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

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氧气吸入。(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

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或快

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

强生活护理。

(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胺

碘酮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钱、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潜在并发症:猝死。

(1)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

平衡失调等。遵医嘱配合治疗,协助纠正诱因。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次

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

发房颤,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

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

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天

更换电极片1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

过敏反应。

(3)配合抢救:对于高危病人,应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配合抢救。

3.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1)评估危险因素: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病人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症状,了解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晕厥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必要时

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

(2)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3)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4)遵医嘱给予治疗:如心率显著缓慢的病人可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或配合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其他心律失常病人可遵医嘱给予

抗心律失常药物。

【其他护理诊断/问题】

1.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

2.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脑栓塞。

【健康指导】

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诱因及

防治知识。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

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

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感染。低钾血症易诱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室

速,应注意预防、监测与纠正。心动过缓病人应避免排便时过度屏

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

2.用药指导与病情监测说明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

不可自行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教给病人自测脉搏的方

法利于自我监测病情。告诉病人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有异

常时及时就诊。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机生命者,教会家属心

肺复苏术以备应急。

【预后】

心律失常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并发其他器质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或射频消融术可使部分心律

失常病人获得根治,极大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但亦有部分严

重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可演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一)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一) 【摘要】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 1.一般护理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病人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协助病人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病人半坐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当病人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应注意保护好病人,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注意防止舌咬伤。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以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嘱其卧床休息,以免发生意外。为了使病人身心得到休息,应提供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和方法,避免使病人情绪紧张的各种刺激。病情稳定阶段,应鼓励病人逐渐恢复活动以提高其耐力。 2.饮食护理针对病人原发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①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饮食无特殊要求,给予普通饮食即可。②对冠心病合并的心律失常,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③由于电解质紊乱引

起的心律失常,应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饮食。低血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柑橘类、香蕉等;高钾时,应限制含钾的食物。④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时,应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衰。⑤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限制饮酒。⑥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3.症状护理 (1)心悸①症状明显时,病人应卧床休息。因休息时,全身组织耗氧减少,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从而减慢心率。②发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积极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等。③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无效时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胸闷、心绞痛①发作时,病人应停止原来的活动,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②遵医嘱及时用药,防止心室率过快或过慢。③帮助病人避免或消除紧张情绪,以防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绞痛。 (3)头晕、抽搐、晕厥①由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者,立即遵医嘱用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或施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术。②由于心室率过慢引起的阿一斯综合征,可立即用拳头尺侧以中等强度力量从20~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3次,大部分病人能恢复心跳,无效者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③发作抽搐、晕厥时,应注意保护病人安全,防止舌咬伤、坠床、呼吸道窒息等意外情况发生。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2013.04修订 【定义】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分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 【专科评估】 1、心悸病人是否诉“心脏跳得很快”、“心慌”或伴“心脏有停跳感”。产生心悸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有:窦性心动过速、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和期前收缩。 2、头晕、乏力、抽搐、晕厥由于心排血量急剧减少引起组织缺血、缺氧所致。见于缓慢型心律失常,如窦性心动过缓,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窦房阻滞。询问病人症状发作的诱因及持续时间。 3、胸闷、心绞痛由于冠状动脉供血减少所致。见于心室率太快或太慢,使心脏射血减少,冠状动脉血液灌注不足而发生心肌的缺血、缺氧。 4、既往史:注意询问病人以前是否患过心脏方面疾病,是否做过心电图,有无心律失常发作史。 5、用药史:近期是否服用过洋地黄、抗心律失常药及利尿剂,是否有容易造成体内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存在,重点了解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使用情况。 6、心理社会评估:心律失常可出现于生理和病理状况,多种因素可以诱发心律失常,在评估病人心律失常产生的原因时,除了疾病、药物因素外,还应注意其精神心理因素的评估,部分病人因过分紧张或情绪激动出现期前收缩等心律失常,出现心律失常后精神更加紧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引发更严重的心律失常。 7、辅助检查: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最重要依据。 【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2、潜在并发症猝死、心力衰竭、脑栓塞 3、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疗效欠佳有关 4、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晕厥有关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1体位护理 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力使不适感加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病人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协助病人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

