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长株潭城市群的做大做强策略

长株潭城市群的做大做强策略

长株潭城市群的做大做强策略
长株潭城市群的做大做强策略

长株潭城市群的做大做强策略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出台,中部地区四大城市群正式进入了国家的宏观发展战略视野。要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长株潭作为四大城市群之一的省域核心城市群,就需要进行新的提质、超越,做大做强。我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加快以长株潭为中心,以一个半小时通勤为半径,包括岳阳、常德、益阳、娄底、衡阳在内的‘3+5’城市群建设”。正是抓住中部崛起机遇,构建大长株潭城市群的战略举措。

一、提牵引力,强竞争力:做大做强长株潭城市群之理由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本身具有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但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也必将带来规模不经济和集聚不经济,城市群就是克服规模不经济和集聚不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

做大做强长株潭城市群是提升省域核心城市对全省经济牵引力的内在需求。城市群可以加强更大范围内的城市合作,产生更大的整体效应,形成更具优势的综合实力,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增强发展动力,使区域内经济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二是降低运行成本,城市结群必然摆脱行政区划的束缚,着眼于区域布局,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大大降低运行成本;三是提升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不仅包括资源的承载能力、环境的承载能力还包括劳动力的承载能力。湖南的人口已超过6700万,在全国排第7位,在中部6省位居第二,如果没有自己的大城市群吸纳消化,仅仅只是靠劳务输出,是不可能实现区域城市化快速健康发展的。四是促进统筹发展。城市群提供了城市之间平等交流的平台。它不仅有利于统筹区域发展,也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城市群随着规模扩大、产业升级、效益提高、技术进步、创新能力增强,必然产生极化作用并形成综合经济中心成为区域经济腾飞的龙头,对加快全省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的带动作用。

做大做强长株潭城市群也有经济全球化形势下提升区域竞争力的外在压力。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背景下,单一的城市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竞争和发展的需要,区域的竞争与合作必定是未来的发展模式,而区域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一体化程度高的城市群。研究表明:当城市从一个“点”,延伸到一个“带”,进一步将区域联结为一个“群”时,其整体经济潜力和发展效益将依照等比级数增加。中部崛起的发展机遇已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能否抓住机遇,挑起重担,关键就在于能否做大做强长株潭城市群。不做大形成不了规模,不做强形成不了核心竞争力,不抓住机会,加快发展,就将长久处于被动地位,不仅承担不了“中部崛起引擎”的光荣使命,而且很可能在中部地区面临被边缘化的境地。

二、有原基础,逢新机遇:做大做强长株潭城市群之依据

做大做强长株潭,建设“3+5”城市群是完全必须且切实可行的战略举措。

长株潭经济区构想的提出,比开发上海浦东的提议整整早了8年迄今已历24载春秋。尽管步履蹒跚,但对今天建设“3+5”城市城市群来说,应当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经济要素集中。3+5城市群的八个城市的人口占全省的59.7%,GDP占全省的75.7%,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78.7%,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的7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省的76.1%,进出口占全省的93.3%。

区域优势明显。长株潭三城距离近,三市之间的通勤距离均在40分钟左右。其他五城市距省会长沙市的通勤距离也在1个半小时之间。同时,由于长株潭靠近珠三角经济圈,是支撑沿海、沿江开放地区的后方基地和促进内地开发的先导城市,具有无可比拟的区域优势。“五同”初见成效。目前,长株潭之间、长株潭与周边相邻城市全部实现了高速公路相连;长株潭新建城际高速公路进展顺利;长株潭城乡电网改造工程基本完成,500千伏受端环网、220千伏双环网架覆盖三市;长株潭一体化金融电子网络基本形成;以光缆为主覆盖

长株潭城乡的信息传输网络已建成;随着三市一批环保项目相继建成,环境同治也打下了一定基础。

城市互补性强。长沙在高新技术、工程机械、电子技术产品方面有显著优势。湘潭以钢铁、机电和建材居优。株洲则以交通设备制造、有色冶金和化工为优势。岳阳是中南地区最大的石化工业基地和新闻纸生产基地,是正在快速成长发展的电力能源基地和正在形成完整体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益阳定位为长株潭后花园,将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态、人文、旅游资源;常德是湘西北工业城市、物流中心;娄底作为重化工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可定位为城市群的发动机;衡阳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制造业比较发达,可建成城市群的加工基地。

做大做强城市群依据不仅仅因为原有的基础,同时也因为今又遇到的难得发展机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正式下发后,面对新的发展契机,中部6省纷纷围绕城市群的发展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然而客观来说,武汉城市圈,“中部之中”、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高新产业“底气十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人才辈出,钢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武汉一城独大,武汉城区人口达400多万,而周边8市基本属于二三十万人口的小城,城市体系断层明显,缺乏中等规模城市的衔接配套;中原城市群矿藏丰富,能源原材料基地初具规模,“1+8”经济实力均衡,但其核心城市郑州规模不大,首位度偏低,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能力较弱;皖江城市带,紧邻长三角,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最为突出,但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因此,中部崛起必然由多个中心来带动,而非单个城市或城市群。这就给中部城市群提供了想像和发展的空间。湖南作为中部省份,有机遇也有优势,但要想在中部崛起中有所作为,形成重要的一极,就必须做大做强城市群,强力推进“3+5”城市群建设。

三、抓领头羊,延价值链:做大做强长株潭城市群之路径

做大做强城市群,首先必须做强内核城市。所谓内核,就是城市群中经济能量、辐射能力、经济势能较集中、辐射较强的区域。做强内核城市,就是要抓好城市群的领头羊。就“3+5”城市群来说,就是要提高长株潭的一体化程度,提升省会城市长沙的综合实力,使其在城市群中起着核心作用,更好地发挥着调控、集聚、辐射功能,促进整个城市群内资源要素配置、产业布局等更趋向合理,降低经济运行成本,密切城市交流联系。

做大做强城市群还必须有效延伸价值链。城市群区别于城市的特点,就是在集聚的过程中形成了分工与协作,形成了资源的优化配置。这种分工和协作就是要不断地在城市群中衍生新的产业链条,延长城市的价值链。在这个价值链中,每个城市要先决定自己的分工,然后再进行资源配置。所以,城市群不仅要有领头羊,同时每个城市个体也要自我定位。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当主角,主角可能只有一个,但是配角不等于没有竞争力,不等于就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只有当区内城市按照既定的协议协调发展,城市价值链才能得有效的延伸。

“3+5”城市群的提出依据除区域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8个城市各具特色,有一定的互补性。但这仅仅是为城市群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要有效延长城市价值链还有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抓领头羊,延价值链,是做大做强长株潭城市群的必由路径,需要采取强力措施,加大整合力度,要在长株潭取得“五同”初步成效基础之上,加快“五个整合”,即:规划整合,制度整合,内核整合,功能整合,市场整合。

规划整合,就是要各城市的规划纳入“3+5”城市群的整体规划。为使规划能够协调一致,宜建立一个能有效地对城市群内各城市进行统筹、协调和整合的办事机构。

制度整合,就是要打破各城市之间的制度门槛,消除各城市之间的制度矛盾,创立一系列有利于各城市协同发展的新制度,尤其要在土地集约化、农民市民化、市场一体化等方面实现制度创新,建立一个具有普遍激励与约束作用的制度平台。

内核整合,就是要加快长株潭一体化建设,提高长株潭一体化程度,提升长株潭综合实力,

使长株潭真正成为“3+5”城市群的核心,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功能整合,就是要明确各城市的功能定位,有效地引导人口、城镇和产业在城市群区域范围内的合理布局,促进和形成高效的区域性基础设施体系,建立支撑持续增长的能源生产与供给系统。

市场整合,就是要实现城市群区域内市场一体化,使“3+5”等于“1”而不是等于“8”。长株潭一体化打造华中经济圈

城市群在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任何单独城市都无法比拟的作用,充分发挥城市群的作用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取得区域竞争优势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关于城市群的研究已经成为城市研究的热点,但是关于城市群空间和形态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在研究城市空间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城市群建设和发展经验,提出解决长株潭一体化过程中有关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态问题的框架。

城市群空间结构是指组成城市群的各城市的所有要素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的分布和联结状态。城市群空间形态则是空间结构的外在体现,是城市功能在地域上的呈现。城市群空间形态某种程度上被视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孪生物,如果说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一种抽象,城市群空间形态便是城市各种活动在地域上的呈现。

