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阶梯教学法及应用

三阶梯教学法及应用

三阶梯教学法及应用
三阶梯教学法及应用

学前儿童“三阶梯”数学教学法及应用

滕秀芹

(齐鲁师范学院教育系,山东济南 250013)

摘要:学前儿童“三阶梯”数学教学法,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思维发展的三级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其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由外部向内部、由感知运动阶段向形象表象阶段达至词语概念阶段的递进式发展的教学方法。此方法符合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规律,是发展学前儿童思维结构、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其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

关键词:学前儿童三阶梯数学教学法案例

学前儿童“三阶梯”数学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三个阶段和思维发展的三级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由低级向高级、由外部向内部、由感知运动阶段向形象表象阶段达至词语概念阶段的递进式发展的教学方法。[1](66)“三阶梯”既指认知发展的三个维度,即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形象表象认知维度→词语符号认知维度;又指思维发展的三级水平,即动作水平→表象水平→概念水平。“三阶梯”数学教学法就像“爬台阶”和“上楼梯”一样把学前儿童从低级数学思维水平引导到高级思维水平,符合其认知发展的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和螺旋式上升的原则,是促进学前儿童数学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三阶梯”数学教学法的理论基础

三阶梯数学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主要是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代表人物主要有皮亚杰、布鲁纳、西蒙和加涅等。

(一)认知发展理论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2](84)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布鲁纳的儿童认知表征理论均揭示了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及其思维特点。

1.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经过多年的观察研究发现,自出生到青少年间,个体的认知发展,在连续中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每一阶段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有其主要的行为模式。根据各阶段个体图式功能特征的不同,皮亚杰确定了儿童认知发展相继出现的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表现在前三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以直观行动思维为主。其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感知觉和动作来适应外界环境,并在适应的过程中发展其感知和动作技能。儿童大约在9~12个月获得客体永存性(object permanence),即当某一客体从儿童视野中消失时,儿童知道该客体并非不存在了。[3](32)接近两岁的儿童,不仅能当场模仿,还能延迟模仿,但

作者简介:滕秀芹(1968—),女,山东齐河人,副教授。

是此阶段的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幼儿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图式。此阶段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表象日益丰富,但其心理表象是直觉的物的表象;思维具有单维性、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和静止性。在语言方面,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头脑中有了事物的表象,而且能用词代表头脑中的表象。能进行初步的抽象,能理解和使用从具体经验中习得的概念以及其间的关系,但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这一阶段出现的标志是“守恒”概念的形成。守恒是指物体事物不论其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3](32)此阶段的儿童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思维具有多维性、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和动态性。在面对问题时,儿童能依据逻辑法则进行推理,但只是限于眼前的具体情境或熟悉的经验;在语言方面,尽管儿童已经能够通过下定义的方式获得概念,但依然需要实际经验或借助具体形象的支持。

2.布鲁纳的认知表征理论

美国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布鲁纳将人类对其环境中周遭事物,经知觉而将外在物体或事件转换成内在心理事件的过程,称为认知表征或称知识表征。[2](214)简言之,人类经由认知表征的过程获得知识、智慧。布鲁纳将认知表征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动作性表征、映像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3](82)

(1)动作性表征(又称表演式再现表象),这一阶段大致相当于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在此阶段,幼儿主要是利用身体影响周围环境,通过作用于事物而学习表征事物,以后通过合适的动作再现过去的事物。婴儿通过“做”和通过“看别人做什么”而学习。此时,成人仅告诉儿童怎么做还不够,只有在幼儿能做出这个动作并看到别人也做出来时才有帮助,动作将从内部得到再现。

(2)映象性表征(又称肖像式再现表象),这一阶段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早期,幼儿开始形成图象或表象去表征他们的世界中所发生的事物。在这点上,他们能记住过去发生了的事情并想象可能再发生的事情。这些表象相对于所知觉的事物,很像照片与现实。

(3)符号性表征(象征性再现表象),此阶段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及以后的阶段。此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其中最重要的是语言。此时的符号是抽象的、间接的和任意的。凭借这些符号,儿童最终能假设他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有关人、地方、事件以及可能性,即能进行系统性的假设演绎推理。

皮亚杰、布鲁纳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学前儿童“三阶梯”数学教学法奠定了认知心理学基础。

(二)信息加工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西蒙(H.Simon)、加涅(E.D.Gagné)等人吸收了信息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计算机的信息加工方式来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过程[4]:

人:(神经)(知觉)(思维)(记忆)(提取)

计算机:感受器——效应器——处理器——记忆装置——操作显示

信息加工过程:(输入)(接收)(编码整理)(贮存)(提取输出)由上可以发现,人的信息加工过程可归纳为信息输入、信息编码贮存和信息输出,简单地说,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编码、贮存和解码的过程。信息

输入时,由物理事件转换为心理事件需要编码(encoding);经编码输入的信息贮存在记忆中;信息输出时,由心理事件转换为行为事件,需要解码(decoding)。

在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系统中记忆分为三类: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瞬时记忆系统只暂存信息,刺激保持着原来的形式,也就是个体感知着外来的刺激;短时记忆系统,又称工作记忆系统,其中的信息可以用表象表征(视觉形象或声音);也可以是抽象的语义的命题表征。对长时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表征有两种观点:[5](41)一种是现代信息加工心理学家把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分成两大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前者以命题网络表征,后者以产生式系统表征;另一种观点(A.Paivio,1991)认为,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既可以用语义编码,也可以用形象编码,这就是双编码说。由此,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可理解为是感知表征、表象表征和语义表征的综合体。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三阶梯”数学教学法设计,完整地体现了信息加工理论的新观点和全过程。[1](67)