-心律失常护理常1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发作时的心电图记录是确定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据。 1.【护理评估】 1.1、、询问病人的既往史和现病史,有无不适感觉,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和诱发因素 1.2、了解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频率,持续时间、治疗效果以及对病人日常生活的影响 1.3、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的临床表现,如心悸、胸闷、乏力、头晕、晕厥等,病人的意识状态及循环变化 2.【护理问题】 2.1、活动无耐力 2.2、潜在并发症:猝死 2.3、有受伤的危险 3.【护理措施】 3.1、按ICU一般护理常规。 3.2、严密观察脉搏、心率、心律、血压及呼吸的变化,予以心电监护,并注意全身情况如神志、面色、出汗、紫绀等。 3.3、严重心律失常病人需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 3.4、治疗护理: 3.4.1、药物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常常选用异搏定、心律平、洋地黄、奎尼丁及乙胺碘呋酮等药;室性早搏则选用慢心律、心律平、利多卡因;缓慢型心律失常选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3.4.2、心电方面治疗,有电除颤(或电复律)和电起搏两种。 3.4.3、可采取反射性刺激迷走神经方法,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作。 3.4.4、采用介入治疗心律失常,如预激综合征等选用射频消融术。 3.4.5、心电监护发现心率高于180次/分或低于40次/分;室性早搏呈频发性、多源性联律出现或R-on-T现象;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或颤动、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心律失常或发现病人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或紫绀、全身 抽搐、脉搏消失、心音听不到、血压测不出等应考虑心室颤动、扑动或心室停顿的可能。首先,进行有效的胸部按压并及时报告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路,给氧、准备抢救药品与器械,立即进行复苏处理。 4.【健康指导】 4.1、疾病知识指导: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说明继续按医嘱服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重要性,不可擅自减量、停药或擅自改用其他药物。告诉病人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哪有异常时及时就诊。 4.2、避免诱因: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休息与睡眠;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戒烟酒,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等,避免饱餐。避免劳累、感染,防止诱发心力衰竭。 4.3、饮食:嘱病人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动过缓病人避免排便时国度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 4.4、家庭护理:教给病人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与自我监测病情;对反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危及生命者,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以备应急。 5.【护理评价】 5.1、病人活动耐力是否增强,并能采取适当措施,减缓心排血量减少引起的不适;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措施 正常心律起源于窦房结,并沿正常房室传导系统顺序激动心房和心室,频率为60~100次/min(成人),节律基本规则。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起源、频率、节律、传导速度和传导顺 序等异常。 1病因及发病机制 1.1 生理因素健康人均可发生心律失常,特别是窦性心律失常和期前收缩等。情绪激动、 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大量吸烟、饮酒、喝浓茶或咖啡等常为诱发因素。 1.2 器质性心脏病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引发心律失常的最常见原因,以冠心病、心肌病、 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多见,尤其发生心力衰竭或心肌梗死时。 1.3 非心源性疾病除了心脏病外,其他系统的严重疾病,均可引发心律失常,如急性脑血 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阻塞性肺病等。 1.4 其他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钙血症、高钾血症等)、药物作用(洋地黄、肾上腺素等)、心脏手术或心导管检查、中暑、电击伤等均可引发心律失常。 2护理措施 2.1 一般护理 2.1.1 体位与休息当心律失常发作病人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应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有头晕、晕厥发作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加强生活护理。 2.1.2 饮食护理给予清淡易消化、低脂和富于营养的饮食,且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饮料。有心力衰竭病人应限制钠盐摄入,对服用利尿剂者应鼓励多进食富含钾盐的食物,避免出现 低钾血症而诱发心律失常。 2.2 病情观察 2.2.1 评估心律失常可能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心悸、乏力、胸闷、头晕、晕厥等,注意观察和询问这些症状的程度、持续时间以及给病人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 2.2.2 定期测量心率和心律,判断有无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房颤等心律失常发生。对于房颤病人,两名护士应同时测量病人心率和脉率一分钟,并记录,以观察脉短绌的变化 发生情况。 2.2.3 心电图检查是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及检测心律失常病情变化的最重要的手段,护士应掌握心电图机的使用方法,在病人心律失常突然发作时及时描记心电图并表明日期和时间。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的病人,应嘱其保持平素的生活和活动,并记录症状出现的时间及当时所 从事的活动,以利于发现病情及查找病因。 2.2.4 对持续心电监测的病人,应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及心律失常的类型、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治疗效果等情况。当病人出现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RonT现象、阵发性室性心 动过速、第二度Ⅱ型及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2.3 特殊护理当病人发生较严重心律失常时应采取如下护理措施。 2.3.1 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和对交感神经的刺激。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护理措施 1.1 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异搏定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一旦发现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立即停止注射异搏定,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及心率监测:异搏定注射过快可造成心脏停搏。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掌握静脉推注速度。本院在救治患者时,医生同时在旁观察患者心率改变,患者入院时心率均在240~260次/min。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 ml 加异搏定5 mg时,必须同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及听取患者主诉。推药注射总量的50%时,要减慢速度,患者心率会有巨大变化,因此静脉给药时必须注意时间及速度,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置。 1.3 血压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若患者出现头晕、色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1.4 心理护理: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有明显的胸闷、心悸、头晕,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缓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平静,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 1.5 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血压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或中凹卧位或屈膝卧位(患者多无力支持,需帮助患者扶双腿或采用摇床调整体位)。遵医嘱抽取药物后,静脉推注药物前,告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用药。静脉推注药物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的改变,随时准备停药。患者静脉推注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会出现自觉心脏无力、头晕、四肢无力等状况,要和患者说明心率一下转为正常次数时,对于之前的供血状况一定有影响,已经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参麦60 ml 慢静脉滴注纠正血压下降,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舒血宁20ml慢静脉滴注缓解心肌缺血症状。血糖高的患者要加入胰岛素4U),患者的不适症状可逐渐缓解。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心情,使其配合治疗。 2 护理时注意事项 (1)建立静脉通路时,要选择粗直的血管,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防止药物渗漏,影响抢救。又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掌握滴数,