长株潭城市群包括3个地级市,4个县级市,8个县,172个建制镇和360多个集镇,是湖南经济、技术最发达的区域,是全省客货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散中心。对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整体研究,不但有利于构架三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宏观框架,有利于各专业规划的衔接和整合,有利于城市群各组合城市之间的合理定位,而且有利于城市发展的科学决策。长株潭一体化要求协调三市的发展目标,整合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发挥整体优势。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和形态研究目的就在于合理布局城市发展要素,促进长株潭协调快速发展。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通常可分为4个阶段:均衡发展阶段、极核发展阶段、集聚——扩散阶段和高水平的网络化发展阶段。目前,长株潭地区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河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交通运输网,中心城市和次中心城市成为其中的节点,连接各节点的线状区域及两侧成为城镇密集发展地带。在五区一廊战略中,长株潭地区的极核与轴线发展已具备相当的基础,三市极核及其轴线发展也已初具规模。长株潭城市群落在1977年以前、处于相互独立的发展阶段;在1978年至1989年的十余年间,处于极核发展阶段;1989年以后,点轴发展开始萌芽,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城市群发展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城市群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城乡界线明显;二是核心城市普遍呈现新旧城区并存现象;三是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三市的市区主干道有日益接近之势;四是三市城市边缘区基本毗邻,形成三市之间的融合地带;五是城市之间以公路运输为主要类型的客货流迅速增长,城市的界面主要在交通线两侧和湘江两岸;六是在全国的交通网上,长株潭所形成的中心地位日益明显,开放程度加大;七是长株潭三市表现出不同的形象和质感,尚不能形成统一形象。

处于初级阶段的长株潭城市群,始终存在着集中与扩散两种趋势,并在这种对立统一中不断发展,各城市发展并不均衡,在城市空间使用上既有主动行为又有被动行为。因此,对长株潭城市群的规划,应以对空间结构和形态的整体把握为前提,进行框架式规划。要保证这些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开放原则,要打破封闭,优化环境;二是人文原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三是生态原则,要保持城乡协调,承载适宜;四是竞争原则,做到优势互补,有序竞争;五是发展原则,推动社会进步;六是功能原则,要因地制宜,疏密有致。在坚持上述原则的基础上,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区域产业、交通运输的整合,对城市群空间一体化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公共空间进行统一规划,彻底打破城乡分割、

地区封锁的经济格局,建设和培育面向全区和全国的大型商品和物资市场。还要以湘江水环境治理和设立生态控制区为重点,开展长株潭一体化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最终使长株潭城市群接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构筑面向全国的地区级城市群和可持续发展的华中经济圈。

浅谈长株潭一体化及意义

长株潭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它有着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加快组织实施交通、电力、环保、信息、金融、科技等的建设有利于提长株潭三市的规模效益和综合效益。同时,必须解决好三市结合部的建设及基础设施与产业结构调整等问题。总之,只要看准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善于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便可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自湖南省委、省政府加快实施长株潭一体化以来,对怎能样加速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什么方向作为突破口,基本有四种意见:一是经济一体化应以城市一体化为支撑,应首先进行行政区划合并调整;二是采取“中心突破”,从接壤处引“火”,在三市结合部建一个新市,成为金三角的“兴奋灶”;三是从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入手,在调整产业结构与布局中融合三市;四是从三市城市基础设施一体化起步,建成一项受益一项。我认为第四种意见最符合实际,能有效地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因为它有着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诸如交通网络、电力网络、环境保护、信息网络、金融网络、岳麓科技城、户籍政策等的建设与改进都有利于提高长株潭三市的规模效益、综合效益。此外,成立三市一体化研究会、办长株潭新闻专版、在结合部建立大型毛泽东文化广场等文化融城也很有必要。因为只有大众的观念上感受、认同三城合为一个大都市,三市才算真正一体化了。

一、交通网络

长株潭三市交通网络的设想是“一环三市,往来不出城”。三市市际环线公路,北起长沙黄花镇过长永高等级公路去319国道南到株洲龙头铺,经株洲外环莲易高等公路,再沿株洲市区南外环线西过湘江到易俗河镇,然后向北跨上瑞高速公路,经坪塘过老319国道、常长高速公路,北接在建的长沙319国道绕城线。并拟在三市火车站附近建立乘换中心,三市联合组建公交车队,开行直达三市市中心的公交大巴车。市际铁路已组建集团公司准备运作,到2015年将成“Y”形市际轻轨铁路。并大力扩建株洲客车站和货站,成为全国七大铁路枢纽之一,是长江以南最大的枢纽站,也是长株潭三市的交通中心。因为它不仅有京广、湘黔、浙赣铁路干线交汇于此;而且有106、320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相交于此;此外,将要建设的沪瑞(丽)高速公路也穿过此地;距黄花机场60公里,也有高速公路相连。同时,长沙市到2010年还将修建两条纵横市区的铁路网络,使长株潭三市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迈进。其具体线路如下:初步确定以汽车西站为起点往荣湾镇、湘江一桥、五一路、火车站、浏阳河最后到达星沙;与之交错的另一条线路以汽车南站为起点,途径中意路、东塘、五一广场、浏阳河、金霞大道,最终到达捞霞客运站,全长49公里,并在浏阳河形成一个新的市内铁路枢纽。再有,航运主要是加快湘江航道二期整治,建设长沙霞湾港、湘潭九华和马家河水陆联运码头、株洲可西工业码头。此外,航人2010年以前三市不再新建机场,主要是完善配套设施、增加航线,提高客运吞吐量,远期将扩建第二跑道。总之,三市交通网络将分成市区交通、市际交通、对外交通三个层次。基本框架为一场、一“Y”、一江、两环、六铁、七高以及三市城市道路和场站换乘中心所构成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这样不仅大大缩短了三市人流物流的时间、节约了经费;而且提高了道路、航道与交通转换场站附近的土地使用价值,能以地生财、以税养人走向“经营城市之路”。

二、能源网络

长株潭三市是全省最大的电力负荷中心,区域内用电量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根据负荷预

测和电力电量平衡,到2010年需电量增加到261亿千瓦时,电力4910兆瓦。随着商业网点的增加、民营企业的发展、亮化工程的进行,三市对电的需求将更高、稳定性也要更好。为此,省电业部门根据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对三市经济一体化的需求,将对三市电网进行改造。主要是抓好电源建设、完善城市电网建设,特别是改造110千伏运行网络,加大建设小城镇网络和改造农村电网的力度已迫在眉睫。因此,长株潭三市2000年将新建220千伏变电站8座,城区新扩建110千伏变电让31座,农网新扩建110千伏变电站56座。到2010年长株潭三市均形成220千伏双环网,以500千伏变电站及骨干火电厂分片供电,各市220千伏双环供电网可满足各种运行方式下的安全可靠供电要求。届时将较大地提高三市电网的供变电能力,增加运行灵活性与供电可靠性,大大增加三市工业、商业、农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美化城市。

三、环境保护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除交通、电力首当其冲外,环境保护也十分重要。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三市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将严重影响三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现开始对污染源的处理就要抓紧进行:诸如株洲霞湾段的湘江岸边污染带、湘潭岳塘岸边污染带、长沙浏阳河和三叉矶的工业废水带等地段都要抓紧解决。到2010年湘江流域的水质应控制在二到三级,区域内所有污染源都要达标排放,而且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都将控制在国家和省规定的总量指标内,并要使整个湘江流域达标,长株潭的环保才有保证。因此,长株潭的环境保护问题一定要纳入省委省政府与三市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长株潭三市同属于湘江沿线的酸雨集中带,为此,由省环保局牵头拟订了把三市纳入一个整体规划,在三市之间建立一个洗配煤中心,同时建设一批集中供应的煤气和液化气工程,以改善现有的燃烧结构:并实现三市的集中管理。此外,象车尾气的处理、农村沼气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与工业废物的消除、供水排水等等都是需要集中管理。只有这样到2005年长株潭三市的环境质量才能明显改善。再者,长沙市为建设生态城市,已在空间布局上作了战略性考虑,不“摊大饼”,而且采取组团式发展。预计到2010年,省会城市人口将达到200万人口,城市建城区180平方公里。城市空间为“一主四次”中心放射组团式结构:“主”是老城区(二环线以内)集中联片发展区域;“四次”指四个相对次要的综合组团(即河西新城组团、星沙组团、捞刀河霞疑组团、暮云镇大托铺组团),使长沙成为一个更加紧凑、功能布局合理、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山、水、洲、井、坪城市特色的21世纪生态城。

四、信息网络

众所周知信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经济的主导产业,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与信息产业密切相关。三市2010年信息建设目标是使信息产业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超过50%,实现用户拨号电话由7位升8位,并启用026二位区号。其主要任务是建设三市高速传输网和三市计算机互联网。三市计算机互联网即邮电、广电、信息、教育科研、科技五大网络。建设10个信息应用系统(即长株潭宏观决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金融电子化工程、教育科研系统、税收征管信息系统、社会公众服务信息系统、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和9类基础数据库(即长株潭三市市情、宏观经济、企业产品、城市建设、政策法规、农村综合、人口、人才、市场物价、社会服务等数据库)。

为了建设好长株潭三市的信息网络,还应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抓好部门协调,解决资源“共享”。过去由于传统的部门、区域的条块分割,数据获取途径不同,标准不一,信息难以共享,又各自为政,互相封闭,信息沟通较少,在信息社会时代,阻碍了精兵简政的实现和政府与社会各部门的高效运转和决策。因此,应根据国家政策,制定统一的信息获取分类编码等统一规则与标准。在搞好保密的同时,有步骤地、分部门分行业推行标准化,逐步开放信息资源,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前期可试图开通教育科技网。其次,加快信息人才的培养,提高湖南尤其长株潭地区信息人才的质量和数据优势。注意培养一些有一定的政治思

