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字经第十四课

三字经第十四课

三字经第十四课
三字经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作《中庸》--至平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

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

句,两句一韵的规律。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

(一)、入境,忆过往。

1、师生接读。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这几句肯定也难不倒你们。我们诵名句,学做人。(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人不学,。为人子,,亲师友,。

我们读名句,颂真情。(投入地背)父子恩,,,。长幼序,,,,此十义,人所同。

我们说名句,学常识。(快速拍手背)三才者,,,。三纲者,,,夫妇顺。(学生齐说)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三字经,来认识我们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一起来感悟三字经的博大精深。

(二)、诵读,读正确。

1、请听我读: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相信上完这节课,小朋友们不但比我读得更好,还能背出来。相信自己的请举起小手。真自信!

2、请打开书到28页,找到这四行文字,跟着老师读一遍。(三字三字地读),再跟我一行一行地读。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3、想自己读吗?借助拼音读两遍,把字读正确。

4、逐行指导朗读:

(1)、小眼睛,看屏幕,谁想读第一行?指名读。(评价时提出要求:吐字清晰,声音响亮!)开火车来读这一行。

(2)、第二行谁能读准?指名两人读。

a、如读对了,就说:真棒!这一行里藏着的平翘舌音你都读准了,请你领着大家读一遍。你们都能读准吗?再请几名学生来读。

b、如读错了,就说:谁来提醒他,哪里读错了?这里藏着平翘舌音呢!再由提醒的学生读、读错的学生再读。

读后提示:在下面的朗读中我们也要注意分清平翘舌音。

(3)、这两行合起来就是一句话,引读。同桌合作拍手再读一遍。

(4)、谁能读好第三行?指名三人读。

指名领读后说:咱们跟小老师比一比,请小老师读这一行。你们读。

(5)、就剩一行了,谁来读?谁想挑战他?想读的一起来读。

(6)、谁能完整地读第二句呢?指名读,引读。(读得真顺口,瞧: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体会押韵)

5、连起来还能读好吗?读给同桌听一遍。

6、接火车读。小组读。各小组评选“经典诵读能手”带上头饰。师生鼓励。

(三)、设境,知大意。

1、你们知道吗?三字经里有很多内容背后都有生动的故事,想听吗?

有一天,孔子带着学生们去瞻仰鲁桓公的宗庙。他们在庙里的桌子上发现了一个形状很奇怪的容器,他们问守庙的人:“这是什么东西?”守庙的人说:“这是君王用来敬示自己的酒壶。要让它平稳地立好,水量就要刚好。如果水太少的话就会倾斜,水太多的话就会翻倒。”孔子听了,就对弟子们说:“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做任何事都不能自满,要懂得谦虚礼让。”

师小结:一直以来以为所谓的中庸之道,就是中立的态度,不极端偏向.就跟我们吃饭一样,吃的太少了会饿,吃太多了会撑着。这就是文中所说的中不偏,庸不易的道理。(出示文字,男生来读。)

《大学》不是我们现在上的大学,它和《中庸》一样也是一部修身养性的书,是四书中的一部书,另外三本是《论语》《孟子》和《中庸》。这本书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子写的。曾子这一段的原文是: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书中讲了怎么样提高自己自身的道德修养、管理一个国家乃至治理国家、平定天下的方法。这就是自修齐,至治平的意思。(出示文字,女生来读。)

全文释解:

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子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不偏不倚叫“中”,不改变常规叫“庸”。“中”的意思是天下的正道,“庸”就是天下不易的法则,即定理。“中庸”,就是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

2、瞧,故事会时间到了,静静听故事,等会儿老师要考考大家!

简述过犹不及的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他的同学子张和子夏哪个更贤明一些。孔子说子张常常超过周礼的要求,子夏则常常达不到周礼的要求。子贡又问,子张能超过是不是好一些,孔子回答说超过和达不到的效果是一样的。

故事讲完了,请问你从故事中知道了什么?