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复苏成功29例,心源性猝死6例。结论加强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心律失常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群。其病因多数是病理性的,但亦可见生理性的。发作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正常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产生基本上有规律的收缩,其收缩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以一定顺序经由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将冲动传导至心房与心室。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导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导致心律失常。针对此病的特点,要细心周到的护理。 一、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病人46例,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30~79岁,单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预激综合征8例,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2例, 二、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1.询问心律失常患者有哪些不适,如心悸、乏力、胸闷、头晕、晕厥等,并了解症状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犯病前有无诱因,如过度紧张、劳累,或生气着急等,犯病时及犯病后对日常生活是否有影响。

2.定期测量心率和心律,学会判断是否存在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等心律不齐。患者存在房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需两位护士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以观察脉短绌情况,脉短绌次数逐渐减少,说明病情好转,或使用洋地黄维持量较合适。此外,还要观察神志状态、血压、呼吸频率。 3.心电图检查是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及鉴别心律失常病情变化的最主要手段,护士应学会使用心电图机,当病人突然发作心律失常时,应会及时描记心电图,并在心电图记录单标明日期和时间。 4.进行连续心电监测的患者,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及其类型、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治疗效果等。当病人出现频发、多源室性早搏,RonT现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心电监测连续时间过长,电极贴敷处会损伤病人皮肤,故应每24小时用温水擦拭电极处皮肤,若皮肤发红、发痒,应更换贴敷部位。 2.2对患者发生较严重心律失常的护理 当患者感觉心悸、乏力、胸闷、头晕时。护士要订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以减少心肌耗氧及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判断呼吸困难的程度,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浓度35%~50%持续吸氧。迅速开放静脉,为抢救用药做好准备。备好抢救药品及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突然发生室扑或室颤病人,应立即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并同时呼叫医生。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给药途径、剂量,静脉滴注药物,注意点滴速度,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用药期间严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凤娇 潘秋梅 李欣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体会王凤娇潘秋梅李欣 发表时间:2012-03-26T10:35:13.0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王凤娇潘秋梅李欣[导读]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王凤娇潘秋梅李欣 (黑龙江省鹤岗市人民医院154101)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352-01 【关键词】心律失常护理体会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按其发生机制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此外,临床上依据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的快慢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2月,选择住院患者34例(心律失常患者),男为19例,平均年龄45岁;女15例,平均年龄63岁。 1.2 药物治疗剂量过大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眩晕、震颤、感觉异常、意识模糊、谵妄、抽搐、昏迷甚至呼吸抑制和心脏停搏等,应注意给药的剂量和速度。心力衰竭、肝肾功能不全、酸中毒者和老年人应减少剂量。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患者常因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出现紧张、焦虑甚至恐惧等心理反应,而这些不良情绪可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因此保持良好的情绪,对于心律失常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患者,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并给予耐心解释和安慰,告知患者心律失常的可治疗性以及稳定的情绪对心律失常治疗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床边巡视,以增加患者的安全感,必要时酌情使用镇静剂。 2.2 一般护理 2.2.1 休息与活动偶发的、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患者,鼓励其正常生活和工作,建立正常的生活方式,注意避免劳累;有器质性心脏病或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待病情好转后逐渐增加活动量。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的环境,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以保证患者的充分休息和睡眠。 2.2.2 体位护理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易使患者感觉到心脏搏动而加重不适感;当出现胸闷、心悸、头晕等表现时,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当出现血压下降、休克时,协助患者抬高头部和下肢,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血液供应;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取半坐位,以减轻肺淤血,缓解呼吸困难;当患者出现晕厥时立即取平卧位,将其头部放低,松解衣领和裤带,保持呼吸道通畅。 2.2.3 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咖啡,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2.3 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刺激,以减少心肌耗氧量。伴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2~4L/min。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为抢救时用药做好准备。准备好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其他抢救药品及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给药途径、剂量、速度的准确,观察药物的作用效果和副作用,用药期间严密监测心电图、血压、心率、心律,及时发现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突然发生的室扑或室颤应立即施行非同步直流电除颤。持续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一旦患者出现意识突然丧失、抽搐、大动脉搏动消失、呼吸停止等表现,立即进行抢救,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电复律或配合临时起博等。 2.4 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准确掌握用药剂量、浓度、时间和方法;口服药物按时、按量,静脉注射药物时速度应缓慢,严格遵医嘱执行滴注速度;在用药过程中和用药后注意监测心律、心率、血压、脉搏、呼吸、意识变化,以判断用药疗效,及时发现因用药而引起的新的心律失常和药物中毒,做好相应护理。 3 讨论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基本知识,重点讲解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如发热、疼痛、寒冷、饮食不当等),向其强调与医护人员配合控制疾病的重要性。生活规律、合理休息、劳逸结合,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戒烟、戒酒、不饮浓茶和咖啡等;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的食物,多食蔬菜和水果,少量多餐,避免饱食,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精神刺激,保持乐观情绪;适当运动,运动时最好有家人陪同,避免剧烈运动,以防诱发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患者避免做屏气用力动作,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向患者解释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嘱其不可自行减量或撤换药物,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必要时提供书面材料,教会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用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教会患者及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每天测量脉搏至少一次,每次1 min,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和家属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到医院就诊:①脉搏过缓,少于60次/分,并有头晕、目眩或黑矇;②脉搏过快,超过100次/分,休息及放松后仍不减慢;③脉搏节律不齐,出现漏搏、期前收缩超过5次/分;④原本整齐的脉搏出现脉搏忽强忽弱、忽快忽慢的现象;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后出现不良反应。告知有晕厥史的患者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带有危险性的工作,有头昏、黑矇表现时应立即平卧,以免晕厥发作时摔伤。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24. [2] 许亚珍,江朝光.重症加强护理学.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337. [3] 包淑媚,李军,章莉丽.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护理118例.实用护理杂志, 2002, 6(18): 13.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按内科及循环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既往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有无类似发作病史。 2、评估患者血压、心律、心率、神志等,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了解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效果。 3、评估心律失常发作时有无伴随症状,如脉搏加快或细弱、血压下降、头晕、黑蒙、晕厥、气短、胸痛等。注意严重的心律失常可引发心搏骤停。 4、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焦虑情绪。 【护理措施】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戒烟酒。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