想素养的网络开发与管理人才。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智力是重要的资本。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营造优良的创业环境与氛围,争取早日出现一批有作为、有影响的“知本家”。建设好以创智软件园为中心的信息产业创新源。再次,注意对互联网出现的一些负面问题,如传播反动、淫秽、暴力,泄漏国家机密等,政府应组织信息界专家分析讨论,给予一定的干预和维护。便于更好地利用信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五、金融网络

方便快捷安全高效低耗的金融网络使三市企业、居民在空间上缩短了距离,因此三市金融网络建设能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未来长株潭金融一体化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构成:一是建立一体化的存、取款体系,实现居民储蓄存款在三市范围内的通存通兑系统,完善银行帐户管理,建立银行帐户管理信息网络。二是建立一体化的支付与资金结算体系。三是建立一体化的《贷款证》管理系统,实现金融机构跨地区放货和贷款信息资源共享,以达到《贷款证》在三市通用的目标。

按照总体目标和确定的内容,近期开发项目是:将同城票据交换,使用范围扩大到长株潭三市,三市之间均可用支票和本票结算,实现三市电子联行的“天地对接”,即电子联行和中央银行会计核算系统对接、中央银行会计换数系统与同城票据清算系统对接,人民银行与商业银行特约商户消费,特定委托收款服务。中远期开发项目是实现A TM异地取款,使持卡人可在长株潭地区范围内任何一家银行的自动柜员机上存款和查询服务;扩大IC卡使用范围,将IC卡网络延伸到湘潭、株洲,使三市IC卡具有消费、存取款、公用事业服务和身份认证等多重功能;推行贷款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货款信息资源共享,化解部分金融风险,三市企业可持贷款证在三市范围内选择贷款银行,银行可以在三市范围内组织银行贷款。由于三市之间资金转汇由异地变成同城,银行和客户所需汇费大为减少。据统计每年可为四家有商业银行节约邮电费用200万元,利息开支60万元。

六、岳麓科技城

从我省科技力量的水平、分布、集中程度看,我们认为在长沙市建设一个全省性的科学城—湘硅谷是非常必要的。它既可作为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器”,也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推动者。因为岳麓区具备了建设科技城的基本条件:一是区内有三所国家重点大学,全日制高等院校11所,占全省三分之一,拥有院士12位,各在科技人员10余万。二是1998年创建的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形成了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医学、新材料四大高新技术主导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00家,开发高新技术800余项。待岳麓山大学科技园投入运作后将和位于五家岭大桥附近的长沙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基地遥向呼应,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带将形成。三是它有很好的人文、自然、经济环境。它既有湖湘文化的发源地—千年学府策麓书院,又有名山、(岳麓山)、名水(湘江)、名洲(桔子洲);同时还靠近湖南的商业特区—五一广场。总之,它是我省建设科学城最理想的地域。

为了岳麓科学城更好地促进长株潭及全省的经济发展,其高科技领域一定要以湖南的资源特色作背景,除目前已形成的高科技项目外,还应在现代化农业方面进行高科技研究、开发、试验,诸如猕猴桃、奈李、柑橘、枇杷等暖带水果与蔬菜、特种水产、特种禽蓄以及花卉等;而且要把它建成为我省发展避免自然风险型农业与避免市场风险农业的两避基地的试验区。这也就要把能避免湖南的自然灾害的冬季农业、易涝区“三水”产品、山区旱作农业等与“入世”后具有相对国际优势的农产品作为用高科技开发利用加工的主要对象;只有这样才能使湖南农业大省变成农业强省。那种认为高科技农业不能强省的观念,是对世界生物气候带缺乏了解的结果。再有,象陶瓷产业、中药药材与加工、湘派服装、湘绣、有色金属等等也都有是有湖南特色,都是科学城建设应该考虑的,因为它们都有强占国内外市场的能力。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省委省政府与长沙市政府领导在岳麓区启动“一园两基地”的建设是必要的。而且要加大投资力度,象建设交通、能源等城市基础设施一样建设岳麓科学城。

七、户籍制度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粮食、布匹按户口定量供应,农村户口的小孩不能在城里上小学、上中学,人口迁移也是困难的。户口不是管理意义上“公民身份证明”,而成了与经济地位、社会地位、社会待遇相联系的“社会身份证明”,公民迁移自由被剥夺了,户口异化为掌握一个人命运的证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城乡差别明显的户籍制度影响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社会进步。因此,中央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新的户籍制度:如婴儿落户随父随母自愿,放宽解决夫妻两地分居、老人投靠子女落户、在本市投资兴办实业、购置商品房等人员符合有关条件的可申请将户口迁入城市,办理城市户口等等。看起来已很宽松,但真的办起来仍然相当困难,因为附加的条件太多。当然也不是说目前就要做到人口迁移自由,象当前在大城市清理“三无”人员是非常必要的。既可减少城市就业压力,也有利于加强农业生产。如果农村人口迁入城市后,确有经济保障的条件,不需要增加城市生活保障费的人,我看就可以。长株潭三市户口可以同城对待。我看山东办理城镇户口的新规定可作参考。根据新规定,以下人员可以按自愿原则办理城镇居民户口:1、在城市建成内兴办实业,投资达到一定数额,依照规定交纳税费,经营3年以上,并有合法固定场所,生活有保障的公民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2、在大中城市市区购买45平方米以上的成套商品住宅,持有合法的房法证,生活有保障的省内公民及其随同居住的直系亲属。3、大中城市引进的具有研究生学历或高级职称人才的直系亲属,小城市及小城镇引进的具有本科学历或中级职称以上人才的直系亲属。4、夫妻双方同在大城市建成区以外的郊区、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建设区内,在固定住所、稳定职业及生活保障,从事非农业3年以上的省内公民及其子女。5、现居住在城市市区内的常住农村户口人员,凡从事非农产业,具有合法收入和生活来源的。

八、与三市城市基础高施一体化有关的几个问题

1、三市结合部的建设问题

关于长株潭三市结合部的建设设想基本上有二种:一是采取区域“中心突破”的方式,即在昭山建立一个中型城市,形成“区四市”以点带面的格局,促进融城。另一种意见是反对“摊大饼”,三市保持一定的距离,用绿化带拉开,形成组团式的国际大都市,以避免特大城市的综合症。株洲市不向北、长沙市不向南,都在河西建新城。但目前这一中心地带却在自发地高速建设着:1999年12月湘潭市已在小“金三角”内建成了红旗商贸城,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政府没投一分钱。现已有浙江、福建、广东及省内20多家客商来此投资。又如长沙县暮云镇也在大搞引进投资,已规划出文化商贸旅游、经济、高效农业五个区;长沙天心区明确指出:快速对接抢占长株潭“金三角”,“生态旅游城”呼之欲出。长沙汽车南站到井湾子早两年还有农村味道,现在已基本成街成市;株洲市石峰区也不落后,决定在马鞍镇建设乡村民俗园、在白马镇建设休闲娱乐园。总之,由于结合部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三市各区、乡都在按自己的局部利益在建设,“不摊大饼也在摊”、“不中心突破也在破”。为此,建议省委省政府与三市一起共同尽快出台一个高标准的对融城有利的总体方案,营造新的经济热点。

2、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都有明确的规划,一步一步在实施;而产业结构却处在急剧调整变化中。既要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又要面临国内企业改革,还要符合环保要求;一些企业改组改制或关停并转搬迁。这样不可能不影响三市化工、建材、机械、钢铁等产业的规模与区域布局,一些基础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而优质高效都市农业、食品工业、软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商业、旅游业等方兴未艾,造成一些地段基础设施不足。因此,在实施三市基础设施规划时一定要注意三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规模、区域布局的变化。那种把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全部当做将来主导产业的观念需要改变;只有这样基础设施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再

有,在产品加工当地化的国际大形势下,充分利用三市周围小城镇对当地资源的加工仍然十分重要。

3、“一点一线”是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

关于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1980年以来省、市领导与专家学者经过多年反复调研与讨论,提出了许多方案,但大都失之过广,收缩到“一点一线”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然而最近一些同志提出“一点一线一圈”战略,我认为是欠妥的,是需要商讨的。因为为了加快湖南的发展,不仅不需要加一圈,而是要加快“一点”的建设,只有“长株潭”这个发展极真正壮大了,湖南全面大发展才有可能。同时“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身就是由点到面的思想,而且“一圈”还没有把近期发展较快的永州市圈进去。因此,“一点一线一圈”不是什么新思维,而是战略思想的倒退。这正如省经济研究中心课题组在《湖南经济研究》总第118期(增刊31页)所指出:“区域经济发展都是一个由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实行非均衡开发战略、增育优先发展地区是加快发展中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几十年来,湖南省在经济布局和发展上虽然有所侧重,但重点不明显,且多变,一直没有形成投资热点和高速成长区域,缺乏强大的发展极,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全省的发展速度。再有,长株潭三市不是湖南的东大门(东大门是醴陵市)而是湖南经济的中心的观念也不必变更。因为长株潭不只是向江西方向开放,而是湖南向国内开放的中心。