师小结:做事情要有尺寸,不要做的过满也不能做的不够,不偏不倚,调和折中,以及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3、读古诗文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在汇报中质疑,再次体会原文的含义。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熟读,共积累。

1、读了这么多遍,觉得能熟练背诵的请举手。

先自己练习填一遍,记不熟的再悄悄看看书。然后同桌相互问一遍。

指名说(两人):谁会填?(1)、作《中庸》,,中不偏,。作《大学》,,自修齐,。一一生问其余生答。

(2)、作《中庸》,,,庸不易。

作《大学》,,,志平治。

我们来接龙比赛,左边的小组背第一行,右边的小组背第二行。(示范对看拍手)交换一下,右边先背。

作《中庸》,,,。

作《大学》,,,。

2、男女生互相接读。

作《中庸》,,中不偏,。

作《大学》,,自修齐,。

3、配乐背诵:

快速记忆之后,男女生来比一比,请男生背诵第一句。请女生背诵第二句。

然后再面对你的同桌,我们合作拍手完整地背一遍。

4、检查背诵情况。

指名配乐背。(贴星表扬)你们也会了吗?有信心的同学请起立,齐背。

5、全班同学打节奏,齐声背诵。

6、小结: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的内容你们已经记住了,老师希望你们回家把古诗文背诵给家长听。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五、板书呈现

第十四课

作《中庸》 , 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释解:子思是《中庸》的作者。笔:书写。

《大学》的作者是曾子。

《三字经》诵读课

《三字经》诵读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_____?_,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_____?_,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_____?_,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 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学会处事做人。相信你们读了之后,一定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三、读《三字经》,学史地知识 说《三字经》是一部奇书,不仅让我们知道了那么多名人故事,而且,我们读三字经,还可以从中读到各种各样的知识。 1、出示片断:

三字经第三课

第三课 原文: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注释: 养:养育。教:教导。过:过错,失误。严:严格,严厉。师:老师。惰:懈怠、失职,没有尽到责任。子:子女,小孩儿。不学:不肯读书学习。非:不是。宜:应该。幼:年纪小的时候。为:作为,成就。何为:能干什么呢? 译文: 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这是当爸爸的过错。仅仅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老师的失职了。(在古时候,教育孩子只是爸爸的责任,但在今天已经是爸爸和妈妈共同的责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是不应该存在任何懒惰之心的,这是老师应有的职业道德)。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这是不对的。一个人如果小时候不好好学习,老了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没有知识,能有什么作为呢? 附:故事《溺爱的下场》 从前,有一位妈妈在年纪很大的时候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因此非常疼爱他,把他宠得又任性又霸道。 有一天,这个孩子到邻居家串门儿,看到院子里一只老母鸡下了一只大鸡蛋,他很好奇,就把鸡蛋拿回家。到家以后,孩子兴奋地那吃鸡蛋给妈妈看。妈妈问鸡蛋是哪里来的,孩子说是从邻居家的鸡

窝里拿的。妈妈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说:“孩子,快把鸡蛋收起来,别告诉别人,一会儿妈妈给你煮熟了吃。 过了不久,孩子有从别人家里拿来几颗青菜,妈妈见了说:“我的儿子真能干!今天咱家不用买菜了,以后再有机会多拿几次,省下的菜钱给你买玩具。” 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孩子偷人家的东西一点儿也不觉得难为情。他认为把别人的好东西拿过来,不用自己辛苦赚钱,还能吃得好,穿得好。那些靠做工赚钱的人还不如自己过得舒服呢。过了几年,他的胆子越来越大,偷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贵重。妈妈想管他,可是他一点儿也听不进去。最后,他先偷东西太慢,竟然去拦路抢劫,结果失手将被害人杀了。最后被抓起来,判了死刑。 当刽子手要砍他头的时候,他要求和妈妈说几句话,法官批准了他的请求。妈妈哭哭啼啼地来到他身边,谁知他一口咬掉了妈妈的耳朵。妈妈疼得大声喊叫,骂道:“你这个不孝的畜生,死到临头还要害你的妈妈。”孩子说:“当初我偷鸡蛋的时候,如果你制止我,骂我一顿,就不会有今天了! 是呀,如果当初那位妈妈对儿子严格要求,儿子能成为抢劫、杀人的罪犯吗?正应了那句老话:惯子如杀子啊。面对儿子被砍头的下场,妈妈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字经》阅读指导课教案)