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作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 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cardica 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心律失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临床上根据发作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1护理评估 1.1病史及相关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及主要症状,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及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 1.2评估身体状况患者有无胸闷、心悸、头晕、黑曚、晕厥等情况,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全身营养状况。 1.3心理、社会因素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对疾病的承受程度。 1.4实验室辅助检查:血常规、尿常规、心肌酶、血脂、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等,以及心电图、食道内电生理检查等 2主要护理诊断 2.1活动无耐力 2.2潜在并发症:猝死 2.3有受伤的危险 2.4焦虑 3护理措施 3.1体位与休息,告诉患者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合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它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为左侧卧位时患者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

3.2半有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氧气吸入; 3.3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心率、心律、血压、神志,必要时给予多功能监护,监测患者自觉症状的改变,注意有无血流动力学改变,若有异常变化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配合医师监测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情况 3.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控制速度,严 格监测生命体征,注意用药前、用药中及用药后心率、心律、PR间期、QT 间期等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3.4加强心理护理,稳定患者情绪; 3.5作好急救准备(如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电复律、临时起搏等),建立静脉通道,备好纠正心律失常的药物器械等; 3.6作好各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 4健康教育 4.1疾病知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以及防治知识。协助患者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介绍药物作用、剂量、用法和不良反应。 4.2避免诱因嘱病人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规律,避免刺激性的食物和饮料(如烟、酒、咖啡、浓茶等); 4.3饮食指导嘱病人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动过缓的患者避免排便时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病情; 4.4家庭指导教会患者自测脉搏的方法以利于自我检测病情,严重者要教会家属心肺复苏术。有晕厥史的患者应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危险工作,有头晕、黑蒙时立即平卧,以免摔伤; 5护理评价 5.1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能长期坚持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并了解服药注意事项。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问题、措施及依据】 1. 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 氧气吸入。 (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 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窦性停搏、第二度U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或快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 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 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胺碘酮静 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钱、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 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 潜在并发症:猝死。 (1)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遵医 嘱配合治疗,协助纠正诱因。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 次以上)、多源 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发房颤,窦性停搏, 第二度U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 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 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 天更换电极片1 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 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 (3)配合抢救:对于高危病人,应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配合抢救。 3. 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1)评估危险因素: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病人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症状,了解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晕厥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必要时心电监护,动态观 察心律失常的类型。 (2)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3)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4)遵医嘱给予治疗:如心率显著缓慢的病人可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或 配合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其他心律失常病人可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严重心律失常的观察要点和护理常规