结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必须举全省之力继续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加快组织实施交通、电力、环保、信息、金融、科技城等规划,并加大三市市区外圈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充分发挥浏阳、醴陵、望城、宁乡、湘乡、星沙、易俗河、渌口、攸县等在三市一体化中作用,增强长侏潭三市的经济实力。而且要特别重视长沙市的发展。这正如储波同志所指出:“长沙市发展定位要高,不能满足于省内做‘老大’,而是要瞄准副省级城市和沿海发达城市,在全国争高低,把长沙建成全国经济强市和现代化名域”。再有,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有省、市统一的高标准的规划与资金注入;因为它不是那一家民营企业可以办到的。然而,道路、商场、企业、工厂等建设,是可以进行市场运作的。例如,2000年元旦通车的湘潭河东大道,长4.5公里、宽60米,总投资1.2亿元,但市财没花一分钱就建成了。因为它们采用了“贷、垫、卖、联、引、省、收、拨”等八种市场经济手段。总之,只要看准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善于引导市场经济的发展,便可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长株潭一体化,全国城市群中的先行者

长株潭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甚至是全国城市群中的先行者。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

不与中部六省争龙头,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

当前看,湖南要在中部崛起,既要联动中部驰骋泛珠三角,更要借力泛珠三角逐鹿“中原”,但连横泛珠重于合纵中部。

早在2004年5月6日,《南方周末》曾高度评价,“作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长株潭(长沙、株洲、湘潭)经济一体化无论是经验还是教训,无论是成功还是挫折,都将给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些后来者刻骨铭心的启示”。

一年之后的长株潭一体化,正在由模糊的理想图腾实现为一体化的样本。

2005年6月1日,长株潭经济一体化60个项目在香港面向全球招商。此次推出的60个项目,投资68亿美元,吸引了港台众多企业财团。

一体化的样本

6月6日,《经济视点报》记者在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见到了稽查特派员、高级规划师卢庆沙。

卢庆沙刚从香港招商回来不久,除了疲惫外,兴奋已溢于言表。“长株潭一体化在香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他指着6月2日的《潇湘晨报》上的图片给记者看。图片上,台商正在与湖南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进行洽谈。

相关文章报道还指出,长株潭一体化中的许多项目,在香港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数家企业财团对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十分感兴趣,意向性的投资洽谈正在进行中。

长沙市城市轨道交通是长株潭轨道交通最重要的一部分,这次是首次向外界推介。

这一项目,远景规划线路长180公里,总投资超过100亿美元,拟近期建设的线路投资也接近20亿美元,将是迄今为止湖南投资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多家企业财团都非常看好长沙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卢庆沙显得很有成就感。

在卢庆沙看来,这条城市轨道的意义标志着长株潭一体化的进一步落实:“有了轻轨,就能实现三个城市的互动。居住在一个城市,上班在另一个城市。正是因为先期的一体化基础建设的实施,才有了招商时的备受关注。目前,我们正在做前期的准备工作。”

湖南省内也早就急于让长沙的轻轨开工建设。2005年4月8日的长沙媒体称:“湖南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了《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暨‘一点一线’地区发展职责分工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对21个部门、6个相关城市细化了在加快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和‘一点一线’地区发展的具体任务,长株潭轨道交通项目被提上日程。争取在‘十一五’期间,长沙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要全面开工。”

湖南省内不仅督促长株潭一体化加快步伐,更于2004年10月1日,将湖南省政府机关集体大“搬家”,从长沙市中心的五一中路南迁15公里,迁入城南新址。这次南迁,不仅把长沙和湘潭的距离拉近了20公里,更向人们发出一个强烈信号:长株潭一体化正在变为现实。

目前长、株、潭三市已经实现了交通规划同环、电网同网、金融同城。特别是金融同城,已经实现了银行卡和票据结算的同城化,而这是最让老百姓感受得到的。

卢庆沙乐观地预测:“到2010年,长株潭地区将有望超过武汉,成为中部地区最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区域增长极。”

而不同意见认为,一体化不是修一条城市轨道,就能从交通上实现的。一体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触及行政区划,还涉及整个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制度。如果说前期的一体化还可以迈出实质性的步伐,那么未来的一体化必将触及到体制的东西。“要实现长短政策相结合,避免政策‘虚化’”。

这种有深度的质疑颇为值得深思。

“我们正在用项目带动一体化,一步步冲破种种束缚。”卢庆沙充满信心。毕竟,长株潭一体化已经得到国家级的认可,成为“十五”期间,重点引导和培育的七大城市密集区之一。

“五同”奠基一体化

虽然号称七大城市群之一,但是长株潭城市群更多地体现出“试验色彩”,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的人员也常常以“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为荣。

2005年的长沙,与长株潭一体化有关,高频率出现的名词中,“五同”被反复提及。所谓“五同”,也就是“交通同环、电力同网、金融同城、信息同享、环境同治”。

此“五同”成为一体化系统工程中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项目。由于它们涉及三市方方面面的利益,如何避免部门利益对一体化的牵绊,成为摆在长株潭一体化面前很现实的问题。

虽然自1999年开始,长株潭一体化就已经形成共识,但是,直到2004年,备受瞩目的湖南长株潭一体化才迈出了从空间规划到项目实施的坚实一步。

由世界银行贷款1.72亿美元(约14.3亿元人民币),首批开发项目于2004年10月动工。

据湖南省发改委介绍,首批获世行贷款的开发项目为:湘江生态经济带沿江防洪景观道路工程,长沙市长善垸污水处理厂,株洲洁净煤工程和湘潭昭山景区恢复建设工程。总投资近32亿元人民币,除利用世行贷款外,其他17亿元将通过项目单位自筹和国内银行贷款筹得。

即使如此,仍有异声对长株潭一体化的实质性进展提出质疑。

这种声音认为,“金融同城、交通同环、环保同治,更多体现在全国大形势下的需要,并不能完全代表长株潭一体化的性质”。

“任何时候都有这种不同的声音,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一些项目已经涉及行政区划和经济区划的问题,这也正是目前一体化的难度所在。怎么说是不能体现长株潭一体化呢?”当《经济视点报》记者把这种不同的声音转述给卢庆沙时,他积极回应。

在湖南人眼中,长株潭一体化或许还有待进一步真切,但是他们不吝于给以掌声的“五同”,在其他城市却始终停留在纸面上。而湖南的媒体一再报料:2005年长株潭有望通公交;2005年长株潭三地话费资费有望同城……

截至2005年6月份,长株潭地区在电力、交通、金融、环保方面已经实现了一体化。金融一体化中,已经开通了大同城票据交换业务、银行卡同城、POS机、A TM、金融IC卡系统的同城化。电力一体化已经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建设长株潭电力网络。继续加强湘潭电厂扩建工程、长沙电厂新建、500千伏受端环网、220千伏双环网、城市电网、农村电网等“二厂四网”建设。

2003年5月,湖南联通发布消息:取消长、株、潭三市CDMA手机用户的长途、漫游费,两地通话,按当地市话标准计费。

除了这些硬件上的一体化之外,在三市市长的联席会议上,长沙市市长谭仲池称,长沙市将积极推动建立三市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加强城际交通道路、站场以及城市公园、生态湿地设施建设。加强三市在国土、户籍、收费、人才引进和消除市场壁垒、培育市场要素等方面的政策协调。

随着时间的推移,“五同”中的一系列项目推动,已经把长株潭一体化的雏形描绘出来。

相比之下,中部六省中的其他城市群,除了交通建设上为城市群奠基外,也仅仅是实现了理念及观念上的“大体一致”。

事实上,2004年10月,湖南省政府南迁之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长沙市科技馆、湖南省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一批省市重大建设项目也纷纷抢点城南。

同时,湘潭改造招商大道、板潭大道,与长沙对接;株洲改造天易大道,与湘潭对接;长沙南拓芙蓉路,接应湘潭。同时,每条大道沿线设立可停靠的公交站牌,开通公交线路,让三地市民乘公共汽车就能串门。

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越来越清晰。

一体化VS体制改革时代已经不同了。

“2000年时,湘潭和株洲比较有热情,长沙冷冷的。但是,随着国有企业改制及效益下滑,湘潭和株洲的热情降了下来。”湖南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副主任王义高认为,由于湘潭和株洲都属于重工业城市,商业不发达。目前都比较担心长沙经济的吸纳能力把自己的投资优势吸引走。

目标是成为超大城市

“长株潭一体化能走到今天很不容易”。在湖南省市场经济研究会会长张萍眼中,长株潭就是湖南经济的龙头。长株潭一体化就成了一个打造龙头的创作过程。“湖南就是缺少一个特大中心城市,长株潭一体化就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同处湘江中游,呈“品”字形分布。从长沙到株洲、湘潭两地相距不过20多公里,株洲、湘潭两地相距则不过10多公里。除了地缘上的紧密,三地在经济社会上亦有相当多的联系,“长株潭一体化”很自然进入了湖南人的视野。

从上个世纪50年代末,将长株潭三市连接起来建立“毛泽东城”的动议,到1982年12月张萍提出“将长、株、潭三市连在一起,形成湖南的经济中心”,再到1995年提出“长株潭一体化”,1999年着手实施。长株潭向着一个目标走来:长沙南扩、湘潭东进、株洲西进。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打造超级市群》有关情况作了报告。报告指出,于2005年完成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是我国内地第一个城市群规划。