《三字经》阅读指导课教案 活动目标: 1、阅读《三字经》片断,学习三字经里介绍的知识,了解其中的人文故事,懂得勤奋学习的道理。 2、激发学生阅读中华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经典内容的能力。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交流读过的好书和自己知道的读书名言。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三字经》 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我们学校今年举行了第七届读书节。谁知道这届读书节的主题吗?(亲近中华母语,诵读百家经典。)这次活动,学校向我们每位同学推荐了《三字经》这部经典。《三字经》可谓是家喻户晓,上到70岁的老人,下到几岁的孩子,都能背上几句。你们会背吗?这样吧,我一句,你们一句。 师生接背: 那关于《三字经》这部书,你知道哪些呢?(作者、书的内容等) 师随机评价,简介《三字经》: 《三字经》流传到现在,已经八百多年了,版本可多了。虽然版本有所不同,但主要结构都没有改变。全书虽只有一千多个字,但内容非常丰富,其中包括了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道德、名人故事等各方面的信息。《三字经》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专家们对《三字经》也非常推崇,他们说三字经是“千古一奇书”,如今,《三字经》被翻译成好几个国家的文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有意思的是,我们浙江和广东两省还为《三字经》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起了争执。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部奇书,读读《三字经》。 二、读《三字经》,讲人文故事 1、《三字经》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名人,而且这些名人的故事也已经成为千古佳话。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从《三字经里》认识了哪些人? 指名学生说。 2、相信你一定知道这些人——这些句子中讲到的人你熟悉吗?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学生讲故事) 出示填空: _____?_ ,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zhù)。(做父母的真是用心良苦啊,听了你的故事,我知道了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大学问家,跟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 _____?_ ,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这就是那个成语“五子登科”的出处呢。) _____?_ ,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真是个有孝心的孩子,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是做人的准则。) _____?_ ,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我想问问孔融,你怎么会这么做呢?能友爱兄长、友善对人,也会感受到他人的温暖的。) 3、让我们再读读他们的故事。指导读。 书可以怎样读呢?指导配乐个性化朗读。齐读。 4、小结:读《三字经》,让我们了解了许多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故事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

三字经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作《中庸》--至平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 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 句,两句一韵的规律。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 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 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 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 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 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 (一)、入境,忆过往。 1、师生接读。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这几句肯定也 难不倒你们。我们诵名句,学做人。(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人不 学,。为人子,,亲师友,。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优秀教学设计2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8《人之初》人教部编版 《人之初》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本文节选《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文本以三言形式出现,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它的前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懂。《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蒙书,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识字知理,并了解中国中古时期的常识。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之、初、善、专”。“教、性、习、幼、玉、义”等字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比较容易熟记。宜引导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唤起生活中的记忆,比如:教学楼、幼儿园、性别、和田玉、义乌、学习。再组词说一说。 认读“之”,出示“之字形”公路图,帮助记忆“之”的字形,再出示词句“一家之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一读,感受“之”的意思。“贵、迁”是形声字,形旁分别是“贝字旁”和“走之”,表意。教学时,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 “初、器、善、教”等笔画较多的生字,适合用字理识字。“初”字拆分为“衣+刀”,表示拿了一把刀裁剪衣服,这是做衣服的开始,以此了解“初”是“开始”的意思,结合组词进一步理解字义“初冬、初中”。“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器”就是“容器、器具”,再组词说一说。“善”字宜用汉字字形演变过程图来记住“善”的字形,领会“善”的意思。“教”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所以“教”字的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 本课要求写的字有7个:“之、习、玉、义”都是独体字,启发学生自主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并认真仿写;“相”字左右结构两部分都是已写过的熟字,难度不大;“近、远”是同偏旁的字,复习落实“走之”的书写要领,才能把字写得美观端正。 2.朗读课文。 《三字经》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朗读之外,可以用吟诵、吟唱的方式,感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3.背诵积累。 在正确、有节奏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背诵《人之初》。 《人之初》不但可以有节奏地朗读,还能唱出来呢!带领学生欣赏吟诵音频,多种形式练习吟诵,达到熟读成诵。 也可以一句一句去掉句子,分句背诵,最后看着空白的大屏幕一起背诵。还可以师生、生生合作对诵。 4.迁移运用。

三字经(小学版)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具。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彀梁。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辽与金,帝号纷。迨灭辽,宋犹存。至元兴,金绪歇。有宋世,一同灭。莅中国,兼戎狄。九十年,国祚废。明太祖,久亲师。传建文,方四祀。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清太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书,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缀。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彼虽幼,身己仕。尔幼学,勉而致。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