严重心律失常 各种原因所致的突发性心律紊乱或在原稳定性心律失常基础上的突发性加重,是ICU常见的临床急危重症之一。由于ICU病房大部分的严重心律失常对血流动力学可能产生严重影响或潜在影响,可能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因此需及时辨认及紧急处理。 【观察要点】 1.清醒患者大多具有明显的临床自觉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等。 2.心电监测:对血流动力学有明显影响的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点 a 室性心动 过速b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 d 心室扑动 c 心室颤动 d 不易鉴别宽QRS波群心动过速 e 严重的缓慢型心律失常。 3.是否存在心律失常的病因和诱因:a 原发性或新发性的心脏病;b 过度劳累; c 剧烈的精神或情绪刺激; d 供氧不足; e 严重的电解质紊乱; f 休克;g 心衰,心肌缺血;h 感染;I 急性中毒 【护理】 1.做好床旁心电监测,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紧急处理。 2.吸氧与人工通气:吸氧可以增加血氧浓度,有利于缺血心肌供氧,减少 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如需人工通气,应通知医生,使用人工呼吸机。 3.建立静脉通路: 常规建立静脉通路方便患者用药。心律失常的病人由于心 脏泵功能下降,在补液量方面,外源性液体补液量应受到限制。 4.抢救设备与药物:备好抢救设备及药品,如:除颤仪,起搏仪,气管插 管用物,人工呼吸机,肾上腺素,利多卡因,美托洛尔,胺碘酮,西地 兰,阿托品等。 5.休息与活动:需绝对卧床休息,严格限制活动。 6.饮食和排便:饮食需含必需热量和营养,富含纤维素,清淡易消化,低 盐低脂饮食,禁忌饱餐,防止便秘,如发生便秘可给缓泻剂或低压清洁 灌肠,避免排便用力过度或屏气,必要时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 7.情绪和睡眠:病人情绪常常不稳定,自身行为控制力下降,需给予耐心 的解释和心理护理,如过度紧张可适当应用安定,保持足够的睡眠,利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查房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时间:2015-04-30 参加人员: 主持人:吕晓春护士长 主持人:今天我们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查房,所选的就是1床的王树森,下面由责任护士史海琴介绍病例及给予的护理措施: 患者王树森,男性,73岁,主因“发作性心悸、恶心、呕吐6小时”于 2015-4-30-16:40入院,入院心电图示:宽QRS心动过速;患者既往体健,泪囊炎多年,未正规诊治入院查得BNP:2146pg/ml;CK-MB:7、3ng/ml,MYO:476、 6ng/ml;WBC:11、4×10∧9/L; 入院后给予的护理措施: 1、执行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特级护理,重症监护 2、卧床休息,持续吸氧2-3L/min。 3、采取血标本送检,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观察用药反应 4、心电、血压、血氧饱与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电变化。 5、行入院宣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6、低盐低脂肪饮食 主持人:责任护士病例汇报的很详细、很全面,也制定出了主要的护理措施。心律失常就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包括了多种类型,我来简单说一下发生机制,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障碍、冲动传导障碍与冲动传导异常。由于控制心脏的神经冲动不能规律产生且释放,或不能正常的传导而导致心脏的节律异常。 1、冲动形成障碍可见于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与后除极与触发自律性。正 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窦房结释放的神经冲动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传递到整个心脏,全面控制心脏的活动。这些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细胞、房室结及心肌细胞等都 具有一定的自律性,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的自律性较低,在窦房结冲动的抑制下并不产生冲动。但当这些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或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就可导致冲动形成一场,出现心律失常。这些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在后除极期由于振荡性 去极化可以引起可扩步的动作电位,而产生异常冲动发放,触发自律性。 2、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减慢与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房室束支传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查房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时间:2015-04-30 参加人员: 主持人:吕晓春护士长 主持人:今天我们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查房,所选的是1床的王树森,下面由责任护士史海琴介绍病例及给予的护理措施: 患者王树森,男性,73岁,主因“发作性心悸、恶心、呕吐6小时”于2015-4-30-16:40入院,入院心电图示:宽QRS心动过速;患者既往体健,泪囊炎多年,未正规诊治入院查得BNP:2146pg/ml; CK-MB:ml,MYO:ml;WBC:×10∧9/L; 入院后给予的护理措施: 1、执行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特级护理,重症监护 2、卧床休息,持续吸氧2-3L/min。 3、采取血标本送检,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观察用药反应 4、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电变化。 5、行入院宣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6、低盐低脂肪饮食 主持人:责任护士病例汇报的很详细、很全面,也制定出了主要的护理措施。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包括了多种类型,我来简单说