陈叔红在报告中指出,随着株洲快速环道、长沙二环、三环线、长潭西线的建成,长株高速开工,三市共同的大外环即将形成。目前,三市湘江风光带已全面建设,湘潭昭山大道北上与长沙芙蓉南路延线相连,株潭之间天易公路相通,三市城市道路即将实现对接。

陈叔红还透露:“一体化公交的6条线目前已经开通,长株潭城际铁路已列入与铁道部的部省合作协议,三市居民出行将更加便捷。”

陈叔红介绍说,随着“长株潭”三市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舞台越来越大,品牌也越来越响,不少国内外专家评论,长株潭将成为我国中部最具爆发力的城市群。中央促进中部崛起的10号文件也长株潭列人重点支持的城市群。“十五”期间,三市经济年均增速高出全省2.8个百分点,入湘的40家世界500强,有32家落户长株潭。

此次将审议的《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打造超级市群》就城市群的功能定位、空间组织、产业布局、交通运输、能源、供水、防洪、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等分别作了规定;指出要跳出一城一地的行政限制突出整体;摒弃传统的摊大饼模式,按照紧凑布局、生态隔离的组团式、友好型、集约化发展的新理念强调集约,突出了城市生态和城市环保追求和谐。并指出实施好《规划》要突出研究解决体制问题、建设问题,在相向地区,集中布局一批重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科技,文化、商务项目,构筑长株潭的新区域,树立一体化的新形象。城市群发展问题。

陈叔红指出,三市能源网点的一体化布局已日趋协调,一体化的存取款体系和同城票据交换体系也已投入使用,覆盖市县、光缆为主、数字微波为辅的传输网已建成,三市移动电话按同城计费,固定电话同费正抓紧推进。他预计:“2020年,三市的市域人口有望突破1365万。”

们需要树立新的城市群发展理念,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有力的推进,相互的合作、联动和依存发展,在共同参与区域竞合中放大长株潭的整体竞争力和创造更佳的经济效益,同时,要着重做好以下“三篇文章”。

第一,聚合长株潭城市群参与区域竞合的整体优势。把长株潭城市群置身于全国城市群的发展环境中,准确定位发展路径与目标。从整体区域发展趋势出发,按照省里已编制的长株潭产业发展规划,构筑区域产业和优势企业承接平台,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

等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流入。通过共同参与区域合作与发展,逐渐形成层次清晰、布局合理、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的长株潭产业带。通过共同举办招商活动、重要会展,塑造推广城市群品牌,提升长株潭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通过共同整合长株潭城市群的交通枢纽和物流节点优势,合力打造通江达海的湘江黄金水道和港口群,构建直达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综合交通网络。通过共同聚合城市群发展优势和潜力,争取国家在产业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二,充分发挥长株潭城市群在全省的核心增长极作用。按照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点一线”和“3+5”发展战略,确立新的长株潭城市群地域观,形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常德、益阳、岳阳、衡阳、娄底等城市为节点的泛长株潭经济圈。通过充分发挥长株潭地区的两两相距不到40公里的独特区位组合形态优势、聚集全省90%科技人员和80%科技成果的创新优势、进出口总额和大中型企业布局占全省70%与65%的外向度和产业优势,凸现长株潭城市群的龙头带动作用,增强长株潭城市群的集聚、扩散和示范功能,推动全省资源整合、产业调整和资产战略重组。通过城市规模的合理有序扩张和内在吸引力的增强,促使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向长株潭聚集,并向周边城市扩散和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梯次发展。

第三,构建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域内协作互动机制。创新城际协调机制,完善三市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跨市重大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文化旅游发展联动、生态环境治理等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加快长株潭城际轨道交通、长株潭现代物流中心、沿江防洪景观道路、湘江航电综合枢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服务承载功能。加快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综合服务体系,共同推进固定电话网络同城收费、统一区号,实现长株潭地区内政务信息、经济信息、科技教育文化信息、人力资源信息等资源公开与共享。落实《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保护办法》,制定统一的湘江流域污染治理措施,建立有效的环保投入机制和损害补偿机制。建立统一的共同市场,建设功能完善、服务周到、覆盖面广的长株潭物流网络。加强城市间人才培养、培训和就业协调,促进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共建开放、合作、统一、有序的城市群合作与发展格局。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2)、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将长株潭地区的特色照片制成一段段视频,在课前播放给同学们看

虽然长株潭三市存在着发展差异,但三市的发展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节课我们就来梳理长株潭三市的发展联系。 在学习这节课前,借助课件先来具体了解三个城市。 一:预习检测 1.城市群概况: 1.读图,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 交通联系。 2. 三市的发展差异 分别得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各自特色。 3.长株潭的一体化建设 任务一:阅读教材66页第一段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2.长株潭城市群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任务二:阅读教材66页活动文字,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将长株潭城市群建成一个高效能和生态的城市群,你认为上述举措合理吗?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师生归纳总结。) 二:合作探究 1.长株潭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不同组内讨论得出答案) 三:拓展研究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群区域规划

2005年12月第49期 决策信息 领导长株潭与中原城市 城 市 背 景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主要内容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涉及功能定 位和发展目标、空间组织、土地利用、产业发 展和布局、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空间管治以 及近期重大建设项目等方面。 1.空间组织。包括两个层面的结构,一 是整个区域的城镇空间组织为“冉字型”结 构:以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及湘江 生态经济带为主轴;以319国道、320国道 和上瑞高速为两条次轴;以湘乡—韶山公路 和106国道两条辅轴,形成以长沙、株洲、湘 潭为核心和中心结点的放射状城镇布局。二 是城市群核心区空间组织为“一主两副环绿 心”的结构:以长株潭北、西南、东南三个功 能区分别为主、次核心,三市结合部为绿心。“一主两副环绿心”的结构,包括3个主中心 组团、4个次中心组团、15个片区组团和29 个小城镇组团,构成基础设施网络发达、各 类空间协调、生态循环良好的网络型城市化 地域。 2.产业布局。重点建设四带,即湘江生 态经济带、湘江西岸高新技术产业带(包括沿湘江西岸形成以长沙高新区、岳麓山大学城、湘潭大学科技园、湘潭高新技术产业区、 株洲高新区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湘江东部制造业产业带、西部丘陵山区西部生态产业带。同时,对区域影响大的清水塘、下摄司和竹埠港等污染工业区提出了整治的内容和时限要求。 3.基础设施。按照合理布局、 共建共享的要求,对综合交通、能源、供水、污水处理、 防洪排涝、环境资源保护建设制定了有关标准和要求。在尊重三市总规框架的基础上, 突出了对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 划引导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衔接。如从一 体化角度调整长沙总规中的水厂和污水处 理厂的数量和布局,规划长沙的污水厂从 17座减少为7座,并下移暮云水厂。 4.生态建设。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 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 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区的范 围,划定了生态底线。 内 容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城市群时代 种种迹象显示,在人均GDP突破1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突破40%以后,我国的城 市化正在呈现出许多新的特征,其中很重 要一点,就是城市群战略在城市竞争和经 济竞争中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自去年 长三角、环渤海都市圈规划上升为国家区 域规划战略试点之后,包括福泉厦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成渝一体化、长株潭、大 沈阳经济区等一大批新兴的城市群区域规 划在过去的一年中迅速成形发展,完成基 本构架。城市群战略已经成为目前我国城 市化过程中的最高战略。有关专家也断言, 中国城市化正在进入一个城市群时代。 仅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中部地区而 言,一场区域规划的浪潮正在 “十一五”规划期起步的前夜阵阵涌起。特别是今年以 来,中部地区原来一些固有的区划、部门和 行业壁垒,正在被经济规律支撑下的城市 一体化各个突破。芜马铜沿江产业带、江西 昌九工业走廊、长株潭一体化、武汉“1+8” 城市圈以及中原城市群,正在按照分工协 调、优势互补的规划,逐步被培育为各地区 域经济的增长极。 10月19日,作为国内首个内陆城市 群区域规划,《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经湖南省政府批准正式公布。11月16日,几易其稿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 出炉。对比分析上述两个城市群的区域规划的异同,对其他正在编制区域规划的中 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一些城市群(带),具有很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案例解读: 长株潭区域规划体现五大特色与创新根据湖南省长株潭一体化办公室高级规划师卢庆沙对《长株潭区域城市群区域规划》的解读,该规划具有五大特色与创新:一是对三市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整合、提升和凝练,在尊重三市总体规划框架的基础上,突出了三市规划建设用地外围地区的规划引导、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衔接,对总体规划中考虑不够深入的环节有选择地重点研究;二是作为非法定规划,为完善中长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其与空间规划的结合与融合做了有益的尝试,满足了省政府及三市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空间调控和建立区域协调机制的需求;三是相比于其他类型的规划,更具有宏观性、长远性、战略性的特征,同时兼顾了实用性、 可操作性,注重将区域规划的种种“终极合理目标”转化 为具体可行的“行动过程”;四是明确提出了区域空间开发管制的新内容,管制对象明确,管制要求清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控制性;五是从省级政府的事权要求出发,提出了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措施和监督主体,明确了禁止开发建设地区和划定了生态底线。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特别强调郑州中心地位 根据《河南日报》等媒体对《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该规划的一大特点是特别强调省会城市郑州的中心地位。“十一五”时期,省会郑州的地位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媒体分析指出,在《纲要》中,与郑州有关的关键词特别多。第一个关键词是优先推动郑汴一体化。其重点为推进六个对接:即城市功能对接;城区对接;空间对接;产业对接;服务对接和生态对接。第二个关键词是加快郑洛互 动发展。内容包括形成五条郑洛之间的快速通 道;全面推进郑洛之间的产业布局等。第三个关键词是促进郑新呼应发展。第四个关键词是 密切郑许经济联系。重点加强两市在高新技术 产业、轻工、食品、烟草等领域以及人才、信息 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两市协调发展。第五个关 键词是强化郑州的中心城市地位。除了明确郑 州借助“集合城市”的力量,加快形成带动区域 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和增长极以外,配合《纲 要》,郑州现代物流中心、郑州区域性金融中 心、郑汴洛城市工业走廊、空间布局、生态、交 通等6个专项规划也基本编制完成。 16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晓光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430079 刊名: 现代营销 英文刊名:MODERN MARKETING 年,卷(期):2011(4) 参考文献(3条) 1.张伟21世纪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和分析 2009(09) 2.何勇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2010 3.钟珊城市群现象的产生和发展 2008(03)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伍晶广州建设和强化金融中心功能:背景分析与对策建议[期刊论文]-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18) 2.蔡景庆.CAI Jing-qing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对象的战略对策探析[期刊论文]-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7(6) 3.陈思思武汉、长沙两市的政府网站推进两型社会建设作用之比较[学位论文]2010 4.王宗军.毛磊.王清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比较分析[期刊论文]-技术经济2011,30(8) 5.曹前满区域经济发展与农民问题解决的困境分析[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11(5) 6.陈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问题初步思考[期刊论文]-市场论坛2008(11) 7.李新平.LI Xin-ping"两型社会"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期刊论文]-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1) 8.刘熙两型社会内涵比较探析[期刊论文]-世界华商经济年鉴·科学教育家2008(8) 9.李新平.黄小红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国际比较研究[期刊论文]-时代经贸2011(14) 10.王红国.姚华松.李娟文论"中部崛起"的七大关系[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5557912.html,/Periodical_xiandaiyx201104065.aspx