二、学前儿童“三阶梯”数学教学法及应用

根据上述认知发展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学时,应遵循由低到高、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近原则,即遵循从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形象表象认知维度→词语符号认知维度的规律,也就是说,从动作水平→表象水平→概念水平。

(一)学前儿童数学各阶梯的具体教学方法

鉴于学前儿童的认知特点尤其是思维特点,各阶梯运用不同的方法,这是基于儿童的可接受性和可行性的考虑,但阶梯间是螺旋式上升的关系,反映的是递进性和发展性,其目的是发展学前儿童的思维结构,促进其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第一阶梯:感知操作认知维度即动作水平,是通过摆弄操作材料认识数、量、形及其关系。主要方法:实物操作法、感官体验法、发现法、操作游戏法、听数取物法、感知配对法、尝试(操作)探索法和情境体验法、试误法和换物说数法等。在此,仅对最后两种方法举例说明。

(1)试误法:在学习5个物体的“正、逆排序”时,教师可放手幼儿自己一次次去尝试,在犯错、改正中体验、提高。

(2)换物说数法:在学习“数的守恒”时,可问幼儿:你给小兔6个萝卜,小强给小狗6根骨头,小红给小猫6条鱼,数量一样多吗?

第二阶梯:形象表象认知维度即表象水平,是通过激活形象和表象来认识数、量、形的特征和全面的空间关系。主要方法:连数成图法、图片观察法、范例引导法、报告发现法、正逆排序法、演示讲解法、情景设疑法、看图描述法、激活表象法和图式表征法等。在此,仅对最后两种方法举例说明。

(1)激活表象法:用形象的语言激活幼儿头脑中的表象。如“9只小兔要住进两间房子,如果一间房子多一只小兔,另一间房子会怎样?(少一只小兔)。反过来,如果一间房子少一只小兔,另一间房子又会怎样?(多一只小兔)。

(2)图式表征法:指普通事件、客体与情景的一般知识结构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和记载的方式,有动作表征、形象表征和符号表征。如幼儿在学习加法交换律(交换关系)时,教师可运用表象表征(如下图):

+

而下图则是运用符号表征学习交换关系。

+ =+ =

3 + 2 = 2 + 3 = 5

第三阶梯:词语符号认知维度即概念水平,是通过词语和符号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主要方法有词语概括法、符号认知法、总结谈话法、总结归纳法、检查反馈法、规律发现法、填空练习法、语言表述法、符号标记法、归纳演绎法、图式建构法、迁移推理法等。在此仅对后4种方法进行说明。

(1)符号认知法:即认识一些常用的数学符号,如“+”(合起来),“-”(去掉或分去),“>”,“ <”,“ =”(是几或剩几)等等。

(2)归纳演绎法:是归纳法和演绎法结合使用的方法。归纳法,指的是从许多个别事例中获得一个较具概括性的规则;演绎法,是从既有的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一种方法。如,通过对2、3、4等数字的组成分解的学习可得出大于1的数的分合式有n-1种,这是归纳,而在此基础上的9的分合式有9-1种则是演绎。

(3)图式建构法:指幼儿在学习新知识时,或用原有图式(认知结构)去同化它,或调整、改变原有图式去顺应新知识,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的平衡。幼儿学习数学可依次建立动作图式、形象图式和概念图式。如学习10的分合式时可分别用纽扣(实物)、圆点(图片)和数字(符号)表示出来。

(5)迁移推理法:如幼儿在学习“10以内相邻数”的规律是“n +1”后,教师可引导幼儿将其迁移到100以内相邻数的规律的认识。

(二)学前儿童三阶梯数学教学法案例举隅

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四部分: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过程(活动延伸)。三阶梯教学法集中体现在“活动过程”部分。

学编应用题(大班)

活动目标:

1.尝试由实物操作编应用题向看图编应用题过渡,理解并掌握应用题的基本结构。

2.学习仔细观察,进行分析思考,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实物彩色气球每人一个;雪花片每人一套;大教学挂图一张;教师用大数卡一套;幼儿每人一套小数卡。

活动过程:

情境导入法:“拍手”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发现了吗?今天早上太阳公公早早地就露出了笑脸。天气真好!我们一起做着拍手游戏去郊游吧。

“拍拍手,来碰10。我拍4,你拍几?”

幼儿:“你拍4,我拍6,10个朋友在一起。”

教师继续问,复习20以内的加减法。

第一步:感知操作认知维度

(1)尝试操作法:小明左手有3只绿色的气球,右手有5只黄色的气球,问小明手中共有多少只气球?

(2)操作分合法:幼儿左右手中拿不同数量的“食物”(可用雪花片当饼干等),分别编加法和减法应用题,列算式写得数。如教师问“两手张开,瞧瞧看看,左手几个,右手几个,合起来几个?左手比右手多(少)几个?”

第二步:形象表象认知维度

(1)观察发现法:看图编应用题(出示挂图)。“小朋友,请你们看看这副图上都有什么?(小朋友、蝴蝶、小鸡、贝壳)我们一起来编应用题吧。”教师可放手幼儿做,在自由的气氛中激活其发散思维。教师可做如下引导:用第一排的男孩和女孩编题;再用两排的男孩和女孩编题;用戴帽子与没戴帽子的小朋友编题;用穿裙子的与没有穿裙子的小朋友编题;

以蝴蝶在不在花朵上编题;以蝴蝶的颜色、形态不同编题;

以小鸟先来后来编题;以小鸟的颜色、形态不同编题;

以贝壳大小、形状、颜色等编题。

(2)表象运算法:①小刚原来有10本画书,分给小朋友5本,现在还有几本?②小兔子住在10层楼上,小猪比小兔低8层,那小猪住在几层呢?