一下发生机制,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障碍、冲动传导障碍和冲动传导异常。由于控制心脏的神经冲动不能规律产生且释放,或不能正常的传导而导致心脏的节律异常。 1、冲动形成障碍可见于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和后除极和触发自律性。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窦房结释放的神经冲动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传递到整个心脏,全面控制心脏的活动。这些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细胞、房室结及心肌细胞等都具有一定的自律性,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的自律性较低,在窦房结冲动的抑制下并不产生冲动。但当这些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或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就可导致冲动形成一场,出现心律失常。这些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在后除极期由于振荡性去极化可以引起可扩步的动作电位,而产生异常冲动发放,触发自律性。 2、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减慢和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这种传导阻滞可以由于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另一种常见的传导异常是折返形成,指一个冲动沿着环形通路传播,返回到其起源的部位,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接下来由孙琴和大家共同复习一下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 目前根据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一、概念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地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二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引起的胸闷、心悸有关。 2、潜在的并发症心排出血量减少。 3、焦虑与疾病治疗欠佳,患者缺乏支持有关。 4、知识缺乏与患者不了解心律失常相关的疾病保健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戒烟、酒。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 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作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 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问题、措施及依据】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 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氧气吸入。(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 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或快 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 强生活护理。 (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胺 碘酮静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钱、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潜在并发症:猝死。 (1)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 平衡失调等。遵医嘱配合治疗,协助纠正诱因。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次 以上)、多源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 发房颤,窦性停搏,第二度Ⅱ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 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 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天 更换电极片1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 过敏反应。 (3)配合抢救:对于高危病人,应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配合抢救。 3.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1)评估危险因素: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病人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症状,了解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晕厥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必要时 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律失常的类型。 (2)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3)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心律失常常规护理