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发展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 专业: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时间:2015年4月 制作人:邢冉 周楚平 朵耘慰 李小昱 施超

目录 综述 (3) 一、范围界定 (3) 二、该城市群的发展历程 (4) 1、城市群的形成 (4) 2、城市群的发展 (4) 3、发展现状 (6) 三、该城市群的区域基础分析 (6) 1、区域自然地理条件 (6) 1、1地貌 (6) 1、2 气候 (6) 1、3 水文 (7) 1、4 土壤、植被 (7) 2、区域经济地理条件 (7) 四、该城市群的地理位置分析 (9) 五、城市化发展现状及特征分析 (10) 1、现状 (10) 1、1 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区规模逐步扩大 (10) 1、2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示范带动作用逐步显现 (10) 1、3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逐步改善 (11) 1、4 收入渠道不断拓宽,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12) 2、特征 (13) 2、1 地理和交通区位优势突出 (13) 2、2 增长潜力较强 (13) 2、3科教和智力资源丰富 (13) 2、4产业基础雄厚,具有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优势 (14) 六、该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14) 1 、政策机制 (14) 1、1 基础设施建设 (14) 1、2 区域政策 (15) 1、3 户籍政策及行政区划调整 (16) 2 、投资机制 (16) 3 、乡镇工业、商贸市场集聚布局机制 (16) 4、辐射机制 (17) 七、该城市群的发展趋势分析 (17) 八、参考资料 (18)

综述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湖南省中东部,包 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 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 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 40公里,结构紧凑。2007年,长株潭城市 群获批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 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城市 群一体化是中部六省城市中全国城市群建 设的先行者,被《南方周末》评价为“中国第一个自觉进行区域经济一体化实验的案例”。在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不协调之下,通过项目推动经济一体化,长株潭为其他城市群做了榜样。不与中部六省争龙头,致力打造成为中部崛起的“引擎”。 一、范围界定 关于长株潭城市群范围的界定,现在学术界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第一观点: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观点: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播放视频:歌曲《浏阳河》(学生欣赏) 过渡:歌曲中提到了哪条河流?还提到了毛主席的故乡是哪里?(学生回答)明确:歌曲中提到了湘江,毛主席的故乡是湘潭。湘江主要流经湖南省。今天,我们来学习湖南省的重要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 二、新课学习 (一)城市群概况

活动: 1.读图说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关系。(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1.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位于湖南省东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湘江流经这三个城市的中心城区。 2.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通常称其为长株潭城市群。 提问:长株潭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如何?(学生回答) 明确: 长沙、株洲、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市分布在湘江河谷平原上;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降水集中在夏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市区人口现有500多万,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二)三市的发展差异 (1)长沙是湖南省省会,城市规模较大,交通运输便利,拥有大型机场。长沙的教育、科技、文化均发达,计算机、杂交水稻、新材料、工程机械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长沙又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岳麓山、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2)湘潭是制造业和旅游业相对发达的城市,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电、农产品加工等。所辖的韶山市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3)株洲是中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京广、沪昆等铁路在此交会。株洲是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和化学工业基地。株洲建有大型服装市场,物流业也很发达。 活动: 阅读下列材料,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学生讨论回答) 在编制长株潭城市群规划的过程中,有些专家认为,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应结合自身实际,各有侧重,避免雷同,但又要取长补短,加强协作。就城市定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案 洪江市实验中学肖群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4)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培养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的建设,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 了解长株潭三市城市群一体化建设重要性。 【教学难点】 了解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讨论探究、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欣赏长沙、株洲、湘潭的部分景观图片 二、新课学习 (一)展示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学。

1.了解三市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 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经济发展的差异。 3.理解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4.通过对“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自学检测、讲授 1.城市群概况 活动: (1)读图说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2)读图说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关系。(学生读图回答) (3)长株潭的地形、气候和人口如何?(学生回答) 2.三市的发展差异 (1)阅读课本P65,完成下表: (2)阅读P65活动题,你认为专家的观点有道理吗?议一议三市为什么要确定不同的发展方向。 3.三市的发展差异 长株潭城市群的一体化建设: (1)阅读课本p66的第一段文字,思考问题: ①三市实施了什么建设? ②三市实施一体化建设的基础是什么? ③三市实施一体化建设的目的是什么? (2)发挥城市群的整体优势,避免“城市病”。 “两型社会”建设: ①说一说:什么是两型社会?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绪论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中规院项目组在2001年8月份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向湖南省党政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上明确提出委托中规院进行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任务。后经长株潭办与中规院多次磋商,确定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项目正式名称。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定合同,中规院将其列为院管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02年6月—7月,中规院项目组正式进驻现场,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时,向长株潭办作了调研情况的初步汇报交流。 2002年9月6日,中规院项目组向院总工联席会议作了关于现状问题的初步汇报,听取总工意见。项目负责人严奉天等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李晓江、杨保军等院领导发表了意见,蒋大卫、官大雨等院总工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要求。 2002年底,中规院项目组赴长沙向省直各部门作了城市群区域规划整体框架构思的汇报。 2003年2月,项目组在中规院一年一度的院技术交流会上作了交流。