第三步:概念符号认知维度

(1)总结概括法:①如概括编应用题的规律。编一道应用题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件事、两个数、一个问题,简单说就是“121规律”。所以编应用题要先想出一件事,找出用哪两个数,然后确定怎样去问,有了这3项就能正确地编出应用题。②看3个数编应用题。编加法应用题时要用到三个数中两个较小的数;编减法应用题时要用到三个数中最大的数和其中一个较小的数。

(2)符号运用法:看“数”编应用题的“3”个数字有如下关系:a+b=c,b+a=c,c-a=b,c-b=a。如3,5,8,可列出4个算式:3+5=8;5+3=8;8-3=5;8-5=3。即不论用这3个数编多少应用题,列算式只会有这4种情况。

结束:

复习巩固法:教师出几道条件不全的应用题,让幼儿分析判断,找出错误并补充条件,编出完整的加减法应用题。如:

(1)缺一个已知数的题:妈妈给小红买了四个苹果,爸爸又给小红买了梨,小红一共有几个水果?(讨论这道题能不能计算,为什么?)

(2)缺少问题的题:妈妈给小红买了4个苹果,爸爸又给小红买了3个梨,小红高兴极了!(讨论这道题能不能计算,为什么?)

(3)不是一类或不是一回事的题:院子里有5只鸭子,4个小孩,一共有多少?(讨论这道题能不能计算,为什么?)

(3)无数量关系的三个数字,让幼儿判断:如3,4,9。(这3个数能编应用题吗?为什么)

参考文献:

[1]孙汀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2]张春兴,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教育出

版社,1998.

[3]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4]https://www.wendangku.net/doc/4015686455.html,/question/57669153.html/2011/1/13.

[5] 邵瑞珍,皮连生.教育心理学[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7. Preschool Children’s Three-Step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for and its Practical Use

Teng Xiuqin

(Educatoin Department QiLu Normal University,Jinan,250013)Abstract:Preschool Children’s Three-step mathematics teaching method means teachers, according to babies’ three-stage cognition development and three-level thinking development, lead babies’ cognition ability and intelligence level to higher level by planning aimly, from action level to representation level till conception level. This method obeys the principle of step by step and spiral rising theory, which can develop babies’ thinking structure and promote their thinking ability. Its theory base is cognitiv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Key words:pre-school children mathematical education three-step teaching method case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应用 摘要:小学阶段是义务教育的基础时期,这一时期的数学知识也体现了很强的基础性,根据小学生好奇心重的特点,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较为枯燥的数学学科教学,在有限的四十五分钟课堂上,更不能做到高效学习,想要提高小学数学的教育质量和效率,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小学数学学科的实际特点,转变教学模式。因此,为了适应新时代下提出的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根据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就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本文结合现阶段的社会理论实际,分析情景教学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发展应用。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小学数学;实际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根据建构主义的相关知识提出来的。建构主义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重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进行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同时认为一个新知识的学习是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境教学法作为新时代提出来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相联系,展示丰富多彩的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教学知识。 1创设有效情境,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来源于英国应用语言学,他们强调情感和认知的相互作用,我们都知道,大脑的左半球主管逻辑性等较为理性的思维,同时也负责语言能力;同时,大脑右半球是较为感性的,主要负责情感,同时也是创造性和想象力的来源。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上课的过程,仅仅依靠教师的语言传授和学生的听觉感官,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只能发挥大脑一半的思维能力,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曾经说过,一切的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即对知识的认识要从理性转化到感性阶段,因此,为了更好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将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不能仅仅依靠简单的讲解传授知识,而是要通过情境教学法,创设有效情境,展示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到新的环境氛围中,注重情境教学法中的情感性和形象性,根

初中数学教学的阶梯教学法

为了更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我县初中数学教材采用了湘教版的。新教材在适合学生差异性方面很有特色:教材正文的理论要求有所降低,删去了繁琐的计算题及多步推理的论证题,使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都能达到基本要求;同时拓广了知识面,选入了能开阔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紧密现代生产、生活的充足数量的习题,并安排了层次题,既照顾了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数学水平得以充分发展。如何充分利用新教材的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提升课堂的利用率。老师都在持续地优化教学方法,使教法与新教材有机结合起来。依据我们山区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数学水平的差异,在这几年里,反复实践,持续完善,归纳出符合这些孩子心理发展的激励教学法。 无论哪一个学生,他的品格、智力与体能状态总是处于相对应的 层次上的,而且都在持续地发展,所以,我们的教法也应围绕学生“相对应的层次上”因材施教,分别对待,不能把“每个蚂蚁捉上树”,至少也要教会“每个蚂蚁”学会爬树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以下两条原理和三个原则。 两条原理:1,内在因素的原理,就是承认学生认知的主观能动性,某一个性因素发生变化,将会引起其他部分及整体变化。2,适合与 发展原理,“适合”就是教学应适合学生现有心理状态、知识水平和认知水平;“发展”就是教师在实施教法过程中,目标有很多,起码要做到:由不想学到要学,由不会学到会学,由学习兴趣不高到学习兴趣浓厚。