识字3(自设)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识字3 教学目标: 1、认识“神、州”等11个生字。会写“夕、与”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通过朗读感受祖国的伟大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借图导入,初识生字 1、师:小朋友,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孩子。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瞧,这就是我们的祖国!现在我们的祖国叫中国,而在古代我们的祖国还有很多的美称。如:华夏、神州、九州。课件随机出示“华夏、神州、九州”。 2、随机介绍: 师:这就是有名的乐山大佛所在地----四川省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家乡------温州 师:你还知道哪些带州的城市?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宝岛------台湾岛 师:你还知道哪些岛? 相对台湾来说,这就是------大陆 大陆与台湾相隔的是-----台湾海峡 师:大家看“峡”,山和夹合在一起,想想什么意思?(师板画:两座山之间的地方),学生扩词:山峡、峡谷等。台湾与大陆“隔海峡”,明白了吗?那么能给“隔”找个朋友吗?(隔壁、隔墙、隔断、隔离……) 3、州----川 (1)比较。川、州,说说这两个字的差异,(川:撇要写成“竖撇”,中竖应稍短,右竖要长。)指导书写。 (2)书写州、川 二、自主探究,朗读感悟 1、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 2、同桌伙伴合作读,互相检查,正音。 3、指名分句读,师生正音。 4、再自由读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 5、师生交流,随机进行朗读指导 ☆根据课堂生成预设如下: ●第一、二句: ●“山川”不懂?解决方案:(感悟一、二句) A、师板画(即川的象形字),由川的象形字理解川的含义,即指大河流。 B、随即转入下一步教学:韵文中哪一句写了我们祖国的山川美啊?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传统文化国学课堂优质课教案 相关热词搜索:国学传统文化课堂课教案国学传统文化手抄报中国国学是传统文化吗国学传统文化宣传画 篇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篇二: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连镇逸夫小学:王晓伟 一、指导思想 国学经典诵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发扬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难点: 1.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充分利用记忆力的黄金时期,让孩子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在其记忆力正在发展的时候加以训练,“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顶峰,注意力更加集中,使学生终生受益。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 让学生体会意境,感受语感。 二、听音乐感受 1. 出示课件《话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 教师范读。认真听,体会语境。 3. 6. 自由练习朗读

4. 齐读,扫清错别字。 5、个别抽读,教师注意正音; 6、全班齐读。提高学生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合作探究。 谈感受,提升朗读 1、学生谈一谈对于时间飞快的感受; 2、学生谈一谈如何节约时间; 3、学生带着感受到的再有感情地朗读; 四、拓展延伸。 世界上的许多东西都能尽力争取和失而复得,只有时间难以挽留。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时间永不回头。诗人以通俗流畅的语言,明白如话的句子劝勉人们要珍惜时间,勿虚度年华,莫荒废光阴。 篇三:传统文化教案全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1《诗经》 1-1硕鼠(《诗经.魏风》) 教学目标: 1、背诵硕鼠,借助译文理解古文含义。 2、了解《诗经》的大体内容,读背其他相关的反映人民生活和不满情绪的诗歌。 3、完成成长阶梯,让学生学有所得。 课前准备:相关的《诗经》的资料以及与本课有关的《诗经》中的作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浏览本册教材的编排,让学生对国学启蒙这门课程的性质有认识,能喜欢本门课程。 二、学习《硕鼠》。 1、学生自读《硕鼠》,能读通句子,读准字音。 2、教师范读,引导学生体会文章包含的感情。 3、学生读译文,体会文章的含义。 4、再读文章,读出文章包含的感情。 5、理解文意:重点理解以下字词句子: “硕”是大、肥的意思,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不但形象地刻划了剥削者的丑恶面目,而且让人联想到“老鼠”之所以“硕”大的原因,正是贪婪、剥削的程度太大了,从而激起对剥削者的憎恨。 从“无食我黍”“我麦”到“我苗”,反映了奴隶们捍卫劳动成果的正义要求,同时也说明了奴隶主的贪得无厌,奴隶们被剥削的深重,举凡一切劳动果实,都被奴隶主所吞没。从“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肯德”到“肯劳”,揭露了奴隶主忘恩负义的本性。奴隶们长年的劳动,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奴隶主,而奴隶主却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国学课教案《三字经》 诵读经典之——《三字经》 1、人之初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字经》相关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2.浅显讲解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思想家。 3.通过课程内容学习,理解习惯及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的影响,学习的重要性,学习贵在专一和坚持。 教学重点: 激发学习兴趣,解答为什么要学习国学,国学学什么,学了对生活会有什么影响。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人性的理解。启发大家思考如何评判哲学思想,如果辩证的看待问题。 教具准备:三字经有关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他一共有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三字经作为小朋友上学学的第一门课程,学了它,我们就能知道怎么做个好孩子,天上都有什么东西,为什么我们会有辈分,中国最长的河是那条河?在我们没出生以前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我们从今天开始也要学习它,通过它我们将会了解很多的东西。 这本《三字经》会回答我们。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它是怎么回答我们的。 二、诵读新句子: 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阐释概念: 1、人之初,性本善:“初”在这里就是“刚出生的时候”,“性”就是“品性、品格、德行”这句意思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在刚出生的时候都是好的,善良的。 [讨论:大家同意这个说法吗?根据同学的回答,进一步启发思考] 教师小结:引出,同样的父母,一样的家庭环境,即使是亲兄弟,在天性上也有着极大的差距,如果是天性是先天决定,无法改变,人人一样,那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呢?我们的祖先难当没有发现这个现象吗?接下我们,我们看看三字经是如何解释这个现象的 2、性相近,习相远。“近”接近,类似;“习”习染,长期在某种环境下养成的习惯;这句的意思是:本性本来差别不大,但是因为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就变得越来越大了。