2003年3月,项目组向院总工室作了技术汇报并发了会议纪要。 2003年3月,项目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3年4月,项目组先后向湖南省部分老专家、湖南省建设厅作了沟通交流,并向湖南省长办公会作了技术汇报。 2003年8月,中规院李晓江副院长和严奉天高级规划师在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会议上作了汇报。 2003年12月,中规院项目组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等赴长沙向省直部门、三市有关部门进行了纲要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2004年5月和6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赴长沙,就区域规划纲要阶段性成果与各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并修改,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2004年8月7日—8日,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长沙市组织了省内、外16位专家,对《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成果进行了评审,专家组对该规划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内容全面、资料翔实、分析深入,规划的主要内容,符合该地区的实际和发展要求。规划成果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并在区域规划的编制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评审会主任赵士修认为这是国内第一个内陆城市群区域规划,规格高,难度大,富有新意。为进一步完善规划成果,专家组提出了若干主要意见和建议。专家们同时强调,湖南省是中部地区最早启动区域规划的省份,一定要抓住这一有利先机,为这一规划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2004年8月底,中规院项目组又赴长沙市,与省直各专业部门和三市政府就专家意见逐条进行了落实,并作了补充调研。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第一章总则 一、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目的 1.为落实湖南省委、省政府关于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服务,提高湖南省的区域整体竞争力以及协调和促进三市城市发展。 2.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该地区有序发展和资源整合,为建立生态化、网络状城市群提供总体蓝图。 3.为各类建设项目投资提供空间依据和项目库,并强调实用性。 二、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任务 1.以树立区域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区域和城市的双向角度,以目标和问题为双重导向,统筹安排经济社会建设,形成高度的经济、市场一体化的发展态势;推进区域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保护并合理利用自然环境,改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协调城镇发展之间的关系,促进区域整体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走文明发展道路。 2.主要出发点是提高城市群区域的国际国内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推进城市群的共同发展,切实保障区域内各城市、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发展能力。 3.借鉴国内外城市群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求在新时期、新需求下形成的解决地区空间发展的新问题和新途径。并且从国际城市群比较到国内经济区的分析,努力以整体的观念审视长株潭的发展,为制定区域发展政策和法规条例提供一个实施平台。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它是指导三市总规的上位宏观空间规划,对下一层次的各级各类规划起到指导作用。 三、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区或规划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四、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4—2020年, 近期:2004—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五、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基本原则 正确把握和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现实与目标”、“长远与近期”、“整体与局部”这四对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本次规划的指导原则: 1.各司其职,正确把握“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既要坚持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强化政府对公共资源和战略性资源的有效控制。既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自下而上、市场主导的发展模式惯性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增长,保持区域经济活力,同时又要适应未来发展转变的要求,针对战略性地区和战略资源的配置,构建自上而下、政府主导的发展调控模式。 2.顺应规律,正确把握“现实与目标”的关系。立足现实与目标之间的差距,效率与公平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 总则 第一条编制目的 为了实施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战略,提高湖南省的区域竞争力,打造湖南经济发展的火车头,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和指导对三市区域城市发展的调控,根据省政府规定的事权范围,特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的主要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5.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号文件) 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7.《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8.《湖南省城镇体系规划》(成果送审稿)(2003.6) 9.《湖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1997—2010年) 10.《湖南省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十五计划》 11.《长株潭产业一体化规划》 12.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已经国务院批准) 株洲市、湘潭市二市城市总体规划(成果送审稿)(2001-2020年)

13.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三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年) 14.长沙市城市林业生态圈规划 第三条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的工作范围 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三市市域,面积约为2.8万平方公里。 第二层次:长株潭三市城市群核心地区(以下简称核心地区),主要包括长沙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长沙市城市规划区2893平方公里,湘潭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湘潭市区和湘潭县域涟水—湘江以北的用地范围)670平方公里和湘潭县易俗河—河 口地区(含易俗河镇域、河口镇域、梅林桥镇域)约200平方公里,株洲市新编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536.7平方公里(即株洲市辖四区:天元区、芦凇区、荷塘区、石峰区)和株洲县渌口地区(含渌口镇、雷打石镇、南阳桥乡、白关镇)约200平方公里,总面积为4500平方公里左右。 核心地区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是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生态保育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的重要区域,也是本规划的重点工作范围。 第四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期限:2003—2020年, 近期:2003—2010年, 远期:2011—2020年, 同时提出远景发展框架:2021—2050年。 第五条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的规划、建设、管理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思想,统筹长株潭城乡发展,统筹长株潭核心地区和外围区域发展,统筹长株潭经济社会发展,统筹长株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以人为本,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摘要: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 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 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一、背景分析 长沙、湘潭、株洲三个城市分别发端于春秋战国、隋朝以及三国时期,三个 城市呈品字状相邻分布于湘江下游,彼此城市中心直线距离分别为:长沙与湘潭、株洲 40 公里,湘潭与株洲 20 公里。历史上多数时期三地同属于大长沙,联系紧密。 长株潭城市群位于京广经济带、泛珠三角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结合部,具备建设区 域性中心城市群、影响和辐射四方的区位优势。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结构紧凑、区位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历史文化特色鲜明,是国家不可多得的城市群资源。 2007 年,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 区,这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在新时期赋予长株潭城 市群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长株潭城市群进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实现又好又快 发展的新机遇。 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曾有专家提出合并三市为“毛泽东城”的构想,80 年代初长株潭经济区由构想开始转入理论探索。 1997 年,湖南成立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发展省级协调机构,开始推进长株潭 三市一体化。 2006 年 11 月,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时任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报告中提出 了“ 3+5”城市群战略。 2007 年 12 月 14 日,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 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轮新的发展空间由此打开。 2012 年 7 月 16 日,正式亮相的《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2-2020)》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调整)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xx-2020)(xx 年调整) 文本 图集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xx年9月

目录 调整说明 (1) 第一章总则 (3) 第一节发展基础 (3) 第二节战略意义 (4) 第三节指导思想和原则 (5) 第四节规划范围和期限 (6) 第五节规划强制性内容 (7) 第二章城市群发展战略目标 (8) 第一节战略定位 (8) 第二节战略重点 (8) 第三节发展目标 (9) 第三章城市群核心区发展战略和空间规划 (12) 第一节核心区空间发展战略 (12) 第二节核心区发展规模 (13) 第三节核心区空间功能分区 (13) 第四节核心区生态系统 (15) 第五节核心区空间发展结构 (16) 第六节核心区城市职能结构 (17) 第七节核心区创新发展区域 (19) 第八节湘江整治与提升转型 (20) 第九节核心区城乡功能布局 (22) 第十节乡村地区发展 (23) 第四章城市群区域统筹发展战略 (25) 第一节总体发展思路 (25) 第二节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26) 第三节重点城镇发展定位 (28) 第四节产业分工与布局 (31) 第五节交通建设 (32) 第六节生态保护建设 (32) 第七节长株潭三市城乡统筹发展策略 (33) 第八节功能拓展区分区发展指引 (34) 第九节外围协作区战略节点发展指引 (35) 第五章城市群发展支撑体系 (37) 第一节产业发展 (37)

第二节交通规划 (39) 第三节基础设施 (44) 第四节公共服务 (47) 第五节资源利用 (49) 第六节环境保护 (51) 第六章规划的环境影响与评价 (55) 第一节资源环境促进与约束因素分析 (55) 第二节规划与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协调性分析 (55) 第三节规划环境影响分析 (56) 第四节生态环境建设保障措施 (57) 第七章规划实施保障 (59) 第一节近期行动 (59) 第二节法制保障 (61) 第三节组织保障 (62) 第四节政策机制保障 (63) 第五节示范区优化发展保障 (66)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五节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教案_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教学设计 课题: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城市群概况、三市的发展差异三市的发展联系 班级:八(2)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范围,让学生理解长株潭三市的空间关系与交通联系方式。 2、引导学生了解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3、引导学生分析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确定不同发展方向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对图文信息的获取、分析及评价,认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 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难点: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 教学方法:读图法,分析法。 教学媒体:多媒本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湘潭市韶山“毛泽东故居”图片设问导入课题。 二、学习新知识 任务一:长株潭城市群概况 1、读图7---40和图7---41,说一说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 (1)长株潭位于哪个省级行政区?具体指哪三个城市? 从图上找出:长沙、株洲、湘潭、 位于湖南东南部,是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区域。 (2)读图7---41,说一说长沙、株洲、潭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市区彼此相距约30千米,呈三足鼎立之势,其间有铁路、公路和湘江相连。 (3)读《地理图册》P31,找出长沙、株洲、潭三市所在地形区名称。长沙、株洲和 湘潭位于湘中丘陵地区,城区大多在湘江河谷平原区。长江支流湘江,是湖南省最大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课标要求: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 二、教材内容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地处我国中部地区,2007年被国家批准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地理区位和区域发展模式均具有代表性。本节教材包括“城市群概况”、“三市的发展差异”和“三市的发展联系”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 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地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的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空间分布的不均一性,即差异性。区域性之所以成为地理学的特征,就是因为区域的这种差异性。区域间之所以需要联系,也是因为区域各有特点。“因地制宜”的观念正是基于区域差异的存在。对区域差异的认识可以从区域间和区域内两个角度入手。区域的划分是有不同指标的,但总体来说,区域内主要指标有明显的一致性,区域间则有显著的差异性。差异会形成区域发展的特点。根据区域自然及人文条件的优势发展经济,区域发展才会表现出特点,才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区域地理教学也应充分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独特之处,才能体现区域地理教学的特点。一个区域内部也存在差异。当我们把某一级区域又划分成更小的区域来讨论它们之间的差异时,这种区域内部的差异也可看做是区域间差异。例如,湖南省和上海市的区域差异,是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之间的比较。在湖南省内部,仍然可以区分为不同地区,并通过比较这些地区之间的差异更具体地认识区域差异问题。 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城市群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正文扼要介绍了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人口状况、三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区域内的交通联系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这些内容是学习长株潭城市群发展差异与发展联系的基础。本部分知识内容较少,学习难度不大。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安排了“长株潭地区在湖南省的位置”、“长株潭城市群城区交通分布”2幅地图,引导学生了解长株潭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特点,以及城市群内部主要的交通联系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长株潭地区和长株潭城市群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长株潭地区的范围更大,它包括了长株潭城市群下辖的县(或县级市)。教材P.64安排了一组“活动”,旨在通过对图像信息的分析,引导学生认知长株潭城市群的地理位置特点、三市之间的位置关系和交通联系。 在“三市的发展差异”这部分内容中,正文内容点到即止,主要采用图解的方式介绍了长沙、株洲、湘潭三市的发展差异,让学生对三市不同的发展特点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教材P.65安排了一个“活动”,该“活动”既是对图7—42“长沙、株洲、湘潭的发展差异”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三市