三个原则:1.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结合原则。2.同步教学与异步教学相结合原则。即在教学中,对全体学生的行动,提出统一要求和目标的同时,准确估计出学生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可能性,根据教材内容合理设置层次,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类型,在自学、听课、讨论、答问与作业中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个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相对独立地得到发展。 3.学生心理理解规律与知识形成发展规律相结合原则。即遵循理解论与实践论的基本原理,将知识内容实行弹性处理,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和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阶段。将新教材的弹性和学生的个性差异融于教法之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依照以下实行。 一、确定好目标 首先向学生宣传激励教学法的目的,使得每个学生能真正理解到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有的,划分层次的目的是为了划定每个学生现有的最近发展区,方便因材施教,最终缩小差异,达到班级整体优化。之后,根据学生双基测成绩,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个学习小组。教师制定各组课堂学习和课外学习的不同标准和要求:丙组学生在教师与同学的协助下完成学习,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完成基础题;乙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达到教材基本要求,独立完成基础题和部分拓展题;甲组学生独立达到基本要求,主动学习“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知识拓展性内容。 1.分层次备课

尝试教学法总结

密山市知一镇中学“尝试教学”工作阶段总结 传统的教学法统治着课堂,学生参与意识差,课堂教学效率低,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面对如此困境,出路在哪里?我们一直在苦苦思索。尝试教学法,其“先练后讲,先试后导”的教学观念与策略,目标明确,容易操作。上学期我市正式开展“尝试教学“实验研究,我校也被密山市教育局确定为实验试点学校,开始了尝试教学法的推广与实验。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指导思想明确 1、成立“尝试教学”领导小组 组长:杨光辉 副组长:程炳辉 组员:杨晓露高春菊刘学成张冬梅张祖梅林立王莹莹 2、领导小组召开了有关实验研究的组织筹备会,对研究的各项工作作了统一的安排布置,协调各部门,一切为课改服务,学校文化班级布置增添“尝试教育”内容,为课改营造氛围。使实验活动开展有序、顺利。 二、全面动员,认真组织,扎实实施。 学校根据活动方案,认真组织、扎实实施、开展了各项动员学习活动。为了方便教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学校提前准备好了学习材料,人手一份,学习时采用讲座互动、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保证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反思体会。学习结束后要求每位教师将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写一篇学习反思心得体会,相互听课、按尝试教学法标准评课。把学习尝试教学法的收获切实落到实处。

三、试点尝试,课堂不再枯爆。 我校首先倡导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习相关理论,《尝试教学法》、《尝试教学新论》等著作成为教师的案头必读书。“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成为教师改变课堂教学行为的实施策略。学校每周安排一天作为尝试教学法专题教研活动时间,采取先集体备课再上课、课后集中评课的程序,开展人人上课、人人说课、人人评课的教研活动。这样扎扎实实抓了一段时间后,我校教学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均能较熟练地掌握尝试教学法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上起课来得心应手,驾驭课堂的能力明显增强,课堂不再沉闷,学生被推到了学习的前台,他们能自学,而且效果良好。 实践让教师们受益匪浅,纷纷在课堂教学中主动运用尝试教学法,并且加以研究改进。我校举办了两次“尝试教学法讲课赛”,产生了更加积极的效应。大家对“六段式课堂结构、五步尝试教学法”领会很深,认为尝试教学法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综合学习能力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优势。 如今,我们学校尝试教学法已经成为了学校一项教学常规工作。教师每学期上一节尝试教学法公开课,做到上公开课前,先由本人写好教案,然后集体备课,上课后集体评课。通过这种“备课——上课——集中评课”的课堂教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推动了课堂教学改革。 四、推广运用,教学质量明显挺高 尝试教学法在我校各学科的成功运用,证明了它的理念先进,可操作性强,效果明显。因为学生已掌握了相当的基础知识,且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从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角度开展尝试教学,让学生自主尝试,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是,从本学期开始,尝试教学法在我校进入了推广阶段。在推广应用尝试教

项目教学法应用案例教学内容

项目教学法应用案例

项目教学法应用案例 ——银行存款的清查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努力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学生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仅仅起一个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项目教学法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讲授《财务会计》这门课时,教师应该尽量选择合适的内容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 在最早的项目教学法中,主要是采用独立作业的组织方式。随着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沟通、协作等关键能力,因此,也就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即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下面五个教学步骤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的任务设想,然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2)制订计划。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4)检查评估。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教师对项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5)归档或结果应用。作为项目的实践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公司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你能对企业的银行存款进行清查吗?”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银行存款进行清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项目。 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的重点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行为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实操能力。今天我们就是要求大家通过完成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来学习对银行存款的清查。 一、教学对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四、教学方法应用条件

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应用

故事情境教学法的实际应用 在英语课堂上我经常采用故事情境教学法进行教学。小学生性格活泼,好奇心和表现欲强,爱唱、爱演、爱听故事。而故事里有讲解、有音乐和丰富的画面,由于故事知识涵盖面广、语言信息量大,同时又蕴含了一定的寓意,因此故事能轻而易举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既符合其思维习惯,又能满足其积极的参与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儿童始终对学习保持浓厚的求知欲。 故事情景教学法是指利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型为主干,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年龄和需求的故事情境来进行教学,可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如声音、图画、肢体语言、多媒体等,以达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教学效果。它以故事情节为教学载体,以兴趣为支点,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目的,把教学目标渗透其中,把教学内容融合其中。 比如在讲现在进行时涉及的单词和句型时,利用一组画面故事来引导学生学习现在分词。动物们walking,遇到难走的高低不平的石头jumping,遇到河流swimming,累了sleeping,时间来不及了running或flying来参加生日会的合理情景,不留痕迹地完成了单词的呈现。故事里有大量重复性的语言,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通过这些句子的不断重复,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记忆,反复讲述故事,他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复述,并能较轻松地记住这些词汇和句型。生动的故事把这节课的语言点不知不觉中装进学生的脑海中,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故事中掌握了相关的语言点。有效地降低了教学难度以及学生面对新知的陌生感,优化教学效果。这样的整体故事清净设计的教学目的,只在启发学生思维,增加词汇操练的意义,代替了枯燥的机械操练,让教学难点在学生趣学、乐学中引刃而解。无需机械单调的重复,无需刻意的记忆,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掌握进行时态的单词的意义和用法。一堂简单的单词句型教学课,使之成为一堂内容丰富、有趣的故事教学课。操练中锻炼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有效激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动性。