心律失常常规护理 按内科系统及本系统疾病的一般护理常规执行。 【病情观察】 1.了解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 2. 监测心电图,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3.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的变化及有无心排出量减少的症状。 【症状护理】 1.用药护理:遵医嘱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并观察疗效。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进行心电监护,护士应熟悉监护仪的性能、使用方法,要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一旦发现立即报告医师,做出紧急处理。 3.阿一斯综合征抢救的护理配合 (1)立即叩击心前区及进行人工呼吸,通知医师,备齐各种抢救药物及物品。 (2)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按时正确给药。 (3)心室颤动时积极配合医师做电击除颤或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心脏骤停抢救的护理配合 (1)同阿一斯综合征抢救配合法。 (2)保证给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及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做好护理。 (3)建立静脉通道,准确、迅速、及时的遵医嘱给药。 (4)脑缺氧时间较长者,头部可置冰袋或冰帽。 (5)监测24小时出入量,必要时留置导尿。注意保暖,防止并发症。 (6)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填写特护记录。 5.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较频,再次发作时间较短者,可用以下方法进行自救: (1)刺激咽部,诱发恶心。 (2)深吸气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 (3)按压一侧颈动脉窦5-10秒。 6.护士应做好复律前、中、后护理。

【一般护理】 1.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注意劳逸结合;轻度心律失常病人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卧床休息;为病人创造良好的安静休息环境,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2.测量各种心律失常脉搏时,每次测量时间不少于1分钟。 3.饮食不宜过饱,保持大便通畅。 4.特殊检查要向病人解释其注意事项,鼓励病人消除顾虑配合检查。 5.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反应,防止过量或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并给予相应的护理。 6.备好抢救用品,包括各种抢救药品和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各种抢救器械,如除颤仪、氧气、起搏器等要处于备用状态。 7.消除病人焦虑、恐惧情绪,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对于进行心电监护的病人,需加强巡视,给予病人较多的心理支持,有利于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积极防治原发疾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疼痛、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应用某些药物(抗心律失常药、排钾利尿剂等)后产生不良反应时应及时就医。 2.适当休息与活动。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调整自主神经功能,器质性心脏病病人可根据心功能情况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 3.教会病人及家属测量脉搏和听心律的方法。 4.指导病人正确选择食谱。饱食、刺激性饮食、嗜烟酒等均可诱发心律失常,应选低脂、易消化、清淡、富营养、少量多餐饮食;合并心力衰竭及使用利尿剂时应限制钠盐的摄人,多进含钾的食物,以减轻心脏负荷和防止低血钾症而诱发心律失常。 5.保持大便通畅。加强锻炼,预防感染。 6.讲解坚持服药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或撤换药物,如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7.定期复诊,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心律失常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心律失常的护理 一、概念 心律失常是由于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地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即心脏活动的起源和(或)传导障碍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 二护理问题 1、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引起的胸闷、心悸有关。 2、潜在的并发症心排出血量减少。 3、焦虑与疾病治疗欠佳,患者缺乏支持有关。 4、知识缺乏与患者不了解心律失常相关的疾病保健知识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根据心律失常的程度和特点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严重心律失常者,应卧床休息;心动过速者,应限制活动;心动过缓者,避免兴奋迷走神经的活动,如避免排便时屏气;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者尝试频繁用力咳嗽,促进心律复律。 2、饮食宜清淡无刺激,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用兴奋性饮料。戒烟、酒。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3、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4、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神志等变化。 5、急性心律失常者给予持续心电监护。评估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频率和类型。对于室颤等严重的心律失常,及时作好急救准备,立即给予复律和心肺复苏,并遵医嘱给予生命支持疗法。 6、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 7、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稳定患者情绪,缓解紧张和焦虑。 四、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避免诱发心律失常的诱因。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劳逸结合;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酒、控制体重;保持大便通畅;及时治疗腹泻、脱水等引起电解质紊乱的疾病;避免从事高空作业、驾驶等紧张工作。

2、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 3、教会患者及其家属观察脉搏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