国学“三字经”公开课

活动名称:三字经“孝经通——书之奥” 活动目标:1.熟读“孝经通——书之奥” 2.进一步培养幼儿独立做事情的能力。 3.通过《学习应急电话》,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 生活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准备:字卡:祥、春、秋教师用碟明星贴 活动过程: 一.游戏——哦嘎嘎的游戏导入 二.展开活动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昨天王老师带我们学习的三字经吗?我们来复习一下吧!我知道小朋友们都很厉害呢,只要老师一提醒他就会记的住。现在呀!让我来看看你们到底有多厉害吧! (跟着黑板边提醒边读) 师:刚才小朋友们都太棒了,来鼓励鼓励自己吧! 幼:嘿嘿我真棒嘿嘿嘿我最棒! 师:今天呀多多小朋友带来了新的三字经,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 幼:想! 师:好,请小朋友们都仔细听,听的时候要努力记住他其中的一句或几句,听完后我要提问了! 师:多多讲完了,那我问问小朋友们都记住什么了!

幼:~ 师:哦,小朋友们都没怎么记住,没有关系,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遍我相信小朋友们能记住很多的! (再提问一次) 师:小朋友们都知道老师手中的这是? 幼:魔法棒 师:非常棒,老师把多多说的三字经呀都变到了黑板上,现在请黑板宝宝出来吧! 跟黑板宝宝打个招呼吧! 幼:黑板宝宝你好! 师:我的魔法棒又开始变了,它把小朋友们都变成了大老虎,现在呀就请小朋友们用大老虎的声音来跟我一起读! (一遍结束后,用大老虎再来一遍。读的好就变小老鼠再来一遍。) 师:小朋友们表现的这么好,字宝宝呀也忍不住想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请出字宝宝,用各种方式来认识字宝宝) 我们认识了祥这个字,现在呀!我们来看看片中是怎样来解释祥字的。 说文解字后帮字宝宝找家 用手点读环节(三遍) 知行合一 如果发生了火灾,小朋友们会怎么办呢?如果妈妈生病了,

人之初 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8 人之初课型新授课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9个生字,会写“远、近、之”3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讲故事、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第一小节内容 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方法,结合语境认识“之、初”等9个生字,会写“远、近、之”3个生字 教学难点 1.通过讲故事、联系生活等方法了解第一小节内容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法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导入 1.(播放视频)视频中的小朋友在念什么呢?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的一部分。 3.今天我们要学的是?(板书课题) 再读课题 (设计意图:开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三字经诵读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此时提出读书要求:“眼到、口到、心到”,直接导入,短短两分钟的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指生说:《三字经》齐读课题 指生发言 生圈生字读文 再读课文 指生读文 同桌配合读 齐读第一句 指生说 指生说 二、初读课文 1.引言:听到视频中小朋友读《三字经》,你也想读吗? 看来大家都喜欢读书,可是你们会读书吗? 说明读书要求:眼到、口到、心到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做到“三到” 2.圈出课文中要求会认的生字读一读 3.再把课文读一遍,让生字宝宝钻进你的脑子里 4.谁可以来读一读?我们一起配合读 5.还想读吗?同桌之间就像刚才那样,一人一句读读(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时提出自己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和同桌讨论讨论,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汉字,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为下一个环节的集中识字奠定了基础。) 三、学习第一小节,随文识字、写字 (一)学习第一句 1.齐读第一句 2.“初”是什么意思? ①春天刚刚来到叫什么?夏、秋、冬呢? ②人生刚刚开始叫什么?