尝试教学法

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专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尝试实验新的教育理念:从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活动有其鲜明的特征,概括成两句话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新课程改革之后,他毫不满足,致力于将尝试教育理论渗透于新课程改革大潮之中。为尝试教育理论在国内外生根、开花、结果,他奔波于祖国山山水水,天南地北。 什么是尝试教学法? 邱学华专家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尝试实验新的教育理念:从小学数学尝试教学法到尝试教学理论。尝试教学活动有其鲜明的特征,概括成两句话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基本要素 明确一个观点: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 理解两个特征:先试后导,先练后讲 培养三种精神: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 促进四个有利: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智力发展 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外作业负担 有利于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提高教师素质 基本操作模式 第一步:准备练习 这一步是尝试教学的预备阶段,一般要做好两个准备: 心理准备:创设尝试氛围,激发学生进行尝试的兴趣。 知识准备: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引伸发展起来的,尝试教学的奥秘就是用“七分熟”的旧知识自己学习“三分生”的新知识。所以必须准备“七分熟”的旧知识。 为了使学生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尝试问题,必须要为学生创设尝试条件,先进行准备练习,然后以旧引新,突出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解决尝试题铺路架桥。 第二步:出示尝试题 这一步是提出问题,也就为学生的尝试活动提出任务,也是确定尝试的目标,让学生进入问题的情境之中。思维始终是由问题开始的,有了需要解决的问题,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问题是教学的基础,也是促进师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起步好坏将会影响全局,所以编拟、设计尝试题是应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一步,是备课中应当着重考虑的问题。 第三步:自学课本 出示尝试题并不是目的,而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学习动机、组织定向思维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学课本,自己探索解决尝试题的方法,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说,出示尝试题是尝试教学法的起步,那么“自学课本”应是起步后学生探索知识的阶段。以尝试题引路自学课本,这是尝试教学法的一大特点。 第四步:尝试练习 出示尝试题是诱导学生自学课本的手段,尝试练习则是检验自学课本的结果。 这一步在尝试教学法的七步程序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检验前两步的结果,又为后面两步(学生讨论、教师讲解)作好准备。教师要根据学生在尝试练习中反馈的信息,组织学生讨论,然后进行重点讲解。 第五步: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这一步,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思维,加深理解教材,同时也会

项目教学法应用案例

项目教学法应用案例 ——银行存款的清查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作为教学的内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问题的要求搜集、选择信息资料,通过小组的共同研究,努力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或完成任务。在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活动中,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性学习。学生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小组,按照项目任务的要求,通过小组的分工协作,学生独立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完成项目任务。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仅仅起一个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项目教学法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使其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效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方法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在讲授《财务会计》这门课时,教师应该尽量选择合适的内容使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以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更深入地学习和掌握这门课程。。 在最早的项目教学法中,主要是采用独立作业的组织方式。随着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现在越来越多地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沟通、协作等关键能力,因此,也就更多地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即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 项目教学法一般按照下面五个教学步骤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

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的任务设想,然后学生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2)制订计划。由学生制订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4)检查评估。首先学生进行自我评估,然后由教师对项目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并评分。师生共同讨论、分析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 (5)归档或结果应用。作为项目的实践教学产品,应尽可能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项目工作的结果应该归档或应用到公司的生产教学实践中。 “在一节课的时间内你能对企业的银行存款进行清查吗?”通过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银行存款进行清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完成的项目。 职业教育强调的是“做中学,做中教”,教学的重点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行为结合,培养学生的职业实操能力。今天我们就是要求大家通过完成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来学习对银行存款的清查。 一、教学对象分析 二、教学目标分析 三、教学内容分析 四、教学方法应用条件 设计方案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郝慧敏 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教师能否转变教育观念,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而新的教育理念只有落实到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上,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如何才能实现教学方法的革新呢? 教学方法应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教与学的互动及其调节等的问题。 布鲁纳指出:“任何学科的教学原理都能够按照某种正确的方式,教给任何年龄段的任何儿童”。由此可见,正确的教学方法对完成教学目标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学方法指最适当的教学方法,最适当的教学方法首先来源于全面、具体地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 教学方法的选择一般是三个方面的根据:1、根据目前的学习任务,是传授学习知识,还是形成某种技能技巧;2、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是事实性知识,还是理论性知识,是多是少,是科学强的还是艺术性强的,等等;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是高年级还是低年级,知识基础和心理准备如何。当然还要考虑其他因素,如学校与地方可提供的条件,包括社会条件、自然条件、物质设备等;教师自身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等。 教学方法既有历史的继承性,又具有时代的特征,教学方法的选择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的因素进行权衡,加以取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知识激增的今天,尤其是新课改当前,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

