中。通过各种途径污染散播,任何动物只要食用被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活体入浸的食物,都会受感染。现在已知会受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已有140多种动物。现在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它是经什么途径令我们受感染的。 弓形虫原体是刚地弓形体(toxoplasma gondii)原虫。因其滋养体的形状而得名。以猫和猫科动物为其终末宿主和传染源,而中间宿主是人和除猫和猫科动物以外的动物宿主,包括所有的哺乳动物、鸟类、鱼类和各种家畜、家禽在内。 弓形虫在生活史中有五种不同的形态,即滋养体、包囊、裂殖体、配子体、卵囊。滋养体呈香蕉形成半月形,长约4~7μm,宽约2~4μm。在终末宿主猫体内具有全部五种形态,而在中间宿主体内只有滋养体和包囊两种形态。在弓形虫的传播中意义最大的是卵囊和包囊,其次是滋养体。 任何动物食入弓形虫的包囊,卵囊或活体,都能受到感染而患弓形虫病。猫科动物的粪便中,常带有卵囊。可以污染草原、牧场、蔬菜、水果等。猫的身上和口腔内常常有弓形虫包囊和活体,直接接触猫易受感染。而狗的身上和口腔内常有包囊或活体,养狗的人不小心可能感染。

12种中草药水煎剂抗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初步研究

12种中草药水煎剂抗刚地弓形虫感染的初步研究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对人类健康、公共卫生安全和畜牧业生产均危害严重。目前,尚无理想疫苗和治疗性药物。 中草药在我国使用年份久远,种类丰富,所含成分极其复杂,可作为研发抗弓形虫感染特效药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本文依照弓形虫疾病常见临床症状,有针对性地选择苍术等12种中草药作为实验对象,经分别制备水煎剂,旨在探究其抗刚地弓形虫感染效果,建立中草药抗弓形虫感染通用研究方法的同时,也为日后研 制弓形虫特效治疗药物和深入解析中草药单体抑制弓形虫胞内增殖分子机制奠 定基础。 首先,本文以我国传统中药炮制方法为基础,分别制备了12种中草药水煎剂,经检测吸光度和干重发现,所得水煎剂均含有不同程度的色素,并且干重与吸光 度间无明显相关关系,相同干重的中草药水煎剂吸光度差别很大。其次,本文选择刚地弓形虫ACT1序列为靶基因,合成5对特异性较强的引物,经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优化了PCR反应条件,建立了适用性更强、应用范围更广的 Real-time PCR弓形虫定量分析系统,并且所得水煎剂对已建系统无干扰。 细胞毒性检测结果显示,水煎剂种类不同,细胞毒性差异较大,当经64倍稀释后均毒性不明显,表明探究所得水煎剂抗弓形虫感染效果前需要(I)明确所选中草药有抑制刚地弓形虫体外增殖作用和(II)统一水煎剂作用浓度。鉴于本文所得水煎剂体外抗弓形虫感染效果评价主要是在24孔细胞培养板内完成的,因此我们以9种常见回归模型对24孔板内弓形虫速殖子数进行曲线拟合,经求解极值,获得单孔弓形虫感染量为1542.21个。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