《三字经》课堂实录

《三字经》课堂实录 课前播放《三字经》朗读 同学们,刚刚我们看的视频里孩子们念的是什么呢? 生:《三字经》(师板书并齐读) 师:《三字经》,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启蒙教材,相传为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所著,全书一千一百多字,都是用三字一节的韵文写成,读起来琅琅上口,如果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呀,那更应该读读这本书了,这里隐藏着可多故事了,古人说:“熟读三字经,能知天下事。”(师板书) 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学习吧!(出示课件,多音字,难懂字注音) 师: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知识,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读《三字经》(板书读而能诵)。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三字经要怎么读,才能读出它的韵味呢?是这样读吗?(师念很快)那是这样吗?(师念慢)谁来尝试念第一行,(指明第一组左边开火车读,第一次读) 第二行(注意这里的多音字教jiao), 第三行(注意多音字处chu、杼zhu) 第四行(注意窦dou和燕yan) 第五行(注意惰duo) 第六行, 第七行(注意啄zhuo) 师:刚才同学们将字音都读准了,而且还有同学会摇头晃脑的读,我觉得这反倒把三字经的味道读出来了。谁还想再试着读一下,(指明第三组左边老师示范摇头读)第二次读师:从摇头晃脑读中能感受到读三字经的乐趣(叫第二组的同学读一读) 第三次读师,同学们,我们除了可以摇头读把三字经的味道读出来,你觉得三字经还可以怎么读?(拍手读,指名第一组右边开火车读。)第四次读师:你们不仅把字音读准了,而且读得特别有劲,还有哪排来试试?(指明

第三组右边)第五次读师:你看看,善于读书的孩子准能从读中获得乐趣。哪个组还想来感受下朗读的乐趣。(指明第四组)第六次读师:太有劲了,想不想全班一起来感受一下,我们能将摇头和拍手结合起来感受吧!第七次读师:太有感觉了,黄老师忍不住还想尝试同桌击掌读,大家一起试试吧! 第八次读师:同学们,是不是突然觉得朗读《三字经》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呀!别急,接下来老师想和大家挑战背诵,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先读两遍,再尝试背诵。 师:哪位高手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指明一男一女学生展示)背得很流利,有谁来挑战他,上台展示。 师:男同学一起来挑战吧!女同学也一起来试试。 师:通过刚才的背诵,我们已经能够做到读而能诵,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里边蕴含的意思呀?老师也很想知道,那就请电脑老师为我们解释一下,同学们边听边思考文中隐藏着什么学习的道理,好吗?(板书:思而明义) 师: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听完后是不是觉得这里边的学问真是大呀!我们来归纳一下,文中有几个字出场率很高呀,比如这个“教”字出现了几次,把它圈画出来。还有“学”字也把它圈画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这里有五个教,三个学,它像告诉我们在生活和学习中,什么最重要呀?(教和学)对呀,父母教,我们学,老师教,我们学,那学什么呢?指着第一行的字:学习做人为善,学习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名聪明、健康的好孩子。当然也许有孩子会提到“不”字出现了七次,那我们就可以说,不教不学那我们就不知道怎么才能将我们天生的优点发挥在生活和学习中。(思而明意) 这就是三字经告诉我们的学习的道理,告诉我们一定要会善学、会善听、更要会善用。(板书:行而立德)