用应把握好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重视教学方法的总体功能,力求多种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教学实践证明,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使用条件及其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或孤立存在的,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突出的优点,当然也有不足之处,正如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巴班斯基所说:“每种教学方法按其本质说都是相对辩证的,既有优点又有缺点,每种教学方法都可能有效地解决某些问题,而解决另一些则无效。每种方法都可能有助于达到某种目的,却妨碍着达到另一种目的。”因此,在全面、具体掌握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和了解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的基础上,还要正确把握各种教学方法之间的相互相系,相互渗透和转换的辩证关系,对各种教学法进行比较。加以即选、组合,以便发挥其整体功能。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可参照考下表对每一种教学方法进分析。 一种教学方法只能服务于一定的具体内容,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而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教学目的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多种教学方法进分析、比较,使教学方法互相配合,科学组合,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二,注重学生的内容活动,立足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同学的需要,创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选择和运用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倡导学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情景教学法的相关研究 字数:2870 来源:读写算·教研版2016年12期字体:大中小打印当页正文摘要:情景教学法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语言教学中,本文主要阐述情景教学法的定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以及情景教学法的理论背景,从而在理论方面证实情景教学法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建构主义;情感过滤假说;英语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191-02 为了有效地进行英语阅读教学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对情景教学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与整理,并将情景教学法应用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情景教学法也叫视听教学法,它是一种结合视觉和听觉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以情景为中心,充分利用手势、图片、幻灯片、多媒体、课件等教具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简单来讲,情景教学法就是在英语课堂上,教师有意采取一些措施为学生创造某些情感和特殊的环境。它起源于帕尔默(Palmer)的口语教学法,由英国著名的学者霍恩比(Hornby)倡导。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情景教学法在英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广,其中的两位代表人物是古根汉(G. Gouhrnein)和古布里纳(P. Guberina)。在1970年后,情景教学法被介绍到中国,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应用。 一、情景教学法的定义 英国的学者Hornby主张,在运用情景教学法时,要先向学生介绍新的单词和句型结构,为阅读文章做好铺垫,然后再进行文章的处理。他认为,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时,一定要与教学情景内容结合起来。他的情景教学法的提出,为后来专家和学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Hornby (1981)认为情景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一些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技能。自从情景教学法传入中国,我国的专家和学者也开始了对情景教学法的研究。清华大学的著名教授刘世生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创设场景,给学生提供一种真实的或半真实的语言环境,并使学生参与其中。于瑶(2003)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她的对情景教学法的定义主要源于弗斯的语言学理论“语言是根据言语背景和上下文来寻求意义”。她认为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以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为基础,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努力创造出各种真实自然的教学情景,学生沉浸其中,并感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

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三阶段六环节”课堂教学结构模式 一、基本结构模式: 准备阶段:1、基本训练 2、导入新课 展开阶段:3、进行新课 4、尝试练习 5、课堂练习 结束阶段:6、课堂小结 二、各环节要求: 1、基本训练(5分钟左右) 课一开始安排基本训练,包括口算基本训练、应用题基本训练、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小学数学基本能力的培养要靠天天练,这样做,把基本能力的训练落实到每一堂课之中,同时,上课一开始就进行基本训练,使学生立即投入紧张的练习中,能安定学生情绪,起到组织教学的作用。 2、导入新课(2分钟左右) 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揭示新课题,以旧引新,能充分发挥知识的正迁移作用,为学习新教材辅路架桥做好准备。同时,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确这堂课学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这一步时间不长,但很重要。只要花一、二分钟,开门见山,立即转入新课。 3、进行新课(15分钟左右) 这是新授课的主要部分,教师可以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新课,如教师讲解、学生自学、演示实验等都可以。由于时间只有15分钟左右,必须突出重点,集中全力解决关键问题,切不可东拉西扯,拖泥带水。另外,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不能太多,宁可少些,但要学得好些。 4、尝试练习(6分钟左右) 一般采用几个学生板演,全班学生同时练的方式进行,先让学生尝试练习一下,检查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要了解差等生的情况。这一步是一次集中反馈,通过板演评讲,教师还可以作补充讲解,解决中差生学习新知识存在的问题。这一步可以说是“进行新课”的延续,又为下一步学生课堂独立练习扫除障碍。 5、课堂练习(10分钟左右) 上面两步仅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新知识,必须安排一段时间集中练习时间,才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新知识。为了提高练习效率,应该使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安静地在课堂里完成练习,这是一堂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置练习不要一刀切,要面向中下生,优秀生可为另外准备“超产题”。学生练习时,教师要注意巡回辅导,特别对差生,要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这种“课内补课”的效果较好。课堂练习必须做到:当堂完成,当堂处理。 课堂作业的处理: (1)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巡回辅导,及时帮助差生发现错误,订正错误。这种“课内辅导”,要比课处把学生“抓”来补课好得多。

项目教学法教案

应用项目教学法进行《AutoCAD》教学教案 套二厅室内平面综合布置图装修设计 一、项目要求: 根据客户提供的一张房型平面图,利用AutoCAD软件,完成室内平面综合布置图装修设计,制作作品。整个设计过程分为以下九个子项目:(1)套二厅墙体框架的绘制。 (2)套二厅门窗的绘制。 (3)套二厅客厅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4)套二厅餐厅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5)套二厅厨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6)套二厅卫生间的设计与布置。 (7)小孩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8)主人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 (9)标注、图纸说明框及打印。 二、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生在实际工作的情境中,综合使用绘图命令,掌握平面布置图设计的图形绘制技巧。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同学及网络的帮助,感受实际工作中平面布置图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 三、项目分析:(展示一张最终平面布置效果为例子) 本项目是将AutoCAD软件与具体的室内设计工作结合起来,设计一张实际工作中的平面布置图,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改进学习方式,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同学交流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知识。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形成一定的知识解决模型,并