长株潭城市群发展考察报告(修改稿4.12)

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 考察报告 石嘴山市发改委 (2010年4月12日)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首个全国性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2008年湖南省进一步修改完善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并批准实施。 为学习借鉴长株潭城市群在产业定位、城市化发展、承接产业转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3月24日—30日,市发改委田生宇副主任带领相关科室负责人赴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学习考察。考察期间,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深切地感觉到长株潭城市群建设的大思路、大手笔、大气魄,“两型社会”建设起步早、定位准、措施到位,有力地推进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非常明显,给考察组一行带来诸多启迪和思考。现将学习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长株潭城市群是以长(沙)、株(州)、(湘)潭为基础,包括周边市县的“3+5”城市群。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核心成员。三市相距不足40公里,既有绿色带隔离,又有高速

路网联接,是不可多得的优质城市群资源。 长沙市又称“星城”,湖南省会城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现辖五区一市四县,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人口646.5万。200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44.8亿,增长14.7%,经济总量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7位,人均GDP 达到56620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6∶44.6;地方财政总收入406亿元,增长1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441.8亿元,增长3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7亿元,增长1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38元,增长13.1%;农民人均纯收入9432元,增长17.9%,其中工资性收入4482元,农民占人均纯收入的47.5%。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湘江中游,是炎黄文化的重要发祥地。现辖五县四区、株洲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两型”社会建设云龙示范区,总面积 1.1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82.8万。2009年全市GDP达到1020.6亿元,增长14.2%,人均GDP达到27474元,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5:54.8:34.7;财政总收入100.33亿元,增长22.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7.3亿元,增长4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4.4亿元,增长19.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分别增长12.5%、11.8%。 湘潭市地处湘江之滨,是伟人毛泽东的故乡,是湖南乃至全国重要的工业城市。现辖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和雨湖、岳塘两个城区,总面积5015平方公里,总人口295.26万。2009年全市GDP达到739.38亿元,增长13.7%,人均GDP达到26608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8南方地区__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2

第三部分第二十八讲南方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 贵州省、长株潭城市群 目标达成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的梅岭山区中的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在粤汉铁路(今京广铁路南段)修通之前,是广东和外界最主要的通道之一,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要道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读图回答1~2题。 1.材料中所说的梅岭,位于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由题干梅关古道位于粤赣两省交界处,可以判断梅岭即图②所示的南岭。 答案:B 2.梅关古道所连接的两大水系是 ( ) A.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B.长江水系和闽江水系 C.珠江水系和闽江水系D.淮河水系和长江水系 解析:南岭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 答案:A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示区域种植棉花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 ) ①地处亚热带地区,太阳辐射较强②位于河流冲积平原,土质好③河网密度大,排灌方便④梅雨季节降水多,晴天少⑤接近消费市场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②③D.①②③⑤ 解析:结合图示区域的实际情况可知,该地的地形、气候、水源、市场等条件都较为有利,但梅雨季节的晴天少是不利条件。 答案:D 4.目前,图示区域的部分产业正在向安徽省转移,其原因是( ) ①安徽省科技发达,技术先进②安徽省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廉价③安徽省地价相对低廉④安徽省气候温和适宜 A.①②③B.②③ C.①②③④D.②③④ 解析:图示区域的部分产业向安徽转移主要是由于安徽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答案:B 读我国某地某月等温线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区域,其中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可能是( ) A.甲、乙B.乙、丁 C.甲、丙D.丙、丁 解析:从图中气温数值分析,此季节为夏季,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丁地温度低于28 ℃;从河流的流向分析,乙地海拔高,其温度低于28 ℃;而甲地海拔低,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其温度高于28 ℃;丙地受海洋的影响比丁地小,其温度高于28 ℃。 答案:B 6.图中M地气温及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 ) A.27 ℃地形地势B.25 ℃海陆位置 C.27 ℃海陆位置D.25 ℃地形地势 解析:依据等值线分布特点,结合M地为山地,可知其气温应低于26 ℃。 答案:D (2017·全国卷Ⅲ)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2009年9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反映人们的生活环境、习俗和风情等,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下图是一帧剪纸作品。据此完成7~9题。

八年级地理下册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导学案新版湘教版

7.5长株潭城市群内部的差异与联系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 3.理解长沙、株洲、湘潭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意义。 4.通过对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了解,感悟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预习要点 1.了解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特点和相互间的交通联系。 2.知道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发展特点的差异。 三、达标练习 1. 长株潭城市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城市,位于______省___部。地处湘中丘陵地区,______流经这三个城市。这三个城市其间有_____、______和______相连。 2.长沙是______省的省会城市,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名胜古迹。 3.株洲位于_______、_______等铁路交会处。 4.湘潭是_____业和______业相对发达的城市,所辖的______是毛泽东同志的故乡。 5.2007年,国家批准长株潭城市群为“__________型和__________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6.关于长沙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三市中城市规模最大 B.计算机、杂交水稻等科技居全国领先水平 C.橘子洲、马王堆等名胜古迹享誉中外 D.中国重要的电力机车、有色冶金基地 7.下列措施符合“两型社会”建设的是() A.设置城市“绿心” B.大力发展钢铁工业 C.鼓励私人汽车发展 D.把湘潭发展成为特大城市

8.长株潭城市群位于() A.湖南南部 B.江西西部 C.湖南东部 D.湖北南部 9.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之间的交通方式有() A.铁路、公路和航空 B.铁路、公路和河运 C.航空、河运和公路 D.海运、河运和铁路10.流经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中心城区的河流是( ) A.长江 B.湘江 C.珠江 D.汉江 11.长沙、株洲在全国著名的工业部门分别是()A.工程机械、机车制造 B.纺织服装、有色冶金 C.飞机制造、汽车制造 D.电子工业、日用家电 12.关于长株潭城市群的描述,正确的是() A.我国最大的城市群 B.位于湖南省东部 C.地处洞庭湖平原 D.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悬殊 探究案 一、要点回顾 位置 城市群概况地位 长株潭长沙 城市群三市的发展差异株洲 湘潭 三市的发展联系发展 联系 二、问题展示 1.长株潭城市群的位置?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1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目录(新) 绪论 总则 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城市群空间组织 城市群区域和核心地区土地利用 产业发展和布局规划 交通运输设施体系和通道建设 能源、供水、污水处理、防洪排涝 环境资源保护和利用 生态建设和空间管治 近期建设和主要规划项目 附表一 附表二 《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图件 01-区域位置图 02-区域分析图 03-区域城镇空间结构 04-核心区土地利用现状 05-核心区空间结构规划图(一主二副环绿心) 06-核心区功能组团结构分析图 07-核心区综合交通规划图 08-核心区生态功能区划图 09-核心区供排水设施规划图 10-核心区环保设施规划图

绪论 2000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先后承接了湖南省湘潭市、浏阳市、株洲市、衡阳市、永州市、醴陵市、湘乡市和湘西里耶镇等城市的总体规划编制任务,特别是2001年上半年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接受湖南省人民政府长株潭经济一体化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长株潭办”)的委托,承担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的技术咨询工作,该工作从三市一体化的研究高度出发,提出了整体的框架研究报告,保证了湘江生态经济带总体规划国际咨询工作沿正确的技术路线圆满完成。中规院项目组在2001年8月份的长株潭经济一体化工作会议上向湖南省党政各级领导详细汇报了框架研究的主要内容。在这些工作基础上,湖南省委书记杨正午在会上明确提出委托中规院进行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的任务。后经长株潭办与中规院多次磋商,确定以“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为项目正式名称。2002年5月双方正式签定合同,中规院将其列为院管重点项目,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展开。 2002年6月—7月,中规院项目组正式进驻现场,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现场调查工作,并在调查结束时,向长株潭办作了调研情况的初步汇报交流。 2002年9月6日,中规院项目组向院总工联席会议作了关于现状问题的初步汇报,听取总工意见。项目负责人严奉天等介绍了项目进展情况,李晓江、杨保军等院领导发表了意见,蒋大卫、官大雨等院总工提出了下一步的技术工作要求。 2002年底,中规院项目组赴长沙向省直各部门作了城市群区域规划整体框架构思的汇报。 2003年2月,项目组在中规院一年一度的院技术交流会上作了交流。 2003年3月,项目组向院总工室作了技术汇报并发了会议纪要。 2003年3月,项目组进行了补充调研。 2003年4月,项目组先后向湖南省部分老专家、湖南省建设厅作了沟通交流,并向湖南省长办公会作了技术汇报。 2003年8月,中规院李晓江副院长和严奉天高级规划师在第四次长株潭经济一体化会议上作了汇报。 2003年12月,中规院项目组许顺才、刘贵利、杨明松等赴长沙向省直部门、三市有关部门进行了纲要前的阶段性成果汇报。 2004年5月和6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赴长沙,就区域规划纲要阶段性成果与各有关部门和专家讨论并修改,形成了《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