三字经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作《中庸》--至平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三字经》是一部内容全面的启蒙读物。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深深的吸引人。三字经中第十四课录入了作《中庸》至至平治的内容。本课共24个字,三字一句,两字一韵,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介绍了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主要写了这两本书的作者还有书中所要表达的意思。要求人们为人处世始终保持不偏不倚,永远执中协同。这是必须坚持不能改变的法则。以及先做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最后到治理国家,服务大众。以此来告诉同学们启示: 书有深浅难易的区分,我们读书必须从浅易的开始读起,奠定求知、做人、处世的基础,再进一步学习更深奥的知识。 二、目标设定 ⒈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反复诵读经文认识初步韵文三子一 句,两句一韵的规律。 2.读中知意,学会运用释文来读明白经文的大致意思,懂得做人处事以及学习要循序渐进的道理。 3.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修身、立德、处事等方面的道理。通过搜集资料、诵读和说故事比赛,积累相关历史掌故,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三、策略构建 为了充分贯彻国学教育中传承与弘扬并举的教育宗旨,国学中三字经教学主要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四、流程设计 (一)、入境,忆过往。 1、师生接读。 听了你们的背诵,我就知道大家天天读国学经典,收获很多。这几句肯定也难不倒你们。我们诵名句,学做人。(女生问男生答)玉不琢,,人不学,。为人子,,亲师友,。 我们读名句,颂真情。(投入地背)父子恩,,,。长幼序,,,,此十义,人所同。 我们说名句,学常识。(快速拍手背)三才者,,,。三纲者,,,夫妇顺。(学生齐说) 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三字经,来认识我们中国儒家经典书籍四书中的《中庸》和《大学》一起来感悟三字经的博大精深。 (二)、诵读,读正确。 1、请听我读: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我相信上完这节课,小朋友们不但比我读得更好,还能背出来。相信自己的请举起小手。真自信! 2、请打开书到28页,找到这四行文字,跟着老师读一遍。(三字三字地读),再跟我一行一行地读。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之美。 作/《中庸》,子思/笔。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 神州谣》 【省一等奖】优质课优质教案

《神州谣》教学设计 荆小刘英梅 一、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是识字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三字经的形式已不陌生,但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一些地方,学生可能不知道在哪里。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的内容予以分析,引导学生感悟。三、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 2、会写“州”“奔”“湾”等9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1、9个生字的书写 2、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五、教学准备: 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学生)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你们想听听吗?播放《大中国》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交流以下问题:(1)从课题上看,你知道了什么?(2)你怎么理解课题中的“谣”字?(通过组词,理解“谣”的意思,歌谣) 3、齐读课题《神州谣》二、随文识字,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本课的生字朋友,它是谁?(州) 2、有哪位同学有什么好主意能记住“州”字?给“州”字组词试着造句。 3、细讲“州”字(注意笔画顺序的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课文,读准字音,标画出生字。 7、白板出示生字、词语,加拼音读,去拼音读,领读开火车读, 指名同学领读,字词过关。抽查个别同学 8、把生字朋友送回到课文中,谁能把课文读好?指名同学读。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提问:从他的朗读中你知道了什么?神州指的是什么) 2、学生自己读这句话,对照图片观察:中国地图像什么?(昂首挺胸的雄鸡)教师板书“中华人民共和国” 3、祖国妈妈还有许多响亮的名字(神州、九州、华夏、中华) 4、教师介绍这些名字的由来神州、华夏 5、同桌之间相互读第一句,配合读,争取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注意朗读节奏指导,教师及时点评) 6、这句话有什么特点?哪位同学发现啦?(都是三个字) 7、指名同学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一小节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8、引导学生以洪亮的声音、自豪的语气读一读。学习第二小节,同桌之间互读第二小节 1、现在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祖国几处著名的山川。 2、出示黄河、长江、长城、珠穆朗玛峰的图片,看图片,说说分别是哪儿。 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说说每个地方的特点,相机出示第二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练习读一读,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4、结合图片交流体会“奔、涌、长、耸”的特点。

三字经第五课

第五课 原文: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注释: 香:东汉人黄香。九龄:九岁。温席:把被窝焐暖。执:做到。融:东汉人孔融,是孔子的第三十二代孙。让:让给。弟(tì):通“悌”,动词。指尊重兄长。长:兄长。宜:应该。知:知道,懂得。 译文: 东汉人黄香,九岁的时候就知道孝敬爸爸,每到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帮爸爸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爸爸妈妈的人都应该学习的。(黄香的孝心值得学习和称赞,但小朋友不要盲目模仿,这样做不利于身体健康,很容易生病。) 汉代人孔融,四岁的时候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附:故事《孔融让梨》(见第一讲中第三部分) 附:故事《黄香温席》 黄香是东汉时期江夏(今湖北省安陆县)一位以孝敬长辈而名流千古的好儿童。 传说他在九岁时母亲便去世了,只剩下他与体弱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他虽然只有九岁,但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儿女应该孝敬父母的道理,也知道父亲一个人抚养自己十分辛苦,就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