最终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从而能够与行业零距离接轨。 重点:绘图命令的综合使用以及平面布置图设计的一般工作流程。 (用课件演示一般工作流程) 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设计出更加人性化的方案。 突破重点、难点:①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项目。 ②教师帮助个别学生提高水平。 四、教学策略分析 1.学习者分析 学生学习该项目之前已经掌握了绘图的基本命令,能够熟练使用绘图工具。 2.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计算机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采用项目教学法学习,教师可以利用网络的优势,成为知识传播者、问题情境的创设者、尝试点拨的引导者、知识反馈的调整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 教学评价方式多样化,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在课堂上利用明确无误的工作表结果对学生的学习和练习作出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采用项目教学法,让学生把分散知识的各知识点综合起来,应用于实际的行业工作中。 五、教学准备 50台计算机联网,有电子教室软件。 六、时间安排(总课时:9课时) 任务1套二厅墙体框架的绘制:1课时 任务2套二厅门窗的绘制:1课时 任务3套二厅客厅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4套二厅餐厅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5套二厅厨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6套二厅卫生间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7小孩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8主人房家具的设计与布置:1课时 任务9标注、图纸说明框及打印:1课时 七、项目实施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问题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冯立坡 摘要:问题教学法就是一种注重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它有助于学生克服如胆怯等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勇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创新的思想品质;在实践中实施问题教学法要遵循科学的原则,并注意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提问原则;问题 一、问题教学法及其特点 现在我们倡导的是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有创新首先要有批判态度,问题教学就是要学生充分参与到各种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具有批判的思想,让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问题既是掌握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又是思维过程的前提。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才会有领悟,才会有创新。教学过程应该是以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获取新知识的问题性思维过程。问题教学法就是一种注重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种教学模式。 问题教学法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结构性、逻辑性。教材是教学的依据,问题教学必须按照教材知识的逻辑程序进行合理的设计,把教学内容分成许多连续的知识点,再用问题把这些知识点串成一个系列。整个系列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安排。还应该选择适合学生认知结构的方式,即建立教学中的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的学习。只有问题与学生认知结构相匹配,才能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思考,教学才能达到目的。 (2)递进性、发展性。学习本身就是学生通过调节自己内部的认知活动,达到知识、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发展过程。在教学的知识结构中要遵循知识的发展性原则,问题在已有的基础知识前提下产生,并通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准备性知识才能进行思维,产生思想。从认知结构角度分析,学生通过学习,认知结构也得到了发展,即在原认知结构基础上接受了新知识,通过学生的内化形成为新的认知结构。同时,知识的掌握、认知结构的发展又促进了学生智力的发展。 (3)交互性、融洽性。在问题教学中由于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共同讨论问题,自由地发表看法,在教师帮助下澄清一些模糊认识,从而获得较深刻的见解。这样的教学活动大大增加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变过去的单向度交往方式为多向度交往方式,师生关系更加亲密,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在问题教学中由于教师也是参与者,教师与学生平等,教学民主,有利于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要通过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和努力提高自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运用情境教学法的好处 1、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①符合"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融入了诸多科学领域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健康成长。情境教学法正是通过"情境"的设置,使教学内容在情境化的故事中得以完成,教学内容的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情境的设置是让其掌握运动技能的一种教学载体。它的目的就是增进学生的健康。 ②符合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取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如:在教授低年级立定跳远中,设计小兔子秋游的情境,让小兔子(学生)在秋游中学习各种跳跃本领,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③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情境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 ④符合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提出相应的教学评价建议,改变以往呆板的评价体系。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 2、有利于中低年级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 中低年级学生在意识水平发展上还不够成熟,对"造境"造出的情境与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区分不清。他们热衷模仿、想象力丰富、形象思维占主导作用,能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逐渐进入角色,使学生沉浸在欢乐中,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同时完成各个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3、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教师在设计情境时,它的目的就是要让其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而服务。如:在教授立定跳远时,设计小蝌蚪找妈妈的情境,先让学生模仿青蛙跳:双脚用力登地,向上跃起(重点);后在观察中注意落地的感觉:轻巧落地(难点)。以此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有目的的进行练习。 4、能寓教于乐,有利于加强德育教育。 情境教学法把思想教育融入教学中,避免了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游玩、锻炼中养成各种品质,形成道德规范。

尝试教学法数学教学

《平行四边形判定》的教学设计 江西省水县大桥镇中学吴天益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教学,使学生训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各条判定定理,并能灵活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有关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系列 1.复习旧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哪位同学能叙述一下。(答对者记分,答错的另点同学补充) 2.小实验:有一块平行四喧形的玻璃片,假如不小心碰碎了解部分(如图所示),同学们想想看,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重新画出来(让学生思考讨论,再各自画图,画好后互相交流画法,教师巡回检查。对个别差生稍加点拨,最后请学生回答画图方法)学生可能想到的画法有:⑴分别过A、C作DC、DA的平行线,两平行线相交于B;⑵过C作DA的平行线,再在这平行线上截取CB=DA,连结BA;⑶分别以A、C为圆心,以DC、DA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B,连结AB、CB。 还有一种一法,学生不易想到,即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特性,引导学生得出连结AC,取AC的中点O,再连结DO,并延长DO至B,使BO=DO,连结AB、CD。 二、引入新课 上面作出的四边形是否都是平行四边形呢请同学们猜一猜。生答后师指出这就是今天所要不得研究的问题“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板书课题)。 三、尝试议练 1.要判定我们刚才画出的四边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应当加以证明。第一种画法,由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可知,它是平行四边形(定义可作性质也可作判定)。 2.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二种画法,这就是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一(翻开课本看它的文字叙述)。请想想,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究竟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呢这里已知是什么求证是什么请写出。 自学课本上的证明过程,看后提问:这个证明题不作辅助线行不行为什么(因为要证平行线,一般要证两角相等,或互补,要证两角相等,一般要证全等三角形,而这里没有三角形,要连一对角线才有三角形) 3.再看第三种画法,在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情况下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教师写出已知、求证,请两位学生上台证明,其余在课堂练习本上做。(注意考虑要不要添辅助线)完成证明后提问哪些学生是用判定定理一落千丈证明的哪些是用定义证明的(解题后思考) 四、变式练习 1.再看看第四种画法,可知,已各条件是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一平分,这种情况下它是不平行四边形 阅读课本上的判定定理之后,要求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求证最简便(应该用判定定理一)2.变式题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在教学应用中注意的问题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任务驱动,行动导向,项目管理来完成学习目标。 从学生的角度说,“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教学”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适用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电类专业是实践性强的专业,2007年12月开始,我们根据该专业的特点,要求机电专业教师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学,机电组教师在项目教学方面做了许多大胆的尝试,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2008年9月开始项目教学法在全校铺开,是否采用项目教学成为了本学期优质课评比的重要标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在运用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研讨。 (一)教师角色的转换 在项目教学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双师型”的教师,教师的角色由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或主持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咨询员、伙伴、朋友、导演等角色出现在学生中,教学方法由注重“教法”转变为注重“学法”,为此,要完成教学任务,教师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项目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因此教师必须进行角色转换。角色转换有两重含义:一是从讲授、灌输,转变为组织、引导;二是从讲台上讲解转变为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交流、讨论,示范、指导、共同学习。项目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明确自己所担当的角色,认识到学生的知识不是靠教师的灌输被动接受的,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建构起来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可有可无、无事可做,而是比传统教学中的作用更加重要、更加不可缺少。因此,不能认为只有站在讲台上讲课才是教师的本分。在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了解学生。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搭起支架;在学生学习不够主动时,给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究;在任务完成后及时做好评价工作。 此外教师要树立用教材的观念。“用教材”要求教师对现有教材进行处理,除了根据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要求对教材内容及时进行适当增删外,在教学设计时还要具体对每个项目的内容进行处理,以应用为目标,根据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要求,打破教材体系,按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思路,重新设计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 (二)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可实践性,以保证学生可操作,并有收获。因此,项目的设计应采用结构化的方法,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原则;项目的实施,则采用自下而上,由易到难,逐步完善的原则进行。 第一,把好项目设计关。 “项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项目”设计、编排非常关键。“项目”设计要有明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科学、合理地选择和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在现代教学理论的指导下,熟练地把握各类教学方法的特性,能够综合地考虑各种教学方法的各种要素,合理地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并能进行优化组合。 一、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一)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领域或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要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教师可依据具体的可操作性目标来选择和确定具体的教学方法。 (二)依据教学内容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不同学科的知识内容与学习要求不同,不同阶段、不同单元、不同课时的内容与要求也不一致,这些都要求教学方法的选择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 (三)根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学生的实际特点直接制约着教师对教学方法的选择,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科学而准确地研究分析学生的上述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四)依据教师的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只有适应了教师的素养条件,并能为教师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发挥其功能和作

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还应当根据自己的实际优势,扬长避短,选择与自己最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五)依据教学环境条件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在时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能最大限度地运用和发挥教学环境条件的功能与作用。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师选择教学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有效地运用。 首先,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的实际,对所选择的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和综合运用。 其次,无论选择或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教学思想作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另外,教师在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参与性。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所谓问题情境是指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也就是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新问题时而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并强调创设真实情境,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问题教学是一种发展性教学,可让学生从中从事系统的、独立的探索活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方法体系。问题情境教学法就是指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具体的课时、教学目标,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进而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合理科学的数学问题情境中,学生新的知识需求与其原有的数学水平之间存在着认识冲突,这种冲突能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 一、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问题情境的创设,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起着决定作用。数学教学中如果运用一个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问题情境,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中,若能联系学生实际生活,通过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经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与合作,从而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这对学生今后能否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数学知识大有益处。每一位教师实行课堂改革,新课改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新知识,在情境中感受新内容。现在的数学新教材中几乎每一课时都设置了问题情境。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深钻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联系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努力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 二、积极探索问题情境创设的方法 作为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来创设具有启发性的、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创新数学知识。 (1)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是以一切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所以知识的引入只有在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才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建构。简单地说,就是新知识的学习总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教学新的内容时,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展现知识产生发展的实际背景,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新旧对比,同化新知识,从而使学生看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知识的形成过程。 (2)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设问题情境;研究表明,当学习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学习才是活的,才富有生命力。课堂上,教师设计恰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学生会倍感亲切,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打开思考的闸门,发掘创造的源泉。 (3)利用知识本身的联系进行联想来创设问题情境;要联想有没有做过类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条件相似的题目,有没有做过结论相似的题目。在教学中,如果能利用好数学知识本身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对比或者类比,充分进行联想,就可以创造出很多数学的问题情境。 (4)从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创设问题情境;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状态不断遭到破坏,并不断达到新的平衡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应当十分注意如何去引发学生观念上的冲突,打破学生原有观念上的平衡。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综合素养,感染学生 教师是每节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导演者”和“表演者”,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其角色的多样性决定了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