一片孝心献给父亲。 每当夏天天气炎热之时,他就用一把扇子扇父亲的蚊帐,使枕席变得清凉,并且把蚊子都赶走,把帐子放好,以便让父亲睡得舒服些。而到了冬天,天气变得寒冷的时候,每天晚上在父亲睡觉前他就先躺到父亲的床上,用自己的体温把父亲的被褥焐暖,把寒冷驱走,再请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免得父亲受凉。 正是由于黄香如此孝心,才使他日后在做人、求学上都有所成就。他长大后,进入仕途,成为以孝闻名、以孝为官的好榜样;加上他刻苦勤奋,博学多才,在当时享有“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美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心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之一,只有具备了这一品格,才能真正地成才,也是作为子女对父母所尽的最基本的义务。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谈得上热爱人民。 黄香相继任尚书令、东郡太守等要职。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著作。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人之初》公开课教案 —、文本教学解读 本文节选《三字经》的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文本以三言形式出现,句子短小,形式整齐,隔句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悦耳。它的前后句自然连贯,语义顺畅,浅显明白,通俗易懂。《三字经》作为中国传统蒙书,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识字知理,并了解中国中古时期的常识。 1.识写生字。 本课要求学生认识13个生字,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准翘舌音“之、初、善、专”。 “教、性、习、幼、玉、义”等字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比较容易熟记。宜引导学生回忆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字,唤起生活中的记忆,比如:教学楼、幼儿园、性别、和田玉、义乌、学习。再组词说一说。 认读“之”,出示“之字形”公路图,帮助记忆“之”的字形,再出示词句“一家之主,言之有理、举手之劳、一年之计在于春”,读一读,感受“之”的意思。 “贵、迁”是形声字,形旁分别是“贝字旁”和“走之”,表意。教学时,先认识偏旁是什么,再说说为什么是“贝字旁”和“走之”。“贝字旁”跟宝贝有关,表示贵重、珍贵的意思。“走之”跟行走有关,含有移动、变动的意思。 “初、器、善、教”等笔画较多的生字,适合用字理识字。“初”字拆分为“衣+刀”,表示拿了一把刀裁剪衣服,这是做衣服的开始,以此了解“初”是“开始”的意思,结合组词进一步理解字义“初冬、初中”。“器”字拆分为“四个口+犬”,表示装东西的器具很多,用狗看守,“器”就是“容器、器具”,再组词说一说。“善”字宜用汉字字形演变过程图来记住“善”的字形,领会“善”的意思。“教”是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右边像人手持教鞭(或棍棒),左边一个“子”表示儿童,“子”上的两个叉代表算术的筹策(小木棍或草秆),所以“教”字的本义为督导儿童学习。 本课要求写的字有7个:“之、习、玉、义”都是独体字,启发学生自主观

校本课程三字经

校本课程《三字经》 (一年级)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学目标: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 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 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 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 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 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 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 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二、教材分析与学生情况分析: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 童启蒙读物,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0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 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学生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 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 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 《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 《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 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实施教学的主要措施: 故事导入、反复诵读、配乐吟唱、品读解意、联系实际、感悟升华、背诵积累、 深化感受、积淀语言等。

三字经教学设计公开课

《三字经》教案(一) 一、教学内容: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三、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 四、教学难点 体会原文的含义,感受到只有好的教育方法,才能让子女成才的深刻意义。 五、教学准备 《三字经》故事,原文释义。 六、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1.同学们,你们听过《孟母三迁》《孟母断织》的故事吗? 2.那么,你们想不想听老师讲一讲呢? 3.听了这个故事,你想到了什么? 4.过渡新授:这个故事,就出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三字经》,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原文。 (二)、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不认识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

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顺读流利。 (4)指读,随时正音。 (5)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6)开火车读,看哪列火车看的又快又准。 2、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1)读古文不仅要读通读顺,还要读出节奏和韵律。你们想听一听吗?(放《三字经》的朗读磁带。) (2)试着自己读一读。 (3)指读一生评一师评。(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4)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3、质疑释义。 (1)同学们,真聪明!那这章《三字经》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在读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在汇报中质疑中,体会原文的含义。 (3)你们想知道《窦燕山—教五子》的故事吗?那就听老师来讲一讲吧! (4)小结,可见,好的教育方法,对我们的成长是多么的有利啊! (三)拓展升华 1、在生活中,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教育你的?你喜欢他们的做法吗?说说理由。(启示思维,当你长时间看电视时,当你早上不爱起床时,当你和小朋友生气时,当你……你的爸爸妈妈是如何做的?) 2、假如,你的爸爸妈妈此时就在你的眼前,你想对他说什么?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